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工作交流

2024-05-16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交流(通用8篇)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交流 篇1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

一、考生填报志愿中的四个主要问题

如何选择大学、如何选择专业、如何评判高考实力、如何综合考虑分数、学校与专业。

(一)如何选择大学

1.分类了解全国大学概况

全国大学分为以下五种类别,对于帮助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从总体上把握和认识高校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综合性大学: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等为代表。这些大学历史悠久、理工文医学科门类齐全、文理渗透,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这些大学工科专业实力很强,但理科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相对稍弱。

准综合大学:如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这类大学以为各类工业、农林牧水产业、地矿、财经、政法、语言等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主体专业实力很强,行业特点明显,与行业有天然联系,又都在逐渐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师范类院校: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为代表。属综合类大学,其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往往超过同批次的准综合大学。这类院校都陆续开设了非师范专业。

专业院校:如医学、艺术、体育、军事、警察等。这类院校专业性很强,培养目标明确。报考此类大学应充分考虑考生的天赋、特长和兴趣。

上述五类大学,各自的发展历程不同,办学实力和特点各异,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有差别。这都是填报志愿时需要认真分析和考虑的,希望大家不要忽视。

2.从“大排名”了解大学实力

在看“高校排名”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要从总体上看待高校的大体排名位置,相差一二十名的位次也许不好说在办学实力上有质的差别。第二,同类院校是大体可比的,如同是师范院校或政法大学,从排名大体可以了解其办学规模、教学科研水平等。不同类的院校是不能简单相比的,如排名相当的综合大学与专门院校,谈不上属于同等量级的办学水平。第三,还要了解下列情况在排名中的特殊性:高校合并规模越大排名越靠前;有医学院的大学排名靠前;理工类院校排名靠前,文史类院校排名靠后。

3.上“专门院校”和读“主体专业”

一是要去专门院校上学。语言类、法律类、师范类、财经类、土建市政类、计算机类、农学类、电子信息类、医学类等都有专门院校。在专门院校得到的训练跟在其他院校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是法学类专业,华东政法、西北政法的法律专业跟北航的法律专业是不同的。同是土建类专业,北京建工学院不单讲授基本知识、书本知识,还要讲大量工程实际知识,这跟北方工大的土建专业有很大差别。

二是要读学校的主体专业。

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准综合大学多数都有主体专业,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相当强。如学生物工程报中国农业大学,而不要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国际经贸、金融学专业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而不要报中国农业大学。学语言类专业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而不应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样道理,学中文专业报首都师范大学,而不应报北京理工大学。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不够北大清华分的学生,在北京只能上人大、北航、师大、北外等,而到外地可上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第二,不够北航、人大、师大、北外分的学生,到外地可上哈工大、川大、重大、厦大。第三类,二本分的学生如上外地二本院校,这些院校如前文所述,办学水平都很不错,是行业领军者,甚至在全国小有名气,一般讲北京的二本院校好,或者好得多。

在选择外地院校时,要考虑学校所在城市的综合情况。如果有可能,尽量选择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发达地区,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可以适当考虑。

当然,报考外地院校,考生必须是自愿的,对自己有信心,能承受压力和挑战。大部分到外地读书的学生,一两年后会显得比在京读书的同学成熟,各方面进步都很大。

(二)如何选择专业

1.高校本科专业分类

按照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共分为理工类和文史类两个大类,11个学科门类,71个类别,250多个专业,如果再加上专业方向,共有700个以上。

理工类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4个学科门类。文史类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

以“工学”这个学科门类为例,还可以细分出以下21个类别::地矿类、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水利类、测绘类、环境安全类、化工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轻工纺织食品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工程力学类、生物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公安技术类。

以其中“电气信息类”为例,包含以下7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2.主要专业类别介绍

下面按照社会上的习惯名称,对十种重要的专业类别做简要介绍。

理学类: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及其分支学科。综合大学、师范院校都开设这些专业。理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基础理论,注重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能力。毕业生无论是继续深造考研,还是走上实际工作岗位,都会有比工科专业毕业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机电类:包括各种机械、电器等行业,专业性非常强,毕业后适合进入电机工程系统工作。

电子类:这类毕业生的适应面非常宽,涉及行业非常多,互通性强。只要涉及弱电(包括电子、电气、信息、通信、自控、医疗器械)的各行业都属于此类专业的就业、深造和研究范畴。

计算机类:计算机技术可细分为硬件、软件、研发、应用等不同方向,是持续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但

在需求结构上的差异很明显。对高层研发人员求贤若渴,对低端应用型技术人员大量需要,而中端人才却不易找到合适位置。

现在开设计算机类专业的院校多达500所,可以说鱼龙混杂,办学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建议大家尽量考虑报考综合大学和工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一般情况不要首选文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

读计算机专业第一要有足够的兴趣,第二要有足够的热情、坚韧、精力和耐心。

土建类:适合在建筑、市政、交通等行业工作。典型的是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前者是搞设计的,后者是搞工程施工的。这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人员流动也大。

医学类:医学类又分为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四小类专业。立志到大医院当好医生的,必须上名牌医科大学,甚至考本硕连读。

语言类:有三类院校开设语言类专业,它们的特点有所不同。专门院校毕业生适合做语言应用工作,师范院校毕业生适合当老师,综合性大学毕业生适合做学术研究工作。

文化产业类:包括新闻出版、广告、印刷、传媒、中文等专业。这类专业要注意两点:一是行业用人机制是聘任制,要有拼搏和牺牲精神;二是靠天赋和悟性,不靠学校“出身”和牌子。

法律类:综合大学如北大、人大的法学专业理论深厚,适合搞研究。而中国政法大学要讲大量司法实践案例,还经常请律师事务所、司法系统专家做讲座,毕业后适合在公检法系统工作或律师事务所工作。

管理类:包含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市政管理等。综合性强,课程设置宽泛,管理工作越来越体现科学化和专业化。

3.从课程设置看专业内涵

不能望文生义。不要看了专业名称就立即定性属于哪个行业,最重要的是要看专业的内涵——该专业包含哪些学科?设置哪些课程?培养目标是什么?这才是决定将来从事职业和继续深造发展的核心因素。

同一类别或相近类别的专业其课程设置相差并不大。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比较接近,2/3课程都是相同或差不多的。更宽泛地说,看起来似乎相差较远的专业,如化工、应用化学、制药、药学专业,其实也都是可以在同一领域深造,在同一种行业或同一类职业就业的。

高校实行按院系招生。在大

一、大二学完基础课再分专业,宽口径,厚基础,专业模糊渐成趋势。如北京大学按理科试验班类、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招生。同济大学按经济学类、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类、机械类招生。

4.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怎么判断哪些专业适合自己呢?认真分析考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性格类型和行为特点,你会发现这些个体差异适合不同的专业学习、职业生涯和人才发展。北京教育考试院周军研究员对下列7类考生的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适合搞学术研究,从事理论工作。

