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相关事项

2024-05-17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相关事项(精选7篇)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相关事项 篇1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相关事项

一、资料类

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任命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第九条 矿山、冶金、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运输单位和使用危险物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单位(以下简称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三)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5‰但最低不少于3名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四)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5‰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三)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四)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3‰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从事作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应当计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成立的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的专(兼)职安全员要以文件的形式发布,签发到各车间、部门、班组;企业要对转岗或新调入人员及时更新文件,并发布,做到实际人员与文件规定相一致。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文件的形式发布。

2、安全管理制度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领导现场带班,班组岗位达标,安全生产投入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特种设备及人员管理,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管理,外来施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绩效评定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危险作业审批管理,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班组方面:班前会,班组长随班工作制度,班组和各岗位安全评估,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事故分析处理制度,安全检查与奖惩制度,班组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交接班,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安全举报,员工安全权益维护,安全绩效考核和企业认为需要制定的其他制度。

3、安全管理制度要及时修订,不得照搬照抄其他行业,做到既符合实际有全面客观,便于企业组织培训。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文件的形式发布。

2、相关要求: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主要职责《安全生产法》要求,应签署文件颁布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单位、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任命安全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主要负责人职责:(1)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有效执行;(2)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保证其有效实施;(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要及时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企业岗位设置情况,细化到每一个岗位。

4、制定岗位操作规程

1)建立健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做到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内容见三级安全教育培训;2)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各岗位操作规程要以展牌的形式全部上墙设置,悬挂在明显位置;

5、安全生产投入

建立安全生产投入台账,并每月提取安全费用,提取标准按照上销售收入的2‰,依据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费提取、使用、管理办法》,本办法从网上下载,打印成纸质。

6、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五项内容:

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2、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3、安全教育培训试卷;

4、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5、安全教育培训签到达到要求的学时不少于24;学习内容:

一、厂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一)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三)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四)有关事故案例等。

二、车间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一)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二)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三)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四)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五)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六)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七)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注意的安全事项;

(八)有关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三、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二)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三)有关事故案例;

(四)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重点抓好: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煤气站长统一参加市安监局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必须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有效证书;对电工、叉车工、电气焊工、煤气炉操作工、水质化验员等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 3)应每年至少一次对班组长及全员进行安全教育;)应及时对转岗、轮岗、复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5)相关方的安全教育培训。

7、应急救援

1、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及时修订,备案;

2、配备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应急救援

设施(安全设施)登记台账,维护和检测报告;

3、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和演练;按规定进行评审备案,每年至少组织2次综合性演练2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演练做到:有记录、有方案、有评估、有影像资料,4、并建立档案;

8、劳动防护用品

1、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采购台账;

2、购买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取得采购单位资质;

3、建立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发放、使用、检测、报废制度;

4、对配电系统绝缘鞋、绝缘手套、绝缘垫、绝缘棒等设施要定期检测;

9、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2、应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综合、专业、季节、节假日、日常等)与治理,发现安全隐患必须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整改措施,并验证治理效果,留存检查、整改、验证记录。

10、职业危害

1、职业危害培训;

2、职业危害每年一次检测;

3、职业危害评价;

4、职业危害申报;

5、职业危害查体,每年一次;

6、职业危害备案;

11、建设项目“三同时”

1、安全设立审查;需要提交以下资料:设立安全审查申请书;规划选址文件;安全生产条件论证报告;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

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提交下列资料: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设立安全审查意见书;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设计单位资质证明文件;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3、安全设施竣工验收需要提供以下资料: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书;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施工单位施工资质证明文件;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明文件;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建设项目试生产自查报告;安全生产设施资金投入情况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安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国家和省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12、重大危险源登记

1)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对危险源(不包括重大危险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包括技术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查、检验等)和组织措施(职责明确、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作业要求等)。

13、安全评价

1、企业对发生炉煤气站进行专项安全评价,从去年新做的安全评价每三年一评;

2、备案,程序:新做的安全评价提出的整改项全部整改完毕→评价机构出具整改确认书→安监站领取备案表→企业盖章后评价机构盖章→市区监管部门盖章,完成备案

14、相关方安全管理

1、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2、若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应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二、现场类

