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教研活动汇报

2024-10-19

教研组教研活动汇报(精选8篇)

教研组教研活动汇报 篇1

地理教研组教研工作汇报

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王校长的引领下,我们地理教研组的的教研活动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先将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汇报。

一、聆听领导理论上的引领。

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学校领导组织的理论学习。

每学期在开学前,我们学校都要提前两三天到校,集中学习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要求全体教师提高自己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并给以实际教学总的方法的引领。

比如这学期开学之初,于8月27号上午,郝校长给我们专门做了讲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把假期里的关于新教育的学习心得和大家做了一次分享,从理论的高度阐释了新教育的含义,新教育是“新的”、“心的”、“行的”、“幸的”、也是”欣的“和”馨的“教育,要求全体教师行动起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营造书香校园,建立数码校区。杜校长引领大家学习了新教育的名言警句。要莺萍老师作为代表把他们去北师大研修的几点心得为大家做了汇报。要求大家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树立态度决定一切的发展意识,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提出优秀教师思想核心的素质:职业态度,个人素质、专业基础、教学组织,要求大家从这些方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接受领导方法上的指导。

王校长是我们学校专门负责教研组的校长,工作严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教学活动,显示精细化教学,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并且学会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亲自指导我们教学。从教案的编写到讲课的实施都加以指导。全体成员虚心接受领导关于教研工作的安排和指导,认真学习关于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1、规范教案

为了规范大家的教案,专门编制了统一的模式化的教案本,并在开学前专门做了讲座,教大家怎样编写教案。每一位教师首先从教岸上入手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根基教学实际,编写出合符要求的教案。

2、倡导新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效率,不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推行有效教学方法。从早期的三步导学,到现在的六步导学,王校长都做专题报告,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上学期的王校长的专题讲座《六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操作要领,本学期的王校长的专题讲座《教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等

3、认真领会,付诸行动。

学校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全面铺开,我们组的每一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施中,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和体会,形成了六步导学教学模式,并在上学期期末每人就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写了总结《浅谈六道学教学模式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可能性》等文章相互交流。

三、所做的工作

本组在校统一安排下,认真完成本组的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1、聆听领导的教法指导

王校长每次都做专题报告,引导大家如何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例如上学期开学前专门印发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讨论、学习。( )一个月后,要求所有教研组长给大家上一个引领课。

2、制定本组实施教研的计划,进行每周三二、三节课教研活动,落实本组教研工作。

3、上学期代表本组讲了展示课

4、在榆次一中的联片教研活动中,完成了讲课的任务

5、积极参加了二中,经纬中学的联片教研活动。

6、本学期按年级组展开全体教师的六步导学的教学模式的展示课,初三和高三已经讲完了。同学科老师积极听课评课议课,挺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水平,为自己的展示课跃跃欲试

7、本星期周三下午全组教师参加了晋华的联片教研活动。

总之,本组成员都本着敬业、勤学、善思、齐心的思想,乐于参加教研组活动,学习业务,专研教材,认真备课,及时交流总结,推广经验,努力挺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经常性的随堂相互听课活动,及时做好评课工作,促使老师在实践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系统研究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这项工作要与地理教研组的整体工作相配套进行,逐步形成本年段多媒体课件资库。

教研组教研活动汇报 篇2

实践一:参与班级研究活动, 体验班级教学策划

案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 中班的刘老师提出:每周教师工作任务较重,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缺乏理论的支撑和专业的引领, 面对教研组提出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要求, 教师往往是力不从心, 希望教研组能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示范。在场的其他教师也纷纷附和。大家感到在进行新主题的教学设计时, 缺少全盘的、深度的思考。例如怎样细致分析和研究主题涵盖的内容要点, 挖掘有效资源。如果让教师各自设计教学方案, 很难形成较完善的主题内容, 难以达到教研组提出的目标。

1.分析问题, 全程参与。

针对教师们的要求, 我们把教研组参与、体验主题教学策划过程中的问题, 并给予教师指导作为教研组的重点之一。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提出两个问题:第一, 新主题进入时忙于收集教学资源, 或者挖掘、设计新内容, 用以充实主题, 由此造成对课堂关注不够。第二, 两位教师工作时间几乎没有在一起商量讨论的机会。面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 教研组从两个角度看待和分析。第一, 从教师的角度, 深入了解问题存在的真实性, 以判断这些问题是否确实是影响的因素。第二, 从教研组的角度, 分析和研究解决的方案。具体操作是: (1) 安排时间, 同班级、同年级教师以及教研组成员在一起讨论主题及涵盖的内容要点, 以保证主题内容有沟通, 有碰撞, 有策划。 (2) 转变课程理念, 在教师多年实践课程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主题标准化, 强化“一日生活皆为主题”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班级指导。 (3) 和教师一起设计主题线索, 确定目标。以问答的方式引领教师回顾本班幼儿的现有经验与水平, 并提出该主题中可达成的目标。 (4) 参与、指导教师的课例设计, 特别引导教师在一日活动安排中关注课程的意识。

2.健全制度, 保障落实。

我们建立了教研组二三工作制、双向选择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促进体验式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教研组二三工作制。教研组每周安排两天在特约班级中参与策划教学、操作教学、听评课等, 安排三天对全园各班级进行日常工作检查, 处理各类行政事务, 开展业务培训、教研等。

*双向选择制。教研组参与到班级的途径实现双向选择, 一是班级聘选所需的教研组成员;二是教研组根据各班级需要派驻教研组成员, 达成双向选择。我们认为, 合作性的工作需要成员在一定程度上的默契, 教师也有自己喜欢的教研合作者, 良好的沟通是优质工作的重要内容。另外, 教研组参与班级教学, 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指导”, 帮助教师提高课程实践能力, 所以双向选择能够效果最大化。

