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造句

2024-10-06

线条的造句(通用12篇)

线条的世界 篇1

今天的人们,在重新审视祖先的这一遗产时,不禁会产生深深的困惑:为什么出于实用目的的文字,会在这方土地上演变成一门古老的艺术?而在30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中,人们又因何乐此不疲,深深迷恋于对这个线条世界的创造呢?

一张古人随手写下的便条,虽然残缺不全,仅有27个字,而且文中的内容已经无法全部释读,但它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上却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书写者被后世的追随者尊称为“书圣”。在古籍的记载中,那是一个距今1600多年的有着特定历史背景的特殊年代,那时的人们峨冠博带,生活散淡不羁……但是,正是这个时代中的一群不拘形迹的文人,用他们神奇的笔墨,将汉字实用性的书写赋予了艺术的感召力,集先人之大成、高屋建瓴,成就了影响后世数千年、令后人只能望其项背、难以企及的“魏晋书风”。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这个横亘在后人面前的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高峰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对后世形成如此深远的影响呢?

锲刻的“童年”

通过百余年间对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人们不仅领略了我们的先民在那个遥远年代创造出的璀璨的青铜文明,同时也对3000多年前我们先人的生活状态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这得益于那些被刻在乌龟的外壳和牛的肩胛骨上的甲骨文。这些已体系完备的古文字出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法家群体之手,他们被称为贞人。贞人在当时掌管着被称为国之大事的祭祀活动。他们根据每次祭祀活动的内容,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相关的卜辞。因此,不同时期不同贞人所刻的甲骨文,在字形与结构布局上便呈现出了不同的个人风貌——书写风格,虽然那时还没有进入艺术自觉的时期。此外,文字还被浇铸在青铜器上流传下来,后人把它们统称为金文。由于是浇铸而成,金文线条浑厚凝重,再加上岁月的销蚀,往往字迹斑驳模糊,呈现出一片苍茫古朴的气象(图1)。以至于数千年后当它们重现天日之时,带给后人的是一种似曾相识却又耳目一新的艺术启示。

(1)图组:甲骨文与金文。作为中国书法已知的原点与远点,是有史证为凭的

其实,不仅是我们的先人,当时的西方人同样使用着这种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的图像,具有很强绘画特色的象形文字。但是,当时间步入公元15世纪到10世纪的时候,东西方文字却开始分道扬镳,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西方文字走的是字母化道路。也就自此始,西方文字基本上失去了艺术特性,而仅仅保留了传言记事的功能;而我们的先人却在古老象形文字的实用价值之余,不断地融入艺术化的审美书写,进而形成了独有的书法艺术。但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巨大的分野,也许只能定格成难以破解的历史悬案了!

“两条腿走路”

经过甲骨文、金文的缓慢发展,古代书法开始缓慢地步入它的成熟期。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始皇帝颁诏“书同文、车同轨”,小篆成为统治者意志第一次达成文字大一统的标志。及至汉取代了短命的秦,虽然统治者再次修订文字,颁布了各种标准使隶书风行天下,但是,这种文字自上而下的统一丝毫阻止不了字体在不同的书写者手中的演变。以往,曾经出现过一个令书家、史家无法解释的空白期:因为篆书和隶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字体,其二者之间的演变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怎样发展的呢?随着近代的一些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的竹简和帛书,人们终于从这些弥足珍贵的古代墨迹上看到了字体演变的关键环节:一些造型独特、既像篆书又像隶书的字体(图2)。

(2)这些非篆非隶的“怪字” 是秦篆到汉隶的过渡字体。它说明:虽然秦篆与汉隶乍看上去截然不同,但却是一脉相承的,而促成这种演变的动力就是便于书写的实用目的

即便在两汉时期人们仍还没有书法艺术的自觉意识,但是,正因为汉隶书写的简便性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终使中国书法的发展随之进入了它空前绝后的最辉煌时代。实用与审美始终是汉字两条并行不悖的脉络。

“一览众山小”

公元649年,以“贞观之治”开创一代盛世的唐太宗撒手人寰,不仅留下了传世的英名,也给后世书家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因为,这位皇帝生前是一个狂热的书法爱好者,据说他把一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给带走了,以至后世能够见到的只是其生前一些书法家的摹本。这幅作品就是《兰亭序》,出自被誉为“书圣”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之手(图3)。

(3)王羲之的旷世之作《兰亭序(摹本)》

在后人的心目中,王羲之几乎就是中国书法的代名词。他不仅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到东晋时期的集大成者,也是以创新开后世书风之先河者。人们评价他的字“雄伟秀丽,出于天然使得古法为之一变”,观后令人不由得频频发出“不知如何言说”的慨叹。后世书家无不对之顶礼膜拜……也就是从王羲之所处的那个时代始,人们终于将无意书写转变成为自觉的创作,而且针对书法的各种理论也逐渐形成体系。书法自此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艺术类别。

洋洋洒洒千年路

在王氏书风的影响下,在其后不远的大唐盛世,不断涌现的一些书家开始尽情地对书法艺术进行演绎和发挥:

张旭和怀素是开一代狂草书风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传世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令人叹为观止(图4);

(4)唐代怀素的狂草佳作《自叙帖》。字字龙飞凤舞,通篇气势非凡

楷书虽最早形成于汉代,但其发展的最高峰却是在唐代,因此楷体也被后世称为“唐楷”。在唐代,楷书的发展出现了影响后世的三种书写派别:清丽秀美的欧(阳询)体、厚重宽博的颜(真卿)体和集两家之长、更加工整清晰的柳(公权)体。楷体由于工整和清晰,不仅发展成为最具大众化色彩的书法艺术,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历代的官方字体……直到今天,楷体仍旧是中国最流行的一种印刷字体。在“唐楷”三大家中,颜真卿是尤为值得一书的人物:他初学(书法)随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行、楷兼备,最终变古法创新风,不仅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颜体,而且他的《祭侄文稿》,更是被誉为继《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图5)。