1、安全设施

防火、防爆、防腐、防尘毒、防晒、防雷电、机械传动装置、连接装置的护栏、联轴器护罩、踢脚板等设施符合规范要求并时刻处于完好状态。

2、警示标志

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设置明显的足够的警示标志,煤气站要有足够的危害告知的牌和警示牌;具有职业危害的较大因素场所设置职业危害告知牌和中文说明。

3、救援设施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定期检测维护,保持正常使用。

4、劳动防护用品佩戴

督促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制度进行约束。

5、执证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执证上岗。

6、煤气站

压力表、安全阀、一氧化碳报警仪定期检测,炉体、汽包按照市锅检所要求定期检测。

7、企业要安装煤气发生炉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视频监控信息共享。

煤气站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随时掌握煤气站安全生产情况。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相关事项 篇2

1 雷击对油库造成的危害

1.1 直击雷的危害

直击雷就是平时的雷电现象, 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地面建筑物的放电现象, 直击雷具有强大冲击雷电流、炽热高温、强烈电磁辐射以及冲击波会损坏放电线路上的建筑物、输电线路、电子设备等, 甚至会威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油库暴露于地表, 在直击雷发生时, 外部的导体都有可能被雷电击中而发生导电引起火灾或者爆炸。

1.2 电磁感性危害

与直击雷电不同的是, 这是由雷电产生的电磁感应带来危害, 雷云层之间或者是雷云层和大地之间放电, 会在放电周围产生电磁感应, 形成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电电磁脉冲, 地面建筑物的金属部件、管道、各种线路都会将这种雷电产生的高电压送入室内的电线或者管道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

2 油库防雷击检测

在多雷或者雷电多发区要在油库区做好相关的检测工作, 如雷区的地理位置, 周边建筑物构造, 库区年雷暴日统计, 以及库区内部的罐液位值计量、温度计量、报警系统、监控系统等。

2.1 检测程序

油库防雷检测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检测工作十分重要, 所以要按照相关的规定, 履行检测程序。首先, 油库工作人员要向防雷检测中心提出防雷检测申请。防雷检测中心通过申请后要制定检测方案, 确定专门的检测人员, 准备相关仪器, 约定检测时间。其次, 检测工作开始, 检测人员要严格对照易燃易爆场所作业检测操作的相关规定, 不能遗漏检测点, 也不能离开油库工作人员的跟随。

2.2 检测项目及技术

油库区的检测项目包括防雷分类、防雷分区、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接闪器、电磁屏蔽、电涌保护器等。油库的防雷分类分区都较为固定, 油库区是二类防雷区, 库办公区为三类防雷区。

2.2.1 接闪器、接地体、引下线等

体积超过五万立方米的金属贮罐要求接地电阻在5欧之下, 体积小于五万立方米的接地电阻小于10欧。贮罐顶板的厚度在4毫米以上的, 贮罐本体就是接闪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金属贮罐必须设置环形防雷接地, 接地点要大于两处, 接地电阻不小于10欧, 防雷感应接地不超过30欧。同时检测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透光孔等配件也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关于接地装置的的设计、施工资料、防腐措施等要进行相关检测是否符合规定。引下线的检测主要是进行引下线与建筑物、人行道、出入口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相关防雷设计要求。

2.2.2 防雷击装置及防静电措施

防雷击装置包括等电位的接地装置。等电位主要是库区及建筑物内部的设备、金属管道、电缆的金属外皮等所有有金属的物体进行接地装置, 并根据有关防雷的设计规范要求, 对上述装置进行接地电阻的检测。在架空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的部分防雷设置是每隔25米进行一次接地装置, 遇到转弯处必须进行防静电装置。储油罐的位置最好将防雷接地装置兼用为防静电装置。

2.2.3 油库电源系统及输送系统

油库的动力、照明还有通信线路都比较适合采用铠装屏蔽电缆, 检测主要是对屏蔽电缆埋地引入时候与危架空线连接处装置过电压保护器进行相关检测。相关规定的电压保护器、电缆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都应该进行电气连接并进行接地, 且冲击电阻不能超过10欧。油库的输送系统中重点要检测的是卸油台, 在卸油台应该设置防感应雷接地测试点, 输油管路也应该连接成电气通路, 做好防感应接地。

2.2.4 加油站防雷检测

汽车加油站是油库的主要聚集场所, 根据相关的《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施工规范》规定, 汽车加油站的主要构成有地下储油罐、汽车卸油场、加油岛及站房。所以, 在加油站, 油库主要是油罐构成的, 防雷措施要对各个罐区进行重点布置, 对加油岛、罩棚应及时防直击雷装置, 埋地油罐的罐体等主要配件都要进行电气连接后接地。

