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校友通讯(通用3篇)
编辑校友通讯 篇1
校友通讯
2008年第4期
(总第6期)
本 期 要 目
●关注母校
·党委书记周应佳参加“2008教育发展论坛”会议
·省学位办领导来我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2008年暑期务虚学习会在洪湖举行
●校友会动态
·襄樊学院各地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 卧龙的足迹
·如椽之笔写风流——记襄樊一中数学特级教师王勇
襄樊学院校友会
2008年8月31日
●关注母校
党委书记周应佳参加“2008教育发展论坛”会议
2008年7月19日、20日,“2008教育发展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会议由湖北省教育厅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旨在对我国未来一定时期教育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湛,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副主任周满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刘献君,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等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省内部分学校领导、地(市、州)教育局局长等参加论坛,我校党委书记周应佳作为论坛特邀学者应邀出席。
本次论坛会议以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坛分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教育改革”、“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教育改革的国际环境”等四大单元,围绕“如何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等若干主题,先后由王湛、范恒山、谢维和、戴家干、张力、周满生等领导、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周应佳书记作为第三单元圆桌论坛的佳宾,针对“教育热点问题”作了简短发言。周书记提出的“二本院校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等高校发展与改革的现实问题,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积极肯定。
路钢厅长在总结讲话中认为,本次论坛“时间短、内容丰富、佳宾层次高、论坛质量高”,论坛“有思想、有观点、有讨论、有启发、有收获”。路厅长指出,会议为湖北教育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提供了一个框架,为今后五年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提出了重要思路。要求与会人员针对如何处理政府、社会和学校关系等现实问题认真思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省学位办领导来我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
7月31日上午,湖北省教育厅学位办韩习祥主任、张文斌副主任莅临我校指导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在李儒寿院长的陪同下,在致远楼四楼会议室听取了院长助理刘伦钊关于学科建设工作的详细汇报。
我校现在3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在规范本科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同时,紧紧抓住学科建设
这个龙头。2002年,学校确定了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原则。2006年,学校发布了《襄樊学院“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年,学校再次制定了《襄樊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5)。其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左右,学校力争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获批4-6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按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化学与化工学科群、材料科学学科群、车辆制造与自动化控制学科群、历史文化与旅游学科群、经济管理学科群等6个学科群开展建设。
目前,我校拥有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立项建设的拟增列硕士学位点3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质课程8门。现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24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356人;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有9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学校设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个,聘请7位知名学者为学校“隆中学者”特聘教授,聘请37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有27名教师被武汉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
在听取汇报后,两位同志给予了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发展步伐稳健、目标明确、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建设思路清晰合理、措施具体得力等,同时并对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下一步发展和规划给予了很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并希望襄樊学院继续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坚持以科研为抓手,带动学科建设。他们相信,襄樊学院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更上新的台阶。
学校领导班子2008年暑期务虚学习会在洪湖举行
8月20日、21日,学校领导班子2008年暑期务虚学习会在洪湖蓝田集团举行。全体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计财处、学术委员会、高教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会。会议由党委书记周应佳主持。
