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2024-07-10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精选10篇)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篇1

标语是指: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标语”,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标语篇1

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2、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按照“xx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

3、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4、普及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5、防灾减灾,开启幸福生活每一天。

6、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

7、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以人为本科学预防。

8、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

9、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0、防灾减灾系万家,关爱生命靠大家。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标语篇2

1、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2、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3、唤起全民防灾意识,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4、防灾减灾,人人有责。

5、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6、全民动员,群测群防。

7、远离高陡边坡,汛期实行避让,确保人身安全。

8、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9、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0、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事业,构建平安校园。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标语篇3

1、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2、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4、防灾事关你我他,减灾利国又利家。

5、防灾减灾手牵手,中国心连心。

6、防灾减灾,人人参与。

7、搞好防灾减灾,促进社会稳定。

8、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9、大手牵小手,防灾一起走。

10、手牵手积极防灾减灾,心连心构建和睦家园。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标语】相关文章:

1.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标语

2.防灾减灾宣传标语

3.防灾减灾的宣传标语

4.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简报

5.防灾减灾标语

6.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简报

7.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8.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9.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篇2

1) 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自然灾害包括了干旱、洪灾、地震、暴风、冰雹、雪灾等等, 这些气象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村地区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而大地震、洪灾、台风等灾害更会对建筑物及很多有价值的物品造成损害以及造成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经济损失被估逾200亿美元;2013年雅安地震更造成近两百人死亡, 11393人受伤, 近40万间房屋受损, 倒塌12851间, 34座水库受损, 堰渠损毁2668处, 农林水经济损失14.30亿元。这些数据是触目惊心的。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气象灾害的知识, 在灾害来临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 降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并尽力避免其对生命安全带来的伤害。

2) 加强人们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认识, 并提高人们对气象防灾减灾的关注度。首先,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可以让公众更加了解其所处的地形环境条件和特征, 以此可以更加了解到所在地的主要灾害和灾害来临的防御措施。同时, 通过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可以提高公众对防灾减灾的关注度。通过户外大屏幕、网络、手机、电视、广播、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渠道, 拓宽科普内涵, 打造国家气象科普宣传的品牌, 使气象科普知识、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 大力提高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的公众关注度。

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的科学技术已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 各种媒体发展也呈现蒸蒸日上的繁荣。可以说,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渠道已非常的完善, 电视、手机、网络、广播等等都是非常方便有效的手段。然而,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现状却并不乐观,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村地区。经过探索发现, 有一些山村地区是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 农民获取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渠道比较匮乏, 有很多乡村还是采用广播的形式, 而广播也并不是能传到每一户;有一部分是通过看电视学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但是能收到的频道也寥寥无几。这些因素就严重制约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另外是人们对于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存在着轻视的态度, 认为这些知识无关紧要, 要是自然来了就来了吧, 学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它还是要来。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误区,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同时掌握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减少经济损失和自救。最后一个方面是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本身存在着问题, 比如有很多宣传工作宣传形式单一, 尚未形成体系, 没有连续性, 风格变幻不定, 就事论事的成分比较多, 覆盖面和到达率没有形成规模。

三、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措施

1) 为公众讲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和一些预防措施。很多人尤其是农村人忽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不知道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因此, 要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首先要转变公众的观念, 让他们明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是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联的。然后对他们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讲解, 包括对灾害性天气的危害以及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应采取的急救和自救措施。讲解老师可以亲自示范练习, 还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 比如在学习之后向大家提问:泥石流来了该往什么方向跑, 遇到雷电的时候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防雷和哪些注意事项等等。对回答正确的观众奖励一些小礼品, 提高大家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转变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形式, 让大家更容易接受、更易于理解。比如说拍摄一些自然灾害的视频或图片, 或者搞一些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小品或歌唱演出, 也可以对一些受到自然灾害的灾民进行采访, 将其亲身经历作为小故事作为宣传短片。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趣味性、通俗性就能够使公众更易于接受和更乐于接受。

3) 发放灾害性天气防御手册, 将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制作成小手册免费发放给公众, 尤其是对学校的学生更加必不可少, 同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家人共同学习。当然, 手册的方式未必很好, 可能很多人拿到手册随意翻看一下就扔到了垃圾桶。因此, 可以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印到一些有用的小东西上发放, 比如:小扇子、扑克牌、日历等。比起宣传册来可能不会随意丢弃, 而且方便携带。

4) 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传播渠道的建设。比如对一些采用大喇叭的乡村维修和增加其喇叭的数量, 或者对那些使用电视的乡村为其接入光纤线, 增加收视频道, 当然, 这主要依靠于政府的投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在喇叭或电视节目中多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尤其是对信息获取能力比较弱的乡村, 要根据其地理特点, 多针对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的防御措施的广播, 可以让主持人将气象科普知识, 防灾减灾常识录成多段音频, 用磁带、光盘或mp3在村委会每日定时播放。

5) 利用手机发送手机短信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目前, 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同时, 现在的手机运营商已建成几乎覆盖全国的通信网络系统, 利用手机短信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6) 其他方式, 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渠道很多, 比如在车站、村口、商场、超市设立LED电子显示屏, 建立公共的气象科普馆, 开辟气象防灾减灾网站等等。总之, 要结合地方的特色和经济水平, 选择有利的方式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四、结束语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很有必要性。我国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也在不断的深入, 但是进步还比较慢。因此, 在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摘要: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轻者是财产的损失, 重则是生命的伤亡。因此,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目前, 各省市对于影视制作节目和广告节目不绝如缕, 而对于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却没有多少宣传。本文就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气象,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树宝, 夏锦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江苏省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纪实[J].中国减灾, 2009.

