看病

2024-11-04

看病(共9篇)

看病 篇1

浅谈“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不绝于耳,那么什么是“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可分为两种。第一是“绝对性”看病难,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这往往发生在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第二是“相对性”看病难,是指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造成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突出表现为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涌到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看病贵”的概念更复杂,涉及到看病就医的价格、费用以及医疗费用对家庭个人的经济影响等方面的情况。第一种是“个人主观感受的看病贵”。患者主观认为看病就医所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水平,或者认为所花的医疗费与看病的效果相比不太理想,钱花得不是“物有所值”。第二种是“家庭无力支付的看病贵”。是看病就医的总花费超过了家庭支付能力而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因此花掉存款,卖掉家产,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第三种是“社会无法承受的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是大家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呢?第一,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财政对医疗行业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让医院自生自灭,医院为了自身正常运营,不得不走“以药养医”的道路,这直接造成了患者看病费用高的现象。第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学生毕业后首选三甲医院,大多数即使考研深造,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这使得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普遍低下。而患者生病后,只要有能力,不论大病小病都要到好医院挂专家号,使得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好医院的就诊人数多,利益大,有资金购买先进的医疗器械,而基层医院则不行,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好医院越来越好,基层医院越来越差。第三,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管理秩序混乱。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节节攀生。同时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国家降低药品价格,企业就会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所以老百姓感觉不到实际的效果。医院购买新的医疗器械后,必定要从中获利,于是便出现了不管需不需要都做检查的“过度医疗”现象。第四,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对医疗机构的规模、药品的采购和售价、大型仪器的购置及使用和新技术的采用等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办法。

那么应该怎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呢?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对医疗行业的财政投入,负担医生的工资,减少病人开支。第二,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鼓励医学人才到基层中为人民服务,加大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倾斜力度。第三,加大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管理秩序整改力度,让老百姓能够用上便宜药、放心药。第四,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杜绝开高价药和“过度医疗”现象的滋生。

我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用中国式的方法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看病 篇2

一、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

由于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总投入不足, 而其投入的80%又投向了城市, 农村仅得到20%, 但农村居民却又占据我国总人口的70%左右, 所以, 如此一来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就显得极其的微薄和严重的不足了。这种投入的不足, 促成了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运转机制的建立。而这种机制的一旦确立就注定了其逐利目标的日益凸现和其公益性的逐步丧失, 以及农村最基层医疗服务网点由于经费的极端缺乏而走向萎缩和被淘汰出局。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随之而生。

所以, 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之道之一在于必须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 确保农村医疗服务网能有相应的能正常运转的经费, 从而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的回归及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制的健全建设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前提。据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北大课题组负责人李玲教授介绍:“政府对医院投入增加1个百分点, 可以降低费用1.6—2个百分点, 政府投入一块钱, 可以降低费用两块钱。”此外, 政府的投入还应该改变农村居民“重治轻防”的观念, 加强对农村广大群众的公共卫生建设、传染病预防监控、预防免疫和妇幼保健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毕竟, “越是基层的卫生医疗组织, 比如农村的村医和卫生所……越对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地方正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就越需要政府投入的保障。”

二、改革和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得到相应的政府投入保障的前提下, 就应该首先通过改革确保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的回归。在此方面的改革应主要是:对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正确定位, 实施医药分家, 用财政确保农村医务人员、尤其是最基层医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近些年里公益性不断丧失的一个重要根源, 在于我们对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定位不准有一定模糊性。“对待乡镇卫生院的属性目前存在着三种认识:其一是具有福利性的公益组织, 应该由政府举办;其二是强调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 不承认乡镇卫生院的福利性, 认为可以实行自收自支, 自负盈亏, 淡化政府对卫生院的责任;其三是认为乡镇卫生院是行医卖药的营利组织, 找各种借口向乡镇卫生院收取费用。显然, 后两种认识是错误的, 但在现实中却占有较大的比例, 并且正在左右着农村卫生改革!”“政策上的含糊必然会导致实践的混乱, 乡镇卫生院问题上的市场化倾向, 与在政策上至今对乡镇卫生院属性含糊不清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 界定乡镇卫生院的属性, 突出政府的责任, 应该是农村卫生改革的当务之急。”对其定位准确、妥当, 才能采取确保其公益性回归的相应改革措施。在定位中还应特别注意强调其主要担负的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的医疗服务等, “需要特别防止和克服的是单纯地办成医院模式”。

