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顶岗实习

2024-07-02

生产性顶岗实习(共12篇)

生产性顶岗实习 篇1

摘要:当前, 职业教育提出的产、学、研结合的职教平台尚未形成,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形式多样, 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发现并解决这些矛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基地,生产性实训

一、校企合作共同创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生产性实训教学指的是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优势, 独自或与行业及企业合作, 在校内共同建设具有经营生产或提供服务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 通过推销产品、革新技术、设计服务等生产经营形式,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在施行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

生产性实训的特点体现在:1.实训条件的建设可以通过共建的方式来完成, 可以由校方提供场地 (占地面积、建筑空间、能源等基本设施条件及管理人员与机构) , 企业提供行业先进的专业设备、学生实训师资、生产任务、技术标准、原材料等, 校企双方互补共赢。2.改革传统学生实训模式。学校负责实训教学的总体计划与管理, 企业进行具体局部的生产经营组织, 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 实现产教结合, 生产一体化。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内容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中心, 任务要求要明确、实训专业内容要全面并且应用性强。革新学校管理的常规模式, 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建立公司管理模式, 按照质量标准要求, 追求经济效益。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是有偿劳动, 并在真实的生产环境条件下, 按真实的生产要求创造企业效益。学生实训创造的劳动成果、工作的质量标准、效益参照行业、企业的评价标准。

生产性实训可以分为: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的生产性实训, 但是室内装饰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行业规范限制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形式和实训岗位, 具体的问题在于:1.校内的学生经营生产性实训客户成单率少, 专业谈单能力差。具体表现是学生年龄小, 缺乏谈单的经验与自信;另一方面, 企业以真实的客户来应对学生生产性实训中出现的问题, 代价太大。2.企业一次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实训岗位数量有限, 无力满足多个班级的实训。3.学生对岗位选择与适应性差, 不知道什么岗位适合自己发展。4.缺乏专业性知识和行业经验规律, 如:与客户洽谈的程序性、原则性, 把握客户心理及运用专业语言的表述能力等, 所以学生在公司企业实习中, 参与生产性、经营性实训也只能从绘图员、设计师助理、话务、市场部装修产品的推销和销售岗位做起。

二、平台搭建不够理想

当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处于起步阶段, 以往的校企合作虽然形式多样, 但是平台搭建得不够理想。有的虽然把企业引进校园, 但是由于机制不同、人员不同、观念不同, 很难取得统一, 更莫谈合作了。

以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基地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各个专业普遍存在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校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校方在与企业共建过程当中提供实训场地、建筑空间、实训设备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必要的物质条件。校内专业的生产经营性实训由学校和专业管理。在掌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指导企业自主经营, 辅助企业完成常规教学与定岗实训。如:哈尔滨工业美术设计学校2012级室内设计班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授课是在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铁葫芦空间装饰”完成的。但在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如下问题:1.生产经营性实训规模小、校内场地小、实训项目少、实训条件差。2.企业与学校共同建设、共同合作的结合点少, 共识少。3.教学目的不同, 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是为了人尽其用, 推销室内设计装修产品, 追求经济利益。而校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实训教学, 向社会行业标准看齐, 与学生就业更好的接轨。因此, 教学上“产、学、研”三位一体结合的程度差。4.校园管理与校区内的企业管理存在矛盾。企业设计师和校内教师很难胜任新的生产性学生实训指导教师的角色, 企业教学方法单一。

三、解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问题的对策

1. 明确校内学生生产性基地的功能定位。

明确定位校内学生生产性基地的功能: (1) 教学实训功能分为学生日常的教学实训 (参观企业实践, 参加专业性的讲座、培训活动) 和学生第三年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为学生提供职业化、行业化的学习环境, 学校实现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和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 。 (2) 加强实训教师的培训。实训教师的组成为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 明确要求他们共同备课、共同学习、共同指导和制定、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实训标准, 真正做到双师能力的培养。

2. 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 专业实训基地的管理实行专管专用的准公司制。

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按管理体制分为公司制和准公司制。公司制是校方独资的独立开展服务经营, 准公司是学校不出资只提供必要的实训场地、设备, 与校外企业合作。公司制的缺点是公司经营经验不足, 教师没有办公司、办企业的经历, 教师精力不足, 既要组织教育教学又要专注公司企业的经营。准公司制的优点是学校不注册公司, 企业是进入学校的独立经营实体, 企业可以拥有较多的外在文化包装。

3. 针对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规模小、校内场地小、实训项目少、实训条件差等问题的对策。

可以以专业工作室、教师设计室以及校外联合企业实训基地来补充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 进一步合理的对学生实习进行分配, 开发多种形式的生产性实训;特定时期、特定阶段都需要特定的岗位人才, 可以按照学生技术能力、表达能力、经验能力、动手能力分散岗位实训, 如:客户洽谈岗位、工程预算岗位、绘图岗位、施工岗位。

4. 校内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建立企业化的运营机制, 企业在学校内拥有双重身份, 既是独立法人的公司又是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的专业基地。管理中要增强监督与服务意识, 既要对在校企业灵活开辟条件, 促进其发展壮大, 又要把握原则, 避免监管工作失误。要增强师生角色意识, 把企业的设计师转换成教师, 对实习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指导;把实训教师转换成企业员工, 对其进行工作管理。如:广东中山沙溪理工学校的实训教学课堂就是一名教师、一名师傅的双师课堂。

5. 完善学校内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保障机制, 争取校企合作双赢。

校企合作双赢的前提必须统一思想, 互为助力。 (1) 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做好校内后勤服务和检查。 (2) 保证学生的实训安全, 签署学生与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安全协议, 严明生产安全纪律, 班主任要到企业针对学生实训开展跟踪工作。 (3) 学生没有生产经历, 实训中容易误操作电动工具产生设备损毁和装饰材料消耗, 这些资金投入可以以企业赞助、校方补贴的方式来完成, 降低设备的投入成本。 (4) 保障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 要有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及相应的与师资队伍相匹配的硬件、软件设备。学校应鼓励教师考取注册建造师、注册设计师等资质, 提高实训教师的师资水平。要下大力气保证学校高水平实训场地等基础设施的长期利用率, 减少实训教师和生产组织管理人员的人力投入, 明确办学的方向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以利于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产性顶岗实习 篇2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山西阳泉煤矿技工学校2010级采掘电钳一班的张玉华,我将于2012年9月到我阳煤集团下属分公司参加为期一学年的校外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为了安全地、圆满地完成岗前生产实习任务,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及其实际动手能力,我自愿承诺并做到如下几点:

1.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校纪校规、矿规矿纪,遵守劳动纪律,不做损坏学校形象和败坏学校声誉的事;

2.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乘车安全,文明乘车,安全乘车;

3.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服从指导教师和师傅的指挥、安排和管理,尊重师长,虚心向工人师傅学技术、学文化;

4、上岗时穿戴好工作服、安全帽等劳保用品和自救器等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时间不在井下睡觉,工作中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按时上、下井和乘坐运人车辆等设备;

5.遵守学校和实习所在矿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实习期间不发生赌博酗酒、寻衅闹事、打架斗殴等现象;

6.实习期间不擅自离开实习地点外出游玩,出勤率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出勤的60%,保证一学年累积出勤100天以上;

7.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要做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又不被自己伤害;

8.认真完成实习指导书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其它与实习有关的内容,撰写实习报告,总结一学年以来的实习情况,学习心得,感悟和体会;

9.我会告知我的家长和实习所在单位的领导、师傅,我的指导老师经常联系,交流,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对我进行出勤监督、安全教育;以上是我的保证书,我保证做到,如本人违反上述承诺,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故都和学校无关,因此而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均由我本人及我的家长承担全部责任。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浅析 篇3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學方法;技能;培养

