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在全县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
“三农”工作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顺应“三农”
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全省双联行动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各常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一、二级部门及省市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共
200
多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三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请政府*
县长安排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第二项,请县委*书记安排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扶贫工作;
第三项,请*书记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会议既定的议程全部进行完毕。会上,书面传达了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全省双联行动会议精神。*县长、*
书记分别就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具体、很全面、很到位。特别是
*书记站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正
宁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去年我县“三农”工作的成效,深刻指出了我县“三农”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了做好
“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强农业、富农民、美农
村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各乡
镇、各部门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吴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要靠实责任抓落实。“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全部工
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吴书记和两位分管领导的部署要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双联”
行动为抓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举措,切实改进作风,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分管领导要盯紧抓牢、全力主抓,紧盯“任务书”、制订“路线图”、列出“时间表”,靠
实责任人,把办公地点下移到乡村和生产一线,进行现场办公,亲自抓落实、促进度,真正沉下去、干起来,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全力指导,既要抓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又要齐心协力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肠梗阻”问题,真正把各个层次的责任捆绑起来、力量整合起来,努力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率、按时限、快节奏地完成。各乡镇要强化力量、全力落实,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扑下身子、一抓到底,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工作任务,把时间任务账排到每一个节点,把责任包干到每一个干部、每一个环节,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抠工作进度、看工作进展,以
“三农”工作的实效为整体工作加分。
二要以点带面抓落实。实践证明,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是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成功经验。各乡镇、各部门要正确处理点上突破与面上带动、巩固老典型与创建新典型、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的关系,着力解决典型带动力不强、机制不活等问题。要按照乡镇有特色、产业有典型、部门有亮点、科技有示范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优势产业开发等重点工作培育一批示范效果好、群众得实惠、带动作用强的典型,每个产业抓
1-2
个亮点工程,农口每个部门至少抓
个以上的示范样板,每个乡镇至少抓3
个以上的先进典型,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每人至少抓
个得意之作,真正以大典型带动产业大提升、基础大改善、农村大发展。在典型培育中,要坚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把项目、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向示范点聚集,增强“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辐射能力,坚决杜绝图形式、做样子和举债建设的问题,真正使每一个典型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风向标”和“导航仪”。
三要多元投入抓落实。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农
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政府的大包大揽不仅给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给群众养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惯性。因此,今年要切实在健全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上有创新、见实效。要继续实行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把小项目捆绑成大项目,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县上统一调度安排,向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综合示范点倾斜,真正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要建立农民自主投入机制,在政府引导和行政推动的同时,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宣传动员工作,给群众算清楚投入账、效益账、权属账,支持和帮助农民通过贴息贷款、抵押贷款等信贷资金发展产业,引导农民舍得把产业收益投向产业滚动发展,让农民自己真正成为产业发展“主人”。要给群众讲清楚政府的扶持办法,不再是大包大揽,而是实行有选择、有限度、有条件的奖励、补助或补贴,把发展产业的主动权交给农民,让政府从帮助农民种地上有计划、有步骤的慢慢退出来。要探索建立社会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社创办企业、能人大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发展领域,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建办一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
庭农场和种养业示范点,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水平。
四要紧盯春耕抓落实。今年开春的土壤墒情十分有利,繁忙的春耕生产已经启动。前面,*县长对顶凌覆膜、麦田
管理、烤烟育苗、栽果造林、设施蔬菜、护林防火等各项工作都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任务很明确,责任很清楚。各乡镇及农牧、林业、烟草等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其他各单位也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双联村、户开展春耕生产,解决实际困难,让农民群众看到各级干部改进作风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今天会后,分管领导要带领相关部门深入下去,面对面督查各乡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启动情况,发现问题,现场整改,跟踪问效,既抓“盆景”,又抓“风景”,不论是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栽果、养殖、苗林、瓜菜等产业开发,都要集中力量抓出一批在全市拿得出、有影响的亮点工程来,打一场漂亮的春耕仗,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全年“三农”工作赢得主动。
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现在散会。
在全县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 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 对2011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水利部对贵州的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 陈雷部长亲自率队专程到贵州与我省签署了部、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共同推进贵州水利改革发展的合作协议, 并莅临我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 向与会同志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辅导报告。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 深入搞好农业农村工作,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省委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听取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 讨论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脱贫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会前, 省委办公厅已将这两个文件印发各地进行讨论, 会后下发。等一会, 克志同志还要作具体部署, 富玉同志还要作总结讲话, 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四个问题。
一、充分肯定“三农”工作显著成绩, 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
“十一五”是我省“三农”工作历尽艰辛、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的五年。我们克服了百年不遇的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三农”工作的影响,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农业农村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农业增产增效取得重大成绩。粮食产量稳定, 肉、蛋、奶、蔬菜产量大幅增长, 市场供应充足。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程加快, 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规模扩大, 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果。减负增收、特色优势产业增收、务工增收、补贴增收等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村贫困人口由777.7万减少到505.3万。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滋黔”一期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加快推进, 96.9%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 解决了无电村和无电户的用电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步。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扎实推进, 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五是农村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农业税, 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土地承包经营从耕地向林地延伸。六是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取得明显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农村民生的改善, 使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说,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较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好成绩, 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 为什么省委十届十次全会还要在两个“重中之重”的基础上, 提出第三个“重中之重”, 即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呢?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 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在农村。2009年, 全国各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综合指数分为四个方阵, 贵州排最末方阵, 实现程度为59.4% (实现程度60为总体小康, 100为全面小康) , 与全国2000年水平基本相当。从具体指标来看, 2009年, 我省经济发展、人均GDP, 文化教育实现程度在全国倒数第一, 分别只有48.51%、21.9%和46.6%;生活水平实现程度不足60%, 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省区之一;社会结构实现程度在60%以下, 仅高于两个省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程度, 均处于全国挂末位置。其中, 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30.8%, 如果按100%的实现程度来比较, 我省农村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还相差69.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 我省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能不能在2020年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 也取决于农村。