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煤气安全管理制度范文(共10篇)
轧钢厂煤气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篇1
棒线轧钢厂煤气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识别和
控制煤气系统存在的风险,消除其安全隐患,规范煤气的使用,防止煤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特制订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适用于轧钢厂,轧钢厂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实施。
第3条 煤气设施应明确划分管理区域,明确责任。
第4条 明确加热炉工艺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本厂的煤气安全管理工作。
第5条 加强加热炉煤气设施的管理: 加热炉煤气设施大修、中修及重大故障
情况的记录管理;加热炉煤气运行情况的记录管理; 加热炉煤气设施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备查。
第6条 加强煤气区域固定式一氧化碳浓度报警器的检查。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最
高允许浓度为30mg/m(24ppm)。
第7条 煤气的停送,必须按相关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煤气化验人员不得弄虚作
假。
第8条 凡在煤气区域工作的人员必须二人以上同行并带便携式CO报警器。一
人操作一人监护,第10条煤气区域工作的人员,必须检查煤气是否有泄漏,发现泄漏须先堵
漏后工作,并注意站好上风工作。
第11条在煤气泄漏或风向不利的情况下作业,必须配戴氧气呼吸器,不得冒险蛮干。
第12条凡进入煤气设施(区域)内作业或检修,必须经煤气管理人员同意,并检查确认无煤气后方可进入。
3第13条煤气设施的人孔、阀门、仪表等经常有人操作的部位,均应设置固
定平台。走梯、栏杆和平台(含检修平台)应符合国家规定。
第二章煤气设施的操作
第14条任何煤气设备均必须保持正压操作,在设备停止生产而保压又有困难
时,则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第15条吹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用氮气为置换介质。吹扫或引气过程
中,不能在煤气设施上栓、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40m内严禁火源。
第16条煤气设施内部气体置换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应按预定目的,根据含氧量
和一氧化碳分析或爆发试验确定。
第17条加热炉点火时,炉内燃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负压,点火程序是先点燃火
种后给煤气,不能先给煤气后点火。
第18条送煤气时不着火或者着火后又熄灭,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查清原因排
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
第19条点火时应先开鼓风机但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
量和煤气量。停煤气时,应先关闭所有的烧嘴,然后停鼓风机。
第20条煤气系统管道在停产通氮气吹扫煤气合格后,不应关闭放散管;开工时,若用氮气置换空气合格后,可送入煤气,待检验煤气合格后,才能关闭放散管。
第21条送煤气后,应检查所有连接部位和隔断装置是否泄漏煤气。
第三章煤气设施的检修
第22条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长
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应打开上、下人孔、放散管等,保持设施内部的自然通风。
第23条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
第24条现场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
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4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h;不超过100 mg/m时(80ppm),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在不超过200mg/m(160ppm)时,人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min~20min。超过200mg/m(160ppm)时,严禁工作,排除故障后方可工作。
第25条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第26条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早于动火和进入煤气设
备内部前0.5h,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应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0.5h,也应重新分析,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当煤气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气样;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一气样。
第27条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应有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向生产
安环部门办理相应级别《动火证》。
第28条带煤气作业和操作插板等危险工作,不宜在夜间进行;作业时,应有人
员在场监护;操作人员应佩戴呼吸器,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尽量站上方向;
——距工作场所40m内,没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应离开作业点40m以外;
——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制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层润滑油脂的铁制工具;
——距作业点10m以外才可安设照明灯;
——不能在具有高温源的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
第29条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应遵守下列规定:3333
3——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应可靠接地,在动火前要向煤气供应部门询问煤气压力;
——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还应遵守:用可燃气体测定仪测定合格,并经取样分析合格,通上氮气,确认在动火全过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第30条 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第四章煤气安全检查
第31条轧钢厂每月由安全管理人员组织一次,加热炉工艺专职技术人员、煤气
操作人员参加的煤气系统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监督落实整改。
第32条各班作业长和使用煤气的班组每班应对加热炉煤气系统进行至少一次
安全检查,并有交接班记录,遇紧急情况立即报告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
第33条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有关部门或人员要制定整改措施计划,定时、定
人、定项目进行隐患整改。如对隐患整改不重视或不积极整改,或因此造成事故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予以严格考核。
第34条本厂不能解决的隐患问题,要及时上报生产安环部、机动部、动力厂协
作整改。在问题未解决前,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应急救援
第35条制定专门的煤气系统事故应急预案,并成立煤气事故应急指挥小组。
第36条每年组织一次煤气系统事故应急演练,加强煤气事故应急应对能力。
第37条配备基本的煤气系统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应专人保管,定点存放,不得
随意挪作它用。
第六章煤气事故处理
第38条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气等事故,应立即报告调度室
和煤气防护站。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通知医务室。发生事故后应迅速查明事故情况,保护事故现场,采取人员疏散和上风向撤离等相应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第39条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应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指挥人应是本厂负责人
(厂长、作业长或值班负责人)。
第40条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人煤气
危险区的抢救人员应佩带呼吸器。
第41条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应向煤气设施恢复送气。
第42条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
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
第43条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医务室急救。
第44条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和医
务室赶到现场急救。
第45条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同时通知
煤气防护站和医务室赶到现场抢救。
第46条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
