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优秀

2024-10-12

学会看病优秀(通用8篇)

学会看病优秀 篇1

学会看病优秀教案

学会看病优秀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

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三、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全班讨论:

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

⑴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

⑵有些后悔。

⑶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赛读:

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四、角色朗读,感受母爱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

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⑴文中的母亲

⑵文中的儿子

⑶自己的父母

⑷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

学会看病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勾画词语。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1)“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和真情包含其间。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很担心,后悔与自责。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说一说

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全班交流)

四、写一写

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学会看病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默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母亲感情变化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母爱,激发锻炼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难点:认识到母亲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

一、谈话导入

1、师:你们爱父母吗?父母爱你们吗?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二十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中给孩子找药看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究竟是怎样想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学会看病》

2、生齐读课题

二、字词反馈、借词借文

1、师: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来,看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

生读

师:从字面理解“按图索骥”这个词的意思。

生说词意

师:这个词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说理解

(儿子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

板书:儿子 母亲

师: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刚才我们根据一个词知道了文章的内容。

师:再看一组词“残忍、狠心、冷漠”这样的词喜欢吗?但一位母亲却如此地评价自己,为什么呢?在研究这位母亲之前,接下来我们做一件事。

出示自读提示:1、默读课文,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2、用横线画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找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了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

课文第21段出示: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我就开始后悔。……以后再按图索骥。

师:母亲当时的心理怎样?指名回答

理解句子中“雪上加霜”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指什么?

“雪”指孩子生病了。

“霜”指母亲不仅没有带孩子上医院看病,反而,让孩子一个人去医院。

师:当妈的可真够狠心的!我们来看看当时母亲是怎样一步一步逼儿子独自上医院的。

学习5-17自然段。师生分读(师读母亲的对话,生读儿子的对话。)

师:面对母亲的步步紧逼,儿子当时在想什么?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师小结:看着生病的孩子出门,母亲感到深深地后悔,让我们再来体会母亲地悔意吧?指导朗读。

师:还找到了描写母亲心理的什么句子?

预设:第22段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缩成一团。

师:句子有个词写出母亲的心情?(忐忑不安)

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结合“坠”字感受母亲内心的沉重、紧张及母亲的心痛和当心。

对句子中2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中,想象母亲可能做什么呢?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师:事实上,母亲后悔过、当心过,自责过,甚至心疼痛地缩成一团,这样的母亲真的正如她自己的评价一样,残忍、狠心、冷漠吗,不爱孩子吗?

引导孩子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师小结:是的,文中所用的语言和心理的句子蕴含着母亲不一样的爱吗?同学们,母亲仅仅让孩子学会看病吗?(学会独立面对生活)

板书:学会看病 学会生活 磨炼 独立

师:好,我们还母亲一个公道!读最后2个段。你有什么感受?

师: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学会不断地磨炼自己?磨炼指谁?

(我, 母亲)

师:母亲为什么说要磨炼自己呢?

(磨炼自己不要心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师: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实际,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

师:是啊,所有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母亲能给我们的只能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的路线图是什么意思?

生默读最后自然段,说说路线图的意思。

(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

四、拓展训练

师: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感谢她的不一样的爱,有人说母爱是冬日的一片阳光,给我们温暖。你觉得母爱还是什么?

出示:母爱是冬日的一片阳光,给我们温暖。母爱是_____________给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放学回家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对妈妈说:“我爱你”。

学会看病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探究质疑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母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自学自练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5、重点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7、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8、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课文的生字词语。

2、一个小班展练描写母亲心理和语言的句子,体会感情。

3、一个小班展练课文的重点句子。

4、一个小班展练母亲的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当堂训练

1、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我看他有点打蔫(niān yān)儿。

当我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走廊里想起了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tā tà)。

时间艰涩(sè shè)地流动着。

2、照样子,写词语

喋喋不休 摇摇晃晃

喋喋不_ 来日_长 按_索骥 忐忑不_

3、用“假如”写一句话

4、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学会看病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

(献给母亲的歌。)

2、叙述“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⑵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⑴按要求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⑶深入理解感悟: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让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母亲── “冷漠”处理尽责的“爱”

学会看病优秀 篇2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学会看病。

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 可以写什么?