中央反复强调,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第二, 扩大消费需求的最大潜力在农村。我省农村人口多, 市场潜力大。现在我们遇到的消费需求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增长严重滞后, 由于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购买力。2009年,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28∶1, 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省份;城乡居民消费比为3.74∶1, 是全国城乡消费差距最大的三个省份之一;农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2421.95元, 仅为全国的60.65%, 列全国倒数第二;农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仅为全国的54%, 现金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全国最低的三个省份之一。我们要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 对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 确保社会稳定的深厚基础在农村。我省贫困人口多, 贫困程度深, 这本身就给农村稳定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 随着城乡互动增强和农村社会深刻变革, 出现了一些影响农村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一些地方, 因土地征收、环境污染、移民搬迁等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 因村庄整治、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管理等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 导致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 群体上访事件增加, 社会治安不好。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 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 才能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 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社会和谐稳定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总之, 在我省,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三农”问题忽视不得、松懈不得、麻痹不得。无论任何时候, 我们都要坚持三个“重中之重”不动摇, 领导力量不削弱, 工作要求不放松, 投入力度不减少。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抓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扩大内需的机遇、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 精心谋划好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使“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深入贯彻“三化同步”重大部署, 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整体水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部署, 是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是“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对推动“三农”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 深刻理解, 切实贯彻落实。如何从贵州实际出发, 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路子, 这是我省“三农”工作必须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要解决我省要不要、能不能搞农业现代化问题。不少同志认为, 只有大平原才有条件实现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省是山地农业, 地块小而散, 没必要也不可能搞农业现代化。这主要是对农业现代化缺乏全面认识。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 我省不少地方难以实施大农机作业, 但不等于不能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 它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一场变革。传统农业是孤立的农业生产, 而现代农业则是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紧密相联, 是产加销服一条龙;传统农业是自然农业, 基本上是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而现代农业则是不断用新技术更新发展的农业, 从土壤到种子, 从耕作到植保, 从加工到销售等, 总是在轮回中得到提升;传统农业是手工劳作、粗放经营的农业, 而现代农业则是信息化引导、机械化武装的高效农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不断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觉得, 中央提出“六用三提高”, 就是对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概括和描述。从这些方面综合来看我省农业, 我们搞农业现代化, 还是有必要、有条件、有潜力、有作为的。当然, 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同东北、华北大平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同华东、华南城镇密集、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要走自己的路。
要解决“三化”要不要、能不能同步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这是许多地方的事实所证明了的。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较为缓慢, 特别是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差, 农业技术水平不高, 经营粗放, 农业效率和效益比较低下, 解决农民吃粮问题、收入问题、农村脱贫问题一直是我省的头等大事, 客观上影响我们腾出手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但同时必须看到, 这种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抓法、打法, 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农村面貌,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必须相应地抓好工业化, 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质来装备和改造农业,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必须相应地抓好城镇化, 吸引更多的富余农民进入城镇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这个问题在我省尤为突出。我们曾经讲过, 在现阶段我们推进城镇化, 主要不是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需要疏散问题, 而是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创业致富问题。只有这样形成“三化”良性互动, 农业才能为城镇和工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生活、生产必需品, 工业才能为农业和城镇提供强大的装备和支撑, 城镇才能为农村人口提供巨大的就业空间, 为农业和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温家宝总理视察我省时曾指出:贵州的欠发达、欠开发, 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的欠发达、欠开发。这句话很有份量, 切中要害。在我省, 统筹城乡发展, 任重道远;实施“三化同步”, 至关重要。如果把握不好, 农业将出现受到削弱、面临萎缩的风险;农村将出现受到忽视、面临凋敝的风险;农民将出现从业艰难、深陷贫困的风险。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比, 农业现代化更为滞后, 已经成为推进“三化同步”的“短板”。我们强调“三化同步”, 着眼点就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补齐农业这个“短板”。我们强调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 其目的之一, 也在于着力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 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思维, 加快新农村建设, 努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我省农业、农村的最基本特征是:地少人多, 且大部分是山区小地块;农业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村落和农民居住分散, 交通不方便。我省发展农业现代化一定要从这些基本特征出发, 因地制宜, 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侧重、有所突破。一是多措并举实现水利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在工程措施中, 大型枢纽水利工程和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举;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 库、渠、站等排灌工程和窖、塘、池等集雨工程并举, 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水农业。二是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农业机械化。就大多数地区来讲, 无论是动力机械还是配套机械, 都不宜追求大, 而要追求各种作物的各个环节从整地、耕翻、播种, 到追肥、排灌、植保, 再到收获、加工、运输、销售等, 都能够实现机械作业, 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为此, 宜研制和发展各种中小型、多功能的农机具, 如中小型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浇灌机、植保机、采掘机、去壳机、脱粒机及深加工机械, 研制和发展水稻、玉米、马铃薯、茶叶等大宗农作物作业使用的机械。在发展农机组织上, 既要扶持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 也要更多地发展农机专业户特别是农机专业大户, 这样可以提高机械使用率, 降低千家万户的购机、作业成本。三是普遍地、大规模地推广农业科技。这是不受地域、不受交通、不受作物品种限制, 各地都可以、都必须要搞的。现在经常谈到的信息农业、精准农业、低碳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项目农业、旱作农业、转基因农业、太空农业、高效农业等, 说到底都是用现代技术武装的科技农业。我们要着力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的深度研发和大规模推广运用, 从质上提高我省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拉长农副产品的加工链条, 把农业向工业环节、向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 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五是多点布局、尽可能多地发展中小城镇, 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统筹推进。除培育、建设大城市或大型城镇外, 更多的地方是发展功能完备、产业特色突出、能够容纳就业, 规模却不一定很大的中小城镇。当前, 要根据农业滞后的特征,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面向农民, 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性、传统特征、民族特色, 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 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妥善解决失地与就业及医保、低保、住房、就学等保障的有机衔接, 切实解决好农民“愿意进、留得住、能致富”的问题。以上五个方面, 可能就是具有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路子。
三、突出工作重点, 推进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当前, 统筹城乡的任务更重,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更多,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更大,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 加之宏观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农产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 使2011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必须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努力实现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总的要求是,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工作目标上要体现“四个高于”, 即: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要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 高于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高于以往历史时期的最高增幅。在工作思路上要提高“三个比重”, 即:着力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 立足特色、生态、安全、优质、高效, 大力发展蔬菜、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 积极发展薏苡、芸豆、高粱、荞麦等小杂粮;着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抓住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牛鼻子”, 巩固生猪生产, 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着力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产业中的比重,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 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在工作措施上要实施“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即: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乡村旅游等服务业、搞活农产品大流通、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实施城镇化带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等助农增收措施。