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2024-10-12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通用11篇)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篇1

“学习气象科普知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少先队活动

一年段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谁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灾难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灾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灾害事故是可以防范的,有效的防护措施能降低灾害事故所带来的损害。所以,我们必须经过后天的专业训练,有意识地不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希望通过这节班会,有更多的同学能自觉学习或有组织地学习防灾自救知识,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

常见严重灾害的防护 台风防范措施 关注台风预警信号。尽量不要外出,并关紧门窗。

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如果你在水中,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遇到危险时,请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暴雨防范措施

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是中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包括洪灾和涝渍灾。

防范措施: 1.畅通水道防堵塞。2.修好屋顶防漏雨。3.关闭电源防伤人。4.减少外出防意外。5.远离山体防不测。雷电防范措施

1.留在室内,并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的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高尔夫球等扛在肩上。

10.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11.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特别提示

每个家庭应当准备一个应急包并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

家庭应急包中的必备品包括:可供3天的不易变坏的食物和水、电池供电的收音机、手电筒、卫生纸、雨具、口哨、地图、绳子、药品和亲友通讯录。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篇2

1) 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自然灾害包括了干旱、洪灾、地震、暴风、冰雹、雪灾等等, 这些气象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村地区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而大地震、洪灾、台风等灾害更会对建筑物及很多有价值的物品造成损害以及造成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经济损失被估逾200亿美元;2013年雅安地震更造成近两百人死亡, 11393人受伤, 近40万间房屋受损, 倒塌12851间, 34座水库受损, 堰渠损毁2668处, 农林水经济损失14.30亿元。这些数据是触目惊心的。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气象灾害的知识, 在灾害来临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 降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并尽力避免其对生命安全带来的伤害。

2) 加强人们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认识, 并提高人们对气象防灾减灾的关注度。首先,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可以让公众更加了解其所处的地形环境条件和特征, 以此可以更加了解到所在地的主要灾害和灾害来临的防御措施。同时, 通过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可以提高公众对防灾减灾的关注度。通过户外大屏幕、网络、手机、电视、广播、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渠道, 拓宽科普内涵, 打造国家气象科普宣传的品牌, 使气象科普知识、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 大力提高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的公众关注度。

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的科学技术已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 各种媒体发展也呈现蒸蒸日上的繁荣。可以说,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渠道已非常的完善, 电视、手机、网络、广播等等都是非常方便有效的手段。然而,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现状却并不乐观,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村地区。经过探索发现, 有一些山村地区是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 农民获取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渠道比较匮乏, 有很多乡村还是采用广播的形式, 而广播也并不是能传到每一户;有一部分是通过看电视学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但是能收到的频道也寥寥无几。这些因素就严重制约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另外是人们对于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存在着轻视的态度, 认为这些知识无关紧要, 要是自然来了就来了吧, 学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它还是要来。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误区,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同时掌握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减少经济损失和自救。最后一个方面是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本身存在着问题, 比如有很多宣传工作宣传形式单一, 尚未形成体系, 没有连续性, 风格变幻不定, 就事论事的成分比较多, 覆盖面和到达率没有形成规模。

三、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措施

1) 为公众讲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和一些预防措施。很多人尤其是农村人忽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不知道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因此, 要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首先要转变公众的观念, 让他们明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是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联的。然后对他们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讲解, 包括对灾害性天气的危害以及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应采取的急救和自救措施。讲解老师可以亲自示范练习, 还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 比如在学习之后向大家提问:泥石流来了该往什么方向跑, 遇到雷电的时候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防雷和哪些注意事项等等。对回答正确的观众奖励一些小礼品, 提高大家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转变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形式, 让大家更容易接受、更易于理解。比如说拍摄一些自然灾害的视频或图片, 或者搞一些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小品或歌唱演出, 也可以对一些受到自然灾害的灾民进行采访, 将其亲身经历作为小故事作为宣传短片。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趣味性、通俗性就能够使公众更易于接受和更乐于接受。

3) 发放灾害性天气防御手册, 将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制作成小手册免费发放给公众, 尤其是对学校的学生更加必不可少, 同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家人共同学习。当然, 手册的方式未必很好, 可能很多人拿到手册随意翻看一下就扔到了垃圾桶。因此, 可以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印到一些有用的小东西上发放, 比如:小扇子、扑克牌、日历等。比起宣传册来可能不会随意丢弃, 而且方便携带。

4) 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传播渠道的建设。比如对一些采用大喇叭的乡村维修和增加其喇叭的数量, 或者对那些使用电视的乡村为其接入光纤线, 增加收视频道, 当然, 这主要依靠于政府的投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在喇叭或电视节目中多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尤其是对信息获取能力比较弱的乡村, 要根据其地理特点, 多针对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的防御措施的广播, 可以让主持人将气象科普知识, 防灾减灾常识录成多段音频, 用磁带、光盘或mp3在村委会每日定时播放。