3.效果分析。

教研组对班级教学策划的体验, 突出的效果就是把专业引领与教师实践有效地结合, 真正实现桥梁作用。教师们最苦恼的问题就是怎样把理论的认识、教研活动中的侃侃而谈转化到教育行为中, 体验式教研为这种转化提供真实的情境。教研组与教师共同策划网络、制定目标、预设活动和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的教学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标意识增强了, 更加关注幼儿的经验水平和特点, 并能结合领域目标和要求, 思考在主题活动的哪些阶段、哪些环节、哪些活动中怎样培养、怎样合理安排、怎样有机渗透。其次是对主题内涵的挖掘, 能够融合智慧大胆创新, 使主题内容更加完满。

实践二:走进实施过程, 体验教师真实的工作状态

案例:班级主题活动进入了实施阶段, 教研组在特约班级的体验也进入了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实施、班级的常规化工作中。中班的张老师是年近四十的老教师, 工作严谨、计划性强, 而与她搭班的林老师是一个二十出头、富有朝气、有自己想法的年轻人。在主题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一个注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严格执行计划, 另一个注重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一些新内容的状况。两者的不协调, 对主题教育和班级工作造成了障碍。

1.达成共识, 有效配合。

教研组在参与主题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 于是义不容辞地扮演“协调”的角色。第一, 分析两位教师的特点, 对症下药。针对张老师按部就班、缺乏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引导她发现在活动中幼儿思维不够活跃、教师较难发现和关注幼儿生成的内容等问题。针对林老师计划性稍显不足, 但思想灵活、富有创意的特点, 引导她细致分析创意给幼儿带来的是兴奋还是兴趣, 注意关注创意对主题教育的价值。第二, 通过谈话, 讨论几个问题:支持你想法的观点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理念?在这种理念支持下的教育行为可以为幼儿发展带来哪些优势与不足?可以怎样弥补?最终她们发现“优势互补”为最佳途径。由此可以看到, 因为教研组“参与者”角色的扮演, 才使其可进一步扮演“协调者”的角色, 也才使“指导者”成为教师可接受的角色。

2.把握信息, 落实计划。

计划实施的效果如何, 怎样依据幼儿需要进行生成和调整, 都要进行动态的检查和改进。教研组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教师边观察、边检验、边调整, 从而逐步完善, 提高计划的有效性, 锻炼对计划的调控能力。

实践三:参与教学互动, 体验角色转换

案例:在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数字”实施中, 李老师有一次采用了分组形式, 实施小型集体教育活动。教研组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李老师呈现的数字分解方式, 以及对幼儿操作时的指导, 让听课的教研组发现她在指导操作时不能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分解经验进行探索尝试。教研组没有立即介入, 而是由教研组教师在第二个教育活动时, 用同样的教育内容对另一组幼儿实施活动, 李老师则换位跟班听课。

活动后, 教研组与李老师首先平等对话, 相互切磋。李老师从对比中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孩子原有的经验没有利用;二是教师在引导学习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同为“设计者”, 教研组和教师成了相互分享、共同总结的伙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师的抵触心理, 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其次, 在对话后及时进行总结与重新设计。李老师在她的总结中写到:通过这次对比式体验, 我学会了思考“幼儿原有的是什么”“可提升的是什么”“学到的是什么”等问题;学会了在开展同一内容的活动时如何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 并引导幼儿自主地解决问题;启发了我重新思考、重新体验活动的价值, 对幼儿操作习惯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有了改进的想法。

1.互分享, 有效沟通。

教师们在教研中能评价与分析他人的问题, 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看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更无从改变教育教学行为。与教研组的介入可以和教师有效进行沟通, 在角色换位的教学中让教师“旁观者清”, 在对比之后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提高。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 教师的表现愈发真实、愈趋于常态, 更能平心静气地思考问题, 接受他人的指导。

2.践操作, 指导之本。

与教师的角色互换, 能让教研组成员“下沉”到教学实践中, 对教师的指导不再“纸上谈兵”, 更能体会教师为什么会出问题, 易与教师达成共识。同时, 更易于帮助教师找到问题, 为教师提供示范操作, 增强教研组的实践指导能力, 可谓“两赢”。

3.研内容, 源于教师。

教研组教研活动汇报 篇3

关键词:小学教研活动;设计;创新

由于当下小学教研活动时间上过于频繁,随意,地点安排不合理,大大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秩序,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不但没有促进教学能力的交流和提高,反而给教师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久而久之,消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在教研活动的人员选择上缺乏一个公平公开的基准,也影响了教学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

一、合理规划教研活动时间

1、首先要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得到交流研讨的机会,可采取轮流教研的方式,既能保证教研活动的公平性,又能保证学校的教学活动不被打乱,得以正常进行。

2、轮流主办,轮流展示。学校之间轮流主办观摩教研活动,而学校内部则通过选拔推选教师来推出展示公开课,供其他学校观摩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保证了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内容。

3、以教研考勤制度规划教研活动时间。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科学的,适度的规划教研活动的次数,合理调配教研地点,将教研考勤制度纳入教师年度考评计分,从制度基础上确保了教研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

二、坚持教研活动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1、坚持课堂展示的真实性。课堂展示不是作秀,不是表演,而是一个集体学习和分析的过程。只有真实的课堂状态才能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从而帮助大家正确,准确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研究出解决的途径。展示课是一个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对知识的吸收力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的调动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个人魅力,帮助学生吸纳知识。教研讨论活动正式发掘教师潜力,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的有利途徑。

2、团队合作,精心设计观摩课。课堂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在准备观摩课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研究课题,教学预演,分析讨论,在精心设计和再三实践的过程中,达成最合理最优化的教学方案。(1)以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发展特点,一方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两方面兼顾的设计教学,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需求。(2)从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出发设计公开课。观摩课是一个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细化课程研究,各尽所长的提出教学意见和教学建议,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教师快速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途径。

三、发挥特长,鼓励创新,教学相长

1、发挥教师个人特长,特色教学。发挥人格魅力和专业特长,从共性中建立特性。一节精心打造的教学研讨课程是建立在教师自我完善和自我挑战的基础上的,在对课程逐字逐句的琢磨中,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又锻炼了教学组织能力和对课堂节奏的掌握。完善自我,发扬亲和力。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感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需要,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调整课程结构,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吸纳知识。

