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贾平凹《天气》有感

2024-06-05

读贾平凹《天气》有感(精选4篇)

读贾平凹《天气》有感 篇1

平凹先生的小说我看过几部,在目前浮躁的中国算是大作了,我以为;他的散文不是很多,但我以为《天气》是一本值得读的书。它可以让你静下来,慢慢的想,用你的知识解读祖国的博祖国的伟祖国的生门;

在中国,最具文化特色历史特色的`地域在甘肃,山西,陕西这几个省,看看先皇先帝,先贤先圣们,他们的足迹都在这些地方亲历过;现在无论是地上或者是地下,这些地方的物产是何等的丰盈;可我们珍惜先祖的遗产了吗?开发,发展,豪夺。蓝天很难见;呼吸戴口罩;喝水难寻水;

正如平凹先生说:天气就是天意。想到这里,我的心突然的一颤:眼前涌起玛雅文明的衰落的原因,我只好闭上眼睛,不敢想;

谢谢你,平凹先生写了《天气》

读贾平凹《好读书》有感 篇2

好读书就别想着当官。心谋着书,就没有时间串门到上级领导家联络感情,也没有经济基础走通关关卡卡。使当了官,也没有整日开会的坐功,签发的文件也不能像在新书上写读后感那样随心。

好读书必然没个好身体。因为没钱买蜂王浆补补身子,用脑过度头发稀落;没权住上大房子,和孩子争书桌扰乱心绪;白天黑夜不停地倒腾,神经衰弱。

好读书有很多不和社会时宜的坏处,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会好读书呢?因为追求眼前的利益虽然是社会的主流,但是一个社会要想长久的生存发展下去,还必须要有深层次的东西要思考,要追求,那就是精神。比如人的忠诚,人的交往,人的追求。

好读书

文/贾平凹

好读书就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来赚 个大价,也不取巧在市东买下肉鸡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车架后不会带单 位几根铁条几块木板回来做做沙发,饭盒里也不捎工地上的水泥来家修个 浴池。钱就是那几张没奖金的工资,还得抠着买涨了价的新书,那就只好 穿不悦人目的衣衫,吸让别人发呛的劣烟,吃大路菜,骑没铃的车。但小 屋里有四架五架书,色彩之斑斓远胜过所有电器,读书读得了一点新知, 几日不吃肉满口中仍有余香。手上何必戴那么重的金银,金银是矿,手铐 也是矿嘛!老婆的脸上何必让涂那么厚的脂粉,狐狸正是太爱惜它的皮毛, 世间才有了打猎的职业!都说当今贼多,贼却不偷书,贼便是好贼。他 若要来,钥匙在门框上放着,要喝水喝水,要看书看书,抽屉的作家证中 是夹有两张国库券。但贼不拿,说不定能送一条字条:“你比我还穷?!” 3后这字条还真成了高价文物。其实,说穷也不是穷到要饭,出门 还是要带10元钱的,大丈夫嘛,视钱如粪土,它就只能装在鞋壳里头。

好读书就别当官。心谋着书,上厕所都尿不净,裤裆老是湿的,哪里 还有时间串上级领导的家去联络感情?也没有钱,拿什么去走通关关卡卡? 即使当官,有没有整日开会的坐功?签发的文件上能像在新书上写读后 感一样随便?或许知道在顶头上司面前要如谦谦后生,但懒散惯了,能在 拜会时屁股只搭个沙发沿儿?也懂得猪没架子都不长,却怎么戏耍成性突 然就严肃了脸面?谁个要整,要防谁整,能做到喜怒不露于色?何事得方, 何事得圆,能控制感情用事?读书人不反对官,但读书人当不了好官, 让猫拉车,车就会拉到床下。那么,住楼就住顶层吧,居高却能望远,看 戏就坐后排吧,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不要指望有人来送东 西,也不烦有人寻麻烦,出门没人见面笑,也免了有朝一日墙倒众人推。

