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论文

2024-10-15

转基因论文(精选9篇)

转基因论文 篇1

最近,一则“转基因玉米致癌”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继“黄金大米”之后,转基因食品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有关调查显示,尽管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为此,本报邀请有关专家,对老百姓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常见疑问进行解答。

转基因食品有哪些?如何分辨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从什么时候开始面市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指出,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1994年,美国第一例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业化。

为什么会有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传统育种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有目的地把需要的基因转移到被改造的作物上。转基因技术为人类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罗云波指出,与传统玉米相比,转基因玉米有很好的抗虫性和抗病性,减少了虫害和农药残留,节约了生产成本。

杂交水稻是转基因吗?

转基因技术与杂交技术一样,都是通过基因转移培育具优良性状的作物,区别在于杂交育种是通过同种生物体内的基因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实现优势互补,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以“批量”形式进行转移,而转基因技术目标性强,可实现跨物种间的特定基因转移。袁隆平所研制的高产水稻属于杂交,不是转基因。此外,市场上出现的小黄瓜、小番茄等也都不属于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已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任何不良的影响。罗云波指出,转基因食品在走进市场前是进行过严格安全评价的。应该说我们能够买到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只是改变了作物的基因,这些被改变的基因吃进人体内,也跟其他基因一起被消化掉,不会改变人的基因。

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反对转基因?

虽然现在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毕竟转基因是一门新技术,它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还不敢确定。其次,人们对它的原理缺乏真正科学的了解,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主观臆想和猜测认为转基因违背自然规律,还有贸易保护、商业竞争、宗教信仰、甚至政治斗争等因素,故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转基因食品。

现在中国市面上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目前我国市面上的转基因食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国批准用于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番木瓜、甜椒、番茄、水稻和玉米,其中常见的甜椒和番茄由于过时已不再生产,水稻和玉米还没有商业化生产。另外一种情况是我们国家用于进口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转基因大豆油。

国外也有转基因食品吗?

有数据显示,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有更多国家允许进口转基因作物用于食品、饲料,这些国家包括德国、比利时、日本、西班牙等,占世界总人口的75%。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转基因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当然,也有少数国家不许可其生产和销售。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撰文指出,美国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转基因作物产品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木瓜等。

怎样知道食品是否是转基因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按我国相关立法,若产品的主要原料中含转基因成分,应当在包装上加以注明,如果消费者不想购买转基因食品,一定要认真阅读食品标签,如买大豆油时,往往会看到小字标注“原料是转基因大豆”。但若加工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品配料,却没有规定必须注明。如美式快餐店里的薯条,用的大都是转基因马铃薯品种;点心里的油脂,饭店里的烹调油,往往是转基因油。所以在外就餐、购买加工食品时,遇到转基因食品成分的机会较大。相比之下,买国产果蔬(除番木瓜)、用花生油等来做烹调,几乎没有吃进去转基因成分的可能。多吃中国的杂粮杂豆,如小米、红豆等,也不会遇到转基因成分,而且其营养价值高。

转基因论文 篇2

一、几个相关的概念

基因, 是每一种有机体内部含有的遗传物质, 是生物及其特性可以世代延续下去的基本单位。人类以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都具有成千上万的基因。生物的特性就是靠基因的控制才得以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所谓“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转基因就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中的过程。在自然界中, 这种过程是每天都在发生的, 它一般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的。而通常我们所说的转基因是转基因技术的简称, 是指通过人为干预, 有目的地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 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 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的修饰的技术。转基因生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 将外源DNA导入生物体基因组, 改变了遗传组成的生物, 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它在联合国公约《生物安全议定书》上被定义为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遗传材料新异组合的活生物体。转基因食品就是指转基因生物的产品或者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加工品, 它可以是活体的, 也可以是非活体的。例如转基因油菜籽、转基因番茄、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转基因鱼、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品等。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在美国投放市场的保鲜延熟型西红柿。近些年来, 动物、植物、微生物源的转基因食品研究发展非常迅速, 然而, 目前真正被批准上市的基本上都是植物性的转基因食品。

二、关于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近年来,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基因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被成功研究出来,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在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先, 通过该项技术可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特性, 改良培育新品种。如培养对地力消耗较少又抗倒伏的矮杆作物和抗干旱、耐盐碱、抗重金属且产量高的品种。在很大程度上, 它在解决不断增加的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 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或增加营养成分。例如瑞士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水稻新品种———“黄金水稻”, 将来可望结束发展中国家人口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的状况;第三, 将抗虫防菌基因转入到作物中, 使作物本身产生抵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 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有利于环境保护;第四, 转基因技术及基因食物在医学方面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例如, 2005年, 莫斯科医学科学院与其他3家研究所联合研制出用转基因土豆培育抗B型肝炎疫苗的方法。有关专家指出, 该研究成果对利用植物培育抗病毒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转基因土豆将可能成为培育抗病毒疫苗的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植物。同年, 美国科学家成功培育能有效抵御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牛乳腺炎的转基因奶牛。与普通奶牛相比, 转基因奶牛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能力大大加强了。现在科学家们已开始研究将抗痢疾有关的基因植入香蕉内, 以期制成口服疫苗, 降低治疗痢疾成本。事实证明了转基因技术比传统育种方法的优势, 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

