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1
《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过程与方法
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小数加减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要对齐的算理。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谈话:你们逛过超市吗?老师上个星期也逛了一趟超市,给大家带来了几件商品。请看:(课件出示商品图片及价格。)计算器9.1元 书包28.5元 乒乓球拍14.2元 卷笔刀1.8元
2.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1)老师提问:看到了这些商品,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老师继续提问,快速算出:
①一个计算器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元钱?(教师板书竖式)②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卷笔刀一共是多少钱?(3)学生自由购买商品,算出价格。(4)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谈话:由于商场变动,商品价格发生了变化。请大家看清楚哪些商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课件出示)
9.1元 9.0元 14.2元 14.28元 0.8元 0.87元 2.提出问题。
①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卷笔刀一共是多少钱? ②一副乒乓球拍比一个卷笔刀贵多少钱?
学生迅速列出算式,列竖式解答。全部做完后,指定两名学生上台板书,并向全班同学说说计算的过程。3.老师写算式要学生猜问题。
①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14.28+9.0= 9-0.87=
②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的想一想,上面两个算式都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③说一说计算过程。
指明学生说说竖式怎样写,要注意什么地方。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5.小结。
比较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异同。在此基础上小结出两位小数的加减法的注意点:
① 小数点要先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先对齐。② 从最低位算起。
③ 得数是小数的,未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应用(课件出示题目)1. 我来判
3.28 9.65 15.26 6
+1.72 - 5 + 3 -2.45 4.90 9.60 12 76 4.45
学生独立思考,可以采用各种办法,比如说验算、估算,判断竖式是对还是错,并找出错在哪里,改正错误。2. 比赛:(夺红旗)
+6.9
-1.2 +0.39
-2.57 6.07+0.4
分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到达终点的人数最多就哪个组得到红旗.3.找规律(拓展练习)
8.5 7.4 6.3()()0.12 0.24 0.36()()2 3 4.5 6.5()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抢答,并说出规律。
教学反思:
在对“小数加减法”的尝试教学中,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探究是感悟的基础。没有探究就没有深刻的感悟。在尝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计算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初步的感悟。
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宣圩小学 2012-3-7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案 篇2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究。在实际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情境进行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两名同学在书店购买图书的全过程,引入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
上课伊始,通过情境的创设,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当学生在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决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算法。在学生的汇报中追问:“怎样才能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呢?”学生马上就会说出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且印象深刻。由于有了之前对整数加减法的认识和探究中适时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71页主题图。
师:星期天,小丽和小林相约到书店买书。小林买了一本词典,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和一本《童话选》。
师: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在小丽和小林买书的情境中,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两本书的价钱:《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2)列式:6.45+4.29。
(3)比较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呢?请同学们按照课堂活动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学生汇报。
生1: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要保证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在列竖式计算时,百分位上的5要和9对齐,十分位上的4要和2对齐,个位上的6要和4对齐,计算结果是10.74元。
生2: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实际上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道理,能够通过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类推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的确是这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一定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
3.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再提出一个减法问题。
预设
生:《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独立列式解决这道题。