[2]李扬富, 旷万华.四川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风险防范探讨[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

[3]叶静, 董博, 杨黎黎, 纪祖敏.发展校园气象科普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J].科技资讯, 2012.

[4]邓兴旺.武汉城市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篇3

在7月10日的启动仪式上,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四川省气象局、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科协、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及协办高校领导向各省志愿者代表授旗,并向北川县的各镇、村代表赠送科普手册,与会领导还与志愿者一起给现场群众发放科普读物并接受气象防灾减灾咨询。

“2011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的活动主题是:“共同应对气象灾害,提高防灾避险能力”。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志愿者将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特点,采取互动游戏、科普短片播放、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到农村、学校、厂矿、社区向广大群众宣传暴雨、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等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的预警和防御知识;深入农村,调查群众的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向当地气象信息员、大学生村官了解各种极端气候事件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对中小学校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等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中小学的气象知识普及情况;深入厂矿企业,通过选择因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典型案例对企业负责人和工人进行气象防灾减灾宣传;进入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向各级领导宣传《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占到各种自然灾害的71%。今年入春以来,极端天气灾害频发。截至6月30日统计,2011年上半年,全国有2.9亿人次因各类自然灾害受灾,死亡失踪人数达508人,紧急转移安置296.4万人次,倒房27.4万间,损房11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420.3亿元。“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的举办将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及气候变化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应对,同时也为大学生学以致用,参与科普,服务社会搭建起公益平台。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篇4

一、切实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组织召开2019xx县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暨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培训会议,对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表彰先进,并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讲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创建及钉钉智慧信息员系统应用等专题培训。分解安排今年我县35个以上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创建工作任务,督促每个乡镇落实任务,上报创建对象信息。建立气象标准化建设群,下发学习资料,提出工作要求和指导意见。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申报系统培训并进行系统测试。分二批组织标准化村创建人员业务培训,督促协理员、创建员按时申报,指导创建员组织申报材料,完成申报材料初评。根据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要求,指导xx镇xx村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做好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管理、智慧信息员系统管理维护等工作,动员、督促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做好气象预警信息分发、灾情上报等工作,对部分基层灾情进行系统代报,钉钉智慧信息员系统上报各类灾情信息已达700多条。对基层防汛会议部署、预警信息传播、防汛巡查等情况进行公告。及时更新气象协理员名单和联系方式,畅通信息交流和灾情上报渠道。开展网格员队伍业务培训,对网格员履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再传播、气象灾情信息收集上报、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等职责进行详细的业务操作指导。积极组织和参与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科普宣传活动,赴xx街道xx村、xx村等村,组织村民在文化礼堂观看气象科普视频和科普展板。积极推进气象科普进文化礼堂工作,选点东华街道高仙塘村和官村,提供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展板,落实气象灾害防御相关工作责任机制。参加县安委会主办的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综合演练、危化品应急技能比赛暨应急演练、安全生产现场咨询。

二、认真做好气象行政许可工作

认真开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及气球施放活动的行政许可工作,各项审批活动实现跨县域、零跑腿网上办理,全年办理防雷行政许可项目7件、气球施放活动8件。有效运行各在线审批管理系统,努力提升防雷行政许可质量,加强防雷设计图纸审查纠错、防雷工程竣工检查和问题整改,把牢防雷安全第一道关口。对中国石油xx白凉亭加油站、伊利乳业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等项目防雷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并与设计院对接解决。对广汇能源、吉恒家园小区等竣工项目防雷装置安装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确保整改到位。对xx万顺加油站原地改建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并提出意见,要求并指导业主按规定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及图纸审核。加强企业办事咨询服务和指导,提高行政许可办事效率,所有申报项目均在接件当天办理完成。

三、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认真梳理并汇总上报基本建设项目“提速审批”事项清单、部门联办“一件事”信息归集、中介机构服务汇总表、部门间“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本部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县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梳理表。对气象部门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及承载系统、《浙江省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批复文号规范》、部门电子印章申领情况等事项进行确认。做好权力事项库新增政务服务事项领用工作,对各事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设置、完善维护和上报备案,政务服务8项核心指标全部达到要求。按要求做好11项行政监管事项的入库选择和信息完善。做好投资项目监管平台项目筛选反馈、审批数据补录等工作,进行投资项目平台3.0版的权力事项领用,开展3.0版系统运行测试并进行实际审批操作。

