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记在全县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文档

2024-09-12

赵书记在全县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文档(共4篇)

赵书记在全县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文档 篇1

在全县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赵学忠

(2012年3月6日)

同志们:

当前,全国“两会”正在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将在年内召开,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对于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意义重大。下面,我强调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人口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天下安。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重点难点都在三农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全方位转型的攻坚时期,三农工作的基础战略地位显得更为突出。维护粮食安全,必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改革发展全局,必须深化农村土地财产制度、户籍制度、金融制度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保持经济稳中求快的发展态势,必须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三农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没

有农业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县的大局稳定。绝不能由于农业情况好转就放松农业,绝不能因为农业基础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就忽视对农业的投入,更不能因为农业占国民经济产值比重逐步下降而否定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要看到,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还将在很长一段时期依靠农业的有力支撑,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农民作为社会构成重要群体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因此,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绝不能动摇,要始终不渝地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动员一切力量关心、重视、支持、参与和加强三农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努力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上求突破,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见实效,在推动农村全面发展上上台阶。

二、农业生产的特色方向不能改变

山丹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这是我们的基本县情。立足这样的县情,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坚持特色方向,加快发展以节水生态高效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探索出一条干旱缺水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路子。要进一步做大传统优势产业。稳定优质马铃薯、大麦、油籽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创优原料品牌,做强丹马油脂、金山麦芽、瑞达淀粉等农产品加工品牌,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要加快发展节水高效现代设施农业。把干旱缺水的劣势转化为发展

节水高效现代设施农业的内生动力,扶持发展红地球葡萄、精细蔬菜、双孢菇等设施种植业和设施养殖业,逐步提高设施农业比重。要同步做好市场销售工作,培育中介组织和经纪人,“走出去”寻找销路,与大中型超市和流通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稳步扩张设施农产品生产营销规模。配套加快储鲜能力建设,错峰上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科技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能人资本投入农业示范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建设提供项目、科技、人才和融资方面的集成服务,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设施农业、山丹花开观光农业、瞭高山高效畜牧业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和9个农民创业园加快建设,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成科技创新的高地、引领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前沿。要进一步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效益和水平。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规范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营销能人集中、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培育一批经营土地500亩以上的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

三、贫困村社群众的脱贫致富不能忽视

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一大批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农村涌现出一批资产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的农民。但不可否认的是,按照国家新的贫困线标准,我县还存在“插花式”贫困问题,甚至有整村整社贫困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

下行压力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农民增收环境出现了许多困难和不可知因素。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积极稳妥地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进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对低收入贫困人口,要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道。要把扶贫开发与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能人带动战略和全民创业工程、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劳务经济发展、以及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结合起来。要扎实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脱贫路子,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培育增收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四、农民素质的提升工程不能松懈

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要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也是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在非农就业领域,要整合培训资源,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落实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务工技能培训的实效,使农民愿意培训、主动培训、学有所得。在农业生产领域,要加快培养适合现代农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包括农业科技能人、农产品营销能人、专业合作社经营能人。要因势利导,吸引农民工中的能人回到农村,把先进的市场观念、管理经验带回家乡,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家乡,把稳定的产销关系建立在家

乡,兴办一批农业生产和加工营销实体。要注重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把更多的致富能人培养成共产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能人选配为村干部,实现启用一个能人,建强一个班子,带动一个产业,促动一方发展的目标。

