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11-05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7篇)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9月 日)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秋收备播、良种补贴等当前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组织动员全县上下,集中精力,抢抓时机,全面落实当前各项生产任务,根据县政府研究意见,我讲以下几点。

一、关于良种补贴

(一)充分认识良种补贴重大意义

近年来,良种补贴项目连续实施,加快了良种推广、促进了良法配套、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水平,为我县跻身全国产粮大县做出了应有贡献,在应对特大干旱灾害、促进夏粮稳步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全县上下一定要站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增收的高度,充分认识良种补贴重大意义,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真正把这一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到落实处。

尽管良种补贴工作显著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二是少数乡镇宣传不力,造成部分群众对良种补贴政策认识上存在误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良种补贴有效落实,严重损害了各级政府部门形象,相关部门和乡镇,在今年的良补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克服。

今年良种补贴政策最大的变化是:小麦良种补贴不再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供种,要采取“一卡通”形式,把补贴资金全部直补到户,这一看似简单的政策变化,给全县小麦良种进一步推广利用,带来一定难度,乡镇、村组及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这一点,在坚决落实“一卡通”直补要求的前提下,统筹搞好小麦品种优化布局,要采取行政推动手段,发挥市场拉动作用,千方百计加大小麦良种推广力度,决不允许因政策变化和部门失职,给全县夏粮生产带来任何负面效应。

(二)全面落实良种补贴各项工作任务

根据以往工作情况,结合今年政策要求,今年的良种补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认真审核把关,确保补贴面积准确无误

省下发的2011年良种补贴工作方案讲得很清楚,农作物良种补贴仍是采取“预分面积、预拨资金、据实结算”办法,各乡镇、村组,要切实从维护群众实际利益出发,在补贴面积核实和补贴清册填报环节,一定要逐组、逐户如实登记、据实填报、认真审核,确保面积实、底数清、户数准。填报的补贴清册,该签字签字、该盖章盖章,务必于10月 日之前,报送县农业局和财政局(棉花清册报县农办和财政局)。

2、强力宣传推介,确保良种覆盖率。乡镇、村组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抓住良种推广这一重点,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广泛宣传,强力推介。一是各乡镇要根据各自实际。统筹搞好小麦品种优化布局,要按照“一个乡镇重点推广2—3个品种、一个村重点推广1—2个品种”的要求,宣传动员村组群众,科学选种,推广良种。二是从现在开始到麦播结束,农业局和各乡镇,要采取召开培训会、张贴宣传单、发布视媒体公告、印发技术材料、发送手机短信、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等形式,广泛宣传良种良法的增产作用。三是种子企业和代理经营户,要积极发挥服务职能,可采取“优惠让利”、“ 跟踪服务”等措施,引导群众自愿购买使用优质良种。同时,各种子企业和经营门店在卖给群众种子时,要随种发放“技术明白卡”。

3、严格拨付程序,管好用好补贴资金。今年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良种补贴资金发放,由县、乡财政部门按照良种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要求,依照分户清册上核定的面积、金额,会同承办银行将补贴资金存入补贴对象的固定补贴存款账户。农业、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等部门,要强化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确保良种补贴项目的健康运行,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4、严格质量监管,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安全

二、关于秋收备播工作

今年可以说是农业灾害多发的一年,夏粮生产遭遇了6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秋季生产前旱后涝、旱涝不均,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结合当前天气形势和作物长势,就秋收麦播生产,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抢抓时机,加强晚秋作物后期管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对棉花等晚秋作物,及时排涝除渍,加快土壤水分散失,促进后期结实

生长;适时开展以病虫防治为主的后期管理,进一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最大限度弥补灾害损失。

二要适期早收,为小麦秋播争取更多主动。目前,花生等早熟作物正加紧收获,夏玉米大面积成熟收获已开始,但据气象部门天气趋势预报:9月底,10月6-8日、15-17日、19-21日、25-27日、10月底,我县有6次降水过程,“三秋”期间天气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天气形势和各类作物长势,树立抗灾生产思想,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力投入“三秋”生产,要加快收获、腾茬、整地进度,要边收边腾,及时精耕细整,一次整好待播;要大力推广机械化收获、机耕整地和机械深松技术,努力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全县玉米、豆类、辣椒等作物,最迟在10月上旬全部腾完整好;棉花、晚红薯等作物,也必须在10月 日前,完成收获、腾茬、整地任务,给小麦适期播种争取更大回旋余地。

三要以整地为重点,夯实高产丰产基础。整地质量不高、播种水平偏低,是多年来我县麦播生产突出问题。今年,从备播开始,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切实把高标准、高质量整地播种技术推广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小麦生产技术意见”,及早开展分类指导,强化宣传培训,采取召开培训会、印发资料、举办电视讲座、集中开展科技人员包村服务活动等形式,让科技人员带着任务进村下地,切实把秸秆还田、精耕细整、机播精播技术送入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要以整地、播种为突破口,努力提升全县麦田整地水平和播种质量,为播后管理和夏粮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四要强化市场监管,保障物资供应。截止目前,全县各农资企业和经销门店,共储备优质麦种750万斤、各类肥料2.27万吨、各类药剂3吨,完全能够满足全县小麦秋播用种、用药、用种需求;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要集中开展秋季农资市场综合整治,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质量监管,尤其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集中力量,联合行动,开展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防止坑农害农案事件的发生,确保群众麦播用肥、用药、用种安全。