然而, 任何功力强大的技术都如一把双刃剑, 它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转基因技术也是如此。1999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在英国权威科学杂志《nature》中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 用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喂食蝴蝶幼虫会致其发育不良, 死亡率达到44%。这篇文章引起了人们第一次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关注。虽然有专家指出, 这项实验并没有真正模拟自然界的真实状况, 但这不能打消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危害自然环境的疑虑。其实, 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担忧在于环境方面。外源基因的导入可能会造就某种强势生物, 产生新物种或超级杂草、损害非目标生物、破坏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也即转基因生物存在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1995年, 加拿大首次商业化种植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转基因油菜。几年后, 在种植转基因油菜的农田里发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具有耐抗性的、已杂草化的油菜植株。这种杂草化油菜已经遍布于草原农田里。它不但很难铲除, 而且还可能通过交叉传粉等方式, 污染同类物种, 使种质资源遭到破坏。然而, 目前尚没有任何确实的科学数据证明转基因生物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或自然生态系统。1998年, 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报道说, 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 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但是, 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审查结果表明, 此项研究“充满漏洞”, 没有科学根据。对于转基因食品而言, 长期以来, 也没有任何报道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身体健康有危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许崇任教授认为, 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凡是经批准生产的, 都进行过安全评价, 食用是安全的。

三、正确认识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 科学地利用和消费

当转基因碰上非转基因 篇3

6月21至22日,2011年国际农业生物技术与粮食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上,来自世界最大的轉基因大豆出口国——美国大豆协会(ASA)与美国大豆基金会(USB)的负责人,向中国的政府和学术界组织介绍了轉基因大豆的种种益处,试图消除人们对轉基因大豆安全的怀疑。

而此前4天,世界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产国以及世界最大的轉基因进口国——中国宣布,“中国非轉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将落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

在这出“攻防战”的背后,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等问题围绕其中。

迅速轉变

1995年以前,我国还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从净出口国到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我国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用黑龙江省农科院前院长刘忠堂的话来形容,“简直是火箭速度”。

美国大豆协会总裁康湃介绍说:199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约14万吨,到了2010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360万吨,约占美国大豆种植总量的1/4。

据悉,目前我国年消费4000多万吨大豆,占全球一半,但其中2/3左右靠进口。轉基因大豆已成为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第三大产品,仅次于波音飞机和半导体。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源于轉基因大豆正式商业化。1996年,美国和阿根廷率先将轉基因大豆投入规模化种植。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大豆作为第一种直面国际市场的农作物,进口配额制度被废止,不设过渡期,关税确定在3%。从此,洋轉基因大豆从南北美洲各个国家,一船接一船地被运送到中国。

“大豆是我国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农产品。”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在2002年国务院颁布《农业轉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之前,我国在轉基因大豆进口上没有采取任何限制措施。国内对轉基因大豆的需求一直在上升,成为榨油市场的主流产品。

轉基因大豆的优势

今年以来,关于轉基因技术的争论一直不断。自1996年起,国内外推广轉基因作物种植,到2010年整整走过了15年历程,经历了种种争论。从1996年到2010年,轉基因作物面积前所未有地增长了87倍,是现代农业历史上采用速度最快的作物技术。

存在即合理。轉基因大豆之所以迅速发展,与其价格优势以及产量优势密不可分。

刘忠堂表示:“目前国外已经研发的轉基因大豆,有高出油率、高蛋白的,有抗旱的,有抗虫的。”正因为轉基因大豆具有上述特征,其在生产环节中表现出节约劳力、降低成本、在杀灭杂草后可使大豆增产等优势。而这些特点又迎合了我国保证粮食供应安全的需求。

美国大豆基金会主席柯迪强调:“生物技术创新有助于遏制因粮食短缺而导致的价格上涨。全球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生物技术来提高产量、加强耐旱能力并增强土壤肥力,从而推动中国实现其粮食安全目标。”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解决中国和全球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而生物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轉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和重组轉移,对品种的抗性、品质、产量等特性进行协调改良,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

价格也是轉基因大豆的优势之一。

以2010年为例,我国进口的轉基因大豆到港成本仅为3400元每吨,比黑龙江地区的收购价格低300元左右每吨。而从生产成本来看,差距更为明显。按完全的种植成本比较,我国大豆种植成本比美国高出33%。即便是我国东北,与美国的大农场相比,也处于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阶段。

对于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表示,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好处和成就明显,但下一步需要加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研究,加强安全性评估,使我国的农业生物造福于人类。

差别化竞争

“国外目前已经研发的轉基因大豆,有高出油率、高蛋白的,有抗旱的,有抗虫的,其实这些优势在东北优良的非轉基因品种大豆身上都有,只是农民种植意愿不高。”刘忠堂说。

据悉,目前无论是国家粮食储备还是私人粮贩子,都对这些优良品种不感兴趣,一律以普通大豆的价格收购,所以豆农都不愿意多花种子钱投资优质大豆。“即使国产非轉基因大豆再有竞争力,其品质没有从市场价格上体现出来,就等于没有进入市场,其价值依然为零。”刘忠堂表示。

在国外轉基因大豆大举进攻,国内豆农纷纷放弃种植的背景下,我国不得不打响了“非轉基因大豆保卫战”。近日,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高调宣布,我国首个非轉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正式落户农垦九三管理局。

据介绍,九三管理局是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多年来,九三管理局始终致力于非轉基因大豆产业发展,推动非轉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的建设进程,建设绿色、非轉基因大豆基地。为推动非轉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的形成,九三管理局在大豆种植基地上实行“供种、播种、作业、田间管理、收获、整地”六统一;实行模式化栽培,重点推广了大豆大垄密植栽培、三垄栽培、大豆间作栽培等,提高了绿色大豆综合生产能力。每年开展大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80余项,加快了大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局大豆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支撑非轉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建设,九三管理局已建成25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机装备区,喷灌已覆盖40万亩非轉基因大豆标准化基地。

