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阐述题

2024-07-26

能源管理体系阐述题(共9篇)

能源管理体系阐述题 篇1

1、请说出新版本标准至少10个主要变化?

—依据《附录SL》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调整;

—用“产品和服务”取代了“产品”,强调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标准的适用性更广泛; —增加了4.1条款“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和4.2条款“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更关注风险和机会,新增了6.1条款“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要求; —用“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取代“采购”,包括“外包过程”;

—增加了“组织的知识”的有关要求,提出了“知识”也是一种资源,是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

—更高强调了最高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承诺,最高管理者要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推动过程方法及基于风险的思想的应用;(5.1.1)

—明确提出将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过程;(6.1.2、8.1)—取消了“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的具体要求。

—使用新术语“形成文件的信息”(7.5)取代原版标准中的“文件”、“记录”、“手册”、“程序”等。

—去掉了“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概念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方法来表示;(10.2)—关于标准的适用性,不再使用“删减”一词,变更为新版标准中的4.3条款“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的第四段中的“不适用”。

—新版标准的所有条款充分体现了“三个核心”,这就是“过程”、“基于风险的思维”和 “PDCA循环”。

—新版标准突出“两个关注”,这就是更加“关注输出”和“关注绩效”。

2.请说出新版标准给出的主要新理念? 标准强调了几个重要观念 —管理体系关注的是结果

不同管理体系期望的结果不同,实现期望结果的关键在于识别和确定为实现期望结果所需的过程。

—采用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4.1、4.2、5.1)—应用PDCA循环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目的之一就是作为预防工具。—基于风险的思维

风险的识别、分析包括两个层面,即组织层面、体系和过程层面;对风险进行原因和后果分析是策划控制措施的关键;将风险管理嵌入组织的过程,确保实现期望的结果。

—较少关注文件,更加关注实际结果;

—较少关注逐条符合性,更加关注体系整体符合性。

3.新标准对产品和服务是如何解释的?

本版标准则使用“产品和服务”包括所有的输出类别(硬件、服务、软件和流程性材料)。特别包含“服务”旨在强调在某些要求的应用方面,产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的差异。服务的特征是至少作为输出的组成部分,是通过顾客接触面予以实现的。

例如:这意味着在提供服务之前不可能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和服务”作为单一术语同时使用。组织或由外部供方向顾客提供的大多数输出包括产品和服务两方面。例如:有形或无形产品可能涉及相关的服务,而服务也可能涉及相关的有形或无形产品。

4.如何理解基于风险的思维?

见ISO9001:2015标准附录A.4基于风险的思维 ——基于风险的思维不是新概念;

——过去的标准已经隐含了基于风险的思维; ——基于风险的思维是系统的、持续的; ——能够确保具备更多的知识和准备; ——增加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减少了不良结果的可能性; ——养成了预防的习惯。

5.如何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

组织QMS的有效性受其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影响,本次修订增加此条很有必要,对于直接照搬其它组织的QMS文件的情况就行不通了,目的是希望组织建立和运行QMS不能脱离实际。

组织的处的环境是指可能导致组织行为对其产品、服务和投资及相关方的利益产生影响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和条件的组合。

组织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又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相关方的影响;微观环境又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环境、资源环境等;内部环境是指管理的具体工作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价值、文化知识)、绩效相关的问题等。

组织分析内外环境,有利用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识别风险和机会,建立符合组织自身特点和实际的QMS。

6.标准对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提出了哪些要求?

新标准修订的关键点之一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关注风险,而不仅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单独条款.新标准自始至终贯穿基于风险的方法。要求将基于风险的方法融入QMS的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之中。机会就是正面的风险。

标准对风险的管理也体现了P-D-C-A的思路: 第4章:要求组织确定影响其目标的相关风险;

第5章:要求最高管理者承诺确保实施第4章的内容; 第6章:要求组织采取行动,识别风险和机会; 第8章:要求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关注风险和机会; 第9章:要求组织监视、测量和评价机会和风险; 第10章:要求组织响应风险中的变化和改进。

7.简述新的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改进; ——循证决策; ——关系管理。

8.新标准对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和控制程度有哪些要求?

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当以下情况时,组织应确定要应用的对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a)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于并入组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b)由外部供方代表组织直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c)由外部供方提供的作为组织决定结果的过程或过程的一部分。

组织应根据外部供方按照规定的要求提供过程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确定和应用外部供方的评价、选择、绩效监视和重新评价的准则。组织应保持这些活动和由评价引起的必要措施的文件化信息。

控制类型和程度。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地向顾客交付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没有负面影响。组织应:a)确保将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控制范围内;b)确定拟对外部供方及其形成的输出实施的控制;c)考虑:1)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持续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2)外部供方实施的控制的有效性。d)确定验证或其他必要活动,以确定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9.对最高管理者要审核哪些内容?(对照标准条文,略)

10.组织可能的风险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风险:发生在组织实体及活动层面,实体层面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内部存在的;活动层面对个人和部门发生影响,如输入信息和材料时的疏漏,收发货记录遗失;

——战略风险:指因执行一项不成功的商业计划或战略而发生的损失。其原因可能是做了错误的决策或执行决定不力;

——合规风险:与法律法规要求有关的风险。——运营风险,包括:

a)管理体系风险;比如一个重度依赖外包的供应链;违反安全和环保法规;

b)顾客满意风险:顾客沟通、送货、产品本身、设计、维修以及对顾客反馈的回应方式; c)供应链风险:独家供应商、送货时间、库存管理;

d)收入确认风险对利润的影响:收入确认受到诸如应付款、应收款、交货前货值记录、现金报价错误、计算表错误以及价格信息不完整的影响;

e)信息安全风险:病毒、未加防范的文件、信息检索错误; f)物流风险:运输中的货损失、途中延误造成的无法交货; g)自然灾害风险。

1、标准“基于风险的思维”在标准中的应用?

