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作文(通用6篇)
押题作文 篇1
【作文押题卷】
材料一:在郑州飞往海南的航班上,一位河南新乡老人因患有脑梗无法握勺进食,空姐樊雪松就跪在老人身边喂他吃饭。老人因感动而泣不成声,这一幕被飞机上的乘客拍下,传上网络。
材料二:在西安市纺织城浐灞新城小区门口有一个免费蔬菜发放点,市民可免费领取萝卜和白菜。免费发放的萝卜和白菜是陕西文史馆馆员老艺术家孙杰自费两万多元从华县菜农那里购买过来的。孙杰老师是在与学生的偶然一次聊天中听说华县菜农的萝卜和白菜滞销,于是他就自费购买了数万斤的滞销蔬菜。材料三:十二月是隆冬季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汤普森河两边河堤都结了冰。一头迷路的公鹿此时正陷在河里,无法脱身。两名警察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抛出绳套,成功套住鹿角,然后奋力把它拉上了河堤。
上述三件事中,哪一件事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水作文及思路解析】
闻“滞”起舞
警察那抛出绳索的援手,在拯救了公鹿的同时把这份对生命的怜悯传递给世人。空姐那跪着喂饭的身影,在温暖了老人的同时也温暖了网络。然而,让我感动的却是老艺术家孙杰自费购买了数万斤的滞销蔬菜的行动。
解析:两句话概括材料,简单明快提出观点。
诚然,会有很多人把感动一票投向警察,救公鹿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然而,对生命的爱惜与怜悯的情怀人皆有之,更何况是一个在眼前活生生的生命!当然,就算这两个警察没救这头公鹿,他人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指责,因此这种行为实在值得大力提倡。但我依然把感动的一票投向老艺术家孙杰。试想一下:一个是眼前活生生将要消逝的生命,一个是不在眼前仅凭听闻的事件;哪一个更容易让人动恻隐之心呢?毫无疑问,人更容易对眼前的事动恻隐之心。从这个角度来说,老艺术家的行为就更值得称颂。
解析:先对警察的行动予以肯定,然后在对比、权衡中解释选择老艺术家的理由。同样,也会有很多人把感动的一票投向空姐。空姐樊雪松那对旅客极致的关怀让每一个旅客感受宾至如归的温暖,这种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以及在他人不方便的时刻帮人一把的精神难能可贵。然而,我还是把这一票投向老艺术家孙杰。空姐的行为毕竟与工作的环境息息相关。如果老人在航班中感到不舒服他可以提出要求,尽管空姐樊雪松提供的服务远远超过正常的服务范围;但她如果不提供服务的话,站在道德的高度是可以指责的。而老艺术家对华县菜农的萝卜和白菜滞销自费购买则完全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跟他的职业没任何关系。没有人会因为老艺术家没有自费购买而对他说三道四,也没有任何道义需要老艺术家担当这件事。老艺术家这种急他人所急,救他人所困的行动在本质上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精神,这是一种视他人苦难是自己苦难的大爱,落实于行动则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解析:先对空姐的行动予以肯定,然后在再次进行对比、权衡,点出老艺术家行为的本质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精神,是一种视他人苦难是自己苦难的大爱,在第一次对比权衡的基础上对老人的行为进一步肯定,与前一段构成递进关系。
感动在于此,珍稀也在于此。解析:过渡段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部分官员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商人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学术界弄虚作假、剽窃浮夸。这些现象一定程度来说是人类自私之本性使然。若我们能如老艺术家孙杰一般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个人间就不会相互欺压,家族间就不会相互抢掠,社会也会因此而和谐美好。当老艺术家孙杰闻“滞”起舞时,人性中最宝贵的情怀——悲天悯人——在瞬间照亮了世界。
解析:联系社会现实,指出老人的行动之于社会的意义,升华主题。是的,警察的行动教人铭记,空姐的行动教人暖心,但老艺术家的行动却教人感动。
解析:结尾再次扣题。
2016年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作文立意初探
郭跃辉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及类型分析
本作文题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材料事件本身,二是写作提示语,三是写作要求。第一部分的材料事实就是从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选入的新闻必须是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能够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第一个新闻是“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第二个新闻是老父排队挂号看望医生儿子,第三个新闻是名贵画展主办方宽容无意损坏名画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三则新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或者说三则新闻应该是“平行视角”。
材料的写作提示语就是倒数第二段。这个不起眼的、容易被广大教师与考生忽视的“提示语”,往往暗示着作文的立意方向与立意范围,甚至在无形中左右着写作者的写作姿态与写作体式。就拿这则材料来说,如果删掉倒数第二段,作文就变成了“多则材料作文”,从立意上讲,就应该寻找、发掘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即体现温暖的人情味道,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考生应该围绕“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观点展开,并且还要引用材料之外的事例和证据。但是有了作为“提示语”的第二段,立意的方向完全改变了。这个提示语隐含着如下几个要求:
一、考生必须在三则材料中选择一个,选择最能够体现社会温暖和人情味的一则,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完全抛开这三则材料。
二、选择其中的一个,并非完全抛弃另外两个,因为提示语中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谓“权衡”就是要在三则材料的比较中体现自己的价值选择。
