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2024-05-26

村廉政建设工作汇报(精选7篇)

村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篇1

XX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2016年7月6日)

XX村位于XX镇西北,全村共7社230户924人,党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1名,其中女党员7名。年内,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按照镇党委和镇纪委的要求,以推进三务公开标准化,村级事务规范化,教育培训常态化、精准脱贫纵深化为重点,积极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设置一种模式,推进三务公开标准化。针对以前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形式单一,公开内容凌乱的问题,村党支部按照县镇要求,在村部显眼位置设置村级廉政专栏一处,全面对村社干部基本情况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公示,对村内项目和三资管理情况进行动态公示,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使广大村民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公共事务,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二、实行三建三有,推动村级事务规范化。一是建立村级事务监督小组,确保监管有人。村上成立了村级理事小组、理财小组和32人的民主评议库,在村务监督委员会指导下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确保村内各类重大事项都能得到严格监管。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年内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村级重大事务5件。二是建立村务监督工作常态机制,确保监管有物。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对低保评定、贫困户认定、救助政策落实、项目实施和集体资金使用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设立工作

日志对参与研究村级主要事项决策、履行监督权力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保障了村务决策的规范性,增强了政策落实的透明度。三是建立制度规范,确保监管有序。不断健全完善“三资”管理各项制度,规范落实“职责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三公开”制度。坚持村党支部书记约谈班子成员和农民党员制度,年内支部书记约谈班子成员6人次,约谈农民党员14人次。建立“一箱一台账”,依托县委专项巡查,设置了“四风”和腐败问题举报箱和专项巡查交办问题整改台账,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落实,不断健全完善村干部勤政廉政公示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逐步推行村级重大事务票决制。

三、创新学习机制,促进教育培训常态化。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全面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今年以来,村上共组织村“两委”委员开展集中学习6次,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3次,支部书记上廉政党课1次,围绕“学党章、强党性”开展专题讨论1次,不断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充分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实事措办,推动精准脱贫纵深化。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村两委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规范落实了全村452亩果园各项规范化管理措施,挂果园达272亩,建成了千亩全膜玉米种植示范点1处,硬化社道6条5公里,新建村文化活动室3间,乡村舞台一处,增设变压器1台,架设农电线路6000多米,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年底可实现整村脱贫。

村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篇2

1 主要做法

在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中, 莲都区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1 领导重视, 加强监管

为莲都区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直以来, 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农负办都十分重视农民减负工作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010年, 我区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并建立以纪委、财政、农办、农业、建设等部门人员为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具体负责全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各乡镇 (街道) 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去年, 我区被农业部列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后, 分管副区长召集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专题研究, 并明确农负办负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人员为区级管理员, 各乡镇、街道落实1名工作人员和1名农经员作为乡镇 (街道) 管理员, 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1.2 创新方式, 注重实效

全面推行“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对“一事一议”项目, 我们积极探索推行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 即对技术含量不高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不实行招投标, 而实行“包清工”的办法建设, 把工程建设的初始决定权、建设主体权、建材选购权、全程监督权交给全体村民, 让村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 切实从制度上规范了村集体工程建设, 从源头上遏制了村干部腐败, 确保了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质量, 提高了资金使用率。

1.2.1 项目建设前由“村民议、村民定”。

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户主大会, 学习领会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明确是否申报一事一议项目, 项目申报的范围内容和实施方式等进行讨论, 吸收合理的自建建议, 由村委会确定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计划。

1.2.2在项目建设中给“村民建、村民督”。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 各项目村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质量监督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村双委领导组成, 为项目的责任主体, 负责对项目实施的全程管理和协调。质量监督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成员由从村民中选出的办事公正、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组成。为了加强质量管理, 凡一事一议项目统一由区政府委托某设计院到项目实地进行勘察, 提供项目施工图纸, 并按当时市场建材价格和其他费用, 测算出该一事一议项目投资额, 报区一事一议办公室审定后上报省财政厅、省农业厅。项目建设材料由村质量监督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成员直接到市场上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寻价购买建设材料, 请有一定建筑经验的群众以点清工的办法组织实施。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施工成本, 同时还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还要求项目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派出得力干部对一事一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严格把关项目质量。一事一议项目发票必须有村民主任、村支部书记、村质量监督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成员及乡镇联系干部共同签字后方能报销。

1.2.3 工程建设后让“村民建、村民享”。

项目竣工后, 质量监督小组将项目资产移交给村委会, 最后由广大村民民主管理, 自建获得的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用于投入村里其他公益事业建设。

1.3 强化培训, 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政策的知晓率

为了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政策的知晓率, 对区农负办工作人员和乡镇 (街道) 管理员进行了培训, 通过讲解、上机操作, 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系统意义和作用, 初步掌握了监管系统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 我们还着重就农民民主议事程序, 农民筹资筹劳标准,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申报、审核、审批等相关规定和政策进行了全面培训, 确保管理员能履行好监管的职责。下步根据安排, 各乡镇 (街道) 还将以乡镇 (街道) 为单位, 开展村一级的培训工作, 特别是政策方面的培训。

