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2024-12-05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共12篇)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1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的要求提出,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巨大勇气和对人类的责任感, 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 人们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没有生态安全, 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早在2003年,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出, 要“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

生态文明是在全球环境危机背景下提出的, 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的又一次深化。环境危机实际上是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索取、不加恢复与保护的必然结果。爱因斯坦讲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怎么用它, 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 完全取决于人自己, 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 但也能用来杀人。”近代工业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离、对立必须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 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是人类同等重要的战略任务。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后的成果,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工业文明时期, 人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将环境成本外部化, 因此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荒漠化和“城市病”等遍及全球的环境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中, 人类逐渐认识到, 生态文明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 是人类构建和谐世界理想的境界。

建设能源生态体系

作为能源工作者, 我们清楚地知道, 自然界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一切生命的摇篮,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保护自然,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所以, 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倍加爱护和保护环境, 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 努力建设和维护生态文明。生态学家告诉我们, 面对工业化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 借助现代科学发展出现的新技术, 人类有条件重新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 反省自身生存的方式, 调整与自然的关系, 自觉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使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与自然融为一体,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9 3 6年, 英国学者坦斯利 (A.G.Tansley) 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强调在一定自然地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形成一定的生物链, 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在功能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构成生态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 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一些地方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相当严重,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重大污染事故不断发生, 环境保护仍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尤其是目前,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阶段, 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发展迅猛、比重上升,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坚持节能优先, 效率为首, 科学用能, 保护生态的原则, 把“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任务一个行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地落到实处, 以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

关于生态系统, 目前一般认为有四个基本特点:

1、整体协同, 动态平衡。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 一方面, 必须从环境中摄取物质与能量, 如空气、水、光、热和其他营养物质;另一方面, 需要不断向自然排泄废物、残渣。这样循环往复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2、相克相生, 相互依存。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变迁和演变, 通过食物链、生物链形成了在生态环境中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 达到了生态平衡。

3、生生不息, 循环演进。物质在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循环不止, 是大自然不停演化的基础。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产—加工—分解转化过程, 是生态系统的基本代谢过程, 也是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正是由于自然界有了这种功能, 人类才有可能根据生态规律, 合理利用再生资源, 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物质代谢和循环。

4、自我调节, 创造再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在受到外来影响后, 通过自身调节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所谓现代能源生态系统, 是以生产、消费活动链条为主题的人类能源生态体系。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不仅涉及一次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而且涉及包括土地、水资源、大气、环境等公共资源的占用和再分配。与传统概念相比, 现代能源生态系统不仅强调开发和利用系统自身的平衡状态, 而且更强调资源开发和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平衡。这是现代能源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

现代能源生态系统的发育是以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基本前提,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能源勘探开发、能源生产、能源加工转化、能源消费、废物的消纳与利用等环节, 形成一个循环经济的生态有机体。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任何生态系统的发育环境均取决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环境 (生态) 及其演进状态。根据这一原理, 能源生态系统的发育环境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当地自然资源基础;二是自然资源基础的开发状态, 或者说人文生态系统发育状态。就两者的关系而言, 前者决定着能源生态系统发育的可能性, 后者决定的是能源生态系统发育程度 (规模和方式) 。

促进能源生态文明

2007年,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我国能源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突出的特点是, 积极推动能源立法, 重点狠抓节能减排, 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节能减排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全民动员, 人人参与, 全年实现了能源消费强度、环保污染指标双双下降的好势头, 为2008节能减排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气候、环境和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 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前进中的矛盾, 要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前进中的问题, 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根本的出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02年,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新概念, 把以往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 发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2007年, 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概念, 再次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三个文明”进一步发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成功地把握客观规律, 不断开辟认识客观真理道路,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遵循生态发展客观规律,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即“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要求, 能源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艰巨任务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半个多世纪以来, 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证明, 能源生态文明不但是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条件。建设能源生态体系, 促进能源生态文明, 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同时它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块试金石。

35年前,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一个口号:“Only One Earth” (只有一个地球) , 警示人们保护唯一的家园, 免遭污染破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气候、保护生态, 关系到整个人类和地球的命运。我们知道,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努力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谓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所以, 我们应当牢固树立节约意识、环境意识、气候意识、生态意识, 转变传统的能源发展观念, 一方面不但充分考虑能源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能源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坚持科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安全发展, 促进我国能源事业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面对未来, 面对世界, 面对现代化, 面对能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荣任务, 每一个能源工作者都应当自觉地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己任, 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的宣传者、热情的倡导者和忠实的实践者。

学习永无止境, 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党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只有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法宝, 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在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朝着建设能源生态体系、促进能源生态文明的方向, 努力“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筑经济、稳定、安全、生态的能源保障体系,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生态能源。以自身的实际行动, 推进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教育,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为创造21世纪的生态文明努力奋斗!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2