三、“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隐含的意思是哪一则新闻更有“温度和人情味”,更能引导读者“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
第三部分是写作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昔日的“文体不限”的要求在本次考试中变成了“明确文体”,2015年全国1卷的作文要求中也没有“文体不限”的要求,而是用“完成写作任务”代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写作提示已经暗示了考生,必须写成议论文,这种文体是隐含在题目的要求中的。
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命名,这类作文被称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就是带有具体的写作任务的作文。实际上,所有的作文都是“任务”,但这里的“任务”指的是与材料及要求相关的具体的写作任务。在本则材料中,“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如果考生不理解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个要求,文章写成了“要有社会公德”“要有爱心”“关爱儿童”“善于选择”“理性权衡”之类的文章,就属于偏离题意。
二、“暖”的正面分析
在材料中,“暖”是一个核心概念。所谓“暖”就是温暖,能够体现浓浓的人情味,能够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则材料依然充满正能量,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专家认为:体现大国风范,过滤提炼媒体、网络、亲人等多信息渠道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生态度,传递对主流价值观,这也是历年高考的主导方向。也就是说,“暖”不仅是一个生活话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话题。
第一则材料中,“油条哥”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体现了生意人的社会良知。在商业利益与他人的身体健康中,他选择了他人的健康,即使是利益暂时受到损害,也在所不惜。“复炸油”并不是“地沟油”,国家并没有明令禁止不准用“复炸油”,因为判断的标准不易把握,事实上,市面上的油条大多是用“复炸油”炸成的,商家不认为这是伤天害理,顾客也渐渐接受了现实。明知是复炸油,但依然吃得香,这就是商家与顾客的某种无奈的“契约”。在这种情况下,“油条哥”不用“复炸油”,其情怀、其精神更难能可贵,这就是一种社会的温度,一种人性的温度。
第二则材料,作为医生的儿子,工作太忙,简直可以说是席不暇暖,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面对着排成长龙的患者,医生自然无暇顾及前来看望自己的老父,甚至他都没有注意到父亲的到来。而作为父亲,看到如此繁忙的儿子,看到排队的患者,他也不忍心占用儿子的工作时间,居然在没病的情况下,自己挂号,为的就是和儿子说上几句话。这种精神也很感人,也能体现人心的温度。
第三则材料,作为名贵画展的主办方,面对12岁孩子的无心之过,在利益与孩子的心理健康之间,他们做出了理性的选择,没有报案,希望孩子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其实,主办方即使报案,在情理上也无可厚非,毕竟是价值连城的名画,孩子没有赔偿的能力,至少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是可以进行适当赔偿的。但主办方没有这样做,他们思考的出发点不是画本身,不是画体现的商业价值,而是孩子的心灵。这也是能够体现社会关怀的温度的。
三、“暖”的反面分析
既然题目要求考生要在“权衡”之中做出“选择”,那就不能一味从“暖”的正面进行分析,而是要在三则“暖闻”之间进行比较。考生选择其中一个的理由无非有二:一是这则新闻更能体现“暖”的人情味,二是其他两则新闻在体现“暖”方面不如选定的那则。这其实也要求考生能够辩证分析,用思辨的观点对三则新闻进行理性分析。也就是说,题目意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在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只能选择无条件的认同,只能写出“歌功颂德”的文章,甚至对材料进行“泛道德化”的分析。专家提示:“作文要想得到理想成绩,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而深入的生活体验或人生认识,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才能„小中见大,细处感人‟。”也就是说,考生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有自己细致的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自己独特的思考,这其实就是一种思辨精神。
首先来看第一则,需要辨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复炸油”,其判断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炸油条的油用多少次才被称为“复炸油”,如果只用一次或者只炸一遍,就被称为“复炸油”的话,那“油条哥”难道每天还要换一次油,这样的话,估计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难道他的行为完全是在奉献?如果只是比别的商家少用了几次,那只不过是产生的有害物质少了一些而已。第二个问题是,不用有害的“复炸油”其实是一件应该做的事,如果坚持不用“复炸油”就大肆表扬的话,那无异于对一个人说:“你的表现真好,应该值得表扬,因为你坚持不杀人!”如果这种行为值得宣传,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希望了。“油条哥”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登上《暖闻》就暗示着这个社会的公德水准已经降低到水位线以下了。
其次来看第二则,首先,老父亲究竟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一定要在儿子上班时间来看他呢,即使是医生,也是有下班时间的,中午休息的时候不能再与儿子见一面吗,更何况,他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估计离儿子下班的时间也不远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其次,父亲挂号去见儿子一面,就值得提倡吗?医生的职责是给病人看病的,老父亲没有生病,却要挂号排队,这样就不算占用医院的资源吗?即使挂了号,去见儿子一面就不能算是占用公共资源?老父亲的想法未免过于简单。第三,工作不外乎人情,如果说父亲见儿子一面居然要采取这样的手段,那工作的意义何在?以撕裂亲情为代价的工作,又何谈高尚呢?