在来源渠道上要增加“四项收入”, 即: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 巩固提高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民“走出去”, 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 增加转移性收入;发展农村投资理财服务, 增加财产性收入。要突出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这个重点, 努力提高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来得最快、增收最多的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这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农民向工人、农民向居民、农村向城镇过渡的便捷通道。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重点培育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龙头企业;引导、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组建大型农业产业集团, 并推动其上市;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 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引导、扶持农民通过合作方式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 积极发展劳务合作、消费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组织, 逐步改变我省农业产业化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覆盖面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
(二) 以水利交通为重点,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重点研究了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问题, 首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水利综合性文件, 这为推动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建立部省合作机制为契机, 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步伐, 努力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工程性缺水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水利设施薄弱是我省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水旱灾害频繁是我省的心腹大患,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首先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去年特大干旱以及多年的洪涝灾害警示我们, 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要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 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提高灌溉保障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水利问题, 抓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和《贵州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布局, 统筹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继续开展长距离管道输水、江河湖库提水等试点工程建设, 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着力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基本建立起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抓好农田末级渠系配套建设, 切实解决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 要继续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土改造, 狠抓乡村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水电, 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 以扶贫攻坚为重点,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扶贫开发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不只是局部问题, 而是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全省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34个贫困乡、13973个贫困村, 不少地方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及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一半。按1196元的扶贫标准, 我省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5%左右, 居全国第一。如国家执行新的扶贫标准, 我省贫困人口将大幅增加, 贫困人口绝对数和贫困发生率都居全国第一, 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要实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期间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的战略目标, 贵州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下更大的功夫, 花更大的力气, 用更大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不管任务多么繁重, 工作多么艰巨, 时间多么紧迫, 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心绝不能动摇, “减贫摘帽”的要求绝不能动摇, 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绝不能动摇。我省不能拖全国的后腿, 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牢固树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是贵州“第一民生工程”、是最大民生的意识, 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在新十年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一是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差别化扶贫和社会化扶贫, 积极实施产业化扶贫、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深入推进党建扶贫和“双万”结对帮扶活动。二是在对鳏寡孤独、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给予长期社会救助的同时, 重点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扶持, 集中攻克占我省贫困人口95%的老、少、穷地区的贫困问题, 鼓励重点县和贫困乡“减贫摘帽”。三是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山脉等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 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作为主攻方向, 把贫困乡作为工作重点, 实施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四是扎实做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规范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五是大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依托各级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墓地、党校和远程教育资源, 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订单输出培训, 大力实施劳务输出, 鼓励贫困农户自主创业,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同时, 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体育和农村危房改造等社会事业发展, 凡是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 都必须一以贯之落实好, 切实构建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济的农村和谐局面。
(四) 以深化改革为重点, 激活农村体制机制。二十多年来, 我省农村改革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 特别是在土地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很重要的经验, 得到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当前, 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十二五”期间, 要力争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在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取得进展, 为改革探索路子, 为发展注入活力, 为决策提供参考。一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促进土地经营承包权的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 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改革试点,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等专项改革, 深入推进毕节、湄潭等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及站、点建设。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诚信农民创建活动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动力。探索建立政府支持, 企业、农户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切实解决农村、农民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着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 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四是创新涉农资金整合机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构建多元化农业投入格局。五是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以县乡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有规范的运行机制, 有精干的人员队伍, 有稳定的经费保障, 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的基层服务机构。六是创新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机制,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鼓励涉农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基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 鼓励引导科技人员、资深专家、良种良法、资金项目下农村。发挥科技创新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科技特派员的积极作用, 推动形成城乡农业科技要素优化配置的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服务型人才、农村管理型人才“五大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工程, 搞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和重大专项计划, 研究特色、优势产业的优良品种, 生产耐运输、耐储藏的鲜活农产品, 构建和完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体系, 着力提高我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
四、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以“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十大助农增收措施”为重要抓手, 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第一, 落实三个“重中之重”, 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 各级党委在今年换届后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 并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做到加强“三农”工作。要把“三农”投入、农民增收、特色农业发展等作为党政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考核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 认真研究制定配套措施, 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把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来抓。
