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2024-05-31

巷道贯通管理制度(共7篇)

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篇1

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第一条 掘进巷道贯通必须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巷道的贯通措施由通风科编制,经矿技术矿长批准,通风科技术员、通风

队长现场指挥进行贯通,通风部门做好调整风流的准备工作,与已采区(包括联通已采区的巷道),老窑和情况不明的贯通措施,必须经矿技术矿长批准,并现场指挥。

第二条 用放炮方法贯通巷道时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1、当两掘进工作面相距20米(机掘工作面相距50米)只准从一个头向对方接通,对方工作面必须保持正常通风,每次放炮前,班组长要和瓦斯员到对方工作面(或巷道)检查瓦斯、顶板等情况,只有双方工作面瓦斯浓度均在1%以下并且顶板等情况完好,方可装药放炮。

2、在副巷和贯眼必须由同一队组施工,队长现场组织指挥贯通,安监、通风派人现场监督,只允许配备一名放炮员。

3、正巷、副巷和贯眼不得同时装药放炮,每次装药放炮都必须执行正副巷同时撤人,并设置警戒。

第三条 贯通前后地测部门、通风部门的有关规定

在掘进相距20米前,由地测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并向通风科、安监站、调度室、生产队组提出贯通通知书,通风部门接到

巷道贯通通知书后,必须掌握贯通距离,达到规定距离时,立即停止一个工作面的掘进,只允许一个工作面掘进。停掘的工作面

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保持正常通风,瓦斯超限停止掘进,进行处理,并做好调风准备,一旦贯通,立即调风,进行测风,保证供风要求。

第四条 贯通采用小孔洞贯通,小孔洞形成后,砌筑所需通风设施,方可完全贯通。

第五条 贯通前后瓦斯检查的规定

1、贯通前每一次放炮前,班组长要和瓦检员到对方工作面检查瓦斯情况,瓦斯超限时,必须停止工作进行处理,只有当对方工

作面各处瓦斯浓度均在1%以下时,方可装药放炮。

2、贯通后通风部门调风,保证供风要求,瓦检员必须全面检查两巷道内的瓦斯浓度,特别是贯通点的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立即

停止工作,进行处理并汇报调度室。

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篇2

1 巷道贯通之时, 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隐患的原因

1.1 在巷道贯通之初, 国家做了只允许一个工作面向前掘进的规定

然而, 国家的监管力度相对匮乏, 一些矿井难免常常违规操作。这些违规矿井不能权衡、顾及各个方面, 他们的做法严重违反国家的操作规定, 如, 他们在停止掘进的一头也停止供风, 又如, 不重视另一头的通风和安全管理问题, 这样的后果便是瓦斯积聚。在掘进的一头放炮, 便引起没有通风的另一头瓦斯爆炸情况的发生。贵州地区的煤矿重大瓦斯爆炸就属于此类情况造成的。因此, 两头同时通风是确保煤矿安全的必要措施。

1.2 井下通风系统是网络结构, 它是由众多井巷和通风设施相互联系构成的

在一定的时期内, 独立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是其特点。然而, 巷道贯通会破坏这样平衡和稳定的系统。部分井巷的风流方向、风速和风量将会产生突如其来的变化, 风量等原因的变化很可能会导致井巷内煤尘漫天, 而因此导致大量瓦斯流出, 循环风机不合理的串联通风的形成, 没有风力或者风力很小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瓦斯迅速超限的严重问题[2]。发生在2008年1月21日的大同煤矿井巷事故, 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控制风力的措施而导致附近密封内瓦斯外泄并积聚, 架线电机车运行至密闭附近时, 电火花引起了瓦斯爆炸的事故。

1.3 调整局部通风位置, 由于控制风力的措

施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 可遗留瓦斯爆炸等隐患, 局部通风机所在的巷道风量可能小于局部通风的吸风量, 而后循环, 最后造成瓦斯爆炸等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

2 火灾事故隐患在巷道贯通之时发生

这种事故通常发生在自然发火严重的老矿井内, 由于火区分布得很广且没有规律地分布, 因此可能有人已经在长期的生产中采取一些均压措施来控制自然火的发生, 一些地区的漏风也有可能直接沿回风流排走而没有被察觉, 巷道贯通会导致平衡遭到破坏而火区复燃, 若风力得不到有力地控制, 就会很容易发生火灾, 特别是在瓦斯矿井内。

3 煤和瓦斯事故隐患的发生

在巷道贯通地带, 由地应力和瓦斯压力还有煤体结构性能综合作用的煤与瓦斯的危险性将会大大增高, 如果处理得不恰当将会产生煤与瓦斯的危险事故。

4 如何选择巷道贯通地点

4.1 贯通地点尽量在无突出危险性或突出危险性小的区域进行

在选择贯通地点时应该特别注意突出危险性地区, 煤和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将会使得贯通地点的危险性增大, 所以在选择贯通地点时, 应该设法选在无突出危险性或者突出危险性较小的地方。以焦作矿务局冯营矿24061为例说明。冯营矿24061贯通相距10m, 预测指标明显超限, 并且伴有煤炮声、顶钻和卡钻现象。随后, 工作人员查究原因是:贯通点在受断层影响的突出危险区内。为了减少事故危险性, 工作人员将24081的回风巷挖掘完毕, 将回风巷与进风巷的贯通地点选定在开切眼附近。此后, 突出危险没有在贯通中发生。

4.2 避免贯通地点处于主要进回风系统之间

主要进回风系统之间不应设置贯通地点。这是因为, 巷道贯通前, 在通风系统中被贯通的煤柱常起着风门的作用, 控制风网中的风流。若不采用控制风力措施, 那么, 就相当于打开了风门, 便会引起更加消极的影响。

5 如何在巷道贯通时控制风力

5.1 在局部地点加强通风管理

加强局部地点的通风管理是很重要的。在贯通时, 要做到:一个工作向前接通, 检查局部通风是否正常或是否存有隐患, 确保局部通风系统安全、稳定、可靠, 防止循环风和不合理的串联通风, 各井巷的风量和风速符合要求。此外, 为在煤和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中, 当倾斜巷道与上部平巷贯通时, 上部平巷要保持最少5m的超前距离, 保证各掘进头的回风系统畅通, 来防止发生突出影响其他区域。

5.2 如何做好控风准备工作

应该及时调整贯通前后的通风系统, 贯通点处于主要进回风系统之间承受两侧的风压差会比较大[3], 而被贯通煤柱对系统的控制的较大作用会使得贯通存在较大的危险性, 那么, 这样就必须对通风系统做出预先的调整。风流调整工作的难度的大小由通风系统的复杂难度来决定。但是, 风网中各个分支在贯通后不能准确预计, 因此, 计算机进行结算模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 在贯通前后, 工作人员必须仔细检查, 防止风量不足和瓦斯超限而引发的各种不良状态, 避免煤尘漫天, 而且更要注意的是, 必须加强通风管理, 防止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和循环风发生, 加强对密闭区和火灾区域的观察和调控, 防止瓦斯泄露和火区复燃而引起的安全隐患。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煤矿巷道贯通时候通风与安全管理技术, 为引起对煤矿巷道贯通时通风与安全技术的重视, 以减少我国过去在煤矿的相关作业中发生的事故和失误, 减少生命的流失, 所以, 巷道贯通、瓦斯排放和石门揭煤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巷道贯通,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矿井通风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天和, 冯大福.煤矿巷道贯通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 (3) :1~3.

