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注范文

2024-05-18

译者注范文(共8篇)

译者注范文 篇1

http:///

2016注册会计师《会计》科目答疑:资本化率计算

A公司2015年为建造办公楼发生有关一般借款有两笔,分别为:(1)2015年2月1日借款2 000万元,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6%,利息按年支付;(2)2015年5月1日借款4 000万元,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8%,利息按年支付。2015年资产支出如下:3月1日200万元、6月1日1 200万元、8月1日800万元、12月1日1 600万元。

假定企业按季度计算资本化率,则下列关于该企业2015年各季度资本化率的计算,正确的有()。

A.第一季度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1.5%

B.第二季度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1.5%

C.第三季度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1.83%

D.第四季度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1.83%

解题思路:

(1)第一季度一般借款资本化率=(2 000×6%×1/12)/(2000×1/3)=1.5%;

(2)第二季度一般借款资本化率=(2 000×6%×3/12+4 000×8%×2/12)/(2000×3/3+4 000×2/3)=1.79%;(3)第三季度一般借款资本化率=(2 000×6%×3/12+4 000×8%×3/12)/(2000×3/3+4 000×3/3)=1.83%;(4)第四季度一般借款资本化率=(2 000×6%×3/12+4 000×8%×3/12)/(2000×3/3+4 000×3/3)=1.83%。

学员提问:

第一季度的一般借款资本化率明白其意思

第二季度的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资本化率不是只有6月份,这是1个月,2 000×6%×3/12+4 000×8%×3/12,为什么要用3/12,不应该是1/12吗?

老师答疑:

学员:您好!

资本化率的计算分子上是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

第二季度2000万元的借款,因为是2月1日就借的,第二季度实际占用了三个月,所以实际利息是2 000×6%×3/12 全国第一家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机构,最高通过率达100%!

/

http:///

4000万元的借款,因为是5月1日就借的,第二季度实际占用了两个月,所以实际利息是4 000×8%×2/12

祝您学习愉快!

全国第一家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机构,最高通过率达100%!

/

译者注范文 篇2

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的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强, 语法结构复杂, 更新速度较快等特点, 对学生的学习与认知造成不小的困难。如何引导学生掌握ESP在词汇、语义、句法、文体等方面的特殊性, 强化相关翻译技巧的训练, 成为ESP翻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实现ESP翻译教学, 译者注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在李长栓 (2009) 编著的《非文学翻译》一书中对翻译教学中的译者注的解释是:译者注, 也即译文加注, 就是要求译者 (学生) 在完成翻译的过程中, 以注释的形式随时记录自己调查研究的过程和对疑难问题的思考。总之, “译者在翻译中有感触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译者注的内容”。在ESP翻译教学中应用译者注的教学意义在于“有利于克服学生机械翻译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在笔者教授的专门用途英语翻译课上, 学生在期末总结中写道:

通过写译者注, 我收获了很多。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翻译一定是在自己完全理解源语言的情况下才能做好的。只有自己对要翻译的东西做了准确的了解和掌握, 才能将正确的信息用目标语言翻译出来。这反映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就是要在翻译之前作大量的资料查找工作, 使自己对翻译的对象的情况、意义、背景知识等各方面作精确的掌握。

可见, 写译者注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二、“译者注”在ESP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体现

写译者注的任务较繁重, 但学生若认真完成, 能有效提高其以下两方面能力:

首先, 判断力。比如, 在完成“五个重庆”的翻译任务时, 学生通过验证、对比、分析, 发现现有译文依然存在问题, 对“畅通重庆”译为“traffic-smooth Chongqing”表示了质疑, 通过Google等搜索网站搜索, 认为其用法不地道, 查无根源, 也影响译文总体的整齐性, 便在译者注中大胆提出新的译文, 提出的替换词有:accessible, unimpeded, uncongested等。虽然, 学生的分析也存在各种问题, 但敢于质疑, 并提出新的意见, 就是一种建设性的思考。如果不写译者注, 就无法体现出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其次, 分析能力。比如, 在翻译词条“硕博连读”时, 一位学生的译者注这样记录其分析过程:

在百度百科里输入“硕博连读”查询定义, 觉得翻译的结果该有master, doctor, together, 但输入Google查询, 无相关结果。再思考换成direct, 发现一个词条:direct admission into the doctorate program in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但不包含master。我想既然是直接读博士, 似可忽略master, 不如直接用direct doctoral program。在Google里验证, 发现有相关词条的解释, 且意思和百度百科的解释很接近, 于是译文定为:direct doctoral program.

