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共10篇)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 篇1
1. 采摘果实(注:让每题显示在一个苹果上面)
2.4+7.6= 6.3-3.8= 10-0.46= 5.23+6.8=
5.2÷0.4= 0.45×20= 7.5×0.4= 0.72÷0.9=
1.8+0.43+3.2= 4.5÷2÷0.15=
2.计算小能N,请你先估一估每题结果,再用竖式验证.
30.8×1.8 9.88÷5.2 55.5÷0.37
估计结果是( ) 估计结果是( ) 估计结果是( )
3.计算巧N.
2.7×0.7÷9 1.04×0.99 12.6×3.46+1.54×12.6
4. 解方程。
(1) 1.8X= 2.6+1.18
(2) 4X-3.3=10.5
5.小小采购员.明明去商店要买两种水果.你能帮帮他吗?
1 买3千克苹果要用( )元。
2 苹果价格比香蕉贵( )元。
3 20元能买到( )千克的苹果和( )千克的香蕉。
6.仔细填一填.
⑴找规律填数。
3.5, 7, 10.5, ( 14 ), ( 17.5 )
2.8, 7, 17.5, ( 43.75), ( 104.375)
⑵在○里填上“”、“”或“=”。
2.36×0.8○2.36 1.9○1.9÷1.2
1÷0.79○1×0.79 2.36×1○2.36÷1
⑶广州市人口已达712.98万人。这个数中的9在( )位上,表示9个( )万;8在( )位上,表示8个( )万。
⑷ 3.05千米=( )米 6.3吨=( )千克
206厘米=( )米 0.48万元=( )元
7.小判官
(1)100个0.04就是4。 ( )
(2)= 0.003 ( )
(3)2a+3.2=3.2不是一个方程。 ( )
8.
小汽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9.某超市上半年每月的货物销售情况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解答:
(1)( )月份的销售额最高,共收入货款( )万元;
( )月份的销售额最低,只收入货款( )万元。
(2)( )月和( )月的销售额最接近。
(3)这个超市20的上半年平均每月的货物销售额是多少万元?
(列式解答)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 篇2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 口算中的错误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 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 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 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 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 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 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 错误比较普遍。
(三) 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 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 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 因此导致错误。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 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 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 因此, 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 针对这个错误, 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 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 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这种类型的题目 (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 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 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 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 对于计算教学来说, 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 在课堂教学中, 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 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 寻找解题方法, 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 显得更为重要。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 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 学习兴趣高, 计算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因此, 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 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 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 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 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 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 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 尊重他们的想法, 哪怕是不合理的, 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 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 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 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 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计算这样的题目, 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 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 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 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 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 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1) 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 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 如把123看成128, 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 前后颠倒等, 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 (2) 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 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 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 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 (3) 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 看清运算符号。 (4) 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 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 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 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 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从模仿性到再造性, 再到创造性发展, 做到环环紧扣, 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 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 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 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 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 让学生养成习惯, 铃声一响, 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 教师讲评, 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 同时同桌交换批改, 有错误课后订正。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 篇3
1. 阅读微型语段,回答(1)—(4)题。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liàn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gài是不行的。(选自课文《端午的鸭蛋》)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A.东晋_______B.卷子_______
(2)按拼音写汉字。
A.liàn[ ]囊B.大gài[]
(3)请在田字格内写出两个与“囊萤映雪”词义相近的成语。
(4)请谈谈你了解了“囊萤映雪”这一典故后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忆课文有关知识,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云南的歌会》字里行间洋溢着沈从文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B.《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我们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滋味。
C.萧乾的《吆喝》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
D.冯骥才的《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3. 请在下面语段的“□”内填写恰当的短语,以展示歌会酬和的方式。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选自《云南的歌会》)
4. 某理发店打出了这样一则广告:“美丽从头开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请说说其中的妙处,然后根据这一职业的特点,拟写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句中加横线的部分,补全句子,要求句式相似,意旨相通。
我爱读书,经常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读《西游记》,我仿佛跟随孙悟空去西天取经,领略了他斩妖除魔的高超本领;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诗句,并指出它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面四个句子中,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A.沙场秋点兵 B.零丁洋里叹零丁
C.箫鼓追随春社近 D.闲来垂钓碧溪上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陕北民歌“信天游”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过去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再现。过去和现在,陕北民歌“信天游”都以它那高昂的气势、悠扬的旋律和催人泪下的真情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陕北民歌“信天游”同样面临着危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艺术的时尚化追求,更使得陕北民歌处于被冷落的境地。
材料二: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已被确立;2005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1)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后,小明和萧军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应该保护“信天游”,保护传统文化;萧军则认为时代总是在发展的,总会出现新的艺术形式,不需要保护“信天游”。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一)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9—11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9.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选段用了很多笔墨描写景色,这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选段的场面描写在写作方面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12—18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2. 依次填入文中“□”内的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绕灌扔抵B.绕装丢顶
C.缠装扔顶D.缠灌丢抵
1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端午节的哪些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家乡人怎样的心理与追求?