[2]张云燕.煤矿井下巷道贯通相关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 2009 (27) :21.

沛城煤矿巷道贯通测量应用实例 篇3

关键词:方案测量;巷道贯通;沛城煤矿

中图分类号:TUl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101-02

1 工程概况

矿井二水平为暗斜井轨道运输,制约原煤生产,且设备维护量大。为优化三二采区运煤系统,缓解二水平轨道下山提升运输压力,改轨道运输为皮带运输,在-390水平东一与-600水平工广采区之间施工一条-390至-541运煤斜巷。该巷采用钻爆法施工,按中线跟煤层顶板施工,支护形式为锚网梁支护。矿安排2个掘进队分别从-390东一石门、-541运煤斜巷上下分两段相向施工,总工程长度721m。为确保该巷准确贯通,矿委托技术科测量组制定贯通测量设计方案。

2 贯通测量方案

2.1 贯通测量的依据

煤矿测量规程规定;设计部门的设计图纸;已知资料:井下-390井底车场基本控制网的导线点D#,补#。坐标见表1所示:

表1

点号平面坐标高程D#→补#方位

XYH

D#4234.7682426.763-388.105

补#4001.7342224.025-390.500221°

根据工程需要确定的工程限差:水平方向限差30㎝,垂直方向限差20㎝。

2.2 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2.2.1 方案。本次贯通测量以-390井底车场基本控制网的导线点D#、补#起始,一条路线向东:-390井底车场→东一大巷→-390运煤斜巷迎头。另一条路线向西:-390井底车场→二水平副下山上口→二水平副下山下口→-600东大巷车场绕道→-600探煤巷→-541运煤斜巷迎头。

2.2.2 本次测量采用支导线法,以-390井底车场的的D#、补#起始,具体设置测量点如下:

东段线路为:D→补→交→1→2→4→6→8→390运煤斜巷→拟贯通点K点,共10点,距离516m。

西段路线为:D→补→交→5→7→9→13→15→17→19→21→23→25→27→29→31→老13→老15→18→20→26→28→30→32→34→开→541运煤斜巷→拟贯通点K点,共30点,距离1914m。

该贯通设计共布置测量点40点,总距离2430m。

2.2.3 精度要求。井下的导线采用索佳防爆全站仪按7″导线精度测量,水平角要观测2个测回,边长要观测2个测回,并且往返观测,测量数据的限差符合要求,平差并计算出导线坐标。

水平角观测所用的仪器和作业要求如表2所示。

2.2.4 井下的高程测量。井下的高程测量用三角高程测量实施观测,观测垂直角两个测回,测量斜距并量仪

器高。

3 误差的预计

3.1 误差预计需要的基本参数

导线测角的误差:依据“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井下的导线用7″导线测量,取″。

导线量边的误差:依据索佳全站仪的测距标称精度:MD=±(2+2×10-6D)估算量边的误差。

水准测量的误差:依据“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每一千m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允许限差为50mm,因此每一千m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

三角高程的测量误差:依据“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每一千m三角高程高差中误差允许限差为100mm,因此每一千m三角高程高差中误差为:

3.2 贯通测量的误差预计

贯通相交点K在水平方向X上误差预计。

导线测量的误差所引起K点在X′方向上的误差:

测角误差所引起的角度独立测量2回的误差:

矿采用全站仪测距,最长边为200m左右,根据测距标称精度:MD=±(2+2×10-6D)进行估算,量边误差的大小MD=±2(mm)。

(mm)

贯通在水平方向X上总中误差115mm。

贯通在水平方向上预计误差:

230mm<300mm

贯通相交点K在高程上误差预计:

因为施工巷道都是跟煤层顶板的,所以不做高程的误差预计。

从上述误差预计得知:在水平重要方向上都没有超出允许贯通偏差值,高程上是跟煤层走向层施工,证所选定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方案都能够满足贯通所需精度要求。根据贯通预计得出:水平方向上贯通误差很多因素中,测角是主要误差来源,因此测角必须注意精度(短边必须增加測回次数),风速如果影响点上对中,可根据现场的情况用点下对中。

4 贯通测量保障措施

本次贯通按大型贯通设计,要求测量精度高,本工程的贯通对全矿生产接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巷道能够安全准确贯通,应采取以下措施:

4.1 按照规程组织工程贯通测量工作

测量组必须严格按照《煤矿测量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组织本工程的贯通测量工作,为确保测量成果达到预计要求,测量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测量精度。

根据选定的测量方法与方案,进行测量和计算,每一环节必须有可靠的检核,还要将施测的实际测量精度和设计中要求精度进行对比。如果实测精度比设计中的精度低时,应找出原因,采用提高精度的措施,重新返工施测。

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出贯通巷道的几何要素,并且实地标定贯通巷道的中腰线或跟煤层顶底板。

贯通临近时若遇地质变化(如出现断层)可按中腰线施工,确保安全精确贯通。

为确保测距与测角精度,所使用的索佳全站仪与钢尺一定要经过检测。为防止巷道风力对量距的影响,在测距时,前视棱镜采用三脚架固定棱镜进行测距。

测量过程中尽量避免30m以下短边。

为防止人为误差影响,第二次测量更换施测人员。

测量时注意检查导线点有无变动。布置导线点的位置时,尽可能设在不易变动的围岩上。

加强技术上的管理,经过复测和复算,确保施工与控制测量成果的准确性,通过平差和短边多测回等技术措施,确保测量成果精确度。

4.2 施工与测量中的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负责所施工巷道的中腰线向前50m范围内的中腰线延设工作,要求每班有专人延设中腰线。在50m范围内发现中腰线不照,要及时向测量组汇报,测量组要重新测设,如果中腰线对照,巷道在掘进过程中中线偏200mm、腰线偏0.5°的,及时修正。

在施工过程中,50m范围内巷道做偏,对设计组、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追究责任,如果由于调度室协调不力,致使测量工作延迟,对调度室追究责任。由于地质变化未及时预报,而造成的中腰线偏差,对地质组追究责任。

依据巷道的需求,向巷道的迎头延设中线(必要时安装激光指向仪),并定期检查测量与填图,依据测量成果及时对中线进行调整。当贯通巷道剩余50~60m时,及时下发“停头通知单”,一头停止掘进,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完成导线的复测复算和精度标定。当贯通巷道剩余20~30m时,测量组负责人要书面形式告知矿总工程师、施工区队与安全检查等相关单位。

