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结课论文

2025-01-11

《道路交通安全》结课论文(共8篇)

《道路交通安全》结课论文 篇1

《道路交通安全》结课论文

论 文 题 目: 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所 属 院 系: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专 业: 交 通 土 建

指 导 老 师: 王立晓

学 生 姓 名: 阿迪力·阿扎提

学 号: 20102201819

班 级: 路桥103班

上 交 日 期: 2012 年 10月18日

成 绩:

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摘 要]:国进入汽车社会,车辆急剧增加,各种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我们当随着我前的重要工作。有三个途径:1.从未成年人抓起,筑牢未成年人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网。2.加强全民的道路交通道德建设。3对驾驶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安全教育

[关键词]:安全教育 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 交通道德 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宣传贯彻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各级人民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对全社会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对学校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第六条明确提出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它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保护,强调依法管理和方便群众相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依法管理和方便群众相结合。道路交通活动是人们参与最多,涉及面最广的社交活动。随着我国逐渐进入汽车社会,在大家出行便捷的同时,道路上的堵车现象也日趋频繁,事故急剧上升,这给我们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除了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如何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呢?

以下将通过三个方面论证:

一、筑牢未成年人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网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涉及未成年人的车祸却频繁发生,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涉及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0%左右!对学校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要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特点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使之成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这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能培养学生在社会上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参与交通活动中,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对于他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是大有益处的。使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能够良性循环,为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奠定成为遵章守法的公民,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何筑牢预防未成年人交通事故防护网,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有待解决的重 大难题。

首先,(一)家长应走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误区,正确履行监管职责 未成年人因其身体和智力发育尚未健全,喜玩好动,对事物的观察只局限于局部和眼前,判断容易失误;头脑中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懂得交通违法的危险性,不能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好奇心强,容易受周围失去引诱,往往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如突然奔跑等危险行为,让路人车辆驾驶人防不胜防。《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学龄前儿童以及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在道路上通行,应当由其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此规定即赋予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对孩子管与教的双重责任。但在生活中,很多家长由于对孩子的交通心理不了解,往往步入监管误区:(1)轻易相信孩子的自控能力,主观认为孩子会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孰料玩兴正浓的孩子不长时间就将父母的话丢到脑后。(2)家长过于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将身边的孩子给“遗忘”了,致使其擅自越出视线,发生危险情况。(3)过高地估计了孩子的体力和智力,认为孩子能够应付公路上的情况而让其过早地骑自行车甚至驾驶机动车。(4)过分疼爱孩子,不让孩子独自到公路上去适应锻炼,每日全程接送孩子上下学,这对孩子以后的独立行为能力极为不好。(5)有的家长因忙于工作而将孩子轻率地交由年迈的老人看管,很容易使孩子脱离监管视线而发生意外。所以说家长要尽到对未成年人的监管责任,在孩子的学龄前时期,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给孩子讲解简单的交通安全常识,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孩子从小培养守法参与交通的习惯。孩子进入校园后,家长还要常与学校老师沟通,有针对性地强化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

其次,(二)中小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应突出主动性、连续性和前瞻性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那么学校该怎样做好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素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1)学校要提高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把中小学生交通法规普及教育工作纳入常规教育计划,在校园内外积极开展各项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到交警队、交通指挥中心参观学习,在路口参与交通协管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2)道路 交通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学生交通安全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长期不懈的努力。例如:学校经常和公安交警部门联系,请交通民警定期到学校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3)学校和老师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认真抓好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及时针对学生的交通违法现象进行有的放矢的交通安全教育,并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参与性强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参与交通时的守法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

第三,(三)努力创造优良交通环境,为未成年人安全出行提供可靠保障。(1)形成规范未成年人交通行为的制约机制。未成年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多发生于公路上,学校受时空限制难于管理,因此,交通民警应在对其批评教育的同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或学校,由他们帮助学生认识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和强化对其教育与管理,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逐渐形成规范未成年人交通行为的制约机制。(2)完善学校、居民区、公园及游乐场所等儿童活动场所的交通安全措施。学校及居民区、儿童乐园等附近公路两侧应设立醒目的交通安全标志,在学校门口应设立“前方学校、车辆慢行”字样的醒目标志牌;在繁忙的人行横道上可考虑专辟出“学生专用通道”。(3)学校周围应严禁马路市场,并完善车辆禁停标志等安全提示与警示牌,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因素对来往车辆驾驶人的视觉干扰,为未成年人的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加强道路交通道德建设

何为交通道德?交通道德就是道路交通长期发展形成的起协调、平衡作用的机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和规范,以及与此相应的交通实践活动的总和。交通道德是社会道德普遍原则在道路交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道德诚信建设有助于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道德诚信建设有助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顺利实施

交通道德从论理学的角度可以分为交通道德意识、交通道德规范和交通道德实践。交通道德意识是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形成的,并影响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各种心理、思想和观念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通道德体系。交通道德规范是评价指导参与道路交通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一系列道德准则,是指导和制约道路交通参与者交通道德思想和行为的外在力量。交通道德规范实践是在交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指导下的个体行为和群体活动,它的作用在于促进交通道德意识和规范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外,交通道德从人们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身份角 度,可分为机动车驾驶员交通道德、非机动车驾驶员交通道德、步行人交通道德和乘车人交通道德。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非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未设停放地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从道路参与人采用交通工具的角度,可以将交通道德分为机动车行使道德、非机动车车行道德和走路人行路道德。

根据国内统计研究,一个驾驶员每天行车遇到危险情况约150次。其中95%是由交通参与者违法行为造成的。怎样才能培养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呢?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加强道路交通道德建设,强化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道德养成。

(一)建立健全交通道德体系,引导人们以“德”参与交通

公民道德诚信意识薄弱。在法律意识薄弱的深层,缺乏道路交通以及公共安全的道德诚信意识更为普遍和严重,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加剧人、车、路矛盾和道路秩序紊乱的重要原因。如驾驶员逞能抢道超车,会车时互不相让,行人自恃 “车不敢撞人”随意横穿马路,一些村民在公路边晒谷、放鸡,一旦发生事故就要挟驾驶员索要赔偿,非法拦车收费、堵塞交通,甚至围攻政府机关,对公共安全造成一种潜在的威胁,一些小摩擦就在道德诚信失范的驱动下酿成大事故、大冲突,成为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

在新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的社会主义道路交通道德体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强交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健全与现代文明交通要求相符的交通道德规范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是把交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觉实践交通道德的有效途径,就是将交通道德以交通文明公约、市民交通守则及中小学生交通行为规范形式公布于众,使人们熟知交通道德的具体要求,增加交通道德规范可操作性。交通道德行为准则既要体现道路交通特点、又要同道路交通法规相统一。建立健全交通道德体系的过程就是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努力践行交通道德的过程。

(二)加强交通道德宣传教育,倡导人们树立交通道德

加强交通道德建设,就是运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把交通道德规范逐渐转化为 人们遵守交通道德的自觉行动。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内在交通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养成正确的交通道德责任感和判断力。当前,交通道德宣传教育要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载体,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机动车驾驶员等重点交通群体的不同特点,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拓展交通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宣传交通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典型,讴歌交通参与者良好的交通行为和道德风范,批评交通陋习,努力营造交通道德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严格道路交通管理,强化人们交通道德养成

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是交通道德的基本要求。用高科技手段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构筑现代交通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对道路交通的监管力度。这既是道路交通有序化的根本出路,也是交通法治的核心。从这个方面来讲,惩戒是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可以促使交通违法行为人养成守法习惯,同时也是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道德警告。通过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强化交通参与者交通道德养成,从而促使社会交通道德化、文明化。

(四)广泛开展交通道德实践活动,形成交通道德全民参与新局面 交通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交通道德的大厦要靠全体交通参与者共同建设。通过开展社会交通实践活动,把交通道德转化为交通参与者的信念,从而引导人们自觉践行交通道德要求。同时要建立交通道德实践长效机制和交通道德实践激励机制,评选交通实践先进个人和单位,对实践活动的好人好事给予表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交通实践活动中来,形成交通道德全民参与的新局面,不断提高人们践行交通道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社会将形成人人讲究诚信,人人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的良好社会意识,道路交通安全将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对驾驶员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加强对车辆驾驶人的安全管理。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是造成未成年人参与交通时遭受人身伤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驾驶人的安全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对未成年人的礼让意识,严厉打击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减少事故发生的治本之策。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通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做出了规定,防范违法提供了基础,有利于保证规则统一和执法统一,驾驶 员应当严格按以下要求安全驾驶:

(一)将右侧通行,各行其道,按交通信号通行,优先通行作为通行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科学组织交通,优化交通秩序,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写明保证专用车道的安全,有利于共工具交通的发展,尽快形成大容量的以公共汽车为主其他车辆为副的交通结构。增强道路通行能力。

(二)规范与交通堵塞使得通行行为,即机动车与有堵塞时,应当依次在本车道等候。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或者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的交叉路口与有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机动车应当依次交替通行有利于缓解交通堵塞,对行人通行进行保护,强调机动车刑警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有行人通行时,停车让行,这种体现以人为本地精神。

综上所述,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我们必须从未成年人做起,筑牢未成年人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网。加强全民的道路交通道德建设,对驾驶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安全教育。使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然后我们要积极探索交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对驾驶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安全教育,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使道路交通道德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与社会实践相协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的交通软环境,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以上纯属个人观点,由于水平有限,时间紧促,不当之处请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道路交通安全法》 [2]《驾驶员的安全教育》 [3]《道路交通思想道德建设》 [4]中国人民公安报 2005.4.13

《道路交通安全》结课论文 篇2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方面的问题。因车而产生的交通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而据相关专家统计[1], 我国历年的交通事故起数数据如图1、图2, 由此图中数据分析可知, 随着汽车安全新技术的发展交通事故起数自2002年起开始成呈现下降趋势, 事故死亡人数自2005年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 除了相应有效的管理制度及相应法规等因素, 其主要原因应该是汽车的安全技术有了明显进步, 汽车安全新技术对于道路安全性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2 车辆的安全性能

车辆可以说是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因素, 因此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对于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是极有效的措施。车辆指机动车, 主要包括小车、公共汽车、货车与大卡车以及摩托车。摩托车及卡车的安全性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进, 可摩托车、卡车的安全及由其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是不可忽视的, 由相关研究可知, 目前交通安全计划相关部分正在着重解决摩托车及卡车的安全隐患, 汽车设计师和生产制造商正努力地提高小车、客车车辆的安全性能。

汽车安全性主要包括了汽车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后安全性和车外安全性等几个方面。顾名思义, 主动安全性指的是汽车预防和回避事故的性能, 主要包括制动性能、操纵性能、灯光和视野等;被动安全性指的是汽车减轻事故过程中对乘员伤害的性能, 主要包括车身结构、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玻璃、方向柱、车顶和车门强度内饰缓冲性能等;事后安全性主要是指防止火灾和紧急脱出性能;车外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对车外行人的保护性能[2]。自各国制订了用于指导汽车安全性设计的一系列汽车安全标准和法规以来, 主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厂家成立了相应的安全研究机构, 以提高安全性技术水平。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整车结构的不断完善, 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安全性研究已取得巨大成果[3]。如今, 汽车安全性在新技术的应用已达到了新的水平, 给人们的安全提供了更有力地保障。

2.1 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新技术现状

汽车的安全性新技术给道路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保障。目前出现在汽车主动安全性技术方面的配置主要包括车辆上配备的ABS、EBD、ASR、ESP、防碰撞系统、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系统、盲点和车道偏离警告系统、智能巡航系统、防侧翻系统轮、胎压力报警系统及主动头部约束系统[4]。这些都是较先进的汽车安全新技术, 它们都在安全性方面起着重要地作用。

(1)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是刹车防抱死系统的其英文意思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现在, ABS都是生产出的新车的标准配置, 它可以防止因汽车制动抱死而产生的侧翻、甩尾或方向失控的事故发生。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 防止车轮全部抱死, 从而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

(2) EBD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BD就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的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缩写。它可根据车重和路况的变化来控制制动过程, 它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有了这个制动辅助配备, 汽车制动效果会更好。当前仅有少量车辆配备有。

(3) ASR (驱动防滑系统) 。ASR就是驱动防滑系统或称牵引力控制系统。其作用就是当汽车加速时将尝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从而防止滑动轮快速滑动。它的两个功能主要是提高牵引力和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汽车行驶在易打滑的路面上时, 会使车辆出现甩尾或方向失控的现象而导致事故。装有ASR系统的车在此类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就不会出现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 而且在转弯时也可防止车辆驱动轮打滑使车向一侧偏移现象而能车辆沿正确路线转向。

(4) ESP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ESP就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是博世公司的专利。在其之后生产的日产车的车辆行驶动力学调整 (简称VDC) 、丰田车辆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 (简称VSC) 、本田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 (称为VSA) 及宝马的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简称DSC) 都是其类似的系统[5]。其实,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可看成是防抱死制动、牵引力控制系统、制动及节气门动作结合的控制系统这几项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而且, 每年都会有关于它更强大功能的创新系统的出现。

(5) 防碰撞系统。此系统可通过一套智能系统感知驾驶员有可能采取紧急制动动作, 并在制动开始的瞬间, 帮助驾驶员将制动力加到最大, 从而缩短刹车距离, 避免碰撞。它现在只出现在一些豪华品牌的车辆上。

(6) 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系统。此系统能很好的帮助驾驶员停车入位或倒车调头。装有摄像头的可视倒车影像系统, 可让驾驶员通过车内屏幕直观地获得车尾的视觉信息。这就可以避免倒车时撞到行人、矮桩等倒车雷达不能准确发现的目标物体, 对车尾窗很高的车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7) 盲点和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点警告系统能够在车身侧面驾驶员视线盲区内出现障碍物或车辆时提醒驾驶, 沃尔沃的新S80轿车就有此配置。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可在行驶中监测车辆是否逐渐偏出它所在的车道, 并可通过蜂鸣器或警告灯及时提醒驾驶员, 帮助走神的驾驶员保持航线, 如雷克萨斯车就有配置此系统。

(8) 防侧翻系统。此系统大多数用陀螺仪来监测转弯是否太快或由于紧急躲避而使车身出现突然的侧倾。如果传感器判断会发生侧翻, 电脑就会通过牵引力控制系统或车身稳定系统关闭节气门并施加适当制动, 以修正车辆行驶轨迹。

2.2 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新技术现状

据研究, 大量数据表明, 95%的事故是由于人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 所以被动安全性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6]。车辆被动在车辆发生意外时, 就是被动安全系统发挥作用, 将损害降到最低。关于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也不断地在升级, 目前出现于汽车主动安全性技术方面的配置主要包括安全带、SRS (安全气囊系统) 及事故辅助上传系统。

(1) 汽车安全带。安全带是一种发生在交通时能防止或减轻乘员受二次碰撞所造成伤害的安全装置。我国规定从1999年7月1日起, 所以小型客车在行驶时, 驾驶员和前排乘员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实践证明, 这对减轻事故的伤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今, 安全带的设计也更加智能化、科学化。

(2)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也称为辅助保护系统 (英文缩写为) SRS, 其作用是在碰撞过程中弥补系安全带仍不能保护乘员头部、脸部、胸部和膝部的缺陷。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是配套使用的, 不系安全带, 安全气囊的安全效果将大打折扣。据有关调查, 单独使用安全气囊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18%左右, 而当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所以需要两者配合使用, 才能更安全。如今, 高档的车已在车内几乎全方面配置了安全气囊系统, 能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员。

现在的气囊已越来越智能化, 双级气囊系统能够判断座位上是否有乘客, 并且和车身上的碰撞力度传感器一起联合判断, 决定气囊是否弹出。

(3) 事故辅助上传系统。事故发生时, 如果车上装有在线紧急通信系统, 就能够为抢救伤者提供更好的帮助。如宝马的Assist系统、通用的Onstar系统和其他制造商的支援网络呼叫系统就能做到。而且, 宝马和大众的智能系统可在发生事故时, 能够在上传报告之后自动断开车上的电源;奔驰的安全系统还能断开燃油泵并自动打开门锁[4]。