第二, 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 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 增加对农村的了解, 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现在一大批有朝气、有学识、有才干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岗位, 尽快熟悉党的农村政策, 坚持群众路线, 了解农村实际, 提高工作能力, 掌握同农民打交道的办法, 增强对农民的感情, 是他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 也要适应形势、更新知识、转变观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思想上提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 行动上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力戒浮夸作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把农民关心关注、直接受益的事情办好。
第三, 夯实组织基础, 为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紧密结合贵州农村实际和广大农民需要,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落实有人管事, 有钱办事, 有章理事, 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行农业产业党建工作,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让党员作用发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 全面铺开“党员创业带富”工程, 建成一支带头创业致富有实际本领、带领群众致富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围绕山水做文章, 走开发兴农之路;围绕资源做文章, 走地方特色之路;围绕服务做文章, 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围绕效益做文章, 走兴工致富之路。今年我省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班子都要换届, 要加强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乡镇党委班子中来。要针对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村“两委”班子整体年龄偏大的实际问题, 继续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中选拔村干部, 切实优化村级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 付出了艰辛努力, 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爱, 加快建立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 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要研究、实施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和照看管理的政策、措施;要研究、实施具体的防止和处置因征地拆迁、村庄整治、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政策措施。要改进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基层平安创建, 加强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及站、点建设, 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 充分发挥农村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 提高农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全县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2009年,是“三农”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奋力拼搏,共克时艰,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仍獲较好收成,总产达到530亿斤;农村各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50元,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业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达到550亿斤,力争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力争达到10%;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
(一)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2009年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投资46.3亿元,重点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工程效益初步显现。2010年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计划完成投资80亿元,十大工程29个项目要全面启动建设。
(二)稳定种粮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位水平2010年全省粮食作物面积要稳定在6850万亩以上,其中高产作物达到5700万亩。要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抓好200个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辐射带动3000万亩,促进良种良法相配套,政、技、物相结合,充分发挥示范田带动区域均衡增产的作用。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推广重大农业增产技术,面积要达到6388万亩。扩大全程农机化试点范围,新增面积300万亩,全面完成国家机械深松整地试点任务。建立增施有机肥补贴制度,完成增施有机肥补贴100万亩。
(三)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挖掘耕地资源潜力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率先把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粮田。2010年,要加快西部土地整理工程,到年底累计开工建设面积达到200万亩。镇赉项目区一期工程片实现通水灌溉,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大安项目区一期工程片基本完成水田开发。松原项目区前郭片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黑土地治理和保护工程,完成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平方公里。
(四)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落实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强转基因育种研究和监管。加大对种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加快推进育繁推一体化进程。积极引入中储粮总公司,与省内种子科研单位、农业大专院校通过股份合作形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集团。
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一)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农民政策增收今年中央明确提出“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我省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把中央惠农新政策落到实处。要结合省情实际,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开透明,切实做到各项补贴资金及时下拨,足额到户,充分发挥惠农政策的强大效应。
(二)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挖掘产业增收潜力一是加快畜牧业发展。要围绕实施百亿斤肉工程,扎实推进三年攻坚。继续支持牧业产业园区和小区建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落实好中央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和生猪、奶牛、蛋鸡补贴政策。安排资金支持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建设,优化畜禽品种结构,确保农民牧业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二是打造以棚膜经济和参茸、林蛙、食用菌为重点的新兴战略产业。今年全省要新建棚膜面积7万亩,实现增收20亿元,到2012年达到百万亩发展目标,就地安排200万人转移就业。三是拓展林业增收空间。启动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林业百强企业和百强项目培育创建活动。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培育创建100个产值超亿元的林业企业,经济规模占全省林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
(三)加强经营管理,实现节本减损增收一是加强避灾农业建设。通过推进农业设施化,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规避自然灾害影响的目的。二是努力实现节本降耗。改变生产投入方式,推动高投入、高消耗向低消耗、高效能方向转变。三是加强经营管理,注重在细节上减损增收。2010年农户安全储粮仓要争取推广10万套以上。
(四)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实现创业增收继续安排资金支持“阳光工程”、“春风工程”,增强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力争三年,新增转移农民100万人。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一)深入落实扩权强县政策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和规定,把该放的权力放到县,把更多的财力和发展空间留给县。为培养和增强县(市)自我造血功能,向县(市)下放省共享收入的政策,继续延长执行。
(二)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加大以奖代补力度,支持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规模较大的工业集中区,达到省级开发区标准的,经考核认定,可享受省级开发区的有关政策。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继续安排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行贷款贴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和基地建设。继续在税费、信贷、供水、供电、土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担保体系建设。
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9年,我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攻坚阶段,2010年要全面完成,实现“两权到户”,即把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建立以家庭承包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
(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要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拓展农业政策性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政策,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确权2010年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今年要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继续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适当时机启动面上工作。同时,积极稳妥地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交易市场。促进土地平稳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要统筹解决好进城落户农民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加快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動家庭经营向农户联合与合作,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继续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计划,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深入实施 “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严谨地搞好规划编制,一以贯之地抓好规划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地深入展开。要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兴村、旅游富村、商贸活村。要把示范村服务功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桥梁,规划好生产、生活、商贸、文化、休闲等功能区,加快相关设施建设。要以改造和清理环境、绿化和美化村屯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建立有效的帮扶和投入机制,省、市、县三级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实行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合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各级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开展万名村干部培训,2010年培训2000名,增强基层干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能力。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篇4
会议上的讲话
县政府副县长 杨学春
(征求意见稿)(2010年2月 日)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工作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其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全市农村工作会和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深入研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盛书记还将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2009年,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和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成功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农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县粮食总产量实现25.5万吨,基本保持稳定;农村经济总量达到 亿元,同比增长 %;第 1 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1.5亿元,增幅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98元,增幅11.7%。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我县在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村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受到了市委熙来书记、市政府正其副市长等领导及市农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的高度肯定。总结一年的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四大支撑”、“六大亮点”。