2.2.5 库区监控设备

为了保证库区的各项安全及管理, 库区的监控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必不可少, 检测过程中针对监控设备, 主要是检测其摄像机是否有避雷设备, 信号线、控制线是否有电涌保护器, 布线是否符合安全距离等。库区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也有相关的规定, 机房建设不宜过高, 应该是在三类防雷区的建筑物, 主要检测机房的连接结构、连接材料, 电阻的安装, 连接线长度等硬件设施是否符合防雷的规则。

2.2.6 数据整理

这是检测工作的最后环节, 虽然数据整理看上去技术含量较低, 但是在对整个防雷检测工作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步骤。防雷检测的数据必须要如实填写, 参与检测工作的人员都要在相关统计资料上签名存档。数据记录后还要在最快时间内出示一份根据数据分析后填写的检测报告。

2.2.7 非金属油罐

非金属油罐的避雷措施, 都是采用的独立避雷针或者避雷网, 在非金属油罐的避雷技术中, 要注意独立的避雷装置要和保护物保持3米以内的距离, 避雷网的网格不能超过6m×6m, 引下线至少两根且均匀或者对称布置。非金属的防雷接地电阻要小于10欧, 其他配套设施要进行等电位连接, 并且要在防直击雷的保护范围之内。

油库的安全并不完全依赖防雷技术, 雷电毕竟是不可预测的天气, 只有在研究人员可以预知的范围内最好相关的防护工作, 对于油库的建设中涉及的金属材料规格进行严格审核, 油库设计施工中做好接地线等设施的建设和监管, 就能有效的避免雷电给油库带来的危害。

摘要:当今社会石油工业蒸蒸日上, 石油运用广泛, 油储规模扩大, 石油本身就是易燃易爆品, 一旦发生火灾或者爆炸, 就会对社会产生难以预计的危害, 而引发油库发生以上危害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人为因素, 自然界的雷电灾害也是主要的导火索, 雷电是一种不可预见的天气现象, 为了防止雷电引发油库危险, 只能在平时加强防雷工作。

关键词:油库,防雷,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刘辉.关于油库防静电接地装置设定位置的探讨[J].石油商计, 2009.

[2]王海芳.汽车加油站防雷检测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探讨[J].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9.

[3]李伟.对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的几点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0.

[4]高海松, 谭林, 刘宇星, 罗笑.烟花爆竹药物仓库的安全设计[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9.

分析电力安全监察的注意事项 篇3

关键词:电力安全监察;注意事项

1 电力安全监察的含义

电力安全监察是说电力安全监察机构以及从事这个职位的作业者要按照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力行业内部的每个单位抑或单位内部每个生产管理以及相关机构,根据我国制定的规定以及行业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监察生产安全状况。电力行业以及单位内部从上到下、每个级别的安全监察机构以及作业者,组成了电力行业以及电位的安全监察系统。它拥有两种性能:一部分是使用行政以及上级授予的职位权利,对电力制造以及建造全程的作业者和设施的安全开展监察,这种监察职权是带有公平正直性、威望性以及强制性的特点;另一部分,这又是一项安全管理的整体机构,辅助领导搞好安全管理作业,进行各项安全事件,有安全管理的性能。安全监察要在安全管理的基本上进行的。电力安全监察系统的创建,通过了一个从初级到深度的认识、从不完善到健全的程序。一定要清楚电力体系建立安全监察组织、创建安全监察系统、实施安全监察机制,并不是一种很随意的策略,是经过历史经验认证的,也就是讲这些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慢慢积累出来的经验。实际工作证实,它有助于推动安全保证系统的创建和健全,有助于完善电力单位的自身束缚制度,经过和安全保证系统一起施展作用以及相互配合就可以有用的确保安全制造目的的完成。

2 电力安全监察相关注意事项

2.1深化安全监察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安全监察组织本身的建立,持续提升安全监察作业者素质,健全三级安全监察网络,保证安全监察系统有用的开展;充足施展安监系统的用途,通盘筹划以及调解安全生产作业;促进安监标准化建立,实行“四全”安监准则,健全安监职责,制定安监作业者作业行为标准,提高安监效率以及品质。对安全性进行深刻的评估,严肃对待缘由解析以及风险评定,准确了解危险要素以及残害情况,根据问题的严重状况划分种类,实施改正手段;平稳的推动安全风险识别防备以及评定作业,拟定作业计划,监督贯彻实施安全风险控制手段,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有关规范,促进安全风险管理作业一直向前改正发展。