五要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努力打造高产示范新亮点。小麦高产创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今年秋播,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抓好小麦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农业局在王店镇四张村规划建设高产示范田2000亩;在赵店乡张庄村、赵店村和郦城村,规划建设高产田4000亩;在大桥乡程岗村规划建设高产示范方500亩。由农业局牵头,组织动员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种子企业、肥料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六方联手参与,围绕“购种”、“整地”、“播种”、“防病治虫”、“浇水”等关键环节,分别给参与农户一定的扶持和补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全面落实良种良法配套措施,通过今年的进一步努力,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宜我县粮食优质高产新路子。各乡镇也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好高产创建活动,要建好一个百亩攻关田、千亩开发方,农口相关部门的项目建设,也要向高产示范区集中布局,要集中项目、资金、技术、装备等要素,提高示

范方建设水平,切实把示范方建成展示新技术、转化新成果的窗口,建成各级领导的样板田和指挥田。

六要以秋播为契机,及时做好种植结构调整。“三秋”生产一季管两年,是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季节,不但直接关系到明年的夏粮生产,而且决定着全年的结构调整。同时,又是换季倒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明年夏粮丰收的关键时期。为此,各乡镇在适时种足种好小麦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统筹做好秋播种植结构调整,抓好秋冬季各项生产,要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模式,合理配置田间结构,提高亩产值、亩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要留足留好明年烟叶等春播作物预留田,打好全年种植结构布局基础。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良种补贴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小麦播种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强度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一环扣一环地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今天会议之后,各乡镇要尽快贯彻会议精神,做好工作部署,组织工作开展,乡(镇)长作为粮食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良种补贴和小麦播种负总责;分管副职是具体责任人,要全面搞好统筹协调和任务落实。各乡镇要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乡镇财政所为主,抽调精干人员,划片包干,分包村组,加快工作进度,全面落实各项良种补贴和备播播种各项任务。

二要强化督查检查。农业、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对各乡镇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检查,搞好统筹协调,对组织不力、工作中

出现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及时上报,并坚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农业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服务指导、情况上报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拨付和监管;工商、农资管理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总之,各部门、各乡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政策标准和工作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良种补贴和小麦备播各项任务。

同志们,农作物良种补贴是国家重大惠农政策,小麦秋播事关我县粮食安全,秋收大忙已经开始,小麦备播进入最后关键,只有思想上更加重视,工作上更加周密,管理上更加科学,落实上更加扎实,才能不出差错、不出纰漏、不出问题,确保农作物良种补贴和“三秋”生产各项目标全面落实。

谢谢大家!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2012年2月29日)

1 以贯彻国务院《条例》为契机, 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近年来,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及监理机构以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认真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各项配套制度,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方式, 强化政策安全责任落实, 保持了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1.1 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深化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要求, 各地结合实际, 突出重点, 扎实开展了设施农业装备、变型拖拉机、进滩涂拖拉机专项整治和隐患治理, “打非”专项行动, 安全大检查等活动,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忙、节假日、跨区作业等时节在农业机械通行量大的主要路段, 各地主动协调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查纠和打击无牌无证、载人载客、超速超载、酒后驾驶、改装拼装等违法行为, 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事故隐患。2011年, 全省共组织农机安全检查5 564多次, 检查农业机械9.82万台, 查纠各类违法违章近万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5万多个, 整改1.45万个, 整改率达96%。

1.2 为农服务措施进一步强化

按照创先争优、为农服务的总要求, 省农机局在对有关政策法规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了28条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措施。各地也结合软环境、服务型机关建设和开展送检下乡、送安全知识下乡、集中检审等活动, 主动协调公安、中移动、中石化、保险等部门, 为广大农机手、农机合作社等提供宣传教育及政策咨询、跨区作业证发放、农机保险、粘贴安全反光标识、“平安农机通”入网、“双优”加油卡发放及充值、违法违章处理等服务。盐城市开展的送检下乡“六同时”服务已成为农机安全监理系统的为农服务品牌。

1.3 安全监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地结合省级“规范化示范所”创建、国家“千亿斤粮食——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项目及农机安全监理大培训工程的实施, 按照“机制科学合理、设施装备精良、执法行为规范、检查监督有力、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求, 结合新法规、新标准的宣贯, 组织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员、考试员、档案管理员培训和岗位练兵, 提高操作技能。积极争取财政投入, 加强检验、考试、安全检查等装备建设, 进一步改善了农机安全监管手段。在全省开展窗口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 规范和简化监理业务流程, 进一步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安全检验、驾驶人考试及牌证发放等源头管理,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1.4 农机安全监管方式进一步改进

2012年, 面对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安全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 各地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 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服务新举措, 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建立信息互通平台, 积极推进实体型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建设, 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检查, 大力查处上道路拖拉机及驾驶人违法行为, 实现了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的“双下降”。二是提高创建成效。在继续深化“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的基础上, 各地抓住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契机, 将工作重点放在“平安农机合作社”创建上。同时, 将“‘平安农机通’推广使用、优先优惠加油卡发放、平安农机合作社创建、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列入省级、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考核内容, 进一步提高了创建成效。目前, 全省受到国家表彰的“平安农机示范县”已达21个, 创建数名列全国第一。三是创新农机安全宣传方式。省局与中移动江苏公司联合开发推广使用的“平安农机通”已遍布全省, 入网用户达到了32万户。四是探索建立农机“双优”供油机制。省农机局积极与中石化江苏公司协调配合, 通过强化宣传、组织农机供油“双优”服务月活动, 采取为农机手提供现场办卡、充值、加油服务等措施, 提高其社会的知名度和农机手的认知度, 调动了农机手领卡充值和办理牌证的积极性。2011年, 全省发卡总量达3.3万张, 充值达3亿元。五是加强与政府金融办、财政、保监等部门的协调, 出台农机保险财政补贴政策, 2011年又将运输型拖拉机及驾驶人员意外伤害保险, 列入了补贴范围, 省级财政对苏北的农机保险补贴比例提高到50%。

