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转基因

2024-07-02

大米转基因(共5篇)

大米转基因 篇1

6月28日上午9点,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北京恩洋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琳琳手持一份“民事起诉书”在此排队等候。在起诉书中,绿色和平组织状告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违法销售转基因大米。

“目前能否立案需要与法院沟通,不过案件关键在于以什么案由对沃尔玛进行起诉,以及诉讼请求在后期执行阶段的可操作性。根本目的是杜绝零售商出售转基因大米给消费者。”黄琳琳说。

这是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第一次采取法律手段来阻止转基因大米流入商业渠道。此前5年,该组织一直在通过不同方式强烈反对转基因食品商业化。

对抗转基因大米

今年5至6月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在武汉、深圳、东莞和佛山4个城市的沃尔玛、华润万家、永旺(吉之岛)和百佳超市分别进行了散装大米的抽样,并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对这些样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

最新检测结果显示,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武汉市徐东大街分店抽样的名为“国产香米”的样品呈转基因阳性。

这是该组织第二次抽检到沃尔玛旗下店面有出售转基因大米。据绿色和平组织提供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该组织在中国8个城市的9家大型连锁超市的19个门店展开调查,从各门店生鲜散装产品(蔬菜、水果和大米)柜台随机购买了83份样品进行检测,其中在湖南长沙沃尔玛超市黄兴南路分店发现有转基因大米出售。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争议。”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伟康说。

2010年年初,农业部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物安全证书:“华恢1号”和“Bt汕优63”。这是中国第一次颁发转基因主粮的生物安全证书。涉及转基因主粮的该政策引起了专业人士和民间组织的激烈争议。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转基因水稻影响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导致更多农药使用、严重的次生虫害问题等;且转基因在气候变化下可能会更脆弱;在此基础上,转基因食品长期安全性未知,其中婴儿可能会成为高危人群;此外,中国的转基因水稻涉及多项国外专利,一旦商业化,可能会遭遇让出我国粮食主权。

在绿色和平组织公布有转基因大米进入流通市场后,农业部多次表态称“批准发放安全证书并不等于就允许商业化生产”,并在“两会”期间强调称,目前中国仍未允许转基因大米的商业化生产和进入市场流通。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009年获得中国农业部生物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还需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

因此,王伟康认为,中国尚不允许转基因大米商业化生产,依据相关法律,目前在中国的转基因大米商业化生产和销售都属违法。显然,沃尔玛超市在分店出售转基因大米,这一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

起诉沃尔玛

“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完全了解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和环境的长远影响。沃尔玛早在2005年便向英国的消费者作出不会出售任何转基因产品的承诺。然而,沃尔玛不仅对中国的消费者执行了双重标准,更对中国的法律采取了漠视态度。”王伟康说。

绿色和平组织早在3月份抽查结果出来后,就立即将该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反映给沃尔玛相关部门,也曾与沃尔玛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过沟通,但是并没有得到该企业的解释。

沃尔玛公关部姜薇表示,该公司尚未知绿色和平组织起诉沃尔玛一事。“沃尔玛一直很关注转基因食品与安全,但由于此事事态复杂,需要几个部门讨论后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与说法。”姜薇说。

转基因大米从科研室进入商业生产领域是一个意外,据上述绿色和平调研人员透露,从3月份开始,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在查处此案。

而零售商是直接向终端消费者提供商品的最重要环节,有职责保证其提供的产品是合法安全的,因此,零售商应当主动采取安全监控措施防止转基因大米流入不知情的消费者手里。

黄琳琳认为,绿色和平组织对沃尔玛的中国总部的起诉,可以以“买卖合同纠纷”或者“农产品质量不合格引发的赔偿纠纷”为案由提起诉讼。

绿色和平组织要求沃尔玛返还原告购米款7.2元,立即销毁所有正在销售和库存的转基因大米,建立相关管控体系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并通过两家以上的媒体向社会公众正式道歉;同时,该组织也提请政府相关部门展开从种子源头到米制品的彻底调查,保证整个食物链彻底远离违法转基因稻米的污染。

“由于沃尔玛中国公司总部注册地在深圳,所以首先向罗湖区法院提起诉讼。”据黄琳琳介绍,罗湖区法院已经认可该诉讼可以立案,但是需要补充相关材料,应该在半个月之内可以完成。

急需行政监管体系

“问题的关键是零售商愿不愿意提高监控成本,去对其销售产品进行转基因排查。”黄琳琳表示,“因此,诉讼请求的可操作性尚需讨论并逐步科学化。”

目前可查据的中国转基因大米的生产主要在湖北和湖南,由于转基因大米在生产过程本身就没有公开化,流通也是与非转基因大米混合流通的。因此,违法出售转基因大米的零售很难去溯源责任。因此,最好就是企业在商品采购流程中,有严格的监控机制,防止转基因大米进入超市。