5 结语

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篇4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的巷道贯通的相关研究经验,以煤矿井下巷道贯通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角度下的煤矿井下巷道贯通进行了分析探讨,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关键字:煤矿井下,巷道贯通,夹角

前岭煤矿位于淮北市濉溪县古饶镇,距宿州市22公里,距淮北市35公里。井田东西走向长7.5公里,南北宽0.4~2.5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符夹铁路和101省道宿淮公路段穿过井田东北部,闸河车站位于井田境内;距井口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随着矿井生产任务逐年提高,生产衔接日渐紧张,采区内改造比较多,导致井下巷道贯通工程繁多,由于我矿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造成两贯通巷道贯通时衔接比较复杂,煤矿规程要求各种巷道贯通必须安全、准确、及时。所以为了做好业务保安,结合自己多年参加巷道贯通的实践经验,现就我矿井下常见两巷道贯通情况,根据夹角分类进行分析。

一、夹角<90°的两巷道之间的贯通

1)夹角 <90的两巷道之间的贯通,见图1。

SN15°风巷4331上提坍塌处GS2DQCES1BN18°S42bA掘进方向提前贯通处¦Α43S531风联巷S3巷中线F2a

(图1)夹角90的两巷道之间贯通示意图

在图1中:

—— 两巷道之间的夹角。

2a—— 被贯通巷道的宽度。2b—— 贯通巷道的宽度。

S-A 测点到风联巷中心的贯通距离。

S1——贯通最短帮与被贯通巷道交点E向作垂线与中线AB的交点C点B点的距离。

1): 当 045时,在△EFQ中,tgS3/S2

tg451

S3S2 S2S3ctg

由于岩层受到放炮的影响,岩层的断层面受到破坏。所以当S3小于一定值,所施工的4331上提风巷的左帮未施工至E点时,就有可能与4331风联巷贯通;越小,提前贯通的距离越大,所以必须考虑到贯通距离与贯通位置的变化,根据施工巷道的岩性和掘进方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确定S3的极限值,控制巷道贯通的最短距离。

S贯=SS1S2S(a/sinb/tg)S3ctg

为此,最先贯通的位置有可能提前至F点,贯通位置至B点的距离为:

S提=S4S5S3/sina/tgb/sin

为了保证巷道的贯通安全准确,避免因提前贯通造成通风系统的紊乱,以及贯通后为了便于架设巷道三岔门抬棚,必须以S贯为有效贯通距离下发贯通警报。支护范围将移至F点和G点分别向外5m处。标定贯通位置为F点,贯通时安全警戒人员必须站在F点或G点向外30m外进行警戒,并将设备移至安全位置,以免巷道贯通时伤及人员及设备。

2): 当4590时,在△EFQ中,tgS3/S21

S3S2

为此,只需考虑两贯通巷道最短帮与贯通中心的距离S1, 那么S贯=SS1S(a/sinb/tg)。

另外,还可依据比例画出图形,用图解法量出S1的距离,根据解算出的A点与贯通中心的距离S,用S贯=SS1求出贯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巷道贯通位置的标定应为E点,E点至贯通中心B点的距离为

SS4a/tgb/sin

贯通范围为EG,警戒范围为E点与G点分别往外50m处放警戒。对于上述情况的贯通防范措施及建议:

a)设计部门设计巷道贯通时,应尽量使两贯通巷道的夹角大于45。b)为了保证巷道成型及施工安全,施工至贯通距离剩3~5m时,放小炮或用风镐来完成贯通。

c)严格按标定贯通位置及贯通范围来支护和放警戒。

二、夹角90的两巷道贯通

夹角90的两巷道贯通,见(图2)。此类贯通多为横贯、切眼与另一个顺槽的贯通。相对较容易,只需要严格掌握被贯通巷道的停头位置及贯通处的积水有无机电设备等情况。

A掘进方向s2aB(图2)夹角为90的两巷道的贯通示意图

在图2中: S贯:S-a S:A点至被贯通巷道中心的距离。

2a:被贯通巷道的宽度

h:两边的高差。

当两边高差较大时:

22S贯=(sa)h1/2

此种情况只需找出贯通巷道与被贯通巷道的中心位置B,贯通范围为贯通巷道的宽度,双侧各50m放警戒即可。

防范措施及建议:

a)必须严格按下发的贯通警报标定的贯通距离控制贯通。b)当两边的高差影响较大时,必须考虑高差对贯通距离的影响。c)标定贯通位置时,必须注意贯通处顶板情况,以及机电设备和积水等,并在贯通警报中注明。

三、夹角180的两巷道贯通

夹角180的巷道贯通,见(图3)。此类贯通又称为对口贯通,贯通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它可分为沿导向层施工的对口贯通和不沿导向层施工的对口贯通,前者贯通只需考虑水平方向上的贯通,后者不仅要考虑水平方向还要考虑竖直方向上的贯通,《煤矿测量规程》规定,进行重大贯通测量前,必须编制贯通说明书进行误差预计。

BA(图3)对口贯通示意图

误差预计的方法:

1)首先了解贯通工程的概况,检核设计的图纸资料,搜集与工程有关的井上、井下控制网资料,为贯通测量设计作好准备。

2)绘制巷道贯通设计平面图,绘出与贯通工程有关的巷道及控制点,以便进行测量设计(设计图的比例尺应不小于l:2000)。

3)根据贯通允许偏差值制定测量方案,选择测量仪器和工具,确定测量方法和限差要求。

4)根据井巷贯通测量精度和施工工程要求,进行井巷贯通相遇点的误差预计。

5)取两倍中误差作为贯通的预计误差值,再与贯通允许偏差值相比较。若预计误差值小于允许偏差值,则测量方案可行的。否则,应调整测量方案,再进行估算,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施工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测量精度。巷道贯通的精度取决于中腰线的精度,而中腰线的方向是按导线点的坐标和高程反算的。因此,巷道贯通的关键在于提高导线的精度。井下测角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测角方法误差和对中误差,其中对中误差是测角误差的最主要来源,可以采取加大垂球重量、采用挡风

布、加大边长和重复对中等方法来减少对中误差。另外也可充分应用陀螺定向和光电测距技术提高测量精度;采用激光指向方法来提高给向精度及工程质量,同时注重“重要测段”的导线测量精度,也是确保贯通精度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结合本矿井下贯通分析,生产矿井常见的两巷贯通根据夹角不同,主要有以上3种。在施工前,一定要根据设计图,按照两巷夹角的不同,制定合理的贯通方案。采用合理的贯通方案及施测方法,能够提高测量工作效率,确保每项贯通都能满足设计要求,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利保证。