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2O)。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闸阀
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
第47条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第48条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剩余煤气处理干净。
第49条对爆炸地点应加强警戒,在爆炸地点40m以内不应有火源。
第七章罚则
第50条考核由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按本制度的严重程度结合《2010年厂奖惩制
度》执行考核。
第51条每缺一次煤气系统检查,考核设备作业长、班组长各50元。
第52条安全隐患没有按时保质整改完成,考核责任人100元。
第53条操作煤气系统违章一次考核责任人100元,造成事故的按《2010年厂
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第八章附录
第54条本制度解释权归轧钢厂安全管理部门所有。
第55条本制度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棒线轧钢厂 0一0年二月一日 二
轧钢厂煤气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篇2
关键词:冶金;安全生产;生产管理;措施
前言
近年来我国冶金轧钢行业迅猛发展,加之冶金轧钢行业本质特点是工序繁复,从原料储备、上料、加热、除磷、粗中精轧、打困、吊运、发货等整个生产过程管理错综复杂,给安全管理带来的一定的难度。企业如何从日常管理入手去加强安全管理,是管理工作需要深入探讨和严究的。
1.冶金轧钢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1.1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基础管理和技术设备上存在差距
在我国,冶金轧钢企业一直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其他多种企业类型为辅的构成格局。大中型企业拥有较为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设备管理和运行水平也较为先进,员工安全意识比较强、劳动作业强度适当,这就相对地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难免会存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不完善,设备与工艺参差不齐的问题,安全管理多处于被动管理的局面。
1.2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上研究不完善,落实不均衡
首先在国内与国外行业标准对比可以看出,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标准更新周期是4年左右,我国虽然不断加强冶金轧钢行业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标准,但更新速度明显落后,目前广泛采用的标准大多是十年前的。其次,在管理标准如何落实在安全生产上,也存在着落实不到位,忽视结合自身企业生产特点、盲目落实、不与实践结合的调整的不足。虽然国内在冶金轧钢生产上,取得了很多包括采用发生机理的控制办法、事故隐患检测预警技术,以及应急救援与安全信息管理研究等有效的措施,但因各领域投入的不同,在实践生产工作中各企业运用也并不十分均衡。
1.3事故发生类型以忽视安全规则的事故为主
在本世纪近十几年间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因操作不按照规程和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引起的死亡事故在400人左右,占整体事故死亡率的三分之二;因如设备缺陷,指挥操作错误,现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死亡率为三分之一,并且通过查阅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年报可以看出,事故多高发于4月、5月以及8月,这些时间段也恰恰是企业生产任务最为紧张的时期,最易发生一些安全生产事故。
2.冶金轧钢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
2.1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和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国内大中型冶金轧钢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安全生产机制,也都在全方位的贯彻和实施安全生产管标准,但落实效果参差不齐,特别是体系标准实际运用只是框架,并未有效落实业界的情况屡见不鲜。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存在随市场需求而快速提高产能、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迫切需求,这样势必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并且标准更新普遍落后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更新速度[1]。一线员工大多存在安全思想意识不足,还处于“要我安全”的层面,要使全员形成“我要安全”思想形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并且生产各段面、各条线基本处于“事故后预防”的现状,实现“事故前预防”的管理模式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那么真正将防患于未然应用到生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2.2加大安全保障资金的投入,加强专业安全人员队伍的培养
若要保证生产稳定顺行,加强生产的安全管理的同时,必须提供可靠的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目前有些企业因安全意识的匮乏落后和企业自身经费的不足,而不去主动及时更新设备,也不积极改进工艺流程,对于安全管理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因此加大安全保障资金的投入,生产各工序涉及的设备更新换代必须加快实施进度。另外,因企业多存在改制和重生产轻培训的模式[2],存在专业安全人才队伍配备不足的情况,那么加强对专业安全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实现员工安全多维培训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3.冶金轧钢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贯彻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让科学合理、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去指导冶金轧钢生产安全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章可循。目前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在安全生产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具有较为先进经验,因此国内企业应主动研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总结出符合自身企业管理要求的宝贵经验,主动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健康协调发展。
3.2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制,从安全意识提高入手
目前国内很多钢企都开始运用领导小组责任制开始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把企业管理层分为生产小组和安全小组,这样不同小组主抓不同工作方面。特别是在出现矛盾后,两组人员可以及时讨论,合理研究解决方案。同时把领导业绩考核制度与安全工作紧密结合,把从企业领导的责任制开始带动各岗位人员的责任制,让企业管理层既可以专心管理生产,也可以专心管理安全。更近一步地开展员工的安全专业培训,提高专业岗位员工安全素质,也可以避免企业在员工生产培训和安全培训上不平衡和概念混淆的矛盾。
3.3重视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建设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不能只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让企业每一名员工懂得安全是保障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也让员工避免传统冶金轧钢工业生产上容易发生从众心理的弊端,企业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员工培训,结合不同工种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到意识预防和知识预防,对易出现事故的岗位,通过人性化、专业化的指导,把人为操作等事故降到最低[3],有效促进员工安全素养的不断提升。
4.结语
冶金轧钢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严密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管理层以敏锐的视觉和发展的理念指导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也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各环节上落实长效的管理措施加以保障。因此,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设备和生产过程的先进和科学性,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才能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义梅.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 河北冶金,2011,01:55-58.
[2]張天胜.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实践研究[J]. 冶金经济与管理,2013,06:36-39.