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与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既然文题为《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用大段文字来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施放“黄烟子”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燃放的炮仗。B.用以熏除室内的害虫。
C.用来避邪。D.给小孩练习写字。
16. 这段文字写家乡风俗是从成人还是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在选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对过端午节,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美文《坐歌堂》,回答19—24题。
坐歌堂
张喜洋
在川西北农村,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坐歌堂”。
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众多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早早聚在女方家的院子里,摆上十几桌酒席,在四川叫做吃“十大碗”。顾名思义,“十大碗”就是每桌限定十个菜,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四川的传统菜,像扣肉、东坡肘子、墩子肉等。这些菜都是厨师用竹制蒸笼蒸出来的,空气中弥漫着四川特有的咸菜香。土制的高粱酒香在席间弥漫,混合着菜香味儿,夹杂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渗和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婚庆气氛格外热烈。孩提时代的我,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
“十大碗”刚一散席,只见三四张八仙桌往堂屋正中并排一放,两边都摆上长条木凳,供大家围坐。这时,出嫁女由村中两个年龄较长的姑娘陪伴着坐在八仙桌的最上方,“坐歌堂”节目就要开场。
“坐歌堂”开场时有个规矩:大家得合唱一首歌,由村中比较有威望的长者主持,随后他宣布:“‘歌堂’开始,‘东方红,太阳升……’预备起!”黑夜中的山村被悬挂的煤油灯照得通明,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因此,当时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不会唱《东方红》的。
虽然没有任何伴奏,但是这朴素的歌声余音绕梁,在充满浓雾而又潮湿的夜空中穿行,久久回荡在山谷中,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接下来,便开始你一首、我一首竞唱。往往这首歌的最后一个字还没有唱完,那首歌在另一个角落里已开始唱了起来。歌唱者不分男女,不分尊卑长幼,不设任何奖励,反正谁的歌唱得最多,嗓门儿最亮,谁得到的掌声就最多。歌曲类型不限,不管老歌新歌儿歌,只要你不停地唱,争着唱、抢着唱,就可以通宵达旦,乡亲们越是掌声雷动、呐喊声声,主人家就越高兴,也越觉得自己有面子。有时大家因为一首歌谁先唱、谁后唱竟然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过大家并不真正生气。那热烈的场面,绝不亚于港台明星的演唱会。
还记得当年奶奶唱的那首古老的川西北情歌:“陈妹儿生得一枝花呀,花呀,李哥儿看了很爱她呀,爱她呀,爱她就爱她呀,请到我家耍,说来就要来哟,我在家里打草鞋呀,打了三双零一只呀,伊儿呀儿哟,把草鞋打好了呀,我就接你到我家呀……”
长大成人后,我一直在南方的城市间穿梭,十余年没回家乡参加“坐歌堂”了,想必乡亲们“坐歌堂”的热情一定会不减当年吧!