1)基于风险的思维对QMS有效运行至关重要;为了满足标准的要求,组织需要策划和实施应对风险和利用机遇的措施,应对风险和利用机遇可为提高QMS有效性,实现改进结果以及防止不利影响奠定基础。

2)如:6.1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4.1和4.2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QMS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结果;增强有力影响;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改进。组织应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如何在QMS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与其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应对风险的选择可以包括: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而承担风险、改变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明智决策延缓风险。

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

2.标准第4章在整个标准中的作用?

1)4.1和4.2条款为组织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时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第4章为标准后续章节的展开提供了基础。

2)举例说明:

a)如为4.3条款范围确定以及4.4条款体系建立、运行与维护、结果评价与改进提供了基础信息。

b)组织考虑4.1与4.2的内容以及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确定QMS的边界和范围; c)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4.1所描述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应对风险的机遇的措施。

d)组织依据8.1开展“运行策划和控制”时,应遵循标准4.4的要求策划、实施和控制满足产品和服务所需的过程。

3.最高管理者应如何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的业务过程整合”?

1)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要基于风险的思维,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2)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领导力和对质量管理体系承诺: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b)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组织环境一致;c)确保QMS要求融入于组织的业务过程;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e)确保获得QMS所需的资源;f)沟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QMS要求的重要性;g)确保实现QMS的预期结果;h)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QMS的有效性;i)推动改进;j)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其相关领域的职责。注:“业务”解释为涉及组织的存在目的的核心活动,无论是公营的、私营的、营利或营利组织。

2015年9月转换考试题:

1、审核员在企业依据2015版新标准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时,应从哪些方面关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应用了基于风险的思维 答:

⑴企业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考虑到4.1所描述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是否考虑到4.2提及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企业是否确定需要解决的QMS过程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第四章组织环境)

⑵ 与最高管理者沟通其如何实践基于风险的思维,高层管理者如何确保 对条款5.4的承诺,促进基于风险的思维意识,确定并解决会影响产品和服务实现的风险和机遇。(第五章领导作用)

⑶企业如何识别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风险和机遇,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第六章策划)

⑷企业是否确定并提供应对风险和利用机遇的必要资源(第七章支持)⑸企业如何关注实施过程中风险和机遇。(第八章运行)

⑹企业是否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所采取的应对风险和机遇的行动的有效性(第九章绩效评价)

⑺企业如何避免或减少不良影响,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第十章改进)总之,企业应策划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策划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和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应对风险措施应与其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宜,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2、2015版新标准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与ISO9001:2008标准7.4采购是有区别,若有区别,主要体现在标准的哪些方面 答:

有区别,主要体现如下:

一、编排结构:条款8.4的标题由2008版的条款7.4“采购”变为“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条款分成“8.4.1总则”“8.4.2控制类型和程度”“8.4.3外部供方的信息”删去了2008版中“7.4.3采购产品的验证”但,内容在新版中有所体现。

二、条款内容上:

1)8.4.1条款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采购产品,还增加了对外包过程和外部提供的服务的控制要求,组织应识别是否存在外部过程和外部提供的服务,并采取了必要的控制 2)

3)在2008版标准要求对供方的能力进行选择、评价要求的基础上,新版标准明确要求组织应对其外部供方进行控制。组织应针对不同的供方规定相应的控制要求,并有效实施控制。

4)新版标准增加了建立对外部供方绩效进行监视的准则并实施监视的要求,强调组织应关注外部供方为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绩效,组织应采取适宜的方法对外部供方绩效进行持续的监视。明确要求组织应保存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活动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形成文件的信息,比2008版保留更多形成文件的信息。

5)新版8.4.2条款比2008版更加强调了“控制类型和程度”,组织在决定控制的类型和程度时需要考虑到这些过程、产品和服务对于组织向股客人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6)8.4.3外部供方的信息中不再强调“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强调了组织对外部供方的绩效实施控制和监视的要求,对人员资格的要求扩充为“能力”要求,其内涵更丰富。与外部供方沟通要求增加了“组织或其顾客拟在外部供方现场实施的验证或确认活动”内容。

2015年11月转换考试题:

能源管理体系阐述题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近些年,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国的建筑工程在不断地扩大规模, 导致了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伴随着我国的建筑工程在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我国的工程管理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工程质量事故。第二个方面是工程的工期延迟。第三个方面是工程的使用费用超标。上述三个问题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必须进行有效地处理。保障建筑工程有序地进行, 如期地进行, 达标的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建筑中出现工程质量, 就会严重地损害工程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安全。极端的情况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人身安全。正因如此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必须要落实到位, 提升整个管理水平。