2、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投入实施,但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还在缓慢的进行中。教育理念的转变并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切实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从机械的“教”和“学”中抽离出来,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进行课程创新和自我完善,主动的覆盖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追求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知识的动力。这就需要大力培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特长,帮助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切实有效的贯彻新课程标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相长,为教师深造提供平台。以集体备课的模式,集思广益,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将集体智慧快速有效的扩散吸收。在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之后,集体讨论教学计划,并设计教学预案。固定开展示范课和教育讲座,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观摩学习的机会。并鼓励青年教师推出自己的公开课,通过听评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的提高业务水平,完善自我。

总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从以往单纯的按本宣科式教学中走出来,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现阶段心理状态和生理发展需求,考虑学生的兴趣兴奋点,最大限度的发掘自身业务水平,主动的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教研活动对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集中分析和讨论,通过不断的反思,积极主动的调整,不厌其烦的细化研究,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水平,发展健全人格,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志伟,张春燕.有效教研应该是共享教学智慧[J].上海教育科研2009(09) .

[2] 黄义贞.一次数学教研活动的启示[J].小学教学研究2009(02).

[3] 章晓莉,张宇清,杨卫红,等.新课改催生高效课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6).

教研组工作汇报 篇4

白桑中学 贾育鹏

本学期政史教研组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积极钻研学科理论,组织带领我校历史、思品教师,以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为中心,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

学案教学是我校2011年课改的中心。为了让我校的学案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赴外地考察学习。学校还组织数次的学案教学专题教研。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学案教学的理念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政史教研组也通过每周四的组内教研专门对学案教学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组教师对学案教学的理解。

二、努力实践

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实践。自从和开展学案教学改革以来我们组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积极的投身到学案教学上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每两人结成合作小组,对每天的课程进行研究讨论并写成学案。课后对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讨论,逐渐获得经验。然后在每周的组内教研中我们把每周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和大家分享。

三、认真组织听课评课

学期中学校进行了每学期一次的公开课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

在活动中我们组的教师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评课过程之中大家踊跃发言,虚心接受领导和各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虽然在这次公开课活动中我组教师的发挥并不太好,但是大家并不气馁。公开课结束后,我们组并没有放下课改的脚步。在学校的建议下,我们组决定每周听一到两个教师的课,并且在周四的教研中进行评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评课我们感觉到在学案教学和组织小组合作两个方面都有了和大地提高和进步。

四、取得的成绩

通过学案教学我们组的成绩有目共睹。不仅受到了学校领导和 老师的肯定而且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家都感到学案教学就是好,更加坚定了我们讲课改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优秀教研组汇报材料 篇5

尤古庄镇初级中学理化教研组的特点是“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是我们组的特色,我组是一支素质高、理念新、能力强、有朝气、并充满人文精神的团队。我们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学理念,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知识传授,更重视学生学习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全组6名成员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教研组文化,多年来一直坚持“团结不务虚,奋进不张扬,创新不弃旧,竟争不排斥”的理化组组训,务实地走过每一天,每一年。一、政治思想进步,塑造良好形象

全组教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政策法规,恪守师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我组教师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刻苦钻研教学理论,积极研究教学规律,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并勇于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践。形成和谐的学习型、研究型集体。我组在2010年曾获镇级优秀德育集体;全组教师曾多次获得了县、镇、校各级荣誉称号,如:杨晓芸老师曾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王凤波老师获得镇级优秀教师、县级诚信教师、县级三育人优秀个人、县级德育优秀教师;王凤波、李昆朋老师均为镇级骨干教师。

二、工作态度认真,堪称表率 我组不论年逾半百的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个个工作态度认真。每个人都把教学工作自觉地看成是教书育人的终生奋斗目标,为了工作,每个人是小病连医院都不去,有了比较严重的病也尽可能地一拖再拖,坚持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蒋秀林老师在身患严重的椎间盘突出情况下带病坚持工作;李昆鹏老师家在大港,但每周不论天气好坏都准时到岗为学生上课;李智慧老师经常犯血压低,一次晕倒在楼道里,眼部被撞淤青,但还是坚持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我组教师用各自的汗水和热血,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三、严格规范常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我们全组成员严格按照教学常规要求,每学期开始,我们就有目的有重点地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对于各级教研活动我们都是准时积极的参加;每周三下午,按时有效的进行教研活动,教研组要求所有成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超周备课、认真上课、作业

全批全改、课后及时辅导,成绩考核、计划总结都认真完成。每学期组内都要开展高效教学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各位教师的成绩获得了学校、家长的赞誉,在镇多次统考中成绩喜人:

王凤波老师2009-2010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镇第一,2011-2012学镇统考期中期末第一;

李昆鹏老师; 在2011-2012学,在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中所教的八年级物理成绩全镇第一,被评为教学标兵。在该学学期末教学成绩总评中成绩优异,获全镇第一; 蒋秀林老师2007至2012年所教物理学科多次在镇统考中获镇级第一;

四、扎实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加强学生学法的研究,结合理化学科的特点,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实际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我组教师将实验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大家一起研究制作形象的、直观的课件,共同使用,增强了教学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组极力倡导兴趣教学,使学生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为教学教研储备力量

工作中,根据我们的年龄结构,我们采取老中青相结合,老教师帮带青年教师教育实践,青年教师帮助中老年教师上网整理电子文稿、制作课件等。我组青年教师李昆鹏,在教好毕业班物理的情况下,还经常利用教研时间向我组教师传授电脑课件制作的知识,在他的指导下我组多名教师所做的课件分获市县级奖励。我组教师重视教研培训,王凤波、李昆鹏在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中取得结业证书,李昆鹏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六、开拓进取,收获成功喜悦

经过我们的努力,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我组教师也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 组长王凤波,获得了县诚信教师、县三育人优秀个人、县优秀德育教师等称号,2011年被评选为第十六届县人大代表;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创作的课件,分别获国家级、市、县级奖励,所上公开课分获市县级奖励;

李昆鹏老师在 “三小”活动成果展示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多篇教学设

计、课件分获市、县级奖励;公开课多次获县级奖;学生物理竞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多篇论文获市、县级奖;

蒋秀林老师多篇教学设计获市级奖励;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市县级奖励;

