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共12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1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赵改焕 教学内容:P113-114,例2 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
1、师: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出示幻灯片,门及门铃声)
师:原来是李阿姨来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一名同学说)出示图片 师:谁还想说一说?
2、导入:为了使李阿姨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二、讨论分析,设计方案。
1、讨论:
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
(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3、设计方案:
⑴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啊!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用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工序。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工序的?(请学生用工序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①:洗水壶 →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共14分
1分钟 1分钟 8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找茶叶→沏茶 共12分 1分钟 1分钟(同时洗水杯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钟→沏茶 共11分 1分钟 1分钟(同 时)1分钟 洗水杯 找茶叶 2分钟 1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第三种)
师:想一想,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工序不同,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4)小结:(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再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作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三、练习感受:
1、小猫咪咪可烦恼了。因为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咪咪要给辛勤照顾她的妈妈送上一份生日礼物——亲手烹饪一盘鱼。
2、展示:
洗鱼:5分钟→切生姜片:2分钟→拌酱油、酱油、酒等调料:2分钟→把锅烧热:1分钟→把油烧热:1分钟→煎鱼:10分钟
3、你能让妈妈在最短的时间吃上鱼吗?
4、学生自己设计流程图。
5、全班展示交流,介绍自己的流程图,及设计原因。
6、同学间相互评价,全班反馈校对,得出相对费时最少,安排最合理的设计。
学生试着独立设计并画出流程图。
四、应用提高:
1、妈妈今天真开心啊,直夸咪咪是能干孝顺的好孩子。我们也都是能干孝顺的好孩子,就让我们为这个星期天设计一个“小鬼当家,各显神通”的计划,减轻爸爸妈妈的劳动量,为他们服务。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赵改焕
教学内容:P113-114,例2,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例2的工序图片。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激趣导入。
1、放动画片课件: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帮妈妈烧水,然后给阿姨沏茶。正好李阿姨口渴需要喝水,希望小明能尽快给她倒上水喝。小明想:怎样才能使李阿姨尽快喝到水呢?
2、导入:为了使李阿姨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二、讨论分析,设计方案。
1、讨论:
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
(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3、设计方案:
⑴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啊!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用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工序。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工序的?(请学生用工序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①:洗水壶 →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共14分
1分钟 1分钟 8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找茶叶→沏茶 共12分
1分钟 1分钟(同时洗水杯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钟→沏茶 共11分 1分钟 1分钟(同 时)1分钟
洗水杯 找茶叶
2分钟 1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第三种)
师:想一想,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工序不同,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4)小结。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就最节省时间。
三、扩展练习,增强体验。
1、书P114做一做第1题。
2、书P114做一做第2题。
3、小明早上起床后,洗脸刷牙3分钟,读英语20分钟,叠被子5分钟,整理书包2分钟,吃饭10分钟,听广播20分钟。想一想:小明应该怎样合理安排最省时间。
四、总结升华,强化认知。
1、学生讨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抽3-4人说)
2、教师总结:
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要做很多事情。如能合理安排,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希望大家应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合理地安排自己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工作,希望你们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2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形成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很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思维差异很大,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选用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沏茶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操作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3.1、
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1、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2.2、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协作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4、教学重点
认识到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5、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教学策略
6.1、谈话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2、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3、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协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习情境设计
7.1、
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展示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再围绕“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主题,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7.2、
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纠正自己原来的错误,展现自我。
8、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六张图片一个大圆、10个小圆一面涂颜色表格
9、教学目标
9.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沏茶问题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9.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9.3、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1 0、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烙饼”问题和“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展开教学。数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摘要:《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3
1、通过欣赏、讲解,初步了解中国画写意花鸟小品的基本知识,体会小品画的笔情墨趣,提高对中国画花鸟小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练习,基本掌握花鸟小品画的表现技法,运用一定的构图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画面美感的花鸟小品。
3、通过欣赏和表现花鸟小品,促进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素质。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欣赏引领和作品示范能使学生更好地表现花鸟小品;小品画立意、选材、构图、注重留白的知识要点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把握画面;画家作品和同伴作品的欣赏分析更是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对于创作仍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临摹练习以掌握基本的花鸟画技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花鸟小品画的独特魅力,初步掌握画花鸟小品的表现技法。
难点:运用一定的构图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画面美感的花鸟小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宣纸、笔洗、调色盘、毛毡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课件、教师范作及常规的中国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欣赏音乐(可选古筝曲等),进入教室。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二)体验探究
1、初次尝试用水墨画枝条
师:老师想带大家玩个游戏,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用水墨来画一画你印象中的一根枝条。
2、交流反馈,师小结
师:哦,发现没有,同学们表现的枝条方向都是不同的,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为什么?指名回答
生甲:我所表现的是梅花,想表现它的苍老,就从下用力地往上画。
生乙:我想表现的是柳条,它是垂柳,所以就从上往下画了
……
师:因为同学们观察的角度和所表现的枝条不同,所以才会出现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
3、再次添加枝条体验
(1)师:老师现在请你们在原先的枝条旁再加一根枝条。
尝试添加
(2)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评价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谁的枝条看上去比较舒服!
比较讨论
师:为了看上去比较舒服!在一幅画中,常常把这两线组合画得“一长一短,一多一少,一纵一横,一大一小”这样才有新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枝条都画在了什么不同的位置上。你认为和上面画的不一样的拿上来。
生挑选不同的画法上台展示
4、欣赏画家作品构图
(1)生欣赏名家作品
师:这幅海棠花就是右面出枝花是主线,叶是副线。这可以看成是一纵一横交叉式构图。 这幅菊花也可以看成是一长一短交叉式构图。
师:像刚才画家这种构图我们称之为二线构图,画家正是有了很好的构图才创作出很多精彩的作品!其实常见的二线构图形式还有很多。
(2)欣赏构图方式
出示画家不同形式的二线构图
5、第三次尝试构图
(1)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构图方式重新构图
师:那么请同学们选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构图方式再来画一次两根枝条
动手重新尝试。
师:恩,不错,同学们都能够马上学以致用了!点个赞!