19. 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坐歌堂”开始的时候,大家合唱《东方红》,寄托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章结尾写奶奶唱情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孩提时代的我,为什么“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男女老少合唱《东方红》的时候,作者说“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这样写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本单元结束后,任课教师组织了“到民间去采风”的活动,请把你“采撷”到的“风”写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从以下文题中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作文(1) 题目:我家乡的__________节
写作前请先补全题目。要体现出家乡过这个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文(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陶行知认为“健康先健心”。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请以“健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1)A. j€靚B. ju€鄋(2)A.练B.概(3)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写出两个即可) (4)略。2. D3. 见景生情 互嘲互赞4.这则广告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表明经过理发后人就会变得美丽,另一方面暗指重新开始。这一广告语指出了理发的作用,强调了理发的必要性,获得了形式美、意境美的效果。对联:换新颜从头开始,改旧貌以剪收场。5.略。 6.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元稹的《离思》。 7. C 8.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1)示例:①我认为应该保护。因为“信天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之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②我认为不需要保护。因为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的,“信天游”也有其局限性,如果它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被自然淘汰。(2)略。
二、9. 山路漫歌10. 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动人的场景,使赶马女孩子的歌唱与山鸟的鸣唱相应和,交织成一首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11.示例:场面描写要做到点面结合。12.D13.风俗有: 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⑥放黄烟子;⑦午饭要吃“十二红”。心理与追求:避邪祛灾,祈福吉利、美食健体、喜庆红火。14.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是为下文写咸鸭蛋作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恋乡情结。单是故乡一个小小的鸭蛋,就让作者难以忘怀了,何况其他呢!15. B16. 从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使家乡风俗更显淳朴,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更有人情味。17. 流露出对淳朴欢乐的童年生活、对丰富奇妙的家乡习俗的怀念之情。18. 略。19. 排比;增强语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写出了婚庆的热闹气氛。20.不但营造出“坐歌堂”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怀念、感激之情。21. 将文章情节推向高潮,增添了文章的情味。22. 因为“坐歌堂”表现了淳朴的民俗风情。2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参加合唱的人员多,歌声高,热情饱满。24. 示例:贴春联;闹花灯;吃年夜饭。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 篇4
1、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正确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并会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为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在引导学生发现小数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请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课,看看他是谁?(出示孙悟空图片)孙悟空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能长能短,变化无穷,下面我们来让它变一变,金箍棒现在长度是1米,我在1的末尾添上1个0,变成10米,我来喊“金箍棒”,你们喊“变”,看它怎么变(动画演示金箍棒1米变成10米);在10的末尾添1个0,变成100米(动画演示金箍棒10米变成100米)。有意思吧!现在把100末尾的两个0去掉,变成1米(动画演示金箍棒100米变成1米);用小数来试一试,输入0.1米,在0.1的末尾添上1个0,变成0.10米(动画演示金箍棒0.1米变成0.10米),啊,怎么没反应。再在0.10的末尾添上2个0,变成0.100米(动画演示金箍棒0.10米变成0.100米),啊,还是没反应,这是怎么回事?谁想说说看。
生1:法术失灵了。
生2:0.1,0.10,0.100米这三个长度一样长。
老师板书:0.1米,0.10米,0.100米
二、主动探素,体会领悟
1、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
师:如果你认为这三个长度相等,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相等,如果你对这三个长度相等有疑问,就把你想到的东西写下来。
拿出老师提供的`空白练习纸,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下来。
(2)学生汇报。
生1:因为0.1米=1/10米=1分米,0.10米=10/100米=10厘米,0.100米=100/1000米=100毫米,而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生2:因为0.1米里有1个1分米,0.10米里有10个1厘米,0.100米里有100个1毫米,而1个1分米、10个1厘米、100个1毫米相等,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老师适时板书:0.1米=0.10米=0.100米。
(3)观察0.1=0.10=0.100初步认识小数的性质。
师:0.1米=0.10米=0.100米,三个数的单位相同,也就是0.1=0.10=0.100(板书),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同桌说一说。
生1:在小数的后面加上一个0或加上两个0,小数大小是一样。
生2: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生3: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大小是一样的。
2、深化认识小数的性质。
(1)纯小数中比一比
师:确实是这样的,是不是其它小数也有这样的特点呢?这样吧,你在心中想一个这样的数,拿出1号练习纸,把你想的小数表示出来,比一比它们是否有这样的特点,当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比一比。
练习纸:
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10份,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
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生动手写小数,涂一涂,比一比,师适时板书。
(2)混小数中比一比
师:同学们,你们写的小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下面看看大屏幕上的小数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
出示一组混小数,让学生写小数,比一比。
师:大屏幕上的涂色部分应该用哪两个小数来表示?
生:1.2和1.20
师:它们相等吗?