梁文清老师 《余热发电》获国家级专利并获县级一等奖,《答案选择器》获县级二等奖。

七、继续努力,进一步形成教研文化及特色

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我们逐步形成了团结、奉献,有活力有激情的教研风格,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教研特色。“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面对机遇与挑战,我组全体教师坚信:只有团结一致,求实创新,才能为提高全校的教学质量做出更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才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优 秀 教 研 组 申 报 材

(理化教研组)单 位:蓟县尤古庄镇初级中学 料篇二:申报优秀教研组汇报材料 勤学 善思 实干 创新

——申报优秀教研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好:

几年来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在教育局、教科室和学校领导的关怀带领下,以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为中心,以信息技术普及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切实加强校园信息网络建设,使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活动更具特色、更上一层楼。从而提高我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为一个服务于学校全局的教研组,我想就教学、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教学

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现有任课教师3人。均为中学二级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全组成员互敬互助、互帮互学,工作热情高,师德品质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开拓进取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严谨治学,是一支素质高、实力强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在面临生源基础差,尤其是大部分农村的学生电脑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再加上学生思想上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的情况下,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中会诊,努力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求多,而求精,不求把所有东西都学,而是要求学过的东西都会,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听懂、学懂、会动手、能操作。经过努力工作,组内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均取

得了高三毕业生信息技术会考合格率99%以上的优异成绩,并且有多篇论文在《中国电脑教育报》上发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实施的: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这些年来我们积极组织教师继续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规律和方法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1、知识的综合性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既有较强的技术内涵,又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语文、数学、美术、艺术欣赏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比如:上网络搜索一课,我联系学生语文课本《再别康桥》一课,让学生上网搜索“康桥在什么地方,作者什么时候去的康桥?”,教师就得关注学生其他学科与社会知识;《演示文稿的制作》一课,教师就得用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来引导学生。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还必须加强其他方面的学习与修养。

2、技术的发展性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更新。学科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发展教学的需要;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要适时更新,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3、教学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也是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上机操作完成。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在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要多练,要尽量为学生安排足够的上机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4、学习的协作性

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是交流、协作,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协作学习更显得有效和重要。在教学和上机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合理的小组,指导他们协作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协作的习惯,在评价中体现协作的必要,在协作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5、学科的工具性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信息搜索一课,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掌握,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在信息社会中工作与生存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有计划有总结。

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都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结束,能根据一学期来的工作做以全面的总结。

2、教研活动丰富多彩,有收获。我们把教研活动重点一直放在狠抓课堂教学上,定期组织老师们开展研讨活动,上公开课、教研课、比赛课。特别是这两年中,我们教研活动每次都有主题,每次都侧重某一方面的研究,老师集体备课,上完课后,集体评课,写出教学反思,使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深层次的研讨。

(三)、努力抓好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工作。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抓好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工作,先后有多篇教育教学实践论文在国家级教育报刊《中国电脑教育报》上发表。

(四)、狠抓常规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的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教法和学法进行认真的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把每节课上好。

1、创设好的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任务,而且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创设情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和固定模式,要把课堂教学与

学生的其他学习课程以及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倍感亲切、可信,学以致用。

例如:教学word中《表格的制作》,可与学习中的课程表,生活中调查表等联系起来;讲《把字体设置的更漂亮》,联系生活中的报刊头、标语、广告牌来教学等,这些都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学生又感兴趣,还明白了学习目标,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情感为主线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改进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有效的思维与思维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课前的认知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学习过程,做到在课堂中让学生大胆发言,鼓励表达,勇于尝试,这样做的好处是:对教师而言,教师可以有机会得知学生在解释和操作过程时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加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对学生而言,学生在口头描述和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进行积极思考,并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有机会在别人谈论和操作的基础上或充实或改变自己的看法,逐步养成具有独立见解的个性品质。课堂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提供好的教学资源

这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素材、相关作品、相关知识等内容。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既可避免学生网上漫无边际的搜索,节省时间,紧凑课堂,优化课堂结构,又可使学生主动建构,思篇三:优秀教研组申报材料

团结奋进 积极进取 先进教研组申报材料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小学

年级教研组 组长:武俊霞 2012年11月

在区教研室指导下,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下,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勤恳耕耘,默默奉献。以高度的责任心与精神风貌,精彩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全组成员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教研组文化,为我校数学教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此,我们决定申报先进教研组。现在,我将我们教研组建设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教研组现有教师9名,其中语文教师6名,数学教师有3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的教师有两名,30至40岁的教师有7名,她们都能独立处理教材和娴熟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素质。这9位成员都好学上进,均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全组人员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荣俱荣,一埙俱埙的观念,加上我们组成员以中青年为主,又有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学校领导作指导,教师干劲足、热情高、教研氛围十分浓厚。这些优势为我们组顺利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日里,大家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说我们教研组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团队。

二、教育教研情况

(一)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有效促进研修,提高素质,我们组采用“自我研习+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研习强调教师的个人反思。我们组全体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同伴互助即把个体的研究引向集体的研究,这也是我们教研组的基本组织形式。

此外,我们也常争取机会让每个成员有机会“走出去”学习,或请专家到我校给我们传经送宝。今年,教研组里高继娥、宋吉燕被派往包头、杭后等地进行学习学习,取经,力争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回来后向全校语文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并且自己实践教学了一节课,和同仁们展开研讨。武俊霞老师参加了全市思品课竞赛活动,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宋吉燕老师参加了临河区数学教学竞赛,取得了优秀能手的称号。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教研活动是我们成长的舞台,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是我们的目标。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我们每个人均会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为了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初,我们一起讨论分析情况,才制定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都尽量做到形式的多样,研讨的有效。我们的活动形式除了公开课课堂研讨、教学沙龙、理论学习外,还有观看名师录像课、教学质量分析、课题研究汇报等。教研活动时间一般定于每周三、四的下午,每次教研组活动,由主持老师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主题,自选内容,提前一两天分发相关的材料,组长要求所有成员做好参与发言准备。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意见,有所感悟。