坚持科学发展 持续节能降耗 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首先感谢承办单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四川公司给予我公司一个向兄弟单位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公司在CQC咨询老师悉心帮助和指导下,经过近一年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找到了种种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地方,通过整改完善已初见成效。

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上世纪末快速成长起来的化工企业。公司位于四川省合江县,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300余人。公司拥有一套引进国外节能技术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自动化水平高。大化肥装置于1995年底建成投产,1997年12月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装置各项能耗及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001年公司获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6年9月通过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化认证,2009年7月通过升级换版。2006年3月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9年3月通过升级换版。目前公司正与CQC合作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管理模式进行系统优化设计,建立公司卓越绩效管理体系。

公司2006年5月建成投产的年产2.5万吨1,4-丁二醇装置,主要技术从美国杜邦公司引进。2007年4月建成投产的年产3万吨三聚氰胺装置,主要技术从意大利欧技公司引进。今年建成投产的年产的1万吨γ-丁内酯系列产品相继投入市场,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目前在建的装置有:3*220吨/小时供热项目、6万吨1,4—丁二醇项目、4.6万吨聚四氢呋喃项目。

公司满负荷生产每年耗能约45万吨标煤,是四川省重点耗能单位之一。公司的用能种类主要为天然气、电、蒸汽等;耗能工质主要为水、氮气、压缩空气等。其中天然气占67.54%,蒸汽占17.48%,电占6.65%。

近年来,公司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化工控股公司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

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为指导,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使公司快速步入了科学协调发展的轨道。公司全体员工以“坚韧拼搏,团结协作,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秉承“勇气催人奋进,智慧成就辉煌,细节决定成败”的文化理念,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经营理念,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把公司真正建设成为化肥与化工齐头并进,无机化工与有机化工协调发展,基础化工原料与精细化工产品相互促进的大型化工企业。

一、树立科学发展战略理念,从源头上开展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夯实内功,在竞争中争取主动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目前天华公司主要依托大化肥装置生产经营,化肥生产是耗能大户,虽然能耗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但是随着能源的紧张、价格的上涨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单一产品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弱,公司调整发展思路,确定精细化工为发展目标。公司制定“严格精益管理,持续节能降耗,强化清洁生产,追求绩效卓越”的能源管理方针,使节能降耗的目标贯穿到生产经营和建设发展中。

公司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在项目规划的同时同步进行节能减排规划,始终以“高起点建设工程项目,以老促新,以新带老,优化节能降耗,全面提升节能降耗水平”为指导思想,选择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节能环保的工艺建设新装置,做到了建成一套装置、投产一套装置、节能环保运行一套装置。1,4—丁二醇、三聚氰胺产品分别以氢气和尿素作为辅料和原料,公司依托大化肥装置投入较小的技改,减少了新建配套装置较大的投入和能耗、排放的增加。同时,在新项目的规划中,我们借新装置的兴建,将清污分流等环保措施逐步延伸到老装置区,使老装置存在的环保缺陷得到了极大改善。我们整合了天华基地供热系统,提高了供热效率;整合了天华基地公用物料系统,降低了投入、减少了消耗。公司在狠抓生产装置和新项目建设节能降耗工作的同时,通过今年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能源统计管理,建立健全了能源定额考核制度:

1、能源统计管理

公司修订完善了能源管理制度,建立了节能管理机构和网络,建立健全了能源原始台帐、统计台帐,各类统计数据及报表。公司根据能源流动过程及其特点,进行耗能设

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备能效测评,建立各种能源消耗分类统计报表,同时针对各产品特点,对产品综合能耗、工序能源及工质单耗进行了统计和能耗分析。

2、能源定额

公司方针目标中制定了产品能源消耗定额,对产品能耗实施定额管理,为确保定额指标的完成,各用能单位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案,管理部门制定了考核办法对用能单位进行考核。

二、突出工艺设备技术创新,从装置上开展节能降耗

节能是化工生产永远的主题,节能降耗的措施在于技术创新。公司不断消化吸收外来技术,通过引进新技术和自主创新降低装置能耗并制定了节能减排规划和目标。

近年来,公司相继投入1.2亿元对大化肥装置实施20余项重大节能降耗减排技改,使装置的能耗更具有竞争力。其中,投入节能降耗技改资金8728万元,重大节能减排技改项目10余项;投资3327万元。这些节能降耗减排技改项目的实施,大大优化了生产装置的运行质量;“三废”排放量逐年减少,基本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基本实现了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动的转变,使物质和能量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

1、随着天华基地的发展,蒸汽需求量的增加,改造供热装置是优化供热系统的关键,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

2、以大化肥装置尿素溶液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反应尾气全部返回尿素装置集中回收利用,既解决了三胺尾气的处理困难,又延长产品链,提高了附加值。

3、以1,4-丁二醇作原料,生产高附加值的γ-丁内酯系列产品和聚四氢呋喃,既延长产品链,又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4、公司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清理,制定更新换代计划,逐步安排更换。