关于被动安全性研究, 人们还在车身抗撞性研究、碰撞生物力学研究、乘员约束系统和内饰件的研究、碰撞安全性试验这4个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探索[6]。如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不少汽车公司就在汽车两侧门夹层中间放置了一两根非常坚固的钢梁, 这就是常说的侧门防撞杆。这种车身变形吸能区的设计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能有效的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人员的伤害。

2.3 提高车外安全性的新技术

有的车已在车外前部为预防碰撞行人而设置了安全气囊系统, 许多车也在车外进行了专为保护行人考虑的结构设置。

这些新的高端技术, 由于成本问题等原因至今还没有普及, 只有一些豪华品牌车辆上配置较全。当然, 随着现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快速发展, 这些新技术离普及推广的距离也应不远。不过我国也可学习美国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目前, 对于普通车辆, 国家也应该有相应的专项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要求[7]。

4 结语

在汽车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汽车安全性能方面的研究及相应技术的应用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尤其是这几年来, 越来越多的先进汽车安全技术, 如现在的声学、光学、电磁学及军事领域常用的雷达、红外线和卫星定位系统等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汽车上。保证了汽车在恶劣行驶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让人们更有“安全感”。

其实, 有效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人们的安全感, 最有效和最人性化的方法应该预防, 在人、车、路及综合管理因素方面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人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关键的是提高人们参与交通的安全意识和觉悟, 人人都是参与者。也非常有必要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伤害防治工作机制, 把道路交通伤害作为一项主要和优先的公共政策, 对环境、车辆和道路使用者采取综合措施, 建设一个道路交通安全体系, 预防道路碰撞事故的发生, 最大限度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损失。一旦有交通事故的发生, 就要有效地做好就地急救和院前救护工作, 以减少车祸重度创伤和死亡。

摘要:指出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剧增,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在不断上升, 因道路交通事故而产生的伤害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分析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从汽车安全新技术方面分析和阐述了车辆及行人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道路交通,汽车,新技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胡启洲.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6) :23~24.

[2]赵高晖, 朱文宁, 何稚桦.汽车安全性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1, 15 (3) .

[3]姚明.浅谈未来汽车安全性能及其技术的发展趋势[J].论述, 2011 (11) .

[4]毛彩云, 陈学深.汽车新技术及典型故障诊断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5]章剑兵.汽车安全性的电子技术发展[C]//.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 合肥:安徽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6]祝珂.汽车安全性研究与分析[J].论述, 2011 (5) .

《道路交通安全》结课论文 篇3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影响

道路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控制设施、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以及照明设施等。交通设施的合理设计与设置对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减轻事故的严重度,排除道路纵、横向干扰,提供视线诱导,提高道路安全服务水平以及改善道路景观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一、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概述

1.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定义。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根据道路条件和道路交通管理的需要,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在道路上设置的附属设施和装置,称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2.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分类。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根据道路条件、交通流特点和道路交通管理的需要,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在道路上设置的附属设施和装置,称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按照其设置目的和作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为了保障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而在道路上设置交通设施,包括照明设备、护栏、交通岛、人行天桥、人行过街地道、道路反光镜、减速带(垄)等。

(2)以限制、警告和诱导交通为目的而设置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此类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集中地表现为:约束和限制各种交通流,组织和调节道路交通;向车辆和行人公布并提示特定区域内的交通情况和交通管理信息;为交通管理部门开展交通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手段和执法依据。

(3)为了有效地发挥车辆的运输效能和道路的功能,保障交通安全所设置的道路交通设施,包括公共汽车停靠站、客运汽车站、货运汽车站、公共及专用停车场、高速公路的服务区等。

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护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防撞护栏的立柱或者护栏的质量应该符合质量要求,如果护栏的尺寸、镀锌层厚度不够、颜色不一致,可能会对司机的驾驶带来影响,引发交通安全事故。防撞护栏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中心线上,但是现在一些地方在放置的时候是以土路肩外测为参照物进行放样,由于土路基在施工中宽度不一致,这种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立柱线形的精准度,导致立柱的线形与路线的走向不一致,这会影响到司机的视野,在快速行驶的时候成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隐患。此外,防撞护栏的安装也有明确的要求,如果安装不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话,安装质量不达标也会成为交通安全的隐患。

2.交通标志及标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现在很多交通标志在尺寸设计上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不能及时提醒驾驶员,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延长,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反应不及时,引发交通事故。并且标志牌也要使用合格的反光材料,要充分考虑各种反光膜的特性和功能,但是恰恰是这一点,很多单位在制作交通标志的时候没有使用合格的反光膜,一些反光膜的反光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又不能分清标志上的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导致夜间的视认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容易在夜间引起交通事故。在交通标线方面,如果放样不够准确,分道形式的车辆可能会发生侧面碰撞,这样也会埋下事故隐患。

3.防炫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在道路交通设施当中防炫设施主要分为三类,也就是防炫板、防炫网和植树,其中防炫板在道路交通当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这是因为防炫板能够有效的遮挡对向车辆前照灯的炫光,又能很好满足车辆行驶的横向通视方面的要求,能看清楚驾驶室的斜前方,对驾驶员的心理影响比较小。但是现在一些地方在防炫设施设置的时候没有根据道路交通的实际需要,选择各式的防炫类型,使用的防炫设施比较单一。在使用防炫板的时候遮光角、防炫高度、板宽和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对驾驶员的视野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安装对策

1.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使用。

(1)各种交通标志尺寸设计需与设计速度相匹配,使标志醒目,有利于缩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版面反光材料的选择是版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光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各类反光膜的反光特性、使用功能、应用场合和使用年限,又要分清版面上不同内容的主次关系,这样才能保护版面中的交通信息在夜间有着良好的视认效果。

(2)当结构物、外场设备、照明灯柱与交通标志之间的协调关系不恰当时,甚至造成各种设施、设备之间的矛盾时,会造成既不能保证必要的交通信息,又引起了标志与其他设施的相互干扰。交通标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当标线放样的精确度不够时,分道行驶的车辆可能会发生侧面相撞。第二当标线边缘不整齐、厚度不均匀,有气泡、毛边开裂时,会影响反光标线夜间的清晰程度。第三当标线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不够时,会出现标线脱落现象,从而造成诱导视线不连续,特别是在夜间,可能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

2.道路交通护栏的设置。第一防撞护栏或立柱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质量标准,否则,如钢板强度过高或过低、镀锡厚度不够、规格尺寸不符、颜色不统一等,均会影响交通安全;第二防撞护栏的设置要以公路的中心线为基准进行放样,若以土路肩的外侧为基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土路基的宽度不能保证完全一致,会导致立柱的线形精确度降低,使路线的走向和立柱的线形不协调,从而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第三防撞护栏的安装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应按照设计图安装位置及放样位置严格执行,保证与道路线形协调一致。当采用开挖法设置立柱时,要用良好填充材料并分层夯实,要求每层填土厚度小于10cm,压实度要大于原土。

3.防炫设施的设置。防炫设施主要针对的是夜间行车对象车辆前照灯炫目

的人工构造物,一般来说防炫板应用的最为广泛,其他的几种不是很常见。而防炫设施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说为板条式的防炫板、扇面状的防炫大板、防炫网、防炫棚等,不同的防炫设施适合不同的情况,以植树为例,这种防炫方式一般设置在中央隔离带上,虽然不属于专业的防炫设施,但是依然能起到一定的防炫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美化路容的作用。在防炫设施的设计及使用当中,要注意选择最适合的类型,在使用之前道路主管单位最好先进行一定的试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那种防炫设施最适合。除此之外,在安装防炫设施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说在中央隔离带上安装防炫板,一般要选择钢质材料,或者玻璃钢的材料,设置距离一般在50cm到100cm之间,防炫板的倾角一般在8,一般是架设在中央带护栏上或者单独结构安装,这样能够充分考虑到司机的视觉感受,也能与周围的环境有效的协调起来,在颜色的上最好使用绿色。

总之,交通安全设施对交通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与道路交通的要求协调起来,保证设计及安装质量,尽量选择质量有保证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保证司机及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唐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类型、设计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

信息安全结课报告 篇4

课程报告

班级:116131 姓名:杨明皓 学号:20131001885 指导教师:周林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

2016年 1 月

目录

一、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以及重要性...................................................................................3二、目前网络中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种类...........................................................................3

