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

2024-08-19

高考志愿(精选12篇)

高考志愿 篇1

每年一度的高考, 是我国最重要的国考, 它承载着近千万个家庭的希冀, 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而作为高考招生非常重要的部分———志愿填报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七分成绩定, 三分志愿拼”已成为多数考生和家长的共识。自从事高考招生考试工作以来, 我始终致力于高考报考方面的研究, 通过查阅材料、实地考察、听专家讲座、与考生交流等方式, 对高考志愿的填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找到了在填报志愿过程中的一些内在的客观规律, 并由此总结出许多行之颇为有效的方法与技巧。

一、正确处理学校与专业的关系

选择读什么样的高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中国的高校之间差别实在太大了。选学校比选专业要重要, 因为专业冷热有时期性, 而毕业于哪所学校则陪伴你一生。选择专业, 在市场经济下就业前景、待遇是主要参照系, 但也要兼顾考生个人兴趣爱好和个人的发展。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专业, 尽管这是个热得发烫的专业, 将来他也很难有所建树。

(1) 成绩超群的尖子生 (例如全市前10至50名) , 当然要报考名牌大学加热门专业。即使稍稍后几名, 考取名牌大学次热门和一般专业也是完全可能的。 (2) 成绩在中上阶段的学生是最难取舍学校与专业的。这些考生论成绩可以进名牌大学, 但不能上分数线高的专业, 如果把专业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 则完全可以上一般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这个层次的考生, 要么选择在名牌大学做“凤尾”, 享受高质量基础环境并且终身享用名校毕业生的光环, 要么到普通大学里“鹤立鸡群”, 拿特等或一等奖学金, 成为优秀毕业生。 (3) 成绩一般的考生, 名牌无望, 热门专业也吃力, 只要考上大学就行。除了北大、清华是公认最好的两所之外, 其他大学排位则见仁见智。从官方文件看, 涉及国内高校提的最多的词汇之一便是“211”工程, 并以能入围为荣, 能够考上这百所名校, 也可以算达到理想境界了。

二、填报志愿“四步走”

第一步:选好第一志愿。不管是哪一个录取批次, 第一志愿都是最关键的。从历年的录取情况看, 第一志愿学校的考生数量超过计划录取数量的情况十分普遍, 85%的院校录取的都是第一志愿的考生, 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更是占到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作为最重要的第一志愿, 考生在填报时, 尽量宁低勿高, 避免落选。那种冒险高填第一志愿而被录取的爆冷门新闻每年都会出现, 但这只不过是偶然现象, 绝不是规律, 不值得效仿。

第二步:做到两个兼顾。一要兼顾身体健康状况, 考生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 坚决避开限制性专业;二是要兼顾学校和专业, 考生学什么专业, 在哪个地方上大学, 对考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大关系, 考生要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清楚, 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第三步: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我选学校”和“学校选我”的关系, 根据估分情况, 从实际出发, 从选我的学校中, 去挑选我选的学校, 做到量体裁衣, 看菜吃饭。二要处理好“个人需要”和“国家需要”的关系。一般说来, 国家需要的人才往往是社会着力发展的行业方面人才, 更加便于就业, 考生考虑个人需要无非是为了学到更多的本领, 将来有所建树,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却有可能面对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三要处理好“我填志愿”与“他人指导”的关系, 填报志愿是考生的选择权利, 应以考生的意志为准, 家长和老师要热情关怀, 悉心参谋。在考生、家长、学校意见不统一时, 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第四步:注意四个分散。一是地域要分散:不要都往大城市挤, 同批次成绩不很高, 要往比较偏远的地方报, 实际上这些学校教学质量过硬, 在国内外都有较好的口碑, 专业设置上也较有优势。二是专业要分散:填报志愿时, 不要看其他学生报啥专业, 就认为这个专业好, 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志趣、成绩、社会需求、学校收费、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 不要都往某一个和几个专业上挤。三是高分考生要分散:分数高的学生, 不要集中往某一个或几个学校报, 因为每一个高校都希望录取高分考生, 但如果高分考生都集中在一个学校, 就会增大落榜的风险, 即使被录取了, 专业也未必理想。四是学校要分散:如果一个班级、一个高中的考生都集中填报某几个高校, 势必会造成“撞车”“塞车”现象。

三、报考志愿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

误区一:对有关部门公布的政策和信息了解不到位, 道听途说, 导致填报志愿失败。解决方案:要确认三方面信息来源, 首先是网上查看今年的招生计划、招生章程等政策, 其次要了解过去三年相关高校在当地的录取线, 最后要了解各招生院校及招生专业的情况。

误区二:直奔热门专业, 出现冷热失调, 造成分数不够或同等分数的考生“扎堆”。解决方案:在选报志愿时, 应弄清以往的热门与冷门, 必须着眼于自己未来的发展, 选报合适的专业。有的专业虽然目前不算热, 但三四年之后也许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误区三:着眼名校, 忽视现实。有的考生填报志愿时, 希望自己能被名校录取, 志愿几乎全是同一层次的名校。一旦第一志愿落空, 后面的志愿均没有回旋的余地。解决方案:应该保持志愿之间的合理“梯度”。在慎重选择第一志愿后, 第二志愿应与第一志愿以及其他志愿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

误区四:缺乏专业意识。不考虑自身特点, 为了上某院校而选择与自己“背道而驰”的专业。解决方案:应根据自己的成绩决定院校, 同时考虑兴趣、个性以及自身的潜能等。此外, 要考虑身体、地域以及是否服从调剂等因素, 所有志愿必须填满, 并尽量填“服从”。

填报志愿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考生和家长认真分析各种信息, 认真分析考生的综合素质, 认真分析拟报考的院校情况, 积极进行咨询, 在学校的指导下稳妥、审慎填报好志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升入到理想的高等学府, 回报国家、学校和家长多年来的关心、教育和培养。

高考志愿 篇2

首先,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要随意放弃。填报志愿时,应根据考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未来规划、自身综合实力等因素选择学校及专业,结合考生自己的想法、家长的意见和老师的建议,然后再做出综合判断,慎重对待每一个志愿。

填报志愿时,不要将自己固定在某一批次或某一类专业,而放弃填报其他批次、其他专业。即使你有着非本科不读、或非重点本科不读的想法,也不能随意放弃某些批次的志愿,尤其是第三批次志愿。最后,不要忽视填报外地院校,对每一位上海考生而言,填报外地院校都是值得珍惜的机会。

其次,对学校和专业的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①该校今年在上海地区的招生计划人数、往年的录取成绩、优惠政策的实施方法、专业录取的操作程序(是否采用级差分、专业录取的依据等)和体检、口试要求等等;②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方向、去年该专业录取分数等情况,以及收费标准、语种要求、住宿条件;③该高校或专业近三年来的最低录取线与招生人数 (包括计划数和实际录取数),以及自己所就读高中近三年来的各批次录取率。

再者,注意“坡度原则”。①同一批次的志愿中要有坡度,建议A志愿冲一冲,B志愿稳一稳,C志愿守一守,D志愿托一托,即A志愿可以略高出自己的现有水平一点,B志愿和C志愿以适中为好,D志愿要略低于自己现有水平。②在不同批次的志愿中也要有坡度,特别是在本科提前批次和专科提前批次里,防止志愿“倒挂”。③在搭配各类专业时,也要有一定的坡度,在选择是否愿意调剂时,要认真阅读调剂种类,如“全部愿意调剂”、“全部不愿意调剂”等。

考生在志愿中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应该是根据考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未来规划,结合自身综合实力确定的,而这些学校之间的顺序则应该按照录取分数线从高分到{分页}低分排序,专业之间也应该是从高分到低分。但是由于高校及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只有在全部考生录取完成之后,才能明确,所以考生只能通过历年的录取分数线进行推测判断。

在按照顺序排列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浪费志愿的情况。

另外,高校招生简章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高校的招生计划和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就是考生和家长必须特别要注意的,第一项是关于招生政策、加分政策是怎么表述的,另一个就是专业的录取准则,是分数优先还是专业优先,设不设专业级差等等。如果对招生章程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既可以参加招生咨询会了解具体信息,也可以打电话到高校进行咨询,一般而言,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和咨询会更好一些。另外提一个建议,除了向高校了解该校的情况以外,还可以向在校大学生咨询。

