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动与静》教案

2024-10-26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共11篇)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本课针对学生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和感受中自主探究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线的造型方法,并围绕本课的知识点,通过线造型给人的不同的视觉感受,能较准确的运用直线、曲线等美术造型语言进行艺术创作。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和感受中自主探究,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由于学生整合能力还不够,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会有效提高美术课程的文化传承作用,以达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

教学重点:

体验直线和曲线所产生的静止与流动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运用直线和曲线这两种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对比观察,用线条作记录:

a.教师组织几名学生到前面,师生共同玩一玩事先准备好的彩带,随意舞动飘飞,其他同学观察后用线条做简单记录。

b.观察教室里的门、窗、墙角线,把它们用线条记录下来。

2.对比观察后,从线条的种类,带给人们的感觉,产生的联想三方面来讨论:彩带舞动记录的线条,门框墙角记录的线条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归纳:

种类:直线 曲线

感觉: 静 动

联想:静(桥、铁塔、路灯、地平线、楼梯、公路、建筑物、电线、麦田……) 动(梯田、沙漠、流水、艺术体操、海浪、舞龙灯、夜晚的焰火、绽放的礼花、跳动的火苗、舞蹈、流线型跑车、雕塑、床单的图案、树根……)

4.线条是绘画中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线条的变化也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以上的学习和我们接下来将要研究的都是线条的动与静。(提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将手中的图片分为静和动两组,师生共同反馈。

2.线条在生活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十分广泛,艺术大师也恰恰利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出了不朽之作。

出示图画,指导学生观察。

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3、其实绘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同龄小朋友的作品。

出示好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三)练习创作阶段:

1.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有所收获,那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你想用什么线条表现一幅什么内容的画面?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1)用平行的直线表现静止感觉的作品。

(2)用弧线、有节奏的波浪线,动感强烈的线条表现流动感觉的作品。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评价阶段:

1.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

2.教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五)总结阶段: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只要我们拥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身边!

(引入生活情境,提示学生整理物品)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 篇2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通过以下三方面,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 和谐的学习气氛。

一要更新师生理念, 强化动静意识。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首先应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 交流机会的提供者, 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 帮助者。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 尊重学生, 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如, 我在教学《草原》时, 我给学生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然后激情导入:听着这美丽的歌曲, 我没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 在你的印象中, 草原是怎样的?布置了这样的阅读题: (1) 通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 (2) 边读边思: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3) 自由轻声读课文,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并回味读时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 他们联系前面所学到的知识, 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学生学得既轻松, 又愉快。

二要构建平等关系, 创造民主动静。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 接纳的态度, 建立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 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笔者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 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了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 笔者自身也参与其中———饰蔺相如这一角色。鼓励平时少言寡语的贺炳凯扮演韩勃。短短几句台词, 不仅抓住人物动作、神情, 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 更让人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以上的互动情境设置, 让学生和老师亲自参与情境, 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生活, 设身处地地去领会课本知识。

三要运用影视动画, 创设教学动静。具体做法如教学《我们爱你啊, 中国》一文, 教师可以先播放著名山川风景:九寨沟、桂林山水等影像资料;再领略著名建筑: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辉煌;让学生浏览吐鲁番葡萄、哈密瓜等特产, 最后走进历史长河, 感受祖国的四大发明。学生心就能想象出文章美好景象, 体会文章的内涵美;体验到一种激情与美感的诗意生活。播放完毕, 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好好地回味, 自主默读, 悄悄跟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憧憬。这种做法将引导学生情发于心, 融情于文, 领会到文中的情境美, 音乐美, 使读者之心与作者之心真正得以沟通。

二.穿透课堂师生动静

本班学生唐思雨的作文《百分百快乐课堂》中, 这样描述:“这是六年级 (2) 班的作文课———我们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演讲, 我仿佛就是那个‘偷’糖的‘小馋猫’, 这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猜这是真是假?’王玲德还说看老师的表情跟真的一样。大家一致认为是真的。这时老师笑着说:‘哈哈!你们都被骗啦!’大家惊讶万分, 异口同声‘啊?’拐了几道弯也数不清。‘我只是把别人的故事改编成了自己的!我能去当演员吗?’看着这样一位‘天真’的老师, 大家对曰:‘能!’我觉得, 我那幼小的心灵被一把十亿分尖利的刀, 划出了一道‘巨无霸’大口子。‘现在给你们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这故事大概是老师小时候偷梨子的故事。老师讲到一半, 就让我们猜是怎么偷到的, 我们纷纷帮老师出主意。可老师给了我们一个令我们难以相信的答案, 是善良的看果园的老爷爷帮了她们……’老师让我们打草稿:‘把我当成……’‘看门的老爷爷!’姚硕抢先了一步, 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哈———!哈———!’我笑了, ‘叮———!叮———!叮———!’下课铃响了, 这堂课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笔者对那堂作文课印象也很深刻, 良好的课堂气氛源于孩子对我的信任。接下来的写作, 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那几位同学, 也是一气呵成。

养生的动与静 篇3

关于“动”的功能,大概有以下几种,现提供参考选练——注意因人制宜,量力而为,循序渐进。

加强心肺功能的运动有:‘走、慢跑、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

强化肌肉、关节功能的运动有:体操、武术、保健按摩等。

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并可安定情志的运动有:太极拳等。

养心在静:“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静而后能安”,“静者寿,躁者夭”。故心神宜常安静、凝聚而不散,无事时是这样,应事时也是这样。