作者简介:张云燕(1974.9----),男,安徽宿州人,测量技术员,96年毕业于安徽省淮北教育学院,现从事煤矿测量工作。

巷道掘进管理规定 篇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矿井应开展巷道围岩分类研究,为巷道支护形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岩巷锚喷施工必须采用“锚-喷”工艺;煤巷应推广应用锚杆支护。

3、岩巷掘进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压风管路宜采用四吋管,工作面应采用多钻(锤)打眼。

(二)大断面炮掘作业,应采用中深孔不同阶微差爆破技术。

(三)劳动组织尽量采用“四八”制作业,三班进尺,一班穿插整修。

4、煤巷、半煤巷掘进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条件适宜时,应优先采用综掘机械化施工工艺。掘进机选型应向大功率、高强度方向发展。

(二)运煤系统应采用胶带或刮板输送机。

5、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形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打眼前、爆破后、更换巷道支护时都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支护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顶、帮情况,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建立掘进巷道顶板管理巡检制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6、锚杆支护巷道质量检查仪器(包括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扭矩扳手等)不齐全、不完好,不得进行巷道掘进施工。

锚杆支护使用的锚固剂应采用树脂锚固剂。锚固剂搅拌时要有计时工具,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搅拌时间操作。施工现场储存锚固剂必须使用专用箱。不得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锚固剂。

7、突出煤层巷道掘进必须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上级规定及公司有关规定。

第七条 受水患威胁的巷道掘进必须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上级规定及公司有关规定。

8、巷道施工要采取煤质保证措施。

9、巷道施工期间,施工单位、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地质、测量、设计、施工等资料。

第二节 临时支护

10、临时支护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岩巷锚喷支护

岩巷掘进过程中必须采用金属前探梁或戴帽点柱(预留器)配合作为临时支护。

(二)煤巷锚杆支护

采用金属前探梁或戴帽点柱(预留器)作为临时支护。

11、金属前探梁可采用直径不小于4吋钢管制作,长度不小于5m;固定点每根不少于3处,应均匀间隔布臵,前探梁端头超出固定点至少100mm;固定件应牢固可靠,其材质强度要与前探梁的材质强度相匹配,采用吊环作为前探梁固定件的,上吊环的锚杆丝扣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

12、前探梁间距及其到迎头的端面距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前探梁与顶板间要背严接实。金属支架支护巷道净宽在4m及以下的采用2根金属前探梁,大于4m的采用3根。

13、采用戴帽点柱作为临时支护的,戴帽规格、点柱形式及数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点柱支护要及时,生根牢固可靠。

第三节 交岔点(三、四岔门)支护

14、岩巷交岔点(三、四岔门)一般采用锚网喷支护,应采用锚索等方式进行加强支护。

15、煤巷锚杆支护三、四岔门应适当缩小锚杆间排距,并采用锚索等进行加强支护,具体应在拨门措施中作出规定。

第四节 岩巷锚喷支护

16、岩巷锚喷支护巷道应编制支护设计。支护设计可采用工程类比法。

17、岩巷锚喷支护采用“喷-锚-喷”施工工艺,推广全断面一次成巷,其主要施工工序为:光面爆破—敲帮问顶、找顶—临时支护—出矸—打锚杆眼(挂网、钢带等)—安装锚杆—锚杆螺母二次紧固—复喷—养护。

18、岩巷锚喷支护巷道必须采用光面爆破,爆破后的巷道轮廓尺寸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眼痕率应达到60%以上。

19、锚杆必须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锚杆螺母应采用防松螺母并配合减摩垫圈;锚杆托盘必须优先采用碟形托盘,其次为钢板托盘;网宜采用电焊钢筋平网或菱形铁丝网;梁应采用钢筋梯子梁或W型、M型钢带。支护材料的具体规格尺寸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20、锚杆布臵方式应为正顶布臵一根锚杆,然后向两侧均匀布臵,墙基锚杆距底板距离不大于300mm,下扎角度不小于20°。

21、金属网之间必须压接(帮扎)牢固,循环进尺内部应采用锚杆托盘压网,循环进尺之间可采用不低于12#双股铁丝绑扎联网,联接点间距不大于200mm。严禁采用退锚方式进行金属网之间的压接。

22、复喷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复喷厚度20~40mm,必须覆盖网、钢带、锚杆托盘。复喷成巷后锚杆端部可以适当外露,但应喷一层混凝土封闭外露部分,以防生锈。

(二)喷浆总厚度(初喷+复喷)以不超过90mm为宜。

(三)复喷滞后迎头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四)复喷前必须对锚杆螺母进行二次紧固,确保螺母扭矩不低于150N·m。

23、喷层必须进行洒水养护,迎头50m范围内每圆班不少于2次、100m范围内每圆班不少于1次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24、岩巷锚杆支护质量检查按照本规定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25、软岩巷道可采用锚注进行加强支护。

26、岩巷锚喷支护巷道,遇下列情况应采取加强支护措施或改变支护形式:

(一)易风化潮解剥落的松软岩层。

(二)各类破碎岩层。

(三)构造破碎带。

(四)其他不稳定的顶板。

(五)迎头围岩有淋水、滴水,采取了封、堵、截、导等治水方法,仍无法继续施工的。

(六)巷道穿层距煤层法线距离小于等于5m时。

第五节 煤巷锚杆支护

27、矿必须建立健全从班组、区队到矿的煤巷锚杆支护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

28、矿必须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培训。

29、矿地质部门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煤巷锚杆支护巷道的煤层赋存状况、顶底板特征、地质构造、空间关系等资料,做好地质预测预报。

30、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必须进行顶板岩性探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必须至少施工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孔深不小于5m,并且不小于锚索孔深度。遇地质构造带、施工锚索(锚杆)孔发现岩性异常等情况,应及时补充施工顶板岩性探查孔。探查孔应按施工先后顺序进行编号,现场挂牌管理。

(二)探查孔现场观测工作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观测人员在探查孔施工期间应观测钻孔钻进速度变化、孔内排出的岩粉情况,在探查孔施工结束后应采用钻孔窥视仪对孔内的岩层岩性、厚度、起止位臵、裂隙发育等情况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

(三)观测人员必须及时整理、分析、反馈探查资料,并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内容应包括巷道名称、探查孔编号、位臵及孔深、观测人员、钻孔柱状图、分析意见等。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四)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能够准确判定岩性,熟悉仪器操作、维护和保养等。

31、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必须编制支护设计。支护设计可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或系统设计法。

(一)工程类比法应以本矿区或其他矿区类似条件下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为依据,进行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二)理论计算法应根据顶板赋存状况可采用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等计算锚杆支护参数。

(三)系统设计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地质力学评估。主要是围岩应力状态和岩体力学性质评估。

2.初始设计。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工程类比、理论计算法进行锚杆支护参数初始设计。

