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4-10-03

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精选8篇)

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摘要)

——2011年2月11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李志刚

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科学研判、克难攻坚、开拓奋进,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2010年比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1.11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1.06番,财政收入翻1.23番,工业增加值翻1.46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翻1.82番,旅游总收入翻1.54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2.19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1.25番,进出口总额翻1.03番,实际利用外资翻2.30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翻1.37和1.40番;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地区“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等荣誉。

———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现千亿元和百亿元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12.0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8.63亿元,年均增长13.5%;财政收入由51.61亿元增加到121.08亿元,年均增长18.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7.78亿元,年均增长35.5%。三次产业结构由23.4:36.5:40.1调整为18.3:45.3:36.4。以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粮食稳定增长,水果、蔬菜、食用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区前列。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现代工业加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55.67亿元提高到427.61亿元,年均增长19.4%;完成技改投资529.62亿元,年均增长50.7%;食品饮料、机械电器产业超百亿元,新增工业上市企业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62家,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超过50%。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累计接待游客8601.90万人次,年均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549.74亿元,年均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530.19亿元增加到1367.59亿元,年均增长20.9%。12县完成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分别由64.3%、41.8%、72%上升为67.8%、47%、78.5%,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的五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建设重大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完成投资最多的时期,开工建设了一批事关桂林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启动建设贵广高速铁路(桂林段)、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桂林段);建设高速公路8条,通车总里程349公里;完成4E级标准机场跑道扩建工程;实现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乡通油路目标;完成南洲大桥、穿山桥、雉山桥、东二环路、中隐路等一批城市路桥改扩建工程。永福电厂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完成电网改造投资31.75亿元,新增发电能力44.10亿千瓦时。完成15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平乐巴江口水利枢纽设施投入使用,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顺利推进。——— 过去的五年,是统筹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的五年。深入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城镇化率达39%。临桂新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创业大厦、“一院两馆”、中央公园、新区路网等一批重点项目。老城疏解提升成效显著,以“三桥十路”和“1212”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完成60公里城市道路2110栋临街楼宇立面整治改造。城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县城改造、新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特色鲜明的桂北城镇群初步形成。拓展深化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0倍,惠及农户77.40万户297万人;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屯)新农村规划编制1.06万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354个;完成7021个自然村(屯)道路硬化工程,实现100%行政村通公路。累计投入资金13.5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894个,解决4.5万人温饱问题,8万人稳定脱贫,286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全部以优秀等次通过自治区验收。

———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的五年。编制完成《桂林生态市建设规划》及12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和市县人大审议。全面启动“漓江四化“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以及“两江四湖”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68.15%、城市绿化覆盖率44.3%,居全区前列;可建沼气池入户率78.9%,持续位居全区第一;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市本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0.4%,比“十五”期末提高41.8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12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环境质量指数在113个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城考”)中名列前茅。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农业示范市。12个乡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验收,阳朔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推进改革开放增创新优势的五年。强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制119户,搭建5个投融资平台,引进浦东发展银行等6家银行设立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桂林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桂林银行,启动新型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投资审批事项100项。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农村税费、乡镇机构、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全力推进“央企入桂“百企入桂”,主动融入多区域开放合作,引进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大商集团、沃尔玛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桂林。累计新签市外投资项目3235个,项目总投资1693.05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276.92亿元,年均增长3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0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8.2%;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4%。

——— 过去的五年,是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五年。完成科研投入68.1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66倍,获自治区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8项,创建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国家地方共建联合实验室1家,获专利授权3045件。义务教育水平位居全区前列,职业教育攻坚任务全面完成,高考成绩名列全区前茅。打造并提升“百姓大舞台”“读书月”“百姓文化大讲坛”“漓江之声”和《印象·刘三姐》等一批文化品牌;在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评比中继续位居前列;76%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全面完成。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人口和计生工作保持全区领先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1.69万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4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4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100%、95.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2%,率先在广西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每年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及“扶残安居”工程4131户,解决256万农民看病难、32.0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243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7元,年均分别增长14.1%、12.8%,分别是2005年的1.93倍和1.83倍。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56亿元,增长37.8%,是“十五”时期的1.41倍。在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796项,重大项目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完成工业总产值1263.44亿元,增长31.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952.01亿元,增长37.1%;规模工业增加值310.26亿元,增长25.7%,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9.21亿元,增长5.1%;农业增加值202.60亿元,增长4.8%,湘江、资江、漓江、桂江四大流域和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53亿元,增长18.9%。全年接待游客2246.33万人次,增长20.8%,其中入境游客148.62万人次,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168.30亿元,增长32.6%,旅游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8.52亿元,增长39.1%,是“十五”期间投资总和的1.54倍,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实施桂林生态市建设规划,科学保护漓江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城考”成绩继续位居全区第一。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三定方案基本落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惠民工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全力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开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我市“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围绕自治区“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了坚持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路子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的战略定位。这是基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要求以及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而提出的,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富民强市”。

《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出了7项基本要求:坚持转变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坚持发挥优势,努力实现带动发展;坚持重点突破,努力实现优先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实现协调发展;坚持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努力实现共享发展。这7项基本要求,是促进我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未来5年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力争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翻一番以上;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48:39,城镇化率达5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3%,科技教育发展明显加快,研发经费支出比重明显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幅提高,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纲要(草案)》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打造“一城二区三中心四基地”的战略任务,提出了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4大类共35项具体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9项,约束性指标16项。这些指标与以往相比,指标数量减少,重点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清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体现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把握以下战略重点:

(一)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构建以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深入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围绕“富民、强县、奔小康”目标,全面建设规模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大力拓展农业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把工业化、信息化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形成以中心城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核心、以临苏经济产业带为腹地、以各县工业集中区为节点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全面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实现旅游业发展由观光型向多元复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数量型向规模质量效益型转变,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全面建设桂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立规范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商贸物流、商务会展、保健养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会展中心城市、养老服务业基地,走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二)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着力构建公路、铁路、民航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打造桂粤湘黔交界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统筹推进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开放、多元、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公共服务能力。

(三)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

按照自治区要求,力争构建中心城市人口规模120万的特大城市,优化提升老城区,基本建成临桂新区,全面建设苏桥产业新城;按照中等城市目标规划建设阳朔、临桂、灵川、全州、兴安、永福、平乐、荔浦等县城;按照小城市目标规划建设灌阳、龙胜、资源、恭城等县城;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乡镇,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特色乡镇协调发展的桂北城镇群。

(四)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文化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扎实推进“央企入桂”“名企入桂”,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

(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强化以漓江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污染综合治理,完善水资源和水环境保障体系以及防灾减灾体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资源节约与利用,培育以绿色经济为特征的经济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有利于改善气候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形势。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提高灾害救助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提高竞技体育成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1年主要工作部署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四大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继续开展以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城乡风貌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计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0亿元,实施第一批重点项目643项,计划投资458亿元。

强力推进“四大建设”。继续推进以临桂新区、老城改造、各县新区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50亿元。强力推进以“两铁八高三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完成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亿元,重点推进贵广高速铁路、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协调推进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站楼建设,实现兴安至桂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灌阳永安关至全州凤凰、阳朔至鹿寨等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开工建设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加快资源至兴安、桂林至柳城、灌阳经恭城至平乐、兴安至龙胜高速公路,苏桥至永福一级公路及桂林北客运枢纽工程、桂林西货运枢纽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进国电永福发电有限公司2×350兆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等能源项目建设;全力实施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继续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园工作,力争完成园区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继续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向纵深发展,重点实施一批城市街区、节点、旅游通道、城镇风貌改造项目,力争完成城乡风貌建设投资50亿元。强化财政金融支撑。加强财政金融工作,大力培植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整合、盘活政府资源,做强做大做优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强项目审计工作,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完善政府协调管理金融的体制机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继续实施“引金入桂”,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综合运用BT、BOT等方式,努力扩大项目融资规模。继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直接融资,争取1至2家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10亿元以上。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向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

强化项目工作保障。策划和储备一批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自治区投资计划。做好以前期经费、审批程序、服务体系为重点的保障工作,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减少项目审批环节,推进部门联合审批,扎实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改进机关作风,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目标考核责任制,强化项目跟踪检查、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制约项目推进的用地、环评、资金、搬迁安置等问题,促进项目尽快开工、竣工达产。

