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旅游局年度工作计划

2024-10-21

市文化旅游局年度工作计划(共7篇)

市文化旅游局年度工作计划 篇1

xx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年度工作要点

xxxx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是建党xxx周年,做好今年的文广旅工作意义重大。xxxx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按照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高融大上”攀新高的总体要求,紧盯“率先建成文化强市”“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主要目标,着力打响xx文化品牌,加快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做大做强文旅经济硬实力,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努力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职责使命,推动“十四五”文广旅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xxx周年。

一、着力打响xx文化品牌

1.加强xx文化挖掘研究。启动xx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三山岛、草鞋山、越城、木渎古城等遗址考古挖掘,组织吴地早期文明进程研究。牵头xx古镇申遗项目,年内召开申遗工作推进会。打响“一城百馆、博物xx”品牌,xx博物馆年内建成开放,加快建设xxx考古博物馆、xx博物馆,xx文博和旅游融合发展。擦亮“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品牌,推动xx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实施“故宫xx作工艺重振”计划,参与建设进博会“xx作馆”,高水平展示xx工艺美术精品。

2.丰富xx文化展示呈现。以xx文化为精神纽带,打造具有xx品质、xx特质的节庆品牌。组织第三届中国xx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及舞台艺术展演、美术展览等系列活动。承办第三届xx文化博览会,推动xx文化节提升规格。承办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xx评弹艺术节,支持戏曲百戏盛典“新三年计划”、“中日文化交流促进年”相城文化大节系列活动。实施“最xx·公共文化特色空间”计划,打造一批具有xx特色、文化品质、审美品位、公共品格的特色文化空间。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作用,建立健全“一市一节庆,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公共文化联动新机制。

3.推动xx文化转化发展。打造“四季xx、最是xx”文化旅游品牌,彰显最具xx韵味的“诗与远方”。组织“xx小书场” “公益小剧场”“xx小剧场”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地方特色文化演出进酒店、进景区、进特色街区。开展“运河十景”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有生命力的地标项目和标志景观,开发一批运河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实施舞台艺术优秀剧本储备“百部计划”,研究设立xx本地剧本奖项,推动“xx文化题材”“运河主题”等委约创作,推出舞剧《河》、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加强“xx丝竹”研究和传承利用。

4.促进xx文化传播推广。推动xx文化“走出去”,持续提升xx文化美誉度、影响力。打造高端文化传播交流平台,视疫情发展情况,承办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持续办好部、市合作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推动文旅部与市政府续签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装修项目。

二、推动文化事业持续繁荣

1.精心组织艺术创作和文旅活动。突出建党xxx周年主题,创作一批主题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和新创主题美术精品。举办建党百年——xx市舞台艺术精品专场演出、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和“百年百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围绕“红色记忆”主题组织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策划推出一批红色主题文化旅游产品。推出xx剧《xx人家》、昆剧《灵乌赋》等新创重点剧目xx部,小戏、小品、歌曲等xx件。力争x-x部剧目入选国家、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x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推出美术精品xxx件,力争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重大展览中取得好成绩。常态化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2.持续提升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效能。制定xx“新时代文化新地标”名录,培育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集聚区,完善城乡“xx分钟文化生活圈”建设。持续打造“xx最舒心 文化惠民心”服务品牌,创新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验日”活动,试点市、县区联合配送,增强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均等性、精准性、有效性。大力推动文旅公共服务长三角一体化、xx同城化,加强公共图书馆馆际交流合作,积极发挥长三角城市文化馆联盟作用,打造xx文化馆巡展品牌。大力开展群众文艺创作,举办第四届xx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评选。

3切实加强遗产保护利用。以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强化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发布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组织编写创建导则,开展板块个性化指标考核,编制文物活化利用规范。推动xx巷xx宅、xx故居、xx丝厂、xx等保护利用重点项目。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版《xx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加快盘门城墙东段整体维修、xx桥维修、xx寺塔保护修缮、xx保护修缮等重点工程进度,提升运河遗产完好率。实施xx大运河遗产展示馆提升项目,建设完善xx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平台。一着不让抓好文物安全,启动全市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整改计划,指导常熟市建设文物安全实验区。办好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加强非遗保护,公布第x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单,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培训班”。

三、努力推进文旅产业倍增

1.狠抓项目引育。深化与xx、xx等国内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合作,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对重大项目实施“一事一议”。积极引进国内外头部文化企业和机构特别是平台型数字文化企业,来xx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技术研究院等。做优发展环境,定期发布xx文化产业投资导引图和招商政策,召开文旅投资说明会、招商引资会,建立市、县(市)、镇三级联动的文旅产业招商体系。做好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信息通报和考核工作。

2.推动产业集聚。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管理,鼓励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布局,以“xx文化产业园区”为引领,加快推动一批文化产业园区高起点、规模化、高标准建设。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动态评价机制,选择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创建培育对象。

3.深化融合发展。实施 “文旅+”战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展产业融合新空间。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丰富文旅产品新供给,争创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增强科技赋能,运用现代科技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深化“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旅游”,催生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发展新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文旅项目与金融紧密合作。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办好第xx届创博会。

4.促进文旅消费。支持文化消费大数据平台、文化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文旅地标和文旅经济品牌建设。放大“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效应,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持续打造“xx八点半”夜经济品牌,谋划推出新一轮消费促进举措。提升创新含量、丰富产品供给、扩容消费场景,构建促进文旅消费的驱动模式,打造xx文旅消费新标杆。

四、加快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

1.实施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三年滚动计划。启动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市和街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大创建,发布实施《xx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提升计划》。启用xx常畅游卡,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全域旅游。

2.开展景区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旅游景区文脉资源整理工程,做好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工作,力争出现x-x个典型案例。实施国有景区管理标准化工程,全面提升国有景区管理水平。加快xx山文化旅游度假区、xx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创进程。推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3.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招引一批具有高标识度的国际顶级酒店和餐饮品牌。鼓励引导自驾游、微旅行等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开展旅游创新产品评选,指导和支持文创企业创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提高“xx有礼”品牌质量。深化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和精品线路评选,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挖掘红色旅游参观点,开发精品线路,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指导工业旅游区申报创建单位对标找差,提升工业旅游品质。