平时,宜常习技艺如气功、琴、棋、书、画、种树栽花等。用以寄托精神。自古以来,气功师、书画家、花农菜农,他们长寿者多,不是无因;我的体会是,在学习或工作时,专心致志,对事业全心全意,8小时以外则兴趣盈然地寄情于一枝、一艺、一诗、一画,这是养心的妙法。

“静默”也为养心之法。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实验证明,静默时人可产生“意识的变形”,从而可以降低人的血压。现代身心医学研究认为,静默之后。精神上的放松可以改变体内生理生化状态,使心跳与呼吸变慢,肌肉紧张和耗氧量下降,同时血脂也会下降。所以,当今的学者已把静默作为祛病延年的一种疗法,即“静默疗法”。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动与静 篇4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合理调控音乐课堂节奏也是一门学问,因为儿童天性喜欢音乐,音乐是体验人生的快乐,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能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音乐能够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音乐体验不仅可以动中感受,也可以在静中细细品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调控,音乐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不仅能从听觉上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因此,在课改轰轰烈烈的今日,音乐课正日趋开放活泼民主,学生一提到上音乐课,就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然而,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还是不强,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时会弄得一团糟,教师面对如此局面,都会引起深深的思考。

1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静中有动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深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表情严肃,学生毕恭毕敬、正襟危坐。殊不知,课堂中过分的静会使学生思想僵化,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认为好的课堂中有一定地动应该是在一定纪律约束下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尽情发挥的空间。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了胆怯,没有了束缚,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求知、探索的精神。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愉快的令人向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就要注意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外部条件。这种和谐愉悦课堂环境,将有利于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唱、敢跳,敢于创新。

2活跃的课堂要动中有静,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无论是什么课堂都要有一定组织性,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果没有严明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教学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纪律,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要做到奖惩分明,绝不能放任自流。曾经听过一堂课,上课老师的教案和教学理念都不错,形式比较新颖活泼,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碰到了困难。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个个神采飞扬,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并不很强,场面很快就变得有点混乱了,学生高兴的忘乎所以,更有甚者乘机互相打闹嬉戏,教师束手无策,只能干着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纪律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再好的教学设计离开了纪律这一保障,教学将无法进行下去,更别提什么教学质量了。纪律是效率的保证,但同时教师态度又不能过于严厉,过度苛责会使学生战战兢兢,反应迟钝,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这同样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一定自由驰骋空间的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放任自流,活跃地课堂必须动中有静,必须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动中之静,让学生学会思索,静中之动,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在一次次课堂实践中,我尝试用音乐语言让孩子们愉快地完成相关训练,比如:随着音乐进教师,坐下后音乐拍手安定学生情绪,师生互唱自编问好歌,用上行音阶或用下行音节表示。这样的方式更富有音乐性。

3教师要合理掌握课时节奏

课堂教学同样也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要靠教师用智慧和双眼来掌控、来驾驭。这种驾驭课堂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音乐课本来就是活泼、开放、多动的需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但小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还不强,这时候就需要外部力量来帮助他培养自制力,这外部力量就是教师。音乐教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课堂的教学进展情况,密切关注课堂动态。这在进行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等教学环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这几个环节都是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常见环节,需要一定场地来活动,需要学生肢体动作的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然而受到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太大的活动空间,这是就容易出现同学之间你推我挤、互相打闹嬉戏的情况,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巧用音乐语言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涉及一些恰当的音乐短句,既活泼、生动、形象,又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为学生所喜爱。如课前问好:

唱:(师)小朋友们好,(生)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再比如:低年级学生由于坐的时间较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用琴或打击乐器演奏某一固定节奏型,潜在的意思就是要求学生“坐坐好”。再比如在做听音训练这类难度较高的练习时,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单纯回答学生“对”或“错”,既生硬老套又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这时可用上音阶表示回答正确,给学生一种表扬激励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学生感到很高兴,对练习更加积极。反之,可用下行音阶表示学生回答有误,既幽默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有好融洽,效果很好。

2运用眼神、手势

课堂上教室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体态语言,对课堂适时地调控,以便更好地教学服务。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碰到这类学生教师往往板着脸,高盛怒斥,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佳。不妨适当进行“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包含的意味,自觉地收敛自己的行为。再比如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经常出现踮着脚尖小手举得老高,嘴里直囔“我来我来”,这幅争先恐后、热闹非常的场面,这时教师只要作一个标准的举手发言姿势,聪明的小朋友会马上明白并做好发言姿势,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有效地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是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从而构成音乐课堂中的一种和谐美?我认为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教材,才能更好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那些要素是真正有用的,因此分析教材时,首先要认真钻研,反复聆听,预设课堂效果,设想弥补手段。熟悉教案,才会有底气,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才能使教师自如驾驭课堂,让学生在动静结合中收到音乐的熏陶。

八年级物理教案 动与静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教学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教学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磁带,相对运动演示仪,图片,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

从现在开始,我们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二)进行新课

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同学们观察课图P18的图2-1到图2-3,在这里,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

天: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月盈月亏„„

地: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火山喷发„„ 人[物]: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

通过上述讲解,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以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等都是运动的形式。

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绝对的,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关于运动的描述。

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的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的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请同学们看图2-4和图2-5,这两图介绍了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运动;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感受艺术的描述运动。

对于艺术,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下面,大家想想,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现运动的呢: 例:登黄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描写了诗从登高远望,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

旱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

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与和谐,令我们由识由衷地赞叹,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音乐家,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运动。例如上升运动,下降运动等都有专门的词。对于上升运动可以用升起、升高、爬高、一跃而起等词语,而下降运动有落下、掉下、倒下、降落、下沉„„来描述。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法去描述事物。那么,科学家们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呢?