1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的阐述和分析,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综述。第二个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下面进行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1.1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综述

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主要是将现场的施工设备和施工空间有效地进行分配和管理, 让现场的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有效地为建筑工程更好地服务。

1.2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的阐述和分析,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施工整体纲要文件, 纲要一定要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第二个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全面的进行改革, 要确定项目经理负责制。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1.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施工整体纲要文件, 纲要一定要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在编制现场施工纲要在编制的过程中, 最主要的是要结合现场的施工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细致、严谨的编制, 要有效的将现场的人, 事, 物进行有效地分配, 配合施工的进度, 完成施工任务。

1.2.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全面的进行改革, 要确定项目经理负责制

我国项目管理部门最核心的改革就是确定了项目经理责任制, 这样就强化了现场的施工项目管理权力, 将权力管理集中, 更好地进行项目的相关决策。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的具体措施: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的具体措施的阐述和分析,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要制定合理的工程建筑施工计划。第二个方面是要引入项目管理的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第三个方面是要针对现场的施工情况, 及时的调整工程地进度计划。下面进行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1) 要制定合理的工程建筑施工计划。工程建筑是否如期完成,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建筑进度是否规划合理。因此在项目工程管理中要科学的制定建筑施工进度计划。

(2) 要引入项目管理地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项目部中, 我们要有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同时要将管理人才有效的分配到擅长的工作岗位中, 物尽其才, 人尽其用。

(3) 要针对现场的施工情况, 及时地调整工程的进度计划。在整个工程项目中, 涉及到的人员有很多, 工程监理和工程的业主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建筑进度。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有效地联系各个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到项目管理中。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施工安全管理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施工安全管理的阐述和分析,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第二个方面是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 要将现场的施工安全作为重要工作进行重点监督和落实。下面进行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3.1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

3.2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 要将现场的施工安全作为重要工作进行重点监督和落实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 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格追究责任。

4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施工质量管理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施工质量管理的阐述,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综述。第二个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下面进行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4.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综述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问题, 都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2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的阐述和分析, 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 要不断地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为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文件指导。第二个方面是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 要针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质量的培训, 不断地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第三个方面是在建筑工程的建筑过程中, 要选择质量达标的建筑使用材料, 保障建筑东风施工质量。第四个方面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结尾, 要将整个工程的质量验收作为重要工作进行, 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把关。下面进行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4.2.1 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 要不断地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为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文件指导。必须建立起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 制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与质量计划, 确定各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任务、职责与权限。

4.2.2 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 要针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质量的培训, 不断地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培养, 根据激励与约束的原则, 充分发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能动性。

4.2.3 在建筑工程的建筑过程中, 要选择质量达标的建筑使用材料, 保障建筑东风施工质量。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 各个环节必须要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 认真执行材料验收、发放、退料、回收制度。

4.2.4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结尾, 要将整个工程的质量验收作为重要工作进行, 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把关。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建设转入使用或投产的标志。

参考文献

[1]裴国忠.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 2007 (19) .

[2]董文营.建筑施工管理的分析[J].城市建设, 2009 (31) .

[3]朱保建, 陈书利.施工项目进度控制[J].山西建筑, 2007 (33) .

[4]刘兵.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浅谈[J].中国水运, 2009 (6) .

阐述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 篇3

关键词:价值管理;财务管理

1、前言

据称“基于价值的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个别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司的财务管理行为,是衡量、鼓励并支持净价值创造的管理控制系统。按照管理会计的主流观点,控制系统的概念源自于代理理论中提到的行为缺陷。代理理论的焦点在于处理代理关系,即由于经济关系的存在,集团(代理人)或参与者的一方应为另一集团(委托人)履行义务。在代理人以自身利益为动机的假设下,要选择适当的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监管机制对于保障各方有效利益联盟是必须的。这一利益联盟可能被以下两个重要问题所打乱:代理问题及风险分担问题。代理理论的假设是代理人和委托人的愿望和目标可能会发生冲突,对于委托人来说,监控代理人的行动是非常困难或代价很高的。风险分担问题的假设是代理人和委托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这也是他们的行为会出现差异的原因。VBM被认为能够减少这种目标一致的缺乏性。另外,VBM的各种支持者认为,VBM可以通过努力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及采取行动,这样就给代理理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2、对价值管理(VBM)的理解

随着价值最大化上升为公司整体的管理思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价值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现代管理实践的最佳模式。价值管理(VBM)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的新领域,对其的定义仍不尽相同,但有关VBM的大部分定义都是将公司市场价值与公司账面价值和剩余收益进行对比来考虑的。综合西方各学者对VBM所进行的界定,可以将他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只描述程序的提法

VBM是一种整体的管理方法,它包括了重新定义的目标、重新设计的结构和系统、重新充满活力的战略和经营程序以及重新修订的人力资源实务。VBM不是一种快速的组装,而是要求持续并且承担义务的一种过程0(Boulos,Haspeslaghand Noda ,2001)。

