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研专题的过程

2024-10-22

小学英语教研专题的过程(共7篇)

小学英语教研专题的过程 篇1

——“任务型”英语教学“练习度”的研究 课题的提出: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因此,英语课风格不能再沿用某些基础学科传统的、死板的课程风格,对单调的讲授方式必须加以改造,应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读音进行模仿,对所学的语法、句型进行操练,在实践运用及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熟练的表达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英语课为我们提供了更有利于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的空间和舞台。总之,在英语课中,练习是无处不在的。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单纯传授,忽视了知识获得和运用的过程和方法,因而学生缺乏再学习的能力,缺乏鲜明的个性,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随着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在教学模式上正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强调学生参与项目和调查研究,积极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我们认为实行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任务型”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当时学生状况(兴趣、掌握程度等)来设计各种练习,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快速推进英语课改进程,因此,我们提出了“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练习度的课题研究方案。研究的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的内容

1、任务型英语教学中语音练习度的研究

2、任务型英语教学中词汇练习度的研究

3、任务型英语教学中语法练习度的研究

4、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听力练习度的研究

5、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口语练习度的研究

6、任务型英语教学中阅读练习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本校的英语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及对学生进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本人所教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结合采用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及文献法,吸取国内外科学教育先进思想及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2.发挥群体智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各实验学校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评议,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与体会,不断完善教法,设计出合理的任务,创设出合理的情景,优化教学过程.3.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进一步培养了合作创新的精神。学习需要交流,学生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实践活动,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语言交际中,促进了互助合作。研究策略:

围绕研究课题,确定相关理论专著作为必读书目;不定期搜集整理有关理论专辑进行研读;每月撰写一篇以上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以上措施,保证本人在观念的更新、理念的提升、知识的丰富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成效,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做好案例分析: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是课堂,教育科研要聚集课堂,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不偏离这一方向,每学期至少提供一节课堂教学实录进行研究。为了使研究工作能更具有针对性,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绩,我们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对照课题方案,在学生中进行了有关英语方面的训练,比赛。如:英语单词百词竞赛,手抄报比赛,课本剧比赛。此次课题成员老师一起整合教研、科研活动,集体备课,邀请沈微霞老师来上示范课,加强基本功。每月写两篇博客,写写研究心得,教学随笔,教后反思等。并组织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进行探究。

在2A《 Unit3 Look at the moon》第二课时课堂观察活动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参与了自主学习,形式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儿歌、图片引入一步步提问,引出新知,同桌操练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自主学习氛围浓郁。片断一:

1.T:教师出示大小两个太阳,指着大的说: Look at the moon.S:It’s big.T:Oh,it’s big.Learn “Oh ,it’s big.small.”师生操练此句句型

2.同法学习: moon,star及句型Oh ,it’s big.smallbright.3.出示book,T:Who can read? 由book ,cook 引出look的读音。再进行look at the moon.教学。

4.出示学生自带的图片,同桌操练Look at the moon.Oh ,it’s bigsmall.5.出示儿歌:look ,look,look at the moon.Look,look,look at the sun.Look ,look ,look at the star.分句请同学读,后齐读。

教师在教授moon,star单词时,先由学生一个接一个读,再两个两个一起读,最后小组一起读,全班学生都得到了口语练习,且节约时间。在1A《Unit5 Fruit》教学中,教师用多种游戏形式学习水果。1.Touch and guess 教师先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包,让学生将手伸进包内,通过触摸物品的轮廓和质地说出物品的英文名称。

让学生触摸后给出一定的动作提示,让其他学生发表各自推测的结果,最后一起揭晓答案。T:Look!This is my bag.There are many fruit in it, but you can`t see it.You can touch and guess.Let me try first.教师将手伸进包里摸水果,然后闭上眼睛推测Is this a …?边说边将水果出示给学生看,等到学生给出应答后教师才睁开眼睛看自己说的对不对,教师示范1-2次,等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后再请学生来猜。2.Look and guess 将水果放在袋子里,让学生根据水果的形状来猜测是什么水果。并用一般疑问句,Is this a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Yes,it is./No.3.Smell and guess.让学生闻一闻,猜测是什么水果。并用一般疑问句,将水果切成小块,Is this a ….?再由另外一个学生尝一尝,揭晓答案。4.Listen and number 让学业听录音,给水果标序号。5.Listen and judge.让学生听录音,判断是否正确,打“哭”“笑”脸。

本节课中,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一般疑问句的用法Is this a …? 本节课改变了“问→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让学生之间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单词和句型都得到了巩固操练。一年级的英语,一个单元中单词和句型较少,40分钟的课堂,不能纯粹的语音模仿朗读操练,要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并且主动参与课堂。这节课学生口语,听力方面都得到了练习。

研究过程:

我们如终围绕着如何有效的运用任务型教学问题,深入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深入课堂,互相听评课;集体备课,进行典型课例研讨;研究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挥小组评价的激励作用,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具体过程为:

1.导入(1)用简单语言或活动导入到新课教学。(2)激发兴趣,烘托教学气氛,营造教学氛围。(3)学生活动分组、评价活动安排。

(4)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的地位以及本课学习目标。

2.导学(1)分组演练,采取多种形式操练。

(2)示范展示。

(3)及时评价并获得反馈,调整教学。

3.导评(1)归纳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

(2)简单评价本课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参与的情况。(3)布置适合学生实际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外练习。

通过几位老师几年的实践,认为利用任务型教学积极有效,学生乐学,教师自然也教得轻松。研究成果:

在2006.9——2010.6期间,我们的课题成员老师积极撰写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论文,参加课堂教学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唐华老师的成果:《浅谈“活动式”课堂教学的构建》获辅导组年会评比一等奖(2006);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小学英语学科三等奖(2007);“全国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获二等奖(2007);辅导组教案设计一等奖

曹海虹老师的成果:常熟市虞山镇南片英语朗诵比赛获二等奖(2006);常熟市虞山镇南片评优课获一等奖(2006);在2009年常熟市小学课改展示活动中执教的《Unit 6 Whose gloves》一课获得好评;论文《“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初试》获2008年度苏州市优秀外语教育论文三等奖;《世无朽木不可雕——谈英语教 学中“后进生”转化的策略》荣获江苏省“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一等奖(2008)。