4.实施文旅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工程。加强文化资源数字转化和开发,借助数字技术活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场馆、文娱场所、景区景点、街区园区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无接触检票、检测系统。打造文旅服务中心站样板空间,在主要游客服务中心增设“全域旅游服务网点”。

5.开展旅游精准营销推广。深化“客分三类,时分四季”的营销思路。加强国内市场推广,围绕“四季xx”主题,在高铁沿线城市特别是面向xx市场开展营销推广,积极参加境内各项旅展。持续推广“到中国、游xx”入境旅游品牌,实施境外新媒体整合营销项目和猫途鹰营销项目,加强线上营销力度。加强旅游行业大数据分析,指导各板块旅游推广策略。大力发展会议经济,推出一批会议大使,壮大会议旅游产业。

五、切实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精心编制《xx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xx市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与全市大规划衔接。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坚持分类指导,探索实施“一团一策”考核制度,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文艺院团生机活力。修订《xx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开展《xx市社会文物管理办法》起草前期调研。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一网通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机制。加强文旅统计,建立健全“覆盖全面、方法科学、数据准确、反映及时、服务高效、信息共享”的文旅统计指标体系。

2强化文旅市场监管。推进严格规范执法、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健全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提升文旅市场治理效能。建设综合监管中心,推行属地网格化监管,推广“警旅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行业协会管理,开展首批旅行社信用等级评定,推动文旅行业信用建设。加强重点时段文旅市场综合督导检查,组织开展全市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假日专班制度,开展假日市场消费引导,联合旅委各成员单位推动假日市场规范化管理。

3加强广电行业管理。加快“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建设,积极推动本地电视节目从高清化向xK超高清迈进。紧抓安全播出“红线”不放松,做好重要时段安全保障,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会同相关部门抓好应急广播体系有效监管和应用。加强影视产业基地培育,积极引进反映xx题材的电视剧项目。

4.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检查、突击抽查、明察暗访等行动,确保全系统全行业安全形势稳定。建成“xx文旅智慧监管平台”,研究更加精准、便捷、高效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处置措施,提升文旅行业安全监管效能。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组织好各类文化场馆、旅游场所开放管理,加强文旅聚集性活动审批管控,防止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扩散。

六、高质量建设模范机关

1.提高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广电、文物和旅游工作新论述新要求,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四史”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对文化阵地管理和文旅活动内容审核把关。

2.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深化“崇文乐游”党建品牌建设,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引导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崇文乐游”品牌和建党xxx周年主题,开展“党建百年红”文旅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双结对”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在职党员统一服务日”等活动,建设好党员文化志愿队伍,确保各项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富有实效。

3.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贯彻“两个责任”,形成抓廉政的整体合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源头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内部常规巡察。在前两轮巡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全系统、全行业政治生态优化、净化。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开展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及内管干部“经济体检”,提升文广旅系统财务审计效能。

4.提高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大力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引导推动全系统干部队伍着力提高思想认识、工作状态和能力素养。明确用人导向,突出政治忠诚、担当作为、实干实绩,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形成廉洁从政、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强化干部能力建设,引导各级干部深化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视野格局,拓宽理念思路,展现新时代新作为。拓展局机关与直属单位之间、直属单位之间干部交流渠道,为干部实践锻炼和成长进步创造条件。持续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

市文化旅游局年度工作计划 篇2

近几年来, 我们发挥特色优势, 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 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 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 大力实施全域景区化战略, 科学制定旅游业规划, 统筹推进全景区建设,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在兼顾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 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坚持高端谋划, 建立全域发展新体系。

一是在认识上体现深度。现实基础、群众愿望及时代要求, 决定着安陆必须发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坚持“生态立市”, 将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发展文化旅游经济作为加快科学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主导战略之一, 与创建“新型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生态宜居城市”三大战略形成四足鼎立之势, 共同支撑起安陆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体系。在旅游开发上, 坚持“保护、开发、利用、效益”的理念,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绝不以损弃资源为成本, 建立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二是在定位上体现高度。按照对接大鄂西、融入大武汉、跻身大别山思路, 坚持“李白为牌 (招牌) 、银杏为点 (爆点) ”的总体原则, 坚持“休闲为主、观光为辅, 自驾为主、团队为辅”的发展方向, 形成湖北自驾游首选地、中国李白诗歌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银杏养生体验地, 最终建成湖北省旅游强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是在规划上体现厚度。精心修编了《安陆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4-2030) 、《白兆山旅游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精品乡村游发展规划》等17个规划。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要求, 将“精品乡村游”纳入全市景区发展总规, 全力构建以白兆山下烟店为旅游集散地, 东联赵棚、接官、洑水, 西联孛畈、王义贞的“一主两翼”大旅游发展格局。全市规划标系基本确立, “一心引领, 两核支撑, 一带串联, 五区联动, 多点共创”的全域化旅游空间战略布局日趋成型。

二、坚持合力推进, 点燃全域发展新引擎。

一是政府打基础。在景区景点前期开发建设上,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四城同创”为抓手, 先后投入近10亿元, 加强城市景观和重点景区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恢复了7处李白遗址遗迹, 修缮了5处红色革命旧址, 新建了金泉禅寺、河滨公园、德安植物园、李白纪念馆、赵家棚革命烈士陵园等景区 (点) 。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明确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支持政策, 为旅游业健康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二是民资增活力。主动适应市场规律, 通过宣传旅游资源, 推介旅游项目,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旅游业。全市投资旅游业的规模企业达到16家, 共引资40多亿元, 搅活了安陆旅游产业的“一池春水”。如浙江立强公司投资1.5亿元开发建设白兆山李白文化景区, 浙江三冲公司投资2亿元开发建设钱冲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亿龙水上风情园投资5亿元兴建湖北亿龙水上乐园项目, 安陆绿之梦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投资11.5亿元建设中国安陆浪漫5°樱花园项目, 湖北志邦集团投资15亿元兴建东大文化商贸旅游综合体。三是多方齐参与。抢抓“三区”政策机遇, 多领域策划申报项目,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性投资。先后争取政策性资金1.68亿元用于生态林业、文化旅游业发展。发动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深入开展创建全省旅游强市、旅游名镇名村活动, 充分利用农业、水利、交通、林业、扶贫等项目资金进行生态观光农业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 形成了全社会大办旅游的局面。