做好xx县营商环境调查评价摸底工作,对近年来本县建设项目防雷审批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与上级部门对接“浙里办”移动客户端气象证明一证通办系统开发问题,做好民生事项“一证通办”事项维护和模拟测试。落实气象证明服务改革工作,与保险公司、银保监局对接我县气象信息查询相关事宜,推动各保险公司开展自主查询气象信息。做好与上级气象部门、县发改局及经济开发区的对接协调工作,对我县各区块平台是否启动雷评提供建议,提交区域雷评管理办法、业务规范等资料,了解区域雷评开展方式、收费标准等情况,积极推动我县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向行政中心、住建、规划等部门反馈防雷行政许可环节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审批系统中严格把关。

四、认真履行防雷安全监督管理职能

组织人员对易燃易爆场所进行防雷安全检查,发放气象灾害防御宣传读本,签订企业防雷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排查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年内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检查实现全覆盖。督促并指导xx泰安爆破、xx气体供应站等企业进行防雷安全隐患整改。联合县应急管理局对本县部分加油站进行安全检查,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开展平安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和隐患整治。开展涉批防雷检测机构专项检查并提交检查报告,检查方式包括现场检查、电话回访及查看资料等。建立防雷重点单位微信群,在群里交流企业防雷防静电相关工作信息,提出工作要求,同时发送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参考资料,便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修改完善。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三服务”活动的要求,组织人员赴xx燃气、xx爆破、中石化xx石油支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对于气象灾害预警预报、防雷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对企业建立防雷安全责任制和开展安全隐患整改进行现场指导。对气象灾害预警平台的企业服务对象进行更新和充实,新增中石化下属19个加油站负责人为服务对象,并上报服务企业的问题清单。

根据开展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事项清单认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我局17个监管事项清单的认领、录入、审核工作。对浙江省“互联网+监管”事项管理系统账号进行激活,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对今年防雷安全检查情况全部数据进行系统补录。启动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梳理并录入执法对象信息,进行执法人员入库和激活,增选业务骨干加入检查人员队伍,开展掌上执法系统学习和试运行。运用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开展了21家防雷重点单位的双随机检查和即时检查,所有入库执法人员均参与,掌上执法激活率、检查率等指标均达到100%。行政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和系统规定程序,认真检查并填写相关表单,请企业负责人在电子表单上现场签字确认,检查结果经审核后及时在网上公开。

xx县气象局

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篇5

Xxx镇xxx位于嘉善县xxx镇北首,东接xxx村,南连xxx村,西临xxx村,北靠xxx镇xxx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甸洪公路南北贯穿境内1.5公里,离在建的申嘉湖高速公路和善江公路分别只有2.5公里和2公里,距县城320国道15公里。我村由河道呈岔口型包围,村内圣堂浜、倪家村、白洋滩等地地势偏低,全村房屋建筑多为90年代前期建筑,有些偏于陈旧,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同时全村种养殖农户较多,在台风及汛期,不免会造成村民生命财产损失。防汛、防台是抗灾重点。我村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村工作重点,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一是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标准村领导小组。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主持领导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村长任副组长,总抓创建,各线负责人相互配合积极落实,确保创建工作稳步进行。

二是制定防灾减灾规章制度。通过两委班子讨论制定《防灾减灾工作制度》,使防灾减灾工作有制可循,树立“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的观念。

三是设立各防灾应急小分队和气象防灾信息员。全村参与抗灾减灾积极性比较高,由全村青年党员和群众组成了灾害应急救

助疏散小分队、应急救助维护保障小分队、应急救助医疗护理小分队、应急救助消防小分队、应急救助巡逻小分队、应急救助生活保障小分队等六个防灾应急小分队。村部设立气象信息员一名,组织信息员参加培训,切实掌握气象信息知识,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农民信箱、村级简报等村自有信息平台发布气象信息。

四是配备防灾减灾硬件设施。为了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有坚实的设备作后盾,我村从改善气象站办公条件和服务水平的角度出发,为气象站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落实专人负责气象设备的运转和维护。

xxx村委会

XX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办法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升各乡镇、村(居)委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XX市防灾减灾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决定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目标考核,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总则

(一)本办法适用于对各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考核。

(二)本办法由县政府办牵头,县政府应急办、县气象局等单位配合组织实施。

(三)对防灾减灾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结合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给予加分、扣分。

(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以各单位自评为基础,日常督查、集中评查、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防灾减灾工作监督和业务指导工作到位。

二、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一)基本考核项目(100分)

1、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30分)。(1)领导机构建设。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机制健全(5分);(2)工作机构建设。建立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并挂牌,“八有标准”齐全(10分);

(3)信息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村干部、学校等单位负责人为主的气象信息员队伍,村村有信息员(5分);

(4)日常工作管理。气象防灾减灾与公共服务工作纳入乡镇及相关单位日常管理(5分);

(5)应急措施建设。应急预案健全,责任人员落实,防御措施有效可行(5分)。

2、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开展(15分)。

按照《XX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X政办„XXXX‟XX号)要求,积极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达标认证,及时申报本地、本单位认证材料(5分),验收达标(10分)。