3、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⑴阅读“交流与讨论”栏目,问:小明是怎样判断小狗花花是“运动”的?在学生独立思考一基础上,引发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特定描述运动的物理概述。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学生讨论并完成作业第1、2题。问题: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

位置不变

小王

自行车

位置不变

静止 坐椅 对

位置不变

物体

物体

位置改变

自行车

位置改变

运动 汽

电线杆

位置改变

物体

物体(4)概括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举例:周日,小明和同学小王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到县城,汽车在公路飞驶而过,这时,小明对小王说,你看,车外的电线杆一直向后退。问:小明同学的话对吗?路边的电线杆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分析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时,选择不同的参参物,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加强同学们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强调: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以大地或静止在大地上面的物体为参照物的。通过上述讲解,让学生明白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 ⑴选择参照物。

⑵把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如位置发生改变,则运动;如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静止。介绍:地球同步卫星,飞机空中加油技术(介绍图片),联合收割机。

学生讨论回答:说同步卫生是静止的,是以___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的。我们说飞机是运动的,是以____为参照物,以____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的,方法的,情感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

2、运动的描述

⑴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⑵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⑶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⑷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布置作业】

1、请同学想一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还有哪些疑问,表述出来,写在“请提问”栏目内。

2、乘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这个乘客是___,以公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这个乘客是___的。

《动与静》说课稿 篇6

(一)设计理念

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同学勤于钻研、锲而不舍、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引导同学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发明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

(二)设计特色

围绕“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的这一焦点,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VCD进行师生对话。

(三)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同学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同学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

(2)同学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3、知识目标:同学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同学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动与静。

二、说课稿

1、创设情境,激趣入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呢?本课开始时,我就提出一个同学熟悉的问题,“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同学听到这个问题后,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课堂上,于是回忆起坐车时的体验,“坐在车里看见地面上原来不动的房屋和树木都往后走”,“实际上是车在地面上行驶”等。这时我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引起同学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兴趣。接着我又播放多媒体VCD《汽车的运动》(动画片)让同学观看,看完VCD,同学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兴趣更浓了。

2、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同学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沛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才干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同学的兴趣被激发后,我让同学默看课文中“荡秋千”这一局部内容,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从秋千上女孩的角度来看,秋千上的男同学和她自身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所以她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是静止的;而对于地面上的女同学来讲,秋千的男同学对于自身来讲位置在不时改变,所以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是运动的。我进一步引导同学认识到课文中判断秋千上的男同学是否是静止的,是将秋千上的男同学和判断者自身作比较,看两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在此基础上让同学讨论作出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说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的,人或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人或物体是运动的;反之,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接着我又播放VCD《汽车的运动》,让同学再次熟悉判断物体动与静的方法。

3、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同学发展为本”,让同学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同学掌握所学知识之后,我就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这时我播放多媒体VCD《奔跑中的狗》,让同学判断VCD中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又让同学回到课文中,分析课文中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最后让同学分析电风扇工作时各个局部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发展了同学的能力。

三、教学体会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 篇7

伦敦地铁是伦敦最为著名的标志性元素之一,那上百年历史的老线路和近几年才开通的新干线,塑造出极具特色的地铁艺术,给摄影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空间。右上图为伦敦地铁的一个站台,画面中的红色环状站台标识,从1908年开始便被伦敦地铁采用。右下图是伦敦地铁站的一条通道,宛如时光隧道。

2011年夏天,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我来到伦敦攻读材料工程学博士学位。对于第一次长时间独自生活在国外的人来说,伦敦是个不错的地方。有句话说:“你若是厌倦了伦敦,也便厌倦了生活。”这足以说明伦敦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市。的确,在这座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城市,每一栋建筑、每一条小街、每一家店铺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段故事,而我也正是在体味和感知这座魅力之城的过程中,渐渐爱上了摄影。

2012年,我买下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尼康D800,从此,摄影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也成为我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方式。起初,我疯狂地拍摄我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享受着摄影带给我的快乐,摄影技术也突飞猛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少了些盲目和冲动,多了些思考:我到底想拍些什么?因为地铁是伦敦标志性元素,也因为地铁的建筑结构和线条让我着迷,所以我将目标锁定在了地铁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不仅拍摄了伦敦地铁,还前往欧洲其他城市拍摄地铁,用影像的形式,将这些风格各异的地下建筑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拍摄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寻觅中的惊喜和发现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在伦敦建成。从此,伦敦地铁成为了这座城市最为著名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如今,伦敦地铁网遍布全城,既有百年历史的老线路、老站台,也有近几年才开通的新干线、新车站。古老与现代元素的交融、碰撞,塑造出了极富特色的地铁艺术,也给摄影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空间。