2 提高认识, 切实增强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年来, 虽然我省农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实现了双下降,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随着农业机械数量的大幅增长, 农机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监管任务愈发繁重, 导致事故产生的不可控因素还很多,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与阶段性反弹并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各种突发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抓紧抓实抓好。

2.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发展, 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强和创新社

6江苏农机化2012.2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的“三个事关” (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 , 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将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机化发展同样如此, 安全发展是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农机化科学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 农机化发展速度越快, 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也将越高,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2.2 建设和谐社会对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千家万户, 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 都会给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失。只有实现了安全生产, 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才有保证, 家庭的平安幸福才有保证, 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实现, 社会的安定和谐才有保障。近年来, 随着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新旧机具的“双增长”和农机作业量、作业范围的不断扩大, 给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压力, 监管难度、责任和复杂性将越来越大。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作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督查检查, 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2.3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了新任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 安全生产责任由政府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构成。在农机安全生产活动中, 政府责任、农机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主体责任十分明确。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进一步确立抓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与抓安全生产同步推进的观念,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各级农机部门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 本着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 努力抓好抓实。同时,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 对农机安全监理为农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各地要坚持与时俱进, 寓管理于服务中, 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3 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 全面推进农机化健康安全发展

2012年,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及监理机构要按照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和安全发展的总要求, 以提高“三率”为重点,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强化基础工作, 提升依法行政和应急处置能力、信息化服务和安全监管水平, 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3.1 落实安全考核指标, 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

一是把农机安全生产考核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国务院安委会最近下达的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中, 对农机事故统计口径和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各地要充分认识落实安全生产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部署上来, 把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作为农机化目标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步实施, 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二是严格执行农机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农业部《农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办法》和《江苏省农机事故信息报告处置办法》, 建立健全农机事故统计报告和重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快报制度。要学习和借鉴盐城市的经验, 充分利用基层的有效渠道, 及时、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和报告农机事故的情况。三是要完善农机事故统计分析评估制度。深入分析事故原因, 全面把握事故特征, 科学预测事故发生发展趋势, 有针对性改进工作。

3.2 加强监管条件建设, 努力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积极争取农机安全生产投入, 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人员、设施装备、实地检验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 加快监理执法人员参公进程, 积极推进监理收费与执法脱钩。二是结合国家和省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 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行政服务窗口、设施装备建设, 提高检验、考试、事故处理、安全检查、应急处置、宣传教育等装备配置水平, 不断改善监管条件, 增强科学监理的能力。三是继续组织实施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人员大培训工程, 通过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 努力提升监理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要把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摆上议事日程, 提高他们事故接报与统计、安全检查、实地检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能力。

3.3 落实为农服务措施, 打造安全协作品牌

一是提高服务水平。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通知》和《江苏省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措施》, 优化监理窗口服务环境和业务流程, 推广送检下乡、实地检验服务。要积极探索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的免费实地检验办法。二是主动与安监等部门形成合力, 继续深化“平安农机”创建, 进一步发挥乡镇政府和农机合作社在创建中的作用, 完善基层农机安全监管体系。三是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配合, 完善联席会议、信息互通机制, 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查处无牌无证、超速超载、假牌假证等各类农机违法行为, 积极推进实体型公安驻农机警务室的健康发展。四是探索和深化农机、中移动、中石化三方协作新机制。各地要想广大农民所想, 急农机手所急, 开展更多更适合农民群众及农机手群体需要的优质服务, 完善“平安农机通”、“农机双优供油”持续健康发展机制。五是加强与财政、保监等部门的协调沟通, 确保农机保险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要认真了解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确保让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

3.4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推进监理行风建设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一是充分认识今年三秋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对三秋生产的认识。今年郑州市遭遇持续特大干旱,旱情重,干旱时间长,对秋粮生产影响较大,虽然当前旱情大多已经缓解,但小麦播种期的旱情和墒情还无法预测,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闰九月的实际情况做好小麦播期的技术指导。

二是创新三秋生产工作的理念。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形势下,各级农业部门要立足当地实情,研究探讨都市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创新三秋工作理念,重点突出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抓结构调整,郑州市农业目前处于结构调整时期,各地既要调整粮经比例,提高经济作物比例,又要调整区域布局,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发展都市农业。第二抓优良品种的推广,品种对产量的增长因素无可替代,当前各级政府要结合郑州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引进推广新的优良品种。第三抓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新型农机具不但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各地要推广新型农机具、智能型农机具,提高机械化利用率。第四抓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今后“136”工程是郑州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亮点,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发展都市农业的重点,各地要把本县(市、区)都市农业重点、三秋工作亮点做好。

三是突出做好水资源调查摸底、秸秆禁烧、今冬明春植树造林等工作。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这次全县桑蚕生产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政策精神,总结交流去年以来的蚕茧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今年桑蚕生产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努力推动我县桑蚕生产基地建设再上新水平。下面,根据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蚕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目前,我国茧丝绸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经过了近两年的大起大落之后,今年的蚕茧生产发展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从近期来看,丝绸行业整体已呈现出平稳发展态势,茧丝价格稳中有升,内销市场稳步增长,丝绸商品出口止跌回稳,行业效益逐步好转。再加上今春南方蚕茧主产县因雪灾减产,预计今年春茧价格将比去年秋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市场回稳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强化茧丝绸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主要是通过商业、政策保险等手段,加快建立蚕业风险的分担、保障机制。可以预见,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茧丝价格将逐步回升到合理水平,茧丝生产必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去年生产低谷的严峻考验,我县桑蚕资源未因人为因素而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我们的各项工作措施是非常到位的,也说明广大干部群众对市场规律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发展桑蚕生产的心态趋于成熟。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1 —