学习会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学校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交流,对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建设、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学校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建设发展,特别是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学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下一步如何发展,要认真思考,认真谋划。
在学习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在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谋求学校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打破旧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眼界要更开阔一些、境界更高一点,要立足于加快学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思考学校的发展,克服“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等思想观念,强化开放意识,跨越发展。要改革现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发全体师生的活力,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校友会动态
襄樊学院北京校友会在京隆重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7月26日,襄樊学院北京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中盐饭店举行。襄樊学院原副院长朱新义,现任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会长王化凯,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王守忠、教务处副处长马永军等嘉宾和40余名工作、生活在北京地区的校友代表出席了会议。从77级到03级,各届在京工作的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回忆往昔指点江山,激情澎湃的岁月;共叙山高水长的同窗情谊;同贺母校北京校友会的成立。整个会场内充满了浓浓的校友之情。
成立大会由84级校友李林同志主持。92级校友段仁保同志代表北京校友会筹备组做了筹备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襄樊学院北京校友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87级校友、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万建军同志当选为第一任会长。万会长首先代表理事会发表了讲话,他就北京校友会今后工作的展望、怎样为校友做好服务等方面谈了很多诚恳的、切合实际的想法。万会长表示:襄樊学院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全体成员将会团结一致、努力工作,竭尽全力为北京地区的校友搭建一个加强联络、增进友谊的公共平台。为母校襄樊学院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随后,校友代表李志刚、鲜铁可、廖红漫依次发言,他们都对北京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和支持。大家一致认为襄樊学院在各地成立校友会即增进了校友之间的联系,也增强了校友和母校的联系,意义重大。最后,王化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王书记指出:首都北京人杰地灵,精英荟萃,校友们在京城不同岗位上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绩,为母校赢得了声誉,增添了光彩!他指出校友会要根据“两加强,三服务”开展各项工作,在促进校友事业发展、促进母校建设与发展和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北京地区登记的校友近400人。
襄樊学院保康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13日,襄樊学院保康校友会成立大会在保康县教育局会议室举行。襄樊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会长王化凯等嘉宾和50余名校友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推选76级校友肖明诚同志担任保康校友会会长,张祖涛同志任秘书长。目前,保康县登记的校友达到760多人。
襄樊学院宜城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15日,襄樊学院宜城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宜城宾馆举行。襄樊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会长王化凯等嘉宾和近40名工作、生活在宜城市及周边乡镇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85级校友尚瑾同志担任宜城校友会会长,李秀东同志任秘书长。目前,宜城县登记的校友达到820多人。
襄樊学院咸宁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16日,襄樊学院咸宁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咸宁市举行。襄樊学院纪委书记魏跃春等嘉宾和近30名工作、生活在咸宁地区各地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91级校友熊鑫同志担任咸宁校友会会长,汪新炳同志任秘书长。
襄樊学院十堰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18日,襄樊学院十堰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十堰市举行。襄樊学院副院长、校友总会秘书长丁世学等嘉宾和近70名工作、生活在十堰地区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82级校友王大林同志担任十堰校友会会长,朱德华同志任秘书长。目前,十堰地区登记的校友达到360多人。
襄樊学院孝感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20日,襄樊学院孝感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孝感市举行。襄樊学院体育学系党总支书记何忠等嘉宾和30多位孝感地区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78级校友夏金元同志担任孝感校友会会长,朱健同志任秘书长。
襄樊学院上海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23日,襄樊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101会议室举行。襄樊学院党委副书记、学校校友总会会长王化凯等嘉宾以及生活、工作在上海的30多位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由82级校友李炳安主持。会议讨论通过了襄樊学院上海校友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上海校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理事会成员。会议推选77级校友周襄文同志担任上海校友会会长,黄辞海同志任秘书长。目前,上海地区登