(二)突出抓好“两大改革”,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探索现代服务新模式,丰富现代旅游新内涵,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发展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城镇,接待游客总人数增长9.4%,旅游总收入增长19%。

强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取国家、自治区批复《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在旅游政策、旅游规划、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漓江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整合旅游资源,完善中心城区集散功能,发展阳朔、兴安两个旅游增长极,推进桂林—阳朔—荔浦—平乐—恭城、桂林—资源—龙胜、桂林—灵川—兴安—全州—灌阳、桂林—临桂—永福等4条发展轴带建设,健全景区景点交通干线网络,打造1小时旅游圈。培育三大特色产品,开发三大水陆游线,形成七大旅游品牌。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重点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大遗址和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桂林飞虎队遗址公园、阳朔十里画廊景区、龙胜龙脊景区、兴安灵渠景区、资源天门山景区、灌阳千家洞景区、全州天湖景区等项目建设。深化旅游合作,开辟国际新航线,拓宽客源新市场,加快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建立网络化旅游服务系统。办好第五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第二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桂林国际动漫节等节事活动。

全面启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完善服务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文化创意、社会化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启动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做好全国云计算服务试点城市申报前期工作;建设养生度假和社会化养老产业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康复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商务会展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以七星区为核心的旅游与会展资源整合及产业协同项目;建设以老城区和临桂新区为“双核”的商贸物流聚集示范区,重点推进航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等区域性商贸物流项目规划立项,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重点推进以阳朔为基地的城乡互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工程、以雁山为基地的观光休闲旅游带;建设体育文化特色消费示范区,重点推进叠彩城北滨江区以站前广场为节点,漓江两岸为轴带的文化、休闲、体育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建材下乡、汽车下乡及农超对接,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重点抓好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

(三)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发展园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3%、增加值增长17%,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5%。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挥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制定规划,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与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0亿元,增长30%。重点推进中国电子信息集团桂林电子配件基地(苏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桂林电器研究院电工电子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桂林福达集团年产10万吨精密锻造中心(二期)、兴安光伏产业园、桂林尚科光伏公司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桂林鑫友光伏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桂林众阳光能公司光伏电池项目、资源金紫山风能发电(二期)、龙胜南山风电场、桂林啄木鸟医疗器械生产基地、桂林海威科技LED生产线扩建(二期)等项目建设。

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示范工程及试点工作,重点促进机械装备、轻工食品等行业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完成亿元以上技改项目30个。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机械、食品、生物医药,打造百亿元产业;支持优势企业,鼓励配套企业,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250家、10亿元企业15家,重点推进苏桥新能源客车及产业链配套生产基地、中橡桂林公司高等级子午线轮胎产业化、桂林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饮料生产线扩建(三期)、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青蒿琥酯高技术国际化产业、荔浦桂林微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魔芋甘露低聚糖产业化、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植物提取物加工产业化工程(二期)等78个超亿元项目建设进度,力争30个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把园区建设与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按照规划先行、配套完善、项目跟进、集聚发展的思路,推动扩区工作,打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城经济开发区等百亿元工业园区。提高园区产业配套、物流配送和商务生活等综合服务能力,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亿元,增长25%以上,加快形成客车产业园、电工电气产业园、荔浦衣架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发挥苏桥经济开发区、八里街开发区和各县工业集中区等各类园区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园区企业投资强度、单位土地产出率和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新增入园企业(项目)100个以上,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和市长“企业接待日”活动,加大对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做大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协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规模和比重,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网络。

(四)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完善公共服务,推动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城镇化相结合,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

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南提北扩”战略和湘江、资江、漓江、桂江及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创建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农业、吨粮万元田、循环农业示范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560万亩,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巩固生猪、家禽产业,做大做强水果、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产业,重点打造阳朔金桔、资江红提、尧山花卉等一批产业基地。在稻作区推广稻—灯—鱼—菇、稻—菜—薯,在园艺作物区推广套种马铃薯、蔬菜等高效农业模式。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快区域物流冷链中心建设。调整林种结构,培育市区竹木加工贸易,灵川临桂永福人造板,兴安竹制品加工等产业。改造提升一批乡村农业旅游示范点,推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加快主导农产品地方标准、动植物疫病防控和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农机推广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好市县农业科研单位体制创新,加快广西农科院桂北分院、瑞克思旺(桂林)育种站、中国农科院南方重大病虫野外观察站等内引外联科研机构建设。继续开展百万农民科技大培训,努力实现百万农民转移就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完成30座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乡村污水垃圾处理工程。进一步强化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乡村风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普惠制新农村建设。抓好第三批8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

(五)以中心城市为主战场,塑造城乡建设新风貌

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山水魅力、历史文化、和谐宜居的特大城市步伐,城镇化率提升2.2个百分点。

全面加快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临桂新区功能规划,力争行政区划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一主三辅两组团”的思路,推动临桂新区建成新的政治、经济、旅游、文化中心,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物流的新城区。实施项目54项,投资32.6亿元。创业大厦基本建成,“一院两馆”部分场馆投入使用,中心公园项目初具规模,“五纵三横”新区路网、农民安置新村、水利防洪排涝、湖塘水系及核心区给水、排水、电信、电力等工程基本建成。加快推动金融大厦、广播电影电视中心、报业传媒中心、新闻出版图书发行大厦、交通运输枢纽指挥中心、市民广场等一批带动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临苏路、临雁路、凤凰西路、临桂新区城市公共交通及公交枢纽等交通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新区大水系公园、体育运动休闲公园、旅游会展、旅游论坛、科技馆、文化宫、咨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会仙湿地公园景区保护、规划、建设、开发和万福休闲旅游景区规划立项工作,形成旅游产业与新区互动发展;加快推进综合物流园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立项建设,形成物流园区与新区互动发展;加快推进秧塘产业园、苏桥产业园和临苏产业带建设,形成产业园区与新区互动发展。扎实推进各县新区建设。

切实疏解提升老城。继续推进市容提升计划,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在继续完善“三桥十路”和“1212工程”基础上,实施旅游配套、特色打造、环境提升、路桥建设、交通通达、住房改造等城市建设6大工程。重点推进龙门大桥、西二环路、万福东路等建设,打通市区西部和东部快速环线,拉大城市框架;继续实施阳江南路、阳江北路、新建路、芳香路等道路建设,开工建设中隐路二期机场路至南溪河段、中隐路至西二环、琴潭南路、湖塘路,完善老城区路网;继续完善供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及加压站、城市光纤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启用城北桂林汽车站,规划建设城南、城东汽车站,积极推进城北公交站、始发站换乘体系等公交枢纽场站及市区停车场库建设。启动旅游、文化、休闲、商业广场等一批特色街区建设。强力推进秀峰区琴潭旅游文化休闲园、叠彩区商贸物流园、象山区旅游度假园、高新七星区产业园、雁山区科教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快“两江四湖”二期工程、漓江城市段截污及河堤岸线生态改造工程建设,提升改造漓江等环城水系、机场路、桂磨路两侧区域。推进旧城片区、老村改造以及建筑第五立面改造。启动城中村改造试点。实施县城、重点镇城镇面貌改观“三年行动计划”、“百镇千村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工贸、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特色生态村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规范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临时停车管理,提升道路通畅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市级数字城管网络。加强市场和社区管理,加大对漓江流域城市段两岸乱搭乱盖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小街小巷、江河湖塘沿岸、交通要道、农贸市场和建筑工地周边区域的市容卫生整治,及时制止违法建设和乱搭乱盖行为。

(六)以提升软实力为目标,推动文化建设新进步

继续实施文化建设五大工程,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精神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新编历史桂剧《灵渠长歌》等一批艺术精品,积极参与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评奖活动,继续办好“百姓大舞台“百姓大讲坛“读书月”等品牌文化活动,鼓励各县(区)开展特色节事文化活动,促进县(区)经济发展。实施文化管理工程,加快经营性文化出版印刷事业单位改制步伐,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切实保障文化市场秩序良好。