(5)图组:颜真卿的楷体书帖及行书《祭侄文稿》,两种书体皆造诣非凡

及至北宋后期,自唐末始,因战乱一度走向低靡的书法风尚得以为一股崇尚意趣的书风所重新振作,这一时期的书家抛却古代成法的束缚,更加推崇主观情趣的表达,这种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代文豪苏东坡仕途坎坷,他遭贬黄州最背运的时期写的一篇意境与神韵兼备的书法佳作,被后人誉之为“宛若天成、如有神助(图6)。”

(6)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同篇文字前后书风差异显著,真情至性尽现笔间

古代文人讲究修身养性之道,尤其宋代之后的文人更注重琴棋书画各个门类的博涉兼通。而正是这种讲究情趣、学问与修养并重的时风,使书法作为艺术的特质越发得到彰显。直至今日,虽然书法的含义出现了一些变化,但它在作为一个专门艺术类别的同时,仍是普通人用来怡情养性的上佳方式。

“内外兼修”释书史

如今的人们一谈到书法,在说到古今名家、佳作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提及笔、墨、纸、砚,因为这“文房四宝”是书法艺术必不可少的“硬件保障”。其实,“硬件”又岂仅仅是笔、墨、纸、砚?多少年来,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史家和书家们:因为据考古发现,书桌是在宋代以后才出现的,就连高脚椅和垂足坐的姿势也比书桌早不到哪里。那么,此前古人的书法创作如何得以完成的,难道古人会有完全不同的书写方式吗?

1958年,在长沙出土了一件西晋时期的“青瓷对书俑”:两个俑人对面而坐,中间是一个长条型几案。上面放着砚台、毛笔和笔架。右边的俑人手里捧着几块薄木板,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可供书写的“尺牍”。左边的俑人,左手举着尺牍,右手握着毛笔,凌空书写。通过这尊俑再结合同一时期的绘画,今人清晰地了解了在书桌出现之前古人的书写方式(图7)。

(7)西晋“青瓷对书俑”,它使今人得以了解那个时代的书家凌空挥毫的书姿

但是,在这种凌空书写的姿势下,柔软的纸张如何能承受住毛笔书写的压力呢?众所周知,造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出现在汉代。而此前,人们的书写材料历经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从商代的甲骨到秦及汉前期的(竹)简、(木)牍。史载:秦时掌管书写的文官被称为“刀笔吏”,他的身上要配备两样特殊的物件:一把铜刀,一块磨刀石。写在简牍上的文字需要修改,就用铜刀刮去上面的字迹,重新写过。而经常刮削简牍,铜刀容易发钝,因此磨刀石也是刀笔吏的必备之物。直到东汉末年,随着造纸术的进步,纸的应用开始普及,书写材料进入了纸张和简牍并用的时期。再到魏晋,纸张便彻底替代了简牍。而正是随着书写材料的进步,给魏晋书法的兴盛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

除了作为书写材料的纸外,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毛笔,据考证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图8)。那时的毛笔笔杆很细,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圆珠笔芯;笔毫较长,有三分之一扎在笔管之中;笔毫最早是用羽毛做的,后较普遍使用兔毛,据说王羲之的笔毫是用老鼠胡子做的……专家推测,这种在现代人用来并不就手的笔,可能是为了方便在简牍上书写细小的字体而设计的。汉代之后,毛笔的笔杆逐渐加粗,它的形状与后世的毛笔已经没有太多的区别,这种变化或许也是为了适用于不同字体的书写而逐渐演变的。可见,毛笔的诞生,是汉字从书写演变为书法的物质基础。古人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书法最核心的审美对象是线条,笔毫柔软的毛笔,赋予了书法变幻莫测的线条,而后人关于书法审美的一些特定语汇正是由于毛笔的不同书写方式而产生的。比如:方与圆、虚与实、枯与湿、疾与涩、巧与拙。这些特定的审美取向,经过历代书家的完善而日趋丰富,进而构建出古代书法独特的审美意蕴。

(8)图组:甲骨文的“笔”字及迄今发现最早的战国毛笔实物

与许多发现或发明一样,同样是中国人最早发现自然界中有一种可以留下清晰的黑色痕迹的物质,这就是最早的墨,而后世一直沿用的人造墨大约是在汉代出现的,是用烟煤加胶粘合成的。由于当时制墨技术还不发达,墨只能制成小小的丸状,需借助小石块配合砚台磨制使用。于是,便有了砚台。

再就是书法理论。大约从东汉始至清代,每个时期的理论家总是不厌其烦地论述着笔法的玄妙。在古人的记述中,用笔的法则是成就书法的核心技艺:毛笔在手中并不是僵死不动的,书写时大拇指要根据书写线条的变化来回拨动笔杆,这就是古人一再推崇并延至今日的五指执笔法。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毛笔灵活自如地转动,更容易控制笔画的粗细变化,保证行笔的快速流畅……专家推测,书法在诞生之初,文字的书写更重要的是实用性的记录,古人对书写时的便捷与快速的要求无疑是第一位的。正是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之下,古人总结出了这种笔法动作。

……

从宋代开始,由于书桌的出现,古人凌空书写的姿势变成了垂直于书桌的书写姿势(图9)。正是这一颠覆性的变革,导致书法的工具也悄悄发生了变革:笔毫柔软的羊毫笔渐渐流行起来;对墨的讲究也越来越多。好多书法家都有自己喜欢用的墨,墨中以产于安徽徽州地区的徽墨最为著名;还有纸,因为墨色的变幻必须通过纸张来表达。而随着宋代之后造纸技术日趋发达,不同尺寸、不同质地、不同性能的纸张出现了。尤其到了清代,书法用纸几乎已经是宣纸的天下。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州而得名,这种纸绵白细匀,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墨色在纸上生润有色,笔痕清晰,被人称颂为“发墨定笔”……

