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校友

2024-10-01

访校友(通用13篇)

访校友 篇1

刚接到这个暑假作业的时候,我十分苦恼.因为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校友,并且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如果这个作业是在学校期间布置的,我想我会完成的很好.就是这样一件让我一筹莫展的事情,却让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解决了.我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我的暑期任务,而且还受益匪浅„„.在采访前我通过各种关系了解了校友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其次我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了大量与采访有关的资料。这样我可以在了解采访对象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提问及采访技巧来使此次采访顺利的进行,从而挖掘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02年毕业的她,已经工作10年了,现在也已经是2岁孩子的妈妈,但当我问及她的大学生活,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我能感觉到她心里的那份快乐与幸福。“大学生活是难忘的,值得回忆的”她肯定的说。随后她回忆农大的校园,一草一木,问我学校的变化,就这样,我们的谈话在回忆与现实这十年的对比中开始了。

清晨湖边的琅琅读书声,中午食堂里拥挤的打饭场景,还有夜晚宿舍的卧谈,这些都是我们的共鸣。当我说起农大的变化时,学姐露出惊讶和羡慕的神情,说“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什么时候回去看看母校,看看老师,那里的花草,我住过的宿舍,我走过的农大的每一条路。都是回忆。”“忆往昔”的开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打开了被采访者的心。回忆就像老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的上演。她的脑海里是农大的过去,我的话语中是农大的现在,就仿佛我们做了一次时空的转换,我回到了过去,而她旅了一次游,我把她带回了母校。

不知为什么,突然在想:两年后,我真正的离开了农大,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悲伤?喜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忧参半吧!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同学,我的母校。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我在干什么,我依旧是农大人。也许两年,也许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我才会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农大的变化,我希望听到令我惊讶的消息,就像现在学姐的表情一样,为农大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农大人而自豪。

接下来,我就开始提问我最关心的话题了。学姐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女人来讲,真的是很好了。可我要问的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她想要的吗?与她上大学时候的梦想,以及大学毕业时的梦想是一样的吗?她没有正面地回答我,只是说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不能坚持你的理想,那么就要接受现实。也许你会说你可以坚持下去,但有些时候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

“能简单的说说你的理想吗?简单的谈谈大学刚毕业时的理想就行。”“大学刚毕业时,说实话我很矛盾,一点也不兴奋,因为我在考虑留在乌鲁木齐还是回来,乌鲁木齐还是很好的,所以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现在乌鲁木齐找找工作,闯一闯,因为还年轻,我想有我自己的事业。但我的父母是反对的,因为我是独生女,这四年在乌鲁木齐我们每年就只能寒暑假的时候见面,他们说很想念我,并且我一个人在外面他们不放心,乌鲁木齐那边没有亲友,就只能我一个人,他们坚决不同意。一直劝我回来。在加上我没有找到令我可心的工作,最终,我还是妥协了,我回来了。”“你我一样,背景差不多,所以你也要考虑到这一方面,除非你很有把握,在乌鲁木齐会有更好的发展。”“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职业规划是没有用的呢?理想会被现实打败?”我继续追问。“也不全是这样的,如果当初我回来后的情况很糟糕,也许我还会去乌鲁木齐追寻我的梦想。理想就是一把尺子,一直在衡量现实的差距,一直在提醒着你的人生是否偏离了轨迹。也许你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但也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规划的作用。”

大一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我认为很简单,因为我的头脑中一直有未来的规划图,有时候我很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但真正动起笔来形成文字,我苦恼了。我觉得我的理想就是一个海市蜃楼,只能远远的看见,我甚至连怎样去实现理想都不知道。我试图寻求一种可以快速、顺利实现理想的路,我在思考毕业后的选择,大学中该怎样生活,该掌握什么知识„„可我陷入了更加迷茫的境地,最后我不得不用“走一步看一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这次与学姐的谈话,让我有了再一次规划的想法。没错,有理想的人就像看到灯塔的船,内心总是温暖的、踏实的,不论现实有多么的残酷,也都不会被打败!

大学学什么?大学学到了什么?这一直是我关心的话题。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忘掉一切后表现出来的东西。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我想求证。

学姐现在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我很想知道她对大学的态度。她告诉我,尽管这样,大学时光以就是她最怀念的,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在那段时光最终形成的,那才是她真正的成长。“不仅仅学知识”她肯定的说,“就像现在我还在依旧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大学中有很多事需要学习的,如果你仅仅看到了专业课的那点东西,你肯定不会走很远。其实大学的学习全靠自己,你肯定都听了很多遍了,但有时候听到不代表做到,你真的做到了吗,自主学习?”我惭愧的摇摇头。“图书馆的资源是很丰富的,你可以涉猎很多知识,你感兴趣的课程都可以去旁听,这就是大学,没人去干涉你的生活,一切由你做主,这真的是我的青春我做主啊!”没错,我也是深有同感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安排,逐渐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自己的思想。“还有一项更重要——要学会怎样建立自己的人脉,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提高自己与别人说话办事的能力。”终于说到我最痛疼得事了,人际关系是我一直很重视的环节,但有时并不如我所愿。“没有人一出生就会做得很好,有可能你和陌生人接触的少,没有找到谈话的技巧,慢慢来相信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做的很好的。待人关键就是要真诚,真诚是很重要的,通过和你的谈话,我觉得你的沟通能力还是很强的。”“谢谢学姐给我的鼓励,我会记住你说的话的,努力做得更好!”