有专家建议,除建立非轉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外,我国还需加快宣传力度,将非轉基因大豆产品与轉基因大豆产品剥离,形成非轉基因产品独立的定价体系,提高我国非轉基因大豆市场竞争力,把握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同时,应根据非轉基因大豆的特点,主打高端市场。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非轉基因大豆与轉基因大豆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非轉基因大豆产品价格比轉基因产品价格均高出30%~50%。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的大豆蛋白出口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50%的份额。正是由于非轉基因的优势,在国产大豆在榨油领域被进口大豆击溃的同时,却在大豆蛋白等食品工业领域成为了国际上的强势产业。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表示,目前,几乎所有的外商都要求食用蛋白粉必须以非轉基因大豆做原料。据介绍,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有2500余种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达60余万吨。即便大豆贸易与加工的世界级巨头美国嘉吉公司,也要进口中国的非轉基因大豆。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纽崔莱”,也是使用中国的大豆蛋白为原料制作的。

【新闻】150706转基因检测 篇4

会上,扬州市市长朱民阳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基本民生问题,关系着亿万人的生命健康。加强食品监管,强化食品安全技术研发,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一直是各级政府紧抓在手的重要职责。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也致辞表示,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需要构建共治格局,需要夯实国家质量基础,需要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会议期间,与会有关领导、嘉宾、专家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举行专题研讨会。在4月9日下午开展的食品快速检测专题技术交流会上,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应大会组委会的邀请,为大家带来了《新型快速转基因检测方法在食品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转基因技术关系到国家未来粮食生产技术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大力推进转基因技术的自主研发,占领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国家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一套严格的安全评价体系,对市面上非法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也在日益加强,如何充分合理的评估转基因粮食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准备,已成为生产者和决策者面临的头等大事。石磊教授表示,国外许多政府检测机构都在大量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尤其是ATP法、免疫法、阻抗法和显色培养基法在国外应用相当成功,国内的许多政府检测机构也都已经在使用或正在考虑使用国外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而从长远发展趋势来说,快速方法是检测的大方向。目前常用的转基因检测方法有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条、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荧光PCR技术等。他说,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是目前主流的分子检测技术,相关产品占据全球分子诊断市场的一半。然而这种技术由于核酸检测过程复杂、实现核酸扩增信号检测设备价格高、对实验室硬件条件要求高等问题,只局限于高端市场,普及推广困难,基层医疗和检测机构需求得不到满足。

基于此种现状,石磊教授带领其团队开发了新型恒温荧光核酸扩增分子检测平台,其设备简便、快速准确,将反应全过程恒定63℃,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是分子检测技术的又一次革命,突破了现有的技术瓶颈,真正为分子检测方法在基层的应用打开了市场。

《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 篇5

①近日,农业部发放三种进口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证书掀起的风浪尚未平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抛出的“转基因致癌说”又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送上风口浪尖。

②一边是转基因大豆油走入寻常百姓家,另一边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之声不绝于耳,公众该相信谁?

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转基因和转基因食品。

④转基因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⑤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呢?

⑥如果微观的专业分析大过晦涩,那么实践和经验来得最直接。自转基因食品开始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那天起,有报道称人们已经吃了接近3万亿顿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正餐,却没有一例报道证实有人因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导致健康问题。相反,备受推崇的有机食品,却曾因溶血性大肠杆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导致50人死亡,超过3400人被感染。从这一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绝不会比传统食品更不安全。

⑦转基因作物成本低、产量高,具有抗除草剂、抗虫和抗病毒等特性,还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便于运输、储藏,能够延长保鲜期。基于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都确认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⑧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全球共有28个国家种植约1.7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据农业部专家说,在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的种植比例已超过90%;另据中关生物技术工作组美方专家介绍,美国人吃的食物里面,70%都有转基因成分。

⑨目前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转基因农作物,如木瓜、水稻和玉米等;另一种是进口作为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农产品,如大豆、油菜等。有关专家指出:“精炼提纯以后的大豆油里面,是不会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转基因的产物是蛋白,蛋白在大豆精炼的过程中已经被剔除了。”换句话说,市场上可购买的转基因食品,其食用成分中几乎不含转基因物质,与普通的食品没有太大的差异。

⑩然而,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说法,各界仍莫衷一是,因为转基因技术毕竟尚未成熟,涉及生物基因的影响也可能要等几代之后才能显现,这也正是不少人对转基因食品敬而远之的原因之一。

⑧当然,转基因食品作为高新技术的产物,人们应当把它与问题奶粉、地沟油等“无良食品”区别开来,至少科学家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或许再过若干年,等转基因食品技术成熟之后,就能够无后顾之忧地造福人类了。

(选自《中国科学报》20xx年第8期)

16.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有哪些特点?(5分)

17.不少人对转基因食品敬而远之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如果去超市购买食品,你会选择带有转基因标志的食品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案:

16.(5分)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2分)

特点:①高技术的产物;②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③便于运输、储藏,能够延长保鲜期(3分,一点1分)

17.(2分)①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没有得到科迷的验证;②转基因技术毕竟尚未成熟