在稳定资源、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发展桑蚕生产的信心。

去年以来,我县的蚕茧工作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投产桑园共发展到1.65万亩,加上新建桑园3500亩,全县共有桑园面积2万亩;共放养蚕种4.4万张,生产蚕茧14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7.7%;完成蚕茧收购100.7万公斤,占社会总产量的72%,完成合同产量的90%;群众蚕茧社会收入3100万元。在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桑蚕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棚养蚕量达到总养蚕量的70%以上。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桑蚕生产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毁桑弃管问题时有发生,桑园管护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受价格波动、“两田制”整顿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部分群众对桑蚕生产的信心不足,管理投入的积极性下降,少数蚕农在桑园里套种高秆作物甚至栽树,个别地方还出现了毁桑刨桑现象,去冬至今刨桑面积达到345亩。从表面看,这是蚕农的自主行为;但从根源上来分析,主要还在于我们宣传引导不够到位,监管措施不够有力,没有能够很好地引导蚕农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规律,没有很好地处理“均田制”与保护经济园林的关系,在稳定蚕农生产情绪、促进桑园合理流转方面的工作不够及时主动。据统计,去冬今春,全县新建桑园不足300亩,多数镇、村在桑园发展上进度不大,桑园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蚕茧市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去年全县蚕茧流失量达39.3万公斤,占社会总产量的28% 以上。从流失的渠道看,除省外及省内其他地县的不法茧贩继续跨县域违规抢购、诱购外,县内

不法茧贩也采取多种隐蔽方式插手蚕茧收购经营,严重扰乱了茧丝市场秩序。在生产领域,无证倒卖黑市蚕种和伪劣蚕药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给我县蚕业生产安全和蚕茧市场稳定带来了严重隐患。

三是全县桑蚕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水平还不够高。尽管全县大棚养蚕的放种量比例已经超过总放养量的70%以上,但从户数来看,仍有近20%的蚕农户还未采用大棚养蚕,形不成规模化、专业化优势。且镇与镇、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单产、质量水平差距较大,整个产业的增产增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存在一个周期性的波动规律。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形势,理清思路,坚定信心,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做好巩固提高的文章,进一步提升桑蚕产业化水平,就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和压力,把我县桑蚕生产基地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桑蚕生产基地建设 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新发展桑园2000亩,使全县桑园总面积达到2.2万亩;完成蚕茧生产收购150万公斤,实现蚕农茧款收入4000万元。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引导,保护和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我县是全省重点桑蚕生产基地,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以我县蚕茧为重要原料的“AA牌”白厂丝创我市第一个中国名牌,具有较强的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实践证明,发展桑蚕生产是适合我县县情的正确选择,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要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宣传市场经济知识和桑蚕行业的发展前景,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正确看待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发展规律,算好“长远帐”,走出“以茧价看效益”的认识误县,摆正心态,理性发展,自觉珍惜和保护桑蚕资源,杜绝毁桑改种的短期行为。

(二)强化激励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桑蚕生产发展。抓好一项产业发展,必须要有恒心、有信心、有谱气。顺境时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逆境时同样要善于从困难中把握机遇,打好“时间差”,做到“低谷中发展、高潮时受益”。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今年全县桑园发展计划为2000亩,各乡镇的任务已下发给大家。今年县里继续对桑园发展和蚕茧生产收购实行奖励政策。各镇、街道要按照县政府分配的任务指标,重点规划发展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群众认识程度高的地块,并在桑园承包、养蚕大棚规划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保证把今年的蚕茧生产发展任务落到实处。各镇街道要根据各自实际,进一步制定和落实相关的考核管理办法,加大桑园发展工作在村级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层层抓好宣传发动和责任制落实,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奖惩到位,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群众发展桑蚕生产的积极性。

(三)加快桑园林业确权进度,加强桑蚕资源保护。我县现有2万亩桑园是历届干部群众通过多年努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也是经过多次市场波动考验而保存、发展下来的,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决不能因保护不力而毁于一旦。桑园林业确权是依法保护经济园林,促进桑蚕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桑园林业确权,县政府已下发文件、召开会议,作出了专门部署。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主体职能,与各镇街道及蚕业部门密切配合,扎实高效地推进这项工作开展,及时把林权证发放到蚕农手中。要以桑园确权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依法管护力度,健全完善桑园管护责任制,严肃查处擅自刨桑毁林行为,把桑蚕资源保护工作真正纳入法制

化、规范化轨道。

(四)深入挖潜增效,进一步提高桑蚕产业的竞争力。要坚持内涵发展,进一步巩固基础,挖潜增效,着力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水平。一是要抓好科技增收。以“科技兴茧”为动力,千方百计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率。二是要抓好减灾增收。桑蚕生产靠天吃饭的因素很大,一定要时刻绷紧“抗灾增收”这根弦,加强对各类病虫害和气候性灾害的预测、预报,不断提高抗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抓好规模经营。要积极探索桑园流转机制,将农户分散承包的桑地,逐步集中到积极性高、经验丰富的农户手中,并在推行“5+1”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蚕农实行10亩以上的规模化承包经营,以规模造优势,向规模要效益。四是要抓好桑蚕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桑园合理间作、大棚蚕菜双用等做法,进一步拓展蚕农的增收空间。