最后一个话题——情。友情,师生情,爱情。宿舍就是一个家,宿舍的六个人朝夕相处,总会有摩擦,来自天南海北,家庭环境都不相同,所以这也更能培养宽容的胸怀。“还记得我们寝室六个人每天晚上都会有卧谈会,每天一个话题,我们按生日大小派名,现在想想觉得挺好玩的,我们之间的友谊还是很纯的,即使吵架也都是些生活上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过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不会有人太往心里去。”

师生情与其说是珍贵不如说是难得。有时只有上课的时候见到老师,时间很短,这就更需要自己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学术问题,这就看你思考有多少了,老师还是很喜欢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注重学习的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你也会得到的更多。有些知识来的更直接。

爱情,最敏感的话题。此刻学姐的表情是甜蜜的。“回忆起曾经的他了?”“都已经过去了。”“那你们还有联系吗?”“没有了。”就让甜蜜留在她心里吧。鉴于她已经结婚了,我就没有过多的问下去,因为那是她的独家记忆。爱情不能强求,我依旧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的出现。

三个小时的聊天采访很快就过去了。但这次谈话内容却让我终生受益。这是一次老乡校友间的亲密谈话。感谢学姐的配合,我才完成了这次任务,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我内心的任务。

暑假过后,我就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这次谈话让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让我知道了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大学学什么?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人生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都在进步,即使它是一小步。

访校友 篇2

田波涛, 1985年出生, 陕西省渭南人。在校期间, 学习成绩优良, 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奖, “冯如杯”竞赛三等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奖项。2008年本科毕业时报名参加首都大学生村官选拔, 并顺利通过, 就职顺义区杨镇良庄村“村官”。任职期间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届获得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 2009年被评为顺义区优秀普法宣传员。2011年服务期满后在海淀交通支队担任城管, 目前就职顺义区杨镇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面朝黄土心朝天——小树初长成

田波涛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 陕北农村正如《信天游》里唱到的一样, “风沙茫茫满山谷, 不见我的童年”。充斥着黄土和沟壑的家乡, 造就了田波涛黄土一样厚重、踏实、勤恳的性格。

田波涛的父母都是农民, 家里有四个孩子。他的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为每一个孩子都创造了学习的条件, 在他们的努力下, 家里的四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但是父母很忙, 并没有时间太多的干预田波涛的学习, 他的一切, 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田波涛从小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并且很喜欢看书。每有闲暇时间, 就捧着书本, 什么书都看, 经济的、历史的、政治的、汽车的等等。2004年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 田波涛以优异的成绩达成了自己的上大学的愿望, 来到了北京, 走进了北航。

梦想萌芽在北航——找到自己

“北航有很好的环境, 有来自各地优秀的人才, 在这里生活会有一种天然的压力, 总是想要干点什么, 想要实现点什么。”田波涛这样形容北航。在北航, 他得到了锻炼的平台, 在北航, 他度过了难忘的四年, 在北航, 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大学里, 田波涛认识到自己在科研和社会活动之间更偏向于参加社会活动, 他更喜欢与人交流, 喜欢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他参加了校实践部、分团委实践部,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2005年暑假的那次社会实践, 看似跟平常的实践活动没什么不同, 却在不经意之间影响了田波涛的职业选择。那次社会实践, 田波涛和他的团队去采访北京南站附近的“上访村”。在历时25天的活动期间,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 走访“上访村”, 发放调查问卷, 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最后整理出了长达19页、近万字的调查报告。本来选择上访村作为这次社会实践的内容, 田波涛的想法只是想了解民生、增加阅历,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感受社会, 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的高度和水平。但正是这次社会实践的经历, 让田波涛开始体会到社会责任一词的涵义, 他的职业理想悄悄发生了改变。

田波涛说, 在上访村看到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每天捡菜叶吃, 睡大通铺, 类似疯狂地做一件事, 就是不断的递交材料。对于我们来说, 这是个很难理解的现象。但是看到这些底层人民的生活, 看着他们虔诚的样子, 自己的内心也会充斥着悲凉, 那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这次实践活动的论文获得了北航实践活动一等奖, 田波涛也因此被提名2005年度感动北航人物。荣誉对田波涛来说不是主要的, 在那次实践活动过后, 他萌生了为老百姓做一点事的想法, 一个看似简单的梦想在北航这片厚实的土壤上生根发芽了。

勤勤恳恳为百姓——“村官”工作

因为是一所典型的理工科院校, 大家特别看重专业对口, 所以北航的学子们选择当村官的的确很少, 大家更倾向于进入科研院所或者企事业单位, 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田波涛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他知道自己缺乏专注于科学研究的热情, 而对社会活动人际交往更感兴趣, 他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到周边的人。所以他没有追随身边大多数同学的职业选择, 而是毫无顾虑的选择了村官, 他觉得这是一条离他的梦想更近一步的一条路。

“村官”是个熟悉的称谓,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 却是个陌生的岗位。带着一点迷茫、一点兴奋, 田波涛奔赴了他的工作岗位顺义区杨镇良庄村。但其实田波涛在良庄村就呆了十几天, 就因为镇上需要, 被调去杨镇大杨各庄负责国际鲜花港的道路修建工作。

杨镇位于顺义区潮白河东部九镇中心, 自古便是华北商品集散地, 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第四京东大杨各庄”的美誉, 是首批国家级小城镇之一, 是顺义区最大的镇, 镇域面积100平方公里, 下辖42个行政村, 常驻人口为55000余口人, 是北京市首批33家中心镇之一。田波涛被派到这里的第一年, 主要任务是为北京国际鲜花港项目修建道路和管线。这一年之中, 田波涛修建了八条道路和一条重要管线。之后的两年, 田波涛管理杨镇的拆迁和规划。这任职的三年里, 田波涛一直兢兢业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 三年中他只回了3次家, 每次回家都不超过四天, 错过了大年初一, 错过了外公的80大寿, 有舍、有累, 但更多的是得、是甜、是工作完成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说到自己的工作, 田波涛的热情溢于言表:“虽然是最基层的工作, 说白了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 但自己做的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之前的一片麦田, 现在变成了杨镇宽阔的马路, 走在路上心里都很激动, 这里的每一寸道路都是自己的血汗, 都有自己的足迹。”