五、三农工作的领导力量需要加强

近年来,我们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同时,突出加强了文化旅游产业、新型工业和城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但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旅游产业、新型工业、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基础在农村,保障在农业,三农工作的领导力量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一如既往地把三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抓实抓具体抓出实效。全县上下、各行各业都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站在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为三农工作营造宽厚环境,推动我县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赵书记在全县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文档 篇2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稍后,市长XXX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着力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我们可以看出,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这些变化充分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更加注重促进乡村整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标准进一步提高,部署也更为明确。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文化兴盛、乡村善治、中国特色减贫“七条道路”。前不久结束的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着力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充分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1.要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一句空话。XX的农业产业基础好。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污染少,土地平坦、灌溉便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资源禀赋优越,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且绝佳搭配,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相对较高;产业规模大。土地面积大,产出量大,年产玉米种子XX万吨、蔬菜XXX万吨、马铃薯XXX万吨、中药材XX万吨,“XXX玉米种子”占全国玉米供种量的XX%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值位居全省第XX;产品品质好。近年来我们按照“绿色、循环、效益、品牌”的发展理念,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并重,全力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奶牛、肉牛等产品已经成为了“有机、有量、有名、有口皆碑”的“四有”产品。我们积极探索的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模式,现在已经成为XX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推模式,这在全省都是“独一份”的特色产业模式;“XX玉米种子”、中药材这两个产业都是非常有优势的“特别特”产业;我们的XX万亩高原夏菜,凭借绿色、有机、高品质的优势销往港澳,出口中西亚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已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好中优”产业;6万吨的食用菌,在时令季节错峰上市,成为名副其实的“错峰头”产业。我们的农业有基础、有优势,应当走在全省前列,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去年我市农业增加值增速退至全省第四,这充分表明,我们在农业发展方面还有不足、有差距。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缺乏有机衔接等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挖掘潜力,彰显优势,扬长补短,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实现产业兴旺,就是要立足XX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坚持把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科技支撑、集约经营、新兴产业培育和外向发展,持续推动农业从数量扩张型向品质提升型转变,促进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2.要切实突出生态宜居这个关键。农村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优势。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不仅需要充足、安全的农产品,而且向往清新的空气、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还对回归自然、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产生浓厚兴趣。而这正是新时代新农村“生态宜居”功能的具体定位和突出表现。现在,我们要搞生态宜居,绝不能只是简单的栽花种树,而是要在守住农村生态环保底线的前提下,着力打造具备生态宜居功能和品质的美丽乡村。就全省而言,XX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在推进生态宜居上有着相对较好的基础,完全可以走在全省前列。具体来讲,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在优化农村空间布局上突出“生态”。要坚持生产集约、居住集中,高起点编制村社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强化工业园区平台作用,加快企业“出村入园”,减少污染,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二是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上突出“宜居”。坚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清洁化作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举措,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强化“控源”,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探索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力“治污”,加强农作物秸秆、养殖业粪污、农膜综合治理利用,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厕所革命;要积极争取省上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加大农村改炕、改灶、改暖工作力度;争取贷款XX亿元、实施三年20万户XX计划,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植绿”,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加快构建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三是在自然资源利用转化上突出“宜业”。坚持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探索推广民乐县民联镇东寨村生态休闲农业等发展模式,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积极开发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兴建以山村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推出精品山村旅游点。注重开发湿地资源,着力打造高质量湿地旅游产品,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农耕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农耕文化旅游产业,既保护好乡村传统文化、乡村记忆,又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要加大农村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力度,使农村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3.要努力筑牢治理有效这个基础。有效的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乡村稳定、有序,才能谈得上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首次在党的重大报告中针对乡村治理提出的具体要求。目前,XX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农村社会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一些问题、矛盾相对突出,但社会治理方式创新还远远跟不上农村发展形势需要。加强乡村治理,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证、自治是方法。在乡村治理方面,XX最大的优势是村级组织比较完善,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比较强。我们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完善的优势,大力弘扬熟人社会重视亲情、讲究礼仪、尊重伦理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构建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信法守法为准绳、以崇德向善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具体要从三个方面重点着手:一要坚持德治为先。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培育新乡贤文化,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二要坚持法治为本。不断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在农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打击村霸及黑恶势力,建设平安乡村。三要坚持自治为基。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原则,以维护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为基本内容,在法治框架下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规民约、村务监督等各类制度,不断强化自治基础和根本。

4.要着力加强乡风文明这个保障。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源,振兴乡村必须振兴文明乡风,重点是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培养文明行为习惯。XX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植根深厚,具有独特魅力,历来民风淳朴。但不可否认,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们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行为取向也正在经历剧烈变革,一些优秀的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越来越失去控制力,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和纠正。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要积极传承和培树优良家风。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培育良好家教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助乡风。二要大力推动形成良好民风。要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传递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正能量,引导群众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用文明言行来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把反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三要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集市”“千台大戏送农村”等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文艺展演、电影放映、农民运动会等文化活动,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以文化民,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

5.要牢牢扭住生活富裕这个根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也是衡量“三农”工作的基本尺度,我们所有的农村工作都必须围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个根本来进行。XX农民生活水平在全省是处在前列的,2017年我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XXXXX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XXXX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差XX元,农民收入相对较高但增速缓慢。脱贫的核心是收入,富裕的核心也是收入。所以,我们没有沾沾自喜的资本和底气,还需要持续用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努力从“生活宽裕”向“生活富裕”迈进。具体来讲,要在四个方面用力:一要着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努力把农业附加值留在农村内部,不断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二要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技能,大力支持农民外出打工、就近务工,提高其就业稳定性和工资收入水平。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加快发展地域文化、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努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持续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三要着力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相比,我市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比重较低。积极做好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把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原料等资源与企业的技术、市场、资金连为一体,让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链的投资者和受益者,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要着力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全面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补贴,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多渠道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下一步省委、省政府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抓一些重点地区,积极培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发挥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拿出亮点、做出示范,力争进入全省重点地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