地铁的拍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侧重于乘客的人文拍摄,也可以专注于地铁的建筑结构和线条之美,我拍摄的地铁便倾向于后者。这样的拍摄首先需要避开人群,但由于市区主要交通枢纽的车站的人流量都极大,所以,我只能选择早晚乘客流量相对较少的时段进行拍摄。通常我会在晚上10点之后才出去拍摄,然后乘半夜最后一班地铁回家,这样的效率往往最高,但也最辛苦。

其次,拍摄地铁还要习惯孤独。我曾尝试过和朋友一起去拍地铁,结果发现效率极低,而且有弊无利。因为很多地铁站里,其实只有某一个拍摄机位最完美,人多的话便要排队拍摄,不仅消耗时间,还会引来地铁工作人员的注意。由于在伦敦地铁里不允许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但很多时候为了拍摄动态的画面,三脚架必不可少,所以抓住时机,快速拍摄尤为重要。

在所有客观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拍摄地铁最大的挑战和难度便是发现值得拍摄的元素。通常,为了寻找灵感,我会在网上查看地铁的图片,但为了拍摄出与众不同的效果,更多的时候我还是自己前往实地寻找。拍摄最为密集的那段时间,我经常从一条线的起点坐到终点,每到达一个站点,我都会在站内转一圈,寻找是否有适合拍摄的内容。寻找完一条线,常常会让人筋疲力尽,但每当发现一道有趣的楼梯或一个独特的拐角,那份欣喜会将疲惫一扫而光。

在我的记忆中,我找到的一处拍摄点非常有趣。当时我坐地铁到了Northern line的Angle站,准备在这里转一圈之后出站去买点东西。但在站内转了很久也没有发现值得拍摄的地方,于是我有些失望,准备出站。那天Angle站正常的电梯出口因故关闭,乘客只能通过平时少有人使用的应急楼梯离开。在一片埋怨声中,我和其他乘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向应急楼梯。不过,正当我走到这道应急楼梯时,我立即欣喜若狂——原来这是一段设计颇为精巧、独特的旋转楼梯。一直以来,我对旋转楼梯这种建筑形式情有独钟,所以等乘客都离开后,我尽情地拍摄了一番。

从2014年初拍摄伦敦地铁至今,我已经收获了大量照片,我的拍摄还会继续,我希望能发现更多隐藏在这个城市之下的精彩。

多变的慕尼黑地铁在地铁站过夜的难忘经历

除了伦敦地铁,我还拍摄了欧洲其他城市的地铁。2015年上半年,我来到慕尼黑参加学术会议,借此机会,我拍摄了让我神往已久的慕尼黑地铁。

慕尼黑作为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城市的地铁网络早已达到了顶级都市的水准。德国人一向给人严谨的印象,不过当你进入慕尼黑的地铁时,会对德国人的印象彻底改变。相比多数城市的地铁的建筑风格相对统一,慕尼黑地铁可谓五花八门,形式各异,用“多变”来形容毫不为过。这种“多变”首先体现在建筑材料上,在我这个学材料工程专业的人看来,慕尼黑地铁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兼容并包。抛开常规的混凝土、金属等建筑材料不说,玻璃、塑料等材料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更为重要的是,慕尼黑地铁的设计师们别出心裁,赋予了这些冰冷的材料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各种鲜艳的色彩以不同的形式碰撞、交织,其大胆的用色和伦敦地铁昏暗阴郁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nlc202309090022

除了颜色,慕尼黑地铁的建筑结构也让人称道:很多地方的墙面由形状各异的色块构成,地板由奇特的线条和形状铺就,仿佛无时无刻不在给乘客营造一种浪漫轻松的氛围,让这些忙碌、穿梭的人暂时忘却烦恼,释放压力。

由于时间有限,我没能走遍慕尼黑所有的地铁线路。不过即便如此,慕尼黑地铁也带给了我无限的惊喜,其中有一天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那天下午,当我从新天鹅堡返回慕尼黑时已经很晚了,尽管十分疲倦,但我还是决定前往地铁拍摄,并计划搭乘末班车回酒店休息。由于慕尼黑的地铁线路比较复杂,而我又不懂德语,所以对地铁指南手册上的信息理解有误,结果导致我错过了返程的末班车。那个站点离我住的酒店很远,所以我决定在地铁站过夜。这是我第一次在地铁站过夜,所幸德国的治安很好,让我可以放心地躺在座椅上休息。为了避开人群,到了凌晨4点多,我在休息了3个多小时后,又乘坐第一班地铁继续去拍摄。

天马行空的斯德哥尔摩地铁徜徉在人文与艺术的圣殿

如果说慕尼黑地铁打破了我对地铁固有的理解,那么斯德哥尔摩的地铁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这里的地铁闻名于世,多次在世界地铁界的各种评比中脱颖而出。我曾在网上看过很多斯德哥尔摩地铁的照片,但当我来到这里时,才切身感受到那种震撼。

斯德哥尔摩是一座由很多小岛组成的城市,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称。这里水系发达,地铁站连接了各个小岛。为了符合当地特殊的地质和地形结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的设计不同于其他很多城市。进入其中,你仿佛感觉自己置身于古代维京海盗们居住的地下山洞。站内的构造,通常不是平整的墙壁和规则的走道,更多的是岩石般的墙面,墙上不仅有彩绘,还镶嵌着贝壳、化石之类的装饰,甚至还有很多鸟类和其他生物的标本,这种天马行空的风格,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当我在斯德哥尔摩地铁站穿行的时候,碰到了一位非常健谈的瑞典阿姨,她是地铁站的工作人员,看到我背着大包,拿着三脚架,便饶有兴致地问我在这里干什么。当得知我的意图后,她便打开了话匣子,和我聊起了当地地铁的建造历史。原来,斯德哥尔摩地铁在建造之初,其用意便高于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因此每个地铁站的整体设计分别交给不同的艺术家,让其独自构思、完成。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斯德哥尔摩地铁远不止是地铁,更是瑞典的人文与艺术圣殿。