好读书必然没个好身体。一是没钱买蜂王浆,用脑过度头发稀落,吃 咸菜牙齿好肠胃虚寒;二是没权住大房间,和孩子争一张书桌,心绪浮躁 易患肝炎;三是没时间,白日上班,晚上熬夜,免不了神经衰弱。但读书 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咕 囔,也不是脾性好,是读书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 缸的烟头送到口里,但不易得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 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 身。读书人的病有治其病的药,药不在《本草》而直接是书,一是得本性 酷好之书,二是得急需之书,三是得未见之书。但这药医生常不用,有了 病就让住院,住院也好,总算有了囫囵时间读书了。所以,约伙打架,不 必寻读书人,那鸡爪似的手没四两力;要欺负也不必对读书人,老虎吃鸡 不是山中王。读书人性缓,要急急不了他,心又大,要气气不着,要让读 书人死,其实很简单,给他些樟脑丸,因为他们是书虫。

读贾平凹小说 篇3

读贾平凹小说《高兴》,我看到了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也看到了一个腐败遍地,有法无力的社会,看到了人民有更多自由、民生大改善的社会,也看到了贫富差别日益扩大,道德人性日益下滑的社会。觉得书中发生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可信,这让我十分感动和钦佩,好的作家,就是思想家。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反映当代社会现实,让读者能从作品中更深刻、更正确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激励和教育人们去追求真善美,鞭策假恶丑,促进和谐文明,推动社会进步。这应该是作家的责任,也应该是对作品的要求。作为山西省作协主席的贾平凹,他的勇气和能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本书的后记中有一段话清楚地说明他写作的指导思想:“我的写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掂量过我自己,我可能不是射日的后羿,不是舞干戚的刑天,但我也绝不是为了迎合和消费去舞笔弄墨。而在这个年代的写作普遍缺乏大精神和大技巧,文学作品不可能经典,那么,就不妨把自己的作品写成一份社会记录而留给历史。”

和小孙女谈“水浒”

读小学四年级的小孙女期末考试结束了,一身轻松。晚饭后,她陪我去李沧文化公园散步。我们手牵手漫步在林荫道上,清风拂面,神清气爽,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小孙女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爷爷,六一儿童节你去给我买的四大古典名著(儿童版),我最喜欢《红楼梦》,已经读了两遍,《水浒传》刚读完。还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准备暑假读”。我听了非常高兴地说:“很好,你有什么读不懂的要问爷爷吗?”她想了一下说:

“为什么水浒里梁山好汉都有绰号?如九纹龙史进,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等”。

我说:“因为梁山好汉闯荡江湖,各有特点,人们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就形成了他们的别号,比如你说的林冲,武艺高强,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如虎豹一般威猛无敌,所以人称“豹子头”;吴用定智多谋,是梁山上的军师,所以人称“智多星”;宋江替天行道,为民解难,所以人称“及时雨”,而史进因为身上画有九条青龙,所以叫“九纹龙”。他们都是江湖豪侠,这些称呼更增加了他的名气,反映的是他个人的特点,这和我们常说的“绰号”是不同的。生活中的绰号大多是贬义,反映的一个人的缺点,想想你们日常生活中同学的绰号,不是吗?”

不料,她想了一下,反驳我说:“为什么《红楼楚》中的人物也有绰号呢?比如贾宝玉叫„富贵闲人‟,林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燕君‟。我笑了笑说:”哎呀,你读书很认真,而且记得,真棒!我告诉你,那不是绰号,而是他们在海棠诗社写

诗时的专用名字,这个名字只用在诗作上,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笔名’。你去过绍兴,参观过鲁迅故居,其实鲁迅不是他的本名——“

“他的本名叫周树人!”小孙女抢着说。我兴奋地摸了一下她的头说:“你真行,看来多走些地方对扩大知识面有好处,以后,你还会学到很多鲁迅先生的文章。”

我们从大圣阁下山看翠湖,走到李沧科技馆门口,小孙女又向我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爷爷,我再问你,武松打死一只老虎,从古到今全国人都知道他是英雄,为什么李逵杀死四只虎却没有多少人说呢?”