因此,黄琳琳认为,后期监控效率需要两方面促成:一是行政监管体系对零售商严格要求,并有明确的管理与惩罚体制;二是依赖于零售商自律。因此,此次诉讼的结果的执行需要通过政法系统促成行政系统完善对零售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

目前,包括家乐福、欧尚、农工商超市等部分大型零售商已经向绿色和平组织承诺,不销售转基因食品,而沃尔玛及其他很多零售商皆未作出此承诺。

【名字解释】

绿色和平:是一个全球性的环保组织,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动积极的改变,保护地球环境与世界和平。我们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部,拥有超过280万名支持者。为了维持公正性和独立性,我们不接受任何政府、企业或政治团体的资助,只接受市民和独立基金的直接捐款。www.greenpeace.org.cn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于2001年5月9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当年5月23日公布实施。

摘要:绿色和平组织以违法销售转基因大米之由把沃尔玛告上了法庭, 这也是该组织首次以法律手段阻止转基因大米流入商业渠道。

为什么严查大米转基因 篇2

其实,中国的那两个品种并不是最早获得批准的转基因水稻品种。早在2000年,拜尔开发的两个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就在美国获得了批准。此后,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得到了批准。其中的一个品种也向欧盟申请进口作为食品或者动物饲料。

2007年,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了评估报告,结论是该大米对于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安全都跟相应的非转基因品种一样安全。

也就是说,不管是美国、加拿大,还是欧盟,对于“转基因大米”都没有禁止,反而批准了一些品种。但是,这两个品种的商业化都没有成功——它们在法律上具有合法的身份,但在现实中却没有吸引力,因而没有农民种植。

实际上,拜尔在转基因水稻上投入了很多,也开发过多种其他的品种。还有一个品种代号LL601,在美国获准进行大田试验。1998年开始,到2001年拜尔结束了试验,没有继续开发,也没有申请审批。

2006年,美国一些出口欧洲的大米中检测出了微量的LL601成分。到了7月底,拜尔正式通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一些地区的大米出现了LL601“污染”。此后的调查没有找到“污染”的来源,但这一“污染事件”对美国水稻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日本和俄罗斯宣布停止进口美国大米,而欧盟和墨西哥虽未禁止,但加强了检测。

作为“危机公关”的举措之一,拜尔向美国农业部申请批准LL601转基因水稻。2006年9月,农业部和FDA完成了对该品种的安全评估,结论是该品种没有安全性的问题。2008年,这个品种在美国也获得了批准。

不过,这只能说明这些“污染”不会带来危害,并不能解决“污染事件”造成的贸易损失。约有1.1万稻农受到影响,他们向拜尔提出索赔。经过漫长的等待,2011年,拜尔付出了7.5亿美元来解决这一诉讼。

不管是欧盟、日本还是美国,都没有禁止“转基因大米”,更没有禁止“转基因食品”。但是,任何国家都禁止“未经审批的转基因食品”。

美国批准了拜尔的那几个品种,所以此后被它们所“污染”的大米在美国也就不算违法产品。但是,欧盟没有批准,那么只要含有就是非法,欧盟就会拒绝进口。而且,即使是被批准的产品,只要含量超过0.9%,在欧盟也必须进行标注。

中国的转基因大米跟拜尔事件有相似之处。中国进行过一些转基因大米的大田试验。此后,一些出口欧盟的米制品中被检测出了转基因成分,从而导致这些产品被拒绝。因为这种事件在中国米制品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欧盟要求出口商必须出具检测报告。中国的出口商想要继续出口欧洲,自然就只能严加检测,满足对方要求。

转基因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公众对它的接受,不仅仅是“是否安全”这个科学问题,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严格监管”这个程序问题。因为自己的试验品“污染”——尽管后来这些“污染品种”也通过了安全审批,拜尔依然付出了7.5亿美元的代价。

大米转基因 篇3

社会风险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或社会现象是否发生、以及对人类社会财富和生命安全是否造成损失和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关于转基因食品社会风险, 学术界大致将其分为三类: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对生态环境的潜在破坏、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2,3]。2012年曝光的“黄金大米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转基因稻米的风险担忧。为了使公众更多地了解转基因稻米, 消除公众疑虑, 2013年10月19日“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在武汉举行, 然而, 这次品尝会却又引发新一轮对转基因稻米风险的质疑与争论, 这也折射出转基因稻米社会风险客观存在, 需引起高度重视, 并需要针对性的加强研究, 建立和完善社会风险交流沟通机制。近几年, 学术界和公众风险争论的视野均聚集在转基因稻米上, 其主粮角色使得其科学研究更具有社会挑战性与敏感性。然而, 国内对转基因稻米的社会风险的专门性研究还非常缺乏。因此, 对转基因稻米社会风险的产生、根源及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用“黄金大米事件”这一典型案例来剖析转基因稻米的社会风险演进机理, 以期为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稻米的社会风险认知提供有益的启迪。