从译者注可知该生认真地进行了分析、猜测、验证, 再分析、再猜测、再验证的独立思考, 最终提出了一个较好的译文。

写译者注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其理解力、分析力、比较力、概括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都要发生作用, 互相影响, 从而得到整体提高。

三、“译者注”在ESP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专门用途英语具有专门化的内容, 其文体学特征包括:用词准确、正式, 表达具体形象;注重使用合成名词和名词化结构;被动语态使用频率高, 一般现在时使用多;在实验指示中, 多使用祈使句;在下定义或解释时, 多使用定语从句;注重使用完整的句子和长句;篇章结构, 组织严谨, 观点清楚, 合乎逻辑, 没有插叙、倒叙等情况。

针对该文体学特征, 译者注的写作范畴可包括:

1.分析原文:包括语法成分, 逻辑关系, 上下文、特殊语法结构等;

2.确定词义:包括生词查询, 多义筛选, 词义辨析等;

3.选择策略:意译、直译、音译等;

4.借鉴译法:包括平行文本阅读, 原有译法验证等;

5.技巧运用:包括增减译, 词性转换, 语序调整等;

6.验证充分:利用互联网、书籍资源进行验证, 是语言表达尽可能准确、地道;

7.总结经验:记录翻译过程, 思维过程, 时间安排, 搜索经验, 心得体会等。

例如, 以下为学生需独立翻译的旅游英语作业:

北京的胡同, 绝大多数都是正东正西, 正南正北, 横竖笔直的走向, 从而构成了十分方正的北京城, 也表明了北京这座古城是经过精心规划, 依照棋盘形的蓝图而建筑的。又由于住宅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 相互排比而组成胡同, 所以东西向的胡同多, 南北向的胡同少。而这种规划正是吸取历代帝都的建造经验, 体现了我国历代建造城市的传统特色。

摘录学生的部分译者注作为说明:

1.首先找相关平行文本阅读。在Wikipedia中输入“hutong”发现一篇对Historical Hutongs进行介绍的文章, 其中有这样的描述:nearly all shiheyuan had their main buildings and gates facing south for better lighting;thus a majority of hutongs run from east to west, 和作业中的一句很相近, 可借鉴使用, ……。其次, 这段文字体现了汉语分句较多的特点, 可将其分为三句, 第一句为前四个分句构成, 作原因状语, 其后是主句。第二句同理将前两个分句作原因状语, 后面作为主句。第三句可直接断句翻译或处理成第二句的定语从句。……

2.对生难词的解决, 首先是“横竖笔直的走向”, 在Google中用中文搜索翻译, 发现所有关于“横竖笔直的走向”的描写都是和胡同有关而且都放在“正东正西, 正南正北”的后面, 分析是作为同位语补充说明, 故可以不译。“正东”查询有道词典为due east, 再查牛津高阶第七版, due作副词时, 表in a straight line。在网上验证“due east to due west”, 发现该说法较多, 来源既有中文网站, 也有英文网站, 其中一篇专门介绍北京胡同文章就有类似语句“Beijing City is like a boxy bean curd or a chess board with each hutong lying due north to due south or due east to due west”, 因此, 该译法比较地道。……

3.四合院是中国特有的古代建筑, 有直接音译为shiheyuan的, 在维基百科中译为quadrangle, 其他还有译为Siheyuan (the courtyard distributed orderly) 的, 感觉此处可以把音译与意译融合在一起, 既在保留其中国特色, 又给国外读者一个具体的形象, 考虑到维基百科的权威性和广泛性, 借鉴其译法译为Shiheyuan or quadrangle。……

4.将“从而构成了十分方正的北京城, 也表明了北京这座古城是经过精心规划, 依照棋盘形的蓝图而建筑的”归纳为一句, 因为棋盘形就是方正形, 可合译。……

5.译文为:

As most hutongs in Beijing run straightly from due west to due east or from due north to due south, the Beijing city is like a wellplanned and well-constructed tessellation.Because most siheyuans or quadrangles are constructed facing to the south and run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re are more east to west trending hutongs than north to south trending ones.Such kind of city planning has adopted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imperial cities, reflecting the traditional features of cities in ancient China.

6.总体体会是通过阅读平行文本的确可以事半功倍, 不仅有助于自己理解很多相关的背景信息, 还有利于翻译时选词用词, 所以在大胆猜测的基础上可以不断验证自己的译文是否正确。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举例和分析, 笔者认为译者注在ESP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是有效可行的。译者注能较好地解决翻译过程中学生就理解和表达层面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通过记录分析思考的过程, 既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 也有利于学生自查和总结提高。总之, 译者注在分翻译教学中大有可为。

摘要:ESP翻译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有效提高其教学效果, 研究相关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译者注“在ESP翻译教学和翻译过程中的有效运用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关键词:ESP翻译教学,译者注,翻译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205-218.