在这里,除了丰富的装饰品,你甚至可以看到只有在博物馆中才能欣赏到的展品,这就是瑞典人的理念:把博物馆中看似高高在上的东西搬到地铁中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了解和认识这个国家的人文和历史。在我看来,这样的理念是超前的,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很多时候,这些展品对我的吸引已经超过了建筑本身,让我不禁对瑞典人心生敬意。

地铁拍摄经验技巧和后期处理

在长期的拍摄中,我也总结出许多有关地铁拍摄的经验。

我的拍摄分成两个部分:静态的地铁建筑和动态的列车。对于静态的建筑,我喜欢使用超广角或者鱼眼镜头,我主要使用的镜头是尼康14-24 F2.8和适马15 F2.8鱼眼。不过,一旦遇到有特点的局部细节,我会使用中长焦来拍摄特写。测光方式通常是评价测光,如果遇到较大光比的场景,我会采用点测光来选择自己想要突出的元素。构图方面则可以随意发挥,我最为常用的是对称构图,有时也利用鱼眼来获得夸张效果。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尽量使用三脚架、低iso、小光圈来保证画质。如果受条件限制而无法使用三脚架,我会提高iso,适当地放大光圈以保证画面的清晰。而对于拍摄动态的列车,若是想要制造慢门的车轨效果,三脚架则必不可少。此外,在狭小的地铁空间内,你无法期待每次都有完美的拍摄环境,只有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剩下的则通过后期处理来完成。而对于机位的选择,就需要仔细观察了。楼梯、通道、拐角等都是我主要的拍摄地点。平时乘坐地铁时我会留心观察,每当发现理想的拍摄位置,我就会记录下来,然后抽时间专程去拍摄。

在后期处理方面,伦敦地铁系列我主要呈现了HDR的金属质感风格,这是我非常喜欢同时也是比较适合地铁主题的后期风格。我习惯在lightroom软件中调整基本的高光阴影,保留足够多的细节,校正镜头畸变,并进行适当锐化和降噪。对于个别照片,我喜欢处理成全图黑白,然后还原某些亮眼的色彩。另外,对于iso较高的照片,千万不要忘记进行降噪处理。

沪科版2.1动与静同步练习题 篇8

姓名:

班级:

一、基础练习

1、物理学中把 叫做机械运动。被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____ 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___ ___性。

4、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司机和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

5、小华乘商场内的自动扶梯上楼,相对于_______,她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她是静止的.

6、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7、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_ 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 __ ____的。

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 _ 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__ ___的。

9、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___ ___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 做参照物的。

8、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9.(2012安徽,第1题)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0.(2012江西,第6题)“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与______ .

11.(2012山东烟台,第20题)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

12.(2012山东济宁,卷II第1题)在今年4月22日举行的中俄联合军军演中,中国海军的舰艇组成一字型舰艇编队(如图1所示)正在同速前进,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的舰艇是

的。

13、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流星划破夜空 C、夏威夷群岛每年靠近上海8~10cm D、房屋随地球自转

14、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说法正确的是()A.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静止的 B.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15、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 选择的参照物是()

A、人本身 B、大舟 C、河岸 D、流水

8、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 ___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_

16、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17、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窗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飞机飞得很快

C、子弹在空中静止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二、智能应用

1、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2、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A、可能是运动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静止的 D、无法判断

3、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为,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且风运动得比火车(填“快”或“慢”)。

三、感受中考

1.(2012浙江温州,第9题)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2.(2012福建福州,第1题)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l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3.(2012湖南益阳,第4题)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4.(2012山东滨州,第2题)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5.(2012江苏淮安,第1题)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6.(2012湖北武汉,第10题)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授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7.(2012江苏南通,第8题)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旁时,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一定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北运动

大班美术线条教案 篇9

1、在学会画各种线条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物将消失的线条连接起来,形成新的线条组合。

2、利用在中间物上形成的新的线条与图形组合进行装饰和造型,体现创造的美。

3、发展想象力和构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线条宝宝》。

2、黑色水笔,画纸,蓝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欣赏课件《线条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课件中各种线条。

师:在线条王国里有许多的线条宝宝,今天有一些线宝宝来到我们班级,看看都有谁?

小结:有直线宝宝、波浪线宝宝、锯齿线宝宝、弹簧线宝宝和螺旋线宝宝。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线条和图形的组合。

师:直线宝宝在草地上做游戏,图形宝宝也来了。你瞧,直线宝宝和三角形宝宝怎么玩游戏?波浪线宝宝和圆形宝宝又怎么玩游戏的?其他的图形宝宝呢?

小结:三角形宝宝在线上玩,圆形宝宝在线的边上玩。有的图形宝宝手拉着手和线宝宝一起玩。有的图形宝宝按规律和线宝宝一起游戏。

3、师:你喜欢线条宝宝和图形宝宝一起玩游戏吗?有线条和图形结合起来的图案更美丽。

二、播放课件,出示部分消失的线条画,讨论如何让线条变得完整。

1、播放课件并讨论。

师:一天,红、黄、绿、橙、紫色线宝宝在草地上玩游戏,可有一只调皮的花瓶捣乱,把线条都分开了。你看看有哪些线条宝宝被盖住了?