(2)三线构图
师:如果老师请你再加一根枝条,怎样才能画的漂亮?请一位同学上来画一画。
a、指名上台演示
b、欣赏画家常用的三线构图
师:其实这种就是三线构图,三线构图是在二线式构图的基础上增加一条路线的构图,它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一般分“主线、辅线、破线”,辅线是辅助的线,没有辅线,主线会显得过于孤立。破线的作用是破坏原来的效果,使画面不呆板,有变化,形成新的效果。
师:当然了,除了画家这些常见的构图方法以外还有很多
(三)欣赏名家作品,体验小品内容及寓意
1、师:光学会构图还不行,我们再来看看大师们的作品,比较一下我们现在的画面和他们的作品还缺些什么?
生欣赏回答:内容、题款和印章三部分
2、教师示范
师:那就看一看老师是怎样添加这三部分的内容的。
(四)出示课题
1、欣赏齐白石《蜘蛛》
师:画家将蜘蛛画的栩栩如生,猜一猜这幅画有多大?该作品只有6×9cm的大小,是多大呢?(出示名片)却在2005年拍卖出107.8万元高价,创下了近代中国画单位面积最贵的纪录,像这样画幅较小,表现手法简练,却意趣鲜明的画称之为小品画。
2、出示课题《花鸟小品》
(五)尝试创作花鸟小品
1、说创作内容
师:我们想不想来画一幅花鸟小品?别急,画之前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想创作一幅怎样有意义的小品?
2、生说创作内容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品评价
1、评价内容:①是否富有情趣?②画面构图是否美观?③用笔用墨是否有变化?
2、生生互评
附:部分学生课堂作品
(七)拓展延伸
1、小品寓意
师:每一幅小品花鸟都有一定的寓意。
2、欣赏蕴含象征意义的题材的作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篇4
土门关小学 寇占德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57页题: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示主题图)。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吧,来说说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气候转凉了,要加强锻炼才能有个健康强健的身体。看图,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出示数学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屏示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提问学生,板书:28+17 17+28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说得数。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2.观察等式,找特点: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 ——都是加法,两个加数相同。(板书:加法)不同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板书:交换)3.举例验证,表示规律。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学生写)汇报时,师板书部分学生举出的等式。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板书:„„)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出示)
4.用字母表示交换律: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运算规律,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刚才大家发现的加法的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交换律)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加法交换律? ——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设计意图: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5.巩固练习(抢答)。(屏示:你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屏示:96+35=35+□ 204+□=57+204 37+□=59+□ 76+□=□+76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回到操场,出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参加跳绳的人数)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28+17添上括号,也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我们一起算一算结果是多少?(68人)(2)还是这个式子28+17+23(板书),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括号加在哪里?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上括号:28+(17+23)。两道算式都能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会计算吗?要求:
一、二两组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算第二题:
汇报:两道算式都等于68人,得数相同!
3.比较异同点,连成等式。(板书:=)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等式,学生自由说说异同点。
三个数相加,加数一样,运算顺序不一样。都表示把三个数相加,所以结果一样。4.举例证明。出示:(45+25)+13 45+(25+13)算一算结果
汇报:左右得数相同,连成等式!(屏示:“=”)再演示:(36+18)+22 36+(18+22))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它们的结果又会怎样? 三个数相加,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6.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这个规律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出示概念。你能用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板书:(a+b)+c=a+(b+c))
四、巩固练习。第58页第1、2、4题。
第4题、独立计算,指名验算,比较异同点。渗透简算意识: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更简便。(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运算律,初步感知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运算律有什么作用?
2016.12.8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 寇占德
作为一节探索数学的规律课,对于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经历一个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课设计着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旧知识引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得到并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学生掌握起来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学生通过探究,懂得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就是我们常用的加法验算与口算常用的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真正在教学设计中把探索权力放给了学生,学生列举算式例子空间很大,发现验证了这两个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创设情景教育,使学生学会解决在生活中问题。也节省了教学时间,这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存在的问题是我没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运算律,只是单一的统一用字母表示,这里我觉得自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课练习题 篇5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2)一个百万是10个( ),10个一千是一个( )。
(3)在67850800中,5在( )位上,表示5个( ),7在( )位上,表示7个( )。
(4)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最高位是亿位的数是( )位数。
(5)最大的五位数是( ),最小的六位数是( )。
(6)5060000=( )万 794900≈( )万
345900≈( )万 950000000≈( )亿
272700千克≈( )万千克
(7)由890个亿、780个万和70个一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
2.选一选。
(1)把5986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写作( )。
A.5万 B.6万 C.7万
(2)用0,2,4,6这四个数字组成四位数,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数有( )。
A.4个B.5个C.6个
(3)下面最接近40万的是( )。
A.41万B.409000C.391006
(4)下列用四个5,四个0组成的.八位数中,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是( )。
A.55000550 B.55500050
C.50005550
3.判一判。
(1)最小的八位数比最大的七位数大。( )
(2)744990≈75万( )
(3)读8005000时,一个零也不读出来。( )
(4) 756000≈4亿, 中最小填5。( )
(5)千万位的左边一位是百万位,右边一位是亿位。( )
4.在 里填上“>”“<”或“=”。
100000 99999 3034500 3043500
4350098 435万201亿 0000000
5261000 526万79800000000 800亿
5.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567≈ 9800≈ 7090≈
249≈ 3050000≈
6.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有十三亿七千零五十四万人。
写作:( )
小红:我知道祖国大陆约有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人。
写作:( )
小兰:我知道北京市约有一千三百八十二万人。
写作:( )
小军:我知道天津市约有一千零一万人。
写作:( )
小华:我知道香港约有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人。
写作:( )
小明:我知道澳门约有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
写作:( )
小芳:我知道台湾地区约有二千三百一十六人。
写作: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组数游戏。
8 8 8 8 0 0 0 0
玲玲说:“我写出来的是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八位数。”
军军说:“我写的是只读一个0的八位数。”
(1)玲玲写的是( )或( )或( )。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6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已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总结、概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大数的比较大小,多位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等,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7
一、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基石
为了使教学目标更指向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学内容更是基础性、发展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更有助于学生的学力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思路如下.
1. 有效地数学活动 , 让学生勤于动手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应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 只有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开发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才是生动的, 鲜活的, 真实的, 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学习, 学习才是亲近的, 深刻的, 灵活的. 本节课学生的活动比较多,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知识是最有效、最不容易遗忘的. 因此统计的每一个基本过程我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 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 成为有效知识. 同时, 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感受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对统计方法进行优化, 变教师的“教”为“引”, 学生的“学”为“探”.