5) 利用手机发送手机短信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目前, 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同时, 现在的手机运营商已建成几乎覆盖全国的通信网络系统, 利用手机短信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6) 其他方式, 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渠道很多, 比如在车站、村口、商场、超市设立LED电子显示屏, 建立公共的气象科普馆, 开辟气象防灾减灾网站等等。总之, 要结合地方的特色和经济水平, 选择有利的方式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四、结束语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很有必要性。我国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也在不断的深入, 但是进步还比较慢。因此, 在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摘要: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轻者是财产的损失, 重则是生命的伤亡。因此,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目前, 各省市对于影视制作节目和广告节目不绝如缕, 而对于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却没有多少宣传。本文就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气象,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树宝, 夏锦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江苏省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纪实[J].中国减灾, 2009.

[2]李扬富, 旷万华.四川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风险防范探讨[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

[3]叶静, 董博, 杨黎黎, 纪祖敏.发展校园气象科普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J].科技资讯, 2012.

[4]邓兴旺.武汉城市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气象如何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篇3

关键词:气象;农业;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66

气象是现代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业正常生产的手段之一。当今农业正由传统的单一化向集约化转变,近年来,受全球大气变暖的影响,低温冻害、冰雹、旱涝等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农村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地区,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防灾减灾的服务工作。

1对气象部门服务农业防灾减灾现状的分析

1.1气象信息不准确

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主要指的是气象部门对未来天气预测和预报的准确度。目前,各级气象台都建立了人机交互,利用相关数值对未来的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和天气预报技术。其中,由于计算机软件不能对大气变化情况进行实际的模拟,导致气象信息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1.2农民接受气象信息渠道闭塞

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农民接受气象信息的渠道仍然是有限的,一般都是通过电视的天气预报或是自行打电话到气象局询问天气情况,气象台只能对大区域范围的天气进行预测,还缺乏小范围的天气预测服务。农网和农村的信息化程度还存在很大不足,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气象信息的服务。

1.3气象信息不能有效地传播

农村一般处于较偏远地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相对比较分散,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存在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情况,这使得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受到了限制,不能及时的获取气象信息。

2加强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2.1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观测站网

气象部门要根据近几年来农业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的情况,农行生产布局变化对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要求的变化,建立起区域性的观测网络。针对气象不能为小区域农业减灾防灾服务的现状,要建立起高时空密度、自动化和多要素的现代化气象综合检测网络,对相关的气象资料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提高气象检测的能力。

2.2提高对灾害的预测和预防能力

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体系是气象部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重要环节,只有对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测和预报,才能对灾害做出及时的预警和采取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因此气象部门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开展针对性的灾害预警工作。在做好对常规天气预测准确、及时的同时,也要重点做好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针对当地的农业特色,做好防旱、防洪、防涝以及防冻等农业气象的灾害预防措施。除此以外,气象部门还要适当增加适合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针对不同农作物与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的发育要求,对农民进行有效地指导。

2.3完善农村气象体系建设

气象科技服务是为农民服务的一项工作,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板块开发出适用的农业气象服务。让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出去,明确气象部门主动传递信息的责任,及时更新和发布气象信息。健全村级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制度,让专职的气象员在农村收集气象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或者黑板等载体,及时告知当地农民天气情况。同时,还可以加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公共媒体,为农民及时传达气象信息,让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气象的变化。除此以外,利用短信信息、短信专题等渠道,也可以为农民及时的传递气象信息。为了提高农民自己识别气象的能力,还可以深入农村,加强对气象科技知识的宣传,让农民也了解和掌握到相关的气象知识。

3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气象服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对农业的防灾减灾服务职能,加强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现代农业的体系结构,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部门预报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对农业气象的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郝东敏. 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A]. 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中国气象学会,2011:5.

[2]花纯伟,何悦,刘杰. 立足"三农"防灾减灾需求破解气象为农服务难题——关于进一步做好苏北农业大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A]. 中国气象学会.S1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中国气象学会,2012:5.

[3]张建新,杨再强,赵小艳,李芬,侯润兰. 我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82-85.

[4]陈刚.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促进湖南农业生产发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4:45-47+54.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篇4

一、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以廉政教育为关键,认真落实八项规定要求,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教育学习,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为龙头,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形成利用制度管人、按照制度办事、依靠制度理财的有效机制。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搞好干部职工的素质培训工作。

以培养政治过硬、懂业务、善管理的领导干部为重点,有计划、有安排的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制定一线高级专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办法,实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述职制度,为业务人员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舞台,以此增强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抓好基础业务建设,认真实施业务体制改革的要求,继续保持测报工作的高水平、高质量。