[2]刘卫东.专门用途英语翻译教学—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新课题[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3, (3) .

[3]童益成.高职英汉翻译教学中“译者注”之可行性探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

重视“译者注” 篇3

“译者注”的问题看似很小,但值得重视,如果注释弄错了,会贻误读者。举例而言,《林肯与劲敌幕僚》(古德温著,尤以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二零一零年版)第259页,关于“霍姆斯”的译者注就是错误的,其生卒年和身份,就注释成了美国医生、作家老霍姆斯(1809—1894)。看上下文可推测是译者张冠李戴了,原文为:“一八六一年……年轻的霍姆斯……在美国内战中……”该霍姆斯应该是老霍姆斯之子、后来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小霍姆斯(1841—1935)。时年二十岁的小霍姆斯明显比时年五十二岁的老霍姆斯更适合说“年轻”。如果译者读过《霍姆斯传》,就会知道小霍姆斯一八六一年参加美国内战的故事,以及他们父子的不同身份和经历。

再如《使命之旅:克里传》(道格拉斯·布兰克利著,汪海欢译,东方出版社二零一四年版)关于“萨缪尔·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译者注也有部分错误,译者注指出“萨缪尔·亚当斯”是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签署人,其实他根本没参加过美国制宪大会,更没有在美国宪法上签名;又指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不仅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而且是《联邦党人文集》的主要作者与纽约中央花园的建设者,其实在汉密尔顿死后差不多四十年,记者布莱恩特、建筑师唐宁亦才有在纽约修建大型公园的提议。

译者主体性的文化视角 篇4

译者主体性的文化视角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考察了译者主体性问题,论述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对译者主体性的`彰显,探讨了文化因素在翻译选择、翻译策略、翻译风格以及对原作的增删等方面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影响.

作 者:周景刚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外语系,山东,德州,253023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0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文化转向 翻译策略

对译者翻译风格的几点思考 篇5

(一)追求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

从辩证的观点出发,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是矛盾的两个对立体。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译者风格依附原作风格存在,但是,作为译作的润色剂,译者风格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件译作,既要保持原作风格,又要体现译者的个人风格,就需要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发挥其个人主观能动性,使二者达到高度统一。方梦之在其《译者就是译者》一文中曾经说过“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将原作提供的表象材料、知识经验等,凭着理智与直觉,组合成富有情感色彩的审美形象体系,然后把它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部分心理要素特征与风格特征与原作碰撞而需自我克制,而另一部分心理要素与风格特征顺应原作者和原作得以舒展,因而可同时表现出原著风格和翻译个性。”因此,追求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对于翻译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译者应该缩小与原作风格的距离,避免其风格与原作风格背道而驰。

(二)译者应该重视个人风格的追求

翻译的目标就是忠实地再现原作,所谓忠实就是指在另一种语言和环境中尽可能的接近原作及原作的风格。译者的主观性决定着译作的生命,而译者风格正是译者主观性完整的体现。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忠于原作而排斥译者风格,更不能否定它在译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优秀的翻译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而这种独特的风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而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累积起来的。我们所追求的个人风格也绝不是个人感想的随意发挥,而是在适当的空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最终实现个人风格的展现。显然,译者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培养是要付出辛苦劳动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译者个人风格的追求,并且尊重译者的这种主观性及其背后的努力。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篇6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文学翻译; 《老人与海》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2

一、引言

文学翻译,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是翻译的重要形式。不同于非文学翻译,文学作品的译者多是作家,其本身的创作意识决定了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主观意识的发挥。杨武能对文学翻译的译者曾作如下分析:“文学翻译的主体同样是人,也即作家、翻译家和读者;原著和译本,都不过是他们之间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工具或载体,都是他们的创作的客体。而在这整个创作性的活动中,翻译家无疑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基于此,本文以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为例,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的影响,探究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二、译者主体性

主体性是主体的一种内在能动性,它作用于主体的对象性客体,是主体意识的外化。在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长河中,作者中心论和原作中心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否以原作为中心,忠实地再现原文是评判译作好坏的主要标准。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被提出,人们对翻译有了重新的认识,翻译研究者开始把译者放在主要的地位研究。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定义主体性呢?学者查明建和田雨将其定义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2]。译者的主体性受其主体意识的操纵,中国翻译学者许钧认为,“所谓译者主体意识,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3]。可见,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进行的整个过程中。