2、每一种颜色线宝宝想和自己颜色相同的线宝宝牵手,该怎么办呢?(用线连起来)

要怎么连呢?

3、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型将颜色相同的线条两头连接起来。

师:绿色线宝宝想了一个好办法,它悄悄变了个身,变成锯齿线并且把自己变得很粗很粗,和另一条绿线宝宝牵手了。你能帮助其他颜色线宝宝牵手吗?

4、请个别幼儿示范连一连。

5、引导幼儿将线条与图案进行组合。

师:线宝宝终于又可以玩游戏了,它们想请好朋友图形宝宝一起在瓶子上玩游戏。你想请哪个图形宝宝在瓶子上玩游戏?想和线宝宝怎么玩呢?

6、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粗细不同的笔,请你先用粗细不同的笔帮助线宝宝手牵手,然后让图形宝宝和线宝宝一起做游戏。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引导。

四、将幼儿作品在展板上展出,并欣赏评价。

1、师:你最喜欢哪个线条宝宝的变身?

2、师:你喜欢哪个线宝宝和图案做游戏的方式?

3、师:你们帮助线宝宝解决了问题,它们请你们一起做游戏咯!

活动反思

生活中有许多线条组合图形,可以组成很多美妙的图案,美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在《指南》的引领下,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前,制作了PPT,设计了背景底图,给幼儿创设了很大的创作空间,使画面富有美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创造性的基础,所以在活动开始时,用故事策略导入美术活动,将故事与PPT结合,巧妙地将故事与PPT结合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想象。幼儿美术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达表现的欲望,探讨怎样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本次的活动重点是将消失的线条进行连线起来,形成新的线条组合。难点是将线条和图形进行组合进行装饰和造型。所以我用多媒体演示和观察法,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全方位性,让幼儿更加仔细观察,获得大量直观的图形材料,为幼儿的绘画活动提供了素材,丰富了感性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创作,线条使用效果好,但是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每一个活动应该是确定重点,制定目标,依据目标再设计环节和过程。本次活动重点过多,只要让幼儿感知线上和线下的装饰即可,其他图案让幼儿发挥,再罗列出来,幼儿更能理解和运用,不要一次展示太多,干扰幼儿创作。在材料的投放上,应多投放多种不同粗细的笔,在个别指导环节可以提醒幼儿换笔。使画面更加美丽。PPT的制作上应照顾全体幼儿,用大图示范后在缩小,便于幼儿观察。在指导语言的有效上有缺失,不够简练,幼儿发言少,重点不够突出,幼儿容易混淆。引导幼儿连线条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哪些线宝宝被盖住了,不要直接教师示范。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评价环节应该具体,例如“你觉得哪一条线变身最美丽?”“哪条线和图案结合最漂亮”等。让幼儿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魔法的线条教案 篇10

2.尝试用直线和有弧度的线条画出布里藏物的现象。

活动准备:

1.师幼魔术材料:线条布、各种立体物品、托盘。

2.幼儿美术材料:勾线笔、拓印纸两张、小相框。

3.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感受线条的变化

1.介绍魔术材料

播放PPT1(黑白线条的魔术布)

师:看,老师带来了一块魔术布,上面的线条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瓶)这又是什么?还有一个空的托盘。接下来,老师就用这三样材料来变魔术。请看仔细。

2.变魔术,说现象

(1)师:请你看看,布下面藏了瓶子,布上的线条有什么变化?哪边凸起来了?魔术布的两边呢?那你们觉得这块布和刚才那块布一样吗?我们来看看,其实原来两块布是一样的,只是布的平面发生了变化。

(2)小结:因为布的平面发生了变化,所以藏瓶的地方弯弯的、鼓鼓的,变成了弧线。而魔术布两边的线条没有变化,还是直直的。

二、幼儿变魔术,探索发现布下藏物的现象,了解线条的变化

1.了解变魔术的要点

师:接下来,请你来当魔术师,也来变魔术,好吗?

(1)谁愿意上来试试看?请幼儿到台前示范变魔术。

师:布下藏物的地方凸起来了吗?布和瓶压紧了吗?

师:这位小朋友魔术成功了,你也赶紧来试试看吧。

(2)介绍变魔术的材料

师:变魔术时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看看还需要什么材料?(重点介绍立体物品,请有而来说一说,如牙膏盒……)。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一种和刚才用到的魔术布、托盘一起来变一变吧!

2.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引导幼儿摸摸平面的布和立体的布上面的感觉。指导幼儿发现并说出物品上线条的变化。

3.请个别幼儿拿上来,让其他小朋友猜猜布下面藏着什么?

师:你猜到了吗?物品两边有没有压压紧呢?

三、尝试用线条画出布下藏物的现象。

1.交流用线条画出布下藏物的现象

(1)师: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2)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勾线笔、绘画纸。这张纸和我们平时用的纸除了小点以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点、拓印的物品)

(3)师:那你准备怎么画?

a.先画什么?(布?瓶?)

b.用什么线条?(用什么线条画魔术布?穿过物品的地方又要用什么线条呢?)