如每次的课堂研讨课活动时。由教研组长作好通知、安排等工作,使参与教研活动的人数最多,保证本组教师全部参加。课后教研

组长主持组织评课、说课。因为都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且相互了解相通,在评课中,都能直言不讳的进行评价与指正,所以在每次教研活动后,在教师中都能引起广泛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帮助,对全体教师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应该说每次的教研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一个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展示的舞台;更是一个教师积累教科研素材的资料案例库。在每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每次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做好活动纪录,收齐好材料,如课堂研讨课详案执教反思主评评课等,并在期末时对所有的材料进行整理汇编,教与教务处存档。

(三)狠抓常规教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每学期,我们都严格遵守学校教导处的各项制度,制度中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都做了详细严格的要求。每月教研组都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教研组长及时、当面的与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以求教学常规的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都要达到16节以上,并要有详细的评课。我们每个人《业务学习笔记本》《教研活动记录本》各一册,要求成员平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期末要上交这两本册子,以检查存档。(3)、坚持写好教学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交一篇教学反思和一篇教学随笔,要求有内容、有质量,能真正从课堂上去感悟一些

东西。这么多年来,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和随笔,通过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极力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教研组在新课标指引下,开展了《构建“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中摸索出了“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基本模式是“自学质疑——激趣导入——合作交流——反馈归纳——深化创新”,在小学中高年级运用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我们参与实践课题研究能力可以说不高,但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使高涨的,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教学规律、教学模式,力求探寻最优教学模式,以期待提高教学质量。

(五)、大力开展课外阅读、组织丰富语文综合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以上。为了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学校的指导下,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让学习朗读校本教材中的诗句,同时每天给学生布置一项读书任务,要求其每天读一个小故事,逐渐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三、教研成效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每个成员尽心尽职工作,努力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教研组内人人比先进,学先进,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组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长足进步,涌现了许多先进个人,宋吉燕老师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篇四:语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汇报材料

屈原镇中心学校语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代表语文教研组,在这与各位老师交流教研组建设情况。几年来,在县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语文教研组得到了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现在,我将我们教研组建设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语文教研组现有6位教师,50岁以上2人,45岁以上3人,40岁以下1人,别看我组成员绝大多数是中年人,他们互敬互助、互帮互学,工作热情高。教育教学中,严谨治学,尽心尽职。平日里,大家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我们的努力下,我校语文教学成绩一直是稳中有升,可以说我们教研组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团队。

二、教育教研情况

(一)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有效促进研修,提高素质,我们组采用“自我研习+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研习强调教师的个人反思。我们组全体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同伴互助即把个体的研究引向集体的研究,这也是我们教研组的基本组织形式,我们的同伴互助分为日常性和定期性两种:(1)随堂课探讨,教师结对,问题

会诊等是教师群体同伴互助的日常行为。(2)定期性的同伴互助包括公开课探讨、理论专题学习、同构异课等方式。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典型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讨,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此外,我们也常争取机会让每个成员有机会“走出去”学习,或请专家到我校给我们传经送宝。在传统的校本培训之外,我们努力学习信息新技术,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培训学习中,我们也力争在县级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上台实践,以促进我们专业成长。2011年的两学年中,我们组成员共执教了2节县级公开课,推选出的选手参加全县教师职能竞赛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不断的培训、学习、实践中,我们正在慢慢的成长。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教研活动是我们成长的舞台,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是我们的目标。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我们每个人均会积极参与,共同学习。为了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初,我们一起讨论分析情况,才制定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都尽量做到形式的多样,研讨的有效。我们的活动形式除了公开课课堂研讨、理论学习外,还有观看名师录像课当场写评课稿、命题讨论、教学质量分析、课题研究汇报等。教研活动时间一般定于每周四上午,每次教研组活动,由主持老师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主题,自选内容,提前一两天分发相关的材料,组长要求所有成员做好参与发言准备。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意见,有所感悟。如每次的课堂研讨课活动时。由教研组长作好通知、安排等工作,使参与教研

活动的人数最多,保证本组教师全部参加。课后教研组长主持组织评课、说课。因为都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且相互了解相通,在评课中,都能直言不讳的进行评价与指正,所以在每次教研活动后,在教师中都能引起广泛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帮助,对全体教师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应该说每次的教研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一个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展示的舞台;更是一个教师积累教科研素材的资料案例库。

在每次校验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每次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做好活动纪录,收齐好材料,如课堂研讨课详案执教反思主评评课稿、专题讨论资料、质量分析材料等,并在期末时对所有的材料进行整理汇编,教与教务处存档。

(三)狠抓常规教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本学期,教务处重新修订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制度中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都做了更详细更严格的要求。每月教研组都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教研组长及时、当面的与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以求教学常规的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达到15节以上,并要有详细的评课。我们要求教研组成员平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期末要上交以检查(3)坚持写好教学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教学反思数量要达当月教学总量的四分之一,篇幅要长、要有质量。这么多年来,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育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极力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教研组在新课标指引下,开展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中摸索出了一套有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从课堂的导入、课堂提问,到课堂评价、课堂作业的布置等,都力争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导语描绘,创设情境;让导语情境创设,往往像磁石,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知识。运用图片展示创设情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学生就充分感受形象,进人情境。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小学生的表现欲一般都比较强烈,如果让他们如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自己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就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播放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最能动人情感,它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优美的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使他们迅速进入一个和谐、优雅、静美的境界,优化他们的学习

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应结合个人特长,紧扣教学内容,围

绕教学目标进行,创设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并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运用实物,创设情境,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它们,有了实感体验,学生就更好地理解课文,上课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利于语言的表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解题以后,我们会再次申请新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教学规律、教学模式,力求探寻最优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五)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语文综合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以上。为了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做好积累,写好心得体会。为引导阅读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要求每班每周开设1节校本阅读课,教研组和教务处开展了丰富的读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读书竞赛、读书摘记交流、读书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书法、体育、葫芦丝,让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研成效篇五:优秀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优秀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化学教研组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的交流,实际是我对化学教研组常态工作中的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不谈成绩,只讲做法,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教。