2.2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创建完善安全生产作业的绩效评估系统,增强安全生产作业绩效考查;严格按照安全事故以及突发状况信息报告体制工作;增强安全生产职责施行监察,增强安全职责制度,每一级别都要签署安全职责任务书,保证将安全任务、安全方法执行到每一个步骤、每个职位、每个作业者;增强供应电、基础建设、农村用电、网络以及信息、辅业、工作场地等安全监察和安全技术、工作技术、职位教育培育等的监察。

2.3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适合公司实际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完善公司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快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开展城市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联合演练,提高协同应对能力。

2.4开展三项安全生产活动。围绕以“三项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和“三项建设”(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反违章活动,严肃查处行为性违章,从重处罚管理性违章,分轻重缓急治理装置性违章,着力根治典型违章;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营造安全氛围,着力培育爱心理念、责任理念、诚信理念,切实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认真总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经验,完善安全专项整治的手段,充分发挥公司系统各级安全纠察队、安全监察队伍和安全专家的作用,联合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的力量,针对公司存在的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大力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2.5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安监作业者在建筑现场、操纵场地、工作场地进行巡视、查看,是能够发现作业场所安全防范手段没到位抑或作业者具有违反规范活动的拥有方法。不过,因为安监作业者的人力、物力制约,尤其是针对部分自动化水平高、专业措施强的现代化单位中,只是单纯的依靠人管理还是不能实现有用的监管,一定要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凭借科学措施,例如能量管理体系、单位生产信息体系等为安监作业者供应监管平台。使安监作业者可以搜索到详细的作业策划,也可以查看其作业程序实施状况;不仅有实时资料,还能够搜索到历史资料;不光有操纵文字讲解还有录音文件登记,进而能够了解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实施更改作业者作业中不良活动。提升案件管理信息化水准。踏实搞好“安全监督与管理系统”的推行使用;持续健全并全面运用“电力公司在线安全教育与考试管理系统”,推动安全生产规范以及章程的深入学习,持续提升安全认识。

2.6 研究方法。对于安全電力监察的创新发展策略来说,其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6.1 研究法。所谓研究不单一是指对文献的研究,我们要从其电力安全监察的历史作为深入点,得到有关的的历史文献,深入全面的进行分析,最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专题会议中提出来,让有实力的专家来评定,这样可以给专家很多的灵感的来源,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全体员工都进入到策划当中来,也会使创新发展的策略变的更加的具有意义。

2.6.2 调查法。调查法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来进行调查的对象的目前发展状况,通过调查来找到其研究的话题潜在的问题。运用调查法可以对电力安全监察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问卷调查。

2.7 电力安全监察的创新发展策略的重要性

2.7.1 电力安全监察的创新发展策略可以确定电力安全监察的日后目标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对电力安全风险进行更加有效的防护,达到电力安全风险在认为可控的能力范围中,要做到所有电力安全风险都在预防的控制之中,对电力安全风险的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

2.7.2 明确电力安全监察的管理方法,就目前而言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与责任管理固定化是主要的管理方法。电力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电力企业当中每一个电力管理的细节都要进行风险管理,促进员工对待电力风险的气氛。责任管理是指每一个员工要与自己的责任为重心来进一步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的责任,可以通过这一指标来检验工作人员是否履行了员工自己应当的责任。

2.7.3 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可以更加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管理的水准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便于电力安全监察的工作更加能发挥出其完善、整体、有效的功能。

2.8增大电力安全监察的力度与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

增大电力安全监察的力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工作绩效系统,加强安全生产的绩效考核,要服从并严格的执行其报告规则制度,使安全生产的理念可以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达到电力安全的整体保障,确保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电力安全以及责任明确的目的,同时在监察的方面也要做到细致入微的工作理念,对于任何环节都要有细微全面的监察。

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是要与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及员工的执行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规范与循循渐进的引导,一步一步的促成员工对电力安全监察的基本准则以及对电力安全监察的态度的确立等等。打好了以上的基础,制定出来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的走进员工们日常生产的工作中来。从而员工对于电力安全监察的态度、工作心态以及安全生产的思想等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3结束语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相关事项 篇4