牢固树立基础业务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意识,狠抓基础业务质量不放松,努力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熟练运用和维护自动化观测仪器装备的.水平,加大一线人员的业务学习力度,积极开展基础业务技术练兵和业务竞赛活动,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基础业务稳步发展。继续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特别做好灾害多发期、敏感时期的气象服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充分利用省、市两级气象预报指导产品,结合本地天气实况,及时发布适用于当地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和决策服务产品。提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运用能力,发展本地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服务产品延伸工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向社会公布。实现防御规划到县、组织机构到乡、精细预报到乡、气象服务站到乡、应急预案到村、风险调查到村、气象信息员到村、科普宣传进村、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灾情收集到人。努力提高台风、暴雨、冰雹、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水平,积极主动为地方政府提供灾害性天气过程、重大项目建设、大型活动及敏感时期的决策性气象服务。

四、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坚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构建适应农业防灾减灾、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需求,结合本地农业发展布局,发展适合“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专项气象服务业务。在省级指导下开发适合本地的精细化服务产品,开展针对性特色服务。发展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农业安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五、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基层气象机构综改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基层气象机构综改力度。

首先要合理定位基层气象机构,在坚持基础性、公益性的属性不变,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方向不变的同时,稳步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改。在福建省气象局的统一决策部署下,立足于我县的现实基础,改变局站(台)合一的格局,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推行局、站或局、站、台分离。逐步形成由气象行政机构、气象事业单位和社会气象服务机构组成的新型事业结构。积极争取解决基层气象机构用人问题,在国家事业编制岗位以外,通过争取地方事业编制岗位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等多种形式缓解基层事多人少的矛盾。通过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实现气象事业结构更加合理,基础业务配置更加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更加明显,社会管理职能发挥更加有效,发展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六、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以加强党支部建设工作为重点,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要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九大”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3、继续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度,提高文明单位内在质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完善廉政监督制度,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4、重点做好下一届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争取持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七、总结20xx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和不足,克服困难,在地方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管理下,完成其他各项任务。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方案 篇5

为贯彻落实星府办发[20**]19号文件《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水平,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统筹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开发能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重点,努力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建设目标

通过方案实施,全面完成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形成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覆盖面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力争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能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覆盖面达到90%以上;重点服务对象和80%以上农户能够科学使用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农户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气象服务专项投入产出比达1:15以上。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准备阶段

1、时间安排:20**年5月至20**年6月。

2、主要工作:①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两个体系)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②拟定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三农气象服务专项领导小组、确定气象协理员,召开项目启动会,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年7月至20**年10月。

2、主要工作:按照《实施方案》和《气象标准化乡镇建设任务分解表》中的要求,有计划、分步骤、按时间节点组织实施。

(三)完善提高阶段

1、时间安排:20**年11月1日至30日

2、主要工作:仔细对照县《气象标准化乡镇建设任务分解表》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考核

成立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由镇分管领导领导任组长,各村委会主任、小学校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民政所所长、土管所所长、规划所所长、财政所所长、水利员、林管员为成员,负责协调和处理日常工作。

(二)各线口协作,形成合力

镇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民政等涉农涉灾线口要打破部门界限,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队伍共建、渠道共用机制,与气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一是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建立部门信息共享与联合发布机制,共同制作、联合发布农村综合防灾减灾信息。二是强化人力资源整合,依托多部门,开展灾害风险普查、评估、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推广示范等业务,努力形成我镇涉农、涉灾部门之间联合调查、联合会商、联合制作服务产品、联合发布信息和联合全程服务的工作合力。

(三)确保投入,规范使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从20**年起,每年将运行、维护、保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镇财政每年安排1万元经费,用于全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设施、设备的添置、运行、维护以及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要规范资金使用,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统一进入“三农”服务专项账户,做到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转移、挪用。要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确保专项经费发挥效益。

(四)加强宣传,形成氛围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篇6

今年以来,在x市气象局的严格要求和工作指导下,我镇齐心协力贯彻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任务。现将xx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减轻气象灾害给群众带来的影响,我镇设立气象服务站,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三星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村(社区)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确定信息联络员,确保各项气象信息及时传播发布、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

二、层层落实责任

我镇设有固定场所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并确定专门的信息员负责传播发布信息、组织村级(社区)信息员培训、指导村级(社区)信息员工作等。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并形成长效机制,落实分级管理,保证在发生气象灾害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宣传

做好气象工作为防灾减灾提供保障 篇7

针对大港区汛期气温偏低, 降水显著偏多, 雷电、大风、高温、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均有发生的情况, 大港气象局做好汛期服务准备, 完成人影作业、暴雨服务等重大服务工作, 升级可视化会商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服务系统, 建立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 开展施放气球专项执法检查落实净空规定, 组织对酒店、医院等全区300多个单位进行防雷安全隐患排查, 在10个行政村安装气象预警信息农信通设备、设立气象信息显示屏两块, 气象手机短信业务定制率跨越发展, 气象服务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去年大港区气象局被推荐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被命名为全国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示范点, 被天津市气象局评为优秀达标先进单位、五优一强台站。

