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辩证法论文(精选9篇)
转基因食品的辩证法论文 篇1
一、转基因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
根据本人在湖南和湖北地区的问卷调查情况和结合之前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 总体来说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了解程度偏低, 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程度也偏低。对于不同的地区和城市,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不同, 但是总体来说, 我国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偏低。综合问卷情况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 经济发达地区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
二、三线城市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晓度, 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程度, 转基因食品的利弊的了解等决定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
科学的运用转基因技术离不开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了解和普及, 从目前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了解程度上来看, 国家有必要对公众做知识性的宣传, 加深民众对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了解, 尤其是涉及到消费者日常所食用的转基因产品。
二、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因素分析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褒贬不一, 有支持的消费者也有反对的消费者, 本文根据所做的300多份问卷调查, 总结发现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例如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等都不同,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状况。同样受教育程度也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 受教育程度会影响人的认知新事物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 这些都会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以上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影响因素, 下面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角度分析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影响因素。转基因食品从长远看其食用的安全性是转基因食品推向市场最大的影响因素。同时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对环境的影响、产量、转基因技术的合理性、转基因食品的种类等都构成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因素。
从此次调查发现,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偏低, 很多认知通过浅层次的了解和随波逐流, 形成非理性的认识, 或者说是不客观的认识。所形成的认知程度基于每个消费者的个体的情况, 透过他们的视野去认识一个对于这个社会还没有普遍接受的事物, 同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所形成的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一定程度上不理性和不客观。
这样就引发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的推广和运用转基因食品。
三、科学合理的运用和推广转基因食品
基于本文以上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及认知程度的总结和分析, 以及对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和认知程度的因素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提出了一下几个关于科学运用和推广转基因食品的建议:
1. 对转基因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普及。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转基因第六次写入一号文件, 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中提到, “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其中加强转基因科学普及首次写入。对于转基因科学的普及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其进行普及, 消费者才会形成较为理性和客观的认识, 才会对转基因技术作用下生产的产品有正确的认知。中央一号文件的这个倡议对于转基因科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对转基因科学的宣传是一系列的, 包括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产品的优缺点、转基因产品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等, 都需要对公众进行普及, 让消费者深层次的了解转基因产品。
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市场推广,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必不可少。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的运用也是相对较高, 例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玉米等, 对于转基因科学不能运用的领域和品种需要从开始运用的层面立法, 严格控制转基因科学的使用领域和物种, 这样才会降低转基因科学的不可知的危害。同时对于生产出的转基因食品完善商标法。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于党号召的重点发展经济, 以市场为基础的发展战略, 只有完善相关的市场法律法规, 才会使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发挥市场的作用, 对转基因食品做判断。
3. 加大对转基因科学的研究力度。
对于转基因食品, 需要加大对其研究力度, 通过科学的研究, 得到更真实的科学结论, 这样才可以使得转基因食品的运用领域和物种有更明确的划分。
参考文献
[1]周萍入.公众和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认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2.
[2].周应恒, 卓佳.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研究——基于三聚氰胺事件下南京消费者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 2010.
[3]周萍入, 齐振宏.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认知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珍妮.X卡斯帕森;罗杰七卡斯帕森编著, 童蕴芝译.风险的社会视野 (上) :公众、风险沟通及风险的社会放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年.
[5]邓家琼.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性质、效应与政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转基因食品的辩证法论文 篇2
转基因食品有哪些?如何分辨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从什么时候开始面市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指出,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1994年,美国第一例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业化。
为什么会有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传统育种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有目的地把需要的基因转移到被改造的作物上。转基因技术为人类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罗云波指出,与传统玉米相比,转基因玉米有很好的抗虫性和抗病性,减少了虫害和农药残留,节约了生产成本。
杂交水稻是转基因吗?