(9)古画中体现的书桌出现后宋人的书姿,与如今人们的书姿已几乎无异

也正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的进步,使得宋代之后的书法家在传承古人笔法的基础上,对传统书法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如对张挂于墙壁上巨幅作品的创作,书家更加注重整体与细节的兼备,把书法的欣赏方式从手头的赏玩变成了站立式的远观。这种转变直接影响到了现代书法的创作观。而到了清末,随着甲骨文、一些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以及大量北魏时期碑刻的被发现,一些力求革新变法的书家一变风气,以苍茫质朴为美,用柔软的毛笔模拟这种刀刻和青铜浇铸的古文字,开创了影响至今的碑学书法。直至今日,在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学中,魏碑石刻仍旧是重要的取法对象(图10)。因此,也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探究中华3000年的书法史,“硬件”(笔、墨、纸、砚)的演进同样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脉络。

(10)清末出现并影响至今的碑学书法

有趣的线条教案 篇2

1. 了解稳定、均匀的节奏。

1. 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图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看图谱,拍节奏。

师:今天杨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好多的小动物客人,我们一起拍拍手,欢迎它们来做客好不好?

2、出示小牛节奏图谱

师:这是谁?你们认识吗?(小牛)

小牛:“小朋友,你们好。”

师:小牛真有礼貌,我们来和小牛打个招呼吧!

幼:“小牛,你好。”

小牛: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那你们能不能学一学我的叫声呀?

师:小牛邀请小朋友来学学它的叫声,

师:恩,真棒!杨老师也想来学一学。(教师边学小牛叫边拍手四下)咦?杨老师学的和小朋友学一样吗?我学小牛叫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

师:有的小朋友发现杨老师学的时候拍手了,现在我再来学一次,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数一数我拍了几次手?

师:(缓慢的,让幼儿听清楚)小牛叫声很长,它叫一次,是四拍,每一拍拍一次手,共拍四次手。好的,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

3、出示小猫节奏图谱

师:小朋友学的真棒,你们看,小猫听到你们学的这么好也来了。我们来和小猫打个招呼吧!

幼:小猫,你好!

小猫:小朋友们好,你们好!

师:谁来学学小猫是怎样叫的,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请几位小朋友学叫)小牛叫一次,小猫可以叫两次,每叫一次是两拍,两拍,拍两次手。

师:小朋友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4、出示小鸭节奏图谱

师:学得很好,你们看,谁跟在后面来了?

小鸭:小朋友,你们好! 幼:小鸭子,你好!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小鸭是怎样叫?(教师指图谱)

师:小鸭子的叫声又响亮又短,小牛叫一次,它叫四次,每叫一声为一拍,一拍,拍一次手。

师:小朋友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5、出示小鸡节奏图谱

师:还有一位小动物也来了,它是小鸡,谁来和小鸡打个招呼呢?

幼:小鸡,你好!

小鸡:小朋友,你们好!

师:呀,两只小鸡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挤在一起坐一个小板凳呢,它们叫的特别快,你们听(教师示范)

师:小鸡的叫声很急很快,小牛叫一次,它叫八次,每叫两次为一拍,叫两次,拍一次手。

师:小朋友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6、听儿歌,拍节奏。

师:小朋友学的真不错,小动物们听了可高兴了,它们还为你们带来了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儿歌前半句随歌词做动作,小动物叫声的时候拍手做。)

儿歌: 有 趣 的 叫 声

我是小牛,我就这样叫,哞 ――――――

我是小猫,我就这样叫,喵 ― 喵 ―

我是小鸭,我就这样叫,嘎 嘎 嘎 嘎

我是小鸡,我就这样叫,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跟我学一学。(根据时间学习1~2遍)

《会动的线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课前准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敦煌壁画《飞天》,让学生述说看了这幅壁画之后的感觉。

提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他们在飞、在动呢? 仔细观察一下里面的线条变化?

学生讨论总结:画中含有多处波浪线,让人感觉里面的神仙在飞,里面的东西在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二)新授

1、请几位小朋友到上面来跟着音乐起舞,让其他同学把他们的舞蹈用线条表示出来,教师可以现场用简笔画示范。

2、分析线条的使用方法,例如波浪形的线条具有动感,平直的线条比较呆板。

3、欣赏、观察图片,分析其线条的动感和添加其他线条的表现作用。

(1)分别说说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

(2)线条的排列以及疏密关系怎样处理比较好?(3)你认为哪一张动感最强?为什么?

4、小结:艺术品中的线条是富于变化的,是会动的。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在纸上用线条绘画出你认为具有动感的风景或人物以及动作等,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四)作业展评

画面上的东西在动吗?是怎么动的?你觉得好看吗?

(五)课堂总结

奇妙的线条教案设计 篇4

《线条的旅行》选自明天版省编教材大班主题五《开心大王》中的一节艺术活动。一根普通的线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也是孩子们所熟知的绘画元素,但随意勾画的线条却变成了各种奇妙的事物,这强烈的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欲望。《指南》中建议: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这也符合对大班艺术发展的目标要求。大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或者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对于画面的创作和想象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活动,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操纵彩带的各种玩法,对彩带的线条进行大胆想象和描述,并通过随意画出一根线条,添画几笔形象的方式来表现画面,充分利用绘画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体验交流线条画创作的乐趣。

2.感知彩带的变化,能够对彩带的线条进行大胆想象和描述。

3.尝试用连续不断的线条构成画面,并进行装饰。

活动重点:

感知彩带的变化,能够对彩带进行想象和描述。

活动难点:

用连续不断的线条构成画面进行装饰。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引发幼儿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好看的视屏,看看视屏里都有什么?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有趣的东西是用什么表现出来的?