3.现场监测。主要是对锚杆受力和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及深部位移的监测。

4.信息反馈与修改、完善设计。以现场监测的锚杆受力、巷道围岩表面及深部位移作为反馈指标,对初始设计提出修改方案。

5.重复进行以上第3~4个步骤,直到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并且经济合理为止。

32、煤巷锚杆支护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巷道名称、位臵、用途、规格。

(二)地质条件及围岩分类,包括巷道所处层位、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类别、煤层硬度、周围采掘情况、构造、水文及瓦斯情况等。

(三)锚杆(锚索)材质、强度、规格、布臵间排距、角度及确定依据;锚杆(锚索)托盘材质、强度、规格。

(四)锚杆(锚索)锚固参数(孔径、锚固长度、锚固剂选型)及确定依据。

(五)锚杆(锚索)预紧力矩(预紧力)、工作锚固力。

(六)护表构件(梯子梁、钢带、网)形式、强度、规格。

(七)支护材料单位消耗量。

(八)现场监测方案。

(九)补强加固措施。

33、矿井首次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层要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锚杆支护设计,并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矿井非首次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层采用锚杆支护时,支护设计应由矿技术部门编制,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支护设计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的必须经矿技术部门同意,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煤巷锚杆支护设计应根据施工后的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修改、完善。

35、钻孔直径、锚杆直径、树脂药卷直径要合理匹配。钻孔直径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应为4~10mm,钻孔直径与树脂药卷直径之差应为3~5mm。

36、顶板锚杆必须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顶板锚杆抗拔力不小于锚杆理论极限载荷的50%(直径φ18mm的锚杆锚固力不小于60KN,直径φ20mm的不小于80KN,直径φ22mm的不小于100KN)。紧靠巷道两帮的顶板锚杆距帮部距离应为200~300mm,并且宜向煤帮倾斜布臵,其倾斜角度应在支护设计中作出规定。

37、帮部锚杆优先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当煤帮条件允许时,可以使用木锚杆、玻璃钢锚杆、圆钢锚杆等类型的护帮锚杆。木锚杆抗拔力不小于10KN,玻璃钢锚杆不小于30KN,圆钢锚杆不小于40KN,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不小于60KN。帮部最上端锚杆距顶板距离应为200~300mm;底脚锚杆距底板距离应不大于500mm,并且宜向底板倾斜,其倾斜角度应在支护设计中作出规定,倾斜锚杆宜与异形托盘配套使用。

38、φ15.24mm锚索的设计理论极限载荷不小于240KN,预紧力100~120 KN,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的锚索规格及预紧力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39、锚杆(锚索)支护材料(包括杆体、锚固剂、钢筋梁、钢带、托盘、螺母、网、锚索锁具等)性能、强度及结构必须与锚杆(锚索)的设计锚固力相匹配,按行业标准检查产品合格证和材料试验报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树脂锚固剂:锚固剂中固化剂的颜色必须统一,超快速为红色,快速为蓝色,中速为白色;每卷锚固剂应有明确清晰的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标识;每箱锚固剂应附产品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锚固剂的性能、特征、外形尺寸、搅拌时间、凝胶时间、固化时间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均应在产品说明书中说明。

(二)锚杆:金属杆体抗拉屈服强度不小于320MPa,抗拉极限强度不小于500 MPa,延伸率不低于16%;锚杆杆体尾部螺纹必须采用滚丝工艺加工。

(三)钢带或钢筋梁:材料极限抗拉强度不应小于360 MPa。

(四)锚杆托盘:宜优先选用碟形托盘或与锚杆杆体材料相匹配材质的托盘,不得使用铸铁托盘。金属锚杆托盘厚度不得低于8mm,面积不得小于100mm,孔眼眼位居托盘中间,直径比锚杆杆体直径大1.5~2mm,用钻床或冲床加工。

(五)锚索托盘:应用不低于18#槽钢制成,长度为400mm,中间加焊150mm×150mm×10mm或170mm×170mm×10mm的钢板,孔眼居托盘中间,用钻床或冲床加工。

(六)螺母: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必须使用加厚的与锚杆相匹配的快速安装螺母。

(七)垫圈:塑性减摩垫圈,其强度必须与螺母扭矩相匹配。

(八)网:在强度允许的情况下,宜优先选用塑料网或塑钢网;采用金属网时,必须使用焊接平网或菱型铁丝网,不得使用钢板网。

(九)锚杆木托盘:规格一般为400mm×200mm×50mm,应采用湿柳木加工而成。

40、矿应建立锚杆(锚索)支护材料检查验收制度,不合格材料严禁入井使用。锚杆(锚索)等支护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材料试验报告。树脂锚固剂应进行质量抽检,验证其规格尺寸、凝胶时间、等待时间和锚固力等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并出具抽检报告。

41、锚杆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顶板锚杆必须紧跟迎头,逐排由外向迎头顺序施工,每排内锚杆必须由中间向两帮顺序施工。顶板永久支护距迎头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个循环进尺加300mm。帮部锚杆滞后迎头距离不得超过4排锚杆,煤壁松软易片帮时应紧跟迎头。

(二)锚杆孔施工:

21.顶板锚杆孔宜采用锚杆钻机钻孔,帮部锚杆孔宜采用帮锚钻机、风煤钻或煤电钻钻孔。

2.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位,做好标记。3.钻孔应采取湿式钻孔法施工。采取干式钻孔法施工时,必须采取捕尘、降尘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保护用品。

4.锚杆间排距允许偏差为±100mm;锚杆角度允许偏差为≤15°;锚杆孔深度误差0~50mm。

5.锚杆孔内的煤岩粉必须吹净,不得有积水。

(三)锚杆安装:

1.顶板锚杆应采用锚杆钻机搅拌、安装,帮部锚杆宜采用帮锚钻机、风煤钻或煤电钻。

2.顶板锚杆孔应打好一个安装一个,严禁采用一次性打好所有锚杆孔后,再一次性安装锚杆的方法施工。

3.锚杆托盘应紧贴梁、网或围岩表面,接触部位及周围50mm范围内的浮煤矸必须找净、找平、找实。顶板锚杆托盘与螺母之间必须使用减摩垫圈。

4.锚杆必须推到孔底,螺母外锚杆丝扣长度应在10~40mm之间。

5.必须对锚杆螺母进行二次紧固,螺母扭距大小、二次紧固时间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四)网应拉紧并紧贴岩面铺设,网之间必须压接,循环进尺内部采用锚杆托盘压网,循环进尺之间优先采用超前挂网的方式进行压接,不宜超前挂网的应采用自连自方式或不低于12#双股铁丝绑扎联网,联接点间距不大于200mm。严禁采用退锚方式进行金属网之间的压接。