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

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

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生快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 母亲心里很着急。

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看病之前, 母亲和儿子之间的对话。

师:真会发现。谁能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生:课文重点写了母亲让儿子去看病前的对话和儿子去看病后母亲的心理活动。

师:真会读书!不仅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还了解了文章描写的两大特点———

生: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

【点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式有很多。这里, 让学生用思维倒推的方式, 从“写”的角度去读课题, 读课文。在比较中快速发现文章的语言特点———生动的对话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同时又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巧妙结合。这就是简单、有效的语言训练。】

以“读”促“悟”, 学对话

师:我们先看看“母亲让儿子去看病”这部分。自由读课文第1耀20自然段, 读完后同桌间练读对话。

(生自由读课文后同桌间练读对话)

师:我们先读读母子间的对话———

(PPT出示去掉文中的提示语的对话)

师:请一组同学展示一下。

(一组同学读对话。其中“母亲”的话读得不流利。)

师:这位“母亲”读得怎样?

生:她读得没有感情, 不像一位母亲。

师:她没把母亲话语背后的情感读出来, 是吗?

生:是的。

生:她没能读出母亲当时“心狠”的感觉。

师:是呀, 母亲当时内心不舍, 但语气却很坚定。来, 再请一组同学读读这段对话。

(第二组学生读对话。“母亲”的语言读得情感到位, 声情并茂。)

师:真精彩。这位“母亲”读得又怎样呢?

生:她读出了母亲当时坚定的语气, 体现出要锻炼儿子的决心。

生:她的语气柔和又严肃, 把母亲当时的真实想法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

生:她还读出了母亲虽然心疼, 但为了孩子的将来忍痛坚持的想法。

师:我们能从她的语气中听出母亲当时的真实想法了。 (边说边板书:坚定、坚持。PPT出示句子。)

师: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

生: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 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点评:通过“角色朗读”, 学生轻松读懂了对话背后隐含的心理活动。朗读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自己读, 自己评, 自己体验, 教师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去发现, 做好其学习上的帮手。这就是“师生合作学习”的美妙过程。】

赏析语言, 写批注

师:通过朗读“对话”, 我们读懂了母亲内心的想法。那么儿子出门后, 她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课文第21自然段, 想想你读懂了母亲怎样的内心世界。

(生默读课文。PPT出示课文第21自然段。)

生:在儿子出门后, 母亲就开始自责、后悔。

(根据学生回答, 在PPT中以鱼泡泡的形式现场输入“自责、后悔”。)

师: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母亲当时不是一般的自责和后悔, 而是深深自责、极其后悔。

师:哦, 你还说出了它的程度。来, 听听你的想法。

生:文中说“但来日方长, 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我从这个反问句中感受到了母亲深深的自责。

师:是呀, 这个反问句就是母亲对自己的强烈自责!还有吗?

生:我还从“不但……还……”“就是……也……”“虽说……但……”这些关联词中感受到了母亲的那份自责。

师:太棒了!你居然能从一系列关联词中读懂母亲的内心!真会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在PPT上圈画相关词句。)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感受母亲当时的后悔与自责。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 我就开始后悔———

生: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在孩子有病的时候, 不但不帮助他, 还雪上加霜。

师:再退一步讲———

生:我就是想锻炼他, 也该领着他一道去, 一路上指点指点, 让他先有个印象, 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 但来日方长, 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师:通过读句子, 找重点词, 写批注, 我们走进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欣赏第22耀27自然段, 你也像老师那样圈出重点词, 并把你的体会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生默读课文第22耀27自然段, 圈画词句, 并用一两个词批注。)

【点评:我们知道, 写和说不一样, 它是思维的固化, 是思维被慢慢激活的过程。这里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体会, 提炼出简洁的词语, 以批注的形式写在文中。这是师生合作学习的结果, 为接下来学生怎样写批注作了最有效的示范。】

师:来, 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阅读体会。

生:我从第2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以及“忐忑不安、疼痛、收缩”这几个词感受到母亲当时的焦躁不安, 心痛不已。

师:你批注的词语真实地写出了母亲当时的心情。那你能读读这几个句子, 让我们也感受感受吗?

(生有感情地读第22自然段。)

师:还有吗?

生:我从第23自然段中“虽然……但……”“假如……再也”这两个关联词, 以及“深深地谴责”“只要”这几个词感受到母亲矛盾、痛苦的心理。

师:是呀, 这些关联词将母亲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太形象了。

生:我从27自然段中“不要埋怨”“总有一天”“聊胜于无”这几个词感受到母亲当时欣慰、安心的心理。

师:是呀, 母亲的心理从坚定到犹豫, 从犹豫到后悔, 从后悔到自责, 从自责到痛苦, 从痛苦到欣慰……这个心理变化的过程描写得太真实, 太生动了!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随机板书:焦躁不安、矛盾、后悔、自责、痛苦、欣慰。)