在确保其公益性回归的改革里, 很重要的一条恐怕就是应该废弃以药养医的旧理念, 实施医药分家的改革。通过医药分家、废除药品顺价销售制度, 实现医生、医院与药品销售利益的脱钩, 从而斩断医药“合谋”的利益链。当然, 这一改革需相应的配套改革相辅才能推进, 如用财政确保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等改革。在当前医药彻底分家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 可先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及实施单一病种收费、采取鼓励医生处方开低价药的利益激励机制、患者凭处方可以到医院外的任何医药销售处买药等等改革措施。

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由于缺少经费等原因, 近些年来, 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枢纽”和“网底”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严重滞后和欠缺, 医务人员尤其是技术较高的医务人员缺少。这种状况, 直接导致了广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同时也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一些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预防和监控的缺失。据调查, 我国80%的结核病人和7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都是在农村, 血吸虫病人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绝大部分也在农村, 农村孕产妇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是城市的2.37倍和2.54倍。这些都对加强和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三、政府主导建立和健全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 有病不敢去医院,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尽管近两年来, 在政府的努力支持和倡导之下, 许多的农村都建立起了“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但由于“新农合”在受益面 (只保大病) 、受益水平、筹资水平、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和弊端, 使得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受益有限, 其医疗费用中农民自费部分仍至少高达74%。这就难以从根本上缓减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上, 一是要进一步地提高覆盖面, 力争覆盖全社会人人享有医疗保障;二是要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采取各种制度措施切实提高参保居民的受益水平;三是应把目前推行的定位于“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时地“过渡到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使农村卫生改革最终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境界。”毕竟, “把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弱者们‘自愿互助’的基础上, 当然是很脆弱的。”唯有如此, 才能使农村居民得到一个切实稳定可靠、坚实的医疗保障,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不起病怕进医院的问题。

四、改革药品定价机制和药品流通体制, 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

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根源即是目前药价普通虚高的问题。药价虚高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在医药分家或医药“合谋”的利益链被切断了之后, 导致药价虚高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不合理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流通体制了。

“现有药价管理部门在人力、专业知识等方面还很不足, 往往只能按企业报送的成本资料加上规定的差率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格, 对于虚报成本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能力。”而且, 因为“药厂报的价越高, 有关部门收取的管理费用也就越高。管理费用的计算不是定额的, 而是随行就市。标的越高, 赚头越大。”所以, 药厂和管理部门之间又得以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这样的定价机制无疑是纵容和促成药品生产企业虚报成本之风的根源, 从而使得药品从定价的源头上就开始虚高。难怪药价从1997年以来历经了国家数次硬性降价后, 尽管有的降幅最高的已达60%以上, 药品生产企业还是有利可图还能继续进行激烈的价格战。也难怪前卫生部部长高强曾痛斥:“虚高药价简直就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 尽管涨了几十倍, 但你去查查, 肯定没有超过国家的最高限价, 也就是说, 再贵也是合法的!”“这说明药价不合理首先是因为政府定价太高。”因此, 政府必须对药品定价机制进行改革, 对药品定价严加监管、防止药价从源头上就虚高。

医生看病,还是机器看病? 篇3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因此母亲这次发病时,我们的心里并没有十分慌乱,迅速将母亲送到了以前一直就诊的本地一家医院。经过简单的问诊之后,急诊大夫立刻安排母亲住院。入院以后,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不熟悉的医生。母亲刚挂上吊瓶,该医生就立马开了一大堆检查单:验血,验尿,做心电图、肺部CT扫描、肝胆脾胰彩超等。以前母亲犯病时,医生总是先抗炎、止痛、退热,经过几天观察,如果有必要,再做相关检查。考虑到这位医生可能不太了解母亲的老病史,同时我们也懂得疾病有随时发生变化的可能,所以我们马上带着发着高热、活动不便的母亲做了一个又一个检查。

很快,彩超诊断报告出来了:肝左叶混合型占位(考虑肝脓肿待除外),肝左叶胆管多发结石伴扩张。医生看到报告,马上又开了张肝胆脾胰磁共振检查单。于是,我们又推着躺在活动床上的母亲去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和彩超诊断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句提示:未发现腹膜后淋巴改变。

三天后,母亲的胸部CT检查报告也出来了,提示:肺部多发结节,有钙化点。该医生又马上找到我们说:“可能都肺转移了!必须再做个肺部增强CT才能确诊。”我不相信,立刻拿着CT片去找别的医生看。他们说:“如果片子上是不好的东西的话,病人早就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这时候,母亲已入院一个星期,热退了,精神也好转了,并开始吃流质食物了。在该医生的催促下,我们不得不又做了一次肺部CT检查。经对比,肺部多发结节变少、变小了,不是转移癌!我们如释负重。

考虑到母亲各方面的身体状况都趋于良好,我们打算巩固几天就出院。可当我们向医生提出院请求时,该医生又突然说,母亲的某项化验指标有点高,要求我们再做一次肝胆脾胰磁共振检查!我们很惊讶,因为医学检查是要有一定指证的,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检查对病人有害无益,况且母亲的情况正在好转……经仔细考虑,我们拒绝做检查。没想到第二天,该医生突然对我们说:“别打吊瓶了,赶紧转院吧!去沈阳的大医院确诊吧!”我们很气愤,但也不便理论,毕竟我们是病人,于是便匆匆出院了!