三年辛勤的工作, 换来了领导的信任与器重, 也为杨镇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出色的工作成绩使田波涛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村官”, 这在北京目前的村官史上都是从来没有过的嘉奖。田波涛一直牢记自己的愿望, 为最低层的老百姓做点实在的事。拆迁是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对于刚刚工作一年的田波涛来说还是很有挑战的。田波涛给自己的工作确定的原则是, 始终坚持以百姓的利益为首要目标。拆迁前必须做好调查工作, 亲自到现场, 每一寸土地, 每一棵树苗的划分都要清清楚楚, 不能亏了老百姓一分一毫。当地的老百姓看到了田波涛对他们的实心实意, 也非常认可他的工作, 对他的工作都积极配合, 拆迁工作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其实‘村官’的工作就是在和人打交道, 而且老百姓们都实在, 你对他们好, 为他们好, 他们都知道, 就会更好的对待你。”看似简单的道理, 要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 要做到也并非易事。

田波涛对他的工作团队的成员都以兄弟相称, 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肝胆相照, 但在工作中对他们又非常严格。多年的工科学习, 虽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 但是正规的科研训练给了田波涛一个良好的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田波涛学习东西非常快, 而且非常善于抓住重点, 纷繁复杂的工作, 在他手里立刻被分解的清清楚楚, 任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团队成员的心服口服, 但田波涛从不持才傲物, 工作中总是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大家。田波涛和他的团队成员到现在还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他们都把田波涛当做大哥一样对待, 即使在离开杨镇的两年时间, 田波涛有时间还是会回去看看以前的领导, 自己之前的下属有什么问题还会打电话咨询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如大哥般的领导, 带领着团队修通了一条条路, 得到了一个个成绩, 一路建设, 一路成长。

谈到当了三年村官的感想, 田波涛说即使工作强度如此大, 自己也从没觉得苦、觉得累, 因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 为老百姓们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利益。现在的一条条道路, 以前都是荒地或者农田, 是自己看着它慢慢修好。现在的小楼, 每寸砖每寸瓦, 之后配套的供水供热设备无不包含着自己的血汗,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贡献。一个人的价值, 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改善了周边的环境, 影响了周边的人, 每每想到这些, 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年村官结束以后, 田波涛选择了考公务员。因为材料专业出身考公务员在职位选择上非常受限, 而跟原来的工作拆迁重建有关的公务员也大都在专业上有限制, 所以田波涛就选择了考取通州的城管, 虽然过程有些曲折, 不过最后还是考上了。在通州城管大队任职期间, 田波涛从事的依然是最基层的管理工作。田波涛很喜欢基层的工作, 他认为只有在最最基层, 才能更直接的为老百姓造福。

任职城管一年后, 因为田波涛在村官任职期间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成绩得到了原领导的高度认可, 在一年之后, 田波涛再次调任顺义区杨镇, 在镇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工作, 从事了之前的老本行, 半年之后, 升任办公室副主任。正应了田波涛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所有的工作都要用心干, 踏踏实实的付出, 总会有出乎意料的回报。一年后的回归, 正是田波涛踏实工作带给他的出乎意料的回报。

脚踏实地为梦想——后记

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背后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付出, 田波涛说自己的职业规划其实很简单, 就是努力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 不好高骛远, 但心有期望;不急功近利, 但坚持不懈, 不求轰轰烈烈, 但求无愧于百姓。话虽朴实, 却透着他一如既往的坚毅和沉稳。想起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台词:不要追逐成功, 要追求卓越, 这样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田波涛也正是这样, 有梦想的人可贵, 能坚持下去的人更为可贵, 相信田波涛会在这条路上越来越成功, 越走越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稿)

2005年暑假的那次社会实践, 看似跟平常的实践活动没什么不同, 却在不经意之间影响了田波涛的职业选择。那次社会实践, 田波涛和他的团队去采访北京南站附近的“上访村”。

校友会校友代表致辞 篇3

你们好!

2012年5月19日,扬州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在扬办学60周年、合并办学20周年”庆典。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体扬大人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们谨代表扬大全体师生员工,向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对广大校友多年来给予母校的关注和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诚挚邀请各位校友届时返回母校参加校庆庆典,与我们畅叙别情,共享盛会、共谋发展!

1XX年沧桑巨变,60年春华秋实,20年改革跨越。经过1XX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在磨砺中不断前进,在奋斗中不断发展,在改革中不断跨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坚韧的团队品格,铸就了“坚苦自立”的扬大精神和“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优良校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建设栋梁之材。特别是合并办学近20年来,扬大人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谱写了一曲心怀风骚奏华乐、意寄桃李催新蕾的动人篇章,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

目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22万多平方米;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现有教职工376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97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00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5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硕士生导师1430多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点54个、硕士点226个,博、硕士专业学位14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部、省级重点学科8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4个,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省级研究院10个,科学研究机构84个,教学实验室(中心)36个。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2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2.56亿元。拥有103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各类在校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4620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7362人。建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9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被列入国家级实验区,1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4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党委先后被江苏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十二五”期间,学校确立了“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全校上下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推进由“规模大校”向“内涵强校”、由“改革名校”向“质量名校”的转变,努力构建和-谐学校,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聚沙成塔,滴水成河。扬大今日之成就,蕴含着无数校友的关心与支持。多年来,广大校友心系母校,为母校发展出谋划策,为母校建设添砖加瓦。很多校友经常回校为在校大学生作科研学术报告和成人成才报告,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出力流汗。很多校友在学校设立了奖助学金,为学弟学妹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健康成长奉献力量。扬大明朝之辉煌,更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帮助与奉献。目前,学校110周年校庆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我们期望通过110周年校庆,为学子们留下一批展示母校辉煌办学历程的标志物,绘就一幅创建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构建一张联系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联络网。

浓浓母校情,依依校友心。岁月可能改变了你的容颜,但永远抹平不了你对母校的记忆。星移斗转,世纪轮回,不改的是我们永远的扬大情。我们相信,有广大海内外校友的鼎力相助,经过全体扬大人的共同努力,扬州大学110周年校庆一定会异彩纷呈,取得圆满成功;扬州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愿景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让我们相约2012,相聚在明年的5月19日,共同见证这个欢乐而又美好的时刻!

