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扶贫先进事迹(精选6篇)
教师个人扶贫先进事迹 篇1
致力教育扶贫 勇于责任担当
——记扶贫路上的排头兵
化处中学教师 周斌
梦想拥有雄鹰的翅膀,梦想超越心中的自我,却发现翅膀早已给了他的学生。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就能听见理想搏击长空击的回响。这就是化处中学教师——张升。张升于1997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的时间里,他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他所挚爱的事业,把心血和智慧融入他所珍爱的校园,使这块沃土更加美丽富饶。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教师承担起了教育扶贫的重任,作为教师进行的教育扶贫,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下面,就其工作情况与各位分享。
一、主要工作情况
本张升的主要工作是:分管全校的寝室、学校基建、后勤工作,任政史地教研组组长及七年级5个班的地理课程。
二、心有所向,情有独钟
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他的心中永存。安顺高等师范专科毕业后,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他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曾不只一次谈到自己要用心地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纯洁的心灵。他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学生才是他最好的荣誉证书。所以,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他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在教育学生时,他奉行的信条是“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
四、严爱互济,诲人不倦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管理寝室琐碎繁冗的工作中,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不但细致教学生整理内务,而且耐心为住宿生讲解讲究个人和集体卫生的重要性,并没日没夜的进行督促和检查,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他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他深深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他对于他的学生,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他教育的座右铭。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他还兼顾着全校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他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五、创新方法,培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常常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严格地对学生训练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路队常规。使每个学生既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校园风貌,又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把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和课改理念下的治学之道有机统一起来,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六、追求卓越,奋力翱翔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变成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学校一名领导,他率先垂范,不管工作多重,时间多紧,仍然坚持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其撰写的学习心得、教研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表彰。
七、身先士卒,公而忘私
2018年是脱贫攻坚年,作为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化处镇教育系统先后召开了扶贫攻坚筹备会、扶贫攻坚安排会、扶贫攻坚推进会等一系列会议,并具体落到实处。作为水母片区的大组长张升,不但要统一调配各小组组长及组员,还要具体处理各种各样在调查核实中的问题。每个小组有什么疑难,就会看见其不辞辛劳的身影。
为了解决调查人员就餐,张升不但私自买了菜,还让自己的妻子义务准备午餐。当调查组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时,可忙坏了大组长,没日没夜,历经数日,有数据不符时,瘸着病腿的他又会冲向最前沿。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的一线教师,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他坚守教育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悉心培育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用心做事,当好学校后勤的勤务兵。在常人眼里,他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他经历的故事却让我们那样感动。
教师个人扶贫先进事迹 篇2
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 做学生的引路人是她人生追求的目标。农村的孩子朴实、诚恳, 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 但由于环境、生活习惯决定了学生素质不高, 这就给教育带来了难题。有人说:“爱能使人聪明起来”。师爱对学生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能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 讲究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 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开展各种活动, 以学生活动促德育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升华学生的思想;她充分利用假期及下班时间家访, 所带每个班团结奋进、积极向上, 班级各方面评比走在学校的前列, 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三好班集体。她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 在区第一届治班方略评比中获二等奖。
她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 针对以往政治课枯燥乏味、死背条条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她精心备课,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让教学内容与生活世界结缘,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 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 从多方面进行搜集相关资料。每堂课都要进行反思, 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 克服缺点, 发扬优点。多次作区示范课、展示课, 多次在教研室为全区教师做教材分析, 连续多年作为九年级政治把关老师, 教学成绩优异, 多次获得校教学质量奖, 在区双优课评比,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评比中均获好成绩, 心育班会课获区二等奖。作为教研组长带动全组教师无私奉献, 政治组评为区师德先进教研组, 东丽区先进教研组, 她指导徒弟李玉艳老师在初中新课程阶段性总结暨深化改革推动会上为全区教师作展示课;在她的指导下, 徒弟代恒波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有招法, 理论水平显著提高, 德育论文获市一等奖。
她承担了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 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她对教育教学深入思考, 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吸收为研究员, 多篇论文获国家、市、区奖项, 其中论文《和谐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荣获全国三等奖并入选《教育创新与新课程教学指导》一书。