二、以扶贫攻坚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着力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今年,省上把“两州一县”和XX个深度贫困县作为重点,要求以“保持战斗姿态、拼上身家性命、敢死拼命、战斗必打胜”的决心,坚决打胜精准脱贫攻坚战。目前,我市XX个“插花型”贫困县区虽已达到退出要求,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X%,但全市仍有贫困人口X万。这一数量虽然小,但都是深度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差、底子薄,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是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各县区要对照全面小康标准,紧盯短板弱项,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找不足、补差距,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突出精准性,确保脱贫目标全面实现。按照国家和省上脱贫攻坚新部署、新要求,需要对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核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核实底子,切实摸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要完善精准到户的工作方案。各县区、扶贫办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保3月底全部制定完毕。要逐村逐户逐人制定脱贫增收方案和措施,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区别不同情况,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坚决避免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二要明确精准到户的时限进度。进一步细化扶贫工作进度安排和完成时限,坚持实行挂图作战、序时销号制度,脱贫一户检查一户、验收一户销号一户,确保脱贫目标落到实处,坚决防止久贫不脱、扶而无功、流于形式。三要强化精准到人的扶持措施。认真分析致贫原因,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信心,自立自强,努力推动“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增收、看病、上学、住房、饮水、行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急需帮扶的难题。改进扶贫工作方式方法,更多地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赋、设置公益岗位等机制,引导支持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四要落实精准到户的帮扶责任。进一步明确市、县、乡联系帮扶单位工作责任,整合调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到户帮扶工作力度,切实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五个落实”,建立完善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2.着眼整体性,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进程,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但就扶贫工作而言,仍然是带有明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取向的经济活动。脱贫致富,生产是基础、生活是目标。我们要把改善生产条件摆在第一位,只有改善了农业生产设施,才能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性设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去年年底,省上针对脱贫攻坚专门出台了“两个千亿”专项贷款政策,但这个政策不是定向定额,而是激励性的,谁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谁争取的贷款就多。对此,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争取力度,想办法争取更多支持。在产业扶贫上,要紧盯全省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工程和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元双向”循环模式打造全力争取支持,努力加大草畜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覆盖率。在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上,要紧盯全省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围绕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河道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工程全力争取支持,全面巩固提升水源保证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加快实施贫困村内巷道硬化、入户道路硬化和农户庭院硬化“三化”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畜禽污染防治和“厕所革命”,持续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稳步推进旧房拆除,重点解决好无人居住的留存危旧房问题,特别是对还没有解决的农村“五保户”危旧房屋,要制定相关政策,列支一定补助资金,该拆除的拆除、该翻建的翻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3.增强时效性,全力完成易地搬迁等重点任务。易地搬迁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去年,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任务是新建安置房XXXX套,虽然全面完成了主体工程,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入住率只有27.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贫困退出摘帽整体进度。今年,我们还要对XXX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搬迁,年内完成全部安置房主体工程,加上去年未完成的主体工程和搬迁任务,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聚焦重点难点,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要坚决靠实易地搬迁工作责任。县乡政府责任、领导责任要进一步明确,上文上墙,确保责任到人。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本县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搬迁任务按期完成。二要加快易地搬迁工程进度。要全面实施“市包县、县包点”的包抓责任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每个安置点倒排工期、倒排节点,严格督查,做到“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时序、督查倒逼落实”。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科学编制2018年项目实施方案,做好对象确定、规划选址、土地落实等前期工作,具备条件的要提前开工,确保2018年易地搬迁项目5月底全部形式建设。年内2017年的安置房全部实现入住,2018年的50%以上实现入住。三要同步发展后续支撑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既要“挪穷窝”,也要“换穷业”“拔穷根”,最终要通过改善搬迁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市县发改、财政、扶贫办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细化后续产业和就业帮扶政策,健全完善搬迁群众就业信息档案管理机制,将后续产业发展同步纳入项目实施方案,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按照“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的要求,采取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资产收益扶持等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做起、做大支柱产业,让群众有业可就,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

三、以转型升级推动农业质量效益提升,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长期以来,因独特的资源禀赋、优越的生产条件和悠久的耕作传统,农业一直是我们的绝对优势和最靓“招牌”,XX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市。从“大”到“强”,我们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也有许多文章要做。同时,受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迫切需要农业加快转型。我们必须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以“三元双向”循环为基本模式,以“四个百万”工程为载体,以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为核心关键,大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1.立足于“调优”,持续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已经培育形成了玉米制种、草食畜、高原夏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优质林果等区域特色产业,但多而不优、优质产品供给不足与“大路货”供过于求并存的问题普遍存在。我们既要抓好种植业与养殖业结构的调整,也要抓好种植业内部的调整,还要抓好农作物产品结构的调整,以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生产更多高端优质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下一步,要从三方面着力。一要推动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XXX万亩左右,着力在提升产值、效益上下功夫,拓展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根据蔬菜外调量增加和我市冬春季蔬菜生产能力相对不足的实际,适度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养殖总量、提升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构建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的要求,着力做好饲草加工利用、畜产品加工增值等延链补链文章,带动全市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要力促区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我们的区域特色产业,在全省、全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关键是要实现绿色供给,打出我们的特色品牌。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力争食用菌产量达到XX万吨,中药材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均达到XX万亩、小杂粮面积达到XX万亩,以规模优势彰显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做好XX省长讲的两个“三品一标”的文章,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做到“量增质更优”。三要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戈壁农业是设施农业的升级版,是带动设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戈壁生态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化水平的引擎,抓紧抓牢抓实,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按照“生态优先、定位高端、企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原则,在南部沿山冷凉地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带、中部绿洲戈壁区域发展外向型蔬菜产业带、北部沿山戈壁区域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产业带,使戈壁农业成为优质高端农产品的重要产区。各级各部门要针对戈壁农业投资额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争取、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困难,做好资源利用、生产管理、技术集成等服务工作。