(一)四大支撑
一是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进一步壮大,为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去年,全县种植辣椒24.3万亩,产鲜椒18.5万吨,实现产值4.4亿元,虽然种植面积有一定下滑,但辣椒价格创历史新高,产销形势为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新栽中药材2.58万亩,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达28万亩,黄连、青蒿价格在持续多年的低迷后,今年一路陡涨,黄连价格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青蒿价格由最低时的0.6元/公斤上涨到6元/公斤,大大刺激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种植烤烟4.31万亩,收购烟叶12.89万担,农民收入9600万元,创税1900万元,烟叶总产量、单价、户均收入创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种植马铃薯26万亩,推广鄂薯5号新品种10万亩,收购种薯2000吨,商品薯2万吨,现金收入1700多万元,马铃薯产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出栏肉牛4.3万头、生猪33.8万头、肉兔100万只,牧业产值实现7.47亿元,比上年增11%。劳务经济进一步壮大,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400人,累计转移14.8万人,实现劳 2 务收入14亿元。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提供有力支撑。2009年,全县共完成各类水利投资2.02亿元,动工修建各类水利工程2076处,完工1998处,万胜坝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如期推进,农村人饮解困4.84万人。投资2726万元,实施通村通畅工程4个40公里,通村通达工程39个170公里,全县乡通畅率达90.6%,比去年提高15.6个百分点,建制村通达率达100%,比去年提高9.8个百分点,通畅率达35%,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完成投资7614万元,改造10千伏线路210.3公里,低压线路1123公里,全县农网改造率达70%。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
三是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09年,投资1540万元改造初中学生宿舍、食堂和校舍;落实贫困生补助政策,累计划拨各级补助资金886万元;招聘79名师范类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严格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11557户、22161人享受农村低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1300多个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严格执行征地农转非政策,6331户征地农民缴纳了养老保险。大力开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4所,建设村级卫生室30个,选聘27名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6%以上。同时,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 3 家书屋21个,农村公共服务中心25个。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民生的有效改善,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四是科技推广进一步深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年来,共推广鄂薯5号等新品种12个,推广配方施肥等新技术12项,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4个;推广农机具19629台,完成机耕、机播、机收93.5万亩,全县农机化率达26.88%,比去年提高5.64个百分点。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市先进水平,全年推广鄂薯5号等新品种10万亩。进一步完善辣椒良繁体系,在河嘴、下路等乡镇建繁育基地304.7亩,在海南省三亚市建繁制基地20亩。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石柱黄连通过GAP复检认证,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个,产品认证5个,全县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达58万亩。积极开展科技研发。东田糖脉灵胶囊完成临床试验,莼菜提纯复壮通过专家验收。全县农业科技进步综合指数达45%,比2008年提高1百分点。
(二)六大亮点
1、农村体制改革实现较大突破。一是促进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全县所有的乡镇、80%的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县政府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激励措施;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展土地流转机制研究,建立起流转合同管理、流转信息发布、流转收益分配、流转纠纷调处等制度,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有序发展。二是林权制度 4 改革进展较快,林权证颁(换)工作已完成99.9%,林权纠纷调处96.7%,走在全市的前列。流转林地110宗,面积60.7万亩,培植林下经济大户116户。三是农村金融改革在艰难中起步。组建了鑫盛林业投资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彬立信用担保公司,农商行在三益等3个乡设置了金融网点;成功开展了辣椒保险试点,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覆盖面,为农村金融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2、森林工程建设实现较大突破。2009年,全县森林工程共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工程造林11.53万亩,超全年计划3000亩。全县林业产业基地达81.8万亩,森林覆盖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9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
3、农业产业化实现较大突破。一是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培育了金田淀粉等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成功引进了山西兄弟集团、和立养殖、金兰纺织、鑫来食品、温州国豪等企业入驻我县,协议投资额35亿元。二是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鑫来食品、泰尔森药业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全县新增辣椒加工能力1万吨,累计达4万吨。三是产业集群初具雏形。通过几年的发展,伴随着温州国豪的进入,全县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一家以上龙头企业,一批专业合作社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4、资源整合实现较大突破。2009年,万亩辣椒示范园共实 5 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国土整治、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沼气池建设、巴渝新居、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10多个,整合资金4023万元。通过两年的集中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下路高坪、南宾灯盏两个整村扶贫示范村累计投入资金2461.33万元,完成项目46个,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县在县一级对涉农资金进行打捆、集中投入的做法,受到了市财政局的高度认可,并作为贫困地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
5、生产经营方式实现较大突破。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2009年,新发展专业合作社48家,全县累计达126家,入社农户2.5万户,入社率15%。加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植了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等示范专业合作社8家。不断强化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二是加强对种养业大户的扶持。新发展专业大户500多户,全县共有各类种养业大户3600多户,涌现出了李明芳、罗武等8个种养业状元。三是加快一村一品建设,初步建成了龙沙长坪的辣椒、黄水羊洞的黄连、悦来寺院的中药材、鱼池 的肉牛等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
6、新农村建设实现较大突破。一年来,围绕巴渝新居、农村危旧房改造和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南宾红星村、黄水万胜坝村、龙沙长坪村成功竞标为新一轮市级示范村。通过对土家民居长廊和生态景观走廊的不断打造,今年,整个风貌和格局实现了较大突破。2009年,全县危旧房改造2600户,巴渝 6 新居970户,风貌改造动工2020户,完成数量均大大超过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异地扶贫和生态移民2643人;硬化人行便道112.1公里,院坝1.8万平方米;新修沼气池5332口,创我县实施沼气工程以来的历史新高。打造了黄水移民小区,大歇双笕,龙沙石岭、油房等一批集中居民点,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是黄水镇的农房风貌改造受到市委薄书记的高度赞扬,大歇双笕100多户集中连片改造,给过往客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志们,上述成绩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农业农村发展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归功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个领域优异成绩的取得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方面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着制度创新力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差等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
二、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以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为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 7 破,以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全力以赴的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目标是:农村经济总量增长14.8%,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万吨左右,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度达到20%以上,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1.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农村人口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三、切实抓好2010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落实“314”总体部署、促进两翼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实现到2012年户均增收1万元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要增长950元以上,年均增速要达到19.7%,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需达到6850元。在耕地面积有限、劳动力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切实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普及力度,运用科技大幅度提高农业单产和效益。今年,要切实加大辣椒、马铃薯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争将单产提高25%以上,分别达到950公斤/亩和1350公斤/亩。加大对乡镇农服中心的管理、考核力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加大科技示范户的培养,逐步形成“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今年,全县推广新品种10个,新技术10项,推广财政补 8 贴农机具1800台套,实施水稻机插示范项目6000亩,机收3万亩,维修改造机电提灌500台(套)。二是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我县有森林面积209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7万亩。未来3年,我县将全面推广林禽、林畜、林药、林菌、林粮、林草、笋竹、林蜂、森林旅游等模式,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全县要实现林下养鸡出栏 万只;林下养牛出栏 万头;林下养羊出栏 万只;林下种药 万亩;林下种菌 万亩;林下种粮 万亩;林下种草 万亩;林下养蜂 万群;新栽笋竹 万亩,改造低效林 万亩;流转林地 万亩,林下经济实现总收入 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元。三是充分利于冬闲田土,大面积发展秋菜、秋粮,提高复种指数。我县约有10万多亩耕地冬季闲置,其中可用于秋菜、秋粮种植的面积约5万亩以上。今年,重点推广辣椒+蔬菜、水稻+马铃薯、玉米+蔬菜、水稻+油菜、马铃薯+红苕等耕作制度,新增秋菜、秋粮、油菜种植面积3万亩。