一、合作共赢,和谐共进

我们23位成员组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虽然来自家长、学生、工作、家庭方方面面的压力也很大,但我们工作的环境是温馨的,心灵是自由的。当看到同事获奖,大家祝贺、鼓励与欣赏。当遇到教育中的困惑,大家彼此倾诉,耐心倾听,共求解决方法。当身体不适,一句句问候,让人顿觉心中温暖。这种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冷暖互知”,是一种真真切切地来自于人文的关怀。当然,我们还在和谐中争先,和谐中共进。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组已逐渐形成了共识,有一套“科学合理,井井有条,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有一种“锲而不舍,只争朝夕,干净利落”的敬业习惯,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训练合理”的学生作业,有一本“格式规范,重点突出,富有创意”的教案,有一方“秩序井然,节奏明快,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有一个“家长信任,学生尊重,同事欢迎”的教育口碑。大家在师德修养、教学常规等各方面互相感染,取长补短,共同奋进。

化学组一个人的事也就是一个组的事;一个组的事也就是每个人的事,化学组的工作不是“一指禅”,而是虎虎生风的一个拳。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是组长也不是组长,因为大家都是组长。就拿去年我去讲课这件事来说,虽然看到的是我一个人在前方冲锋陷阵,但身后却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有的准备实验,有的制作道具,我的心里很温暖、很踏实??。

合作就能共赢,和谐才能共进。

二、作风踏实,做法实效

化学组一贯有着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教学上,每位老师都不花心,始终如一,勤勤恳恳,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更不缺位。我们还有一套实实在在提高教学成绩的绝技,那就是听话、真诚、用心、勤奋。我们组的老师都特别喜欢听真话、听对话,认真按照“教学六认真”做好、做实每个教学环节;我们组的老师都特别真诚,我们都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学校、一心提高成绩、非常真诚,没有虚假,总是把工作当成鸡肋,认真咀嚼、细细品味;我们组的老师都特别用心,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挖掘化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喜欢化学;我们组的老师都特别勤奋,同一节课不止一次备课,辅导学生不厌其烦,作业批改及时有效,作业评语中肯还有鼓励。遍看高一到高三,化学组有多少这样的老师,还用赘述?!

推开化学办公室的门,总有化学老师研讨的声音,推开某地化学教学这扇门,总有我校的赞美之声。

三、课改不机械,创新无极限

课程改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与课改离心离德,老师太固执?还是课改不招人喜欢?我认为化学组课改不机械,俘人之身应先服人之心,我们的课改是从课堂外围悄无声息地进行的,我们的课改是从一次次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校本课程《魔法化学》的开发和实施,我们成功

地进行了《电池》的研究性学习,这两个教学活动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每位老师的心里,让他们潜意识地感受到了课改的实惠,即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潜能在学习中被充分挖掘,老师的教变成了不教。那么我们的课堂何不进行变革呢?不怕不变,就怕想变。我们还准备进行题为《艺术化学》、《食品化学》、《诗歌化学》、《医药化学》等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你的课堂还不想变吗?我不相信!当然课改离不开创新,课堂创新无极限。在一次教研活动的时候,我作了题为《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学科魅力》的发言,其中我提到了课堂创新的观点,比如,化学知识简单化、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手段经济化、情景设置情趣化、感性化学妩媚化、动感化学逻辑化、呆板化学文学化、理性化学浪漫化等。

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教法,一定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评课就是批课,培新就要推新

化学组有个非常好的传统,评课就是批课。不论课是谁讲,老师有情评课无情,听课的老师都要评课,评课总是不留任何情面,这样对讲课的和听课的都有极大的提高。记得我在讲内蒙的课的时候,我自己先选了一节课试讲了一下,听课的几乎是整个教研组,课后大家挑毛病、说缺点,结果是课无完肤,最终还是换成了下一节的内容。同样,在青年教师讲各种课之前试讲的时候,大家都去听课,听完以后照批不误。我想经历过的老师都会记忆犹新,当然成长也会节节攀升。

一语教研组期末汇报 篇6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的任务,首要是:帮助年轻教师们特别是新教师适应和落实教学常规,使他们能够快速的上手,掌控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流程,在以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为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说话表达,口语交际的能力。

上半学期我们做了以下工作。首先,由我组织,每星期开展教研活动,一年级语文组六位老师在办公室头碰头,围坐在一起,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提出困惑,交流解析,商讨对策。

由于我们年级组年轻老师居多,所以我们教研组的活动加大了集体备课活动的力度。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我们本学期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研究上。根据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加大力度进行集体备课,先由组内各成员谈自己设想,或回顾前一阶段的教学,谈自己是如何落实教学任务的。然后,大家一起谈自己对此类课的看法和上法,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我们在相互交流时着重分析教师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否成为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索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本学期我们制定的教研主题是“说我所想,畅所欲言”——谈谈培养一年级孩子说话能力的方法。我们教研组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的设想是首先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和观察积累词汇,准确说出词汇。其次,在这样的基础上训练孩子们词组的搭配能力,再由词组训练提升到简单句式的的运用和表达。再到几句话甚至一段话的表达。我们的初步设想是这样阶梯状,一步步培养孩子说话能力。

首先,我们进行了对培养学生说话训练的理论学习,我们教研组成员,搜集了许多关于低段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文章、论文、期刊,一起交流,相互学习,分享前辈们的经验。我们也按照这样的梯度从几个方面去做了:

1、灵活运用词语进行说话

每讲一篇课文,在学生读熟词语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如在做“摘苹果”游戏中,首先让学生把摘到的生字一字组多词,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学生如果能利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就把“苹果”送给他。通过这样的游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有些学生为了得到“大苹果”,可以选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话。在学习“语文园地”的“我会读”板块中,也用同样的方法由词到句进行拓展。

2、利用书本插图,激发说话

新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比较有传统特色的年画,有些非常美丽,有些非常生动活泼,学生很喜欢,比较感兴趣。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绝佳素材。我们先引导孩子说说图上有什么,把一箩筐的词语先挖掘出来。然后再说说谁在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再在简单句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美好的词语、有趣的词语,比一比,赛一赛,谁说的美,谁说的有趣。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孩子们有的展开想象说画中的某一处,有的能笼统的说说整体,总有不错的表现。