转基因技术与杂交技术一样,都是通过基因转移培育具优良性状的作物,区别在于杂交育种是通过同种生物体内的基因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实现优势互补,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以“批量”形式进行转移,而转基因技术目标性强,可实现跨物种间的特定基因转移。袁隆平所研制的高产水稻属于杂交,不是转基因。此外,市场上出现的小黄瓜、小番茄等也都不属于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已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任何不良的影响。罗云波指出,转基因食品在走进市场前是进行过严格安全评价的。应该说我们能够买到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只是改变了作物的基因,这些被改变的基因吃进人体内,也跟其他基因一起被消化掉,不会改变人的基因。
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反对转基因?
虽然现在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毕竟转基因是一门新技术,它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还不敢确定。其次,人们对它的原理缺乏真正科学的了解,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主观臆想和猜测认为转基因违背自然规律,还有贸易保护、商业竞争、宗教信仰、甚至政治斗争等因素,故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转基因食品。
现在中国市面上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目前我国市面上的转基因食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国批准用于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番木瓜、甜椒、番茄、水稻和玉米,其中常见的甜椒和番茄由于过时已不再生产,水稻和玉米还没有商业化生产。另外一种情况是我们国家用于进口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转基因大豆油。
国外也有转基因食品吗?
有数据显示,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有更多国家允许进口转基因作物用于食品、饲料,这些国家包括德国、比利时、日本、西班牙等,占世界总人口的75%。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转基因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当然,也有少数国家不许可其生产和销售。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撰文指出,美国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转基因作物产品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木瓜等。
怎样知道食品是否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 篇3
转基因食品概述
1.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是指科学家通过生物技术方法, 将基因从一个生物体内移植到另一个生物体内, 以培育出满足科学实验预期的效果的技术。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 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去, 更改该生物的遗传特性, 使其在营养、性状、品质等方面朝着人类所预期的目标转变而生产出来的食品。
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虽然全球至今并未发生有关转基因食品不安全导致人身伤害的事件, 但是国际社会从未停止过对其安全性问题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不外乎食用是否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是否会被破坏两大问题。
大多数学者和公众认为, 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提倡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后, 增加了粮食产量, 缓解了本国的粮食危机;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 改善了本国人民的营养结构, 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有学者认为, 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不仅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而且还可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比如, 利用转基因技术种植的抗病虫害农作物, 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但是, 有些学者和公众对此提出了保留意见甚至异议, 他们认为, 至今未出安全事故并不能够充分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有些尚未发现的, 或者潜伏期较长的病毒或许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健康。作为新事物的转基因食品像传统食品一样经过数千年的人类选择的过程, 也许并不能够完全的与人类自身机体相适应, 而且转基因食品中含有毒素和过敏源是完全可能的事情。此外, 如果不严格的控制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 任其肆虐繁殖, 很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危及其他物种正常的生存演化。
3.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保障的必要性
既然人类无法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判定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不是安全, 那么我们就更应该谨慎地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对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产品的行为不能实行完全放任的政策, 而应对转基因食品采取相关的规范措施来强化监管。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严格规范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和发生危害后及时有效的救助途径, 此种法律保障既是基于维护人类自身安全的目的, 也是出于维护人类健康权和环境权的需要。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
1.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
一直以来, 国际社会都非常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并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2001年7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宣布,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已制定了世界上评估转基因生物是否符合健康标准的首批原则, 确认:“转基因食品在推向市场前, 其卫生标准必须经过政府的检验和批准, 特别需要检验的是其引起变态反应的能力。”
(1) 美国采用“无罪推定原则”。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高科技领域的领航者, 在生物技术领域也独占鳌头, 它既是转基因技术研发的最大投资国, 也是转基因食品的极力倡导者。美国政府多次强调科学是管理体制的基石, 除非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 那么就应该乐观的假设它是安全的, 没有必要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商业化进行诸多限制。所以, 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持乐观推崇的态度, 采用的是“无罪推定原则”。
(2) 欧盟采用“风险预防原则”。欧盟的生物技术虽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总体实力仍无法匹敌美国, 加之地少人多, 是全球食品的主要进口国, 所以欧盟一贯主张:科学是存在局限的, 对科学评估转基因食品所需的完整数据要等到许多年后才能获得;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严格, 得出的结论总会具有某些不确定性, 而政府不能等到最坏的结果发生后才采取行动。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区域人民的健康、避免生态环境遭受污染以及保护本区域的转基因贸易,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持保守审慎的态度, 采用的是“风险预防原则”。
2.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现状
