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招聘启事(精选8篇)
高端人才招聘启事 篇1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能源)是经河南省委、省的政府批准,于2013年9月12日由原河南煤化集团、义煤集团战略重组成立的一家集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建筑矿建、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相关多元发展的国有能源化工集团。公司总部设在河南省郑州市,下设457家子分公司,分布在河南、贵州、新疆、内蒙古、青海、安徽、四川、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位列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第364位,中国企业500强第74位,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6位。
河南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产业结构合理,装置技术先进,发展后劲充足。煤炭板块拥有煤炭资源储量500多亿吨,形成了煤炭勘探开发、洗选加工、销售和高效利用的一体化产业体系。化工板块掌握煤化工世界高端技术,拥有年产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年产100万吨煤制乙二醇生产装置,将在河南建成国内大型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全力打造煤炭综合利用最完善、产品链耦合最科学、产业链最系统完整的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有色金属板块拥有钼金属资源储量150多万吨、国内铝土矿资源量9000万吨,钼、铝产业均形成了从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贸易、消费终端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装备制造板块拥有国家级空分研究院,正依托开封空分公司和重型装备公司,倾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空分和煤矿机械研发生产基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能源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河南”建设总体部署,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煤为基础、以高端化工和新材料为方向,加快矿产资源由燃料向材料转化、产品从大众化向精品化发展、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延伸,加快河南、贵州、新疆、内蒙古、青海五大基地建设,走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实现“行业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愿景,倾力打造产权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管控体制科学、经营机制高效、企业文化先进、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国有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招聘专业及人数
专业 人数 专业 人数
矿业工程 3 企业管理 3
化工新材料 6 财务管理 3
冶金工程 2 金融管理 4
机械设计制造 3 现代物流贸易 2
资本运营 2 法律 2
市场营销 1 信息工程(互联网+产业) 1
二、招聘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信廉洁,勤奋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以博士为主,优秀的硕士也可参加应聘;年龄在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3.研发创新能力强,所从事的技术研究在本行业内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达到并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取得行业公认的重要成就,并能带领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4.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熟悉行业动态、掌握关键或前沿技术,在行业中具有一定话语权。
5.具有国际化视野、战略眼光和前沿思维。对企业管理、物流、金融、财务、法律等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工作经历。
三、待遇
河南能源建立了管理技术双通道,招聘的高端人才可根据其能力直接聘任,执行相应薪酬待遇;科研人员按照基薪、效薪、技术项目提升、科技成果入股分红等薪酬制度考核发放;特殊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制。
凡开展科技研发的,提供科研经费、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优越条件;带有符合河南能源产业发展的科研项目经评估后可收购,或以科研项目入股,享受利润分红。具体待遇详情可面议。
四、报名时间、方式和要求
1.报名时间:2016年11月15日—2016年12月15日2.报名方式:直接报名、电子邮件或信件均可3.应聘者要如实填写报名表并提供以下资料
⑴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发明专利证书等复印件(面试时携带原件)
⑵填写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招聘报名表,可到www.hnccgc.com/downloads/zp/gdrcbmb.doc下载
⑶近期1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4.联系人及联系地址
联系人:程英豪 张国平郭立彬
联系电话:0371-693371556933715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与商务西三街交叉口国龙大厦
邮编:450046
电子邮箱:chengpin2016@126.com
公司网址:www.hnecgc.com.cn
高端人才招聘启事 篇2
关键词:电建企业,高端人才,招聘
0 引言
全球经济化的今天,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变成了人才的竞争, 尤其是高端人才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高端人才资源较少, 加上部分电建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认识,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探讨出一套科学的高端人才招聘流程与策略, 对于电建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端人才的定义与高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1 高端人才的定义
所谓高端人才, 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人才中的佼佼者[1]。在传统的理念上认为, 具备高级职称的人才属于高端人才, 具备高级技术的人才也属于高端人才, 持有国际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以及国际性专业协会的成员也属于高端人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我们不难发现, 职位高、薪资高、资格高的人才, 也不一定就是我们需要的高端人才。现代化的理念将高端人才的标准定义为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 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工作当中,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核心人才。这部分人才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而且同时兼具极强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应当被认定为高端人才, 而这部分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同时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目标。
1.2 高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高端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目标。首先, 高端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的发展与强大, 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高端人才的支撑, 比尔·盖茨就曾经说过, 如果微软的研究团队被其他企业一起带走, 那么世界上就会出现第二个微软, 这就充分说明了高端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 高端人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建议,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然而, 高端人才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其每一个决定对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一旦决策有误, 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当然, 企业不可避免的还要受到其他企业的竞争威胁, 如果企业中的高端人才被挖走, 也就相当于挖走了企业的核心力量, 这种情况对于企业具有毁灭性的打击。
2 高端人才的招聘流程
我们都知道, 大部分的人才招聘都是按照制定企业招聘条件、招聘候选人、从候选人中选择适合的人才、办理入职手续等基本流程, 基于高端人才的特殊性与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企业在招收高端人才的时候, 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招聘流程, 如图1所示。
3 电建企业高端人才招聘困难原因分析
3.1 总量有限, 寻求难