记的校友近300人。
襄樊学院鄂州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26日,襄樊学院鄂州校友会成立大会在鄂州市凤凰山庄国际会议厅举行。襄樊学院副院长、校友总会秘书长丁世学等嘉宾和近30名工作、生活在鄂州市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81级校友夏汉桥同志担任鄂州校友会会长,陈绪满同志任秘书长。
襄樊学院南漳校友会举行成立大会
2008年8月31日,襄樊学院南漳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南漳县林业局会议室举行。襄樊学院副院长李本林等嘉宾以及30多位工作、生活在南漳县的校友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推选80级校友李光斌同志担任南漳校友会会长,方明同志任秘书长。目前,南漳县登记的校友达到580多人。
●卧龙的足迹
如椽之笔写风流
——记襄樊一中数学特级教师王勇
王勇,湖北省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湖北省教科研学术带头人,湖北省优秀教师,襄樊市首届名师,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湖北襄樊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长期从事中学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绩斐然,已在《数学通报》、《中国考试》、《考试》等30余种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8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数学科普读物200余本,近20次获论文或科研成果奖。近年来多次被评为襄樊市“杰出青年”、“模范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现任《高考》期刊“数学栏目”主持人,《课堂内外》、《数学教学研究》、《中学理科》等杂志社的特约编委,《求学》、《高中生》、《中学生数理化》等杂志社的特邀撰稿人。
一、年轻有为,25岁下派任副校长
1984年,襄樊市市属重点中学——襄樊一中,分配来了一位年仅18岁的瘦高个儿数学教师。谁也没想到这位毕业于襄樊学院(原襄阳师范专科学校)的小伙子17年后竟成了目前湖北省最年轻的数学特级教师,竟成了全国著名数学学科带头人。到了襄樊一中的王勇老师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如锥处囊,逐渐成了一块很有成色的、闪闪发光的“金子”。经过六年的锻造,王勇老师英姿勃发、豪情万丈,于无形中成了领导赏识的对象。王老师到襄樊一中的第二年就被任命为团委副书记。1991年年仅25岁的王老师得到领导的高度信任,被下派到襄樊市第十三中学挂职锻炼,担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期间,王勇副校长带领十三中全校教师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短期内使十三中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使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在期间指导了该校青年教师张明安、颜国学等,使他们迅速成长为襄樊市第十三中学的后备良才。王老师的突出工作业绩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著作等身,二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自踏上三尺讲台,王老师就深感现在的学校真正缺乏的不是教书匠,而是缺乏科研型教育者。王老师懂得只有善于总结教学规律的老师才会真正使其教学水平不断上升。于是王老师教学之余拿起了手中的笔,没想到这笔一拿就一发而不可收。据不完全统计,王老师自1989年开始至今已在30余种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在《数学通报》、《中国考试》、《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数学杂志》、《中学数学》、《数学通讯》、《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教研(数学)》、《数学教学研究》、《考试》、《求学》、《高中生》、《中学生》、《高考》、《高考金刊》、《中学生数理化》等各种学术刊物上都常见其作。其中《一堂开放式的数学复习课》、《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高三数学总复习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反例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作用》、《高考数学总复习要注意“十化”》、《高考填空题中的创新题型剖析》、《小题大作,价值连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点尝试》、《例谈解题中的重要策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参数时常犯错误剖析》、《排列组合应用题中的分配分组问题导析》、《动态几何题分类解析》、《有关的试题的“交汇性”》、《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等文章不知令多少老师、学子获益。更可贵的是王老师并没有因为自己2001年成功登上中学教师的塔尖——被破格评为特级教师之后而驻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更是勤耕不辍。王老师近年写的《动态几何问题分类解析》一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权威期刊《考试》(2002年第1期),连续在《求学》杂志上发表长篇文章指导学生科学备考;《高等函授学报》曾连载王勇同志四篇有关中学数学教学的系列文章。王老师现是《高考》、《课堂内外》、《数学教学研究》等八家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和通讯员;是《求学》、《高中生》、《中学生数理化》等杂志社的特邀撰稿人;名字被列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及《中国数学教育名人辞典》。认识王老师的人称王老师这人是勤奋的、和蔼的,但王老师更厉害的是他手中的笔,他那如椽之笔让人深感可望而不可及,让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王老师主编或参编数学科普读物200余本,如《初中数学标准化试题分类精编》、《高中数学总复习》(下册)、《立体几何一题多解》、《著名不等式》、《数学能力培养与训练》、《青春的旋律》(德育辅助教材)、《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高中数学复习与测试》、《初中数学竞赛辅导》、《高考任我行》、《高中总复习精典聚焦》、《高考新知本(数学)》、《中学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等。