由于生物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商业化正蓬勃发展, 对其法律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到目前, 我国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制度正不断完善, 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全过程控制理念。我国政府合理的发挥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 作为国家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作用, 有利于国内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规范确认并强化了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和审批制度, 明确了其概念和范围, 再次强调了营养评价、审批、标识及监督等具体制度。
但是,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督管理至今未出台法律, 而是主要以法规的形式进行规定, 这样会影响到法的普遍性实施和执法效果。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规范应当包括转基因食品从无到有, 直至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阶段, 而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立法中, 一些重要阶段被忽视了。现行的法规、规章多由农业部和卫生部等部门制定, 而没有环保部门参与立法, 容易导致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生态效益,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 从而不利于我国的长久健康稳定发展。
对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议
1.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
既然国际社会并未给出一个衡量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统一标准, 那么我国政府应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 。政府作为风险评估制度体系的义务执行者, 同时也应承担对全社会公共评估结果的责任, 无论是前期的风险评估还是后期的风险监测, 政府信息公开部门都应当及时向公众公布, 并且这种公布是及时的、透明的、准确的和完整的。当消费者接收到这些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之后, 可以自主的选择是否消费, 这样可以节约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成本, 也有利于风险评估信息的收集和再发布, 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强化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存在着监管主体过多、层级混乱的情况, 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监督, 导致目前的体制不能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我国可参照欧美模式, 在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专门设立一个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 赋予该部门独立的行政监管职能, 并赋予其对转基因食品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权。改变过去的低效率的多头监管模式为相对集权的高效集中统一监管, 从过去重视食物生产、运输、销售的重点环节监管向未来的加强食物生产、运输、销售的全过程监管, 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 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的总体发展趋势。
3.制定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
食品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础, 为食品安全监督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对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 多头监管容易造成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再由于我国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尚未制定出来, 导致转基因检测结果具有很大的任意性和伸缩性, 给食品监管的检验检测工作造成很多的障碍。所以, 为了满足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及食品国际贸易化发展的需要, 应建立统筹规划、分工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在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检验检测中, 应当综合考量我国现实国情及现有的生物技术水平, 不论标准过高还是过低, 都会使得制定出的标准形同虚设。
4.完善转基因食品的救济制度
转基因食品的利弊 小论文 篇4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转基因食品得以产生、发展,必然有它自己的过人之处。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但现在,对于这种新生事物,我们更多的注重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后遗症。对于环境来说,转基因生物是一种新事物,在生产过程中,它可能对周边的昆虫,植物造成伤害,影响其生长;更有可能使昆虫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产生新的物种,之后一样有可能会伤害作物。
那么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它安全吗?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谢利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研究者,他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现在欧洲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作“弗兰肯斯坦食物”,意谓转基因植物将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这种譬喻固然夸张了一点,但他们的担忧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同时转基因食品在流通过程,遭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支持派则反驳说,现今的各种庄稼早已不是原始品种,否则人们吃的蔬菜就该跟动物吃的草一样;第二,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是否安全?对这一点,支持派强调,迄今为止并无够资格的研究机构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但他们对长远的影响还只能作推论,一时难以取得全面的证据以服人; 第三,过于勿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第四,转基因技术有可能造成生物污染;第五,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流窜”到相近的野生植物品系中去,使之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而难以控制;或者使害虫体内产生抵御杀虫剂的抗体。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到底有无害处?目前各种说法都有,但没有一个定论,欧美为此还在国际论坛上针锋相对。蒯教授提醒消费者,没必要对转基因概念恐慌,转基因食品是不是有害,还需要做科学试验。他说,转基因食品也有已经确定的好的方面,但在公众中宣传并不多。比如一些食品中所含残留农药的含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危害。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争论的焦点 篇5
1 关键性营养成分是否发生改变
插入外源基因的目的是改变靶生物特定的营养成分构成, 提高其营养价值, 如富含β-胡萝卜素的“金稻”, 不含芥子酸的卡那油菜等等。但是这种改变会不会朝着并不期望的方向发展, 提高目的产物的同时降低了其它营养成分的含量, 或者提高一种新营养成分表达的同时也提高了某些有毒物质的表达量。再如由于外源基因的来源、导入位点的不同和随机性, 极有可能产生基因缺失、错码等突变, 使所表达的蛋白质产物的性状、数量及部位与期望不符。
2 外源性基因的安全性、稳定性
转基因食品中的标记基因通常是一类抗生素抗性基因, 它用于基因工程操作中对转基因外植体的最初选择。人们食用转基因植物食品后, 其中的绝大部分DNA已降解, 并在肠胃道中失活。极小部分 (<0.1%) 是否会有安全性问题?例如标记基因特别是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是否会转移至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 从而产生抗生素抗性?