2 取得成效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以大家建模式推出后, 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极大拥护,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村民参与热情更“高”

让村民自己议项目、定项目、建项目、督项目, 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实施项目过程中, 不少村民主动调田调地, 主动砍树让路, 主动出钱出力。如洪渡村建设饮用水工程,

2.2 工程项目质量更“优”

村民全程参与工程建设, 从计划制定、物质采购、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 既是参与者, 又是监督者, 每个环节都能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格监督, 避免工程偷工减料。同时, 村民作为建设主体, 责任心更强, 干劲更足, 正如村民们所言:我们自己建工程, 就相当于给自己家里干活, 能不全力以赴、铆足劲干吗?从实施情况看, 绝大多数工程都能按设计图纸施工, 各项工程的材质过硬, 用料足等因素得到有效保证。

2.3 资金使用绩效更“好”

让群众对项目进行自建, 在项目资金的使用上, 他们会精打细算, 统筹安排;项目不比照大工程进行招投标, 有效节省了中介费, 确保了有效资金用于建设;没有承包商的利润, 管理费很少, 税负也降到了最低, 真正达到了“花小钱, 办大事”的效果。通过村级工程大家建的一事一议项目要节约资金20%~30%左右, 例如港口村旧村改造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10年一事一议项目) 总投资103万元, 通过村级工程大家建节约项目资金20多万元。

2.4 村民所得实惠更“多”

实行大家建模式, 一方面农村返乡劳动力、闲置劳动力通过投工投劳, 按劳取酬, 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 通过自建节流, 可以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壮大村集体经济, 反哺村里公益事业, 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5 村干部形象更“佳”

通过大家建模式, 涌现出了一批不拿项目分钱、专为群众干实事的优胜村干部, 进一步拉近了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使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好, 威信更高。正如有些基层干部总结的那样, “大家建”模式让“项目实实在在, 资金明明白白, 干部干干净净, 村民高高兴兴。

3 存在问题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 三年来的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通过各乡镇 (街道) 和区纪委、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 项目建设的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一件大事, 又是一项程序比较复杂的工作, 但极少部分地方的干部对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思想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我们在与部分领导座谈时, 他们道出了真情, 认为此项工作程序太多, 政策性又很强, 认为很麻烦而出现了消极和畏难情绪。

3.2 奖补试点覆盖面小

在财政奖补政策的感召下, 我县广大农村群众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很高, 但总的来看, 覆盖面还比较小, 一些没有纳入试点范围的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得不到财政奖励和补助, 这些村社的老百姓对此有看法, 认为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公益事业建设的村都应该有奖励, 应让每个自愿投工投劳的农民都受益, 都能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3.3 区级资金配套有困难

我区属全省25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其他县市还比较落后, 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财政相当困难, 暂时还无法只求平衡, 2010年, 我区克服一切困难, 专门拿出397.91万元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配套资金。

4 几点建议

为更好地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 改变观念, 进一步加强对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领导

极少部分地方的干部对财政奖补工作重视不够。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省、市每年给予我区一定的财政奖补资金, 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来讲,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精力去争取。因此, 有必要加强引导, 更新观念, 进一步加强对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领导。

4.2 继续财政奖补制度

要继续完善形成农民筹资筹劳、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制度。从我区三年试点工作的情况看, 各乡镇结合实际, 积极探索, 试点工作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从基层的具体实践到老百姓的言谈笑语, 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百姓对这项政策的渴求, 也感受到了推进这项改革试点, 既是解决农村税费改革遗留问题的客观需要, 更是促进农村农业长远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区在总结试点工作有效经验的基础上, 完善相关政策, 抓紧制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分配管理办法, 加强分类指导, 有序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逐步形成农民筹资筹劳、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制度。

4.3 进一步扩大财政奖补范围

在近年来召开的几次区人代会上, 一些来自乡镇、村委会的人大代表提出议案, 强烈要求扩大财政奖补范围, 尤其是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通自然村道路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建凡是属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都应纳入财政奖补范围。

摘要:针对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实际, 莲都区创新方法, 大胆实践, 探索推行了对技术含量不高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不实行招投标, 而实行村委“包清工”的办法建设, 即集体工程大家建, 把工程建设的初始决定权、建设主体权、建材选购权、全程监督权交给全体村民, 让村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 切实从制度上规范了村集体工程建设, 从源头上遏制了村干部腐败, 确保了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质量, 提高了资金使用率, 深受广大村民欢迎。通过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 采取村级工程大家建等模式, 减轻了农民负担, 对促进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如村集体经济薄弱, 对一事一议相关政策了解不够, 财政资金配套有困难等。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即立足莲都实际, 加强政策引导, 激发社会各界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完善投入机制, 增强公共财政投入村级公益事业的比重等。