徐梅老师的成果:论文《让小学生都来英语脱口秀》一文获得了常熟市新世纪论文大赛一等奖。辅导学生在“牛津英语教研网”举行的《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活动》“魔幻英语大挑战”活动中获得了优胜奖;荣获江苏省“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一等奖。

邹梦园老师的成果:论文《让学生徜徉在课堂的口语交际氛围中》获辅导组年会论文一等奖;《让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成为学生的乐园》获常熟市年会论文三等奖;教案《5B Unit4 Halloween》获江苏省“蓝天杯”教案设计比赛二等奖;2009年12月获常熟市虞山镇南片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0年3月26日获常熟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0年4月8日获苏州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曹译文老师的成果:2009年10月论文《巧妙利用孩子》荣获江苏省“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一等奖;2010年5月7日 《教育科研论坛》2010全国理事单位课堂教学比武 二等奖(2b unit 6 Let’s count 第三课时)。

马丹老师的成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教学策略》 2007年常熟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学好语音,跨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2008年年会论文书面交流; 2007年苏州市中小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教研实效:

1、形成英语课改新理念

经过课题研究,我校英语教师初步形成了全新的英语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实践过中,能以学生为中心,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研讨气氛浓厚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校领导要求我们进行集体备课,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我们还经常外出参加兄弟学校的教研活动,取长补短,汲取好的教学经验,促进本校教学工作。教研反思: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我国现代英语的发展趋势,任务型教学的本土化还有很长时间的一段路要走。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者碰到了各种新问题、新现象,但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在课题实施中倡导多讲问题、多谈困惑、参与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我们的研究过程也变得更扎实,研究方法会更科学,研究内涵会更丰富。我们在教研组浓浓氛围中,不断探索,以新的姿态向前迈进,也感受到了挑战和困惑。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英语教研组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教研活动也应更体现创新和特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思考,继续完善,争取更大的转变和进步。

小学英语教研专题的过程 篇2

一、统整教材,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板块,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

1. 关注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

我校对于上海二期课改教材和浙江教育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整合。由于生源整体情况良好,在各年级的数学统整指南中,我们为了最大程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力求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使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不断将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向前推进。我们将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详细制定为“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

2. 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从年段、单元目标中划分课时目标,细化环节目标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我们对教学课时目标进行合理划分,将其转化为一个个教学环节目标。环节目标的可测量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例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带着量表进行课堂教学观测研究。有针对性的量表设计,既可量化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课堂教学环节目标的达成度。

二、注重课例研究的操作性和实施性

连续几次的课例选择和研究经历了以下流程:个人独立设计研究课→关注实施中的研究课→讨论研究课→重新设计课→教授经过重新设计的课→交流教学反思。接下来,教师们集中到一起对教学过程中再次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次碰头会主要围绕教师们交流观察所得、评论以及建议等方面展开。在所有的研究课讨论会上,特别是当教师们就一节研究课的观察交流看法的时候,通常都会指定一位教师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小组就可以保留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观点供以后参考。

三、专家指导引领,个体团队共发展

在系列教研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前期准备、教案设计以及第一次的教学实施研讨均由本校教师通力合作完成。在研讨过程中出现新问题,进行改进后实施第二次教学时,我们邀请市、区教研员甚至数学专家来校指导。专家们的理论指导,往往使教师们茅塞顿开,迅速理清思路,跳出困局,从更高的层次思考理解课例本身,而不钻教学本身环节设置的“牛角尖”。第三次教学实施和研讨过程中的反思回顾,使每位教师收获更多。

中小学教研活动专题讲座 篇3

变“快思考”为“慢思考”

细察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每一环节都步履匆匆,忽然而来,倏然而过,没有时间驻足,没有时间留连,没有时间沉思。往往教师一提问就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话音末落,学生便急不可耐地要报出答案。我们不以为非,还沾沾自喜地认为,课堂教学节奏快,效率高,学生思维灵活等等。

其实,这些快的背后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及思考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消化、整合、生成,只是停留在“快言快语”,而不是“快心快思”。

“慢中有真味”。从知识形成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然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学习也需要一个过程,如中国古代学者就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过程。

从思维的一般过程来看,要经历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能力来看也是各有差异,有的学生是“慢热型”的,需要时间的等待与培植,急不可待的做法可能会干扰他的内心秩序与思考系统。

变“闹思考”为“静思考”

“闹思考”是以表面的欢乐、热闹来掩盖内在的浅薄与缺乏底蕴;以表面的生动、活泼来遮蔽生命内在的舒展与精神力量沉潜的凝聚;以身体的活动、感官的娱乐来刺激一些生理性的本能反应,看似在组织学习,实则在稀释智慧的含量与思考的浓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紧张的思考。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

只有这种学习,才能真正促成青少年的自觉活动,激发其心智,形成其对认识的渴望等,最终使他们从掌握真理中获得愉悦,作为对艰苦努力的报偿。

变“暗思考”为“显思考”

课堂教学对于思考一直处于“暗箱状态”,学生有没有思考,思考什么,怎么思考,思考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没有细致而明确的关注。如何化暗为明,化隐为显,逐步增强思考力训练的可控性与实操性,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建议要设计“先自己阅读思考,然后写下来,接着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反馈丰富、补充、修正”这样的环节。

其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思维的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实现从自我到他者再到新自我诞生过程,完成学习与思考的内化与外化,外化与内化,内化互化互生的过程。

变“弱思考”为“强思考”

弱思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学习的任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难度;二是以个别优秀的学生的思考来代替全班学生的思考;三是教师越俎代庖,直接将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呈现给学生;四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历完整的思考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步步诱导下,按章办事般地进行所谓的“思考”,结果不过是碎片化的思维;五是思考缺乏独特性、深刻性与发散性。

弱思考可能会给学生及学习带来怎样的危害呢?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高阶思维没有得到训练与培养;课堂学习成了一种时间资源及生命的莫大浪费,同时极大地败坏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及习惯,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生活产生极大、极恶劣的“后遗症”。