再来看第三则,材料说的很清楚,该孩子只有12岁,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到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而且也不是故意损坏,只是“不慎跌倒”,主办方希望男孩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如果真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如果孩子家境一般,又不具备赔偿的能力,难道还要穷追猛打,逼得对方家破人亡么?因此,从法律上讲,主办方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而从道德上讲,主办方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不过相比前两者新闻,这则新闻体现的“暖”更浓重一些,这一点也值得注意。
其实,对三则新闻进行辩证分析,将具体问题分析透彻,这也是新材料作文立意新颖的主要途径。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深刻”和“有创意”作为发展等级分数,是考生获得高分的最重要的指标。所谓深刻,首要的就是把道理讲透彻,如果泛泛而谈,空话套话连篇,那就不具有说服力;有创意,则是要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创意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对材料进行辩证分析。对于这道题目来说,如果文章要深刻有创意,仅仅从正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其他两则材料进行辩证分析,讲出自己选择的新闻比另外两则新闻“优”在何处。当然,三则新闻在地位上是相等的,没有对错主次之分,考生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算是符合题意。但我个人认为,考生如果没有在“权衡”中进行选择,是不能够当作“切合题意”的。一孔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附:2016广州一模作文题目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细则: 2.具体操作
(1)关于内容。
①有“更合适”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比较内容的作文,和没有三则新闻比较内容的作文,不做高下的区别,只从其论证的依据是否合理、充分做差别。
②对三则新闻平均使用笔墨论述,没有详略,但还是做出了“更适合”的选择,属于次重要角度,内容不能上一等,总分一般不能超过45分。
③认为三则新闻都合适,没有做出“更合适”的选择,也没有严格遵守写作任务的要求,内容在二等下,总分一般不超过40分。
④从材料中概括某个体现人物或事件某种性质(品质)的词,脱离材料内容和写作要求,只是孤立地论述这种品性,如从第三则新闻中得出画展主办者“宽容”“怜爱”的品质,从而孤立地论述宽容、怜爱的意义,完全不画展主办者与孩子的关系。内容属基本符合题意。
⑤作文没有分析为什么“更合适”,没有讲道理,仅仅止于举例子拼凑成文,内容在二等中,总分一般不超过40分。⑥不按指令写作,就某则材料做出是非判断,自说自话,内容偏离题意。如针对第二则材料否定父亲,以“常回家看看”为题作文。
(2)关于表达。
表达应从属于内容;表达可在与内容相应或相邻的选项给分,不能跨等给分。(3)关于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与内容、表达相关,在与内容相应或相邻的选项给分。不能跨等给分;不求全面,可就单项给分。
(4)缺题目扣2分。
(5)出现错别字,1个扣1分,2个扣2分,3个扣3分,以此类推,重复的不计。
(6)字数不足的,每少30字扣1分;全文在4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20分;2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油条飘香,情暖社会 凛凛冬日,街角飘来熟悉而浓郁的味道。手捧油条,咬一口,松脆间又溢满了幸福的味道。诚然,老父挂号看儿子让人心酸而动容、画展主办方爱护损画男孩令人欣慰赞叹,我却认为良心“油条哥”的新闻有更大的温暖,应被刊登。
首先,良心“油条哥”的事迹闪现着社会上衰弱的无私精神。纵自古先贤常怀“大同”的至高理想,纵孙文“天下为公”,奔走呼号,我们当今的社会,其实已是私欲横流。而此刻,一种无私的精神便显得尤为亟需,尤为可贵。虽然老父与画展主办方的故事闪现着温暖的光辉,却在“无私”一点上少了那么一种力量。父亲看儿子是出于“小家”之心,恐怕儿子聊不上几句又要招呼下一位病人;画展主办方是为男孩一人着想,这种胸怀亦是比不上关爱全民的良心“油条哥”。“油条哥”不为当今各种黑心卖家所获利润动容,多年如一日为买油条的人们提供健康油条,既守住了人们的安心,又守住了社会的良心与公心。今年春节,一报团队走访北京街头记录小贩们平凡而温暖的故事,其中坚决不涨价的老夫妇、卖羊蹄前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大妈,不正像良心“油条哥”般,因无私而更具人情味吗?此种温暖,罕有而绵长。
再者,良心“油条哥”代表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更具社会意义上的温暖。试想,若《暖闻》刊登父亲挂号看儿子之事,又有多少人能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做法不具普遍借鉴意义不是吗?若刊登画展主办方之事,又会有多少人产生共鸣、回想自己在展览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唯良心“油条哥”的新闻,让人于熟悉而亲切的群体身上读出了平凡背后的伟大,细细品嚼出“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暗香。它微小,却提醒步履匆匆的人们缓一缓,发现温暖、传递温暖;它平凡,却像一只小小的蚂蚁悄悄爬入人们麻木的心,让人在微痒中开怀大笑,重寻失落的美的视角、善的思考。《南方周末》在30周年庆时曾刊登一句话:“让无力者有力,让孤单者前行。”若《暖闻》刊登“油条哥”的故事,想必亦能使无数的社会个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获得前行的力量。
也许有人说:“油条哥”的人情味带着那么一点招徕客人的“俗气”,我却不以为然。正是这样易被人猜测却依旧坚守温暖的人,方能为信任危机盛行的社会注入一剂定心良药,让人们渐渐明白细微处的温暖,方可集成最大的力量,拯救冷漠的人心。
静水流深,总有一种力量在默默中玉汝于成;细水流长,总有一种声音冲破岁月依旧洪亮。那便似温暖的油条哥声声的吆喝,清脆却暖意悠长。
任是无情也动人
两天前,我的总编辑给我发了三则材料:一则是良心油条哥多年坚持用新鲜油;一则是画展主办方原谅了一位因不慎而损坏了名画的男孩;第三则是一位老人来探望做医生、正在坐诊的儿子,却因他太忙,只能挂号与他见了一面,叫我决定用哪一则登在新开的《暖闻》专栏上。我正想从屏幕上删去最后一条,想着想着,却把它放在了前两条之上。或许,它的冷,才暖得令人感动?