2. 有效地呈现方式 , 让学生勇于自主探索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 学生学习的关键是以自己现有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基础, 能动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和改造, 最终以自身的方式将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教学时, 要努力营造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主动提出问题, 有勇气面对问题, 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经历过程与方法, 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例题的呈现时, 我先出示了鼓号队员购买服装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要让队员买到合适的衣服, 首先要知道每个人的身高. 接着, 教师提问:直接把身高记录单送去服装厂行吗? 使学生发现, 只知道每个人的身高并不能得到怎样买衣服, 学生在思维的矛盾中, 产生进行分段统计的需要这时, 教师完整出示题目, 学生不但能明确题目意思, 还能明白题中条件的作用和意义.
3. 有效地合作交流 , 让学生拓展思考空间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中, 合作交流是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进行交流的, 因此, 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 师生间、生生间、组组间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 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沟通, 形成学习的责任感, 更能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帮助、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 在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段时, 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服装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 但是要确定什么样的身高适合穿哪个型号的衣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这时我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交流,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相互引导的过程中明确分段的方法, 使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4. 有效地综合运用 ,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综合运用知识, 让学生富于个性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又能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 更能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独特性, 更要呵护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在学生对已经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这一环节, 我让同桌两人合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数据, 学生有的用打勾的方法, 有的用画“正”的方法, 也有的用画竖线的方法, 还有的直接用数的方法来记录和整理, 老师没有否定学生的整理方法, 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这几种不同方法的优劣, 使学生感到用画“正”的方法来整理数据是最简洁 、最好数的 , 从而使学生整理数据的方法得到优化.
二、教学反思———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驱动力”
为了使学习内容源于教材、优于教材的决定有新的突破, 教师活动的组织、启发、探索有新的突破, 学生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 我的授后反思如下:
1. 反思呈现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对例题的呈现, 对解题过程中分段数据的呈现, 以及对表格的呈现, 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与同伴的合作探索中发现的, 使学生充分理解分段整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充分的, 有效的.
2. 反 思活动开展
在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完成, 一人报数据, 另一人监督, 剩余两人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通过这样的合作, 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感悟整理数据的过程, 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 对整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得到内化.
3. 反思自主探索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引导学生分段时, 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衣服分为大、中、小号, 这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段, 就能使学生随学而导的效率更高.
4. 反 思综合运用
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 那么就体现了教材的价值, 彰显了教学的本位. 因此我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时, 学生了解了题目之后, 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去分段, 自己去整理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统计的方法得到了巩固和深化, 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和提高.
摘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统计”教学为例, 介绍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8
平均数练习课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审题 第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
二、完成书上练习。1.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回答第(1)题,明确: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树在6棵和10棵之间。
再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并通过计算检验。
组织交流,让学生具体说说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的理由。3.练习八第7题。
引导学生讨论:题中的5个橘子是怎样得到的?任意取出5个橘子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可以根据任意取出的5个橘子质量的平均数,来推算一箱橘子的质量?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说说算出的一箱橘子的质量表示什么,它与这箱橘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4.练习八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甲、乙、丙三人在这6场比赛中各上场多少场,怎样比较三人在6场比赛中的表现。
学生分别口算出三人每场比赛得分的平均数。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5.练习八第9题。
先读一读第53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比赛时是怎样计算选手成绩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出示题目,找出7位评委评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规 则算出吴萌诗歌朗诵比赛的最终得分。反馈交流。
算一算,如果不用这一方法计算,吴萌的平均成绩应该是多少分。说说两次计算的成绩相差多少,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练习八第10题。
先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平均数,再和小组里的同学比一比,看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组织交流。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及P58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踢毽子,求参加活动的人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同时也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得渗透和铺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入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加法运算律。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以前我们进行过许多加法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学习加法,去探求加法中的其他秘密。
2.多媒体出示例题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
3.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③、男生跳绳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4.总结:我们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进行过好多加法计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运算律)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学生观察例题情境图,教师提出问题。
①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②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
③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是不同的?(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求的跳绳的总人数。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等号)板书:28+17=17+28
④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指名学生回答说,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
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⑥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国际上一般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这些算式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a
【设计意图:本环节能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提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①学生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方法的算式。
②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③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把它写成怎样的等式?
板书:(28+17)+23=28+(17+23)
指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两个算式中相加的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相加。不管哪两个数先加,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
2.出示下面两组算式,观察并探索其中的规律。
(30+10)+50○30+(10+50) (27+23)+47○27+(23+47)
讨论:
①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③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c=a+(b+c)
提问:这里的a表示什么?b表示什么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3.小结:三个数连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概括出用字母表示的加法的结合律。】
四、巩固运用运算律
1、做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填写,并说说每题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写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后,要让他们说说这样填应用了加法的哪条运算律。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①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②比较每组中的两题,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练习后让学生思考:这种形式的练习有什么作用?从而为后面学习简便计算作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这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两个运算律?同学们能一起说说它们的具体内容吗?