如何纠正及克服弱思考带来的弊端?如何达到强思考的效果呢?我们提出:学习任务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发散性、个人化的思考……

变“浅思考”为“深思考”

课堂教学中的“浅思考”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缺乏敏感性。面对许多信息、知识都一滑而过,无法切入核心,无法突破常规的硬壳。对于思考的层次上,在学习层次上主要是以记忆为主,最后沦为机械重复、死记硬背。

“深思考”,也就是深入持久地思考,盯住某一点,从四面八方来思考,愈入愈深地思考,形成深度思考。深思考应该是时间上的长度,表现为持续思考,不断跟进;在思考的情绪状态上应该是情不自禁、一往情深;在思考的深入程度上应该表现为意味深长、深入人心;在思考的长度、宽度与深度上则显出博大精深。因为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以“主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一”“集”“剖”“钻”“韧”地进行学习、思考、探究,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深刻的理解。

变“怕思考”为“乐思考”

“怕思考”主要表现为吃不了思考的苦,受不了思考错遭受的“辱”,怕思考没有结果等。

“乐思考”之乐基本上呈现为这几种状态:

一是被好奇心及问题意识所点燃的一种叩开知识大门与探索宇宙人生的兴奋感、急切感、新奇感。

二是思考过程中的身心俱忘,与时间融为一体,与思考的对象融为一体,物我交融,物我同在的专注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专注带来积极的“心流体验”,能产生多巴胺,增进心灵的愉悦。

三是思考过程中的一波三折的“峰回路转,寻幽探胜”给人带来丰富的、真切的、深刻的心灵体验令人留连忘返。唯有深刻体验这些状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思想者。

变“被思考”为“自思考”

思考的重要特性是自我、自主、自由。被思考的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学生不会提问,不会质疑,没有批判意识,没有怀疑精神,不会理性思考。知识与思想只有通过内在自我心智的作用,才会激越、沸腾,才会生根、盛放。

约翰·亨利·纽曼先生在《大学的理念》中写道,一个人可以听一千场讲座,读一千本书,好似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知识。但是求知的过程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让知识进入自己的头脑。求知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真实主动地进入知识领域,拥抱知识,掌握知识。思维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出击,迎接迎面而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从无到有。

自思考就是一种主动拥抱、主动出击、主动生长的过程。

变“独思考”为“共思考”

独立思考是我们所倡导的,但独立思考并不是说自说自话、自以为是,如果不全面接触世界、社会、人生,没有充分地和他人交流对话,所思所想就会狭隘、片面,坐井观天、画地为牢、夜郎自大。

独立思考就是要破除思考的迷障,养成清明、清醒、清朗的思想状态,尤其是要穿越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四大迷误,即“洞穴假象”“种族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象”,只有这样才能“能得人生几清明”。

而破除这四大迷误最好的路径就是不断地与人对话、与人共思。要化“独思考”为“共思考”,个体与集体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学习(思考也是一样的)是与历史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最后经由与自己的对话。独思与共思要交融互会,并肩作战,携手共进。

变“固思考”为“活思考”

乔布斯年近30岁时曾做过一个关于唱片的比喻。他一直在思考为何人在30多岁后会变得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他说:“人们被卡在这些固有的形式中,就像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他们永远无法摆脱出来。当然,有些人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可惜这样的人太稀少了。”

思考的形状如苏轼在文论中讲的“水无常形”,即孔子所云“智者乐水”,老子所称的“上善若水”,以流动不居,随物赋形,灵活通彻为其形质。

小学英语教研专题的过程 篇4

双田镇中心小学

周国友

我镇为了便于全体教师,有效的开展数学专题教研活动,根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反馈的情况,以及我镇实际教研状况,经中心小学研究决定,数学教研专题为:(1)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2)如何合理利用情境图进行计算教学。每所完小必须选择其中一个专题进行研讨,开展教研活动。

一、专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计算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眼里总和“枯燥、乏味”联系在一起,教师教的不精彩,学生学的不起劲。由于师生的心理作用,从各个阶段的学生作业和试卷分析来看,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容乐观,然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时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关键时期。

3、教师进行计算教学时出现了不少误区,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教材计算教学内容呈现的特点,出现了比如:算理讲不清,数的概念教学不够突出,各种运算定律理解的不够,过于追求计算过程的程式化,弱化了计算过程的思维,不重视计算和实际运用相结合,不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4、计算教学的课题既古老又年青,有利于全镇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师,各个年龄段的教师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可以让所有教师,在本次专题教研中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相应的研究活动,都能够发自己的作用。

二、明确教研专题的分工和步骤

1、详细安排了本次专题教研活动的分工:中心小学由周国友负责,各完小由学校教导主任具体负责,数学教研组长召集,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到专题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个年级的数学教师负责本年级计算教学特点的分析,每个教师都要结自己的计算教学进行反思,对本班学生计算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为了便于各校之间进行交流、研讨和中心小学的统一管理,中心小学统一了专题教研的进度、内容和步骤。具体如下:二月份,中心小学对专题教研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布置,二月底各完小召集全体数学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完成选题,并制定相应的专题教研计划。三月份进行实际情况分析和计算教学的理论学习,并要求每位教师把实际情况分析和学习体会写成教学论文,每校选一到二篇优秀论文送中心小学,在三月底进行交流;四月上、中旬观看计算教学实录,每位教师写出评课意见或观看体会;四月中、下旬各校进行集体备课,上研讨课,四月底,上全镇性研讨课并进行小结;同时各完小把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报中心小学进行全镇交流。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

1、全面分析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1)、数的概念未能很好的形成、算理不清、算法掌握不牢。(2)、师生都轻视口算和估算。(3)、多数学生在计算时注意的分配和集中不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4)、学生容易受到以前做过的练习影响,造成思维定势的干扰。(5)、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打草稿、验算等习惯。(6)、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不浓,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虚荣心的现象,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2、全面掌握了老师计算教学与使用教材情境图情况:(1)、部分教师不注重算理的教学,只强调程式化的计算过程。(2)、多数教师只会采取简单重复的练习方式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缺泛对典型错例的分析。(3)、不少教师存在机械使用教材情境图。甚至个别教师不使用教材情境图。(4)、有些教师把情境图上成了看图说话,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图中获得学习数学必须的信息,不能灵活使用情境图。