三、坚持统筹发展, 构建全域互动新格局。

一是把农村当景区来建设。坚持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 突出“乡土味”“文化味”和“休闲味”, 不断优化乡村旅游环境, 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潜力, 精心包装打造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实施烟店镇“精品乡村游”工程。今年开春, 以田园风光、李白文化遗迹为主题, 用绿道和水路, 将烟店镇旅游公路沿线袁畈、碧山、尖山等9个村纳入精品乡村游建设范畴, 规划建设“一山、一河、一圈、一线、四区”, 着力打造集生态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娱乐、农事体验、运动养生等于一体的“山居图实景地”。目前已完成核心区域的环道、河道、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魅力南乡”。在府河下游南城、巡店、辛榨3个乡镇, 以生态观光、摄影采风为主题, 以袁蒋、新堤、大廖、红旗等村为示范点, 打造“村村通”、“村村绿”、“村村美”, 示范带动沿线17个村发展, 着力建设“魅力南乡”新农村示范带。二是把基地当景点来打造。立足现代旅游的理念, 把规模种养基地、林果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按照农业旅游的建设要求打造成文化旅游景区, 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旅游产品开发等多功能拓展。如安陆市和合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在原来茶叶生产的过程中引入旅游的理念, 一改过去单纯依靠卖茶赚钱为现在看茶、采茶、制茶、品茶、卖茶全过程赚钱, 提高了茶叶生产过程附加值, 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把山水当财富来保护。实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工程, 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使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和谐共生。今年, 围绕创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市, 大力实施“绿满涢城”行动, 启动和推进了30个美丽乡村和150个绿色示范村建设, 建成百公里银杏观光长廊;围绕建设鄂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以养殖业污染整治为抓手, 加强水库、河流、塘堰等水资源污染治理, 全市141座水库可望年底恢复水体生态;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大市, 不断优化工业布局, 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 关停了3家造纸厂、6家排放超标企业、13家琉璃瓦厂。

四、坚持深度推介, 展示全域品牌新形象。

一是举办活动促销。先后举办了首届中国银杏节、李白论坛暨湖北省李白研究会成立大会、首届中国 (安陆) 国际李白文化旅游节、两届“千年银杏、诗画安陆”摄影大赛, 组织了“湖北知名作家、摄影名家走进安陆”采风活动, 参加历届华中旅游博览会, 多次举办安陆旅游发展推介会, 组织省内外120多家旅行社来安陆市钱冲、白兆山景区踩线。今年11月份, 第二届湖北生态文化论坛暨“千年银杏、诗画安陆”文化经贸洽谈会将在安陆市举办。二是借力媒体促销。《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旅游形象宣传片、人文纪录片《李白在安陆》、《走遍中国之蹉跎十年》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导企业促销, 全市重点景区共投入800多万元, 常年在省级媒体作宣传。三是内外联姻促销。注重加强与省“两圈一区”旅游开发、线路编排、旅游宣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接, 成为武汉至丹江口 (武当山) 旅游链条上重要的旅游节点和武汉都市“后花园”的重要一极。积极响应中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加强与四川江油、山东兖州和安徽当涂等地的交流合作, 建立“丝绸之路·诗仙之旅·李白重要游踪地文化旅游推广联盟”, 共同探索建立弘扬李白文化、加快产业发展的合作机制。

市文化旅游局年度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文化创意 城市旅游业 发展模式 演化机理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给周边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伴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和丰富,满足旅游消费者“食、住、行、游、购、娱、休闲”需求的各种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城市本身作为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综合体,使旅游产业在城市经济的地位不断凸显和增强。据统计,2011年我国主要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到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总量的87. 5%,城市旅游产业正迅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依托。

随着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闲暇时间和收入大幅增加,传统的吃喝玩乐不再是大众旅游消费需求的重点,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使得文化创意资源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稀缺品,也因此独特的文化创意旅游受到了时下愈来愈多人的青睐。城市作为当今世界人类居住最集中的地方,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其文明不断演化、进步的历史,它凝聚着巨大的创新力和深厚的文化精神,对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的旅游者存在着极大的吸引力。城市旅游作为城市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城市内需,促进城市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旅游业与城市文化内在关系来看,旅游业的兴荣可以促进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目标就是培育城市文化再生的土壤,最终实现城市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良性生态循环。本文针对新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通过整合城市区域内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和创意文化产业,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的协同演化机理,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实现,建设具有个性特色的创意城市和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形成城市独特的人文内涵,最后成为宣传城市形象的最佳名片。

二、文化创意旅游的理论内涵

文化创意旅游是随着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兴起而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其相近概念最早来源于文化旅游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77年美国学者罗伯特一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在其合作出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作者认为文化旅游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文化旅游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此后,1991年欧盟跨国旅游文化研究小组认识到了发展文化旅游与文化产品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将文化旅游定义为:旅游者通过旅游体验追寻真实感和自身意义的一种活动过程和相应形成的文化消费,文化旅游是一种由旅游消费而带动的文化产品,同时它又是由文化动机带动而参与旅游活动的文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文化旅游既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生产过程,它强调通过文化资源的表达、展现和传播,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互动交往需求及多重文化体验,体现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文化互动交往关系,精神文化性、审美性等是文化旅游突出的特征。

目前,由于创意理论的引入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故文化创意旅游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问题,有关的正面研究与深入探讨还不是很多,学界对文化创意旅游的探讨大多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展开,针对文化创意旅游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多将文化创意旅游等同于文化旅游,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对其进行定义。厉无畏等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认为文化创意旅游是指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强调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造,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重塑旅游产业体系”;杨力民注重策划与创意对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认为旅游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一种,策划和创意是其本质特点,实现未来旅游产业的价值体系的升值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从创意的视角去构建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方澜在阐释文化创意旅游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精心策划、文化内涵、互动参与、个性服务、品牌形象、资源整合是实现创意旅游良性发展的途径。赵玉宗等学者通过对国内外文化创意旅游概念的系统分析,总结了创意旅游的核心要素和特征,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构建了创意旅游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王慧敏从城市发展转型的视角出发,认为文化个性是当今创意城市的新特征,而文化创意旅游则是城市实现特色化的有效载体。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不仅能够破解产业融合联动的难题,而且能够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最终形成城市的特色产业体系。从上述文献中可看到,不同学者从产业发展的不同视角分析了文化创意旅游的理论、核心要素、基本特征及现实意义,就本文而言,笔者结合前面各个学者的定义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文化创意旅游是一种与传统的自然山水观光旅游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它是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手段,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相关的旅游文化资源,创造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载体,打造文化创意旅游的产业链,最后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型旅游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协同演化机理