三、组织活动,引导说话

小学生天生好动,兴趣广泛,在具体情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说话,就能提高说话的质量。口语交际中的“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小兔运南瓜”孩子们就都有话要说。一起帮小兔想办法,一起讨论,判断什么场合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说话才是合理的,并说说理由,有不同意见的还可以辨一辩。然再让全体学生在小组说说,推选小组代表,进行说话比赛。

四、利用教材,延续说话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我就有意识的利用语文课本加强说话训练。比如:“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有许多朗朗上口的儿歌,课后拓展自己来仿编也是孩子们很喜欢,跃跃欲试的。如:什么空中飞,老鹰空中飞拍拍翅膀去又回

坚持说话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要对说话进行强化训练,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在每节语文课中都要落实和坚持对孩子说话能力的培养。刚开始,学生只说自己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或者总也说不完整,说不清楚一句话。经过慢慢的引导,有的学生就开始有意识的在句子中加入一些好词。总之,采取这几点训练措施,相信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说话训练贵在实践,贵在坚持,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芦老师在工作中随时同意徒弟们来听课,赠予了我们无限的教学资源,在此代表我们所有其他成员对芦老师说声:师傅,谢谢你,我们爱你!

拼音教学完毕后,由我上了第一篇课文《秋天》,在指导学生识字与朗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许多说话训练的点。由“树叶黄了,天气凉了”引申出去,提供孩子们秋天会发生变化的景物,让孩子们说说秋天还有哪些事物变了。其次,我提供给孩子各种各样的秋天的落叶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充分想象,说说落叶像什么,孩子们说,落叶像皇冠,像小手,像小船,像蝴蝶。千奇百怪,绚丽多彩。我还推荐了许多好词给孩子们,让他们积累。

于海艳老师准备了一节《小小的船》,训练孩子们词语的拓展和词组的搭配,如:小小的什么,弯弯的什么,尖尖的什么,还有怎么样的小船,怎么样的月亮。

接着王露蓉老师上了《小书包》一课,对孩子们进行句式的训练:我的小书包里有,有,还有。我的文具用处大,什么能帮我做什么。等等的说话训练。徐杰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设计了两处说话训练,其一,是为辅助学生理解文意设计的,小鸡画竹叶,是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让学生仿照着说说其他三种小动物为什么能画出相应的图案。其二是提供了其他动物们脚印的图片,让孩子展开想象,仿写儿歌。

本学期里,我们教研组已经有四位教师开出了组内公开课。三位三年内新教师开出校级公开课。每次我们组内要上公开课,其他老师每位都到堂听课,课后参与评课和交流。我们教研组的学习氛围相当浓厚。有什么教学上的疑难,大家都会提出来,第一时间请教芦老师或者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年轻老师们主动听师傅的课,自己上完课也虚心请师傅指正。此外,我们还乐于向其他老师学习上课经验,主动抽出时间听其他优秀教师上课,目前为止,于海艳王露蓉徐杰都听课20节以上,我听了30节以上。

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开展,设计围绕我们的教研主题的说话训练,继续研讨。

教研组教研活动汇报 篇7

一、建设研究型教研组的必然性

从学校层面来看, 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是夯实学校教研、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于教学, 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学校教研, 研究型教研组的建设必将把学校教研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教师层面上来看, 研究型教研组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研究型教研组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组织和场所, 在这个组织内, 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教师的职业尊严得以满足, 教师的专业成长得以提升。

二、“事务型”向“研究型”教研组转变

从字面上去理解, 教研组是学科教学研究的组织, 主要任务是开展教育教学业务研究, 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并有效开展, 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但是, 考察实际情况, 就会发现教研组还承担着其他任务。比如, 学科教学管理、学科教学质量监控、学科教师培养、学科教师工作安排和调度、备课听课等。有些任务已经超出学科研究范畴, 甚至比教学研究任务还重要。所以说, 教研组又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事务型”组织。

教研组的日常事务固然重要, 但教研组的基础与中心工作必须是落实学校教研, 改善课堂教学, 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 创建现代化的教研活动新方式。通过研究型教研活动的开展, 组内成员人人参与、时时学习、事事研究, 既在组内获取信息, 又为他人提供资源, 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组织关系。

三、“主题式”讨论或研究是必然

教研组应通过“主题式”研究活动, 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1. 立足课堂, 留意教学问题

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是学校教研的最终归宿。教研组必须以此为中心, 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偏差, 加以分析、总结, 寻求解决之道, 集中教研组的集体力量, 使组内成员都能“搞研究”, 并且都在“搞研究”。

首先要留意自身备课、上课中各环节中的问题;其次要充分利用看课 (同组随堂课及各级各类的优课、师范课等) 机会, 观察他人备课、上课各环节。通过个人思考、组内研讨及专家求助等方式加以研究。让“好的”部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升华, “坏的”问题得以改善或纠正。

例如, 笔者针对学生在开学初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开学综合症”的现象, 与教研组共同商讨, 从2008年便着手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体能恢复单元教学的尝试。通过翻阅大量书刊资料及教研组的共同商讨, 从课堂实践展开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果:编写了开学初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在南通市教育博客上发表了《担任好自己的角色, 快速适应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一文;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论文《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体能恢复单元教学的实践与参考》等。

2. 依托课题, 提升教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提升学校科研内涵及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师要进一步提升教研水平, 丰厚自己的专业素养, 就必须依托课题研究平台。首先, 从事课题研究可以获得更为系统、更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方式、方法, 为进一步深入进行教研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专业的指导。其次, 改变“闭门造车”的局面, 集合教研组全体成员的力量与智慧, 共同参与研究、讨论并付之于实践, 这样既增强了凝聚力, 提升了团结协作能力, 又营造了学校的科研气氛。为此, 教研组要制订好一年、三年甚至五年计划, 对实际教学中共同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炼、分析与总结。