(3)学生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6.45-4.29=2.16(元)。
生2:计算小数减法时,相同数位相减,不够减的时候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4)教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检测,使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法则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迅速地进行简便运算和解答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备注
小数的.加减法 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题。
1、8个0.1和80个0.01合起来是( )。
2、比1小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它与1相差( )。
3、计算0.8+4.89+0.2+4.11时,运用加法( )律和加法( )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甲、乙两数的和是21,甲数是18.2,乙数是( )。
5、3.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再加上 ( )个这样的单位就得到4。
6、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十分之一之间的进率是( )。
7、在○里填上“>”、“<”或“=”。
5.2+2+4.7○11 11○3.6+2.4+5
0.99+6.88○7.88 6.2-3-3.8○10
8、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 )对齐,也是把( )对齐。
9、比13.6多0.97的数是( );比15.6少1.8的数是( )。
10、18.25+6.2+1.75 = 6.2+( + )。 19.2-6.8-3.2 = ( )-( + )
二、判断题。
1、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
2、7.58+6.5+4.42=6.5+(7.58+4.42)。 ( )
3、32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0.32。 ( )
4、整数不一定比小数大。 ( )
5、甲数是7.6,比乙数多1.62,乙数是8.22。 ( )
6、63.5+9.8+0.5=63.5+0.5+9.8是根据加法交换律。( )
三、选择题。
1、计算42.7-9.47的正确竖式是( ) A、42.7 B、42.7 C、4.27
2、把3.26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比原数大( )
A、0.74 B、300 C、322.74
3、一个小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
A.个位 B.十位 C.十分位 23
4、100里面有23个( )。 A.0.1 B.0.01 C.0.001
5、用米作单位计算,“8米6厘米+5米60厘米”的正确算式是( )A、8.6+5.6 B、8.06+5.06 C、8.06+5.6
四、计算题。
1.口算。
2.6+l.4= 1.9+0.8l= 0.58+0.42= 1.63—1.23=
7.05-0.05= 0.78—0.38= 3.5十5.5= 5.5—3.9=
2.竖式计算。
10.15 + 8.36 = 8.24-3.56= 50-5.46=
3.简便计算。
18.51-9.03-0.97 32+6.4十68十3.6
15.5十26.5一20.4 3.9+0.1-3.9+0.1
五、列式计算。
(1)6.8与3.5的和减去它们的差是多少?
(2)49.6连续减去2个15.5,是多少?
(3)一个数比2.01与2.29的和 少1.35,这个数是多少?
(4)从102.58里减去12.58与3.42差,得多少?
六、解决问题。
1、一枝钢笔8.45元,一个笔记本比一枝钢笔便宜1.25元,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需多少元?
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安装一条燃气管道,甲队每天安装62.5米,乙队每天安装77.2米,10天完成任务。这条燃气管道有多少米?
3、有一捆电线一共长100米,剪下24.8米。剩下的比剪下的长多少米?
4、一个水泥厂三月份生产水泥630.5吨,四月份比三月份多生产23.98吨,三、四月份一共生产水泥多少吨?
5、四年级向灾区捐款658.3元,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132.7元。两个年级共捐款多少元?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4
接下来,我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在计算中“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是个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之后,在不同题目的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教学有时也需要把它放在具体的情景中,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也反应出一些问题:
1、在课堂控制能力方面的不足。如:在创设情境提问题时,放的太开,学生的提问过多,用时过长。最好两轮成绩逐步出示,递近提问。又如:在学生反馈时,应把握时机,对重难点进行点拨。在这节课中,我对数位不相同的数,在计算时怎样对齐,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补0的知识点,点拨的不到位。
2、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自身语言表达的准确。本节课上,有些学生的发言不恰当或不准确,我都没有及时指正,形成规范。特别是一名学生建议用先把小数点去掉当整数算,然后再在得数中加上小数点这种方法计算,我没有这种方法的弊端,导致后来有学生误把这种方法当成简便方法。在强调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时,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说成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也没指正。
3、课堂节奏没把握好,导致练习数量、种类过少,学生容易出问题的题形没有出现,讲评不到位。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3.00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1.2 =()14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4.29
10.74 2.16(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3、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2.竖式计算: 100.5+3.8 5.24-3.84 7.19+10.11 8-0.27 3.妈妈上街买菜,买素菜花了13.50元,买荤菜花了52.80元。买荤菜、买素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案 篇6
光明小学 蒲亨勇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体会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意义;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学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1、你会算吗?