42、锚索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采用锚索钻机或锚杆钻机钻孔。

(二)锚索顶部应生根在稳定岩层中,并且在其中的锚固长度不低于1m。

(三)锚索间排距允许偏差为±100mm;锚索应垂直于巷道顶板或巷道轮廓线布臵,角度允许偏差为±2°;锚索孔深度允许偏差-100~0mm。

(四)锚索必须推到孔底,尾部露出锁具150~200mm,距巷道底板小于1.8m时应加防护套。

(五)锚索施工后,必须适时对锚索进行检查,发现预紧力不足应及时进行二次张拉。

(六)树脂锚固的锚索锚固位臵不得选择在含水层中。

43、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施工期间,如遇到煤炮、围岩移近量显著增加、底板明显底鼓、顶板淋水增大、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突发性片帮掉渣、巷道不易成形、钻眼速度异常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制定相关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44、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施工必须建立锚杆、锚索施工台帐,台帐应现场及时填写,台帐内容应包括锚杆、锚索编号、施工日期、班次、施工位臵、施工人员、验收人员、质量情况等。

锚杆可逐排、锚索应逐根编号。锚杆、锚索编号应采用白色油漆及时喷(写)在托盘上。

锚杆、锚索安装时,必须有验收人员在现场监督,施工结束后,验收人员必须在锚杆、锚索施工台帐上签字确认。

45、对锚杆(锚索)安装质量必须检查下列项目,并做好记录:

(一)锚杆(锚索)安装的几何参数,包括间排距、外露长度、钻孔深度、角度。

(二)网、梁及托盘安装质量。

(三)锚杆(锚索)拉力试验。

(四)螺母扭矩。

46、锚杆(锚索)间排距、外露长度、钻孔深度采用钢卷尺测量,角度采用半圆仪测量。网、梁及托盘安设质量采用目测、用手或工具扳动观察。

47、锚杆(锚索)拉力试验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采用锚杆拉力计做锚杆拉力试验,巷道每掘进30~50m或每300根锚杆抽样检查一组,每组抽样检查3根锚杆(顶板1根、两帮各1根),拉力均应达到设计锚固力值,只要有1根锚杆未达到,就应再抽样检查一组,如仍不符合要求,由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二)采用锚索张拉机具做锚索拉力试验,每安装10根锚索抽样检查1根,拉力应达到设计预紧力值,否则应按本条第(一)款之规定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锚杆(锚索)拉力检测仪器应定期校验,仪器误差不得大于10%。

(四)进行锚杆(锚索)拉力试验必须有安全措施。

(五)试验前,应仔细检查检测仪器各部位及高压油管的完好性。

(六)安装锚杆拉力计前,应卸除被测锚杆螺母及托盘。

(七)拉拔前,必须将张拉千斤顶固定牢固,其轴心线应与被测锚杆(锚索)轴心线一致。

(八)拉拔时,被测锚杆(锚索)下方及两侧严禁站人,所有人员必须撤至被测锚杆(锚索)4m以外的安全地点。加载应均匀、缓慢,拉至设计锚固力值即可停止。

(九)拉拔时,锚杆杆尾一旦出现颈缩状况时,应立即卸载。

(十)拉拔试验后,应及时重新安装好锚杆托盘及螺母。若锚杆因拉拔试验失效,则必须在其附近及时补打锚杆。

(十一)同一根锚杆(锚索)只能做一次拉力试验。

(十二)巷道遇顶板淋水、帮部渗水较大时,应对该区域初期安装的锚杆(锚索)进行拉力试验,确定锚固剂对该区域的适应性,并根据试验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48、螺母扭矩检查必须使用扭矩扳手。班组应对当班施工的全部锚杆的每一个螺母扭距进行检查,均应不低于设计值的95%,未达到的必须将其重新拧紧达到设计要求。

49、矿应建立锚杆(锚索)锚固力抽查制度,并建立抽查台帐。

50、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必须进行锚杆支护质量监测,并做好记录。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巷道顶板锚固区内外的离层量、围岩移近量、锚杆受力状况,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巷道顶板离层采用顶板离层指示仪监测。顶板离层指示仪应安装在巷道中部,每隔50m安装一个,地质构造带、三四岔门处等特殊地段必须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所有顶板离层指示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现场挂牌管理,牌板上应清晰标明顶板离层指示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臵、观测责任人等内容。矿应对不同条件下的顶板离层临界值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符合矿井实际的经验值或标准值。离层临界值以及超过临界值后所采取的措施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二)巷道围岩移近量采用测枪、测杆或其他测量工具量测。巷道每隔100~200m布臵一个围岩移近量监测站,对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均应进行监测,当发现围岩移近速度急剧增加或一直保持较大值时,由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三)锚杆受力状况采用测力锚杆或锚杆液压枕监测。巷道每隔300~500m布臵一组监测点对锚杆受力状况进行监测,特殊地段可适当加密,每组监测点至少监测4个部位(顶板2个、两帮各1个)。

(四)以上三项监测的观测周期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测站位臵均应及时标注在巷道布臵平面图上。

(五)矿生产技术部(科)矿压监测专业组应定期收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向矿总工程师及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汇报,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51、煤巷锚杆支护巷道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采取加强支护或联合支护措施,具体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一)构造破碎区域。

(二)应力集中区域。

(三)采动影响剧烈区域及顶板受采动破坏区域。

(四)顶板淋水地段。

(五)沿空区域。

(六)易离层垮落的复合顶板。

(七)交岔点。

(八)各类大型硐室。

(九)巷宽大于5m巷道。

(十)倾角大于30°煤层。

52、综采工作面切眼采用煤巷锚杆支护时应采用导峒法施工,导峒宽度不宜超过4.2m,切眼刷大时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具体形式及参数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53、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局部掉顶、片帮时,宜优先采用锚杆支护,不得瞒顶、瞒帮。

54、煤巷锚杆支护巷道遇断层等地质构造时,宜优先采用锚杆、锚索、锚注等支护形式进行联合支护,并适当加大支护密度,此种支护形式应顺延至地质构造带范围以外至少5m。

55、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因条件变化需改为架棚支护时,必须退后架棚。退后架棚距离应根据巷道实际条件,由矿技术部门确定。

56、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后路需要采取加强支护措施的,应针对现场实际,可采用加密锚杆(锚索)、点柱、挑棚、套棚、锚注等形式。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后,巷道尺寸必须满足安全使用要求。锚杆(锚索)孔集中淋水段,应采用套棚加固,防止因孔壁泥化导致锚杆(锚索)失效引发冒顶。

57、出现不合格锚杆(锚索)的必须及时补打。

58、严禁使用支护锚杆(锚索)或其他护表构件进行起吊、固定保险档等工作。

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篇6

1、施工前,由跟班队长检查施工地点巷道顶帮及山墙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不到位或不检查时,罚跟班队长200元分值。

2、施工前,由班长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采用长度不小于2米的钎子,由外向里、从顶到帮然后到迎头山墙的顺序进行,敲帮问顶不彻底或没执行敲帮问顶时,罚跟班队长200元分值。