(二)着重在过程及成果的结合上

VBM结合了战略、政策、业绩、评价、报酬、组织、程序、人员以及整个系统,来传送增加的股东价值0(Black et al1,1998)。VBM基于的根本原则是公司价值的折现现金模式。但是,VBM不仅仅是一个业绩考核系统。VBM的支持者认为,如果成功的话,它必然将业绩与补偿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运用VBM基于的指导原则就是,创造股东价值的衡量和奖赏行为是否将最终导致更大的股东价值0(Martin and Petty ,2000)。总之,综合以上分析,VBM应该有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它是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控制系统,力求能够尽可能多地创造净价值,将企业的资源分配到最有价值的投资中去的方法。其次,它是一种财务管理的理念。VBM的实施必须涉及到公司全员,其成功实施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向全体员工灌输“基于价值的管理”的理念,使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清楚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决策及行动而为公司创造价值。价值管理应该被理解为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的最终目标,在公司的计划、预测、决策等各项活动中以提高股东价值为出发点,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全面实施的一种管理理念及管理方

法。

3、VBM下公司财务治理模式

(一)将价值管理(VBM)思想引入财务治理的必要性

1)财务治理中传统财务指标体系的不足传统财务分析体系如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利润等是基于会计利润指标的衡量,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通货膨胀水平和机会成本,无法传递企业价值的有效信息,也无法说明企业根本的价值创造能力。要理解价值创造能力,企业除了充分利用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的信息,还必须区分在风险调整基础上的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所以价值分析体系比其它财务分析体系需要更详尽的包括未来走势的信息。

2)财务治理与价值管理(VBM)目标的一致性

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从“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以及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股东价值的不全面性和易被扭曲性)的现实状况,表明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权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所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的目标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从长远的影响来看,价值创造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不矛盾的。曾任波士顿咨询公司价值管理领导人的詹姆斯.奈特认为,基于价值的管理是使公司的管理人员集中于公司的战略制定,提高管理人员的凝聚力,获取更高价值的一条途径。所以说,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治理与价值管理最终的共同目标。

3)财务治理和评价指标的趋同性

财务治理的好坏,最终靠企业的价值来体现。股东会、董事会或监事会对经理层业绩的考核,传统的评价方法是采用以净资产收益率(ROE) 为主的杜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但是它忽视了权益资本具有机会成本并应获得合理投资报酬的事实和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所以,现在财务治理效果的评价越来越注重以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MVA)为代表的价值指标来进行考核。通过基于VBM思想的价值评估,反映经营者、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对于实现企业价值增长目标做出的贡献,以其作为公平的价值分享政策及薪酬计划的前提,并据以决定奖惩,以激励经营者、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奋斗。

(二)基于价值管理(VBM)的财务治理模式

财务治理是以财权配置为中心的公司财务安排,用以平衡利益相关者各方财务责、权、利关系,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据不同的财务主体和财务治理模式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出资者股东会是财务治理的主体,对投出资本进行监控,以实现资本最大增值为目的。出资者通过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其监控和激励方案,使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最小,从而保证增进现金流量和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者在出资者的监控下,通过制定战略、合理实施、控制预算、动态协调等活动实现价值创造,尽可能减少、消除企业内部各层次的代理成本,使组织系统的运转阻力最小,从而完成出资者的委托责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经理是具体操作主体,主要财权是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和日常管理权,以增加现金流量为管理对象,保证经营者财务管理战略和财务决策的顺利执行和预期效益的实现。

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治理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为出发点,以现金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发展为基本财务管理理念,强调财务分析技术和决策模型的量化财务管理方法,以落实财务战略为基础,改造组织体系,分析企业价值增长的驱动因素,将涉及经营的所有战略落实为具体的预算目标,以预算管理、报告体系和预警机制为监控手段,通过资产组合和风险控制,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最后以相关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来激励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不断追求价值的最大化。

结语

由于VBM的导入,企业价值已经成为主导经营者们经营决策的风向标,也使得新型的管理命题从不同的管理活动领域中脱颖而出,如作业管理、基于过程或活动的预算管理、基于优先程度的预算编制、业务过程再造、战略业务单位、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整合绩效管理、经济增加值、市场增加值等这些致力于价值创造的管理命题同时也使得VBM变成现实可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体系,把财务职能从着眼于历史的控制职能转变为着眼于未来的增值职能。但如何将这些看起来不成为体系的先进方法和管理手段纳入到同一个模式中,是价值型财务管理模式应解决的问题。(作者单位: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公安分局)

参考文献

[1]汤姆#科普兰等著,郝绍伦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汤谷良,林长泉1打造VBM框架下的价值型财务管理模式[J].会计研究,2003

能源管理体系阐述题 篇4

专业论文

阐述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体系现状

阐述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体系现状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在整个煤矿安全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从煤矿安全生产设备检测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方法措施这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介绍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体系的现状,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煤矿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给煤矿领域造成深远的影响,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应用于煤矿开采工作,这给我国煤矿企业中安全管理提出挑战。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优化和改革,促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适应煤矿领域的发展。在煤矿行业不断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近我国因煤矿开采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案例逐年降低。但是,安全事故没有杜绝,主要是目前我国煤矿采矿与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我国煤矿事业的正规化、安全化、系统化。