某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3

普济村创建美好乡村是在新农村建设反复投入的基础上开展的,基础较好,起点较高。以“怀宁第一、安庆领先”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展现普济的风貌特色,因村制宜搞创建,结合实际抓整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主动

为了营造美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普济村“两委”充分利用标语、横幅、宣传栏、会议等多种形式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使广大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家喻户晓,积极参与。同时调动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到当涂、潜山等地学习,增强群众对创建美好乡村工作的信心。在创建过程中,每个项目从决策到实施都得到了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的大力支持,为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二)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品位

1、做美村庄,制定建设规划。委托XX市设计院对中心村建设制定总体规划,为做美、做绿、做靓中心村,在村部旁规划建设全县村级一流的村民广场和农贸市场。

2、做强产业,制定发展规划。自20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在全村实施“3215”致富工程,即“3000亩优质粮基地、亩意杨林基地、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0亩畜牧养殖大户”。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明确建设项目,突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

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抓手,在全省第一轮美好乡村建设中争取机会,根据本村实际,把中心村村庄整治、官坝头干渠综合治理、村民广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等“11+4”配套设施建设、污水处理以及特种特养示范基地等建设内容列为我村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

(四)加大投入,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后劲

1、增加资金投入。到目前为止,我村美好乡村建设实际投入达699万元,基中村自筹资金319万元,社会捐资50万元,镇政府补助50万元,申请整合项目资金280万元。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开展对广大村民就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实施农民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3、建立健全美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工作氛围,确保我村美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

二、美好乡村建设取得的实效

(一)通过美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达到生态宜居村庄美

1、改善村庄基础设施。通过实施村庄整治,全面改造和建设村庄基础设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状况明显提升,中心村、自然村内部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进户道路全部硬化。全村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100%。整治后的沟渠、水塘净化整洁,水体清澈。

2、建设森林村庄。中心村和自然村共建休闲绿地8处,绿化面积8700平方米,种植香樟、杜英、桂花、龙爪槐、紫薇等各种花木2000多株,农户庭院自行种植各种花卉美化环境,房前屋后发展小竹园、小果园、小花园,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目前村内道路绿化率达到92%以上,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3%,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天蓝地绿”的`新格局。

3、改进农户卫生设施,实现无害化排放。为了彻底改变环境卫生面貌,采取了三大措施:

第一,建设卫生厕所,在中心村建设公共卫生厕所三处。全村900余户农户都进行了卫生设施改造,卫生间独立分开,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的卫生间。

第二,污水净化排放。在中心村,200多户生活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经过层层净化,最后用于农田灌溉,污水净化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第三,垃圾分类处理。全村共新添活动垃圾箱262只,建成垃圾池20座、垃圾房1所、配备垃圾清运车2辆,聘用专职工作人员11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农户进行初次分类,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其他垃圾集中收集后由保洁人员送到垃圾中转站,保洁员每天上午和下午清扫和清运两次,工作规律化、常态化,彻底改变了过去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状况。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了满足广大村民对社会服务和精神文化的需要,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卫生、幼教等事业,增强村域社会服务功能,先后建设了一园(普济小学幼儿园)、两场(村民广场、农贸市场)、一栏(公开栏)、一厅(综合服务大厅)、三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服务场所。综合服务大厅一厅多用,主要为群众代办户籍、计生手续,自来水、用电安装维修,提供就业咨询等,全面实行义务全程代理,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真正实现了“一站室”服务。当年建成的村民广场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有文化墙、戏台、休闲路径等配套设施,青瓦、白墙的建筑特色,形成具有普济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人文内涵。

5、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夫妻、好婆媳”评比活动。根据县、镇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在全村深入扎实开展“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村民的大局意识明显增强,村风民风明显好转,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二)通过美好乡村建设,调整提升产业,达到兴业富民生活美

全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先后创建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和农民用水户协会,依法流转土地面积2000多亩,种植无公害蔬菜800多亩,以专业合作社、协会为龙头,把基地生产和销售市场连接起来,开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全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全村总劳动力的60%以上。并在中心村新建了一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为方便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易、打开农产品销路、增加农产品效益创造了条件。

(三)通过美好乡村建设,提升服务工程,达到文明和谐乡风美

1、农民人文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中心村规划建设、绿化工程的提升,彻底改变了普济村村容村貌,提高了普济村的整体影响,基本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得到祟扬,维护村庄环境卫生,搞好家庭清洁卫生、种树栽花等成为村民时尚,村民逐步养成清洁、卫生、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村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汇报材料 篇4