是啊,那位良心哥是对食客信任的坚守,主办方是对孩子宽容的保留。但那位医生,却是对所有病人无私的守候。卖油条的人,或许有两分卖油条的打算;原谅孩子,或许是应为之义,但拿着固定的工资,面对着多日未见的爸爸,那位医生却选择了先救治更紧急的病人,与今日那些动辄拳脚相向的医患相比,高出了多少?或许是他的“无情”,或许是他的牺牲,或许是因为没有留下赞美,却送走一个个不再为病痛而苦的人,他的平静,却让我感到那份远超个体与社会意义的爱。他的责任,是对任何一个向他求助的病人。任是“无情”也动人,一至于斯。
我也曾想,那样一来,他的父亲又该如何自处?后来我才明白,一个对于自己的工作能有如此崇高的姿态的人又怎么真是不孝的人?孝悌,仁之本欤,而既是大仁之人岂无孝悌哉?当他的爸爸坐到他面前,或许他会惭愧,或许他会为自己的疏忽而自责,但没有人,包括他自己,会真的觉得他没有丝毫孝心。舍小家而顾大家,是因为他拥有无分贵贱亲疏,只以生命为先的仁爱之心,那么给他机会,他又怎么会撇开他的父亲?也许他在放假时,会抽空去陪陪老父亲喝喝酒,下下棋,以慰不能绕膝定省之苦。但一旦有病人,他便是,只能是那个最冷静的医生。
在今天,我们或许不再缺少诚信待人的好人,再也不缺愿意宽以待人的善人,但宁可放下自己最切身的家庭,为所有人的生命而强迫自己忘掉思念与自己的大爱之人,能有几个?所幸医者不灭,此仁心决计仍存。在以前,李时珍散尽家财,以身犯险,只为天下人不因误食草药而失却哪怕一条生命;有一位医生骑着摩托车穿过瘟疫横行的非洲,挽救一条又一条不曾被时人尊重的黑人的生命。或许不是所有医者都曾看到过《日内瓦宣言》,但有多少人,默默地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救治每一条他们力所能及可挽回的生命,直到死神,把这些曾与之搏斗的勇士带走?家与义,或许一时不能两全,但有承天下之苦痛的大爱,何尝没有过怜子恤老的小爱?正因这样的舍弃,似是无情,偏偏却滚烫得有眼泪的温度。
我把邮件发了出去,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否认这则新闻的温度吧。
暖在照顾你的心
岂无暖闻?老父亲到医院看望医生儿子,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通过挂号见面,暖则暖矣,但是父子情深中总有工作压缩亲情的悲哀,让人痛心;卖油条青年多年坚持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暖则暖矣,但是类似事件太多,其正能量不够震撼人心,唯男孩不慎损坏名画主办方未报案一则新闻,让我感受到人情之暖,暖在照顾你的心。
面对情有可原的犯错,我们应该选择去原谅。小男孩探身观赏名画时不慎跌倒而损坏名画,这件事上小男孩没有犯错的动机,“损坏名画”又不是不可挽回的滔天大罪,我们应该选择去原谅,留给小男孩以错为鉴的机会。中学生柏宇不小心刮花了路边汽车,她主动留下联系方式,自觉承担责任。车主觉得她只是出于不慎,便没有继续追究。面对情有可原的犯错,选择去原谅不仅体现你的胸襟,更体现了你的人性关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我们,原谅情有可原的犯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人性之暖。
这原谅最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他人的感受。我相信新闻中那个小男孩面对自己的错误是心怀愧疚的。如果主办方一味去追究男孩的责任,虽然且这样做也理所应当。但那将会在小男孩纯白如纸的内心划下怎样的一道墨线,在小男孩干净如初生婴儿的档案上刻下无法挽回的裂痕!原谅最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其背后是浓浓的人情味。主办方是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但他们没有,他们相信小男孩是无心造错,所以他们选择了备案而不是报案。伤害的力量是强大而无法挽回的,就像墙上的钉子,即使拔了下来也会留个窟窿。主办方的行为就是最好的例证,它超脱了法律冷酷如冰的铁锁,带着人性的温暖播撒着爱的种子,原谅是暖的,暖在照顾了你的心。
照顾人心之暖是可以传播的,它将像星星之火一样温暖小男孩和大众的心,这便是我选择刊登这则新闻的理由。如果凡是情有可原的事我们都选择照顾他人的感受,选择原谅,那么悲剧就不会一次次不可避免地重演。“复旦投毒案”中假如二位能在发生矛盾时照顾对方感受,原谅对方的错,青春的火焰就不会戛然而止;如果在小女孩偷窃后母亲照顾了女儿的感受,而不是选择羞辱和谩骂,甚至出手伤人,花季少女就不会跳楼自殒,抓住偷窃者的超市就不会因一块被偷的巧克力被索赔八十万元。如果我刊登了这则新闻,或许会因此温暖这些伤害别人的人,扼止伤害行为,甚至将这温暖传播到千家万户,终止悲剧的重演。
照顾你的心,才是最暖的行为。它使夏萤流彩于夏日。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海城)
一一点评《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值得学习!】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的非常的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
议论文需要过渡吗?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是结尾的范式。
这一篇我以为确实为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特别是权衡做得非常好!特别是辩证法的活学活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海城)
一一点评《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值得学习!】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的非常的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
议论文需要过渡吗?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是结尾的范式。
这一篇我以为确实为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特别是权衡做得非常好!特别是辩证法的活学活用!】
2014年高考最后冲刺作文押题 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审读这个材料的关键点是女探险家的“一言一行”。“一言”是她所说的一句话,“一行”就是她“跪”的动作,这里就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人类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对于这个世界,人类不可能有征服它的能力。相反,人类需要的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人类才有可能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所以,写这篇文章,我们重点要关注两个视角:(1)敬畏、感恩自然。人是自然之子,人类的发展史和现状都告诉我们,任何关于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都是狂妄和徒劳的,人类必须自觉尊重、敬畏和遵守天道。同时,也要敬畏生灵,敬畏生命,万物皆有灵,不仅我们人类的生命宝贵,地球上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滴泉水都源自母体的孕育、物种的竞争,我们都要平等看待。(2)融入自然。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对立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人视自然为人类的征服对象,以为人类才是宇宙的主宰,自然只是听命于人的仆人。殊不知,自然才是真正伟大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宽容和牺牲。放弃天人对立的错误观点,将自己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我们获取心灵安宁的途径。
【押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生物学家诺曼·卡曾斯: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中国哲学家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观点有复杂的含义,主要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这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美国生物学家诺曼·卡曾斯的话,这句话主要是说我们人类不遵守大自然原本存在的规则,违背它的意思,结果就是原本属于大自然的景观不存在了,原本存在的动植物和大自然的声音也消失了。第二句话是张岱年先生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阐明了两层意思:一是人的生活要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二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分言之虽有别,合言之则相同。弄懂了材料以后,接下来便是选择写作角度的问题。这篇作文的写作角度可以有三个:第一个角度可以写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若只写人与人和谐,或只写人要尊重规律,或只写自然报复人类,或只写人定胜天,则视为离题。第二个角度可以对“人定胜天”进行反思。人类没有任何理由凌驾于自然之上,肆意破坏自然界的规律。人类应当敬畏自然,人类与自然当和谐相处。对“人与自然”的认识,目光要着眼未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第三个角度则可以把两则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总体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写作时要重在感悟,重在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写出对人与自然的真切感受。文体以议论文为主,也可以散文的形式展开,写议论文时须注意论证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押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位外国摄影师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了这样一幅照片:浓厚的雾霾将整个城市笼罩得严严实实,只有两个高耸的烟囱从雾霾层中探露出来,口中还不断地冒着白烟,为下面的雾霾层做着“贡献”。