目前, 我国北方冬麦区正在积极开展抗旱保夏粮工作, 大港区麦田旱情不容乐观, 存在继续发展的趋势。面对严峻的旱情, 大港区气象局及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调查监测旱情, 完善旱情服务, 积极做好抗旱各项准备工作。2月12日下午, 气象局人影办抓住有利时机, 用流动作业车开展人工增雨, 在冬麦主产区太平镇、小王庄镇交界处发射火箭弹3枚, 作业效果明显, 全区普降小到中雨, 有效缓解了当前旱情, 为保证夏粮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篇8

【关键词】气象信息;利用;畜牧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辽阔的天然草原,悠久的牧业生产历史,丰富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优势,使新疆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新疆又是一个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自治区,是我国草原放牧业的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区。全区有60多个牧业易灾县(市),占总数的68%。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发展基数越来越高,资源环节的约束不断增加,使草原生态保护、动物疫病防控、牧业防灾减灾和畜牧业生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管理指导畜牧业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重视研究利用气象信息,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抵御各类畜牧业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气象信息在畜牧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畜牧业的发展与气象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新疆畜牧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来看,草食家畜养殖的生产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天气,受气候影响的制约因素很大。气候环境是草食家畜生产的重要外界条件,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及变化特点决定着该区域牧草植被生长与恢复以及载畜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牲畜品种和产品质量水平。动物疫病的流行也往往与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有关。同时,气候条件也是引发草原火灾、蝗虫鼠害等灾害的条件。

新疆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广大农牧区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持续严寒,冬春季严寒多风雪,对长期处于靠天养畜状况的牧区草原畜牧业造成的影响较大,是草原畜牧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发生区。新疆畜牧业自然灾害主要是雪灾、干旱、低温、火灾、虫鼠害、毒害草等,这些是引起草原生态破坏、畜群掉膘、感染疫病遭受损失的重要原因。特别以冬、春季节寒潮风雪灾害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据历史资料记录,截至上世纪90年代,新疆牧业生产先后遭到8次较大的自然灾害,分别是1954年、1960年、1963年、1966年、1969年、1974年、1977年和1985年,均造成上百万头牲畜死亡。其中仅1966年的风雪灾害就使全疆牲畜死亡363.32万头,占当年年初牲畜存栏数的13.5%。196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雪灾损失牲畜近8O万头(只),占当年牲畜存栏的40%,畜牧业生产几年都难以恢复。

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生产基础和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制约,新疆牧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比较滞后,抵御中强度持续性灾害能力极其薄弱,其突出表现在为应对牧业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不完善;牧业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体系不健全;草原牧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在畜牧业生产管理实践中,研究气象条件与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包括研究气象条件对畜禽生育、引种、疾病防治、放牧和舍饲、牧草生长以及畜禽产品的品质和草原火险虫鼠害发生等的影响,是农业气象研究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构筑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和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2 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2.1 雪灾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雪灾是新疆畜牧业冬春季最主要、影响最广、破坏力最大的气象灾害。特别是冬春季节,如果出现频繁的降雪天气过程,加之雪后强降温,其危害极其严重。一是由于积雪掩埋草场,家畜无法采食,得不到草料补充,造成膘情下降,抵抗能力降低。其次,如果降雪多、积雪深、时间长,会给冬春季转场带来困难,影响保胎保膘,造成母畜流产,老弱病残畜伤亡,畜牧业生产基础遭到破坏。三是大雪常常封路、封山,给交通运输、邮政通讯,抗灾救助造成影响。如2009年入冬以后,受多重灾害持续叠加影响,新疆北疆区域牧业普遍受灾,牲畜放牧困难,草料消耗迅速,道路多数中断,瘦弱畜急剧增加,重点地区牲畜死亡迅速增加,棚圈大量倒塌,严重威胁到牧民正常生产生活。全区共有9个地州31个县(市)52万牧业人口受灾,占全区牧业人口的45%,占当地牧业人口的75%,受灾草场面积达8000000hm2,占灾区冬草场总面积的92.3%,受灾牲畜661万头(只),占当地牧区牲畜总头数的70%以上。据统计,2009年,全区因灾死伤牲畜10.1万余头(只),牧业直接经济损失12400余万元。由此可见,雪灾具有灾害影响面广、灾情发展迅速的特点。

2.2 干旱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一是影响牧草返青、牧草产量及牧草品质。干旱时,天然牧草的正常返青时间普遍推迟,导致青草期缩短。严重干旱发生时,牧草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牧草品质及产量。二是影响畜产品质量,严重时会危及家畜的生存。干旱缺水破坏了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家畜的能量转化受到抑制,危及逐水草而居的自然放牧群众和家畜的生存,具体表现为干旱年份的畜产品产量和质量远不如常年。三是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进程。出现连年干旱不仅会加剧草场退化和草原沙漠化进程,還会对人工草场建设和天然草场的改良不利,从而影响草场载畜量、牧草产量和牧草品质。