1、设备检测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设备检测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测对消除事故隐患,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起到了较好作用,目前设备检测工作总体运行是好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整个安全检测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明显,高素质的检测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与安全生产的发展不适应,人员的增加、队伍的扩大和检测实力的增长不成正比。这是一支相对年轻的队伍,政治素质不够高,业务能力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实,检测工作经验欠缺,个别同志现场检测独立操作性差,不具备出检测报告的能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2、当前煤炭产量激增,受利益驱使,更多煤矿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把设备运行安全常放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被动位置。这样就造成了设备技术检测不及时,给煤矿留下很多事故隐患。

1.3、个别煤矿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投入是件看不见回头效益的亏本的事,因此对安全投入“左顾右盼”,“克斤短两”,不按规定周期及时检测,能拖就拖,过一个周期就省了一部分钱,甚至有的只为应付许可证换发、安全设施审查、技术改造及验收,成为被动检测。

1.4、监管监察部门始终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为重中之重,把“抓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为主要任务,另外,监察分局都是按照监察计划来监察的,到矿监察的次数也有限,因而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无法投入大的精力,一旦出现问题,没有科学的检测仪器不能定性,只是提出像警告、停止使用之类处罚,是否真正的做到停止使用,没有跟踪监督,从而显得监管监察力度不够,处罚不到位。

1.5、煤矿监管监察部门要比检测检验部门了解和掌握煤矿更多的设备使用情况信息,而检测部门只是掌握了检测了的设备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检测结果中存在有隐患的设备,煤矿仍在使用,这一点说明了检测检验机构与煤炭监管监察部门的信息沟通不足。

1.6、是检测检验大多是用法来约束的,仍有部分煤矿业主对检测检验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主要原因就是宣传不到位,煤矿业主及其管理人员,没有认识检测检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作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强化法制观念,认识到煤矿安全检测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要认识到检测检验工作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需要,是带有执法性质的技术服务,是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检验机构是对煤矿安全产品和煤矿安全生产环境实施依法检测检验的技术队伍,责任重大而且光荣。第二,要认识到是加强煤矿安全监察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加强检测检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所以,无论是煤炭主管部门还是煤炭企业、煤矿安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监察机构,都要提高这项工作重要性认识,煤矿企业应变要我检验为我要检验,加强自主保安意识,用好检验机构的技术资源,保证煤矿安全装备处于正常安全的工作状态。

2.2、规范检验工作的正常秩序。

检验机构应该树立计划和组织观念,消除靠个人关系走后门之类的手段直接到矿揽任务的行为。工作要讲科学、联系实际。应该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管理工作。而且要讲质量、讲信誉、讲正气、讲职业道德。

煤矿企业要根据相关规范、规章制度、标准的要求,提出明确的检测检验工作计划,主动配合检验机构做好煤矿在用装备和煤矿现场安全环境的检测检验工作,加强对煤矿在用设备仪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煤矿装备安全运行。

2.3、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机制。

检测单位一旦发现煤矿存在重大隐患,立即下发整改通知单,及时向相应的监察部门报告,监察部门发现矿井在使用超期、或未检验的设备,应及时责令煤矿停止使用,并通知检测机构尽早安排检测检验。

2.4、强化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

人员素质决定了检测检验工作的质量。多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对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技术培训,必须坚持未经培训决不允许上岗的制度。而且要进一步明确检验报告签字人、审核人和检测检验人,对安全生产负责的签字责任。要加大《煤矿安全规程》及检测检验规范等标准的宣传力度,使矿方相关人员认识到检测的必要性。进一步搞好检测检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煤矿主管领导以及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对在用设备安全性能的认识。同时要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廉洁防线,牢记检测检验“双五条规定”,做到廉洁检测,公正检测。积极组织党员及员工参加省局和安技中心组织的党风廉政学习活动。通过党组支部会议、开展上专题党课、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以及参观革命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所有员工定期进行廉政教育,做到廉洁检测。特别是组长带头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杜绝不正之风的滋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5、进一步规范检测检验从业行为。

加强检测检验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和检测检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检测检验机构在煤矿安全设备、设施准入、事故隐患排查、事故调查物证分析和安全监管监察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2.6、强化监管监察执法。

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牵头部门—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在用设备的日常检查力度,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对发现不按规定周期及时检测检验安全设备和仪表的煤矿企业,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并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检测检验。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对资源枯竭的地方煤矿应作为设备检测检验的重点监察对象。

2.7、建立激励机制

开展评比活动,培育典型,树立样板,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并要认真解决好检测人员经常外出加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真正建立起一支适应工作需要,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检测检验队伍,以承担繁重的安全检测检验任务。

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体系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之,开展检测检验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实实在在的坚持制度,很抓落实,注重日常基础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开拓更有益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春霞.福建监管小煤矿关键在盯得紧[J].安全与健康:上半月,2010(12):12-13.[2]无.淮北矿业桃园煤矿实施“六大工程”构建“桃园特色”安全文化[J].江淮法治,2013(2):F2.[3]王勇.上市公司替母公司收购28家小煤矿神火股份增发19亿欲购“有毒”资产?[J].中国经济周刊,2012(28):56-58.[4]李德忠,苏德宏.同煤集团小峪煤矿倾情打造文化“大餐”[J].山西煤炭,2013,33(3):23-24.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源管理体系阐述题 篇5

emc能源管理合同。EMC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

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MC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综合性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