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实施文化景观工程,继续加快“一院两馆”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综合楼改扩建、抗战历史文化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漓江剧院、省立艺术馆等演艺场所,推进文化演艺事业发展。加大广西文场、桂剧、彩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展示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社区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新建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培养各类文化人才。加强综合档案馆舍建设。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培育发展文化休闲、文化演艺、艺术品、传媒影视、出版发行、动漫和网络游戏等产业为重点,努力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培育一批有实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继续加大对《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和临桂五通“农民画”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力度。推动高新区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全区动漫培训、认证、交易基地和全国动漫产业基地。

(七)以科学保护漓江为重点,提升可持续发展新水平

严格保护漓江生态,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漓江生态保护。积极争取《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加快构建科学保护漓江长效机制,继续实施漓江源头水源林保护、两岸绿化美化、两岸及水域环境保护、两岸富民惠民、水域管理和景区旅游产品策划等六大工程,全力抓好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和漓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漓江流域乡镇农村环境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把“漓江保护”列为国家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试点,实施生态补偿措施,使沿江群众在科学保护漓江中受益。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本级财政继续安排不低于2000万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完善、工业园(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路灯节能改造等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完成各县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苏桥、秧塘工业园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力争在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把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纳入重点监督对象,对超耗超排企业实行挂牌督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严重企业。万元GDP能耗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达到自治区标准,公共机构水、电、油、材等消耗指标下降5%。

推进城乡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漓江沿岸“四化”工程,完成造林绿化47万亩。推进漓东公园、园林植物园二期工程建设,加大洲岛、学校、社区和机关等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重点发展大中型沼气池和沼气原料发酵新技术。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大力推进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乡清洁工程”规范化。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办第二届广西园林博览会。

(八)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筑开放合作新格局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在重点推进两大综合改革基础上,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理顺临桂新区体制机制,抓好服务业、旅游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改革试点、扩权强镇试点和扩权强县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和城市路桥收费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华侨农场、供销社等方面改革。抓好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规范管理工作,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善和落实征地、搬迁农民权益保护政策措施。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开放,主动融入“两区一带”区域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拓展对台经贸合作领域,加强与欧美、日韩、东盟、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着力破解园区土地、优惠政策、服务环境等招商难题,深化与大集团、大企业合作对接,持续推进产业招商、专题招商和园区招商,力争全年引进项目400个以上、资金388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75亿美元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5%。开展创建大兑现工作示范县和示范园区活动,提高项目履约率、开竣工率、资金到位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拓外贸新兴市场。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启动实施新一轮科技创新计划,继续推进科技“355工程”,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自治区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加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和自治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橡胶类)建设。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民生科技行动,开展以“科技进企业”“科技进社区”“科技下乡”为重点的科普活动。

(九)以激活民间资本为抓手,引领民营经济新腾飞

全面促进全民创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增加民间资本投入。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最大限度消除民间投资限制。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重组。制定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名录,筛选充实一批鼓励和支持类项目,进一步扩大项目建设向民间资本开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担保、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选择5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高成长性的民营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培育工作。支持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实施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发展自主品牌。

大力促进全民创业。采取“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创业成本低、成果见效快的微型企业。健全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加快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激活创业主体,大力实施“回乡创业”工程,争取更多人回乡创办企业。

(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坚持服务于民、谋利于民、造福于民,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职业培训计划,建立就业援助机制,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0万人以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实现企业在职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6.50万人、23.50万人、30万人、26万人。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做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工作。落实五保供养、优抚、灾害救济等政策规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逐步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组织实施教育发展“十项重点工程“十项改革试点,启动灵川、龙胜两县全区学前教育试点工作。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加快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临桂分校、桂林中学临桂校区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教育系统安全和谐稳定。大力支持驻桂高校建设,做大做强国际旅游教育基地。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市医院急重症救治能力及新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各类卫生突发事件。继续抓好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工作,扎实推进“诚信计生”。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参加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争取获得优异成绩。办好龙胜各族自治县60周年县庆。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调解机制,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妥善调处各类社会矛盾;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

深入实施惠民工程。继续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筹措资金30亿元以上,做好10项惠民工程:

1.医疗卫生保障惠民工程。实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项参保率均达90%以上;提高参合农民、参保居民的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完成农村改厕1.3万座。

2.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完成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任务;做好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按照自治区要求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和新建农村五保村;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为3000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

3.安居惠民工程。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开工建设廉租房1812套,实现交付使用1000套目标;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7.27万平方米,竣工25.32万平方米。

4.教育惠民工程。对各县(区)中小学校舍进行新建、迁建和安全加固;对就读普通高中的库区移民子女和在国家级贫困县就读的普通高中生免学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进行更新改造;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给予资助;对困难残障就读学生给予资助;对考上大学的贫困新生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资助;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5.文化惠农工程。完成9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实施20户以下自然村(屯)通广播电视工程。

6.生态惠民工程。完成通道绿化和村(屯)绿化等项目建设任务;对1316万亩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公益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新建户用沼气池1万座。

7.强农惠农工程。实施农村“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继续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配送中心5家、农家店270家;实施“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灵川、临桂、雁山菜篮子生产基地。8.强基惠农工程。完成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继续实施1500个自然村(屯)内道路硬化、30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项目;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9.新村建设惠民工程。实施“普惠制”新村建设项目,完成400个村建设任务;做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

10.城市环境治理惠民工程。继续实施“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南溪河、小东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市区部分街区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开工建设漓江(市区段)截污工程、灵剑溪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城北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2

社会性别平等本身就是一个核心的发展目标, 也是聪明的经济学。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可以提高生产率, 造福子孙后代, 并使制度更具有代表性。

发展缩小了部分社会性别差距:

入学率。几乎所有国家都消除了初等教育的性别差距。在中等教育方面, 有45个国家的中学女生人数超过了男生, 有60个国家的大学女生人数超过了男生。

预期寿命。自1980年以来, 世界各地的妇女寿命普遍超过了男性。而且, 在低收入国家, 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 妇女的寿命平均延长了20岁。

劳动力参与率。在过去30年里有5亿多妇女加入了世界劳动大军,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 妇女参加有偿工作的比例上升。

但是, 其他差距依然存在, 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女童和妇女死亡率过高。与发达国家相比, 许多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女性死亡率超过男性。据估计, 60岁以下妇女和女童每年的死亡人数约为390万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妇女和女童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在孩提期和生育期以及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尤为突出。

女童教育的差距:尽管取得了全面进步, 但在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南亚部分地区, 在贫困人口中, 小学和中学女童入学率依然低于男童。

经济机会的不均等:妇女比男性更有可能从事无偿的家务劳动或在非正规部门就业, 与男性相比, 她们耕种的农田面积更小, 种植作物的盈利也更少, 她们更有可能在小企业或利润低的行业就业。因而妇女的收入也普遍低于男性。

在家庭和社会的话语权差异:在许多国家, 妇女尤其是贫困妇女在家庭决策中缺少话语权和对资源的控制权。在大多数国家, 与男性相比, 妇女参政率偏低, 在高层中代表性不足。

仅靠收入增长不能在各领域都带来社会性别平等的提升

在女童和妇女面临其他不利处境的情况下, 或者在市场失灵、服务提供制度欠佳与社会道德规范等因素相结合阻碍进步的情况下, 社会性别差距就会持续存在。

全球化会有所助益——贸易开放、成本更低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等力量, 具有缩小性别差距的潜力, 可以通过将妇女与市场和经济机会联系起来、重塑男女之间对社会性别关系的态度和规范、倡导各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等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但如果国内不采取有效的公共行动, 这些措施的影响就会削弱。

国内政策行动的优先重点

报告指出, 从自身和潜在的发展收益两方面来说, 社会性别差距在四个领域最为重要。针对这四个领域需要采取直接政策措施, 因为仅靠提高收入对于缩小现有差距影响甚微。这些优先领域包括:

1.解决女童和妇女死亡率过高的问题, 消除教育领域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劣势;

2.缩小经济机会的不均等以及随之而来的男女之间收入和生产率差异;

3.缩小家庭和社会话语权方面的性别差异;