访校友 篇4

致*****学院重庆校友会:

值此国庆佳节到来之际,欣悉*****重庆校友会将于2014年9月26日,在重庆长寿古镇召开成立大会,北京校友会谨代表在京、冀工作生活的全体校友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向所有在重庆的校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700余年的建都史,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是共和国首都;重庆拥有雾都、山城之美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是祖国西南重镇。北京与重庆同属历史文化名城,但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我们身处两地,相隔千里之遥。是我们共同的母校——长春工程院,将我们紧密连在一起。漫步校园、倾听书声、沐浴母校阳光是我们共同的经历。是母校,给予我们成长的力量;是母校,打造我们事业的平台。母校历经风雨,人才辈出。我们为母校的发展而高兴,为母校的成就而自豪!作为兄弟校友会,我们和各地的校友会一样,肩负着爱护母校、秉承传统、团结校友的神圣职责,希望贵我两会发扬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为搭建两地校友交流合作的平台积极探索,有益实践。让我们并肩努力,为服务于母校,服务于广大校友而奋发工作!让我们在更为宽广的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开创贵我两校友会工作的新局面,携手为母校的发展再立新功!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母校的事业如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衷心祝愿重庆校友会凝聚校友力量,团结拼搏、实现互利共赢,为母校增光,再创辉煌!祝愿重庆各位校友生活幸福安康、事业如日中天!

预祝重庆校友会成立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访校友 篇5

作者: 校长办公室 校友工作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8-5

亲爱的校友:

您好!

时光流转,日月嬗递。从五零年建校至今,山东师大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淌过了足足六十一个年头。这六十一个年头,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碎影流年,又让多少人在暮色四合的某个傍晚去一遍遍地怀想、一次次絮念?您是否也常会被这样一种不可解释的记忆裹挟,在凝神回眸的某个瞬间,蓦地发现,在与母校深邃目光触碰的当口,那种铺天盖地的怀旧思绪会一寸寸地沉下去,沉到您的心窝里。您是否还记得,那古木峥嵘的文化东路校本部,是否还存照着一个霞光初泄,晓风未起的清晨,在那样一个清晨您会找一方净阶,去细数紫色牵牛的蓝朵,静听那旋指而过的鸽哨,或是拿几卷可心的小说走进教室,挑一个临窗的位子,看晨曦慵懒地透窗而入,在微风的怂恿下,筛落一地的斑驳。当然还有那株妖娆着的正在花期的紫藤萝,和那成片成行为您包裹结实浓荫的法国梧桐,以及那藏匿在文史楼深绿色忆念中爬山虎的脚掌……

您是否还记得,那远离市音,与繁华喧嚣隔着几段时光的小清河畔,曾经的北校区,那古旧的校舍,蜿蜒的回廊,随风摇曳的稻谷,还有那划破深沉夜晚的声声蛙鸣,絮絮蛩响?你是否记起了那样一个又一个伏案苦读的午夜,凝固在寂寂黑暗中微露的一线灯光的澄黄,是如此的地老天荒。

不知道您是否到过长清新校区,但我相信单是她的那份阔大辽

远,也一定会让您左右流连。长清的天空总是那么的湛蓝,就像被幸福漂染过,双龙山濯濯如黛,天颐湖碧水满盈,依山傍水间就会让您蜗居已久的心门大开,整个人也变得豁亮起来,即便来时心如阴霾,到了这里,就像是有了擎天的雨盖。

亲爱的校友,从千佛山下、到小清河畔,再到天颐湖边,不论您在哪个校区留下过青春的足迹,我相信,您一定同我们一样,忆起了曾经属于自己的全部美好,点点滴滴。萦绕着恩师谆谆教诲的那间教室,穿行在三点一线匆匆的那个背影,浓浓绿荫下那份溽热中的清凉,一树琼瑶雪霰下奔跑中火红的年华,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刻敞开,山东师大,不单单是我们的母校,更像是我们生命中一道摇曳着的风景,就像是我们的来处,孕育着你我全部美好的韶华寄惦。

亲爱的校友,飞逝的时光在师大刻镂下永恒的沧桑,却也成就了她六十一年的辉煌,这六十一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有所守,也有所变,在坚定从容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途。最初的筚路蓝缕,创业维艰,都成为了现而今追忆中最闪光的璀璨,打磨成了师大人永远向上的精魂,并永远激励着每一个师大人砥砺前行,深埋在每一个师大人心间。我们深信在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努力之下,六十一年风雨路后,师大必将再谱华章,走出一个又一个朗朗晴日,一片又一片蓝蓝新天。

亲爱的校友,不论您是毕业已久,还是挥别于昨,不论您现在是功成名就,还是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师大母校永远是你我存照青春岁月、寄惦光影流年的那处始终摇曳着的不老风景。

亲爱的校友,山东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在您的殷切关

怀下起步。作为您与母校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我们愿意竭尽全力为您服务,让您听到母校的声音,看到母校的发展。同样,母校也关心着每一位校友的成长和进步,也愿意聆听您的声音:如果您回忆起如诗如画的青葱岁月,如果您有了新的进步和收获,如果您有了失散多年的校友的信息,请把您的美好回忆、幸福收获,把您对母校的感怀和眷念、对事业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提笔成文,传递给我们,让我们与您一起分享这感动和喜悦。

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请告诉我们。对校友工作办公室的工作,您的希望和要求,也请告诉我们。哪怕是片言只语,都是深情厚意,我们都无限感激。校报、校友会网站、校友通讯都将成为您抒发心声交流信息的平台。来信来稿请寄: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山东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xiaoyouban@sdnu.edu.cn

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兼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邹波0531—86180016

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文亮0531­—86180000期待您的回复!