2.3 气候条件对草原虫鼠害灾害发生的影响

草原虫鼠害灾害的大面积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宜其生长发育繁殖的气象气候条件。草原上害鼠的发生使植被结构发生变化,覆盖度降低,牧草产量与质量下降,载畜量减少,造成沙土流失。新疆每年因鼠害危害发生面积在4666667hm2左右。新疆草原上以蝗虫为主的草原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数量大等特点,每年虫害危害发生面积在2000000hm2左右。虫害发生除直接造成牧草损失外,有些害虫还是传播牧草病害的媒介。2012年,由于受异常气候和草地生态恶化等因素影响,新疆蝗虫鼠害呈中度偏重发生,涉及60多个县(市),其中,蝗虫害危害面积2064667hm2,严重危害961333hm2万亩;草原鼠害危害面积5167333hm2,严重危害2345333hm2,发生面积涉及70%的县(市)。

2.4 气候条件对草原火灾发生的影响

由于特殊的区域位置和林草相依的生物性特点,新疆是发生草原火灾比较严重的区域,在天然草原中易发区占1/3。草原火灾不仅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且给草地资源、畜牧业生产以及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预料的损失。

2.5 气候条件对草原毒害草发生的影响

气象因素条件与生产方式是造成毒害草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2012年,新疆草原毒害草发生面积6710000hm2,严重危害1997333hm2。其中,牧草病害发生110667hm2,严重危害50000hm2,直接经济损失达87.7万元。

3 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畜牧业生产

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条例》颁布施行以来,自治区畜牧厅把实施《条例》作为开展畜牧业抗灾保畜、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与建设新疆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发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我们按照自治区《新疆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会议制度》要求,积极与自治区气象部门加强联系,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在指导畜牧业抗灾救灾、开展草原火险、蝗虫鼠害气候条件趋势的预测分析和部署牧业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使气象科技在促进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1 加强协作,信息沟通

多年来,自治区畜牧厅十分注重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与信息沟通,加强与自治区各级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监测预警合作工作。如在草原防火方面,早在1997年就与自治区气候中心签订了《遥感技術专项服务合同书》,2006年与自治区气象台签订了《草原火险气象条件等级预报项目》合作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自治区气象台每年3月1日~10月31日期间,制作草原火险气象条件等级逐日预报,并进行实时服务。自治区气候中心每年3月1日~10月31日期间接受处理地球观测卫星资料,对全疆及邻近地区草原火情进行遥感监测,提供出现火点的经纬度及火情遥感专题图,提供每年春秋两季的草原火情趋势预测及年度总结等,在对全区草原火险气候条件、天气等级趋势预测分析及动态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利用气象信息,合理安排生产

我们充分利用自治区气象部门《气象早报》、《十天天气预报》、《新疆草原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等信息资料,为各地开展畜牧业生产计划安排,分析气象条件与畜禽疾病防控流行、气象条件与牧草生长变化、气象条件与加强饲养管理要求等方面,定期进行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天气变化趋势分析和预警工作,增强抵御气候灾害风险的能力。

3.3 加强气象预报工作,指导畜牧业防灾救灾工作

要求各地畜牧兽医部门主动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信息互通与业务合作。一是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提出应对措施,利用广播等媒介,确保信息能够及时通知到农牧户。二是加强对牧区牧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干部群众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充分认识气象信息在防灾救灾和指导安排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措施,搞好防灾救灾物资贮备。三是要求各地制定抗灾保畜预案工作。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检查制度,把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3.4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畜牧业防灾体系建设

3.4.1 加强对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求各级畜牧部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关口前移、“防”字当头,千方百计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切实加强领导,注重与气象部门协作配合;加大工作力度,一旦出现牧业灾情,及时有序地启动抗灾保畜预案;要着力做好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强风雪、强降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应对防范,提前做好可能出现的动物疫病、火灾以及可能出现的草原蝗虫鼠害的防范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各环节的工作。

3.4.2 加快新疆牧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在各级地方党政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区初步建立了全区灾害预报传输系统,牧区灾害管理工作逐渐加强。但是,由于新疆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疆共有60多个牧业易灾县,占县市总数的68%。为加强新疆牧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畜牧厅编制了《新疆牧业易灾县防灾体系建设规划》,通过在自然灾害易灾区域新建草料储备库、牲畜棚圈、饮水点及牧业救助站等防灾设施,不断提高牧业防灾减灾能力。

3.4.3 切实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恶劣的天气灾害大都会引起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因此,灾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各地要做好疫苗、消毒药品等防疫物资的调运、储备、发放工作,全力消除免疫死角,提高畜群免疫保护力,降低发病风险。同时,强化疫情监测预警预报,严防疫情跨区域传播扩散,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3.4.4 扎实开展气象监测预报