1“黄金大米事件”典型案例剖析

1.1 案例追溯

2012年8月30日,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披露,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刊登了一篇对中国儿童进行转基因大米的试验论文, 作者为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研究员荫士安等。次日一条主要内容为“美国科研机构在湖南衡阳选取24名小学生进食转基因大米试验”的微博, 瞬间引爆了公众对转基因稻米敏感的神经, “美国利用中国儿童试验转基因大米”、中国儿童被当做“实验室的小白鼠”等言论立刻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强烈质疑与激烈争论。该微博发布一小时后, “绿色和平”通过微博说明该事件中涉及的转基因大米就是“黄金大米”。“黄金大米事件”由此得名。一时间“黄金大米”陷入舆论风暴中心, “黄金大米”风险问题引发各方广泛关注与激烈争论。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 2012年12月6日, 中国疾控中心、浙江省医科院和湖南省疾控中心联合发布关于“黄金大米事件”的调查结果, 称“黄金大米”试验的确于2008年6月在湖南省江口镇中心小学开展, 有25名儿童于当年6月2日中午, 每人食用了60克“黄金大米”米饭。项目所用“黄金大米”从境外带入时未经申报批准, 违反了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规定。项目在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告知过程中, 刻意隐瞒了试验中使用的是转基因稻米;没有向学生家长提供完整的知情同意书, 违反了卫生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 (试行) 》规定以及科研伦理原则。项目主要当事人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时, 隐瞒事实并提供虚假信息, 严重违反科研诚信, 存在学术不端行为[8], 项目主要三名当事人受到严厉处分。至此, 一起有意侵害受试者知情权的科学试验, 终于水落石出。然而, “黄金大米事件”留给人们的疑惑、反思和启示并未落幕, 值得深入研究, 我们将通过“黄金大米”关键事件法来揭示转基因稻米社会风险的发生机理。

1.2 关键事件法STAR模型分析

关键事件法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CIT) 是通过收集关键事件, 根据内容分析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4,5]。图1是我们根据关键事件分析法建立的STAR分析模型, 共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S (SITUATION) , 分析事件发生的情境;第二步T (TARGET) , 分析事件的目的;第三步A (AC-TION) , 分析事件是如何进行的;最后一步R (RE-SULT) , 分析事件结果。本文利用关键事件法STAR模型进行系统的“黄金大米事件”社会风险剖析。

1.2.1“黄金大米事件”发生情境 (SITUATION) 。

为什么一起本应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的“黄金大米”的科学试验, 当事的科研试验人员非要偷偷摸摸地进行呢?这与转基因食品目前所处的尴尬情境是密不可分的。仔细分析事件发生的情境主要有三个:一是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迅猛, 二是我国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颁发, 转基因主粮向产业化方向迈出了实质的一步, 三是转基因食品在我国被高度“妖魔化”, 公众的转基因食品社会风险认知发生严重失偏。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技术革命时期。据ISAAA统计, 至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1.7亿公顷, 比1996年170万公顷增加了100倍,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迅猛[6]。我国为了跟上世界转基因技术革命发展的步伐, 2008年国家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2009年国务院又批准实施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2007-2010年四个中央1号文件都特别强调:国家将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 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但与此同时, 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引起了广泛争议, 特别是2009年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 使这种争论达到白热化。这些争论包括“小白鼠论”, 认为转基因食品是科学家把公众当小白鼠进行试验;“悬疑论”, 认为转基因食品试验期短, 长期影响不确定;“阴谋论”, 认为转基因专利被国外公司控制, 转基因技术是控制中国粮食安全的阴谋等等, 这些反对者“妖魔化”转基因食品为“洪水猛兽”、“有毒”、“有害”, 影响生育, “断子绝孙”。在这种“妖魔化”转基因食品信息充斥着网络媒体的舆论情境下, 进行转基因稻米人体试验面临的不仅是被试者的敏感、消极对待问题, 更有可能遭到被试者的拒绝而无法进行的问题, 也就是说外部大环境对进行相关试验是非常不利的。

1.2.2“黄金大米”试验目的 (TARGET) 。

一直处于舆论风暴中心的“黄金大米”, 其实是一项凝聚多国科学家心血的人道主义产品, 其研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 为发展中国家大量人口 (特别是儿童和孕妇) 由于营养不良而死亡这一严峻问题而提供的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7], 据菲律宾农业部证实, 供上市销售的转基因“黄金大米”可能数年内获准在菲律宾生产。此次衡阳儿童“黄金大米”试验的目的就是验证从“黄金大米”中摄取的胡萝卜素能否高效转化为维生素A。从科学研究的角度, 合法人体试验是现在一切食品安全标准、药物临床报告的前提要件。食品、药品领域的产品要符合世界最高检测标准, 就需要在人体身上进行试验监测, 完全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此次的转基因大米所进行的是营养性试验而非安全性试验。此前“黄金大米”的安全性检验即营养价值、转入基因表达的蛋白的潜在毒性和过敏性检验均已完成, 结论是其“健康风险不比传统大米高”, 且其成人试验结果符合预期。因此, 只要确定“黄金大米”对人类、动物及环境是安全的, 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其可以进行传播和消费, 农民就可以种植, 大众才能食用“黄金大米”[8], 从而使科技成果真正造福人类。