师:文章通过精彩的语言、生动的心理描写体现母亲前前后后的情感变化。 (边说边用横线、曲线把板书中的词连起来, 形成“母亲”心理变化曲线图)

(PPT出示课文重点句, 师生串读, 再一次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师:当儿子生病时, 为了锻炼他的独立能力, 我想———

生: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 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可当儿子出门后, 我又深深地后悔、自责———

生: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在孩子有病的时候, 不但不帮助他, 还给他雪上加霜。假如事情重来一遍, 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 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师:儿子看病, 顺利回来, 我又找回信心———

生: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 在这个过程中, 也磨练自己。

【点评: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这是五年级学生已经熟识的表达方法。这个环节中, 教师充分结合文本特点, 围绕这个表达方法进行更深入学习。首先是学习作者巧妙运用关联词将人物心理描写刻画得细腻、真实的方法。其次, 欣赏作者通过几处大段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变化过程的表达方法。“关注文本”和“结合年段特点”在这里得到有机融合。】

迁移运用, 学表达

师:是呀, 这就是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那么, 这当中, 儿子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有位同学模仿儿子的语气也写了一篇《学会看病》的短文。 (PPT出示短文, 学生快速默读。) 请看, 在他的文章中, 可以补上怎样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儿子的情感变化?

学会看病

淤今天早上一起床, 我感觉身体不舒服。母亲发现我生病了, 竟叫我独自去医院看病。这让我大吃一惊!

于走在去医院的路上, 寒冷的风吹在身上让人瑟瑟发抖。

盂终于来到医院, 我按母亲指教的过程去看病, 却又发现有好几处是错的……

榆看完医生, 打好针, 身体舒坦了许多。

生:可以在“大吃一惊”后补充“我”当时的想法。

生:可以写一写在去医院路上, 寒风吹在身上时, “我”对母亲的埋怨。

生:当发现母亲的说法有错误时, 这里也可以补充些想法。

生:还可以在看完医生后, 写一写儿子对母亲的那份理解。

师:大家说得很好。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处写一写。写出儿子心理变化的过程。可以学学文中的写法, 用上关联词将其写生动。 (边说边根据学生回答在PPT上作出补充记号)

(学生在练习纸上认真补充“我”的心理活动。)

师:谁先来展示“我”当时经历的心理变化?

生:我是在第1、2两个自然段中作补充。

第一处是:妈妈平时从来不会让我一个人出远门, 今天她怎么了?不过这样也好, 不仅能学会自己一个人看病, 也能证明我已经长大了。

第二处是:天这么冷, 居然还让我一个人出门去看病, 她是不是太狠心了!

师:“居然、狠心”这些词写出了“我”当时对母亲的埋怨, 写出了“我”前后心理的变化。你的描写很细腻。

生:我是在第3、4两个自然段中作补充。

第一处是:我的妈妈真是太狠毒了!在我生病时不仅不陪我来医院, 而且还把看病的过程写错了。让我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瞎折腾!

第二处是:原来一个人看病也不是什么难事。妈妈虽然没陪我来, 让我费了些时间, 但这锻炼了我的独立能力。哈, 我已经长大了!

师:同学们看看, 这位同学写得怎样?

生:他第一处写到的“不仅……而且”表现了对妈妈的埋怨, “孤苦伶仃”一词从另一侧面写出了对妈妈的埋怨。

师:是呀, 他用关联词、关键词把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形象了, 真棒!你点评得也很出色!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狠毒”这个词似乎不太恰当, 是不是可以改成“狠心”?

师:哦, 文中的妈妈有一些“狠心”, 但肯定不是“狠毒”。

(学生会心地微笑)

生:他第二处中写到的“虽然……但……”, “哈, 我已经长大了”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妈妈的“埋怨”变成了“理解”, 写出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师:从“埋怨”到“理解”, 她把这前后的心理变化都写出来了。

师:还没交流的同学, 把你写的内容读给同桌听听, 然后像刚才那样互相点评。

(学生兴致勃勃地互相交流, 互相点评。)

【点评: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自主、开放的状态。学生先讨论拓展材料中的何处补上心理描写最为合适, 这需要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 对材料如何选取、如何安排有整体的思考, 同时也是学完课文后的一种检验。看似简单轻巧的环节, 却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在讨论交流过程中, 先是教师示范如何欣赏学生的学习成果。之后, 同桌间交流, 同桌间点评。这又是创建“生生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美妙过程。】

师:大家的描写让我们走进了儿子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读懂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那份特殊的爱!感谢作者毕淑敏。在她的笔下, 我们学到了如何通过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心理描写表现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音乐起, PPT出示。)

毕淑敏的文字, 看去淡淡的, 轻轻的。这种细腻的文笔, 这样精致的刻画, 这么用心的观察, 所见与所得的完美转化, 真的是动人心魄!