有标新立异想法的学生,可能具备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

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对专业不必过分看重,学校的整体氛围可能更具决定意义。

没有坚持长期学习思想准备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较高,也未必适合从事医生、IT研发工程师等职业。

惯于听命于人、案前久坐的学生,最典型的专业选择可能是会计、审计类。

乐于助人、性格温和的学生,适合做一名教师或社会工作者。

语言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学习一门应用语言应当不费力。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和潜质。学生对自己性格行为特点的分析,最好还是和家长、老师交流一下,可以参考测试结果,但结论还是要建立在对自己的理性分析基础上。

考生由于受阅历限制和尚无职业经验,往往对专业没有成熟明确的考虑。可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我不知道学什么专业好”的学生,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平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哪些学科兴趣高,成绩好;那些学科兴趣不高,成绩不好。对于“我只想学某专业”的学生,家长可从两个方面做思考和引导。第一,人是有多方面兴趣、特长和潜质的,一个学生可能在理科方面喜欢电子、通信,在文科方面对法律有兴趣,在管理方面对工商管理有天赋,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家长要注意细心发现和科学引导。第二,学相关专业将来是可以从事同一行业或同类职业的,如学中文、法律、新闻专业的都可以当编辑、记者,只是发展方向、特长、风格会有不同而已。

在高校更加强调“通才”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真正进入本“专业”工作,大体要在毕业后经过两三年的实践学习,才能最后完成。对大部分考生来讲,可选择一个应用性、业务性较强的、适合自己的专业作为第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再逐步积累学识与能力,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谋求新的发展。建议高中毕业生对专业的选择不必过分苛求。

5.专业选择的两个相关问题

传统专业问题。属于长期需求的专业,就业和深造的适应面宽,“可持续发展”性强,不会出现短时异常过“热”现象。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影响行业发展,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但是,不论怎样变化,有些传统专业如机械电子类、土建类、医疗类、会计类、语言类专业的社会需求量相对稳定。

热门专业与就业率问题。有些热门专业都是短期需求的专业,多属操作性学科,人才适应面比较窄,用人有较大限制,受政策影响大,持续“高热”时间短,也有可能突然出现降温变“冷”。因此,专业的冷热是变化的。农业、林业、水利等专业前几年冷,现在不冷;财经类前几年热,现在就业比较困难。

大学教育与就业率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不能将就业率或失业率作为填报高考志愿的主要参考。

(三)如何评判高考实力

1.用重要考试成绩来确定校、区排名

一是平时成绩:相关机构提供的研究信息表明,高考成绩与平时学业成绩的年级排名基本一致。根据学生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期间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年级排名,其基本实力可以大体判定。在判断排名时要注意对历次考试成绩稳定、波动、渐升、渐降等不同情况做切合实际的具体分析。

二是模拟考试成绩:一模给压力,相对偏难;二模给信心,相对偏易。一模试题在难度、区分度、知识点、热点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于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学生变化较大。但考生要认真分析哪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更接近自己的真实水平。各区教研中心在一模二模后都要统计分数,给出相当于去年一本、二本、三本线的分数(分文、理科)。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一模二模成绩大体推算出在区里的位置。

2.调用各种可参考的有效信息

第一,填报志愿前与班主任或有经验的任课老师沟通,了解自己两次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了解本校各层次学生在历年高考中的录取档次、比例数据,并听取老师对你填报志愿的建议。

第二,参加招生院校现场咨询和高校开放日,向高校招生办询问,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区录取人数及名次等情况。

3.戒躁求稳,留有余地

考前估分误差较大,高考临场发挥等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多,高考发挥超常和失常两种可能都存在。高校招生有“大小年”之说,连续两个“大年”或连续两个“小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当年降分和提分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指望高考超常发挥和招生“小年”的冒险心理是极端不科学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教训十分深刻。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要冷静客观地判断和评价自己的实力,不要考虑面子,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受朋友或同班同学的影响,要坚定自己的选择。

一般讲,学业优秀、平时考试成绩稳定、心理素质好的考生,填报志愿不用过于保守。平时成绩起伏较大、情绪易波动的考生,应该适当谨慎一些。

(四)如何综合考虑分数、学校与专业 要从学业和潜质出发来考虑学校和专业。

1.高分考生。最好考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可以偏于基础,毕业后再确定发展方向。这实际上是通过四年本科学习,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做出新的发展选择。

学校背景对学生非常重要,将来承认你的第一步的是教育背景。如卫生部部属大医院是不会招收地方医学院毕业生的(当然这些医学院有自己的培养方向和特色)。

2.重点本科中间段的大部分学生。应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是选择专门院校的主体专业。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专业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优势的专业。如何把握好学校与专业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如北航的航空机械专业(非主体专业),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主体专业),就是要看哪个对你是有意义的,这绝不是用分数来“买”学校。

3.一般本科范围内的大部分学生。要优先考虑专业,其次考虑学校。这是因为一般本科院校中,除少数专门院校及原来隶属国家部委的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整体水平接近。这部分学生学业成绩虽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并不同,学习潜力也不同,其优势和潜质即使个人和家长也未必认识到,这种差异对大学的专业学习往往影响较大。

因此,选择适合于自己潜质的专业,会给个人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这部分考生毕业后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量最大的、在一线从事常规性技术、技术管理及业务工作的主要来源。因此,专业的选择比学校的选择更重要。

4.准备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应主要以专业作为填报志愿的出发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基础,因此,考生要从选择职业角度出发选择专业。

在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的专业虽然很热,但就业面却较窄,只有一、二个行业需要,而有的专业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就业面较宽。二是充分考虑本人的兴趣及潜能,对于一线的技能性岗位,如果考生始终抱有足够兴趣,工作能力、生活习惯适合岗位需要,不仅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而且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准备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要对前途有足够信心。比如金融、交通、物流、物业、IT、商业、电讯等行业今后必将快速发展,这些行业的技能与管理岗位正呈融合趋势,传统意义上的蓝领白领已无明显区分。未来几年,行业将需要大量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训练有素的人才。

二、志愿填报指导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高考志愿报考牵动着考生和家长们的心,志愿填报是否合理,关系到考生的未来发展,我们给出九点提醒。

1.志愿填报必须立足于现实分数实力

分数实力是决定出路的直接依据,必须依据一二模成绩客观评价自身实力,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在哪些科目上还有多大的潜力,冒险低分高报,最后阶段分数分数有突破的可能性当然也会有,但几率不大。另外,要特别注意院校专业往年招生人数的分数分布区域,两端的极高极低分数一般有低报志愿或特招生的可能,不具参考价值。实力不够强的考生不应过于参与招生人数偏少的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竞争,风险过大。