3 过敏性、毒理性
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转基因食品中含有新基因所表达的新蛋白, 有些可能是致敏原, 有些蛋白质在胃肠内消化后的片段也可能有致敏性。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转巴西坚果基因后的大豆也产生了过敏。因此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毒理学研究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完成。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大鼠、小鼠、鹤鹑、斑马鱼、奶牛和小鸡等。通过微核实验、精子畸变实验、Ames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喂养实验等进行转基因食品毒理性分析。主要测定指标有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脏体比 (包括肝体比、肾体比和脾体比等) , 以及血生化指标等。
4 转基因品种与常规品种的安全性差异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进展研究 篇6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转基因食品工程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把一种或多种外源性基因从生物体外挪用到一种设定的生物体中,使其能够进行蛋白质的表达,此过程就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是在转基因原料上生产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作为当前的一种争议食品,一直到现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更没有科学的依据证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所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不断完成市场化的转基因产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精确、高效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不断改进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方面的科学规范。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食品外援蛋白质印记检测法的运用发展
蛋白质印记法是转基因食品外源蛋白质检测方法的一种。蛋白质印记法的检测依据是指具备高分离能力的电泳以及具备特殊性的抗体和具备灵敏性的显色酶反应完全融合起来,然后完成包含复杂混合物的食品中特殊的蛋白质的检测,完成食品杂质的分离。这不但便于完成对灵敏度为2~6 ng的特殊蛋白质进行检测,而且便于准确判定转基因食品中目标蛋白质的检测,特别是不可溶蛋白质的深入研究,例如针对转基因大豆合成酶的检测。
复合扩增PCR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运用
复合扩增PCR检测法是现在广泛运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通常来讲,普通PCR技术1次只能检测1种目标片段,PCR技术就是在PCR的反应系统中加入2对或2对以上的引物,完成PCR反应的多个靶序列。食品检测者想要获取详细的转基因信息,就要对待检测的转基因食品经过利用PCR反应试剂以及PCR反应原理,不断进行PCR检测,和一般的PCR检测方式比较,更加便于完成多个靶位点的统一检测,提高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速度。由于常规的PCR食品检测技术在进行检测时过程比较复杂,并且投入成本较高,对于环境也存在潜在的污染问题,这些种种原因都迫使常规的PCR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使用受到阻碍。然而复合PCR方式又能很好的防治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而且能够获取众多基因片段信息,加强符合PCR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让PCR检测技术在操作步骤上更加简单,减小了转基因产品污染程度,使转基因食品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和高效。
外源DNA检测技术
转基因的外源基因包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以及调控基因3个主要成分。转基因食品的调控基因包含启动子和终止子。转基因食品的外源检测技术的依据就是以被插入转基因生物中的特异外源基因为主体,依照转基因食品DNA序列为目标开展DNA检测的方式。
转基因食品核算检测是重要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重点检测启动子、终止子以及基因,便于为检测转基因食品制造良好的条件。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是把众多DNA集中排布在玻片或者硅片载体上所构成的微炬阵。它能把抗性基因、启动子以及终止子的靶片段排列在玻片上刺成芯片,把从要检查的样品中抽取的DNA扩增,进行标记后再和芯片交融,扫描仪对杂交后的信号进行检测,再通过计算机软件研究判别,从而获得样品里的基因序列特点或是基因表达特点等信息。基因芯片的应用能够对样品开展平行处理。然而成本昂贵,致使此方法很难开展。
LAMP检测
LAMP就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在恒温核酸扩增方式。这种技术能在恒温下实现反应,所以只需要水浴锅就能实现。此外LAMP扩增产物在染料过高的条件下能够显现颜色反应,用肉眼能够进行观察,而且在反应中能够产生白色沉淀产品,能够经过浊度仪检查其浑浊程度进行判别,使检测过程变得简单。然而此技术在现阶段运用中还不成熟,条件摸索还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联用检测技术
每个检测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把有关联的技术进行联用是一种很好的互补方法,现阶段已出现将ELISA技术和PCR技术联用,PCR和基因芯片技术融合,PCR技术和等离子共振技术融合等。
结语
客观谈论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篇7
1 转基因食品的含义
转基因食品, 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 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 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2]。
目前, 我国转其因技术属世界领先水平, 但应用很少, 而转基因产物在美国的消费却非常普遍。据新华网报道, 美国种植的90%的大豆和玉米都是转基因品种, 如用转基因大豆做动物饲料、豆油, 用转基因玉米做乙醇、饲料和加工食品等。
2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目前根据来源不同将转基因食品主要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3]。