1.2.3“黄金大米”试验实施过程 (ACTION) 。

此次“黄金大米”试验备受争议, 关键不是这个试验本身的科学性问题, 而是这个试验实施过程出现了严重的程序法规等社会问题。由于人体试验涉及伦理问题, 世界各国都非常慎重和严格, 《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任何以人类为试验对象的研究都要通过伦理审查。2008年浙江省医科院与湖南省衡南县疾控中心签订了“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的课题现场试验合作协议书, 但未明确告知试验将使用“黄金大米”。在伦理审查方面, 该项目负责人未按规定向中方再次申请, 当事人王茵利用职务之便, 私自加盖公章以出具相关证明;美国方面, 根据塔夫茨大学有关规定, 单一试验项目的伦理审查应每年重审, 项目内容如有变化应重新进行审查, 汤光文于2008年在伦理审查重审未完成前, 即在衡南县开始了试验, 违背了伦理审查原则。课题组在召开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知情通报会时亦未向受试者家长和监护人说明试验将使用转基因的“黄金大米”。现场未发放完整的知情同意书, 仅发放了知情同意书的最后一页, 而该页上没有提及“黄金大米”, 更未告知食用的是转基因稻米。试验违反了卫生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 (试行) 》规定以及科研伦理原则, 违反了被试者知情同意原则, 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黄金大米”米饭系由汤光文在美国进行烹调后, 未按规定向国内相关机构申报携带入境。汤将其与白米饭混合搅拌后, 分发给受试儿童食用, 违反了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即“黄金大米”试验是在非法过程下进行的, 过程的非法性给转基因稻米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风险。

1.2.4“黄金大米事件”后果 (RESULT) 。

“黄金大米事件”经媒体传播, 一方面使公众最终知晓了“黄金大米”试验的真相, 但另一方面, 这次“黄金大米事件”也引发了严重的转基因稻米社会风险后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对被试儿童及其家庭造成了精神伤害。由于未遵从人体试验的科学伦理程序, 违背了被试者的知情权和自愿性原则, 使“偷偷摸摸”所做的试验“名不正言不顺”, 这种隐瞒方式进行的试验使被试者受到了欺骗, 再加之种种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害的传言甚至谣言, 使得被试者认为吃了“有毒”、“有害”的转基因稻米, 会影响身体健康, 影响生育, 甚至“断子绝孙”, 这对转基因科学知识一无所知的被试儿童及其家庭来说造成了严重的精神负担与心理创伤, 给社会公众造成了误读和恐慌。

其次, 引起了社会风险冲突。此次“黄金大米事件”真相调查过程中引发了被试家长群体对当地政府和学校未能尽到确保公共安全的责任, 表达强烈质疑、不满和愤慨, 纷纷要求对这个迷雾重重的试验讨要说法, 要求相关当事人说明真相、追究责任、进行赔偿, 发生了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如若政府未能及时了解情况、揭示真相、安抚赔偿、积极疏导并妥善处理这次事件, 很可能演变为社会公共危机事件, 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对立与社会冲突等社会风险, 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

最后, 阻碍了转基因稻米的研究与发展。“黄金大米事件”使公众对原本安全的“黄金大米”产生了各种质疑、困惑甚至否定, 使得公众对转基因稻米的社会感知风险进一步增加, 并降低了对转基因技术、科学研究、科学家和政府管理的公信力。据凤凰网在该事件中进行的网络调查, 有94.06%的人认为“黄金大米”试验是美国人拿中国孩子做“实验室的小白鼠”;有80.74%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有94.95%的人对转基因食品“不能接受, 坚决抵制”[9]。这说明“黄金大米事件”对公众造成了严重的转基因稻米社会风险认知后果, 并在很大程度上将会阻碍转基因稻米研究和产业化发展。

2“黄金大米事件”演变路径和社会风险产生的根源分析

2.1“黄金大米事件”演变路径

从科学技术角度来说“黄金大米”是安全的, 并得到了世界主流科学界的背书, 但是为什么被科学家证明是安全的人道主义产品“黄金大米”却演变为具有极大社会风险的“黄金大米事件”呢?通过上述关键事件法的案例剖析, 我们可以梳理出“黄金大米事件”演变的大概路径, 如下图所示:

“黄金大米”试验被媒体披露后, 海量信息使得公众感知风险被放大, 并被演变为“黄金大米事件”。在媒体和期刊杂志报道方面, 我们以“黄金大米”作为关键词搜索2012年8月31日至2013年1月11日的新闻, 共显示接近285000条结果。微博、论坛及评论更是不计其数。分析各文章和报道的内容主要有五类:一是质疑真相, 包括对“黄金大米”、对“黄金大米”试验事件真相、对项目试验过程及项目负责人提出质疑;二是表达情感, 包括对被试儿童的同情, 对当地政府和学校、对试验人员、相关审查的管理机构、审查结果及赔偿方式、中美两国政府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管理的不满, 以及对试验者健康的担心;三是寻求根源, 主要是追寻“黄金大米事件”为什么会发生的种种根源;四是舆论乱象, 主要是转基因食品危害与风险的言论大量充斥在网络媒体上;五是伦理追问, 调查通报后对科学伦理、科研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追问。转基因稻米存在严重的信息和知识不对称, 使公众在海量信息面前显得无所适从。由于负面信息易于被公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地接受, 媒体的负面信息传播产生了放大效应, 使公众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 从而放大了转基因稻米的社会风险。

2.2 风险产生的根源

2.2.1 转基因稻米本身的不确定性。

转基因稻米“黄金大米”是高科技产品, 任何新生的高科技产品让公众接受一般都有一个不断认知和接受过程, 而且任何高科技产品本身也具有客观的不确定性。一是其对人类健康蓄积效应的不确定性。虽然“黄金大米”已通过各安全性检验, 但长期累积的间接效应还没有得到验证。二是其对生态环境危害的不确定性, 转基因生物不仅跨越了时空等外在的限制, 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更是打破物种之间自然规律的内在制约, 长久下去会不会对其他物种构成威胁, 乃至破坏生物多样性等还存在不确定性。其对人类、动物及环境是否存在长期安全隐患, 无法立即验证。这些不确定性, 本身就是风险。“黄金大米事件”中社会各界对转基因稻米安全性的质疑, 反映了转基因稻米客观层面的安全风险, 但更多的是公众的感知风险对其安全性的质疑, 这种主观风险客观存在着, 影响着公众的心理和行为, 构成社会风险的客观内容。

2.2.2 媒体的风险放大效应。

公众对许多风险的评估和认定都不是基于个人的直接体验。在缺乏直接的个人体验时, 人们一般通过他人和媒体来了解风险。这样, 信息系统就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风险放大过程存在于风险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信息量的增大、危害性的夸大、信息内容的失真以及由此导致的波及人群的增多、波及领域的扩大, 最终导致社会风险的次级效应, 即社会风险的放大效应[10]。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和相关知识缺乏了解[11,12,13]。我国媒体特别是网络自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报道常常以负面为主, 转基因食品已被严重“妖魔化”, 从而扭曲了公众的科学认知。特别是2009年我国颁发首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以来, 转基因稻米风险问题争论达到白热化。越来越激烈的争论在公众中形成了一种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恐慌心理[14], 更使得社会各界产生各种猜疑和不信任, 从而放大客观风险。Margaret Karembu则把导致公众认知偏差的原因归结于科学传播力度不够, 科学界与民众的联系沟通不够, 信息传播体制不健全[15]。

2.2.3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交流障碍。

信息不对称以及现有风险交流机制及模式不健全, 导致了公众风险认知偏离客观风险。国外众多学者也一致研究证实公众的风险认知方式与专家有极大的不同[16,17], 两者之间的风险认知差距, 被认为是造成风险沟通障碍的重要因素[18]。现有的转基因科普传播模式多为由上而下的单向倡导模式, 缺乏科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 科学共同体与大众舆论之间, 专家和非专家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此模式隐含“科学家=正确”而“公众=无知”的逻辑[19], 同时反映了“科技主义观点”引发的认知冲突是中间的沟通出现问题或是信息不足所致[20]。且转基因稻米风险的讨论、评估和决策, 公众都未曾参与。信息的不对称、决策的不透明、公众科学素养欠缺使风险感知出现放大效应。陈君石院士认为,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转基因争论的关键, 他大力倡导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21]。

2.2.4 科研人员违背试验伦理原则的学术不端行为。

再好的科学试验如果违背了科学精神、科研程序和科研伦理原则, 那么就会失去它的科学性、正当性和合理性, 就会从科学风险问题演变为社会风险问题。尤其是进行人体试验, 国际上都有严格的伦理原则, 有严格的知情同意原则。这次“黄金大米”整个试验违背了科研程序和伦理原则, 违背了知情同意原则, 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伤害了其自身的科研诚信和科研结果, 更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稻米的风险感知, 甚至影响到转基因稻米的科研进程与产业发展。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有一种“破窗效应”, 这种“破窗效应”会对科研环境产生强烈的暗示性与诱导性, 这种行为不仅会使科学远离真理, 降低其公信力, 而且会阻碍科学的发展, 这种社会风险更加具有危害性。

3 结论

大米转基因 篇4

关键词:转基因大米 科丰6号 克螟稻 检测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12-04

由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展,转基因作物不但广泛进入食品市场,而且已成为饲料行业的主要原料来源[1]。然而,基因工程掌握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使得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目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棘手的环境问题[2]。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转基因及其产品的管理、规定和法规,要求对转基因及其产品进行标注,标明其是否为转基因,让消费者选择[3]。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对5大类17种产品必须进行标识[4]。