利用气象信息,加强草原监测与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牧草高峰期生产能力监测、冬季放牧场牧草储量监测,退牧还草工程效益监测等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工作。同时,及时发布天然草原牧草长势、蝗虫鼠害发生情况预报,为草畜平衡、合理安排牧草储备及牲畜出栏提供决策技术支撑。另外,通过完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防治与生物防治并举的手段,及时指导灾后抗灾自救工作,进一步明确畜牧业防灾体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全区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能力建设。

4 建议

4.1 提高畜牧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建设

4.1.1 加快牧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工程的建设进度

通过建立完善寒潮风雪灾害监测预警、洪水灾害预警、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草地利用与生产力监测预警、火灾监测预警、虫鼠害监测预警和灾后评估等六大体系建设,使新疆畜牧业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有效防控灾害的发生。

4.1.2 完善自然灾害预警预测体系机制

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自治区、地州、县(市)草原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与控制三级体系建设。通过加大预警监测设备更新力度、改善工作条件、拓宽监测手段和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提高畜牧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建设。二是加强预警监测体系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各级测报和防治技术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真正建成一个预测预报准确、信息渠道畅通、覆盖面广的牧业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4.1.3 加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

研究分析新疆草原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发生的中长期灾害变化规律,建立新疆生物灾害的防治管理指挥系统,探索利用“3S”等新技术,提高草原生物灾害的预警监测水平,提高灾情短期、中长期预测预报准确率。做好草原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研究利用气象信息资料,通过对各区域气候要素的长期变化过程分析,研究新疆草原火险发生的气候背景特征,确定新疆区域的草原火险重点防火期以及重点防火区,从而达到对草原火险气候条件趋势的预报预测。掌握草原防火工作的主动权,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增强草原防火和减灾能力。

4.2 加强气象条件与畜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自然灾害是新疆草原畜牧业长期以来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牧草、饲料作物的分布、生长状况、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以及放牧舍饲方式等,都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草食家畜疫病的发生与天气、气候备件有关;气候条件也是引发草原虫鼠害,草原火灾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很长一段时期,新疆畜牧生产水平还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管理的现实条件下,对依靠天然草场粗放经营为主的草原牧业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依然很大。因此,要加强气象与畜牧业发展的研究,充分认识和掌握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趋利避害,把畜牧业与气象关系的分析研究列入重要议程,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学指导,因地制宜地探索畜牧业生产的新途径,把气象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作者简介: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篇9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了高效、有序开展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防御与救灾工作,全面提高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今年三月我镇启动创建2011年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工作以来,我社区也随即启动了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工作,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社区紧密围绕“职责落实、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应急准备和科普宣传”等六大标准,创新实践、努力探索,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代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小组,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责任落实。

创建2011年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作为我镇“四镇联创”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社区根据干窑镇《创建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的实施方案》,开始了社区防灾减灾社区的创建工作。社区明确成立了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社区主任任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灾害救助组、灾害恢复重建组。建立了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疏散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维护保障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医疗护理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消防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巡逻分队、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生活保障分队、气象信息员联络员、防灾减灾重点单位(学校、旅馆、公共场所)联络员等8支队伍。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气象工作站建设、气象站运行维护、信息员队伍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培训以及科普资料与宣传栏的设计与制作,保证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队伍覆盖。

在确立了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社区还组建了各类气象信息员队伍,确保气象信息接收与转发,使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位。社区共建立了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疏散分队8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维护保障分队6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医疗护理分队6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消防分队6人;社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巡逻分队14人;气象灾害应急救助生活保障分队8人;社区气象信息员联络员20名;防灾减灾重点单位(学校、旅馆、公共场所)联络员6名。共8支队伍,74人。确保气象灾害发生时,人员能够及时到位。

三、加强气象工作站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干窑社区气象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社区气象工作站设立在社区一楼,工作站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浦志根具体领导。工作站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其中工作站配有专用电脑、一台多功能打印机和一台传真电话机,保证在气象灾害来临时能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预警信息,工作站还设有值班室,以满足在灾害性天气影响期间24小时值班的需要。此外,社区将相关职责制牌上墙,确保制度要求落实到位。

四、完善气象信息传播设施的建设。

在公共气象信息传播设施的建设方面,在辖区内,镇文化中心广场左侧设有一块多媒体广播型显示器,通过该显示器能向公众播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防御措施等,平时也不定时地为广大群众播放气象科普小电影,使广大百姓对气象预警信号、灾害防御指南等有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社区百姓的气象防灾能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农户信箱作为气象预警的重要作用,在今年梅汛期、梅花台风、短时强降雨等期间我们通过农民信箱及时将灾害性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居民手中,以便居民能及时开展防灾救灾工作。

五、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防灾减灾,未雨绸缪。社区非常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社区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发布了《干窑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预案从组织领导、人员队伍、防御措施、灾害部署、灾后救援等方面对我社区的气象应急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六、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