我们不明白,该医生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那么多的检查报告单,那么多先前的病历报告单,都不能作为参考?为什么医生不能多为患者着想一下?为什么不能多观察,多问诊,多会诊,多解释,只知道不断地开检查单?为什么医生不经过深思熟虑,会极其随意、武断地下“癌症”“转移”之类的“结论”,徒增病人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入院需要做常规检查,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但也不能查来查去、没完没了呀!更令人气愤的是,一旦我们拒绝检查,就让我们转院,真不知道是医生在看病,还是机器在看病!

看病 篇4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大投入、深化改革,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有效地改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全县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成因分析如下:

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据有关资料分析,中国用2%的世界卫生资源解决了22%世界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超过同等发达水平的其他国家的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严重不足,而且优质资源少。1995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卫生和教育预算年均增长为14.2%,而同期政府收入年均增长是17.5%;在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占42.4%,医疗收入占53.5%,财政补助占4%。这表明社会投资没有与政府的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公共支出体系改革严重滞后,老百姓以有限的收入被动地支撑着迅速膨胀、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使“看病贵”成为严重的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2、医疗资源分布失衡或不足,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目前我县二甲以上医院只县医院一家,优良卫生资源大多集中在这所医院,农村和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现象仍然存在,设备落后,技术缺乏,特别是红河、原黑梁河部分村舍卫生所仍然依靠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老三件”看病,农民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全县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仍很短缺,人员结构失调,人才断档严重,乡镇卫生院有的先进设备无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或技术不精,导致先进的设备利用率或诊断准确率不高,城乡居民就诊流向进一步向上级医院集中。不合理的病人流向,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大医院人满为患,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3、国家政策调整或新的行业规范,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政府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拨款越来越少,甚至断奶。医院要发展,成本最终必然转移到患者身上。国家取消公费医疗,推行医保制度,减轻了单位的负担,却无疑增加了患者个人的负担。医生为了适应医疗事故处理中“举证倒置”规定,不得不要求患者作更全面的检查,也加大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4、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据有关资料反映,城乡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1/4~1/3与疾病直接相关,疾病加重了社会贫富分化,加重了百姓对疾病风险的恐惧心理,使“看病贵”易于产生共鸣,成为社会挥之不去的阴霾.5、医疗卫生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成本行业,医疗卫生费用在一定幅度内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诊治疾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医学研究的过程,具有探索性。对人体的研究,对疾病的治疗,无疑是高风险状态下的高科技行为。在医疗活动中,花了很多钱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也是常有的。由于非业内人士对此缺乏认识,很容易因为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意而产生或夸大“看病难看病贵”的情绪。

6、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慢性化,医疗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中国在XX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资料显示,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80%用于了老年人,这其中的80%又用于了急危重症病人。调查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引起的死亡已占人口死亡数的2/3。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的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医药费用负担。

7、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观念逐渐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更高。病人一味追求名院、名科、名医,小病也往大医院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浪费、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

8、医疗机构市场主导,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我国医院目前基本上属于市场主导型。在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约占48%,医疗收入约占47%,而财政拨款仅占5%左右。由于财政补贴不足,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偏低,药品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

9、药品和卫生材料价格虚高,加重了“看病贵”的程度。药品和卫生材料虽然实行了招标采购,但由于定价机制不合理,厂商仍然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药品和卫生材料价格虚高加重了“看病贵”的程度而已。

二、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看病 篇5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基本医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得以改善,医疗科技水平不断取得进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全社会关注的构建和谐社会突出问题之一,它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试图浅析其主要原因及对策。原因涉及基本医疗服务资源不足,医疗卫生体制缺陷,医疗保障不完善和医疗行业管理漏洞等诸多方面。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府责任,采取综合措施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基本医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为补充的医疗卫生体制应运而生,打破了公有制为主体,医疗机构独家办的格局,同时公有制医疗机构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补偿水平,增强了微观活力,效益亦明显提高,缓解了多年积存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看病贵”、“不敢得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本文将从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着手,探讨缓解当前的措施及对策。