六、板书设计: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8+17=17+28 (28+17)+23=28+(17+23)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10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张新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现象,通过写建议书,写漫画(环保)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加强学生对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认识。
2.通过互相修改习作,增强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沟通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和建议,说说习作中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习作修改能力。
难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愿意同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课前准备
教师:名人名言、教学课件 学生:第四单元习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引入,明确修改细作的意义:
1.名言:
(1)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2)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复印。──海明威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两句名言的感悟。
二、回顾习作四的要求:
1.默读习作四的提示语,再次明确习作要求。2.归纳、概括习作四要求:(1)建议书: ①格式规范、正确; ②条理清楚,建议合理; ③语句通顺、准确、精炼; ④内容具体、清楚、实在; ⑤说话得体,注意分寸; ⑥书写端正、整洁;
(2)看懂漫画,写出理解与感受: ①漫画内容具体、清楚; ②理解正确,感受深刻; ③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④能联系实际生活写感受; ⑤书写端正、整洁;
三、“点播屋,赏一赏”:
1.教师课件出示学生习作的题目。
2.让学生自主点播喜欢的备选“节目”(习作题目)。3.说说自己喜欢备选“节目”(习作题目)的理由。
四、“诊疗室,帮一帮”:
1.教师在大屏幕出示一篇问题习作。
2.(课件出示)正确、规范使用自作修改符号。
3.引导学生对病文“诊疗”,以解决本次习作出现的共性问题。
五、“自助餐,读一读,赏一赏,改一改,”——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2.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3.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合理的建议”“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六、“展示台,露一手”: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11
科任教师:彭安国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旧州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认识它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重要地位.2,熟练地掌握旧州行政区域图,会填会用.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能力.4,培植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过程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旧州行政区域图,掌握各旧州的分布,从而了解旧州的地理位置,面积及人口.怎么引导呢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查旧州行政区域图,.其次,教师在课中利用市行政区划图,向学生简要介绍的旧州地理位置,面积及人口,其中对于从古到今在前还可借助远程资源,向学生展示优美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为课后的交流与探究做准备.2,课后习题可放在课中完成,第二课、旧州地名的由来
一,教材说明
本课“知识长廊”主要介绍了旧州地名的由来和历史沿革.“交流平台”部分结合资料——旧州的历史变迁,让学生调查家乡,了解家乡,所处乡镇,街道的历史变迁.“探究天空”是因课文而生发的问题,重点在探究“夷陵”的更名及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增进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小资料”概括介绍了旧州的城标——天然塔的情况.二,学习目标
1,掌握地名的由来,了解旧州的历史沿革.2,搜集长阳代表性地名的由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我为家乡建设出份力”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及实践能力.三,教学过程
1,课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地名旧州的由来.2,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地名旧州的由来.首先,要引导学生熟读教材,了解夷陵得名的三种不同说法.其中难以理解的文言句教师要疏导,也可让学生自己在书中找或合作交流难句,透彻地理解夷陵的得名.其次,对于书中提到的清朝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将“夷”改为“彝”的过程,可结合书后探究题共同完成.再次,关于旧州的历史沿革,只需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如果课前学生对长阳的历史变革有所了解,也可结合课后交流平台中的习题,谈谈家乡,所处乡镇,街道的历史变迁,搜集图片,将实践活动融合在授课中,达到举一反三,资源共享的目的.本课中设及到的习题,多为开放性习题,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不必给学生什么标准答案.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本地的历史变迁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做些指点.建议在开展“我为家乡建设出份力”的实践活动中,了解一下长阳有代表性的地名的由来及它的历史变迁,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从小立大志,将来为建设繁荣兴旺的家乡而努力.第三课 奇特的“震旦角石” 一,教材说明
震旦角石,外形如笋如塔,又称“宝塔石”,俗称“三峡石笋”,是一种软体动物的头足类化石,生长于4.38至5.1亿年前的奥陶季.三峡宜昌是震旦角石的主产地.课文从青石板上的神秘图案探究,从而引出“震旦角石”,并详细介绍了“震旦角石”的演变过程,外形及价值,让学生耳目一新.二,学习目标