建质质函(2011)68号

关于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

监督执法检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委)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的通知》(建办质函(2011)222号)的要求,我部定于从今年7月底开始,开展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一)检查省份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自治区除外),每个 省抽查3个城市,除省会城市外,另抽查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各1个。

(二)检查对象为在建住宅工程和公共建筑工程,其中住宅工程以保障性住

房为主,公共建筑以学校、医院为主,受检工程形象进度应为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主体结构出地面但未封顶)。

(三)每个省抽查6个在建工程,包括5个住宅工程(至少3个保障性住 房和1个公共建筑工程,其中:省会城市抽查3个工程,地级城市抽查2个工程,县级城市抽查1个工程。

二、检查内容:

《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的通知》中所列检查内容。

三、检查依据:

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有关工程技术标准。

四、本次检查分三批进行。

第一批共分3个组,检查时间为7月31日----8月9日,共计10天。第二批共分6个组,检查时间为8月22日----8月31日,共计10天。第三批共分6个组,检查时间为9月14日----9月23日,共计10天。第一批检查与全国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督查结合开展。

交通不便地区,检查时可适当延长,具体情况由各检查组掌握,检查分组及日程安排详见附件。

五、检查组的组成:

检查组每组12人,设组长1人,联络员2人,各组专家配备勘察1人,结

构设计2人,工程质量2人,建筑安全1人,建筑市场3人,组长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和稽查办负责同志担任,检查人员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组织。

六、检查工作要求:

(一)检查组到达每个省后,由组长向受检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介绍检查的有关要求,并安排具体检查日程;

(二)听取受检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本地区工程质量安全和建筑市场总体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本地区开展自查情况;

(三)检查组随机到现场检查工程,并填写相关检查表格;

(四)检查组对每个受检工程提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反馈意见》,对于发现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及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工程,下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建议书》和《建筑市场监督执法建议书》;

(五)每个省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向受检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报检查情况;

七、各地检查工作准备事项:

(一)提供所有符合检查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清单,并注明工程类型;

(二)提供必要的检查设备,如回弹仪、钢筋扫描仪等,并提供检查记录表及配合人员;

(三)提供受检工程相关文件材料。

八、其他事项:

(一)在检查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反腐倡廉规定,做好廉洁自律工作;

(二)检查工作结束后,我部将向全国通报检查情况;工程质量安全检查联系人:

质量安全司丁博涵010—58933293(传真)建筑市场检查联系人:

建筑市场司明刚010---58933262

010---58933919(传真)

附件:检查分组及日程安排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

二0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附件:

检 查 分 组 及 日 程 安 排

第一批检查日程安排(7月31日----8月9日)

日期第1组第2组第3组7.31—8.4北京辽宁吉林 8.5---8.9陕西天津黑龙江

第二批检查日程安排(8月22日---8月31日)

日期第4组第5组第6组8.22---8.26河北河南内蒙8.27---8.31山东湖北山西第三批检查日程安排(9月14日---9月23日)

日期第10组第11组第12组 9.14---9.18浙江安徽湖南9.19—9.23福建江西广东第7组宁夏甘肃第13组广西海南第8组青海新疆第14组 四川云南第9组上海江苏

环境监察机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 篇5

一、为提高执政水平,增强行政管理的效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腐败和减少失误,特制定本规定。

二、重大事项的内容:

1、编制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2、单项工程投资在1万元以上;

3、资产处置在1万元以上;

4、物资采购单项价值1万元以上;

5、干部任免及机构、编制、人员调整;

6、其他涉及全局发展、人财物管理的重要行政行为。

三、重大事项决策要遵循合法、科学、民主和公开透明的原则。

四、重大事项决策应按照提出事项、咨询论证、拟制方案、审定方案四个基本程序进行。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还应加强决策追综、信息反馈和决策修正工作。

1、提出事项。根据工作开展提出需要领导决策的重大事由,经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明确主办部门和人员。

2、咨询论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或媒介公布等形式,集思广益征求意见。必要时聘请专家或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咨询论证,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评估报告,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拟制方案。由主办业务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咨询论证的基础上草拟可行性方案,并提供论证材料、政策法律依据报分管领导审阅后,提交领导办公会议讨论,有些重大事项还应提出多套可行性方案供领导选择。