转基因陷阱 篇6

我这里说的“转基因陷阱”, 不是反转基因人士所说的所谓“政治”目的或亡国灭种那样危言耸听的陷阱, 而是从产业角度分析中国种业在特定历史时期正在经历的来自跨国公司的强势挤压, 逼迫我们一步一步走进陷阱。如果应对失当, 中国种业将陷入万劫不复的被动局面。而避免走进陷阱的唯一途径就是面对现实, 客观评价自己的实力,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重新布局我们的种业技术和生物技术研发。

这一切都合乎逻辑。中国有中国的逻辑, 美国有美国的逻辑, 问题是谁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功败垂成, 不难预见未来的结局。2013年7月, 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 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这种脱离产业实际的片面思维将把中国种业推入绝境。

转基因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种业竞争因素, 关系到未来中国种业的竞争力和生死存亡, 因此要研究相关技术。但我们需要分析转基因技术对种业发展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摆正转基因与常规育种技术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我国种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特别是端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战略和在适当时候将生物技术推向产业化。

要承认我国转基因技术研发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 相关基础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 绝非像某些人所说的在部分领域世界领先。在这种大背景下, 需要谨慎地评估转基因技术对我国农业产业的综合影响。

从产品技术链 (pipeline) 来说, 玉米种子价格构成分为两大块, 其中遗传学 (种质改良) 贡献占70%~80%, 这是产业基础;“性状”贡献占30%~20%, 是在种质基础之上的附加值。在发展中国家, 由于常规育种技术和种业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 生物技术的贡献率低一些, 大约只占20%。

遗传学 (genetics) 贡献也叫做种质 (germplasm) 改良, 主要指自交系和杂交种, 也就是国内说的常规育种的贡献。显然, 国内科技人员的这个说法很通俗, 但遗传贡献这个概念更全面、更贴切。

“性状” (traits) 对种子价格的贡献占20%~30%, 国内的通俗说法叫转基因。而性状这个概念已经有了特定含义, 比基因的概念更丰富, 类似于普通遗传学和育种学所说的性状 (characteristics) 。显然, 在转基因领域使用trait这个概念, 是只有“产业”才想得出来的表达方式, 内涵丰富、实用, 也比较确切。

即便转基因产品, 也是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之上, 经过渐渗杂交的方式, 将他公司“性状”和自己公司遗传种质结合体现在一粒种子上。所以, 这两项技术是共生关系, “性状”本身不独立产生价值, 必须建立在常规育种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附加价值。

从国外经验来看, 目前生物技术产业巨头的“性状”在对外授权过程中, 其价格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授权公司的传统育种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份额与潜力。通常孟山都的做法是, 一个新“性状”推出后, 可以允许在目标市场有较好潜力的公司使用孟山都的遗传种质和“性状”, 繁种并销售。两年之后才允许这个公司使用孟山都的“性状”与自己公司的遗传种质生产自己的转基因杂交种。可以看出, 孟山都使用转基因这个杠杆, 牢牢遏制了其他即使有很强种质资源实力的中小型公司的生存命脉, 为提高自己产品和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创造先机。这里还没有考虑“性状”的价格因素, 通常这类有丰富种质资源的公司相当一部分净利润都要作为专利费交给孟山都, 孟山都每年投入十几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很快就可以收回。国外如此, 国内的种子公司更是不堪一击。孟山都在中国的合资是迫不得已的临时策略。

发展中国家常规育种技术平台和产业平台都比发达国家落后, 转基因产品在价值链中的作用会低一些, 因此这两个比例分别是20%和80%。既然性状的贡献占20%, 而遗传学占80%,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 这80%是否牢固地掌握在中国企业的手里?这一点很重要!

实践证明, 无论科研机构还是企业, 至今没有建立起可持续的玉米育种研发能力。如果标准放宽一些, 只有登海种业有一定的可持续研发能力, 但没有实现正规化, 而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都还不具备可持续的常规育种能力。在这种背景下, 种业的价值 (80%和20%) 链都没有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如果放开转基因技术和产品市场, 中国企业很快就会消亡, 剩下为数不多的中方合资企业也将失去所有的创新能力。目前国内这些合资企业的核心研发能力都控制在外方手中, 中方股东更多的是承担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政府关系的角色。这已经被先锋、孟山都和先正达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所证实。

那么, 孟山都为什么要同中种合资?现在观察, 越来越不像是在中国搞种业, 他们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常规育种, 不可能帮助中国发展种业。孟山都那边已经如同防火墙一样阻断了美国种质和信息流向中国, 其目的只是借助中种撬动转基因这扇大门, 然后每年从中国坐收近百亿元人民币的特许费。不但中国公司, 其他跨国公司也都会因为在中国的业务而向孟山都缴纳特许费, 这比先锋公司“吭哧吭哧”卖种子赚钱容易多了。这才是其真实目的。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跨国公司宁可在生物技术方面与中国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 也绝不把它们的种质资源转让给中国方面的道理。那才是跨国公司的“杀手锏”。

如果放开转基因, 中国玉米种业的市场价值会上升到近300亿元, 光孟山都就拿走100亿。剩下200亿, 难道都能抓在中国企业手里吗?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没有为种子产业建立起前育种 (pre-breeding) 研究系统, 甚至还没有建立这个概念。很可能随着转基因产品的放开, 常规育种创新能力也会大幅度滑坡甚至趋于消亡, 于是又有100多个亿流向跨国公司, 或许不止100亿。这就是转基因引起的深度陷阱。而且孟山都一定会采取低价、延迟授权时间等阶段性策略来打压中国种业公司, 直到大部分中国公司死掉, 然后再实现高价、高利润的商业模式。