这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想了一会儿,给她讲了我的看法,有这样几个原因:

1、武松打虎是为公,因为这只猛虎经常出来伤人,景阳岗一带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武松打死它是为民取害,李逵杀虎是因为那虎吃了他妈妈,他是报私仇。对为大家办好事的人,肯定受到人们的爱戴和传颂。

2、武松打死的那只虎是名虎,官府和猎人们都把它没办法,而武松一人就把它打死了,了不得,李逵杀死的是一只母虎,三只小虎,都默默无闻,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名人效应‟你看,我们国家这么多人,天天有人生病住院,有人恋爱结婚,有人生儿育女,有人离婚分手,可是谁知道呢?但这些事发生在“明星”身上,可就热闹了,报纸、电视天天没完没了,家喻户晓。武松打死就是这样一只明星虎,所以说唱、评书,戏曲、电影、电视,从古到今,一直传扬,3、武松打死的是一只猛虎,用的是一根哨棒,当时还喝醉

了酒,而李逵杀虎用的是刀,而且利用了山洞的地势,可见李逵的本领大不如武松,人们歌颂的打虎英雄当然应该是武松了。

4、作者的描写给人们的印象完全不同。作者施耐庵写武松打虎前有很多铺垫,如当地人的劝告,官府的“告示”,武松的大量喝酒等,遇到猛虎后,作者对人虎双方的描写都很具体生动,你看那虎的动作——“纵”、“扑”、“掀”、“剪”、“蹿”、“吼”、“竖”,你再看武松的动作——“闪”、“抢”、“劈”、“揪”、“按”、“抓”、“打”,这些动词把人虎搏斗的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惊心动魄。可是作者对李逵打虎的描写就非常简单了,你读的儿童版更简单,只用了八个字;‚手起刀落,连杀四虎”。这样,怎么能让读者震撼、记住传扬呢?

小孙女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我见机进行作文指导:“从《水浒传》作者写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的不同,我们要学习写作方法,对我们要突出的人、事,物都要写得具体生动,形象逼真,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包括改卷老师)感动,才能得到好评和高分。

2010年7月

悼谢家浩同志

二月二十三日,京山县绀弩诗社和老年书画研究会在县老干局大会室召开新年的第一次全大会。正月还未过,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可是,走进会场,我惊呆了,主席台上没有鲜花,没有水果,只见台前挂着一幅很大的黄底黑字的挽联:

一个噩耗传来:原县政协主席,诗书画两团体的首席顾问谢家浩同志二月八日病逝了!大会的第一项仪程就是沉痛悼念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诗书画两团体的好领导谢家浩同志去世!

整个会场都沉浸在悲痛中,全场默哀三分钟,许多老同志都摘下了御寒的帽子。诗社社长左其义代表大家宣读了悼词,原县人大主任常隆千发表了讲话,许多诗友、画友在会上宣读了悼词、挽联,可惜我之前不知消息,没来得及去表达我的心情。

我认识谢家浩是在1970年7月,地点是县学习班(文化馆),他是当时县学习班的负责人,我是被审查的阶下囚。当时杨集的派情严重,是全县闻名的。有人利用这个机会精心泡制冤假案,其中最耸人听闻的就是“打死陈德山案”,一时蒙了许多人。在落实这个案件,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县领导发现其中疑点甚多,杨集上报的材料虽然靠逼、供、讯,虽然诱、骗、造,但假的总是假的,漏洞百出,很难自圆其说,于是县领导毅然排除了杨集的办案人员,由县委管政法的副书记王荣庆,公安局长郭厚宽,县学习负责人谢家浩组成三人领导小组亲自抓这个案件落实。

谢家浩同志第一次找我谈话的空气非常紧张,只见他浓浓的络腮胡,冷冷的面容,严厉的问话语气,不紧不慢地摇着芭蕉扇,让人见了不寒而栗,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谢家浩的印象。

后来,将近一个月的“专案”,所谓涉案人人都隔离审查。他

亲自深入到杨集山区调查半个多月,追根索源了解这个案的来龙去脉,询问了大量有关人员,查了死者病历,终于戳穿了某些人用心策划的这个假案,避免了又一宗人命关天的冤案。挽救了几个受害人,更挽回了党的形象和法律的尊严。

1970年8月7日,他在学习班的公开宣布了调查结论,他的声音仍犹在耳:

“为了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死者负责,也对你们负责,我们对涉案的有关人员和群众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现在有了结论:所谓”打死陈德山案是一个假案”。

当时,我兴奋不已,散会后,我上街买了一本精装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党是英明的,毛主席是伟大的!以此抒发我当时的心情,这本书珍藏至今。

唉,谢家浩同志走了!党少了一个好干部,人民少了一个清官。我心甚戚戚,夜不能寐,躺在床上,写了一首小诗:

悼谢家浩同志

读贾平凹《天气》有感 篇4

《收获》微评 114月20182018年《收获》长篇专号(春卷)400页季刊历史、人性、权力与革命的真实寓言 ——读贾平凹长篇新作《山本》 马明高

一 很早,就对贾平凹的这部长篇小说充满了期待。一开始叫《秦岭志》,多好的书名啊!一部为中国很有名的一座大山做志传的长篇小说,世界少有,中国没有,肯定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丰厚大作。在《老生》中,我们已经感到了他对秦岭的热爱,看到了《秦岭志》的端倪。心想,写过密实绵静的《高老庄》《秦腔》《古炉》,又写出疏阔高古的《老生》,重新回到大秦岭的贾平凹,定会染上那久远的《商州三录》的散淡野趣的文味,也会再次遭遇《黑氏》《五魁》《天狗》《美穴地》《晚雨》《人极》的“山野风情”,经过这样世事沧桑文情历练的贾平凹,写出的这部《秦岭志》,会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却是《山本》。我很遗憾贾平凹为何弃《秦岭志》而用《山本》这个气血弱、格局小的拗口书名呢?它和《秦腔》能有多大的冲突与混淆呢?我觉得有点金庸似的书名自恋情结。秦岭,这是一座多么了不起的山啊!正如他的题记所言:“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正如书中人物麻县长所言:“秦岭可是北阻而成高荒,酿三水而积两原,调势气而立三都。无秦岭则黄土高原、关中平原、江汉平原、汉江、泾渭二河及长安、成都、汉口不存。秦岭其功齐天,改变半个中国的生态格局哩。”秦岭就是中国。这样一座伟大的山,不配一个《秦岭志》的书名? 不过,《山本》也还说得过去。“山本,山的本来”(后记语)好就好在贾平凹依旧采用《高老庄》一路的细密写实手法,仿佛《秦腔》一样,不分章节,不设标题,无序而来,苍茫而去,绵密细实,內敛绵静,汤汤水水,黏黏糊糊,鸡零狗碎,落地成形,紧贴地面,朴素自然,沉着自信,不睬规则,我行我素,叙述具体,描写微略,琐碎细致,芜杂精细,他说到哪就是哪,从哪开头就从哪开头,无始无终,无头无尾,却又左右逢源,自成一格,乍看没有华丽技巧,细想结构经营良苦。这就是只有贾平凹能够这样写的“贾氏日常生活现实主义叙写法”。“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让他用无数重重叠叠的细节写得绵绵密密,密不透风,使读者读得头昏脑转,沉闷费劲,却又舍不得扔下,只好喘一口气,继续埋头苦读,寻找一个又一个紧张刺激的情感出口。我深知,一个作家没有扎实的农村生活常识和经验,没有坚实的写作硬功夫,是万万不敢这样写的。即使这样写,你也写不成,写不长,撑不住几十万字的这样写。因为你没有贾氏的“金刚钻”,揽不了这样的“瓷器活”。这次《山本》,因为写的是大秦岭,开头一段“陆菊人怎么能想得到啊,十三年前,就是她带来的三分胭脂地,竟然使涡镇的世事全变了。”使得这部小说比起过去的《高老庄》《秦腔》《古炉》,已经具有了些许传奇色彩,就这样,山野风情与现实关怀,与人性拷问,混搭融合,纷涌而来,构筑而成了这样的囫囵的一座山,“山不需要雕琢,也不需要机巧地在这儿让长一株白桦,那儿又该栽一棵兰草的。”(《废都·后记》)就成了《商州三录》的笔记小说与《五魁》《天狗》等的山野风情的共同复活,用《秦腔》式现实主义细密写实法,结构成如此的鸿篇巨制。举凡山川地理、植物动物、飞禽走兽、地方人物、民间传闻、奇俗异事,以及世情发展、人心变化,都经熔裁而入文,自由而又细密地伸进了茫茫大秦岭的任何一个角落,“那么多的飞禽奔兽,那么多的魍魉魑魅,一尽着中国人的世事,完全着中国文化的表演”,鬼魅狰狞,上帝无言,写尽了“历史的荣光”与“历史的龌龊”。它不是巴赫金所说的“独白型”作品,而是他所说的典型的“对话型”作品,“相信有可能把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但不是汇成一个声音,而是汇成一种众声合唱。每个声音的个性,在这里都能得到完全的保留。”正是由这些难得的各个“声部”组成的罕见的“多声部”,让我们看到了在历史社会现实中权力与革命的真实面目,进而看到了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本质。