2.立足于“做强”,着力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近年来,我们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产品品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造了“金XX北纬38º”“XX玉米种子”“XX肉牛”等一批地域品牌,但事实求是讲,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还不高,我们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还没有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要从四个方面打造品牌、提升效益:一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以“三元双向”循环为基本模式巩固提升农业比较优势。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式,建立起农户家庭或企业内部小循环、区域或产业之间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的循环农业体系。二要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业创业园为重点,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着力提升XX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XX区和XX县要以创建全省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推进辖区内各类农业生产组织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为全市做好示范。三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XX学院、XX农科院、林科院等科研院所作用,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和联合攻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调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才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升科技贡献率。四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投放品监管,严格落实绿色有机农产品“禁用清单”,切实强化源头防控;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索建立农产品准出制度,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XX的农产品有自己的位置,有良好的信誉度。

3.立足于“增值”,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既是工业的重要组成业态,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农产品精深加工一直是我们的短板,但也是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下一步,要坚持把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引进外地企业与培育本土企业并重,持续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使更多的农产品能够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真正把XX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市场竞争优势。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好重点项目招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有一定行业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甘州区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新恒基农作物秸秆循环转化利用产业园项目对接沟通工作,力争早日落地建设,尽快发挥示范作用。二要推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抓好XXXXX、XXXX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大传统产业和落后生产线改造提升力度,破除制约瓶颈,焕发新的活力。要做好XXX等在建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融合原料供应渠道、拓展销售市场,确保企业按期投产、正常生产、满负荷生产。三要加大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集成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进一步落实“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政策措施和领导干部帮扶企业制度,帮助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困难,促其正常生产、发挥有效产能。

4.立足于“扩销”,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一带一路”。XX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农业产区,全市99%的玉米种子、80%的蔬菜、60%的马铃薯、85%的中药材、50%以上的畜禽产品均要通过外销实现农产品产销平衡。随着“一带一路”及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XX不仅实现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西开放,而且实现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切切实实把XX从一个内陆腹地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我们必须积极参与、深度融入,加快与沿线国家农副产品的贸易升级、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才能为XX农业发展拓展更大市场空间。这方面,要重点补齐三个短板:一要补齐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的短板。目前,我市虽已建成农产品冷链流通企业XX家,总库容XXXX万吨,年向外销售鲜食果蔬产品XXX多万吨,但主要以生产企业自建自购自用为主,尚未形成从收购、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全程冷链体系,直接推高了运输成本,影响了鲜活农产品走出去。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制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规划,建立以高原夏菜为主的存储机制,建设贯穿一二三产业完整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外贸出口龙头企业,支持企业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要加大支持力度,整合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第三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二要补齐外贸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短板。近两年,我们先后通过“助保贷”“双创贷”等形式向外贸企业投放资金XXXX多万元,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但仍然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农产品集中上市外销时,一些企业因为流动资金不足,不仅影响农产品走出去,也间接造成农产品“卖难”而影响农民稳定增收。为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完善银企对接机制,搭建企业、银行、政府沟通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外贸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内保外贷、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及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三要补齐外经贸人才严重不足的短板。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和农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市精通国际法、外语、外贸实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的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外贸经济合作与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外贸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和管理等机制,从强化政府对外贸企业的人才服务和支持企业招引外贸专业人才两个方面着力,解决外经贸专业人才不足的难题,为更多企业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创造更好的条件。人社、编制、商务等部门要认真研究,拿出具体的方案及措施,再引进一批急需的外经贸人才,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以“三变”改革引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着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动力

积极推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前段时间,我们已经研究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三变”改革的内容和精神实质,遵循基本原则,掌握方法步骤,着力推进“三变”改革有力有序开展。