1看病难的成因

1.1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不合理一是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如江苏省大量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南京等大中城市,郊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比较短缺。二是医疗机构之间实力悬殊。少数几家大医院集中了比较优秀的医疗人才,拥有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建有比较完善的住院病房。而大多数中小医疗机构既缺人又缺物,经营发展十分艰难。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所带来的结果是:(1)远城区和农村病人不能就地看病,必须到中心城区大医院就诊,长途求医只会增加患者的额外经济负担。(2)大医院收治了大部分病员,导致了不同医院之间不公平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医疗机构两极分化不断加深,不仅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加重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1.2医疗服务观念滞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医疗消费需求也愈来愈高,群众看病已从原来的被动求医变为主动选择,即病人的自主选择性越来越大,医院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已成为病人衡量就医场所优劣的一个重要砝码。但目前仍有众多医院服务观念滞后,造成病人看病难。

1.3病人求医观念有待改进“病人选医生”是眼下的一个社会热点,但部分医院初试的效果却值得关注。据南京几家大医院门诊业务分析,由名医坐诊的专家门诊人满为患,而这其中大多数病人并非疑难重症,仅是感冒发热之类的普通病。其实由病人这样选医未必能使病人受益,同时也造成了在专家门诊看病难的情形,造成有限的、宝贵的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因此病人求医观念有待改进。

1.4医疗市场混乱状况不宜低估目前医疗市场混乱,有两大表现,一是有些游医违法行医,二是有的医生或出于爱面子,或为了一己之私利,当自己不具备诊治病人的条件时,即使明知别的医院或医生有办法也不让病人转诊。

1.5轮番排队看病时,特别是到大医院看病,到处排队。挂号要排队,买看病磁卡要排队,领预检号要排队,到了某科又要排队。等检查完了去取药,划价要排队,交钱要排队,取药时等待您的,还是长队。至于做常规检查,这项排队,那项排队,处处要排队。需要住院治疗的,排队查这查那的次数就更多。有人陪同倒还可以,若是患者自行前往,拖着个病体,真是累、苦。在输液室,患者和陪同的家属座无虚席,有时病人提着配好的药在高峰时段难以找到输液诊察床位。这时候,谁都会发出“有啥别有病”的感叹。

2看病贵的成因

2.1客观因素疾病谱变化,新技术、新材料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社会总体物价指数的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很多人对健康查体、健康保健提出更高的消费要求,这些都决定了看病费用的升高。

2.2社会因素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医疗保险机制尚未健全,医保覆盖范围和层次相对较低,发展也很不均衡。个人就医负担较重,抗疾病风险能力低,一旦生病“看病贵”就凸现。政府投入比例的降低。虽然国家对卫生的投入总量增加,但投入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投入方向也不尽合理,与社会总体发展的增长速度不相适应。医疗定价和补偿的不合理。由于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比例低,当前医疗收费中的服务性收费总体上低于成本收费,医院技术人才密集型特点又造成了支出较大,为求生存、求发展,医院必然追求经济利益,通过诱导需求来使医院增加收入,加重病人负担。药品及卫生材料的虚高定价。药品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造成了药品销售的虚高定价和大回扣现象,直接推动药费的过快上涨。医院自身的经营成本过高。由于未能从增人员、增设备、增床位的外延扩展转到提高效率的内涵发展上来,公立医院机制僵化、效率低下、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收费管理不严,对“红包”、回扣的治理措施不力,无形中也加重了病人负担。

2.3体制因素

2.3.1药品生产体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严重趋同,导致产品的不正当竞争。目前,国有制药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仿制药尤其是广谱类药物,而且同一种药品往往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厂同时生产。产品结构趋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致使目前的药品市场竞争已不是企业间品种、质量和服务的竞争,而更多地是的折扣高低、回扣多少的不正当竞争。

2.3.2药品流通体制流通层次过多,流通秩序混乱。目前的药品流通是以代理商销售为主渠道,中间环节特别多,包括医药代表(厂方聘用)和一、二、三级代理商等多个环节。这种流通体制直接加大了药品流通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推高了药品价格。不仅如此,这种流通体制还滋生了腐败,各级代理商层层加码,医药代表为了获得更大的销售额,往往采取向医院医生行贿的方式进行推销。

2.3.3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政府价格管理范围有限,多数药品的价格放开。目前,部分药品价格之所以是“虚高”:(1)政府价格管理部门有效控制和核实的能力有限,定价即最高限价本身含有较多的“虚高”成分。(2)药品生产企业是国家的利税大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对药品出厂定价时不愿意将价格定得太低,使国家减少税收。(3)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约束,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过高的利润。