(二)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坚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万亩,产量26万吨的目标不动摇。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10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进一步调整优化粮经作物的种植比例,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业。一是种植辣椒30万亩,实现产椒29万吨。加快标准化扩繁基地建设,继续提纯常规品种,石柱红尖椒、石柱红圆椒通过市级品种审定,扎实推进育种研究,试配杂交组合50个以上,迈出向周边区县销售 9 “石柱红”辣椒种子的第一步。二是新建中药材基地2万亩,确保全县在地面积达30万亩,产中药材1万吨以上,产值突破3亿元。三是种植马铃薯30万亩,建立2000亩原种、1万亩标准种薯生产基地,收购种薯1万吨,商品薯10万吨,迈出石柱脱毒种薯向周边区县供应的第一步。四是巩固烤烟种植面积,实现种烟4万亩,产烟10万担,中上等烟叶比例达80%以上。五是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完成500万只草食牲畜基地建设任务。引进肉兔新品种,合理规划肉兔、长毛兔发展区域,迅速掀起新一轮肉兔发展高潮。全年出栏肉兔250万只、生猪35万头、肉牛4万头、山羊3万只。同时,大力发展魔芋、高山蔬菜种植,建设魔芋基地2万亩,高山蔬菜基地3万亩。
2、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从龙头企业最需要、最薄弱的环节入手,采用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式,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全年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增新增辣椒加工能力1.5万吨,启动辣椒种业产业化工程和辣椒专业市场项目,推进林板一体化、优质肉兔产业化、优质牛羊肉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年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0家,创市级、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5家,打造2家“三千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入社率达20%以上,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3、深入推进农产品市场营销。坚持以销促产、产销联动的 10 工作思路,促进农产品由基地向餐桌跨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今年,重点抓好辣椒市场、畜牧市场、木材交易市场和冷水边贸市场建设,力争启动四星级黄连市场建设。开展石柱火车站物流中心和西沱港口物流基地规划编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农商对接,探索超市+基地、超市+专业合作社、超市+龙头企业、超市+种养业大户等新型产销关系。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宣传力度。办好辣椒订购会,提高市场影响力。加快建设黄连、中成药、莼菜等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基地,不断提高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统筹城乡,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1、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促进农村土地、林地流转的体制机制。着手扫清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确权发证尾欠工作,全面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和纠纷调处仲裁体系。强化奖扶措施,提高对农村“十大状元”的奖励标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要素市场功能,不断推进规模经营的发展。今年,全县土地流转率要达到28%以上,规模经营度达20%以上,流转林地10万亩。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制度。以村、组为单位组建管护协会,建立制度、落实人员、筹集经费,加强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对尚未开工的项目,积极推行项目竞标制,按照先建制度、后定项目的原则,将管护制度作为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切实加强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深化农村投融资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房地产权属登记发证工作,大力发 11 展农村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村房地产权、林权质押贷款,提高农村融资能力。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授信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财税支持。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向农村,增强农村发展能力。继续开展生猪、烤烟等农业政策性保险,扩大辣椒保险试点范围,开展林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2、着力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加强资源整合,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工程和扶贫片区开发,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巴渝新居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生态异地移民等政策,加强村庄建设规划,深入推进土家民居长廊和生态景观走廊建设,着重打造县城—鱼池—黄水—冷水—三河环线。今年,完成居民点集中建房750户、农房风貌改造5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500户,建设沼气池3000口,新建人行便道200公里,硬化院坝2万平方米。开展“村企共建”活动,选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组织5家龙头企业与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对接,打造不同模式的新农村。
3、着力发展劳务产业。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今年,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累计转移劳动力15.9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33亿元。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惠民工程,提高培训质量,全年培训劳动力8000人。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巩固传统基地,不断开拓新的输出基地。进一步加大劳务品牌创建力度,力争将“石柱电子电工”、“石柱砖工”、“石柱焊工”打造 12 成市级劳务品牌。实施“归雁工程”,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创业人数达1350人。
(四)夯实基础,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饮水安全,改扩建乡镇供水工程4处,新建农村饮水工程450处,解决29个乡镇4.7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巩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万胜坝水库大坝竣工验收并下闸蓄水。加快推进东方红水库前期工作,新建各类水利工程2150处,新增有效灌面4.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6.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5万亩,整治开发土地11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全力打造冷水现代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力争用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村村通工程”,实现广播电视、移动网络全覆盖。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与研判,办好“农信通”电话信息服务,实施信息使用费用补贴,向农村干部、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免费发送市场信息。
2、加快农村环境建设。深入推进森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工程造林16.7万亩,落实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管护任务208.8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尽责率达90%以上。实施下路镇高坪村农村清洁示范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秸秆汽化等清洁能源,全年建设农村沼气池3000口,建设沼气工程 处,推广秸秆汽化炉 台。动员农户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搞好农村庭院美化绿化工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农村生活环境。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 13 御体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进村入户。
3、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启动黄水镇卫生院迁建,完成马武等6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将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120元,农民参合率达98%以上,实际补偿率达4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水平,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建和抗震加固项目,继续加快农村寄宿制工程和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步伐,完成国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量的60%。合理规划布局幼儿教育资源,幼儿入园率达到70%。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和169个农家书屋建设。
4、加快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健全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认真实施援助项目,扎实开展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异地移民搬迁和扶贫培训,实现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救济制度的有效衔接,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2010年,争取资金5700万元,完成三星三树村、冷水河源村、临溪力家村等12个村的整村脱贫建设工作,实现全面达标验收。贫困人口减少1.2万人,实施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2914人。
四、狠抓当前,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开门红
(一)切实抓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到户规划。各产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以户为基础,以产业为核心,层层编制规划,做 14 到县有规划、乡有方案、村有台帐、户有计划,将每一个户的增收来源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到户规划要在4月底以前全面完成。
(二)切实抓好春耕备耕。一是加强马铃薯、小麦、油菜等作物的田间管理。二是做好肥料、种子、农膜等生产资料的调供与储备,保证市场供应。高度关注肥料价格、两杂种子经营。工商、农业、质监等部门积极配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行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三是抓好辣椒、烤烟、水稻、玉米、红苕等大春作物的播种育苗工作。农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鼓励农民抢抓季节,适时早播。四是抓好农机具示范、推广。
(三)切实抓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免疫措施和防控责任,做好应急预备队人员的培训、应急演练以及应急物资储备,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保障体系,果断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全县清净无疫。
(四)切实抓好返乡农民工培训。有关部门要抓住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加大“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力度,围绕农民转移就业、特色种养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等开展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强与江津区劳动部门的合作,组织部分企业、涉外劳务机构在我县举办几场大型劳务招聘会。
(五)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部分年前返乡的农民 15 工还未外出,农村劳动力比较充裕,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春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再次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
(六)切实抓好项目的策划、申报与实施。一季度是争资立项的关键时期,涉农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市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尤其是“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衔接,抓紧策划、包装、申报一批项目,争取更多支持。
在全县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为召开好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会前县四家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对“三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希望和要求。刚才周书记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
