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研教研案例

2025-01-01

一课一研教研案例(精选3篇)

一课一研教研案例 篇1

新密一高“一课一研”教研制度

“一课一研”即研究每节课的教学方案,研讨课型特点、整体框架、关键问题、实施策略、课件设计、板书设计、教具教学应用、练习设计以及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

一、操作流程

1、年级备课组长提前一周以《周教学计划》的形式布置教研任务,明确每次教研内容,确定主备人及具体要求,学科教师独立进行个人初备。

2、主备教师做好详实的发言材料并形成书面教学设计(提倡电子稿),参与教师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补充、修正或提出不同见解,达成共识,形成了备课组集体教学预案。

3、每位教师根据学段目标、学生情况以及个人教学特点,对集体教案进行精细化完善,写出详略得当的个人教案。

4、备课组长组织分工,制作和完善练习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用具等。

5、课后根据学生反馈和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反思,完成有痕迹的复备。

6、下次“一课一研”时,要对上周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

二、岗位职责

1、年级备课组长是落实“一课一研”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发挥统筹规划、组织和引领作用,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总

结”五落实,并组织做好活动记录以及相关材料的汇总、上传和上交,形成校本教研资源。

2、备课组内名师、骨干教师发挥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及时进行学术决断。

三、制度保障

1、成立“一课一研”督查领导小组

秦晋校长任组长,成员由副校级领导、三个年级段长及教务主任组成。具体学科分工安排:周明顺助理、马改风主席分包语文学科,陈喜旺校长分包数学学科,牛振峰校长分包英语学科,孙喜山书记分包物理学科,刘延仿助理分包化学学科,程书森校长分包生物学科,秦晋校长分包政治学科,冯政道校长分包历史学科,郑天尚助理分包地理学科。

2、教务处和年级做好指导、协调与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量化为对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

3、量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备课组长和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绩效工作量评价挂钩。

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8年8月15日

一课一研教研案例 篇2

一备课的内涵、要求与形式

什么叫备课?顾名思义, 备课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的活动。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实践证明, 只有认真备好课, 才能成功地上好课。备什么, 怎样备, 这是每一位教师在备课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政治课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教材, 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 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因此, 在政治课教学中, 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从社会实际出发, 从学生实际出发。所以, 在备课时, 要备三个“实际”。

第一, 要备教材实际。怎样备教材实际呢?就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吃透”教材的实质内容, 便于因“教材”制宜。备教材要在“熟”字上下功夫, 通过钻研教材, 熟练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避免偏离主题;熟练地理解教材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避免脱离《课程标准》的指导;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部联系, 即掌握段与段、要点与要点、每个要点与中心思想观点、前后节之间的联系以及该节在全课乃至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能驾驭教材, 正确把握深度和广度, 掌握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避免完全被教材束缚。这样教师在课堂上, 无论从哪个方面组织教学, 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讲解, 都能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第二, 要备社会实际。理论联系实际, 是政治课教学生命力之所在,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因此, 备课要备社会实际, 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特别政治课教学要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密切联系当前社会的现实, 包括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加强学习、关心社会、搜集资料、联系实际, 以便备好社会发展实际的内容。备好社会实际不仅是上好政治课的需要, 而且是适应政治高考的需要。现在政治高考命题趋势是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突出党和国家现阶段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好当前的社会实际, 特别是社会热点及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并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三, 要备学生实际。备学生实际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便于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要求, 也是提高和改进教学、全面完成思想政治课任务的需要。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入了解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人, 这是最重要的备课。凡是教学效果好, 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他们都是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接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先要了解这个班级在本学科中的学习水平, 熟知这个班级学生在该学科的分化表现, 即多少人学习有困难;接着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对教材的哪些知识已经理解了, 哪些还不理解或还不甚理解, 教材中哪些内容可能成为难点或疑点;还要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质量, 并带动两头, 使好的一头更好, 差生的一头也能有所进步, 也就是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

备课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个人备课。个人备课是备好课的主要形式和关键环节, 要求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钻研考试大纲、分析学情、写出教案。 (2) 集体备课。通常的做法是学校每周统一一个时段, 以备课组为单位, 分析本周教学的任务和重难点, 由主讲人讲教学策略, 其余教师补充, 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集中大家的智慧, 寻求最佳途径。不足的是课堂上很多教师仍然按照自己的预设上课, 根本不按集体备课时的思路, 学校也无从监控。针对这种情况, 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探索出“一课一研”的集体备课模式。