她的无私奉献与不懈努力, 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 授予荣誉如下:2009年东丽区工会先进工作者;2008年命名为东丽区“名班主任”;东丽区教改积极分子, 优秀德育课教师;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教师, 东丽区首届德业双馨教师;东丽区“感动在我身边”优秀青年人物称号;东丽区先进教研组长;2006年被评为东丽区教育系统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东丽区教育系统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东丽区优秀班主任;2004年被评为东丽区优秀教师;先后五年年终考核为优秀。
扶贫个人先进事迹典范 篇3
扶贫个人先进事迹典范
他 1978 年参加工作,服过兵役,曾在高峰乡、县纪委、碧城镇和县审计局等地工作过,历任碧城镇纪委书记、副镇长,县审计局党组书记,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教育,党性强觉悟高,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他都以良好的个人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好口碑。他就是县审计局的副处级职级干部 xx 同志。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下基层
2010 年 12 月,xx 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己经 51 岁了,但他退岗不退心,不摆老资格,不摆领导架子,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几十年,干累了歇一歇的想法,仍然满怀激情投身工作。面对县审计局一线业务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无条件服从局党组安排,主动分担工作任务,先后担任新农村驻村工作
指导员、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护林防火包保联系点工作队员。20**年 9 月,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县审计局负责挂点黑井镇复隆村委会,黑井镇离县城较远,复隆村委会村落零散、山高坡陡,精准扶贫工作战线拉得又长,因 xx 同志年龄大怕他吃不消,局里在决定派驻人选时,反复斟酌,迟迟定不下来,他知道后,主动找到局领导承担了这项工作任务,为局领导解决了难题,保证了局里其他工作顺利开展。从此,他开始了两点一线的驻村扶贫工作,奔忙在黑井复隆村各个村落,周末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象一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老黄牛”精心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情系群众,真心实意助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他深知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也深知这项工作的难度。从 20**年 9 月至今,驻村工作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仍然坚守在扶贫一线,兢兢业业落实好国家这项惠民好政策,没有叫苦叫累,没有向组织提条件、讲理由,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听取村委会干部情况介绍,查阅大量资料,走村入户与结对户交流,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村民经济来源,认真倾听结对户心中的困扰和期许,并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在驻村日记上。在驻村走访期间,他了解到复隆村委会辖区有7个自然村XXX个村民小组XXX户人,共识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XXX 户,其中县审计局挂包 XXX 户,计划 20**年全部脱贫。复隆村委会 7 个自然村没有一个村通水泥路,其中阿瓦村直接不通路,下雨时,农户出行深一脚浅一脚、泥滑路烂,人背马驮成了当地主要的运输工具,道路不通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些情况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找到局领导反映情况,通过局里协调,最终将阿瓦村列入通村公路项目,并于 20**年 4月打通了这条“致富路”。他看到复隆村因无垃圾池,村民到处乱倒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他建议争取资金修建垃圾焚烧炉,村委会班子采纳后,他又积极
回局里争取资金5XX元,并协助村委会到相关部门争取部份资金,修建2个垃圾焚烧炉,方便村民处理垃圾,使村容村貌得较大改善。“农村要致富,抓好教育是关键”,他一直坚持这个观点,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他比谁都高兴。当他了解到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待业的情况,他亲自到家做思想工作,鼓励这名孩子参加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考试,并动员局包户干部为这名孩子购买相关考试书籍。
履职到位,事无巨细亲自抓
20**年 6 月,按省委统一安排和部署,为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实现“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的要求,各地对贫困户开展动态管理工作,xx 同志分在伏井旧地基片区,当时正处在农忙季节,这项工作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只能利用晚上到各村组召开户长会和党小组会,每次他都及时赶到主持开会,有一次散会后己经夜深了,突然大雨如注,村组长担心他冒雨摸黑回家不安全,挽留他在村里住下,等第二天再返回村委会,可是第二天己经约好到另一村子开会,他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进度,委婉地谢绝村组长的挽留,村委会干部只好跟着他冒着风雨连夜赶回村委会,在返回的路上,皮鞋变水鞋,裤脚变泥管,个个都淋成落汤鸡,但他仍然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笑话,为大家加油鼓劲,为大家解乏。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各个环节工作严格把关,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公平公正,保证了复隆村委会动态管理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复隆村有几个村山高坡陡,局干部职工进村入户走访结对户时,xx 同志每次都陪同我们前往走访,在爬山涉水途中,走在山间羊肠小道上,我们走着都心里直打颤,问他怕不怕,他开玩笑说习惯了。实际上,由于年龄大身体不好,每次进村他都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走到村里。
在阿瓦通村公路建设、村间道路硬化、村活动室建设和伏井村活动室建设期间,为尽早解决村民出行难、无活动场所的问题,他没少跑工地现场,有时一天跑上两三次,村干部和其他驻村干部看他整天风吹日晒,气色也不好,关切的问他累不累,劝他休息几天,他总是说:“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只要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做点实事,再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要是天天过安逸日子不管事,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安逸了。”目前,这些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特别是阿瓦通村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阿瓦村XXX户XXX人的安全出行,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为整村产业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带病工作,情牵两地无怨悔