轧钢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篇3
一.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穿着不整齐不允许上岗。
二.工作中必须服从现场管理者的工作指令,不得私自违
章作业。
三.必须严格按照各工序生产操作规程作业,严禁违规野
蛮操作。
四.各工序员工各负其责,未经允许不得擅动机.电设备。
未经允许不得从事其它岗位工作。
五.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车处理,检修设备要挂出警示
牌:正在检修,请勿启动:。
六.生产作业中必须注意力集中,以免设备给人体造成伤
害事故。
七.上班时间严禁窜岗,打闹,睡觉。禁止班前班中饮酒。
一经发现给予警告或开除。
八.厂区内禁止打架,滋事和偷盗公司财物行为,一旦发
现扣除当月工资,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九.各电控室,操作室,财务室,仓库等重地禁止闲杂人
员出入。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十.厂区消防器材应指定位置放置,无故不得移动。十一.设备旋转部位应加安全防护罩,隔离护栏。设备启动运转时人体不得靠近。
十二.电气焊,起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1
作业,做到防火,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十三、厂区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
十四、电器出现故障有专人负责维修,无关人员不得乱动。
十五、车间机动车辆、天车、均由专人操作,严禁带障作业。
十六、专用吊具(绳、钩、带)使用前应详细检查,有隐患
先排除再作业。
煤气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 为了加强煤气安全管理,规范煤气安全使用行为,保障公司员工、家属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根据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建设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和《煤气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对安全使用煤气、煤气设施保护、维护和生产及居民用气等内容进行了要求。
第三条各用气单位应建立煤气安全管理制度和煤气泄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燃气公司、地方政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第四条各用气单位应对煤气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节约用气进行宣传,提高员工和居民使用煤气的安全意识。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属地的煤气安全管理和使用工作。
第六条 煤气设施资产属于单位的,资产所有单位负责属地内煤气安全管理和使用工作。
第七条 煤气设施资产属于燃气公司的,用气单位应配合、协助和监督燃气公司做好属地内煤气安全管理和单位、居民用气的安全检查工作。
第三章 煤气调压站
第八条 调压站应建立供气管网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巡视检查路线图。
第九条 调压站应设置火种存放处,安装避雷设施和静电释放装置;人员进入煤气调压站,应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严禁携带火种和手机等进入煤气调压站内。
第十条 调压站内避雷设施和防静电装置应按要求定期进行检测;高压储罐的运行应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十一条 调压站设备应实行目视化管理,管线及附属设施应标识齐全、着色规范,管线有气体流向标识;各种仪表显示准确。
第十二条 调压站设备运行平稳,管线、阀门无泄漏;定期按“十字”(调整、紧固、润滑、防腐、清洁)作业法对供气设备进行保养。
第十三条 煤气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及专业人员进行。
第十四条 调压箱的安全放散管直径大于0.15米时,放散管管口应高于厂房顶面、燃气管道、设备和走台4米以上;当放散管直径小于0.15米时,放散管管口应高于厂房顶面、燃气管道、设备和走台2.5米以上。
第十五条 燃气放散管的管顶或其附近应设置避雷针,其针尖高出管顶不小于3米。
第十六条 调压箱应防雨、防尘、接地牢固,各种仪表显示准确;调压箱内的各连接点及调压器应每周检查一次。
第十七条 改建、扩建燃气管网及主要燃气设施,应保存原有设备设施的影像资料。
第四章 煤气设施保护
第十八条 煤气设施所在地、地下煤气管道上方和重要煤气设施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损、覆盖、涂改、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煤气设施安全警示标识。
第十九条 在煤气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危及煤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建设占压地下煤气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二)进行挖掘、取土等作业以及使用明火;
(三)倾倒、排放腐蚀性物质;
(四)堆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以及种植深根植物;
(五)其他危及煤气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条 在煤气设施保护范围内铺设管道、打桩、挖掘等可能影响煤气设施安全的作业活动,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与供气单位共同制定煤气设施保护方案,执行《矿区服务事业部院区动土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当查询施工地段的煤气设施竣工图,查清地下煤气设施铺设情况,必要时可以邀请供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探测或者开挖。
煤气安全管理考核细则 篇5
1.基础管理:
1.1各相关煤气单位煤气安全防护网络机构不够完善、健全、有效,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相关台账、记录不能及时更新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次。
1.2煤气相关制度、台帐、规程不健全每缺一项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项,因工艺发生变化未及时修定,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
1.3各单位煤气基础管理台账(如《煤气专项检查台账》、《煤气防护器材管理台账》、《煤气从业人员管理台账》、《煤气从业人员培训教育管理台账》等)不完善、不规范、煤气设施无具体检查内容和检查标准、记录不详细、内容不符合实际、未及时更新等处罚相关责任单位100-300元。
1.4未对煤气设备设施危险区域按规范进行警示、标识、编号、建档、检查、动态煤气浓度监测等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
1.5外委、外协单位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未签定安全协议,处罚区域所属单位300-1000元,处罚作业单位300-1000元。
1.6各煤气相关单位未按要求进行煤气专业检查,岗位点、巡检未落实,处罚责任单位300元。
1.7煤气危险源控制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如煤气软连接吹扫后未可靠断开),危险区域未划分并落实责任人,处罚责任单位300-500元。
1.8煤气从业人员对在煤气区域作业存在的风险、危险因素、基本防护知识不清楚,处罚责任单位300-1000元。
1.9各煤气相关单位每季度须对煤气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未按计划组织煤气从业人员培训,处罚单位200-500元;培训教育无教案、记录、试卷,处罚单位200元/次;煤气从业人员取证率达不到100%,处罚单位100元/人*次。新工必须签订师徒协议,公司组织煤气培训无故缺员处罚责任单位100元/人.次。
1.10关于转发国家、省、市或安全职能部门下发的煤气安全类相关文件,未按要求进行厂级、作业区(车间、工段)级、班组组织学习处罚责任单位200元。
1.11未完成公司煤气防护指令性工作,未及时上报各类总结、工作计划、报表等,处罚责任单位100元/次(每月22日前上报当月煤气工作总结及下月煤气工作计划至煤气防护站)。煤气防护日志漏报、谎报、不按点报数,处罚责任单位10元/空。