5、合成氨生产成本中能源费用占较大比重,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尤其重要,有效回收废热和余热的综合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节能技改重点,公司与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多项节能技改项目,进一步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耗能水平。公司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部门造林绿化百佳单位”、“园林式工厂”。

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三、强化企业经营过程控制,从管理上开展节能降耗

公司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工作,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公司节能降耗目标。公司的能源管理方针为:

严格精益管理,持续节能降耗,强化清洁生产,追求绩效卓越

具体目标包括五个方面:(1)能源计量设备配置率达到GB 17167-2006标准要求;(2)完善定额管理机制;(3)降低热损失,逐年提高余热回收率;(4)优化重点耗能设备运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5)节能降耗减排,自觉完成节能指标,确保主导产品综合能耗逐年同比下降。

今年以来,公司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环保、质量、能源、测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三级能源管理网络。调度中心、生产部和质量环安部为公司节能降耗、减排归口管理部门,设立了具有专业职称的专职能源管理员,统筹公司能源全局工作;各二级单位均成立了以行政领导为组长的节能降耗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能源管理员,具体落实能源管理工作;各班组和工段配备了兼职能源管理员。公司还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降耗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颁布实施并不断修订完善了《公司能源管理制度》,《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制度》,制定了《公司关于生产系统控制意外停车次数、吨尿素综合耗气的奖惩规定》、《公司关于重大事故隐患、挽救重大事故奖励办法的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并组织定期、不定期节能降耗专项检查,确保公司节能降耗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公司十分重视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开展能源节能减排宣传,树立员工的节能意识,积极参与节能活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员工活动。先后组织员工学习了《细节决定成败》、《你在为谁工作》、《没有任何借口》、《基业长青》、《提升自己的价值》、《精益生产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组织了能源专题培训和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司提倡一专多能、一岗多能、一人多岗的技能,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各单位每月、每季度都有现场考核,每年都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比武活动。近年来,化工操作、分析、仪表、电器、焊工、车工等多工种在省、市技术比武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员工技能素质的提高,生产装置节能技改的实施,为安、稳、长、满、优、节能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逐年降低。

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节能降耗是企业生产经营永恒的主题,也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天华公司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不断推进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断改进和完善能源管理,进一步调动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秉承公司经营理念,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节能降耗,不断提高公司能源管理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3

我国已成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努尔·白克力在报告中指出,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全国能源系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将保障能源供应放在重要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认真抓好能源生产供应,全年能源供应总体平稳,能源供需较为宽松。预计全年能源生产总量35.8亿吨标煤,同比下降0.5%。能源净进口量7.0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煤,同比增长0.9%。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64.4%,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科学规划、有序安排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全社会投资效应明显。2015年1—11月,煤炭开采和洗选、油气开采、石油炼化、电力和核燃料加工等固定资产投资达3.26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

着力加快清洁能源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全年新投产核电机组820万千瓦,核准开工核电机组880万千瓦。全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2550万千瓦;在建及已核准机组3203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第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預计到2015年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2亿千瓦、1.2亿千瓦、43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4.8亿千瓦左右。第三,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国内天然气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为契机,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全年共安排节能改造容量1.8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容量7847万千瓦。大气污染防治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进展顺利。牵头实施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煤炭清洁化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火电机组423万千瓦,淘汰落后煤矿超过1000处、产能超过7000万吨。实施清洁能源发展示范建设。

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取得突破。务实推动重点国家、地区合作,中俄、中亚、中巴、中英、中美、中法能源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统筹谋划推进能源领域“一带一路”合作。大力推动能源装备“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以贯彻落实中发9号文件为重点,推进能源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电力改革,印发6个配套文件,研究启动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油气改革,推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组建运营;积极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加强能源立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源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重大能源科技战略规划研究编制。组织开展重大能源科技示范。依托重大工程推动能源装备国产化。开展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能源行业管理能力不断强化。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21项、34子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启动规划、战略研究编制。创新能源监管方式。强化安全监管。进一步优化服务。

加大民生能源建设力度,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又有提高。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大规模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积极开展能源扶贫工作。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增长1.4倍、2.6倍、4倍和168倍,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成效显著,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标准煤耗累计下降17克,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33%、35%和39%以上。国际合作全面拓展,初步形成了西北、东北、西南及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电网、煤炭等领域国际合作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和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研发成功,大型水电筑坝和80万千瓦水轮机组设计制造世界领先。

从2016年起3年内暂停新建煤矿项目审批

努尔·白克力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也是能源革命发力提速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决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能源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发展国策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上来。深刻认识能源革命的本质和内涵,即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的更替或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深刻认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的精髓,“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五位一体,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消费革命是关键、供给革命是基础、技术革命是动力、体制革命是保障、加强国际合作是新时期保障能源安全的客观要求;深刻认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推动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准确把握“十三五”能源发展形势,积极应对能源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刻认识、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努力践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要求,2016年能源工作,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着力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2016年要努力实现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总量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能源效率进一步提升。