2.充分考虑个人兴趣志向

高校级别决定学生的事业起点高度,而专业方向能否与自身兴趣特长相结合,将关系到未来事业发展的速度,所以也应给予足够重视。比如有些考生性格浮躁,做事粗糙,就不适合医学、财务等方向的工作,有些考生对周边事物敏感度较低或者不善沟通就不适合做传媒、营销类工作,再比如性格开放、耐力较差的学生也不适合基础性理论研究工作等。

3.必须把握好两个第一志愿。

高考录取时大多数考生是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如果第一志愿填报有误,同批次的第二志愿院校很难录取。原因有二:(1)你的第二志愿院校可能是别人的第一志愿,当你的档案以第二志愿的身份进入时,该校第一志愿已经录取满额了,除非你的分数高出别人第一志愿的分数一大截(如超出50分),否则你的档案便投入下一档次的学校。话又说回来,如高出别人50分,你的第一志愿就能够录取了。(2)很多院校不愿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特别是一批著名院校。

4.志愿填报注意关注社会需求的长线与短线

从国内的就业压力来看,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是学生所受教育的院校品牌与质量,而学什么专业、终生从事什么专业工作的想法已经不是现在的主流思路。考生今天认可的专业未必就是未来最有前途的事业。这里需要考虑专业的社会长线与短线的需求状况。如前些年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今天看就未必是轻松及就业的行当;而前些年的社会保障、师范教育、环境保护等专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有大量人才的需求量。所以,家长应当做好参谋的角色,广泛地搜集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与前景,不要轻易地给不熟悉的专业下结论。

5.处理好外地与本地的问题院校报考的问题

不少考生不顾自己的分数实例,断然拒绝考外地院校,这是不够理智的想法。目前用人单位选择员工愈来愈关注应聘人员第一学历就读院校的社会声誉,而相同录取分数的院校中外地高校一般会高于本地院校一个层次,相同级别的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外地比北京要低10至20分。另外,在北京读一般院校,都是京城学生,学习氛围与外地院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竞争意识强烈的氛围相比,其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而考生未来的工作地点、方向、环境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可预测性,所以除特殊情况外,家长也应鼓励考生到外省市院校去锻炼成长,提升生存适应、为人处世、适应社会的能力。

6.注重志愿梯度,力求稳妥

志愿梯度的把握不仅仅是个分差问题,它涉及到专业选择、志愿底线、高考退路、院校调剂等多方面的问题。

(1)在确保两个第一志愿后,不要为了形成梯度而盲目地添加院校专业。因为文科的梯度本来就很小,理科的梯度是存在的,但盲目地添加会使二批第一志愿落空,或添加的院校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一般来说,一批院校很难形成三个层次的志愿梯度。中等生可以在提前批次的院校冲一冲,在一批院校中填写适合自己成绩的学校,在一批最后一所院校的选择上,只能考虑外地院校极其冷门保底的战术了。到二批次院校绝对不能选择最高分的院校,因为它与上一所学校分数太接近,此时力求稳妥是明智之举。

(3)关于院校调剂问题的关键是考生看重什么?考生如果有学上即可,那只需排除一下特别不喜欢的一两个专业就行,宽泛地服从调剂;如果是宁折不弯的考生,就是复读也不想去不喜欢的院校专业,那我们建议你可以直接说明那几个院校专业你能够接受,小范围地接受调剂。

7.注意专业报中的细节

(1)考生在第一志愿填报时,应该将最有把握的、最喜欢的专业放到第一位;第二专业通常是一般性的;第三专业是可接受性的。三个专业的顺序不能颠倒,分差要一定距离。分数差异过小,等于只报了一个专业。

(2)要依据几年来的录取分数作为参考。因为许多专业的录取分数都有大小年的规律。

(3)第一院校是否服从调剂要看考生自己的想法:看中院校就服从;看重专业就拒绝。

8.关于稳妥与冒险策略的心理分析及策略

(1)保守稳妥的心态通常包括:A—分数实力有限;B—未来学习发展潜能无法与高端考生较劲;C—本科低调一些,攒足后劲考研上搏一把;D—心理素质不过关,考场上会因为冒进的志愿心慌意乱,尤其是遇到难题的时候;E—与世无争,心态平和;F—家长认为有学上就不错了,找工作时再说找工作的;G—大学生活不想太累。

稳妥策略基本方针为:两个第一志愿稳妥,比自己的平时成绩略低;三本和大专都报;能服从的都服从调剂。绝不放弃水平能够达到的院校。

(2)冒险激进的心态通常包括:A—上就上自己充分发挥能够达到最好的院校;B—具备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C—不成来年复读;D—不成就出国;E—上了不满意的院校一辈子窝囊;F—差校上了也没有工作,不如复读一年;G—家庭经济基础不错;H—家长想得开,坚决支持。

冒险方案基本思路:两个第一志愿的报考都明显高于自己一般水平;二本其它院校和三本及大专都不报;坚决性地不服从调剂。

(3)折中方案:两个第一志愿采取一个冒进、一个稳妥的策略。其他志愿不予考虑,当然要看实力水准。

9.志愿填报工作中的分工合作

筛选院校专业志愿是需要一个科学精细的过程,家长、考生、教师在其中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合作。

1.家长的工作流程:(1)了解考生的分数水平、院校招生情况及个人兴趣;(2)按上述信息在招生目录上搜索适合考生的所有院校及专业;(3)将院校信息分组编为几份填报方案,并打印出来,供考生选择。

2.学生的工作流程:(1)依据自身的分数水平、院校招生情况及个人兴趣,初步选择出最佳方案;(2)注意积分方案的有机组合;(3)注重填报原则与技术要求的运用。

3.教师的工作流程:(1)根据考生和家长的初步意愿,提出调整的建议;耐心讲解调整建议的理由;(3)可以提出全新的方案供参考。

三、对下一步志愿填报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志愿填报的两大原则

1.定位原则

每一位考生要清楚了解自己的高考实力,然后才能为自己选择相应层次的学校。由于我国的高考录取目前仍然采用分省划线、分省招生的办法,考生的实力只需与北京市内考生比较,即可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升学实力。而实际上专业差别有时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一般一本学校和较好二本学校之间的专业差别。如某些学校虽然在二本批次录取,但其学校某些专业声誉很好、就业情况较好,考生在定位时就应该提高该学校档次落座。

2.发展原则

根据前几年的情况,填报志愿时家长或者考生经常会在以下三类矛盾中彷徨犹豫、举棋不定:其一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好的学校加专业时一份好工作的开始。

一般来说,学校层次越高,师资力量越强,校内资源就多,校园学习风气会好,就业的单位层次也会高一些,出国或读研的机会也大一些。但是从另一个层次讲,学校内的资源分配也充分体现了专业实力之间的差别,学校的弱势专业可能得不到学校更多的资源,从而处在名不符实的尴尬境界。