3、施工前,由班长安排专人检查临时支护使用情况,确保临时支护规格质量、数量、位置符合规程措施要求,没按措施要求使用临时支护的罚检查人200元分值。

4、施工中加强顶帮管理,严禁空顶、空帮、空肩窝。每发现一处罚责任人200元分值。

5、架棚支护时,顶板破碎易漏冒或托顶煤施工时,在靠近迎头第一架棚梁上以大于巷道坡度15o的角度增打密集超前锚杆(全锚锚杆φ18mm×2400mm,间距300mm)或木撞楔(长×厚×宽=1500mm×70mm×50mm,间距300mm)进行支护。未按规定执行的罚责任人200元分值。

6、挖腿窝栽棚腿前,两帮必须先用金属网、搪材棍等护好帮、顶,防止片(掉)矸石伤人,并设专人观察顶帮,发现问题及时撤人。未按规定执行的罚责任人200元分值。

7、施工中,跟班队长或班长应安排专人整理材料,清理杂物,确保后路畅通,未按规定落实的罚责任人200元分值。掘进系统

掘进工作面综合管理实施办法 矿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掘进工作面质量标准化管理,确保掘进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掘进工作面综合管理的动态达标,以达到“以质量保安全,以质量促效益”的目的,特制定本综合管理实施办法。

一、组织领导 筹建处成立掘进工作面检查验收领导小组,负责对掘进工作面的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进行检查验收。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管理制度 第1条 施工动态管理制度:工程科对各掘进工作面的工程质量实行动态检查,跟班队长是现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者,必须认真检查自己分管辖区内各地点的工程质量,对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部位或工序按规定的整改办法现场监督整改。第2条 工程质量预验收制度:施工单位必须在矿月度验收前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量(成巷和未成巷)、质量等级评定、验收人员、零星工程等,每月24号以书面形式报工程科。对预验收中隐瞒实情,工作马虎,预验收内容不齐全的,罚预验收人员100元;不按时进行预验收或不按时报送工程科的,对施工单位负责人罚款100元。第3条 旬检查制度:质量验收小组每旬组织一次动态质量大检查,不进行事先通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等问题汇总后填写安全质量检查表,并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对检查出的问题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对责任人罚款100元/条。第4条 月度验收制度:每月25日进行月度验收,验收小组成员必须参加,有事向领导小组请假,否则,无故每少参加一次,罚款50元。由工程科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时间不进行事先通知,要求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动态达标,验收等级的评定由验收小组根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共同评定,同时在验收结果上签字。验收人员要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否则发现实际工程质量状况与所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不符的,对参加验收人员罚款100元。各施工单位必须积极配合,服从验收小组安排,为验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第5条 狠反质量“三违”制度:为提高职工队伍质量意识,及时解决和消除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隐患,各级管理人员要狠反质量方面的“三违”。第6条 复喷、砌碹前的验收制度:井下所有锚网喷巷道、砌碹巷道,在其复喷、砌碹前必须写出书面验收申请,验收小组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对验收不合格者罚款1000元并进行整改复验;施工过程中采取的特殊加固措施,隐蔽前须经工程科组织验收,对未经验收进行隐蔽的工程,工程科一律不予签证。不经过验收小组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未整改继续进行施工的,一次罚款2000元。隐蔽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必须提交隐蔽工程记录,否则,对施工负责人罚款100元。第7条 月度考核制度:以矿下达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文明施工情况、工程质量等级作为月度考核的指标。⒈月度计划:根据矿下达的月度计划进尺,对掘进队进行考核; ⒉工程质量:对工程质量采用旬检查、月验收考核,单位工程一月中三次检查验收优良率必须达到60%以上,杜绝不合格工程;若优良率低于60%,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每人罚款200元。若出现一次不合格品,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每人罚款500元,若影响安全使用,除进行整改外,整改费用自行承担。3.文明施工:每月进行三次动态检查,对掘进头进行考核,考核实行综合打分,分为两个等级,即:差、好,其评分标准及要求见文明施工管理部分。三次检查必须全部达到“好”等级,若出现“差”等级,罚款施工单位100元,若一月三次验收全部评为“好”等级,对施工单位奖励300元。⒌创建闪光点工程:按掘进头进行考核,现场做到动态达标,三旬检查验收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良,文明施工达到“好”等级,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安全无轻伤以上事故。若达到闪光点工程标准,奖励1000元,用于奖励先进班组和业务骨干。⒍施工单位必须在规定日期内完成整改内容,逾期完不成者,必须停头整改,每超一天罚款300元。第8条 工程质量包保制:施工单位必须对所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因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维修费由施工单位全额承担,造成安全事故的,一切后果由施工单位承担。短期内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如复喷前未用水冲刷巷道、缺锚杆、网等)造成巷道喷层开裂、冒顶、片帮未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施工单位一次性罚款2000元,并承担全部巷修费用。第9条 单位工程开停工、复工申请、竣工移交档案制度:单位工程开工前3天,工区编制出掘进作业规程,并书面提出开工申请,经工监理、工程科、机电科及矿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进行施工;否则,每次罚款500元。单位工程竣工后15天内,施工单位技术员按有关要求将竣工资料整理后交生产科,每拖一天,对责任人罚款100元。第10条 计划外零星工程管理制度:所有零星工程开工前必须办理开工申请,工程科对工程量签字,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进行施工,特殊情况来不及签证的,开工后必须申请补办;工程完工后,必须经过验收小组组织验收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核实工前定价情况进行结算,无开工申请和不经过验收的一律不予办理结算。零星工程预验收报告和施工用料必须在矿月度验收前报生产科,否则,本月不予签证结算。第11条 地面支护材料不定期验收制度:验收小组每月对支护材料验收一次,并根据井下使用情况不定期抽查,对检查和验收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严重影响现场施工质量或者造成隐患的,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处罚。第12条 规程、措施管理制度:各工区所使用的规程,要提前考虑,编制正规、内容齐全,严禁无措施施工,如出现无措施施工现象,对施工单位负责人罚款1000元、技术负责人罚款200元。规程审批完成后工区要连同学习签字及考试试卷及时报送有关单位,否则对技术负责人罚款100元。在规程编制过程中,要提高编写质量,杜绝错、别字的出现;所附图、表按顺序放置,图表齐全;规程页号与目录对应。规程审批后,工程科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月组织复审一次。第13条 现场施工记录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的施工综合记录、班验收记录、注浆记录和锚杆或锚索托盘编号记录等,要按规定及时按要求填写,如出现不按规定填写或出现一次漏填,对有关责任人罚款100元,若连续三次以上出现不按规定填写或漏填,除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外,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各罚款100元。现场施工有关记录于次月一号整理合格后报送工程科,每超一天对责任人罚款50元。