2.1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以含有转基因的植物为原料的食品叫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目前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 例如, 转基因玉米, 玉米是世界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但是病虫害、杂草、干旱、盐碱等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玉米转基因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保证了经济、社会和生态3大效益[4]。转基因大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效益, 受到人们的普遍亲睐。通过转基因方式, 获得了芹菜新品种, 改良了纤维素含量, 改善了口味, 利于消化。
2.2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以含有转基因的动物为原料的食品是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目的是将某些具有优质性能的基因, 转移到不具备这些性能的特定动物细胞中, 为人类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美味佳肴, 满足人类的需求。例如, 为了解决鲫鱼生长慢, 供不应求的状况, 我国科学家把鲤鱼的细胞核移植到鲫鱼的细胞质里, 培育出了转基因鱼1鲫鲤鱼, 它的侧线、鳞片数、长相及肉味的鲜度像鲫鱼, 而嘴角处的“胡须”、生长速度及养殖周期和产量却具备了鲤鱼的特性, 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鲫鱼的需求。最近由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的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 将一种极度活跃的生长激素基因, 注射到鲑鱼的卵中, 培育出了比鲑鱼大37倍的巨型鲑鱼, 这种“超级鲑鱼”的生长速度极快, 产量特别高, 肉的味道也好。
2.3 微生物转基因食品
以含有转基因的微生物为原料的食品是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利用转基因微生物, 就可生产那些非常昂贵的蛋白质。例如某些食物成分和加工助剂就来源于转基因细菌、真菌、酵母等。
3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伴随着转基因食品在生活中的大量出现, 人们开始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但是人们关注最多的只是其有害性, 对转基因食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两面性, 转基因技术做为一项新兴技术同样有其优点和弊端。就我现在所认知的转基因的优点介绍如下:
3.1 减少农药使用, 保护环境[5]
传统作物种植中使用大量的农药保护农作物、防治害虫、铲除杂草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却忽视了农药给我们带来的潜在危害。农药的大量使用产生的农药污染不容忽视, 农药污染对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水体、大气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等危害的报道已经很多, 因农药污染造成的伤害很多, 有关其报道屡见不鲜, 如2015年04月02日就报道了一例农药残留中毒事件:山东发生两起吃西瓜中毒事件, 一起有3人发生有机磷中毒, 另一起有8人吃了农药“涕灭威”残留超标的西瓜。转基因技术就可以利用其优点, 减少农药使用, 降低对环境及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3.2 节省生产成本, 提高产量, 增加农民收益[5]
转基因食品因为成本低, 所以它的售价也相对要低。例如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节省劳动力, 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节省农药, 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能增产5%~15%, 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能增产6%。
3.3 提高安全系数, 保证人类生活质量[5]
转基因食品可提高安全系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于传统育种, 老百姓最担心的是农药的残留及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而抗虫害转基因食品因农药使用量的减少, 避免了农药残留的问题;在监管方面, 转基因食品比传统育种更严格。在上市前转基因食品都通过生化和动物实验检测成分方面的变化及其安全性。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很少被要求做这类安全检测—它们并非就不存在安全问题, 例如有的用杂交方法培育的土豆新品种, 就含有高含量的毒素, 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系数高很多。
综上所述, 转基因技术可以避免传统育种中的很多弊端,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 转基因食品的弊端
转基因食品又存在哪些弊端呢?不少学者做出了解释。现就学者的研究总结一些转基因食品的弊端, 以便我们权衡利弊, 理性地对待及选择转基因食品。
4.1 可能产生畸形后代
有些人认为孕妇服用过多的转基因食物, 胎儿发生畸形的概率大大增加;长期食用转基因产品易导致不孕不育。
4.2 可能诱发肿瘤、致癌
最新研究发现, 喂养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 两年后患上了肿瘤, 那么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到底会有危害吗?还有待我们去验证。
4.3 可能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一些学者认为在人工获取和转入基因过程中可能会增加食物中的微量元素, 造成食物中毒。
4.4 转基因食品有可能导致营养流失
转入的基因是否会破坏原有的营养成分, 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还需要实验的验证。
在转基因食品日渐普及的今天, 对其应理性对待。希望转基因食品知识能让人们对新科技变得严谨, 而非盲目听从某一方的言论观点。涉及基因安全的事情, 它们的显现周期要比普通健康问题漫长得多, 要耐心科学地去验证其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门玉峰.新技术是如何被接纳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争议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014, 6 (2) :404-405.
[2]黄铁流.基于食品安全法的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探析[J].南方论坛, 2014, (10) :44-45.
[3]董宏.当今转基因食品的问题[J].生物技术, 2013, (10) .
[4]刘允军, 贾志伟, 刘艳, 张登峰, 黎裕.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 (21) :4172-4182.