就产业性质而言,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和灵魂,以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文化的多元化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同时,旅游业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回顾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与城市经济之间密切的联系。从最初的城市食、住、行的商业接待发展到今天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旅游业的繁荣需要其他产业、行业的支撑和协调,离不开城市内商业、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反过来,旅游产业对其他行业也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性。就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各类文化创意企业主要集中在各种优势资源集聚的城市,同时,作为经济、文化、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具有极高的附加值,还可以与传统行业进行对接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事实上,无论是从产业性质还是产业关联度而言,城市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且随着这两种产业的增长,产业间的边界正不断的收缩与消失,产业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文化创意旅游正是城市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后的一种产物。

nlc202309040929

1.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业产业边界分析

从旅游的传统特征而言,旅游业大体可分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三部分,旅游活动的经济本质就是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然后进入市场营销运作,最后获取经济收益的过程。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有形的自然风景资源、传统的人文古迹、地标建筑和无形的风俗民情等经济文化资源。旅游企业运用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这些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开发,并参照某种技术标准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最后形成各种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企业利用、开发旅游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构成了相应的技术边界,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和传递环节构成了企业的运作边界,开发的各项旅游服务产品构成了旅游业的产品边界,而为各项旅游经济活动提供买卖交换空间的旅游市场则构成了相应的市场边界。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它强调将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相比传统的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性、融合性、渗透性和高附加值大大拓展了都市旅游业的产业边界,在旅游业的技术边界上,文化创意企业通过以某种制作技术和开发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加工,丰富旅游业开发的技术手段,赋予城市旅游资源全新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旅游业的产品边界上,文化创意的原创性内容造就旅游产品的不可复制性,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多元化旅游服务,形成文化创意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占据旅游产业的价值链高端;在旅游业的运作边界与市场边界中,文化创意高度的融合性、渗透性使旅游业可以文化为标签迅速地融入不同的产业链条内并延伸打造不同的文化主题产品,在优化传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不同产业链内的异质资源,最终实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

2. 城市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机理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游客的旅游体验因为文化创意的渗透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业以文化为核心,创意为手段,旅游为载体。旅游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提供平台,文化因为旅游业的刺激拉动而生机勃勃。

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来看,旅游资源属于文化资源中的一个子集,不少旅游资源只要略加利用开发就能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正是基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和开发手段的创意性,将原本平淡的旅游资源点石成金以满足游客精神消费的需要。就文化资源而言,目前我国境内的各个城市都有着各具特色的文物古迹与风俗民情等旅游文化资源,如西安、洛阳、开封、南京等古都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则充分展示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繁荣。这些不同文化类型的城市对于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城市旅游业作为成为承载文化创意的实体经济,大大加快了对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城市旅游产业的价值链上,一方面旅游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巨大了市场,文化创意下的城市旅游业大大拓宽了传统旅游的产业边界,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边界愈加模糊。原本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旅游企业为迎合市场口味逐步向文化创意产业靠近,而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生产供游客参观、游览、鉴赏和购买的文化创意产品。另一方面文化创意的不可复制性为旅游产品和服务创造了核心价值,丰富了旅游资源的艺术性,赋予了旅游产品差异性,特别是在旅游活动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增强了游客精神上的审美体验,同时也美化了城市自身的形象。文化是属性,旅游是功能,两者共生互融,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两者互动机理如图1所示:

3.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协同演化过程分析

从产业边界的角度而言,恰如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所指出的,产业融合的实质是产业边界的收缩与消失,它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演化出的一种经济现象。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的协同演化正是基于两者产业边界的动态变化过程,从最初分立的产业边界逐步走向融合。传统的城市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两种不同的产业,两者的产品边界与市场边界都非常明显,企业间的竞争属于价格竞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要,相互之间的可替代性非常小。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体验经济的兴起,消费者旅游观念的转变、政府管制的放松及文化创意与旅游两者间的互补性等内外因素积极促进了城市旅游业与创意文化产业间的协同,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以及产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运作边界逐渐模糊或消失,创意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大大拓展了传统旅游业的产业边界,旅游单元更能方便地嵌入文化创意产业链中,最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也因此旅游的文化功能得以凸显。

在两大产业的协同演化过程中,通过区分不同产业的经济活动,如产品、技术、企业及其业务等多层次内容的边界,一些先行企业细分识别出各自产业价值链上的优势价值活动,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创新利用,并以此延伸渗透至彼此的传统产业活动领域,再结合其内部价值活动对两大产业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整合与创新,最终优化整合成涵盖有两大产业核心价值活动的新价值链,实现产业的协同演化。如图2所示:

四、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模式分析

实践证明,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业有利于实现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最终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进步。文化所特有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继承性,极大地满足了旅游者的审美性和文化体验需求,文化因素也因此为城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两者间的协同,加强对景区、景点中蕴藏的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扩展产业链、延伸空间链、打造不同特色的“文化主题链”,最终形成全新的现代城市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

1. 产业延伸型融合模式

nlc202309040929

产业延伸型的融合模式是指综合利用旅游产业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各自的特征与功能,使彼此的产业边界发生交叉融合,以文化创意创造旅游的核心价值。产业延伸型的融合模式大致分为两种:旅游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向旅游业融合。