技能教育作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标准惭怍,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1-3]。这就给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技能传授之外还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6]。然而职业学校的资源有限成为一大障碍,而学生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又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7-9]。学生顶岗实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此本人作为一名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就实习中的个别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初步探讨。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1.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技能具有规范性和广泛性,在学习中多数具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际的现实生产中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顶岗实习就给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使得学生将自己所学的技能与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学校所学知识的结构和要求,以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学生在学校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今后从事的行业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没有概念,学生会感到是在盲目的完成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掌握知识的牢固性不利。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后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之后,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以使得感兴趣的学生更加的努力,对极个别不感兴趣的学生起到提示作用,使得这部分学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更好的进行规划。在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指明方向。

二、学生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应当发挥的作用

1.顶岗实习的指导作用

学生初次进入社会缺乏经验。对于自己在岗位应当做什么没有很好的认识,并且缺乏与在岗职工师傅的交流与沟通方法。作为一名指导教师此时就应当根据学生所处的岗位,对本岗位的生产原理、生产流程、以及操作方式进行必要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能够对顶岗实习的岗位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岗位当中。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去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工人师傅的交流也至关重要。通过与工人师傅的交流沟通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以及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学到很多的社会阅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与工人师傅更好的交流与沟通,而指导教师应当就此方面对定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传授,好让学生与工人师傅打成一片,以便学到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2.学生的后勤保障作用

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习中去至关重要。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的衣食住行如果不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学生又怎么能够投入到实习中去呢!作为指导教师,出了要保障好学生的衣食住行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让学生放下全部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定岗实习。

三、实习企业对我校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与自我思索

在带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操作技能能力、工作态度、责任观念以及纪律观念方面。企业生产第一线首先要求顶岗实习学生的操作技能要过关,在生产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首先必须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在生产顶岗实习期间安全顺利的完成相关工作。是实习调研过程中有部分企业一线生产师傅反应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总是只完成师傅所交与的任务,不会主动出击,寻找动手以及学习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有效时间大幅度的减少。在责任观念方面是企业较为看重的一个方面。在任何时候没有很好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完成好任何一件事情。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们总是将自己定位为实习学生,并没有将自己当成该企业的一线生产人员。这种认识使得学生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外人”,我凭什么要对不相关的事情负责呢!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自然使得学生在纪律方面无法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了定岗实习中学生的不足,更体现出我们高职教育经验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加强和培养化工中小企业高技能生产操作人才、技术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明确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与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灵活柔性的培养模式,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强化职业道德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创业教育、人文素质训练、军事训练及职业规划,使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获得信念,建立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运作、团队学习小组管理、体验式学习等模式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将化工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融入到课程实施的始终。使学生把学做人和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2)强化职业技能

通过项目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强化职业技能。合理安排课程顺序,使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成立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组,专业教师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进行项目化设计,以典型产品的合成、检验、生产等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操作中训练职业能力,并获取必备知识。掌握将来在生产实践中将会用到的实用技能,使专业的课程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强化顶岗实习实施与管理

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区域化工企业集中的优势,注重顶岗岗位的学习任务落实,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具体做法是:一是与区域内化工企业深度合作,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落实;二是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特殊要求,确定学生顶岗学习和教师教学重点,顶岗实习考核由校企双方按员工考核方式完成,发“顶岗实习经历证书”;三是“全程式”或“巡回式”指导,制定顶岗实习考核管理办法,从前期准备、过程监控、考核评价到实习总结作出规范化要求。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何七荣,周巍,张东升.工学结合过程中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3]诸慧.工学结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4]王首程.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环境仍待改善[J].教育与职业,2000,5.

[5]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6]刘越,刘辉光,潘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8(1).

[7]管平,丁明军,来建良.工学结合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7(2).

[8]王健,谈高职教育中实验实训的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高职教育研究,2001(1).

[9]王保泉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作者简介:彭传友(1980—),男,理学硕士,讲师,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应用化学系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方面研究及教学。

生产性顶岗实习 篇4

一、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顶岗实习是在国内实践教学中自发产生的。从掌握的资料看, 顶岗实习涉及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个领域。顶岗实习发展最快, 应用最广泛的是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最早产生于师范教育, 应用也比较广泛。总体看来, 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顶岗实习各有特点, 起源之间没有明显的启发传承关系。四个教育领域的顶岗实习从起源上看, 普遍没有参考国外的类似实习经验的报道, 也没有受到国外职教理论的影响和指导。可以认为, 顶岗实习是一种发源于国内教育实践、有中国特色的职前实践教学和工学结合形式。

(一) 师范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国内最早提及顶岗实习的是四平师院报道组的《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原文发表在《四平师院》1975年第4期。文章说, 四平师范学院的顶岗实习是为了解决中学“在职教师数量不够”, 学生办“短训班”培养教师, 参加“短训班”的教师“所担任的工作, 由我们学员承担, 作为学员的实习课”。“文化大革命”以后河北师范大学以志愿者行动的形式, 在师范教育中率先 (2006年) 采用了顶岗实习, 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行动———顶岗实习工程”。在教育部和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倡导支持下, 全国各地有多家师范院校以顶岗实习作为毕业生的教育实习形式, 顶岗实习已经成为国内师范教育相关专业教育实习的主要形式。河北师范大学的顶岗实习在政府 (教育部、省教育厅等) 支持、实习单位 (中学) 配合下, 以培养实习学生从教技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 先对学完骨干课程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再赴农村基层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师岗位顶岗实践, 考核鉴定合格者计入学分。

(二)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较早采用顶岗实习的是华北石油技工学校。该校将中等专业教育的生产实习予以发展, 学生作为企业普通员工对待, 顶替职工的工作岗位, 在企业职工和学校带队教师指导下, 完成工作定额, 并发放报酬。有关报道发表在《中国劳动》1985年第8期上。华北石油技工学校为了解决校内缺乏生产实习场所, 企业不能接受短期实习的问题, 采用承包劳动岗位, 限定劳动定额, 由企业和学校人员共同指导管理, 岗位轮换, 包教包会的实习方法, 开展顶岗实习, 并给予学生和学校带队教师一定的报酬。华北石油技工学校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等专业教育生产实习向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转变, 发展到今天, 顶岗实习已经取代生产实习成为我国几乎唯一的职业教育就业前实习环节, 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和办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农业职业院校, 在2000年以前, 生产实习主要在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附属的试验基地进行, 学生在科研人员和工人的带领下, 从事试验田的种植管理, 并在科研人员指导下, 完成部分试验和调查, 利用试验调查资料撰写毕业论文。2000—2007年, 受招生并轨和职业教育目的变革的影响,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开始进入农业企业进行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 历时3周的教学实习。2008年起, 学院开始进行顶岗实习 (初期称为专业综合实训) , 这方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先行者, 其将顶岗实习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抓住制种企业田间技术员 (学生入职种业企业的唯一岗位) 不足的机遇, 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企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目的, 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后开始实习。从制种作物播种开始到种子收购结束, 基本覆盖种子田间生产的全过程, 历时6个月, 由企业安排合理工作定额 (玉米制种企业为200亩地的管理指导) , 并为学生提供生活培训条件, 付给合理报酬。校企双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 企业考察招聘对象, 学校对实习活动进行总结。

(三) 普通高等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代职顶岗实习在1988年就有报道, 是普通高等学校中较早报道的顶岗实习。这种顶岗实习改变了过去农业经济专业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由学校教师指导, 承担有关部门农村调研任务, 最后提交调研报告的做法。代职顶岗实习将实习时间延长到3个月, 安排在临毕业的学期, 由基层单位安排学生到对口部门担任代职工作人员, 学生在参与基层工作中自选调研课题, 完成毕业调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认为, “代职顶岗实习有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并且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密切与当地人民的关系。其后, 陆续有多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和报道, 顶岗实习在普通高等教育中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 成人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

同样在1988年, 《成人教育》发表文章介绍了作者对企管中专班回厂顶岗实习的经验体会, 在成人教育中较早报道了顶岗实习。其做法是“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为顶岗实习”“学员回到工厂定在一个或两个岗位上, 跟班顶岗操作”。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共计18周, 并在实习期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派出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并负责与工厂协调。