4、审定方案。召开支委会或领导办公会议,对主办业务部门提出的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全面评价。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从必要性、可能性、经济性、协调性等方面选择确定时间短、代价小、效率高的最佳方案。

五、实施反馈。领导决策做出后,要明确执行部门和人员,制定实施计划,确保决策执行落到实处。决策实施过程中,还要确定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汇集跟踪检查中得到的信息,向领导报告。

六、修正完善。决策实施过程中因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出现问题危及目标实现时,责任部门和人员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对原实施方案进行局部调整或修正,重新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供领导决策参考。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按程序做出继续执行、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修正方案的决定。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相关事项 篇6

一、区纪委领导班子成员都要亲自阅批来信,接待来访群众。

二、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对自己收到的来信和信访室呈送的重要信件,要及时阅批、交办。

三、纪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听取新房部门的工作汇报,要亲自办理信访案件,对重大、疑难案件要亲自过问查处,并做到“四定一包”:定领导、定人、定时间、定任务、包结案。包案领导要亲自调查取证或组织人员调查处理。做到查处一起,巩固一起。

四、书记给副书记交办的事项,副书记应责成分管常委牵头,组织相关室主任和专干具体落实,室主任应及时向分管常委反馈落实结果,分管常委再汇报给副书记,由副书记向书记报告最终处理结果。

五、与省、市纪委各线的协调联系,原则上都由分管常委牵头负责,直接对接。

或有事项相关问题浅析 篇7

(一) 或有事项的概念

或有事项准则规定,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的事项。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有时会面临诉讼、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重组等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 这些不确定事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或有事项具有很明显的不确定性, 主要原因有: (1) 企业的经济活动复杂多样、变化莫测, 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是事物不可改变的本质特征; (2) 经济活动中, 或有事项主要因为企业债权债务关系、履约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存在, 金融衍生工具与日俱增的风险,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压力推动企业的发展走向不确定。

(二) 或有事项的披露

或有负债无论作为潜在义务还是现时义务, 均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 因而不予确认。但是, 除非或有负债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否则企业只在附注中披露有关信息, 具体披露信息包括:第一, 披露或有负债的种类和或有负债产生的原因, 其中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仲裁、未决诉讼、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第二, 具有不确定性因素而使经济利益流出的报告。第三, 或有负债可预见性的会对财务产生的影响, 以及企业获得赔偿的可能性;若有无法预计的事项, 还需阐述产生的原因。在关系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时, 如果完全披露或是披露部分情况预期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不需要完全披露上述信息, 但应当陈述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根据准则可知, 或有资产作为一种潜在的资产, 不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 因而不予确认。企业通常只在或有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才予以披露, 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表1为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 (以下简称, 上证)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或有事项的统计情况分析。2010年年底, 上证共有894家上市公司, 股票上述数目为938个, 股票市场总值179 007.24亿元。截至2011年4月19日, 上证公布了约80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 其中包括农业、工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我们随机抽取100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 从总体上看, 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如下:100家上市公司中对或有事项预计负债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有67家, 33家没有披露。在已经披露的这67家上市公司中, 由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产生的21家, 由担保事项产生的53家, 另有13家为其他事项产生或有事项。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来看, 这些公司对或有事项中的诉讼、仲裁, 担保事项和其他事项进行了披露。100家中只有其中31家进行了详细披露, 而未披露和未详细披露占大多数, 企业对或有事项的披露不够充分。只有四家对或有事项的影响进行了说明, 其他的并没有告知投资者投资时应更加谨慎, 这不利于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更完整的考察和财务分析。

二、或有事项对企业的影响和问题解决方法

(一)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影响

1.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

或有事项的结果取决于未来事项, 它的不确定

性造成无法对企业现在和未来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比如担保事项, 企业对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 该担保事项最终结果是否会要求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一般需要看被担保方的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但企业有时对被担保企业了解不够而进行担保, 如果这部分未来的不确定性一旦实现, 企业势必会产生严重损失。

2. 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水平。

由于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特征, 其对企业造成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都不确定, 这样企业就无法在当期更好的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评估分析, 从而影响管理者决策, 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