奇怪, 她就用那500个常用字, 能把一团怒气塞进你的胸腔, 也能搬开你心中的大石, 能让你变得坚强, 也能让你变得温柔。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作者的伟大!

师:淡淡的文字, 朴素的语言表现细腻的情感。课后去读读这些文章吧, 你会走进毕淑敏不同的内心世界!

(PPT出示:《剥豆》《提醒幸福》《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

【点评:朴素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情感, 人物的情感变化又是怎样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表达出来———这是学生学完文章之后的思考和收获。课文只是一个例子。通过“主题式”拓展, 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向更明确, 收效也会更多, 更实在。】

【总评】

王老师的课堂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结合文本特色、年段特点,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过程。综观全课, 目标指向明确, 过程简单清晰, 可以梳理成这样几个环节:

发现

每篇文章都有其独有的特色, 同时编者的编排亦有其匠心所在。教学中, 教师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去发现, 使学习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 学生不会有太多的阅读障碍。课一开始, 教师就从“如果你们写《学会看病》, 会怎样写”引入, 使学生对接下来的阅读有强烈期待。之后, 通过初读课文, 马上发现文章的写作特色———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我写”, “我读”, 到“我发现”这个过程简单而不生硬、有效而不复杂, 是高效课堂的直接体现。

欣赏

《学会看病》是篇略读课文, 课前的“学习提示”中指出:“阅读课文, 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多读几遍, 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母子间的对话。学生用自读自评的方式读懂对话背后母亲的心理活动;研读第21自然段时, 欣赏作者如何通过关联词、反问句等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当时真实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欣赏之后, 用简洁的词语通过批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体会母亲当时的心理变化。这一系列过程,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 体现了学生和文本、作者之间的美妙“对话”, 为接下来进一步“运用语言”打下了扎实基础。

运用

“发现、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学中, 教师创设的“补写”情境可谓妙趣横生。首先是讨论在文章中的何处补上心理描写以体现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其次是学习课文写法将儿子的心理活动写生动, 写形象。这样的课堂练习, 是巧妙的语言运用, 是充满趣味的能力迁移, 而且充分体现课堂练习的即时性、情境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3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引导学生自学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把“自主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方式,引领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道德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一步步地理解、感悟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2.过程与方法:

(1)以自读为主,读中质疑,读中感悟。

(2)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母爱,学会理解父母的爱,回报父母的爱。

(2)培养学生锻炼自我,学会自立自强。

三、课文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母亲的爱,感受母亲的爱。

四、课文难点

学生通过探讨母亲的语言、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爱。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释题

1.出示课文图片谈话导入。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答出:一位小朋友在医院看病。老师:平时,小朋友看病往往有父母陪同,他为什么一个人去看病?让我们一起去探讨事情的真相,好吗?)

2.“板题”,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20课“学会看病”),老师板书课题:学会看病。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义。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课文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刚才老师看到你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自读情况,请看下面的生字词,我们一起读读好吗?)

(2)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过渡:同学们的字词都过关了,估计大家也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来告诉大家?)

(3)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指导。(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三)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感悟

(过渡:同学们,自学的第一步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我们已经完成,第二步是进一步了解与感悟,请按下面的要求,进一步自学。)

1.学生速读课文。

2.按阅读提示划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请同学们用“~~”划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用“——”划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

3.指名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出示对话内容,理解母亲当时的感情。并进行分角色朗读。(刚才你们都找得很好,老师也找出了几句,现在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来读一读,好吗?(从上面的对话描写中我们知道了妈妈做出了什么决定呢?)(板书:做出决定)

4.指名读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

5.品读句子(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①“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出于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我”让孩子独自带病上医院看病,但孩子走后却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②“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学会看病教学感悟 篇4

谭 朝 莲

“亲亲课堂是学习过程亲证、充满历险的课堂”是学校“亲亲课堂”课题研究的三大基本思想之一。它指出了学生是亲亲课堂的主人,必须亲近学习内容、亲历学习过程、亲证学习结论。“历险”指的是学生亲历学习冲突和波折,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学会看病》是本册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女作家毕淑敏写她和儿子之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作为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我努力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启发孩子亲近学习内容,发现异常,亲历冲突和波折,激发探究亲证,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发现异常,引发认知冲突。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后,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在文中对自己评价的三个词:“残忍 狠心 冷漠”。追问:喜欢这组词吗?喜欢这样的人吗?喜欢这样的母亲吗? 学生干脆回答:不喜欢。在教学伊始,我有意引导学生发现有悖于平常的认知,制造冲突,激发学生新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的探究求证预设伏笔。