按照国际资本市场投资分析家的观点, 未来全球种业的竞争力将表现在公司是否拥有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 而不是生物技术。像孟山都这样依靠生物技术的高科技公司, 最近十几年的战略逐步转向大量收购拥有优良种质资源的中小型公司, 这给我们发出一个强烈信号。这些生物技术巨头意识到, 以往完全依靠单一转基因“性状”的盈利模式, 未来5~10年将不可能复制。

国内一些科技人员期盼着美国专利过期, 但过期的只是少数“性状”, 越来越多的都还在保护期。面对愈演愈烈的超级杂草和遗留苗 (volunteer) , 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 未来的需求将是多种“性状”叠加, 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果我们把中国转基因产业的希望寄托在美国少数过期专利的基础上就大错特错了, 仅超级杂草一项就可以瓦解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必须是多“性状”复合型的转基因产品, 而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采取多个单一“性状”并存和交替使用的策略。这就更逃不脱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陷阱, 只能越陷越深。

在这个过程中, 多样性的种质资源不可或缺。所以, 我国企业要面对种质创新和“性状”创新的双重压力, 这是我国发展转基因产业必须面对的两个限制因素。从这个意义来说, 必须重新规划和设计我国的转基因产业发展战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孟山都在中国的战略部署确实高人一筹, 其战略部署是以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作后盾, 目标是赚钱, 后果是挤垮中国种业。国人识破这一点, 才能采取有效的反制和防范措施。

如何应对转基因陷阱?

首先必须正视中国种业技术落后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在于贡献率70%~80%的常规育种还很不牢靠, 而不在于转基因。中国企业和管理部门都应该搞明白, 先把70%~80%的平台搭建好, 然后再放开那20%~30%。如果常规育种和产业平台软弱, 转基因就只能是陷阱甚至是跨国公司用以击垮中国种业的重剑。现在, 中国种业企业的话语权微弱, 而强大的“61个弟兄”却执一面之词, 没有考虑中国种业的实际状况。管理部门要很清楚地认识到颠倒70%与30%的价值链所带来的战略性失误, 要预见到严重后果。

农为国本, 种铸基石。如果民族种业被孟山都打垮, 进而种业被跨国公司控制, 何谈国家粮食安全?以棉花产业为例, 中国基本上普及了转基因棉种, 但棉花产业却陷入严重萎缩的困境。这说明, 中国种业和棉花产业都有比转基因更重要的优先领域需要我们研究。这个案例说明, 现在迫切需要做好常规育种技术平台和产业平台。没有这两个基础, 转基因不可能挽救农业产业的落后与被动局面, 也不可能挽救中国的种子产业。

我们要在重点搭建种业技术和产业平台的前提下, 积极研发转基因技术, 集中力量突破知识产权屏障, 积累种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技术储备。无论公益性科研机构还是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 都要为此做准备, 但准备的内容与方式各有不同。

我们须认真规划中国种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生物技术的实施策略。从技术上来说, 中国和美国没有本质区别, 但产业基础完全不同, 中国种业技术的价值链被某些专家和管理部门彻底颠倒。这种局面需要改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战略肯定不同于跨国公司走过的道路, 这是中国种业从初级阶段转入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而扭转的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至少中国种业出现了强大的资本力量才能扭转被科技界颠倒了的产业价值链。

转基因简史 篇7

1.分子剪刀

1968年,沃纳•阿尔伯、丹尼尔•内森斯和汉弥尔顿•史密斯找到了"分子剪刀"——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限制性内切酶,有了它,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切割DNA分子长链。自197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分离提取了400多种"分子剪刀"。

2.农杆菌

1977年,约瑟夫•谢尔和马克•凡•蒙特古发现了搬运基因的工具。农杆菌可以把一段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1983年,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同时实现了用农杆菌插入了剪下的基因片段,并且让它在植株里表现出来。

3.基因枪

1983年,业余生物学家约翰•桑福德发明了基因枪。最初的基因枪是用真的火药枪改造的,用微型金属粒把基因片段“轰”入植物细胞。这个发现在科学界引起的第一反应是哄堂大笑。但是不久他们发现,基因枪对制造转基因植物十分管用。

4 Bt,第一个有用的转基因作物

1985年,比利时植物遗传系统公司首次把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基因插入烟草。

5.除草剂抗性

耐受除草剂是转基因作物的另一种应用。1989年孟山都公司的耐Roundup除草剂的大豆大量上市。

6.罗科姆和会

环保组织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推广。1991年,环保组织和转基因企业代表来到德国小镇罗科姆,希望能够协调双方的意见。但是经过两年的马拉松式会谈,没有一方对讨论结果满意。会议的唯一成果是促成了一位环保专家和一位企业代表在会谈中萌生爱情,终成眷属。

7.第一种上市的转基因食品

1994年,第一种被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是可以长期保存的西红柿,它的市场盈利并不好。

8.拔除棉田

1998年,印度的南云达•斯旺密教授为了抵制孟山都公司的Bt棉花试验,号召农民拔除了一块地上的转基因棉花。抵制转基因食品的欧洲零售商也越来越多。

9.帝王蝶不会死

1999年,康奈尔大学的年轻助理教授约翰•卢西发现转基因玉米花粉会让帝王蝶幼虫死亡,有可能造成生态破坏。但其他科学家迅速证明这并不会在自然界发生。

10.金稻米

1999年,拜耳公司的波特里库斯完成了转基因的“金米”,富含的胡萝卜素据说可以补救欠发达地区的维生素A缺乏症。支持者希望借此挽回转基因食品的形象。

11.中国转基因稻米流出事件.