三、加强领导,严格监管,全力做好今年蚕茧收购工作 目前,我县春蚕饲养已进入大蚕期,预计将在6月上旬开秤收购。我县春茧量大质好,历来是省内外不法茧贩抢购的重要目标,今年仍不可掉以轻心。各镇街道及县直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抓住春茧收购前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蚕茧收购政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措施,规范市场秩序,确保蚕茧收购工作不出问题。

(一)加强联合执法,扎实开展蚕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根据《茧丝流通管理办法》、《蚕种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对蚕茧和蚕种、缫丝经营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有按照上级要求,依法做好茧丝生产经营资格管理工作,坚决把不合格的经营主体清除出茧丝市场。县政府研究决定,从2008年

5月初就开始组织开展蚕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前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上步要针对春、夏、秋三季蚕茧上市的关键阶段,有重点地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各阶段的工作在县蚕茧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这项活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工作来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严厉打击非法贩茧行为的合力。各镇街道要积极配合全县蚕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搞好重点县域的执法巡查,对蚕茧收购进行“一日一清”,把问题妥善、及时地解决在最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各季蚕茧足量收购入库。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今年蚕茧生产收购工作顺利进行。春茧生产收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县桑蚕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茧丝生产经营的管理和服务,周密安排,齐抓共管,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确保把蚕茧市场管好,为我县桑蚕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收购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蚕茧收购中的透明度。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姜 耀 文

(2009年10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在秋冬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前,县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就今年秋冬农业生产和油茶基地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奖惩补贴政策兑现作出了具体安排。刚才,存金同志就全县秋冬农业生产和油茶基地建设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只争朝夕,大干快上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秋冬农业生产政治性、政策性和季节性强,事关国家粮油安全,事关来年增产增收,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抓好,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大干秋冬农业生产、大建油茶产业基地的热潮。首先,要看到秋冬农业生产面临的大好机遇。中央不断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较大幅度增加种粮农民直补、油茶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继续实行油菜良种补贴全 1

覆盖、最低收购价和油菜国家收储政策。我县作为怀化城郊农业县,作为全国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县、全省油料生产大县、全省林业重点县、全市生猪生产重点县和蔬菜基地县,完全可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更充分地激发农民大干秋冬生产的热情。近几年,我县秋冬农业生产抓得紧、来势好,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三边”绿化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农民群众开展秋冬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我们抓好秋冬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也要看到秋冬农业生产面临的不利因素。从气候条件看,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气候变化起伏大、差异大,不仅导致突发性极端天气多发频发,而且还增加了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比如,今年7月以来,我县大部分乡镇遭受了特大暴雨和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广,农业损失较重,再一次充分暴露出我县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十分紧迫。从种植效益看,目前,除小麦、水稻在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作用下总体稳中有升外,多数农产品价格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加之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种植效益仍然偏低。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抢抓农时,化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合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秋冬农业生产搞上去。

二、要把握关键,科学组织

1、要狠抓规划到户。秋冬种植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改变农民传统生产习惯和耕作制度的深刻变革。各乡镇要根据县里统一分配的任务指标,围绕提高覆盖率和有效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落实好秋冬种植计划,把种植任务规划到村,安排到户,落实到地块,层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

2、要狠抓示范带动。市里给我县下达的超级稻、油茶、油菜、蔬菜高产示范基地创建指标已明确。农口系统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技术措施,力争在秋播前把示范片落实到位。要坚持行政包片和专家包点制度,每个示范片要明确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强化示范引导,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辐射带动千家万户。要注重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3、要狠抓服务指导。要结合秋冬农业生产,以技术服务为引领调整农业结构。在秋冬种植上,要推广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提高秋冬农作物优质率,特别是双交双低油菜、优质蔬菜的播种比重要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油菜单产力争提高4%,绿肥单产力争提高10%以上;要科学施肥,要按照上级秋冬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的要求,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努力扩大秋冬生产配方肥覆盖范围。在秋冬造林上,要突出抓好“三边”

绿化、工业原料林和油茶基地建设。职能部门要按照“大坑大苗,一次成林”的要求,严把“坑、苗、水、土、管”等关键环节,强化整地挖坑、熟土回填、苗木调运、栽植浇水、地膜覆盖、检查验收全程监理,做到造一片、成一片。在秋冬养殖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一步健全疫病防控体系,抓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

4、要狠抓防灾减灾。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统筹抓好秋冬水利建设和气象灾害防控工作。秋冬水利建设上,要反思多年来的山洪地质灾害,每一次抗洪很大程度上都是一次被动的抵抗战,巨大的消耗战。我们要把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自卫意识转化为水患意识,居安意识,大干水利,特别要按照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全县56座病险水库,其中今年县财政安排了365万元用于水利建设,今年完成9座。要千方百计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特别要下大力把防洪保安资金和水土保持规费足额征收到位,放手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并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冬修水利工程质量。同时,要及早制定气象灾害防控预案,突出抓好防干旱、防冻害,搞好苗情、灾情调度,强化田间管理,促进农作物安全越冬。

三、要加大力度,强力推进

一要确保宣传发动到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栏、科技赶场、现场培训、农技服务热线等多种形式,把各级扶持秋冬农业生产的政策宣传贯彻到基层,特别要抓紧细化、规范各类补贴发放操作程序,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要引导农民抓好秋收秋种的茬口衔接,秋收作物要做到应收尽收,秋收后抓紧腾茬、整地,适时育苗、播种,争取在适期内完成主要作物种植计划。

二要确保资金保障到位。县委、县政府将适度调整农业产业化引导基金用于秋冬生产,各乡镇也要积极筹措资金,努力增加投入,要充分整合农业救灾补损、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秋冬生产,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金融部门要及时组织发放农贷资金和油菜良种补贴,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经费保障。同时,要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投工投劳,发挥农民在农业投入中的主体作用。