1.12煤气安全管理中,对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未及时处理并上报,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未及时对煤气(泄漏、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处罚单位负责人500元。
1.13对煤气安全检查过程中,不积极配合,并阻碍检查正常开展,有不文明言语行为者(言辞污秽、辱骂、威胁、殴打等),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次,情节严重者加倍考核。
2.煤气作业违章管理:
2.1煤气一类危险作业未办理作业审批手续(现场未带视同未办理)、或审批手续中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未携带co检测报警仪、报警仪未开启、使用未校验的报警仪、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煤气区域吸烟、用管网支架作为电焊机接地线、未带灭火器或使用失效灭火器、灭火器未放置在动火点、电焊把钳或把钳线接头裸露绝缘不好、无作业安全监护人等)处罚作业单位300元,处罚责任管理单位500元,造成后果者视严重程度处罚(1000元以上)。
2.2煤气二类危险作业未按要求办理审批手续及作业方案、工作中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处罚作业单位200-500元;造成后果者视严重程度处罚(500元以上);一类危险作业降级处理,处罚责任单位200元。
2.3外协、外委单位在煤气区域施工,未制定安全措施、措施不够完善,处罚作业单位300-1000元,责任单位300-1000元。
2.4各类煤气危险作业、检修作业、非常规作业和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未按相关管理制度、规定认真落实,擅自进行作业(如:没有报批作业方案、参加作业人员对方案、程序、安全措施不清楚,未严格执行或私自变更,未按要求检测、监护等),处罚责任单位300-1000元。
2.5煤气生产、回收、输送、使用过程中,岗位操作未执行开(停)炉、开(停)机、停(送)煤气、点(熄)火等技术规范,每项处罚责任单位300元;未取得煤气从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进行煤气作业处罚责任单位100-300元。
2.6未按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煤气放散、私自改造煤气管道,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作业过程未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加倍处罚。
2.7在煤气危险区域吸烟、明火等处罚责任单位200-300元/次。
2.8私自将煤气设备设施作为受力支撑点进行其它作业活动,处罚责任单位元,造成设备设施损坏、人员中毒、着火爆炸等,处罚责任单位500元以上。
2.9未经安全告知和教育、无人监护单人操作、私自进入煤气危险区域、进入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等处罚违章责任人50-100元/次,责任单位100-200元。
2.10二人及以上煤气作业未明确煤气安全负责人、安全监护人,处罚责任单位500元。
2.11未经公司各级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审批,私自改装、拆除、停用煤气设备设施或附属设施,处罚责任单位500-1000元;未经许可私自随意操作、拆卸煤气设备设施,影响煤气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处罚责任单位500-1000元,产生严重后果者,处罚责任单位2000-5000元。
2.12在CO浓度高于24PPm的区域进行各类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处罚责任单位200-300元。
2.13煤气岗位人员对本岗位域煤气设施、运行现状不清楚,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
3.设备设施隐患管理;
3.1煤气防护站查出的设备设施隐患,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后,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并反馈,对责任单位处罚减半;若没有及时整改并反馈的,对责任单位处罚加倍。
3.2煤气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未及时整改,隐患当时整改不了但没有详细的记录,没有采取临时可靠安全措施(对设备进行维修处理、对该区域进行警戒、告知、悬挂警示牌并做好动态监控工作),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
3.3下发隐患整改内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不能整改必须详细说明原因,有安全可靠的防范措施和监护运行记录,并确定整改日期,否则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
3.4隐患具备整改条件未按时整改推诿、扯皮、整改不彻底或本单位未及时跟踪验证的,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重大隐患拖延整改处罚300-1000元
3.5生产单位对辖区内煤气设备设施存在的重大隐患(CO浓度≥500PPm)未及时采取停机(炉)、停气等防范措施,处罚责任单位200-300元。
3.6未对煤气设备设施定期组织评估或评估结果不客观、无评估记录,处罚责任单位200-300元。未按岗位操作规程中设备管理要求对煤气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消除缺陷,排除故障,处罚责任单位100-500元。
3.8未建立本单位防护、救护器材相关管理考核细则、台账,规程不健全,未按时详细填写各种台账记录,每项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
3.9煤气防护器材的配置、存放、维护、充装、校验、使用未按要求进行管理,如无维护责任人、检查人、存放维护保养不到位、过期未校验或出现故障后仍在使用、岗位负责人未能及时上报等情况,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
3.10岗位煤气应急防护器材保证随时取用,煤气重点岗位必须配备2套及以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日常使用备用气瓶压力不得低于15MPa,应急救援备用气瓶压力不得低于20MPa,否则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
3.11各单位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煤气防护、救护器材台账进行更新,并于每月月底将更新情况上报煤气防护站,否则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
3.12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过程中压力低于7MPa时未及时撤离煤气危险区域的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
3.13煤气岗位未配备煤气检测仪器的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3.14煤气高低压报警装备损坏、或随意解除的,处罚责任单位500元。3.15应急情况下煤气防护器材不能及时调用、借用、共享处罚责任单位 100-200元。
3.16煤气报警设施损坏、缺失、随意停用或解除报警,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因工艺发生变化未及时调整报警、联锁参数处罚责任单位200-500元。
3.17煤气作业场所安全通道不畅或安全通道不符合标准,应急照明措施、煤气设备设施的限位、事故开关、抱闸、过载保护、报警器、联动连锁等各类安全保护装置、设施不齐全或不规范、损坏,处罚责任单位300元/处。
3.18煤气设备设施改造、更换、检修后未按国家、行业标准设计,私自设计、安装、未经调试打压(气密性试验)验收私自投运,处罚责任单位500-1000元。3.19煤气含尘、含氧、含水、含氮控制成分超标,煤气压力、流量、温度控制参数异常,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给后续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者,处罚责任单位500-1000元。
4.应急预案与事故管理;
4.1煤气相关单位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失效后未及时修订、无岗位事故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
4.2未按要求组织事故预案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煤气事故应急演练(无相关培训、演练记录视同未进行),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
4.3未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置煤气事故,处罚责任单位100-200元。4.4发生煤气险肇事故,处罚区域责任单位100-200元。