气象科普宣传与培训对于提高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的公众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社区注重融合各类活动日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社区充分结合3.23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科普宣传周和安全生产教育月等主题活动开展上街气象知识宣传,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等各类气象科普资料8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

2、跨平台、多渠道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针对社区主要气象灾害特点,在社区简报开辟专栏进行防雷知识宣传。每月通过农民信箱发送气象防减灾手机短信。社区也利用社区简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3、多开展各类知识培训学习。社区多次邀请市、镇消防大队指导员为社区居民培训,培训包括灭火器的使用、现场演练等。今年8月27日,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员、气象队伍队员参加了干窑镇举办的由县气象局副局长李明作关于气象防灾减灾讲座,充实了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员、气象队伍队员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下一步工作:

一、做好社区信息员、气象队伍的培训,增强居民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认识,并增强社区应对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社区居民群众的培训,使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居民群众的防灾减灾知识。

三、做好气象科普专用宣传栏的建设,及时更换气象宣传橱窗、气象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在气象宣传橱窗和展板处张贴气象灾害防御指南、防雷避险小常识等图版,向百姓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以进一步普及气象防灾避险知识并浓化创建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篇10

作电视电话会议

12月1日,我县组织收听收看了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学谦主持会议。

省林业厅厅长王平汇报了今年以来的森林防火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冬明春的森林防火工作。据了解,【字幕】今年我省共发生森林火灾352起,受害森林面积1232公顷,损失林木蓄积16.5万立方米。与2009年相比,在火灾次数增加14%的情况下,受害森林面积减少52%,有效避免了特大森林火灾。火灾损失率千分之0.1以下,圆满完成了森林防火目标。【完】四川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彭广介绍了今年以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情况。德阳市政府作为优秀范例做了汇报。

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钟勉在会上做了讲话,他强调,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森林防火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要狠抓关键环节,全力打好森林防火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硬仗;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省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副市长郑学炳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协作,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县委常委王头进在最后要求各单位要认真贯彻省市会议精神,查漏补缺,制定好森林防火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的实施意见,各项防灾措施要尽快落实到位。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篇11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灾害;应用研究

气象工作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农业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约化农业,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伤害,本着以集约化方式把很多详细的要求比提前为气象服务。农业气象工作必须转变和更新农业气象服务的理念和内涵,在防灾减灾、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用信息下乡、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好服务和咨询工作,为政府决策和生产应用及减灾防灾提供高效服务。

一、加快更新农业气象服务的理念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农业主要是减灾防灾和粮食生产,围绕增加收益,食品基地为农服务,产生的天气,为了避免伤害到粮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核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多元化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有针对性,并且要求各种需要一个更现实的气象服务的气象服务。基于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农业气象服务,它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适应气象服务现代农业的新要求,扩大农业服务的新领域,有必要优化现有农业服务系统的集成。

二、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和工作现状

在农村地区,虽然对于减免和气象灾害的预防,在中国最脆弱的地区农业,一直受大部分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天气多发,气候变化发生,时常造成了暴雨,高温,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农村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农业生产。从国家在201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

目前,我国正在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三农经济”,努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就是发展好农业。然而,多年来有所减少中国的农业的发展,气象灾害的作用下,以便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和负效应已经在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

随着中国社会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气象部门也在努力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为了实现气象灾害,相关部门更好地防灾减灾,从而采取了大量的预防措施。尽管如此,仍然有减少气象灾害防范和农业的繁重任务很多问题和缺陷。例如,各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防体系不完善;资料不够全面气象灾害,搜集部分不具有时效性的气象数据。与此同时,农民在气象防灾意识薄弱的农村地区,缺乏认识是气象灾害的宣传工作的一个区域,它不会出现在预定的位置;在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和中国的技术投入不足,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会相对落后。

三、农业气象灾害防护措施

3.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提高气象灾害早期从该国预警预报系统的地区的系统。需要改善的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如何降低,或为了避免对气象灾害农业的不利影响,及时。出于这个原因,气象灾害预报系统,有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和缓解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无论是否天气预报系统可以准确地预测,天气气象灾害相关的缓解和直接预防农业灾害的成功。

3.2发展现代农业的气象观测站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一些农业产业、种植业以及生产发展规划布局等各方面的变化。因此,也有农业气象防灾服务的缓解需求越来越多。为发展建立现代农业气象站,我们可以为发展提供更好的农业气象服务。同时,准确监测有效和及时的同时,为了传达气象信息。

3.3建立气象灾害应急系统,以便提高其应急能力

在气象防灾体系中,政府位于主导地位,下面的有关部门和气象部门将需要动员的有效利用协调和充分的资源。这样可以以更高效的速度,也可以是最激烈的方式做的最大范围内具有良好粮食,气象灾害防御。

3.4提供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不能仅仅是防御性的灾难。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例如,在什么天气和季节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以提高这些农作物的产量。有时,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是常见的天气,如果没有及时的掌握气象周期,刚刚灌溉后就出现下雨现象,那么不利用农作物的生长,更浪费了水资源。 因此,需要及时提供更全面的气象服务信息。

结束语:中国的第一产业就是农业,同时,农业也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国家发展和人民富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天气作为影响农作物产量的第一要素,必须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科学和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社会科技资源充分,季节的天气预测应加强农产品,以及作物生产活动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

参考文献

[1]李永兵,覃伟嫦,林启光,李文奕. 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在阳山县农村防灾减灾与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5,07:247-248.