生:看涂色部分是一样大的。
师动态演示两个阴影部分相等。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1.5=1.50,2.6=2.60
师:还能说吗?(能)这样的数说得完吗?(不能)能说这么多,你能说出这么多这样的小数,说明你发现了某种规律,这样吧,你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小结小数的性质,揭示课题。
生1:小数的后面无论添上几个0,它都不变。
生2:小数的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都不变。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善,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3、探究小数性质的内涵
师:下面请看到大屏幕,
这是我们熟悉的数位顺序表,如果一个整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那它表示的大小就不同了,如5,变成50,同样在整数的末尾去掉0,它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了,如700;如果是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它的大小就不变,如0.3变成0.30,0.300,15.20xx变成15.2。(借助数位顺序表,动画演示添0,去0的过程)
4、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
(1)化简小数
师:现在脑子里想一个数,想一想,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生汇报,如:109.900中末尾的2个0可以去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使小数更简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出示例3,化简小数:0.70 105.0900
生独立完成,汇报,师讲评。
0.70=0.7 105.0900=105.09
(2)改写小数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去掉小数末尾“0”,也可以在小数末尾添上“0”,有时我们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出示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 4.08 3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一做
(1)化简下面各数。
0.40 1.850 2.900 0.080 12.0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9 30.04 5.4 8.18 14
2、辨一辨:
因为0.2=0.20,所以0.2和0.20没有区别。
3、填一填
把0.9改写成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的数是,把800个0.001化简是()。
四、总结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0.3=0.30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 篇5
一、填空题
1.7.2×0.63的积里有()位小数.
2.由7个1000,9个0.1和3个0.01组成的数是().
3.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倍.
4.8.6×0.72=()×7.25.把0.836扩大成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是(),小数点向(()位.
6.两个因数的积是31.5,如果这两个因数分别都扩大10倍,积是(7.根据38×45=17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38×45=()3.8×0.45=()
8.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8.03千克=()千克()克
0.45时=()分
2.8平方米=()平方分米
0.8千米=()米
9.在○里填上“>”、“<”、或“=”。
47.6×0.97○47.6 5.43×3.8○54.3×0.38
二、口算题
0.7×5=0.08×1000=0.1×6.7=1.6×0.5=
2.5×4=0.74×0.4=
移动了)。1)
7.5×3=3.74×0=
0.8×0.6=0.05×0.08=
80×1.25=0.13×7=
三、简算题
1.2.4×12.5=
2.9.43×101=
3.3.4×12.5+6.6×12.54.0.125×9.3×0.8
四、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18.25×34=
2.用竖式计算.9.35×4.2=
3.用竖式计算.15.07×9.8=
4.用竖式计算.7.02×0.5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81.25×0.6×9.36.15×3.6+4.83
7.98.42×2.5-83.7
8.700×0.34×2.9
五、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共 15分)
1.38.62的4.5倍是多少?
2.把7.2与9.5的积扩大30倍,结果是多少?
3.4.25与0.9的差乘以0.8,结果是多少?
六、应用题(每道小题 6分 共 24分)
1.一只母鸡平均每天要吃0.3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5只母鸡一个星期需吃多少千克饲料?
2.菜站运来1.2吨黄瓜,运来的土豆是黄瓜的1.5倍,白菜是土豆的2.3倍.菜站运来白菜多少吨?
3.有一小正方形边长1.5分米,如果用这样的4块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4.新明小学的操场宽45.5米,是长的一半,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5.给一段公路铺沥青,2.5小时铺150米,照这样计算,铺225米需要多少小时?
6.莹丰水泥厂七月份生产水泥7.15万吨,八月份生产的七月份的1.1倍,九月份生产的水泥是八月份的1.2倍,九月份生产水泥多少万吨?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 篇6
一、填空: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四位,然后向右移动了三位,再倍扩大了100倍,则最后的得数是原来的( )倍。
2.13.65扩大( )倍是1365;6.8缩小( )倍是0.068。
3.把7.4343434343……用简便方法写出来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4.把7.1687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
5.在乘法中,如果两个因数都不为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 ),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 )。
6.不用计算,写出:
(1),1.8×0.27的积有( )位小数。
(2),9.12÷0.2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 )位上。
7.0.7除以0.3,商求到十分位,商是( ),余数是( )。
8.在○里填上“>”、“<”或“=”。
1.46×0.99○1.46 54÷0.18○54 0.57×1○0.57
7.6×1.01○7.6 4.8÷1.5○4.8 35÷0.1○35×10
9. 由48×32=1536,可知480×0.32=( ),0.48×3.2=( )
10.由21.45÷15=1.43,可知2.145÷15=( ),214.5÷0.15=( )。
11.一根铁丝一半一半地剪,剪了两次后还剩4.25米,这根铁丝原来长( )米。
12.一个小数,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了69.84,这个小数原来是( )。
13.运动会跳远比赛,小红的成绩是2.85米,小明比小红多跳1.25米,小红比小菊多跳0.23米.这次跳远比赛第一是( )。
14.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油,至少要准备( )只这样的油桶。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0.03与0.04的积是0.12。 ( )
2.53.78保留一位小数是53.8。 ( )
3.一个数乘小于1的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
4.5.095精确到百分位是5.10。 ( )
5.求商的近似值的时候,一般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右移动2位,再向左移动3位,这个小数( )。
A、扩大了10倍B、缩小10倍C、扩大100倍 D、缩小1000倍
2.下面各题,积比△大的是( )。(△是一个大于0的数)
A、△×0.98 B、△×1 C、△×1.01
3.□÷0.6=0.12,方框内应填( )。
A、0.72 B、5 C、0.072
4.一个小数扩大3倍后得到的.数比原数大 7.2,原来的小数是( )。
A、21.6 B、3.6 C、2.4
5.一个学校办公室地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是4.15米,宽是3.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A、12 B、13 C、 14
四、计算
324.57÷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7.525÷0.3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9÷11≈(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2÷6≈ (得数保留整数)
五、列式计算。(列综合算式)
(1)3.06 除以0.25与68的积,商是多少?