二、直面阅读初感,亲和情感深化冲突。

“亲亲课堂”特别重视“亲和儿童”,即是对课程教材作儿童化处理,使之与儿童的知识基础、情感、认知等合拍,满足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激起认知冲突后,我继续追问:在你生病的时候爸妈怎么做的?对于文中母亲的做法,你赞同还是不赞同?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表达欲望强烈,有赞同的,说这是锻炼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母亲以后不用再为儿子生病而担心;说这是不让孩子形成依赖的行为;因为总有一天,儿子会离开母亲,独自面对生活,不如早点磨练儿子。不赞同的也大有人在,有生说孩子几乎没有去过医院,现在让孩子一个人去,不好。应该让孩子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万一出了差错怎么办?另一生说,孩子小,又得了感冒,头晕脑胀的,走错路怎么办?过马路时撞上车怎么办?还有一生说:“我从小长到现在,已经11岁了,只要哪里不舒服,就有爸爸妈妈陪着上医院,嘘寒问暖,不离左右,从没听说爸妈让孩子自己上医院看病的。”(下面有一部分学生应和道——“就是”)在此环节,为了贴近学生情感,我用“在你生病的时候爸妈怎么做?”将课程教材作儿童情感化处理,让课程教材与学生情感贴近,产生共鸣,深化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亲近情感思维,共享探究亲证成果。

“亲亲课堂”理念指出:注重亲近学生身体,亲近学生情感,亲近学生思维。亲其情感,要求教师亲知孩子需要、亲近孩子兴趣、亲融孩子情感体验。亲其思维,要求教师亲善孩子的问题情境、亲历孩子的活动过程、亲享学生的思维成果。在引发、深化冲突后,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品悟母亲内心情感,化解冲突:梳理心理,感悟情感——引导学生读文,勾画母亲心里活动的句子交流,体会母亲内心的矛盾、自责;品读重点句段,悟母亲内心的痛苦、煎熬;换位揣摩母亲心思,表达对儿子的爱;互文阅读,感悟母爱真情;化解冲突,共享情感思维成果。随着课文的逐步展开,阅读地不断深入,对课文语言地反复品味,揣摩,在师生的交流、感悟中,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母亲的心里,深切地感悟到母亲的情感变化:做出决定后的犹豫不决和心软后悔,在等待中的自责担心,看到儿子后的勇气回升,每一种心理都是爱子之情的反映。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细腻而又理性的母爱。这其中既有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有孩子和母亲的情感交流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在课的末尾,我问:现在你还觉得作者是残忍、狠心、冷漠的母亲吗?一生说:我明白了,这是母亲表面上的行为,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爱;另一生说:母亲这样做是锻炼儿子,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生活,这是一位聪明的母亲;另一生说:这是一种理性的“母爱”!还有一生说:和一般的慈母不一样,作者懂得用严爱来磨练儿子,为的是让儿子学会独立。

教学永远是充满遗憾的艺术。上完课后,我发现教学本课的瑕疵太多,最主要的遗憾是:亲亲课堂要求将课程教材变成学习材料,对课程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三次开发,甚至N次开发,以贴近孩子世界、贴近孩子生活、贴近孩子心灵。

如果我能链接现实生活,在共享探究思维情感成果之时,把从网上看到的毕淑敏关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读给学生听:当听到毕淑敏那位女性朋友的已上大学的儿子,得了普通的感冒,就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母亲,说:“我快要死了,你救救我啊!” 那位母亲只得求助当地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只得放下手头的工作,打车跨过长江,费了一番周折,把男孩带到医院。如果能让学生学完课文后讲一个相关的自己单独行动,亲人担忧、不安、牵挂的真实故事。相信如果有这两份材料的补充,一定会让学生豁然明朗,《学会看病》一文中的妈妈,这种独特的方式,去锻炼自己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看似狠心,其实是一番苦心。学生对文中母爱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对自己的母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学校“亲亲课堂”课题总体目标指出:亲亲课堂是将课堂建成爱、智、慧统一的课堂。换言之,就是要将亲亲课堂建成教学要素亲和、学习过程亲证、生命能量亲在的课堂。亲亲课堂包涵着许多的精髓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精深多变的教育教学方式,等着我认真学习钻研,努力践行在每一堂课上。

《学会看病》实用教案 篇5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学会看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字词反馈、借词解文。

1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来,看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词语,生自由读,点名领读。

2、看(按图索骥)从字面上猜一猜词的意思。提示:骥是好马,师:这个词在文中什么意思,快速浏览 生:儿子按照以前的路线找到看病的地方 师:是以前的路吗?