1,学会收集有关化石标本及化石图片资料.2,举办化石标本展览会或图片展览会,了解宜昌或长阳远古时期的地质特点.3,培养学生的分析考察能力及合作精神.三,教学过程
1,本课内容对学生有些难度,所以授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化石标本及化石图片资料,充分了解化石的形成及原因,从感性上知道“震旦角石”是一种生命化石.在此基础上,联系课文,通过举办化石标本展览会或图片展览会,了解宜昌或长阳远古时期的地质特点,进一步理解“震旦角石”的演变过程,外形及价值.2,震旦系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于1924年在长江三峡工作时所命名,后成为国际地学界公认的标准地层剖面.震旦系地层中含有古老的海绵,小壳等远古动物化石,还含有较丰富的磷,锰,钒,银等矿产资源.课文后面“交流平台”中的三幅图案在“震旦角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像什么就行,不必追求标准答案.从图案中,可判断出三幅图依次为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珊瑚化石.3,“探究天空”中,要求学生采集“震旦角石”研究,内容有局限性.目前,已发现的“震旦角石”,仅在长阳县天柱山——白玉山一带和鹤峰县走马坪出露,学生采集标本有难度,建议教师将内容改为采集长阳奇石,探究更有实效性.“小资料”部分由学生自读了解
第四课、鬼斧神功的地下宫殿
一,教材说明
旧州属石灰岩地貌,洞穴资源十分丰富.本课概述了三峡神奇的洞穴景点,重点介绍了充满神话色彩的白马洞的得名,著名景观,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叹为观止的人文奇迹.二,学习目标
1,知道地下洞穴是宜昌的地质特色之一并了解洞穴的主要特点.2,通过实验,收集资料等形式探究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举办“奇妙的钟乳石”图片展览,推测白马洞在许多年后的状况等.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展示研究成果的兴趣和能力.三,教学过程
1,首先,课前可要求学生讲讲《西游记》中小龙马的故事,激发兴趣.在此基础上,导入课题,展示收集的图片,欣赏美丽的钟乳石,探究钟乳石的形成过程.2,再次,借助书中图片,了解白马洞的人文景观.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白马洞的图片,发挥想象给某些景点命名,推测白马洞内各景点的命名及它在许多年后的状况.也可完成书后“交流平台”中的习题.3,最后,让学生根据自身实践,说说自己游览过三峡的哪些溶洞,借此机会知道地下洞穴是宜昌的地质特色并了解洞穴的主要特点.也可结合书后“探究天空”和“小资料”的内容,完成课后习题.第五课 戏说宜昌“十大怪” 一,教材说明
本课简要介绍了宜昌与众不同的“十大怪”,分别为桃花鱼,中华鲟,节节根,宜昌火车站,电都用电从外买,盆景,雪枣,脐橙,哭嫁,坛子岭等内容.通过对“十大怪”的了解,能强化故乡情,并激发学生尝试归纳“家乡之怪”,“家乡之最”,全面解读家乡.二,学习目标
1,了解“十怪”内容.2,尝试归纳法,总结“家乡之怪”,“家乡之最”.3,以“十怪”强化故乡情,探究《巴土文化》及长阳“三件宝”.三,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简洁明了,可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准备,分成十组介绍“十大怪”,介绍方式多样化,可用诗歌,三句半,故事,小品,舞蹈等.第二课时将讲台让给学生,以擂台赛的形式,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评价方式可制成表格,从课堂行为习惯,学会倾听,主要收获,我的建议,探究意识等方面设计,可放在课中评,也可课后评.第三课时可结合书后的“交流平台”,“探究天空”,“小资料”的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课外完成后在课中展示,如品尝节节根,夸夸我家乡,唱山歌,美文欣赏,佳画长廊等形式.整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寓教于乐,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六课、斯境胜绝三游洞
一,教材说明
三游洞位于旧州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本课简要介绍了三游洞的地理位置,得名,碑刻,重点说明了三游洞的重要景点至喜亭和张飞擂鼓台,让学生对这个曾被古人喻为“幻境”的景点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游洞的由来,主要景观.2.搜集三游洞的名人碑刻内容或主要景点,开展诗歌比赛活动.3.感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美.三,教学过程
1,首先,本课可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三游洞名人碑刻内容或主要景点图片,教师在授课中可借此为导入点,开展诗歌比赛活动.同时,穿插分析“前三游”白居易,白行简,元稹和“后三游”苏洵(父),苏轼,苏辙为三游洞的题词.在此基础上,探究三游洞的得名,欣赏至喜亭和张飞擂鼓台的图片,并讲讲两处景点的传说故事.2,第二课时可结合书后“探究天空”中的导游图,让学生分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三游洞的景点.组与组之间可既分工又合作,一组一个景点,介绍方式可多样化,由学生自主选择.介绍中师生及时评价.3,三游洞的各景点一般都有传说故事,教师在授新时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口才,又增长智慧.第七课、千古流芳屈原祠 一,教材说明
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归州百姓集资选址,在坐坡朝河,景色秀美的屈沱将屈原祠修缮,更名为“清烈公祠”,元,明,清屡圯屡修,才得以保存.本课介绍的是随三峡工程的兴建,而再次迁建到秭归新县城凤凰山的屈原祠,于2003年对外开放.课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屈原祠的主要景点:山门,屈原铜像,东西碑廊,屈原纪念馆,屈原墓.课文中提到的“屈原故里”是指位于秭归县旧城东北30公里的乐平里,又叫“落脚坪”,屈原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读书洞”的传说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屈原祠的了解加深对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认识.2,查找纪念屈原的活动,建筑,或尝试着阅读屈原的代表作,开展“话屈原”活动.3,体会屈原的刚正品质和爱国情怀.三,教学过程 1,本课可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的资料,分组以小导游的身份写导游词,设计游览路线.2,第二课时教师可以大家熟悉的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一民间习俗为导入点,让学生认识屈原.随后,以擂台赛的形式设定评委,分组以导游身份,小品形式介绍“屈原故里”的各景点,即山门,屈原铜像,东西碑廊,屈原纪念馆,屈原墓,屈原故里等,每组介绍完后评委点评,打分,看哪个组的小导游介绍得生动形象,游客乐于接受.课尾评出优胜组颁发奖品.3,第三课时开展“话屈原”活动.讲讲关于屈原的传说故事,介绍屈原的作品,规划搬迁后的屈原祠的布局等等,评价方式同第二课时.4,课后的“交流平台”与“探究天空”的习题已在课中的活动中完成.第八课、明妃故里昭君村