作家贾平凹,肖全摄影 二 细细地读,还是能感受到《山本》艺术结构的良苦经营的,它是由两条时有交叉的故事线索编织而成的。小说的主线是涡镇上以井宗秀与陆菊人为主的故事,另一条次要的线索,则是出身于涡镇的井宗丞参与其中的秦岭游击队的故事。作家正是用这两条缺一不可的线索故事,互为补充地书写出了作家对历史与人性、对权力与革命的反省与深入思考。《山本》中,以井宗丞为主的秦岭游击队,与以井宗秀为主的涡镇预备团(后升级为预备旅)、以阮天保为主的保安队总是在不停地争斗着,构成了情节推进的紧张关系。井宗秀被阮天保行刺而亡。充满了浓烈的传奇性与残酷性。在那条相对次要的线索故事中,以井宗丞为代表的秦岭游击队是以革命者的面目出现的。尽管井宗丞的人物面目在小说中是模糊不清的,但是对于他传奇的革命行动我们时不时的还是可以明了的。小说开头不久写道,身处乱世的涡镇人,为了应付随时有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共同联络成立了一个带有互助性质的互济会组织,第一批集资的一千多块大洋,全部由身为会长的井掌柜保管。井掌柜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生意人,勤俭克省,小心谨慎,与人为善。但不知为甚走漏了风声,收购烟叶时被绑架,惨遭勒索,因此精神恍惚,卖地筹款时不慎坠入粪窖溺亡。事后,人们才从消息灵通的阮天保那里得知,“共产党早都渗透进来了,县城西关的杜鹏举便是共产党派来平川县秘密发展势力的,第一个发展的就是井宗丞。为了筹措活动经费,井宗丞出主意让人绑架了他爹,保安队围捕时,他们正商量用绑票来的钱要去省城买枪呀。”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们对传统观念与意识形态中的“革命”与“革命者”形象,充满了反思。这种“大义灭亲”的革命行为与传统文化中父子之情的人伦亲情,充满了强烈的对立与冲突。可叹的是,大义灭亲的井宗丞直至牺牲也没有想到,革命竟然会以这样的形式革到了自己头上。由于在历次战斗中的勇敢表现,井宗丞升职为红十五军团的一个团长。这一天,他率领部下来到秦岭东南处山阴县的马王镇,准备与驻扎在这里的红十五军团会合。可是,井宗丞一踏入山神庙,就被早已潜伏在这里的阮天保等人擒获了。同样被关起来的还有级别更高的红十五军团政委蔡一风。枭雄一世的井宗丞没有想到,自己竟会莫名其妙地冤死在阮天保的警卫邢瞎子之手,“邢瞎子说:崇字是一座山压你宗啊!你先下,手抓牢,脚蹬实了再慢慢松手。井宗丞便先下去,说山压宗?头正好就在了邢瞎子的身下,邢瞎子把枪头顶着井宗丞的头扣了板机,井宗丞一声没吭就掉下去了。”小说中,阮天保对井家兄弟表面上尊敬有加,内心深处却对他们充满了嫉妒与仇恨。人性之中的私欲、权欲与革命内部的宗派之争、山头之争,总是缠绕在一起,融合其中,分不清谁是谁非,都被表面的革命合理性所遮蔽。这就是贾平凹对革命与权力中人性弱点的深刻反省。革命的悲剧莫过于此。人性的弱点也莫过于此。小说把井宗丞之弟井宗秀与陆菊人他们在涡镇的故事作为主要线索,我认为,其意旨就在于进一步对历史演进过程中,以及权力由清廉到腐败过程中,人性之恶的步步惊心作祟的深入思考与深刻揭示。井宗秀和陆菊人,无疑是作家在小说文本中用心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多向性、丰富性和多变性。