生:是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

师: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刚才我们根据一个词知道了文章的内容。这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文中的儿子生病了,母亲是一位医生,她不但不给自己的小孩看病,还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下面我们我们来看看当时母亲是怎么一步一步逼儿子独自上医院的,出示对话。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他们的对话。

师生分读(我当母亲,大家当孩子)

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残忍、狠心、用心良苦、)师:在母亲这些残忍狠心的逼问中,藏着母亲怎样的心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句话。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男女各读一句,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下定决心)文中母亲哪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态度相当坚决,把它画出来。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多么用心良苦的母亲——指名读句子(2、3个人)

小结:我们从母亲说的“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的语言中体会到母亲已(下定决心)再从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心理活动感受到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态度坚决

概括学法:刚才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剩下的内容。(板书:语言、心理、内心)

出示PPT(母亲的语言)小组合作学习画出相应的句子,在句子旁边写写批注(教师巡行)

学生汇报:

(犹豫不决)“假如我不在家呢?”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从母亲的三个假如中我们感受到此刻的母亲对于是否让孩子独自去看病还是心存——(犹豫、担心)这种犹豫、担心,也在母亲的心里独白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赶快把它找出来——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生:忐忑不安

师:忐忑不安 这个词很有意思,先读准它。从字形上来猜一下它是什么意思?

生:心在一上一下,很紧张,很不安。

师: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就是——忐忑不安。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那谁能读出母亲的忐忑不安,谁来试试?(生读)师:感受到了你的忐忑不安,还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生: 坠 可以感受到忐忑不安,坠 速度快 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

师:沙漏是计算时间的一个东西,放些细沙,它的流速非常慢,说时间是艰涩地流动作者在这里用了像沙漏这样的比喻把当时的忐忑不安写得更加生动了。

师:句子中还有一处写到时间——2个小时过去了。这2个小时对于我们来说其实过得挺快。但对于母亲来说呢?

生:漫长

师:时间过得很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这2小时母亲是多么难熬,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儿行千里母担忧、独自看病忧更忧啊!

师:让我们读出母亲不安心痛的感觉。

师:孩子独自走后,母亲忐忑不安、心痛难忍,她还经历怎样痛苦的心理感受?(自责)

师小结:看,这里不但写出了我犹豫、担心,而且把担心什么也写具体了,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紧紧吸引住了我们,这可比我们平时写非常担心,担心极了强多了。让我们再来深深地体会母亲的担心吧。齐读。

师: 事实上,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母亲犹豫过,担心过,自责过,还后悔过!请看

“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后悔)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生:母亲当时很(后悔)。

师:是的,这里第一句话已经清晰地说明母亲开始后悔。师:母亲后悔什么? 生:后悔没有陪他去看病。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体会到母亲坚定、犹豫、后悔、担心、自责一系列的内心变化,但是无论心理怎么变化,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对儿子的爱)

让我们把这份爱,默默地融入字里行间。

儿子发烧了,犹豫再三,我决定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可从他出门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了。„„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终于,儿子看病回来了,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了心里„„(板书:勇气回升)

小练笔:

仿照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方法,想象儿子的心理活动。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我想„„

师:儿子的顺利回来,让我重拾了勇气,同学们,母亲仅仅让儿子学会看病吗?

生:不仅仅,而且学会独立生活。

师:这正是母亲的良苦用心啊!一起读一读母亲的真情告白吧!出示:最后一段。

师:这篇课文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古人说的:“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无论是“精彩极了”的鼓励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鞭策批评,其实这都是对我们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这位母亲就是文中的作者——毕淑敏。让我们记住她说的这句话吧!生齐读

学会看病 篇6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打蔫儿、拖沓”两个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四字词语的意思。

2、抓住“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沙漏、忐忑不安“等词体会母亲担心、后悔的内心世界。并引导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男女合作朗读母子间的对话,找出母亲下定决心的原因。

4、在体会母亲内心情感的基础上,抓住两个“磨练”感受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5、通过谈生活中的实例和小练笔的方式进一步体会特殊的母爱。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1、检查预习情况

这些词儿你能读吗? 第一组词:打蔫儿 拖沓(1)指名读,正音;(2)这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人在生病时往往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步子沉重„„)(3)这两个词正是描写出了儿子病时的模样。

第二组词:喋喋不休 忐忑不安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聊胜于无

(1)谁来读好第二组词语?(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3)带着你的理解,把这些词再念一遍

2、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潜心会文,体味情深

过渡:是啊,课文就是围绕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展开描写的,让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个母亲。出示句子: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

1、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过渡:是啊,这位母亲用“残忍”“冷漠”“狠心”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真是这样吗?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会母亲的内心世界。

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1)感悟母亲的“后悔、自责”

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当儿子离开家门后,母亲等候他归来的部分,看看你从中读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a)生说,师板书:后悔(b)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到的?