一是积极引领能源发展新常态,重点抓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编制实施。

二是统筹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推动第一批100万千瓦左右规模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2016年力争风电新增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以上。积极发展水电,加快推进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稳妥推进一批新的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开工建设CAP1400示范工程,推动“华龙一号”技术进一步融合。积极推动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

——科學有序开发化石能源。有序发展煤电,有效控制煤电产能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加大力度、提高标准,淘汰火电落后产能。加强煤炭产业调控,努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适度加快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实现常规油气增储稳产上产。积极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推进煤矿气权矿权统一,突破页岩气、煤层气发展瓶颈,推动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

——深入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调整煤电超低排放升级改造计划,东、中部地区要分别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推广煤电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

——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建设生态文明矿区。制定煤炭清洁生产标准。因地制宜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完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深入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输电通道建设。积极推动电网升级。加强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能源扶贫工程。

三是坚持绿色低碳,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清洁利用。深入开展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积极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积极实施电能替代工程。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依法行政,推动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机制。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加强能源立法。强化能源市场监管。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五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带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装备国产化水平。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

六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探析 篇4

单纯的节能减排工作应向全面的能源管理体系发展,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其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科学系统的能源管理将是未来能源使用的必然趋势。在国家日益加大推动节能减排力度的形势下, 能源使用也逐渐由粗放化、分散化向科学化、体系化转变;由能源的简单使用向能源的高效利用转变;由以往只注重“结果”的能源管理向注重有效的过程控制转变。

1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 社会意义和作用能源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一部分, 是对能源系统的全面管理, 已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及基础, 做好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利国利民, 影响深远。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推进落实;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自然观;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开发、资源利用的协调和统一, 有效促进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对企业的意义构建能源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为企业节约能源, 降本增效提供可靠长效的制度保障, 继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持续科学高效用能。

当前, 许多企业在能源管理中还存在诸如:节能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节能标准执行不严格、节能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不规范、节能目标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为此, 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和必要方案。

2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1) 标准化的系统管理从系统的全过程出发, 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 形成制度体系, 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控制, 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履行节能监测、能量平衡统计、能源审计、内部审核评估、行业对标等措施, 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能力, 有效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2) 运行模式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以国际上通行的P-D-C-A循环作为过程运行模式, 组织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Plan-Do-Check-Act, PDCA) ”的运行模式。

通过P-D-C-A过程运行模式的实施, 使各过程之间的输入、输出和控制要求明确, 达到相互衔接, 相互协调。

根据管理体系模式构成的基本理论、国际实践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 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为:在管理承诺的基础上采用“P-D-C-A”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 为兑现管理承诺、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而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对能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3) 基本原理能源管理体系模式遵循的是系统管理原理和“P-D-C-A”过程方法, 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 用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 对组织内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行控制和优化, 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 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3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分析

管理局考虑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两套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如下:

方案一, 按照新标准, 结合海上油气开采的实际情况, 重新建立一套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

方案二, 依托管理局现有管理体系, 集合颁布实施的能源管理文件, 进行系统整合。

(1) 方案对比方案一, 按照标准的要求, 结合管理局能源管理现状, 建设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 可构建管理局能源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但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繁多复杂的, 如: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手册、建立所有标准要素范围内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并形成相应的记录、图表及文件管理。然后, 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应培训、学习、宣贯和督导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等。

该方案的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体系建设工作量巨大, 并且与管理局现有管理体系 (如HSE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 存在相当大的重复, 导致体系运行管理可能出现界面不清、权属不明等问题, 有碍能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实施。

方案二, 根据GB/T23331中的规定, “组织可将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结合”。充分利用管理局现有体系资源, 结合已经建立并有效运行的管理文件进行有效整合, 再将能源管理体系纳入管理局综合管理体系, 形成包含能源管理体系要素、结构科学合理、程序顺达、管理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 达到各个管理环节全面受控, 并与HSE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平行运行。具体构建方式如下:

(1) 体系结构仍然遵循原有管理体系结构, 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

(2) 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严格遵循《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之要求进行编订。

(3) 与管理局其他已有或交叉内容, 重新整合, 重复内容不作新的规定, 各业务部室的责权利重新划分, 明晰管理界限。

(4) 作业文件在原有制度文件基础上进行有益补充, 增加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管理和能效控制方面的内容。

(5) 对具有能源管理特性的要求, 不能与现行体系要素实施有机融合的要素, 则在管理体系中进行相应的增加。

(6) 整合后的能源管理体系包含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生产工艺、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科研等诸多要素, 在管理局综合管理体系框架下运行, 形成统筹管理的独立运行体系。

该方案可避免建立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较大减轻体系建设工作量, 并与其它管理体系有机融合, 规避运行管理中大量重复性工作, 利于提高管理效能。