参加驻村扶贫工作两年来,复隆村委会 7 个自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上,xx 同志不知走了多少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流了多少汗水,村里哪里有个沟,哪里有棵树,哪个结对户家有多少口人,情况如何,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但却与家人聚少离多,家里的事情,他一样也没能帮上,全部交给了老伴,小女儿住院分娩,他仅仅在产后回家看了一眼,又返回村里继续投入工作。小外孙想爷爷时,总是打电话盯瞩爷爷要注意身体,别忘了吃药。每次爷爷匆匆回家,小外孙总是眼泪汪汪地恳求爷爷不要走。但每个阶段的走访问卷,县审计局挂包的 XXX 户基本上都由他一人完成,有时候调查问卷表内容实在太多,村委会干部建议他向单位领导汇报,让领导安排几名年青干部下来帮帮忙,但他总是说审计任务繁重,局里根本抽不出人来,自己晚上多抽出时间加加班就行了。为完成工作任务,有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挑灯工作到午夜12点多,完全忘了自己已经是个58岁且身患糖尿病多年,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的人。每次回单位,我们都感觉他又瘦了一圈,单位组织职工体检时,他的体重让人心疼,1 米 68 的人才有 48 公斤。尽管如此,他不顾大家的劝说和关心,仍然坚守在驻村扶贫岗位上,直到药物无
法控制,他才请假住院治疗,但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倔强的他又及时回到工作岗位。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xx 同志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工作业绩得到全局职工,黑井镇党委政府领导、村委会领导、村民小组长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得到驻黑井镇扶贫工作全体队员的肯定,他 20**、20**连续两年被评选为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干工作、爱岗敬业作奉献。
扶贫个人优秀事迹典范
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是当前一项神圣的政治任务,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她义不容辞地就接手了扶贫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积极投身于全县扶贫攻坚的热潮。
注溪村位于天柱县北部,总面积 9.32平方公里,龙江河穿村而过。全村辖XXX 个自然寨,XXX 个村民小组,XXX 户贫困户,XXX 人贫困人口,主要以农业为主。
作为基层扶贫干部的她,时刻都提醒自己,虽然岗位非常普通,它却是神圣的、光荣的。必须要尽自身所能,一定要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做出表率。为了解结对贫困户,她利用平时下村工作及节假日的时间,坚持每周入村到户,深入村居小巷,查看“五脏五乱”情况、基础设施状况;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种植情况,养殖业发展情况;深入院落查看环境卫生、家畜家禽饲养、消防安全隐患;深入家中查看灶台、门窗、床铺及生活,认真对全村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摸底。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找到了注溪村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和制约注溪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心中对注溪村的扶贫工作便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脱贫规划。
艰辛的付出换得满满的幸福
回想这半年与贫困群众的亲密接触,她的心有一种酸楚,也有一种甘甜。杨先进是她帮扶的其中一个贫困户,今年 55 岁,无妻无儿女,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去山上采集药材到集市上销售,基本上只能维持平时必需的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开支。由于是单身汉,没人管着他,引导他,生活没计划,家里一贫如洗。第一次到杨先进家了解到情况时,看到他那脏乱贫困的生活状况,心情顿时狠狠地揪了起来。杨先进住在公路边上一个不到 12平米歪歪斜斜的茅皮棚里,站在公路边都能从壁缝中看见他那走动的身影,至今她还清晰的记得,当她坐在满是灰尘的灶台边,穿着一身几个月没洗过的油而发亮的衣服,脏兮兮的手里端着一碗饭,低着头吃的正香,灶上的锅里煮着没有油荤的小白菜。铺在地上几块板子的“床”上,睡得发黑的被子堆成一团,刚下过雨的天气,屋里还有漏雨的痕迹和夹杂潮湿的霉味……。那种情况真让她内心一阵酸楚,心里便想着一定要从生活上帮助他,习惯上纠正他,思想上开导他。回到乡里后立即写了申请,并与村两委沟通协调,为他争取了特殊的民政救济大米、被子、衣服等生活必需用品。同时,乡政府相关领导也亲自到他家实地踏查,确定其为一级危房后,帮他选址建房,以解决他的居住问题。在乡党委政府帮他建设房子的期间,她时常到他家中给他做思想工作,激发他的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时常以他身边的人、周围的邻居、村里的能人为例,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清楚认识到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实现脱贫梦。
几个月后,杨先进如愿的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砖房,再去看望他时,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看着他穿的那身干净的衣服,饱满的精气神和灿烂的笑容,心里十分高兴,久违的幸福与自豪油然而生。看他的厨房,油缸里有油、米缸里
也是满缸的米,心便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当她问他最近吃肉了没有,他开心的说道:“吃啦,柜子里还有咧”。听到这句话,她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她知道,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以前跟他说的话他听进去了。
月 26 日,气温骤降,迎来了今年第一场雪,交通受阻,她和乡里的 4 个同事不顾雪天路滑,第一时间步行赶往注溪乡注溪村,去看望自己包扶的贫困户,为他们送去过冬的棉衣棉被。一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怀着急切的心情,来到杨先进家中,看到他穿着两件薄薄的单衣,双手发抖,鼻涕直流,顿时,她的心碎了。他在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被子时,激动万分,情不自禁的连声说道:“下这么大的雪,大老远跑来看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辈子俺算遇上好人啦!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这个冬天再不怕夜里冷了,共产党好啊,共产党的干部好啊……,要不然在这个岁数我哪还能住上新房,穿上新衣服,盖上新被子,我们的政府好,是好政府......。”临走时还拉着她的手,非要送她一包炒好的花生米。
每到一个贫困户家中,送去棉被的同时,总是详细了解他们近期生产生活状况,特别询问了其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把党的扶贫政策给他们讲解,贫困户们抱着手中的棉被纷纷表示感谢,说道“龙妹你不仅帮扶我们发展生产、修桥铺路,更在寒冬季节送来棉被给我们御寒,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真诚的心赢得真挚的情
在她的备忘录里,有一个叫丽丽的姑娘,丽丽姑娘是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龙大姐的女儿,通过和龙大姐的交谈中,知道丽丽的生日是阴历 12 月 8 日,今年 18岁,在县城职校念书。于是,她便记在心里,并悄悄地在手机做了日程上的安排。她 18 岁生日那天,碰巧在天柱有个会议,便向龙大姐电话致歉,并和龙大姐商量后给她补过一个生日。后来,到了丽丽生日那天,天空晴朗,她有幸请到吴增朝
书记和另外几个乡领导及同事一起提着生日蛋糕去给丽丽过生日。丽丽收到礼物后开心极了,她由衷的道出了一句肺腑之言:“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也没有谁送过生日礼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听了她那稚嫩真诚的话语,心里就好像那冬日的阳光一般,感到无比的温暖与幸福。
在进屋后,龙大姐把她的亲人介绍认识,并让丽丽叫她“姐姐”,她真诚的感受到她们没把一行当外人,她心里很高兴。寒暄中,她才知道丽丽的大舅、二舅等亲戚也来了几个,她深知,龙大姐邀请他们来,是对我们的尊重,把一行当成了上等的嘉宾,当成她的贵客、亲人。同时,为了款待一行,她爱人还特地请假回来陪一行喝酒,交换发展产业脱贫的意见,产业脱贫的共识便在那喜庆的氛围中达成。
虽然给丽丽过生日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对于贫困群众而言,诸如此类的行动却如同照进他们内心的一缕缕阳光,给他们无限的温暖和关怀。在帮扶龙大姐一家的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只有用真诚的心才能赢得真挚的情,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风雨过后见彩虹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艰苦,任务繁重。但她不怕,并且在思想上就已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现回想她的扶贫工作历程,从初来乍到至精准扶贫工作层层推进过程中,徒步翻山越岭、进村入户、早出晚归,由开始的疲劳到后来的习以为常;虽心有余悸,但有苦有乐。一次次的和贫困群众敞开心扉聊天,一个个乘着点点繁星、踏着月光前行的夜晚让她终身难忘;他人漫步于花前月下之时,她还走在崎岖的乡村山道上;别人进入甜甜梦乡之时,她还在整理各种档案材料,为贫困户的帮扶措施、脱贫计划进行设想。虽然工作异常艰辛,有的时候还遇到部分群众不愿意配合工作,在那种情况下有时真的让人有灰心丧气的瞬间想法,精神