由于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脱节,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变成就业困难户。当好的学校和好的专业冲突时,如果以后打算从事技术工作,应该树立以专业为主的想法;如果以后打算报考公务员或者其它非技术类工作,可以应该树立以学校优先的想法;学校和专业在高考时、在街谈巷议中、在亲戚朋友眼中的比重肯定时前者远大于后者。但在求职技术性岗位时,公司或者老板往往认为往往后者重要于前者;但是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讲,好的学校只有两个字:响亮。

其二是兴趣优先还是就业优先。考生考大学的直接动因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就业做准备。因此那些社会需求量大、行业待遇高的专业受到普遍欢迎,门槛线居高不下,成为热门专业。而有些学生由于个性问题或兴趣问题,不喜欢某些热门专业,也不需要勉强。但是专业和一个人的未来收入紧密结合,毕竟钱对于人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高中生的兴趣常常没有固定,而且高中生对大学专业也缺乏了解,因此选择专业只要大方向没有错,基本不用考虑兴趣问题。一句话,讨厌该专业可以不报,喜欢一个专业不是一定要报。

(二)志愿填报的信息战

要在几百所大学的上万个专业里挑选,就像走进琳琅满目的花布店,如何取舍呢?志愿填报不是摸彩,而是运筹,需要事先了解三方面的信息——个人、高校专业和政策信息。

1.客观评价自己

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兴趣。人对自己最熟悉,可是又最难评价自己。处于高考前夕的考生们,最好拿出半天时间,邀上老师和家人,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的高考能力。需要评价的因素有:

① 本人在学校和全区的真实名次,这种名次不能以最佳发挥的一次来代替,要以平均值加权计算。

② 本校上几个年度本校的高考分数分段人数,以及区内历年高考成绩分布情况;

③ 本人在学科上的弱项以及性格缺陷;

④ 家庭的经济状况,想要工作的地点;

⑤ 考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评估自己是报考的第一步。根据①和②,考生可以估计出自己在全市的相对名次,从而作出正确学校定位;根据③,考生可以决定除去那些专业。根据④和⑤,学生决定就读的学校的地理位置(是否可选择外地学校)。

此外,家庭贫困的学生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政府、社会和大学为贫困生准备的帮扶措施;

② 国家助学贷款的要求;

③一些减免学杂费或获取资助的途径,如报考军事院校、面向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可以考虑报考。

2.全面认识高校和专业

高校除了有办学实力方面的层次差异外,列于同一层次的学校在办学水平和学校特长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应尽量实现掌握清楚。需要了解的情况有:

① 高校的师资力量(中科院院士,特聘教授)、教学设施、图书藏量、体育设施等;

② 高校的强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本科点;

③ 高校以及所属专业历年的分数线、学校正式的录取数。学校的自主招生政策;

④ 特定专业的就业情况和薪水,特定专业的未来发展;

⑤ 高校的教风和学风。

3.透彻掌握政策

教育部、北京市主管部门与学校招生部门发布的招生信息中均包含各类政策,其基本内容有:

① 录取批次;② 体检与政审条件③ 高校报考信息和自主招生情况。④ 加分条件和方法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交流 篇2

一、正确处理学校与专业的关系

选择读什么样的高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中国的高校之间差别实在太大了。选学校比选专业要重要, 因为专业冷热有时期性, 而毕业于哪所学校则陪伴你一生。选择专业, 在市场经济下就业前景、待遇是主要参照系, 但也要兼顾考生个人兴趣爱好和个人的发展。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专业, 尽管这是个热得发烫的专业, 将来他也很难有所建树。

(1) 成绩超群的尖子生 (例如全市前10至50名) , 当然要报考名牌大学加热门专业。即使稍稍后几名, 考取名牌大学次热门和一般专业也是完全可能的。 (2) 成绩在中上阶段的学生是最难取舍学校与专业的。这些考生论成绩可以进名牌大学, 但不能上分数线高的专业, 如果把专业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 则完全可以上一般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这个层次的考生, 要么选择在名牌大学做“凤尾”, 享受高质量基础环境并且终身享用名校毕业生的光环, 要么到普通大学里“鹤立鸡群”, 拿特等或一等奖学金, 成为优秀毕业生。 (3) 成绩一般的考生, 名牌无望, 热门专业也吃力, 只要考上大学就行。除了北大、清华是公认最好的两所之外, 其他大学排位则见仁见智。从官方文件看, 涉及国内高校提的最多的词汇之一便是“211”工程, 并以能入围为荣, 能够考上这百所名校, 也可以算达到理想境界了。

二、填报志愿“四步走”

第一步:选好第一志愿。不管是哪一个录取批次, 第一志愿都是最关键的。从历年的录取情况看, 第一志愿学校的考生数量超过计划录取数量的情况十分普遍, 85%的院校录取的都是第一志愿的考生, 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更是占到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作为最重要的第一志愿, 考生在填报时, 尽量宁低勿高, 避免落选。那种冒险高填第一志愿而被录取的爆冷门新闻每年都会出现, 但这只不过是偶然现象, 绝不是规律, 不值得效仿。

第二步:做到两个兼顾。一要兼顾身体健康状况, 考生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 坚决避开限制性专业;二是要兼顾学校和专业, 考生学什么专业, 在哪个地方上大学, 对考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大关系, 考生要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清楚, 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第三步: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我选学校”和“学校选我”的关系, 根据估分情况, 从实际出发, 从选我的学校中, 去挑选我选的学校, 做到量体裁衣, 看菜吃饭。二要处理好“个人需要”和“国家需要”的关系。一般说来, 国家需要的人才往往是社会着力发展的行业方面人才, 更加便于就业, 考生考虑个人需要无非是为了学到更多的本领, 将来有所建树,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却有可能面对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三要处理好“我填志愿”与“他人指导”的关系, 填报志愿是考生的选择权利, 应以考生的意志为准, 家长和老师要热情关怀, 悉心参谋。在考生、家长、学校意见不统一时, 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第四步:注意四个分散。一是地域要分散:不要都往大城市挤, 同批次成绩不很高, 要往比较偏远的地方报, 实际上这些学校教学质量过硬, 在国内外都有较好的口碑, 专业设置上也较有优势。二是专业要分散:填报志愿时, 不要看其他学生报啥专业, 就认为这个专业好, 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志趣、成绩、社会需求、学校收费、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 不要都往某一个和几个专业上挤。三是高分考生要分散:分数高的学生, 不要集中往某一个或几个学校报, 因为每一个高校都希望录取高分考生, 但如果高分考生都集中在一个学校, 就会增大落榜的风险, 即使被录取了, 专业也未必理想。四是学校要分散:如果一个班级、一个高中的考生都集中填报某几个高校, 势必会造成“撞车”“塞车”现象。

三、报考志愿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

误区一:对有关部门公布的政策和信息了解不到位, 道听途说, 导致填报志愿失败。解决方案:要确认三方面信息来源, 首先是网上查看今年的招生计划、招生章程等政策, 其次要了解过去三年相关高校在当地的录取线, 最后要了解各招生院校及招生专业的情况。