4.5发生煤气泄漏、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不及时报告动力能源中心气体调度、煤气防护站或瞒报,造成救援延误、事态扩大,处罚责任单位500元。
4.6发生煤气事故,按公司相关制度从严处理。5.奖励:
5.1员工积极举报煤气事故、隐患或违规违章行为,奖励金额50-200元。5.2单位每季度未发生煤气事故,奖励单位500元。
5.3积极组织煤气应急演练且效果突出、煤气事故救援中表现突出,奖励组织单位200-500元,奖励个人50-200元。
煤气排水器安全管理规定 篇6
为了规范煤气管道排水器运行安全管理,防止因煤气管道排水器泄漏煤气引发的煤气中毒和着火事故,切实保证煤气排水器的正常运行,特制订本规定。
1、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炼钢厂所有煤气排水器的管理。
2、管理职责
2.1设备科负责对各工段持续排水器设备设施的安装、检查、维护进行监督检查。
2.2安环科负责对各工段持续排水器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3各工段负责每日对区域内持续排水器安全状态进行检查,及时通知安全督察,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
3、技术要求
3.1我厂的冷凝物排水器为立式排水器,为了保持排水器的有效高度,便于操作维护又分别有单式水封和复式水封两种形式,一般煤气排水器的水封高度在1000mmH2O以内采用单室,超过1000mmH2O采用双室水封或多室水封。排水器本体外部设立蒸汽围管外部伴热方式,运行安全,且保温效果良好。
3.2危险分析:排水器采用外部伴热,因蒸汽温度过高会造成排水器内部水量损失,水封水位降低,煤气将水封击穿,泄漏煤气;排水器筒体的腐蚀筒体内水泄漏,水封水位降低,煤气将水封击穿,泄漏煤气。
4、管理程序
4.1煤气排水器
4.1.1排水器检查方法及步骤
a.导流管上第一道阀门堵塞检查,打开取压头小阀,用便携式CO检查仪检查有大量煤气,证明第一道阀门正常,若从取压头处有大量水溢流出来,证明第二道阀或筒体有问题。
b.导流管上第二道阀门堵塞检查,关闭导流管上第一道阀门,从取压头用软皮管通水,从排水溢流口有水流出,则证明第二道阀门正常,否则,阀门故障。
c.排水器的正确加水方法:在排水器缺水补水时,关闭导流管上第一道阀门,从高压侧或低压侧均可补水,补水过程中必须保证排水器各个筒体之间水位相同,否则憋空气的筒体水量加不够。
4.2煤气排水器维护要求:每年5月份、10月份对筒体内部进行各进行一次清扫与整体检查维护。
4.3煤气排水器的作用
煤气排水器全称是冷凝物排水器,它在煤气管网中的作用是连续不断地排出管道内的机械水和冷凝水,排水器在水封高度正常的情况下是不能排出煤气的,是保证管道畅通的一种必要安全附属设施。
4.4煤气排水器的安装要求
4.4.1排水器安装间距分波浪式排放,一般为200-250m。水平式排放一般为100-150m。要求安装在管道标高的最低点,切断装置和流量孔板前后。
4.4.2排水器的水封有效高度应为煤气计算压力加500mm。
4.4.3高压转炉从剩余煤气放散管或减压阀组算起300m以内的厂房净煤气总管排水器水封的有效高度应不小于3000mm。
4.4.4煤气管道的排水器宜安装闸阀或旋塞,落水管应加上、下两道阀门。
4.4.5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煤气管道及同一煤气管道隔断装置的两侧宜单独设置排水器。如设同一排水器,其水封有效高度按最高压力计算。
4.4.6排水器应设有清扫孔和排污管,每只排水器均应设有检查管,(实验头)排水器安装补充给水管应通过漏斗给水。
4.4.7排水器可设在露天。但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设在室内的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4.4.8排水器不应设在值班室窗门外或附近,以免排水器发生事故,煤气窜入室内,造成人员中毒。
4.4.9排水器应密封式管理,应挂危险警示和责任牌。排水器的落水管闸阀丝杆应加油有护套。
4.4.10设备所属单位应建立排水器的巡检制度并有记录台账。
4.5煤气排水器的工艺要求
4.5.1煤气管道下方冷凝液排放点集液漏斗与下水管应用闸阀或法兰连接以便必要时切断煤气。
4.5.2应尽量避免管道下集液漏斗排水口与排水器垂直连接,以免排水器基础下沉时给煤气管道增加局部荷载,同时对煤气管道伸缩也有影响。
4.5.3在下水管与排水器的连接处应设闸阀,以便清理排水器时切断煤气。
4.5.4在排水器上第一道闸阀阀上的落水管200-300mm处,应安装DN15-20mm的试验管,便于日常检查使用。
4.5.5复式排水器溢流口不得低于前高压室的溢流口,以便低压室水能补充到高压室。
4.5.6排水器的溢流管与受水漏斗有一定间隔,以便溢流水能目测见和水体散发。
轧钢厂煤气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篇7
新安县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气发生站
使用企业生产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进一步加强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煤气发生站的安全性能,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的指导意见》等规定、1
文件要求,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淘汰落后产能,努力解决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条件差、安全保障能力低的突出问题为指导,结合我县实际,对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身份合法 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要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职责,全县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煤气站(炉)工程,必须严格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办理安全设施的预评价、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手续,未经审查验收合格,不得建设和投入使用。对已投入使用的煤气发生站,要于2011年12月底前补全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
二、推进煤气发生站系统工艺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设备的安全性能
坚决淘汰工艺落后、安全性能差的煤气发生站。煤气发生站水夹套汽包必须安装高低水位报警和自动上水联锁装置。煤气排送机的电动机,必须与空气总管的空气压力传感装置或空气鼓风机的电动机进行联锁,并安装报警装置。整改完善供水系统,确保水泵随启随用。划定煤气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志,煤气危险区域如风机房、地下室、地沟、加压站、操作平台等部位一氧化碳浓度必须定时测定,关键部位必须设置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装置,并连接到中控室。进入煤气区域的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器。在可能发生煤气泄漏、聚集的场所,必
须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煤气发生站的安全设备设施、安全保护装置、各类安全附件必须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定期检查、检验检测、校验,确保安全有效。
三、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必须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要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5‰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不足300人的,需至少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制度和档案。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科)处长、煤气站长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并每年进行一次再培训。从事煤气生产、储存输配、检修维护和使用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按要求按时进行复审。其他从业人员,应当严格落实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规定,全部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对新上岗、脱岗和转岗员工,要及时进行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近期,我县将针对煤气发生站生产、储存输配、检修维护和使用的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各有关企业要积极参加,所有涉及人