大米是我国主粮,我国一直在进行转基因水稻研究,但一直没批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多年来我国出口大米及其制品一直受到转基因问题困扰,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大米及其制品正常贸易[5-6]。2011年12月23日,欧盟官方公报发布了2011/884/EU号执行决议替代2008/289/EC号决议,将措施管辖的范围扩展到所有在中国米产品中发现的转基因品系,对中国米产品实施史上最为严苛的入境检查。因此,应用转基因大米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对转基因大米样品的检测和监控显的愈发重要,为有关部门提供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科学依据、帮助食品出口企业突破贸易壁垒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

高速冷冻离心机3K18型,德国Sigma公司;超纯水处理器Milli-Qplus,法国产;梯度PCR仪MyCyclerTM,美国Bio-RAD公司;电泳仪POWER Pac300,美国Bio-RAD公司;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系统2000型,美国Bio-RAD公司;恒温摇床,Orbital shaker,Thermo Forma,美国产;7500Fast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公司。

1.2 材料和试剂

CTAB提取缓冲液(20g/L CTAB,1.4mol/L NaCl,0.1mol/L Tris,20mmol/L NaR2REDTA,pH8.0);CTAB沉淀缓冲液(5g/L CTAB,0.04 mol/L NaCl);TE缓冲液:Tris 0.01mol/L,Na2EDTA0.001mol/L,用HCl或NaOH调节pH至8.0;稀释液:Waters-DEPC treated,上海生工;蛋白酶K:20mg/mL;NaCl溶液,1.2mol/L;无水乙醇、氯仿、异丙醇等有机试剂;荧光定量PCR试剂盒:TaKaRa Premix Ex Taq2×;样品来源:本实验室检测留样。待测式样见表1,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提供。

1.3 引物

根据国内外文献查阅的KF6(科丰6号)和KMD(克螟稻)的引物信息[7-8],见表2。

1.4 检测步骤

1.4.1 样品制备

(1)取一定重量的检验样品,具体重量按照相关标准执行[7-19],放到干燥洁净的研磨器中充分研磨约10分钟,样品呈粉末状为佳。

*研磨器不能连续运行超过1分钟,中间需暂停,取出转子摇匀样品,再研磨。

(2)取大约1g研磨好呈粉末状的其他样品加入到15ml离心管中,做好标记,另取约1g阴性样品作为提取对照。

*取样尽量取最细的。

1.4.2 DNA提取

(1)在制备好的样品中加入5mL CTAB提取缓冲液(可加20μL蛋白酶K溶液,水浴65℃孵化1h(检查样品材料是否膨胀,样品应只有悬浮在液体中,如材料膨胀,再加入CTAB提取缓冲液,每次1mL)。

(2)孵育过夜。

(3)常温离心12000rpm,10min直至悬浮部分几近清澈(注意不能使用冷冻,因为冷冻使部分DNA沉淀)。

(4)将1mL的上清液转入2mL的离心管中,加入700μL氯仿,高速涡旋震荡混合30s。

(5)常温12000rpm,10min,收集600-650μL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2mL离心管,加入2倍体积的CTAB沉淀缓冲液。

(6)室温(20℃~24℃)孵化60min,1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将沉淀溶于350μL,1.2mol/L NaCl溶液。加入350μL氯仿,高速涡旋震荡30s,混匀。

(7)12000rpm离心15min,小心将上清转移至新的反应管中,加入0.8倍体积的异丙醇,室温(20℃~24℃)孵化至少20min。

(8)1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加入500μL,70%乙醇洗涤沉淀,小心高速涡旋震荡约30s,12000rpm离心10min。

(9)弃上清,使沉淀干燥。(最好室温条件下过夜;或60 ℃以下15 min~20 min,不能让沉淀过干)。

(10)将DNA溶于100μL TE缓冲液中,4℃保存备用。

1.4.3 PCR反应

(1)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的设置。阴性对照以待测非转基因食品的DNA为模板。阳性对照以采用含有待测基因序列的植物的DNA为模板,或采用含有待测基因序列的质粒。空白对照分别设DNA提取空白对照(以水或TE代替样品)和PCR反应的空白对照(以水或TE代替DNA模板)。

(2)PCR反应体系。PCR反应体系见表3。每个DNA样品至少做2个平行管。加样时应使样品DNA溶液完全加入反应液中,不要粘附于管壁上,加样后应尽快盖紧管盖。

(3)仪器设置。设定样品名称、报告基团和猝灭基团的种类、荧光信号收集等。

(4)PCR反应参数。

UNG酶消除残留污染:120s,50℃

活化DNA合成酶/预变性:600s,95℃

PCR(45个循环)

变性:15s,95℃

退火/延伸/荧光信号收集:60s,60℃。

(5)PCR反应运行。按预先设定的样品摆放顺序将PCR反应管依次摆放(上机前注意检查各反应管是否盖紧,以免荧光物质泄漏污染仪器),开始运行仪器进行实时荧光PCR反应。