1.抓住关键环节,确保抓实见效。“三变”改革是一项重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对于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效应。我们必须从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入手,突出五项重点:一要抓好确权这个前提。按照“清产核资、界定成员、量化资产、设置股权、颁证到户(人)”的要求,积极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明晰各类资源资产权属关系,对可变的资源资产折投量化,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占有、收益等更多权能,确保农民在“三变”改革中受益。二要抓好产业这个基础。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发展适合各县区实际的特色产业,筑巢引凤,通过优势特色产业吸引投资经营主体、吸引“三变”承接主体。三要抓好龙头企业这个主体。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和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让他们承接农村闲置的资源、分散的资金开展经营活动,实现集体富裕、农民增收。四要抓住入股这个核心。研究制定资源资金折股量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规范的合作入股合同文本,并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和监管机制、股权收益分配和分红机制、股权退出机制,确保入股合作可操作、农村产权可交易、农民股权可进出,保障各方合法权益。五要抓住融资这个支撑。针对财政支农资金分散和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加大县区一级统筹整合支农资金力度,创新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投入机制,集中投入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按股分红,激活放大资金使用效应;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为三变改革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推进试点工作,积累改革经验。“三变”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遵循“积极稳妥、有序推广”的工作要求。临泽县和甘州区作为省、市两级的试点,要认真研究选择5个左右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亮点新经验,提供更多改革样板。其他各县也要积极行动,选择2到3个乡镇开展试点。试点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一要严格遵循改革原则和程序。要按照试点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时间安排推进工作,确保试点工作不走样、不跑偏。尤其要坚决守住政策底线和生态底线,坚持农村土地政策,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列出负面清单,加强日常监管,坚决禁止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项目。二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三变”改革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凡是涉及改革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群众讨论决定,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激发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同时,在试点方案确定的总体框架下,鼓励基层和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改,充分释放改革的潜能。三要认真总结推广改革经验。在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的基础上,对试点工作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做法,认真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在全市推广复制。XX区XX村、XX村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大力发展XX产业,既强了村集体,也富裕了农民,他们的做法与“三变”改革不谋而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3.加强风险防控,保障各方利益。农业是弱势产业,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因此容易形成经营风险;农民收入水平低,积累少,仍然是一个经不起试错的弱势群体。我们推进“三变”改革,必须突出四个方面,确保把风险估计充分、降到最低。一要防范生产经营风险。村集体、农户的部分资产权益入股进入自负盈亏的新型经营主体,受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等影响,可能会出现经营亏损、无利可分,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对这些问题,要充分估计、事先预案、宣传到位。同时,要扶持发展农业保险,鼓励经营主体投保,积极化解经营风险。二要防范资产流失风险。在改革初期,可通过保底、兜底的办法,鼓励支持采取“保底分红”“按固定比例分红”的股份联接机制,确保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三要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健全完善监管措施,防止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被打折入股,或者改变用途,成为企业的直接利润或挪作他用;防止一些企业和人员,以支持“三变”改革为幌子,钻政策空隙,通过虚报项目、空列股份、改变股权以及隐藏利润等方式,套取国家资金,侵害集体和群众利益。四要防范权益缺失风险。强化法律服务,严格股权管理,指导合同签订,监督合同履行,维护农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杜绝出现“大户”套“散户”的现象。

赵书记在全县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文档 篇3

博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耀泉(2011年10月13日)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一五”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准确把握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现状 进一步坚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以来,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缓解贫困,缩小差距,促进和谐,推进老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认真履行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长,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全县贫困人口由30万人下降到17万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新的改善,落后面貌得到大大的改变。

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争取各类扶贫资金6871.16万元,比 “十五”期间增长59%。几年来共修建、改建乡村四级公路14条,52.8公里,项目建成后共解决了13个乡镇89个村6496户32480人的交通难问题,大大促进了这些乡村的经济发展。修建村屯道路423条646.9公里,建大小桥梁38座629.58延米(其中水泥路9条10.5公里),共解决了28个乡镇219个村42077户218102人交通难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经济发展,加快了贫困地区的商品流通。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28处,打井80口,提水33处,铺设管道253.5千米,项目建成后共解决28个乡镇185个村10002户50026人口饮水困难问题,使贫困地区的群众饮水清洁卫生的健康水,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沼气池4861座,受益农户4861户25335人,沼气池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燃料问题,促进了种养业的发展,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

2、扶贫产业开发,加快了群众致富。“十一五”期间,我县重点产业开发项目成效显著,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几年来实施贫困村重点产业开发项目26个,完成养殖良种母猪1308头、养殖优良猪5257头;共发放猪苗6565头给贫困户,分别送给“整村推进”26个贫困村6565户贫困户饲养,拉动了一大批农民种养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贴息贷款项目2240万元,其中广西正宇股份有限公司780万元,广西美通食品有限公司1460万元。目前,企业已经发挥了扶贫龙头企业的作用,辐射带动了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受益农民不断增加,两家公司还被评为广西首批扶贫龙头企业。

3、技能培训,农民致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县根据贫困村的实际,从林业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局、广 西正宇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到19个乡镇26个村对贫困农户进行培训共31期18069人次,编印资料8.5万多份,通过举办培训班,使这些贫困村农民至少掌握一至二门以上的科学致富种养技术,这些农民已经走上了致富路,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增强了他们的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同时,积极抓好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输送贫困地区青年83人到广西师范大学和广东花都飞达职业技术学校脱产培训,已全部转移到广东特区就业,几年来共招收贫困地区青年608人,通过培训安排到广东特区就业,并签订了就业合同书。2006年还免收学杂费培训86名贫困村青年进行培训,也已全部转移广东就业,月工资都达到2000元以上。

4、革命老区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我县28个乡镇均属革命老区乡镇,每年上级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我县的老区建设,通过老区建设,全县老区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06年-2009年上级安排我县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1410万元。通过扶持成效显著:(1)、新建村级道路53条135.8公里,可解决3789户21981人交通难问题;其中硬化5条村级路8.3公里。(2)、新建人饮工程51处,建水池20座583m3。辅设引水管道11320米,打井13口,可解决5326户30856人饮水难问题;(3)、新建学校4所1030平方米,可解决学生1350人上学难问题;(4)、维修革命烈士纪念碑1处;(5)、新建桥梁2座32延米,可解决 2315户13223人交通难问题;(6)、新建小型水利设施2处,可解决1125亩望天田灌溉难问题。总体来讲,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的10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扶贫开发力度最大、贫困地区发展最快、贫困农民受益最多的五年,为我们做好今后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回顾和总结“十一五”以来的扶贫工作,有四个方面值得肯定:

1、领导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来谋划,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博白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和统筹解决了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批难点问题。各乡镇全面落实扶贫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形成了“县负总责、乡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

2、投入规模不断增加,形成了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五年来,全县累计争取各类扶贫资金6871.16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59%。同时,积极引导部门资金向贫困村倾斜,结合县委、县政府开展的农村基础设施大会战,初步建立了县级财政配套、银行贷款、社会投入、农民自筹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农村发展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

3、扶贫方式更加灵活,扶贫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针对我县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实际,积极开展贫困劳 4 动力转移培训,取得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实际成效。同时,全面推行龙头企业贴息贷款和小额贴息贷款等等。这些做法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成效,得到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和市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4、加强项目管理,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增强。我们以产业扶贫为主线,以贫困村为平台,积极整合资金、项目、政策和人力资源,向重点贫困乡镇、贫困村集中,形成了扶贫工作的聚集效应。建立了扶贫项目论证制、公示制,扶贫资金预拨制、报账制、扶贫成效审计制和扶贫目标责任制,切实保障了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转,有效促进了扶贫规划的顺利实施。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从事扶贫工作的广大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倍加珍惜既有成绩,进一步坚定信心,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再立新功。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正处于新旧十年规划的重大转折点,新形势新阶段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国家、自治区今后十年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县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这是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前提和基础。一要清醒认识我县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近年来,我们按照自治区和玉林 市的要求,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全县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扶贫成果较为显著。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特别是缺乏产业支撑,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贫困面较广、贫困人口还比较多、贫困程度也相对较深,一些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截止2010年底,全县贫困人口还有17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17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县尚有1089个自然屯未通村级路,一些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部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因灾、因病返贫率也较高。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二要紧紧抓住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机遇。虽然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也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从内部看,近年来,在全县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大会战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目标,水利、人饮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外部看,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 “十一五”期间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县委、政府又决定继续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抢抓机遇,努力 把各种政策机遇、政治机遇转变为发展机遇,使扶贫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三要进一步增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意识。抓好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在工作上我们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如果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不能尽快告别贫穷落后,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就辜负了一方百姓的期盼,愧对上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化对扶贫开发工作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博白县的脱贫问题不解决,很难说是统筹城乡发展。我们农业农村工作,就是扶贫开发。扶贫工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农业农村工作要围绕扶贫开发来推进。与“八七”期间相比,现在整个扶贫工作氛围不是那么浓了,但我县扶贫开发的特殊性、重要性和艰巨性没有改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不能掩盖贫困、放松扶贫。要深化认识,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引起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既要务实,又要务虚,不仅我们要了解扶贫政策,还要让社会了解扶贫工作。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我县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做 到不停顿、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过硬的作风,奋力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确保今年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起步年,也是实施扶贫规划新十年的第一年,更是我县推进扶贫开发跨越发展的基础年、关键年。科学谋划好“十二五”时期扶贫工作,认真抓好开局之年的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1、要明确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围绕以扶贫对象稳定脱贫致富为首要目标任务,以增强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建立支柱产业为根本,以改善发展条件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平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着力解决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博白县再创科学发展“十佳县”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任务是:今后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5万人,完成整村推进81个村,新建特色产业麻竹基地2500亩,扶贫培训1万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行路、饮水、上学、就医等问题基本解决,扶贫 8 对象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2、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为民办实事工作。今年扶贫为民办实事工作的任务是:①投资54万元解决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25处,解决7235人饮水安全困难的问题;②投资187万元修、扩建贫困村屯级道路42条,64.4公里,解决贫困村36576人行路难问题。去年在扶贫为民办实事工作中,被自治区扶贫办评为绩效考评一等奖;奖励项目资金13万元,用于贫困村项目建设,是玉林市唯一获奖单位,今年我们要有信心把为民办实事工作做得更好,争取再次获奖。

3、要切实加强贫困村的项目建设工作。今年自治区下达第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4个,资金644万元,主要分配安排在第一批41个贫困村中实施。其中砂石路项目31个,资金125.6万元,30.5公里;硬化村屯道路55条,15公里,318.7万元;人饮项目72个(含小型水利)资金148万元,新建桥樑9座,98延米,资金51.7万元。