4.防止社会性别不平等的代际传递。

政策要发挥效力, 就需要瞄准社会性别差距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在有些地区, 比如在孕产妇死亡率方面, 政府需要针对妨碍进步的单一制约因素 (如服务提供制度薄弱) 。在其他地方, 比如在经济机会不均等方面, 则需要有针对来自市场和制度运行、阻碍进步的多种制约因素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 政策制定者需要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排序, 同时或者依次加以解决。

国际社会的作用

虽然国内的政策行动是关键, 但国际社会也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辅助在这四个重点领域里所作的努力, 同时可以从宏观上通过改进数据统计、影响评估和学习交流工作, 支持基于证据的公共行动。

在一些领域, 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性别差距方面, 需要调整目前的援助方针, 比如确保《全民教育快速道动议》惠及处于弱势的男女儿童, 或者继续正在开展的工作, 比如以大龄女童为重点的合作。

在其他领域, 需要在多条战线采取新的行动或者追加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资助、协调培育创新与学习精神的努力与提高合作效益相结合。

资助流向应重点支持最贫困的国家降低女童和妇女过高的死亡率 (通过投资于清洁水源和卫生设施建设以及孕产妇保健服务) , 缩小教育领域的社会性别差距。

尤其需要加大支持力度改进按社会性别分类的统计数据建设, 对改善妇女市场准入、获得服务与公正的机制开展试点和系统性评估。

十七大报告名词摘要集锦 篇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改革开放

十七大报告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和谐

十七大报告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和平协议

十七大报告摘要: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大报告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惩治腐败

十七大报告摘要: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人文关怀

十七大报告摘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党员主体地位

十七大报告摘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软实力

十七大报告摘要: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财产性收入

十七大報告摘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机遇大于挑战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4

深化改革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

李克强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要从群众最期盼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经济增长GDP增长目标定在7.5%左右

报告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OOO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李克强强调,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和政策取向。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

国家治理 现代化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

报告说,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

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

城镇化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报告说,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扶贫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OOO万人以上

报告指出,今年要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

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OOO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军事国防 军事战略转向“主动防御”

报告透露,2014年国防支出将增12.2%,升至8082.3亿元。李克强说,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军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

要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

狠抓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日常战备和边防海防空防管控。

反腐倡廉 关键还是打老虎,为改革开路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所有公务员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当好人民公仆。

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亦表示,“打虎”成为为改革开路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打老虎取得胜仗,改革的仗才能取得好处。“已经骑到大老虎身上去了,没有退路。你不打死它,它会反过来伤害你。”

货币政策 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报告指出,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OO亿元,比上年增加15OO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O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OOO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5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浴火重生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重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特别是2014年9月,党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式的重大调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

——转型综改开创新局面。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稳步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成立转型综改示范区,批准新设15个省级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开展“1+9”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办法。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

——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五个一批”。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大力开展“双创”活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14个配套文件。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活动。启动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太原武宿机场进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果。五年出台50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公斤左右。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以省级战略推动农谷建设。累计退出4800个贫困村,2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3.9%,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再战再胜。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五规合一”。狠抓“铁、公、机”“岸、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同、运城、五台山航空口岸开放和中鼎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增长67.2%,4G电话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到61.5%。

——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持续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编纂出版《山西文华》。一批优秀成果获“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实施重大文化传承工程。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8万亿元用于民生福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新增6所本科院校,实现设区市本科层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8.8%。全面加强就业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典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省政府每年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五水同治”。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9%。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33件、政协提案4020件。省市县三级行政机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布运行。“放管服效”改革有力有效。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13710”信息督办系统建成运行。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回顾过去五年的历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深刻的变化是,2016年6月以来,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思路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实现了主攻方向的调整和战略重点的转移,开始坚定走上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之路,全省转型发展的趋势性、转折性、结构性变化明显增多。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走出困境,2017年上半年追平全国增速、迈入合理区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4973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达到29132元、10788元。约束性指标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和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未达到预定目标,但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考核要求。除此之外,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

五年的砥砺奋进,五年的成绩收获,根本上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坚强领导,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全省上下戮力同心、拼搏奋进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距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小差距,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远未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质量效益不高,传统产业不强,新兴产业不大。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国企竞争力不强,民营经济实力不足。科技和人才要素支撑不够,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营商环境亟待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短板较多。“三农”基础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安全生产基础不牢,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放管服效”改革亟待深化,等等。对此,我们一定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总体安排

当前,山西已进入深化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伴随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前进步伐,山西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0年要基本完成经济转型任务,2035年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山西现代化进程中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充分发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战略牵引作用,围绕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创新驱动能力切实增强,改革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2%提高到15%,煤炭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5%下降到11%,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8%提高到11%,开发区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5%提高到3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9%提高到54%。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次前移,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9%提高到16%。森林覆盖率达到23.5%以上。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治本良方作用和转型综改的战略牵引作用,深化“去、降、补”,推进“破、立、降”,着力促改革、调结构、增动能。推出一批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事项,构建促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

(二)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落实国发42号文件。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装备制造业强力支撑、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建筑业规模扩大、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增长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传统产业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格局。

(三)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坚定走“减”“优”“绿”之路。打造煤层气支柱产业。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扩大能源领域开放。

(四)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弘扬开放文化,激活开放基因。强化引资引技引智,建设内畅外联大通道,打造对外开放大都市、大平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逐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质量兴农。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和乡村文化兴盛。加强乡村干部能力和素质培训。健全自乡村治理体系。

(六)打赢三大攻坚战。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薄弱环节监管,严格政府债务管理,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攻坚深度贫困,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打好蓝天保卫战、黑臭水体歼灭战、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战。

(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严格行政问责问效。

今后五年中,我们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对标全面小康要求,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要着眼提升全面小康水平,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山西”战略,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升公共安全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6.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3.9%。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1万人,棚户区住房改造12.52万套。

(一)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煤—电—铝(镁)—材、煤—焦—化(钢)等一体化发展为方向,打造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有色、焦炭、食品、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高端突破。以乘用车、全铝汽车应用为突破口,实现铝镁材料链条向高端延伸。退出煤炭、钢铁过剩产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咨询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咨询服务业的政策创设和支持力度,加快智库建设。积极发展供应链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打造会展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政策,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各种隐性障碍,完善产权保护措施。开展常态化入企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扩权强县机制,6个县(市)开展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试点。实施“小升规”工程。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培育引进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创新险资入晋机制。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支持省属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以质量标准改革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全面提高供给质量,打造山西制造、山西建造、山西服务优质品牌。实施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做深项目前期。完善项目建设六大机制。

(二)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抓好起步区建设,做好“九通一平”,确保入区项目熟地供应。抓好招商引资,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围绕产业链安排创新链、配置供应链、保障要素链、制定政策链。保障开发区项目用地。工业项目一律入园进区。强化投入产出效益考核,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集约利用。支持转型综改示范区加快发展、先行先试,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率先在转型综改示范区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向全省开发区推广、复制示范区改革试点做法。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实施“腾笼换鸟”。推进专业化重组,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省属企业与央企开展战略合作。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有效参与混改。开展科技类子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有效化解国企历史包袱,完成“三供一业”移交。降低省属企业负债率。加快“僵尸企业”退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建好用好跨省输电通道,扩大晋电外送市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落实减费降税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三)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支持规上工业企业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各类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新建3-5个中试基地,推动市县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动双创上水平。新培育省级双创基地20家以上、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0家以上。强化人才支撑。健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建好优势专业、新增急需专业、削减需求适应度低的专业。因院施策、一所一策,全面完成省属科研院所转企改制任务,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落实高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用人、职称评审、工资分配“三项自主权”。支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专家服务基层基地等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培育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下大力气解决人才住房问题。

(四)全力扩大对外开放

建设对外开放“大都市”。支持太原率先发展。按照“一主一副一区多组团”架构,努力将太原都市区打造成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性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提升开放能级,打造“龙头引领、多极支撑”的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支持大同打造融入京津冀桥头堡。围绕“一核一圈三群”总体布局,全面启动2035年城乡总体规划修编,选取部分重点城市开展“城市双修”。大力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人文城市建设。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推进大张、太焦、大原等重点铁路项目建设,加快雄安至忻州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太原至延安高铁项目前期研究。开通太原至北美、欧洲、澳洲等国际航线,开展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前期研究。超前布局5G基站,积极争取国家5G网络试点。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完善中欧、中亚班列运行机制,建设大同、阳泉等国际陆港,推进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处理中心建设。培育对外贸易“新主体”。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工程。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健康发展。鼓励出口企业设立“海外仓”。