按照稳健性政策, 如果没有或者预计将要发生的利得不能予以确认。但是企业的预计损失应该确认入账、附注披露或者不予确认, 会直接造成企业当期经营成果的变化。

4. 影响企业现金流量。

企业存在或有事项时, 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流入或者流出。由于债务担保、未决诉讼的情况出现损失, 将会影响到企业对现金流量的状况作出合理的预计。

(二) 或有事项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近年来不断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进行改进, 但企业在处理或有事项时仍有很多不足和缺陷, 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 使其处理更规范。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谨慎性原则, 即稳健性原则。但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又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

1. 我国会计准则对预计负债和应付账款、应计项目等其他负债的区分并不明显。

与预计负债相关的未来支出的时间或金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应付账款是为已收到的或已提供的、并已开出发票或已与供应商达成正式协议的货物或劳务支付的负债;应计项目是为已收到或已提供的、但还未支付、未开出发票或未与供应商达成正式协议的货物或劳务支付的负债。

2.“或有事项”和“或有负债”二者在内容上存在重叠。

“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或有负债、或有资产、或有受益、或有损失等项目。而“或有负债”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 (含产品安全保证) 、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承诺等。

3. 或有事项在划分概率区间时人为判断因素过重。

首先在确定或有事项经济利益流出可能性的大小时, 明确发生概率是人为来执行的, 50%的概率并不是使用具体的数据和固定的评估方法来判断。在实际运用时, 很难用量化指标来界定, 特别是概率在临界值附近时, 主观性的概率更是大幅增加;其次预计负债的计量是以估计数来判断的, 这个估计数还是在连续范围内的上下线金额的平均数, 它的确认因人为的判断而变得波动较大, 缺少可靠性和客观性。

4. 预计负债的确认方法主观因素比例过大。

或有事项的确认应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 遵循谨慎性原则, 确认最佳估计数时应该高估费用或负债, 低估收益或资产, 不允许确认过多负债或故意夸大业务的不确定性。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给公司和企业带来舞弊的便利, 对公司会计信息实用价值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或有事项的披露不充分、不规范, 存在遗漏重大的情况。有时有些企业要对商业机密进行保护和隐藏, 不予披露那些不利的或有事项, 也不集中进行披露, 会减弱或有事项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5. 企业忽视对债务担保的管理。

很多企业提供超过自身净资产承受限度的担保, 或由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债务担保, 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当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 有亏损和破产的可能时, 母公司也会出现较大的亏损。由于母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企业可能无法负担如此巨大的债务而面临清算、破产。

(三)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建议

1. 加强企业对外担保、资金占用情况和关联交易的监管力度。

企业往往在对外担保时, 对于对方公司的信用程度了解不深或评估不充分, 且请求连带赔偿的周期很长。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或有事项的监管力度, 严格控制企业的担保上线等。

2. 尽量减少对预计负债的客观性。

会计人员在谨慎性原则的支持下, 应尽量高估企业的损失, 低估企业的收益。

3.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

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把握和判断, 直接影响企业对或有事项的判断和最终处理。

4. 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力度。

内部审计师在审查时要仔细审查或有事项的成因及确认方法。外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应进行严密的取证、分析和判断, 严格按照独立审计的原则, 出具公平合理合法的审计报告。

三、对或有事项的处理及思考

(一) 债务重组中或有事项的处理

在现行准则规定中, 当企业发生了以修改债务条件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时, 准则要求将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 债务人应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对于或有应付金额, 公司将来因利润增长而上调债务的利率所增加的利息, 虽符合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 但本文认为不能直接确认为或有负债。

1. 将债务重组后的债务视为“新债务”。

在债务重组中, 债务企业在债务重组当日确认债务重组利得, 原有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孳息权完全消灭, 可视为确立了一项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根据负债的确认条件, 新的债务主体部分应按照长期借款的确认方式直接确认为长期借款, 无论合同利率如何规定要求, 均在利息发生的期间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来确定财务费用。新债务的利率变化看似作为或有事项且符合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 但由此确认为预计负债并冲减债务重组利得并不恰当。

首先, 原有债务到期无法全部偿还时与债权人协商, 由债权人让步, 这部分让步少支付的金额被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其利得多少与将来公司经营状况和新债务无关。但预计负债的确认影响了当期利得, 减少了公司由债权人让步所取得的利得。其次, 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在债务重组当日往往很难确定其将来的盈利状况, 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难以确定。再次, 之前确认的预计负债若是在或有事项到期时没有发生, 则需要冲减负债, 增加当期利得。但是如前所述, 利得金额是由债务重组日取得, 在或有事项未发生当期确认之前的利得, 利得的确认和增加使得公司盈利来源混乱。