(2)2.5与0.4 的积,乘以2.5 除0.4 的商,积是多少?
六、应用题。
1.甲乙丙城相距263.2千米,一辆客车行了3小时,每小时行76.5千米。这辆客车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2.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最多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3.张师傅3.5小时生产28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生产140个零件要多少小时?
4.一间课室,长7.5米,长是宽的1.25倍,里面坐48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占地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学校购买每张单价是140元的课桌,买了30张还多480元。如果用这笔钱买椅子,可以买40把。每把椅子的单价是多少元?
6.一个周长是300米的长方形鱼塘,长是宽的2倍。如果每平方米产鱼2.25千克,一共产鱼多少千克?
7.小明买了3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20.1元,小芳买了1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15.1元。每千克苹果和每千克梨各多少元?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 篇7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二、填字成词。(6分)
群雄( )争 青翠( )滴 ( )( )尽瘁 死而( )( )
料事如( ) 滂( )大雨 众志( )( ) ( )( )茹苦
三、用“茅”组词,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2分+3分)
茅( )( )( )( )
1.刘备( ),可见他思贤若渴。
2.诸葛亮( ),才华横溢。
3.经过老师的点拨,我( ),很快就解决了这道难题。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8分)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_______,好像一条_______________。冈前几片松林_______,潺潺的溪流_____,茂密的竹林 __________ 。
2.悼公听了很受感动,(对祁黄羊)说:“__________,______ ,你做事如此_______,真是難得呀!”
3.学习了三、四单元,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的刘备,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的公仪休,_____的叶欣,_____的_______。其中我最喜欢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4.《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一个出自这部名著的故事:《_________》。
五、排列错乱的句子。(6分)
( )一天,我找来一根小鞭子,赶着小鸭到村边的小溪去游泳。
( )此刻,我情不自禁地吟出两句古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暑假,我到农村奶奶家度假。
( )可是,一到溪边,它们都活跃起来。“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游起来。
( )奶奶家养了一群小鸭。
( )路上小鸭晃着胖胖的身体,好像要摔倒似的。
六、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番茄太阳”(节选)
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1.“附”的解释有:(1)附带;(2)靠近;(3)依从。为下列词语中的“附”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附近( ) 附在我的耳边( ) 附和( )
2.“‘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这句话中,“番茄太阳”是指_______ 。(2分)
3.你从明明对“我”说的话中,能体会到什么?(2分)
4.“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是因为( )(2分)
(1)明明要走了,“我”舍不得。
(2)明明的话让“我”感动不已。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6分)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sāo)时 有个同学笑着劝道 别生气 大部分老爹都这样 其实他很爱你 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 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 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dǔ)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地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安慰( ) 依然( ) 经意( ) 笃定( )
2.给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3分)
3.(1)第五小节中的“这一切”指的是什么?(3分)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分)
4.假如让你来打个比方,你觉得父爱像什么?认真思考后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父爱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30分)
“拐弯处的回头”这一动作震撼了作者的心灵,影响了他的人生。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吗?请以“难忘的______”为题,将你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一段亲情故事写下来,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单位换算,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改写。
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相互改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cm=1dm=1分=(1)m=()m(填小数)(100)(1)m=()m
(填小数)(10)(1)元=()元
(填小数)(100)0.05×1000= 2.37÷100=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校要举行体操比赛,需要将同学们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
出示48页情景图,学生说说比较中有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难比较)你准备怎么解决呢?