上感到受挫,思想上感到受打击。但转念想到贫困群众那一户户贫困无奈的家庭,一声声质朴的话语……她知道她所做的工作,群众其实都看在眼里,刻在心坎上,记在他们的人情日记中。
在她帮扶的对象中,有一户是最另人伤脑筋的,本来已经为他定好帮扶措施、为他争取来的政策项目都说好了,结果他又突然变卦,提出另外的要求,去他家还吃闭门羹。想起她自己不辞艰辛多次去他家走访,为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却得到这样的结果,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觉就像是喝下了一大口烈酒,一股辛辣味直冲脑门,她暗暗流了伤心的泪水。但是冷静下来转念一想,没有不对的群众,只有不对的工作方法,群众还不满意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有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她决定再次登门做工作。耐心地听他倾诉,跟他说起工作的诸多难处,在笔记本上一一给他算账,讲解政策,最终,他理解了她,接受了她,支持了她,家庭收入不断提高,后来还多次留她在他家吃饭。
在对他的帮扶中,她再次体会到和群众沟通的重要性,工作不仅要耐心、细致地给贫困群众讲解,还要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想法,有时候他们只是缺乏一个倾听者,当他把他内心的烦闷、苦楚说出来,你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后,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找到帮扶措施的切入点,帮扶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在未来的路上,她将迈着铿锵的脚步,一如既往的在扶贫艰辛的道路上绽放着青春激情的花朵。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典范
xx,中共党员,2001 年 2 月担任河南省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98 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 8 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xx 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xx 年
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xx 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年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2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XXX 户,1XXX 人,是张老埠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 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XXX 户,XXX 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 多人;20**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 XXX 户,XXX 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 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桥头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 XXX 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 XXX 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 XXX 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XXX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
金 XXX 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 XXX 万元;新建生产桥 2 座,落实项目资金 XXX 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xx 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 1000 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 XX 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 XX 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 1 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 20**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XXX 万只,总收入 1XXX 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 xx 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 13 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xx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扶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20 篇4
【篇一】
金秋时节,xxxx 山区深处,xx 县 xx 镇,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xx 镇 xx 村原第一书记 xx,却再也看不到他为之奔波了 5 年的山村巨变了。月 29 日上午 8 时许,xx 在骑摩托车去村途中,不幸遭遇交通事故。生命,定格在 58 岁,也定格在他扶贫的 3 个村子千余户村民心中。
“龙书记人这么好,怎么就这样走了!”xx 村 79 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xx 老人谈起 xx,眼泪流过褶皱的脸庞…… 2018 年 3 月,xx 赴 xx 村担任扶贫队员。今年 3 月改任驻村第一书记。xx 与 xx 相处了 1 年多时间。老人儿子常年在外务工,xx 每月都要来看她两三次,送米送油,照顾生活。
这已是 5 年内第三次请缨扶贫。1982 年,xx 转业后来到农业银行 xx 省分行 xx 县支行,做过信贷员、营业所负责人。2015 年 4 月,他主动请缨到碗米坡镇美竹村担任扶贫队员;2016 年 2 月第二次主动请缨到 xx 镇如景村担任扶贫队员;2018 年 3 月第三次主动请缨去 xx 村担任扶贫队员。
扶贫任务重、要求高。许多人不解:xx 为什么会“扶贫成痴”?“农村长大的,回到乡村,就像一粒种子扎到土地中。”xx 说。
在 xx 村,村民们都喊他“老龙”。这份在村里习以为常的“亲热”源于他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为了不耽误村民白天劳动时间,xx 每天一大早趁村民没出门就去走访、核实情况。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只用了一个月时间,xx 就对村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甚至能随口叫出村民小名。
“今年是丰收年,合作社收入至少超 100 万元,可惜龙哥看不到了!”xx 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媛哭着说。
原来,合作社把全村 66 户建档立卡户的土地全部流转,流转户劳力在合作社务工。彭媛想扩建一个猕猴桃育苗基地,把产业做大,但苦于资金需求量较大,一直没有实现。xx 到 xx 村后,说服行领导,仅 15 天,50 万元农业信用担保贷款就到合作社账上。
xx 村地处矿山周边。几年前,多数劳力在矿山干活,近几年矿山整治,不少人又回到村里,人均不足一亩地,难以养活一个千人村。xx 和村干部一起研究,要在特色养殖和种植业上下功夫,对全村 400 余亩柑橘进行品改和低改。“老
龙走前,加班加点,项目刚进行了一半,剩下 200 来亩预计10 月底完成……”xx 村党支部书记彭治锋哽咽道。
村民 xx、xx 两个“80 后”后生回村养青蛙。xx 把他们和村里另外4户建档立卡户组织起来,建立青蛙养殖合作社,申请了 5 万元低息贷款,解决了后期投入资金问题,还倾尽心血指导经营业务。
“龙叔知道我们第一年缺少经验,三天两头到蛙田来。”xx 回忆,“有时候,我们还没到蛙田来,他就到了田边。” 就在 xx 去世前几天,xx 村下了一场暴雨。雨点未停,他就往蛙田跑,因为雨天路滑,还伤了小腿。
“老龙太负责了,对我们的事特别上心,怎么突然就没了……”xx 村建档立卡户彭治坤指着儿子彭草元坐的轮椅告诉记者,这个轮椅是 8 月 2 日 xx 送到他家里的。xx 生前常来他家走访,看见他 23 岁的脑瘫儿常年躺在床上,想出门晒晒太阳都做不到,就给他申请了一个轮椅。说起 xx 的帮扶,彭治坤如数家珍,原来的木房子被风吹倒了,是 xx 跑前跑后地安置他们一家,还为小儿子申请了“雨露计划”。