(五)全力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科学规划主导产业、乡村风貌、文化特色、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支撑政策体系。省级财政安排15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施六大有机旱作农业工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到2020年实现零增长。开发功能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助推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宅基地及农房使用权“三权分置”。抓好3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试点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高标准建设山西农谷。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一批示范基地,推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乡村振兴,贫困一定要攻克。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打造脱贫特色县,巩固提升摘帽县。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生态脱贫。大力实施贫困村产业扶贫提升工程。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制度。

(六)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

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编制全面、科学、系统的三大旅游板块专项规划。以“快旅慢游深体验”现代旅游交通理念为导向,全面启动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3条旅游干线建设。构建“城景通、景景通”的全省旅游公路网。全面提升景区品质。推动壶口瀑布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一批4A级精品景区。推进景区“厕所革命”。精心策划举办大型旅游活动。念好“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文物活化利用,加快推动非遗和演艺进景区。实施康养产业带动。加快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以养心、养生、养老为发展方向,开发全生命周期康养产品。重点发展乡村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和康养地产等新业态。加快建设一批康养旅游城市、康养小镇、康养产业园、康养度假区。

(七)全力抓好民生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率先发展。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推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加强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促进就业增收。加快建设人人持证的技能社会,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健全“三医联动”长效机制,推动医改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推动县级医疗集团持续健康运行。实施“136”兴医工程。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完善我省住房租赁管理相关政策。加快住房租赁交易监管和服务平台建设。选择太原市开展住房租赁试点。遏制投机炒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现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加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步伐,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全国首家省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举办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办好第十五届全省运动会,筹备第二届全国青运会。继续办好六件民生实事。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总体部署,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对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企业在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将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规模由3.5万名扩大到4万名。在36个国定贫困县将免费“两癌”检查服务由建档立卡农村妇女扩大到全部农村妇女。继续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再新建6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继续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

(八)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三条红线”和“三类空间”,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推进“两山七河”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推进“七河”生态修复治理。“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一河一湖一策”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快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积极稳妥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开展清水行动,推进“五水同治”,开展“控源头、保清流”专项行动。推进净土行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推进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优化水资源全域化配置。抓好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加快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在省域内科学合理配置环境容量。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在禁止开发区域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九)全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

开展“六最”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对表中央要求,具体对标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有效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全力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全省域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推行“五统一”,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转型综改示范区等五个国家级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并适时在全省推广。让企业用营业执照一把钥匙,打开“准入”和“准营”两扇大门。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抓好转型综改示范区和高平市改革试点。用“一颗印章”管好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大数据+政府监管”平台,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入驻大厅的审批事项“全程网办”。建立涉审中介机构“红黑名单”制度。支持国地税开展“一门办税”服务。

(十)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健全“六大体系”。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六网覆盖”工程。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以“四铁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实施问题隐患整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追责问责、联合惩戒等“四个清单”制度,确保安全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对煤矿治理监管执法力度。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任务。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务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监督。坚持依法决策,完善重大决策制度,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办法。加强审计监督,全面推行内审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治“红顶中介”。

提升履职本领。增强“善作为”能力。结合“三基建设”,加强公务员培训。在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岗位推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

加强作风建设。深化标本兼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及我省实施办法。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查处懒政怠政、推诿扯皮等行为,破除“中梗阻”,增强执行力。全面深化、拓展、延伸“13710”信息化督办制度。认真落实省委“两个办法”,激发全省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调查报告摘要 篇6

有关幼儿园的注册及视察的直接调查

引言

《教育条例》规定,凡于任何一天向20人或多于20人或于任何时间同时向八人或多于八人以任何方式提供教育课程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均须注册或临时注册。根据该条例的条文,教育署署长负责处理有关学校、校董及教师注册的工作,以及批准适当人选出任学校校长及校监。此外,教育署署长或任何学校督学均可视察任何学校(包括幼儿园),以确定该学校是否遵守《教育条例》,以及其运作是否令人满意。

2.本年年初,本署已请教育署提供有关幼儿园的注册及视察的数据,并已进行初步审研。审研的结果揭露了若干有关幼儿园运作的问题,包括:颇多幼儿园未经注册已营办多时;有不少幼儿园超额收生,滥收学费,以及取录未到入学年龄的学生。因此,申诉专员决定根据《申诉专员条例》第7(1)(a)(ii)条,就有关幼儿园的注册及视察的事宜进行直接调查。

调查的目的

3.这项直接调查的目的,在于审研现行的幼儿园注册及视察制度,以期:(a)全面研究该制度;

(b)找出在办理注册的过程中出现延误及/或协调不足的地方;

(c)确定视察及管制幼儿园营办的现行措施是否适切和

有效;以及

(d)基于办学人、负责注册及视察事宜的部门和公众(包

括学生及家长)的利益,研究能否改善及应如何改

善现行的幼儿园注册及视察制度。

幼儿园的注册

4.幼儿园的注册过程相当复杂,除涉及教育署外,还涉及政府其它部门,包括屋宇署、房屋署(若幼儿园设于房屋署管理的楼宇内)、消防处、地政总署、规划署及生署,目的是确保幼儿园符合有关楼宇安全、消防安全、土地用途、健康生及其它必要的规定,然后才准予临时注册,继而正式注册。学校(包括幼儿园)的注册分为临时注册和正式注册两部分:(a)临时注册—申办人申请营办的幼儿园符合有关楼宇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及其它基本规定;(b)正式注册—申办人申请营办的幼儿园符合全部必要的规定,包括有关健康生、学校管理、楼宇/消防安全、土地契约、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规定。

5.幼儿园申办人可向教育署注册组索取申请表格及注册指引。根据本年五月开始实行的修订程序,申办人应直接向屋宇署/房屋署及消防处递交楼宇安全证明书申请书、消防安全证明书申请书及校舍的图则,并向教育署注册组递交这些文件的副本、注册申请表、私立学校数据页及其它文件。屋宇署及消防处收到申请书后,会视察校舍所在的楼宇,然后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订出有关楼宇安全及消防设施的规定。教育署注册组会询问地政总署/规划署对该项申请有没有异议,然后把地政总署/规划署的意见告诉申办人。教育署注册组亦会请生署就校舍在生方面须符合的规定,以及每间课室最多可容纳多少名学生提出意见。注册组会根据生署意见,向申办人发出容额证明书,并告诉申办人该校舍须符合哪些有关生方面的规定。

6.教育署注册组收妥全部必要的申请表格、文件及资料后,如认为学校名称、校舍、校董、课程及收费均符合要求,便会于25个工作天内,向申办人申请营办的幼儿园发出临时注册证明书,该幼儿园便可开课。临时注册证明书的有效期为一年。在临时注册期间,申办人必须采取行动,使幼儿园符合全部必要的规定,幼儿园方可正式注册。

幼儿园的视察

7.教育署督学进行的视察工作分为三类:(a)全面视察 — 评估学校的教学及学习水平,找出学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和协助学校作出改善,并推广良好的措施和创新的方法;(b)跟进视察 — 确保校方按照督学在全面视察后所提出的意见,以及配合在职幼儿园教师训练计划,采取适当的行动;(c)其它视察 — 包括调查投诉个案、意外事故或转介个案。

8.幼儿园视察工作由辅导视学处属下幼儿园组及学校行政科属下分区办事处的督学进行。督学会巡视不同的班级及校舍,查察学校在展示证明书、收取学费、售卖校服/课本、招收学生、校舍状况、课室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幼儿园组的督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学通常会突击视察幼儿园。分区办事处的督学亦会进行突击视察,藉以点算学生人数,或查看学校是否遵守《教育条例》。不过,如果是为了与校长商讨关于学校本身的重要事务,或征询校长对当前的教育事务等课题的意见而进行视察,有关的助理分区教育主任便会预早向校长发出通知,以确保在视察时,校长会在场。根据教育署提供的资料,助理分区教育主任通常一年视察每间幼儿园一次。然而,近日该署加强视察那些涉嫌未经注册的学校(包括补习学校),视察次数剧增,所以不能依照原定的时间表进行视察。