二、彩带游戏,激发幼儿想象

1、观察描述转动中的各种彩带

指导语:张老师也有一根彩带,变变变,瞧!我的彩带像什么?

2、通过游戏操纵彩带,形成线条图

(1)利用投影仪展示落下的彩带,提问:落下的彩带像什么?

(2)师幼一起玩《木头人》的游戏,幼儿大胆想象并描述,彩带落在地上所形成的图案。

小结:一根线条可以形成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案。

三、欣赏感受,探索线条绘画

1、欣赏线条画

指导语:张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好看的线条画,它们也是用一根线条画出来的,请小朋友一起来欣赏。

小结:不同的线条可以绘画不同的事物;同一线条也可以想象、绘画出不同的事物;同一种事物,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来。

2、学习线条画

(1)了解线条画的步骤。

指导语:这些有趣的线条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幼儿思考后,由幼儿说出大体步骤,通过与幼儿讨论确定绘画步骤,确定后出示相应步骤图。)

总结:第一步:用一根线条画出各种图形;第二步:想一想像什么;第三步:装饰图形,填充色彩。

(2)教师引导幼儿范画。

指导语:那我们按照小朋友说的方法来试一试。

教师与与幼儿讨论后,引导幼儿与教师合作完成范画。

(3)幼儿尝试创作线条画,教师巡回分层指导。

指导语:你们想不想来亲自尝试一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盘,请你按照步骤在纸盘上用一根线条来创作线条画。

四、作品交流,展示幼儿作品

1、作品完成后幼儿互相交流,展示作品形成花的图案。

魔鬼线条的源头 篇5

——Bertone创始人Nuccio Bertone(1898-1997)

一个浪漫热情的意大利人,一个汽车设计大师,汽车设计界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作品线条硬朗、勇于探索、具有强烈的科幻风格。他,就是Bertone的创始人Nuccio Bertone。

早在20世纪30年代,博通就已经在其父亲开办的车身工厂当学徒,在那里逐渐掌握的技术以及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其日后的汽车设计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一家服务于交通,航海,航天,建筑与工业设计行业的独立设计公司,主要提供造型设计及概念车与全功能样车制造的服务,在引领当今汽车设计潮流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许多大型汽车厂商都长期委托BERTONE为其设计新的车型。总部设在意大利的卡普里Capri,从都灵出发前往Susa谷只有几公里的路程。其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升级和扩建之中,如最近落成的虚拟现实实验室再一次的体现了Stile Bertone对高新科技的不懈追求。

想象力是博通汽车设计理念的原点,他认为优秀的汽车设计师未必都需要经过专业教育,但想象力和理想却要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一旦发现有天赋的年轻人,他就会竭尽所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而在他的培养下,马瑟洛•甘迪尼和乔吉•乔治亚罗就是其最得意的爱徒。

Stile Bertone,这个名字带来的感官震撼是巨大的。作为意大利经典的跑车品牌,博通创建于1912年,是汽车业“意大利制造”的标杆之一。博通历史上的精品,无论是1970年震惊世界的Stratos, 1964年在都灵车展展出的阿尔法罗密欧Canguro, 还是兰博基尼的量产车Countach,博通的血脉是一致的,坚固,简单,有型,功能强大的设计,使得博通显得有些另类,又不乏独树一帜的气派。

本刊这次独家采访了博通的设计师Jason Castrita。

对话Bertone设计师Jason Castrita

能不能谈谈这辆汽车的设计是怎么样展开的?

这辆车的设计把功能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一辆超级豪华跑车,所以我觉得它必须拥有非常强大的动力,而且不能花哨。这辆车子很漂亮,给人的感官冲击也非常大,但是最好的一点就是它的“性能”,它有像飞机一样的内力。整个设计很紧凑,一层金属包裹在机械上面,如果你仔细探测那么它是很“厚实”的,但同时也非常灵巧,有点像骨头外面的血肉。

你认为这辆车子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这辆车是全球一辆的限量版,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能买它,用它或者收藏它,事实上它就像一件艺术品那样。

能说说你所说的“限量”的意义在哪里吗?

我最看重的是这辆车子的唯一性,排他性。我喜欢把这辆车子比作一件衣服,这件衣服是给一个人穿的,或者一个院子,这个院子是给一个人呆的,它不是公共场所,也不是戏装。我们也会为顾客设计属于他自己的“车子”,这是很特别的经历。

请问你曾经为哪些汽车品牌做过设计?

我和我的公司为世界上很多汽车品牌,比如意大利的兰博基尼,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美国品牌通用,日本品牌丰田等等设计过汽车。

那么和中国品牌的合作呢?

对不起,这是一个秘密。

秘密?

对,因为中国的豪车行业才刚刚起步,需要有一定的保守态度。

你觉得进入中国市场要适应和改变的东西多么?

很多,但是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市场。中国和我们以前合作过的任何国家都不同,文化独特,人们也才刚刚开始了解汽车的文化。不像在欧洲和美国,汽车文化很发达,历史也悠久;在这里什么都是新的。上海车展现在是我们在全世界最重要的车展,因为我深信汽车行业的未来是在中国!所以我要做的是努力把两种文化和传统完美顺畅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最后的产品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属于欧洲和美国的。

这辆车要传达给人们的内在精神是什么?

我喜欢中国人对汽车表现出的热情,他们高昂的人生态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这辆汽车就代表了热情,代表了美好的人生。所以我希望中国的买家会喜欢这辆车,然后爱屋及乌喜欢上“车”这样东西,然后有天他们自己也能设计车子。

除了汽车,请问你们还做什么设计?