二“一课一研”教研模式

“一课一研”教研模式就是每上一节课之前都进行一次集体教研。教研的内容只针对一课时的内容, 与集体备课一样, 由一位主备人提前对一课时的内容进行精心备课, 写出导案。每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一课一研”, 教研会上, 主备人先把自己提前准备的导案发给本学科的教师, 并用5分钟讲清目标任务、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所有参会教师再用25分钟认真看导案, 提出补充意见, 最后由主持人组织全组教师用10分钟进行讨论, 对导案做补充、修改和订正。

开展“一课一研”, 一般只能在同一层次班级进行, 各班教学进度要统一, 学期初就要集体制定好教学周历、课时历, “一课一研”的内容具体明确, 所有学科教师在同一时间, 集中研究一节课的教学, 研究结束大家就去上课, 下课后, 又集中5分钟谈感受, 在导案上写出反思。这样做的好处是及时、快捷、针对性强、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节课, 效果显著。

当然, “一课一研”也有其局限性。既增加了教师的活动时间, 每天教师都要教研, 会感到疲惫。而且每次教研时间紧张, 有的问题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探讨。

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实践“一课一研”, 其目的是要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一研”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形式, 只是这种形式的实施过程更精细。我们认为, 高效课堂应是精心准备的课堂;高效课堂应是目标明确的课堂;高效课堂应是重难点突出的课堂;高效课堂应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高效课堂应是每个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有明显提高的课堂。为此, 我校的“一课一研”围绕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把一节课的操作流程做精细的研究, 除了明确教师主导的思路, 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备课, 如课堂上安排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哪几个, 学生展示成果的时间是几分钟, 练习题的选取等, 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三“一课一研”实例分析

如高三政治生活第一课时复习。教学目标为:中国的国家性质, 中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教学重难点:理解中国的国家性质。教学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讲练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1) 明确高考考点, 用时2分钟。 (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4~14页, 用时15分钟。 (3) 教师归纳要点:一个本质 (人民当家做主) , 三项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 三个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 四项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 用时3分钟。 (4) 学生按考点要求简答考点知识, 用时10分钟。 (5) 巩固训练, 用时8分钟。 (6) 课堂小结, 用时2分钟。强调中国国家性质在高考中的体现。

这样的“一课一研”条理清晰、目标具体明确, 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课堂容量大, 讲练结合, 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对教学研究的深入思考

第一, 教学研究要高站位。教学研究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要从全国课改中汲取养分, 要有创新的教研理念, 思考教学前沿的一些课题。

第二, 教学研究要低重心。紧紧围绕教学的常规环节展开, 备课要精心准备,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上课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 让学生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作业布置要科学合理, 个别辅导要因材施教, 考试训练要认真研究试题的效度。

第三, 教学研究要重实践。对问题的分析要从实际出发, 研究成果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扩展认识, 并注重归纳、反思和推广。

教学研究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 教研形式应不拘一格, 但教研模式的规范性也有其可取之处, 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教研的有心人,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教育方法, 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竭动力。教研模式多种多样, 各有利弊。云南省会泽县第一中学探索了“一课一研”的教研模式,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课一研教研案例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一课一议”;教研活动

一、关于“一课一议”的概念

“一课一议”的教研活动是指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由多个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付诸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研活动。这个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教材的某一课内容,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构想和教学设计,相互比较,取长补短,更好地去完善自我教学。“一课一议”是多维的互动群体研究模式,每个教师可以通过此平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汲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课一议”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课前议完就结束了,而是形成“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构建过程。

二、“一课一议”教研活动的意义

1.深挖教材内涵

文学作品有多重阐释性,每个人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具有差异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大胆设想,形成不同见解。“一课一议”的教研活动可以给教师全方位、立体的视野分析教材,也能激励学生分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2.提升教师水平

以往,教师构建课程就是参考一本《教学参考书》,缺乏交流与思想碰撞,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甚至出现“千课一面”的教学设计。俗话说:“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就是两个思想。”而“一课一议”教研活动,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活动,大家各尽所能、各显神通、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3.提高课堂质量

“一课一议”教研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在寻找最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分享多人智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一课一议”教研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

1.加强合作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由于教学工作的独立性和教学评价的单一性,教师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很多教师喜欢孤军奋战,教研活动只是“走过场”。

2.学会借鉴,切勿照搬

“一课一议”教研活动不是单一的集中大家的教学设计形成统一的模式,而是各取所需,一定要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创造性地利用教研成果。

3.学会反思,好课多磨

这里的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反思后才能发现不足,再进行二次加工,直到满意为止。

上一篇:镇党委副书记个人党性分析材料下一篇:集体代理委托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