3、初步培养了教师良好的教研习惯,我镇全体数学教师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专题研究当中去,到现在为止,每位教师至少撰写了3篇教研体会或论文,部分学校已经上了研讨课,研讨课上教师都能够很好的针对专题进行上课。使绝大多数教师的教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说到计算教学,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模式,上课水平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们都能够明白教研的目的不是为了上公开课、不是为了完成教研任务,而是为自己的业务发展积累资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4、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如:加强的算理的教学,重视口算和估算的教学,着实培养学生的数感;认真培养学生的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如:认真审题,观察题目,打草稿和检查草稿,验算检验等;加强对比练习,典型错例分析等。

5、提高了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的能力,很多教师都对本册教材计算教学情境图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大多数教师现在都会认真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有广泛的思考空间,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通过情境图的直观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也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情境图进行适当的删减,灵活的运用情境图。还有一些青年教师通过多媒体再现教材的情境图,把情境图变成师生共同操作的活动过程。使情境图成为铺设学习新知的情境,进入新课的桥梁;成为开启算理、掌握算法的大门;促进练习动态生成的法宝。

五、存在的问题与我们的思考

1、专题教研主要是以完小为单位开展的教研活动,而现在农村完小的规模很小,不少学校数学只有2—3名教师,而且年龄比较大,要想把专题教研进一步深入,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得到保证,教师们虽然积极参与、认真对待,但由于没有经验往往造成针对性不强,研不到点子上,虽然到现在为止中心小学收到体会和论文有30多篇,但多数是既稚嫩又肤浅。中心如何更有效的指导各小学扎实开展专题教研,促进教师成长,还有侍进一步的探讨。

小学英语教研专题的过程 篇5

优质课堂应当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学习。包括:民主的课堂氛围,以教育任务为基础、师生协作、创建意义的教学导向等。优质课堂教学有哪些特征,每个特征的具体指标有哪些,老师可以对照下面的内容检验下自己的课堂哦。

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

一、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

1.过程明了,目标明确,内容清晰;

2.师生角色分配清楚,师生双方协商好规则、程序及自由空间。

二、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1.时间安排得当,守时;

2.拨冗去繁,日程安排有节奏。

三、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

1.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2.遵守规则,承担责任;

3.公正,关怀。

四、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

1.任务设置明确易懂;

2.教学主题的展开合力可靠;

3.课堂教学成果能得到明确的保障,保障措施具有约束力。

五、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参与课题规划,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2.举行交流研讨会,鼓励学生写学习日记,征集教学反馈意见。

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丰富的组织技巧,多样化的行为模式;

2.教学流程不拘于一格。均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七、促进个体发展

1.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给予学生时间和耐心;

2.对学生进行内部的区分和整合;

3.分析个体学习水平,调整个体促进方案;

4.对于风险学生群体给予特别的帮助。

八、“巧妙”地安排练习

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2.布置明确有效的教学任务;

3.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

4.创造有助于学生完成练习任务的框架条件。

九、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

1.学习内容要以教育方针或教育标准为导向;

2.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检查测试学习情况后及时给予反馈,并给与帮助和促进。

十、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

1.教学秩序井然;

2.教学设备和教具能正常使用。

02

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的衡量指标

特征一:“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衡量指标

一级指标(直接观察到的指标)

1.教师用语和学生用语通晓易懂。

2.课堂教学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清晰。

3.教师能始终遵守之前发布的教学指令。

4.课堂练习任务表述清晰。

5.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有清楚的标识。

6.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各个课堂教学阶段区分清楚。

7.灵活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节奏,按时上下课。

8.遵循规则和程序。

9.教室空间管理要适应目标、内容和方法。

二级指标(成果效应指标)

1.学生随时都能说明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做。

2.学生能较好地遵守约定、尊重界限。

3.学生表现出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并与之协作。

4.课堂教学较少受到干扰。

5.学生说话和活动的声音大小与课堂教学形式相应。

6.有效学习时间比例高。

7.课堂教学过程从容不迫。

8.课堂教学计划很少出现需要更正的情况,即便出现,也能给出合理可信的解释。

特征二:“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的衡量指标

1.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参与课堂教学。

2.学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分心。

3.学生在上课时不会感觉到无聊。

4.学习成果内容丰富,与学习任务的要求相应。

5.每课时、每日教学计划、每周教学计划遵循其自身的、有教学法依据的节奏。

6.积极活跃的学习阶段与休息放松阶段相交替。

7.很少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

8.学生不滥用自主学习的机会。

9.教师不偏离主题。

10.教师不干扰学生学习。

提高有效时间的措施

1.师生做好课前准备。

2.师生都守时。

3.排除组织上的琐碎事宜的干扰。

4.课堂教学过程规划清晰。

5.每日和每周的课堂教学节奏安排适宜。

6.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给予细致或宽泛的引导。

7.课外整治违反纪律的行为。

8.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注意力训练环节、热身练习及收尾放松练习。

特征三:“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的衡量指标

1.教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能尊重学生。

2.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受到歧视。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兼顾到其他同学,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4.学生间不存在攻击行为。

5.学生不会辱骂同学。

6.学生不说侮辱性话语,不开下流玩笑。

7.教师不会偏向或歧视个别学生。

8.学生的各个小团体之间很少有敌对和争权夺利的现象。

9.学生不会暗地里歧视同学。

10.班级内设有明确的责任岗位。

11.学生互相督促遵守共同商定的规则。

12.班级里、课堂里,时时会有笑声。

特征四:“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的衡量指标

1.开宗明义地介绍课堂教学主题。

2.自我监控。

3.教学过程紧扣主题——不偏题离题,不要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4.利用、对比和进一步发展学生已有的认识及日常经验。