我们还做许多设计。比如工业设备,船,豪华飞机,建筑,还有比如收音机等工业物件。

你希望汽车业将来有什么样的突破?

我希望将来汽车的构造可以改变。我的意思是,汽车的构造百年来都是一样的,一块地方给开车人,一块给坐车人,一块给引擎……我觉得这都是可以改变的,一旦空间构造改变了,那么汽车业就会有惊天动地的变化。但如果我们的理念不变,汽车里几个空间的分割不变,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当然我也希望汽车的能源能进一步进化,这样汽车的形态就能被改变。

能不能介绍一下Stile Bertone这个品牌的情况?

这个品牌在外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我们的设计都是顶尖的,即使是经济型的设计,我们也力求要做到最好。

你们在设计中会使用到东方的元素吗?

当然会。但其实也是跟顾客的要求有关,比如有些顾客希望自己的车有东方文化的气息,但有的顾客,特别是东方顾客,会希望车子有“美国派头”,或者“欧洲派头”,我们都会满足他们各自的愿望。

A new era is dawning at Stile Bertone with Marie Jeanne Bertone and new design director Jason Castriota at the helm. Jason Castriota, the New York-born Italian designer of some of the most talked-about supercars in history. Stay tuned each week for more behind-the-scenes details on Jason's latest project.

Jason Castriota is an Italian American automobile designer born in White Plains, New York and raised in Greenwich, Connecticut. He graduated from Emerson College in Boston and attended but dropped out of the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After his internship at the Pininfarina design studio, he decided to stay in Turin rather than return to the US to complete his studies. In Pininfarina, he worked under Ken Okuyama and later Lowie Vermeersch, continuing the training he received as a student of Okuyama's at ACCD. As a designer he took part in the design of production cars such as the Ferrari 599 GTB Fiorano and Maserati GranTurismo, concept cars like the Maserati Birdcage 75th and the Rolls Royce Hyperion, and, as Head Designer for Special Projects, one-off exclusive cars for particular customers, such as the "Ferrari P4/5 by Pininfarina", a restyled Enzo Ferrari for American car collector James Glickenhaus, and the Ferrari 612 Kappa, a restyling of the Ferrari 612 Scaglietti for car collector Peter Kalikow.

Castriota left his position at Pininfarina on the eve of the Paris Motor Show in September 2008, and was set to become Design Director at Stile Bertone. He started his new position on December 1, 2008.

He took up the position of Director of Design at Stile Bertone in 2008 and then opened a design consultancy with offices in New York and Turin.

手绘线条图象的表达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课型

欣赏 表现)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的去表达情感或物象。

2、能力目标: 能结合物象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对手绘线条图象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象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 教学准备:图片喜洋洋

小丸子 教学挂图 说明书 数学书 地理书 语文书 坐井观天图 五 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吧。你喜欢哪一个形象呢?那同 学们看看我手中这张图片画的是什么呢?(生:喜洋洋)大家都特别喜欢日本动画片《樱桃 小丸子》同学们看我手里的这张图片是画的是什么呢?(生:小丸子)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 喜欢的形象或物品画出来呢?(生: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手绘线条图象的表达。

(二).新课:

1.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坐井观天 说明书 家居布置图 ………)

同学们还在哪儿看见过类似的图象?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那谁能总结一下手绘线条图象都有哪些功能?哪些种类?(请同学 们看书P8---p9)

师:手绘线条图象的表达将成为21世纪的表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

2.现在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 有一年的某一天,有个外国人到东北来观光旅游,他逛的又 累又饿,想吃一碗咱们东北特别好吃的大米饭,他走进了一家小饭店,可是语言不通 怎么 比划老板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同学们帮他想个办法吧,他就是想吃一碗热乎乎的米饭,什 么样的表达方式最好呢?(找翻译,画出来,去手指……)那同学们试着画出来吧,每组出 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画,教师巡视,评价)

师:手绘线条图象不追求比例的绝对严谨,描述不要求完全写实,但应抓住被表达事物的主要特征,只要能让人看得懂就行了。(随后教师板演)

(三)练习:请同学们随意画出你喜欢的五种以上的物品等(包括学习用品啦,汽车啦,兵器啦,服装款式啦,发式啦,卡通人物啦,漫画人物啦等)

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小组长负责每组选出一名你们认为画的最好的作品先在小组内欣赏,然后大家合作完善这幅作品,选送到前面供全班同学欣赏学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手绘线图象的表达 那么想画好手绘线条图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仔细的观察。我们可以不是画家但必须学会手绘线条图象。因为它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板书

第2课

手绘线条图象的表达

1.功能:叙事 说明 交流 抒情 记录等

大班艺术活动:线条的旅行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连续不断,流畅的线条创作带有一定情境的图画,并大胆讲述创作的想法。

2.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和旋律不间断绘画,体验线条旅行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笔画视频、背景音乐、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播放一笔画视频,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频,我们一起看一下。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有趣的东西都是用什么表现出来的?

小结:这是一根特别爱旅行的小线条,她会用自己的身体变成她所遇到的事物。像这样由一根线条一笔画成的图案叫做一笔画图案。

二、教师示范一笔画,讲解一笔画画法。

1.小线条在旅行的时候特别爱听音乐,瞧!小线条来到了幼儿园......(教师伴随音乐用一笔画的方式画出故事内容)

提问(1)孩子们,我的小线条变成了什么?