电建企业对高端人才的要求很高, 既需要保证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足够强, 又需要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且电建企业的员工要具备野外工作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就使得高端人才的数量更加地有限, 想要寻找高端人才也就变得更加困难。而且, 高端人才也是由普通人才逐渐培养形成的, 而这个培养周期极为漫长。加上高端人才早已适应目前的企业环境, 无论是企业待遇, 还是个人的职业发展, 都有了一定的规划, 使得高端人才具有一定的职业稳定性。
3.2 缺乏了解, 匹配难
不同的人才, 在智力、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而且电建企业对不同的岗位有其既定的工作标准和任职要求, 这就需要高端人才既要符合电建企业的实际需要, 又要与企业的工作职位相匹配, 从而才能实现高端人才的合理任用。此外, 电建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时, 如果没能将自己的用人标准、工作条件、薪资待遇等及时反馈给应聘者, 也有可能使得高端人才随之流失。
3.3“水土不服”, 磨合难
高端人才招聘完成之后, 很多电建企业通常都会将其直接“空降”到某个部门, 但是该部门经过长时间的运作, 在运作程序和方式上都已经形成既定的流程, 新任高端人才未必能够适应当前部门的发展规划。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如果高端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 因为其专业的技术比较容易受到下属的认可, 高端人才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也比较简单, 高端人才的“成活率”比较高, 如果高端人才属于复合管理型人才, 在“技术主导型”的电建企业, 将此类人才“空降”到某个部门之后, 由于理念差异很可能引发下属人员的不满, 造成部分下属不配合工作, 高端人才在适应的过程中“成活率”比较低。所以说, 电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后, 由于其特殊的企业环境, 人才在磨合的过程中相对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较为困难和漫长, 这也是造成电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困难的原因之一。
4 电建企业高端人才招聘的有效策略
4.1 分门别类, 针对性招聘
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之前, 必须从企业的需求出发, 将高端人才的需求进行细分, 有针对性地进行高端人才的招聘。以电建企业为例, 该类企业对技能型高端人才的需求比较高, 此时,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应该及时将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标准进行总结, 并通过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等多种手段, 为企业选拔合适的高端人才。
4.2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很多的求职者, 都会将自己的学习经历、工作奖励以及获奖经历一一罗列在自己的简历当中, 但是求职者的真实经历与简历当中是否存在出入, 我们无从知晓。因此, 电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的时候, 尤其是在高端人才的招聘过程中, 需要对其背景进行深入调查, 包括他们的工作履历、适应性、吃苦精神、道德素质、健康状况等, 一旦发现其存在信誉不佳或对企业的发展可能存在威胁时, 必须予以除名, 坚决不能录用。
4.3 循循善诱, 促进文化再融合
高端人才本身属于能力强大的人群, 一旦他们的价值观与电建企业的价值观相违背, 对电建企业的发展不仅没有推动作用, 反而对电建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俗话说, 能力越强, 其具备的破坏性也就相对较强, 因此, 高端人才在引进之后, 必须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适当地引导, 同时也要让其深刻感受电建企业的内部文化, 例如, 电建企业属于讲吃苦、拼奉献的行业, 企业员工需要时刻做好长期驻外的准备, 同时学会如何从艰苦环境中历练提升自我, 只有符合这样标准的人才, 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4.4 及时评价招聘工作, 事后改进
对工作进行及时地评价与总结, 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未来的工作, 是所有工作过程都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高端人才的招聘也不例外。因此, 每次高端人才招聘完成之后, 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主管都需要及时做好工作总结, 反思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避免在以后的招聘工作中重复犯错。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 我国的高端人才数量比较少, 加上其对电建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 电建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的时候, 需要综合多种招聘方式, 并适当从海外高端人才招聘入手, 提高企业高端人才的招聘率,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电力建设企业高端人才招聘浅析 篇3
关键词:电建企业;高端人才;招聘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2
0 引言
全球经济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变成了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端人才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高端人才资源较少,加上部分电建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出一套科学的高端人才招聘流程与策略,对于电建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端人才的定义与高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1 高端人才的定义
所谓高端人才,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人才中的佼佼者[1]。在传统的理念上认为,具备高级职称的人才属于高端人才,具备高级技术的人才也属于高端人才,持有国际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以及国际性专业协会的成员也属于高端人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不难发现,职位高、薪资高、资格高的人才,也不一定就是我们需要的高端人才。现代化的理念将高端人才的标准定义为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工作当中,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核心人才。这部分人才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同时兼具极强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大部分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应当被认定为高端人才,而这部分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目标。
1.2 高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端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目标。首先,高端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的发展与强大,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高端人才的支撑,比尔·盖茨就曾经说过,如果微软的研究团队被其他企业一起带走,那么世界上就会出现第二个微软,这就充分说明了高端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高端人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建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然而,高端人才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其每一个决定对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一旦决策有误,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当然,企业不可避免的还要受到其他企业的竞争威胁,如果企业中的高端人才被挖走,也就相当于挖走了企业的核心力量,这种情况对于企业具有毁灭性的打击。
2 高端人才的招聘流程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人才招聘都是按照制定企业招聘条件、招聘候选人、从候选人中选择适合的人才、办理入职手续等基本流程,基于高端人才的特殊性与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企业在招收高端人才的时候,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招聘流程,如图1所示。
3 电建企业高端人才招聘困难原因分析
3.1 总量有限,寻求难
电建企业对高端人才的要求很高,既需要保证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足够强,又需要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且电建企业的员工要具备野外工作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就使得高端人才的数量更加地有限,想要寻找高端人才也就变得更加困难。而且,高端人才也是由普通人才逐渐培养形成的,而这个培养周期极为漫长。加上高端人才早已适应目前的企业环境,无论是企业待遇,还是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有了一定的规划,使得高端人才具有一定的职业稳定性。
3.2 缺乏了解,匹配难