人类健康与转基因食品技术的发展 篇8
狭义上说,转基因技术是采用分子生物技术把一种或多种生物的基因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使之表达并遗传,从而改变这些物种的生物组成,使其按照人类既定的目的有效地表达相应的基因特性,以出现原物种所不具有的性状。广义上的转基因技术除了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外,还包括采用其他方法对生物本身的基因进行改造,以使生物体活动出现新特征的技术[1]。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基因转移至其他生物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针对某一种或某些特性,以植入异源基因表现等生物技术方式进行遗传因子的修饰,使动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加特性,进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价值的目的。
2 转基因食品的优势
2.1 提高营养价值
铁元素是世界范围内最缺乏的营养元素。最近,科学家通过基因手段,在提高稻米中铁含量和增加人体对铁的有效吸收两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Lucca等人将菜豆的铁蛋白基因成功地导入水稻,由于铁含量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食用大米人群中铁的营养。
2.2 价格便宜,成本低,产量高
转基因食品通常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便宜,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转基因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因其生产成本较低、产量较高,因此,食品的价格也就降了下来。据初步统计,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转基因食品的成本是传统产品的40%~60%,而产量增加5%~20%,有的可能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2.3 抗草、抗虫及抗逆境等特性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具有特定性能的基因(如抗草、抗虫和抗逆境基因)转入到特定农作物中,使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草、抗虫和抗逆境”等特性,应用最多的就是在农作物中加入抗虫害的基因,通过基因改变,使传统作物具备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还保护了益虫和其他生物,减少了人畜接触杀虫剂而中毒的危险[2]。
2.4 保鲜性能增强
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强食物的保鲜功能,如将极地生活的鲜鱼抵御寒冷的基因转移到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中,使他们能在极寒的地区生存,同时又便于保鲜。
3 转基因食品的健康风险
由于转基因技术不确定性效应的存在,转基因技术难免会存在风险。如导入基因位置是否准确,导入基因与受体内部原有基因的匹配是否协调,导入基因是否会在受体中产生新的毒素等。而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的食品,转基因技术的风险不可避免地导致转基因食品存在健康风险。转基因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毒性物质、过敏物质以及抗生素标记基因等经人体胃肠道吸收而将基因转移至肠道微生物中,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1 营养问题
由于基因技术的不成熟和基因作用原理的不确定性,新导入的基因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蛋白质改变,原有的营养结构可能会遭到破坏,引发营养缺失等问题[3]。
3.2 毒性问题
转基因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基因的导入使得毒蛋白发生过量表达,可能引起毒性反应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任何基因转入的方法都可能导致基因受体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因此,转基因食品的毒性评价是对其安全性评估必不可少的一点[3]。
3.3 过敏反应
有的人群对某种食物会产生过敏反应,如果将这些食物的基因转入其他食物中去,那么,对共同食物产生过敏反应的人群可能在使用受体食物时也会发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此外,转基因作物中常常引入抗虫、抗除草剂的基因,人们食用了含有这些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就有可能造成过敏。
3.4 抗生素产生抗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另一个安全问题是抗生素标记基因。因为在基因工程中抗生素标记基因常常伴随着目标基因一起转入到被转基因的作物中去,人们在食用了这些作物后体内的胃肠道微生物会逐渐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从而在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时疗效会下降[4]。
4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策略
面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我们应认真对待,趋利避害,寻找对策,在有利、尊重和公正的伦理学基础上更多地给人类带来福祉。
4.1 保障食品安全,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大多数人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比较少,缺乏正确的认知,对其安全性存有疑虑。因此,应通过增加转基因食品标识,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上明确的标识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让消费者知道吃到嘴里的东西是什么,是否安全,自己决定吃还是不吃,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公众[5]。
4.2 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的政策法规
面对转基因食品,我国需要有一套相关的、完整的法律法规,并对其落实,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检测,真正确保消费者利益,保证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幸泽.基于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益的转基因技术接受度模型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2]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3]段武德.对农作物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的探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6):7-11.