员必须全员参加培训,切实提高安全技能,加强安全意识。
五、加强重点部位、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要对本单位危险源、危险部位、危险作业进行辨识,制定危险作业管理制度,特别是煤气区域动火、检修、停送电、抽堵盲板、进入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要严格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办理作业票。作业票内容必须填写规范、完整,明确作业人员、作业时间、审批人员、监护人员、采取的安全措施和需要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
六、加强应急救援管理
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应当按照《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要求设立煤气防护站或煤气防护组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防护用品。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要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针对重点、危险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要定期组织现场相关作业人员进行煤气救援、应急器材使用、应急处置知识的教育培训和预案演练,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应急处置和事故防范能力。应急预案要定期演练评审,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七、加强安全现状评价工作
煤气发生站每两年应进行一次安全现状评价,严格各项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各类安全设施的良好运转。《安全评价报告》应在评价结束后1个月内报市、县安监局备案。
八、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和企业安全管理班组创建工作,逐
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做到管理台账化,装备现代化,操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
九、认真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制度,日常检查隐患排查情况要有记录,每月按时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建立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安全监管档案,加强与县安监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协作,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对煤气发生站使用企业安全监管责任能够落实到位。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安全监管通知
轧钢厂2010年四季度安全述职 篇8
尊敬的总经理:
四季度是棒线项目部工程建设向公司生产序列的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工程项目冲刺和生产准备全面介入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交叉作业频繁,现场环境复杂,涉险人员数量增加等方面诸多危险因素。为此,棒线项目部(轧钢厂)认真落实,以习总为核心的公司试车攻关班子精神,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和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制度,制定非常时期安全管理措施,全员参与多措并举,成功实现了工程向生产的过度,也为日后顺利试生产打好了基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严格施工单位资质审核把关,履行区域危险、危害因素告知及安全技术交底义务,明确划分管理责任。
四季度,棒线项目部先后对的6个参建单位的安全资质进行了审查把关,并与其逐个签订《施工安全协议》,明确划分了双方安全管理责任,并将其所分包工程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书面告知,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安全技术基础。
二、建章立制,夯实责任,服务为先,突出重点,强化过程安全控制管理,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
四季度,项目部认真领会项目部工程建设10.12专题会议精神,依据工程特点,先后制定了非常时期《项目部安全管理及考核办法》、《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等,明确岗位培训人员、设备检修人员、工程参建人员及参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和管理考核细则。为了进一步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项目部明确了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实行责任包干,绩效挂钩考核,突出工程外围协调与内部安全督查,要求现场施工人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工程”的“一盘棋”意识,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针对棒材生产线试车投运,提前制定了《棒线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依据岗位设置修订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计划组织岗位编制人员上岗安全技能考试,力争开机试车时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合格上岗,人机和谐。
三、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确保了工程各工序科学化、合理化展开;棒材生产稳步提高。
为确保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沟通,项目部(轧钢厂)每天早、晚召开两次碰头会,及时汇总当天工程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不能协调处理的及时上报,要求各施工员对施工现场存在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重大事项协调处理结果及时反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质量问题和技术争议等,确保工程现场所有区域随时处于受控状态。要求安全科全过程监护试车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生产过程存在的违章和隐患。坚持夜间厂长现场值班和干部带班制度,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棒材生产稳步提高打好了基础。
四、严格各项危险作业、非常规作业申请、审批手续的办理,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施工,生产顺利。
棒线工程在原厂址施建,边拆边建,地上地下情况复杂,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减少或避免工程建设对公司大系统生产的影响,项目部严格执行公司动土制度,动火制度,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手续的办理,组织召开危险特殊作业安全专题会8次,及时加强与公司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指定危险特殊作业现场安全责任人,细致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1—3#烧结系统等拆除、生产系统水、电、气系统改造工程难度大,危险性高,为确保安全生产和不影响线线材工程进度,施工组指派专人全程协调、监护,确保了多次危险作业的顺利完成。