不同的人才,在智力、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而且电建企业对不同的岗位有其既定的工作标准和任职要求,这就需要高端人才既要符合电建企业的实际需要,又要与企业的工作职位相匹配,从而才能实现高端人才的合理任用。此外,电建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时,如果没能将自己的用人标准、工作条件、薪资待遇等及时反馈给应聘者,也有可能使得高端人才随之流失。
3.3 “水土不服”,磨合难
高端人才招聘完成之后,很多电建企业通常都会将其直接“空降”到某个部门,但是该部门经过长时间的运作,在运作程序和方式上都已经形成既定的流程,新任高端人才未必能够适应当前部门的发展规划。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如果高端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因为其专业的技术比较容易受到下属的认可,高端人才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也比较简单,高端人才的“成活率”比较高,如果高端人才属于复合管理型人才,在“技术主导型”的电建企业,将此类人才“空降”到某个部门之后,由于理念差异很可能引发下属人员的不满,造成部分下属不配合工作,高端人才在适应的过程中“成活率”比较低。所以说,电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后,由于其特殊的企业环境,人才在磨合的过程中相对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较为困难和漫长,这也是造成电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困难的原因之一。
4 电建企业高端人才招聘的有效策略
4.1 分门别类,针对性招聘
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之前,必须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将高端人才的需求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高端人才的招聘。以电建企业为例,该类企业对技能型高端人才的需求比较高,此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应该及时将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标准进行总结,并通过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等多种手段,为企业选拔合适的高端人才。
4.2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很多的求职者,都会将自己的学习经历、工作奖励以及获奖经历一一罗列在自己的简历当中,但是求职者的真实经历与简历当中是否存在出入,我们无从知晓。因此,电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的时候,尤其是在高端人才的招聘过程中,需要对其背景进行深入调查,包括他们的工作履历、适应性、吃苦精神、道德素质、健康状况等,一旦发现其存在信誉不佳或对企业的发展可能存在威胁时,必须予以除名,坚决不能录用。
4.3 循循善诱,促进文化再融合
高端人才本身属于能力强大的人群,一旦他们的价值观与电建企业的价值观相违背,对电建企业的发展不仅没有推动作用,反而对电建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俗话说,能力越强,其具备的破坏性也就相对较强,因此,高端人才在引进之后,必须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适当地引导,同时也要让其深刻感受电建企业的内部文化,例如,电建企业属于讲吃苦、拼奉献的行业,企业员工需要时刻做好长期驻外的准备,同时学会如何从艰苦环境中历练提升自我,只有符合这样标准的人才,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4.4 及时评价招聘工作,事后改进
对工作进行及时地评价与总结,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未来的工作,是所有工作过程都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高端人才的招聘也不例外。因此,每次高端人才招聘完成之后,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主管都需要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反思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在以后的招聘工作中重复犯错。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高端人才数量比较少,加上其对电建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建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的时候,需要综合多种招聘方式,并适当从海外高端人才招聘入手,提高企业高端人才的招聘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 考 文 献
高端人才招聘启事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切实践行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总要求,全力推进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战略构想落地生根,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为大运城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党管人才、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原则,以“急需紧缺为先、发展需要为本、业绩能力为要、激励保障并重”为导向,着力解决我市人才总量偏少、产业领军人才短缺、人才市场化不够、人才服务环境不优等问题,加快引进高端人才,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单位主体、市场运作、流动规范的精准引才新机制,使各类人才在运城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尽展其才、建功立业。
第三条
聚焦“一区五带”发展布局,发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城市区位优势,鼓励和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以总部驻运、项目入运、资金投运、人才进运等方式,在我市集聚一批具备原
企业或合作开发产业化项目,有明确产品和市场目标,拥有的技术成果国内领先,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和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有良好的产业化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其核心技术的产品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且本人为法人代表,投入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不含技术入股),非法人代表的,股权不低于总投资的30%。
2.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平台和创新项目,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学术技术成果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有明确的成果转化路线图,致力于创新成果产业化,并能在我市形成新兴产业;或主持过大型科技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科研、工程技术经验的专家学者。
3.拥有3年以上在世界或中国五百强企业、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关键岗位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高级技术职务经验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4.其他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评审认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二)高学历人才
高学历人才指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优秀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式与人才进行合作,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且每年在运城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全职引进,指人事关系转入我市且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劳动)合同。
第七条
柔性引进方式主要包括项目合作、顾问指导、技术咨询、专业管理等;全职引进方式主要采取考试考核、选聘认定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可以全职引进,也可以柔性引进;第五条规定的高学历人才须全职引进。
第八条
柔性引进人才工作程序
(一)发布公告。征集用人单位引才需求,编制我市引才需求目录,向社会发布引才公告。
(二)对接洽谈。用人单位可通过各种招才引才方式,与有意向的优秀人才直接对接。
(三)评审公示。用人单位将相关申报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后,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审定,向社会公示。
(四)签订合同。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就合作期间的目标责任、薪酬待遇、服务期限等内容进行约定。
(五)备案管理。用人单位及时将合同签订、在岗离岗等情况报市委人才办备案。
第十条 创新创业支持
(一)启动资助。凡是国家级、省部级、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来运创(领)办企业,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企业注册所在地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助。企业注册后,先行拨付50%的资助资金,两年后对引进人才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中期评估,通过中期评估的,予以拨付剩余50%的资助资金;未通过中期评估的,待其通过整改符合要求后再拨付剩余资金;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停止拨付资助资金。