3、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履行(55分)。(1)日常工作(20分)。切实发挥信息员作用,及时做好气象预警信息共享,及时收集、传递和上报各类气象自然灾害的灾情,不迟报、漏报;配合开展灾情实地调查,主动做好气象公共服务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内的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及自动气象站常规维护工作(8分)。有气象防灾减灾与公共服务工作计划、服务材料和总结,并按要求做好工作台账,及时报送至县气象局(4分);充分利用气象预警信息与气象公共服务信息,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年报送气象信息员典型服务事例不少于1篇(4分);加强新农村建设防雷安全工作,做好农村防雷安全科普宣传和防雷技术推广应用(4分)。

(2)学习培训(10分)。信息员积极参加业务集中培训及会议(10分)。

(3)灾情上报(15分)。及时收集属地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并说明发生时间、地点和灾情(5分)。县政府或气象主管机构发布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命令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并实行零报告;当灾情发生时,在第一时间电话向县气象台报告灾情信息,并及时报送灾情文字信息,写明灾害种类、强度,发生时间、地点和损失情况(10分)。

(4)科普宣传(10分)。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深入普及气象防雷减灾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村组、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户;每年组织一次以上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相关活动有照片、有记录、有宣传材料。

(二)加减分项目(累计最高限加20分)。

1、因气象信息员工作出色,获国家、省、市或县级政府表彰,集体受表彰的分别加20分、15分、10分、5分;个人受相应级别表彰的分别加10分、8分、6分、2分。表彰奖励以正式文件或奖励证书为准。

2、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方面有创新,并对本县乃至全市有示范作用的,加5-10分。

3、积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建设。获示范乡镇称号的加5分。

4、辖区内发生重大气象灾害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信息员未尽职尽责或有明显过失的扣5-10分。

5、辖区内发生人为破坏自动站气象探测设施与环境事件的扣5分。

6、加分项目中同一类别不同等级的加分项目以最高奖项为准,不重复加分。

三、考核说明

(一)考核时段:当年1月1日—12月31日。(二)考核依据: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应在当年12月15日前将工作总结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评分表》电子文档通过E-MAIL(XXXX@XXX.com)、QQ(XXXXXXX)或“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传至县气象局,同时上报纸质文件1份(加盖公章),并按要求附报相应凭据、证明及有关数据。

(三)考核程序:各乡镇及相关单位根据考核内容进行自评,经分管负责同志审核盖章后报县气象局,由政府办、县气象局、应急办对上报情况进行复查或抽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最终考核得分,并将结果予以公布。(四)结果运用:得分9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单位,80分以上为合格单位,70分以上为基本合格单位,未达到70分为不合格单位;结果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并处于后三名的单位,在县绩效考核分值中分别扣去0.3、0.4、0.5分。同时,在考核得分90分及以上的单位中,择优评出2-3个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和5名先进个人。

(五)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细则,由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本办法另行制定。

对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篇7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我国热带气旋的出现比率很高, 灾害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约80个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然而每年大概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的沿海城市登陆。洪涝是国内出现比率最多且带来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因此, 相关的专家学者针对气象系统的防灾减灾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经实践及分析总结出一系列针对于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相应问题, 具体内容如下文所述:

1 国内气象事业进程为防灾减灾打好基础

要促进气象灾害测检预警系统的构建, 气象灾害的应急测检强度有明显的提升。国内气象局强化气象测检预警等相关设施的构建, 根据要求进行业务技术模式革新已经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在, 国内已构建了全新的天气雷达系统、地域性测检以及卫星系统, 与国内的两千多个县、市相结合的气象通信网络, 构建了十分整体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短期预报逐渐变为精准化, 气候模式的分析也获得进展, 暴雨、大风、高温、沙漠化等预警预报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进一步的构建了生态和农业气象。而且还构建了移动气象的应急测检系统等一系列装备, 这样就能够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赶赴实践现场且对气象因素实施测检, 为突发事件的解决给出气象数据。现在, 国内的气象系统正在逐渐配置这种移动气象测检设备, 因此应急服务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深化。

2 强化气象应急管理模式

2.1 深化防患于未然的理念

国家气象局一直将气象应急措施作为评定气象工作效果的核心指标, 认真贯彻我国一些应急工作的部署, 多层次提升对保障及应急措施的核心性。在深化气象应急工作上, 主要促进气象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 持续提升气象应急相应服务的迅捷性。全面发挥双重管理以系统管理为核心的优势, 应急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气象应急的指挥及调动等, 国家气象局灾害测检中心, 主要对气象灾害的监控、预警还有气象灾情的分析以及评估。对于强烈极短的天气气候情况, 国家气象局每年提前进行汛前检验, 持续深化对各级气象应急部门能力的测检, 所有气象系统常规及应急处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从而相互协调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2.2 突出协调, 强化应急联动和灾害联防