误区二:直奔热门专业, 出现冷热失调, 造成分数不够或同等分数的考生“扎堆”。解决方案:在选报志愿时, 应弄清以往的热门与冷门, 必须着眼于自己未来的发展, 选报合适的专业。有的专业虽然目前不算热, 但三四年之后也许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误区三:着眼名校, 忽视现实。有的考生填报志愿时, 希望自己能被名校录取, 志愿几乎全是同一层次的名校。一旦第一志愿落空, 后面的志愿均没有回旋的余地。解决方案:应该保持志愿之间的合理“梯度”。在慎重选择第一志愿后, 第二志愿应与第一志愿以及其他志愿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

误区四:缺乏专业意识。不考虑自身特点, 为了上某院校而选择与自己“背道而驰”的专业。解决方案:应根据自己的成绩决定院校, 同时考虑兴趣、个性以及自身的潜能等。此外, 要考虑身体、地域以及是否服从调剂等因素, 所有志愿必须填满, 并尽量填“服从”。

高考志愿填报案例点评 篇3

以下案例中的考生均为云南省2014年的文科考生。

考生张伟,509分,高于二本线9分。二本院校志愿为:A.南阳理工学院,B.台州学院,C.淮南师范学院等5所院校,专业均填足6个专业且专业服从调剂。录取过程中,该生考分刚好达到A校的进档线,电子档案被投进A校,由于专业服从调剂,考生及家长均认为百分之百地会被A校录取。但录取结果却出乎他们的预料——该生落选了,电子档案被A校退回省招生考试院,只有参加下一步二本的征集志愿或等待三本的录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A校的招生计划中有两类专业情况:

第一类,普通类,共有5个专业,共招7人。

第二类,中外合作办学类,有1个专业,共招1人,该专业下有“仅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字样。

在录取时,由于该生的考分最低而排在最后录取。这时,第一类的专业已全部被前面的高分考生挑完了。该生又没有填报第二类的专业,也不能录取。他原本以为所填的“专业服从调剂”是统管这两类专业的,第一类录不到时便可录到第二类,是万无一失的。而事实上,“专业服从调剂”对第二类却不起作用。因此,他被A校退档而落选。

点评:该生在二本批次的志愿填报中,5所院校的梯度合理,A、B校是“冲”,C、D校是“稳”,E校是“保”,且各院校的专业都是服从调剂,按理说被录取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缺乏经验,该生在“专业服从调剂”与“仅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两者的比较中,错误地以为前者已包含了后者,导致了填报错误而落选。这里还应该注意,凡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学费都是较高的。此外,还要看清楚有关文字要求,若有限制,一定要谨慎填报,若有疑问,还可拨打该院校招生办的电话咨询。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失误,提高填报质量。

考生吴燕梅,605分,高于一本线40分。一本院校志愿为:A.中国政法大学,B.华东师范大学,C.山东大学,D.西南政法大学,E.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且专业均服从调剂。投档录取情况:A校差26分,B校差22分,C校差14分,D校差8分,E校差17分,均未能被投档而落选。

点评:该生的填报有其合理的方面,如院校的地区分布多样化,专业都服从调剂等。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最致命的失误是5所院校均要求过高,虽有梯度,但均属于“冲”的层次。特别是最后一所E校,本来该降低要求,是“保底”的,却“冲”得更高。这样,结果自然是无法被投档而落选了。

考生刘波,542分,高于二本线42分。二本院校志愿为:A.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大连大学,C.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且专业均服从调剂。他没有填报后两所D、E院校。投档录取时A校差19分,B校差9分,C校差2分,他因此不能被投档而落选。

点评:按云南省招生考试院规定,每个批次都可以填报5所院校,但该生在二本批次上只报了3所,自动放弃了2所的宝贵机会,造成严重失误,导致首次录取失败,只能参加二本的征集志愿或下一个批次的录取了。我们发现,在每个批次的征集志愿时都有考分较高的考生参加征集。征集志愿时,好学校、好专业的征集计划很少,但填报的考生很多,竞争会更加激烈,录取的分数自然也就会比首次录取时高很多。这时,即使是剩余的一些学校、专业,考生一般都要浪费不少考分才能获得。因此,首次志愿的填报至关重要。

考生肖泽宇,532分,高于二本线32分。二本院校志愿为:A.河北金融学院,B.滨州医学院……投档录取时,A校差8分,B校超1分……B校2014年在云南省招录7个专业共16人。该生所报B校的专业是:1.中医学,2.市场营销,3.护理学,4.应用心理学,且专业服从调剂。最终该生被B校录在调剂后的特殊教育专业。这个专业是该生最不愿读的一个专业。

点评:按云南省招生考试院规定,每所院校可报6个专业,但该生在B校上只报了4个专业,放弃了后2个专业的选择权,造成了严重失误,被录取在自己最不想读的专业上,后悔莫及。本来B校还有3个专业可供挑选,该生前4个专业挑的都是较好的专业,录取分数较高,而该生分数只超B校的提档线1分,竞争力不强,显然不可能被录取到这4个专业,但若后两个专业能填上自己相对能接受的其他专业,则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大,这样就不会带来上述的遗憾了。因此,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将可用的政策用足用够,每所院校的专业均按喜爱程度及一定比例的好差搭配原则填足6个;若院校的专业不足6个的,有几个便按上述原则填上几个。这样,就可避免类似的错误。

考生李硕,彝族,应届生,448分,高于一专线18分,差三本线2分,差二本线52分。该生不愿读三本及专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几所二本院校,打算若不被录取就去复读。该生在志愿确认之前找到了我们,我们指导其增加了二本预科批次的填报,即在二本批次之后再报一个二本预科批次:A.商丘师范学院,B.武夷学院。结果他以超6分的考分被B校的预科录取。考生及家长皆十分满意。

点评:根据有关规定,凡少数民族考生均可填报省外院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班,一本、二本、三本、一专、二专等均有预科批次,每个批次可报2所预科院校。考生一般均在指定的某高校预科培训基地读完1年预科后,第二年进入被录取的高校正常学习。因此,预科考生比普通考生多读1年预科。我们发现,很多少数民族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知道可报预科批次,有不少少数民族考生因此而无法受益。大多数情况下,同一院校的预科会比该校普通批次降低20-70分来录取,这是国家对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和照顾政策。

此外,为了照顾“贫困地区”的考生及“本省农村学生”,国家及云南省分别实施了“国家专项计划”及“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投放专门的招录计划及设立单独的填报批次,对符合有关条件的考生,同一院校大都在常规批次录取的基础上降低20分左右录取。但在这两个批次的征集志愿时,不符合条件的考生也可大胆地填报。因为在符合条件的考生录不够时,为了不浪费招录计划,学校也会将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择优录取。