2.1特洛伊木马.................................................................................................................3 2.2网络攻击.....................................................................................................................3 2.3黑客攻击.....................................................................................................................4 2.4软件自身的漏洞.........................................................................................................5 2.5自然灾害.....................................................................................................................5 2.6操作失误.....................................................................................................................5

三、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5

3.1数据加密技术.............................................................................................................5 3.2防火墙技术.................................................................................................................6 3.3入侵检测技术.............................................................................................................6 3.4反病毒技术.................................................................................................................7 3.5网络安全扫描技术.....................................................................................................7

四、现有技术的局限性...........................................................................................................7

4.1数据加密技术的局限性.............................................................................................7 4.2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局限性.........................................................................................8 4.3入侵检测技术的局限性.............................................................................................8 4.4反病毒技术的局限性.................................................................................................8 4.5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的局限性.....................................................................................8

五、保障网络与计算机安全的措施.......................................................................................9

一、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以及重要性

信息安全主要是针对网络系统内的信息和数据库做到保密和相对的完整性,对于信息系统之外的信息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辨别以及确定信息是否安全的一种控制手段。这种手段是用来保证网络用户的安全要求,来预防各类信息对网络系统的攻击和威胁,从而保证整个系统能够安全稳定、正常的运行。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主机和整个的网络系统,因此信息安全在本质上指的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

由于信息的特殊性使得信息安全控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有:信息系统有不断变化的趋势,因此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控制也随之有着不断变化的趋势;还有就是信息系统不仅有外界信息的威胁与攻击,系统内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威胁。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控制对策,有效防止那些构成威胁信息系统安全的各项因素。信息安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防止信息系统威胁和攻击事件的发生。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不仅对计算机运行具备重要性,而且对网络信息存在极高的保护功能。首先安全网络的形成,为计算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系统支持,保障安全网络办公环境,体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其次网络安全可以避免机密信息外泄,一般企业内部对网络安全的要求极高,不仅最大化维护公司内部的信息,而且避免同行公司不法的窃取手段;最后有效提高网络性能,安全度较高的网络环境,能够提高用户对计算机的信任度,有利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推进互联网事业的进步,进而体现互联网的优势。

二、目前网络中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种类 2.1特洛伊木马

它是一种具有隐藏性的、自发性的可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它之所以被称为特诺伊木马是因为它多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是以控制为主,从而利用计算机程序漏洞侵入后窃取文件的程序。我们常常遇到的聊天软件的盗号问题往往跟电脑被木马植入有关。

2.2网络攻击

2.2.1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包含攻击者访问他所需信息的故意行为。比如远程登录到指定机器的端口25找出公司运行的邮件服务器的信息;伪造无效IP地址去连接服务器,使接受到错误IP地址的系统浪费时间去连接哪个非法地址。攻击者是在主动地做一些不利于你或你的公司系统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如果要寻找他们是很容易发现的。主动攻击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信息篡改、资源使用、欺骗等攻击方法。

2.2.2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主要是收集信息而不是进行访问,数据的合法用户对这种活动一点也不会觉察到。被动攻击包括嗅探、信息收集等攻击方法。

多数情况下这两种类型被联合用于入侵一个站点。但是,大多数被动攻击不一定包括可被跟踪的行为,因此更难被发现。从另一个角度看,主动攻击容易被发现但多数公司都没有发现,所以发现被动攻击的机会几乎是零。

实际上黑客实施一次入侵行为,为达到他的攻击目的会结合采用多种攻击手段,在不同的入侵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恶意攻击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都会对用户带来很大的威胁以及困扰。网络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漏洞,黑客们正是利用这些漏洞对用户进行攻击,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和财产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2.3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作为一种很严重的网络威胁,往往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系统的漏洞和其脆弱点,要知道的多网络系统使用同样构造而导致整体冗长的情况不可避免,而系统同时故障的概率虽然小,但黑客却可以通过窃取和拦截等方式对系统的重要数据实施攻击,甚至严重的会导致系统瘫痪,像这样对复数以上的网络系统的攻击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网络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黑客的常用手段之一就是使目标的电脑停止提供服务,我们常遇到的对网络带宽进行的消耗性攻击就是其中攻击的一部分,而有时的主机无故死机,电脑网速的不正常延迟都属于这种。这种攻击会严重干扰到正常的信息交换与沟通。2.4软件自身的漏洞

作为由人编制的操作系统和相应软件,那么当系统或应用的设计和结构出现问题很正常,而一旦有人利用上这些漏洞和问题时,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就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一旦连入复杂的互联网中,被人攻击就不可避免,再高端的软件和应用都难免存在漏洞,这也适用于操作系统。而具备一定独立性的且互异的操作系统,也会因为其开发过程的不同导致具备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复杂多变的情况更助长了攻击者通过软件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破坏,导致计算机中的资料的丢失等恶劣行径。

2.5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也是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一个因素。这是因为雷电、电磁干扰、水灾、火灾甚至是潮湿都有可能对计算机网络信息造成重大影响。在防护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另外一些大地磁场也会对计算的安全造成影响,在高辐射的地方要禁忌使用,同时要对不可抗力进行充分防护,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2.6操作失误

操作失误主要针对的主体是用户自身。有些用户的安全意识很差,自己设置一些账户的密码非常的简单,极容易被破解出来,或者是一码行天下,为了记忆方便什么密码都是一个,这就导致密码一旦泄露你所有的账户都经面临被人控制的下场,你将会损失巨大。另外在操作或者浏览网页的时候不注意病毒的入侵,浏览一些高危的网站,导致病毒的入侵电脑,或者将有病毒的U盘、硬盘等移动设备互联在个人电脑上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pc要时时刻刻的进行病毒查杀漏洞补修。另外一些公共网络连接后不能够进行私密的密码登录,这是高危的网络将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三、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 3.1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加密算法,将待加密的明文转换成为不能直接读取的密文,只有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匹配的密钥才能够将其还原,确保非法用户无法直接获取用户的原始数据。数据加密技术的一大优点是它的主动而非被动的防御性,它是当前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技术,也是其他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对称性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是当前的两大类加密技术。除此之外,还有数字摘要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加密技术,数字摘要与数字签名混合加密,各自应用在不同的场合。另外数字信封,数字时间戳,数字证书,安全认证协议等等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加密技术。

3.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firewall)是指设置于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的确保网络安全的硬件设备或者软件程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和监管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流以保证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同时记录跟防火墙有关的数据来源、记录任何企图入侵系统的信息以及服务器的通信量[3]。防火墙又可分为软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以及芯片级防火墙。芯片级防火墙有专门的ASIC芯片,可以提高防火墙的性能、处理速度以及处理能力,自身漏洞相对比另外两者较少;而另外两种需要有操作系统的支持才能正常工作。

3.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就是通过软硬件方法对来自网络中的数据与检测系统中的入侵特征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当有任何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或系统被攻击的迹象被发现时,系统就会马上通知防火墙(firewall)系统调整访问网络的控制策略甚至切断网络连接。其功能主要包括:

一、识别常用的黑客入侵手段和攻击,确保网络稳定;

二、实时监测网络中存在的各种通信异常,并加以处理;

三、完善和提高网络的安全管理质量;

四、扫描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漏洞以及隐藏的后门利用,并进行修复;因此,入侵检测系统就是漏洞扫描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和IDS系统等技术的结合,几乎融合了上述各种技术的优点,从而实现在尽量不影响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对网络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检测,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3.4反病毒技术

反病毒技术就是对病毒代码进行特征扫描识别和分析、提取对应的特征值,然后利用这些特征值对计算机存储空间的数据进行扫描分析对比,从而确定病毒的位置,辨别病毒种类,进而对感染病毒程序进行查询和恢复,实现病毒清除的技术。反病毒技术根据其措施可划分为静态反病毒技术和实时的反病毒技术两大类。其中静态反病毒技术因其无法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不能及时判断系统是否已经被病毒感染,正逐步失去它的价值,而逐渐被计算机用户所抛弃。相反地,实时的反病毒技术因其比其他应用程序的优先级更高的,更接近系统底层资源,可以更全面彻底地控制系统资源,在病毒入侵时能实时告警,正日益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5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该技术与上面提到的几种其他安全技术互相配合,能极大地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对网络的全面扫描获取必要的信息,例如系统中目前正在运行的应用、服务以及系统的安全配置等,从而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同时给予修复,或者评估风险等级。安全扫描主要分成主机的安全扫描技术和网络的安全扫描技术,前者发现漏洞的方法是通过执行专门为安全目的设计的脚本文件来模拟攻击计算机系统的行为并记录系统的反应,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而后者则是对系统中设置的脆弱的密码和同安全规则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从而发现问题。