◎志愿建议

零志愿考入北大清华的机会不大,可以考虑放弃。

提前批本科志愿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等。

第一批本科志愿A志愿: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或华东政法大学等;B志愿:上海大学或东华大学等;C志愿:上海金融学院或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D志愿:选择一所外省市院校。

第二批本科志愿A志愿: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或上海海事大学等;B志愿:上海金融学院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C志愿:上海理工大学或上海政法学院等;D志愿:上海海洋大学或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其余两志愿略)

1.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2.20北京高考志愿填报表(样本)

3.年高考志愿填报:如何选择专业

4.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注意四大步骤

5.2014广东高考志愿填报表(样式)

6.2014年吉林省高考志愿填报表

7.2014高考平行志愿报考方法

8.2014浙江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安排表

今年高考志愿怎么填 篇3

——编者

读者来信摘录

女儿今年七月将参加高考。她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再加上现在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很多,我们对她能不能考上倒并不是很担心。我们关心的是她能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才对她将来的发展有利。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可以帮助考生选择志愿的心理测试,我们打算让女儿也去试试。但据我们所知,目前这种测试很多,我们究竟该让她选择哪个测验好呢?

一对“望女成龙”的父母

高考志愿测试,你选择哪一家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王登峰

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研究生迟英梅

高考是进入高等学府的必经之路,如何正确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全国有一千多所高校可供考生们选择,可供选择的专业更是数不胜数。面对如此多的选择,选一个适合考生的学校和专业犹如大海捞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考生不了解学校、专业和自身情况,做这种选择就更难了。那么,如何全面了解自己的情况,并正确选择适合考生的院校和专业呢?

伴随着这些问题,服务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心理测验应运而生了。考生通过测试,可以正确地了解自己,做出恰当的决策,也可以说是对未来进行一种预测。如果你做了合适的心理测验,一般会感到自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问题是,正如一些家长所抱怨的:现在的心理测试五花八门,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选择合适的测试题

一个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构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反复多次测验证明是有效的,才可以投放到市场中推广使用。中学生及家长、老师们可能会问:“我们怎么知道上述情况呢?”那么,请记住要了解这些情况:这套测试题是哪里开发的?研制者是不是比较权威的机构?是否通过专业委员会的鉴定?是否有权威人士推荐?现在有多少人在使用?别人对之套测试题的评价如何?

如果你身边有些人做过某种测试,不妨问问他们的感受和意见。比如,可以问测试中是不是有些生僻的词句等。有些从国外引进的测试题,是直接翻译过来的(没有经过修订),语言常常非常拗口,或者中文根本没有这个词(生造词)。这样的测试题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适合中国人。

另外,还要选择最新版本的测量工具。社会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心理测量工具应不断修订。在选择测量工具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哪一年推出的、哪一年做的论证(证明它是有效的)。如果现在还用20世纪80年代的测试题和常模,测验的结果显然不理想。

做一次成功的心理测验

做心理测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阅读指导语 这一部分通常放在问卷或测试题的开头。作用是在开始心理测验之前,告诉人们这个测验的目的是什么,受测者具体怎样来做下面的测验。比如,受测者需要花多长时间完成测验,需要在测试题上做怎样的标记(是划圈、打勾,还是写字),等等。对指导语的理解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测验结果。就像考试时审题一样,一旦审错题,后面的测验完全是无效的,一点价值都没有了。指导语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有时候,根据受测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施测者(通常为这方面的专家)往往会对受测者就指导语作一番解释、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受测者就不用阅读指导语了。接下来就开始正式的测验了。

完成测试题 一份完整的测试题通常有很多道题目。一般地说,题目数量越多,测验中包括的信息就越多,测试也就越有效;反之,题目数量赵少,有效性就会越差。但是题数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人们往往容易烦躁,测试的效果反而不好,有效性会降低。平均来讲,一种测验的题数最好不要超过200道。但是不同的测验有各自不同的目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有的会少一些,有的会多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测验是否科学不在于题数的多少,而在于它的内部结构是否科学。

听取评分结果及解释 受测者做完测验后,把测验题交给施测者,由施测者根据评分标准对测验的结果进行计算、评判、做出解释,并且传达给受测者。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完成计分后解释那些分数是什么意思,解释一定要由专家来做。现在,越来越多的测验已被编成软件,评分等都由计算机进行,大大提高了测验的效率。至此,整个测验过程就完成了。

中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测评系统

浅析如何填报高考平行志愿 篇4

一、收集报考志愿所需信息

考生尽可能获取大量与高考报考相关的招生信息, 主要是关于解读招生政策、查询招生计划、筛选目标学校、了解专业信息和找准自己定位等方面的内容。简言之, 考生可以借助网络、报刊、杂志、书籍、电话等搜集到关于志愿填报的资料, 建议考生一定要选择比较权威的资料。

1. 招生政策

招生部门一般都会按照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招生工作政策、规定出版适合本省的志愿指南和招生简讯, 考生查询当年各大院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和历年院校录取情况。

2. 专业信息

了解近几年来高校招生专业的冷热程度, 正确处理好“热门”和“冷门”的关系, 了解相关感兴趣专业的就业方向。不要自始至终选择一类学校、一个专业, 这样填报的志愿很容易落空。

3. 查找相关院校并进行分析

了解感兴趣院校的概况、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学术成就、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核心专业和办学情况, 还要了解该院校当年的招生政策和近两三年的录取情况。

二、合理定位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会被同一个问题困扰:优先院校还是优先专业?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 知名院校的“品牌”诱惑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重视院校品牌, 因此把院校 (主要是知名院校) 选择放在首位;重视专业学习内容, 强调个人兴趣爱好, 因此把专业选择放在首位;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 可以将某类院校和专业视为选择重点。

三、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我们重点讲解怎样填报平行志愿, 首先明确平行志愿的概念和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 参考各个省份在本省的招生简章及招生政策。其次通过几个步骤对志愿进行具体分析和定位。

1. 分析———首先进行分数转换

很多考生在得知自己高考成绩的第一步就是将自己的成绩转换成历年的成绩, 然后参考历年的招生简章资料对自己的志愿信息进行分析。考生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方法进行转换, 这样可以提高志愿填报的命中率。

(1) 可以将成绩转换成相对分

大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能会参考相对分进行平行志愿的填报, 这一填报方式的前提是做比较的两年成绩分布比较相近, 成绩也比较相近。

所谓“相对分”, 即高校录取分或考生分数高出“省控线”的分数, 故又叫“分差”。如2011年宁夏一本省控线为486分, 某考生成绩550分, 高校录取分575分, 高校录取“相对分”为:575-490=85, 考生成绩“相对分”为:550-86=64。知道了相对分, 考生可以将历年的成绩转换成“相对分”进行参考。

(2) 可以将成绩按照排名进行转换

一般来说, 考生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是差不多的, 所以不管成绩怎么变, 排名都是可以参考的。加上各省实行自主命题, 试卷的难易分布存在不一致性等原因, 每个省在高考分数的把握上并不具备科学性和一致性。

以宁夏为例, 2011年宁夏高考报名人数60166人, 2012年60470人, 而理工科计划人数二本以上 (包含二本) 2011年11334人, 2012年11796人, 报名人数和招生计划数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分数线是按照计划数进行画线的, 而比较这两年的成绩, 成绩变化比较大, 2012年理工科一本线486分, 二本线444分, 2012年理工科一本线444分, 二本线401分。分数线变化比较大, 以“相对分”的成绩进行志愿填报的风险就比较大, 这时考生可以以“按照排名对分数进行换算”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

以考生理工科王某为例:她在2012年考了487分, 可以按照排名情况在对应的年份将成绩进行换算, 换算成2011年的526~527分, 可以参考招生简章中2011年录取结果中平均分为510~540的学校进行参考。