(二)场地优惠。3年内企业所在的工业园区、乡镇(街道)负责免费提供100-3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需要生产性建设用地的,按照工业用地标准优先供地。
(三)贷款支持。对于科技含量高、产业化潜力大的创业项目,经评审认定,创业3年内,由同级财政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额度最高500万元的贷款担保。同级财政根据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按不低于利息总额的50%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贷款贴息支持。
(四)金融扶持。创(领)办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
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支持其开展新的科技研发和产品开发项目。
(八)获奖支持。对人才(领)办企业参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经认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引进人才新入选山西省“百人计划”、国家“千人计划”或“万人计划”的,市财政给予一次性30-50万元奖励。
(九)学术支持。鼓励国(境)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学术组织在我市发起、组织学术论坛,力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坛落户运城成为永久性会议基地。支持各类企业、产业联盟、新型研发组织发起技术研讨和创新交流活动,并给予10万元资金资助。优先推荐、组织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国(境)内外学术会议和培训,赴国内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所需费用由同级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承担。
(十)项目申报。引进人才申报国家、省、市有关科技项目时,科技部门应优先立项、优先推荐,并做好相关服务。对人才创(领)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免费提供5年云数据服务支持。引进人才在我市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科研成果,科技部门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励和专利。
(十一)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优势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经济开发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
第十一条
资金补助。本办法全职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凡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给予安家补贴和人才津贴。柔性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凡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且每年在我市工作不少于3个月,按实际在运工作时间发放人才津贴。具体标准为:
(一)国家级专家,给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前2位完成人20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2万元的人才津贴;给予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1万元的人才津贴。
(二)省部级专家,给予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百人计划”入选者、“三晋学者”、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8000元的人才津贴。
(三)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给予每人2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5000元的人才津贴。
展需求的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并且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根据用人单位和引才中介机构事先约定佣金的50%给予用人单位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引才奖励。
第十四条
政治待遇。对建设大运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表彰奖励,并通过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大力弘扬。行业领军人才可根据工作需要列席当地党委会,参与相关领域的决策制定。对贡献突出的人才优先推荐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候选人,优先给予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第十五条
职务职级。以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为重点,从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积极选聘引进优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阶段毕业院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到市县两级事业单位工作。1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分别确定为八级职员和七级职员,并择优选派到县乡两级或对口基层单位挂职锻炼。锻炼期满,可返回原岗位工作,也可留在所挂职单位工作。硕士研究生服务基层3年期满(含试用期)、博士研究生服务基层4年期满(含试用期),考核优秀且符合相关任职资格、工作表现突出的,根据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经组织部门批准后,可选聘到
第六章
生活待遇
第十八条
住房保障。由政府投资建设人才周转公寓,或由用人单位负责购买租赁商品住房,解决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的住房问题。未租用人才公寓或商品住房的,可申请每人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贴,补贴5年。省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的优秀毕业生在3年服务期内,可申请每人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贴。以上租房补贴由同级财政和用人单位各承担50%,租房补贴与安家补贴不重复享受。
第十九条
户籍迁入。引进人才实行优先落户制度,引进人才可在经常居住地或工作地登记户口,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及父母均可随迁。
第二十条
档案管理。对辞职、离职后来我市工作的引进人才,若原单位同意移交档案的,可按工作调动的有关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若原单位不同意移交档案,由本人及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组织、人社部门审核后重新为其建立人事档案,并将工龄连续计算。
第二十一条
社会保险。由用人单位按规定为引进人才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同时为全职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未就业的配偶、子女
目、申请资金支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决策咨询、配套服务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十六条
教育培养。坚持人才引进和培育并重,对现有人才经培养成长为“两高一紧”人才,经认定符合有关规定的,享受本办法引进人才的同等待遇。同时,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处理好现有“两高一紧”人才与新引进人才待遇问题,条件允许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中有关政策适当提高现有人才的待遇水平。
第二十七条
跟踪服务。市委人才办对引进人才的使用、考核情况进行登记,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构建人才资源信息化系统。加强领导干部与高端人才的沟通联系,建立领导干部包联人才创(领)办企业和高端人才诉求“直通市领导”工作机制,听取人才意见和建议,强化人才反映问题诉求的核查备案,建立问题台帐,实行分类分发限时办结。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人才创(领)办企业项目,优先解决立项、环评、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有关项目手续办理和公共资源配置问题,加快各类企业项目落地。
第二十八条
动态管理。对全职引进的人才实行一年试用期,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建立引进人才流失报告和退出制度,用人单位要及时将期满离岗、中途离岗、辞职辞退等退出的人才情况,按主动退出、劝退、取消资格等分类报告市委人才办。
第三十一条
资金监管。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用人单位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不得中途截留。在引进人才工作中涉嫌造假,骗取财政资金的,一经发现,追回全部财政资助,追究用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同时符合本办法奖励政策和市级现行招商引资等相关政策的,按“从新从高从优”原则执行。未尽事宜采用“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研究决定。
第三十四条
人才招聘启事 篇5