四、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4.1数据加密技术的局限性

文档加密技术和磁盘加密技术是目前主要的两种数据加密技术。前者由于主要是依赖于应用进程和文件的关联关系,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的应用程序太过复杂或由于程序的更新而导致原文件的丢失,需要进行再次扫描,会造成用户环境不稳定的隐患;另外该技术采用了文件重定向的临时缓存文件技术以及多种钩子技术,容易跟防病毒等软件相冲突,这也会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产生安全漏洞。后者过分依赖加密卡,如果加密卡损坏或者丢失,用户自己无法再进入那台被加密过的机器,而加密卡的生产厂商也没有办法复制新的钥匙出来。

4.2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局限性

网络防火墙技术由于区分不出内外网之间的区别,因此其对于内网与内网之间的访问,往往起不到作用的。其主要缺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限制和关闭了系统中的部分有用的网络服务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大大减少能访问到的网络信息资源;二是防火墙对来自局域网内部的攻击无能为力;三是只能防御已知的技术漏洞,对于新型的黑客攻击及恶意访问则显得力不从心;四是某些已加载的程序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达到绕过防火墙的阻隔的目的。

4.3入侵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尽管各类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检测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入侵行为和隐患,但由于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入侵检测系统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通过伪造合法的信息或借道欺骗或绕过入侵检测系统;利用时间差躲开入侵检测系统;直接破坏入侵检测系统及其工作环境。

4.4反病毒技术的局限性

当前的杀毒软件就其工作机制来说,大多是一个扫描器,例如病毒扫描、启发式扫描、CRC扫描等。通常都会采用结合使用几种不同算法的扫描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查毒、杀毒的目的。这些杀毒软件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病毒特征库进行查毒、杀毒,因而不可能免疫所有的病毒,另外如果病毒库的数据量太大的话,也会导致查毒、杀毒的效率下降。

4.5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的局限性

因为系统漏洞的确认是以系统配置规则库为基础的,而网络系统漏洞数据库又是网络漏洞扫描的核心,所以如果规则库设计的不准确,就不可能进行准确的预报;网络系统的很多危险的威胁来自于未知的漏洞,预报准确度依赖于规则库的更新情况;部分系统漏洞受漏洞库覆盖范围的限制,可能躲避开检测;还有如果漏洞数据库信息不全或没有及时更新,反而可能会误导系统管理员,使其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消除系统隐患。

五、保障网络与计算机安全的措施

5.1安装杀毒软件,按时进行更新

杀毒软件是病毒的克星,它从病毒的侵入、感染到发作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中从底层拦截不正常的行为,避免病毒被植入。金山、360等公司已经为普通个人用户开发、推出免费的杀毒软件,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上下载、安装,在新的软件版本或病毒库文件发布时,用户应及时进行杀毒软件及病毒库文件升级,并定期对硬盘进行扫描。

5.2发现漏洞和“后门”及时安装补丁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无缺陷和无漏洞的,“后门”是软件编程人员为了自己方便而人为设置的,然而这些漏洞和“后门”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一旦攻击者通过漏洞或“后门”进入到受感染的计算机系统里,就会进行上传、下载恶意文件和代码等破坏行为。微软公司软件生产商定期会发布补丁程序,只要打开Windows系统自动更新功能,有新的补丁程序发布时Windows系统自动对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进行补丁安装,从而有效的降低因漏洞和“后门”而受网络攻击和黑客侵入的风险。

5.3减少人为失误,合理配置系统属性

(一)删除不需要的账号,禁用guest用户及暂时不用的账号,将系统建的administrator账号名改为中文名账号,同时给新用户设置一个较为复杂的口令,并不让它属于任何组。

(二)FAT32格式不提供用户所需的针对于本地的单个文件与目录的权限设置,使用FAT32文件系统没有安全性可言。用户可以在磁盘属性中检查你的磁盘是否是NTFS格式,如果不是则应将FAT32文件系统转换为NTFS文件系统。

(三)合理配置系统属性,在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中,禁用不安全的服务,在安全中心中启用防火墙设置,将Interner选项设置为相对高的安全级别,不随意把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设置为共享,只在必要时共享文件或文件夹,使用完毕后及时取消共享。

5.4增强安全意识,强化个人账号密码安全

(一)使用复杂密码。设置密码长度最好大于8位,且采用字符与数字的组合,不使用自己及亲朋好友的身份证号、手机号、QQ号、邮箱号、姓名缩写及常用的英文单词等作为密码。

(二)使用不同的密码。上网时需要设置密码的地方很多,如上网账户、网上银行、E-Mail、聊天室以及一些网站的会员等,避免一个口令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被人破译获取。

(三)利用软键盘输入密码。用户在输入密码时,先打开软键盘,然后用鼠标选择相应的字母输入,这样就可以避免木马记录击键,另外,为了更进一步保护密码,用户还可以打乱输入密码的顺序,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黑客破解密码的难度,利用网络进行转账、付款后应立即关闭相应网页或浏览器。

5.5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文明上网

(一)不用软盘和光盘启动计算机系统以防引导区感染病毒。引导区病毒只有使用染有病毒的软盘或光盘启动计算机时才会感染,对不明来路的软盘使用前应该进行病毒查、杀,不使用计算机的时不把软盘、光盘留在驱动器里。另外,最好打开主板设置里的防病毒选项。

(二)随着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等移动存储设备的普及,U盘病毒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病毒之一。U盘病毒又称Autorun病毒,是通过AutoRun.inf文件使用户所有的硬盘完全共享或中木马的病毒,如果发现U盘有Autorun.inf,且不是你自己创建生成的,应立即删除它,并且尽快对U盘进行病毒查杀。

(三)浏览网页时不要随便安装Active插件。上网的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安装一些Active插件,有些Active插件附带木马程序,一旦安装了这些Active插件,会让用户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而且占用大量的计算机内存空间。

(四)不要轻易点击网页上弹出窗口的中奖广告。用户一旦点击了弹出窗口中的中奖广告,网页就会自动连接到一个伪装的腾讯、快递公司等网站,并显示虚假的中奖信息,该钓鱼网站会要求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资料,提示用户缴纳手续费,诱骗用户向黑客的账户中汇款。

(五)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Web上存在大量的电子邮件,这些邮件本身不包含任何恶意内容,但却会带来一些麻烦。

(六)不访问黄色网站。在大部分黄色网站上,黑客会利用网站来挂一些木马病毒,如QQ盗号木马,账号记录木马等,一旦用户在该网站上输入QQ号、银行帐号等信息,该信息就会被复制、记录,对账号安全造成潜在隐患。

汽车安全与道路交通安全 篇5

XXX(学校,地址)

摘 要:面对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率高的现状,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快了安全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化进程。自主品牌汽车 C-NCAP五星高分的获得标志着中国被动安全技术的飞跃性发展。进一步开展对行人保护、后排乘员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以及骑自行车人保护等被动安全研究的同时,主动安全系统、预碰撞系统、智能化汽车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更高层次的乘员、车和环境等相关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统合协调,将推动零碰撞零伤亡汽车安全理念的实现[1]。从汽车安全新技术方面分析和阐述了车辆及行人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汽车安全;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NCAP;道路交通