2. 定位———选择相应满足自己成绩的相应院校和专业

考生根据自己的定位, 可以选择“相对分”或“排名分”上下20~30分 (相应层次可能之间的距离设定不一样, 考生可以在这个具体分值上进行斟酌) 的学校进行研究。

比如:考生李某在2012年高考中考了487分, 在按照排名划算后将自己的成绩划算成2011年的526分, 参考2011年的院校成绩分布情况, 满足他分数的院校一共有十几所, 按照自己兴趣、院校所在地域、专业内容, 他最终选择了以下四所院校, 如下表所示:

注:上表中的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来自于2011年已录数据信息。

3. 填报———合理设计相邻志愿梯度

平行志愿中各个志愿的排列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志愿之间也是有顺序的, “平行志愿”填报, 要避免“盲目崇高, 没有梯度”。通常状况下, 如果可以填报三个院校的平行志愿, 就可以采用“A冲—B稳—C保”的模式, 如果可以填报四个院校的志愿, 最好选择“A冲—BC稳—D保”的模式。所谓“冲”:估计是“跳一下”能“够得着”的院校, 可作为A志愿;所谓“稳”:与自己的实力比较“匹配”的院校, 可作为B志愿;所谓“保”比较有把握的院校, 可作为D志愿。

需要说明的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冲”并不代表可以大胆地乱冲, 冲也要冲得稳妥、有目的性, 不要浪费志愿。不管怎么填报, 在考生的填报志愿中, 都一定要有能“稳”和能“保”的学校, 避免滑档。

假定2012年宁夏某理工科考生总分487分, 那么他2012年的相对分就是487-444=43分, 如果换算成按照排名的成绩就是2011年的526分, 2011年相对分是526-487=39分, 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相对分和2012年相对分是差不多的。按照2011年的招生简章和录取分布情况,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定位方式参考以下图表进行平行志愿填报。

如上图所示, 考生如果首选院校, 只要能录取就读, 就可以“院校最低录取分”为参照分;如首选专业, 最好以拟报专业的“专业最低录取分”为参照分;即要院校差不多, 专业也差不多的时候, 这种情况就是一般情况, 建议以“院校平均录取分”为参照分。

考后出分平行志愿为考生增加了两次机会, 只要考生适当考虑所报考高校的录取梯度, 落榜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4. 保证———认真选择“服从”或“不服从”

“考后出分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在平行志愿填报中, 高校进档考生的成绩相差不大, 呈现“扁平状”, 这样, 有的专业, 特别是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 就可能出现“拥堵”。因此, 平行志愿填报要求考生更加重视专业的冷热搭配和郑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在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留有余地。

对于在专业志愿中提出“不服从调剂”的学生来讲, 被退档后其风险高于传统填报方式, 即只能进入征集志愿的行列, 而根据这几年宁夏高考平行志愿的录取情况, 有些院校的某些专业一旦被征集, 录取分数就比第一次批量投档时还要高。

四、补漏———适时关注填报征集志愿信息

“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 会有部分院校招生计划没有完成, 同时, “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 通过争取一些区外院校的机动计划, 也有可能投放到我区。对这些计划, 如果正常批次还没有录取的考生, 就要注意不要错失机会, 尤其不要放弃志愿补报, 这些志愿补报对考生来说是踏入该批次院校录取的最后机会, 之后就是下一批次 (分数线低一档) 院校的录取了。

摘要:对很多参加高考的学子而言, 高考结束后就一下子放松了, 大部分考生可能觉得只要有一个好分数就代表能上一个好学校, 却忽略了填报高考志愿。其实高考志愿是高考环节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因为同一所高校的报考人数、招生录取的录取线, 任何人都无法预先知道, 所以大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对考后填报平行志愿的方法做整理, 希望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志愿填报,平行志愿,相对分,排名分,梯度

参考文献

[1]李凤, 甘犁, 杨小玲.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 2010.10.

[2]郑方贤.完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探讨[J].探索与创新, 2010.10.

[3]郝欣.浅谈高考平行志愿[J].吉林:吉林教育综合, 2010.04.

[4]赵小明, 王晓峰.平行志愿填报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沈阳: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12.10.

高考志愿 篇5

一、填报平行志愿三大技巧

(1)充分估计自己的高考成绩,要估计可能达到的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

(2)在估计的高考成绩范围内,选择录取分彼此有“落差”的几所高校。成绩稳定的考生“落差”可小一些,成绩比较差又不稳定的考生“落差”应该大一些。充分用好“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填报技巧。以自己能正常发挥的成绩为立足点,立足点要稳,向前可以对自己向往的、录取分较高的名校发起冲刺,(同时,也存在被调剂志愿或退档的风险)向后必须保住录取分较低的学校,以防万一。

(3)每所学校中填6个专业,专业分之间也要有“落差”。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要选择专业愿意调剂,这样可以减小填报的风险。

二、平行志愿填报六大关注

1.第一、二批本科,第三批高职专科分别设置平行志愿。

考生在填报第一批本科志愿时,可分别填报四个平行志愿,即A、B、C、D四所院校,第二批本科也可填报四个平行志愿,第三批高职专科可填报八个平行志愿。以上三个批次每所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

2.填报时间

第一次填报:本科志愿(含公安、军事类专科),填报时间为5月中上旬。

第二次填报:高职高专志愿(除公安、军事类专科外),填报时间为7月下旬。

3.平行志愿的适用范围

起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志愿实行平行志愿。艺术体育类本、专科以及被列为提前批招生的本、专科院校志愿不实行平行志愿。

4.关注鼓励上海考生报考外地院校,实行报考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外地院校加20分按1:1.05投档的政策。

5.外地本科高校降分录取的对象,是第一批、第二批平行志愿中填有该所高校的考生。

6.关注每一所高校中的专业录取规则,详见高校招生简章。关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制的《招生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录取要求。

三、如何以模拟考成绩为自己填报定位?

由于试题难易度、测试重点不同,模拟考试与高考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不能简单地以模拟考试成绩加减多少分来估计自己的高考成绩。但通过模拟考试可以估计自己处于学校或全区考生中的大致位置,从而判定自己填报志愿的重点,因此模拟考试是对自己相对位置的定位,而不是简单地看尽对分值。(励志  )目前“二模”考已结束,那么,考生该如何根据“二模”考成绩为自己清楚定位?据此笔者采访了闵行区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程立海。

四、衡量历年数据,为填报志愿定好位

程立海表示,每位考生,可以将自己二模考的成绩与或前三年上海市一本与二本高校投档分数线做一比较,这对填报恰当的志愿很有好处和帮助,由于,每年的分数线差别不是很大,通过近几年录取分数线的参照,就会对自己所要上的高校有个大概的方向与目标。

程立海分析,从数据来看,每年文科或理科的一本与二本线的差距一般在30―40分之间,最多的不超过70分。假如对此有所了解,对考生填报志愿应该是个实实在在的参考和帮助,做到心中有数。

高考志愿:谨慎避免失误 篇6

1.名次定位法根据考生在区县模拟考的成绩,推测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位置。先确定重点考虑填报的批次,再考虑能被哪些学校录取。

以上海2010年高考为例,参加高考的考生共6.7万余名,700所高校实际录取57337人(不含复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录取考生中,本科占73.94%,专科占26.06%;本市院校录取占82.35%,外省市院校录取占17.65%。列入第一批本科招生的院校共124所,录取12855人。365所院校参加第二批本科招生,录取考生23513人。高职(专科)录取14921人。

根据以上情况,在所有6.7万考生中,录取率为86%,考生中前22%有希望被一本院校录取:前58%有希望被二本院校录取:前86%有希望考上大学。2011年上海的高考报名数进一步下降,但录取比例大致相当,因此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的录取率,确定自己有把握的录取批次。

2.比例定位法根据自己在学校的排名(平时成绩+多次模拟考试成绩)。对照该校往年相同情况考生报考学校情况,决定所填志愿。2011年与去年相比。总体录取比例没有多大变化(以上海为例),因此各批次录取的学生比例与往年大致相当。这一点,对于确定今年的报考重点同样有参考价值。另外,往年与自己相同情况考生被录取的学校,也可以作为参照。