中文名,emc能源管理合同。E M C,合同能源管理。资料简介,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特点,为客户实施节

能项目。

E资料简介。“合同能源管理”资料简介:70年代中期以来。

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而基于这种节能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SCO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

重要意义。“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新机制的出现和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ESCO的繁荣发展。

带动和促进了北美。欧洲等国家全会节能项目的加速普遍实施。在我国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EMC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合同能源管理”用于技术和财务可行的节能项目中。使节能项目对客户和EMC都有经济上的吸引力。这种双赢的机制形成了客户和EMC双方实施节能项目的内在动力。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

承担了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大部分风险。从而克服了目前实施节能项目的主要市场障碍。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实施节能项目时具有专业技术服务。系统管理。资金筹措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EMC的专业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项目成本。还通过分享节能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获得利润而不断发展壮大。并吸引其它节能机构和投资者组建更多的EMC。从而可以在全会实施更多的节能项目。EMC的发展将推动和促进节能的产业化。

节能服务。EMC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业。其特殊性在于它销售的不仅是产品或技术。

更重要的是EMC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也就是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其实质是EMC为客户实现节能量。EMC一般通过以下步骤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1.能源审计EMC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评价各种节能措施。测定企业当前用能量。提出节能潜力之

所在。并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节能措施的节能量进行预测。2.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根据能源审计的结果。

EMC为客户的能源系统提出如何利用成熟的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的整体方案和建议;如果客户有意向接受EMC提出的方案和建议。EMC就为客户进行项目设计。3.能源管理合同的谈判与签署在能源审计和改造方案设计的基础上。EMC与客户进行节能服务合同的谈判。在通常情况下。由于EMC为项目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因此在合同期EMC分享大部分项目效益。小部分效益留给客户;待合同期结束。全部效益归客户所有。

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是EMC和客户双方都受益的机制——即双赢的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客户不同意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则EMC将向客户收取能源审计和项目设计费用。4.原材料和设备采购EMC根据项目设计负责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其费用由EMC支付。

5.施工根据合同。项目的施工是由EMC负责的。通常由EMC或委托其它施工机构进行。在合同中规定。客户要为EMC的施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6.运行。保养和维护在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后即进入试运行阶段。

EMC为客户培训设备运行人员。负责试运行期的保养和维护。并承担有关的费用。7.节能及效益保证EMC与客户共同监测和确认节能项目在合同期内的节能效果。以确认在合同中由EMC方面提供项目的节能量保证。8.EMC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由于对项目的全部投入都是由EMC提供的。因此在项目的合同期内。EMC对整个项目拥有所有权。客户以节能效益分享的方式逐季或逐年向EMC支付项目费用。在根据合同所规定的费用全部支付完以后。

以赢利为目的。赢利的手段是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EMC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销售一个节能项目。由于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篇6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一、定义 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已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砰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珲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作 者:岳红 作者单位:刊 名:节能与环保英文刊名: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2010“”(5)分类号:关键词:

能源管理体系试题(后答案) 篇7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各种设备中,能量转换和利用结合在一起的设备是: B。

A.锅炉 B.炉窑 C.列管式换热器 D.热管

2.能量不仅有数量的多少之分,更有品位高低之分,现有3种能量,分别是电能、500℃热能、300℃热能,它们品位高低的排序为(“>”表示高于): A。

A.电能>500℃热能>300℃热能 B.500℃热能>300℃热能>电能 C.300℃热能>500℃热能>电能 D.500℃热能>电能>300℃热能 3.能源效率标识中等级的数字越小,标明该用能产品能源效率 A。A.越大 B.越小 C.没有关系 D.按具体的用能设备而定 4.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D。A.太阳能 B.风能 C.水力能 D.天然气 5.能源系统的总效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D。

A.开采效率、发电效率、照明效率 B.开采效率、燃烧效率、终端利用效率 C.开采效率、贮运效率、发电效率 D.开采效率、中间环节效率、终端利用效率 6.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按消费量划分依次为 A。

A.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核能 B.石油、生物质能、煤炭、天然气、太阳能 C.太阳能、石油、煤炭、核能、水电 D.石油、煤炭、风能、核能、生物质能 7.热泵能将低温物体的能量向高温物体转移,而 C。

A.外界无需消耗功 B.根据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的温差大小确定是否需要消耗功 C.外界需要消耗功 D.外界获得电能 8.变频节能技术中,变频是指: A。

A.改变电器电源的频率改变 B.电器的启动的频率 C.改变电器电压的大小 D.改变电器电流的大小

9、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用能设备或企业能源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比较 D。

A.能源利用率大于能量利用率 B.不确定 C.能源利用率等于能量利用率 D.能源利用率小于能量利用率 10.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越小,C。A.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越大 B.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不变 C.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越小 D.不确定

二、简答题(70分)

1.能源方针的定义什么?简述其满足条件(30分)答:

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满足条件:标准4.3

能源管理体系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2.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哪些文件?(20分)