(2) 分析结论两个方案对比分析后, 结合管理局已建立并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 开展各体系间的整合, 形成具有现代能源管理特性的新型能源管理模式, 是一种可行且经济的能源体系建设思路, 方案二可行且符合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 优势如下:

(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与管理局综合管理体系中相同要素有机整合, 既能体现能源管理的特性, 又规避了交叉管理中界限不清, 多头管理的弊端。 (2) 对《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所涵盖的能源管理要素做了有益补充, 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打下坚实基础。 (3) 避免独立建设体系造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浪费。 (4) 减少后期实施的各项成本风险和推行难度。

4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践

(1) 实践过程能源管理体系是管理局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 由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层文件有机构成。

管理手册是能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是各部室和员工进行能源管理相关活动的行为准则。确立了公司发展的能源方针和目标, 对公司能源管理提出总体要求, 规定公司能源管理的总原则, 使得公司各部门、作业公司、研究机构、工程建设单位等在具体工作中有据可依, 提供方向引导。划清业务部门或单位间的责、权、利, 解决界限不清问题的困扰。对开展能源评审和绩效考核提出具体标准, 大大提高执行力度和深度, 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 强化了日常管理。

对周期性、预防性管理提出管理要求, 弥补原有管理中的不足, 手册既注重现场人员的管理也注重提高节能意识和技术素养, 在注重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的同时也强化了与承包商的信息交流, 从项目的源头就开始强化高效治理, 减少后期治理或补救式治理的管理成本和建设成本。

对于勘探、开发、工程建设、投产、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要求, 实现全程管控, 项目从设计初期开始管控, 各设计参数、监测和数据采集有机结合, 实现能源数据监测和能效评估的时效性。注重合规性评估制度建设, 杜绝能源评估的随意性和非理性事件的发生。内审、外审与预防性管控相结合的管理设计, 可以实现有效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 有效处置, 达到防患于未然。

程序文件主要对各项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和确认, 包括:法律法规、能源评审、基准管理、人员培训、运行监控、内审管理、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记录控制等管理过程实施程序管控。

作业文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第三层文件, 基础性制度文件, 是对现场实施制度管控的依据, 同时, 该层文件也对现场具体执行方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该部分定期和不定期修订, 持续完善, 适时增补调整。在制定和修订时需要对现场做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接地气、可操作是作业文件的核心。

(2) 经验总结 (1) 分层管理, 降本增效。在能源体系建设中按照管理的层级不同, 体系的设计采用分层控制, 主要涵盖管理层管理手册、执行层程序文件、生产作业层的作业文件, 做到层级分明、问责权利清晰透明、专业细致精准全面、可操作性强, 保证各个层级无缝衔接, 有的放矢。通过对管理流程的细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2) 分类控制, 细化权重。在能源的使用中采用分类管理, 这在《能源使用管理办法》中充分体现, 依据生产作业的实际需求, 公司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集中在自产的天然气、原油、成品柴油和外购的电力, 细化这几种主要能源的使用规范, 制定定额管理标准成为必要, 对于主要的用能设备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用能效率打下基础。

用能的分类管理可以清晰的划清能源使用中的权重, 实现分类控制, 有侧重的管理既确保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又简化了管理流程, 规避了多头和模糊式的管理造成人员和资源的浪费, 这些在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中尤为突出, 取得满意的实际效果。公司通过建立长效的天然气利用治理机制, 大大提高了伴生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水平, 有力推动了区域开发的进程, 使原有的点式分布的开发模式向区域化, 点面结合的开发模式转变, 能源利用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3) 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一定是服务于现实的需要, 精细化管理对细节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的把控是常规管理的基础, 细化、求精的管理理念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将成为今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 逐渐补充能源管理要素, 细化流程控制, 逐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将会成为常态。

建立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只是能源管理的初级阶段, 积极推动建全和逐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的长效机制才是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关键。渤海石油管理局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将科学化能源管理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 建立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长效机制成为各级领导和部室的共识, 持续完善体系建设将是管理局一项长期工作, 并将坚持不懈。

5 结语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5

(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青海省相关政策要求

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亦快速增长,能源消耗强度越来越高。2006年我国消费24.6亿吨标煤,2008年我国已经完全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但是我国的能源效率却只有33%,比发达国家低10%。同时,高强度的能源消耗带来的一些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引起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能源利用与能源短缺及环境保护的矛盾日趋尖锐。国家已把节约能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节能法明确提出“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节能方针。节约能源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能源管理体系的定义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三、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管理节能是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有效手段,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借鉴成熟管理模式,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能源管理,建立覆盖企业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对强化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促进企业构建长效节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企业在能源管理工作方面出现重视不够,管理不规范,方法不科学,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节能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等问题。