本乡共有18个行政村,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76人,村民组长14人。近半年来,村党支部非常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抓村民自治机制规范运行,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自2006年始,村民自治章程入村并逐渐被村民认识到现在的重视已走过了四年,这期间,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明显提高,依法治村意识显著增强。目前,28个村都新建或大修了村级活动场所,除大黄堡、前蒲棒、小杨庄三个村正在建设中,其余25个村村民自治制度均已完善上墙,各村的六簿一册均按要求记录完整。

为了使各村在规范村级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我们根据村民自治章程,将相关政策、办法印成明白纸,反复在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上认真学习,并在村内公开栏张贴,便于干部群众了解和监督。按照这些制度,我们突出搞好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做到村里的事情交给村民作主。严格做到“四议两公开”,即: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会审议、村民代表(村民)会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按照这种模式各村的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水电费的收缴、征用土地补偿、宅基地分配、鱼池土地的发包情况以及发展党员、计划生育二胎审核等情况都要求做到先张贴公示再通过表决后予以实施。这一系列措施均有效的促进了村民自治机制规范运行,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

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几点做法。

1、加强包村管理。一是建立严格的机关干部包村制度和考核办法。选派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政治过硬的机关干部包村,党政班子领导也分片包村。坚持每周下乡不少于一次,并将下村了解的村里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同时对包村干部职责和奖惩措施都做了详细规定,有效的调动了包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建立重点问题关注机制。每周各部门根据工作重点列出下周关注的问题,由党办汇总后下发给各位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以便其下村时重点督办。在督办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和领导沟通,并及时反馈事情处理情况,将问题、矛盾、隐患有效的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村“三会”列席制度。乡党委、政府规定,各村召开的“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包村干部要全程列席参加,包片的党政领导有重点的参加,并进行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加大百分考核力度。一是进一步细化各口百分考核细则,以便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对打分情况也进行了变更,不但有得分项还有倒扣分项,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二是每季度下村联查时,各口负责人督导检查的力度加大,联查结束后各口不但将各村分数打出来而且还要将扣分情况做书面说明。三是加大奖罚力度。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和包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的同时,也与申报各项先进挂钩。年终乡党委还专门召开表彰大会并拿出一定奖金奖励前六名。

3、严格财务管理。实行村帐乡代管,坚持“两笔一章一把关”的原则,各村每报一次帐都要有民主理财记录,坚持每季度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财务公开制度。由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坚持发包租赁的民主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包租赁原则,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合同管理办公室存档一份。电子版及公示照片全部录入微机和硬盘双重存档。

4、严格公章管理。制定了村级公章管理制度,规范村级印章管理。对集体资产处置、土地鱼池发包、合同签订等村街重大事项,必须经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包村干部全程参与,并在职能部门把关认定后,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共同签字,公章管理中心方可盖章。

5、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到“四公示、两票决”。年初乡党委制定了《大黄堡乡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下发到各基层支部组织学习。《实施意见》针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做出了详细说明,要求各支部一定做到四公示两票决,即入党积极分子公示、重点发展对象公示、接收预备党员公示、党员转正公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采用票决制、确定重点发展对象采用票决制,并将各次公示结果照相存档。

6、抓好“党日”活动。各支部每月5日前后组织全体党员集中活动一次,包括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安排各项活动方案、集中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等,每次“党日”活动前乡里都要制定好活动方案,并召开包村干部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以便保证活动效果,各支部活动后要将活动情况在各村公示并照相存档上报乡党委备案。

7、抓好远程教育观看和管理工作。乡党委与各终端站点签定了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使用协议,同时还制定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并下发到各终端站点。针对每月的集中学习计划乡里以表格的形式由包村干部发放到管理员手中并督促组织所包村党员干部及时观看节目并将观看情况及时通报并照相存档。对于未按要求完成观看任务的村,扣包村干部考核奖。

三、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及解决措施。

有些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还不够强,个别村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面貌。村班子成员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思路还不宽,办法还不多,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形势的能力还不强。甚至有个别村干部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干部关系紧张,形成不稳定因素,也就是说这些村虽然“有人管事”,但管事水平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继续加大村干部的素质培训。一是聘请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以集中授课的形式重点围绕增强政治素质、提高个人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在实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二是适时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培训,交流考察,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还建议加大村干部工资发放力度,提高其待遇,以促进其工作积极性。

以上是我 **村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汇报材料,请领导们指示!