3.考生实力比例定位

根据自己在学校的位置。确定大致选择学校。所在中学往年的升学情况,一本比例:——本科比例:——;你的大致位置:在学校前—-%;你重点考虑的批次:——;所在中学往年同情况学生的走向:——;你可选择的学校志愿:——。

在进行比例定位法时,要考虑加分情况。分析成绩趋势,可把高考前多次综合测试、模拟考试,在全年级中的名次列出来。以每次考试为横坐标,名次为纵坐标。把各名次连线,即可得到成绩趋势。

真实客观分析自己

想实现定位准确,对自己的分析就要透彻、务实一点。

首先,客观分析潜力空间。分析自己的成绩是逐渐上扬还是逐步下滑,有否有持续上扬势头的实力或者止住下滑势头的可能。一般来说,考生在分析自己时主要存在两种倾向:第一,“优势意识倾向”(好区重点中学考生、偶尔考试成绩极佳的考生、喜欢听“好话”的考生居多)。第二,则是“劣势意识倾向”(主要是普通中学考生、一般区重点中学考生、常听到不利评价悲观的考生)。在分析的时候,最熟悉自身实力的是自己,不要受外在环境影响。

其次。准确分析加分对自身实力的影响。如果有加分,同学们要弄清是加在原始分数上,还是投档之后再加分。每年几乎都有家长、考生在录取开始时才对加分政策的细节“恍然大悟”。这时再要求改志愿为时已晚。另外,投档加分不影响实力定位,只是能减少报考的风险。若学校加分一般是加在投档线上,那同学们就别把加分当作通过录取的重要因素。

最后,辨证看待“超常”“失常”可能性。在高考中出现“超常”和“失常”均是极低概率事件,绝大多数人都是正常发挥。所以,同学们不要过分担心考场会出现失常。更不要过多寄希望于创造奇迹。

全方位锁定志愿

高考志愿其实就是地域、学校、专业的有机组合。在志愿填报时,分析所选学校、专业与未来学业发展、职业发展的关系。结合职业规划选定报考地域、学校和专业,已越来越普遍。

1.地域影响

地域因素对学业、未来就业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

在志愿选择时,要进行综合考虑。有人认为经济环境越好,对学生求学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就越积极,事实却不尽然。一家IT行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多年的招聘中发现,来自中西部重点高校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超过沿海发达地区重点高校的学生。分析原因,在于中西部高校的学生学习十分努力,由于校外实践机会少。他们把更多时间放在了打牢机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并十分珍惜每个实践机会: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各种机会很多,学生把更多时间放到了校外。并在各种实践机会中“走马观花”,知识和技能就比不上内地学校的学生。当然,由于接触社会比较多,这些学生的交往能力、处事能力则更强一些。

2.学校影响

高考志愿学校的选择对学业与职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服务措施等方面。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应当考虑个人目标、职业理想,是否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一致。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特点:

综合类,多以文科见长,理科实力较雄厚,工科较弱,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理工类,多以工科见长,注重应用理科发展,文科实力较弱,注重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师范类,从主要进行教育学类、文学类人才培养逐步发展到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类等人才培养:医药类,要求学生有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以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情怀:农林类,着力于培养服务于农村、农业、林业的新型人才;财经类,以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为主,并发展部分交叉学科,如新闻、文学、工学等:语言类,以外国语言文学教育为主,并发展部分交叉学科,如新闻、体育、管理等:政法类,以法学教育为主,培养各类在政法机构工作的人才。

3.专业影响

专业选择对同学们学业和未来就业的影响,包括专业“优势”、专业兴趣、专业设置和专业政策。

专业“优势”影响,指的是专业实力、就业前景对学业的影响。很多家长、考生会担心读不了热门专业就业不好。其实,“热门”和“冷门”总是相对的。心态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至于专业兴趣影响,则是提醒同学们,在填志愿和大学学习中都要重视自己的兴趣。

专业设置影响。指的是一所学校设置专业情况,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比如,近年来有的高校实行按学院招生、按专业大类招生或者按专业平台招生,进校之后第一、二年是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之后再进行专业细分,这种招生专业的设置,以及未来分流专业的选择,显然将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业规划。专业政策影响,是指学校的人才培养政策对学生以专业素养培养为主导的学业规划的影响。

高考志愿预测的数学模型研究 篇7

1 目的背景

每年都有不少考生由于心系名牌、眼高手低;追捧热门、盲目从众;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亦步亦趋、墨守成规;不加分析、草率行事等各种原因而没有顺利进入理想高校。真正能正确评估衡量自我,认真分子揣摩当年录取形式的少之又少[2]。而且,考生一般都是在网上查找资料,但是网上的信息虽然多但是杂乱,考生及其家长很难准确有效的找到所需的信息;并且网上的资料有很多已经过时,没有及时更新,缺乏真实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出现了一些针对高考志愿预测分析的系统,但很多都是利用心理学、问卷调查、计算数学分析诊断以及量表和工具等对历史高考录取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1]。就目前现有的预测模型算法中,有的基于关键字的Web数字信息挖掘方法,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实现高考预测,但是数据缺乏权威性和准确性;有的采用神经网络和分类中的相关算法,对普通高考的录取数据进行分析,但神经网络算法参数选取比较单一;有的采用决策树和C4.5算法实现高考考生生源分析系统,返回挖掘的规则集;有的运用C4.5算法生成非平衡数据集下的二叉决策树,建立高考数据分析模型。但这些高考数据分析模型应用于高考录取预测中,使用数据挖掘算法时对数据集的属性选择和属性值选择不太合理,预测精度有待提高[3]。所以,我们设想了这样一种数学模型,以一种简洁有效的方式为考生提供全省乃至全国的分数排名情况、高校招生情况以及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把考生最想了解的信息以最醒目的方式展现出来,确保每位考生及其家长都能快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使考生充分了解自己填报理想高校时自身的优势及劣势。

2 数据采集

高考时间是每年6月的7、8号,而志愿填报则根据每个省的政策不同而时间不同,但一般都是高考后的半个月到20天左右。各省排名的五分段数据和批次线发布的时间比志愿填报的时间提前几天,我们采用的是人工采集的方式,由于是人工采集,为避免出现误差,会分批对数据进行检查修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般来说,首次采集的难度较大,要录入往年的信息,但是以后就只要进行数据的维护即可。我们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阳光高考平台,信息准确可靠。而每年各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等到录取结束后大概半个月左右才能出来,那个时候再进行数据采集,为第二年预测招生录取做准备。

3 数学建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数据,下面主要以2012-2013年数据为例。根据5分段数据,我们团队制成了分数与人数的散点图(图3所示,x轴为分数,y轴为人数),并且我们推导出了趋势图和二项式数学模型。

2012理科人数:

y=5E-12x6-1E-08x5+8E-06x4-0.0027x3+0.4978x2-36.299x+697.81

2012文科人数:

y=2E-12x6-3E-09x5+2E-06x4-0.0006x3+0.1622x2-17.859x+535.89

2013理科人数:

y=1E-12x6-2E-09x5+7E-07x4-0.0002x3+0.0633x2-5.3345x+70.191

2013文科人数:

y=-2E-12x6+4E-09x5-4E-06x4+0.0013x3-0.1476x2+4.7074x+1.2302

根据趋势图我们发现2012年和2013年的趋势图是一致的,只是图形平移了,说明湖南省近两年高考的分数分布是一致的,高考录取与考生的分数高低无关,主要与考生考分排名有关。

因此我们根据已采集的五分段数据,推导出了2012-2013年的考分排名趋势图(x轴为分数,y轴为排名):

根据湖南生考生5分段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推导出近两年考生分数排名,并以此建立数学模型:

2012理排名公式:

y=-2E-11x6+5E-08x5-3E-05x4+0.0085x3-1.4088x2+103.48x+170621

2012文排名公式:

y=-2E-11x6+3E-08x5-2E-05x4+0.0003x3+0.5468x2-56.414x+144422

2013理排名公式:

y=-4E-11x6+8E-08x5-5E-05x4+0.0121x3-1.7503x2+117.42x+178471

2013文排名公式:

y=-1E-11x6+1E-08x5+6E-06x4-0.0092x3+2.1867x2-153.4x+149577

4 模型检验

众所周知,高校录取分数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的综合实力是影响高校录取分

数线的根本因素。并且,根据每年招生就业的形式不同,各个高校的专业录取线会有所不同,热门专业的分数就会比往常高一些,而有了热门专业,肯定就有冷门专业,这些专业的录取线就会相应的有所起伏。但也不是绝对的,只是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当然模型检验的结果也会有一些误差,但误差也是维持在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内预测的录取线还是有效的。

本预测系统中存放了近几年全国高校的录取信息,在这里仅选取2012-2013年部分院校在湖南的招生情况,来预测2014年全国部分高校的录取线。任意选取十所高校的实际录取线,根据模型得出了预测录取线和误差,下面两个图分别是这十所高校2014年文科模型验证表和2014年理科模型验证表:

在这里需要衡量抽样误差,判断抽样样本统计量是否对总体参数具有代表性及数学模型预测录取线的可靠度。因此,根据对这十所高校实际录取线和数学模型预测出的录取线的分析,计算了标准误。标准误的计算公式是:1)求得预测值的平均值;2)计算预测值与平均值之间差的平方和;3)求出第二步得出的结果与样本数减一的商并开平方;4)拿第三步求出的值除以样本数开平方的值,所得的值就是标准误。2014年文科录取线预测的标准误为21.9486522,2014年理科录取线预测的标准误为29.74080624。虽然表面看来标准误的值偏大,但对于选取样本数较小时,该标准差的值表示误差还是在有效范围内的。当样本统计量越大时,标准误越小,表明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值越接近,样本对总体越有代表性,用样本统计量腿短总体参数的可靠度越大。

该模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很显然它也有不足的地方。高考志愿填报本身就存在多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只能根据近几年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不能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志愿预测误差,因此会存在个别高校录取线预测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目前仅仅只采集了两年的高考数据,该数学模型还不是特别稳定。

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后续会对模型做进一步的改善:多采集几年的数据,使分析得出的数学模型更加精确,误差更小;采取数据挖掘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提炼处理,优化数学模型;对高考志愿填报的现状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尽量避免不确定因素对志愿填报带来的误差和影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模型算法的效果显著,能给考生及其家长还有学校带来便利,也能减少在高考志愿填报上的失误,降低风险,因此该预测数学模型是可行的。但是考生填报志愿也不能只依靠预测录取线,还是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兴趣爱好、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以及个人的身体条件是否符合高校或专业的要求等,并且要多注意志愿填报的时间、提前批和自主招生等信息,才能更准确的填报志愿,进入理想高校深造。

摘要:为了减少高考填报志愿的失误率,降低填报志愿的风险,使考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成绩排名、学校的招生情况、填报理想高校时自身的优势及劣势,该文展开了对高考志愿预测的数学模型的研究。在引言部分分析了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现状,并分别从采集数据、数学建模、模型检验、不足、总结和讨论这几个方面对主题做了详细的剖析。研究表明该数学模型的精确性较高、效果显著,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家长及学校带来便利。

关键词:高考志愿,预测,数据建模

参考文献

[1]王亚盛.高考志愿网报系统性能优化与志愿预测分析[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2]余扬,吴先进.走出填报志愿的误区[J].高校招生,2002(3).

高考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之利弊 篇8

平行志愿投档是分数优先录取模式下的投档方式, 它是相对于传统的排序志愿投档而言的。平行志愿投档过程具体包含以下几步:首先, 在每个录取批次的院校志愿中, 考生可自由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 如考生可在一本至三本院校中分别填报A院校、B院校、C院校三个平行志愿, 各个平行院校志愿之间没有分数级差且每所院校均设有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然后, 各地省招办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将考生电子档案投往考生所报考的院校;最后, 招生院校依据考生分数高低依次排队进行录取操作, 并对考生进行专业安排, 直至院校招生计划满额为止。

平行志愿投档的原则是“分数优先, 遵循志愿”, 具体地说, 就是在对某个录取批次的院校投档时, 计算机投档系统严格按照上线考生高考成绩的总分从高到低顺序, 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首先将考生档案投给考生填报的A院校, 如总分未达到A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则直接将档案投往B院校, 如此类推, 只要被检索的若干个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 即向该院校投档, 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 投档后由院校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如果出现考生总分相同的情况, 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的高低排序。文科类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排列;理科类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排列。

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 平行志愿投档的益处

平行志愿投档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 对考生与招生院校而言都大有裨益。

1.基于考生的角度:降低志愿填报风险, 避免高分考生落榜

传统的排序志愿录取遵循的是“志愿优先、遵循分数”, 在这种模式下考生成绩无法达到第一院校志愿的要求时, 滑落到下一批次的可能性很大。而平行志愿录取奉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 可以有效降低高分落榜现象的发生。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 严格按照同科类同批次线上报考考生高考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遇总分相同时依次按照语、数、外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然后按排序的先后逐个对考生进行志愿院校的检索和投档。排序在前的考生未完成志愿院校的检索和投档, 就不能启动后一位考生的检索、投档程序, 这样就确保了“分数优先”, 也确保了相对高分的考生能够在投档时占有先机。所以说, 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模式客观上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 有利于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在主观上, 减少了考生志愿填报环节中的博弈成分, 提高考生的志愿满足率, 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分考生因志愿撞车导致的掉档、落榜。

2.基于院校的角度:促进录取的公平与公正

在传统的高招录取过程中, 院校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 院校在选择考生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而考生对于院校的选择权却未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下, 考生可以在同一个批次中填报若干志愿, 这就有效地减少了志愿填报中的偶然性, 考生即使没有进入最理想的院校, 但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存在太大的落差。在选择上, 院校依据分数录取考生, 同时考生凭借分数择优选择院校, 这种双向选择, 使得录取过程更加公平、公正。

(二) 平等志愿投档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非尽善尽美,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改革虽然对考生和院校大有裨益, 但仍存在一些弊端。

1.助长社会公众的唯分数论倾向

平行志愿投档奉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高分考生落榜的风险, 但却强化了“分数定终身”的作用, 而且对于考分相对不是很高的考生来说, 平行志愿不一定能帮助他们进入更好的学校。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推行实际上就是让考生分数说话而非由运气决定。而一旦分数占据主宰地位, 追逐高分成为考生接受教育的唯一价值诉求, 教育恐怕将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而且, 过分强调高考分数, 与国家长期以来推行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唯分数论的理念, 会给把高考当做唯一出路的学生更多的压力, 而忽视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 这是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改革不得不考虑的负面效应和风险所在。

2.高分考生依然存在退档风险

平行志愿所解决的是投档的机会问题, 但投档并不意味着必然被录取。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 只要院校调档比例大于其计划招生数, 必然有相等比例数量的考生自然落榜。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客观审视自身实力, 填报志愿偏高或者没有梯度, 也可能会落榜。另外, 考生在所报考学校的专业填报上若选择了不同意专业调剂, 依然会出现退档的可能。在平行志愿投档的运行模式下, 每个考生只能投档一次, 没有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的机会。如果投档后被退档了, 那么就要进入征求志愿这一档次, 这类考生就会错失志愿优先模式下存在的志愿梯队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 如果被退档考生不愿意选择进入志愿征集阶段, 则档案会滑落到下一批次, 这对很多考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三、对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理性审视

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都是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并存的,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推行也不例外。因此, 教育主管部门、招生院校、考生都应理性审视这种新的投档模式。

(一) 教育主管部门应承担的责任

1.适当缩小投档比例

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录取体制下, 投档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命运。在高招录取过程中, 教育部规定招生院校可以自行确定调档比例 (一般不高于120%) , 院校一般希望调档比例越大越好, 如果招生院校没有足够的预留计划, 调档比例过大, 会使一定比例的投档考生因招生计划额满被退档。为保护考生利益, 保证高招录取机制的公平有效运作, 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招生院校实际, 适当缩小投档比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不易控制太死, 可在教育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处理, 允许招生院校将投档比例缩小至1:1.05, 1.03, 甚至于1:1的比例, 以减少考生的退档风险。