那么王老师是不是只会“动手”而不会“动口”呢?非也。许多听过王老师课的学生都说:听王老师讲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王老师真是天才演讲家。王勇老师不仅善于总结教学规律而且善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王老师常年自费订阅教育教学杂志60多种,博采众家之长。他授课很讲究艺术性,深受学生欢迎。王老师多次在校级、市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教学效果十分显著。1991年4月主讲的初中毕业年级复习示范课的教案已选入全国师范类统编教材《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1992年10月在全市高中数学优质课竞赛中,“立几绪论”课荣获一等奖;2000年5月主讲的高三年级复习示范课“高考填空题中的创新题型剖析”,反响强烈,这节课的教学实录已在湖北大学《中学数学》2001年第2期上发表。他1994年任班主任所带的高中毕业班的高考成绩,单班上省线44人,数学单科过省有效线48人,名列襄樊市首位。1997年及2000年两年的高考数学成绩单班过省有效线人数均超过50人,名列襄樊市前茅。他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级教练员,所辅导的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曾荣获省二等奖。
三、春风夏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王老师深知一个人再能干、本事再大,他也不可能撑破天。一个老师再能教,他也不可能去教所有的学生。社会需要精英,更需要群才。所以王勇老师课余总是热心辅导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作出了显著贡献。1993年至今,王老师一直热心指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教法,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辅导青年教师撰写教学、教研和科研论文。以“传、帮、带”的形式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王老师在本校所指导的青年教师有叶德凤、余学东、王必挺、吴天伟、李园等。这些青年教师现在不仅均已成为襄樊一中的教学骨干,而且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也发表了数篇教学教研论文,经王老师悉心指导的青年教师共计20余人。由于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因而王老师倍受青年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四、心虔志诚,勤勤恳恳为襄樊一中发展尽己力
王老师为人正直,勤劳朴实,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计名利,勇挑重担,为襄樊一中的生存和发展操真心,办实事,深受襄樊一中教职工的信任。他自费订阅党报党刊,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做到深刻领会,切实掌握;他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参政议政。
首先,王老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把“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难,释学生所疑,纠学生所错”作为自己的执著的追求。他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所带的班多次被评为
“红旗班”。他的学生多次在市大型竞赛活动中崭露头角,屡占高枝。王老师爱生如子,曾资助多名家境贫寒的学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还以书信的形式为全国各地数百名中学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王老师知道只有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更有利地为他人服务。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王老师逐渐走上了管理岗位。王老师在任校团委书记期间,襄樊一中团委多次被团市委授予“红旗团委”光荣称号,他个人多次被评为“模范团干”。这期间他参编了《青春的旋律》(德育辅导教材),在《学校思想教育》(1992年第3期)上公开发表论文《办好少年团校加强团前教育》。
王勇老师任襄樊一中教导处主任期间,起草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和教师奖励细则,如《襄樊一中教师教学工作规范58条》、《襄樊一中教学质效奖奖励细则》、《襄樊一中学生评教实施方案》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为襄樊一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协调下,教导处工作有声有色,井井有条,多次被评为“文明科室”。他个人在中层干部年终评议中,得优次数一直排在首位,这充分体现出王老师具有很强的教学管理能力。为此《襄樊日报》(2004年5月30日)“名师风采”专栏以题为“耐得住寂寞的特级教师”专题报道了王老师的先进事迹。
随着王老师工作业绩的彰显,他不但赢得了上级的肯定,也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1987年、1991年、1995年三次被评为襄樊市“教坛新秀”;1987年被团市委评为全市“青年新秀”,并荣立一等功;1992年,被市政协授予“创三新”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评为襄樊市“高中骨干教师”;1999年被评为襄樊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襄樊市“百名青年教师标兵”;2001年被襄樊市委、市政府授予襄樊市“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被评为第四届“襄樊优秀青年人才”;1989年、1994年两次当选为市政协委员;被市中级人民法院聘为廉政建设监督员,被市公安局聘为警风警纪监督员。其他各类奖励还有20余项。
五、张弛有道,尽显英雄本色
看了以上种种介绍,有些人一定认为王老师是位十足的工作狂,缺乏生活情趣。恰恰相反,王老师不仅会工作而且会娱乐,不仅工作干得好而且各种文体活动干得也好。王老师对学生主张要会学习,该玩时就好好玩,该学时就好好学。其实王老师对自己也是这样要求的,干工作时一定要拼命干,需要放松时一定要好好放松。王老师身高臂长,天生是块打排球的料,所以不管是在学校排球队还是在市排球赛场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看到赛场上他那生龙活虎的样子,让人根本看不出来他已是四十出头的人了。而且王老师在赛场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每球必争,每一险球拼命去救。谁要是打不好,他就和谁急。看着他那认真劲儿,有些老师感叹王老师打球真如其做人。另外,王老师羽毛球水平也很高,围棋也是业余初段,中国象棋水平更是十分了得。同时王老师还有一绝,那就是他担任婚礼主持人绝对是准专业水平,王老师至今已主持婚礼100余场。虽然王老师取得了如此的成绩但他依然很谦虚。襄樊一中年轻老师常常表达对他的钦佩之情,可王老师却说:“你们只要愿意拿起笔,说不定比我还要强。再说这些成绩都是过去的了,以后我还要更加努力。”
那么,在此就让我们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仰候一个更加风流的人物——王勇老师吧!卧龙的足迹远方有一片洁白的云!
拉近编辑与通讯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篇2
一. 努力拉近编辑与通讯员的心理距离