如景村的周其江是 xx 的联系户,他家房子破漏,xx 给申请了危房改造,女儿读大学困难,xx 联系热心人资助她大学毕业;为了帮助联系户彭勇术发展产业,xx 联系扶贫贷款 5万元,给彭勇术买了 11 头小水牛……
老百姓上报的扶贫数据,他都反复跑来跑去要搞清楚。xx 帮扶过的建档立卡户,2018 年均实现了脱贫。
【篇二】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自今年 3 月份以来,我有幸成为 xx 乡 xx 村驻村扶贫队员,在县总工会和 xx 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 xx 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我结合 xx 村实际,进一步学习政策理论知识,积极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力所能及整合资源,切实履行驻村工作队员职责。
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村情 准确把握目前整个村委会现状,有针对性的做好扶贫工作,只能进村入户摸清情况。经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基本掌握 xx 村的现状,对群众脱贫愿望有了深刻的认识。xx.地处 xx 乡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 25 公里。海拔 2350 米、年平均气温 15°、年降雨量 700 毫米。辖 15 个村民小组,共 491 户,1998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130 户 498 人,低保户 19 户 689 人,残疾人 85人。全村国土面积 3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520.8 亩。人均耕地 0.74 亩,农民的主要收入为种养殖业为主,增收渠道单一,无任何产业支柱,水电、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 xx 人,20 年前我到过这个地方,那时我还是孩子,在我的印象里,这里的生活比我的老家好多了,由于工作的原因,多年没有踏上这片土地。驻村后我才发现,村 还是原来的村,可房子大多破旧不堪,部分已成危房,百姓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多少,跟我老家相比已经落后很多。没有一幢像样的砖房。大多数年轻人都到城里谋生,在家的都是老人、留守儿童和无法外出务工的妇女。看到这些我在想:改革开放 30 多年,国家的很多惠农政策已得到享受,但整个村的面貌依旧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多少,作为驻村队员的我不得不深思。
二、牢记职责,一心一意抓扶贫 驻村队员分成二个组与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全面摸清 13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收入、劳动力、致富技能等基本情况及贫困群众的所思所想。在广泛征求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xx 乡 xx 村精准扶贫方案》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同时,为全村130 户贫困户建立一对一帮扶对策,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三、当好争资引项的协调员 充分发挥单位的职能优势,为解决撬百咪,三个自然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我积极向单位领导反映这三个自然村的实
际困难,并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向市总工会争取项目资金15 万元用于这三个自然村的多功能活动室建设。向有关部门争取到两块球场的项目资金 8 万元。到今年 10 月 15 日止,100平方的多功能活动室已建成,二块篮球场建设已接近尾声 四、当好上下联络的信息员 我作为驻村队员,定期与村两委班子和自己所负责的三个自然村、7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帮扶合力,一方面及时将上级精神传达给村两委班子,确保精准扶贫政策不跑偏,不走过场。另一方面将自己负责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和扶贫工作进度及时汇报给村两委,使上级有关部门能够准确掌握自己负责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村容乡村貌整治,文化扶贫推进及贫困户增收脱贫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自己作为一名驻村队员,我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一是解放思想强脑子,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等、靠、要”,守土安全和悲观失望等思想观念。同村两委一起与群众面对面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的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二是开拓视野找路子。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参与村两委先后邀请了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林业局的专家对村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
了村民的致富水平,通过培训,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篇三】
xx,女,汉族,1989 年 10 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16 年 7 月进入 xx 县人民法院工作,系 xx 县人民法院政治处书记员(科员)。
2017 年 3 月,根据县法院党组安排,xx 同志被选派为法院派驻 xx 乡 xx 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18 年 1 月,该同志任法院派驻 xx 乡 xx 村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年轻干警,她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真情为民的爱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立足实际真帮扶,实效突出,广受好评。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法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该同志积极践行“自足岗位做贡献,争做合格党员”的要求,履职尽责,始终奋斗在 xx 村扶贫工作第一线,当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致贫原因的“分析员”、精准帮扶的“服务员”。2017 年 7 月被 xx 乡评为“优秀党员扶贫工作队员”,2018 年 2 月被县法院授予“优秀党员”荣誉称号,扶贫工作多次得到县、乡领导的肯定。无论是在驻村工作队员岗位上,还是第一书记岗位上,她始终以倾心为民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本职,服务群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一、扎根农户,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 为及时了解情况,进入角色,该同志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虽为一名女同志,但她不娇气不怕苦不怕累,为做到精准识别,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同村两委一起,来来回回无数次。不论天晴下雨,坚持深入群众走访调研,了解农户基本情况,宣传政策。虽然走访过程中也没少吃闭门羹,但该同志不气馁,仍然坚持进村入户讲解宣传相关扶贫政策。驻村以来共走访农户 1000 余人,其中贫困户 310 户,低保户 169 户,种养大户 2户;走访贫困儿童 15 人,空巢老人 23 人,残疾人员 35 人,掌握村情民意第一手资料,找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深入调查走访,了解到该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家里留守儿童较多。于是她在村责任组的带领下与村“两委”及党员干部一起,严格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根据贫困户基本情况,进行逐户登记造册,分析致贫原因,仔细拟定村帮扶计划。经常因为走访错过吃饭的时间,回到村里“一袋方便面”就解决了午餐问题。在平时工作中,她还协助村扶贫专干整理贫困户资料,做到一户一档,一目了然。由于 xx 村贫困人口多,干部少,为方便查阅,整理的资料大部分需要电脑打印,面对人手不够的情况,该同志立即充当扶贫信息录入员,加班加点将贫困户基本信息全部录入电脑,档案整理得到了扶贫