教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与单位换算”(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并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2)用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1)出示例1,引导自学
自学课本48页例1,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80cm=()m中,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
②问题是要把()的名数改写成()的名数。③80cm=()m。
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2)质疑一: 为什么80cm=
80m=0.80m?谈谈你的理解。100(3)质疑二: 1m=100cm 80cm=(80÷100)m? 根据是什么?
你能算出80cm=(80÷100)m=?m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低级单位的数-----(聚(除以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4)优化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填空: 24dm=()m
1450g=()kg(5)思考后讨论: 1m45cm=()m(6)6km350m=()km
8t40kg=()t
4、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1)出示例2,引导自学
自学课本49页例2,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0.95m=()cm中,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
②问题是要把()的名数改写成()的名数。③0.95m=()cm。
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谈一谈你的理解。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鼓励学生质疑。(预设质疑0.95分成0.9和0.05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高级单位的数-----(化(乘进率))-——低级单位的数
(2)优化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填空:
0.3 kg =()g m
0.86㎡=()dm2(3)思考后讨论: 1.32m=()cm 2.63km=()m
3.7t=()kg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前引入题。2、13cm=()dm
5350m=()km 2.56t=()kg 2.95元=()元()角()分
3、练习十二第5题。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五、课堂检测
1、练习十二第3题。
2、练习十二第4题.六、自我评价,总结全课
七、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6、7、8题。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 篇9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一填
(共1题;共4分)
1.(4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①0.89×1.6_______0.89
2.47÷0.76_______2.47
②5.39×10_______5.39÷0.1
453÷1.2_______453
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共4题;共25分)
2.(5分)在下面的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字?(从小到大填写)
<
□4
3.(5分)在森林运动会上,运动员掷铅球的成绩如下:小鹿8.31米,小山羊8.39米,小狮子8.01米,小斑马8.11米。把前三名运动员的名字写下来。
4.(5分)分一分,把下面的数填入合适的框内:68、70、23、67、5、84、60、19、95、88、26、35
5.(10分)将下列各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3千米
900米
800
厘米
100分米
(2)5吨50千克
500千克50克
50千克500克
5000千克
三、填一填,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共4题;共7分)
6.(1分)东东买了5
本书,价格分别是:8.5元、9.2元、8.28元,9.1元,8.8元。这本书中最便宜的和最贵的相差_______元。
7.(3分)用下面的卡片按要求摆出不同的小数.
小于1的最大4位小数:_______
大于9的最小4位小数:_______
读出两个零的最大4位小数:_______
8.(1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82
1.28
0.821
1.028
1.802
_______
9.(2分)直接比较下列小数的大小.
0.544_______0.354
55.55_______55.49
四、要使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符合条件,最大能填几?
(共4题;共13分)
10.(4分)把下面的几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3.14
4.1
3.4
3.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
0.52米_______ 0.6米
0.4元_______ 0.04元
0.09米_______ 0.11米
12.(4分)在0.27,,0.207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相等的数是_______和_______。
13.(2分)比较大小。
6元_______5.99元
10元_______100角
五、判断
(共4题;共8分)
14.(2分)大于0.6而小于0.8的数只有一个.
15.(2分)小数里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16.(2分)三位小数一定大于一位小数()
17.(2分)小数总比整数小。()
六、比较大小。
(共5题;共9分)
18.(1分)化简下面的小数
0.5060=_______
19.(2分)在横线上填“>”、“<”或“=”.
4.05分米_______4.50分米
80.10千克_______80.01千克
20.(2分)在0.765,和0.76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
21.(2分)填上“>”或“<”。
(1)0.4_______0.1
(2)5.2_______5.8
22.(2分)在,,3.125四个数中,最小的是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共1题;共4分)
1-1、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共4题;共25分)
2-1、3-1、4-1、5-1、5-2、三、填一填,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共4题;共7分)
6-1、7-1、8-1、9-1、四、要使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符合条件,最大能填几?
(共4题;共13分)
10-1、11-1、12-1、13-1、五、判断
(共4题;共8分)
14-1、15-1、16-1、17-1、六、比较大小。
(共5题;共9分)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篇10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四年级小数单元测试题】推荐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11-17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09-06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10-20
四年级下小数的意义07-30
五年级小数除法测试题08-19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人教版 四年级)12-01
小学四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11-02
四年级《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07-27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各部分名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11-11
四年级小数加减应用题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