出示句子: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 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c)潜心体会

自由读读这一处。想想母亲在后悔什么呢?

是呀,我生了病,母亲不但不帮他,还给他雪上加霜。这是母亲后悔的原因之一。还有吗?

是呀,母亲还后悔第一次没领他去看病,那么,领着他会有什么好处呢?

用这里的一个词说就是“按图索骥”。但是母亲有没有这样做呢?所以他很后悔。让我们带着母亲的这种情感一起读读这段话。(2)感悟母亲的“担心”

除了后悔,你还从文中读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呢?(担心、不安)出示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1)生说,师板书

(2)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想为什么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她在担忧着什么?

(儿子路上会不会有事?会不会走错了地方?会不会打碎体温表?拿错了药怎么办?„„)

引读第一句话:这些都似棒槌在敲打着母亲的心,她更加不安了。所以在她眼里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从几个词中体会到的?(a)、理解词语 艰涩: 艰涩是什么意思呢?恩,你还从哪个词也体会到了时间过的很慢。沙漏:

你见过“沙漏”吗?来跟大家介绍一下。生说,师补充。

(中间相连的小口一打开,上瓶内的沙子便接连不断地坠入下瓶。下瓶内的沙子越积越多。可见,此时母亲的心是——慌慌的;沉重;不安„„)

(b)、朗读这一句:是啊,时间越长,妈妈越担心。带着这份沉重,怀着这份不安,读好这一句。

我分明看到了一位备位煎熬的母亲,再读: 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坐立不安,度日如年的母亲,读:

因此,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3)体会“下定决心”的原因

结合对话引导:但一开始,母亲却是怎么认为的?请男同学和女同学合作读读母子间的对话。男生读儿子,女生读妈妈这部分。

从这段话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

是啊,也正因如此,让母亲的想法更加坚定。(板书:下定决心)(4)感悟母亲的“犹豫”

可是当她看到病中虚弱的儿子,他的内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犹豫)

2、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从儿子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母亲就开始后悔了。甚而深深地谴责自己。此时,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1、谈感想

引导:我想这也是所有同学心中的疑惑。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6、27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板书:勇气回来)出示句子: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这句话中一共写道了两个磨练,这前后两个磨炼分别是什么意思?(锻炼考验儿子,母亲受到痛苦地煎熬)

读到这儿,这位母亲是想让孩子仅仅学会如何看病吗?(板书:独自面对生活)

四、情感升华

1、是呀,可见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的父母有没有放手让你去做一些事?

2、写话

此时此刻,你对母爱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想呢?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位儿子,从医院回来,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拿出抽屉里的纸,选择一项写下来。

小结:是啊,放手也是一种爱,这种爱让我们学会独自面对生活,这种爱是更高层次的母爱,才是真正的母爱。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下定决心 独自面对生活 勇气回来

学会看病优秀 篇7

人到中年以后,很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忘症状,有的人丢三落四,有的遇见熟悉的人,竟一下子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其实不必过虑,这种记忆减退是一种正常的大脑衰老过程,也有一些生活方式上的问题。

记忆减退是大脑正常的衰老过程

其实不必过虑,这种记忆减退是一种正常的大脑衰老过程。这种过程,有的人早一点,明显一些;有的人则晚一点;有的人六七十岁、七八十岁,头脑还十分清楚。一般说来,40-45岁记忆下降速度较慢,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25岁的年轻人相比,记忆力大约减退25%,这是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数减少和大脑血流量较少所致。

这种记忆减退仅仅是对于部分事情的遗忘,而不是对全部事情的遗忘;只是对近记忆减退,而远记忆保存完好;机械记忆困难,而理解记忆完好;记忆减退进展速度缓慢,自知力良好,并不影响正常行为。这是一种自然规律的反应,不算疾病,应平和对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顺其自然。

焦虑熬夜失眠损害记忆

记忆减退除了年龄以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记忆力 严重的情绪危机和压力会对记忆力造成影响,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记忆力的发展。轻微的压力比没有压力更能帮助人们发挥潜能,但压力过大,使人产生焦虑、抑郁,将严重影响注意力,进而影响记忆力。

