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常用纯音乐

2024-07-09

tvb常用纯音乐(共3篇)

tvb常用纯音乐 篇1

纯音乐-《神奇的α波-潜意识疗法-舒眠》01.Drip Drip Drip [滴落的星子]02.Dance of Gossamer [薄纱之舞]03.Floating in the City [城市漂流]

04.Rising of the Dream [梦起始的地方]05.Dazing [微醺]

纯音乐-《神奇的α波-潜意识疗法-元气回复》01.A New Beginning [全新的开始]

02.Smiling Memories [回忆微微笑]

03.Tender Passion [柔情]

04.Completely Vacant [净空]

05.Infinite Vitality [生机无限]

06.A Fairy In The Woods [遇见林间精灵]07.Awakening [唤醒]

纯音乐-《神奇的α波-潜意识疗法-纤纤美人》01.Mermaid [美人鱼]

02.Ocean Blue [像海一样蓝]

03.Diving Deep [深浅]

04.Activation [纤活]

05.You Look Lovely [你曼妙的身影]

06.Have A Feeling In Love [恋爱的预感]07.Breeze In The Afternoon [午后微风]

关于最励志的纯音乐 篇2

1. 芦笙恋歌

2. 班得瑞 - 初雪 - 纯音乐 劲歌热舞

3. 月光下凤尾竹

4. 电子琴 - 篱笆墙的影子

5. 再回首

6. 铁血丹心

7. 渡情

8. 葫芦丝音乐 新版 快三

9. 别再说你爱着我

10. 牧羊曲

11. 月亮代表我的心

12. 蝴蝶泉边

13.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红太阳

14. 山歌好比春江水

15. 涛声依旧

16. 星语心愿

17. 彩云追月

18. 多情的巴乌 婚誓

19. 发如雪

20. 瑶族舞曲

21. 金孔雀与凤尾竹

22. 下凤尾竹 葫芦丝

23. 神话

24. 婚誓

25. 竹楼情歌

26. 纯音乐、古典音乐 - 牧笛 - 笛子独奏

27. 香格里拉

28. 天涯歌女

29. 晚风轻轻吹 葫芦丝伴奏版

30.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31. 望春风

32. 我不想说

33. 我想有个家

34. 北京的金山上 电子琴 音乐

35. 电子琴 - 漫步人生路

36. 电子琴 -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37. 映山红

38. 湖边的孔雀

39. 城里的月光

40. 女儿情

41. 在水一方

42. 牧羊曲

43. 西双版纳的孔雀

44. 笛子 康定情歌

45. 古典音乐 - 但愿人长久 - 笛子

46. 纯音乐 - 爱拼才会赢 - 双电子琴演奏

47. 陈悦 - 独角戏 - 情竹 笛子

48. 女驸马

49. 草原之夜

tvb常用纯音乐 篇3

摘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些什么?这是音乐教师应探讨的问题。同学们能记住经典音乐的主题片段并不能说明他已经理解了音乐,也不能说明他从此就会欣赏音乐。单纯的“纯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经典的不朽作品一定是根植于沃土之中,音乐中所折射出的音乐文化更是我们要关注的内容。了解了这些,你所掌握的音乐将更加丰满,生动。

关键词:纯音乐 音乐文化 关注点 精神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有着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美妙。音乐对人心灵的塑造是毋庸质疑的。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来看,有其共同点:优美、经典的音乐可以让我们牢记一生,但除了关注音乐本身,我们还有更多的关注点和兴趣在音符之外,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它的魅力和吸引往往超越纯音乐本身。

曾几何时,有幸听到了黄伟平老师的一堂音乐课:柴可夫斯基的《悲怆》,这是一部讲授难度很高的经典作品。整堂课,黄老师的幽默诙谐,妙语连珠,对音乐作品的挖掘与把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原来看似简单的一堂音乐欣赏课还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感叹之余也就作罢了。若干年后仔细回味,好似品出了其中的绝妙之处。黄老师对学生不光进行了音乐的陶冶,更多的是在他的授课中注入了一种精神,使得这部诞生到现在一百多年的作品依然青春焕发。这种精神,我理解为音乐的“魂”。我们每个人即使有一对金耳朵也很难从纯音乐中感受到这种“魂”,它靠的是个人知识的积淀、历练和人生的不断成熟,还有是对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更多更深的理解和剖析。