2.操作一:幼儿探索,尝试作画

(在画纸中,请你找到你变魔术时用的物品,来画出这个现象吧。还有,音乐停的时候,请小朋友把作品放在桌垫下面。)

(1)讲评:选取3~4幅幼儿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讲评。猜猜看魔术布下面藏了什么东西?这个小朋友画的特别像,请他来介绍好办法。怎么样把藏在布下的物品的立体效果凸显出来呢?谁有好办法?PPT2瓶子(虚线到实线)

a.策略一,看两幅图比较,看实物凸出

b.策略二,说穿过物品的线条一样要弯弯的小结:要画出布下藏东西的现象,在画线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画好直线条的魔术布后,在连接所藏物品的时候,所画的线条要有弯弯的弧度,这样就能成功的把布下藏的东西凸出来哦。(非常重要)

3.操作二:幼儿用直线和有弧度的线条画出布下藏物的现象

(1)师:你们想不想再来画一次布下藏物的现象?看,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漂亮的相框放在你们的椅子背面,谁能快速画出这个魔术现象,就把作品放到漂亮的相框里,拿上来夹在相片墙上给大家来欣赏。(播放操作音乐)

(2)注意,请用刚才你们说的方法来试一试。反问:魔术布用什么线条画?碰到物品的地方怎么办呢?(各种线条,但是要有弧度。)

(3)师:瞧,大家都已经完成啦!你来猜猜看,这些布里面都藏了些什么宝贝?(各种线条要凸显出来,有一定的弧度)

四、延伸拓展,欣赏视觉效果图

1.师:我们的布里能藏的东西可多呢,看看这些布下面藏了什么呀?PPT4欣赏手的视觉图,真神奇!这只手上的线条是怎样变化的?也是用了我们今天画魔术现象的同样方法,下次你可以再试试。

2.聪明的叔叔、阿姨也利用这种变化的线条进行巧妙的组合,设计出了神奇的视觉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门、走廊;从远到近,从近到远。)

3.结束语:是不是很神奇呢?我们把这些图片带到班级里给更多的朋友去欣赏、去感受吧!

中班综合教案:有趣的线条 篇11

活动产生背景:

一次,我和孩子们在整理收集的各种材料、物品时,有小朋友对弯弯曲曲的线绳产生了兴趣:“看,一条蛇游来了!”“不是蛇,是蚯蚓!”……一下子,大家都来了兴趣。以后几天,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于是,我自然的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并适时地提出建议:“这线条真的很有趣!对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好些有趣的线条,让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好好玩一玩,好吗?”“好!”无疑,这正合孩子们的意。于是,该活动就自然产生了。本活动的设计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找线、玩线等活动,对生活中的各种线条产生兴趣。

2.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在玩线过程中的发现。

3.积极参与线的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孩子们收集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线绳:塑料绳、毛线绳、彩线、彩带、皮筋、能弯曲变形的绒线魔术棒,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搓的纸绳等。

二、各种形状的彩色底板(泡沫板、KT板等)及双面胶、透明胶、胶水、剪刀、大头针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找线活动

师:“这几天,我们小朋友发现线条非常的有趣,那除了这些线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线条,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很多小朋友都说不知道,有小朋友建议:“我们可以去找一找呀!”于是,连续几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了找线活动中,每天都有孩子来报告自己的新发现:“老师,这是我找到的包装线,是在妈妈给我买的新鞋盒子上找到的。”“你们看!这是我找到的尼龙线,我爸爸说可以织渔网的!”一钒带来的绒线魔术棒更是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老师,一钒带来了一根魔术线,能变图形的!”……

(孩子们找线的兴趣有增无减,找来的线绳也越来越多,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组织孩子们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这几天,大家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许多的线。小朋友,你们找到了什么样的线?”

(由于每个孩子都认真参与了找线的过程,他们讲述兴趣很高,讲起来有声有色,很多孩子都把在哪里找到的、和谁一起找到的讲得清清楚楚。在交流过程中还反映出,孩子们在找线过程中对一些线的名称及用途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玩线活动

(在孩子们找来了各种各样的线以后,我发现不仅孩子们相互间的交流没有终止,而且很多孩子已在进行玩线活动,而且非常的投入。为引导孩子们更好的探索,我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一活动空间与时间。)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玩我们找到的线,小朋友可以自己选线玩,玩的时候可以试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变成有趣的曲线,再讲讲它像什么。”

(此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玩线,我允许孩子可以在周围的操作桌上操作、也可以在活动室地板上自由操作。)

其间,我注意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变出有趣的曲线图,并鼓励幼儿间的相互观察讲述。如当我发现有的孩子变出有趣的图形时,我以惊奇的口吻说:“你变出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呀?是怎么变出来的?”“你真能干!让我也来试试!”“你好朋友看到了吗,赶快告诉他!看他有没有你能干!”……