志愿填报启示录>>>

1.认真阅读所填报高校当年的《招生章程》,对照自身情况查看是否有限制。尤其需要注意,少数高校只录取第一志愿填报的考生,在各校的《招生章程》中均有说明。

2.填报时注意“志愿梯度”。即院校投档线水平、专业录取分数都应遵循一个比一个低的梯度原则。此外,地区之间也应合理搭配,防止单一化。

3.注意填报志愿有关知识、相关政策的学习。把握住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才能有的放矢、稳操胜券。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交流 篇4

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本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相比2010年有所提高,特别是专科(高职)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2.04%,比2010年高出了1.84个百分点。高职专科高校的就业率普遍比本科高校高。

从毕业生区域流向数据看,3年来,我市本科毕业生留在西部及重庆就业的数量明显增加,选择在西部省市就业的毕业生约占总数的70%,其中在重庆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在50%左右。相比之下,普通高校专科(高职)毕业生在重庆就业的更多,一直稳定在70%左右。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专家认为,这说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旺盛。

本科生多进企事业单位

6专业就业率超93%

近三年,我市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以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为主,这两项比例共占到毕业生去向的70%左右,而且到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毕业生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

从专业大类来看,3年来,我市高校本科毕业生数量分布以工学、文学、管理学和理学为主,这4个学科门类的毕业生数量占到总数的80%左右,而哲学、历史学、农学和教育学毕业生人数较少。与此相对应的是,专业大类的本科生就业率去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医学、理学和经济学,而排在末三位的是哲学、法学和文学。具体到部分专业来看,物理、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管理、化学、贸易经济、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3%以上。专科生难进国企

制造类专业好找工作

数据还显示,3年来,我市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以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民营企

业)为主,所占比例在70%左右,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专业来看,我市普通高校专科(高职)毕业生数量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财经、制造大类,这四个大类毕业生人数占总共19个大类专业毕业生人数的50%,这其中制造类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并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电子信息大类毕业生就业率也呈上升趋势,就业状况较好;公安、法律、文化教育大类就业率相对较低。

重庆

去年本科专业就业前五名

1.物理学

2.化学

3.思想政治教育

4.工程管理

5.动物科学

去年本科专业就业后五名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绘画

3.美术学

4.通信工程

5.法学

去年高职(专科)就业前五名专业

1、图形图像制作

2、模具设计雨制造

3、环境艺术设计

4、医药

5、机械设计与制造

去年高职(专科)就业后五名专业

1、初等教育

2、临床医学

3、汉语

4、供用电技术

5、语文教育

全国

去年本科专业就业率前10名

专业名称 就业率

税务 99.4

勘查技术与工程99.0

工种造价98.8

医学检验98.2

学前教育97.8

车辆工程 97.6

机械电子工程 97.5

汽车服务工程 97.3

建筑学 97.3

会展经济与管理 96.9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公布红牌、绿牌专业

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2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以上专业与2011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

2012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

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

2012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以上专业与2011年的绿牌专业相同,这些专业的社会需求旺盛、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全国情况

去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2766元

据北京晚报报道高考刚刚落下帷幕,考生们正在憧憬大学生活。昨日,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京发布,蓝皮书显示: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2010届增长了287元;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高职就业率显著上升

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91.2%)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6%,比2010届上升了1.5个百分点。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

2009~2011届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呈下降趋势,2011届比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总体失业率下降0.6%,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下降较为明显。

2011届本科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生物科学与工程(14.9%),其次为美术学(14.7%);高职高专失业率最高的为应用韩语(18.6%),其次为艺术设计(15.5%)。

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

(86.8%);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2.5%),最低的是艺术设计传媒大类(83.2%)。

工资增长287元

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2010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1届平均月收入为3051元,比2010届增长了23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1届月收入为2482元,比2010届增长340元。

与上一年相比,2011届毕业生收入最大的变化就是高收入人群略有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明显减少。其中本科生有11.4%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上一年这一比例为10%;高职毕业生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为4.3%,比上一年增加1.2个百分点。

2011届本科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其月收入为3297元;最低的是教育学,为2621元。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材料与能源大类,其月收入为2763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大类,为2027元。

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略高0.1个百分点,比2009届高0.4个百分点。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2%,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的1.0%。

就业满意度不到50%

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另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蓝皮书显示,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其中

本科为50%,高职高专为44%。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0%;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43%。

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警察、建筑师和税收工作者,均为78%;最低的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为27%。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石油技工类,为79%;最低的职业是机床操作技工,为24%。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中国人民银行、保监委和证监委”、“烟草制造业”,均为74%;最低的行业为“医疗健康用品零售业”,为32%。

就业预警 公布红牌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交流 篇5

网上填报志愿要在省招办指定的网上进行,登录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指定网页一般会印制在准考证上面,或者打省招办办公定电话咨询。

(二)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数字,第一次登录网上报名系统的初始密码是身份证号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即可登录网上报名系统。

(三)阅读考生须知。

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告知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考生应仔细阅读,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为了保持志愿填报的正确地误,考生须知一定要详细阅读,这点很重要。

(四)修改初始密码。

考生在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一定要修改初始密码,如果不修改,就会自动返回到上一步,无法继续往下操作。点击“修改”按钮,就可以修改密码和填写录取用联系方式。成功修改密码后,再开始填报志愿。(修改的密码一定要牢记,最好是平常用的,录取联系方式一定要写正确,要是经常可以联系到你的,保持不会停机)

(五)选择批次填报志愿。

先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先选择要填报的批次,然后根据提前草拟的志愿表填报院校代码和所选专业代码到志愿栏,千万不要错栏错位。仔细严格按照流程来操作。

(六)检查核对。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流程

1、阅读招生计划

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全部阅读。

2、拟定志愿草表

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可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3、登录指定网页

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如果网络管理员已经将网报地址设置为浏览器的主页,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啦。

4、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数字,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要输入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再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5、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

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阅读考生须知。首次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及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的界面。考生必须按要求修改初始密码并填写联系地址、电话等信息。考生应仔细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执行“修改”操作。考生只有正确完成本界面操作后方可进入系统进行其它操作。

6、选择批次填报志愿

先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例如,你要填报第一批本科志愿,就点击“第一批本科”,进入第一批本科志愿栏,按志愿草表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到一本志愿栏内。填完一本志愿后,如果你还要填报二本志愿,就点击“第二批本科”,进入第二批本科志愿栏填二本志愿。不同批次不同序号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号的专业志愿要填到对应的志愿栏,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千万不要错栏错位。

7、检查核对

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屏幕上会显示你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候,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显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补填志愿,可以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补填。

8、保存志愿信息

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填好后,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

9、查询志愿,退出系统

把需要填报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点击“查询志愿”按钮,可以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报情况,检查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无效院校志愿或无效专业志愿。如果没有问题了,点击“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