5.恰当地使用板书。

6.将课堂教学成果整洁地记录到笔记本上或存进电脑。

7.使用合适的教学媒体。

8.使用各种模型、比喻、例子、图标等形象化手段。

9.机智灵活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10.记录截止到目前的教学成果。

11.定期总结(尽可能让学生完成)。

取得成效

1.课堂教学符合教学计划。

2.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系统化。

3.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相关领域以及学过的知识领域。他们能比教学计划规定的进度更抢先一步(纵向以及横向的知识建构)。

4.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得到了拓展,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特征五:“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的衡量指标

1.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2.学生认为学习过程是有趣的。

3.学生能养成并进一步发展对学科兴趣以及跨学科的兴趣。

4.学生能主动回顾以前的上课内容,并将其融入到新的教学内容。

5.学生能反馈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遇到的困难。

6.学生信任教师的教学行为,能积极思考教师的观点。

7.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8.学生能提出批评性的问题和更深入的问题。

9.学生会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10.学生能以合适的方式评判其学习成果。

特征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衡量指标

1.运用丰富的组织技巧。

2.运用多样化的行为模式。

3.课堂教学流程灵活多变。

4.均衡运用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备注:

教学方法基本模式:自主学习(个体化教学)、讲授式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式课堂教学)

特征七:“促进个体发展”的衡量指标

1.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在各自能力范围内均能较好地进步。

2.根据学习主题、兴趣重点和能力使用相应的教科书、学习材料和帮助手段。

3.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额外的帮助。

4.教师督促所有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思考。

5.定期进行学习回顾(自我监控)。

6.需要特殊教育手段促进的学生得到了准确的学习水平诊断。学校为其制定出促进方案,各参与者熟悉方案的内容,方案得以付诸实施。学得较慢的学生能有足够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7.有身体机能或者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喘口气”。

8.有健康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与他能力相适应的学习量。

9.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权利并且有机会在与教师协商后不用做常规性的习题,而去研究自己学习的重点。

10.全体学生都知道,人的学习能力有所区别。学生再学习时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11.教师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确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成绩期望,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期望。

11.为母语不是中文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课程。

12.风险小组的学生得到特别的辅导。

13.学生若是反复逃课,教师应当与家长或是监护人进行谈话。

特征八:“巧妙”地安排练习“的衡量指标

1.经常进行简短地练习,但练习时间宽裕。

2.练习规则由师生共同商定,双方都必须遵守(例如使用简明的学习资料,练习时的音量,练习使用过程中的走动等)。

3.学习氛围安静,学生能够集中精力。

4.很少出现干扰课堂教学的情况,即使出现,师生也能不动声色地给予消除。

5.学生明白练习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能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6.根据学生、学习目标、主题内容或者方法的不同,安排不同的练习任务。

7.能为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练习目的明确的练习资料。

8.练习时,学习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品(学习资料、练习本、文具)

9.练习材料里包含相应的检查测验材料——以个人或者互相小组的形式进行测验。

10.教师在学生练习地时候进行观察,并在必要时给予专业的指导。

11.对学生取得的练习成果予以承认。

12.要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家庭作业。

特征九:“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的衡量指标

1.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具体细致的反馈评价。

2.教师用清楚明了的语言表达反馈意见,尤其是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理解。

3.在课堂过程中,学生始终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能向教师询问。

4.教师能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或者把学习资料设计成可以让学生自己估计出任务的难度。

5.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检查学习成果,并说明各种检查形式的作用。

6.测验或考试要提前通知。

7.利用学生反馈来纠正对学习成果的期望。

8.学生就学习成果的检查测试提出自己的建议。

特征十:“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的衡量指标

良好的秩序

1.一进门,教室就给人整洁、干净的印象。

2.学生对教室具有认同感,并且为教室的状况感到骄傲。

3.声音的大小符合教学进程的要求。

4.学生爱惜学习资料。

5.不用教师要求,学生便能主动整理教室。

实用的设施布置

1.没有多余的妨碍。

2.黑板始终擦得干干净净。

3.如果教师有话要说,就会站到教室前面;如果他要扮演“主持人”角色,就会站在靠后一些的位置。

4.教室的功能区划分清晰。学生遵守每个区域的功能指标。

5.照明和音效的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教室通风设备运转良好。

可供使用的学习用具

1.每日所需的学习材料放置显眼,方便学生迅速拿到,暂时不用的学习材料放置合理。

2.学习材料有其固定的摆放地点。学生使用完毕后会将材料自觉放回原位。

3.用招贴板将课堂教学成果以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展示出来。

4.投影可供使用。

小学英语教研专题的过程 篇6

教研系统的职能与作用

《中国教师》:缪主任, 您好!作为一名省级教研室主任, 您认为教研工作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缪水娟:我国的教研队伍一直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概括而言,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建阶段, 教研工作在我国课程教材建设、恢复教学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广大教研员扎实地完成了宣讲备课、编积资料的基础性工作, 确保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质量。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义务教育迅速普及的阶段, 扩大基础教育的“分母”后伴生的选拔与应试的加剧, 使原本健康发展的基础教育在“枝干扩长”的同时, 渐渐感受到功利的“侵蚀”。这个时期的教研工作既承担着指导教学的艰巨任务, 又在健全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有了新发展。21世纪的前10年, 教研系统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 在做好课程规划、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同时, 教研系统在促进教师适应新课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教师》:您提到在前十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 我国教研队伍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么在现阶段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之际, 教研工作该怎样发挥更大的作用?

缪水娟:新的十年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十年。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有调整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材编写体制。教研系统又将在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展开新的探索, 以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有效。

在工作方式上, 教研系统要针对新时期新任务, 注重创新。回忆教研创新和发展的历程, 虽然我们曾经面对纷繁多样的任务, 但我们仍然围绕着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核心课题, 孜孜不倦地前行。今天我们依然还是选择返璞归真的研究之路, 回到“原点”来审视教研创新的真谛——课程研究要归真, 以学生为根本;课堂教学要归真, 以促进学习为中心;教学评价要归真, 基于诊断促进课程规范实施;教师研究要归真, 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主旨;教研工作要归真, 以促进校本研修为己任。

浙江教研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教师》:能否请您就这几方面的教研创新, 为我们谈谈您的一些具体思路和做法?