一,教材说明
昭君故里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旧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因其是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又叫昭君村.唐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即指此地.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1979年以来,国家拨款进行了维修,重建了昭君宅,新建昭君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的昭君塑像等.这里环境幽雅,极富诗情画意.本课简要介绍了昭君村的地理位置,主要景点,昭君传说等知识,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风采.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昭君村的了解,加深对历史名人王昭君的认识.2,调查或了解关于王昭君的相关内容,明确 和平,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最有效途径.3,搜集我国历史上其它为民族间的亲善和好做出过贡献的美女.三,教学过程
1,本课可分三课时完成,三课时按时间先后分为三个版块,即昔日王昭君,今日昭君村,未来昭君村.第一课时可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王昭君的故事及昭君村的各景点的资料图片等,课中安排学生或分组,或以自由组合的形式举行昭君故事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根据故事内容的完整,学生表达的情况,小组合作的意识等方面给予评价.第二课时可在全班开展“今天我是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景点,结合书中内容,自创导游词,介绍各景点,评价方式同前.第三课时让学生结合书后的“交流平台”的调查实践活动,对未来昭君村进行规划设计,画出设计图,探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对昭君村的进一步开发带来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另外,课堂上对设计合理,创新的规划图要给予鼓励和嘉奖.2,本课中学生搜集的资料较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准备资料袋并进行整理,学期末可进行评价.第九课、千年古刹玉泉寺
一,教材说明
玉泉寺位于玉泉山东麓,是我国佛教最早的寺庙之一,享有“荆楚丛林之冠”的美称.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和尚在此结茅为庵,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本课简要介绍了玉泉寺的由来,重要地位及主要景点,重点说明了享誉盛名的珍珠泉与玉泉铁塔这两大奇观.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详细介绍玉泉寺,了解佛教及寺庙的基本情况.2,搜集佛教圣地的相关资料,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佛教情况,对佛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三,教学过程
1,本课可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玉泉寺的相关资料,了解玉泉寺的所在地,主要景点及它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按“三楚名山——玉泉寺”,“珍珠泉”,“玉泉铁塔”,“我眼中的玉泉寺”等版块分组介绍,教师根据介绍情况予以评价与补充.第三课时结合书后练习进行探究,探究选题可侧重于佛教与玉泉寺的联系上,穿插传说与故事,更深层次地认识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2,书后“交流平台”中的习题容易找到.第十课、巴人与武落钟离山
教学目标:
1,增进对巴人的了解,增强作为巴人后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2,了解武落钟离山的位置,景点.3,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立志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教学重难点:
了解巴人和武落钟离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巴土文化的感情.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诠释巴人
1,提问:你知道我们土家人有哪些风俗文化(1分钟)
2,弄清土家人和巴人的关系(0.5分钟)
3,体验巴土文化,齐唱土家山歌《山路十八弯》(3分钟)(1分26秒)二,观看地图,弄清位置
1,出示地图,让学生弄清武落钟离山的位置(1分钟)
2,让学生知道到武落钟离山的路线(1分钟)三,走进武落钟离山,了解巴土文化(一)武落钟离山简介 1,指导学生看书(2分钟)2,提问:通过听,看,你了解到武落钟离山的哪些景点 哪些人物 那些传说
3,学生反馈(2分钟)
4,讲《务相掷剑称王》,盐水女神和廪君的爱情故事(5分钟)(二)向王庙介绍
1,提问:通过观看,你了解到了什么
2,反馈(2分钟)(三)感受武落钟离山的美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武落钟离山的美丽(2分钟)四,推介武落钟离山,弘扬巴土文化
1,布置任务:用自己的方式宣传清江,武落钟离山,弘扬巴土文化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代表展示 五,学生评价(2分钟)
第十一课、荆楚仙境鸣凤山
一,教材说明
鸣凤山位于远安县城所在地鸣凤镇西部3.5公里处,为省内最典型的丹霞山水景观.据《远安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山上建有小庙,唐时有所扩大.后几经变迁,至清咸丰十年(1860)又募捐扩建,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咸丰规模.本文依次介绍了鸣凤山的地理位置,神奇传说,以及主要景点王蒙手迹,烟霞洞,八卦太极图,云霞石窟,头天门,神道,鸣凤山大观等,让读者对鸣凤山这一道教名山有了大致了解.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鸣凤山的介绍,了解道教及道观的基本情况.2,考察本地的道教建筑,介绍其它地区的寺庙.3,认识道教对人民生活的影响.4,探究天柱山及学校附近的道教相关知识.三,教学过程:
1,鸣凤山这一风景名胜大多学生不太熟悉,授课前,建议教师收集景点方位图,以便课中学生对各景点的位置了解.授课时,可采取“今天我来当导游”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分别按课文顺序介绍书中各景点.介绍时,有的景点还可穿插故事,如鸣凤山南岩的“烟霞洞”,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玩后曾在此修行.介绍完后,师生给予评价.2,书后“交流平台”中“神道”的形成以及“探究天空”的第一题可在课中景点介绍时一并完成.“探究天空”的第二题建议作为课后作业完成.第十二课、砥定江澜黄陵庙