(2)老师的.小线条在旅行的时候有没有停下来

(3)这里的线条和那里的线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小结:小线条旅行的时候一直走一直走,从来都没有停下脚步,她的脚步如同陪伴她的音乐一样,一会儿活泼欢快一会儿轻柔缓慢。

2.为一笔画涂色。

当我们为这幅画涂上美丽颜色的时候,它就会变得更加绚丽动人。

三、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大胆创作情景画。

1.请幼儿欣赏一段音乐,感受音乐旋律的快慢的变化。

幼儿欣赏音乐,随即分享自己的小线条旅行故事。

2.幼儿大胆想象并画出富有情节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四、组织幼儿展示作品,讲述自己的旅行故事。

部分幼儿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五、将幼儿作品张贴在背景图上,用线条将幼儿作品勾边。

生命的线条 篇8

生命是一条直线

幼时,懵懵懂懂,不知生为何物,死为何形。童稚的心灵,放眼望去永远都是最美好的事物,耳边回荡的永远都是最爽朗的笑声。生命是神奇的,是带有童话色彩的,无始无终的。当你来到这个世间时,所要走的是一段没有尾声的人生之路。

生命是一条射线

当我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哭声时,才感觉到生命的起点充满痛苦与喜悦,母亲的脸庞上洋溢着那种语言永远无法诠释的幸福感。在对孩子出世的盼望中,最锐利、最沉酣的痛感变成了最锐利、最沉酣的快感。从此,母亲将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用爱仔细地收藏。生命中有了一个美丽神圣的开端,有了精细、百般的呵护,将载着自己的梦想驶向无边的天涯。

生命是一条线段

初中时,一次与同桌闲聊,同桌问我:“你妈妈姓什么?”我说姓韦。她很惊讶地看着我说:“你真好,爸爸妈妈都姓韦。”我也信口问了一句:“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她先是一怔,迟疑了一会儿,从书包里慢慢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缓缓地写了“死”这个字,多么让人痛心的字啊!我当时一下傻了,有一种酸酸的痛紧紧地攫住了我的心。这个字眼只有在电视剧、书中或故事中才出现,而此时它却呈现在这张纸上。我第一次感觉它离我们如此之近,它是现实存在的,原来生命是一段有限的距离。

生命是一条波浪线

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没有一刻保持着相同的模样。仿佛是溃散崩离,又不像在溃散崩离中。一瞬间、一瞬间变化着的云朵,在深蓝色的夏空中,以各式各样的姿态飘然而过。云朵的变化,恰似人的心、人的命运。人的心也是天天都在变动,因此,人的际遇也是今日不同于昨日,编织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的人生。那分分秒秒都变幻莫测的人生际遇与命运,不禁使人为之又喜又叹。

高中时,一次放学回家,听说父亲的一位朋友自杀了。他才刚过而立之年,有一个年幼的女儿。就在前几天我还碰到过他,而转瞬之间这个人就在我的眼前消失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了。原来生命的终点并不都是自然死亡,有时它也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

一位诗人曾说:人生中重要的往往是迂回的羊肠小径,而非直达目标的阳光大道。的确,人生的幸福和欢乐就蕴藏于平凡生活的细微处,当你饶有兴致地站在街道边望街景,当你偶然间迷路,当你在旅途中绕路而行……你就会发现最美妙的人生景致,以及最美好的自己。

《我们身边的线条》教学反思 篇9

线条课从第一册开始,一直贯穿整个小学美术课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小学《我们身边的线条》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的线条。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用来表达感情的要素。

这节课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线条,用线条来完成一幅画,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由以前的涂鸦阶段意象过渡到具象,画画时,学生参考书上的学生作品都很抽象,有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这就需要老师在示范时要把重难点讲解清楚,让学生知道怎样用线条来完成一幅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示范,教学反思《小学《我们身边的线条》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丰富孩子们的视觉经验,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使孩子认识了原来各种各样的线就在我们的身边,并通过“寻找自己身边的线条”这一活动活动让我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就在我们的身边。再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家的有关于线条的作品,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最后,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确教学要求;学生则通过范画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作画过程,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从学生的作业效果来看,同学们对线条的组合还是有点欠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小班艺术活动:美丽的线条 篇10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尝试随乐合拍的表演生活动作。

2、体验家庭的生活温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观察家长炒菜、煮饭的场景。

2、物质准备:音乐《办家家》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 节奏游戏“炒小菜”

教师念白:系 上|围 裙|扎 起|袖 子|

× ×|× ×|× ×|× ×|

端 起|小 锅|拿 起|小 铲|

× ×|× ×|× ×|× ×|

炒小 菜 |炒小 菜|

×× × |×× ×|

炒好 小菜 |开饭 了|

×× ×× |×× ×||

(二) 引导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1、第一遍: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提问:歌曲里面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办家家时的心情是怎样?

2、第二遍: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提问:小朋友扮家家时是怎么玩的?做了哪些事情?

3、第三遍: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鼓励幼儿在念白处跟念歌词。

(三)幼儿听音乐玩娃娃家的游戏,在音乐的最后,给娃娃喂饭;可引导幼儿编几句哄娃娃吃饭的话。

(四)教师简要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提供办家家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边唱,边表演。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小坦克 见领域活动指导P26。

线条的表现力 篇11

关键词:造型基础 素描 线条 表现力

一、线条在造型基础教学中的误区

在传统造型基础教学中,我们把素描和速写进行了区分,广义上的素描,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而这其中就包括速写。狭义上的素描,主要指绘画时间较长、表现客观物象的光影效果、透视、虚实和结构且画面相对深入而完整的单色绘画。它训练人的细致的观察力、表现力,对画面层次、前后、空间、透视、结构、块面、虚实等都有很精准的要求。而速写则要求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通常以线为主,讲求概括、简练。速写主要培养迅速捕捉人物动态、气氛的能力,要求艺术家能在瞬间把握对象的整体,迅速分析出对象身上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表现,哪些东西需要概括和如何概括。可以说,磨炼一个艺术家技能的最好途径是画速写,既可练手、也可练眼,且时间较短,容易坚持,通过长期积累,可以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磨炼绘画技巧。