致以

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诚挚的敬礼!

校友关系三境界 篇6

2013年1月27日,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表示,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再次向该校捐款3.5亿美元, 这使得他在过去40多年间对母校的捐款总额达到约11亿美元, 成为美国向单一大学捐款超过10亿美元的第一人。

布隆伯格称, 霍普金斯大学改变了他的人生。这句话让我联想到2010年时, 中国毕业生张磊也曾向耶鲁大学捐款888万8888美元。张磊坦言, 自己的人生受到了耶鲁的极大影响, 故而此捐款可谓投桃报李。

不仅是以上两所学校, 美国的许多高校, 学生毕业后都愿意支持母校。倚重校友捐赠的私立学校, 在校友关系上做得尤其周到。不过这关系的维护, 不是看形式, 而是看是否真的有心。我想, 经营校友关系有三个境界: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学校不可能等到要钱的时候, 才去跟校友说“我爱你”。平日, 我们定期都能收到母校自己所在院系以各种方式发来的联系信息。通过这些信息, 我们知道了母校发生的新鲜事, 如学生参加的会议、发的文章、球队的胜负、谁谁谁生了孩子、做了祖母, 等等。美国一些高校为了维持校友关系可谓不惜代价。几年前, 我去阿肯色州一所高校开会。由于会上可能会有校友“出没”, 我们学校两个负责校友关系的领导也专程赶去, 举办校友招待会。招待会不过40分钟, 大家不过是喝点咖啡、吃几块蛋糕, 拉拉家常, 来的人也不多。但两位领导为此开了六七个小时车赶过来, 又连夜开车回去。会上两人只字不提钱的事, 不过是向校友介绍学校近况, 请大家回去看看。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学生离校, 或是员工离职, 要带着一种视其为未来校友的观念来处理问题。我进雪城大学的时候, 读的是博士, 拿学校最高的奖学金。奖学金为期三年, 三年之后, 系里资金不足, 我又添了个孩子, 负担加重, 只好转成兼职。再后来工作繁忙, 决定退学, 系里一如既往给予支持, 系主任甚至写信说“很荣幸与你共事”。这虽然是客气话, 但是听得人很感动。我不是做校友管理工作的, 但反观自己在国内大学离职时处处受限的经历, 很深切地感受到大学是如何轰走校友的。一些学校不擅经营校友, 反而擅长制造校敌。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校友管理, 严格地说, 是从学生进校的时候开始的。对学生人生的“投资”, 应该“放长线, 钓大鱼”。成就学生的人生, 才是经营校友关系的长久之道。好的学校应该“宁可错爱一万, 不可漏过一个”。据我观察, 以前有些高校帮权贵和富豪拿学位、发文凭, 将其硬生生变成校友。真希望高校能将眼光放长远一点, 让校友捐款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或许不是每一个学生最后都能成为成功人士, 但是只要大家带着学校给予的理念, 去改良社会、改造自己的人生, 就是一种成功。

建设校友网络, 在操作上是很好学的, 可操作只是皮毛。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 很多学校也都学到了国外经营校友关系的办法。然而, 离开了关系的长久经营, 离开了对学生真正的关怀, 就是把哈佛校友会照搬过来, 恐怕都白费工夫。

教教育育名名言言

教教育育不不能能创创造造什什么么, , 但但它它能能启启发发儿儿童童创创造造力力以以从从事事于于创创造造之之工工作作。。

访校友 篇7

成立大会上,与会校友一致推选宁波佳达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93届外语系校友刘华瑛为温哥华宁波大学校友会第一届会长。刘华瑛会长表达了对母校领导一行专程参加大会的热忱欢迎,感谢在温哥华工作生活的校友参会并给予筹备工作的大力支持,并表示一定会加强温哥华宁大校友会与母校、各地地方校友会的联系和沟通,成为海外校友与母校加强情感联系、凝聚校友力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校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副会长唐绍祥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并就下一步学校拓展办学空间、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向在座校友作了通报,希望宁大首个海外校友会在会长领导下凝聚共识、团结一致,努力为海外校友搭建互联、共赢的合作交流平台,热情邀请温哥华校友回母校访问并参加今年母校三十周年校庆。驻温哥华教育领事杜建、校友总会名誉会长贺建时应邀参加成立大会,并对温哥华宁大校友会成立表示祝贺。会上,15余位温哥华校友代表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感谢母校培育之恩,纷纷表示愿为母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成立大会开始之前,93届外语系校友刘华瑛向母校捐赠100万元人民币,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基金,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唐绍祥与刘华瑛校友正式签署捐赠协议。刘华瑛校友一直关心支持母校建设发展,2010

校友事迹 篇8

李管理资料下载是我校2013届硕士研究生校友,一副“标准、靠谱”学长的长相,记者初入江苏省气象台采访,第一眼看见他就感觉很亲近、自然,采访前的紧张心情瞬间得到缓解。得知记者采访基层校友的目的后,李管理资料下载刚开始有些犹豫,称自己刚工作,没有什么成绩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但是,能够闯过千军万马进入省气象台,这个谦虚的学长也一定有其生动的故事。

一、梦想照进现实,新人也有故事

上班第一天,李管理资料下载怀着新生报到一般的忐忑心情来到省气象台,但工作毕竟不同于上学,初来乍到的他便接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任务——制作一个高温预估模型。凭借扎实的功底,李管理资料下载顺利的完成了第一个挑战,这极大地提升了李管理资料下载初入职场的信心。