旅游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延伸融合主要表现在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总结、提炼和创作,围绕旅游者的潜在精神消费需求来构建新型产业链,构造全新的产业边界。同时以旅游消费的需求引导产品的设计和功能的优化,用旅游消费的偏好进行品牌定位、培育忠实消费群体,建立有效的销售网络。由于人类的精神需求是以审美为主,具有极大的弹性空间,故旅游消费的市场是无限广阔的,旅游产业的精神文化消费供给将衍生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群。如法国的奢侈品香水、皮包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卓尔不群的工艺而闻名世界,游客们购买的并不是一件商品,更是对法国文化的向往与认可,这种吸引力不仅有利于打造品牌的推广和定位,还可以某一品牌为核心打造一系列相关的创意产品满足市场的偏好。

文化创意产业向城市旅游业的延伸融合模式主要表现在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此支持和带动相关的配套产业群。从文化特点而言,文化创意本身对于游客就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城市旅游业以文化创意元素为卖点来表现不同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和美感。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向旅游业的拓展也延伸了产业链,推动了消费者对旅游相关联产品的需求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产业链从单一逐渐拓展为一个网络。比如房产、餐饮、酒吧、娱乐等配套产业虽然不是文化产品生产的直接支持者,但为产业的整体发展包括人才的吸引和成长、产品的推介和促销等都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条件。

2. 区域扩展型融合模式

文化创意旅游并不单单局限于地理文化上的特殊性,恰恰相反,文化创意旅游注重整合不同区域内的旅游文化资源,强调区域整体的价值提升。旅游产业链通过在地理空间上的拓展,实现不同地区间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旅游产业链。以珠三角为例,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目的地,各地的旅游特色不一,文化资源各有差异,因此需要对区域内的不同城市进行文化上的差异化定位,构建出一个多元化、民族化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如潮汕旅游带、广深港旅游带、粤北旅游带等跨行政区旅游集群,最终在空间上形成合理的体系布局。同时,通过在跨地区间建立一个统一的旅游平台将大大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从政府而言,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公共设施以保障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维护;从企业而言,需要建立完善的旅游经营网络平台和交通集散平台以保障景点健康、持续运营。

3. 文化主题型融合模式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城市不仅是自己衣食住行的家园,也是旅游者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精神栖息地,如何将城市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的发展概念化、艺术化,不仅要表现出城市美丽的风景,更要展现出一个城市独有的风情,这才能给旅游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如何塑造城市的艺术美便成为了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首要目的。第一,城市可通过打造不同的节庆主题,以吸引大众的注意和参与,同时推出相关的商品和产业链,将节庆活动与城市形象联系起来,展示本区域的文化特色。在国外,如法国戛纳的电影节、西班牙的斗牛士节,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兴起的音乐节,都是以商业展销为主体的经济模式;第二,城市举行的各项文体活动都可开发成为新型旅游市场的资源。针对这些活动进行加工和过滤,从中筛选出最为精彩动人的部分,积极打造旅游链相关的衍生品,在活动中进行某个文化主题营销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典型的例子如上海动漫节、北京奥运会、武汉樱花节等等。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主题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而且可以有效地销售、传播文化创意产品,有力地推动城市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结语

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出发,在深入阐释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创意视角下城市旅游业新的产业边界,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机理,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的协同演化过程,最后利用产业融合理论提出了未来文化创意旅游的三种发展模式。本文作为一项探索性课题,虽然初步搭建起了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发展的系统分析框架,但是考虑到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广泛性和不同创意行业固有的特征,再加上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子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的边界模糊,故两者融合的发展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探索,今后研究不仅要总结更多的融合模式,而且对于各融合发展模式的运行机理和动力机制还需要更详尽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 王慧敏, 孙洁等. 创意产业导论[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6.

[2] 厉无畏, 王慧敏, 孙洁. 论创意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 经济管理, 2008(1).

[3] Audrey Yue. Cultural governanc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Singapore[J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06(3).

[4] 王慧敏. 文化创意旅游: 城市特色化的转型之路[J]. 学习与探索, 2010(4).

[5] 高静, 刘春济. 论创意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的提升战略[J]. 旅游科学, 2010(3).

[6] 赵玉宗, 潘永涛, 范英杰等. 创意转向与创意旅游[J]. 旅游学刊, 2010(3).

[7] 尹贻梅, 鲁明勇. 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 旅游学刊, 2009(3).

钟榴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1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管理、文化创意管理

市文化旅游局年度工作计划 篇4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外侨旅游局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信访接待、投诉处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办理、及时反馈,强化排查和化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着力预防和减少新的矛盾纠纷,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今年外侨旅游局信访工作汇报如下:

2011年来,外侨旅游局共受理群众直接来访1件。外侨旅游局做了大量工作,进行协商调解,一方面稳定来访人员情绪,一方面责成旅行社和对方商家接触对所购物品实行全额退赔,最终将此问题妥善解决,来访人员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有效防止了事件的扩大。同时办公室会同各科室按照《信访条例》要求,建立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制度,设立举报箱和公开举报电话,落实领导信访接待制度,认真做好接访工作,及时受理、处理各种信访事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群体性事件的隐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

侨旅游局党组坚持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在干部职工中大力提倡和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讲政治、讲稳定、讲大局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信访工作作为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在实际工作中,局党组针对不同时期的信访形势和任务,结合业务工作,及时对各科室信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全局信访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信访制度的落实。

根据《信访条例》,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管理,健全完善了信访工作各项制度。一是强化了政务公开、文明接待,对来访群众做到 “四个到位”,即教育疏导到位、问题解决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依法处理到位,引导群众正确上访,有效地规范了信访秩序;二是强化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报送信访信息,掌握信访动态,为从源头上预防,突出苗头性问题的解决,把矛盾解决在了基层和萌芽状态,促进了矛盾和问题产生之前的有效预防;三是认真落实办信工作“三见面”制度,强化了信访督查、矛盾排查、领导包案、责任倒查、反馈抽查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促进了信访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做好接待、办理工作。

首先在思想上纠正“好人不信访,信访无好人;好事不信访,信访无好事”的错误认识,持之以恒地开展“开门接访”,二是在服务公开承诺基础上,提出了信访工作的“六心”要求,即接待来访要热心,听取反映要诚心,了解情况要细心,说明解释要耐心,排忧解难要真心,处理问题不偏心。三是认真办理信访、投诉案件。做到接待、受理有记录,办理信访、投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了不违反政策,不激化矛盾。四是做好国庆等重大节假日的维稳工作,确保不发生集体访和异常访,争取零上访,确保假日期间无涉旅信访事件和不良事端发生。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和实现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做好信访工作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稳固党的执政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工作中,将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为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市文化旅游局年度工作计划 篇5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新起点上高质量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的理论武装,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质量,坚持学用结合,提升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抓好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摘编(2021年版)》和《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摘编(2021年版)》,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将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根本要求转化为指导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工作方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积极作用。