战线同仁们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为确保信息系统准确无误,在精准扶贫国办系统基础信息录入期间,更是通宵达旦地工作。
二、真抓实干,倾心为民办好实事 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是该同志着力夯实扶贫基础的重要任务,村组道路坑坑洼洼,严重阻碍村民的生产生活,在该同志和驻村工作组的集体努力下,终于将部分村组道路纳入规划中,但修路涉及到农户的农田又成了难题。于是,面对新的问题,她二话不说,深入农户家中,一户户做思想工作,经多方沟通,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新修村组道路 7.6 公里。为村民出行、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危房户进行拆除重建,经过排查摸底,发现有10 户严重危房户,上报名单后,部分贫困户因各种原因不想重建,没有认识到危房继续居住的严重后果,该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与村干部一起去相关贫困户家中做思想工作,最终全部危房户同意危房拆除并按要求新建房屋,在 2017 年底落实项目补助资金 18 万元。关心群众,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 2017 年 7 月 19 日中午 xx 村五保户王德中家中失火,接到消息后,她立即与村“两委”赶到王德中家中帮助灭火,慰问安抚了惊慌失措的老人,看着本就破旧的五保户家,这一烧就更无法居住了,于是立即请求领导帮助,最终安排其在 xx 县福利中心
入住。2017 年多次开展了“乡村夜话”活动,与群众谈心,解决群众实际生活困难 30 余次。在村责任组、村“两委”及该同志的共同努力下,xx 村去年底共脱贫 122 户 363 人,实现了 2017 年预脱贫目标。该同志吃苦耐劳、尽职尽责,始终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三、不断学习,提高扶贫工作能力 该同志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县直单位派驻人员,没干过农村基层工作,对基层工作知之甚少,怎样才能做好帮扶工作?怎样才能让村民脱贫,更快走上致富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年来,xx 同志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加强学习,把学习贯穿驻村工作始终。一是坚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驻村工作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结合自身职责任务,广泛地学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救助、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村建设等业务知识,提高农村工作业务能力;三是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实战经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找准了工作方向,抓住了工作重点。
除此之外,她还认真参加了县内组织的各种会议培训,吃透政策和精神,学习上级关于脱贫工作的文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能够严守驻村工作纪律,绝不损害群众利益,处处为群众着想。面对困难和挑战,她没有一丝畏惧,始终树立坚持服务为民的理念,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想法、看法。始终把扶贫工作当作是磨练作风、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的大考场。紧紧围绕驻村工作新形式新任务,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树立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xx 同志一定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负责的态度去投身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去,为 xx 村早日脱贫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
在xx自治州xx县与xx市xx县的交界处坐落着一个小山村,名为 xx 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也是州委老干部局的定点扶贫村。现任该村第一书记 xx,是州委老干部局派驻的第三批驻村扶贫干部。谈起 xx,在 xx 县洗溪镇小有名气,她性格开朗、和和气气,办事果断、风风火火,作为该镇唯一女性第一书记,总是受到特别的关注。对于“女第一书记”这个标签,xx 一直泰然处之,每当被问起对这个标签的看法
时,她总说:“革命工作不分男女,在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决心上,我与其他同志是一样坚定的”。
驻村扶贫关键做什么?就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2019 年是 xx 州脱贫摘帽之年,xx 被派驻 xx 村扶贫。初来乍到,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她内心十分忐忑。“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搞好扶贫工作,首先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虽然之前没有扶贫经验,xx 还是敏锐地找到了脱贫工作的着力点。学习是保持基层组织先进性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基层干部队伍的短板弱项。xx 到村后便与其他队员一道组织村支两委开展各类集中学习,组织到十八洞村、马王溪村现场学习,一来二去,村支两委也逐渐适应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看到学习效果的基础上,xx 同其他队员一鼓作气,协同村支两委完善了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员积分管理等基本组织制度,促进了基层组织的规范有效运转。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促进作用,xx 同其他队员一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在州委老干部局的支持下,工作队开设了“互助五兴积分超市”,将村支两委、党员以及致富带头人等全部纳入了互助小组,引导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小组成员通过学习互助、生产互助、乡风互助、邻里互助、绿色互助等 5 个方面累计积分,在积分超市换取奖品,并进行一月一评比,一月一表彰,一月一兑换。“通过积分超市正向激励,既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又
激发了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xx 对“积分超市”的作用信心十足。“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是我们抓好扶贫工作的基础。”xx 说到。为了协调好村支两委关系,xx 以身作则,用心用情用力、实干苦干巧干做好村里的事,获得了村支两委的信任和支持。xx 还经常同村干部交流谈心,交换意见,讨论工作方法,既增进了感情,又促进了工作。工作队同村支两委配合越来越密切,关系越来越融洽,形成了共同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功夫不忘初心人,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2019 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了 8000 元,建立迷迭香基地 600 亩,122 户贫困人口除4 户外全部脱贫,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驻村扶贫重点做什么?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xx 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事事放心上、件件有着落。一来二去,逐渐获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群众遇事也总是愿意找她帮忙。易地搬迁户杨必军要搬往安置区,家中劳力外出务工,没有人能够帮衬,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 xx 请求帮忙,xx 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去暮江头接杨必军的道路因山体滑坡无法通行,给工作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易地搬迁户原来房子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早日住进新房,群众的生命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抱着这样的想法,xx 同其他队员便决定绕道 xx 县,山路十八弯,这一绕就是 6 个多小时,工作队从早上 8 点出发,为杨必军搬完家