生物化学转基因论文 篇8

08120326 汪彤

摘要:转基因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转基因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82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人胰岛素商业化生产,是世界首例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产品。此后,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药物层出不穷,如重组疫苗、抑生长素、干扰素、人生长激素等。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的第二个领域在农业,包括转基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培育,其中转基因作物发展最快,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品质改良、养分高效利用、抗旱耐盐碱转基因作物纷纷面世。转基因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也有长久历史,如利用转基因工程菌生产食品用酶制剂、添加剂和洗涤酶制剂等。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如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利用转基因生物发酵燃料酒精等。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遗传改良,基因治疗

转基因简介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1).基因工程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是一种 51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1982 年美国 EliLilly 公司推出基因工程制造的人胰岛素,商品名为(Humulin)。传统的生产方法是从牛的胰脏中提取。每 1000 磅牛胰脏,才能得到 10 克胰岛素。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编码胰岛素的基因送到大肠杆菌细胞中去,造出能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从200升发酵液就可得到10克胰岛素。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的效能,是一种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国际上批准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只有它。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干扰素基因处于“睡眠”状态,因而血中一般测不到干扰素。只有在发生病毒感染或受到干扰素诱导物的诱导时,人体内的干扰素基因才会“苏醒”,开始产生干扰素,但其数量微乎其微。即使经过诱导,从人血中提取1mg干扰素,需要人血8000ml,其成本高得惊人。据计算:要获取1磅(453g)纯干扰素,其成本高达200亿美元。使大多数病人没有使用干扰素的能力。1980年后,干扰素与乙肝疫苗一样,采用基因工程进行生产,其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与乙肝疫苗十分类似。现在要获取1磅(453g)纯干扰素,其成本不到1亿美元。从人血中分离纯化治疗一个肝炎病人的费用高达二三万美元,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治疗一个肝炎病人大约只需二三百美元。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大量干扰素,是基因工程药物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

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方法是,将目的基因用DNA重组的方法连接在体载体上,然后将载体导入靶细胞(微生物,哺乳动物细胞或人体组织靶细胞),使目的基因在靶细胞中得到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蛋白质提纯及作成制剂,从而成为蛋白类药或疫苗。若目的基因直接在人体组织靶细胞内表达,就成为基因治疗。

目前用基因工程生产的蛋白质药物已达数十种,许多以前本不可能大量生产的生长因子,凝血因子等蛋白质药物,现在用基因工程办法便可能大量生产。已有5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近千种处于研发状态。每年平均有3-4个新药或疫苗问世,开发成功的约五十个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肝炎、发育不良、糖尿病、囊纤维变性和一些遗传病上,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基因工程用于疫苗生产

常用的制备疫苗的方法,一种是弱毒活疫苗,一种是死疫苗。两种疫苗各有自身的弱点。活疫苗隐含着感染的危险性。死疫苗免疫活性不高,需加大注射量或多次接种。利用基因工程制备重组亚基疫苗,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亚基疫苗指只含有病原物的一个或几个抗原成分,不含病原物遗传信息。重组亚基疫苗就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把编码抗原蛋白质的基因重组到载体上去,再送入细菌细胞或其他细胞中区大量生产。这样得到的亚基疫苗往往效价很高,但决无感染毒性等危险。在酵母中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产量可达每升 2.5mg,已于 1984 年问世。

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疫苗为例,像其它蛋白质一样,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产生也受DNA调控。

长期以来,医学工作者在防治乙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曾一度陷于困境。乙肝病毒(HBV)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内部为DNA,外部有一层外壳蛋白质,称为HBSAg。把一定量的HBSAg注射入人体,就使机体产生对HBV抗衡的抗体。机体依靠这种抗体,可以清除入侵机体内的HBV。过去,乙肝疫苗的来源,主要是从HBV携带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HBSAg,这种血液是不安全的,可能混有其他病原体[其他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艾滋病病毒(HIV)]的污染。此外,血液来源也是极有限的,使乙肝疫苗的供应犹如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需要。基因工程疫苗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基因剪切技术,用一种“基因剪刀”将调控HBSAg的那段DNA剪裁下来,装到一个表达载体中,所谓表达载体,是因为它可以把这段DNA的功能发挥出来;再把这种表达载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内,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最后再通过这些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快速繁殖,生产出大量我们所需要的HBSAg(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用于基因治疗

人体基因的缺失,导致一些遗传疾病,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使缺失的基因归还人体,达到治疗的目的,已成为基因工程在医学方面应用的又一重要内容。

2植物转基因在农业中的应用

1)抗除草剂基因

该类植物由于转入了抗除草剂基因,表现出抗不同类型除草剂的性状。目前已获得了一些抗除草剂作物,如抗草丁膦(Glufosinate)转基因作物冬油菜,抗草甘膦(农达)转基因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甜菜,抗磺酰脲类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大豆、棉花,抗溴苯腈转基因作物油菜、小麦、棉花、烟草,抗阿特拉津(Atrazine)转基因作物大豆、玉米n],抗唑啉酮类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玉米、油菜、甜菜、小麦、水稻以及脱卤素酶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此外,解溴苯腈毒害的BXn基因和解2,4一D毒害的tfDA基因等也在抗除草剂作物选育中获得成功的表达。