“十一五”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地区积极引入能源管理系统方法,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试点工作,国家颁布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标准(2012年根据国际标准ISO 50001进行了修订),推动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效。试点企业通过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节能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能源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实践证明,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青海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企业实施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成立企业主要负责人挂帅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企业专门工作机构及经费等工作。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及技术,实施能源管理全过程管理,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二)坚持政府督促和认证机构推动相结合

鼓励企业自觉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以此为抓手确保完成“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目标。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推动,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细则,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认证,有效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三)坚持稳步推进与全面实施结合

以“万家企业”名单中的企业为重点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省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五、青海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目标

通过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工作,使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节能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品。力争到2014年6月前,全省被列入“万家企业”的114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100%,通过第三方认证的单位100%。

六、青海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2013年5月至6月)

2013年5月7日,海东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了召开了海东21家“万家企业”参加的《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宣传动员会议,我公司技术质量中心派人员参加。会议要求各企业尽快成立企业主要负责人挂帅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企业专门工作机构及经费等工作。

(二)制定方案(2013年7月)

(三)强化指导(2013年8月至12月)

组织备案一批能源管理体系技术服务机构,为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培训力度,分行业、分区域组织系列培训活动。公司已委派技术质量中心安主任两次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

(四)审核认证(2014年1月至6月)

按照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要求,对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工作分期分批进行审核验收。对符合认证条件的,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对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行审核认证。

(五)总结推广(2014年6月开始)

以“万家企业”试点经验为基础召开现场推广会,逐步扩大体系实施和认证范围。

七、青海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由省经委、省质监局负责推进,各州(地、市)质监局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企业大力支持,共同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第三方认证机构积极参与。乐都质监局已将能源管理体系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工作的考核范围。

(二)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咨询和认证活动的监管

各州(地、市)质监局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和咨询、认证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认证活动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等问题依照相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三)加强宣传培训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6

1.农村能源发展的基本现状

以四平市为例,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农村能源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年资源量达500万吨,人畜粪便达1500万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很好。但是,由于受资金、技术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80%—90%的农作物秸秆仅仅用于农民生活而被烧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很低;大量人畜粪便不能过池还田,实行无害化处理;沼气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很小,发展缓慢。农村能源资源潜力和效益亟待开发。

2.当前农村能源发展的重点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2.1大力发展沼气 主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四位一体”工程、养殖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村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养殖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村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主要是用来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村镇生活污水,所产生的沼气,可以通过管道向居民集中供应,也可以直接发电,用于动力和照明。

2.2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日光温室。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主要用于反季节种、养业生产;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热转换技术,把水加热供用户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光伏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独立的电能,主要用于城鄉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如太阳能路灯、草坪灯等。

2.3加快秸秆资源利用 秸秆作为新型生物能源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秸秆气化。将农作物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燃料,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用能。二是秸秆固化成型。将秸秆粉碎,通过机械热压成型,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可替代煤、油等用于小型锅炉、居民燃料。三是秸秆液化。秸秆经过热解液化产生生物油,可直接用于锅炉等热力设备燃料,经再加工处理可替代柴油、汽油。秸秆经过生物工程发酵处理可生产燃料乙醇,是新型生物能源。

3.对于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3.1加强宣传,营造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深入宣传发展农村能源的重要意义,通过农村新型能源建设,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生态环境、村容村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建设文明和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要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认识,增强发展农村能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关心农村能源建设、支持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3.2科学指导,把农村能源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大事,是一件让农民得实惠的实事。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市的目标,本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多能互补,综合利用,优化结构,产业开发”的原则,把农村能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发挥效益。

3.3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公共财政对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支持力度,设专项开发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鼓励农村能源发展的政策,在用地、信贷、支农资金、农业开发资金、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创新投融资体制,尽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不同经济主体有序参与的多元融资机制,保证农村能源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3.4搞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涉及内容广,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盲目建设,一定要选择具备条件的村镇,尤其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试点镇,先行试点,搞好示范,建设“生态型”、“环保型”“能源生态型”村镇,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面推广。首先要把“生态家园致富工程”建设、推广农村节柴灶作为农村能源建设的切入点,搞好规划设计,分批逐步推进。

3.5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技术推广步伐 发展农村能源,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生产、转换、利用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联合,形成技术集群,不断推出农村能源建设新技术、新产品。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好懂技术、会管理的服务队伍,为农村能源发展提供技术和组织保障。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7

日前, 本刊记者采访了乐金渤化的节能工作负责人樊黎波, 了解了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于2012年6月下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 确定全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名单, 其中有化工企业1600余家。《实施方案》明确要求, 万家用能重点企业要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 , 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 并通过地方考核或获得具有能源管理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

能源管理体系可帮助企业实现从产品能源效率向系统能源效率再到组织能源效率的实质性转变, 通过采用低成本系统管理手段, 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13年底, 天津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与北京中化联认证公司组成战略合作, 建立精细化工、橡胶、氯碱三个专家组, 在渤化集团开展首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推动工作, 旨在合作开展天津地区石油与化工领域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天津乐金渤海化学有限公司作为示范企业之一, 积极参与并主动开展相关工作, 在2014年10月完成了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证工作并取得了认证证书。