三要确保物资保障到位。要立足服务“三农”,强化责任意识,结合当地种植特点,早调查、早摸底、早行动、早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市场变化情况,预测分析生产需求,抓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调剂,备足农用物资,保证秋冬生产农业生产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要共同加强对种子、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查处不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县人民政府县长(2012年9月4日)

同志们:

刚才,谭**同志代表县安办向大家通报了全县今年以来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各专业委员会进行了工作述职。从通报的情况来看,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工作压力巨大;从各单位的履职情况来看,有喜有忧,忧的是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基于我县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同时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稳定压倒一切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开好这次会议,就是要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面,我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认清严峻形势,时刻保持警醒

今年1—8月,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4起,死亡11人。其中,发生较大安全事故2起(**“3.4”较大交通事故和“8.25”红**引水隧洞瓦斯爆炸事故),死亡9人,较大事故占今年事故起数的50%,较大事故死亡人数占今年事故死亡人数的81%,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大事故起数上升100%,死亡人数上升200%。如果今年再发生一起较大事故,我县将被“一票否决”。从我县发生的安全事故分类来看,呈现出“一降两升”的趋势,即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其他事故死亡人数均有所上升。这充分说明,我县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同时,也充分说明我县的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门履职不够到位。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下发**办发[2012]4号、**政办函[2012]16号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和19个专业委员会的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监管理念,但从实际工作运行情况看,部分成员单位和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履职尽责情况不理想,甚至有不到位的现象。部分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建立和更新本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基础台帐,缺乏规范的安全监管工作文书资料。部分单位上报资料不及时,敷衍了事,漏洞百出,有的单位在上报的隐患排查报表中,还出现了2011年的上报数据。个别单位到现场下达的指令专业水准不高,指导性不强,只停不开,没有销号记录。

二是属地管理不够全面。部分乡镇在抓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同时,忽视了辖区内建筑施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辖区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不全面。少数乡镇对辖区内的重点工程项目监管缺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应付形式,村级安全信息员履职情况不理想,村级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不健全,台帐不规范。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去年工作, 分析当前全省“三农”形势, 研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 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 省委常委会专题进行了研究, 陆书记、徐省长对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 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特大地震灾害和婴幼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重大挑战,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诸多困难, 全省上下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 采取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举措,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经受住了各种考验, 农业农村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旱作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坚持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革命性措施来抓, 在31个旱作农业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89万亩, 增产粮食8.7亿斤, 找到了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新路子。全省粮食生产在连续5年丰收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总产达到175亿斤, 比上年增产11亿斤, 是建国以来最高的年份。

二是促农增收“六大行动”见到实效, 农民收入增幅超过预期目标。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启动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草食畜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扶贫开发水平提高、强农惠农政策保障等“六大行动”,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比上年增加351元, 增幅达15%, 增加额为历史新高, 增幅为1998年以来最高。

三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 特色种植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特色优势产业, 优先对马铃薯和草食畜牧业进行重点扶持。整合资金1亿元, 在全国率先实行马铃薯良种补贴,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种薯市场监管, 提高脱毒种薯的推广普及率;着力扶持规模集约水平较高的马铃薯骨干龙头企业, 关停并转年产1万吨以下的淀粉加工企业, 有效遏制了无序竞争和环境污染。整合草食畜牧业发展资金, 重点扶持良种扩繁和规模化养殖, 积极推进养殖方式转变, 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 第一轮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按照“五句话、二十字”的总体要求和“试点先行”的基本原则,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水平, 按东、中、西三片分类指导, 注重在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示范引导、探索路子、积累经验。100个试点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是扶贫方式不断创新, 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加强规划指导, 着力扶持发展能够稳定解决温饱的产业。同时注重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扶贫方式, 完善扶贫机制。据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提供的资料, 预计全省51个重点扶贫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0元, 增幅达17%, 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的作用不断凸显。

六是民生工程进展顺利,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从加强农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认真实施农村饮水、乡村道路、户用沼气、特困群众危房改造等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 预计全年解决了1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 新建改建乡村道路1.3万公里, 改造特困群众危房2万多户, 重建震区农户住房19.8万户、改造维修28.5万户, 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5万户。目前, 全省累计有78个县实施了农村沼气项目, 总任务量居西北第一, 成为全国唯一连续4年完成建设项目的省份。

七是公共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 53万贫困家庭学生得到了寄宿生活费补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省94%的农村人口, 补贴标准翻了一番,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加强, 农村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着眼于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研究出台了《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财政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将从今年第一季度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适应农业信息化服务的要求, 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 拓展了反映农民诉求的渠道, 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政策法规、种养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拥护。