5.4+0.3=
2.5—1.4=
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引出课题:当进行多位小数加法运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该怎么办?当进行多位小数减法运算时,某小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又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多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学生:要知道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两项费用合并起来: 24.83+51.6 = 教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经过探讨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巡视观察。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 ﹦76.43(元)
4.8 3
+5 1.6
6.4 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21.6+5.4=27 12.03+0.875=12.905 2 1.6 1 2.0 3 + 5.4 + 0.8 7 5 2 7.0 1 2.9 0 5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课件: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2的情境图。应该怎么列竖式计算。(学生回答、交流。)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49.5-32.48=17.02(吨)9.5 3 2.4 8 1 7.0 2 答:大田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17.02吨。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27-21.6=5.4 12.905-12.03=0.875 2 7 1 2.9 0 5 0.3 2 2 2.1 7 9 3.7 1 2.3 2
2、判断题
(1)小数都比整数小()(2)比2.3米多0.5米是0.7()(3)0.78-0.078=0()(4)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5)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有0的要把0去掉()
3、计算下面各题:
12.53+4.67 = 10.20-6.45=
9.16+6.24 = 0.78-0.24=
四、课后小结:小朋友们你们这节课都学到了那些知识呢?你掌握了多少,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下呢。
五、课后作业 p107 课堂活动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7
一、应用题:
1.水泥厂计划全年生产水泥4350吨,结果上半年生产了2217.8吨,下半年生产了2479.5吨,比计划增产了多少吨?
2.一根钢材长8.4米,锯成三段后第一段长1.8米,第二段长2.2米,求第三段长多少?
3.发电厂运来96.5吨煤,用去45.75吨,用去的比剩下的少多少吨?
4.修路队第一天修路76.7千米,比第二天少修6.3千米,第三天比前两天修的总和少36.7千米,第三天修多少千米?
5.妈妈买了一瓶2.25升的可乐,小红给爸爸倒了0.75升,给妈妈倒0.45升,给自己倒了0.8升,瓶里还剩下多少升可乐?
二、计算(能简便要简便):
15.7+4.5+4.30.65+71.8+10.35+9.2
30-(5-0.07)-(0.8+2.24)62.32+16.39+5.68+3.61+12
8+8.4+8.2+8.6+7.81070.6-6.52-73.48
文字题:
甲数是12.01,乙数比甲数少0.9,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两数的和是100,甲数是27.95,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3)什么数减去26.53得14.9,求这个数?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8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听了施xx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菲浅,课如其人,施老师的课朴实、实在,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精炼的教学语言,从容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施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9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来源于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10
大有山学校 执教:马晓燕
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班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助学单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因为这个内容简单清晰,所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互查,小组内交流展示完全可以学的会。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共有两个环节)
1、复习导入:列竖式我能行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学习目标就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既简练又易懂。不但包括学习内容,又包括学习方法,还有学习要求。
处理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共有四个环节)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课件——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92页例4,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3、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通过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3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 《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件上衣:27.9 元
一条裙子:54.6元
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一人身着点心店服装,头戴点心店帽子出现在学生面前)谈话: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本店为大家提供各色早点,如果任选两种食品做早餐,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食品?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早点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早点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早点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点心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点心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早点?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刚才那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注意发挥具体情境“元、角”在理解算理中所起的作用)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早点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
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尝试用竖式计算
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食品做早点,哪种食品贵些?贵多少钱?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品做早点,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教师的板书要有启发性,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印象,另一方面使一些学生进一步体会任选两种食品是有规律的,力争找出所有的组合,体会数学的魅力。)完成第104页试一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让学生讨论:计算这些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如果学生对情境理解有困难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演示,在学生理解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 完成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第(1)、(2)小题,第(1)小题有学生可能列出乘法算式,可引导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运用加法计算出结果。第(3)小题小组合作完成,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多。
4. 完成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⑴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白题目的要求。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 交流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除巩固计算方法外,注意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⑵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
【小学四年级《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08-18
四年级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24
四年级《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07-27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09-06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07-18
四年级小数加减应用题11-02
小学四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11-02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