管制幼儿园未经注册办学、超额收生、滥收费用及取录未到入学年龄学生的工作 9.根据《教育条例》,「幼儿教育」的定义是通常于儿童年满三岁时开始的一年制教育课程,「幼儿园教育」则是指通常于儿童年满四岁时开始的两年制教育课程。该条例规定,无论何时,幼儿园的校监均须在注册证明书内所指明的每一所校舍中的显眼处展示该证明书(或临时注册证明书)或其副本。该条例亦规定,任何人如属非注册学校或非临时注册学校的拥有人、校董或教员,即属违法,一经定罪,可处罚款及监禁。10.《教育规例》订定了详细的条文,载述关于学校的设计、建造、安全标准、卫生、洁净及其它营办事宜,以及有关费用和收费、每班人数的最高限额、每班实际人数等的详细规定。此外,根据该规例第101及102条,若违反该规例若干条文,可被判处罚款及监禁。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11.教育署印制的《新学校注册指引》清楚指出,营办未注册的学校即属犯罪。教育署注册组在其举办的学校注册程序讲座上,也将这一点告诉有意开办学校的人。教育署亦在其发出的批准书、行政通告及通函中,提醒幼儿园的校监遵守《教育条例》的规定。12.关于检控未经注册的幼儿园方面,若有人向教育署投诉或举报,指某幼儿园涉嫌向注册组申请注册后,未经批准便开始营办,则有关分区办事处属下的助理分区教育主任便会视察该幼儿园的校舍,调查实情。若查明属实,助理分区教育主任会发出警告信给办学人,然后会向注册组提交视察报告。助理分区教育主任必须在发出警告信后一个月内,再到该校舍视察,以确定实况。倘若届时发现该未经注册的幼儿园继续营办,学校注册组便会将事件转交警方,由警方提出检控。

13.一旦发现有幼儿园违反《教育条例》中的其它规定,例如超额收生等,助理分区教育主任便会向该幼儿园作出口头警告或发出书面警告。若违规情况严重,则或会约晤该幼儿园的校长或校董。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对付违反《教育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方面,并没有任何既定准则可作依据。教育署人员会视乎情况,运用其专业判断及专门知识处理个案。至于跟进行动方面,亦交由学校督学作出专业判断后决定。严重违反《教育条例》的个案,则会转交警方处理。

有关幼儿园违规情况的统计数字

未经注册便开始办学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14.根据教育署的记录,在过去三个学年(截至一九九九年

二月二十八日止)内,共有八间幼儿园涉嫌未经注册便开始办学:

教育署是因为接到投诉或举报而知道上述八宗事件,在一九九七/九八所接到的投诉/举报事件中,两宗投诉并不成立/查无实据。这些幼儿园其后均获准临时注册,其中三间在被揭发未经注册便开始办学之后三个月内获准临时注册,余下五间则在六至十一个月内获准临时注册。

超额收生 15.根据教育署的记录,在过去三个学年内,共有180宗幼

儿园超额收生的事件: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在这180宗事件中,有23间幼儿园超额收生逾30%(一九九六/九七有九间,一九九七/九八有四间,一九九八/九九则有10间)。有23间幼儿园连续两年超额收生;有五间则连续三年均超额收生。一九九六/九七,在102间超额收生的幼儿园中,有九间超额收生逾30%,其中最严重者,收生人数超逾准许限额160%。一九九八/九九,在29间超额收生的幼儿园中,有10间超额收生30%,其中最严重者,收生人数超逾准许限额184%。至于超额收生的确实数字,在一九九六/九七,超额人数最多的幼儿园只获准收生96人,却多收了127名学生;在一九九八/九九,超额人数最多的幼儿园只获准收生332人,却多收了613名学生。在一九九八/九九,教育署发现有六间幼儿园较获准收生人数多收200多名学生。

滥收学费 16.根据教育署的记录,在过去三个学年内,共有10宗幼

儿园滥收费用的事件,涉及滥收学费,就未经批准开办的课程收取费用,或提供其它收费服务而没有告诉家长这些服务属自愿性质,有关数字如下:

在这10宗事件中,有两宗是较政府批准的费用总额多收一倍,另有两宗则是多收百分之五十以上。大部分额外费用是茶点及兴趣班费用。有四宗事件是当教育署人员视察幼儿园时发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现的,其余六宗则是因为家长投诉而被揭发的。

取录未到入学年龄的学生 17.在过去三个学年,教育署发现了112宗幼儿园取录未满

三岁的小童入读幼儿班的事件,有关数字如下:

教育署发现17间幼儿园连续两年取录未到入学年龄的学生,另一间则连续三年。至于确实人数方面,在一九九六/九七,在这方面违规情况最严重的幼儿园取录了59名未到入学年龄的学生;一九九七/九八为49名;一九九八/九九则为85名。

改善措施 18.在本署展开这项调查之前,以及在进行调查期间,教育

署推行了多项改善措施,藉以精简注册程序和加强监管幼儿园。其中大部分改善措施是教育署在传媒广泛报道某些幼儿园未经注册便开始办学的事件和另一些幼儿园的违规情况后实行的。主要的改善措施包括:

(a)举办讲座,讲解学校注册程序;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b)加快处理安全证明书的申请;

(c)要求幼儿园申办人直接向屋宇署/房屋署及消防处

递交楼宇安全证明书申请书及消防安全证明书申请书;(d)成立教育署及警方联席工作小组,以便检讨检控程

序,包括确立证据证明学校未经注册便开始办学的程序;(e)加强教育署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

(f)公布已注册的学校名单,以及尚未注册便开始办学

而遭人举报的「学校」个案,并展开宣传计划,协助家长选择已注册的幼儿园;(g)各分区按区内幼儿园的情况,增加视察某些幼儿园的次数;

(h)密切监察以往曾超额收生的幼儿园,并采取必要行

动,防止再次超额收生;以及

(i)要求所有幼儿园每月报告收生情况。观察所得及意见

幼儿园注册工作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19.从教育署提供的统计数字可见,该署在过去三个学年接

到的申请中,共有五宗,即百分之七的个案,其申办人需要超过一年时间才获发临时注册证明书。该五宗个案中,有两宗的幼儿园在获准临时注册前已开始营办。虽然该两间幼儿园未注册便开始营办与申请需时未必有直接关系,但本署认为缩短申请时间,对于解决幼儿园未注册便开始营办的问题有相当大的作用。本署亦注意到,倘教育署或有关的部门在处理某些申请个案时能更密切地监察处理申请的进度,便可减少延误处理申请的情况。虽然教育署已指出,其注册组会定期发出催办信,并致电幼儿园申办人,与他们联络,而且自本年三月开始,每月均查察处理各宗开办幼儿园申请的进度,可是,该署却没有订定一套指引或给属下人员明确的指示,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已拖延多时的个案。20.至于防止幼儿园未注册便开始营办的措施方面,教育署

各分区办事处会于每个学年之初,前往在其负责的地区内拟用作幼儿园校舍的楼宇突击视察,以确定幼儿园是否已开始营办。不过,教育署似乎无法找出未向教育署申请注册便开始营办的幼儿园。此外,本署亦留意到,教育署目前有两套由不同科/组发出的指引,指导属下人员如何处理涉嫌没有注册的幼儿园,却没有告知各分区办事处在哪种情况下应运用哪一套指引。

幼儿园管理工作 21.由于欠缺一个可在每个学年开始前监察幼儿园收生情

况的机制,超额收生及取录未到入学年龄学生的问题一直存在。教育署人员可于每个学年之初前往幼儿园视察时,察觉到超额收生及取录未到入学年龄学生的情况。教育署一旦发现幼儿园超额收生,便会要求其校监提出补救办法,以矫正超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额收生的情况,惟除此以外,似乎没有其它阻吓方法可以防止幼儿园超额收生。22.本署认为教育署的视察工作指引过于笼统,缺乏明确准则,不能协助督学决定应对违例的幼儿园采取什么行动。虽然每宗个案的情况都不同,督学要运用其专业知识作出判断,但本署认为该署若订定一些准则,会对督学有帮助。缺乏准则可能会引起处事不公的后果,因为不同的学校督学会以不同的方法去处理类似的个案。23.本署注意到,直至一九九八/九九学年后期,教育署分区办事处约见超额收生幼儿园校监的次数才较多;约见的目的是确保这些幼儿园已停止招收新生。教育署认为与这些幼儿园的校监会晤是有效的方法,因为许多校监或其代表均确实答允/承诺不会在新学年内取录过多/未到入学年龄的学生,并承诺会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去处理有关问题。不过,这些幼儿园会否遵守诺言,仍有待确定。