2. 将债务重组后的债务视为原有负债的延续。

此时, 将来的利息金额与当期所确认的利得相关。债务重组所认定的债务本金会影响将来的利率利息。但是准则并未要求把将来的利息全部确认为负债, 冲减当期利得, 仅仅说明确认或有应付金额会导致期望现金流的不合理。

根据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 有两种情况可以推断, (1) 将来企业固定支付本金5%的年利率; (2) 将来企业支付3%的利率, 如果利润达到一定水平, 则支付5%的利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企业当时认为或有条件所规定的条件预期很有可能达到, 则按照准则要求, 必须将其2%的利息计入预计负债冲减当期利得, 由此 (2) 情况下的重组利得小于 (1) 情况下的重组利得。然而, 从现金流的角度分析, (1) 情况下将来每年确定支付5%的利息, 期望现金流=借款总额×5%; (2) 情况下, 由于或有支付的不确定性, 期望现金流必然小于 (1) 情况。矛盾在于, (2) 情况下期望现金流出额小, 重组利得却较多, (1) 情况则相反。因此本文认为, 在债务重组中, 对重组后的利息无论固定还是基于或有事项的都不予以确认。

(二) 亏损合同中或有事项的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明确规定亏损合同符合预计负债确认的, 应当按照企业继续执行合同的亏损额以及需终止执行合同所必要的赔偿金额孰低进行计量。

作为亏损合同, 企业有自主选择是否继续执行的权力。在实践中,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信誉以及企业持续运作方面的考虑, 即便继续执行合同造成的亏损在当时预期将大于终止合同的赔偿金额, 企业也仍有可能选择继续执行。那么, 企业仍然按照执行亏损与赔偿金额孰低进行计量, 是否合理。

首先, 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一个期间或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企业的业务选择由经营事项决定而本身并不受会计准则的影响。企业对未决亏损合同, 按照赔偿金额与继续执行亏损合同损失孰低进行计量符合“理性经济人”理论假设。而当企业已经选择继续执行合同时, 就应按照最佳估计数的计量理论, 以可估计的实际可能损失确认, 真实反映基于谨慎原则下企业所可能遭受的损失。此时若用赔偿金额进行确认不具有经济实质。

其次, 当亏损在合同执行中实际发生时, 公司预计负债与实际发生的赔偿金往往出现金额上的不等, 致使企业需要在亏损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失, 这相当于一笔损失金额一部分在预计发生时确认, 一部分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使得会计确认期间混乱, 预计负债没有反映应“预计”的部分, 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 对或有事项的纳税调整

我国《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规定:成本费用的扣除应该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或有损失是指将来可能导致损失而发生的或有事项, 如为他人债务的担保等。或有损失发生或引起资产减少, 或引起负债增加。根据扣除原则中的确定性原则的限制, 或有损失是不能在税前扣除的。除此之外, 当或有事项发生后, 事实上或有收益已经被确认为收入, 所以应将或有收益作为应税收入。对于或有事项在会计和税法上形成的差额, 当会计上确认它为损失时, 税法上应调增其纳税基础。或有事项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被转回, 本文认为在会计上应将或有损失定义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它实际发生时或被证实不再发生后, 按确定的金额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了预计负债的定义, 当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1)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 (2) 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准予在计算应纳所得额时扣除。而预计负债只是企业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业务, 实际上是否会流出并不确定。若没有实际发生就进行扣除, 则不符合税法规定。企业在实际扣税计税时, 应注意或有事项若在本期没有实际发生, 而是可能存在, 那么在所得税前不进行扣除, 如果已经扣除的, 应调增纳税基础。但是或有事项只要出现, 会计上就应计提。

经过以上对或有事项的理解和探讨, 可以看出我国的或有事项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讨论的地方。应加强公司、企业对外担保的审核, 资金占用情况的规范以及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加强内外控制和外部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力度的监管;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强调审计轮换制提高执业质量;在法律上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款, 严加规范和约束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进一步与国际趋同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张丽萍, 或有事项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J].论坛, 2009.

上一篇:方苞《游雁荡记》原文及答案下一篇:读创业的国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