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58个本科专业、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本硕博及留学生2.6万余人。拥有教职员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879人、硕士生导师536人、博士生导师30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匹配度居全省高校之首。学校获批xx高校首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实践中心,被评为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在结构工程、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节能等领域具备强劲的科研实力。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乡土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高层次创新平台17个。绿色建筑学科入选省“泰山学者特支计划”,建筑学获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深入实施《服务xx建设事业行动方案》,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60余项,500余项成果实现转化推广,为区域经济特别是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二、招聘范围及待遇
第一层次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或境外著名学术机构的院士。
学校将提供年薪200万元以上,安家费与购房补贴500万元以上,并在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和科研补助经费以及工作条件等方面提供保障,具体情况面议。
第二层次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学术带头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或境外知名大学教授;或与上述人员水平相当者。本层次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学校将提供年薪100万以上,安家费与购房补贴200万以上,科研启动、学科建设经费和工作条件等,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理工类400万以上,文管类100万以上)。配偶随调,并按专业对口原则安排工作。
第三层次人才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xx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其他省份同类计划特聘教授),省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者,或与上述人员水平相当者。本层次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文管类可放宽至55周岁)。
学校将提供年薪50万以上,安家费与购房补贴150万以上,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经费和工作条件等,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理工类200万以上,文管类50万以上)。配偶随调,并按专业对口原则安排工作。
第四层次人才
博士研究生导师或具有教授职称、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并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课题主持人、省部级二等及以上科技成果奖首位获得者、xx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入选者、xx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xx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或在境外取得博士学位,具有3年及以上的境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的优秀人才;或与上述人员水平相当者。本层次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文管类可放宽至50周岁)。
学校将提供年薪35万以上,安家费与购房补贴120万以上,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经费和工作条件等,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理工类80万以上,文管类30万以上)。配偶随调,并按专业对口原则安排工作。
第五层次人才
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近5年作为首位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含青年项目),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检索一区或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本学科领域学术论文;或与上述人员水平相当者。
学校将提供安家费与购房补贴50万以上,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经费和工作条件等,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理工类30万以上,文管类15万以上)。
第六层次人才
优秀博士。符合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相关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博士后不超过40周岁),成绩突出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具有境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A类博士:首位发表本学科论文SCI检索一区1篇或二区2篇;或SSCI、A&HCI源刊论文1篇;或首位发表本学科论文被SCI、EI、CSSCI、A&HCI检索7篇;或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博士论文;或与上述人员水平相当者。
学校将提供专项博士科研基金理工类20万元(文管类12万元),购房补贴25万元
B类博士:首位发表本学科论文被SCI、EI、CSSCI、A&HCI检索5篇;或首位发表论文被SCI二区检索1篇,且参与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与上述人员水平相当者。
学校将提供专项博士科研基金理工类12万元(文管类8万元),购房补贴18万元。
C类博士:首位发表本学科领域核心期刊论文3篇;或被SCI、EI、CSSCI、A&HCI检索2篇以上,能够胜任相关专业课程讲授等教学任务;或与上述人员水平相当者。
学校将提供专项博士科研基金理工类8万元(文管类5万元),购房补贴7万元。
另外,学校将聘A类博士、B类博士为校内副教授,聘期三年。聘期结束后,学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将拿出一定数量名额对经考核达到副教授任职资格的人员进行评价聘用。
三、需求学科及院(部)联系方式
四、人才工作处联系方式
联系人:盛会
电 话:xxxxxxxxxx
邮 箱:xxxxxxxxxx
地 址:xx省xx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五、报名方式及材料
各层次应聘人才请与招聘院(部)联系人联系、也可与人才工作处联系人联系,并填写《xx建筑大学公开招聘登记表》(见附件),连同本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含《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资格证书、相关业绩证明等扫描件压缩为一个文件夹,以附件形式发送至联系人邮箱,邮件主题“应聘(+层次)+学院+姓名”。
大学人才招聘启事 篇6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力汇聚海内外优秀人才,逐步建立起了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优秀中青年人才引进与培养为支撑的人才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对接“双一流”建设,主动适应高校人才工作新常态,根据学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优秀高层次人才。
一、引进人才类型
(一)杰出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
(二)领军人才
自然科学领域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人文社科领域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进入第二轮评审的两院院士候选人;或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长期项目、“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计划;或“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或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或社科委员会委员;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或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第一学术带头人;或作为首位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奖、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及以上奖励;或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等重大项目负责人;或国家级创新团队负责人;或近5年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并有较高的引用率;或与上述人员水平相当者。
(三)拔尖人才
1.自然科学领域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人文社科领域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
(1)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或“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入选者。
(2)省部级重点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或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或经论证与上述人员水平相当、入选其他省市设立的省级重点人才支持项目的优秀人才。
(3)学科优秀拔尖人才:
①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经论证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学术思维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达到国内一流学科带头人水平,能够带领本学科领域赶超国内外先进行列的优秀人才。
②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经论证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望成为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人才支持项目的后备人选。
二、需求学科
主要引进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育、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等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优秀高层次人才。
三、相关待遇
四、应聘要求及联系方式
应聘人员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学校咨询具体事宜,并发送简历及应聘材料(请注明应聘人才类型)。
联系电话:0531-86180217
联系人:刘老师
电子邮箱: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分析 篇7
一、高端人才区域聚集内涵分析
1、高端人才区域聚集及其分类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高端人才是一个综合型概念, 是社会各个领域都非常需要的人才。[1]高端人才是位于人力资源金字塔顶端的稀缺人才。这部分人才不仅有丰富的现代化知识和高尚的品质, 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精湛的专业技能, 极具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宏观战略思维, 能够适应市场竞争需求, 并且凭借极具创造性的工作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显著的贡献。人才是会流动的。这一流动性能够产生人才相对集中的聚集现象。高端人才作为人才中最优秀的群体, 其流动性更为频繁, 相对聚集的现象更为明显。
所谓高端人才区域聚集, 是在一个时间段内, 由区域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引起的高端人才按某种联系聚集到某个区域内的现象。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硅谷, 至今已有一百万以上的来自全世界的科技人才聚集在那里, 其中包括近千名美国科学院院士, 以及四十多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2]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类型。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按成因划分为三类。第一, 政策导向型聚集, 发生在区域发展的初期, 由于区域自身内部环境还没有构建出来, 因而要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植。第二, 产业导向型聚集。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内产业结构慢慢形成, 高端人才的聚集开始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而展开, [3]人才种类更加丰富, 结构也更加多元化。第三, 人才市场导向型聚集, 区域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由于区域内的聚才环境已逐渐成熟, 人才流动开始依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展开。
2、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特征
聚集范围相对狭小。人才在区域内是不均匀分布的, 若把区域看成一个平面, 人才在这个平面内通常成片状分布, 每一片的人才聚集都会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高端人才自身条件优越, 对环境更加挑剔, 因而其聚集壁垒更高。与一般人才的聚集相比, 高端人才在区域内的聚集范围会更加狭小, 呈点状分布。如果说人才分布在区域发展的各行各业, 那么高端人才在区域内的聚集更多集中在高新开发区的知名企业和新兴产业中。
人才的同质性或相关性更突出。所谓“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人才出现聚集, 其主体之间必然存有某种相关性。高端人才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高端人才是稀缺的人力资源, 他们所研究的领域可能鲜为人知, 因而更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与进步, 这就决定了聚集在区域内的高端人才具有更为突出的同质性或相关性。例如, 北京中关村聚集的多为高层次的IT人才。
聚集地经济较发达。高端人才聚集度较高的区域经济也相对繁荣。资料显示:我国当高端人才区域聚集存在这样的现状, 沿海多于内陆、东部多于中部、西部最少。[4]细细研究, 不难看出高端人才的地域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息息相关。东南沿海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起步早, 发展快, 到如今已然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成为高端人才聚集的最大区域。
3、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现状
对于人才的空间分布状况, 古人早就有所研究。古语有云“仁者乐山, 智者近水”, 可见, 区域地理环境就对人才聚集有一定影响。然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人才的分布早已不仅仅是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所致了, 人才的流动与聚集更与区域的各方面息息相关。目前,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现状总体可归结为一点, 即不均衡,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物理空间上的不均衡, 二是高端人才在不同行业上的聚集程度不同。
空间聚集不均衡。我国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现象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一个阶梯状。高端人才的聚集现象在东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中部次之, 西部地区的高端人才聚集现象最不明显。资料显示, 东部地区聚集了国内50% 以上的高端人才, 从事高新技术的高端人才大都聚集在东部, 而中西部的人才不仅在总量上少于东部, 质量上也不及东部地区。
各行业的聚集度不同。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现状还体现在不同行业上的聚集度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 由于行业性质的差异, 那些投资周期短、资本回收快、经济效益高的行业更加受到他们的青睐。自2009 至2013 年, 北京由“海聚工程”所聚集的高端人才在生物制药等产业的聚集度各不相同。其中, 生物制药业与电子信息业的聚集度较高。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高端人才区域聚集在不同行业的聚集程度有所差异。
二、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分析
人才聚集现象出现之后, 在区域环境的影响下, 人才累积会由量变产生质变, [5]发挥出人才的聚集效应。所谓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可定义为:在一个时间维度内, 在良好的区域整体环境下, 高端人才凭借一定的相互关联在区域内形成聚集, 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效应, 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放大, 明显优于高端人才相对分散或集中度较低的区域。
1、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经济效应
推动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高端人才的作用不容小觑, 江西新余单是引进了一个彭小峰, 短短时间内就带动了整个江西光伏产业的发展。如果单单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就能诞生一个明星企业, 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那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必定更为显著。高端人才聚集会优化区域的人才队伍, 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他们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创新创造, 必然会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
促使区域产业链更加完整。区域往往会凭借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吸引一批高端人才来到区域内。当高端人才聚集形成一定规模后, 信息共享度越来越高, 知识溢出效应明显, 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学习, 高端人才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他们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各自发挥, 从而促使区域产业分工更加趋向于细致化、专业化以及合理化, 在产业链的薄弱、缺失、瓶颈环节有所突破, [6]进而不断扩充、完整区域产业链。当区域开始整合所有资源逐渐形成支柱产业以及关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时, 区域内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高端人才聚集。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高端人才越聚集区域产业链越完整;产业链不断扩充和完整就会为区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最终将带动区域GDP的持续增长。