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市委全会决策部署,认真谋划下一阶段工作,研究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工作举措,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指导改革发展的实践遵循和思路举措。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十四五”时期规划编制工作紧密结合,推动规划编制工作成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践举措和具体行动,促进文化和旅游有关规划更好服从服务于全市总体规划。

二、紧紧围绕中心、更好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4.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做好X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创排工作。举办XX等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围绕向建党百年献礼,排演推出京剧XX以及XX等一批新创作和加工提高剧目。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革命文物展 ”等主题展览。组织参加全国“百名红色讲解员讲述百年党史”等活动。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

5.深入推进X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举办“XX”活动。协同XX制定《X自驾驿站建设和服务标准》,整合X房车自驾游线路及露营地旅游资源,全方位宣传房车自驾游线路,加快推动房车自驾游、露营地等新型旅游业态发展。以X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引领,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文化交流,完善X图书馆XX四个分馆建设。举办“2021X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高峰论坛”。

6.高水平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编制《X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X段)建设保护规划》《X市绿色生态屏障区旅游专项规划》。深入推进X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编制《X市X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和《X市X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设计X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协同推进杨柳青X国家文化公园、XX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培育具有X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

7.扎实推进民心工程。举办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全年演出XX场。举办第六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推出XX余项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提高舞台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施平津战役纪念馆提升改造工程,丰富展览展示内容,提升市民参观体验。

8.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抓好旅游景区、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文化和旅游领域疫情防控,管好市内文化和旅游活动、管住跨境文化和旅游交流,避免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扩散。推动助企纾困各项普惠性政策落实落地,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恢复。

三、繁荣发展艺术创作演出, 精心打造津派艺术品牌

9.精心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和演出。落实《关于促进局属专业艺术院团舞台艺术重点剧目创作生产的意见》,以小剧场扶持计划为抓手,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党100周年等重大题材组织专题创作,推动文旅部庆祝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入选京剧剧目《秦香莲》等精品剧目创作生产。做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推荐申报、管理,实施2021年度X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提高艺术评论质量,发挥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的作用。完成好“X市2021年军民迎新春晚会”等重点演出任务。实施“邂逅.X”创意艺术城市计划,让市民游客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10.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开展第三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验收。管好用好全市旅游咨询服务点,提升文旅服务水平。推进文旅融合试点单位建设,选择条件适合的图书馆、文化馆、旅游咨询中心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文旅融合服务。创新“乡村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展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做好X文化中心公益文化普及工作,举办公益文化惠民活动,办好高端演出、高端展览。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基层活动。做好就地过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

五、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推进全域旅游。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完成X个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X个市级全域旅游示范镇(街)创建工作。推动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质增效,重点推动XX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促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评定一批红色旅游景区(点),推出一批红色旅游主题线路。组织开展红色文创产品征集等主题活动、第三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X选拔等活动。打造提升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网红打卡地”,推进文化旅游村建设。深入挖掘X公里海岸线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海洋旅游文化带。加强与中国旅游集团合作,推动邮轮旅游发展。加强文旅产业和产品的宣传推介,强化全媒体传播,策划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宣介活动和爆款产品。

12.打造文化和旅游活动品牌。创新工作思路,造景造节、造话题,引智引资引客流,叫响X文化和旅游品牌。坚持市场化运作、线上线下结合的办会新模式,努力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打造成为高品质、专业化、体现X特色的国内知名展会品牌、广大游客欢乐的节日。持续做亮X建城日“鼓楼津声”等品牌,开展“津门新地标”宣传推介活动。加强近代X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打响“近代中国看X”品牌。组织开展“I•游X”2021旅游季系列活动,策划丰富多彩的假日旅游活动,与阿里集团共同开展“年味X”主题活动,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

13.促进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持续推进争取首都央企工作,与主要央企二级企业深度对接,强化跟进服务,争取1-2家三级企业落户,1-2个项目达成意向。利用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X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契机,大力推进金融服务文旅企业,初步搭建具有一定服务能力的融资渠道和平台。统筹推动滨海新区、西青区、和平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模式,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六、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管理,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

14.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指导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网络视听持证机构开展好主题宣传,营造积极向上舆论氛围。持续做好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工作,重点强化新闻节目、综合娱乐节目监管,抵制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倾向。

15.繁荣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强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宣传阵地作用,推进精品工程战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XX创作播出。推荐XX等优秀剧目及我市优秀电视节目、纪录片、动画片分别申报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精品项目和“十四五”重点选题项目。加强网络视听原创能力建设,做好网络视听精品节目、影视剧推优工作。

16.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传播秩序。完成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监测及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监管,推动优秀公益广告制作播出。依法清理整治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加强卫星电视接收管理。促进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推进我市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指导区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对机构名称、呼号、频率频道设置等进行综合调整,理顺区级播出机构管理机制。

17.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强化各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管理工作,确保两会、清明、五一、七一、国庆等重要保障期和重要播出时段的播出安全,开展建党100周年安全播出大检查。推进X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市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数字化转型升级。

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18.推进考古重点项目。开展西青区运河文化小镇、地铁三号线东南角站等城市基建项目考古发掘工作。做好X武清段明代官窑遗址等项目调查、勘探工作。完成X(X段)遗产资源调查。

19.加强文物保护。修订《X市境内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完善不可移动文物“四有”基础工作。实施X西站主楼修缮、千像寺遗址保护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夯实革命文物基础工作,开展可移动革命文物整理,做好馆藏革命文物的认定、定级、建账和建档工作。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智库建设。推介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X主场活动,营造文物保护氛围。

20.推进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与博物馆发展。完成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改陈。做好XX文化博物馆展览策划。推进XX纪念馆改陈布展和XX院珍贵藏品数字化保护。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优化X市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线上信息展示优化、3D 文物识别、地图详情等服务信息化。办好“中国精神展”等特色展览。进一步规范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管理,促进健康发展。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