10、修改志愿

考生可在截止时间之前随时登录系统使用“填报志愿”与“查询志愿”功能。特别提醒考生的是,修改志愿后一定要点击“保存”,否则修改无效,多次修改志愿以考生最后一次保存为准。修改密码与联系方式:考生可在截止时间之前随时登录系统使用“修改密码”及“修改个人信息”功能进行修改。

今年高考:河南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篇6

不同志愿模式,投档录取规则不同:提前批艺术院校实行顺序志愿,第一志愿特别重要,第二志愿要与第一志愿拉开较大距离;一本二本实行平行志愿,同组院校间要有梯度,最理想的学校排在最前,最后要留保底学校……

报志愿时,有什么技巧,哪些细节要注意,要遵循哪些原则,省招办主任杨智磊为广大考生志愿填报支招。

今年河南省志愿模式共有三种

顺序志愿

提前批艺术院校

第一志愿填报尤其重要

提前录取的艺术院校,实行的是顺序志愿。

对于提前录取的艺术院校来说,由于“顺序志愿”强调考生志愿的顺序性,因此,考生第一志愿的选择就特别重要,第一志愿投档时,各校同时阅档并决定录取与否。

第一志愿录取满额的院校,后续志愿就不再投档了。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交流 篇7

选报高考志愿,对每个高中生和家长都是一种煎熬。焦灼、失望、希望、亢奋……所有的感觉纷至沓来。重视选择,并不意味着懂得如何选择。长久以来,习惯于接受分数筛选的家长和考生们,心中多少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分数决定一切。

这种“分数决定论”在学生家长、老师和学生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上的地位:考上高分就可以报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就会有好的未来。可是事实又是如何?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门槛已经一再降低。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录取率比2010年的69.5%增加近3个百分点,达到了72.3%,甚至普遍高于高中的录取率。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沦为了大白菜”,在调侃的背后显现出就业难的真实现状。今年将有699万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拥挤在这就业日益激烈的独木桥上,再创历史新高。在大学扩招的“大跃进”运动下,考取一所大学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独木桥”上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好工作。

大学是通往未来人生职业道路的第一步,也是有着决定未来方向的关键一步。如何科学地选择专业?高考已不光是分数的较量,也是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在此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方案的“职业与专业”思路:

0 1 填报志愿的致命误区

大家总是习惯先选大学后选专业再选职业,这是极其错误的!职业规划要从高中开始。这么早,是不是太超前了?的确,职业规划在高中阶段的家长和孩子们心中还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据2012年的最新调查显示,从职业规划角度出发来选择专业的2011届本科毕业生人数比例仅为9%,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12%。

那么,忽略职业规划的专业选择,结果将会如何呢?很多高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仔细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盲目地挑学校、选专业,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本专业将要从事的职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喜欢将要从事的职业,于是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甚至,还有不少人因长期缺少对自身职业兴趣的了解,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盲目就业、盲目跳槽,走了很多弯路,也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

从高中开始做职业规划并不超前,并且是不能再晚的关键时机。而根据职业目标、结合就业前景来选择专业就是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从选职业规划到选专业”,从高中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再根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所要求的专业,并通过比较设有此专业的不同大学的就业情况,来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大学,然后在大学里根据职业目标的要求积累知识和能力。

四年寒窗后,你会发现,就业的主动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0 2 切勿把宝押在“转专业”上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都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了选学第二专业或者转专业的途径。虽然高校出台的新政策可以起到为高考填报专业“纠错”的功能,但是还应该考虑到,转专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存在着种种限制。

首先是院系限制。转系要得到双方院系的许可,一般转入的院系还会组织测试,不是所有院系都接受转系申请。通常情况下在本系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要相对容易一些。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否则,想转到经管、计算机和心理学这些热门院系,几乎不可能。

其次是名额限制。各高校规定的转系名额,一般占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有的更低。与其入校后去转专业,不如在填报志愿时就选择好一个理想的专业。

最后是成绩限制。不同高校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成绩要求不一样,许多高校则要求排名在前10%之内,且名额不得顺延。

那么,专升本和考研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2012年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了选择专升本和读研究生的最主要的动机。半数的人并不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长远动机而读研的。

可是当初错选大学和专业的学生,以专升本、考研来“曲线就业”的美梦是否真的能如愿以偿呢?实际上,近年来研究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中国大学扩招是1999年开始的,4年后的2003年研究生开始扩招,2006年硕士毕业生也开始面临就业困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被读研推迟了3年而已。

因此,切勿把宝押在“转专业”“专升本”和“考研”上,这绝不能成为消极选择、轻率决策的理由!而“职业规划为时过早”也绝不能成为填报高考志愿时想回避或推迟选择的借口!

0 3 职业规划与分数无关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应届毕业生自身因素来看,除了缺乏工作经验外,许多求职的学生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所学专业和目标职业不能匹配。这一现状反映出专业和职业之间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大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现在高中生普遍自我目标缺失,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名校、读热门专业,实现父母和老师的愿望,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和能力特点了解不够,对未来所学专业及职业特点不清楚,造成学习、就业乃至整个人生职业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说,高考报志愿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拥有幸福的人生。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开发、实施和监控职业生涯目标和策略的一个过程。可以简述为一个持续的问题解决过程,只要我们在职场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就一直存在。这不是说人们必须连续每周或每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有几个时期,积极的职业生涯管理特别重要,包括大学专业的选择、第一份工作、求职、专才或通才的选择、失业,以及决定重新考虑个人在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平衡。

不管高考分数的高低,我们其实都有自己的价值、个性、能力、兴趣。所以,如果我们能在高考之前,清楚了解自己的这些特质,选择自己职业的大致方向,并据之确定好自己的专业。在高考以后所要做的事就只是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好学校了,这样选择的余地大大降低,作出合适选择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

0 4 兴趣并非最好的老师

小的时候,孩子们经常被要求写作文《我的理想》或者是《长大了,我要当……》,然而,真的可以仅凭孩子对未来的模糊愿望或是家长的期望来确定诸如警察、科学家、医生、律师及画家等这样的职业目标吗?进入高校之后,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的呢?

除了少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满意以外,大家听得更多的说法如下:

“志愿是爸爸给我选的,我什么也不知道。反正我也不喜欢。”

“当初这个专业想得蛮好的,不过现在才知道这和我想的根本两回事。”

“选这个专业是因为名字好听,没想到我一点儿也不喜欢。”

2012届本科毕业生与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专业的首要理由最多的为兴趣爱好。大家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爱打电脑游戏的孩子就由此立志成为计算机程序师?贪吃的孩子就可以梦想成为美食家吗?又或者,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来确定职业目标?发挥长项就能占据优势吗?