[4]吴丽业,闫茂华.浅析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J].中学生物学,2009,25(6):3-4.
浅谈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制 篇9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律规制
近段时间, 随着国家农业部今年6月批准三种转基因农作物进口, 以及10月份甘肃省张掖市明令禁止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规定, 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高度关注, 引发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广泛讨论。本文就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制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及发展
转基因产品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事物。什么是转基因产品?通常认为, 转基因产品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 导入特定的外源基因 (包括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工设计的基因) 改良生物品种及其新性状, 甚至生成新物种的制成品”。转移因产品涉及的领域很多, 包括转基因生物、药物、食品等, 本文主要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进行粗浅的探讨。根据我国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983年美国培植成功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 1991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准在美国田间进行试验, 1994年世界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西红柿获准开始进入美国市场, 1996年转基因食品———西红柿酱开始在市场销售, 这也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开始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国因其生物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非常广泛, 相比较而言, 欧洲国家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进口上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开始, 我国也开始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 建立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已经获得安全批准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番木瓜和玉米, 其中棉花和玉米已经批准可进行商业化种植, 获准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只能用作加工原料。
虽然转基因作物实行商业化种植和转基因食品上市流通已有20年历史, 可关于其安全性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主要涉及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 (笔者主要从人类身体健康方面进行分析) 。有的科学家认为, 任何技术都存在风险, 但能够人为控制风险的技术就是安全的, 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并没出现大的问题, 说明其具有安全性。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 转基因食品在下列方面存在危险:一是有些转基因产品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问题, 也就是说某种食品添加了另外一种食品的基因, 那么对后一种食品过敏的人可能对本来不过敏的前种食品产生过敏反应, 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二是可能会导致人体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三是外来基因会以人们目前无法知道的方式破坏食物的营养。也有的专家提出, 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潜在的毒素, 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二、我国关于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考虑, 世界许多国家都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制定了相应的法律, 国际上也有关于转基因生物制品的国际条约。我国自本世纪初也相继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及《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管理。我国管理制度包括:第一是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 即指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食品须在其产品或包装上标注其产品为“转基因食品”或采用“转基因食品原料” (根据《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16条) ;第二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制度;第三是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加工及经营和进口的行政许可制度。
目前, 我国在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方面主要存在下列缺陷和不足:
(一) 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立法层次较低, 法规之间缺乏协调性
我国现行的关于转基因食品管理的法律主要为国务院颁布的一部行政法规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和国务院相关部委颁布的规章《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立法位阶较低, 而且法规之间存在内容不协调的情况。比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第28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应当有明显的标识。”其配套规章《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列举了5类17中转基因生物, 并没有包括在我国种植面积达3.5万亩的转基因番木瓜“华农一号”, 所以转基因番木瓜“华农一号”由于不在目录里可不标识, 但根据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16条的规定, 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须加以标识的规定, 转基因番木瓜“华农一号”应作标识。