小说开头,井掌柜的被绑架勒索坠入粪窖溺亡时,井宗秀不慌不乱、有板有眼地处理着父亲死后的一切家事,设法安顿了六神无主的母亲,在地藏菩萨庙里按风俗暂时浮丘了父亲的棺木。邻居开寿材铺的杨掌柜把自家童养媳陆菊人陪嫁的三分胭脂地慷慨地送给了井宗秀埋葬父亲,从此,井宗秀与陆菊人之间有了一种不一般的无法说清的紧密关系。贾平凹的小说总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井家兄弟真的还就成了秦岭的一代枭雄与涡镇的一方霸主。当然这命中注定的一切,却是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凸显的。井宗秀精明能干,以“偷窥”的方式窃得王画师祖传之秘。他与杜鲁成等因为是共产党家属,被关押在牢,遇文人县长麻县长释放,竟因让他说三种动物名而高眼看他。他暗中察觉妻与匪首五雷有奸情,不动声色,巧妙设计让她坠落井中并就此埋葬,他挑拨五雷杀死岳掌柜,意外得资财想给父亲迁坟,陆菊人一语道破三分胭脂地之风水秘密,更坚定了他在涡镇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他联络麻县长,与保安队里应外合端掉了土匪五雷,成了预备团团长。他大胆重用精神知己陆菊人为涡镇茶店总领掌柜,为预备团的发展奠定厚实发达的经济基础。正如事后麻县长对三种动物名解释所言,井宗秀拥有能屈能伸、飞黄腾达、登上高位的“龙”之特征,有才智过人、精明能干的“狐”之性情,有大智若愚、善于隐忍的“鳖”之人格。但是,这样一个由小富即安的小镇青年奋斗为英雄豪杰的人,竟然也一步一步走向心灵的专制,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盖完钟楼之后,百姓负担已经过重,但他又为了盖戏楼向涡镇百姓横征暴敛,他因为一个向阮天保出卖情报的阮氏人,竟要株杀阮氏十多位族人,他家有娇妻却每晚将马鞭轮流挂在一户人家门环上,召令这家的女子晚上上门,然而他其实却早己失去一个男人的性能力。人性的贪婪、权欲的膨胀,逐渐腐蚀了他的英雄气,消损了他的善良清秀之美。最后,他被仇人阮天保暗杀,涡镇也在炮火沦为废墟。“火光中,那座临时搭建韵戏台子就散开一地的木头。陆菊人说:这是有多少炮弹啊,全都要打到涡镇,涡镇成一堆尘土了!陈先生说:一堆尘土也就是秦岭上的一堆尘土么。陆菊人看着陈先生,陈先生的身后,屋院之后,城墙之后,远处的山峰峦叠嶂,以尽着黛青。”这幕所谓的历史就像这部小说的结尾一样谢幕了,但时光依旧在,社会依旧在,秦岭依旧在。可是,小说中洇浸在字里行间的那些对历史与人性的思考,却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正如贾平凹在后记中所言:“过去了的历史,有的如纸被糨糊死死贴在墙上,无法扒下,扒下就连墙皮一块全碎了,有的如古墓前的石碑,上边爬满了虫子和苔藓,搞不清哪儿是碑上的文字哪儿是虫子和苔藓。这一切还留给了我们什么,是中国人的强悍还是懦弱,是善良还是凶残,是智慧还是奸诈?无论那时曾是多么认真和肃然、虔诚和庄严,却都是佛经上所说的,有了罣碍,有了恐怖,有了颠倒梦想。”

上一篇:精子活力低试管婴儿成功率有多少-优佳下一篇: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