2.3.4医疗体制由于技术性劳务价格相对偏低和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偏低,医疗机构难以通过提供技术性劳务获得足以维持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为了获得维持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各医疗机构普遍实行了“以药补医”(通过销售药品获得差价收入)的运营机制。“以药养医”补偿医疗技术收费低水平的损失差,弥补医院亏损的同时也加重了群众的就医负担,催生了“看病贵”。

3解决措施

对医院来说,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已经采取很多措施来提高诊疗的效率,缩短治

疗的疗程,降低医疗费用。但是,医疗资源的增加、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规范管理需要政府的力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加强医政立法,完善监督机制和诊疗规范,将会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建议建立“政府为主导,市场作补充”的医疗模式:第一,明确改革方向,克服“泛市场化”和“伪市场化”两种倾向,选择一部分公立医院改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卫生服务机构,引进社会资金投资兴办民办医院,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方面展开公平竞争。同时,选择性保留一部分公立医院,确保其非营利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确保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第二,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推行双向转诊分流病人。第三,改变“以医养药”现状,大力整治药品流通市场。政府要严控新药、特药的审批数量,制止企业变换剂型规格变相涨价,严格审核药品生产成本,从源头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引入竞争机制,鼓励药店的发展;加强对放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管理;加强对医院自制制剂的价格监控。第四,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建立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第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价格。

看病 篇6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

及解决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天价药费”、“天价医疗费”的报道屡屡见诸媒体。

本文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矛盾论和发展观分析“看病难、看病贵”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很多,如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药价过高、甚至存在一些行业不正之风等等,是医疗卫生行业中诸多矛盾的共同造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才能有效的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看病难、看病贵”是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足,因此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从而导致看病难;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在市场经济中,自然价格上涨,从而导致看病贵。

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具有特殊性。因此,“看病难、看病贵”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甚至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发地区,社会大众感受的可能是“看病难”,而对于部分低收入群

众,感受更多的是“看病贵”。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正如前文所述,“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的集中体现。解决了这一矛盾,自然就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

在这一矛盾中,相对落后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一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策略应抓住提高我国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这一中心与关键。目前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也正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如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各级医疗保障体系和各类医疗保险等。

同时,对于这一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应忽视。

一、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减少盲目追求大医院、高等级医院而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

二、加强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减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3 运用发展的观点看“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医疗消费现状及政策研究” 项目, 该项目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 调查西部12 个省、 市和自治区,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 即按照地理位置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为高中低三层, 每层随机抽取一个县 (市、 区) , 共调查36 个县 (市、 区) , 每个县 ( 市、 区) 调查居民200 人, 共计7 200 人; 回收有效问卷5 938 份, 问卷有效率为82.47%。

1.2 数据处理

分别利用Excel 2007 和SPSS 17.0 软件包录入数据, 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的5 938 名居民中, 男性占55.37%, 女性占44.63% 。 调查对象农村户籍占69.83% , 城镇户籍占30.17%。 调查对象年龄集中在21~50 岁之间, 占调查总人数的72.48%, 其中21~30 岁组、 31~40 岁组人数排名靠前, 分别占26.68%、 25.49%。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学为主, 分别占29.27%和24.86%。 调查对象中在业人员的人数最多, 占74.49% 。 调查对象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 占80.40%。 调查对象家庭规模以5 人及以上或4 人为主, 分别占36.51%和30.88%。 调查对象中享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最多, 占78.56%, 有14.13%的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2.2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对 “看病难” 问题的评价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对医疗服务难易程度的评价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了居民对普通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及以下) 看病、大医院 (三级) 看病等8 个方面难易程度的评价情况。 其中, 居民认为很困难或比较困难排名前3 位的依次是大医院 (三级) 看病、 就诊等候时间和需要时能够及时入院治疗, 各占调查总人数的55.36%、 50.51%和45.69%。 而居民认为很容易或比较容易排名前3 位的依次是普通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及以下) 看病、 挂普通号和及时接受到医治, 各占调查总人数的40.49%、 40.22%和26.44%, 见表1。