(二) 审批程序缺乏透明性, 消费者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我国在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实验以及生产、进口环节实行审批制度, 颁发安全许可证书, 但到目前为止, 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人员组成并未公开, 对实际大众安全的转基因生物进口和生产许可的审批的程序不够公开透明, 消费者很难获得相关的信息, 只知道审批结果, 对审批过程和安全性的论证缺乏了解, 这难免会导致一些不准确的信息流传, 造成百姓误解。
(三) 监管体制不健全, 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处理
1. 我国目前市场上存在某些转基因食品未加标识;或者虽有标识但不够明显或过于隐蔽, 消费者不仔细查找根本无法发现;再有就是某些食品的辅料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未注明, 进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2. 部分地区违规商业化种植、加工和销售转基因作物 (包括玉米、水稻等) 。据报道, 湖北等地早已经进行水稻的商业化种植。
三、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思考
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量进口和商业化种植的趋势日益明显, 转基因食品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目前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制的必要性日趋重要。
(一) 完善转基因农作物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立法
我国目前关于转基因产品立法层次较低, 法规及规章之间也存在不够协调的情况, 建议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法》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增加转基因产品 (食品) 管理的规定, 对转基因产品 (食品) 的安全标准、市场准入及标识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另外, 根据张掖市的做法, 笔者建议在转基因产品的种植以及推广方面, 应允许地方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选择, 以保障地方对传统农产品的保护和发展。
(二) 建立公正透明的安全评估机制
自从转基因食品市场化和进入大众日常生活以来,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就未停止过, 由于信息公开程度的欠缺, 加上社会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传言较多, 导致老百姓对转基因食品缺乏信任。为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应建立和健全公正、客观、科学和透明的转基因食品风险安全评估体制, 转基因农作物安全委员人员的组成应公开和实行回避制度, 定期发布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报告, 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三)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出现的“黄金大米”和“亨氏婴儿营养米粉”等事件反映出我国在转基因食品管理方面的漏洞。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 农业部和卫生部等部门对转基因食品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这些部门应切实加强管理, 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安全。
转基因食品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 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广大老百姓的生活, 关于其安全性的讨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所说:“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至少需要两代人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因此, 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机构, 对于转基因, 可以允许科研, 但不应该强推这种食品, 除非你能拿出真正的科学数据来告诉老百姓它是安全的。”笔者认为, 只有从法律方面健全相关制度, 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闫新甫.转基因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 .
[2]汪萍.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法律保障机制的具体制度构想[J].经济师, 2004, (4) .
[3]陈德敏, 邓禾.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立法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4]汪平, 美国、欧盟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法律规范[J].广西社会科学, 2004, (4) .
[5]柯坚, 论生物安全法律保护的风险防范原则[J].法学杂志, 2003 (1) .
[6]沈孝宙.转基因之争[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7]转基因食品潜伏中国20年:试验一直半公开进行[J].中国慈善家, 2013 (11) .
【转基因食品的辩证法论文】推荐阅读: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趋势06-08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07-31
论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06-10
转基因食品检测07-30
转基因食品安全09-08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08-15
转基因论文10-15
转基因技术论文08-07
基因技术论文的利弊10-09
基因水平论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