三、材料供应 第15条 井下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供应科要进行严格把关,所有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抽检报告。⒈喷砼用砂应采用坚硬干净的中砂或粗砂。⒉喷砼用石子应采用坚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粒径要求5~15mm,含土量不超过3%。以上两种原材料至少每月一次取样送检,化验结果由施工单位保存。⒊金属网网孔: 100×100mm,均采用8号冷拔丝编制,周边全部进行点焊,网孔100×100mm金属网中间纵横间隔进行点焊。第16条 搅拌站严格按照配比要求进行配比。喷浆灰标号:C20,配比要求(重量比)水泥:砂:石子为1:2:2,要求砂和石子在地面拌匀后装车,水泥、速凝剂成袋装车。施工单位对井下所使用的不同标号的砼每旬做一组试块,试块化验单每月月底送工程科,否则,对其责任人罚款100元/次。

巷道贯通精度与技术分析 篇7

对于煤矿矿井建设而言, 井下巷道的贯通测量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核心工作, 对于整个矿井建设生产的有效开展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井下运输大巷等关乎采掘接替顺利开展的长距离大巷贯通工作对贯通精度有极高的要求[1]。因此, 为探究巷道贯通精度提升技术, 文章结合A矿工程实例, 分析提升贯通精度的技术方法。

1 工程概述

A矿为2010年投产的新矿, 目前其第一水平开采已接近尾声, 为确保生产接替的有效开展, A矿提前对下一水平运输大巷进行开拓, 巷道自一水平中部斜井位置延伸至二水平斜井, 全长6 300 m, 为典型的长距离巷道贯通作业。为确保贯通精度, 作业人员共布置地面小三角网一个 (含有控制点11个) ;地面四等水准2 600 m;井下7"导线10 000 m (含有控制点88个) ;井下陀螺边4条;一级水准7 300 m, 这些措施均为贯通高精度的实现提供了巨大帮助。

2 巷道贯通精度分析

针对一水平副立井至二水平斜井的巷道贯通误差估计, 作业人员在立足矿井工程实际的情况下, 通过数种方案比较选择贯通测量方案:使用钢丝定向投点以传递高程, 井下对陀螺边进行加测, 斜井和平巷的精度通过“测距导线+钢尺量边导线”的方法进行调控[2];与此同时, 对井下导线边长的布设上, 鉴于实际作业需求, 每间隔500 m布设长度100 m左右的短边, 陀螺边布设与相距贯通点1/3处。借由上述措施的合理处置, 一水平中部斜井延伸至二水平斜井的长距离巷道贯通水平预计误差不超过400 mm, 高程预计误差不超过150mm。贯通后水平实际误差与高程实际误差分别为115 mm和113 mm。下表1所示为巷道贯通后相遇处的闭合统计。

3 巷道贯通后误差分析

A矿一水平副立井至二水平测井的巷道贯通为典型的长距离贯通工程, 高精度贯通难度极大, 整个工程包含地表连接测量、立井定向、斜井倒入测量与标高倒入测量多个环节[3];井下布设了测距导线和钢尺量边导线两种导线并对陀螺定向边进行加测。在整个巷道完成贯通后, 作业人员对贯通事测得的定向误差、地表连接误差、井下导线测量误差等依次开展深入分析。根据巷道贯通预计误差中各类预测值所占总预测值的比重, 并参照同矿区其它矿井巷道贯通资料, 分析得出三相误差对贯通误差总值的影响比例为3∶1∶4, 这表明定向误差对巷道贯通误差总值的影响比重为3/8, 地表连接误差对巷道贯通误差总值的影响比重为1/8, 井下导线测量误差对巷道贯通误差总值的影响比重为1/2[4]。

参照巷道贯通后的实测值可知中线误差为115 mm, 则定向误差对巷道贯通误差的影响数值为44 mm, 地表连接误差对巷道贯通误差的影响数值为15 mm, 井下导线测量误差对巷道贯通误差的影响数值为56 mm;一般而言, 进行导线策略误差可分为量边与测角两类, 鉴于所贯通巷道导线多为直伸类导线, 加之测距边进度可靠, 因此可视井下导线误差均由测角误差引起, 同时测角误差还可细分为对中误差与测角方法误差两类。参照巷道贯通后中线实际误差对其它各项误差的分析可得知井下导线测量各误差实测值同观测值相符[5,6]。

4 提升巷道贯通精度的技术措施

4.1 构建专用地表控制网

此前A矿建设生产中所参考的地质资料多为数十年前的老旧地质测量结果, 但随着井下煤炭开采范围日益扩大, 许多三角点的位置发生变化, 移至采空区上部, 从而使原有地面控制网的精准度下降。鉴于此, 为充分确保A矿二水平巷道贯通精度, 在贯通作业前对地表控制网进行重新构建, 于矿区北部布设含有11个控制点的地表小三角网, 三角网权中误差21"、最弱点误差20 mm、最弱边相对误差1/60 000。同时, 在中部布设测距闭合导线一条。经由这些测量布设工作, 地表控制网精准度获得提升。进行误差预估时, 取控制网测角误差值3.2", 可算得误差预估值为62 mm, 而三项误差分析所得地表连接误差不足15 mm, 这表明地表控制精度的提升显著增加了井下巷道的贯通精度。

4.2 提升井下导线测量精度

A矿井下二水平运输大巷的贯通测量工作艰巨, 同布设7"导线10 000 m, 控制的88个, 为实现导线测量精度的最大化提升, 应遵循下述几点要求:a) 严格依照井下测量作业规程与测量设计开展作业, 确保作业过程组织严密;b) 采用三脚架法进行观测以最大化缩减瞄准、对中误差导致的负面影响, 提升观测精度;c) 对中时确保误差值不大于1 mm, 水平气泡倾斜程度不得超过半格;合理科学运用测站仪, 尽可能增加边长, 缩减测站数量[7]。

5 结语

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加速, 社会对各类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测量工作作为确保井下煤炭生产工作高效、有序、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对煤矿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 煤矿企业应当积极加强对煤炭测量工作的研究, 完善测量操作规范并引用先进的测量技术与设备, 从而大幅提升测量精准度, 实现测量精度高效控制与优化,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煤炭资源生产作业。

摘要:概述A矿巷道贯通概况, 对其贯通精度的科学性做出分析, 并从构建专用地表控制网和井下导线测量精度提升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做出论述, 希望能够为其它矿井的巷道高精度贯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巷道贯通,工程概述,贯通精度分析,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赵燕兵.西曲矿巷道贯通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预计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 2015 (Z1) :62-65.

[2]王启善.特长距离高精度巷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及精度分析[J].煤矿安全, 2011 (3) :135-138.

[3]张建红, 韩炜, 孟海东.井下巷道贯通误差预计及精度提高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5 (9) :124.

[4]田小方.提高立井间贯通测量精度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 2015 (9) :46-48.

[5]刘福义.陀螺定向在万米巷道贯通工程中的应用大柳塔矿[J].陕西煤炭, 2005 (1) :49-51.

[6]王为申, 王旭东, 王洪坦.提高贯通测量精度的实践与创新[J].矿山测量, 2012 (1) :34-35.

上一篇:学习劳动教育的收获下一篇:集团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