采访过程中,李管理资料下载带领记者路过省气象台预报大厅,里面端坐着一排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的实习生。看见他们,李管理资料下载不禁回想起几年前的自己,当时自己也是新兵中的一员。从实习生真正成为气象职场的工作人员,李管理资料下载觉得自己很幸运。“奇迹”发生在2012年学校承办的气象部门招聘会上,那一天,李管理资料下载将自己的简历热情地呈给面试官,厚厚的纸张呈现了自己在南信大的7年青春岁月。

李管理资料下载来自江苏省盐城市,2006年考取我校,本科学习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主修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李管理资料下载不是学渣,也不是学霸,一句“还不错”可以评价他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李管理资料下载也乐于做这样一个“还不错”先生,他用始终如一的乐观态度,维持着各方面的平衡,也正是这种平衡,让他的梦想最终照进现实。

学习的道路自然不是一帆风顺,坎坷的路途也曾让他沮丧过、徘徊过,可总有师长、友人能及时为他驱走雾霾。尤其让他念念不忘的是导师的帮助,“她不仅在科研上给了我方向,更重要的是点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当然这一切更与李管理资料下载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他勤于阅读理论文章,在《热带气象学报》上发表过论文,更在国际会议上做过汇报。

一次偶然机会,因缺少练习,“还不错”先生在编程绘图的高墙面前碰了一鼻子灰,那之后他日夜奋斗,不断进步,也自此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李管理资料下载勤于编程、绘图,用出色的综合能力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心态决定人生,乐天派描绘未来

现在的“还不错”先生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在阅读雷达方面的书。他告诉笔者:“我即将开始短时临近预报,看雷达回波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不能马虎了!”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李管理资料下载不忘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首先要打牢基础,没有根基的植物再枝繁叶茂也撑不过一场风雨。其次,不能仅仅为了应付考级而学习英语,英语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沙粒需要经过每日的积累才能最终堆积成塔。同时,专业技能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能光重视理论而忽视动手实践。争取做一个全方面的“还不错”先生(小姐),不要整日宅在宿舍里透过电脑和书本看风景,多参加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交往能力。”

李管理资料下载最后强调:“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任何事情的发展方向只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摆正心态,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种成长。”

浅析校友、学校与学生关系 篇9

一、情荡千层浪, 重温学子心

据安徽大学校友办公室主任、安徽大学校友总社秘书长武廷章介绍,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 校友资源已成为评价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2010年中国校友会网正式把校友对母校的贡献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校友会网具体把捐款作为衡量的指标, 捐款包含捐赠额和捐赠率两个部分。安徽大学校友中, 最突出的代表要属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前澳门立法会主席曹其真女士了, 她于今年向母校捐款一千万元, 不过希望学校低调处理, 不要透露她的姓名。但是目前而言, 安徽大学校友的捐赠额和捐赠率均很低, 更多的校友主要以捐书和捐物为主。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曾说过:“学校的发展要问计于校友”。因为校友, 特别是政界、学界杰出校友对于国家政策、战略动向把握较为准确、了解的信息更为丰富, 所以在编制学校“十二五”规划时, 分别在北京、合肥召开问计校友的会议, 聆听校友们的意见。

二、今天的在校生就是明天的校友

校友可以在很多方面为在校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帮助, 各高校近年来就大力开展各种校友回校讲座、招聘会等活动为在校生在实习、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 并且可以为在校生择业提供参考意见;或者特聘、兼职、客座教授分享他们的经验, 因为校友比其他人更了解母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也可以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更适宜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在校生还可以通过与本专业校友的交流, 了解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 一些对其他专业感兴趣的在校生可以通过不同专业的校友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 为自己未来的学习以及职业做好规划。当然校友对在校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通过这些无形的交流和活动也更有益于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 黄德宽书记曾说过:“今天的在校生就是明天的校友。”所以在校学生与校友的联系更应该加强。

三、其他高校如何挖掘校友资源

(一) 中科大:创新机制多管齐下

与安徽大学同在一个城市的中国科技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众多高素质人才, 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中。中科大拥有着令人羡慕的校友资源, 也历来非常重视对这一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除定期开展校友返校活动及校友聚会外, 也尝试着创新校友工作机制。2007年9月中科大新创基金与母校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承诺长期资助新中国第一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 奖金额度被调整为8000元。仅仅两个月后, 由于教育部新设的国家奖学金额度为8000元, 新创基金执委会决议将该奖由原定的8000元提升至10000元。在进行此项决议前, 中科大征求了校友, 特别是历届郭奖得主的意见, 这一做法不仅维持了郭沫若奖学金与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不可动摇的地位, 也增进了校友对母校的联系和交流。

(二) 欧美高校:校友捐赠历史悠久

与国内高校热衷设立校庆日邀请校友回校不同, 欧美名校对于校庆日“并不重视”。牛津大学从未举办过校庆, 哈佛大学建校三百多年来只举办过三次校庆;2009年度过800岁生日的剑桥大学下一次的校庆可能将会是剑桥900岁的时候。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校庆活动和校友工作不重视。恰恰相反, 这些名校都拥有丰富的校友资源, 并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美国的大学校友会在学校和社会上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学生众多的常春藤大学校友会。耶鲁大学校友会作为美国历史最长的校友会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并持续发挥着作用。据了解, 剑桥大学800周年校庆活动共募集到10亿英镑, 其中大多为校友捐赠。而美国私立大学经费来源中, 校友捐款也是主要途径之一, 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校友捐款就占经费的28%。

四、重视校友踏步前进

与欧美高校相比, 国内高校校友工作起步较晚, 制度不完善, 发展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校友回馈意识、捐赠意识的淡薄也使校友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个短板。除此之外, 国内高校在举办校庆活动中对活动主体的定位普遍存在偏差, 校庆活动不应只是针对返校校友的活动, 更应让广大师生参与进来。

校友访谈问题 篇10

使用指南:以下问题大纲仅供参考,毋需逐题提问或者全部囊括,采访志愿者请根据被访校友的具体情况挑选和设计问题。

一、基本访谈问题

1.个人的基本资料(学历、经历等):哪年毕业,什么专业,您当初上大学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大学?大学的魅力?