村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篇5

**村位于**镇南面的**河畔,距县城2.5公里。由**合并,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334户1448人,党员55人。耕地总面积1315.8亩(其中水田1156.8亩,土156亩),人均占有耕地0.91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为2360元,全村主要居住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利契机,以“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构建文明和谐农村”为工作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抓党建,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一是抓好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的整体功能,把村里热心于公益事业、有市场经济头脑、带头致富的能人推选到村领导岗位,使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2岁,初中以上人,带并没有致富人;二是健全完善村六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了班子成员的工作行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两委列席会议制度》、《学习制定》、《村干部值班制度》、《村组干部守则》、《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村寨卫生公约》等制度;三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班子的自身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抓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多种经济,增加收入。特别是合并行政村后,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早熟蔬菜的种植规模连成了片形成了面,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从资金、技术、种苗等方面给予贫困户极大的帮扶,帮助带动群众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稳粮增产,强化科技兴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目前,全村从事种养殖业户,加工业户,运输户,建筑业户,从事加工、运输、建筑等服务行业的人员达350人,年收入共80万元;种植柑橘780亩、密柚亩、早桃180亩,农户种植年收入1500元以上。

3、夯基础,抓好文明村寨建设。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富裕型小康村建设目标,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抓好文明村寨的建设。以县委、县政府把**村列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契机,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全村的总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完成了篮球场、花台式绿化带、休闲园亭、村寨道路硬化等,使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优美、洁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使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群众的精神风貌大大改观,近五年来全村无刑事案件发生,无计划外超生现象,村民安居乐业。

在县委、县人政府及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党支部积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经果林、早熟蔬菜等种植业和养殖业,组织群众外出务工,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农民致富增收。2002年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小康村”荣誉称号,2004年被**省爱卫办评为“省级卫生村寨”,被省妇联、省文明办联合命名为“**省美德在农家示范点”,荣获**州文明委授予的“2002-2003**州文明村寨”荣誉称号,2003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本村有利条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进一步拓展农民致富路子,想方设法增加全村经济收入努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领全村村民共同努力,用2-3年时间对部分老化的果树进行改良或更换,改栽以食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优良果树品种,配合**创建“生态旅游县”的目标,将**村建成集旅游观光、果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使村民经济更富裕,生活更安康,把**村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篇6

关键词:示范村,沟南村,建设规划,发展

沟南村始建于南宋末年, 由潮郡许氏许弘烈创基, 至今已逾七百余载。蟹地灵气, 韶宗盛族, 是潮汕文史之乡。沟南古村名紫菔陇, 村前村后, 翠竹苍苞、古榕大池倒影依稀, 府第古屋鳞次栉比, 自高处俯视, 自然镶嵌成一个大花篮, 环村姹紫嫣红, 被传为吉祥宝地。东门古联留有“翠竹献瑞, 紫菔呈祥”诗句, 即为此景。自宋代以来, 沟南村名人辈出, 村内亦分布着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有关专家把沟南村视为研究潮汕历史文化, 考证潮汕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源。建设沟南示范村, 对推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以及特色文化保护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沟南村现状分析

沟南村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道, 东与湖头村相邻, 西与鮀江街道山兜村隔溪相望, 西北部与潮州市的庵埠镇接壤, 南接月浦村, 面积1 km2。汕揭梅高速自村西北向东南穿过, 东距潮汕路约1 km。村北侧是庵曲公路, 规划中的快速路北环亦从此处经过。

二、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在全面保护沟南村落风貌的前提下, 发挥村落的潜在优势, 突出特色, 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产、人文资源, 综合发展旅游事业, 发展村落经济, 彻底改善居住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水准。通过规划, 促进沟南村的保护和协调发展, 统筹安排各项开发建设项目, 为改造更新提供技术指导。

1. 原真性原则

古建筑的原真性是历史文化村落价值特色的根本所在, 在保护整治中, 应防止不合理使用及额外添加对建筑遗产造成的真实性损害。

2. 整体性原则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是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等元素在内的统一整体, 所有组成元素都与整体有着一定意义的联系。

3. 新老建筑相协调原则

历史文化村落的老建筑是反映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核心所在, 要求新建筑应该从建筑体量、色彩、形式上等方面与老建筑相协调。

4. 特色性原则

规划中必须充分发挥沟南村浓厚的文化底蕴, 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在村庄环境设计中, 要充分利用沟南村嵌瓷的独特文化资源及潮汕农村地域文化特色, 对传统宗祠庙宇的周边环境进行重点整治改造。并依托尚书里、兰桂湖建设独具潮汕特色的民俗休闲广场, 打造沟南村的文化名片。

三、空间格局保护措施

沟南村的空间格局保护以恢复传统村落格局为目标, 以修旧如旧为原则, 对其传统街巷及村落水系进行修复和保护。

1. 传统街巷

(1) 两边界面

对现存的街巷布局应严格保护, 保持原有的街道界面, 对损坏的局部应及时地予以原样修复。巷道原有的男、女巷格局应进行恢复, 并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在街巷两侧已建的有损古村落风貌的建筑, 必须加以改造和整治, 甚至重建。对村内新建的建筑界面, 要求尊重传统形制和尺度, 并从相邻整体的体量、界面中取得协调。另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街巷两侧的建筑界面上任意设置、张贴、涂写、刻画各种标语、广告和其他张贴品。