但在来源于西方造型基础教学体系的我国高校造型基础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素描与速写的区分实际上是对西方造型体系的误读。从西方大师的经典素描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素描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或油画创作的草图其本身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的艺术家对于素描的理解是迥然不同的,线条、空间、透视、结构、块面、虚实等素描语言仅仅是艺术家表现自己内心的一种手段,探索自己艺术语言的一种便捷工具,其本身只有时间长短、表现手段的问题,并没有将素描和速写割裂看待。而在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语言一直是画面的核心语言,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以至于将其抽象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加以研究,并从一根独立的线条就能断定作者的功力、审美、修养。在当代高校造型基础教学中,我们必须站在东西方的艺术的高度,既要研究线条对于造型基础教学的重要作用,又要把线条语言抽象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作为探索艺术的规律、研究艺术语言的最便捷的方式,用以增强线条的表现力、丰富创作语言的表现力。

二、线条对表现形体结构准确性的作用

在高校造型基础训练课程中,对于线条如何体现人体解剖、结构、体积等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人体解剖课程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人体解剖课程注重的是研究人体的比例、骨骼、肌肉、结构以及各部分的联系等,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人体的外部造型变化的规律。在教学中,许多学生虽然学习了人体解剖知识,但在其写生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解剖的理解还仅限于书本知识,把人体当作硬邦邦的模型去理解,对人体的理解只是死记硬背的肌肉、骨骼和筋腱等,无法将其看成是有联系的可运动的整体,无法对人体结构在整体上有充分把握和认识。

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解剖结构的认识脱离课本和医用解剖学的范畴,化繁为简,将人体结构先归纳成大的块面和区域,比如头部,颈部和躯干看成一个人体的活动区域较小的部分,四肢则是另外的活动区域大的部分,通过这两大部分的活动区域关系来组织人体的动态和方向。尤其在人体动态中对于人体结构的体会更为重要,人体的重心、透视、扭转都需要学生对人体结构有更加灵活的体会和运用。

其次,在具体人体结构的认识中,把“剖面”意识运用到各部位结构中,随时把具体人体结构的横截面反映在大脑中,并贯穿到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和表现上。如此,在描绘人体的外部边线及内部边线时可大大提高结构的准确性。要脑中构建一个“人体三维模型”,画到某个局部时可以迅速反映出此部分的结构剖面,并根据此剖面来理解与体会人体结构。

最后,在理解人体结构的透视及组织关系时运用几何形体的概念,将人体结构概括成几何形体,忽略细节,比如在理解坐着的人体的时候,大腿的透视向来是难点,这时可以让学生将大腿理解成一个圆柱体,然后再代入透视原理进行描绘和理解。

如何让简单的线条表现肌肉、骨骼的复杂关系,既要考虑造型的准确性又要注重线条本身的艺术表现性。这取决于学生不仅要对人体解剖有深刻的理解、对造型规律的准确把握,还要对线条独立的艺术语言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三、线条作为造型语言的表现力

线条的重要性就好比色彩在油画中的重要性,它承载了表现与速度,美感与和谐,使艺术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来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中国画大多是以线条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中国人物画中的各种线描方法不仅仅包括造型的手段,而且还包括各种用笔法度,其本身在画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作用。比如晋代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线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用最为纤细的线条来表现洛神的缥缈与唯美,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使观者犹如步入画中,对洛神的美及环境的美感同身受。宋代郭若虚{1}指出:“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可见古代中国人对于线条的重视程度,而中国的书法对于线条的品质的要求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苛求。

而在西方,线条则更注重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与表现。西班牙岩画中的野牛形象线条奔放大胆,极有表现力。古代的埃及历史文化悠久,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法老或贵族的墓葬壁画中大部分人物造型用平面形式表现,而经常是侧面带有正面的眼睛,或正面的身体带有侧面的脚,并且头部发式造型简单概括,线条丰富且充满东方风格的装饰纹样。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壁画和陶器上,通常是用细微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形象,再加以色彩平涂,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据说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2}的人体速写经常是把模特自由活动的某个瞬间捕捉下来,然后根据记忆画下来的。这种默写的方法对艺术家对人体造型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的写生技能有非常高的要求。比如《两个裸妇》这幅速写,表现两个裸妇在游戏中的一个瞬间,线条生动,有表现力和动感,观者就好像在观看一场动态电影一样,感觉模特随时会进行下一个动作。另外一个有代表性的画家就是埃贡·席勒{3},他的速写线条与罗丹正好相反,非常凝滞艰涩,人体结构变形处理,所有的线条都为表现画家的内心情感而服务,如《战士》《腰间围红布站着的裸男》《坐着的裸女》等作品。

而在高校造型基础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鼓励学生在作业的生动性和表现性上下功夫,把死知识学活,比如在人物的动态速写中,先花五分钟观察模特的动态,在宏观上有一个大的把握,着重抓住人物的剪影效果,取简去繁。同时注意边线的前后穿插,主结构线与辅助线的搭配,衣纹线的轻重、疏密、曲直的变化,以线带面、以面带线,笔锋灵活运用。而且要注意线条的流畅与连贯,要避免犹豫不决的碎线与断线,用线要大胆、果断。在要求造型准确性的同时,提高线条的表现力。

线条的表现是基础造型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让简单的线条表现人体肌肉、骨骼的复杂关系,如何既要考虑造型的准确性又要注重线条本身的艺术表现性,这取决于对人体解剖要有深刻的理解、对造型规律有准确的把握,还要对线条作为独立的艺术语言有着清晰的把握和理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节奏有整体的把握和调整,引导学生在线条的运用中,不仅要把它作为造型的手段,更要把线条抽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艺术语言加以研究,并通过对线条表现力的深刻认识上升到对艺术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而线条作为探索艺术的规律、研究艺术语言的最便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丰富艺术创作语言的表现力。