2.能否请您对大学生活作一个大致的介绍呢?具体可以谈一下您当时的学习情况、社会工作、社团参加情况、参与的各类竞赛和获得的奖项,如:参与的科研立项、发表的论文等等。

3.您觉得大学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者从大学大学得到最多、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

4.能否描述一下您当年在大学园中的生活?对学校的点点滴滴,您能记起哪些印象深刻的事?(请介绍一下在大学园的学习生活中让您最难忘、或最开心的事情)

5.您认为大学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或者您认为大学人出去后与他人相比有什么优势、不同?)

6.作为一名大学人,您对大学“公能精神”的理解是什么?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应当怎样去把这种精神落到实处?

7.在您的大学生活中,您是怎样培养一个大学人的“公能精神”的?(或者您可以说说在大学园的生活中,您印象最深的有关于践行“公能”的事例吗?)

8.在您参加工作以来,您自己或者您身边有没有体现大学“公能精神”的事迹?可否谈谈。

9.您是否会经常的关注大学大学的发展?对于大学有没有什么期待或建议? 10.假如让您重新过一遍大学生活,您会如何规划您四年的生活?能否谈谈。

11.您本科毕业以后选择的去向是什么?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工作?能否请您解释一下这样选择的原因?

12.对现在的工作(生活)满意吗?(有没有想回母校充实自己的想法?)

13.请介绍一下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您对大学人跨入社会选择职业有什么建议? 14.请说说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是什么?(或者说,大学的“公能精神”是否在您选择工作的时候指引过您?)

15.工作单位对刚进入该领域的新员工是否提供培训?提供哪些培训?您认为这种培训内容是否有可能或者有必要走上大学生的课堂呢?

16.在您的这个行业中您觉得学校中哪些课程的设置会对这个行业和进入这个行业有帮助? 17.您觉得对于目前的大学生而言,选择职业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 18.您的职位是什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19.该职位的晋升路线是什么?您对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大学学生有什么建议?

20.这份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及经验?参加什么培训,取得什么证书对这份工作是必要的?

21.做这份工作您曾经遇到的一个困难是什么?您的解决办法?您最后达到了什么结果? 22.能否介绍一下您在找工作中或者参加了工作后让您难忘的事情。

23.作为一名××,您认为在现在的行情下什么样的人才更受欢迎,更有发展潜力? 24.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或能力对本工作来讲是重要的?这种品质在大学能否培养?应该怎样培养?

25.这份工作的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薪水大约是多少? 26.个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7.在未来6—12个月内,您会面临的主要挑战可能是什么?您会怎样面对?迎接这些挑战时的障碍有哪些?您日常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28.您成功地(不成功地)地解决或者处理的一个问题是?您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支撑您做到这一点的动力是什么?

29.在这个职位上,如果想获得成功必须拥有并保持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怎样去培养?

30.在您的组织中,能够把在同样一个岗位上把成功和不成功区别开来的行为是什么? 31.您如何看待这项工作的发展前景?

32.假如您是招聘者,要在大学毕业生中挑人,那么您看重的是高学历还是很强的综合素质呢?您认为学习成绩重要还是实习经历更重要一些?或者能否谈谈您认为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33.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最后能对母校和广大校友说几句话吗?(请您说说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二、职业发展类问题 1.职业选择方面 a)不知道做什么工作? b)就业和升学深造如何选择。c)如何选择未来工作的地点? d)在二线城市有怎样的发展?

e)自己专业门槛较高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方向? f)如何解决职业选择的纠结?(例子如下)i.喜欢解决一些难题,喜欢不断学习和接触新事物。但是觉得因为自己较符合选调生的要求,考虑到工作稳定性,我很犹豫是否要接受选调生这一条路,因为以后还想创业,害怕走了选调生无法创业创新。ii.iii.在选择行业时,非常的纠结,不知道是该去金融还是互联网,房地产还是保险。

本科专业是物理,但在职业选择上想选择教育培训行业,所以研究生想转专业。可是又考虑到教育培训行业没有太多的提升空间,所以研究生又想继续学习物理,有更扎实的竞争力。但是这样就有比较长的准备周期,就是来钱没有转行做教育培训行业那么快。在两个方面比较纠结。iv.v.vi.非常想从事在天津的金融方面工作,但是不知道去银行好还是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国企好,或者有哪些具体的岗位?

现专业是会计,大三,但特别喜欢翻译和新媒体运营。想要考研考翻译专硕,但又不想放弃本专业会计,对于就业方向问题比较困惑。又想当老师,有希望进公司,如何权衡?

g)如何依据个人资历找到适合个人水平的工作。h)毕业班,如何快速职业定位。i)j)l)应该从事自己想做的还是自己擅长的。国企和外企如何选择。如何了解职业发展路径? k)文科专业除了市场、营销、新闻传播方面还有怎样的工作选择? m)现实工作与理想从事职业有差距,没办法从事理想职业。如何解决。n)选择第一份职业时是岗位重要还是行业重要? o)找不到心仪的公司怎么办

p)之前没有过实习经历,对行业不了解,怎样能顺利得到实习或工作呢? q)女孩子做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好? r)s)t)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做常规性工作? 冷门专业的择业问题。

感觉大企业要求很高,小企业不想去,怎么办?