国家气象局把开放协作, 以及部门联动当成是提升气象应急服务程度的核心渠道, 主动的促进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体系。和卫生部构建处理气象环境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合作模式;和新华社共同签署《新华通讯社、国家气象局与气象新闻信息共享及发布协议》;和交通部共同签定《交通部、国家气象局联合做好海上搜救协议》, 和农业部森林防火办公室共同签定“森林火灾气象测检预报协议”, 构建起气象应急信息交换以及协作体系。一些气象系统还和一些通讯系统进行合作, 全面的提升气象服务的深度。

2.3 提高科普宣传教育力度

广大群众的了解, 以及社会的参与, 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以及互救能力是降低灾害损失的先决条件。国家气象局利用一些手段和措施, 深化宣传及培训力度, 让所有受众了解必要的应急措施。国家气象系统强化对《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措施》的宣教, 让各界都知道预案的启动模式、级别以及应对方案。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科普书籍与宣传手册, 针对气象灾害的类别、特性、预警信号、应急的保护方式等知识实施全面系统的讲解, 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给出实用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概念。国家气象局应急管理部门还构建了一系列气象应急宣传参考资料, 在国家气象网、国家政府网、各区域的气象网与社会相应的网站上进行发表。在世界气象日等相关活动时, 相关的气象系统对外进行活动, 请一些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入气象工作领域, 让他们深入的了解气象, 知道一些必要的的气象灾害应急知识。

3 针对于气象应急工作的感受

3.1 快速构建系统间的联动

在世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下, 目前国内的极端天气事件明显的提高。所以, 注意全面发挥气象灾害预防的前导性功能, 充分的重视气象要素及天气气候对突发事件的作用, 结合实际的强化事前及事后的气象保障与评估, 能够为科学的应对、合理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构建一系列预案体系

为提升重大气象问题与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全面应对与快速反应能力, 要最大限度的防止气象灾害导致的恶劣影响与灾难性的结果。要全面深化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灾害类型预案, 制定各类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级别与一些部门、系统以及社会民众的应急执行措施, 构建测检预警、信息的传播、系统与社会民众的防范规则等一系列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 要建立有利于各系统各尽其职, 全力合作、全面有效的公共事件处理机制。

4 总结

总的来说, 想要增强气象防灾减灾, 要有系统单项防灾减灾向系统之间协同的全面防灾减灾转型。要统筹统一各层次的可利用资源、进行资源共享, 作为全面防灾减灾的核心;在此过程中还要有跨领域的合作、进行各学科穿插融合的综合防灾减灾技术, 作为防灾减灾的科技辅助;还要构建全面协调的管理体系, 统筹协调系统之间的联动性、资源的统一使用与测检预警、应急措施等一系列防灾减灾的全面措施, 从而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的全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永芹, 张学贤, 党修伍.气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对策[C]//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软科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2011, 12 (06) :143-149.

[2]高雪相, 吴林荣.一次成功的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案例分析[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2010, 11 (26) :405-407.

[3]郭树军, 范俊红.范例推理 (CBR) 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C]//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2011, 42 (07) :218-220.

[4]熊传辉, 何卫平, 何明琼.清江水电气象服务的系统研究与运行[C]//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 (下册) .2011, 30 (11) :174-177.

[5]王晓玲, 施望芝.短期气象服务在改善中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2010, 14 (18) :261-262.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篇8

【关键词】气象信息;利用;畜牧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辽阔的天然草原,悠久的牧业生产历史,丰富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优势,使新疆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新疆又是一个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自治区,是我国草原放牧业的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区。全区有60多个牧业易灾县(市),占总数的68%。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发展基数越来越高,资源环节的约束不断增加,使草原生态保护、动物疫病防控、牧业防灾减灾和畜牧业生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管理指导畜牧业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重视研究利用气象信息,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抵御各类畜牧业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气象信息在畜牧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畜牧业的发展与气象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新疆畜牧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来看,草食家畜养殖的生产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天气,受气候影响的制约因素很大。气候环境是草食家畜生产的重要外界条件,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及变化特点决定着该区域牧草植被生长与恢复以及载畜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牲畜品种和产品质量水平。动物疫病的流行也往往与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有关。同时,气候条件也是引发草原火灾、蝗虫鼠害等灾害的条件。

新疆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广大农牧区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持续严寒,冬春季严寒多风雪,对长期处于靠天养畜状况的牧区草原畜牧业造成的影响较大,是草原畜牧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发生区。新疆畜牧业自然灾害主要是雪灾、干旱、低温、火灾、虫鼠害、毒害草等,这些是引起草原生态破坏、畜群掉膘、感染疫病遭受损失的重要原因。特别以冬、春季节寒潮风雪灾害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据历史资料记录,截至上世纪90年代,新疆牧业生产先后遭到8次较大的自然灾害,分别是1954年、1960年、1963年、1966年、1969年、1974年、1977年和1985年,均造成上百万头牲畜死亡。其中仅1966年的风雪灾害就使全疆牲畜死亡363.32万头,占当年年初牲畜存栏数的13.5%。196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雪灾损失牲畜近8O万头(只),占当年牲畜存栏的40%,畜牧业生产几年都难以恢复。