三、张爱玲译本《老人与海》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一)关于《老人与海》及其译本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讲述了老渔人山蒂亚戈与大鱼的抗争经历。主人公山蒂亚戈连着84天都没有捕到鱼,在第85天,他将船驶往大海深处,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山蒂亚戈与大鱼搏斗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才将大鱼杀死。在返程的途中,大群鲨鱼前来袭击,最后老人拖着仅剩的鱼骨架回到了岸上。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用凝结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简单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在困难面前敢于抗争、永不放弃的“硬汉”形象。

张爱玲的译本是《老人与海》的第一个中译本。海明威因其简洁凝练的文笔,被冠以“文坛硬汉”之称。作为中国杰出的女性作家,张爱玲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在翻译这部作品时,译者张爱玲发挥怎样的主体性?本文将从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三个方面分析探讨其主体性的体现。

(二)译者主体性在文本选择上的体现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优秀的作品很多,译者站在其特定的立场,有目的地选择翻译文本,这本身就带有主观能动性。张爱玲选择翻译《老人与海》这部作品,首先就体现了她的个人意愿。张爱玲在序言中写到:“捕鲸、猎狮,各种危险性的活动,我对于这一切完全不感兴趣。所以我自己也觉得诧异,我会这样喜欢《老人与海》。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4]1。张爱玲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原作的喜爱。而且,海明威电报似得语言与张爱玲一贯推崇的“平淡自然”的风格也很相近。所以,张爱玲翻译《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并不是偶然。

(三)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目的上的体现

同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的译者,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不同的译者因所处的环境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差异,对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他们往往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印记,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翻译目的。

张爱玲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曾说:“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因为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5]。在张爱玲的笔下,苍凉是生命的外衣,生命本身是悲哀的,人类无法抗拒外界的力量。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是一部悲剧主义作品,更是英雄主义颂歌。在这部译作的序言中,张爱玲写到:“海明威最常用的主题是毅力。他给毅力下的定义是:在紧张状态下的从容。书中有许多句子貌似平淡,而是充满了生命的心酸,我不知道青年朋友们是否能够体会到”[4]2。所以她的译作更突出表现山蒂亚戈在命运面前所感到的迷惘和无助,深化了原作悲伤、苍凉的主题,从而淡化了原作的英雄主义气概。

(四)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策略上的体现

从解读原作开始,到翻译过程中措辞的选择以及句子的组合,都能够体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下面选取张爱玲译本《老人与海》中的几处译文,与吴劳、海观和余光中的译本作对比,分析其主观能动性在翻译策略上的显现。

张译:他绝望地用木棒乱打,目标也看不见,不能够感受到,听得见,他觉得有一样东西攫取他的木棒,木棒没有了。

吴译: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受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译者注范文 篇7

译者文化身份的杂糅性-以林语堂为个案

文化身份研究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其主要研究成果,从译者的`视角着手,以林语堂的译者文化身份为个案,分析翻译研究中的活动主体译者的杂糅特质,旨在进一步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的重要作用,促使翻译研究向纵深推进.

作 者:刘彦仕 LIU Yan-shi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四川,达州,635000 刊 名: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JOURNAL 年,卷(期): 18(1)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译者   文化身份   杂糅性   林语堂  

译者注范文 篇8

5.下列关于生命之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叔本华没有辜负自然的重托,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人的生命完整的意义。

B.叔本华对生命之画完整意义的阐释是从他自己个人的真实生命体验开始,不是靠抽象的逻辑推理。

C.叔本华最后的哲学研究背离了生命之画,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D.冒牌哲学家致力于研究生命之画中的局部细微的东西,不是对生命之画做整体理解。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或认识的一项是

A.哲学是由客观自然提炼出来的,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解释,需阐释人的生命意义。

B.哲学是给世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最先是为了自己,再通过自己最终服务所有的人。

C.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生命的悲剧涵义,为世界和人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创建了自己的哲学。

D.康德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的哲学思想,使得诗人也对真理感到绝望,内心崩溃,使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得以流行。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认为艺术家、圣人是哲学家,是因为他们都是以不同的形式阐释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类的规律,做哲学要做的事情。

B.康德实现了在哲学上的彻底的变革,在康德之后,哲学迷失了发展方向,引起了思想家们严重的心理危机。

C.康德哲学对德国诗人克莱斯特的心灵伤害巨大,摧毁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诗人对康德哲学极其痛恨。

D.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解释生命之画,创建自己的哲学,认为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并非不可能。

参考答案

5. C(背离了生命之画,无中生有。)

6.D(使得诗人内心崩溃是作者的举例,不是尼采的哲学思想或认识。)

上一篇:关于XXXX集团公司公务车辆管理规定下一篇:精选《项链》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