笔者所在学校非常重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开展课题引领教研活动,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为教研引擎, 课题研究为教研“履带”, 课堂实践为教研“车轮”, 努力促进校本教研的内涵发展。2006年至今, 笔者所在教研组团队分别参与了省级课题“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拓展与课余运动素材开发的实践研究”, 多人在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奖, 学校被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评为优秀课题研究点学校;教研组承担的省级课题“三门球运动在我国大中小学教育中的推广性研究”之子课题“三门球在初中体育单元教学中的教学尝试”的课题研究, 并以优秀级的荣誉顺利结题;团队参与的省级课题“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 有5人次获课题研究课一等奖;团队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 “中国特色体育项目创新与行动研究 (三门球运动的创编与应用) ”之子课题“初中三门球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在课题研究中, 将课题研究成果有效地运用于自身的课堂教学, 保证了校本教研立足课堂,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四、“精英”与“草根”共同成长

教研组团队中, 精英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要, 有时精英教师可以影响整个团队。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多出几个特级教师、多出几个国家级课题, 往往只注重精英的培养, 忽略了广大教师的共同发展。一些学校把“进行教育创新” (甚至要求理论创新) 作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目标和出发点, 这是典型的精英思维方式, 使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

精英模式固然重要, 但是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发展也应该得到学校的重视。优秀的教研组既要发挥精英的引领、辐射作用, 又应该促进组内成员共同发展。以笔者所在学校体育教研组为例。12名体育教师年龄都在30~45岁之间, 有4名教师在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中有着较强的才能, 每次公开课、优质课评比都能获得较高的名次;有3名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很高, 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 经常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另有3名教师在运动训练上有着特殊才能。针对此状况, 体育教研组展开了“三三”帮带模式, 1名优质课教师, 加1名科研骨干, 加1名训练能手, 再加其他3名教师为一组, 总的分为两大组, 轮流进行优质课评比、科研交流、课程培训、运动训练的任务或工作。并在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近三年来, 学校体育教研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加省级比赛3人次, 并获得省一等奖1人;作为三门球示范学校, 主持的初中三门球国家级课题于去年结题;在各类体育师友、田径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三门球队获得省一级比赛第三名等;获得县级学科带头学校人2名, 县级骨干教师4名, 大市教坛新秀1名, 县级教坛新秀2名。

五、经常反思, 提升教研能力

研究是个不断反思、不断追问的寻求真相的过程。这一过程如图1所示:

教研组教研活动汇报 篇8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的校本教研在保存传统优势的同时,已展现出新的面貌:它不但是学校集体教研、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更是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的基石。我校围绕教研组的建设,在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一、完善组织架构,分级建立教研组,加强监督

根据不同的需要,建立两级教研组:中心组和年级组。学校选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为组长,明确其职责。中心组按学科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组,中心组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开展学校层面研讨,实施校级小课题研究。学校的大型教研活动由中心组负责。年级组只针对本年级的内容进行研讨,日常教研工作在年级组内进行。

为了加强管理,每一学科教研组都有领导负责,每个中心组有一位校级领导蹲点,年级组有一位主任负责。管理做到了五个“坚持”:①坚持每月检查一次教学常规。②教导处每月召开一次有年级学科组长、各室负责人参加的教务工作会。③坚持巡堂检查制度。④坚持教师间赛课、听课制度。⑤坚持校处级干部深入听课制度,加强教学指导(以2014年下学期为例,领导共听课320节,人均30节)。

二、丰富教研组活动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坚持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我们采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独创,反思提高”的备课模式。年级组长准备课标及相关资料,每期轮流担当主备教师,提出一章节备课材料,要求提出对重难点的独立见解。其余组员充分补充。参考成功的典型案例及同课异构,形成较一致的方案,并报教导处存档。

2.定时进行典型课例研究。根据“互动促进”原则,教研组定期研究优秀的录像课,对经典的课例反复研究,撰写评课材料。课例分析有助于教师参考及对照他人与自身的具体经验,对自己的教育情景有更清楚明确的分析与了解,教师从案例中获取知识和策略,获得特定教育情景下的教育经验。

3.录像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上课时不可能记住自己上课的每一个细节,完成教学后通过与听课教师的交流得到的信息毕竟是间接的。因此,我们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将教师上教研课、公开课的过程录下来,存入电脑,教研组根据研讨重点,回放录像片断,进行针对性说明和点评。有时要录几次进行比较。在自己反思和同伴互助中容易找出不足,突出体现了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交流合作及自我反思,不论是听课教师或参与备课上课的教师都可得到提高,对教师成长有极大作用。

4.近两年,微课教学的兴起拓展了校本教研的空间。我们借鉴胡铁生老师提出的“微课堂教研”,以某个教学主题(主要是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为主要对象,整合课堂教学中提供或生成的微课、视频等各种资源,采用现场研讨与网上虚拟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年级教研中对微课进行了初步尝试:选择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如纸花制作、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等)制作微课,教研时针对微课设计进行讨论、交流、评析,将以前的专题讨论变成生动的课例评析。有时几个成员分别制作微课,进行比较研讨。更多教师把“微课”资源借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学校领导也敏锐地认识到微课对于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开始组织专家进行微课制作指导,举行微课设计比赛。初步建立微课资源库,主要是下载的微课,少部分为本校教师制作。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微课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用于教学,又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评价,使交流研讨具有实效性,推动校本教研向更深层次发展。大家的留言讨论等视频或文本可以反复观看,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交流面和反思层次。当然,“微课堂教研”的开展层次比较浅,才刚起步,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将教研组建设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研训结硕果

1.学校定期组织年级、学科组长外出培训、学习、回校交流经验。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形式加强学习,先后请了教科院王伟虹副院长,渝北名师汪红、余国原等专家分学科进行专业基本功培训,分批选派骨干参加上海市竹园小学、区实验小学等新课程赛课观摩。

教研组围绕专题的研究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我校培养出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15名。仅2014—2015学年度教师奖获国家级2项,市级53人次,区级21人次。其中叶楠的微课《纸花制作》先后获得市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我们认为,成功的教研组建设,不仅能形成团结合作的教育教学科研团队,有力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而且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07.

上一篇:行政部经理先进事迹下一篇:民法典普法工作贯彻实施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