从城乡来看, 城乡居民认为很困难或比较困难排名有所不同, 城镇居民认为很困难或比较困难排名前3 位的依次是大医院 (三级) 看病、 就诊等候时间和挂专家号; 而农村居民认为很困难或比较困难排名前3 位的依次是大医院 (三级) 看病、 就诊等候时间和需要时能够及时入院治疗见表2 和图1。 剔除 “说不好” 这一项, 运用秩和检验方法比较城乡居民对8 个方面医疗服务难易程度评价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次为: 普通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及以下) 看病 (Z=-3.99, P<0.001) , 大医院 ( 三级) 看病 (Z =-2.28, P =0.023) ;需要时能够及时入院治疗 (Z=-2.45, P=0.014) ; 就医流程 (Z=- 3.23, P=0.001) 。 通过比较平均秩次发现, 城镇居民认为到大医院 (三级) 看病、 需要时能够及时入院治疗和就医流程很困难或比较困难的比例低于农村居民; 而到普通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及以下) 看病很困难或比较困难的比例则高于农村居民。

2.3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对 “看病贵” 问题的评价

2.3.1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对近3 年来医疗费用负担变化的评价情况: 当问及调查对象 “近3 年来您和家人的医疗费用负担有无变化” 时, 45.32%的居民认为医疗费用负担明显或略有增加, 19.99%的居民则认为医疗费用负担明显或略有减轻, 见图2。

结果显示, 城乡居民认为近3年来医疗费用负担明显或略有增加的比例依次为51.26%、43.05%;而城乡居民认为近3年来医疗费用负担明显或略有减轻的比例依次为11.76%、22.85%, 见表3。剔除“说不好”这一项, 运用秩和检验方法比较城乡居民对近3年来医疗费用负担变化评价的差异, 得Z=-7.32, P<0.001, 可以认为城乡居民对近3年来医疗费用负担变化的评价有差异。此外, 本研究西部地区城镇居民2011年家庭全年医疗支出平均值为4 899.44元, 为农村居民 (3 104.73元) 的1.58倍, 秩和检验Z=-10.03, P<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2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对医疗服务相关价格的评价情况:本研究共调查了居民对门诊检查/检验费、门诊药品费等7大类医疗服务价格的评价情况。其中, 居民认为费用高或较高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住院手术费、住院药品费和住院检查/化验费, 各占调查总人数的78.63%、75.80%和72.58%。仅普通挂号费居民认为其费用便宜或较便宜的比例高于认为其费用高或较高的比例, 占到43.65%, 见表4。

结果显示, 城乡居民认为费用高或较高的医疗服务类别的排序相同, 见表5。 剔除 “说不好” 这一项, 运用秩和检验方法比较城乡居民对7 大类医疗服务相关价格评价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类别依次为: 门诊药品费 (Z=-4.31, P < 0.001) , 普通挂号费 (Z=-2.94, P=0.003) , 住院手术费 (Z=-2.63, P=0.009) 。 通过比较平均秩次发现, 城镇居民认为门诊药品费和普通挂号费费用高或较高的比例低于农村居民; 而住院手术费费用高或较高的比例则高于农村居民。

3 讨论

3.1 西部地区居民 “看病难” 问题依然存在

本研究调查的可能存在 “看病难” 问题的8 个方面中, 西部地区居民认为很困难或比较困难的比例高于很容易或比较容易的比例的有6 个, 其中居民认为很困难或比较困难的比例超过50.00%的有2 个, 即到大医院 (三级) 看病和就诊等候, 超过40.00%的有3 个。 此外, 不到30.00%的居民认为生病后能够很容易或比较容易及时地接受到医治。

3.2 西部地区居民在 “看病难” 的评价上存在城乡差异

一方面, 本研究西部地区城镇居民认为很困难或比较困难排名前3 位的依次是大医院 (三级) 看病、 就诊等候时间和挂专家号, 而农村居民认为很困难或比较困难排名前3 位的则是大医院 (三级) 看病、 就诊等候时间和需要时能够及时入院治疗; 另一方面, 城镇居民认为到大医院 (三级) 看病、 需要时能够及时入院治疗和就医流程很困难或比较困难的比例低于农村居民, 而到普通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及以下) 看病很困难或比较困难的比例则高于农村居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以上结果反映出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存在“看病难”的共性原因, 既居民就医需求激增、 就医流向无序、 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及过度集中在大医院等[1,2,3], 导致到大医院 ( 三级) “看病难”, 就诊等候时间长; 同时也存在个性原因, 如住院服务可及性较低、 就医流程设置不合理是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居民 “看病难” 问题相对突出的原因。

3.3 西部地区居民 “看病贵” 问题依旧突出

结果显示, 超过40.00%的西部地区居民认为近3 年来医疗费用负担明显或略有增加。 调查发现 “看病贵” 可能存在的7 大类医疗服务中, 西部地区居民认为费用高或较高的比例超过50.00%的有5 类, 其中近80.00%居民认为住院手术费、 住院药品费费用高或较高, 超过70.00%居民认为住院检查/化验费费用高或较高, 认为门诊药品费、 门诊检查/化验费费用高或较高的居民比例则超过50.00%。 此外, 城乡居民认为费用高或较高的医疗服务类别的排序相同, 均认为 “看病贵” 突出体现在住院医疗服务的费用高上,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存在 “看病贵” 的共性原因, 即医疗保障水平较低、 医疗费用控制不力等, 导致居民自付医疗服务, 尤其是住院服务的费用超出居民的主观期望值[1,2,3]。