[材料二]网民留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到你的脸。
[材料三]中科院院士钟南山: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从更长远考虑,它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还在后头。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所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由三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是一幅照片画面,主要描画了雾霾的天气现象;第二则材料是网民的调侃,揭示了雾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三则材料是院士的警告,说明雾霾对人们身体的严重危害。三则材料共同指向当今社会恶劣的环境状态,我国的空气质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是触目惊心的。通过对这三则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立意角度:(1)阐述雾霾产生的原因,揭示其对人类的危害性,凸显警示的必要。(2)分析环境污染的根源,呼唤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3)论述每个人对环保的担当意识,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绿色出行,践行环保,以实际行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写作时可以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体的把握,从宏观着手,也可以从材料中的某一点切入,进行微观的探寻。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材料本身展开,都要选准一个角度,联系实际,深入挖掘,辩证思考,写出有丰富内涵和深度的文章来。
【押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我国电视剧生产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题材热,从红火多年的清宫戏,到火爆一时的谍战剧、家庭婆媳剧、抗战剧,再到楚汉剧热和隋唐风潮,各种题材热你方唱罢我登场。静下心来思考,这与我国电视剧市场一直以来的盲目跟风有关;往往是一部戏火了、声势大了,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就一拥而上,直到市场饱和、观众厌烦、无利可图后,再一哄而散……endprint
放眼文化领域,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问题多多的现象并不鲜见,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道题的材料只是一个影子,它引出的是文化领域存在的不少“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问题多多的现象”,大家可任选自己比较熟悉和了解的文化现象作为自己的议论内容。比如大家可以直接就电视剧一波又一波的题材热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这种恶性循环做一点冷静思考,或借鉴国外影视剧丰富多样的选材经验,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改进建议;或拿具体的电视剧目来说事,如《甄嬛传》及“甄嬛体”的走红引人深思——它们传递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核以及对历史文化造成的负面效应不能不令人感到焦虑。事实上,文化领域的类似现象并不鲜见。如在近年来传统文学的市场价值和传统作家身价走低的背景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莫言作品热。又如以讲述韩国本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神曲《江南Style》,在问世后便以旋风一般的速度风靡世界各地,MV中的骑马舞更引发全球模仿潮等。有了以上对这些文化“热现象”的“冷思考”,写作这道作文题应该不成问题了,写作时最关键的是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和由表及里的辩证分析,能够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押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2)近几年来,中国汉字一直受到各种挑战,在多元化的今天,汉字面临着英语的威胁,也慢慢被电脑所代替。
(3)由央视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之后一夜爆红,不仅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大热综艺节目,还从央视十套“逆袭”进驻央视一套播出。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多则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都谈到中国的汉字。审题时,首先要读懂所供材料的内涵,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捕捉它们的联系点。第一则材料是讲当前存在的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第二则材料是讲中国汉字受到的挑战,既有来自英语的威胁,也有来自电脑的威胁。第三则材料是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爆红,为什么“爆红”?材料没有说,但可以探究得到:一是为了“拯救”,二是为了“宣传”,三是为了“推动”。三则材料共同面对的就是“汉字危机”。这应是一个紧扣时代热点的文题,同时也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应当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具体写作时,可以列举汉字危机现象的危害,阐述写好汉字的重要性,可以对汉字危机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也可以提出针对汉字危机的应对措施,从而表达对写好汉字的希望与愿景。写作时,可以把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也可以以某一句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性思维,旁征博引,活用论据,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创意的观点。同时,要摆出现象,追根溯源,认清本质,由此及彼,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既要表达深刻的生活体验,又要写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押题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童话、微电影……“只有想不到,没有‘微不了”,当这句幽默却又真实的话语广为流传时,我们惊叹,“微时代”已悄然来临。有人说,“微时代”的来临,不是灵魂觅得寄托,而是浮浅思维在埋伏;也有人说,“微时代”的来临,不是心灵空虚躁动的折射,而是社会与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
对此,你又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呢?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微”是近年来的流行词语,所提供的材料已经对“微”字作了较为详细的提示,应该为考生提供了多维的写作方向,所以,开放度较大。考生既可作感性抒发,也可作理性思辨。
考生在审读材料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微时代”已悄然来临,微文化遍地开花;二是对“微时代”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三是“你又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将三者综合起来,实际上就是表明自己对“微时代”的态度与看法。你可以赞同材料中的某一观点,也可以阐述自己另外的看法与主张。如果赞同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可以从正面切入,以大量事实证明“微时代”的优越性,从而阐述它是社会与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也可以从反面切入,用具体事实证明“微时代”是心灵空虚躁动的折射,是浮浅思维在埋伏;当然还可以对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阐述自己不同于此的看法与主张。但不管怎样,都要写出对社会、人生和文化现象的深刻感悟,挖掘其深层的内涵,并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