检控幼儿园

24.本署注意到,教育署过往不大愿意提出检控,以致长期以来严重的幼儿园违规事件不断重现。虽然教育署最近已宣布会对违例的幼儿园采取较强硬的行动,本署从过往三个学年的记录见到提出检控的个案并不多,而且罚款额亦过低,不足以收阻吓之效。25.本署认为,由于教育署没有指定属下一个办事处或一名人员专责整体的检控工作,可能会导致检控违例幼儿园的工作效率低,成效不大。为确立检控所需的表面证据而搜集证据,需要一段时间。此外,教育署必须派员到涉嫌未注册便开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第11页

始营办的幼儿园进行第二次视察,亦延长了检控的程序。26.杜绝违规情况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令家长知道各幼儿园是否已注册、核准的校舍和收生情况,以及教育署批准的收费水平。因此,本署支持教育署举办宣传活动。

结论 27.(a)是项调查结果揭示了很多有关本港幼儿园违规情

况的投诉,其中有不少是重复的投诉,显示教育

署负责的幼儿园注册制度及视察工作,特别是在管制及执行措施方面,均须予以检讨及加强。

(b)教育署最近已开始推行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学年的幼儿园视察工作新措施,并已加强就违反《教

育条例》、有关规例及指引事件采取的执法行动。

新措施的成效有待评估,但本署认为部分新措施

仍可进一步予以改善。

(c)教育署分区办事处的基本责任是确保各幼儿园按

照《教育条例》的条款及有关的规例和指引营办,教育署应制订全面的内部监察程序去监督各分区

办事处。

建议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第12页 申诉专员就这宗调查作出的结论如下─ 28.(a)(i)继续就学校注册事宜举行跨部门会议,以期进一

步简化注册程序,并评核在注册过程中,各有关

部门是否遵守服务承诺。

(ii)在注册过程中担当真正统筹者的角色,特别是要

加强监察机制;倘若所处理的个案进展缓慢,则

应在适当情况下做一些统筹工作,定期发出催办

信给申办人。在处理进度过分缓慢的个案时,可 在通知/提醒申办人遵守注册规定而他们没有在规定时限内遵办之后,将其申请视为已经撤销或

放弃。(b)(iii)检讨署方人员前往幼儿园视察的次数及人手分配

情况,并考虑采取划一的方法来管制所有幼儿园,以及检控违反《教育条例》及《教育规例》的人。

(iv)修订现行的视察指引,并拟订一套准则,以订定

应就幼儿园违规事件采取什么跟进行动。

(v)考虑令属下各分区办事处人员在视察幼儿园

时,尽量查阅幼儿园发给家长有关收取学费、杂

费及举办课外活动的通告。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第13页 申诉专员提出下列12项建议,给教育署考虑采纳─ 幼儿园的注册 幼儿园的视察

(vi)为能及早察觉并管制取录未到入学年龄学生的情

况,应考虑要求幼儿园在学年开始前,向教育署

有关的分区办事处提供关于收生情况及幼儿班新

生的数据。

(vii)前往幼儿园视察,更彻底地点算学生的人数,特别

是视察以往有超额收生记录的幼儿园,并增加视

察刚申请了注册的幼儿园的次数。(c)(viii)为能及早找出未注册的幼儿园,应考虑要求幼儿

园向有关的分区办事处提交招收新生的宣传资料

或通告。

(ix)考虑指定属下一个办事处或一名人员专责处理检

控个案的整体工作,以确保处理方法一致,工作

效率更高。

(x)考虑提议修改法例:(a)提高对违反《教育条例》

及《教育规例》的人的刑罚,以及(b)在考虑申办

人是否适合注册时,一并考虑他们曾否屡次违规。

(xi)进一步加强执法行动,对付违反《教育条例》及

有关的规例和指引的幼儿园,以发挥更大的阻吓

作用。(d)(xii)进一步提高父母及市民辨别已注册幼儿园的意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第14页 对幼儿园采取的执法行动 加强宣传有关幼儿园的资料

识,并考虑要求各幼儿园公开其是否已注册、获

准收取的费用及未满的学额等资料。

教育署的响应

29.教育署对本调查报告的结论表示同意,对本署提出的12项建议亦表示支持。教育署补充说,该署极为重视幼儿园违规事件,日后会继续加强对违反法例规定者采取的执法行动。教育署又解释说,该署要在收到学校注册所需的楼宇安全证明书、消防安全证明书及有关文件后,才能够开始处理学校注册的申请,而申办人的基本责任是遵守有关其申请的所有规定。

结语

30.申诉专员欣悉教育署接纳本调查报告的结论,以及本署提出的12项建议。教育署亦承诺会尽更大努力去改善幼儿园的注册制度及视察工作。申诉专员希望教育署会在适当时候知会她实施该12项建议的进度,以及幼儿园注册和视察工作日后在政策和常规方面的主要修订。最后,申诉专员感谢教育署在本署进行直接调查期间衷诚合作,尽力提供协助。

申诉专员公署

档案编号:omb/wp/14/1 s.f.56 pt.ii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第15页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7

江苏的建材工业, 无论是“十一五”期间还是2011年的“十一五”开局之年, 都发展良好、发展较快。从“十一五”发展的情况看, 工业增加值比“十五”增长1.11倍, 实现利税增长1.67倍, 利润增长2.12倍。除出口略有下降外, 其他都有大幅度提升。2011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5.32%, 利税增长37.76%, 利润增长40.4%, 仍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并体现出速度效益型, 即利税增长超过了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江苏省建材工业的增长有四个特点:一是发展的方式在转变, 轻质建材、制品、低能耗的建材产品加快增长;二是结构调整有了明显进步, 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等分别达到90%和97.2%, 都超过全国89%和87%的比例;三是增长的速度和数量统一, 经济效益增幅高于收入和产值的增长, 位于全国第三、第四位;四是地方政府和协会对建材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与引领及时, 举措针对性强, 出台了很多法规和指导性的行业发展政策。

二、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工作特点

江苏建材行业协会的工作在省级地方协会的工作中也是做得好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工作开展主动, 协会的工作定位清楚、清晰, 不是心中无数、等待观望, 而是主动开拓、主动扩展;二是在引导行业发展、协助政府管理行业方面的工作认真, 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并能够及时配合出台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 引领行业发展;三是联系企业广泛, 服务企业主动积极, 能够为企业解决一些共性的实际的问题;四是重视内部建设, 在省工商领域协会的业绩考核中被评为“五星级”协会, 理事长聂长兰同志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第二届“十大女杰”。

三、全国建材工业发展形势、面临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 总体看中国建材工业仍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尽管一些传统的产业增幅会减小, 尽管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力有所减小, 国民经济GDP略有降低, 尽管一些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但是建材工业总体上仍然具有较快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 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需求从根本上仍然是一个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体的经济格局还未完全改变, 这种经济格局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结构从本质上不会轻易改变。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建设还是公益性建设, 公共设施的改善, 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都离不开建材发展, 现有材料的不可替代性会将周期拉长。

尽管一些材料的增幅或使用在减少, 但是绝对量每年仍有增加, 绝对量的增加意味着总体需求没有减少, 只是增幅降低而已。即使老一轮需求基本满足了, 但是新一轮的需求又会出现, 只是内在的要求诸如对性能、质量、功能、环保的要求不一而已, 这是构成还有较快增长的来由。非农人口增加、小城镇建设、工业化后期的特征等, 都是建材产品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二) 发展不是指继续增量的、重复的资源、能源消耗型的、排放超标等原有方式发展, 而是要采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建材工业的发展方向:科技支撑型、节能减排型、精品附加值型、制品产业链型、配置合理经济效益型。要把发展的重点转向提高、提升, 在不增加能源、资源、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型发展。