一,教材说明
黄陵庙,位于西陵峡中黄牛峡段,距灯影峡16公里的九龙山麓,俗称“九龙捧圣”的一块台地上.它背靠黄牛岩,现存庙宇为独具风采的明清建筑群落,是西陵峡中著名的古迹之一.本课简要介绍了黄陵庙的地理位置,历史价值及其传说.重点说明了黄陵庙的主体建筑禹王庙及武侯祠的面貌.二,学习目标
1,知道黄陵庙的建筑由来和水文价值.2,了解长阳解放以来的水域情况清江的相关知识.3,认同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抗争的能力.三,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即可.建议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学课文,并结合书后“探究天空”中的习题一,绘制一幅简单的黄陵庙主要景点图.课中,让学生借助示意图,介绍书中景点,知道黄陵庙的建筑由来和水文价值.第二课时在了解景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收集关于黄牛峡的故事及古今名人咏诵黄陵庙的诗词,在班上和同学交流.第三课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展,联系本地实际,做一个小调查,了解长阳解放以来的水域情况及清江的相关知识,并将调查情况写成调查报告,在全年级进行交流,进行综合评价.第十三课、三峡画廊数晓峰
一,教材说明
三峡天下雄,最秀是晓峰.沿宜秭公路西行25公里,有一个风景迷人的大峡谷,它就是晓峰风景区.本课重点介绍了晓峰风景区有特色的千古悬棺,三峡古兵寨,情人泉和瀑布群等景点.二,学习目标
1,介绍晓峰悬棺,古兵寨人文景观和情人泉等自然景观.2,调查了解悬棺出现的地区和原由.3,了解本地特殊景观情况——清江画廊人文景观.三,教学过程: 1,本课可分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可以第三课《千年悬棺之谜》为导入点,并结合书后“交流平台”的表格,调查悬棺或岩棺这种古代的丧葬形式出现的地区及原由,在班上分小组交流,并要适时评价.第二课时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古长城的资料,了解古长城的防御作用,课中继续探究“南方长城——三峡古兵寨”的神秘之处.这一景点曾在《地图上的故事》栏目播出,若在授课中能借助声像资料,课堂更具有趣味性.第三课时以情人泉与瀑布群为主.由于第五课已讲过洞穴的形成,所以本节课可以第五课为例,来认识情人泉与瀑布群这两大景点.第四课时进行拓展,了解本地特殊景观情况——清江画廊人文景观.2,教材中,第61面与62面的内容不能衔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还需灵活取舍.第十四课、《充满智慧的方言俗语》
教学目标:
1.了解旧州方言和俗语,能给乡土俗语进行合理分类.2.通过收集乡土俗语并分类整理,展示,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3.对民间俗语产生兴趣,热爱本土的语言文化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课前大量收集方言俗语,主要是向老人了解,要做好记录供课中交流.交流方言词时,要跟普通话一一对应,使学生知道方言用普通话该怎么说;交流俗语时,要解释俗语的含义.2.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然后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开展“侃俗语”比赛.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这些俗语进行分类,并充分体会俗语的魅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智慧.3.归纳整理出的俗语例举: ①介绍特产,风俗,传说:“神龙架的名,远安的林”,“江洲的西瓜,百里(洲)的棉花”,“香溪的风,泄滩的棕,沙田的萝卜,大寺的钟”,“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三峡风俗怪,不着辣子无好菜”等.②描摹山川景物: “大三峡不如小三峡,小三峡靠的是大三峡”(大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是西陵峡最险峻的滩),“清江滩多水又恶,要过九湾十八沱”,“七滩八鱼共九洲,七十二滩是资丘”,“远安一大片,兴山一条线,巴东像鸡圈”等.③反映生产,生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清明前后十天闲,谷雨前后十天田”等.④为人处事哲理:“不经事,不知锅是铁打的”,“路不平,众人踩;理不公,大家摆”等.4.在《巴土文化》中有方言,俗语方面的内容,课前要查找到相关资料.科任教师:彭安国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 篇12
1、观潮
cháo 潮 潮水、浪潮、涨潮、退潮、chēng称 名称、称号、称呼、称赞、chân(匀称)称职、(称心)yán盐 食盐、盐水、粗盐、盐业、lïng笼 鸟笼、笼子、lǒng 笼罩、笼统、zhào罩 笼罩、口罩、外罩、罩衣、mãng蒙 蒙蒙、启蒙、蒙面、mēng 蒙骗、发蒙、měng 蒙古、bï薄 薄雾、薄饼、薄冰、薄板、wù雾 雾气、大雾、烟雾、薄雾、àng昂 昂贵、昂首东望)斗志昂扬、激昂、fâi沸 沸腾、沸点、沸水、人声鼎沸、guàn贯 横贯 连贯 贯穿、贯通、全神贯注、jiù旧 依旧、破旧、陈旧、旧书、huī恢 恢复、天网恢恢、恢弘、3、鸟的天堂
càn灿 灿烂、金灿灿、灿然、灿若繁星、làn烂 灿烂、破烂、烂账、海枯石烂、gān竿 竹竿、鱼竿、百尺竿头、钓竿、máng茫 白茫茫、茫然、苍茫 茫无边际、jiǎng桨 船桨、双桨、划桨、木桨、guī规 规律、规则、法规、规矩、规劝、lǜ律 规律、法律、律师、自律、zhī支 一支、支持、支撑 支援、支架、zhū株 一株树、株连、株连九族、(守株待兔)fâng缝 缝隙、门缝、裂缝 石缝 见缝插针、fãng 缝补、缝合、缝制、xì隙 缝隙、空隙、隙地、无隙可乘、间jiàn隙、yào耀 照耀、耀眼、闪耀、(夸耀)shāo梢 树梢、眉梢、发梢、辫梢、jì寂 寂静、孤寂、寂寞、沉寂、5、古诗两首
mî莫 莫非、莫名其妙、莫如、闲人莫入、là腊 腊酒、腊月、腊梅、腊肉、hún浑 浑身、浑水、浑厚、浑浊、yí疑 疑问、怀疑、可疑、疑惑、6、爬山虎的脚
hǔ虎 爬山虎、老虎、虎头虎脑、虎穴、zhàn占 占领、占有、占据、攻占、pū铺 铺路、铺开、铺床、铺天盖地、pù 商铺、店铺、铺位、jūn均平均、均匀、均分、均安、yún匀 均匀、匀称、匀出、匀个地儿、diã叠 重叠、叠纸、叠衣服、折叠、jīng茎 花茎、根茎、茎叶、茎部、bǐng柄 叶柄、刀柄、话柄、花柄、chù触 触角、接触、触摸、触电、hãn痕 痕迹、泪痕、印痕、伤痕、zhú逐 逐渐、追逐、逐步、笑逐颜开、7、蟋蟀的住宅
zhài宅 住宅、宅子、宅门、宅院、bì蔽 隐蔽、蒙蔽、遮蔽、衣不蔽体、qì弃 放弃、丢弃、抛弃、弃权、háo毫 丝毫、毫米、毫不可惜、狼毫、yù遇 遭遇、相遇、遇见、遇难、zã择 选择、择优、不择手段、抉择、zhǐ址 地址、住址、厂址、旧址、xuã穴 穴位、洞穴、点穴、蚁穴、juã掘 挖掘、掘土、开掘、掘地、sōu搜 搜索、搜查、搜寻、搜身、qīng倾 倾斜、倾盆大雨、倾心 倾倒、bā扒 扒土、扒开、扒车、扒皮、pāo抛 抛弃、抛出、抛头露面、抛光、9、巨人的花园