二、国外的职业实习

从起源看, 虽然顶岗实习与国外的企业实习 (或工作实习、职业实习) 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启发或传承关系, 但我国的顶岗实习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是引入了国外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经验, 并可以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向国外的类似实习学习。国外的企业实习表现出了很强的设计性, 企业在实习中主动性很强。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政府和社会支持, 这种规范的实习显然很难实现。

(一) 德国的企业实践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总共7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中, 第7学期进行为期不少于16周的企业实践。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企业实践岗位由学生自己寻找, 德国法律规定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且有政策优惠, 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并由学校审核确认。企业对实习学生按员工管理, 分配一定的任务, 并付给报酬。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实习由校企双方派出指导教师, 以企业教师为主。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企业实践另有特点:学生初中毕业申请成为企业学徒, 企业为学生选择学校, 学生2/3的时间在企业实践, 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并进行课程实践。德国双元制大学的企业实践包括基本技能培训和岗位轮转式企业实践 (类似于轮岗实习) 两部分。

(二) 英国的工作实习

英国的三明治课程中, 工作实习应当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联, 并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蜻蜓点水”。企业要将学生作为新员工对待, 安排企业指导教师, 从事特定工作, 不同部门的轮流实习不是必需的, 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必须满足45周, 实习期间要提交各种报告。学校派出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访谈指导教师, 对学生进行实地访谈。

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顶岗实习

(一) 顶岗实习的特征

综合上述国内四个教育领域的顶岗实习、国外企业实习以及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经验, 我们对顶岗实习的特征予以归纳: (1) 顶岗实习是自发产生于国内实践教学之中, 由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教育实习) 发展而来, 吸取了国外实践教学经验的职前实习形式。 (2) 顶岗实习一般在企业 (或未来就业单位) 的入职岗位上进行, 以定岗实习为主, 轮岗实习为辅。学生作为企业正式员工 (并非预备劳动者) , 承担一定量的劳动任务, 从企业领取一定的报酬并享受必要的福利待遇。 (3) 顶岗实习一般在企业有季节性空余岗位, 学生完成了大部分校内课程学习时开始, 实习时间有长有短, 由入职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要求和企业需求确定, 一般3—6个月, 较长的实习时间效果更好。 (4) 顶岗实习由企业派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 学校派出指导教师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协调管理。 (5) 顶岗实习评价由学生自评和企业、学校评价相结合, 企业对学生进行招聘评价。 (6) 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 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能力, 以及学生在学校难以实现但在企业可以完成的其他能力。 (7) 顶岗实习作为职前实习, 需要完成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由学校向企业的迁移, 并实现学生在学校保障下由“学校人”向“企业人”“社会人”的关键过渡。 (8) 在我国现有法律环境下,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相对稳定的基本利益共同点。

(二)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顶岗实习

在我国已经基本进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之后,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型形式: (1) 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而不是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 以工作情境代替学习情境, 以工作岗位代替学习工位。 (2) 校企双方共同派出教师, 负责实习的管理和指导, 以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为主。 (3) 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由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决定。 (4) 实习评价由校企双方分工合作进行, 企业根据实习表现对学生进行招聘评价。 (5) 企业为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和工作生活条件, 学校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四平师院报道组.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数学系“顶岗”实习调查报告[J].四平师院, 1975 (4) .

[2]赵夫辰, 杨军.深化顶岗实习支教工程, 提高师范大学生能力素质——从河北师大看师范院校教师实践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9) .

[3]华北石油技工学校.承包劳动岗位是校外实习的好形式[J].中国劳动, 1985 (8) .

[4]杨干忠, 范剑平.“代职定岗”实习的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 1988 (Z1) .

[5]杨慧彬.改革教学方法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J].成人教育, 1988 (11) .

[6]王纪安.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4) .

土木工程生产顶岗实习报告总结 篇5

实习之后,我学懂了一句话:“如果一起做一件事,一个是做了十年这件事而比较愚钝的人,另一个则是在这个领域毫无经验的极为聪明的人,毫无疑问的是前者肯定会优胜。”其实每个人是否聪明,并非看那个人第一次做一件事是否做得好,而是看他经过第一次之后得到了经验,改变的是什么。始终都是那一句,人一定会跌倒,然后,必须总结到为什么会跌倒,然后下次拒绝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经验是每个人做完一件事之后都会得到的东西。问题是,如何去利用得到的经验,而获得更好的结果。我自问,本人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掌握一般,但优点是,能够在经验中获得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改进。相反,一位和我比较熟的人兄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懂得总结,拒绝承认跌倒是因为自己的问题,从而没得到任何有利于自己的经验,然后下次继续跌倒。

在施工作业中,这种现场经验极为重要,从我实习分析认为,一名土建工作人员,做一个工程能否做得好,能否成功,其中的成因会很多,包括有本身个人的IQ,对事情的专注等,更重要就是对事情的熟练程度,其实也就是施工现场经验。

3.职业品质的重要性。

我认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将来要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道德。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和树立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也就是这些年人们比较关注的道德主体意识问题。如果做为一个大学生在劳动岗位上连必须遵守的道德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干好工作呢?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好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

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就象盖楼房一样,地基不稳,怎能撑起一座大楼呢?所以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像地基一样,必须牢牢的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做一个好的稳固的基石,那样才会使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会使我们在未来有所建树,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一定会当好这块基石,所以必须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对工作的责任感、道德感、发挥自己的责任心,认真履行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做精。

4.施工现场的实习收获。

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我学到的东西也相对较多,从不同方面的施工都有亲身体验。但是由于去的时候桩基已经打完,所以没能接触到打桩,但经过对师傅的询问,了解到了打桩的工艺及流程。

4.1学习施工重要工程。

整个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了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以下将分别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我参加的工程:

4.2认识基础工程。

由于基础是整幢楼最为关键的部分,所以也是工程的重中之重,做好基础至关重要,基础工程包括了土方开挖,打桩,断桩处理,承台、地基梁的施工等等。由于整个工程的土方开挖和打桩已经基本结束,实习期间没能接触到。所以以下只做简单的介绍。本工程由于土质较为差,淤泥质土较厚,造成打桩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断桩,很多幢号都因为断桩而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断桩处理的方法。

4.3认识钢筋工程。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依靠握裹力与混凝土结合成整体。钢筋工程乃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三大工程之一。

钢筋的分类一般可以按生产工艺的不同,直径大小,钢筋的强度进行分类。生产工艺与一般可分为热扎钢筋,冷扎钢筋,冷拉钢筋,冷拔钢筋。按不同的直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钢筋: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等。在强度上钢筋可分为HPB235、HPB335、HPB400、RRB400级钢筋。其中HPB235、HPB335为最常用的两种钢筋。

因为混凝土浇筑后,钢筋的质量难以检查,因此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并建立起必要的检查与验收制度。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在使用阶段正常工作,钢筋工程施工时,钢筋的规格和位置必须与结构施工图一致。

工程中钢筋往往因长度不足或因施工工艺的要求等必须连接。所以钢筋的连接在钢筋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4.4认识模板工程。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模板其实包含了两部分,其一是形成混凝土构件形状和设计尺寸的模板:其二是保证模板形状,尺寸及其空间位置的支撑系统。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混凝土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侧压力作用下不破坏,不变形。支撑系统既要保证模板的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又要承受模板、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因此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在上荷花载的作用下不沉陷,不变形,不破坏。

模板在材料与种类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可分为本模板、钢模板、胶合板,本工程多数使用钢模板,这样比较不容易变形。

模板的作用便是在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刚从搅拌机中拌和出来的混凝土呈液态,需要浇筑在与构件形状尺寸相同的模型号内,这样砼凝结硬化之后,才能形成所需要的结构构件,模板就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成型的模型。

模板的支撑系统是保证模板面板的形状和位置,并承受模板、钢筋、新浇筑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模板的垂直支撑主要有散拼装的管支架,可独立使用并带有高度可调装置的钢支柱,及门型架。