睡眠与记忆力 拥有充足的睡眠、保持清醒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是可靠的、促进记忆力发展的好办法。熬夜、失眠和睡眠剥夺会损害记忆力。

不良嗜好影响记忆力 适量的酒精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但酒精对脑细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导致暂时性记忆丧失。烟瘾大的人,记忆也受影响。

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病人的脑部,血液供应常因脑血管痉挛而不足,以致影响了脑功能,使记忆力减退。调整饮食,少吃盐,并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生活中如何防止记忆减退

医学发现,痴呆症患者脑神经细胞中铝含量是一般人的4倍。所以要避免使用铝制饮具;戒烟限酒;加强运动,多活动手指;保持好奇心,保持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兴趣,广泛接触各方面和各年龄层次的人,多与年轻人接触,对维护大脑功能十分有益;锻炼记忆,强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快大脑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活动;保持心情愉快,家庭和睦。

(郭荣娟)

女性看病 学会沟通

女性朋友在看妇科门诊的时候,与医生交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原则,如果掌握好了这些交流技巧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一个患者去和妇产科医生交流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门外汉,要虚心,以倾听为主,要学会倾听医生说话。

第二,你跟医生交流的时候,要以医生提问为主,不要以你叙述为主。因为,门诊医生每天要面对数十个之多的病人,平均给每一个病人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尽量节约时间。另外,一个外行人和内行人去交流任何一件事情可能会显得啰嗦,往往说不到点上,你如果说了很多和疾病没关系的事,那就占用了大家的时间。

第三,要尽量简洁地回答医生的问题,医生的每个提问一定有其背后想知道的东西。医生问什么患者答什么,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四,如果你想提出某些疑问,一定要等医生跟你讲完了以后再提,应该遵循这种医患交流顺序。千万不要在医生给你讲解病情时随意插嘴打断医生的话。

另外,对于一个医生给出的处理意见,千万不要拿另外一个医生的处理方案去和他争论。因为,每个医生对于患者疾病的认识、处理方法一定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不可能两个医生看病完全一样,这不是计算机程序。至于哪一位医生的处理办法更好、更妥当,作为病人来说,需要自己定夺,但不要在门诊当着医生的面讨论两个医生治疗方案的不同,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篇8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描写了一个母亲为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儿子一个人去看病。拿到文本,我就在想,这篇课文,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从“姓语”的角度上可以学到什么?

分析学情后,我发现其实体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学生读了之后就能体会。分析文体后不难发现这篇表达方式的特别之处就是母亲矛盾的心理历程,始终有两种声音在母亲的心理:应该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不应该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更妙的是:在本学期选读文《剥豆》里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式。而且都是毕淑敏的文章。所以备课时我就把学习作者抓人物矛盾心理表达爱作为本文教学的重难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亲尽责的独特方式。通过品词析句感受母亲曲折细腻的心理,更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同时通过对比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此时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我就应该提供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通过细腻的矛盾心理描写小练笔。通过写、交流达到用语文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于这堂课设计时一个整体的设想,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我就想说说:怎么教?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时我希望我的课堂“简约高效,一课一得”所以我在教学大胆删去繁枝末节。初读后直奔重点:这篇课文始终有两种声音在母亲的心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进一步让学生品词析句,在这一环节上,对于学生易理解的句子我不教,只品味了一个精妙的“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通过“换词”体会艰涩、坠入的好处,同时感受到母爱的深沉,此时,再让学生感情读一读,可谓:情之所致,水到渠成!这一环节的品味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孩子品出母亲细腻、曲折的内心。所以我让学生划出句子,边读边悟,引导孩子们不仅逐步认识到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即: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而且从这些细致的心理活动句子的描写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接下来在品味作者表达方式上,我引导学生对比读,让他们去看选读课文《剥豆》,这也是一篇类似的文章,一位母亲和儿子剥豆比赛,自己快了又放慢速度,希望让儿子赢,让他对自己多一些自信,但真的让儿子胜,又觉得会给孩子“虚假的胜利”,于是又加快速度,最后真的自己胜了,又担心孩子沮丧,可儿子并不在意,母亲终于释然。小小的一场剥豆比赛,却让母亲的心起起伏伏,这种复杂,学生也懂了,那是一种深藏的母爱,跟《学会看病》的母亲一样。通过对比读加深了对作者表达方式的理解。为写作好准备。

上一篇:现状与背景分析下一篇:求职者应具备的求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