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生产基础和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制约,新疆牧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比较滞后,抵御中强度持续性灾害能力极其薄弱,其突出表现在为应对牧业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不完善;牧业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体系不健全;草原牧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在畜牧业生产管理实践中,研究气象条件与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包括研究气象条件对畜禽生育、引种、疾病防治、放牧和舍饲、牧草生长以及畜禽产品的品质和草原火险虫鼠害发生等的影响,是农业气象研究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构筑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和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2 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2.1 雪灾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雪灾是新疆畜牧业冬春季最主要、影响最广、破坏力最大的气象灾害。特别是冬春季节,如果出现频繁的降雪天气过程,加之雪后强降温,其危害极其严重。一是由于积雪掩埋草场,家畜无法采食,得不到草料补充,造成膘情下降,抵抗能力降低。其次,如果降雪多、积雪深、时间长,会给冬春季转场带来困难,影响保胎保膘,造成母畜流产,老弱病残畜伤亡,畜牧业生产基础遭到破坏。三是大雪常常封路、封山,给交通运输、邮政通讯,抗灾救助造成影响。如2009年入冬以后,受多重灾害持续叠加影响,新疆北疆区域牧业普遍受灾,牲畜放牧困难,草料消耗迅速,道路多数中断,瘦弱畜急剧增加,重点地区牲畜死亡迅速增加,棚圈大量倒塌,严重威胁到牧民正常生产生活。全区共有9个地州31个县(市)52万牧业人口受灾,占全区牧业人口的45%,占当地牧业人口的75%,受灾草场面积达8000000hm2,占灾区冬草场总面积的92.3%,受灾牲畜661万头(只),占当地牧区牲畜总头数的70%以上。据统计,2009年,全区因灾死伤牲畜10.1万余头(只),牧业直接经济损失12400余万元。由此可见,雪灾具有灾害影响面广、灾情发展迅速的特点。

2.2 干旱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一是影响牧草返青、牧草产量及牧草品质。干旱时,天然牧草的正常返青时间普遍推迟,导致青草期缩短。严重干旱发生时,牧草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牧草品质及产量。二是影响畜产品质量,严重时会危及家畜的生存。干旱缺水破坏了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家畜的能量转化受到抑制,危及逐水草而居的自然放牧群众和家畜的生存,具体表现为干旱年份的畜产品产量和质量远不如常年。三是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进程。出现连年干旱不仅会加剧草场退化和草原沙漠化进程,還会对人工草场建设和天然草场的改良不利,从而影响草场载畜量、牧草产量和牧草品质。

2.3 气候条件对草原虫鼠害灾害发生的影响

草原虫鼠害灾害的大面积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宜其生长发育繁殖的气象气候条件。草原上害鼠的发生使植被结构发生变化,覆盖度降低,牧草产量与质量下降,载畜量减少,造成沙土流失。新疆每年因鼠害危害发生面积在4666667hm2左右。新疆草原上以蝗虫为主的草原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数量大等特点,每年虫害危害发生面积在2000000hm2左右。虫害发生除直接造成牧草损失外,有些害虫还是传播牧草病害的媒介。2012年,由于受异常气候和草地生态恶化等因素影响,新疆蝗虫鼠害呈中度偏重发生,涉及60多个县(市),其中,蝗虫害危害面积2064667hm2,严重危害961333hm2万亩;草原鼠害危害面积5167333hm2,严重危害2345333hm2,发生面积涉及70%的县(市)。

2.4 气候条件对草原火灾发生的影响

由于特殊的区域位置和林草相依的生物性特点,新疆是发生草原火灾比较严重的区域,在天然草原中易发区占1/3。草原火灾不仅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且给草地资源、畜牧业生产以及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预料的损失。

2.5 气候条件对草原毒害草发生的影响

气象因素条件与生产方式是造成毒害草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2012年,新疆草原毒害草发生面积6710000hm2,严重危害1997333hm2。其中,牧草病害发生110667hm2,严重危害50000hm2,直接经济损失达87.7万元。

3 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畜牧业生产

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条例》颁布施行以来,自治区畜牧厅把实施《条例》作为开展畜牧业抗灾保畜、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与建设新疆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发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我们按照自治区《新疆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会议制度》要求,积极与自治区气象部门加强联系,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在指导畜牧业抗灾救灾、开展草原火险、蝗虫鼠害气候条件趋势的预测分析和部署牧业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使气象科技在促进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1 加强协作,信息沟通

多年来,自治区畜牧厅十分注重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与信息沟通,加强与自治区各级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监测预警合作工作。如在草原防火方面,早在1997年就与自治区气候中心签订了《遥感技術专项服务合同书》,2006年与自治区气象台签订了《草原火险气象条件等级预报项目》合作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自治区气象台每年3月1日~10月31日期间,制作草原火险气象条件等级逐日预报,并进行实时服务。自治区气候中心每年3月1日~10月31日期间接受处理地球观测卫星资料,对全疆及邻近地区草原火情进行遥感监测,提供出现火点的经纬度及火情遥感专题图,提供每年春秋两季的草原火情趋势预测及年度总结等,在对全区草原火险气候条件、天气等级趋势预测分析及动态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利用气象信息,合理安排生产