缪水娟:好的, 我谈谈浙江在教研创新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变统一为多元选择:课程研究的返璞归真。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变统一为多元选择, 加大课程改革的本质研究, 真正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精神, 我省于2009年开始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 省教研室参与了省教育厅《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及四轮大规模的意见征求活动。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 该项工作于2012年秋季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 坚持“实现普通高中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改革方向, 提出了“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和“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 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 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 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的改革目标, 以完善课程设置, 推进选修课程建设为重点, 意在以下五方面开展突破性的变革。

1. 调结构, 适当减少必修课程, 切实增加选修课程。

针对原有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学生自主学习、学校特色发展时空不足的现状, 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增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大幅度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 由原来占总学分的19.4%提高到33.3%, 这不仅着力扩大学生选择学习的时空, 也为普通高中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供了可能。

我们把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职业技术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共四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一个层次递进、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 它共同构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深化课改, 进一步明确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保证学生的基本、基础性学习需要, 选修课程着眼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 二者相互衔接, 既为全体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2. 减总量, 为选修课程腾出时空。

针对当前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应试倾向依然明显的问题, 在确保普通高中必修课程基本、基础性知识要求的前提下, 省教研室组织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教学指导意见, 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及学习总量, 梳理与整合各个学科的必修与选修内容, 明晰不同学科不同层级的教学模块、教学要求、教学评价, 形成各个学科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课程格局, 以满足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学生可以在高中三年宝贵的时间里学习自己喜欢学的、学得会的、符合生涯规划的选修课程, 让教育在过程中显示最大的公平性。

3. 优方法, 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 实行选课走班和弹性学制。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考什么教什么”应试过度、课改理论与教学现实相悖的状况, 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影响着新课改实验的预期成果。“把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2012年秋季开始, 全省不再有统一课表, 各个学校在符合课程开设规定动作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和办学特色, 自行设计课程规划, 自主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安排课表, 实行选课走班组织教学。

学校要建立学生人生规划指导制度, 帮助学生加强人生规划, 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 制订个人修习计划, 自主选择课程学习。

实行弹性学制是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实现学生选择性学习的必然要求, 也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学生完成各项学业任务就可以提前毕业, 这为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超常学习、创新学习, 以及提前进入大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4. 改评价, 建立学业水平考试,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

与全国各省相比, 浙江省较早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现在深化课改后, 将全面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等11门必修课程, 各科目每年开考2次, 分别在每学期末施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 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的时间和科目, 参加同一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次数可达2次, 以最好成绩记入档案。

进一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 全面准确地将课程修习情况、个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在过程, 重在导向, 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进一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客观、科学, 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高校招生制度。

5. 创条件, 整合社会资源, 扩大选课范围。

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 积极整合社会各种课程资源, 扩大学生选择空间, 鼓励职业高中、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开发开设符合普通高中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 鼓励学生不仅在校内选课走班, 也可以跨校和在社会培训机构选课学习, 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我们认为, 着眼于改变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模式,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 这项任务非常艰巨, 也是极具意义和价值的研究。因为, 它坚持了“实现普通高中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国家课程改革方向, 让学校能够更好地直面学生的共同基础——人之为人的现代公民素养, 直面学生的差异发展——让学生选择、顺应学生的选择, 直面学生成长的质量——基于每个人的幸福成长开发开设切合学校实际的选修课程, 为学校彰显特色、多样化发展提供契机, 为学生自主、广泛、深层次而持续的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 满足个性发展的独特需求创造可能。

二、变关注“教”为关注“学”:课堂教学研究的返璞归真。

教学改革应该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课程改革要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其真正价值。所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 课堂教学改革已是必然的触发。近几年, 浙江各地教研系统与基层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将研究探索的重点聚焦到课堂, 聚焦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变革, 聚焦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把学生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

过去一个阶段曾经十分风行的精致课堂, 教师们课堂研磨的重点在于自己的课堂语言, 那种丝丝入扣、酣畅流利, 令听课者叹为观止。然而在惊喜与佩服之余, 我们想, 这种以展现力为基础的公开课能够广泛推广吗?在多少个这样的课堂上, 在教师滔滔不绝时, 学生却是“三分学习七分观望”, 这种“以讲代教, 以听代学, 以练补学”的教学是否需要自我检讨?

2011年, 我们通过“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团结16个项目试点地区和众多真心改革的学校, 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推动区域性教学改革。2012年4月, 我们策划组织了“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和“小学小班化教育研究联盟”, 分别联合了20所有志于教学改革, 且有先行实践的城乡学校。一年多来, 分别以课堂教学改革与小班化教学为突破口, 培育典型, 推广成果。我们的思考是“以规范办学为基本原则, 以轻负高质为努力方向, 以推动改革为工作策略, 以课堂变革为实践突破, 以学生为中心为改革方向, 以多样发展为实现路径”, 探索“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改革。目前, 我省已涌现出杭州十三中、宁波高新外国语学校、台州路桥二中、湖州安吉昆铜中学、义乌后宅中学等一大批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的教学改革典型学校。

三、变比较为诊断改进:教学评价研究的返璞归真。

教学评价的改革是艰难的。制约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的关键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众多角色的不同立场与认识, 以及教育质量管理的视域所及与“技术瓶颈”。要形成区域教育良性发展的态势, 必然要还教学评价以本来的功能, 通过教学质量管理来规范课程的实施, 发挥评价的诊断与改进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育评价的作用是促进教育真正能够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促进师生健康和全面发展。上海市正在推行的“绿色评价”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我们也于2011年启动了“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试点项目”, 学习研究各地学业质量评价的经验, 着手研制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努力去建立以学业诊断来改进学习过程的质量管理模式, 建立以质量管理促进课程规范实施、促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我省丽水市莲都区突出学业成就变化 (增量) 、学习过程方法、学习生活质量三个维度, 探索基于证据的学业质量分析;嘉兴市南湖区以体现课程性质的多元评价来规范弱势课程的实施, 就是两则典型案例。