报社的编辑和通讯员都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做好宣传工作是共同的愿望。然而,编辑和通讯员的心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编辑与通讯员之间存在着一些“心理距离”。我们可以分为几种: 1.认识距离。通讯员给编辑部投稿,很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认可。但是编辑又希望通讯员所写的稿件符合自己的意图。这看起来是统一的,但事实上,由于通讯员所处的环境,总是表现本单位的情况、思想,而编辑则大多从编辑部整体出发。因此,不管怎样编辑与通讯员之间总是在认识上存在距离。2.感情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通常我们与别人接触时,大都是根据我们所担任的社会角色来行事。”由于通讯员的劳动必须通过编辑编发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所以他们会产生一种“仰视”感觉来看待编辑,而做为编辑,只要你稍有“俯视”的感觉,这种感情距离将一下拉得很大。某报开展了一次“编通往来”小报活动,从反馈回来的批评中统计90%是普通读者的;而通讯员却很少参与,即便参与了,言语也极为拘谨。下面是选择的几封信中的一些段落:
“看到贵报征询启事后,我几次提笔又放下,考虑很久,才写了点我的意见,不知妥否?供您们参考。”——这是一个常发稿的通讯员。
“本人是名业余写作爱好者,谈不上什么名气,也曾在其它报纸、杂志上发表过稿件,但唯独贵报难以登足。”从这些信的语气上可以看出编辑与通讯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 编辑与通讯员“心理距离”是可以变化的
佛洛依德认为,交往者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可分为四种:亲密的距离、私人的距离、社会的距离、公众的距离。
作为报社的编辑,应该努力缩短这种“心理距离”,而首先要缩短“感情距离”,以缩短“认识距离”,使通讯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桥梁与纽带”。
1.熟悉与接近。人际间相互吸引的因素之一是“熟悉和接近”,这种熟悉和接近,除了地理上、空间上的因素外,心理上的接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作为编辑主动地熟悉和接近通讯员,是缩小“社会距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2.相似性。一般地说,做为一个编辑最喜欢接近的通讯员,往往是和他性格、气质、经历等相似的人。而原来当过通讯员的编辑,恰恰是与通讯员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的编辑。我们出报,总是尽可能把更多通讯员所写的稿件刊发到报纸上。编辑也是深知通讯员的苦楚,所以也不会轻易地放弃一篇来稿。做为一个好编辑,应该从各种地方缩小与通讯员的距离。
3.理解与尊重。通过编辑的“理解与尊重”,会大大有益于通讯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笔者手中有这样一封来信:“感谢编辑同志,这么久了还记得我。遗憾的是我在较为边远的一线工作,不能经常和您面谈,我有太多的话要和您说。贵报社一直支持着我,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各位同仁殷切的目光,更加增添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我深深地留恋、怀念这个充满智慧、欢乐与深情的特殊整体!”这是一个在第一线坚守工作的通讯员在报社同志去探视后的来信。可以看出,尊重和理解会对通讯员产生很大的作用。
当然,以上例子主要属于缩短“感情距离”的。但只有如此,才能更进一步达到缩短“认识距离”,使通讯员的来稿大体上符合编辑的思想。所以说,编辑只有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同时又要经常与通讯员沟通,使通讯员随时领会、理解编辑的意图,才能避免再加工。
通讯员手中有大量的素材,要使这些素材变成编辑所需要的文章,不仅靠编辑出“路子”,更主要的是要出“思想”,也就是通常说的“提炼”,这就大大地缩短了“认识距离”。
弗里德里在《社会心理学》中说:“个性更广泛和更亲密的关系是社会渗透的关键。”这是缩短心理距离的必经之途。
“人们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反复无常的,而是一些稳定的构成物,他们保持着个体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定质和量的水平。”掌握心里变化的规律,处理好每一个通讯员的稿件,对于每一个报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依靠通讯员办报的报社,尤为如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我们坚持沟通,坚持交流,我们一定可以写出有水平的报道,办出好的报纸。所以,任何事情只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去做,总会赢得读者,赢得声誉的。
编辑校友通讯 篇3
会议以以庆祝英语97级校友毕业十周年,欢迎重温集体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忆往昔,畅明日的会议精神。首先,党委书记张晓红老师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对江大近十年来日新月异的欣慰,以及对各位校友事业有成、并在各个领域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的祝福,也表达了对校友可以回报母校的殷切期望。之后,郭希华,孙、杨、包、宋、黄、汪等多位老师都做了重要讲话,回顾了往昔美好的大学时光,表达了学生从幼稚蜕变成熟的赞许。同时也希望校友们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回报母校。最后,97级校友毛丹等做了发言。表达了对母校以及恩师的感激,对自己现状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校友中成功者颇多,涉及律师,外贸经理,公务员,教师等多个领域。
阔别母校达十载已久,校友们赠送一幅壁画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会间,他们亲切交谈,互赠名片,表达祝福。忆往昔,畅明日。他们对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惊喜与由衷的欣慰。
秋风拂面,丹桂飘香,又是一个秋天,充满离别的愁绪,同时又荡漾着收获的满足。十一年前的此时,他们与相处了四年的大学同学和老师分别,告别曾经的轻工大学,带着不舍,带着理想,带着青春的斗志,走向社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通过校友座谈会,他们重温了昔日同窗的美好时光,也拉近了彼此之间及其与母校之间的感情,同时为江大提供了广大的社会资源,意义重大。岁月将每个人的人生塑造得独一无二,但心底的那份对母校的依恋却愈发浓郁。希望外国语学院越办越好,江南大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相信这是我们新老校友的共同心愿。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
【编辑校友通讯】推荐阅读:
老校友回访母校通讯稿10-10
外国语学院第一届毕业校友座谈会通讯01-09
校友机制05-10
校友管理05-14
服务校友06-29
校友文化09-05
校友资源10-04
校友平台01-07
校友关系01-09
访校友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