我们充分利用自治区气象部门《气象早报》、《十天天气预报》、《新疆草原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等信息资料,为各地开展畜牧业生产计划安排,分析气象条件与畜禽疾病防控流行、气象条件与牧草生长变化、气象条件与加强饲养管理要求等方面,定期进行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天气变化趋势分析和预警工作,增强抵御气候灾害风险的能力。

3.3 加强气象预报工作,指导畜牧业防灾救灾工作

要求各地畜牧兽医部门主动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信息互通与业务合作。一是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提出应对措施,利用广播等媒介,确保信息能够及时通知到农牧户。二是加强对牧区牧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干部群众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充分认识气象信息在防灾救灾和指导安排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措施,搞好防灾救灾物资贮备。三是要求各地制定抗灾保畜预案工作。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检查制度,把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3.4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畜牧业防灾体系建设

3.4.1 加强对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求各级畜牧部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关口前移、“防”字当头,千方百计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切实加强领导,注重与气象部门协作配合;加大工作力度,一旦出现牧业灾情,及时有序地启动抗灾保畜预案;要着力做好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强风雪、强降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应对防范,提前做好可能出现的动物疫病、火灾以及可能出现的草原蝗虫鼠害的防范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各环节的工作。

3.4.2 加快新疆牧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在各级地方党政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区初步建立了全区灾害预报传输系统,牧区灾害管理工作逐渐加强。但是,由于新疆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疆共有60多个牧业易灾县,占县市总数的68%。为加强新疆牧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畜牧厅编制了《新疆牧业易灾县防灾体系建设规划》,通过在自然灾害易灾区域新建草料储备库、牲畜棚圈、饮水点及牧业救助站等防灾设施,不断提高牧业防灾减灾能力。

3.4.3 切实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恶劣的天气灾害大都会引起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因此,灾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各地要做好疫苗、消毒药品等防疫物资的调运、储备、发放工作,全力消除免疫死角,提高畜群免疫保护力,降低发病风险。同时,强化疫情监测预警预报,严防疫情跨区域传播扩散,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3.4.4 扎实开展气象监测预报

利用气象信息,加强草原监测与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牧草高峰期生产能力监测、冬季放牧场牧草储量监测,退牧还草工程效益监测等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工作。同时,及时发布天然草原牧草长势、蝗虫鼠害发生情况预报,为草畜平衡、合理安排牧草储备及牲畜出栏提供决策技术支撑。另外,通过完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防治与生物防治并举的手段,及时指导灾后抗灾自救工作,进一步明确畜牧业防灾体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全区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能力建设。

4 建议

4.1 提高畜牧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建设

4.1.1 加快牧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工程的建设进度

通过建立完善寒潮风雪灾害监测预警、洪水灾害预警、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草地利用与生产力监测预警、火灾监测预警、虫鼠害监测预警和灾后评估等六大体系建设,使新疆畜牧业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有效防控灾害的发生。

4.1.2 完善自然灾害预警预测体系机制

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自治区、地州、县(市)草原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与控制三级体系建设。通过加大预警监测设备更新力度、改善工作条件、拓宽监测手段和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提高畜牧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建设。二是加强预警监测体系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各级测报和防治技术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真正建成一个预测预报准确、信息渠道畅通、覆盖面广的牧业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4.1.3 加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

研究分析新疆草原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发生的中长期灾害变化规律,建立新疆生物灾害的防治管理指挥系统,探索利用“3S”等新技术,提高草原生物灾害的预警监测水平,提高灾情短期、中长期预测预报准确率。做好草原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研究利用气象信息资料,通过对各区域气候要素的长期变化过程分析,研究新疆草原火险发生的气候背景特征,确定新疆区域的草原火险重点防火期以及重点防火区,从而达到对草原火险气候条件趋势的预报预测。掌握草原防火工作的主动权,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增强草原防火和减灾能力。

4.2 加强气象条件与畜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自然灾害是新疆草原畜牧业长期以来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牧草、饲料作物的分布、生长状况、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以及放牧舍饲方式等,都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草食家畜疫病的发生与天气、气候备件有关;气候条件也是引发草原虫鼠害,草原火灾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很长一段时期,新疆畜牧生产水平还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管理的现实条件下,对依靠天然草场粗放经营为主的草原牧业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依然很大。因此,要加强气象与畜牧业发展的研究,充分认识和掌握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趋利避害,把畜牧业与气象关系的分析研究列入重要议程,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学指导,因地制宜地探索畜牧业生产的新途径,把气象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作者简介: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篇9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了高效、有序开展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防御与救灾工作,全面提高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今年三月我镇启动创建2011年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工作以来,我社区也随即启动了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工作,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社区紧密围绕“职责落实、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应急准备和科普宣传”等六大标准,创新实践、努力探索,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代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小组,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责任落实。