【押题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一只狐狸发现一个结满果实的葡萄园,可是它太胖了钻不进栅栏。于是它饿了三天让自己瘦下来。终于进来了,狐狸尽情享受美味的果实。可是,一顿饱餐之后,它发现自己又出不去了。于是它又饿了三天三夜,让自己瘦下来才得以出去。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寓言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所提供的寓言故事,解读的空间较大。所以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审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狐狸实际上做了两件事。第一件,狐狸为了享用栅栏那边的美味,不惜饿自己三天三夜,终于心想事成。第二件,狐狸为了从果园里全身而退,又饿了自己三天三夜。写作时不应该只顾一件事而忽视了另一件事,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综合考虑材料的指向。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立意:(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经历就是财富,生命重在过程。(3)看似竹篮打水,但并非一场空。(4)许多美味,都是陷阱;代价太大,得不偿失。(5)面对诱惑,谨慎对待。(6)人生要有远见,懂得取舍。具体写作时,要紧密联系实际,不要局限于就事论事,而应以此为出发点,开拓思路,由点到面,展开联想并反观人生。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抓住一点,深挖下去。议论力求精警深刻,发人深省;记叙做到自然圆通,神定气足;编写故事要做到自然合理,给人启迪。endprint
【押题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抄袭。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是清人张潮的一句话,并且作了解释,意思不难理解。如果概括为两个关键词,那就是“忙”与“闲”。“忙”与“闲”是人生的两种生活常态,对待“忙”与“闲”的态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审读材料,张潮这句话的内涵就是一个人不要随心于世人汲汲追求的功名利禄,唯有如此,才能达到自我的境界,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材料的侧重点应当是“闲”。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应该从“忙”中摆脱出来,进入“闲”的状态,这样,就一定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具体立意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1)谈“忙”与“闲”的关系,阐述什么是真正的“闲”,揭示“闲”的人生价值。(2)追求不可盲从。在人生的过程中,切莫盲从大部分人所谓的潮流,大道自然,该选择自己喜欢且能提高自己的事物。(3)放下欲念,追求生命的本真。(4)寻找自己的闲情逸趣。写作时要注意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在论述过程中要力求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说深说透,同时也要注意思考的辩证和论证的全面性与层次性,议论不能泛泛而谈,应尽力在“深刻”上做文章,力求以“理”服众。
【押题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2014年2月28日下午,位于北京亦庄的隆盛大厦一楼人头攒动。这个以农民工为服务对象的春季招聘市场,满眼都是年轻人,其中不乏大学生,甚至还有北京985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类似的情况,在成都、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农民工市场频频出现,但是大学生比例更大。比如武汉2008年春风行动中劳务市场大学生比例不到10%,农民工占到80%,但2014年武汉的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比例起码占到了40%,农民工比例只有20%左右。武汉市劳动力市场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透露:“农民工现在在乡镇就业有很多机会,已经不到城市中心来就业,大学生到农民工市场找工作最近几年越来越明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道题的供料是一则热点时事类素材,审题没有障碍。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把握材料的关键点,这个材料的关键点就是:大学生该不该与农民工抢饭碗?大学生当农民工值不值?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折射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其次,我们要基于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当今社会,农民工与大学生的职业取向没有天然的界河,就业只有市场,只有合适与不合适,没有农民工与大学生之分,没有必要对应身份人为划出一条硬杠杠。同时,也必须看到,作为起步价的大学生薪酬,不能反映出知识的合理价值,却常常会在这样的比较中,陷入“读书无用论”的泥淖。好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重视知识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件好事。据此,以下立意均可成立:(1)转变观念。当今社会,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获得生存和出路。(2)价值。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称号,而在于实际的作为。(3)寻找位置。拥有自己的位置,往往是人生成功的开始。(4)合适。对于自己的工作与职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5)心态。对于年轻人来说,心态很重要。只有放平心态,才能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本文比较适合写议论文,注意要有鲜明突出的中心观点,要明确表达自己对这种现象的基本看法,联系实际,深入挖掘,写出有丰富内涵和深度的文章来。
【押题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马云说: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所以21世纪看你与谁捆绑在一起。选择有时候大于努力。
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又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观点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所提供的是马云的观点,当然,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没有唯一的标准。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马云的观点,实际上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本身并不值钱的稻草,绑到什么东西上就能卖到什么样的价格。第二层意思是,“21世纪看你与谁捆绑在一起”,即你与身价低的人在一起,你的身价就低;与身价高的人在一起,你的身价就高。第三层意思是,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对于这三层意思,你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你可以部分赞同,部分反对。但不管怎样,你都要思考人生的意义,探讨实现人生的价值,表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探究选择与成功、选择与努力、靠自己还是靠别人等等关系,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要紧密联系实际,不要局限于就事论事,而应以此为出发点,开拓思路,由点到面,展开联想并反观现实。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抓住一点,深挖下去。
【押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在上世纪末,美国一位年轻人在清洗自家的池塘时,发现了一块金子,这块金子足有2.7公斤重。这件事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是谁扔掉了这块金子呢?扔掉金子的人,正是这位年轻人的爷爷,那他为什么要扔掉金子呢?年轻人最初也不得其解,后来,他在家中找到了他爷爷写于50年前的一篇日记,并把它刊登在美国的《新闻周刊》上。爷爷的日记这样写道:昨天,我在溪水里发现了一大块金子,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向这儿来淘金,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棚屋,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以及山雀、树木、天空和草原,大自然赠予给我们的这些美好和自由,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池塘溅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其实,我扔掉的,只是一块金属,而保住的,却是我生命中最为宝贵的金子。endprint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把握材料的关键点,这个材料的关键点就是“年轻人的爷爷为什么扔掉金子”。答案实际上已在材料中呈现,那就是“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而“这一切”就是自己所拥有的情趣、爱好、自由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在他看来比金子还宝贵。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从而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其次,要紧密联系当今社会实际。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为了金钱和财富,不惜丢掉自己的情趣、志向和爱好,甚至自由、健康和良知,其实,这些正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金子,他们毫不珍惜,结果留下的是金钱等物质财富,失去的是高尚的精神和高贵的灵魂,这是多么令人可怕的事情!写作时可以正反结合,既从正面阐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也从反面论述缺失核心价值观的危害性。就文体而言,此题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写。