(三) 建材工业发展目前需要解决的三个主要矛盾。

一是主要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但产业还要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是技术研发跟不上新兴产业发展但还要将转型升级支撑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三是面对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日益严厉的现状, 将争取主动赢得时间摆脱被动局面作为全行业的首要任务。

(四) 目前要攻克发展瓶颈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国际化问题, 不能大而不强, 要解决国际化市场占有率、话语权和主导权问题, 把一些产业发展转向发展中国家。

二是打开应用市场, 以引领消费、创造消费、创新产品, 疏通与形成合作, 使更多新产品进入建筑设计、施工规范, 引导更多的领域更新材料, 改变功能, 扩大发展空间。

三是把体制改革分割的产学研联盟用市场机制连接起来, 为行业攻克瓶颈实现新的发展服务。

(五)

要用新技术、新标准、新的产业政策促进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行业整体提升, 为实现建材大国变为建材强国目标迈出新的步伐。

四、对江苏建材工业发展的几点希望

(一) 发挥沿海经济发展快、改革开放步伐大的优势, 在转变发展理念、转型升级方面率先带头, 坚定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二) 作为建材大省, 要在运用规划指导行业发展, 运用“三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方面, 适时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 以服从转型升级需要, 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政策。

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篇8

电子商务正在走向进入新的一轮发展期。如果说,一年前国内电子商务网站纷纷赢利标志着电子商务走出低谷的话,那么从2003年末开始的电子商务网站融资热潮不仅加强了这一趋势,更预示着电子商务将从此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上升期。

事实上,以赢利和融资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崛起,不仅是—个赢利数量和电子商务规模的变化,而且是一个电子商务的质的飞跃。这种质变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开始显现,并将主导电子商务的未来。在传统商务中可以找到的、与传统商务的区别仅仅是交易媒介——互联网——的不同的商务模式,只是传统商务模式的一个“复制”,竞争优势是有限的。

2、与网络媒体类似,随着网络、环境和网上商品(有形或者无形)的改善,如何通过搜索技术及其服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是新一轮电子商务发展和竞争的又一焦点。

行业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开始走向复苏,中国电子商务网站迎来新的融资浪潮,当当、阿里巴巴等纷纷获得新的融资。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预言,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格局将有巨变!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网商”将成为焦点,中国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转入“网商”时代。 在新—轮电子商务发展中,C2C电子商务和网上拍卖正在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网站最棒的重点之一。阿里巴巴推出“淘宝网”后短短半年多时间,在全球网站排名中进入100以内,用半年的时间达到了同类网站1年甚至更长时间所能达到的规模。易趣继续发展。新浪和雅虎也看好网上拍卖业务,共同宣布将合资进军中国的网上拍卖业务,合力打造—个功能全面的网上拍卖电子商务平台。

市场动态

搜索服务正在从门产和内容市场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在网上供给渐渐丰富以后,如何进一步降低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是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关注的重要问题。时隔几年,8848携搜索引擎“重出江湖”,推出购物引擎,力做“中国电子商务引擎”。阿里巴巴则推出“网商”搜索,主要针对商业信息和商业机会,更加精确定位于“网商”。搜索引擎正在将电子商务推向新的境界。

网上信用作为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用产和电子商务网站的关注,是影响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阿里巴巴在其搜索服务中新增“诚信通”指数的排序方式,所有的搜索结果,将按照该信息的诚信度高低和可信程度进行排名。阿里巴巴意图将其“诚信通”打造成电子商务的行业标准。易趣在“3.15”联合公安和工商部门,在其网站首页分别张贴了针对消费者的提示与针对网上商家的提示,提醒购物者在网上交易前仔细阅读“网络交易安全ABC”的若干技巧.还呼吁所有网上商家守法经营、诚信为本。

数据

2004年,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504.4亿元。2004年,上海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新增一万个网上就业岗位。

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2003年第4季度美国电子商务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7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1%。2003年全年美国电子商务的销售收入预计是54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26.3%。

巨头行动

阿里巴巴:2月,宣布获得中国互联网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私募基金——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阿里巴巴总裁马云预测,2004年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将由短信、广告和游戏转至电子商务市场。3月,搜索产品正式问世,这款产品的主要对象并非中国8000万网民,而是更加精确定位于“网商”。阿里巴巴的搜索标准虽然没有竞价排名,但是新增了“诚信通”指数的排序方式,所有的搜索结果,将按照该信息的诚信度高低和可信程度进行排名。显然,阿里巴巴意图将其“诚信通”打造成电子商务的行业标准。

雅虎和新浪将合资进军中国的网上拍卖业务,双方将合力打造一个功能全面的网上拍卖电子商务平台。这一网上拍卖服务将使用两家公司的联合品牌,预计在2004年中期面向中国互联网买家和卖家正式推出。

当当来自老虎科技基金的1100万美元投资已经到账,并将在下月正式进军网上百货零售领域。据称,当当网成功融资后马上将有两大市场动作:一是全面改版,二是推出新频道,正式启动时尚百货业的网上销售业务,主要销售礼品、化妆品、休闲服装等三大类别2000种商品,售价将比传统百货店便宜20%。网站改版计划,也将全面配合百货零售,以更富时尚的风格吸引25岁以下的网民。

经过两年多的蛰伏,1月,8848正式宣布复出。其新任CEO吕春维表示,8848将以新的管理团队,新的经营理念重新回到电子商务领域,锁定服务与支持领域,做“中国电子商务引擎”。3月8日,8848正式把其核心购物搜索引擎提升至2.0版本,该版在保持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增大了数据量,与10相比,商务站点总数加倍,商品数量翻番,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大事记

1月:2003年末,当当网宣布新一轮融资成功——当当网被估值6500万美元,同时获得1100万美元(折合9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称将正式进军网上百货零售领域。

1月:雅虎和新浪共同宣布,两者将合资进军中国的网上拍卖业务。双方将合力打造一个功能全面的网上拍卖电子商务平台。这一网上拍卖服务将使用两家公司的联合品牌,预计在2004年中期面向中国互联网买家和卖家正式推出。

1月:上海市信息委发富人秘书长周卫东称,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关于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个人的网上创业,2004年的目标之一是新增一万个网上就业岗位。

1月9日:8848正式宣布复出,将以新的管理团队,新的经营理念重新回到电子商务领域,锁定服务与支持领域,做“中国电子商务引擎”。

2月:美国商务部统计显示,美国人2003年在网上购物消费的金额超过了5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6.3%。2003年,美国电子商务占总零售消费金额3.5万亿美元的1.6%,而上一年为1.3%。

2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获得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是中国互联网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私募基金。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大胆预测,2004年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将由短信、广告和游戏转至电子商务市场。

2月2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2003年第4季度美国电子商务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7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1%。2003年全年美国电子商务的销售收入预计是54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26.3%。

2月23日:卓越网(joyo.com)宣布了新的公司领导层名单,任命陈年为执行副总裁;任命新加盟卓越网的陈小红女士为副总裁晋升原助理总裁、网下事业部总经理刘俊为副总裁兼区域拓展总监;晋升原业务副总监、网上事业部总经理李靖女士为助理总裁兼产品总监。

3月:上海市信息化情况介绍会透露,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正趋向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得到了深入拓展,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2003年,上海仅电子商务交易额就完成504.4亿元,大大提升了城市经济运行效率。

3月:上海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近日联手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共同推行“绿色金融”计划,力促自助银行、网上银行、自助终端、银行卡、银证通、速汇通、电话服务中心等个人金融产品加快进入上海居民的信息生活。

3月:连邦软件有限公司将全面介入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娱乐事业,推出独具特色的综合娱乐平台,这是国内首家将数字娱乐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网上娱乐城。

3月:为了进一步降低硬件业务的成本,IBM计划把它的一条供应链转移到一个电子产业网络交易中心。

3月8日:8848于3月8日正式把其核心购物搜索引擎提升至2.0版本,8848希望通过新引擎的发布进一步巩固其在购物搜索引擎方面的领先地位。

上一篇:浅谈青春期心理问题下一篇:《冰是睡着的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