樊黎波介绍, 通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不仅使公司在能源管理建设方面由粗放式管理形成了标准化、制度化、系统化管理, 在经营管理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创新了节能方式, 而且对转变员工观念, 规范能源管理, 强化工作执行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员工的参与度提高

以往的能源管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节能改造, 由专门人员负责相关技术投资, 但参与的人员很少。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以来, 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到能源管理体系工作中, 通过培训教育, 大大加强了员工对能源管理的认识程度, 扩大了能源管理的工作范围, 积极带动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到能源管理建设和运行的工作中来。

二、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能源管理工作从简单的单耗管理、节能项目改造, 逐渐发展成为系统化, 各部门明确分工, 并对绩效参数进行管理, 纳入考核指标, 规范了公司的能源管理。

三、合规性评价的开展

针对能源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公司现已开展相对应的合规性评价。在此过程中, 发现管理方面的不足, 公司及时改善相关内容, 以期与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匹配。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公司的各项内容逐渐合规, 并做到持续改善。

四、参照体系持续改进工作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8

背景: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的《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 对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企业, 将在安排中央预算内节能项目、财政奖励节能技改项目、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补贴推广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 到“十二五”末, 万家企业基本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31) 。

天津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因势利导, 结合国家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 针对钢铁、电力、化工、机械、建材、轻工、公建等试点行业将积极开展天津211家 (万家) 企业的内审员培训工作, 为企业建立能源管理标准体系, 培养节能专业人才, 为国家建立能源领域管理与应用岗位职业资格探索经验。在节能工作目标实施上, 培养出专业节能人才队伍, 建设完备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学校将努力建成具有创新特色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的国家级再教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力争成为节能战线上的黄埔军校。为早日迈进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贡献一份力量。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9

天津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作为市经信委全面开展 (GB/T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咨询建设取证工作的推动机构, 在全市开展体系建设评估培训工作。作为天津市能源管理体系先行试点地区, 开发区节能办公室与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全面合作, 根据国家要求, 结合本区域特点, 邀请重点推动行业企业、相关认证机构、培训机构组织召开了本次推动会。

会上, 开发区节能办对能源管理体系国家要求、地方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天津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负责人针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组织培训及体系建设作了介绍, 天津三星LED有限公司、渤海石油等用能单位作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介绍。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10

丙烯作为石化基础原料产品, 广泛用于制丁辛醇、丙烯腈、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丙酮、聚丙烯等。渤化石化PDH项目是目前国内首套、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装置, 具有收率高、能耗少、低碳化、运行稳定等特点, 符合国家产业鼓励政策和滨海新区排放标准。装置性能先进、技术成熟、投资成本低。项目建成达产后, 具备年产丙烯60~70万吨的能力, 其产品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其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对石化工业的拉动作用显著。

公司现装配运行的一套60万吨丙烷脱氢装置, 年消耗能源超过30万吨标准煤, 能源成本占公司产品总成本比重较高。由于公司项目建立较晚, 能源管理并不完善, 通过建立能源体系, 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等工作的进行, 各部门管理人员对如何管理能源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装置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 能源管理部门对公司整体能源消耗进行能源审计, 根据公司能源绩效水平, 确定了能源核算边界, 制定能源消耗基准及目标, 同时制定具体节能方案。

2014年4月, 公司组织内审员进行内部审核, 内审期间领导高度重视, 审核后对体系内不符合项, 各部门积极配合进行整改, 完整记录、形成报告。2014年7月,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状况达到能源管理体系外审要求, 并开始接受外部审核, 外审专家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状态表示满意并推荐认证能源管理体系, 并认证成功。

公司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 使公司管理人员对公司能耗结构、能源绩效水平及重点控制的能源因素有了深刻了解, 发掘节能降耗的空间和改造项目;通过设立节能目标, 激发员工对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不仅使公司整体能耗逐渐下降而且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节能管理和改造项目, 节约了能源消耗, 稳定装置生产, 2014年第三季度较前两个季度平均每吨产品节约0.15吨标准煤, 接近装置理论最优能耗;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 发现并改进了之前管理上的漏洞, 明确各部门职责, 使基础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运行能遇难管理体系的过程中, 逐步摸清设备实际运行参数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为生产系统的经济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通过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 不仅达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同时大幅降低了装置氮氧化物的排放, 起到了良好的环保效果。经历能源管理体系运行, 公司全体人员都深刻感受到节约能源使用不仅能贯彻落实天津“十二五”节能目标顺利完成, 更可以控制能源成本, 提高公司综合效益, 提高利润水平。

开架式换热器

精馏塔

废水汽提塔

张玉卓:建设绿色能源企业 篇11

第一、培育现代企业价值观,把履行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摆在首位。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企业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还是一个和其他组织相互联系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是一个社会公民。