带动区域经济转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区域内的一些传统产业, 如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等已经不能够适应其经济发展的要求, 区域经济要想适应新世纪发展趋势并保持增长就必须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重塑, 转变类型。
高端人才活跃在专业最前沿, 凭借其顶尖的技术与战略的眼光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探寻了新的前进方向,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路人”。海洋经济、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等的兴起与发展都与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息息相关。高端人才区域聚集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推动了产业升级, 带动了区域经济转型, 促进了区域经济总量的持续上升。
2、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政治效应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来规划促进区域发展, 这些政策涉及内容广泛, 类型多样, 涵盖了区域性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区域开放政策等。高端人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度, 再加上他们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 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更好的解读、消化中央文件精神, 将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政策和方针更好地贯彻落实到区域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为区域发展赢得更为优惠的政策。当今社会, 国家对高端人才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和民族富强, 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引进、留住更多的高端人才。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作为支持。如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沿海开发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战略……正是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持, 才使得更多的高端人才回国、回乡发展, 为区域发展做出了贡献。
3、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文化效应
激发区域内个体价值文化的创造。高端人才往往在自我实现甚至是超越自我方面有着更高的需要。高端人才向某区域内聚集, 他们丰富的人生与职业经历, 别具一格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不断实践与开拓创新的作风, 都将对区域内人才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深圳特区聚集高端人才, 如今已发展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传奇, 不仅诞生了华为、腾讯、中兴等多个世界级大型企业, 更是造就了任正非、马化腾、侯为贵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具有极大的模范作用, 激励着一个个有志青年, 鼓励他们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 从而激发了区域内个体价值文化的创造。
推进区域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是区域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也是高端人才聚集到一个区域后的最终去向, 因而, 组织文化关乎着高端人才的去留。高端人才在进入一个新的组织之前, 基本上就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独有的性格特征, 他们的认知程度、思维模式以及目标追求等方面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因而, 他们的空降很可能会引发组织内个体之间的冲突。可在组织内形成一种“存大同, 留小异”的文化, 既规避、削弱了组织冲突, 又不至于使组织陷入思维僵化, 让人才可以沿着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方向去发挥效能, 将人才价值变现得淋漓尽致。
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高端人才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捍卫, 能够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民心, 为建设区域文化做出贡献。区域发展过程中将更注重高端人才的价值创造。高端人才聚集能够进一步提高区域的凝聚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高端人才跨区域的文化交流, 能够打破长期以来的人才地域化的观念, 让高端人才能不受空间的限制, 创造更大的价值。高端人才聚集, 能够促进区域内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促进大众传媒业、公益事业、文学艺术业的进一步繁荣壮大。因此,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能够在不同层次上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助力, 提升区域整体的文化软实力。
4、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科技效应
为区域带来先进的科研技术。那些有着国际工作经验、活跃在专业最前沿的高端人才的流动与聚集必将为区域带来更多顶尖的科研技术与成果。在高端人才的带领下, 一系列重大的技术被攻克, 一系列崭新的领域被开辟, 他们凭借一项技术或专利, 促成了相关项目的启动, 推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 对区域内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发挥创新优势推动区域科技腾飞。高端人才作为科技的创作者、使用者和传播者, 为区域科技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端人才区域聚集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即创新。[7]高端人才自身就拥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具有较高的整合能力与学习能力, 他们的聚集将会在区域内形成更多的创新团队, 成为推动区域科技发展的核心队伍, 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形成强大的创新优势, 为区域带来更丰富的创新成果。
三、优化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的对策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对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但是大量高端人才的无序聚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譬如:人才没有关联性或者关联性不大因而不能产生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区域聚才环境不理想因而留不住高端人才;人才流动过于滞后因而人才不能合理分配;人才市场出现混乱而不能发挥出应该有的作用等。这些情况都意味着高端人才区域聚集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 如何才能使高端人才走向聚集, 并且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供其发展, 从而提升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对区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个体层面要提升整体综合素质
人才个体是高端人才聚集过程中的主体, 只有做到个体层面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才能为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奠定基础, 带来1 + 1 > 2 的乐观效应。
始终保持积极心态。高端人才奋斗在各个领域的最前端, 其职业往往具体高风险、高要求、高压力的特点。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对高端人才来说尤为重要。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帮助其强身健体, 而且能够舒展心绪, 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一个健康的业余爱好也能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 当高端人才能够保持一个最佳的心态, 他们身上的创新能力会不断放大, 成果更为突出。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如今知识的更新异常迅速, 高端人才虽然比一般人掌握更为先进与全面的知识, 但如果稍有懈怠, 必定会被淘汰。为了减少知识老龄化的现状, 人才个体必须自觉地学习新知识。国家培养一个高端人才是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的, 高端人才从形成到发展再到更高层次的深造是一个持续并且不能中断的过程, 一旦有一点滞后, 人才的价值就可能丧失。高端人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积极参加专家会议, 适时出国交流等。
持续增强综合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高端人才不仅要具备一般能力, 而且要掌握专业领域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并且这些能力要比常人更为娴熟精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 一旦拥有一项能力也不能够大意, 如果不去提升, 就可能被淘汰或是逐渐丧失。高端人才光有知识是不够的, 必须持续增强其整体综合能力, 包括整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