21.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制定《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实施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推动成果的保存、出版和转化利用。启动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选。深入实施中国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举办非遗管理人员及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提升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水平。开展“非遗购物节”活动,组织参加X非遗联展。组织运河沿线各区举办第四届“运河记忆”非遗展等品牌活动。推动曲艺类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探索挂牌设立“非遗曲艺书场”。

八、强化市场管理,提高综合执法能力

22.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审批监管水平。坚持以解决企业和群众问题为导向,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制定2021年版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操作规程,提高标准化水平。加强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形成闭环管理。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综合评价,推动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做好游戏游艺设备电子标识管理,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转型升级,规范新业态发展。

23.强化文化和旅游市场行政执法。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加强日常监管,突出加大检查巡查频次和力度,适时开展出版物市场、演出市场、文物市场、旅游市场等领域的专项检查,确保市场有序运行。加强网络监管,着力查处含有禁止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严厉打击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文学等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围绕文化、文物、新闻出版、版权、广播电视、电影、旅游等执法领域,精心组织专项整治活动,依法重点打击“黑旅行社”“黑导游”“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行为,维护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重点,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九、扩大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与合作,提升城市影响力

24.积极开展文化与旅游交流活动。整合X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拓宽对外宣传和推广渠道,借助文旅部“部省合作”机制,持续做好与斐济中国文化中心的对口合作,通过与斐济联合发行《辛丑年》生肖纪念邮票、组织非遗手工技艺远程讲授等方式加大对外交流力度,讲好中国故事、X故事。扎实做好对港澳台交流工作,深入开展对港澳台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和归属感。

25.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民间文化保护传承、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打造方面的经验做法,加强与受援地区文化旅游的交流合作,助力受援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

十、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强化服务保障能力。

26.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加强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全力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纪律保障、作风保障。认真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推动局系统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落地见效,切实增强政治能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抓好“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为着力点,严肃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民意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加强阵地管理,形成文化和旅游发展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27.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召开2021年度局系统党建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制定《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2020年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紧扣“两个维护”,围绕“四个落实”,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发现问题与推动整改并重,切实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28.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把好政治首关,持之以恒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生态。把优化班子结构、干部梯队建设、增强整体功能作为重要着力点,综合考虑年龄、经历、专业等因素,努力做到合理搭配、增强合力。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落实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抽查核实结果处理办法。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干部,不断规范人事管理工作。

29.深化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X市旅游条例》《X市文化市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修订立法。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动X图书馆、X自然博物馆、X市群众文化馆理事会换届工作,健全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和相关配套制度。推动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效能提升。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动我市《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方案》出台实施,坚持“一团一策”,指导局属文艺院团落实改革任务。组织开展全市2020年度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筑牢宣传文化战线主阵地。深化北方文创产业集团改革。进一步健全文化文物单位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在履行好公益服务职能的前提下,开发更多更优质文化创意和服务产品。

3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素质能力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职称评定的导向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引智计划。落实《2019-2021年X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做好专技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要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校团、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办好重点班次,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注重从基层和工作实践中发现和使用人才。出台《X市优秀青年舞台艺术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做好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建立导游员讲解员人才库,举办导游员、讲解员大赛,推出十大金牌导游。

31.维护安全稳定。完善《X市文化和旅游局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X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实施意见》《X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全检查督查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以制度机制建设为引领,推动文化旅游文物事业安全发展。以公共文化场所、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文物建筑等场所为重点,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电气火灾综合治理专项督查、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建筑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及时发现、清理、整治生产安全隐患,努力为全市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32.加强财务与基建项目管理。做好预算执行、年度资金申请和预算调整,为局系统各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完善局系统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范小金库问题长效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加强文化设施和文化文物资产管理;

市文化旅游局年度工作计划 篇6

2013年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巩固评估成果,争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之年。我系的宣传工作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党委宣传部的统一指导下,围绕学院“一个争创、六项工程”,服务大局,根据学院《2013年党委宣传部工作要点》的要求,积极拓展宣传工作思路,努力构建宣传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目标责任制,营造创新发展的舆论环境和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我系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师生、改革创新的要求,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深化宣传思想工作为载体,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切实做好我系宣传思想工作,全系将增强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系领导将加强对宣传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具体指导,并躬身实践。构建全系联动、时时展现、处处营造的宣传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重点

(一)认真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

4学生头脑,营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不断探索和总结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经验和做法,适时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

(二)大力推动理论学习中心组活动。

1、组织全系教职工围绕学院“办学理念提升工程”系统学习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系列文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及内涵,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展研讨活动,营造人人争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现代高职教师的健康氛围。

2、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国家反腐倡廉的有关文件,全面了解我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深刻体会我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自觉为学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表率。

3、组织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实验中心人员学习相关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服务师生的意识和能力。

(三)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系部文化

1、思想教育深化工程。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文明社会道德风尚;加强我系传统教育,大力增强党员干部和师生政治意识、机遇意识、特色意识、使命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动员党员干部和师生广泛参与“中国梦、文产梦、我的梦”建设活动;大力净化网络论坛环境,认真研判网络舆情,积极发挥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2、文化建设推动工程。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认真落实学院“一个争创、六项工程”的建设任务,按照“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努力建设创新文化,积极建构开放文化,深入培育和谐文化,全面创建环境文化,打造优美校园文化”的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发掘校训、校风、校歌的文化内涵。

3、新闻报道升级工程。

认真做好内外宣传工作,占领舆论阵地,坚持正面宣传,弘扬正气,宣传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取得的成就,为学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强化新闻工作的改革创新意识,开展一专多能训练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的综合素质,有计划、分专题认真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4、氛围营造长效工程。

深入研究学院氛围营造规律,广泛借鉴地方氛围营造经验,积极吸纳新方法、新技术、新创意,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学院特色和系部特色,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工作要求

2013年是学院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重要一年。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条件下,要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一要树立政治意识,对于党的大政方针、学院的重大工作,要有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坚定的态度;二要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三要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学院发展的正能量;四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深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不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时俱进、健康发展,为学院做出积极贡献。