(2) 路面铺砌与绿化

保护村落原有的步行道路系统和原有的路面铺设。目前, 村内环塘主干道及一部分巷道在修整过程中没有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用混凝土对原有路面铺砌材质进行了覆盖, 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规划应按照原有的路面宽度、位置进行维修, 严禁随意改动路基位置, 逐步地恢复村落街巷的原有铺砌材料与方式, 还原巷道原有的步行气息。尽可能地多留绿化, 美化村落的空间环境。目前, 村落的绿化以瓜果蔬菜为主。规划建议适当配置一些传统地方树木、花草, 并尽量利用宅前屋后、街道两侧的闲置土地, 将其改建为休闲小广场等。

(3) 街巷家具

原有电线杆、架空线等有碍观瞻之物, 应逐步以地埋线方式取代。街道小品, 如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 应有地方乡村特色, 不宜采用现代城市的做法。门头、墙界石、树木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应予以恢复、保留, 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更新或拆除。

2. 水系

原则上保留现有水渠及池塘。对水渠的疏通应严格保留原有的结构框架, 对被水泥覆盖的明渠, 需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位置;被改造的暗渠应用原有石板渠盖进行修复, 并应在修复中珍惜和利用原旧材料, 按传统的技术和工艺施工, 严禁任何单位、个人对水渠随意改道、变窄、加宽, 最大限度地使这些载着历史文化印痕的物质实体及其工艺技术得以保留。现有雨污合流排水系统需进行改造, 新增生活污水排放系统, 减少生活污水对水塘及锦江河的污染, 改善其水质。

四、用地布局规划

1. 人口及用地规模

现状全村户籍人口1 900人, 规划至2015年, 全村人口为1 940人。至2020年, 全村户籍人口控制1 989人。村庄整治规划区用地15.46公顷, 其中居住建筑用地10.11公顷, 公共建筑用地2.38公顷。

2. 功能分区

本次规划结合沟南村村的地理区位、现状建设和交通状况, 规划后, 其功能分区将构成“二轴、四区”, 如图1所示。

(1) “历史文化风貌轴”

以尚书街为轴, 串联沿街宗祠大宅庙宇、古榕茶座, 形成一条历史厚重的文化景观轴线。

(2) “公共休闲服务轴”

在新村与老村之间, 利用现有空地布置市场、文化休闲广场, 形成一条为村民日常生活休闲服务的公共休闲轴。

(3) “水乡公园景观区”

以村南沟头大池 (兰桂湖) 及其周边用地, 形成一处景观优美、设施完善的休闲景观区。

(4) “历史文化保护区”

以老村为基础, 维护和整修现存的历史建筑, 展示本地人文历史, 增强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

(5) “村民住宅生活区”

以北侧新村为基础, 梳理村内道路, 完善配套设施, 优化生活环境, 为村民提供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村居空间。

(6) “田园风光体验区”

充分利用麒麟照壁资源以及周围的水体和农田, 进行绿化景观控制。在体验区内建设木栈道, 将麒麟壁和村落其他景观资源联系起来。

3. 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1) 公共设施用地

根据村庄总体布局, 主要沿“二轴”布置公共设施除保留现有居委、老人活动中心、小学、幼儿园等设施外, 增加医疗所、市场、邮政所、储蓄所等设施。

(2) 居住用地

规划在现状布局基础上, 采取新规划、保留、整改 (即拆旧建新) 等措施进行建设,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老村, 规划以保留整改为主, 形成完整的古村风貌。结合实际先改路后改房, 有步骤地组织村庄开展工作, 逐步完善。对于新村, 规划本着依据现状的原则, 适当改建及增建部分建筑物, 增设绿化并完善道路系统。

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 对外交通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的庵曲公路和潮汕路, 加强村内交通系统和对外交通的对接, 保证对外交通的顺畅。

2. 内部交通规划

(1) 内部道路

内部交通对现状道路进行梳理、贯通及拓宽, 对未硬化的道路进行硬化。对路面质量老化、有破损的旧水泥路进行重新硬化, 增设路灯等照明设施进行建设, 形成环村道路、村主路、村次路、巷道四级。

村内主要道路建设水泥路面, 历史文化保护区道路铺设石板或青砖, 其他道路采用硬质铺地。并在环村路、村庄主干道、宅间道路以及休闲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场地建设路灯, 实施亮化工程。

(2) 停车场

在村内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村民居住区之间的公共休闲服务轴上, 整个村落的东部靠近环村道路建设地面停车场。另外, 在村落入口处的南面设置一停车场, 减少车辆进入村落保护区内部。为了保护古村落的生态环境和原有空间格局, 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不再设置汽车停车位。