五、积极深入现场,突出安全隐患排查,加大纠违考核力度。施工队伍人员和轧钢厂新进员工都存在安全意识较差,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现象,外加工期紧,试车认为重,现场立体交叉作业频繁。为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项目部每周一次组织由监理方、施工员、技术员、乙方项目经理(或安全员、技术员)等组成的工程安全、质量、进度专项检查,采用互查、自查的有效方式,及时汇总、通报检查考核情况,并派专人跟踪验证安全隐患整改结果,对整改不到位的,督促限期整改,加大考核力度。同时指派两名施工员佩戴“安全督察”标志,携带照相机每天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考核、跟踪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以人为本教育领先,强化内部安全管理,稳步提升岗位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我要安全”的意识。
针对轧钢厂新建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轧钢厂决定由施工组(安环科)牵头,综合组(综合办)、生产筹备组(轧钢车间)、技术组(技术科)、检修组(机动车间)配合对新进人员分批进行管理制度、安全知识、工艺技术等课堂教育培训13次,要求岗位培训人员严格遵守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熟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实行操作技能、安全规程考试考核,同时签订《师徒安全协议》和“互保联保”“三不伤害”《安全责任书》。对委托新招的岗位临时工,除签订《临时用工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外,对新招临时工进行系统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岗位特点强化教育,扭转观念,稳步提升岗位培训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我要安全”的意识,为棒材试产、达产、安全顺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坚持“五同时”原则,实现本质安全,为棒材生产线顺利开机试车创造先决条件。
为了坚持“五同时”原则,实现本质安全,项目部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系统学习AQ2003—2004《轧钢安全规程》,了解轧钢安全技术要求,依据规程对照检查安装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及时对安装单位提出整改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类安全防护设施。提前申报了部位消防器材、煤气防护器材、岗位安全警示提示牌、工作牌等,同时督促组织人员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为棒材生产线顺利开机试车创造条件。
八、施工与试车工作穿插进行,安全防范措施未及时落实,人员安全意识较差,导致11.23坠落事故发生。
由于棒材试车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于施工交叉进行,尽管项目部,在现场安全防护,人员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工作未及时、到位;人员安全意识及个体素质不同,导致张民锋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后项目部,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隐患从严、事故从实的原则”进行了处理,对施工现场和试车工作进行了从新部署,进一步完善了现场监护管理职责,确保了后续试车期间的安全。
轧钢厂2011年一季度主要安全工作安排
一、以冬季“六防”工作为重点,切实落实冬季施工及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确保生产、工程建设安全顺行。
二、制定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夯实各级安全管理责任,以制度为安全防火墙,以制度的强制力和人性化教育相结合。稳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三、制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突出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为重点,分期、分层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确保所有人员合格上岗。
四、继续做好非常规作业、危险作业、特殊作业的审批、监护工作;严格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
五、完善班组建设管理制度,制定班组活动学习方案,逐步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六、组织进行岗位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编制《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手册》,推行安全标准化作业。
七、强化岗位临时用工日常管理及节假日期间干部安全责任管理,确保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
八、完善现场各类防护,警示标志、标识,抓好棒材达产期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时认真落实线材基建期间各项安全措施。
以上是棒线项目部2010年四季度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及轧钢厂2011年一季度工作安排,请领导批评指正。
2010年四季度安全述职报告
单 位:轧钢厂
述职人:
日 期:2011年1月4日
2011年一季度安全述职报告
单 位:轧钢厂
述职人:
日 期:2011年4月4日
尊敬的总经理:
一季度是轧钢厂成功转型之后进入正式生产序列的第一阶段,也是新系统实现达产达效目标的开局阶段,面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工艺,新设备,新人员大量增加,轧钢技能和新系统不匹配的现状,轧钢厂首先以人员安全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分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督促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其次从安全硬件设施的完善出发,从地下到行车,尽最大努力对运行设备的安全防护、保护设施进行了完善;第三,从外围作业环境的改变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了一季度各项生产目标指标的完成,但是由于工程遗留问题较多,新进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部分管理人员制度落实过程中执行力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区域内部连续发生了2.21和3.8两起轻伤事故。针对事故分厂也严格按照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了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现就一季度轧钢厂安全工作具体开展情况及二季度重点工作安排做如下汇报。一、一季度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1、建章立制,强化落实,持续改进,合理制定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一季度,轧钢厂根据国家轧钢单元标准化达标要求,结合轧钢实际,从安全责任制建立开始,分别建立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非常规及危险作业,治安消防,煤气专项管理,检修监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原有管理制度及相关考核制度12项,涵盖了轧钢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明确了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基本保证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求,为各项生产指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在以上工作基础上轧钢厂班子结合公司要求及轧钢现状认真讨论并合理制定了全年安全工作要点,并制定了阶段性工作进程及管理责任划分,使全年工作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开展。
2、贯穿以教育培训为主线,分级、分层、突出重点强化培训,有效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