已经到晚上 10 点了,这让杨必军感动不已,他发自内心地说:“工作队就是我的亲人。”贫困户张文焕家中电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考虑到张文焕是分散供养五保户,没有能力进行电路改造,xx 便协调村支两委一起购买电线,请电工改造。事后张文焕还掏出 30 元钱表示感谢,被 xx 婉拒。xx对待村里的事总是亲力亲为、全力以赴。为解决群众反映的桂竹坪水渠没有加固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xx 协同村支两委多次到 xx 县相关部门汇报协调,争取到水渠整修项目资金 100 余万元,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得到了群众的一片叫好声。在村走访中,xx 发现村里有多位留守老人,于是她便多次向州委老干部局领导汇报,在村里成立了“老年人之家”,让留守老人也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一年多来,xx 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村里的揪心事、闹心事、烦心事以及红白喜事现场都有她的身影,她用真诚与群众结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面对疫情肆虐怎么办?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庚子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因为临近xxxx,xx 村成为 xx 县重要卡点之一。疫情就是命令,xx 没有犹豫,便和其他队员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严重期间,xx 和工作队员以及村支两委制定了轮流值守安排,带头开展卡点值守,对过往车辆和人员实行严格排查。“也感觉到害怕,但是同
群众生命安全比起来算不了什么。”xx 回忆道:“那段时间吃住均在卡点,经常一守就是一天,还要确保其它工作不耽误,但是也扛过来了。”除了卡点值守外,xx 和其他队员还利用轮岗的时间,走村入户开展防疫宣传,对外来人口进行详细的摸排核实。通过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努力,xx 村从始至今未出现感染或疑似病例。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恢复群众生产生活又成为头等大事。时间不等人,疫情缓和后,xx 便带领工作队员开始积极动员,引导群众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制定分散劳作、分散就餐等制度,抢抓被误农时。对外出务工人员信息进行了摸排,并提供就业信息、联系车辆等服务,确保了外出人员的顺利返岗。同时,xx 和工作队员还利用社会帮扶,募捐了 3000 只口罩,免费发放给田间劳作和外出务工群众。疫情无法阻挡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脚步,如今 xx 村已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望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农作物,xx 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面对生活困难怎么办?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扎根农村扶贫的强大动力 “也不是没有困难,但那都不算事。”说起驻村以来的困难,xx 显得轻松和洒脱。“刚入村时村部大楼没有任何设施,架起两根凳子就在办公室睡,也没有热水洗澡。”“有时候也会有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情绪激动来上访,最后都变成了朋友。”xx 的丈夫在龙山县工作,女儿在外地上大学,是典
型的“一家三地难聚首”。家中尚有 80 岁老父亲需要照顾,老人有时生病也只能拜托亲朋好友帮忙照料。对于家庭,xx很是愧疚和自责,但好在家人理解和支持,给予了她扎根 xx 村的强大动力。“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任务并不轻松,带领群众高质量奔小康,才能无愧于组织信任,无愧于百姓支持。”对于下步打算,xx 成竹在胸、信心满满,这是源自于对扶贫工作的熟悉和热爱。xx 就是这样一个人,有着女性的心思细腻,对工作队员和贫困群众的关心总是细致入微,对事情总是有独到的看法。也有着男性一样的果敢和坚韧,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她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巾帼不让须眉”。
【篇五】
xx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系统原工会主席、退休干部 xx 回到生他养他的 xx 镇 xx 村,着眼于投资建设“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示范村”,带领村民走上乡村旅游的致富路。
不忘初心回家乡 xx 村是原 xx 与 xx 两个村合并而成的,位于酉水南岸,辖 10 个村民小组,820 多人,面积 18.40平方千米,是 xx县重点移民村。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传统村落,然而因交通不便,一度成为省定深度贫困村,是 xx 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世纪 80 年代初,xx 在村里曾担任过村委会主任。初生牛犊不怕虎,二十来岁的 xx 组织村民开发柑橘 300 多亩,使该村成为全县率先开发柑橘的村之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目前该村共有柑橘 1391 亩,为 xx 县柑橘产业大村。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让父老乡亲富起来是 xx 的“初心”。
2018 年 11 月,xx 退休后,不顾家人和好友的劝告,他说,“工作岗位虽退了,但我的党员身份没有退”,于是再续扶贫梦,毅然回到村里当“农民”。
xx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创办 xx 金葫芦乡村旅游公司,下设 xx 县金葫芦种养农业专业合作社,走“村委会+公司+产业园+农户”的管理模式,将 xx 村打造成 xx 县乃至全州乡村旅游示范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走绿色环保健康可持续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公司投资 230 万元,流转土地 380 亩,兴建生态旅游产业园,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19 年,公司为村民支付劳务费 20 多万元。
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该公司吸纳建档立卡户 74 户 239 人。3 组石万明,4口人,流转土地 5 亩,2019 年在产业园务工收入计 1.5 万元;2 组龚金华,4 口人,流转土地 8 亩,2019 年在产业园务工收入计 1.2 万元。1 组龚金钢,3 口人,流转土地 3 亩,2019 年在产业园务工收入 0.8 万元。公司的创办,让贫困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协调各方兴产业 有的人创业,是为了个人发财;有的人创业,是为了众人谋福。
为了动员村民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致富,xx 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乡村建设,走寨串户宣传振兴乡村经济的惠农惠民政策,并承诺提供花木栽种技术指导,号召村民共同把 xx 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把 xx 乡村休闲度假区的知名度打响。他清楚地知道,农业靠天吃饭,村民怕担风险,组织村民加入公司和合作社。
xx 深知 xx 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宣传 xx,让外界了解葫芦,认识葫芦,也为了更好地凝聚人心,xx 带领公司一班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2019 年 8 月,邀请县电视台拍摄制作电视专题片《中国传统村落——xx 写真》;11 月初,组织州作协名誉主席向启军等 30 多名州内著名作家到 xx 采风,看葫芦、写葫芦,编印文史集《中国传统村落——xx 散记》。
2020 年 1 月 18 日,举办“老年人春节团拜会”,为全村 150 多名 60 岁以上老人发放 100 元慰问金、1 个保温杯,为 3 名 90 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 200 元、1 套冬衣、1 个
保温杯;同时举办文艺晚会,乡村“艺术家”们纷纷登台,抒发自己的“致富梦”。
妙笔描绘新农村 xx 组织村民在路边和房前屋后种植黄桃 2 万多株计 380亩,田里种植油菜和水稻;对全村 150 多栋特色民居进行保护和改造,为集农业、观光旅游、基础设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随着事业的发展,xx 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财政、交通、水利、卫生、文化、移民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多方争取资金支持贫困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2019 年,xx 组织村民硬化通村公路 7.8 公里,修建机耕道 3 公里,硬化户间道 4 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 120 盏,完成安全饮水项目计 80 万元。