【押题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罗斯金: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
(2)歌德: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
(3)当前不少媒介,无论电影、电视,还是网络、报刊等都有一种低俗化倾向。不少文化人,他们仅仅将文化当做一种消遣娱乐。于是,人们在武侠、言情、八卦、野史、演义等低俗与搞笑中消磨了斗志,侵蚀了灵魂,从而解构了仅有的文化储存。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由三个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新材料作文(亦称命意作文)题,理解时需综合理解三则材料,方算扣住题意。三则材料,谈到了一个共同的关系:文化土壤、修养、氛围等与人的思想关系。其中,第一则材料是名言,从正面列举文化修养的可行途径,具有形象性;第二则材料也是名人名言,以比喻形式,从正面阐述文化修养对思想的影响。两句名言从文化到思想,从形象到抽象,具有层进性。第三则材料是现象概述,从反面说明不良文化对人思想的冲击。构思时,可从正面切入,谈先进文化对人思想的引领作用,也可联系现实,谈庸俗文化对人思想的消极影响。比如,近年来的穿越、演义、后宫、揭秘等各种打着文化幌子的影视剧,其对历史的曲解、误读,对人的思想健康是一种危害,长此以往,对我们民族的负面影响难以估计,我们需要为下一代营造良好的思想修养环境。写作此文,宜结合社会现状,学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危害,寻找对策,显示一种思维的深度来。
高考作文押题 篇3
哈佛大学校训:真理。耶鲁大学校训:光明和真理。斯坦福大学校训:自由之风吹拂。剑桥大学校训:此地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麻省理工学院校训:知行合一。早稻田大学校训:学问的独立。
■分析
中考英语作文押题 篇4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It ` 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①We shouldn’t drop litter everywhere.We
should recycle, reduce, reusesome things.②we should save water, such as turning off the
taps after using it and recycling the water.③we should save energy, such as less turning
on the lights and turning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we can ride to school or go to school on foot .we ask
our parents to walk to work instead of driving a car.④we can save trees.we could give the old
books to the next grade students..We don’t use plastic
bags.We should not cut down too many trees.We
must plant more trees.Let’s act now from everything to save our
environment.Don’t let our tears be the last drop of
water in the world!
平安校园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to everyone.①we must obey the traffic rules.Don’t cross
the street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Keep to the
right in the street.②we should eat healthy food.Don’t eat junk
food.Eat more fruits and vegetable.Eat less meat and
eggs.③we don’t hurt ourselves while we are playing.It’s dangerous to swim in the river alone, so don’t go
to the river without permission.④we don’ttakeknives to school;we don’t
fight with classmate.we call the police or our teacher
while we are in danger.⑤we should not meet internet friends alone if
you go,we should tell parents about it,and meet in a
public place.In a word, we should obey all kinds of rules.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ese for us all.雷锋精神
we should learn from Lei Feng.1, we should love China, love the people, love
hometown, love our school.2, we should study hard, do well in every
subject.Work hard and get over the difficulties.3, we should have good habits, often exercise,take part in many sports.4, we must not waste anything.we should save
water, electricity, energy and trees.we should walk
more ,drive less.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5, we should be friendly to others, and help the
old, the disabled, women, children when they are in
need.6, we should be willing to donate, volunteer,protect environment etc.The spirit of Lei Feng is important for us.we
make us a good student.营养餐/义务教育免费/农业直补等惠民政策 We should be thankful.1, we should love China, love the people, love hometown, love our school.2, we should study hard, do well in every subject.Work hard and get over the difficulties.3, we should have good habits, often exercise, take part in many sports.4, we must not waste anything.we should save water, electricity, energy and trees.we should walk more ,drive less.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5, we should be friendly to others, and help the old, the disabled, women, children when they are in need.6, we should be willing to donate, volunteer, protect environment etc.These are important for us.we make us a good student.酒驾——关爱生命Treasure Our LivesWeshouldtreasureourlives as well as our
高考英语作文押题 篇5
When winter comes, the topic of haze will never be ignored. When it comes, many pictures will be showed. People make fun of these pictures and they actually laugh at themselves, living with these poison air. Even in the daytime, people can’t see their faces beyond 10 meters. Many schools choose to stop the class and let the students stay at home. It is obvious that haze is a great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 This new type of destruction is the result of polluted environment. Businessmen chase for the profit and take the cost of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Now their offspring have to suffer from it.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our earth.