模板在安装之前,还需进行模板的设计计算。常用定型模板在其适用范围内一般无需进行设计或验算,一般比较有经验的包工头和工人都懂得怎么安装。但对一些特殊结构,新型体系的模板或超出适用范围的一般模板,则应进行设计或验算。例如大的承台,塔吊基础等,否则很容易胀模。

4.5认识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包括制备、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各施工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任一过程施工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

混凝土的制备包括了混凝土的配制与混凝土的搅拌,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混凝土的配制还包含了混凝土的设计配合以及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是根据实验室的设计配合比提高一个数值,并有95%的强度保证率。混凝土施工配料计量必须准确,才能保证所拌制的混凝土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其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施工配合比与实验配合比的差别在于含水率的区别。由于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由于实验室在试配混凝土时的砂、石实际含水率。为保证现场混凝土准确的水灰比,应按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对用水量予以调整。

混凝土的搅拌,要获得均匀一致的混凝土,必须对其原材料充分搅拌,使原材料彻底混合。工程中混凝土的搅拌一般采用机械搅拌,一般要注意搅拌时间的控制,以及送料机时间的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工程的重中之重,也只有合格的浇筑,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符合设计的要求,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尺寸准确,才能保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 篇6

【关键词】 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 过程管理

1.顶岗实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推广实施“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到企业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但是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和制度,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1学校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管理主体,而且其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既包括顶岗实习岗位的落实、实习期间的跟踪指导,又包括过程考核评价。顶岗实习中的岗位问题,岗位的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这是直接影响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目前的状况是随着各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与原有单个企业的合作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需求。有的院校與企业的合作还停留在协议合作的层次,大规模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局面还没有打开,以小组为单位到对口企业开展实习还只占少部分,学院为学生谋求对口岗位的负担过重,致使目前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实习企业规模过小、效益差、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等现象。

正因为顶岗实习的岗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学生对岗位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被草草推入社会进行“放羊式”实习,学生实习岗位分散、岗位技术含量参差不齐,没有实现顶岗实习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缺少专业教师的跟踪指导,同时学生远离学校,对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1.2企业的合作意识及积极性有待提高

企业往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企业主要目标,由于顶岗实习中学生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有的甚至认为支付适当的劳动报酬给学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学生的安全管理, 因此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1.3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及适应能力有所欠缺

一方面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模糊,不能根据自身的内在和外在条件适当选择岗位,不同的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不同,福利待遇有别,工作环境有差异,有的学生就会因此而产生失落感,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尤其看到一些平时比自己差的学生可能在顶岗实习中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重视、工资福利比自己高,就会产生换岗、离岗的想法或做法,不能站在“以学习和锻炼为重”的角度正确对待实习中遇到的挫折,实习目的不明确,对待实习患得患失;另一方面,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学生从学校来到企业,由于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明显不同,有的学生适应不了企业的严格规章制度,违反实习纪律,有的则适应不了企业的工作环境,怕苦怕累,甚至有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离家离校,产生想家想同学的思想状态,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出现中途离岗。

2.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内容构成

2.1落实单位的管理

实习单位和岗位的落实关系到学生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学生选择、落实实习单位时,必须做到规范、合理,可以通过组织招聘会的方式让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对于学生自行选择的实习单位,必须严格审核其资格。选择一家专业对口、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并确保实习单位的稳定性,这是有效完成学生顶岗实习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2.2生产实践的管理

关注学生在实习单位参加的生产实践,首先应确定不得安排学生参加存在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必须切实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其次,从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而言,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实习岗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应该说关联性越强其顶岗实习的实际意义就越明显。

再次,企业安排学生的实习劳动的强度必须适当,一般不得安排学生周实习时间超过四十小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最后,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在实习劳动过程中是否实现了顶岗实习的目的,其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否得到不断提升。

2.3考核评价的管理

建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考核管理,并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是规范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最有效的方法。

构建校企齐抓共管的考核评价机制就特别显得重要了,在考核内容上,既要考核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沟通技巧等各方面,又要考核实习考勤、遵章守纪等方面。在考核形式上,可以可分为月度考核和总体考核,总体考核以每月月度考核为基础。考核主体主要是学校指导教师为辅,以企业指导师傅为主,并加大对考核结果的反馈,促使学生对不良行为得到改正。

3.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3.1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精心设计学生顶岗实习岗位

实习不同于就业,其目的主要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强化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整体职业素养,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对口的专业岗位群和较高的岗位技术水平才能过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加强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和社会信誉及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合作, 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完善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寻求高质量岗位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必须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理解,校企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要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学校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

3.2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制定制度、规范管理,做实“顶岗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要加强对实习的过程管理,注重实习的效果 。

实习学生不在学校,给日常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但学生毕竟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学校的学生, 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因此日常管理也应接受双重管理,仅仅按企业的管理模式对学生不合适,对其在思想品德、实习纪律、实习态度、技能操作各企业的标准不一,因此学校要从校、企两方面考虑,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按制度严格对实习进行过程管理和适时监控,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3.3开展实习过程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实习动员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双重身份,扮演好“学生”和“准员工”的角色,一方面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接受企业的管理和约束,尤其要习惯企业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对企业专家给予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接受;要正确看待实习的报酬问题,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站在他人和企业的位置思考问题, 正确对待实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以奉献的精神对待工作,以健康的心态完成实习任务。

生产性顶岗实习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不积极

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企业应该占主导作用, 应该承担起主要责任。但现实的状况是:校企合作办学大部分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 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追求利润是它的最大价值取向。当企业出现用工荒时, 就会积极主动寻求合作办学的对象, 反之则不感兴趣。用工需求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大都为服装、电子、玩具企业, 对学生提高技能作用不大。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企业与中职学校追求的目标往往不一样, 企业只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让学生上岗工作, 创造价值, 很少考虑让学生完整地学习一整套技术;车间的班组长和师傅, 还会觉得实习生碍手碍脚, 影响生产, 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习得职业技能。因此, 大多数校企合作办学出现了中职学校热心、企业冷淡的合作怪圈。

(二) 责任义务不明确

西部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弥补办学资源的不足, 拓宽毕业生就业的路子, 往往积极主动寻求与东部较大企业合作办学。但在合作办学的谈判中, 有时不能坚持自己的初衷, 为达成合作办学协议, 只能降低要求, 退让妥协, 导致校企双方在合作办学过程中责任与义务不平等, 这就为下一阶段实质性合作办学时企业的不作为埋不了伏笔。

(三) 管理太粗放

大多数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并没有建立统一领导的常设性机构, 仅仅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代管, 而西部中职学校由于经费和人员的紧缺, 派不出足够的实习指导教师, 实习点又不集中, 一个实习指导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多点多人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工作, 与学生见面机会少, 与人力资源部人员沟通交流更少, 更谈不上与车间生产线的基层管理人员和带班师傅的沟通, 只能当救火队长, 导致管理出现空白, 教育指导不力, 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校企合作办学第二阶段教学学习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模糊, 责任不明确, 大多数企业仅仅是提供设施设备, 经过简单的安全和操作技能培训, 就让学生上岗, 只要不生产次品、废品就行。至于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想些什么?能否适应工作岗位?能否适应环境?生活怎样?……企业并不关心, 更不愿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对学生进行培训。

(四) 实习学生思想不稳定

由于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学生离家较远,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容易产生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 一时难以习惯。而且, 很多参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学生所学专业与岗位不对口, 工作时间又与学校作息时间完全不同, 一些东部企业工作时间甚至在10个小时以上, 只有加班加点才可能拿到理想的工资收入, 这令不少实习生难以承受。另外, 学生从西部学校到东部企业实习, 一下子从小城镇来到了都市圈, 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也令部分学生产生了诸多困惑和想法, 给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增添了许多变数, 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五) 安全无保障

生命没有价, 安全大于天。西部地区中职学校把学生带到东部企业实习, 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虽然时时强调, 电话遥控, 经常查岗并按协议买了意外伤害险, 但许多事情偶然性太大, 难以预料, 学生安全风险系数较高。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难度大, 牵涉面广, 关系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解决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呢?