总之, 过去的一年, 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 全省农业农村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确实来之不易,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结果, 是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农业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 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 导致国内经济增长减速,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明显加大。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 也是“三农”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据农业部门监测, 去年10月份以来, 多数农产品价格均由前期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 主要农产品普遍出现价格下滑和卖难。其中, 玉米价格由上年同期的1.5元/公斤下降到1.1元/公斤;啤酒大麦由2.4元/公斤下降到1.6元/公斤;马铃薯、苹果的售价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5%和20%;猪肉价格下降9.48%。从宏观环境看, 消费需求下降, 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 支撑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的市场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这对稳定农业和粮食生产、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极为不利。二是保持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加大。务工收入是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 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用工规模将大幅度缩减, 对农民转移就业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据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 2008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速下降, 预计今年极有可能出现农民工新增就业机会难以增加甚至会减少、工资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会下降的局面。依靠外出务工拉动我省农民增收的渠道受阻、空间缩小。三是农业发展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 耕地、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加速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依靠拼资源来提高农业产出的余地日益缩小。同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 对我们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整体加工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在全省86个县市区中, 有4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8个省扶县, 加上非重点县的重点乡, 扶贫任务涉及68个县。目前, 全省有贫困人口490万, 国家调整扶贫标准后, 贫困人口和贫困面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必须全面分析把握形势, 切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只有把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估计得越足, 把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考虑得越充分, 并注重从挑战中寻找机遇, 善于从不断变化的情况中捕捉机遇, 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克服各种困难, 开辟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 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的主动权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精神的第一年, 也是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陆书记和徐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三农”工作, 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上来,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内容丰富, 内涵深刻, 特别是提出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的重要论断, 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的基本判断, 明确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 并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大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一贯思想, 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政策创新的最新成果, 突出体现了在“三农”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新要求, 是指导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省委省政府立足于省情, 在力求全面贯彻的基础上, 牢牢把握统揽全篇的精神实质, 紧紧抓住贯穿始终的脉络主线, 制定了我省的《实施意见》 (省委发[2008]46号) , 从10个方面提出了60项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各地一定要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 把有力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 “只有坚持不懈地巩固和加强农业这个基础, 才能牢牢掌握谋划全局的主动权。”今年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 明确了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强调要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 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 增强科技支撑, 加大投入力度, 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改革创新, 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这一总体要求既是具体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 又是中央加强“三农”工作基本思路的延续, 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年度特色, 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陆书记和徐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指出, 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 着力强基础、抓特色、保供给、增收入, 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抓住关键环节, 突出工作重点, 努力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三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强农惠农政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 适应“三农”发展的新要求, 中央制定了“四个用于”、“四个扩大”、“四个提高”、“四个取消”的具体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 从8个方面提出了40条具体实施意见, 提交这次会议讨论后以省委1号文件下发。无论是中央的1号文件, 还是我们省的具体实施意见, 都明确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 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 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推进畜禽规模养殖,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强调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加大统筹城乡力度, 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 体现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想, 反映了抓紧解决急迫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着力解决重大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的要求, 指向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覆盖面广, 对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悉心理解, 认真贯彻落实, 充分发挥强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民和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强大威力。

四是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 我们也要把握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和积极的趋势, 看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大的方面讲, 一个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 开始建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另一个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把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投入重点, 把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作为重要取向, 为增加“三农”资金投入提供了重要契机。再一个是农业蕴含着较大的资源集约利用潜力, 农民蕴含着较大的创业热情和潜能, 特别是我省通过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有较大空间, 只要我们注重挖掘和发挥好这些潜力, 就能在抵御风险、应对挑战中拓展发展空间。同时, 各地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中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 总结了不少可行办法, 形成了一套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的工作督查机制、部门协调机制。最为重要的是,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全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各级党委政府把握全局、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这为我们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只要我们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敢于迎难而上, 勇于开拓进取, 善于利用有利条件, 培育积极因素, 就一定能够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

三、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 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 又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把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个核心要求, 落实惠农政策, 转变发展方式,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 着力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 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着力抓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围绕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着力推进农村制度创新和建设。省委全委会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研究提出了推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县党委政府要着眼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积极开展试点, 不断总结实践新经验、探索改革新举措, 力求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推进农村土地、农业支持保护、农村金融、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省里在加强对面上改革指导的同时, 着力推进3项具体改革。一个是, 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7个试点县要按照林改《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 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为全省全面推进积累经验、探索路子。另一个是, 积极深化农垦企业改革。着眼于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集聚和释放生产力, 推进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 增强农垦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第三个是, 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兰州、嘉峪关、金昌3市和市州所在地的一些区, 以及有条件的市县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 要从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5个方面积极探索, 率先推进一体化发展, 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形成城乡发展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崭新格局。其他地方也要尽力而为, 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 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 着力推动“六大行动”贯彻落实。确保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的目标, 是全省农业村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也是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现在看, 今年农民减收因素明显, 正如中央指出的“有可能出现农产品价格下降、乡镇企业增速放缓、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农民工工资水平降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几碰头的严峻局面”。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 对价格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和产品重点进行扶持。今年, 对抓好马铃薯、草食畜产业化经营和落实5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已明确了扶持办法, 正在抓紧确定扶持中药材、果蔬、油橄榄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办法, 进一步增强种养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市县党委政府要针对影响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 及时修订和完善发展规划, 进一步细化实化实施“六大行动”的措施和办法, 全力以赴打好农民增收这个硬仗。要高度关注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和一些农产品“卖难”问题, 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品牌产品生产, 加大产销衔接力度,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需要强调的是, 要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压力大的实际出发, 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切实加大对农民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指导服务力度, 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 最大限度开辟就业创业增收空间。一是要引导和支持农民广泛利用各类资源,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类型多样的农村服务业, 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 扩大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 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二是要整合培训资源, 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培训力度, 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对接,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稳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三是要以县为单位抓紧成立劳务公司, 组织好农民的劳务就业。省内重点项目建设要优先使用当地农民工。要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兴修水利、整治土地, 参与省内重大建设工程, 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容量。同时, 要为省内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做好征地拆迁等地方服务工作, 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四是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统筹配置各类生产要素, 有效集成各项支持政策, 增强县域经济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