当冬季来临的时候,阴霾的话题永远不会被忽略。当雾霾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为它拍摄很多图片,之后再取笑这些照片。但是他们实际上嘲笑的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生活在这些有毒的空气里。即使在白天,如果超过10米的话,人们都会看不见他人的脸。许多学校选择停课,让学生呆在家里。很明显,雾霾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这种新型的破坏是环境污染的后果。商人们追求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利润,现在他们的后代都得遭受到恶果。现在为保护我们的地球付出努力还为时不晚。
2016年名师押题:传承 篇6
阅读下面材料作文。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一初中学生小姜(化名)给老师递交了一封古文体“检讨书”,让老师大感惊叹之余还发出了“要多读书”的感慨。小姜以古文体写道:时二日前晚读毕之,与同桌好友祺嬉戏打闹,败坏班级纪律,更于恩师之不敬也。亏得恩师海纳百川之量,以指槐骂桑之法厉声道破,遂使学生脸面犹存。然学生心知肚明后,仗恩师之量,执迷不悟,以俯首而低语以瞒恩师,然恩师何等聪慧,安能为此等小计所欺……
此事引发各界热议。文化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自信、自强的根,近年来“文言风”“古文体”的热起,流露了人们对留存于民族血脉中的遥远文化的根的崇敬与怀想。
请以“传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主立意;③自选文体,文体特征要鲜明。④不少于600字。
【猜题理由】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文化的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当前文化教育的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重视、传承传统文化,更是作文命题的重点。综观2015年各省市的作文题目,这个主题的也很多,如:山东泰安卷“伯牙与钟子期”引用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山西卷以选一个传统节日的话题作文、四川宜宾卷“站在 ”引用的“嵇康、陶渊明、李大钊”的资料等,都渗透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忆情怀。在中考命题上,命题者注重从具体的、熟悉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绪与情怀,对灿烂文化的怀想。本话题“传承”直接切入主题。其优点有二:首先,材料选取时尚,贴近学生情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实在真实,有感触。其次,“传承”入题的角度宽,既可以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可以记叙书写故事。
【审题点拨】
首先要清楚材料的主旨。从材料来看,“古文体”检讨书引起广泛关注,一是传统的优秀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被人们忽视,遗漏,这种割断民族文化根的行为应该被阻止,传承和发展传统优秀的文化是中华后辈所应该承担的一种责任;二是一封简单的带着古文韵味的检讨书竟然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反映出传统的文化断层在社会上已经十分严重。前者可以从传承文化的必要性入手立意,或者可以揭示社会文化断层的危害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写作视角:
角度一:享受传统文化的典雅与高贵,感悟其魅力。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独具魅力的东西,如一卷诗书、一个汉字、一轴画卷、一方青砖、一碗清茶等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从一个小事物入手,写出其中的感悟,不失为一篇优美的散文。
角度二:记叙一次传统文化的盛事。诸如端午节龙舟比赛;清明祭祖;正月舞龙舞狮;一次诗词吟诵活动等,都是传统优秀的民俗文化活动。记叙一次文化活动,感悟一次文化魅力。
角度三:写议论文。谈为什么要传承优秀文化,怎样传承优秀文化。议论时,不要空话,要从小角度入手,引用小而合适的事例作细致的分析,做到论证充分。
角度四:从社会反面现象入题,呼唤传统文化的传承。文明的沦落、精神的缺失、传统文化的沦丧等现实现象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通过一件或者两件小事的记叙,反映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揭示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不失是一个好角度。
【佳作赏析】
沉迷在优雅的汉字里
□湖南省新化县第二中学 李润晨
她静静地翻开书卷,泛黄的纸页,破损的折印。
每每看见中国的文字,她总是会想到地图。不是地理的,而是简体到繁体、小篆到甲骨的距离。地图上的每一脉历史的线条都继承着汉字演变的铿锵。
一个汉字的落笔即是一个天地,裹在黄帝厚重的目光里,镌刻在商周的青铜上,升腾在塞外的狼烟中,一个个方块吞吐着所有的情感,在汉隶小篆、行书草书中如同烟云般在纸上喟叹,于是一折一提一撇一钩之间,干脆的线条被行云流水狂野地抛出,完美而且极富想象力的结构跃然于纸上,翩跹的思绪,隐入东坡的笔,应和唱着太白的音韵,穿透了《史记》《汉书》,惊艳了《乐府》《诗经》,一直浸透到仓颉不变的梦里。
一尾绿皮龙在时间的枕木间驶过,不经意间宛转的曲线,曳着中国式沉沉的烟雾,把她传承接入地图上龙文的秘密里去。她在地图的龙文中寻找,渐渐沉醉在江南的春意里。烟锁着的江南,水汽氤氲。水乡是如此温润,诗人的墨水在此多情地流连,先是“江南可采莲”,再是水面一圈圈的流光晕开。船行影犹在,鱼戏莲叶间。她凝眸,杏花春雨里的容颜如是莲花开落,水风清潋,晚霞也明艳。“日出江花红胜火”,时光也似乎是被优雅古朴的汉字醉倒,圆圆圈圈圆圆,荡碎了二十四桥的冷月。年年月月年年,桨声灯影里的清澈江南被波光一样的墨漾在纸上。不知不觉间她已醺然,在花丛间染上几袖浮动的清香。一路烟霞间岁月流金,摇漾春如线。
在地图的等高线中,转过一个又一个回廊,渐渐有月光泻在窗上,遂想起“明月松间照”,又忆起东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再是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知何时地上霜已泼她满床,一轮满月只自顾自地牵动着冷冷的华光。她的手指在地图上一颤,抬手牵动了月光,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拨动着城春草木深的隐痛。放眼望去,是采莲人不再山歌已不响……于是,所有的过往都以风华收尾,所有的风华都凝聚在筆墨中最美瞬间,它们写意在大唐的诗歌里,唱响在新时代的旋律中——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凝聚成不老的中华情,不变的民族魂!
她有些把握不住汉语的节奏了。一横长城长,二笔蝶成双,三人行万里,四月渡春江,五千年梦长,六重山雨凉,七夕鹊桥上,八缕明月光,重九插茱萸,十里稻花香。这样想时,她似乎是迷醉在地图里了。
笔锋眷恋,涟漪五千。龙文里明明继承的就是整个龙族的沉思。毕竟文字是凝固的,文化是灵动的,文字与文化这样美丽的邂逅,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升腾出雄隽的图腾,于是笔下千年的文化底蕴传承、幻化成文字里的不尽云烟,也是足足让龙族惊叹了。
点评: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作文。选材新颖,内涵深刻。文章以汉字为对象,生动地阐释出了它的魅力,切入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以点带面,材料小而有代表,阐释了文化的魅力。语言精美。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传神地传达出了汉字中蕴含的魅力,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押题作文】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学会押题01-07
2023高考英语作文押题05-28
2024年作文冲刺押题04-05
疫情高考作文题目预测_高考作文押题06-17
18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01-31
2018 年中考英语押题作文02-22
高考英语作文(应用文)终极押题08-08
专四作文范:押题明星真人秀01-12
2016届高考押题作文:材料作文“稻草定律”写作示例11-14
2016国考申论作文押题终极预测及申论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