2.“专业”与“职业”

a)对本专业就业前景迷茫。而且往往有特别感兴趣的职位,但专业不对口,怎么办?(例子如下)i.因为是哲学院的学生,目前对编辑类工作很感兴趣,但这类实习比较少,接触的机会少,所以对这个方向比较犹豫,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

b)自己专业门槛较高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方向?

c)对于自己的专业就业上,不知道相对于各个岗位自己的竞争力是否有优势或者说在哪一个岗位上更有竞争优势。d)跨专业就业,如何成功?

e)学语言的同学如何找实习?找工作? 3.求职方面

a)银行求职什么最重要?需要哪些经验?(比如实习应该找那种类型的企业,如何备考等等)。

b)身处就业压力大的专业(如:管理学),求职时如何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c)如何了解未来职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如何使自己更加匹配该职位的要求。d)人力资源方面需要怎样的素质? e)把握不住就业机会怎么办? f)除了网申,群面以外,还有什么有效的进入企业的途径? g)实习经验非常少 能不能进证券公司? h)求职需要哪些普适的要求? i)本科生的竞争力是什么?

4.福利待遇

a)喜欢的工作但工资低怎么办? b)如何找到高薪工作? 5.简历方面

a)如何制作简历 6.面试技巧

a)自我介绍应该主要介绍什么内容呢? b)群面需要注意什么? c)如何提高面试成功率?

d)以及如何更好的在面试中展现自己,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表达出来。e)面对面试官的问题时,如何分析理解面试官的意图。f)面试时,企业依旧什么标准评判领导力。g)无领导小组面不知怎么应对。h)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 7.个人性格方面

a)自信心不足如何解决 b)反应慢,缺变通怎么办? 8.职场方面:

a)为什么在职场中能说会道的人比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得到老板重用? b)面对不太合作的团队队友,应该如何面对? 9.其他: a)实习与做课题之间如何选择,b)在毕业前的每个阶段,对于毕业应该做哪些准备。c)想请问下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d)因为水平不够,很多证没有考下来,如何解决。e)如何确定要不要转专业 f)留学回来,算不算应届生 g)如何自我评估

走访校友感想 篇11

今年暑假,学校里有个走访校友的暑期实践活动,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采访了前几届毕业的优秀学长——贺兴龙。通过这次走访校友,不仅让我感同身受地了解到,在大学里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如何更高、更快、更强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更让我懂得了梦想是自身前进的动力。

转眼就进入大三了,我们会对毕业之后的去向感到迷茫,也会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在与学长的对话中,让我清楚的知道大学并不能浑浑噩噩地消磨过去。大学里应该打好基础,多与外界进行交流,不断地扩充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学长跟我们讲述了他的大学生生活以及人生的一些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那种为梦想不断追求的精神,走上工作岗位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努力把自身塑造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只有经得住考验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学长的身上,我看到了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让我懂得了“努力后的成功与微笑”这句话的含义,奋斗之路是艰辛的,但确实会让人成长。在学长的鼓励下,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让我更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只要我们有目标、有信心,经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最后,我也十分感谢学院给了我们这次实践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假期里,我也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不断地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的有用之材!

杰出校友撰文批评母校教育粗暴 篇12

据媒体消息, 上世纪90年代在南京拉萨路小学上学, 后来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清华大学、密歇根大学学习, 现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的章早立和同样在拉萨路小学上学, 后来到剑桥大学上学的李萱在今年儿童节同时发出实名文章, 控诉她们共同的母校南京拉萨路小学, 称“我从不掩饰对这所小学的厌恶, 甚至于恨。”这样两位该小学的“杰出校友”的批评文章一经发出, 立刻在大陆众多网站上引起广泛反响。有人痛斥名校竞争中的粗暴教育;也有人跳出来反驳, 并指责两位作者“忘恩负义”;更多的人是开始反思, 思考小学名校教育模式的利弊。在文章中, 撕作业本、罚抄作业、写检讨、暴力体罚、批斗会……章早立和李萱分别罗列了她们曾在拉萨路小学亲眼见过的粗暴教育, 痛批小学时光带给她们的阴影, “我的老师们对作业本有着一套独特的美学。比如我们班的数学老师, 不喜欢本子上有错题, 做错题了, 要撕作业本, 重写。语文老师, 要求字的高度要统一, 只准占格子的二分之一。”“被要求隔离孤立某个同学, 老师要求全班同学不理睬某个人, 不和他说话, 不和他玩。”在接受采访时, 其中一篇日志作者李萱表示:“我们不是针对学校或是某位老师, 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唤起老师、家长们的注意, 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同时, 也感谢那些曾经在这些黑暗岁月里温暖过我的人。我们现在虽然都已经是别人眼中优秀的人, 可并不说明是在小学的苦难经历使得我们成功, 成功的路径有很多种, 不一定非要经历暴力式、羞辱式教育。”

校友寻访报告 篇13

一、毕业时间:2009年

二、专业:土木工程

三、个人特点:兴趣爱好是篮球,足球,看书;专能特长是CAD OFFICE软件 PHOTOSHOP 3DMAX;性格开朗乐观,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事踏实谨慎,处事果断,有自信心及上进心,喜欢挑战能吃苦耐劳

四、个人成就:在校社会实践:2008年7月到2008年9月 广东泛珠咨询有限公司,在公司主要负责现场钻探监理,辨认并记录地层情况,目标构造物的定位及测量。2008年6月 岳阳工程公司 工地现场体验(施工员助手);在校曾获奖励:07 08三好学生,获校三等奖学金2次,国家一、二等助学金各一次。一直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工作扎实,兢兢业业。

五、成长历程:**自09年在二十三冶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学习,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工作钻研刻苦,不断积累经验

江西新钢热轧至冷轧运输链工程及长沙三一重工新员工小区装修工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二、科学组织施工,努力完成任务

2010-2011年是陕钢集团烧结项目的决胜年,由于工期紧,施工质量要求高,过程中更需要严格把关,最后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在此期间曾被总承包单位评选为先进劳动者。

在几年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踏实,获得了领导的好评及同事的信任,获得公司2012“先进生产者”及“优秀技术工作管理者”称号及奖励。

上一篇:参与班主任培训心得下一篇:违禁物品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