回首过去的一年,“三农”工作大局稳定、态势良好。突出表现是:农产品产量保持持续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三农”项目建设大幅度增多,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得到进一步改进,农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的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农口各部门、相关涉农部门获得了一批部、省、市里的表彰和奖励,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许多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展望新的一年,“三农”工作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是压力大。省委、市委决定从今年起将对“三农”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对各县市区进行综合排位,这就对我们今年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这几年,周边地区整体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都很高,建成了一批投资过亿元甚至数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品龙头企业,产业链长,与生产基地的联系紧,具有较强的带动
能力,同时,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还为农民在非农产业增收拓展了较大的空间。回头看看我们县,我们的产业化发展水平还相应较低,还没有一家像样的畜牧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步伐,就使我县沦为服务外县龙头企业的资源提供者。
二是难度大。主要表现在组织化程度低,资源增值能力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今年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还没有清晰的凸显在我们的视野里,农村基层治理机制还很不完善,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关联紧密、运转高效、反应快捷的农村治理机制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是空间大。一方面,今年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中央1号文件5个部分、27条,条条都有真金白银,从中我们不仅是看到了中央要加强三农工作的决心,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三农”工作发展的美好远景。其次,经过我们多年的发展积累,应该说我们有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去年动工新建的30多家龙头企业,今年将相继投产,对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提供了很好的实现平台。再一个方面,我们有非常好的发展资源,初步测算,我县的农产品有100多亿元的加工增值空间,还有数十亿元的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可供开发,这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还有近几年来“兴五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干群干事创业的热情,人心思干,民心思治、思富,为我们
做好今年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思想基础。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我们上有政策支持,县有资源潜力,人有思想基础,我们要坚定信心,咬住目标,潜心苦干,狠抓落实。
一要谋前。就是谋划要超前。要在全县全乡镇全村或某个企业都要超前谋划好今年的发展规划、要素配置、工作重点以及保障措施;要研究中央、省出台的相关政策,超前策划和包装大项目。
二要做实。就是要找准信息,先人一步,跑省进京,把争取大项目的争资立项工作做实;要想尽千方百计、排除千难万险、不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把招商引资工作做实;要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扩大会员规模,依法土地流转,提升运行质效,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实;要着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参与、企业主体、联手共创的创建机制,把品牌做实。
三要管住。就是要严守政策纪律,守住政策红线,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好;要进一步强化乡(镇)、村责任,把农村乱批土地、乱占耕地、无序建房、乱建墓地及其它乱占土地行为遏制住;把违法开采山沙、河沙、石材等危害河水资源、河堤桥梁安全和破坏生态的私挖乱采行为遏制住;要坚决取缔实心粘土砖,支持发展低碳经济;要进一步巩固 村级“三资”清理成果,坚决制止再添新债。
四要搞活。要进一步整合投资,发挥效益,要改变过去那种“天女散花”的资金使用办法,集中优势资源,实行重点投入,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一块、见效一块、靓化一块。
要“以奖代补”,激活民资。实践证明,“以奖代补”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机制,据我们调查,在我们实施“以奖代补”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以奖代补”项目选择准,就可以取得1:20的投资效益,也就是政府每奖补1元,就可以带动民间投资20元以上,我们要继续推行这个机制,引导民资投向农业农村,我们的各部门都要对“三农”多一分爱心,多贡献一分力量,要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关爱农村,支持新农村等各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在全县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大会,主要目的是通报今年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扎实苦干,再掀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刚才,副县长xxx同志通报了全县1-7月份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有关乡镇作了典型发言和表态发言。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投入大量财力,大力实施农村五件实事,受到了广大农
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农村五件实事中,农村道路建设是影响最深远,也是群众得最大实惠的一件实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能否把握好此次大好机遇,加快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体情况看,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进展非常缓慢,形势十分严峻。从通报的情况看,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xxx在全省、全市的形象相比,与我县其他各项工作在全市的位次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固然有客观上的因素,但主要是主观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纵观全县情况,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畏难情绪严重。今年初,我们在全县交通、绿化、策应扶持暨政府廉政会议上,对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并与各乡镇
签订了农村道路建设目标责任状。5月10日,县政府又专题召开了农村公路建设暨严格质量管理会议,就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进行了再发动、再动员和再部署。但从实际效果看,大部分乡镇对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充耳不闻,不是积极主动地落实各项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一味强调资金不足、原材料上涨等客观原因。少数乡镇主要领导甚至为保不出事,宁愿不干事,造成领导弱化,组织不力,农村公路建设迟迟没有进展,严重影响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进度。二是工程进度滞后。截至7月底,全县2003年省定计划项目仍有4条计公里尚未竣工;今年省定计划项目已开工的尚不到60%,已开工项目还有不少处于停工状态,已竣工的寥寥无几;省计划外项目已开工的尚不足任务的三分之一。无论是与序时进度相比,还是与其它县区相比,我县都已严重滞后。根据6月27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所通报的情况,宿迁市的建设进度在全省处
于末位,而我县农村公路的建设进度又在全市处于末位。如不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我县将成为全省落后的典型,直接影响到省对我县的整体评价,直接影响到省补配套资金的足额、及时拨付。三是计划执行随意。今年省定计划项目是在充分征求乡镇政府意见基础上下达的,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乡镇不顾上级的规定和有关要求,随意改变工作计划,人为制造工作障碍,计划内项目尚未实施,就先实施计划外项目,从而造成省计划项目开工数和竣工数严重落后于序时进度。目前,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已正式下发文件,要求各县区进一步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并且明确规定,年内按时完成省计划项目的可以享受省补配套资金,完成计划外项目(含五年规划内的项目)将不享受省补配套资金。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吃透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项目计划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四是道路质量不高。今年上半年,我县大力实施城区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城乡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加之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工程施工、监理、管理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少数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必要的施工设备、检测仪器,施工极不规范,甚至偷工减料,部分路段不达标准,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隐患。主要表现为:有的所用原材料不合格,特别是石子规格较大,片石较多;有的二灰石质量控制不到位,厚度不足、养护不及时、表面松散;有的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浇铸混凝土模板宽度低于路面设计厚度,个别乡镇甚至用油毡代替模板,漏浆严重,边缘粗造;有的施工过程质量检测频率极低,一些乡镇对石灰土、二灰石、混凝土无强度抽查资料;有的配套工程不实施,存在建路不修桥,好路有危桥的问题,同时错车道设置、路肩整治、绿化工程、排水系统、交通标志牌也不到位,不仅影响省农公办对我县农村道路的验收,而且也为道路安
全埋下了隐患。五是档案资料不健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部分乡镇都不够重视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工程交竣工验收时临时抱佛脚,东找西凑,绝大部分材料要重新补充完善,难以达到规定标准,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影响道路的验收。今年上半年,我县上报去年省定计划项目交竣工验收资料时,三番五次被市里退回要求重新补充完善,这不仅导致省补配套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直接影响工程的正常开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的整体形象。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同各县区签订了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状,并将农村道路建设工作列为对各县区的重点督查事项,县委、县政府也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广大群众更是翘首以待。针对上述问题,各乡镇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从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高度,本着对事业、对群众、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抓好
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领导,科学筹划,精心运作,扎实工作,坚决完成今年农村道路建设任务,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迅速掀起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高潮针对今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面广量大的繁重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努力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今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是公里,其中省计划项目公里,省计划外项目公里。由于省补配套资金的政策调整,并综合考虑乡镇的实际状况,我们对全年农村道路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适当调整,也就是说,今年省计划项目必须确保年内完成,省计划外项目中已经开工的也必须确保年内完成,尚未开工的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面对这样的目标,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可走,没有任何价钱可讲,也不能有任何幻想可留。尽管农村公路建设中
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无论困难有多大、问题有多少,我们的决心和信心都不能动摇。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对我们执政宗旨的检验和执政能力的考验。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科学安排好各项工程的建设,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如实完成。二要进一步明确时间要求。针对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体进展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迅速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农村道路建设目标如期完成。2003年省定计划尚未完成的,要确保9月20日前完成交竣工验收;2004年省定计划已开工的,要抓紧实施建设,已停工的,要迅速恢复施工,确保在10月20日前完成交竣工验收;省定计划尚未开工的,有关乡镇要迅速启动工程建设,抓紧完成招投标等程序,迅速组织人员、材料、机械进场,确保8月15日前投入施工,并于10月