创建2011年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作为我镇“四镇联创”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社区根据干窑镇《创建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的实施方案》,开始了社区防灾减灾社区的创建工作。社区明确成立了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社区主任任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灾害救助组、灾害恢复重建组。建立了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疏散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维护保障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医疗护理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消防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巡逻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生活保障分队、气象信息员联络员、防灾减灾重点单位(学校、旅馆、公共场所)联络员等8支队伍。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气象工作站建设、气象站运行维护、信息员队伍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培训以及科普资料与宣传栏的设计与制作,保证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队伍覆盖。

在确立了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社区还组建了各类气象信息员队伍,确保气象信息接收与转发,使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位。社区共建立了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疏散分队8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维护保障分队6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医疗护理分队6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消防分队6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巡逻分队14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生活保障分队8人;社区气象信息员联络员20名;防灾减灾重点单位(学校、旅馆、公共场所)联络员6名。共8支队伍,74人。确保气象灾害发生时,人员能够及时到位。

三、加强气象工作站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干窑社区气象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社区气象工作站设立在社区一楼,工作站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浦志根具体领导。工作站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其中工作站配有专用电脑、一台多功能打印机和一台传真电话机,保证在气象灾害来临时能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预警信息,工作站还设有值班室,以满足在灾害性天气影响期间24小时值班的需要。此外,社区将相关职责制牌上墙,确保制度要求落实到位。

四、完善气象信息传播设施的建设。

在公共气象信息传播设施的建设方面,在辖区内,镇文化中心广场左侧设有一块多媒体广播型显示器,通过该显示器能向公众播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防御措施等,平时也不定时地为广大群众播放气象科普小电影,使广大百姓对气象预警信号、灾害防御指南等有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社区百姓的气象防灾能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农户信箱作为气象预警的重要作用,在今年梅汛期、梅花台风、短时强降雨等期间我们通过农民信箱及时将灾害性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居民手中,以便居民能及时开展防灾救灾工作。

五、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防灾减灾,未雨绸缪。社区非常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社区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发布了《干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预案从组织领导、人员队伍、防御措施、灾害部署、灾后救援等方面对我社区的气象应急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六、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

气象科普宣传与培训对于提高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的公众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社区注重融合各类活动日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社区充分结合3.23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科普宣传周和安全生产教育月等主题活动开展上街气象知识宣传,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等各类气象科普资料8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

2、跨平台、多渠道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针对社区主要气象灾害特点,在社区简报开辟专栏进行防雷知识宣传。每月通过农民信箱发送气象防减灾手机短信。社区也利用社区简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3、多开展各类知识培训学习。社区多次邀请市、镇消防大队指导员为社区居民培训,培训包括灭火器的使用、现场演练等。今年8月27日,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员、气象队伍队员参加了干窑镇举办的由县气象局副局长李明作关于气象防灾减灾讲座,充实了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员、气象队伍队员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下一步工作:

一、做好社区信息员、气象队伍的培训,增强居民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认识,并增强社区应对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社区居民群众的培训,使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居民群众的防灾减灾知识。

三、做好气象科普专用宣传栏的建设,及时更换气象宣传橱窗、气象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在气象宣传橱窗和展板处张贴气象灾害防御指南、防雷避险小常识等图版,向百姓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以进一步普及气象防灾避险知识并浓化创建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暴雨 篇10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气象部门规定:除个别地区外,24小时降水量达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0mm及其以上为特大暴雨。暴雨产生的3个条件是: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盛而持续的上升气流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暴雨是我县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8月份。暴雨往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一、危害表现

1.渍涝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2.洪涝危害: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林果业和渔业,还能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二、防御措施

(一)行车遇暴雨怎么办

暴雨中行车,因能见度下降,地面湿滑,有时还有雷电大风等剧烈天气,这时就应:

1.打开汽车小灯,握好方向盘,小心驾驶,注意行人,低速行驶,慎用制动。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

2.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

3.不熟悉的路况,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4.千万不能急加速,这样飞溅的雨水容易被进气管吸入,造成损伤。应尽量放慢车速,小油门谨慎前行。

5.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呆在车内。

6.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而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并通知4S店施救。也可请路人帮忙,将汽车从水中推出来,尽快进行修理。

7.如紧急需出车,遇有暴雨必须行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先将空气滤清器拆下或将进气软管抬高,或将排气管用橡胶软管接高。使汽车的进、排气口尽量远离水面,减少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

8.行车时,应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

9.当水淹没高度达到车轮半径时,应尽量避免让汽车涉水。采用挂低档、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的方法通过。

(二)山洪爆发的应对招数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4.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三)城市积水灾害的防治

城市积水首先危害的是城市交通,即便是20分钟的暴雨也能使公路上造成严重积水,导致涉水车辆的熄火,就可能形成交通的堵塞。更为严重的积水就可能使城市的街道、民房、商业用房、仓库、地下停车场、工厂、机关、学校等受到影响,其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现代化城市人口密集,商业区集中,受危害严重。如果处置不当或救助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城市积水灾害的防治除完善好城市排水系统外,日常的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是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6.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7.驾驶员遇到路面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三、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上一篇:游记摘抄下一篇:研究生推免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