文化旅游系

市文化旅游局年度工作计划 篇7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变迁, 是东西方经济贸易、 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 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广袤的西部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古老的中外文明在此交流、碰撞和融合。2014年6月, 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跨国项目, 正式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西北段沿线的文化旅游业,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丝绸之路是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名片, 如何利用壮大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一带一路”西北段的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及敦煌市、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实地调研, 本文从文化旅游的视角, 总结发展现状, 发现存在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一) 资源丰富

调研团走访的陕西、甘肃、新疆三个省区, 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从历史上来讲, 据史书记载, 丝绸之路拥有超过2100多年历史, 起源于公元前138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 建立了中国与中亚的官方往来。从空间上来讲, 古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 经河西走廊向西辐射, 多民族共存, 是佛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多宗教文化的汇聚交流碰撞之地。这些都帮助西部地区形成了千年古丝路的文化盛况。

(二) 文化优势突出

丝绸之路历史悠久绵长, 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赋予西北地区突出的文化优势。秦始皇陵、楼兰古城、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古文化的代表, 而大唐西市、大唐芙蓉园、国际大巴扎则是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资源。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 饮食、服饰、歌舞各具特色。例如,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 传承了别具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 西部也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风景壮丽。例如, 属于古罗布泊一部分的敦煌雅丹地貌, 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奇观。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 很多景区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重收益。

(三) 分布较为分散

西北地区面积广阔, 横跨范围大。调研团在敦煌调研时发现, 除月牙泉、鸣沙山、党河风情线靠近敦煌市区外, 其余著名的文化遗址如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雅丹地貌等均在百里之外。2014年开始, 莫高窟设定每日接待的最大游客承载量为6000人, 在敦煌的旅游旺季时, 游客人数经常到达上限, 非预约者无法进入参观, 作为备选方案的榆林窟远在200公里以外的瓜州县。从西北地区整体来看, 西安、敦煌、乌鲁木齐等主要旅游城市之间距离远, 陆路交通时间长。

——基于“一带一路”西北段三省四市调研

二、存在问题

(一) 资源整合开发难度大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 文化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分散, 政府规划管理相对滞后, 使得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再加上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这些都加大了资源的整合开发难度。以西安市为例, 有很多景区各自分散经营, 相互合作较少, 没有形成高效互助的文化旅游产业链。甚至有些小景点进行恶性竞争, 使得当地旅游产业面临发展瓶颈。甘肃省一直以来力图打造一条“从甘肃进、从甘肃出”的旅游线路。然而由于甘肃省狭长的地理特征, 以及当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 真正意义上的“甘肃游”一直没有实现。

(二) 盈利方式落后

在重走丝绸之路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月牙泉、莫高窟、鸣沙山等知名旅游景区, 尽管已经历经数十年的开发, 然而当地开放利用景区的盈利模式仍然创新不足。目前, 西安、敦煌旅游产业多样化进程缓慢。相比国外不断创新的旅游业盈利模式, 西北地区旅游行业在品牌化、多样化方面优势不足。但不能否认的是, 一些旅游景区已经在尝试挖掘自身文化内涵以寻求新的亮点。但是, 在旅游理念的更新、旅游层次的扩大方面, 进展缓慢、同质化严重、专业化和多样性服务水平低的问题依然突出, 导致对“门票旅游经济” 的严重依赖。

(三) 现代文化展示不够突出

作为历史之路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化, 已经深深印入人们脑海, 然而这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内涵的关键在于“新”,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对于自身现代文化的展示却稍显不足。文化的传承固然重要, 然而文化的创新同样不可忽视。以北京为例, 在明清古都的基础上, 北京凝聚了“科技”、“教育”、“奥运”等关键词, 结合对北京精神的定义, 为古都赋予了新的内涵, 而现代文化的打造又以更加积极和容易引发共鸣的理念吸引着八方来客。

三、政策建议

(一) 扩大媒体宣传攻势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发展理念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文化旅游的发展。要对“一带一路”西北段进行整体形象设计, 加强宣传营销, 避免各自为政, 发挥联合营销的宣传优势, 突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整体形象, 从而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要加强对中小规模别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的推荐和支持, 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热门文化旅游景区的接待压力, 也可以发挥和挖掘潜在文化旅游的潜力。

(二)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由于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运转周期长、资金收回速度慢的特点, 单靠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支持对西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因此, 西部地区要在加大对文化旅游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的基础上, 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 以诸如公私合作模式 (PPP) 共同开发利用本地文化旅游资源, 从而为实现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整合提供资金支持。

(三) 创新文化旅游产业链

随着游客精神文化需求和要求的逐步提高, 要形成观光游、休闲游和特色游争相迸发的产业发展链条,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例如, 西安的大型舞剧《梦回大唐》就是集文化、 民俗、科技为一体形成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也需要不同地域和企业的携手合作, 形成良性竞争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以应对文化旅游业在总量和结构上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从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链从文化资源驱动向创新合作驱动的转变。

(四) 打造高品质自助游

现代文化的打造, 可以因地制宜, 将西北广袤的戈壁风情与绿洲格调结合起来, 打造以“自由、自在、自助”为核心的高品质自助游, 同时以“高金额、少流量”的模式, 努力提升游客的个人体验, 避免文化旅游资源的过度承载。值得注意的是, 可以通过完善租还车服务系统, 加强沿线加油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保障精品自助游线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Beckwith C.I.,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A History of Central Eurasia 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Present,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2]Khodzhaev A., "The Central Asian Poli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7, no.1, 2009.

[3]Liu X.R., The Silk Road in World Histor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4]Valerie Hanson, The Silk Road:A New Histor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5]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威廉·琼斯:《从丝绸之路到世界大陆桥》,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年。

[6]宋振春、纪晓君、吕璐颖、李允强:《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旅游学刊》2012年第2期。

[7]王克岭、刘佳、张扬楣:《文化旅游产业链治理模式研究》, 《企业经济》2012年第12期。

[8]王克岭、罗斌、刘菊芬、吴东:《西部民族五省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及战略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10期。

[9]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欧亚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2015》,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年10月。

上一篇:巴西签证申请表下一篇:房地产销售主管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