1、引言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日益发达,极大促进了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各项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方便性。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引发了大量的交通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因车辆意外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受伤人数则多达5000万。据统计,2005年我国发生的交通事故数为45万起,死亡人数达9.9万,受伤人数达47万,由此造成的损失逾125亿美元,占GDP 1.5%。车辆是整个事故中的起因,是关键因素之一[2]。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而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是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于驾驶人辅助系统等主动、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减少驾驶员的误判机率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前,汽车安全性的研发重点在安全带、安全座椅等被动安全设备上。后来人们意识到事故前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干涉或预警更具有现实意义。开始从提高车辆制动性能的角度来提高其主动安全性,其中制动防抱死装置(ABS)有效抑制制动抱死导致的跑偏与侧滑事故,保证了汽车的制动安全性。ABS在20世纪90年代广泛普及,随后迎来了电子制动系统(EBS)、制动辅助系统(BAS)及驱动防滑系统(ASR)等相关主动安全系统,多种安全系统集成化趋势初现。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安全技术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1986年,奔驰汽车公司发起,联合欧洲的14家汽车制造厂、70多家零部件企业和120个大学制定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计划,在驾驶员、车辆、驾驶和交通环境及运输系统间建立必要的联系[3],从而实现车辆智能化。ASV计划是日本运输省在1991年为了防止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成立由汽车产业界和学界组成的先进安全车推进检讨会,开始了先进安全车ASV(AdvancedSafetyVehicle)的研究计划,为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Traf-ficSystem)的汽车做准备[4].2.1、主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又称预防安全技术,是指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技术。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底盘主动安全技术、安全预警技术和综合安全技术等,整个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底盘主动安全技术主要以底盘控制技术为核心,最终采用底盘部件执行安全相关控制。其应用最早始于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 ABS),特别是1995年随着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ESC)投入市场,底盘主动安全技术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后续诸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及碰撞缓解制动系统(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e system,CMBS)等主动安全系统先后研发成功,底盘主动安全技术已经由单纯制动控制技术向集成转向控制发展。安全预警技术通过对危险情况识别并对驾驶员进行预警提示。随着视觉技术应用的发展,以视觉传感器为代表安全预警系统被广泛应用,其中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LDW)及盲点监测预警系统等已经大量应用于豪华汽车上。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正朝着多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而与被动安全技术3G通讯网络的结合后,集主被动于一体的综合安全技术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5]。

2.2、底盘主动控制技术

汽车主动安全控制通常是通过底盘主动安全控制实现其执行功能。其中电子制动控制是底盘主动控制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在底盘主动安全控制技术中具有里程碑地位。如图2所示,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探测的数据比较驾驶员操作意图和汽车实际运行状态,并通过差速制动方式对车辆施加补偿横摆力矩,控制车辆的转向特性变化,提高侧向稳定性,进而减少交通事故数量。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署(National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在分析美国7个州1997年到 2004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发现: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可以减少34%乘用车单车事故以及59% 的运动型多功能车(sports utility vehicle, SUV)单车事故[6]。在美国,2012年以后生产销售的乘用车要求必须装配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诸如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ESC)、电动助力转向技术(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 EPS)及侧倾 稳定性控制系统(roll stability control, RSC)等底盘主动控制系统已经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但是各个系统彼此孤立,并没有实现安全性能的最大化。而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通过融合制动、转向及悬架主动控制技术,通过各个系统的层级控制实现车辆安全控制的最优化[7]。

图2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结构

2.3、安全预警技术

安全预警技术通过超声波、视觉及雷达等传感器探测道路环境信息,通过分析各类信息对驾驶员进行提醒及预警,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8]。目前,在车内应用了大量的视觉传感器,通过内部视觉传感器可以探知驾驶员是否瞌睡,进而进行瞌睡预警提醒;通过外部超声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可以辅助驾驶员完成泊车操作;而毫米波雷达及视觉传感器可以探测车辆前方行人和车辆,对车辆的碰撞可能性进行预警。伴随视觉技术的发展,以单目视觉传感器为基础的安全预警系统将更广泛的应用于车辆上,而与其它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将进一步提高安全预警技术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2.4、综合安全技术

随着主动安全技术及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汽车安全技术逐渐形成为以“碰撞事故”为核心,通过事故前主动安全技术避免、事故中被动安全技术有效缓解及事故后远程救援三个阶段的综合安全技术来实现最小事故伤亡的目标。根据碰撞的风险,各个阶段通过不同系统完成安全控制,通过综合各类安全控制系统功能,并融合各个系统优点,使交通事故伤亡最小化。为推动主动安全技术应用,国外一些政府或开发部门设立了多个合作组织及多项合作项目,例如欧洲的FOT(Field Operational Test)项目、PReVENT项目、德国的INVENT项目、美国的ACAS项目等。各大零部件供应商和主机厂通过参加各种组织和项目,完善了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标准,推动了主动安全技术的产业化。以沃尔沃汽车 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为例,该系统包括了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偏离预警(LDW)、电子稳定性控制(ESC)及碰撞缓解制动(CMBS)等功能,该系统能够避免低速下车辆追尾风险,减少约60%由于追尾事故导致的的颈部软组织损伤事故。为满足市场需要,各零部件供应商也先后开发出集主被动安全技术于一体的安全产品,如博世公司的CAPS系统、大陆公司的Conti-Guard系统、TRW公司的认知型主动安全系统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产品已经呈现出功能集成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国内主动安全技术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清华大学开发的THMR-V智能车辆装备了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charge coupled device camera, CCD)及导航系统,实现智能驾驶功能[9]。吉利汽车提出了GTMS安全开发理念,以交通事故零伤亡为开发目标,结合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前/后碰撞预警系统及G-Netlink系统于一体实现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对乘员的安全保护。

3、NCAP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影响 不同NCAP对车身结构提出了不同要求。USNCAP不仅要求车辆在碰撞过程中不能超过一定的减速度,而且要求击溃长度不少于一定值。而EuroNCAP要求影响乘员安全性的零件如前围板、制动踏板、方向管柱等对乘员的侵入量不能超出一定值。因此前舱的刚度不能太大或太小,否则无法满足各个NCAP的要求[10]。为最大程度上保护车内乘员和行人的安全,汽车整车设计成前后部刚度较小、乘客舱刚度很大。而且将发动机舱设计成三段式,分别为低速行人保护区、相容吸能区和自身保护区。这样在低速时既能使行人的伤害减低到最小,同时又能在高速碰撞时通过前后舱结构的压溃来吸收碰撞中的大部分能量,有效保护乘客,见图3。汽车交通事故发生在前面的概率约为40%,因此前舱设计是汽车结构设计的重点,前舱设计实际上是能量传递路线的设计。从图3可见,通常将前端碰撞的能量传递路线设计成3条,一条是沿着水箱横梁传递给翼子板加强板,然后经A柱传递给驾驶舱上体;第二条路线由前纵梁传给翼子板加强板,经前围板传给驾驶舱上体,由前地板纵梁传给车身下体;第三条路线由前悬架延伸梁(在前端和纵梁采用一定的支架连接),经副车架传给车身纵梁,从而传给车身下体。3条路线能避免能量的过度集中,有效提高整车的安全整体承受能力。为保证上述3段强度和3条能量传递路线,通常采用不同性能的材料进行组合以满足不同区域的要求,对于车身结构的加强件如纵梁、B柱加强板、门槛梁加强板、A柱下段加强板、车门防撞杆以及座椅支架等均采用高强度钢或超强度钢(TRIP)。这2种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1]。以菲亚特产品为例,80年代超强度钢使用比例为0,高强度钢使用比例为6%,90年代高强度钢使用比例增加至10%。自NCAP规范使用后,高强度钢增加至22%,超强度钢增加至4%。到2005年底,高强度钢占到50%,超强度钢占到17%。低碳钢的比例也由80年代的94%降低至33%[12]。这组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汽车工业上各种不同材料钢材在汽车上的应用趋势。纵梁总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纵向碰撞的安全性能,因此也成为研究重点。通常将纵梁前部设计成梯形结构钢梁、孔式结构、褶皱式造型、波纹管状结构来诱导纵梁的变形节奏和能量传递路径;通过优化纵梁的不同材料组合,既能降低纵梁重量20%,降低成本几十美金,而且能有效提高纵梁的碰撞、刚度和模态性能。此外,通过优化纵梁的截面形状(包括加强筋布置)、厚度、尺寸和结构形式等使结构的变形阻力保持在适当水平,并重视局部弱化使整车刚度分配符合设计原则及能量吸收曲线图。为满足侧撞的要求,侧围通常设计成能将侧碰力有效传递到车身具有保护作用的梁、门立柱、地板、顶盖及其它部件,使撞击力被这些部件吸收,从而极大限度地把可能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需要采用高强度钢增加车门的刚度;增大A、B、C立柱的截面形状,以及局部加强侧围与门加强件接触部位、立柱与门槛和车顶纵梁连接部位的强度;增加地板横梁,将座椅支架和门槛梁连接一体增加侧向防撞能力[13]。