一季度轧钢厂总计补充新工350余(包括转岗)人,全部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并按照分厂设计的安全教育“一卡通”的形式把所有人员三级安全教育情况收集在安环科备案。在基础安全常识培训的前提下对煤气专业人员,电钳工,行车工等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先后进行了煤气专业技能,消防技能,行车指挥手势等方面的培训,累计参培人员121人次。收集整理了同行业及内部生产管理中间发生的事故案例13个印发至班组并要求员工学习讨论,举一反三的吸取事故教训。同时组织班组长人员进行了轧钢危险因素辨识知识培训,为岗位危险因素辨识及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结合实际建立了轧钢厂季度上岗考试题库,并认真开展了二季度上岗资格考试工作,本次季考参考率99%,一次合格率80%。对于一次不合格人员在补考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考核。
3、以班组建设为重点,现场为阵地,夯实基础,稳定情绪,现场督导,治理隐患,防范未然。
众所周知班组是企业的最小单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为充分利用好班组这个上下级有效沟通的平台,分厂实行安环科安全员责任包干,车间主任包干,作业区作业长包干,三级包干和分厂厂长积极参与的形式,按照既定活动计划及活动形式认真组织开展活动,为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分厂要求每个厂长每周必须参加两个班组的活动,并对班组工作做出指导,由此一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了生产现场存在的隐患和基层班组、一线员工存在的问题。分厂通过每月一次的班组验收树优罚差,极大的激发了员工安全学习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激发员工广泛参与隐患查处的基础上,开展了三不伤害月活动并结合实际的提出了“学技能,反三违,做合格员工”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共同查处隐患30处,收到合理化建议13项,极大的完善了区域安全硬件设施。
4、“三化”工作稳步推进,安全形式逐步好转。
三化风暴在公司范围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双基工作的开展,前期由于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轧钢厂推进不是很理想,二月份以后已基本规范,目前在安全口率先执行“三化”管理的基础上其它各个专业口也推行“三化”管理,进一步落实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5、加强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分厂目前特种设备(行车,汽包等)管理从制度方面已经完善,但由于新设备的运行不十分可靠,现场事故隐患较多,尤其是电磁吊运行至今尚不够完善,只有采取监护运行,关于这一隐患的彻底治理,分厂已经拿出整改方案,但实施还需一定的时间。特种作业人员方面,分厂现有行车工67人,电、钳、焊工持证人员不到30%,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6、严格二类危险源点监控,加强应急救援管理,提高应急救援水平。经过分厂危险因素辨识,共识别出二类危险源点有8个,按照不可容许风险管理要求,分厂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责任落实,分级监督管理,现有控制措施基本可行。为确保事故状态下最大可能的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分厂已经编制了各类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在逐步演练,各级应急信息沟通电话也在重点区域进行公示。以确保应急工作的有效落实。
7、加强外协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精整,成品行车,水系统,等5个岗位,属于托管和承包岗位,分厂已经与各相关方签订了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管理责任,同时作为监管责任主体单位,轧钢厂对这一块的管理都是按照正式工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8、现场管理方面:
前期由于工程遗留问题较多,现场治理难度大,员工工作时间较长,等原因,一度有些欠账。不过到本季度末,按照分厂年度治理计划已经全部完成。三、二季度工作重心:
1、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对区域内部存在的隐患发送各方面力量按照“五到位”的原则进行治理。
2、二季度围绕劳动竞赛活动,分阶段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并重点督促落实,提高执行力。
3、持续推进三化工作进程。
4、进一步规范班组建设,树立标杆班组,以带动其他班组共同进步。
5、完善标准化作业手册的编制,并扎实推进落实到岗位
6、尽早运筹高线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高线平稳转型。
7、扎实布置安全月和夏季五防工作。
轧钢工安全操作规程 篇9
1、上岗前,劳保用品一定要穿戴整齐,必须检查好场地环境、作业条件及工具,有问题及时处理。
2、吊料时C型钩插入最底端,保证吊钩成水平,防止带钢滑落造成人身伤害。
3、上料时,料卷一定要正对小车中间,轻起轻放,以免造成人身及设备事故。
4、穿带过程中,上下操作工要互相打好手势,得到对方认可后方可进行穿带操
作。应用相应工具导料,同时注意避免手掌进入夹送辊缝,以免发生挤伤事故。
5、轧制时,一定要按轧制规程的要求,对轧制速度、张力及压下进行操作,对酸洗
来料未裁净的废边,应用钳子拽掉,严禁直接用手,以防割坏手指。
6、在轧制过程中,严禁用手直接触摸带钢和各导向辊,以防伤手。
7、卸料时,板头应留在下侧,用小车托起,捆绑要结实。吊起时,操作人员应
站在天车C 型钩的外侧。
8、使用液压剪时,手不能扶在剪刀及其剪架上,多人配合使用时,要通知到位,协调好后方可进行剪切,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9、引带和切下的板头码放整齐,以防划伤外来人员。
10、各岗位的卫生要搞好,地面残存的污油、污水要清理干净,以防滑倒摔伤。
11、天车倒运料的过程中,各操作人员严禁站在天车的正下方。指挥天车吊料,操作工通过打手势指挥天车轻吊轻放。扶天车吊钩的手不能放在吊钩内侧,以防
挤伤手指。
12、无证人员不能操作天车,否则后果自负。
炼钢厂安全工作计划 篇10
一、全年目标:全年实现无死亡、无重伤、无重大生产设备事故,无重大险肇事股,无重大事故隐患,工伤事故发生率低于厂规定指标。
二、指导思想:以国家领导人对安全工作指示为指导,以公司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为标准,以安全工作总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以班组安全管理为基础,以预防转炉重大事故为重点,以纠正岗位违章操作和工人劳保品穿戴为突破口,落实各项制度,开展安全亲情教育,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实现安全生产根本好转。
三、安全防护重点及部位:转炉爆炸事故,喷火事故,钢包车漏钢事故,混铁炉洒铁事故,转炉炉役、道轨检修和LF炉检修砸伤事故。
四、主要工作措施和安排:
1、开展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在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增设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谜语,安全演讲,班前提问等活动,同时抓好调入工人的教育。
2、加强易出事故岗位工的监护及职工的责任感,重点是操枪、摇炉、开车、炉前工等,不定时检验对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
3、对各种施工、检修区进行重点防护,设立危险区域警示标志,每天有人监护现场,对煤气法门作好遮挡,提示检修、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教育工人不在危险物下站立,不随便向平台下仍东西。
4、加强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真正将安全重心下移到基层小组,确保全年做到安全生产,努力实现全年事故“0”的目标。经车间研究决定,制定2007年安全措施。
5、掌握各非常时期的思想动向,重点是各节日期间的喝酒上岗,麦秋两季农村工人的疲劳上岗,青年工人的婚期上岗和受处分工人的带情绪上岗。
6、建立健全安全防护组织,对原有的班组安全员重新进行调整,不负责的撤换,对个大组、各炉座、各负责领导实行指标挂钩考核,要求跟班、值班人员,对生产、安全、环境卫生实行三位一体全面管理。
7、解决职工具体生活问题,及时联络各岗位空调修缮,炉前、精炼炉岗位配备微波炉,解决职工热饭问题,夏季增设冰糕、绿豆汤解决防暑降温问题,积极向上级反映除尘问题,希望得到解决。
8、对应急预案不断进行演练,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
9、对各工长及全体工人实行风险押金制度,签定安全合同,认真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