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管理有三个层级:学校、地市和省级。我们必须解决好多方立场的认识趋同, 构建各有侧重、彼此尊重、机制不同的教育质量管理的层级模型。地方教育质量管理的作用是通过学校布局、校长任用、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规划手段, 促进学校发展, 帮助学校立于积极且良性的状态。它所提高的是“结构性的质量”。而省级的宏观教育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标准与技术, 其任务是指导规范地方教育质量管理。教学评价改革的“七寸”在地方教育质量管理的制度设计与技术突破, 所以教育质量管理改革必须是政府行为, 教育质量管理改革的主体在市县层面, 必须是他们的主动实践, 才有可能成功。

四、变务虚讨论为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返璞归真。

回顾中小学普及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二十年, 我们感受到了研究在推动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发展上的巨大作用。但是, 在普及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研究渐渐从“成长驱动”变成“成果驱动”, 务实的探索少了。

针对当前教师研究中的问题, 温州市率先开始“研究成果挤水行动”, 改进研究总结的“弊习”, 引导教师开展务实研究。绍兴市则启动“课题改革”, 尝试推广“学科教改项目”, 让教师做自己应该做又能做的研究。他们强调以“学科教学问题解决”为导向, 引导教师开展“解决问题、改进课堂、优化教育”的教学改革小项目。他们旗帜鲜明地以推动教学改革为教研系统的责任, 规定学科教研员都要“介入式”参与教改项目的管理与指导。

这几年, 省教研室把支持新课程的系统培训调整为“疑难问题解决培训”, 组织教师一起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真实问题, 省、市、县教研系统与学校都不约而同地以疑难问题解决培训为载体, 开展主题研究。特别是宁波市系统规划了三年多的疑难问题解决培训, 每个学科把每次培训当作一次课题研究, 在组织团队研修的同时, 形成了实践成果丛书31册。

在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 我们规范与改进了评审流程, 实行通讯评审、匿名评审、独立评价、成果答辩等形式, 关注成果的实践性与真实性。我们试图向基层传达一种声音:教师研究从关注概念创新转向关注实践改进, 贵在教学行动中研究。这可能是教师研究返璞归真的最重要的体现。2012年, 我们又采用成果报告会的形式, 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学科教育、管理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类别的成果进行分类推广, 进一步促进研究与实践的结合。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致力于如何让研究与教学“无缝衔接”, 如何变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 让“教师研究返璞归真”这句话从一句口号变成共识, 变成实践。

五、变划一布置为促进校本研修:区域教研的返璞归真。

校本,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盛行于英美等国家。新世纪之初,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 “校本教研”很快盛行于我国基础教育界。当时教研系统中曾有这样的担忧:“加强校本教研, 是否会削弱区域教研工作?”但是, 随着改革的推进, 今天的教研员正在把“促进校本研修”作为区域教研工作的重要目标, 区域教研工作的成效愈来愈得以显现。

近年来, 金华市着力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嘉兴市南湖区以“导研稿”促进校本研修高质量运营, 温州市鹿城区带领学校“走进课堂做研究”, 舟山市普陀区海岛地区利用网络与网格以区域教研支持校本研修, 杭州市江干区“以服务为宗旨, 以需求为导向, 以整合为策略”为学校量身定制教学调研, 等等, 这些真实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区域教研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上发挥着“加速器”作用。因为区域教研求真务实的研究方向与方式, 才有校本研修的务实与成效;因为区域教研真正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才有校本研修成为教师的专业自觉。做强校本研修, 必然会促进区域教研。湖州市的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依托学科基地学校, 凝集全市的骨干力量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面向全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服务支持功能。它既使区域教研有了坚实的工作基地, 又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研组整体建设, 并以点带面, 影响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科建设工作中来。

教研员的专业素养

《中国教师》:大家都说“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在浙江省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中, 浙江省的教研员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缪水娟:“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这样的说法也未必十分恰当。但这样的形势, 对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方式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首先, 要加强教研员的综合意识, 我们走进一所学校, 不只是一个学科的代表, 要能站在学校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的整体层面来思考问题, 提出建议, 要基于学科, 超越学科, 综合视野切入, 体现学科特点。其次, 要加强教研员的研究方法意识, 我们对于基层的帮助不只是具体教学问题的讨论, 而应该在系统掌握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的方法的基础上, 发挥专业研究的方法优势, 克服简单的经验水平的判断与决策。再者, 要加强教研员的行动能力, 教研工作必须面向实践, 是一种基于专业思考的行动, 而不可停留在“坐而论道”的层面。

教研员的工作, 要从原来按惯例组织活动, 发展到根据教学实情规划活动, 继而发展为策动区域性教学改革。这是一个教研员工作逐渐走向成熟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研员能否使自己组织策划的区域活动变成“节点”, 从而让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发生在校本研修活动中, 发生在教师平时的工作中, 这是教研工作的更高境界。

对我国教研工作的建议

《中国教师》:您认为, 需要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教研室吗?国家层面的教研室应该具有怎样的行政职能与业务职责?

缪水娟:全国教研系统都希望能有一个国家层面指导教研室工作的部门, 这个呼声一直是有的。教科院、考试院、电教馆等都有国家层面的业务指导单位, 唯独教研室还没有, 非常遗憾。全国各地教研部门缺乏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和一种统整引领的力量。至于国家层面设教研室还是明确其他指导教研工作的部门, 我认为它的行政职能与业务职责需要根据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教研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研究与讨论, 使得在国家层面上能通过机制与体制的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激活教研系统的活力, 引领各级教研部门为当前我国课改的深化提供更到位的专业引领和服务。

《中国教师》:现在有校长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 您认为教育部需要制定一个教研员专业标准吗?在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教研队伍的建设方面, 国家应该有哪些举措?