(3) 交通标志

在进入村落的入口处设立标识牌, 并在适当的地方如各主要景点设置位置指示图, 说明村落的内部游览线路以及到相关景点的线路交通, 方便游客游览。

六、绿地系统与生态环境规划

(1) 保留、整治、优化村内水体质量, 绿化环境。并依据村内的地块, 因地制宜适当布置绿化、健身广场等场地。

(2) 结合村内道路系统的规划进行公共绿地的建设。在村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周围的空地进行适度的绿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 增加历史保护价值。

(3) 利用村内池塘, 设置休闲设施, 为人们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4) 规划结合村庄外围自然地形, 进行全方位生态建设, 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 保护村庄周边的农业用地。并与村庄绿地系统结合, 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5) 绿化系统的设置应体现乡土化的特色, 除主要道路两侧外, 树木应以散植、丛植为主, 行植为辅的原则。

七、结语

沟南村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 是潮汕传统历史文化重要保存地。通过对沟南村的规划建设, 保护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使其在整个潮汕地区乃至世界潮汕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遗存保护方面拥有一席之地。规划建设实施后, 沟南村将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和生态示范村, 以实现村落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GDPG-010,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S].

村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篇7

---正安县村(居)司法行政工作站建设汇报

我局遵照上级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稳定、服务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用心思考,寻找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村(居)司法行政工作站,把司法行政工作网络延伸到村(居),从而,更好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稳定、服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村(居)司法行政工作站建设情况

一、司法行政工作站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群众性、服务性、保障性、基础性”总目标,以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基本原则:司法行政工作站要与村(居)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融为一体,增强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打破业务界限,加强协调沟通,实现上下、左右联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在更宽领域上的协同作战。

3、工作目标要求: 一是为村(居)当好法律顾问和参谋,指导村(居)组干部崇尚法律,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使之依法管理村务事务,推进依法民主治村(居);

二是办好法治夜校,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切实开展法律进村寨、进农家活动,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

三是指导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扎实推进组织、队伍、制度、程序、归档规范化,严格执行人民调解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半月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及时妥善处臵重大矛盾纠纷苗头和隐患,严防民转刑和因民间矛盾纠纷而引起的上访和群体事件发生,确保矛盾纠纷受理率、调解率达到100%,成功率达98%以上;

四是强化责任意识,广泛宣传法律援助条例,开展好群众法律需求咨询,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需求,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五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认真落实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各项措施,防止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严控重新违法犯罪;

六是规范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信息台账、表册、记录和归档管理;

二、机构设臵、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完善机制

1、机构设臵。村(居)司法行政工作站由司法所筹建。每个村(居)设立一个,工作站设在村(居)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站站长由司法所干部担任,村(居)明确一名业务信息员协助站长开展工作。

2、工作制度 一是实行月例会制度。司法所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听取各工作站工作汇报,安排布臵工作任务;二是教育培训制度。以乡(镇)为单位,每季度举办一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 工作站人员业务素质;三是日常信息报告制度。各工作站对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信息坚持随时收集,及时登记,一月一报,重大信息及时报告;四是目标考核奖惩制度。对司法行政工作站工作进行目标考核管理,把工作绩效、参加培训、信息上报等进行量化,半年考核一次,年终总评,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合格的工作站由县司法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协商整改。

3、工作奖励。年度对村(居)司法行政工作站的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定等次:90分(含90)以上为优秀,奖200元;80分(含80)---90分为良好,奖160元;70分(含70)---80分为合格,奖100元。

目前,全县152个村(居)均已建好司法行政工作站,其中规范化站30个,每个乡(镇)至少一个试点;工作站运行良好,工作成效明显,乡(镇)党委政府高度肯定,社会各界反响很好,人民群众比较满意。

2011年度司法行政工作绩效

一、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启动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

一年来,全县上下围绕“五类”普法对象为重点,以“民主法治乡(镇)、单位、学校、村(社区)”创建为载体,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全社会崇尚法律,遵纪守法氛围逐步形成,普法依法治理成效突出。一是全面做好“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奖励各项准备工作,为顺利推进“六五”普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全面做好“六五”普法的各项启动准备;三是以“法律八进”为载体,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为重点,以“法治正安”创建为抓手,采取召开会议、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上法制课、办宣传栏、张帖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四是按照“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的要求,全面办好法制夜校,认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五是编制发放《正安县干部职工“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记录手册》15000册,把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纳入常年考核,干部学法用法进入常态化、规范化。