第三, 围绕实施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示范工程, 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省委全委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到2012年全省新增粮食产量50亿斤, 使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10亿斤以上, 实现较高水准的动态平衡。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 着力加强“三大能力”建设。一要着力加强土地产出能力建设, 整合资金, 提高补助标准, 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 加大梯田建设的力度, 切实增加高产稳产田比重。今年先在年降雨300毫米以上、又适宜坡改梯的县实施这项工程, 并和所在县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二要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以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为重点, 扎实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集成技术, 不断推进旱农技术集成和创新;以种养业良种扩繁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为重点, 促进产学研结合, 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要着力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注重把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同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加快构建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推进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 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发展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突出区域发展重点。省直有关部门要指导各地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 认真研究水土光热资源, 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 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带。省里初步确定, 新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 重点推行规范化种植, 发展精深加工, 着力提高地道药材的市场份额和增值空间;制定扶持果品产业发展的政策, 重点推广苹果套袋、高接换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支持主产区提高储藏能力。市县应主动加强同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 完善产业发展指导性规划, 力求同全省的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同市场需求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相衔接。二要结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从今年起, 省里将围绕实施产业化提升行动, 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与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与终端市场相联接、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深加工企业, 尤其要改进扶持办法, 注重通过与银行共同筛选项目和贴息的办法, 放大资金量, 高起点地扶持马铃薯、中药材、草食畜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加工水平, 不搞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市县也应明确政策导向, 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 着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同时, 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特别要注重引进一些有品牌、有实力、市场占有率高的精深加工企业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开发, 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三要积极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按产业、产品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 并从登记注册、税费减免、贷款贴息、风险担保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第五, 围绕强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是全省农业农村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能不能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的机遇, 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是对我们各级干部领导能力和水平的现实考验。一要逐条研究国家的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切实搞清楚国家在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着力实现工作重点与国家扶持政策的有效衔接。二要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把发展抓项目的要求落到实处。要立足当前,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投资机遇, 积极做好项目的筛选、申报和争取工作, 力求使多年想办的农村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得以落实。尤其要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安居建设, 继续抓好生态移民工程。在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中, 要遵循安全、适用、节省的原则,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统筹协调安排好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林区棚户区改造等涉及农房建设的项目。三要注意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需要国家和省里的支持, 但不可能由政府包下来, 必须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 围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着力创新扶贫开发方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是全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和省委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强化扶贫措施, 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要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实施扶贫政策, 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 真正为农村贫困人口建立起最后一道生活保障线。二要继续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要以县为单位整合扶贫专项、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 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劳动者基本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加收入。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从中心镇、乡镇和行政村不同层次统一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布局主导产业发展, 形成扶贫开发整体优势。需要强调的是, 由于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一些贫困群众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 生活依旧十分困难, 省委省政府已确定今年将河西移民贫困群众纳入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范围。迁入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考虑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对于贫困地区来说, 能不能把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 事关扶贫开发的成败, 事关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资金的10%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根本目的在于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短期输出向有组织常年稳定输出转变。无论是国定扶贫工作重点县, 还是省列扶贫县, 都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来对待。要整合培训资源, 加强组织协调, 突出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校企联合,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将农村基础教育的“两后生”同农村职业教育对接, 下功夫提高农民素质。同时, 要完善对口帮扶机制, 提高社会帮扶的实效。

第七, 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发展循环农业, 是省委全委会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 也是促进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抓紧制定全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把积极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各地可先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一要大力推广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能为主的节约型农业技术, 尤其要大面积推广节水农业技术, 着力缓解资源型缺水和干旱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制约。二要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 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突破口, 着力推进作物秸秆、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科学处置。三要着眼于建立循环农业体系, 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相互融合和有机联系, 努力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实效。

第八, 围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着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省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 总结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并就下一阶段全省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各地要把试点示范和面上推进有机结合起来, 着力在完善规划、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六大行动”以及培育新型农民和整治村容村貌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省里确定, 下一阶段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和其他市州的11个县进行。3个市的试点工作, 要突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把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工作着力点。11个县的试点工作, 要着眼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围绕“六大制度”建设和“五句话、二十字”的总体要求,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发挥后发优势, 按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规划建设饮水、道路、通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 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地党委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同志, 一方面, 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全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 要着眼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主动同分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同志加强衔接, 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提高“三农”工作的水平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任务异常繁重艰巨。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抓住面临的机遇, 积极应对严峻的挑战, 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 确保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今年“三农”工作的目标。

一要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是中央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明确要求, 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真正做到在政策制定上, 多出有利于“三农”的真招实策;在工作部署上, 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在财力投放上, 真正向“三农”倾斜, 舍得拿真金白银;在干部配备上, 把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三农”工作的领导岗位上。县一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 要想大事、谋大事, 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矛盾, 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 转化为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 努力在农村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在强化农业基础上取得新进展, 在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要认真履行组织领导责任, 结合今年市县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切实把强农惠农举措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农户。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认真倾听群众呼声, 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 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该出的措施要早出台, 该批的项目要早批复, 该下的资金要早下达, 及时给基层和农民群众发出政策信息, 充分发挥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的效力。

二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要着眼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以及青年、妇女组织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务工回乡人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领办人中选拔村干部, 带动生产发展、农民致富。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短期实践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着力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能力。同时, 要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村任职, 鼓励引导机关干部到村帮助工作, 逐步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养老保险、离职补偿等激励保障机制, 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复杂多样, 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尊重和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 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财务等制度, 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积极推进乡镇政务公开, 方便群众办事, 接受群众监督。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妥善解决农村因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 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权的能力和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拓展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建立农村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 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状态。特别要建立预防和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责任制, 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要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倡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革除陋习、移风易俗, 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尤其要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节俭意识, 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要确保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促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 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 为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篇:敬畏自然优质课课件下一篇:沪教版五下数学《小数混合运算》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