教研专题报告――数学 篇7

小学数学组“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开发、利用和研究”主题教研活动报告

本组的主题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题《主题图的使用与开发》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过实践,主题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变化:

一是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我校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的消极情绪和被动心态,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是培养了教师的教研对话交流精神。主题教研的三个要素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总结提高。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总结提高,是教师把本次主题教研中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好的做法进行总结,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记叙我们数学教研组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数学教材主题图开发、利用和研究,五数上《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时间:2013年10月10月——10月19日 组织负责:邵、杜

活动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 执教者:高

活动成员:邵、杜、高、徐。

二、学习专业听评课要求:

因为今年市教研室提出了新的听课评课要求,在本学期第一次数学组教研会上,陈校长带领认真大家学习了新的听课评课要求,并结合数学组课题“数学教材主题图开发、利用和研究”作了专门的阐述,并对大家提出的困惑进行解释。然后,教导主任邵文章老师介绍了新的听课评课活动的流程。

三、分析教材、提出教学设想。

在弄清新的听课评课要求后,我们教研组对五年级上册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进行讨论,由高远成老师先备课。详情见附1《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四、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一:集体备课。

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中午12:10—1:20 地点:校长室

人员:陈、曹、邵、杜、高、徐。活动过程:

1、执教者高远成老师说课。

2、各位教师提出意见。(见建议表)活动二:课前会议:

时间:2013年10月17日8:00——8:30 地点:校长室

人员:陈、曹、邵、杜和、高、徐。活动过程:

1、分配观察任务:

《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共有3幅主题图,特安排如下:杜 老师负责第一幅主题图;曹 校长负责第二幅主题图;徐 负责第三幅主题图;另外,杜 老师负责导入、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

2、通知上课时间:

2013年10月17日9:10——9:50。

3、通知集体评课时间和地点:

2013年10月19日中午12:10在校长室正式开始。

4、上交纸质材料时间: 2013年10月21日之前。活动三:集体评议、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的反思、同伴的反思与专家的反思,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不同层次人员的反思、讨论,形成集体智慧。

一、执教者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针对本节课知识与学生的特点,我主要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来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纵观整节课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激趣、导入设计关注学生巳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找准认知起点,使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制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老师的导入设计建立在本班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以“说出扑克牌中花牌表示数字几”导出用字母表示数,找寻熟悉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教师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法,例1的三小题,我选用了第一小题,是采用请学生观察后回答完成,学习字母表示一个数;例2让学生小交组流合作学习以及自学课本独立完成形式,例3采用练习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关注学生反思、内化的习惯:

反思、内化与提升是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核心,本节课有三处环节设计体现了这一特点。

1、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环节,教师不是灌输,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选择表示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在交流中感情字母表示比文字叙述更简明、易记。

2、省略字母之间的乘号,教师让学生在自学中内化、运用再进行反思,强调“·”代替“×”,不代替“+”、“-”、“÷”。

3、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学课本给学生自主尝试探索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年级教学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是新课标倡导的。

(三)、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

确定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趋向。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与人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心去关注人、事物。课堂小结中设计“成功秘诀是什么?”,老师别具匠心,把字母与人联系运用,学生既感兴趣,又为下一节课学习用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做好铺垫,同时又能自然地渗透德育,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四)、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实际教学中,我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的加法交换律上a+b+c=a+c+b”这一环节上,在处理上有不当之处。在PPT出示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语速过快,导致学生在利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出错。另外在板书设计上有依赖PPT思想,板书不够清晰。

以上就是我《用字母表示数》上课后的一些粗浅思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二、同伴评议:

接着,教研组的老师们就汪老师的这堂研讨课,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教研专题报告――数学 校长评议: 【观察人】:陈

【观察内容】:教材第三幅主题图的应用 【片段】: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用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能把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吗?

生:s=a*a,s=a.a 师:也可以写成s=a2,不读a2,读作a的平方,先把a写下来,在右上角写2,表示两个a相乘。

师:如果用c表示周长,用字母怎么表示周长公式呢? 生:c=a4 师:好,很好。可以写成c=4a,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前面。知道了吗? 开展相关练习。【观察建议】:

1.教材主题图旨在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然后教学“平方”和数字写在前,教师提了两个有效问题,学生表现较好,共用时8分钟,占教学时间20%。

2.从图出发,紧紧围绕图展开教学,效果较好。

3.及时展开相关练习,从练习情况看来,学生能较清楚表达意思。4.在运用公式时,如:s=ab ,有写成s=58,在数字中也省了“乘号”,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理解。5.对a2和2a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没有很好体现。附件1:

五年级 上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联一小学

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44-46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那下面汪老师考考大家。出示扑克牌A、J、K,学生说说它们分别代表数字几呢?

2、你能说一说下面这些字母或符号表示的数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例1(1)。

友情提醒:图中的数,都是按规律排列的。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3、揭示课题并板书。

这些符号和字母都可以用来表示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能见到用字母表示数,除了上面的例子外,你还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学生同桌说说后请学生回答。

2、教学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你们还知道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吗?请填写下表: 探究报告单: 运算定律名称 文字叙述(口述)用字母表示

①、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组长做好记录。②、汇报:(出示)学生的汇报结果。

③、师:比较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两种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把你们的想法与同桌说说!

④、师小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板书: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3、教学字母写法:

还有其它的写法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5页“你知道吗”上面的内容。

自学后请学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ab = ba(ab)c=a(bc)(a+b)c=ac+bc 反馈练习:(课件)a×x b×y m×n:

强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只是乘号可以省略不写,其它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4、教学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字母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计算公式。

(1)、出示正方形,给出边长为a,如果面积用S表示,周长用C表示,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吗? 学生试写。

汇报,板书:S=a×a=a·a= a2 C=a×4=a·4=4a 师:那我们来练习一下。练习十第一题。请学生口答。

b×b=()10×10=()t×t=()b·7=()1·a=()(2)、假设正方形的边长是6cm,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学生口答,师板书,注意格式。

(三)、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1、用字母表示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材P46“做一做”第一题。

2、教材P46“做一做”第二题。

长方形的长8cm,宽5cm,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用公式带入计算)请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3、练习十第二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请生汇报,集体订正。

4、小知识:(课件)

师:你知道最早有意识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吗?他就是法国数学家韦达。韦达一生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在代数中使用字母的数学家,被誉为“代数学之父”。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

5、弹性练习: 练习十第三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喜欢用字母表示数吗?(喜欢)如果教师对你们今天的表现打一个分——“A”你认为属于你的A应该表示多少?说说原因。

上一篇:一年级儿童怎么教育下一篇:暮春小学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