1.4.4 阈值设定

实时荧光PCR反应结束后,设置荧光信号阈值,阈值设定原则依据仪器噪声情况进行调整,以阈值线刚好超过正常阴性样品扩增曲线的最高点为准。

1.4.5 质量控制

空白对照: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均无荧光增幅现象。

阴性对照:内源基因有荧光增幅现象且Ct值小于或等于36,外源基因无荧光增幅现象。

阳性对照: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均有荧光增幅现象,且Ct值小于或等于36。

1.4.6 结果判定

测试样品外源基因检测Ct值等于40,判断该样品不含所检的外源基因。

测试样品外源基因Ct值小于或等于36,判断该样品含有所检的外源基因。

测试样品外源基因检测Ct值在36~40之间,应调整模板浓度,重做实时荧光PCR。

再次扩增后的外源基因检测Ct值仍小于40,则可判定为该样品检出×××基因。

再次扩增后的外源基因检测Ct值等于40,则可判定为该样品未检出×××基因。

1.5 特异性试验

样品A1、D、E、A2重复提取3次DNA,将DNA样品配制成10-20ng/uL浓度,取5uL用作PCR模板进行扩增。每个PCR反应2个平行。

1.6 灵敏度试验

提取样品B1、C1、B2、C2的DNA,将DNA样品配制成20ng/uL浓度,取5uL用作PCR模板进行扩增,每个PCR反应20个平行。

1.7 PCR扩增效率

将提供的含量1%转基因大米KF6的DNA,连续4倍梯度稀释,配制成浓度分别为20ng/uL,5ng/uL,1.25ng/uL,0.31ng/uL,0.08 ng/uL的转基因基因组DNA溶液,分别记为R1、R2、R3、R4和R5,作为标准品进行PCR扩增。分别取5uL DNA用作PCR模板进行扩增,根据模板DNA浓度和扩增的Ct值绘制标准曲线。每个PCR反应3个平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特异性试验结果

不同样品PCR扩增的结果见表4。样品A中内标基因、结构特异基因和KF6品系特异基因为阳性,其余为阴性;样品D中内标基因为阳性,其余为阴性;样品E中内标基因为阳性,其余为阴性;样品F中内标基因、结构特异基因和KM品系特异基因为阳性,其余为阴性。以上结果说明,本项目的检测方法对于KF6和KM成分的检测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2.2 灵敏度试验结果

对不同含量的B1、C1、B2、C2样品的DNA模板进行扩增的结果见表5,每个PCR反应20个平行,结果显示:B样品的内标基因、结构特异基因和品系特异基因20个平行均为阳性;C样品的内标基因、结构特异基因和品系特异基因20个平行均为阳性,表明该检测方法用于水稻及其产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01%,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2.3 PCR扩增结果

PCR反应效率及结果记录见表6。

3 结语

所有的转基因植物新品系必须通过安全性评价及田间试验才能被获准商业化生产。然而不可避免的有未获准商业化生产的品系混进市场,或者由于田间试验时造成污染而得以繁殖。目前所检测的转基因植物包括了官方批准的和未经官方批准的品系,而无论是何种品系,检测方法只能在转基因新品系被发现并且序列被公布后才能建立起来,并且对于未经官方批准的转基因品系,阳性样品较难获得,这也限制了很多实验室对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前国内尚无任何一个品系的转基因大米被获准商业化生产,检验检疫系统中虽然有相关的行业标准,但标准方法只能对BT品系进行筛选,并不能特异性检出转基因水稻科丰6号和克螟稻品系,本课题研究的检测体系针对这一点对标准方法进行了扩充。

本研究根据检验检疫行业对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需要,查阅了国内外文献,确立了非法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和PCR扩增效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PCR扩增效率。研究结果对检验检疫系统开展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和监控,帮助食品出口企业突破贸易壁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波,谭支良,肖国樱,汤少勋,孙志洪,王敏.稻谷中转Bar基因水稻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618-621.

[2]黄锡生,许珂.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完善[J].现代食品科技,2007,3:190-192.

[3]Burrell A,Foy C,Burns M.Applicability of three alternative instruments for food authenticity analysis:GMO identification[J].Biotechnol Res Int,2011 March 6;2011:8382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02.

[5]日本厚生省,http://www.mhlw.go.jp/houdou/2007/01/h0126-3. html.

[6]European Commission Rapid Alert Food and Feed database(RASFF).欧盟食品饲料快速警报,https://webgate.ec.europa.eu/rasff-window/portal/.

[7]黄新,张琰,侯立华,张祺,陈洪俊,朱水芳.转基因水稻“科丰6号”实时荧光PCR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0,2:90-93.