4、要切实抓好扶贫产业。今年自治区下达我县重点产业开发项目资金为151万元,主要是扶持养猪和麻竹生产,要坚决完成为贫困农户发送1300头猪苗和扶持种植麻竹500亩任务。同时,要结合我县实际,在新一轮的41个贫困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浪平乡推广麻竹的栽培和深加工的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养猪的优势产业,使其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在贫困村中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发展具有博白特色的产业,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5、要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要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博白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和贫困户争取扶贫贷款。按时完成今年扶贫贴息贷款任务。①继续抓好去年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扫尾工作和今年的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为贫困村农民发放贷款2000万元,重点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②抓好龙头企业贴息贷款工作。银龙集团属区定扶贫龙头企业,要跟踪检查和落实贴息贷款工作,支持银龙工艺品有限公司做强做大,增强其幅射带动贫困农民增收功能,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6、要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在新一轮的41个贫困村完成今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7、要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力度。以强化资金监管为重点。扶贫项目覆盖范围广,合理、规范、平安地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将直接关系到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效果。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资金监管。要严肃查处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此项工作,既是对“十一五”期间全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一次全面清查,也是为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打牢保障基础。各乡镇务必要积极配 合,要严格执行上级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法,按规定的顺序和要求管好项目、用好资金。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乡镇(村)统一组织实施,贫困村的所有项目上报,各乡镇一定要强调开好村“两委”会议才能上报。项目审批下达后,任何部门和乡镇村绝不能随意变卦调整项目。扶贫项目的实施都要有实施方案、项目资金公示、项目验收报告。同时还要严格按照“项目随着规划走,资金随着项目走”要求,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针对当前有些乡镇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报账滞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县扶贫办要加强与财政局的合作,加强对贫困村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尽快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继续坚持推行“阳光工程”实行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投入效益“三公开”严把报账审查关和档案资料关,保证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账目资料规范完整,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强项目的后续管理和跟踪问效工作,加大对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力度,着力解决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提高工作实效性,切实巩固扶贫开发成果。

8、要以社会扶贫为平台,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社会扶贫工作意见》(桂发【2011】35号)精神,我们要积极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争取扶贫投入、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县在帮扶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和良好的效果。今后,要继续坚持推广这种做法,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社会扶贫新格局。部门帮扶上,坚持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联乡包村扶贫责任制,各参扶部门和单位要将扶贫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做到真帮扶、真投入,坚决杜绝“平时不管不问,过节走访慰问”走过场式的扶贫,给贫困户送钱、送物的同时,要长远考虑协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方式方法,更多地在助农增收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为贫困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企业扶贫上,各部门及相关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主动加强与帮扶企业的衔接与联系,抓紧确定牵头责任人,共同商讨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帮扶项目,尽快推进落实到位。县扶贫办要切实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为帮扶企业提供工作便利条件,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援助。社会扶贫上,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扶贫工作、关注扶贫事业、投资扶贫开发。加强与在外工作的籍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其为家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出策、出资的积极性。同时,县扶贫办要加强与绩效办的沟通,进一步完善帮扶效果绩效考评方法,加大对县级包扶部门单位联乡包村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着力提高帮扶效果。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扶贫开发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也是惠及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我们一定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扶贫开发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入点,按照“市抓协调,县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体要求,周密 部署,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一)要严格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要继续坚持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乡镇实施,社会参与的扶贫协作机制。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扶贫项目,统筹干部力量,落实包抓责任,按设计标准、计划进度、工程质量要求推进到位。各乡镇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坚持扶贫工作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把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把勤政为民的主观愿望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到最困难的扶贫一线调查研究,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要继续落实区、市、县三级领导联系贫困村、部门对口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要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审核备案制、审计制,对擅自调整项目、截留、挪用、贪污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要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做好扶贫工作,关键在基层,关键在干部。要加强以贫困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选好村支部书记,配强村级班子,使之成为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扶持老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对老区建设资金、重点老区乡镇扶 持资金和扶持老区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围绕扶贫重点工作抓好专题培训和贫困村干部轮训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扶贫队伍。

赵书记在全县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 文档 篇4

同志们:

这次农村工作会议是县委、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一会儿,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加速农村发展的信心

年,是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严重旱灾的重大考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攻艰克难,巩固和发展了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良好形势。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呈现新面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实现新进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各项涉农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我县农业农村总体形势是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总体形势向好,有利因素增多。年初中央出台新世纪以来第七个中央1号文件,可以说是个风向标,是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体现。从中央到省市提出了一系列加大统筹城乡的措施。在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园区、合作社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成功落户我县,正在稳步推进,这将对15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县财政也将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预计拿出200万元并整合资金300万元倾斜农业农村,更是为全县“三农”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比较艰巨。从我县实际来看,一是农业基础条件依然脆弱;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三是农业农村工作亮点少,与我县经济强县的发展定位不相匹配。

二、以“六大基地”建设为突破,做足京津文章,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实现新跨越

县委全会确立了“富民强县”发展主题。“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我县是农业大县,综合分析我县的种养传统、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特别是结合全会报告中提出的“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我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优质畜产品养殖、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中草药、张杂谷子、生态观光农业等“六大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依托近京优势,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稳定,努力推动我县农业农村更好更快发展。

(一)打造优质畜产品基地。我县天然草场丰富,畜牧养殖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特别是我县紧邻北京,是京津肉食品市场的主要来源地之一。随着北京向外辐射能力增强和大北京经济圈规划的实施,为我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肉牛产业上,要以华田牧业公司、绿源肉牛养殖有限公司为依托,按照深山繁、平川育,规模育肥与散户育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广弗莱维赫牛改良,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利用3到5年建成肉牛屠宰加工厂、乳制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形成产业链条,生产高档牛肉产品和乳制品,创建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

生猪产业上,着力培强雕鄂十万头生猪养殖场,以北京二商集团为依托,采用“公司+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在5年的时间内,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要全部达到农业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建设一座生猪屠宰厂,建设肉食品加工厂,形成“产、供、销”产业链条,把我县建设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生猪供应产业基地。