2.提高大众的认知程度

与传统的投档方式相比, 平行志愿投档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应的考生志愿填报规则技巧也有很大差别。很多中学教师以及考生家长对平行志愿投档政策的内涵缺乏了解, 不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填报志愿加以指导。为减少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相关部门应重视招生指导工作, 尤其要让中学老师及家长细致领会政策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指导考生填报志愿, 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利益。

3.探索一档多投的新模式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并非完美, 它在照顾考生的选择权时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招生院校的自主权。理想的做法应该是让院校和学生双向选择, 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尝试新的投档模式, 如一档多投。一档多投模式具体涵盖平行志愿、同步录取、自主选择等内容, 具体指考生在同一批次高校中平行填报志愿, 同一批次高校不分先后同步录取, 而最终上哪所大学, 由考生自主决定。这就意味着一名考生可能接到几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从而变高校对学生的单向选择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一档多投模式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对考生而言, 增加了考生对院校的选择性和被录取的几率, 避免了填报志愿时的焦虑心态和博弈心理, 考生可以遵从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志愿填报;对高校而言, 招生自主权得到加强, 生源选拔范围更加广泛;对整体教育而言, 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 有利于人才的合理优化配置。实际上, “平行志愿、同步录取、自主选择”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招生模式, 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国情, 加以完善和细化, 并通过试点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

(二) 招生院校应扮演的角色

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高招录取体制下, 考生的分数成为了最关键性的因素, 在报考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权上, 高分考生明显占据优势地位。这种录取模式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高分考生一窝蜂涌向名牌院校、重点院校, 形成扎堆现象, 而对于一些普通的非重点院校来讲, 其招收到一流的高分考生机会就会大大降低, 甚至于影响到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与国外考生选择大学的理念——先专业后学校不同的是, 国内考生更看重院校而轻视专业, 这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也不利于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事实上, 有些名牌院校的新办专业在教学质量和学科积累上并没有优势, 甚至远远比不上一些拥有一定特色和潜力的专业院校, 所以未来选择大学的理念应是专业选择第一, 学校选择第二。对非重点招生院校来说, 通过大力发展部分优势学科专业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比起加快追赶名校的步伐来得更实际。所以, 非重点院校应重点扶植、宣传、扩大和发展其具有发展潜力和特色的学科, 以期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优秀生源。

(三) 考生对志愿填报风险的合理规避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推行,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但却不能完全规避所有的风险。因此,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学会规避风险、准确定位、统筹兼顾、慎重选择。首先, 考生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业水平, 找准自己的定位, 科学合理地报考适合自己的院校以及专业, 切忌盲目报考名校、重点院校。其次, 考生填报志愿要拉开梯度, 既要考虑同一批次院校之间的梯度, 也要考虑同一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梯度, 处理好“热门”与“冷门”专业的关系。对考生和家长而言, 不应过分将注意力集中在名牌院校、重点院校、地理位置优越的院校, 可适当考虑向中西部院校、非重点院校倾斜。在专业选择上, 既要敢于填报“热门”专业, 也要考虑到过于扎堆带来的风险。适当填报“冷门”专业, 注意“冷”与“热”的合理结合, 对考生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尽可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这样被录取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摘要:高考平行志愿投档作为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 虽然可以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 避免高分考生落榜, 促进录取的公平与公正, 但也存在助长唯分数论倾向, 高分考生依然面临退档风险等弊端。所以,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 还是招生院校和考生, 都应理性审视这种投档模式。

关键词:高考,平行志愿,投档

参考文献

[1]厉浩.高考平行志愿改革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7) , 32-33.

[2]杨德广.评“名校统揽高分者, 高分者统统进名校”—对“平行志愿投档”的深层次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1) , 179-182.

[3]叶志坚.“平行志愿”改革的理性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1) , 38-42.

[4]辛彬.高考平行志愿利弊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116-119.

高考志愿 篇9

选报高考志愿,对每个高中生和家长都是一种煎熬。焦灼、失望、希望、亢奋……所有的感觉纷至沓来。重视选择,并不意味着懂得如何选择。长久以来,习惯于接受分数筛选的家长和考生们,心中多少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分数决定一切。

这种“分数决定论”在学生家长、老师和学生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上的地位:考上高分就可以报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就会有好的未来。可是事实又是如何?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门槛已经一再降低。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录取率比2010年的69.5%增加近3个百分点,达到了72.3%,甚至普遍高于高中的录取率。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沦为了大白菜”,在调侃的背后显现出就业难的真实现状。今年将有699万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拥挤在这就业日益激烈的独木桥上,再创历史新高。在大学扩招的“大跃进”运动下,考取一所大学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独木桥”上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好工作。

大学是通往未来人生职业道路的第一步,也是有着决定未来方向的关键一步。如何科学地选择专业?高考已不光是分数的较量,也是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在此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方案的“职业与专业”思路:

0 1 填报志愿的致命误区

大家总是习惯先选大学后选专业再选职业,这是极其错误的!职业规划要从高中开始。这么早,是不是太超前了?的确,职业规划在高中阶段的家长和孩子们心中还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据2012年的最新调查显示,从职业规划角度出发来选择专业的2011届本科毕业生人数比例仅为9%,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12%。

那么,忽略职业规划的专业选择,结果将会如何呢?很多高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仔细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盲目地挑学校、选专业,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本专业将要从事的职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喜欢将要从事的职业,于是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甚至,还有不少人因长期缺少对自身职业兴趣的了解,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盲目就业、盲目跳槽,走了很多弯路,也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

从高中开始做职业规划并不超前,并且是不能再晚的关键时机。而根据职业目标、结合就业前景来选择专业就是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从选职业规划到选专业”,从高中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再根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所要求的专业,并通过比较设有此专业的不同大学的就业情况,来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大学,然后在大学里根据职业目标的要求积累知识和能力。

四年寒窗后,你会发现,就业的主动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0 2 切勿把宝押在“转专业”上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都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了选学第二专业或者转专业的途径。虽然高校出台的新政策可以起到为高考填报专业“纠错”的功能,但是还应该考虑到,转专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存在着种种限制。

首先是院系限制。转系要得到双方院系的许可,一般转入的院系还会组织测试,不是所有院系都接受转系申请。通常情况下在本系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要相对容易一些。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否则,想转到经管、计算机和心理学这些热门院系,几乎不可能。

其次是名额限制。各高校规定的转系名额,一般占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有的更低。与其入校后去转专业,不如在填报志愿时就选择好一个理想的专业。

最后是成绩限制。不同高校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成绩要求不一样,许多高校则要求排名在前10%之内,且名额不得顺延。

那么,专升本和考研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2012年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了选择专升本和读研究生的最主要的动机。半数的人并不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长远动机而读研的。

可是当初错选大学和专业的学生,以专升本、考研来“曲线就业”的美梦是否真的能如愿以偿呢?实际上,近年来研究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中国大学扩招是1999年开始的,4年后的2003年研究生开始扩招,2006年硕士毕业生也开始面临就业困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被读研推迟了3年而已。

因此,切勿把宝押在“转专业”“专升本”和“考研”上,这绝不能成为消极选择、轻率决策的理由!而“职业规划为时过早”也绝不能成为填报高考志愿时想回避或推迟选择的借口!