二、认真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今年是《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宣传、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人民调解工作翻开了斩新的一页。一是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全力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县152个村(居)建立了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交警队、人社局、法院、卫生局、工会等单位建立了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全力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三是加强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我局积极配合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职教中心等单位,利用基层政法干部培训和村干部培训等契机,对人民调解业务进行培训,共培训人民调解员3500人次;四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按照《人民调解法》等相关要求,坚持依法调解、公平自愿的原则,对人民调解申请、受理、调解、执行、文书格式、归档要求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 质量和水平。一年来,共计排查民间纠纷3131起,调处3131起,调处成功3068件,调处成功率为98%,其中,口头达成协议2462件,书面达成协议606件;防止自杀6件17人,防止民转刑44件139人,防止群体性上防51件1253人,防止群体性械斗27件779人。全年无一例因矛盾纠纷调解不及时的 4 民转刑案件发生,也无一起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认真开展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1、安臵帮教无缝对接工作:我县去年末安臵帮教人员1173人,今年新接收755人,其中刑满释放625人,解除劳动教养130人。本年度安臵帮教期满648人,本辖区在册人员总数1280人,其中外出务人员1098人,在家182人,帮教率100%,在家安臵127人,安臵率70%;网上接收核实信息1852人,核实成功1715人,核实失败27人,等待核实110人。

2、社区矫正工作:今年我县19个乡镇全面施行社区矫正工作,截止2011年12月20日,正式接收纳入教育管理的社区矫正对象64人,其中缓刑47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剥夺政治权利10人。公安派出所管理正在移交的92 人,其中缓刑54人,假释11人,暂予监外执行8人,剥夺政治权利17人,管制2人。通过社区矫正工作的逐步落实和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全县社区矫正对象均能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生活有着落,思想情绪稳定,无重新违法犯罪倾向。

四、认真开展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认真开展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重要职能。一是加强宣传,着力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创新法律援助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楼宇电视,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标语、宣传挂面等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工作;二是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加强对援助站点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三是认真开展法律援助大回访活动,着力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四是广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畅通法律援助工作渠道,简化援助申请程序,为弱势群体撑起一 片蓝天。五是加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执业行为,严惩违法违纪行为;六是加强对律法服务监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监督管理职能,培育壮大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七是积极推进法律服务进“六区(矿区、库区、工区、厂区、景区、园区)”活动,为“平安和谐六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八是拓宽公证、律师法律服务领域,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律师法律服务。一年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3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008.4万元。律师办理代理案件43件,其中,民事17件,刑事26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45万元,办理公证233件,公证收入3万元。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努力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全面完成19个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利用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为19个司法所配齐了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施,4个所配臵了摩托车、两个所配臵了小型越野车,19个所配齐了新的办公桌椅,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基层司法所办公条件。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职能。我局将司法行政工作重心下移,在年初30个村(居)试行村(居)司法行政工作站的基础上,年末全县152个村(居)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站建设,将司法行政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安臵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职能向村(居)延伸,进一步强化了司法行政基层基础。三是强化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巩固基层基础。我局根据省厅《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标准》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了创建内容,明确了职能职责,加强了督促考核,使我局基层基础工作大大改善。截止年末,我局已有4个所获市局“五化所”命名。今年拟报11个司法所迎接市局“五化所”验收,拟报4个所迎接省厅“规范化所”验收。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县19个司法所全面达到“五化所”和“规范化司法所” 标准。四是根据省市司法、财政、人社部门的要求,开发公益性岗位38个,落实38名公益性岗位工作者,不断充实和完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解决了一人所的问题。努力协调相关部门解决38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社保、医保等待遇,调动公益性岗位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使之打造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支新生力量。

六、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扎实开展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司法行政廉洁高效,取信于民

一是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加强警示教育,强化责任追究,党风政风不断好转,无一例干部受党纪政纪处分。二是以素质强警为要求,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以会代训等方式,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警素质、增强干警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廉洁高效、又好又快发展。三认真落实对本系统的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等,凡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切实维护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预防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

七、扎实开展“三个建设年” “四帮四促”活动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着力确保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服务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服务方式,创新发展理念。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增比、进位、突破”,实现市局提出的“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强效果”的目标。二是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用机关作风影响基层、用机关工作推动基层。三是扎实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增强服务基层理念。加强对基层司法 所业务工作指导、督促、检查、评比、考核,促进基层司法所工作上台阶。加强对挂帮村的调研、考察,为挂帮村发展出谋划策,为挂帮村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物质帮助,充分利用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优势,为挂帮村解决一批重大疑难民间矛盾纠纷,开展法制宣传,送法进农家等活动,为挂帮村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四是切实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对法律服务工作执法专项检查,定期对法律服务机构进行暗访督察,坚决取缔和处理无执业资格和存在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法律师服务机构和人员。完善律师管理体制,保障律师依法执业。五是制定下发了《2011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了民评动员会和监督员座谈会;积极拓展政风行风监督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发放调查问卷函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服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在行风考评结果中找问题、在管理服务上找症结、在工作突破上找出路;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行业专项行风检查,并针对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等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整改方案,重点抓好对信访稳定、党性修养、廉洁自律等方面问题提出落实思路和具体措施,及时在各参评单位的公开栏里公开承诺整改内容和监督电话。

上一篇: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下一篇:开关电源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