3.4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 “看病贵” 程度要好于城镇居民

一方面, 本研究西部地区农村居民2011 年家庭全年医疗支出低于城镇居民, 为后者的5/8; 另一方面, 虽然2012年农村居民每人每年可以承受的医疗费用远低于城镇居民, 前者平均值为991.20 元, 后者平均值为2 045.06 元, 前者为后者的1/2, 但农村居民认为近3 年来医疗费用负担明显或略有减轻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居民, 为后者的1.94 倍, 两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农村居民” 看病贵” 程度好于城镇居民这一结果诚然与城乡间医疗技术条件、 医疗服务收费水平等因素存在的差距有关, 但是农村居民切实感受到医疗费用负担的减轻与新医改3 年来国家推行的一系列针对农村卫生的惠民政策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

[1]夏挺松, 卢祖洵, 彭绩.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 28 (3) :155.

[2]姚中杰, 尹建中, 徐忠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形成机理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11 (9) :134-137.

看病 篇8

基本药物制度与解决“看病贵”的矛盾

据了解,基本药物目录中的300多种药物,能够满足85%的临床需要。基本药物是从众多药品中优选出的同类药物中安全有效、成本综合评价最好的药物。用药信息不对称,加上部分医院片面介绍某些自费药的神奇疗效,使近些年在药物选用上产生“趋贵”现象,基本药物并未发挥应有作用。例如,全球公认的首选抗生素——青霉素,由于价格太低,常遭医院和医生的冷落。

今年9月,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全国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由政府主导的省级非营利性药品集中招标平台在31个省(区、市)广泛建立。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和省级集中采购后,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部分医院的逐利意识促使其加大向患者介绍自费药的力度。长期以来,医院运营主要依赖于药品销售提成。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以药养医”的空间,使医院利益受到较大影响,即使财政补贴,医院收益也不如从前。但是,医疗机构仍有应对之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要求,公立大医院必须把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比例,但具体比例并不明确。因此,基本药物没有成为大医院的主要用药,毕竟,患者对用药缺乏话语权,使医生继续开高价药获取回扣成为可能。

因此,基本药物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要真正降低医院药价、实现对症下药,必须通过一系列改革,综合治理才能改变现状。

“低价看病”完全可行

湖南蓝山县今年推出的“10+100”医改模式,真正实现了低价看病。改革后,到门诊看病只需自付10元,住院自付100元,其余费用由新农合资金全额报销。该县对卫生院实行“费用医院限额,额内全额补偿,超支医院承担”管理,对卫生院医疗行为进行约束,防止医院过度医疗行为;为确保卫生院的公益性,医院严禁医生开“大处方”,一旦发现立即处以10倍罚款。经过8个月的改革实践,医院门诊病人大幅度上升,医疗费用持续降低,如今蓝山门诊次均费用33.5元,比去年减少38元;住院人均费用650元,比去年减少238元。与此同时,通过对卫生院业务和财务的统一管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也大幅提高,以绩效考核的方式实现多劳多得。蓝山县通过合理的方式整合医疗资源、规范用药管理,不仅提高了农民保障水平,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还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因此,从蓝山县现实经验来看,在医药分家、管办分开等有效措施的管理下,“看病贵”问题可以有“法”解决,医保服务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

竞争成为“医改”助推器

蓝山县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医疗改革的经验的确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是,即使不通过行政手段亦可实现医药分家,竞争可以成为医疗改革的助推器。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保持竞争力,很多医院可能会自愿实现医药分开,把真正“高质低价”的药品提供给患者。同时,药企之间通过市场化竞争,药价也会逐渐趋于合理。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全面放开医疗市场,让民营医院、外资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开展竞争,让医疗机构在自然法则中优胜劣汰,根治看病贵问题,实现医疗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竞争也能使“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目前,患者就医等候时间长、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较为突出,与医疗市场竞争度低也有直接联系。在很多私立医院,服务态度好、医疗技术优,但由于对其设置的医保定点门槛较高,仅有一小部分私立医院获得医保定点资格,因此就诊患者数量较少,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如果通过一种机制,使患者在私立医院就诊也能享受医疗费用报销的类似待遇,将会有更多患者到私立医院就诊,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就医等候时间,从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香港医改方案的启示