yì溢 洋溢、溢满、才华横溢、充溢、rǔn允 允许、应允、允诺、允当、qiáng墙 围墙、墙壁、墙纸、城墙、pái牌 名牌、门牌、纸牌、牌照、tiān添 增添、添加、添补、添置、xùn训 教训、训练、训斥、驯马、fú覆 覆盖、覆灭、覆没、天翻地覆、níng凝 凝视、凝固、凝结、凝神、là辣 辣椒、火辣辣、麻辣、心狠手辣、kù酷 冷酷、残酷、酷爱、酷热、yú愉 愉快、愉悦、欢愉、chāi拆 拆除、拆房、拆信、拆迁、11、去年的树
rïng融 融化、融合、融解、消融、shâng剩 剩下、剩余、剩饭、所剩无几、fá伐 伐木、砍伐、讨伐、北伐、mãi煤 煤矿、煤油、煤炭、煤气、13、白鹅
jǐng颈 头颈、瓶颈、颈部、长颈鹿、gěng 脖颈儿、zhâng郑 郑重、郑国、姓郑 郑重其事、li厉 严厉、厉声、厉害、变本加厉、jù剧 喜剧、京剧、剧本、剧痛、cān餐 早餐、用餐、餐桌、野餐、tǎng倘 倘若、倘使、倘或、倘有、yǐn饮 饮料、饮用、饮酒、饮水、shì侍 侍候、侍卫、侍女、侍奉、pí脾 脾气、脾脏、脾性、脾胃、dūn蹲 蹲着、蹲下、下蹲、蹲在家里、gîng供 供养不周、提供、供应、供给、lín邻 邻近、邻居、邻座、左邻右舍、15、猫
xìng性 性格、习性、耐性、性命、gã格 性格、方格、品格、风格、píng凭 任凭、凭据、凭空、凭借、tān贪 贪玩、贪吃、贪官、贪生怕死、zhí职 称职、职业、职责、职务、yǎng痒 抓痒、痛痒、手痒、皮痒、gǎo稿 稿纸、稿件、投稿、草稿、cǎi踩 踩死、踩踏、踩坏、踩油门、mãi梅 梅花、梅子、杨梅、腊梅、shã蛇 毒蛇、蛇洞、蛇皮、青蛇、diē跌 跌倒、跌落、跌价、跌了一跤、zhuàng撞 撞倒、碰撞、撞击、撞车、pì辟 开辟、精辟、开天辟地、辟谣、17、长城
chïng崇 崇高、崇敬、崇山峻岭、姓崇、xuán旋 旋转、旋律、旋即 天旋地转、jiā嘉 嘉宾、嘉奖、嘉年华、勇气可嘉、zhuān砖 城砖、砖头、地砖、砖瓦、gã隔 隔离、隔开、隔断、间隔、tún屯 屯兵、屯守、屯粮、屯集、bǎo堡 堡垒、地堡、碉堡、城堡、lěi垒 堡垒、垒墙、壁垒、垒窝、zhàng仗 打仗、依仗、仪仗 仗势欺人、fú扶 扶手、扶贫、扶持、扶摇直上、zhì智 智慧、智力、才智、机智、huì慧 智慧、聪慧、慧眼、秀外慧中、pî魄 气魄、魄力、魂魄、惊心动魄、18、颐和园
diàn殿 宫殿、殿堂、宝殿、殿军、láng廊 长廊、走廊、画廊、游廊、zhù柱 柱子、圆柱、石柱、水柱、zāi栽 栽种、栽树、栽花、栽赃、zhù筑 建筑、修筑、击筑、筑墙、gã阁 阁楼、阁楼、出阁、佛香阁、zhū朱 朱红、姓朱、朱砂、白发朱颜、dī堤 堤坝、大堤、堤岸、堤围、diāo雕 雕刻、雕像、雕塑、石雕、shī狮 狮子、雄狮、睡狮、石狮、tài态 姿态、形态、态度、一反常态、20、古诗两首
mâng孟 孟母三迁、孟春、姓孟、孟夏、hào浩 浩浩荡荡、浩大、浩繁、浩如烟海、líng陵 丘陵、山陵、陵园、陵墓、cí辞 告辞、辞退、推辞、辞别、wãi唯 唯
一、唯独、唯利是图、惟命是从、shě舍 宿舍、校舍、寒舍、退避三舍、jūn君 君子、君主、君臣、诸君、21、搭石
hïng洪 洪水、防洪、洪亮、洪峰、bào暴 暴躁、暴力、暴雨、暴跳如雷、měng猛 凶猛、猛虎、勇猛、猛然、zhǎng涨 涨潮、猛涨、涨价、水涨船高、kù裤 裤子、长裤、棉裤、短裤、duî惰 懒惰、惰性、怠惰、惰性元素、wěn稳平稳、稳定、稳当、稳重、sú俗 俗语、俗话、风俗、俗气、hãng衡平衡、均衡、衡量、衡器、xù序 顺序、次序、有序、序号、fú伏 起伏、埋伏、伏案、三伏、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xiá峡 海峡、三峡、峡谷、guì桂 桂花、丹桂、桂皮、桂树、yí移 移植、转移、移动、坚定不移、wān湾 港湾、海湾、河湾、水湾、bǐ彼 彼此、彼岸、知己知彼、顾此失彼、yí袭 袭击、偷袭、抄袭、沿袭、yú余 余数、余下、剩余、业余、huài怀 胸怀、满怀、怀旧、怀念、kuàng旷 空旷、心旷神怡、旷野 旷工、zhàn暂 暂时、暂停、短暂、暂住、bāo胞 同胞、胞兄、侨胞、细胞、mài脉 血脉、脉搏、叶脉、山脉、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dì帝 皇帝、帝国、玉帝、上帝、yì义 意义、正义、道义、忘恩负义、bï伯 伯父、大伯、伯兄、伯伯、zū租 租金、出租、租房、租界、zhâng振 振奋、振作、振兴、共振、fàn范 范围、模范、防范、示范、chuǎng闯 闯荡、闯关、走南闯北、闯进、fán凡平凡、凡事、非凡、不同凡响、xùn巡 巡逻、巡视、巡警、巡夜、rǎng嚷 吵嚷、叫嚷、大声嚷嚷、喧嚷、fù妇 妇女、夫妇、妇科、少妇、chãng惩 惩罚、惩处、惩治、惩办、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piān篇 长篇、篇章、一篇、短篇、jiàn荐 推荐、举荐、引荐、举贤荐能、fān翻 翻书、推翻、翻越、翻脸、lián帘 窗帘、门帘、眼帘、布帘、yâ页 页面、页码、画页、几页、shān删 删除、删减、删掉、删改、cí词 词语、扩词、歌词、台词、zîo燥 干燥、燥热、枯燥、口干舌燥、wî握 握手、握住、掌握、大权在握、qià洽 洽谈、融洽、接洽、洽闻强记、hūn昏 黄昏、昏暗、昏迷、昏倒、tīng厅 客厅、大厅、餐厅、办公厅、hú糊 模糊、糊涂、糊味、糊里糊涂、29、呼风唤雨的世纪
gǎi改 改正、更改、批改、改观、chãng程 程度、工程、路程、日程、lài赖 依赖、无赖、抵赖、死皮赖脸、gēng耕 耕地、耕种、耕作、春耕、jia驾 驾驶、驾照、驾车、劳驾、huàn幻 幻想、幻觉、变幻、梦幻、qiǎn潜 潜水、潜伏、潜逃、潜移默化、hã核 核心、核对、审核、原子核、kîng控 控制、监控、遥控、控告、lián联 联系、联合、春联、关联、zhã哲 哲学、哲理、哲人、哲学家、guī归 回归、归还、归纳、归家、31、飞向蓝天的恐龙
kǒng恐 恐龙、惊恐、争先恐后、恐吓、xiōng凶 凶恶、凶险、行凶、凶猛、ben笨 笨重、笨拙、愚笨、呆笨、gē鸽 鸽子、白鸽、信鸽、家鸽、jǐn仅 不仅、仅仅、仅有、绝无仅有、dūn顿 顿时、停顿、顿号、整顿、miáo描 描写、描绘、描述、素描、huì绘 绘画、描绘、彩绘、绘声绘色、dūn吨 吨位、一吨、载重百吨、几十吨、yǐng盈 笑盈盈、盈利、充盈、丰盈、mǐn敏 敏捷、灵敏、敏锐、机敏、jiã捷 敏捷、快捷、捷报、告捷、zhǎn崭 崭新、崭然、崭露头角、滋味真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生字表期中考前
(一)1.罩 屹 鼎 沸 贯 崩 恢 2.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3.茫 桨 律 榕 隙 耀 暇 抛 4.檀 盈 凶 庙 惚 5.腊 浑 豚
6.均 匀 茎 柄 蛟 7.宅 蔽 弃 浩 资 召 源
9.溢 允 喧 添 训 酷 颊 拆 10.彼 锹 杈 诧 麦 务 11.伐
12.拽 茸 副 怜 魔 杖 13.颈 厉 吭 吠 苟 倘 脾 供 14.腔 掂 涟 漪 虑 属 宰 15.乖 凭 职 痒 淘 辟 勃 16.怨 抗 侮 绩 凄 慈 辛
慎 择穴 搜谧 振枉
【数学四年级上册课作文范文】推荐阅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9-07
四年级数学上册测试07-20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07-20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07-23
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8-01
四年级上册数学检测题08-28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10-05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05-2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论文06-1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