答:标准4.5.4.1

3.请简述组织应为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适宜的资源。(20分)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综合情况报告 篇8

二〇一六年七月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综合情况报告

根据《山西省千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晋经信节能字„2013‟378号),作为市今年首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20家省千户重点企业之一,严格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12)并结合我厂实际,组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团队,全力提供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明确时间、职责、任务、措施、进度要求,全力做好贯标培训、建立体系、实施体系、检查并持续改进体系等各项工作,于2014年4月初建立了覆盖能源利用全过程的能源管理体系。现将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综合情况汇报如下。

一、能源方针、目标的落实情况:

“遵守法规,清洁生产,提高能效,持续改进”的能源管理方针得到贯彻执行,符合我厂的宗旨,对能源方针进行了全员教育,为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框架,并确定在每年的能源管理评审会议进行一次审议。

我厂制定了相应的程序文件,依照自身的特点建立了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并且能够作为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制定、评价能源管理绩效的主要依据。

在内部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实施和保持了形成文件的能源目标和指标。建立的过程考虑了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以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技术、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

所确定的能源目标和指标符合我厂目前状况,是适宜的,并按确定的能源管理方案得到推进和实施,按时间进度的安排均得以完成。

二、能源管理运行情况

1、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源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建立了PDCA循环改进机制,突出持续改进;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理顺部门和岗位职能,实现体系化管理;以“数据”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辨识能源因素;以“项目管理团队”为引擎,解决系统薄弱环节。

2、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源过程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对能源因素的全面识别,对影响能源消耗的每一个因素都进行识别和控制,对重要能源因素进行分级控制、精细管理,落实到部门、岗位、人员直至具体的操作。

3、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指标得到不断改善 2015年1~12月份 生产供电煤耗完成331.13克/千瓦时,同比降低1.05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完成6.76%,同比降低0.08个

4、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对能耗设备不断进行优化改造。目前完成的节能项目:#1机组循环水塔喷嘴改造。

三、信息交流沟通情况 按能源管理的要求,积极与市、省经信委以及集团公司进行沟通交流,提交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按要求进行能源审计、能源自查等各项工作,并及时报告能源管理的各项结果,积极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和上级领导的要求,交流与反馈正常有效。

四、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情况

为了验证我厂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现状,按内审计划的安排,6月18日~19日组织了一次覆盖全厂各部门及标准所有条款和过程的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本次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得到了各部门的重视及积极配合,开出的不符合报告相应部门进行了分析整改;另在审核现场也发现并提出了不少的建议改进项,各部门均能加强,我厂的能源管理体系基本符合GB/T23331-2012标准的要求,组织能够遵守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体系运行较为有效。各级领导和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能将节能降耗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五、合规性评价

我厂承诺遵守适用与能源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它要求,建立法律法规与能源绩效的对应关系,编制并发布了《法律法规》,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一览表》中的法律法规进行了遵守情况的符合性评价,其中重点评价了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

六、下步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运转效率,以指标对标改进为主线,突出管理节能和技术攻关两个关键点,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能源管理体系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使员工明白自身的职责和作用。

2、做好文件管理,尤其是外来文件和法律法规的管理传递工作,确保员工随时得到现行有效版本。

3、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各部门要建立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清单。

4、加强机组技术指标的分析和对标工作,将节能工作推向深入。

5、进一步优化机组运行,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机组经济性。

6、加大节能技改资金投入,落实节能改造方案,进一步降低机组能耗水平。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我厂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相信在全体职工的支持下,我厂的能源体系建设工作能够按计划、按步骤、高标准完成任务,达到的要求,提高我厂节能管理水平,达到进一步降低公司能耗的目的。

能源管理系统 篇9

能源介质种类主要包括:高炉煤气(BFG)、焦炉煤气(COG)、转炉煤气(LDG)、天然气(NG)、氧气(O2)、氮气(N2)、氩气(Ar)、压缩空气(Air)、蒸汽、氢气(H2)、采暖热网、生活水、工业净环水、工业浊环水、浓盐水、除盐水、酚氰水、软化水、电力等。

能源介质信息包括:压力、流量、温度、煤气热值、供水品质(水质)、阀门开闭、调节阀开度、开关信号、动力设备运行状态、主生产线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环保信息包括:环保设备的运行情况、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流量、主要废气排放点的外排放废气中烟(粉)尘、SO2、NOx、CO2 等污染因子的浓度和流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气质量指标、厂区视频检测、厂界噪音

能源中心:以SCADA软件为核心,建立I/O Server实时数据服务器,实现在线的数据监视、工艺操作和实时的能源管理功能;基于数据库技术开发具有模型背景的能源管理功能并对外提供接口。

通讯网络: 采用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建立分区域的冗余环网,环与环之间采用耦合拓扑结构进行连接,从而建立高可靠专有的能源数据采集通讯网络。

数据采集: RTU产品为核心,通过信号采集、通讯、协议转换等技术手段,将能源介质参数的采集与生产控制系统隔离,提供连续、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据

企业“节能降耗”要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虽然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在企业“节能降耗”的过程中也不例外。