2)抗虫基因

比利时植物遗传公司的科学家于1987年首次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nringiensis)毒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得以表达,表现出对一龄烟草夜蛾幼虫的抗性。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并实现了大面积的商业化应用。抗虫基因有两类:一类是Bt杀虫蛋白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毒性为伴孢晶体蛋白,对鳞翅目(Lepidoptera)、双翅目(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有毒,现已导入棉花、玉米、水稻、烟草、番茄、马铃薯、胡桃(Juglans sp.)、杨树(Populus sp.)、落叶松(Larix sp.)等;另一类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抑制蛋白酶活性,干扰害虫消化作用而导致其死亡,是植物对虫害的自卫反应,主要有丝氨酸类、半胱氨酸类、含金属类、天冬酷氨类,现已导入棉花、烟草、番茄、龙葵(Solanum nigrum)等。根据转化所使用的基因类型,大体可以将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代:第1代即以转入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为主,其产生的许多转基因作物都已进入商品化生产,如获得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烟草和番茄植株;第2代则转入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之外的高效杀虫蛋白基因,这一代转基因作物大部分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少数进入田间试验。抗虫基因在棉花作物上得到了最成功的应用,获得转基因抗虫棉的Bt基因已见诸报道的有CrylA(b),CrylA(c),CrylIA和CrylVA;涉及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埃及、法国、印度、原苏联、泰国等。目前已获得转化植株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有: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K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慈菇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等几类;其中获得转 CpTI基因的植物种类最多,有苹果、油菜、水稻、番茄、向日葵、甘薯、烟草、马铃薯等10余种。我国转CpTI棉花的研究已开展多年,并先后获得了转CpTI基因和转 Bt+CpTI双价基因棉花,并开始了商业化生产。另外,外源凝集素基因(GNA)也至少在油菜、西红柿、水稻、甘薯、甘蔗、向日葵、烟草、马铃薯、大豆和葡萄等10种植物上获得了表达,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

3)抗病基因

1986年,美国Beachy研究小组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烟草,培育出抗 TMV的烟草植株,开创了抗病毒育种的新途径。通过导入植物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来提高植物的抗病毒能力的技术,已在多种植物病毒中进行了试验,如梁小友等将抗病毒的CMV—f户基因和抗虫的B卜一toxin基因导入番茄,获得了再生的番茄植株。目前被导入的抗病基因有:抗烟草花叶病毒蛋白基因(MP)、抗白叶枯病基因、抗棉花枯萎病基因、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基因、小麦抗赤霉病、纹枯病和根腐病基因,并进行了抗水稻白叶枯病,花生、番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柑橘溃疡病,桑树、桉树青枯病、根肿病等研究。获得转基因抗病性状的植物有:烟草、番茄、棉花、大麦、燕麦草、小麦、马铃薯、水稻等。除了外壳蛋白基因这一有效途径外,近年来国内外实验室正在摸索多种抗病毒基因工程的新方法,包括卫星RNA、复制酶基因以及病毒复制抑制因子、核糖体失活蛋白、致病相关蛋白、核酸酶等。细菌病和真菌病的抗病基因工程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我国培育的转基因抗黄瓜花叶病毒甜椒和番茄已实现商品化生产。

4)抗逆境基因

目前已分离出大量与抗逆代谢相关的基因,包括与抗(耐)寒有关的脯氨酸合成酶基因、鱼抗冻蛋白(AFP)基因、拟南芥叶绿体3一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与抗旱有关的茧蜜糖合成酶基因及一些植物去饱和酶基因等。我国在抗逆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克隆了耐盐碱相关基因,通过遗传转化已获得了耐1%NaCl的苜蓿(Medicago sativa),耐 O.8%NaCl的草莓,耐2%NaCl的烟草,抗逆基因工程作物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刘岩等获得了耐盐性明显提高的转基因玉米植株。张荃等获得了耐盐性提高的转基因番茄。

5)改良品质基因

品质改良主要涉及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淀粉和其它多糖化合物以及脂类化合物的组成。富含蛋氨酸的转基因烟草、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转基因水稻、月桂酸含量高达40%的转基因油菜都相继成功,有的已进入大田试验。另外,延熟转基因番茄和改变花色转基因玫瑰也已J商品化。“金米的故事”(将水仙花的两个基因和一种细菌的一个基因一起植入一种名为T309的水稻中,获得一种水稻新品种。这样获得的新水稻富含铁元素、锌元素和可转化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能防止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症,大米又呈金黄色)告诉我们转基因技术改良大米品质,解决人类营养不良已成为可能。而我国学者将玉米醇溶蛋白(Zein)基因导人马铃薯后,田间转基因植物的块茎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10%以上,而含硫氨基酸的增加尤为显著乜“。此外,富含蛋氨酸的转基因烟草、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转基因油菜都相继成功,有的已经进入大田试验,延熟转基因番茄和改变花色转基因玫瑰也已商品化。

3.转基因技术在动物方面应用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能提高动物体组成、肉品质量、乳产量、毛的质量,提升多产性和抗病性,还包括其它重要的经济特征。下面是一些应用实例:

(1)1983 年美国将大白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白鼠的受精卵内,经移植和胚胎发育成功地培育出“超级鼠”其体重比一般小鼠增加2倍。可以将其应用到实验室中。

(2)运用反转录病毒为载体携带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相继培育出快速生长的 转基因猪、羊、鸡、兔和牛等。