图3 前舱安全 3段和能量传递图

3.1、安全约束系统的改进

安全约束系统的配备和性能的提升是增加NCAP星级的有效途径。目前通常采用预紧式安全带代替传统安全带系统。预紧式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在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14]。福特公司最近发明一种膨胀式的安全带,能像安全气囊一样在碰撞时配合安全带的收紧充气,有效保证乘员的内脏不受到严重挤压。同时,能自动给乘员佩带身上的安全带,以提高安全带的佩带率。安全气囊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设施在交通事故中也大大提高了乘员的安全性。通常一辆NCAP星级较高的车辆会配备驾驶员和副驾驶气囊、侧碰撞气囊及车窗侧气帘等多个气囊,在不同的碰撞中保护乘员不同方位的安全。目前,两段式安全气囊正在逐步替代普通安全气囊,因为它能根据汽车碰撞的加速度和安全带的状态,分2种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展开,避免造成对乘客的不必要伤害[15]。智能安全气囊作为发展方向,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在事故发生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信息;通过优化气囊的充气速率、折叠方式和最佳点火时间,碰撞时转向柱、座椅及头枕、安全带等各自满足相关标准的最佳结构和力变形特性以及各部件碰撞特性的协调与互补问题,根据检测到的乘员身高、体重、坐姿等信息,自动将乘员保护系统调节到最佳保护状态,使乘员保护系统逐步智能化[16]。对保护追尾碰撞的座椅头枕,目前多采用手动调节的方式,很多人一般不会太重视,但是头枕的位置如果调整不正确有可能造成对头颈的伤害。因此目前的新产品均能通过嵌装在头枕中的新型传感器,检测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算出头枕应该移动的距离,自动将座椅调整至最佳状态,有效保护乘员头颈的安全[17]。

3.2、假人和传感器的改进

假人作为代替真人参与各种NCAP试验的研究对象,在汽车安全性的研究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假人的生物保真程度将大大影响试验的精确性。因此需要按照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研制不同规格的假人。假人模型大部分是由金属与塑料制作的,其胸腔是钢制的,肩胛骨是铝制的,盆骨是塑料的。假人的皮肤摸上去不仅要有弹性,还要跟真人一样有一定的承受力。一个假人由近400个部件、约60个传感器组成[18]。通用汽车的Hybrid III,衍生出了从新生婴儿到55岁成年人的各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模拟假人,已经可以实现95%的人体模拟保真度。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尽可能地使假人特性接近真人,以及假人身体内传感器的合理部位和个数及传感器本身的灵敏度和数据处理系统能力的提高[19]。

3.3、NCAP规范本身的改进

自1996年秋季以来,经过一系列演变,EuroNCAP已经达到了第14个阶段。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试验与评价方法都经历了改变与改进,增加了减分项和加分项。每一次改变,厂商都会积极应对,改善车辆结构,使原来的非标准配置转变为标准配置。NCAP对安全性的推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1996年NCAP实施后的7年时间里,有165个车型接受了评价。众多的试验结果为NCAP更好地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各国的NCAP也在不断的演变和改进。澳洲的ANCAP刚开始有一套自己的评价系统,随着EuroNCAP的出现和应用,ANCAP也在许多方面借用了Euro NCAP的方法。目前韩国的KNCAP只评价车辆前碰的安全性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逐步实施侧撞和圆柱碰撞等评估内容。此外,单纯的试验方法也是不可靠的。NCAP应该是一个将深入事故分析法和安全试验法相结合的产物[20]。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还将根据实际交通事故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事故状况,更为全面地制订出安全试验的试验和评估方法,进一步对现有产品的结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4、结语

如今,汽车技术获得飞速提升的同时,汽车安全技术也逐渐涉及到汽车的各个方面,中国汽车安全的发展方向必将走向全面、综合和创新。只有汽车安全相关学科和技术得到完善,才能有效促进汽车安全技术的长足发展。同时,NCAP作为一个开发的评估系统,也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将会具有更好的评价精确性和设计指导性。

参考文献

道路交通安全 篇6

1.人的因素...........................................................................................4 2.车辆因素...........................................................................................4 3.道路因素...........................................................................................4 4.管理因素...........................................................................................5 5.环境因素...........................................................................................5 6.交通法规因素...................................................................................5 2.交通安全管理需综合治理...............................................................5 3.依靠科技进步................................................................................6 4.严格执法........................................................................................6 5.提高汽车安全性能........................................................................6 6.改善道路条件................................................................................6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机动车辆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交通事故也随之而来,这么多的交通事故不仅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更给不少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灾难。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以及解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因素;对策

Factors influencing on road traffic safet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a motor vehicle traffic accident, but also pose, so much traffic accident is not only to bring huge economic loss for many families more at the same time bring irreparable disaster.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and solve the our country road traffic safety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traffic accident;Road traffic safety;Factors;countermeasures

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系统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与人、车辆及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第一章

影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第一节

人的因素

交通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根本需求之一,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的沉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人们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及其提高速度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之间不协调,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与交通管理的新技术、新手段不协调,这些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二.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我国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在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拥有量增加速度已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得本来不宽裕的路面更是雪上加霜,使交通事故绝对数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急剧上升,加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比较快,而车辆性能更新速度还未能跟上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车辆高速行驶可靠性差、安全性差,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3.道路因素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建设逐步加大,路里程增加,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交通客货用量增加,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为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自行车交通比率大,骑车者水平不一,个性不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无效交通如空驶出租车较多、私人车辆增加,这些无疑恶化着我国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许多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路段过长,道路景观过于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另外,路面状况对交通安全影响也较大。道路等级搭配不科学,路网密度不足,交通流不均衡,个别道路交通负荷度过大,交通安全性差;道路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交通影响分析,缺乏足量配套的措施、交通管理措施、停车设施等,容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速度,有的道路的设计要求与实际运行状况不协调;各地区道路线形、道路结构、道路设施不一,客观上给过境车辆的驾驶员适应交通环境带来难度;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数量不足、设置不连续;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4.管理因素

管理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健全和统一高效的道路安全管理体制是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条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目前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的侧重点不同。其中,公安部门担负道路安全立法、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及安全宣传教育等职责;交通部门担负道路发展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养护、路政及制定相应标准法规等职责,负责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宏观安全监管工作;城建管理部门则参与城区道路发展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养护、城市公共交通及定制相应标准法规等工作。

5.环境因素

道路交通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主要运输方式之一,现代交通运输所追求的快速、高效、安全、准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气象因素制约。交通运输属于对气象具高度敏感的行业。伴随道路运输的繁忙而来的就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交通事故与恶劣天气有关。不利的气象条件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居高不下,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6.交通法规因素

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是秩序化交通,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提。道路交通规则的意义就在于秩序化交通,减少因无序交通而产生的交通堵塞、交通碰撞及因碰撞现象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利益,让每一个交通者都能平安、顺利地实现交通目的。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刚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没有被广大老百姓完全的了解,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致使各种交通隐患得以上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路上尽管有一定的秩序规范,但它不仅缺少对隐患的制约能力,而且对路面秩序控制能力也明显不足。

三.解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通过深入、持久的舆论宣传,增加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才能使预防事故的工作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国驾驶员素质不高,法纪观念不强,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因此,只有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才能提高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将交通安全作为生活常识列入中小学校的教学计划这中,所以说,深入持久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据国外经验可知,不少国家都把交通安全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从而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了重大的进展,交通事故得到遏制。个人财产得到零损失。

2.交通安全管理需综合治理

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社会问题,必须综合治理。我国的实践证明,只有全社会通力合 作,使全社会共同承担维护交通秩序、履行交通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这样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当前各地实行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责任制是保障交通安全的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3.依靠科技进步

现代交通管理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管理,要从我国的国情和混合交通的特点出发,大力开发应用交通事故的预防、交通事故控制技术,事故快速勘察和紧急救援系统,通讯网和信息网的建设,以及驾驶员心理和生理素质的研究等课题。