而信息化对企业的贡献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设计与生产经营水平、带动企业管理内涵的进步、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污染排放、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信息化能够沟通全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特别是在网络系统异常发达的今天,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有成千上万的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而工业控制网络将正在向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如果说自动化系统是企业主体骨干,那么信息化则是企业神经系统。因此,企业“节能降耗”必须要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互相渗透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模块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功能

能源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通过能源计划、监控、统计、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和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信息化管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是耗能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能源的系统节能战略措施。

能源管理系统在冶金企业应用非常普遍,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是耗能型工业,其耗能量占我国总能耗的10%左右。在钢铁总成本中,能耗费用成本约占18~35%。通过对冶金企业电力系统、动力系统(燃气、热力、氧氮氩)、水系统实行集中监控和管理,可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控制、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全过程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使能源管理与能源生产、使用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新模式助力节能减排

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无法一蹴而就,而企业管理也有待规范,企业通过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就成为当前最为实际的一种方式。但是,从目前全社会节能情况来看,“十一五”前三年仅完成单位GDP降耗20%一半的任务。中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一些难点,一方面,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通过政府主导加以推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节能的长周期和高投入使很多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也使企业对节能不够重视。针对节能减排工作贯彻实施的难点,一些新的节能模式在中国慢慢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自愿协议就是几个途径: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节能新机制。节能公司为企业提供节能潜力分析、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选购、施工、节能量检测、人员培训等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并且不需要企业投入节能改造的资金。其实质就是企业按比例以减少的能源费用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服务费用。

除了合同能源管理之外,中国节能协会也在尝试引进在国外已经成熟的节能自愿协议在国内企业中推广。节能自愿协议,是目前许多国家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的基本形式是,企业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就实现节能和环保目标,自愿与政府部门签订协议,做出承诺并付诸实施。与以强制标准推行环保节能不同,这是我国政府部门以市场手段推动节能事业,促进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

宝信能源管理系统

企业能源管控中心解决方案

1.解决方案名称 企业能源管控中心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

2.所针对的市场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环保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各能源消耗实体特别是高耗能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空前的。节能环保已被列入基本国策,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各级政府、大型企业领导班子考核的指标后,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能耗已成为重点用能单位的必然选择。加强能源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消耗,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宝信EMS是基于宝钢能源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一套成熟先进的解决方案。宝信软件在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系统设计中,将自动化和信息化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密切结合,尤其是将宝信的行业经验与合作伙伴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和成果结合,确保客户的价值最大化。宝信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套系统,更是先进的理念和管理体系。

3.业务范围 能源的产业链可以划分为能源的生产、输配和使用三大环节。能源管理项目关注能源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关注耗能量大、能源介质种类多、副产能源大的工业企业。目前主要关注工业领域,特别是钢铁、有色、重型机械、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宝信EMS通过能源监控,能源计划,能源统计,能源消费分析,重点设备能耗管理,能源计量管理等多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并将企业的能源消费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个生产部门,使节能工作责任明确,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EMS变条块分割为扁平化的能源监控和调度,将分散的企业各区域的能源管理站变为集中的能源管理,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进行生产和消耗评价,帮助企业实现:

(1)提高利用率、降低能耗:运用EMS强大的功能和手段对各能源介质实现有效在 线调控,充分利用企业二次能源,确保系统经济合理运行,提高节能降耗水平,改善环境质量;

(2)实时监控、快速响应:在能源系统异常和事故时,EMS通过集中监控作出及时、快速和准确的处置,把能源系统故障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能源系统稳定运行,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及整体安全水平,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3)分析评估、持续优化:EMS从管理的角度,实现对能源的质量、工序能耗和运 行管理的前端控制和评估,还能对能源介质进行趋势预测,从而为能源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提高劳动生产率:EMS通过对能源系统集中监控,减少人工操作,提升效率。4.能力描述

宝信EMS结合宝钢30年来先进的能源管理经验,为客户建立先进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管控系统,主要有:

建立一个适合工业企业实际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建立一套能源系统运行和基础管理体系;

建立一组以公司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能源考核和管理标准。宝信EMS的三大理念: 以远程综合监控(AT)为基础的扁平化、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以集中管控(IT)为核心的一体化能源基础管理模式;

以建立客观能源系统评价和考核体系为宗旨的价值管理模式。宝信EMS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以需求为导向的能源管理中心系统规划和设计;

集中、全局和扁平化的能源系统综合管理思想;

模块化、产品化为特点的能源管理中心应用系统;

系统与管理紧密集成的能源生产指挥系统。5.技术特色及产品介绍 5.1 产品介绍

宝信EMS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能源综合监控系统、能源预测和优化调度系统以及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如下所述:

能源综合监控系统

主要完成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潮流及设备状态监视、设备远程控制与调整、事件及故障处理、数据归档预处理,支持调度人员完成日常调度、巡检、点检等工作。

能源预测和优化调度系统

主要完成电力负荷预测、用电量预测、煤气平衡预测、多介质平衡优化调度等功能,利用能源管控中心系统的数据和控制平台,建立能源主要介质的产销预测模型,并通过能源综合平衡分析,给出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案,通为用户的调度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实现能源系统的平衡优化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

上一篇:最爱草莓作文下一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设计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