(3)将牛的生长激素注射到乳牛或羊羔体内,可以改善食物的转换效率,提高蛋白质与脂肪的比例,生产出更加符合人们要求的较瘦的肉类。

转基因动物的出现引导人们把转基因动物作为一种反应器生产有用的蛋白,特别是医用活性蛋白。美国一大学利用转基因技术使转基因山羊和转基因小鼠分泌出人的t PA。美国公司已成功地培育出3 头能生产人血红蛋白的转基因猪。荷兰一公司培育的一批转基因牛中携带着在奶中表达的人乳铁蛋白基因。我国科学家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注入家兔的受精卵中,获得了表达。再有,将能够控制产卵率的促卵素(booroolla)基因导入动物体内,有可能培育出具有高产卵率特性的转基因家畜。这种促卵素基因是从澳大利亚绵羊中分离出来的,它能够提高绵羊的双胞胎和三胞胎的发生率。把这个基因导入其他牛和羊体内,可提高奶牛和母羊的产仔率。4转基因与工业(1)生物能源

某些转基因速生树种(如杨树和桉树)可作为供电站的原料,这些树种也可以直接做燃料。这类转基因树种主要是那些能过量表达纤维素合成酶基因或能过量表达纤维素酶基因(纤维素酶能使纤维素中的生物能转化成乙醇)的树木。(2)木质素和造纸

许多转基因植物中表达了经过修饰的木质素,在这类转基因植物的成浆加工中发现,转基因植物中CAD 的降低,对于木质素的溶解和断裂非常有利,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成浆效率。成浆过程是一种耗能过程,通过转基因技术修饰木质素能降低能耗、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3)塑料

最新报道表明,孟山都公司培育的转基因油菜发育胚的白色体内多羟基丁酸盐(P~B)的表达水平占成熟种子干重的8%。这种聚合体也已经在棉纤维细胞中表达,可制作绝缘衣服。根据这个特征,如果把目的基因转化到橡胶树中,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从转基因橡胶树中得到任何所希望的蛋白。此外,这种树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营养繁殖,这不仅保证了快速获得商业利润,并且也能阻止转化的目的基因通过种子扩散而导致不利的影响。5转基因作物现状

目前社会上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论非常激烈,有人大力抵制,也有人想要大力推广。当然中国政府的意思是想要大力推广的。下面是记者在问及转基因作物时候。农业部负责人的回答。

农业部负责人回答: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突破耕地、水等资源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和应用。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重大发展战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实施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加速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但在许多国家如美国,转基因食品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遭到了民众的一致抵制,转基因食品在市场上毫无市场。因为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很大风险。下列实例就可看出:

一、作为食用的转基因土豆(NewLeaf),在2001年之后就被撤出了美国、加拿大市场,目前的转基因土豆(Amflora)是只供工业用的。

二、转基因西红柿在美国、欧洲的遭遇悲惨,上市时间比转基因土豆还短。到1998年为止,就被欧美消费者市场淘汰了。

三。美国市场上所有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基本没有被转基因,只有黄色歪脖南瓜和绿皮西葫芦当中的10%左右及部分夏威夷木瓜被转基因,而这两种蔬菜和水果均不属于消费量高的大众化蔬果。

而在中国,不像美国有政府认定的“有机”标志,也就是“非转基因”,我国没有规范要求标注“非转基因”,因此,对于“非转基因”并没有标准,也没有检测要求,基本上是企业的自愿行为。所以,有许多转基因食品在民众所未知的情况下就已经流向的人们的肚子里了。虽然群众对转基因有一定的怀疑,但在价格优势和模糊不清的市场环境下,大多数人都差不多已悄悄默认。

6.究竟是否有害尚且未知

对于转基因作物之所以存在安全性顾虑,主要原因之一是有些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虫的转基因品种,含有一种物质叫做BT毒蛋白。由于虫子吃了BT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长期摄入该物质对人是否有害很难说,需要经过非常长的时间来考察„„

转基因大豆真的致癌吗? 篇9

转基因大豆真的致癌吗?

转基因的大豆油一定是由转基因大豆提炼而来,是否含有对人类有害的成分呢?对于食用油,我们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而转基因大豆所转移的基因的作用就是让植物产生更多EPSPS酶,和植物油脂的成分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大豆油的主要成分和是否是转基因植物生产出来的无关,关键是是否有些微量成份混杂在其中从而影响人的安全。这些有害的成分被猜想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是所转的基因片断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基因。

2、是过多的EPSPS合成酶进入人体,从而以影响人类的健康。

3、是所转基因可能会有人类所不知的功能,是植物能合成一些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并随大豆油进入人体造成影响。

4、是作物或许会被施以过多的草甘膦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可能随大豆油进入人体,影响人体的健康。

这些只是担忧和猜测,但是如果因为这样的担忧和猜测而导致不敢食用大豆油,那其实也是误区。专家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所转的基因片断能影响人类的基因,那么食物的常规基因也就同样能影响,而不仅仅是大豆这类食物。而对于人类来说,二者都是来自人体之外的外来基因,是没有区别的。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说,人体只能吸收小分子,基因是位于DNA上的,DNA是大分子,在消化过程中会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核苷酸。而DNA上所记载的遗传信息的不同只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如果被消化成了独立的核苷酸,也就不存在排列顺序了,不存在任何遗传信息,也就不再是基因了。而EPSPS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也是大分子,经过消化会变成氨基酸,酶也就不存在了。而且,现有的检测手段尚未发现转基因大豆油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转基因大豆油也已经被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也尚未发现因此导致人健康问题的实例。

上一篇:临时用地复垦方案资料清单下一篇:运营部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