我们选择职业,其实远没有兴趣爱好那么简单。西方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表明,只有在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场风格以及价值观和其工作中的角色比较匹配时,他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个人价值,为组织目标贡献最多,个人也才能得到较好的职场满意度。

考大学、继续深造,最终目的基本都是为了能够在将来获取更好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家人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如果辛勤努力地读了这么多年书后发现像你这样的人才早已过剩了,那这应算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小磊即将从计算机专业毕业,望着满大街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小磊很苦恼:“很多同学的工作都还没下落,正发动家人到处找关系,为了避就业,班上几乎有一半的同学都申请考研了。”不打算考研的小磊暂时找了百脑汇一家电子产品销售公司的临时工作。他说:“当年报考的时候计算机系正火,丝毫没考虑到今天就业会打挤。”

0 5 把报志愿的主导权还给孩子

老师、学生、家长,究竟谁来作高考专业的选择?

在整个填报志愿过程中,只有高中生本人,才是最需要努力的,了解自己,了解职业,自己作出选择。无论父母如何优秀、老师如何专业,在高考专业的选择过程中,都只能提供信息和建议、启发高中生的思路。最终作决定的一定是那个要走完自己人生道路的人,即高中生自己来作。只有这样,在以后碰到困难时,我们才可以坚持,我们才不会抱怨是父母代我们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家长可能担忧,从小生活在“摇篮”里的孩子缺乏社会经验,人生之大事怎能让孩子“冒险”?舐犊之情,可以理解。但是,没有人天生会作决定。如果永远不给孩子作决定的机会,他可能永远成长不了。成长总是有代价的,如果现在不给他成长、学习的机会,那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到大学或者社会上去成长,只是那时代价要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甚至求职时茫然的原因之一。

孩子如果从来就没有机会自己走路,到了大学,要求孩子自己跑起来,可能吗?

从就业角度谈高考志愿填报 篇8

考生在选择报考学校及专业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全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只有了解就业形势之后,才能对各高校及专业的就业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填报志愿时才能心中有数。

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导致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12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突破600万(毕业生人数见下图)。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导致我国沿海企业受到相当大影响,许多企业纷纷裁员,削减用人计划,使得本来捉襟见肘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2008年12月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去年上半年,武汉市招聘公交乘务员,要求“身高1.6米以上,高中以上学历,年龄要求30岁以下”,当天就有300多人报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到一半,省部属院校的本科生亦大有之,就业形势可窥知一二。

据相关部门预测,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700万,加上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大军达到1000万。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和政策,我国经济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效益好转,大部分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增加,但庞大的毕业生总数,使得2010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考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严峻就业形势的大背景下,任何一所高校或任何一个专业,其就业形势都不会出现“风景这边独好”,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于此同时,考生也应该认识到不同高校的就业情况、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也有不同。这就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须仔细思考,反复斟酌,选择好报考学校,填报好报考专业。

二、选择好报考高校

选择好报考学校,对于寒窗苦读十载的考生来说,其意义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考生的梦想一般都是以考取某所大学为目标。不仅如此,选择好报考学校,对于将来就业也影响深远。一般来说,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其就业率一般较高,反之较低。综合实力强、社会声誉好的高校,会吸引更多的单位来校揽才,来校举办校园宣讲会的单位的层次也相应较高,福利待遇也相应较好。有些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明确提出限招某几所大学的学生,当然这种做法有违就业公平的原则,但在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甚至有些国家单位招考公务员时也会注明只录用某所大学、某个专业的学生。此外,高校的强势专业会带动学校其它相对弱势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有些单位在举办校园招聘会时,除招录强势专业学生外,其它专业的毕业生也会择优录用。为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选择好报考学校。

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分校办学点有2000多所(个),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呢?首先,要对自身实力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圈定大学,然后再从所能报考的同批次大学中选择适合学校。

1.对自身实力的定位

考生根据高考成绩(提前批院校需自我估分)圈定自己所能报考的学校。在同批次招录的学校中,其投档资格线也有差距。2009年湖北省第一批次投档资格线文科为518分、理科为540分,而北京大学在鄂的投档资格线文科为606分、理科为655.5分,虽然与其它高校同属第一录取批次,但分数线相差甚远。建议考生根据批次投档分数线及近几年的大学录取分数线圈定报考学校。考生在分析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时,需要注意观察该录取分数线比同批次投档资格线一般高出多少分,并借此预测该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当然,考生在预测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大小年的情况。何谓大小年?大小年就是指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会出现一年高一年低的情况,此种情况,需要考生自己把握好。考生罗列好所能报考的大学后,接下来就需要从中选择自己适合的大学。

2.选择自己适合的大学

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办学目标,有不同的办学特色,也有不同的大学文化。在选择具体的大学时,需要比较以上三点。办学目标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办学特色体现一个学校的优势学科,如有些院校理工科实力较强,有些院校在文科方面的专业实力较强;大学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不同的校园文化熏陶出不同品行的毕业生。不同的校园文化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性格、价值观、世界观、行为方式等。湖北宜昌兴发集团的一位招聘负责人曾经感叹“不同的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可见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影响。为此,考生在选择高校时尤其要考虑大学的文化,这影响着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三、选择好报考专业

对于考生来讲,专业的选择与选择报考院校一样重要。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势导致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非对口就业(就业岗位内容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匹配),但是专业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同于他人的优势。由于高考专业的调剂,一部分大学生所攻读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长,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以至于学习不用功,荒废了人生最为宝贵的大学时光,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笔者在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专业的作用不仅仅是立足于社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熏陶一个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让一个人具有该专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内涵的人。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最好的选择

有些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过多地考虑就业的问题,避开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选择就业火爆的专业。比如,目前就业市场上市场营销专业需求量大,于是很多考生就报考市场营销专业。笔者以为这是不可取的。大学专业的设置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任何一个专业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但凡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建树的成功者,都是专业与兴趣的结合者。希望考生坚信一点:感兴趣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有些考生进入大学后,发现报考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于是对待学习消极应付,荒废了四年宝贵时光;有些考生不知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去分析判断。笔者曾接待过一位毕业生,该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感到很迷茫。但我们发现他喜欢跟前辈在一起探讨交流,然后乐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学弟学妹分享,笔者给该毕业生的建议就是从事教育行业。此外,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软件也可以帮助考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2.专业与院校选择的矛盾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考生都有过这样的矛盾:若仅考虑院校,将失去感兴趣的专业;而若单方面考虑兴趣专业,则会失去院校选择的主动性。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如何取舍呢?笔者的建议是院校优先,其次专业。主要基于以下四点理由:一是新生入校后可以调换专业。为了实现专业与兴趣的结合,培养高素质人才,一些高校出台相关办法,进校后允许学生调换专业。二是修读第二学位。部分高校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修读第二学位,一般的学生会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或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三是大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在一定条件下,大学文化对人的熏陶会超越专业对人的影响。四是综合实力强的院校会吸引更优秀的企业揽才。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来校招聘的企业层次相对较高,制度规范、运行良好的企业对毕业生今后发展较为有利。

上一篇:校团委换届选举主持词下一篇:造价员新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