一是抓典型的示范带动,通过宣传,引导帮助广大农户从事养殖。二是搞好科技培训。切实跟踪抓好实用养殖技术培训,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和管理技术。三是与企业建立连接链条,逐步形成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格局,使产销渠道顺畅。

(二)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近年来,我县围绕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气候优势,突出特色生产,使蔬菜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去年我县遭受严重旱灾,在大田作物大部减产、部分绝收的情况下,蔬菜产业取得很好的效益。

一是以样田乡万亩供京蔬菜基地为中心,集中连片,加快发展喷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蔬菜种植,扩建蔬菜基地,带动农户发展,打造蔬菜产业带。二是扩大温室、越夏大棚、中小拱棚建设规模,增加农民蔬菜种植收入。三是在镇、样田乡等蔬菜规模种植乡镇引进建设大型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脱水、速冻、冷藏等加工形式,较大幅度提高蔬菜产值,努力打造出我县特有蔬菜品牌,使蔬菜加工业发展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三)打造食用菌基地。我县气候条件优越,是实现食用菌周年生产和反季节高效栽培的最佳自然生态区,特别适合错季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食用菌错季生产。目前,我县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以北京攀宝公司为主,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袋以上。

一是要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发挥北京攀宝公司龙头作用,依托其技术市场等资源,带动全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力争今年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500万棒,到2014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发展到1400万棒。二是要抓好产品精深

加工,与京、津、唐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市场前景好的菌类风味食品、保健品、药品、旅游食品、膨化食品等,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技术仍然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分期分批地对种植示范户进行培训,建成一支多层次、结构合理的食用菌专业技术队伍,形成县、乡、村畅通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网络。

(四)打造中草药基地。我县有退耕地24.9万亩,发展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苗木的抚育和管护;另一方面,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培育后续产业的迫切需要。同时,中草药市场前景广阔,效益较好。目前我县已发展黄芩种植3.5万亩,每亩黄芩平均年收益可达1117元。猪苓作为我县珍稀名贵中药材,种植规模已达8.6万箱,年可产6万公斤。

一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推进建设中药材gap种植基地。二是建立示范基地和培训中心。为农户提供种植典型,传授种植技术,培训技术骨干。三是建立与有关制药企业的联系机制,疏通销售渠道,为农户搭建市场销售的平台,解决产销衔接问题。

(五)打造张杂谷子种植基地。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三型”和“三区”农业。完全符合我县农村工作现状。而“张杂谷子”既适应了我县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又符合市委的产业发展政策。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了“2010年全市推广80万亩杂交谷子”的生产目标,我县预计推广种植8万亩。

一是加强技术指导。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深入乡村,采取讲课、放光盘、听广播等多种形式,对承担种植推广任务的乡村进行培训。二是要做好深加工。积极谋划杂交谷子等深加工项目,推动谷子加工和包装精细化发展,打造的绿色品牌和特色品牌。

(六)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基地。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同时,我县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我县毗邻京津,被定位为京西北康体休闲区,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休闲、假日、农业观光游提供得天独厚的区位自然条件。

一是全面规划、突出特色。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与农业和旅游业的总体布局相结合,制定科学的旅游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在现有农业资源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发展,要适应回归自然和观光休闲的心理,注重文化品味,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展示农业科技成果。二是搞好旅游观光农业的服务设施建设。要与现有的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开辟观光旅游专线。尽快开发观光农业产品、生态旅游商品,不断丰富观光旅游农业的内涵。三是用市场机制开发建设。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和经营管理上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开发建设。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驾驭“三农”工作全局。随着县城城建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相对县城而言,农村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面貌差距不断扩大,中心城镇不多,农村基础设施状况欠佳。中央1号文件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省、市相继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认为:一是以城镇化为着力点。要科学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小城镇为支点,覆盖全县的城镇建设格局。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中心城镇、公路延线镇村建设,依靠中心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要培强产业,在交通便利,商贸流通发展密集镇村,尽快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种养园区、加工园区、物流园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靠拢,人口向城镇集聚,形成城市与乡村互通、农民与市民互融、农业与二三产业互进的新格局。二是以新民居建设为载体。要把新民居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科学确定空间布局、村庄布局、产业布局,明确推进方式、推进步骤,形成更加完善的以城带乡整体规划体系。要坚持统筹推进。不仅要把住房建设好、改造好,更要与发展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与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结合起来,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切实提升新民居建设的整体水平。三是以扶贫开发为依托。要充分依托2125万元彩票公益金项目,抓好1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用于基础设施、环境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扶贫等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扶贫开发的精品村、亮点村。按照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上,县委赵书记提出的“激活细胞,整村推进,辐射周边,片区效应”总体思路带动周边村发展,实现整体推进。

(二)要着力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要把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作为加快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做到“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要充分发挥我县资源、能源、区位优势,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我县优势特色产业上档升级,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要高度重视种养殖大户的培育,努力培育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种养殖大户,引导土地向规模化种养殖大户集中。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课感想下一篇:高考文案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