(一) 寻找伙伴, 明确职责

西部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实地考察、人力资源公司介绍、网络查找等途径, 寻找合适的办学伙伴。双方以平等的地位, 根据各自需求, 进行协商谈判, 签订战略合作办学协议。如我校与上海餐饮协会的合作办学, 人有意, 我有情, 合作办学相当愉快。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到上海顶岗实习, 期间管理以企业为主, 我校为辅。每一位实习生都有人带, 有人教, 有人管, 记录详细, 实习结束按行业标准进行考核。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非常到位,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学生收获很大。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实习学生跳槽的情况, 也没有发生管理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

(二) 健全机制, 加强领导

东西部地区校企双方合作办学, 要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 设立合作办公室, 安排副总经理和副校长担任正副职。有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 才能确保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有序开展, 及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 校方的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生活、社交等外围工作;企业则负责学生的学习、生产、技能考证等工作。其中带教师傅具体负责生产、安全、技能的提高;班组长负责纪律考勤, 保证实习生时时有人管, 事事有人抓。

(三)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要实现预定目标, 要培养企业乐于接受、达到行业标准的综合服务性人才, 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设计跟踪管理信息表, 对实习学生从工作态度、考勤纪律、职业道德、礼貌礼仪、团结合作、安全生产、技能学习、心理素质、业余生活、社交技能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评价。对各类管理人员, 也要有具体的激励机制, 以调动相关责任人的积极性, 提高对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质量。

(四) 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中职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 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在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中, 西部中职学校可以在合作中与东部用工量大的企业集团或行业协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在实训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大胆实践与操作, 尽快掌握企业各个岗位的基本操作流程, 进而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 耐心做好实习生思想工作

学生从学校到东部企业, 从课堂到生产车间, 从校园到社会, 变化巨大, 一时间必然难以适应。作为实习指导教师, 不仅要做好上岗前的引导教育工作, 还要深入车间生产线, 深入学生宿舍,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 与企业方相关责任人密切合作, 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和困惑。实习指导教师要用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激励学生, 引导学生克服暂时的困难, 战胜自我, 转变角色, 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六) 坚持每周例会制度,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东西部地区校企双方合作办学要坚持每周例会制度, 每周至少用两个小时的时间, 召开专管领导、指导教师、企业基层管理领导、师傅代表、学生参加的会议, 大家座谈, 畅所欲言, 沟通交流, 汇总信息, 共同研究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 使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让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水平、生活能力等素质全面提高。

(七) 创造条件, 督促学生提高技能

教学实习、岗顶实习的管理是东西部合作办学中的难点、热点、焦点、关键点。企业不积极、不主动、不热情, 是因为国家相关的配套政策跟不上, 希望国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 增大财政投入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鼓励支持企业主动积极地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一体化办学, 使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越办越好。

对于西部地区中职学校本身, 要与东部大企业集团积极沟通, 编制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计划, 定期邀请老师傅和工程师作培训讲座, 提高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要创造条件, 开展实习生技能训练活动, 提高实习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帮助学生获取技能等级证书。通过采取这些办法和措施, 引导学生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2007年6月,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办法》,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今后, 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 大胆探索, 以经营学校的理念, 担当起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攻坚克难, 不断推进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流的技工和优秀服务型人才, 实现东西部资源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为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力支撑。

摘要: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创新, 是人才培养的必需环节。本文以我国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为切入点, 提出了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问题的根源, 探讨了应对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教学实习,顶岗实习,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卢必林.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的跟踪管理难题及对策[J].广东轻工业, 2011 (5) .

[2]李波.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管窥[J].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论坛, 2009 (4) .

[3]殷翔文, 马斌, 马成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理论版) , 2008 (33) .

生产性顶岗实习 篇8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定岗实习,置换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飞速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于教育领域,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的今天,教师专业化水平问题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开展教师职后教育即教师培训,增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解决教师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以及工学矛盾等,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当前探索教师培训实践的重大课题。作为一种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解读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作为一种新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是烟台市教育局和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5年合作创立的。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05年开始,在每年的9-10月大学生教育实习期间,采用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方法,即以两个校内试讲优秀的学生充顶实习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利用学生实习这段时间,“腾”出来的这些教师到鲁东大学进行2个月脱产专业学习。参训学员培训费由烟台市教育局和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担,住宿费 (住学生公寓) 由教师所在学校承担,伙食费由教师个人负担。日常生活用品自备。

1.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为五个模块:第一,初中英语教材教法模块。此模块由两个环节组成:A.聘请市级优秀初中英语教师作示范课 (4-6次) 。B.学员选取初中教材不同内容分组讲课,指导教师点评。第二,语言技能提高模块。此模块由以下四部分组成:A.听力训练,每周一次,每次两节。B.口语训练,每周两次,每次两节,由外教授课。C.阅读训练,每周二次,每次两节。D.语音训练,每周两次,每次两节。E.基础英语写作,每周一次,每次一节。第三,教学理论与新课标模块。此模块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主要涉及学习策略、课堂教学模式、语言教学流派、教学研究论文写作、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等。讲座共开设6次。第四,西方文化模块。此模块也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主要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共安排六次讲座,每次一小时左右,由外教完成。第五,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块。此模块在学员的业余时间完成,在计算机房由专人辅导,主要培训课件制作、网上信息获取等。外国语学院在每期学习班期间都安排10次专题讲座,由鲁东大学教授专题讲授中学各科教学法,围绕中学教学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设计。在学习期间,鲁东大学的任课教师根据情况给学员布置一些学习讨论的题目,由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结束前,每位学员要完成两篇与教学有关的论文和感想。另外,培训班学员除了参加必听课程的专业学习,还可以任意选修全校各年级课程。

2. 教师顶岗培训的学习方式及管理考核

被“顶替”到鲁东大学培训的中学教师,其学习采用跟班听课、集中讲座、分散自学、小组活动的方式。跟班听课,即到鲁东大学脱产学习的教师单独组成一个班,班长由市教育局指定,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负责配备班主任。除分组固定跟随大学普通专业班听主干课外,其他活动包括讲座、观看英文电影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外国语学院根据培训内容的要求征订了学员培训的公共课程教材和专业课程教材,并制定了《学员培训登记表》、《学员管理规定》、《时间作息表》和《学员考勤表》,要求培训教师必须遵守鲁东大学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班主任请假。

培训结束后,由外国语学院负责进行考核。考核采取平时测试和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内容为综合测试 (所听课程及讲座) 、口试和讲座作业。其中,综合测试占40%,口试占30%,讲座作业占30%。考核合格者由烟台市教育局颁发合格证书,记继续教育40学分,装入个人档案。对于考核不合格 (含表现、成绩、旷课2天以上) 的学员,不发培训合格证书,并通报到教师所在县市区和学校进行批评。

二、“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鲁东大学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受训教师和高校两大方面。

1. 受训教师方面

(1) 可以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关键。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新理念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开发,让主动学习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培训中,鲁东大学注重受训教师开创意识的培养,把创新教育、人才观教育、学生观教育渗入课程与教学之中,大大开拓了培训教师的挑战精神和探究精神。

(2)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中学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很多,难以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适应,无法承担新课程改革的任务。为让培训达到预期效果,鲁东大学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培训方案和具体课程安排。例如,外国语学院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为改变受培训教师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培训安排了教学理论与新课标模块,主要涉及学习策略、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等,以帮助他们走出“开着拖拉机上高速”的困境。培训班学员除了参加必听课程的专业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任意选修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的课程。这样,教师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具有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教师拥有了为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而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的能力。

(3) 发展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鲁东大学在每期学习班都安排十余次学术报告,就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从理论高度和实践层面做深刻的阐述。而受训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导师的科研科题。顶岗培训使学员耳目一新,使他们能够站在理性的高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根本上提高了学员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富有新意,在课堂运行体系上更加充满活力。同时,还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培训。以往的一些培训之所以被参训教师认为毫无意义,是因为这些培训不能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培训,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鲁东大学针对培训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对培训需求不一的情况,由教师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申报,然后在培训内容及编班时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2. 高校方面