20日前完成交竣工验收;省计划外项目已开工的也必须要在10月20日前完成交竣工验收。三要进一步严格技术标准。要严格按照《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技术标准,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要在抓好主体工程的同时,同步实施相关配套工程。要把项目沿线桥涵构造物纳入工程总体计划,统一设计,统一核算,统一施工。凡未单独立项的小型桥涵建设资金,一律由所在乡镇自行解决。对不通航的小河桥梁,尽可能改造成涵洞。桥涵要确保荷载标准,并与路基同宽。考虑到乡镇财力有限,县财政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乡道、村道上的桥涵配套工程实施“以奖代补”,尽可能的给予乡镇最大的支持。对大中型桥梁,省交通厅正在进行调查摸底和经费测算,可能将出台补助政策。同时,要抓好道路的路肩整治、错车道预留、交通标牌设置、绿化工程和排水系统等工程实施,做到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四要进一步把好质量关口。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由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加之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将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各乡镇和交通主管部门都要把道路质量工作作为首要目标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一要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县道的施工及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县交通局,乡道、村道的施工及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所属乡镇政府,县交通局负责对乡镇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比。要全面落实设计、施工、监理和业主责任制,做到分层管理,逐级负责。同时要建立农村公路质量责任人档案,将每条道路的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责任人的名字挂牌明示,并存入档案,实行施工质量终生追究制。二要健全质量监管体系。要建立健全三
级质量监控体系,坚持施工单位自检,乡镇政府复检,县交通部门抽检,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特别是交通部门质量监督人员,必须要身临一线、现场检查、跟踪督查,严格把握质量标准。要加大对影响结构稳定和安全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消灭质量管理通病和实体质量通病。三要从严查处质量问题。在质量检查中,如发现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要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该返工的坚决返工。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予拨付补助资金,并对施工单位和工程建设主体予以一定的罚款;对返工造成损失的,全部由施工单位承担;对屡整屡犯的施工单位,要给予清除出场和终止施工合同的处罚,并在3年内不得进入xx交通建筑市场;对质量监督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质量问题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行政、经济直至法律责任。总之,要力争将每一条农村公路建成“长寿工程”、“精品工
程”、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五要进一步落实配套资金。资金投入是公路建设的基本保障和决定因素。今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包括桥涵改造)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需县乡政府配套的资金约9950万元。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资金很难及时足额筹集到位,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筹安排,认真研究农村政策,积极推进多元化投资体制,千方百计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科学合理调度建设资金。一是县乡财政划一点。对农村道路建设中投入较大的乡道,县级财政已经给予5万元/公里的补贴,并对桥涵配套实行以奖代补,乡级财政也要适当划一点资金用于公路建设。二是向上争取一点。各乡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挖掘对外关系资源,利用省对宿迁重点帮扶、支持的良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弥补道路建设资金缺口。三是“一事一议”筹一点。要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在不违规、违纪的前提下,多方筹措资金。要严格
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科学调度使用“一事一议”资金。四是社会赞助一点。要广泛宣传发动,激发农村党员、机关干部、个体大户和在外打工、经商人员捐资修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里还要强调的是,不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怎么紧张,都必须要严格地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筹集资金,决不允许乱集资、乱收费和搭车收费,并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妥善处理好资金使用与严格管理的关系。资金筹集十分不易,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精打细算、从俭节约,特别是要严防跑、冒、滴、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益,防止资金浪费。要设立资金管理专户,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坚决杜绝随意挪用、占用项目启动资金现象的发生。二是处理好加快道路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乡镇政府是农村道路建设的主体,不仅要履行好推进农村道路建设的职责,更要履行好维护一方稳定的职责,绝不能以任何理由、任
何形式转移困难和转嫁矛盾。除农民自愿捐款、捐物、助工外,坚决不允许搞强行摊派,这必须作为一条严肃的工作纪律来执行,任何乡镇、任何人都不得触犯政策“高压线”。六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指导。去年以来,县交通局已对各乡镇公路建设监管人员进行了两次培训。但从目前的工作状况看,各乡镇仍存在管理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再培训、再提高。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密度。县交通局每隔一到二个月就要组织一次技术培训,也可以通过以会代训,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另一方面,要丰富培训内容。要针对乡镇在道路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继续抓好施工规范培训的同时,重视加强工程检测、资料整理、竣工验收和政策文件等方面的培训。关于政策文件这一块,县交通局已将省、市、县所下发的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文件汇编成册,分发到各乡镇。除了培训班上要组织学习,各乡镇平时也要加强
学习,做到学深学透。尤其是乡镇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在学习中开拓思路,在学习中提高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本乡镇的公路建设。七要进一步完善内业工作。要认真吸取过去的教训,从现在起,对去年尚未竣工验收的省计划项目以及今年的所有计划项目,交通局和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市农公办下发的内业资料新标准,从开工准备、施工过程到交竣工验收的整个程序,逐项、及时、全面地进行收集、整理和上报,做到“一路一设计,一路一档案”。会前,县交通局已经制定了道路建设材料范本,请各乡镇对照范本内容,迅速完善已开工道路的内业资料,确保内业资料健全、完整。同时,要将各乡镇项目资料完备情况作为年底工程验收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基础资料不齐全、不规范、收集不及时的乡镇,定期予以通报批评。对今年开工的项目,在拨付启动资金时,县交通局要严格把关,要求每个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开工报告必须齐全、规范,符合最新要求,否则不予拨付启动资金。
三、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开展今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大、投入多、时间紧,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大领导力度,提高组织程度,狠抓措施落实,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开展。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工作的可靠保证,落实工作责任是推进工作的主要抓手,在农村公路中,乡道和村道建设主体是各乡镇政府,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当前,各乡镇要把农村公路建设列入当前的重要工作日程,乡镇长要做到亲自挂帅、亲自上阵、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亲自督查,沉入第一线了解情况,研究对策,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会议以后,各乡镇要迅速召开农村公路建设动员会,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到目标再细化,责任再明确,措施再落实,并将会议及
任务分解落实情况在3天内,以书面形式报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二要强化时间观念,抢抓工程进度。从现在至10月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实际可用时间十分有限。当前气温适宜,正是道路施工的黄金季节。各乡镇一定要迅速行动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只争朝夕,一着不让,抢抓时机,大干当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对每条路都要制定组织严密、安排科学的工作计划,要倒排工期,实行工程竣工倒计时,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年,以村保乡,以乡保县,确保按照规定时间、规定标准完成道路建设任务。三要强化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各有关部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自觉地把地方工作、部门工作与农村道路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强化
服务意识,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事快办,只要有利于农村公路建设的事就办。交通部门是公路建设的主要业务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责无旁贷,要从组织上、管理上、技术上,服从服务于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城区交通重点工程已基本竣工,交通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农村公路建设上来,将承担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充分地开展起来。要迅速把所有技术力量毫无保留地派遣到农村公路上,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县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合理调度省补配套资金,积极筹措县配套资金,不断优化、简化资金拨付程序,保障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县招投标管理中心要及时做好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严把施工单位资质关,为工程施工赢得宝贵时间,把好第一关口。水利部门要拿出骨干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支持农村公路桥涵配套建设。宣传部门要强化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宣传报道,把工程建设
中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及时报道出来,为农村公路建设造势鼓劲,摇旗呐喊,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农村公路建设,个个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四要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加强督查考核是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有督查才有促进,有考核才有鉴别,有奖惩才有动力。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必须将督查考核、奖优罚劣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要严格督查要求,县农村公路建设技术质量监督小组要根据各乡镇每条道路的工期安排进行跟踪督查。对每条道路的质量和进度情况,每二周汇总一次,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布,并及时通过相关载体向县领导汇报。年终时,我们将严格按照沭政办发[2003]149号文件的规定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坚决不打和牌。对因工作不力致使既定目标未能按期完成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要切实维护项目规划的严肃性,对擅自降低项目标准、未按计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在全县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报稿)08-09
在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4
在全县农村教育干部任职考核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11-11
在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07-23
王福有同志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3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14
在全县农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07-06
在全县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