第二、要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向清洁能源企业转变。神华集团的煤矿开采企业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井下无人工作自动化开采技术,我们开发了高效、安全、清洁、绿色开采的技术。另外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矿井水和煤矸石全部循环利用,加大绿化矿区,现在的绿化率提高到60%以上,在鄂尔多斯矿区开发之前绿化率只有3-11%。

第三、通过自主创新来延长产业链条。我们开始有一个煤炭企业,现在我们通过把煤炭这个不容易清洁利用的能源品种提升转化为天然气、清洁油品和化工品,这样就实现了煤炭的清洁利用。2008年我们成功运转了煤炭直接液化制油技术,现在每天是2600吨油,每天一列火车,这是用煤生产的清洁油品,这个技术得到世界能源界的广泛关注,使得中国成为唯一掌握百万吨煤直接液化汽油的国家,也为石油替代找到了一条道路。

第四、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才是确保企业创新力的第一资源。神华集团以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为平台,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在全世界广纳英才。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篇12

一、建立“三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保障体系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生命。为了使信息系统高效运转,大连市节能监察支队(以下简称“支队”)在数据采集环节建立了“考核、培训、监察”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一是对企业上报数据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纳入系统的300余户重点耗能企业,要求按月上报能源消费数据;监察人员承担报表提醒、数据审核和填报指导工作;制定了针对信息系统填报的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对企业填报情况进行全面量化考核,指标涉及报表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三大方面, 涉及每张报表的主要内容共40多个小项。二是结合考核评价结果,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支队从信息系统正式运行起,每年举办1~2期系统填报相关培训,内容涉及能源统计和节能管理。针对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中的产品能耗量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完成率和准确率偏低的情况,支队采用以行业为对象的培训模式,先后开展了4个行业的培训交流会,使报告质量逐年提高。三是加强专项节能监察,实现工作持续改进。支队开展了针对企业在线填报能源 利用状况报告的专项监察,对未按时上报报告的70余家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使上报率从2010年的45.3%上升至2014年的94.7%。目前,监察重点已经从保证上报率转向提升报告的及时率和准确率。把企业前一年度在线填报情况作为下一年度开展节能监察的依据和参考,监察人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加以督促指导。通过上述途径, 多数企业能够按时、规范填报数据,较好地落实了《节约能源法》 规定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义务。

二、设计开发综合性、智能化的信息系统

大连市能源监察管理信息 系统在功能设计方面,紧扣相关业务工作需要,突出实用性,体现服务特色。一是具备实用的审核功能。该系统包括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市级审核功能,对审核通过的企业可直接上报到辽宁省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审核未通过的企业将直接返回企业进行修改,并对企业发送返回修改的信息提醒。系统中还预先编制了能源相关报告的模板,可根据需要,自动生成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减少了企业的工作量。 二是具有较强的统计分析功能。 该系统可进行5×5×5的多维度分析。5个分析层次包括地区、行业、耗能级别、企业性质、企业;5大分析内容包括对比分析、 结构分析、走势分析、流向分析、 报表分析;可采用饼状、条状、曲线、流向、数据表等5种图形表现方式。统计分析的范围包括能源消费量、生产量、单位产品能耗、节能量完成情况、企业节能措施执行情况、用能设备能耗及使用状态分析等。企业能耗变动较大时,还可分析该企业对全省能耗的影响。三是具有智能化的验证功能。通过自动调取数据并计算,筛选并提示无效数据,可对数据有效性、波动性、平衡性、 逻辑性等进行多角度验证,增强了可靠性,简化了企业填报人员的操作。四是兼容各层级工作需要。该系统在开发时,即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数据导入接口标准, 实现了市系统与省、国家系统的对接,实现了数据同步。因此,该系统兼容大连市、辽宁省、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工信部发布的全部最新能耗统计报表,可满足国家、 省、市等各层级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工作的需要。

三、为支队业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一)对能源消费情况进行预测预警

一是对能耗总量进行预测。 系统集成能源消费预测模型,将能源消费 指标分解到具体 的行业,可对全市未来一年内的能源消费量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二是设置了企业 单项指标 超限预警。根据节能目标设立各种能源消耗的警戒线,包括产品单耗、 产值单耗、综合能耗、节能量等指标,可监测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当指标超限时,按照超限比例分一级 (黄色)、二级(橙色)、三级(红色)排序报警;对于提示的警报内容,可根据超限比例进行排序,便于用户查看;警报由系统自动发送给指定的用户,当发送给企业时,企业需回复解释超限的原因, 使支队和用户可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三是提供深度分析功能。系统为用户提供基于关联影响因子的能耗回归分析预测、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等功能, 满足用户对能源指标进一步分析的需求。四是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方便监控管理。系统以百度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内核,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满足了大连市能源监控管理可视化的需要。

(二)辅助政府部门开展节能绩效考核

上一篇:生产性状下一篇:公园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