[2]矫梅燕,李艳,坑喜兰。浅谈如何做好电视农业气象服务[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C].2014.

[3]尹常红,姚望玲,张翠荣。武汉农业气象服务新方式——农业110的探索及实践[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11.

[4]曹廣喜,丁荷莲,郭雨. 基于SEM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03:476-486.

nlc202309082131

[5]司研. 论防灾减灾新模式:新媒体深度气象信息服务的应用[J]. 电子制作,2012,11:213-214.

一、天气过程概况

(一)高温过程

受高空暖脊影响,2016年7月4~10日鄂温克旗出现干热性高温天气。4日各乡镇最高气温均未达到35℃;5~7日3/5的乡镇最高气温超过35℃;8~9日只有2~3个乡镇站点达到35℃;10日最高气温都在37.7℃以上,其中巴彦塔拉苏木、锡尼河东苏木最高气温达到40.0℃,巴彦托海镇最高气温达到39.7℃,是有气象资料以来第二高温(巴彦托海镇历史最高气温40.1℃,出现在2007年6月10日)。

(二)降水

7月4日~10日全旗出现了分布不均的阵雨。4日伊敏河苏木有1.6mm降水;4~6日、9日红花尔基有0.6mm、0.4mm降水;5日、7日锡尼河西苏木有1.9mm、0.4mm降水;7日巴彦嵯岗苏木有0.8mm降水,伊敏河镇有0.4mm降水,大雁有0.2mm降水。

(三)灾情及影响

鄂温克旗约有2340万亩天然草场出现干旱,其中轻旱1530万亩,占54.55%,中旱810万亩,占28.88%,110人、0.35万头牲畜(大)出现饮水困难。其中锡尼河东苏木、巴彦嵯岗苏木、伊敏苏木的草场轻度干旱;巴彦托海镇、巴彦塔拉乡、锡尼河西苏木西部、锡尼河东苏木北部,辉苏木等区域中度干旱,辉苏木北部区域大面积草场重度干旱。同时此次干旱造成了火险等级明显升高。

二、成因分析

(一)暖空气的聚积

7月4~10日受暖脊控制,受暖平流影响,我旗上空有源源不断的热量输送,大气被不断地加热,各层温度逐渐升高。我旗处于24~28℃内,10日处于28℃中心。

我旗受高空暖脊控制,高度线数值达584,系统强度较深厚,副热带高压北抬至37°N附近,使高度脊在我旗维持少动,使我旗处于高温少雨的天气形势下。

从4~10日EC海平面气压场上可以看出,4~6日我旗受气旋影响,7~9日受反气旋影响,处于1007.5hpa处。

(二)高温伴随的降水

此次高温过程未出现明显降水天气,个别站点出现分布不均的阵雨,对高温干旱起不到缓解效果。

三、预报与天气实况对比分析

(一)预报与天气实况对比

5日、7日各站点变化范围均在2℃之内,6日锡尼河东苏木、巴彦嵯岗苏木、伊敏苏木、伊敏河镇和红花尔基镇预报比实况分别偏低2.5℃、2.0℃、2.9℃、2.4℃和4.6℃;8日辉苏木预报值比实况偏低3.1℃、巴彦嵯岗苏木和大雁镇比实况偏高2.1℃和2.3℃;9日红花尔基镇和锡尼河西苏木预报值比实况偏高3.1℃和3.0℃;10日大雁镇和巴彦嵯岗苏木预报值比实况偏低2.7℃。

(二)原因分析

对于本次高温过程,7月1日鄂温克旗气象台发布了高温重要天气报告,3日16时22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6日15时06分确认高温黄色预警信号,9日14时57分将6日15时06发布的高温黄色预警变更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6日17时36分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此次过程中4日各乡镇最高气温均未达到35℃;5~7日3/5的乡镇最高气温超过35℃;8~9日只有2~3个乡镇站点达到35℃;10日最高气温都在37.0℃以上,本次高温过程把握得很好,预警发布与变更及时准确。特别是高温预警信号连续发布及时变更,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政府单位和老百姓及时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向中小学大力宣传高温天气防御保护方法,持续一周的高温虽然炎热,但由于预报准确及时,服务全方位,百姓防范到位,大大降低了高溫天气造成的影响,得到党政领导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满意。

上一篇:与你为邻初中作文下一篇:班委会和团支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