0 3 职业规划与分数无关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应届毕业生自身因素来看,除了缺乏工作经验外,许多求职的学生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所学专业和目标职业不能匹配。这一现状反映出专业和职业之间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大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现在高中生普遍自我目标缺失,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名校、读热门专业,实现父母和老师的愿望,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和能力特点了解不够,对未来所学专业及职业特点不清楚,造成学习、就业乃至整个人生职业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说,高考报志愿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拥有幸福的人生。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开发、实施和监控职业生涯目标和策略的一个过程。可以简述为一个持续的问题解决过程,只要我们在职场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就一直存在。这不是说人们必须连续每周或每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有几个时期,积极的职业生涯管理特别重要,包括大学专业的选择、第一份工作、求职、专才或通才的选择、失业,以及决定重新考虑个人在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平衡。

不管高考分数的高低,我们其实都有自己的价值、个性、能力、兴趣。所以,如果我们能在高考之前,清楚了解自己的这些特质,选择自己职业的大致方向,并据之确定好自己的专业。在高考以后所要做的事就只是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好学校了,这样选择的余地大大降低,作出合适选择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

0 4 兴趣并非最好的老师

小的时候,孩子们经常被要求写作文《我的理想》或者是《长大了,我要当……》,然而,真的可以仅凭孩子对未来的模糊愿望或是家长的期望来确定诸如警察、科学家、医生、律师及画家等这样的职业目标吗?进入高校之后,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的呢?

除了少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满意以外,大家听得更多的说法如下:

“志愿是爸爸给我选的,我什么也不知道。反正我也不喜欢。”

“当初这个专业想得蛮好的,不过现在才知道这和我想的根本两回事。”

“选这个专业是因为名字好听,没想到我一点儿也不喜欢。”

2012届本科毕业生与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专业的首要理由最多的为兴趣爱好。大家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爱打电脑游戏的孩子就由此立志成为计算机程序师?贪吃的孩子就可以梦想成为美食家吗?又或者,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来确定职业目标?发挥长项就能占据优势吗?

我们选择职业,其实远没有兴趣爱好那么简单。西方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表明,只有在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场风格以及价值观和其工作中的角色比较匹配时,他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个人价值,为组织目标贡献最多,个人也才能得到较好的职场满意度。

考大学、继续深造,最终目的基本都是为了能够在将来获取更好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家人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如果辛勤努力地读了这么多年书后发现像你这样的人才早已过剩了,那这应算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小磊即将从计算机专业毕业,望着满大街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小磊很苦恼:“很多同学的工作都还没下落,正发动家人到处找关系,为了避就业,班上几乎有一半的同学都申请考研了。”不打算考研的小磊暂时找了百脑汇一家电子产品销售公司的临时工作。他说:“当年报考的时候计算机系正火,丝毫没考虑到今天就业会打挤。”

0 5 把报志愿的主导权还给孩子

老师、学生、家长,究竟谁来作高考专业的选择?

在整个填报志愿过程中,只有高中生本人,才是最需要努力的,了解自己,了解职业,自己作出选择。无论父母如何优秀、老师如何专业,在高考专业的选择过程中,都只能提供信息和建议、启发高中生的思路。最终作决定的一定是那个要走完自己人生道路的人,即高中生自己来作。只有这样,在以后碰到困难时,我们才可以坚持,我们才不会抱怨是父母代我们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家长可能担忧,从小生活在“摇篮”里的孩子缺乏社会经验,人生之大事怎能让孩子“冒险”?舐犊之情,可以理解。但是,没有人天生会作决定。如果永远不给孩子作决定的机会,他可能永远成长不了。成长总是有代价的,如果现在不给他成长、学习的机会,那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到大学或者社会上去成长,只是那时代价要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甚至求职时茫然的原因之一。

孩子如果从来就没有机会自己走路,到了大学,要求孩子自己跑起来,可能吗?

高考志愿 篇10

目前, 关于价值观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大学生身上, 较少关注高中生的价值观状况。而价值观初步形成于高中时期, 此时形成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之后的大学生活或工作, 因此若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就必须从高中阶段开始重视。由此有必要对高中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

高考志愿选择是影响高中生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是影响今后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对高考志愿选择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论述填报技巧, 以增加录取机会, 较少以此来分析高中生的价值观等。然而从一定意义上说, 学生对高考志愿的选择就是对其自身职业生涯的最初设计, 是学生及家长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特别是社会职业的现实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个人化实施方案, 是以个人价值观为前提的。由此可见, 学生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做出最终选择的过程中, 正折射出他们的价值观, 尤其是职业价值观。

因此, 本次调查从高考志愿选择入手, 采用实证手段, 对现今高中生的价值观进行研究分析, 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以高中生对高考志愿的选择来分析其价值观状况, 因此结合当前志愿填报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选择专业的依据

高中生对专业选择的考虑因素可以看出其价值观状况。共设置六个因素:将来容易找到赚钱的工作、个人兴趣、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将来容易出国或继续深造、可以为社会做较大贡献以及个人能力。从学生的选择中就可以看出个人因素与集体因素, 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在其价值观中的地位。

(2) 上大学的目的

个体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直接受到其价值观状况的影响, 在不同的价值观下, 高中生对于为什么要上大学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通过对高中生上大学目的的调查, 可以更加直接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供选择的目的类型涵盖社会集体, 个人家庭以及追求科学知识等各个方面, 根据学生的选择可以进行相应的判断。

(3) 如何看待父母的意见

高考志愿选择是事关子女将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大部分父母都会参与到如何选择志愿的过程中, 他们或根据自己的意愿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意见或建议。而此时的子女到了高中阶段,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 逐步具有了独立、自治的能力, “成人感”会越来越强, 反对父母说了算, 要求平等民主。因此通过调查学生做选择时如何对待父母的意见, 可以看出处于高中末期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

由于本次调查是从高考志愿选择为切入点进行的, 因此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2. 研究工具和对象

结合研究内容, 我们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题目设计以主观意向题为主, 并要求被调查者写出选择原因。

本次调查选取了浙江省内三所中学的高三学生。共发放问卷520份, 回收473份, 其中有效问卷421份。问卷回收率为90.9%;问卷有效率为89.0%。

学生的性别结构:在有效的421名学生中, 男生占60.8%。女生占39.2%。学生的文理结构:在有效的421名学生中, 理科生占62.7%, 文科生占37.3%。

三、调查结果

将学生的选择数据输入SPSS10.0进行统计后, 得到以下结果。

1. 选择专业的依据

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反映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最初设想。是综合考虑自身实际需求和社会现实要求之后做出的决定, 这个过程折射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表1显示哪些因素主导着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排在第一位的是“将来能找到赚钱的工作”, 37.9%的学生将其作为选择专业的首要考虑因素。之后考虑“个人兴趣” (30.7%) 和“个人能力” (16.3%) 。值得注意的是, 只有2.0%的学生将“为社会做贡献”视为首要考虑因素。即使从累计看, 也只有21.0%的学生考虑到为社会做贡献,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少。

2. 上大学的目的

学生如何看待上大学的目的, 直接反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2的数据反映出, 学生认为上大学主要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 第二是为“将来找个理想工作”。而认为“为国家做贡献”和“光宗耀祖”的比例最少, 只占2.0%和1.3%。可见, 绝大多数学生将自身发展和需要认为是上大学的首要目的。而在现在, 上大学已不稀奇, 很少有学生认为是“光宗耀祖”。

3. 对父母意见所持态度

在回答“选择学校和专业时, 对父母意见所持态度”时, 有49.6%的学生表示自己做最后决定;41.2%的学生认为应与父母商量, 取得一致决定;而只有2.0%的学生选择听从父母的决定。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见, 也尊重父母的意见。

经卡方检验, 发现在以上这三个调查内容中, 学生的性别、户籍以及是否独生子女与他们的选择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学生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一致性, 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四、结论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 我们对当代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得到以下结论。

1. 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价值意识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 无论是对专业的选择还是上大学的目的, 学生们最先关注“找到赚钱的工作”和“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 而最少考虑“为国家做贡献”。这反映高中生的价值取向以符合个人利益, 满足一己需求为标准, 且看重金钱, 而较少顾及集体、国家利益, 缺乏社会责任感。虽然个人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但是当两者矛盾时, 坚持个人主义的学生很难服从国家的需求。

2. 价值观的自主性成分增强

到了高中阶段, 高中生已经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 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 他们要求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出决定。并且这种独立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此次调查也证实这一特点, 大部分学生表示在选择志愿时, 希望与父母商量, 由自己做最后决定。体现了高中生价值观中自主性成分增强, 反抗性或依赖性成分逐渐减少。