一方面,“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解决了师范类学生教育实习难的问题。鲁东大学是一所由师范院校发展起来的地方性综合大学,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一直是该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但如何让全体师范类学生都能走上中学讲台实习,真正地当回教师,成为学校颇为头痛的难题。另一方面,中小学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为大学开展中小学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提供了素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适切性。

三、“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自“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这一模式实施以来,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过这一形式为烟台市初中、高中置换培训英语教师,每批达几十人。在磨合与探索的长期实践中,这一个新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业已进入到规范操作阶段,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等培训模式已经在鲁东大学初步形成,从而提供了一条高校与基础教育直接对话、对基础教育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发展在职培训的一条新途径。到2011年,参加秋季顶岗实习学院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等11个学院的共1435名学生,实习学校分布在烟台市14个县市区的156所中小学,置换教师264名。目前,鲁东大学已经把外国语学院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各师范专业,成为烟台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

1. 存在的不足

一是时间短,既不利于受训教师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利于实习大学生对所顶岗学校学生的管理。二是大学生缺乏经验。实习大学生虽然在大学期间积累了较深厚的知识,鲁东大学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但由于缺乏教学一线的经验,他们在顶岗期间无法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他们对中小学的实际状况往往了解不够,对中小学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不太清楚。四是创造性思维相对缺乏。顶岗培训仍然主要定位于“按需施教”、“缺什么补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这也许是永远不错的,但是所“教”、所“学”的大都是知识性的结论,缺少发展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注意知识量的积累,而对知识结构的优化重视不够。五是顶岗培训模式容易引发中小学校管理中的矛盾。在与晋升、工资等挂钩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教师都希望去培训,但学校为顺利安排工作,名额必定有限。在竞争名额的过程中常常会引发教师之间的矛盾。

2. 完善建议

第一,加强培训评估,增强培训效果。烟台市教育局与鲁东大学必须做好对培训需求的调查,通过一线的实地调查,确定教师的需求。进行完一次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后续跟踪。否则,容易出现培训与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脱节,而理论高高在上的情况。第二,对照岗位要求,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特别是对师范类的学生,必须按教育部的要求,严格训练,使他们到实习学校真正能“顶”起来,使“置换”出的教师能够安心学习,防止出现因为中学教师外出学习而影响中学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同时,对顶岗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包括授课内容的深浅、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班主任工作等,保证各顶岗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链。第三,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适应与提高予以高度重视。地方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在保护广大教师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 (如纳入教师的考核、工资的晋级,与教师的评职晋升衔接) ,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规定教师每隔3-5年必须参加轮训,保证教师观念、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第四,做好教师培训基地的资质考查论证工作。驻烟高校,除鲁东大学外,还有烟台大学、烟台工商学院等几所省属高校,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本科院校。烟台市教育局必须对这些高校的软、硬件进行考查,从其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师范教育的成绩等方面把关,从而确定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的高校。第五,建立合理的教师继续教育成本负担机制。加大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要在教育经费预算中专门划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并为“顶岗培训”教师提供适当的生活费补贴,以减轻参训教师的生活负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继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大严重障碍。而对高校师范专业来说,学生实习也一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大难题。中小学教师“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的实施,达到了双赢,即中小学教师可以有机会回到高校进行“回炉”深造、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发挥促进当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良性作用;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学生由此可以有机会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学现场磨炼授课技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有广泛推广和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顶岗培训”模式带来多赢效应[N].中国教育报, 2007-11-15.

[2]鲁东大学创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新模式——大学生顶岗教学教师回高校学习[N].科学时报, 2007-10-16.

生产性顶岗实习 篇9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问题,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教学阶段需要由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方共同完成。制定合理可行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是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

一、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 系统研究不够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常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制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没有真正构建起与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总体看,对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缺乏系统研究,对顶岗实习本质、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认识还不够。

2. 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最终的实习报告当成是对学生最终顶岗实习的评价,而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也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最终学校结合实习报告和企业人员的评价而给出的学生成绩不一定真实合理。

3. 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较差

有的学校确实能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顶岗实习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其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但对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描述过于泛泛,评价者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打分,最终导致分数评价并不是合理而客观的。

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1. 构建动态全面的顶岗实习评价管理团队

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专业教师和企业带教教师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学生的工作,顶岗实习应该是一项由学院、系部、教师、学生和企业互相配合、协调统一的工作(见附表),管理主体的工作应贯穿于顶岗实习前、顶岗实习中和顶岗实习后的三个环节中,通常周期为24周。

2. 制定可操作的过程性顶岗实习指标

评价目标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应引导顶岗实习学生朝着评价目标的方向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和顶岗实习成效。企业、教师、同行等多元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多重互动,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评价内容一般贯穿于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阶段、实时监控阶段和成果总结阶段中,其内容评价应具有系统性。评价方式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评价环节应包括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阶段、实时监控阶段和成果总结阶段。此外,评价指标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强、真实可靠、便于采集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戴玉梅.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之探析[J].成功:教育,2013,(11).

[2]张蓉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高职电信类专业为例[J].轻工科技,2013,(11).

[3]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4]甄铁丽.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向导,2013,(33).

生产性顶岗实习 篇10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 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探索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已在高职院校得到广泛的开展, 顶岗实习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顶岗实习,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学生可接受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 并能够将所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个重要实践和学习阶段, 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2 专业建议

笔者本学期指导了市场营销专业91名学生的顶岗实习, 在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交流的过程中, 不断的思考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的提炼与培养, 以及如何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如何进行培养等许多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

通过顶岗实习指导, 我们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 四川省内特别是成都市场, 对从业人员的结构性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学生实习和就业人数较多主要集中在除了房地产行业, 销售, 电话营销外, 今年有5名同学加入了教育咨询行业, 5名同学加入了物业管理行业。

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调查与校企业合作企业的企业专家们的沟通和交流, 在课程体系上相对较为完善, 不仅开设了房地产营销的专业选修课, 在沟通与销售技巧方面、客户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也较为合理, 但在教育咨询和物业管理这一块方面还有所欠缺, 建议增设相应的选修课。

2.2 专业能力培养

(1) 营销能力。11级市场营销学生, 从事专业相关性工作的比例达90%以上, 包括直接从事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客户与市场开发, 客户的维护等。他们在实习中表现最大的特点是专业意识较强。这些学生在企业的上岗之前的培训期, 能有意识的从企业产品、企业文化、客户特点这几面重点入手, 较快的适应企业, 尽快的开展销售与客户服务等相关工作。在我和企业人员交流中, 他们都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与在校期间良好的专业理论学习分不开的。

(2) 客户管理能力。从成都市学生岗位实习的实际情况分析, 不少同学进入了投资信贷行业, 大约有6人左右在从事金融贷款业务;另外, 是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也较为快速, 有约7人左右在从事电商平台业务;这些工作都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客户关系的整体管理能力。

(3)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应该是专业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学生工作实习过程中, 需要与上下级、平级的同事、客户等等进行360度的全方位沟通。因此我们发现, 沟通能力的较强的同学, 适应工作时间短, 在工作表现出较强的个人能力。

同时, 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谈判能力、策划能力、市场洞察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也对他们出色完成其工作起重要作用。

2.3 培养方式

学校的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主, 尽管我院本期进行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改革, 也在努力探索寻求“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 并取得了不错的绩效。但从在顶岗实习中反馈出的信息, 本专业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还需做一些实践性工作。

首先必须加大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力度。构建工学一体化的、全新的营销教学场所:学生实习超市、模拟营销公司、营销策划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等, 采用“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 同时, 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社团功能, 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活动。

其次, 构建师生一体的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战演练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相对独立地学习, 而教师从昔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工作的管理者, 而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今后工作中的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 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者。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 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 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并不断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最后, 实践基地一定要高效的使用。校企合作开发的一些实践基地教学资源, 要变成学生实习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平台, 亲身实地的开展营销岗位相关活动, 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同时希望学生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并注重运用专业知识, 以便使学生能在顶岗实习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为更好的融入和适应社会, 起航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 是一种教育体制的改革,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以“顶岗实习”的方式与企业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阐述了通过指导顶岗实习, 探讨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专业能力的获得问题以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问题。

关键词:顶岗实习,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耿青松.高职财经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5) .