香港将于2015年推行自愿医保计划,目的就是提高私营医疗保险与公立医疗之间的合作,增加消费者医疗保险产品的选择面,并提供更快捷的医疗服务渠道,使居民享受私营医院的优质服务和良好就医环境。

香港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公营医院和私营部门并存,政府举办的公营机构在整个香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占绝对优势。在医疗收费方面,公立医院收费相对低廉,每位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都有权利享用几乎免费的公营医院服务,患者到公营医院或门诊部看病时,只需付少许费用,便能接受治疗。相对香港公营医院而言,私营医院费用较高,但它也具有公营医院没有的优势,如患者等候就医的时间短、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医师、自己决定住院和手术的时间、享受较好的服务待遇等,因此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患者具有吸引力。

自愿医保计划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运作,旨在加强私人医疗保险和私营医疗市场的消费者保障、收费透明度、质量保证和市场竞争。它将对民众在私营医院产生的诊疗费用进行补偿,对政府医疗计划起到有效补充,增加私营医院利用率,分散公立医院客流、减少轮候时间,提高社会效率。目前推行的在政府监管下的自愿医疗保障计划,目的是引导众多有支付能力的中产阶层购买商业保险,到私营医院就医,减轻公立医院负担,缓解财政压力;从而将公立医院的服务转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以及重急症服务等。

另外,自愿医保计划将加强公私营医疗机构的协作,为民众提供更多服务选择,推动医疗服务者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合作,确保资源得到更好的运用;它也将为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成本效益订立基准,并促进医护专业人员之间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交流。同时,为促进公私营医疗协作,香港政府推行了多项公私医疗协作计划。例如:政府通过区域基层医疗合作计划,为需要接受门诊服务的特定病人向区域私营医疗机构购买基层医疗服务;推行公私营慢性疾病共同护理计划,为公营医院后期肾病患者购买私营血液透析中心服务;以及推行白内障手术计划,为公立医院轮候进行白内障手术的病人提供部分资助,以便他们在私营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因此,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自愿医保计划,将商业健康保险引入医疗保障体系。在规范诊疗费用、诊疗手段、诊疗程序的基础上,对患者在民营医院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同时,在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偿机制下,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地位将更加平等,有利于双方加强协作、开展竞争,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成本效益,提升总体医疗服务水平。

五年级《学会看病》 篇9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一)预习案

【学法指导】正确读课文至2遍,读资料链接,完成预习自测。【资料链接】推荐大家阅读,还有一些描写母爱的文章: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老舍《我的母亲》 冰心《荷花母亲》 《勇敢是母亲的本能》 《奔跑的母亲》 《怀念母亲》

【预习自测】主要设计与课文相关的如下:

1、阅读课文,填空: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喋喋不()摇摇晃()雪上霜()按索骥()来日方()分分秒()忐忑不()毫无疑()

3、写近义词。

思考()冷漠()磨练()普通()

4、写反义词。

虚弱()冷漠()麻烦()残忍()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学案

【自学、导学】--我思考、我收获

1、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

2、读完这篇文章,发现始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母亲心理。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7段,划出文中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

预设: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我怎么能够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你?

学习建议:请你用5 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以上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我交流、我收获

1、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母亲认为“应该放手 ”哪些句子能体现母亲认为“不应该放手”分别做上记号。

预设:应该放手的句子: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不应该放手的句子: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2、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你觉得这位母亲冷漠吗?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训练、总结】--我成功、我收获、按提示填空

1、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_____,学会了____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__________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__ 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母亲感情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气又回到了心里。学生反思静悟、体验成功(说收获)___________

(三)训练案

一、根据句子意思填上成语。

雪中送炭 雪上加霜 锦上添花

1、父亲的病,对贫困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家人生活更艰苦了。()

2、他们临近毕业,正为拖欠学费而发愁,农行热心助学的举措无疑是。()

3、我家从小平房搬进新楼房,正高兴的时候,亲戚又送来一盆珍贵的盆景,这使我们美丽的家更加。()

二、阅读旅行 家是什么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让我送你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子。”

在我们这个世界,许多人都认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庭院。然而,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是家吗?我们只能说曾在那儿住过,那儿已不再是家了。

家是什么?1 983年发生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故事,也许能给“家”的定义做一个贴切的注解。卢旺达内战期问,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1、文章用两个例子来说明家是什么。一个例子是-----------,另一个例子是。

2、你原来认为家是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想法有什么变化?

上一篇:电子产品市场调查论文下一篇:“铁公鸡”也有好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