由此可见, 在当代高中生的价值观体系中, 一方面体现追求崇尚知识, 追求知识的价值观取向, 另一方面又看重金钱, 存在拜金主义倾向。而且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意识、国家意识减弱。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集体, 忽视个体, 推崇“公而忘私”, 过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取向会束缚、限制个体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西方思想文化的进入, 个体本身的价值和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和肯定,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是有利于个人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但是, 如果对高中生中出现的这一倾向不加以适当的引导, 容易使其产生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行为。因此, 应重视对高中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 高中生的价值观是逐步趋于稳定的, 此时,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还处在成熟的过程中, 且现实社会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 他们的价值观也处在边形成边变化的过程中。由此可知, 相对于成人的价值观, 高中生的价值观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正是由于高中生价值观具有可塑性, 才使我们能通过引导和教育, 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可能。

高考填志愿勿盲目跟风 篇11

国际政治专业每年录取的学生,有80%是第一志愿填报;而课程基本相同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只有39%。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75%:而就业更有前景、人才更紧缺的信息安全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反而只有43%;同样人才紧缺的软件工程专业,则连40%都不到……对高校各专业录取第一志愿填报学生调查发现: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比例高低,与专业就业前景是否具有优势、专业人才是否紧缺,竟然没有明显的正比关系。

热门专业就业不热

填报志愿时的热门专业,未必是就业时的热门专业。而高分录取专业,也未必意味着系上了就业的“保险带”。某名牌大学金融学专业今年录取的新生中,有99%的学生是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第一志愿填报率达到91%。但是这两个专业在就业时,和同一大类的其他专业相比,就业率反而排在后面。

在另一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第一志愿填报率达到80%,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却只有16%是第一志愿填报,位于所有专业排列的倒数第三名。可事实却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次就业率达到100%,排在所有专业之首,生物技术专业相反却较低。同样的情况还包括,该校第一志愿填报率只有30%的基础医学专业,一次就业率也是100%。

据某高校长期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介绍,那些被考生和家长追捧的填报志愿热门专业,其实基本上都不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仅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例,虽然该专业招收的第一志愿填报学生在各高校都名列前茅,但近年来,几乎所有大学同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都排名靠后。

专业填报盲目跟风

高校对近人学的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6成左右学生对所学专业表示满意,其余均表示希望重新选择专业。即使是那些在所谓热门专业就读的学生,也只有3成坚持自己的专业选择。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受到亲友和老师的很大影响,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点。

根据复旦大学对自主招生入学学生所做的调查,有28.9%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因为听说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而改变初衷。有关专家分析,正是社会舆论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大学校长论坛上,许多大学校长在为同一个问题而苦恼: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都是“唯专业论”,导致有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热得发烫,所谓的“冷门专业”又受到歧视。

关注人才需求信息

“其实我们一到填报志愿时就没方向,因为学校的专业介绍看上去都差不多,即使要咨询,也不知道问哪个部门合适。”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最近的招生咨询会上,不少家长面对琳琅满目的招生信息显得无所适从。

据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家长们最关注的通常是招收分数、毕业去向,很少关注专业的发展前景。自主招生时,更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会直截了当地向学校要求,要承诺把学生录取到金融等“热门专业”,而并不关心这些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高考志愿 篇12

2014年辽宁省高考填报志愿政策实施改革, 即知分填报志愿。新政策下明显的变化为: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将缩短到4-5天, 《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也将不再印制和发布, 考生的高考分数会以分段的形式公布。知分填报志愿, 即是考生在查得自己的高考分数的情况下填报志愿, 这一政策在避免考生因估分错误而造成填报志愿的失误的同时, 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一政策的改变是否对考生造成影响, 造成什么影响, 影响因素有哪些。同时这一政策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各院校的录取率, 对什么层次的院校的影响尤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进一步地做了调查研究。

二、探究过程

(一) 前期阶段

1.上网查询高考填报志愿新政策的具体变化并与以前的政策作对比, 并查询新闻得知各界人士对此政策的看法以及家长学生的反应。

2.调查沈阳及沈阳周边的高中2014年和2013年两年的一本录取率, 二本录取率作比较, 同时查询各院校2014年的录取最低分数线与去年分数作对比分析。

3.针对参加2014年高考的学生, 通过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 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调查新政策的实施对他们的影响

(二) 调查结果

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调查, 得到如下的数据, 我们将不公开调查学校的名称, 均以字母表示:

沈阳市某A高级中学在两年参加高考总人数为850人不变的基础上, 2014年一本录取186人, 录取率为21.89%, 二本录取218人, 录取率为25.65%。2013年一本录取195人, 录取率为22.94%, 二本录取224人, 录取率为26.35%。

沈阳市某B普通中学2014年一本录取率为44%, 二本录取率为84%。2013年一本录取率为47%~50%, 二本录取率为85%~90%。

沈阳市某C普通中学2014年404人参加高考, 其中一本录取20人, 录取率为4.9%。2013年485人参加高考, 一本录取29人, 录取率为6.1%。

沈阳市某D层次较低的中学2014年954人参加高考, 其中一本录取人数240人, 录取率为25.1%;二本录取人数430人, 录取率为45.07%。2013年940人参加高考, 一本录取率为22.3%, 二本录取率为38.29%。

同时我们也调查各高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变化, 得到如下数据:

8月4日, 辽宁省公布了“2014年本科第二批院校最低录取分数”。共有44所二本院校的分数比一本控制线还要高, 其中文科16所, 理科28所。这些热门院校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 同时专业类型也区分明确。

今年, 辽宁省文科一本控制分数线是552分, 二本文科控制线为490分。在二本最低录取分数中, 有16所高校文科的录取分均超过或达到了一本线, 以财经类、政法类院校为主。28所院校的理科最低分高出一本控制线, 主要以医科类、财经类大学为主。

(三) 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的数据显示, 在新政策下, 重点高中的录取率上下浮动不超过一个百分点, 几乎没有变化;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层次比较低的高中录取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这一结果来看, 由于重点高中的学生成绩比较优异, 也比较稳定, 新政策对他们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层次比较低的高中的学生成绩一般不稳定, 在新政策下难免受到影响。并结合辽宁省各院校的最低录取线来看, 各院校的录取线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给成绩较差的考生录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省招办负责人指出:实行知分填报志愿, 考生在知分、知线、知所在分数段的情况下填报志愿, 在看似考生分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 可能助长“唯分数论”, 也可能影响考生遵循兴趣爱好报志愿。同时很多家长和学生表示“赌一把”的空子不好钻了, 沈阳高三某学生家长表示:“出分填报志愿风险小了, 竞争却更大了。以前估分报志愿, 有赌的成分, 有空子可以钻。一旦改成出分报志愿, 风险确实小了, 但是全省考生都知道自己成绩和排名, 这是硬碰硬的较量, 空子也不好钻了。”

同时了解到在新政策下, 由于学生准确掌握自己的分数, 这就造成了“唯分是论”的现象, 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已不能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而是按照分数选择尽可能被录取的学校。这就造成了“聚堆”的现象, 在一个分数段的同学大多报考了相同的院校, 这就极大地增大了竞争, 也给成绩不好的同学造成了一定的录取压力。但是新政策也不全然没有优势, 免去了估分这一环节, 及大地降低了风险, 避免学生由于估错分而造成填报志愿上的失误。

摘要:自2014年起, 我省 (辽宁省) 高考填报志愿政策发生重要变化, 开始实行知分填报志愿, 估分填报志愿将成为历史。本文通过调查沈阳及沈阳周边的高中院校2014年和2013年两年的一本录取率、二本录取率, 同时调查辽宁省各院校今年的最低录取分数并与去年的数据作对比分析, 发现这一政策的实行对考生造成明显的影响。针对这一结果, 通过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 对参加2014年高考的考生做进一步的了解。针对高考出分前与出分后填报志愿对考生的影响, 进行详尽的探究, 并给出对比分析的结果。

关键词:知分填报志愿,录取率,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茆诗松, 程依明, 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时间的物证下一篇:老年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