4.严格执法

交通安全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必须用科学的、统一的交通管理法规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才能维护交通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目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交通违章不被认为是违法行为,方方面面干扰较多,以致于交通管理法规难以贯彻。

5.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道路交通事故大多数是汽车事故,汽车安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尽可能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事故一旦发生能否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

6.改善道路条件

我国现有108余万km道路中,其中80%的技术等级在四级以下,路况差,普遍缺乏安全设施,多数地方连必要的交通标志都没有。因此,改善道路条件,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理论分析 篇7

1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作用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是指总结并分析现有道路安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道路安全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并根据相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 制定科学高效的道路安全管理的规划和实施预案。

在现有道路安全系统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因素中, 人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各种机动车辆的驾驶员视力是否存在问题、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否反应灵敏、对交通规则是否熟悉、能否遵守交通规则, 都是造成驾驶员责任事故的重要因素。

此外, 车辆的维修保养不到位、不及时、车辆超载等, 也会导致机动车辆在行车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道路交通的路况和天气状况等环境问题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该从各个不同角度对人、车辆和道路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宏观规划和管理, 要以人为本, 兼顾其他, 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道路交通安全体系。

2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原则

2.1 前瞻性与系统性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制定应该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不是一成变的, 它应该适应本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城市发展规划以及道路交通规划, 所以它的制定必须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 具有方向的引导性。同时道路交通安全的规划应该考虑人、机动车辆、环境因素以及管理手段等综合因素, 既要考虑道路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也要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 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理论体系。

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最终目的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保障国民出行安全、有序、畅通, 并且尽量减少因交通引起的环境污染, 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中, 对道路交通的现有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是对未来道路交通安全趋势分析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的基础。

因此对于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应该具体并且量化, 包括本地机动车辆的构成、具体的路况信息、道路安全设施的状况、事故发生的时间段、事故多发的地点、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甚至事故发生的趋势等。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才能够制定出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的交通安全管理理论体系, 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保障人民出行的安全。

2.3 参照性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趋势预测和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制定需要参考交通道路安全与管理的现状以及事故多发情况的分析结果。根据事故多发的原因、危险路段的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和危险路段产生的可能性预测当地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趋势和机动车构成的变化, 预见未来潜在的道路交通危险地段, 制定预警方案。

2.4 流量控制原则

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 需要满足交通流量的平衡性, 要求每条道路都可以得到100%的利用。研究显示, 对于正在运行中的道路交通系统而言, 交通流量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的, 我们应该追求瓶颈路段的匹配性,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减少由于交通拥堵等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 追求每个每条道路的“活力”。举例来说, 如某条路段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00%, 如果其后续路段只能够承受60%的流量, 那么剩余40%的流量会成为滞留交通流量, 这必然会影响道路的利用率, 只能够达到60%的有效性。因此, 关于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 需要以流量平衡为出发点进行考虑。

2.5 实际性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交通管理状况, 制定并实施交通管理细则, 并肩负起规划、建设、宣传以及执法等职责, 此外, 还要制定并完善严格的交通安全执勤制度,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于由于天气和不良路况引起的特殊情况, 需要及时进行交通疏导, 提升交通安全人员的执法意识, 对群众进行道路安全宣传教育, 增强驾驶员的道路安全意识。

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应该明确设施设置的必要性、设置设施的具体路段以及设置的安全设施的类型, 根据路段要求设置道路安全设施与隔离带,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交通车辆的故障进行预防, 加强道路安全设施的养护。

3 结语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重大, 在当前机动车辆日益增多、交通事故频发的当今世界, 交通道路安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意义重大。

摘要:在交通业的发展下, 道路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给交通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就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作用及应当遵循的规划原则进行分析。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作用,原则

参考文献

[1]刘广萍, 丁立民, 王金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04) .

[2]侯云哲, 许江曼.城市发展中交通规划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04) .

[3]陈富坚, 谢松霏, 邓伟建, 钟钊, 吴贞团, 邓文莉, 陈琼.春运摩托车返乡潮交通安全风险调查与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06) .

道路交通安全解决措施 篇8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157-01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车辆的人均占有量大幅度增加,车辆数量的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交通运输压力,特别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1.1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行为的主体,驾驶员的思想观念影响着驾驶员的交通行为,从而影响着交通安全事故的数量。调查显示,由于驾驶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行使中过于自信,不能小心开车,疏忽大意造成意外伤害,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交通行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占总事故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酒驾、超载等问题严格控制,但还是不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道路交通状况都良好的情况下,也依然会有交通事故现象发生,这说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对交通事故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备安全意识,才能正确引导交通行为。

1.2 车辆质量有待提高

车辆质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车辆的质量如果不高,即使驾驶员有较高的驾驶技术也难以保证安全行使,车辆质量主要包括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车轮、喇叭、前后桥、灯光、仪表等部件的质量,车辆故障还有漏水、漏气、漏油等因素,影响着车辆的技术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在这些影响车辆质量的因素中,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轮胎、灯光等是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车辆质量不高还因为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有限,不能全面检查车辆存在的问题,国家对车辆的控制也还存在漏洞,有一些应该报废的车还能够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隐患。

1.3 道路承载力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直线上升,人均车辆占有量也大大增加,人们为了自身出行方便,纷纷购买私家车。但是我国道路设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力也下降,面对越来越多是车辆,道路交通变得拥挤,路面也受到破坏,没有时间整修,人车混行的现象比较常见,缺乏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公路铺装率较低,高级公路在公路总量中占有的份额也较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道路的建设速度和养护质量也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我国道路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道路的车道宽度、视距、线形、转弯半径等都不合理,每年因为道路面光滑造成的交通事故比重最大。

1.4 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改善

道路交通环境包括交通标志、天气因素、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等。车速的设定一般根据道路的等级和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决定,但是很多高速公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或者由于工作的疏忽,没有完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建设,使得对此路段地形不熟悉的驾驶员降低了安全警戒意识,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点是在阴天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没有交通标识会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管理方面来说,交通管理不善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我国关于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人员的水平较低,力度欠缺,对违章驾驶的执法不严,对安全驾驶的宣传力度不够等。

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管理

1)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定期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他们的驾驶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行驶规章制度。2)应该严格对驾驶员的管理,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严格机动车驾照考试制度,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只有在驾驶员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发证,坚决杜绝买证行为。3)重点做好大型营运汽车驾驶员的思想工作。大型营运汽车的驾驶员负责数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交通部门应该重点对这类驾驶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

2.2 提高车辆质量以及检修养护水平

提高车辆的质量和检修养护水平需要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来进行,既要完善车辆安全检测制度和车辆维修制度,又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驾驶员应该重视的车辆的检修和养护,抽出时间定期对车辆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车辆进行检修能够提高车辆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车辆检修部门应该积极引用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车辆检修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车辆检修水平,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车辆在安全状态下上路行驶,减少事故发生率。

2.3 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道路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日益增长的汽车流量和日益下降的道路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国家应该加大对道路交通单位的投资,帮助道路管理部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路的定期养护工作。国家还应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加大对高等公路建设的力度,严格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设标准,杜绝道路建设豆腐渣工程,同时,应该加强对道路规划建设,改善路网结构,合理进行道路规划,避免人车同行的混乱局面,还给人们一个标准有序的道路行驶环境。

2.4 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首先,应该完善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建设,在需要提醒驾驶人员的位置务必要明确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要根据道路的特点进行设置,不能千篇一律,只搞形象工程。改善高速道路的环境,在路边种植一些植被,起到缓解驾驶员疲劳、愉悦驾驶员心情的作用。其次,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落实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针对人们与交通管理部门的矛盾出台相应的对策,完善交通事故管理机制,严格安全《交通管理处罚条例》来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加大违章驾驶的处罚力度,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职业道德,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坚持公平公正。

3 总结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又包括车辆质量、道路承载力、道路交通环境几方面,虽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客观因素比较多,但主观因素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交通部门应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尽量避免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陈勇兵,王爱华,何小卫.GPRS/GPS车载网络终端硬件与驱动程序设计[J].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6-90.

[2]陈明伟,袁晓华,潘敏,谢汶莉.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对比谈预防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59-63.

[3]许洪国.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

[4]刘志强,龚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4.

上一篇:2022年开展“巾帼建功”创建活动总结下一篇:学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