[2]赵文颂, 郝群荣.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科技与企业, 2010, (6) .

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解析 篇11

一、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法律关系定性

解决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的核心在于准确定位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学习学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定位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有劳务关系说、劳动合同关系说、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说三种观点。

“劳务关系说”认为,实习教师并不符合《劳动法》的调整范围,1995年原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关系只能用民法调整,应当为劳务关系(雇佣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说”将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法律关系定位为事实劳动关系或者准劳动合同关系。事实劳动关系说认为,顶岗实习教师依照三方签订的实习协议,为实习学校提供劳动并接受管理,接受一定的报酬,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因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准劳动关系说认为,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在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间寻找平衡点,将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性为准劳动法律关系,把最低工资、最高工时、劳动纪律、社会保险等纳入劳动关系进行保护。

“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说”认为,顶岗实习教师的身份仍为在校学生,其到实习学校顶岗实习的目的不是为实习学校提供劳动或劳务,而是为了获得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是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顶岗实习只不过是实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学校学习活动的延伸,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应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

目前,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说是通说。顶岗实习教师的身份为学生,其与实习学校之间不是不愿签订劳动合同,而是双方根本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条件,事实劳动合同关系无从建立。劳务关系说很难保护实习教师的合法权益,明显对实习教师不利。准劳动合同关系说只不过是学界对立法的呼吁,再说保护实习教师的合法权益也不一定非要采用准劳动合同关系的方式。综合考虑,将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法律关系定性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较为妥当。

二、顶岗实习教师法律关系的特殊性

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中,实习生的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因此社会上对企业顶岗实习问题特别关注。顶岗实习教师法律关系既有与一般顶岗实习法律关系相同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准确定位顶岗实习教师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其特殊性,有助于解决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

(一)强制性

由于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各高校曾经对毕业生实习有所放松,因而造成社会各界甚至毕业生本人都认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的错觉。其实,根据有关规定,毕业实习是强制性的。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或毕业时的课程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留级门数者,先发给结业证书。在分配工作后一年内向学校申请补考(补作)一次,及格者换发毕业证书。经补考(补作)仍不及格的课程以后不再补考(补作)。从师范类学生来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的强制性更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将教育实习与教师资格的获得挂钩,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申请条件和认定程序。要将申请人修学教师资格课程、通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进行教育实习和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等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因此,顶岗实习作为实习的一种类型,实习教师可选择的余地不大,必须接受学习学校的安排,这与劳务合同双方意思自治的要求相抵触。顶岗实习教师无法与实习学校建立劳务关系。

(二)教师岗位的特殊性

与其他类别的顶岗实习相比,师范生的顶岗实习具有特殊性。教师岗位有自身的特殊要求,《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顶岗实习教师尚未取得教师资格,严格意义上是不能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的资格尚不具备,实习教师只能是“有名无分”,无法与实习学校建立事实劳动合同关系。

(三)学习性

教师职业是经验性的职业,对实践经验的要求比较高,而顶岗实习教师缺乏的恰恰是实践经验,其顶岗实习的目的也正在于获得实践经验。与其他类别的顶岗实习相比,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学习性更强,其他职业顶岗实习的劳务性更强。

(四)政策性

顶岗实习不但是解决师范生的实践技能问题,而且还承担一定的实现教育均衡的重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指出: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各地在组织师范生顶岗实习时,地方政府经常出台一定的文件对顶岗实习加以规范,划拨一定的经费对顶岗实习进行支持。因此,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政策性更强。

三、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的解决

顶岗实习教师的法律关系既然应当定位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具有强制性、学习性、政策性和教师岗位的特殊性等特征,顶岗实习教师的一切法律问题都要围绕其法律地位的定性与特殊性来解决。

(一)顶岗实习教师能否适用《劳动法》保护问题

顶岗实习教师能否适用《劳动法》进行保护,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劳动报酬问题。实习生的同工同酬问题是非师范类专业顶岗实习的热点问题,那么顶岗实习教师是否也可以要求“同教同酬”呢?第二,顶岗实习教师因实习受伤能否享受工伤待遇问题。第三,顶岗实习教师能否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问题。

劳动报酬与“同教同酬”、工伤待遇、社会保险等问题的关键在于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是否能够建立劳动合同关系或者准劳动合同关系。如前文所述,顶岗实习教师的法律关系应当定位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加之顶岗实习的学习性(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实践性经验)、教师岗位的特殊性(顶岗实习教师虽有劳动付出,但并不具备教师资格),因此顶岗实习教师无法与实习学校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也不适用准劳动合同关系进行保护,“同教同酬”、工伤待遇、社会保险等问题也无从谈起。但顶岗实习教师毕竟付出了劳动,从劳务关系来看,实习学校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报酬。同时为了防止实习单位利用顶岗实习教师的廉价劳动力、防止学校克扣顶岗实习教师的报酬,从中央到地方对顶岗实习的报酬问题都做了规定。如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 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扣发或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规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应当按照同岗位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具体比例由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实习单位、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或者约定,按时足额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实习补助,不得拖欠、克扣。实习协议确定的投保人,应当及时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等相关保险。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强制性和政策性较一般的顶岗实习更强,因此顶岗实习教师的实习报酬等问题一方面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定,但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学校、实习学校与顶岗实习教师三方的实习协议。

(二)顶岗实习教师的人身伤害问题

顶岗实习不同于勤工俭学,虽然原劳动部的部门规章否定了勤工俭学建立劳动合同的可能,但勤工俭学与学校教学无关,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因此,对勤工俭学发生的伤害事故,许多地方规定可以比照工伤待遇执行。但顶岗实习明显与劳动无关,如果教师自身受到了伤害,其损失该如何弥补?从顶岗实习教师的法律定性看,既然是培训性质的学习,实习教师的身份还是在校学生,所在学校当然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作为接收单位,实习学校与顶岗实习教师之间也存在培训性质的管理关系,可以看作是学习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延伸,因此实习学校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顶岗实习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还有可能因职务行为造成其他人员的伤害,对此虽然顶岗实习教师不是正式教师,但由于“顶岗”的存在,其责任已经非常接近于正式教师的责任。不管是顶岗实习教师自身受到伤害,还是致使其他人受到伤害,都属于民事责任的范畴,需要实习学校、学习学校、顶岗实习教师三方面协议加以解决。

四、提醒与建议

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既非劳动合同关系,也非劳务合同关系,而应当是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属于学校学习活动的延伸。同时,师范生顶岗实习还具有强制性、学习性、政策性、教师岗位的特殊性等特征。顶岗实习教师的法律定位及特殊性限制了顶岗实习教师利用《劳动法》保护自身权益的可能,其实习补助、在实习期间受到伤害、造成其他人伤害等问题,需要依据地方政府的政策,更需要通过学习学校、实习学校、顶岗实习教师三方协议来解决。

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篇12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 也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实施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后, 已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学生入学之后, 学习专业理论、练基本功都在学校实行课堂化教学, 而实习时则直接到企业, 通过顶岗实习, 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解决学校实习场地不足和学用脱节的矛盾。使学生能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 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但是,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加之学生到企业之后, 顶岗作业比较分散, 如何搞好实习期间的管理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下面就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

学生顶岗实习是指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实践活动, 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顶岗实习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 学生身份的双重性。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 (确切地说是准员工) 的双重身份。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 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反过来讲, 学校把学生放到企业后, 不能认为主要就由企业来管理。学校除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外, 还必须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 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二) 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一般地讲, 为了符合就业的需要, 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 主要是针对“岗位群”设计的, 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则主要针对具体“岗位”, 其学习的内容会更具体、更明确、更有针对性。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 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讲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因此, 要鼓励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 善于在工作岗位上学习, 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 技能学习环境的真实性。