瓦西里·康定斯基{4}曾说:“艺术家必须忽略各种‘公认的和‘未曾受到公认的传统形式之间的差别,忽略他所处的特定时代中转瞬即逝的知识和要求。他必须观察自己的精神活动并聆听内在需要的呼声,然后他有可能稳妥地采用各种表现手段,不管它们受到世人的褒扬还是贬斥。这是表达精神内涵需要的唯一方法。内在需要所要求的一切技法都是神圣的,而来自内在需要以外的一切技法都是可鄙的。”

总之,教师所教授的一切知识和手段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最终可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并且能够独立地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

{1} 郭若虚,宋代太原人,生卒年不详。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有《图画见闻志》传世。

②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著名法国雕塑艺术家。他被世界公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思想者》《加莱义民》《青铜时代》《手》等。

{3}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奥地利画家,20世纪初期的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席勒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非常强烈,他经常描绘扭曲和变形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为自画像。

{4} 瓦西里·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的著名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他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代表文论有《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点、线到面》《论具体艺术》等。

参考文献:

[1] [俄]瓦西里·康定斯基.文论与作品[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苏高礼.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4] 汪荣强.人物画笔墨技法详解[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5]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 [日]铃木大拙.禅与生活[M].刘大悲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作 者:刘 军,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美术教育等。

线的魅力——儿童线条画教学 篇12

一、线条语言:

线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语言,是构成绘画语言的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线条画——儿童绘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儿童线条写生画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写实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更重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本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二十多年,平常总会有意无意听到一些家长、朋友说种种关于孩子怎样学画画和如何才能画好画的问题。他们大都以孩子画得像与不像作为衡量孩子画的好坏为标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孩子爱画画,接受艺术教育是培养其艺术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有人曾说过: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信心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占重要位置。任何一个孩子,当他们毫不困难地、潇洒自如地拿起画笔来表现自己时,就是他们最开心和最有信心的时候。爱涂爱画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这么说:从孩子拿起笔的第一天起,孩子就会画“画画”了,就会画“线条画”了。涂鸦是儿童画初级阶段的特征,是每一个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说的儿童的涂鸦期,这是孩子漫无目的、对自已不自觉中“画出”的点、线、面充满好奇,充满着无限的想象;这也许就是每个孩子爱涂爱画的原因吧。孩子起初对自己的“大作”充满了好奇,这是其兴趣得以保持的原因,久而久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引导,这种好奇之心就会漫漫归于平淡,画画的兴趣就会退减,直至从原来的“爱涂爱画”到对绘画毫无兴趣,到讨厌的地步。所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教师的启发引导,以身作则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基础,让孩掌握一些绘画元素,教师的示范:徒手画一条直线、一个圆圈,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学生打心里觉得画画是一件很好玩很快乐的事。用线条画物体不受光线色彩的限制,更易于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使儿童自由地认识世界,线条的不同形态变化如:直弧、刚柔、疏密、粗细对比效果,给人以形式韵律美的享受。儿童练习线条画,既能感受线条带来的美的陶冶,又能从中学会精细、概括、夸张、疏密等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和本学年进行小课题研究——“通过写生提高学生观察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就线条画教学谈谈自已的感受。

二、教学研究:

线条画是培养儿童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高素质现代人的重要途径。我从最简单最容易准备的工具入手——纸和笔,线条画的写生,本学年的小课题的研究:通过线条写生提高学生观察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教学中激起学生对线条的兴趣,引势利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最简单的绘画工具来激发着学生的无限想象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线条画表现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具体做法:

首先:让孩子们掌握画线条画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在进行写生画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几个课时的线条画基本元素点、线、面的练习,让学生明白一幅优秀的线条画,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点、线、面组成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绘画中的各种各样的点、线、面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明白了原来老师常说的点、线、面原来有那么多的千变万化。组合在画面上是那么的美妙绝伦。经过几节课的练习,孩子们爱上画线条写生画了。其次:通过想象线条画的练习,训练孩子线条的组织能力,培养孩子的耐心,知道点、线、面里要有粗细、疏密、大小、长短的变化、这些就够成了画面黑、白、灰的最佳画面效果。本学年主要在中低年级开展线条画写生教学的研究,七至十岁的孩子,已漫漫具备了较为细致的观察物体和描绘物体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1、写生画想象画相结合;

2、室内静物写生和室外风景写生相结合;

3、写生与添画相结合;

本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入手,例如:课室内:读书角;卫生角的扫把、拖把、拉圾桶;窗台窗帘、水杯、文具、玩具等。课室外:学校值班室、学校围墙、生物园、艺术长廊;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是:画面过于简单,没有亮点,构图松散,主体不突出的问题;这时我就得强调让学生回忆我们前面学过的线条画的基本元素的运用,点、线、面的组合来丰富画面,写生画面里也可以加点自已的“想象”在里面。写生画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起初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能把自已看到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经过几周的练习,再要求学生在取景构图上有所取舍,把最能感动自已的部分画出来,写生画时因构图、画面效果的需要,有几种构图法则:

1、“视而不见”法则:也就是在写生时,把看到的加以分析,自已认为好看的、美的才画,不美的就可以当没看见,不画在画面上;例如:前面风景很美,但有一堆牛粪在自已写生的范围之内,那我们就只画美的风景,不雅的牛粪就“视而不见”,不画在画面上。

2、“无中生有”法则: 为了构图的美感需要,也就是我们写生角度范围内没有的,也可以加画上去,例如:面前的风景很美,自已写生的范围内添画上一间小草房很漂亮,会更美,就可以画上小草房,这一部分也可以叫“想象”;也就是:“无中生有”。

上一篇:社区司法工作总结下一篇:孙正义经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