大米转基因 篇5

该事件首次将转基因议题的争议呈现给了国内大众, 让社会舆论聚焦转基因。黄金大米事件是转基因议题由科技议题走向公共议题的转折点, 针对事件前后对转基因议题的报道进行分析, 对后续的转基因议题传播有效性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已有转基因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伦理视角, 新闻传播学领域学者对其研究多关注公众态度变化及媒介与公众互动, 较少关注媒体报道内容本身。

一、时间范围选择及样本采集

本文着力于研究转基因议题9年来的媒体报道, 以黄金大米事件为爆发标志。选取代表官方态度的《人民日报》和科共体立场的科学传播专业性报纸《中国科学报》2005年1月-2013年12月的转基因议题报道, 以“转基因”、“GM”、“黄金大米”为检索关键词, 获取包括消息、通讯、系列报道等各种体裁的报道。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报道时段与报道量比较

对某一议题的传播研究, 多采用Downs的议题注意周期模式为理论基础。Downs指出, 公共议题的发展会经历五个阶段: (l) 前问题阶段; (2) 发现和预警阶段; (3) 成本反思阶段; (4) 公众注意力下降阶段; (5) 后问题阶段i。本研究将报道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段分为前问题阶段 (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30日) 、事件爆发与媒体集中关注阶段 (2012年8月31日至9月20日) 、事件追责处理与受众全面认知阶段 (2012年9月21日至12月10日) 、后问题阶段 (2012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

从报道时段来看, 《中国科学报》在前问题阶段报道数占总报道数的12.5%, 事件爆发与媒体集中关注阶段达半数, 事件追责处理与受众全面认知阶段占12.5%, 后问题阶段占25%;《人民日报》在前问题阶段没有报道, 但在事件爆发与媒体集中关注阶段集中报道占比44.5%, 事件追责与受众全面认知阶段有16.7%的相关报道, 后问题阶段则占比38.9%。对比来看, 《中国科学报》的报道贯穿了黄金大米事件始终, 而《人民日报》虽然在前问题阶段没有报道, 但事件披露后反应迅速。

(二) 新闻报道标题分析

标题在新闻报道中有概括全篇, 突出重点的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且标题的逻辑结构、措辞和或选信息可以在一定层面展示作者的观点, 从而反映媒体的态度和立场。

为研究《人民日报》和《中国科学报》在黄金大米事件中的情感倾向, 本研究根据标题的措辞, 将新闻报道标题分为:“支持态度”标题、“审慎或中性态度”标题和“质疑态度”标题, 结果如下:

《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官方媒体, 对于黄金大米这一调查进行中的事件, 以中性或审慎态度为主, 标题的主要关注点在事件调查的进程上。积极支持态度为标题, 分别是为海安“黄金米”不是黄金大米辟谣和引用美国人本身食用了大量的转基因食品来平息国内对黄金大米是转基因食品实验的恐慌。而反对态度主要集中于对科研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认为黄金大米事件实施过程中存在纰漏。

(三) 新闻报道消息来源分析

新闻事件的消息来源体现媒体信息选择的过程, 不同的信息选择和组合方式可以展现媒体在事件中的态度。

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中国科学报, 都是媒体自采的评论、背景信息和补充信息较多, 这说明黄金大米事件信息公开程度不够, 媒体没有拿到大量的一手采访资料。《人民日报》发布的管控方信息多于中国科学报, 湖南农业厅、中国疾控中心等均在报道中做出了对事件的回应, 均是中长篇幅, 详细说明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中国科学报只用一则中等篇幅的消息刊登了事件处理的结果——三位事件责任人被撤职。这体现了主流官方媒体与专业性媒体的差异, 作为官方媒体, 上传下达的主流意见传声筒, 人民日报有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情绪的责任, 所以更关注事件调查过程和各方处理意见。

(四) 新闻文本的结构逻辑

新闻文本的逻辑结构分为解证式叙事逻辑、情节式叙事逻辑、论证式说理逻辑三种ii, 黄金大米事件中, 《人民日报》主要运用的是解证式叙事逻辑, 47.3%中长篇幅或长篇幅的深度调查, 用实证的真实信息一步一步剥开事件真相, 配合31.6%论证式说理逻辑的新闻评论, 在满足受众知情需求的同时引导舆论。《中国科学报》的报道结构逻辑分布比较平均。

三、总结

纵观9年来两家媒体围绕黄金大米事件对转基因议题的报道, 两家媒体在前问题阶段均缺乏预警性, 消息来源均以媒体自采为主, 相关方直接发布较少, 对受众意见关注度低;报道倾向主要是正面的和中性的;报道视角都以科技视角为主, 社会生活和伦理视角较少, 科技伦理与社会风险问题需要更多关注。此外, 《中国科学报》信息来源更丰富, 有第三方发布和转载于学术刊物的内容。

摘要:本文基于议题注意周期理论视角, 对黄金大米事件前后9年内《人民日报》和《中国科学报》两家媒体围绕黄金大米事件的转基因议题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比较, 从传播视角、标题、新闻文本要素等角度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媒体报道,转基因,黄金大米

注释

1i薛可, 王舒瑶.议程注意周期模式下中美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框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禽流感的报道为例[J].国际新闻界, 2012, 34 (6) :30-35

上一篇:社会环境效益下一篇:生产性顶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