顶岗实习从“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到“以岗位和企业为中心”, 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创造了最真实的环境。这种“真刀真枪”的环境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空间上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 这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因此, 要建立以学校为主的, 学校、企业、家庭三方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分析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 顶岗实习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实践证明, 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 学生与学校时空的阻隔等因素, 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有的学生甚至擅自离开实习岗位。根据调研掌握, 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

1. 学生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大, 受企业承受能力限制, 不同专业学生分到不同的单位实习, 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 学生实习地点分散,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易出现安全问题,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 有的学生自律性较差, 法律观念不强, 加之个人自由空间大, 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违法事件。这些不仅会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对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作用。

2. 环境变化导致各方面的不适应。

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中。主要有四种情况:

(1) 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感到不适应

(1) 专业不对口不适应。学校在安排学校顶岗实习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对口, 但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 不可能学生一到企业给安排的就是本专业岗位。虽然现在倡导“先就业后择业”, 但有的学生总是想一到企业就能接触本专业;他却不知道, 企业还需要考察他。

(2) 身体对所从事的工作环境不适应。有的学生认为工作噪音太大, 自己的耳朵受不了;有的学生感觉工作环境有气味, 受不了;有的学生则认为工作环境引起身体过敏, 有点害怕等。

(3) 对企业的要求不适应。有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 有的学生则还不能尽快从学生转变到员工的角色上来。

(2) 不能吃苦

这是现在大多数的实习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用人单位反映最多的问题。有的学生感觉工作太累, 企业加班等身体受不了而中途离岗;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心理压力大, 心理疲劳等。

(3) 对社会期望值太高

有的学生认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当逃兵, 开小差;有的学生甚至轻信别人的游说, 为追求高收入而走入违法之道等。

(4) 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不善于与人交往, 不善于沟通, 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 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

(二) 劳动时间超长加班现象普遍, 学生难以适应, 实习时间难以保证。

根据学校要求, 学生应完成一年的顶岗实习。但是, 在顶岗实习期间, 大多数企业的劳动时间都是超标的, 学生难以适应, 因而实习时间就难以保证。根据我校对顶岗实习企业跟踪回访结果表明, 国内企业, 其工作时间都在10—12小时甚至更长。刚出校门且年龄在16—17岁之间的中职学生就很难接受和面对, 短期内很难适应, 导致学生因顶岗实习生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日工作时间长而怨声载道、无法坚持, 继而找各种理由借口离开实习企业。因此, 真正能坚持实习并在实习单位就业的为数就不是很多。

三、对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 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 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中职生顶岗实习工作顺利、有序、稳定地进行,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为此, 必须通过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拓展和稳固实习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办法来做好实习工作。

(一) 顶岗实习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应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并与实习单位的管理者做好沟通工作。

2. 对实习学生进行宣传动员, 将实习的目的、要求、安排和计划告诉学生们, 并对学分的考评方式也一并公布。

3. 实习前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为安全实习提供重要保障。

1. 建立和健全管理工作机构。

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以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 教务科、学生科、实训中心、招生就业办等为成员来组织、管理顶岗实习工作。

2.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

理办法》 (教职成[2007]4号) 等相关文件, 建立实践教学规范、顶岗实习工作细则、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

3. 为保证学生安全和权益, 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

同时为了促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 安全有效地完成实习任务, 学生在离校前必须与学校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学校还必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4. 加强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 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工作。

5. 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力保障实习安全顺利进行。

对顶岗实习学生相对集中的单位, 可配一名指导老师带队, 由学校发放实习课时津贴或补助, 差旅费也由学校支付。

(三) 充分调动三种人的积极性对实习学生实施管理。

1. 带队教师。

带队教师最好是专业课教师,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 专业课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生产实习的指导者, 他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 对学生的考勤、纪律、岗位适应情况、实习态度进行管理和打分。

2. 企业班组长。

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企业班组长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既是企业的生产员工, 又是学校聘任的实习指导老师, 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实践知识, 还是工作经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行规及团队精神, 他应给实习生的职业操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创新程度、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打分。

3. 学生干部。

实习学生中的学生干部既是实习者又是实习学生生活、实习秩序的管理者, 他可以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状况进行打分。

(四) 以德育教育为统领,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夯实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

1.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特别是加强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教育。

对于不能吃苦的学生, 平时除要加强对其吃苦耐劳的教育外, 还要充分做好其在顶岗实习前的军训及相关教育, 以及通过学生成才典型的宣传来教育其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例如, 2009年元月中旬,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客服部实习的郑叶清、吴小方、李春梅、韦丹荣、蒙庆玲和伍丽琼共六名学生, 因工作强度大又累, 全体闹着辞工回校, 我发现情况, 马上采取措施, 以打电话、发短信、网上QQ聊天等形式, 做她们的思想工作, 经多次交流, 她们明白了实习工作中暂时的苦和累, 都是为以后打的基础, 可以锻炼自身的毅力和承受力, 同时可以帮助自己成长、成熟。就这样逐步做通她们的思想工作, 使她们安心实习。又如, 2009年3月, 上海鑫旺阁酒店餐饮部实习的程小琴、莫晓婷、韦春莲三名学生因工作累又苦, 不能很好地休息, 闹着要回校, 我逐个打电话、发信息与她们谈理想, 学习工作等, 耐心地与她们谈心, 安定她们的实习心态。

2.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开设, 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实习与就业的充分准备。

对于学生感到对工作岗位不适应的问题, 一方面校企双方要在学生上岗前对岗位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 让学生三思而行。上岗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例如, 2009年4月,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客服部实习的郑叶清, 打电话给我, 接通就直哭, 一边哭一边诉说实习的委屈, 我一边耐心地听她诉苦一边开导她, 告诉她实习是锻炼一个人的好方法, 也是成就一个人的好机会, 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学习。经过长时间的谈话, 终于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 她也顺利地完成了实习。

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

对于那些对社会、对岗位期望值太高的学生, 除要教育他们正确面对社会, 正确对待薪酬以外, 还要加强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那些只向往高收入甚至走入传销歧途等的学生必须及时劝其悬崖勒马。例如, 我班的学生郑珍2007年8月在深圳信南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期间, 在工作中认识了来南城横岗店买东西的一名李姓女顾客, 李顾客给她留下了电话号码, 也要了她的电话号码, 之后便频繁给她打电话。郑珍就觉得李顾客对自己很好, 把李顾客当作很好的朋友, 很相信李顾客, 在没有了解李顾客的情况下, 就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 说在南城实习很累, 工资又少, 为了帮助家里弟妹读书, 不想只领这六百来块钱的实习工资, 只要有发财的机会就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李顾客就主动对郑珍说, 北京是可以让她实现她的梦想的地方, 她可以带郑珍去北京发展。郑珍涉世不深, 警惕性较低, 很容易相信别人, 且有很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 因此, 决定辞工跟李顾客去北京发展。当我接到实习点学生负责人报告这个消息的电话时, 就觉得情况不对, 于是电话安排班长找几个同学, 包括郑珍的老乡郑丽华一起做郑珍的思想工作, 再电话与带队实习老师联系, 要他也同时做郑珍的思想工作, 跟她分析此事的利害关系, 实行全天不让郑珍有一个人独处的措施。经过多方努力, 学生郑珍终于想通了, 从此安心实习。

4.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 以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内容, 反复强调和提醒。

制定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 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动态, 排查各种隐患, 确保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稳定。

5. 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

对于为人处事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工作就意味着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 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并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其次要重视人际交往, 遵循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要让学生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 为人处事以诚信为准则。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团队精神, 而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 要以全局为重。

综上, 只有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 才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才能密切校企关系。这样学生到企业实习就既能进得去, 又能留得下, 且技术过硬, 使得招生和分配工作顺利开展。

摘要: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学生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 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 逐步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 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学习过程, 让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形成对接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本文作者就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上一篇:大米转基因下一篇:特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