(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玩这些有趣的线,这正是孩子们当前兴趣点所在,因而孩子个个活动热情高涨。他们有的趴在桌前摆弄、有的跪在地板上摆弄……当孩子变化成功时,他们更是显得非常兴奋:“老师,你猜我变的是什么?”“看!我用这根毛线变出了一顶帽子!”“哈哈!烟囱里的烟升起来了!”“这根魔术绒线棒真好玩,我把它弯成了一座山!”……宽松的活动气氛,使孩子充分体验了尝试、探索的乐趣,更促进了孩子相互间的交流与交往。如当有的孩子发现同伴变化出有趣的形状时,他会积极地询问是用什么方法变出来的,并自己也去尝试。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玩线的方法还挺多,有的是直接把线条放在桌上或地板上摆放出形状、有的是把住线条的一头左右甩动进行变化、有的是把线条往上抛让它自然落地成形等等,可见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在幼儿玩线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指导,当有的孩子能用两根线绳进行变化时,要及时表扬、肯定,并鼓励其他孩子也能多选几根线绳玩一玩、讲一讲,或者和好朋友合作玩线、编讲。

(此活动时间安排可根据幼儿兴趣而定,我这一活动时间较长,因为孩子们一再表示还想多玩一会。其间,孩子们充分地操作想象,有的孩子用几根线绳变出了花、树、还有小河,有的还和好朋友合作编讲了“小蜗牛爬山”的故事,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线的造型活动

(设计安排这一活动是由于我发现孩子们在玩线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如当有的孩子发现毛线绳象蚯蚓时,很多孩子都争着看,结果“蚯蚓”挤掉了,看到的和没看到的都很失望,文档仅供参考

孩子们的想象思维无疑中断了。这一活动安排将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的创造想象、创造艺术的发展。)

1、师:“这线可真奇妙,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把这些有趣的图案留下来,让大家都来欣赏,都来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

组织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留下来?

(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孩子说可以用胶水粘、有的说可以用透明胶贴、还有的提出用双面胶,当周海晨说用大头钉钉时,很多孩子觉得很新鲜,有的则用疑问的眼神望着老师。而老师把小朋友建议的材料都拿了出来,并鼓励大家说:“我们试用一下就知道了呀!”大家都显得跃跃欲试。这时有孩子提出:“那我们把有趣的图案留在哪里呢?”“当然是很漂亮的纸上!”“对!把它做成一幅漂亮的画!”大家都这么认为。当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颜色鲜艳的底板时,更是想马上大显身手了。)

2、简单介绍材料,提醒幼儿使用剪刀和大头钉时当心手。

3、幼儿自由创造活动,老师注意鼓励大家能积极动手动脑,让线变出更有趣、更漂亮的图案来。

(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就连班上几位能力较弱的孩子操作时也显得很专注、很愉快,甚至有的孩子仍是跪在地板上进行操作也不觉得累。对于用什么材料将图案固定,孩子们更是进行了一番探索。当有的孩子问我:“老师,我的线怎么用胶水粘不住?”我惊奇地说:“是吗?让我来试试!”……结果,他们发现用毛线彩线、纸绳变出的图案用胶水粘贴比较容易、用塑料绳或皮筋变出的图案则用透明胶固定比较有用、而用彩带或包装带变出的图形用大头针固定既快又好。)

4、鼓励幼儿相互欣赏、讲述,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此环节是本活动的又一次高潮,当作品完成时,孩子们脸上的兴奋和愉悦表露无疑:“看!这是我的‘大海里的故事’。”“我变的是我的妈妈在星期天烫了一头卷头发。”“我的是蛇宝宝出来晒太阳!”……在相互欣赏和交流中,孩子们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满足感。我看到屠景江小朋友是用毛线在椭圆形的泡沫底板上弯了两个圈,“这是什么有趣的东西呀?让老师猜猜!是苹果?桔子?太阳?……”孩子微笑着反复摇头,后来他涨红着脸告诉我是装着馒头的盘子。“呀!真像!老师怎么没猜着?等一会让其他小朋友也猜一猜。”当时他眼中流露的神采很使我难忘,我想这对于他将会同样难忘,以后他也会更加自信。)

活动评析:

本活动从活动的产生到材料的准备,孩子们都是活动的主体,丰富的活动材料和富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内容,更是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操作、探索,更是促进了孩子们相互间的交流、交往与创造想象。

第一部分轻松愉快的玩线游戏给孩子们创设了同伴之间积极互动的机会,从而引发了更多的文档仅供参考

自我表现,同时孩子边玩边想边说的过程,既是启发想象的过程,也是自己构思作品的过程,为后面的活动很好的做了铺垫。第二部分的线的造型活动,孩子们从始至终兴趣盎然,积极投入,他们可以自由表现、不受限制,个性得到了发展。在想象和创造中,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孩子们都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还能注重观察指导,始终以孩子的游戏伙伴身份参与,并十分珍惜把每一点成功的机会留给孩子,使能力弱的孩子也能享受成功、获得自信。此外,还尽可能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自己选择线绳、自己选择线绳的数量、自己选择底板、固定材料、自己选择讲述伙伴等),使孩子在充分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经验。文档仅供参考

Hello,夏天(综合)中班

目标:

1、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情景。

2、能说出自己在夏天的体验。

重点:。

难点:。

准备:每人发一张“夏天来了”调查表,幼儿在家中、幼儿园里、大街上等地方寻找夏天,并画下来。

流程:

过程:

一、谈谈说说:夏天是什么样的?

二、故事欣赏《快乐的夏天》

1、蟋蟀什么天气去找好朋友的?找了那些好朋友?

2、蟋蟀和好朋友们为什么觉得夏天很快乐?

三、说说自己在夏天里的快乐感觉。

1、启发幼儿谈谈在夏天里可以参加的活动和做的事。

上一篇:雅思教育类大作文话题总结并解析下一篇:励志电影观后感(1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