2、组织层面要打造聚才文化环境
组织层是区域发展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它是人才直接聚集与发展的栖息地。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灵魂, 是企业能够吸引高端人才的基础。只有在组织内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和谐的、创新的文化环境, 才能让组织转变成一块强力磁铁, [8]将那些与组织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人才紧紧抓住, 要从以下三个层次着手, 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 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区域聚集更多高端人才, 促进聚集效应的提升。
不断充实观念层。观念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充斥于整个组织的各个方面, 作用最为明显。首先, 组织要明确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组织愿景, 高端人才往往更加热衷于自我突破, 毫无挑战的组织目标吸引不了高端人才。其次, 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组织哲学, 用以指导组织的人才工作, 科学处理高端人才在引进、使用、维持和再发展方面的各种问题。最后, 组织必须倡导一种互信互助、竞合发展的组织精神, 在组织内形成良好的风气, 规避人才恶性竞争的风险,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用。
不断完善制度层。一方面, 组织要不断完善其工作制度和管理, 在进行高端引智后, 必须要关注高端人才在本组织的适应性。鉴于高端人才的独特性, 组织要更加灵活地为其设置岗位, 并在管理上予以更多特权, 保障其创造力的发挥。另一方面, 组织要制订若干特色制度, 用以人才的激励。例如, 制订优秀员工表彰制度对高端人才进行物质上的激励;制订骨干员工深造制度, 让高端人才进入企业后还可以接着朝更高层次进修发展。
适时更新器物层。器物层是组织文化的外显层次, 保持器物层的不断更新, 是对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首先, 一个通俗大气的组织名称, 一个别具特色的组织标志, 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推销自己, 吸引高端人才的目光。其次, 组织要经常性引进新设备新器材, 为高端人才提供优越的硬件环境。最后, 组织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也相当重要, 毕竟高端人才的生活中也不是仅仅只存在工作这一样东西而已, 他们也需要有质量的生活。
3、区域层面要系统规划聚才举措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吸引只是开始, 更重要的是怎样保持住高端人才。区域层面要系统进行高端人才的招揽、维持以及培养工作, 不断完善高端人才聚集过程中的各类细节问题, 从而加强组织的吸引力, 聚集更多高端人才为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一是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的产生首先离不开人才的聚集, 因而区域的首要工作就是尽力去引进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 增加其总量。其次, 要充分发挥所在区域人才市场的作用, 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借助猎头公司, 高校招聘, 海外招聘等方式, 从不同的渠道进行高端引智, 增加高端人才到区域聚集的几率。
二是科学灵活使用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在数量上的聚集还不能产生聚集效应, 引进高端人才之后必须认清其价值, 科学地进行使用, 注重其价值的创造以及潜力的发挥。要构建一个灵活的用人机制, 尊重每个高端人才与众不同的个性与价值, 要扶植新兴产业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岗位, 把人才配置到最恰当、最需要的岗位上, 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
三是多优惠留住高端人才。区域要聚集高端人才, 必须要解决其户口、组织关系等的迁移问题, 要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解决其工作、住房、家属工作等切身问题, 让他们安心留下。区域要给予人才特区更多的优惠政策, 加紧完善人才特区的聚才环境, 真正保证高端人才能够融入进区域内, 增强情感上的联结, 为区域发展谋福利。
4、政府层面要科学制定聚才政策
普及科学人才观。政府要进一步普及科学人才观, 让社会对高端人才的认识更加透彻, 使用更加合理。要注意, 衡量高端人才的标准不可单一, 学历的高低并不能确切地证明能力的强弱, 要从多角度给予评判, 深入挖掘人才的价值。
制定积极人才流动政策。政府要通过制定积极的人才流动政策来引导与规范高端人才的正确流动。要健全户籍制度和居住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 [9]进一步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聚集。另外,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 流动也出现了新的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人才信息资源数据库, 使人才资源能够为各区域所共享, 不在受地域所限制。
实施特殊支持政策。高端人才是整个社会的稀缺资源,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对区域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因而, 政府应该对其实施与一般人才不同的特殊政策。政府一方面要实行更多顺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 树立国家引才品牌, 为国家聚集海内外高端人才;另一方面, 要针对高端人才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设立高端人才发展基金, 用以高端人才的激励和再发展, 维持高端人才在区域内的聚集, 减少不必要的流失。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内涵、特征及现状, 阐述了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经济效应、政治效应、文化效应和科技效应, 并从个体、组织、区域和政府四个层面, 提出了一系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高端人才,区域聚集,聚集效应
参考文献
[1]吴蕴慧.苏州集聚高端人才战略研究[J].全国商情, 2012, (3) :4-6.
[2]牛冲槐, 姜海洋.硅谷与中关村人才聚集效应及环境比较研究[N].管理学报, 2008-5 (3) .
[3]马建龙, 刘兵, 张培.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 :142-144.
[4]李双双, 延军平.中国当代地理教授、研究员地域分异[J].地理科学进展, 2011, (10) :1298-1304.
[5]牛冲槐, 崔静, 高凤莲.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N].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2 (9) .
[6]江岩.科学认识高端人才引领作用[J].中国人才, 2012, (5) :13.
[7]牛冲槐, 杨玲, 芮雪琴.区域人才聚集下的创新优势分析[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1) .
[8]牛冲槐, 贺召贤, 张永红.组织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研究[N].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 .
高端人才抱团谋求行业突围 篇8
这是文化部牵头举办的2012国家原创动漫市场方向的高级研修班。几乎同时,10月10日,首届“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在北京师范大学开班,21名大一新生成为实验班首届学员。此前,九月份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编剧方向高研班才刚刚结业。
随着国家对动漫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国家对动漫高端人才的培养逐步加强。据了解,文化部从2008年发起举办国家原创动漫高级研修班,动漫市场方向的研修班今年已是第五届,其他方向的研修班有编剧、桌面游戏、知识产权保护等不下五种,并呈逐年增多之势。
今年七月颁布的《“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动漫人才培养纳入国家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规划,在学科门类、学位设置、教学研究经费上给予积极支持。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动漫企业、院校的高端人才为对象,举办市场、管理、编辑、制作、策划、导演、编剧、技术等方向的研修班,培训动漫高端人才500人次以上。
在本次高研班开班仪式上,文化部有关领导表示,中央高度重视动漫产业发展,动漫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动漫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国内产业资源,迅速把我国动漫产业做大做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迅猛,量的积累之后正在孕育质的蝶变,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动漫高端人才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施展舞台和发展良机。
高研班是动漫高端人才的孵化器、播种机、风向标,梦想,从这里起飞。从高研班走出的学员,无疑是中国原创动漫的“突围者”。他是希望种子,必将结出中国动漫累累硕果;更是星星之火,必将燃起中国动漫崛起燎原之势。
【高端人才招聘启事】推荐阅读:
高端人才集聚10-19
中高端人才07-19
高端科技人才06-03
高端人才引进07-26
金融高端人才招聘方法06-30
海外华人高端科技人才08-29
2018民生银行中高端人才社会招聘启公告10-13
复合型动漫高端人才培养难题如何破解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