为什么《悲怆》能让我们潸然泪下,肝肠寸断,我想除了音乐本身,还应该和柴可夫斯基传奇悲剧的一生有关,眼泪并不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悲怆》是一篇战斗的檄文,作曲家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理解了柴可夫斯基,听懂了《悲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就传递给了你,但它还不是你所具有的,你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感悟,当有了质的变化,你的精神也会升华,它能让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改变,这就是音乐给你的最大幸福和财富。而在我们的课堂中,更多的是关注“纯音乐”,对音符、节奏、旋律的分析乐此不疲,似乎过多的讲解就不能称之为音乐课,殊不知这些讲解一点都不多余,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全面的理解音乐,有了音乐以外知识的储备,才能对“纯音乐”有更多的联想,才能明白音符、旋律、节奏所具有的性格。我想,音乐是人写的,作曲家的精神在音乐作品中一定会留有痕迹,我们何不按图索骥,通过作曲家来学习音乐作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联想和理解来感悟音乐的真谛,以此达到精神的传递。这也是我理解的音乐课之终极目标。

所以我想,音乐老师是歌者,也是相声演员,可以演小品,也可以说评书。用铿锵有力、底气十足的声音,用惟妙惟肖的表演,将音乐的“魂”注输给渴望心灵净化的孩子们,那将是何等的美妙!

在我的记忆中,宁波中学的一位老师讲授的《中国民歌》,多少年后依然记忆犹新。我理解的这堂课应该是中国民歌赏析的前传,一节课没有一个音符出现,但老师精湛的口才和个人魅力完全征服了学生和我。同学们从中国民歌的音乐文化中获得了共鸣,从老师的话语中得到了启迪,从它所包涵的音乐文化中抓住了音乐的“魂”,正是这种“精神气”的驱动,让他们的思维和大脑像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一般,始终快速运转和前行。民歌有它的时效性和“遗传变异性”,现在的学生很难与之产生共鸣,倒往往是民歌之外的音乐文化更为关注和喜欢,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何不就从这个兴趣入手,带领他们逐步进入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音乐文化和音乐本身自古就息息相关,音乐文化是对音乐最好的阐释和分析,而音乐是音乐文化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关注音乐本身所蕴涵的音乐文化,缺失哪一样都不完整。而且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的建立中,音乐文化对其的影响是深远的,作用不可低估。

当然,对于不同的音乐我们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关注面。如流行音乐中的通俗歌曲,通俗易懂,简单易学。在闲暇之余听听它,让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是它最大的.作用。通俗歌曲不是不可以拿来欣赏,关键是看老师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度了。针对这样的音乐,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在它优美轻松的旋律上就足够了。好听就多听几遍,不好听就让它自生自灭,这也是规律。

另一种音乐是在时间的长河中静静流淌过来的,它低调,不喧哗,但其中却蕴涵着惊人的力量,它可以在举国萎靡时振奋民心。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很多人听时都会本能的随圆舞曲的音乐轻轻击节,也可能会翩翩起舞,因为音乐优美,华丽。但殊不知,它是为了振奋国民而创作的。它的诞生就像一股注入奥地利人民心中的强心剂,令涣散的民心在这部音乐作品神奇的作用下瞬间凝聚。很难想象,经典的音乐竟有如此的魅力和作用。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很难从单纯的音乐作品中知晓这一切,老师就要把音乐中的“强心剂”注入给他们,让他们了解到音乐的深刻,让他们知道,要想真正了解一部伟大的作品还有很多欣赏前的功课要做,不光要记住旋律,还要知道它旋律背后的故事,更要把学习它的音乐文化作为最终目的。

还有的作品可以瓦解人的斗志。琵琶曲《十面埋伏》中的“楚歌”就有这样强大的破坏力。不了解历史,不了解《十面埋伏》背后的故事,你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刘邦要抓老百姓用埙吹奏哀怨的旋律?为什么项羽的士兵听到这样的旋律后情绪会如此地激动,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除了纯音乐之外要掌握的和了解的东西,做好这些功课,我们对古曲《十面埋伏》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

还记得自己上过的一堂课《培尔金特》,学生反映热烈,课后我总结了一下,原因有二:其一,格里格的这部作品太出色,每一段音乐都有标题加以引导,学生能很快进入联想。其二,《培尔金特》的故事本人讲得出彩。学生完全被故事中的情节所吸引,所以对接下来的音乐充满了期待。试想,如果删掉课前十几分钟的故事,效果一定不甚理想。故事的了解在这节课里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这节课也是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联想而变得格外生动,充分的联想来自与哪里?就在我评书一样的故事里。作品抓住了学生猎奇的心态和天生的冒险欲望,他们完全把自己看成了培尔金特,看成了索尔维格。有了精彩的故事讲述和作品本身无尽的魅力,想不喜欢都难。优秀经典的音乐含蓄、内敛、厚重、凝练。它仿佛一只无形的手能触摸到你心灵最敏感的部位,反复的倾听、感悟、理解音乐的全部,就能与百年前的音乐大师们零距离,这也许是欣赏音乐的至高境界吧。

上一篇:游万绿湖初中作文600字下一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