xx 以“科技高地、精品基地、生态农业”为目标,通过调查走访,对 xx 村的发展做出详细规划,2020 年将实施石板路改造、修建停车场、办加工养殖场、改造农户厕所等工程,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在 xx 人的眼前徐徐展开。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5
“府谷海红子,扶贫高乃则”,这已成为府谷县扶贫开发推崇的两张名片。海红果被喻为“钙王”,是当地农民致富的产业品牌;高乃则是当地社会扶贫的一面旗帜。他出身贫寒,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成为陕北富有传奇色彩的农民企业家。他致富不忘扶贫,发展回报社会,以自己的执着、爱心和胆识谱写了农民企业家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奉献之歌。
致富思源,赤子丹心济贫弱。他时时不忘感恩,倾情回报社会。对当年帮助过他的乡亲,有钱的入股,有物的参股,年终都给分红。现在在他的企业入股的有1000多人。这几年分红最高的有一千多万元,最少有也有四、五万元。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养老金1000元,大米、白面各一袋,让他们安度晚年。近年来,先后捐资5000多万元,资助当地教育、医疗卫生、通讯、道路、饮水工程等,使150多个村民小组3万余人受益,解决了1000多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难题。
富而图报,扶贫开发建新村。近几年,由于农村条件差,投入不够,好多地荒了,好多设施废了,好多人走了,好多学校没学生了。高乃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结合县里“双百” 帮扶工程,投资8880万元,从3月开始,用5年时间,分养殖加工、蔬菜生产、产粮、人居公益、生态等5个区,把高庄则村打造成府谷县乃至陕西省的一个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示范点。截止目前,已投入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使该村的面貌和290户1058人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教师个人扶贫先进事迹 篇6
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方大特钢公司为扎实有效开展好扶贫工作,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为组长,总经理、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公司班子会议,对扶贫工作进行总体布置,制定工作计划,积极拓展扶贫开发新思路,对扶贫工作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给予保障。为了解石阔村的现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增收计划,自开展定点包扶工作以来,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带队及公司投发部、工程管理部、财务部、设备材料公司等部门负责人多次到瑞金市武阳镇石阔村进行调研,详细了解该村的基本现状及特色优势、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此后,公司还安排2名同志定点驻村进行调查走访。先后召开了村干部、村小组长和老党员、果农代表座谈会,充分调动村干部、村小组长、村民建言现策,畅言经济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途径,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公司班子会多次专题研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并对方大集团进行了专题汇报,研究确定了扶贫工作方案。
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在开发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瑞金市坚持贯彻“三线连珠”、“四星拱月”、“多点支撑”的发展战略。以“一个突出、四个加快”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突出围绕转变思想观念,发展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脱贫致富,促进石阔村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和谐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石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
工作中,方大特钢公司坚持三个依靠:即依靠当地资源,依靠政府规划,依靠企业综合实力。依靠当地资源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依靠政府规划,在当地政府政策允许和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可能的项目和产业;依靠企业综合实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及当地资源充分利用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及当地政府规划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引导当地群众自我开发、自我发展,企业投入紧密结合。坚持三个有利:即对当地群众有利、对政府有利、对企业有益。今年以来先后起草制定了村级发展五年规划及蓝图、实施方案、石阔村基本情况摸底、石阔村脐橙产销基本情况调研、石阔村引水建设调研、石阔村精橙果业调研、石阔村脐橙帮扶基本思路及方案、方大特钢三年扶贫计划、扶贫发展建议书及石阔小学工程实施方案等。
整合资源上下联动
方大特钢公司扶贫办定点石阔村驻村2人每月不少于20天,主动带领村干部与瑞金市政府各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为村级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驻点以来,在我们与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瑞金市交通局对石阔村大桥维修资金5万元;瑞金市扶贫办的修路资金10万元;瑞金市烟草局的农田水利配套工程资金99.6万元;组建园盛疏菜基地300亩;并全部实施完成。
积极协助村委开展各项工作。驻点以来特钢公司扶贫办协助石阔村委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登记摸底工作,共1800余人;落实中央政策给村“两红”人员发放新建房补偿款2户,计8万元;无房户4户,计4.4万元;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结扎7人,征收社会抚养费5人,计11.5万元;抓好了180亩烟叶生产,共产合格烟叶5.4万斤;危旧土坯房改造登记摸底工作180余户,危旧土坯房拆除20余户。做好村党务工作, 化解村民矛盾,做好老上访户人员思想工作1人; 制作村风土人情风光片,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变化;发展预备党员1名;重新修订了村级制度。
开展春节慰问活动,公司工会主席带队代表方大集团和方大特钢公司对瑞金市武阳镇石阔村进行节前慰问。先后走访了村五保户14人、特困群众8人、烈士遗孤2人、孤儿2人,分别送上了一桶食用油和600元慰问金,此次走访慰问金总额为21000元。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心中。
积极开展帮扶行动。石阔村低收入户(人均1190元以下)陈小荣、陈满发俩家的孩子陈敏东、 陈少鹏因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就面临失学,公司扶贫办积极与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原冶金系统学校)建立结对帮扶联系点,学院大力支持专程派人到石阔村了解核实,今年8月底陈敏东、陈少鹏已到学院报到,中专大专连读(3+2)机电专业就读。通过特钢公司扶贫办、村委及学院三家的努力,学院减免两人头二年学费1500元年人;另申请国家补助1000元人当年,共计减免2人学费8000元;并承诺对两学生就读期间给予全过程关注,毕业优先推荐安排工作。
【教师个人扶贫先进事迹】推荐阅读:
教师期末个人扶贫总结09-12
山区教师个人先进事迹08-12
高中教师个人先进事迹12-06
乡村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8-13
教师师德个人先进事迹演讲08-14
教师工会先进个人总结05-24
教师道德标兵个人事迹09-01
文明教师个人主要事迹09-02
文明教师个人先进材料10-02
教师个人主要事迹材料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