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的反义词

2024-09-27

教诲的反义词(精选17篇)

教诲的反义词 篇1

教诲的近义词_教诲词语基本意思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动)〈书〉教训。

[构成]

并列式:教+诲

[例句]

老师的谆谆教诲牢记心上。(作主语)

[同义]

教导

[同音]

教会

近义词

教导、教训、训导、训诲、教育、教化、教学、教授、熏陶、教养、哺育、训诫、指导

英文翻译

1.[书] teaching; instruction

详细解释

◎ 教诲 jiàohuì

[teaching] 教导训戒

其次教诲。――《史记・货殖列传》

谆谆教诲

教导,训诲。《书・无逸》:“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 唐 刘长卿 《别李氏女子》诗:“临歧方教诲,所贵和六姻。” 清 昭 《啸亭续录・罗中丞》:“公爱民洁己,W官时召父老至,谆谆教诲,至於涕下沾膺。”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 中国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相关内容

用教诲造句

他向愚昧无知的人群谆谆教诲两条诫命。

我把自己的报纸也当作进行教诲的另一手段。

尊敬的老师,小女浅陋无知,承蒙您教诲有方!

他的教诲是我信仰的基础,也是我在竞选时所遵循的准则。

女儿既未领略过那株老柏树的浓荫,也从没听过白头偕老的夫妻的教诲。

我跟洪堡所以如此亲密,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乐意接受他的全部教诲。

才不枉父亲的谆谆教诲。

不爱我的人必定不遵守我的教诲。

然后,我开始想到了母亲,她对我的教诲。

长老基督教长老会中教诲教义的长老

谢谢您对我孩子的教诲。

一次的亲身经历,胜于两次的名师教诲。

漫长岁月给人的教诲远胜于几天的经历。

人们就是这样背离了基督的教诲吗?

如果你听从父母的教诲,你准会成功。

(一次的亲身经历胜过两次教诲。 )

他的行为与其教诲相符。

[教诲的近义词_教诲词语基本意思及造句]

教诲的反义词 篇2

在古代社会,师有人师与经师之分,用今天的话说,即有道德学问之师与职业培训之师之分,前者重在人格塑造,后者偏重于技能训练,二者可分可合。在传统社会以至今天,我们推崇的是人师,人师担当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与职责。因此,我们对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既有由衷的尊敬, 也有对其道德人格崇高的特别期待,这就注定了教师并非普通行业的劳动者,他的劳动带有使命、情感与精神关怀。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传统向现代过渡、商业功利气息浓郁、价值观多元呈现的时代, 在利益、欲望、精神扰动的不确定的变化时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更强烈的操守与利益冲突的迷惑,本为社会良心的解惑者,也常常陷入困惑之中,我们时常听到“教师就是一个普通职业”“教师也是人”的言论,这种言论固然有利于我们走出对教师过分推崇, 甚至异化的道德困境,但客观上也使部分教师逐渐看轻自己的责任担当,由此出现部分教师品质下降这一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各种媒体报道了不少师生肢体冲突,教师倒在讲台上的惨剧,发生在尊师重教的中国,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更是教师的悲哀。我认为,师生关系的恶化,除了社会原因外,教师也该反思,该是讨论何为良师的时候了!

大学之道,在明德、亲民,达于至善之境。大学的良师应该是道德学问的楷模,无道德不可为师,无学问不足以为师。依照中国传统的良师标准:第一是传道,即育人。 让受教育者在大学期间得到良好的人格养成, 培养有道义担当、有民族情感、有人类责任意识的社会成员。传道是良师的第一标准与最高要求,也是近年来我们最忽视的地方, 教育界所发生的种种不良事端,无不与此相关。因此重新树立教师“传道”的使命,十分必要。诚如韩愈所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是授业,即学问传承。传承学问,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它要求教师有坚实的学问基础,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提高,否则就承担不起教师授业的职责。第三是解惑, 即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释疑解惑,解惑应该包括解人生之惑与学问之惑,解惑的过程是提升学生人格品质与培养、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简要地说,现代良师的标准是:有使命感、有学问功底、有教学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作为师范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教师,在为师的标准上更应该严格要求,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所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习阶段都在师范院校中度过,受到师范院校诸多良师的教育与影响,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除了上述三点外,应该正派、严谨、敬业。我最喜欢的教师形象是“望之俨然,即之而温”。钟敬文先生是我的最后一位业师,当时我常常去他的书房聆听教诲,在先生面前,常感到“如坐春风”般愉快。记得先生曾经让我给他抄写手稿,他说抄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由此, 你可以体会老师的行文与写作风格。记得钟先生晚年在病中跟我说:写文章要卖力,但不能让人看出你很用力,否则就不能算高境界。做文章是一生的事。我体会先生的意思, 文章除了观点表达明确,论述清晰外,还得注意文章的美感与滋润,适当的轻松、舒缓, 会有更好的阅读效果。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先生说要读好文章,还要多练习。“科学文章要准确,辞藻看人的天分。”要使文章达到精确、醒目的效果,就需要不断推敲、磨练。 先生是散文大家,所以对文体与文字表达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他的学生,我只能是“景行行之”。

先生做学问十分认真,特别重视运用资料。我去他那儿,常常看见他在读地方研究者给他寄来的民俗志资料,而且关键地方用笔标记,或夹上纸条。好的资料书,先生还推荐我们购买阅读。他认为做学问,基本资料最重要。有基本资料垫底后,就不会人云亦云。一次,我在钟先生家见到有学者捎来原顾颉刚先生助手编的顾老讨论古史的文集, 钟先生翻看之后,提到疑古问题,说顾先生疑古不是乱猜,而是继承了宋以来的学术传统;当然任何创见都有它的片面性。钟先生说:“我倒是没有跟他走。”先生接着讲了 “邻人盗斧”的故事,说这个故事很有哲理, 我们论证问题同样容易犯此类错误。他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有开阔思维,切忌先入为主的主观想象。

先生重视外国理论,但外国理论是否有用,就看它是否切合中国实际。他强调对理论的消化与辨识,他说:“要看到理论长处与短处,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应该读。我在日本读过,至今还思念它。在书店看到了新版,我又买了一本。读一本名著, 要看到它的长处与短处,是很受用的。”说到我的研究,钟先生说道,“你作时空观的研究,是自己摸的,如自己种的果子,吃起来特别香”。他鼓励我说,“基础有了,随着思想成熟程度,未来20年,至少要出三本书”。 先生的鼓励与提示一直是我向上的动力。钟先生去世之后,我遵循先生遗训,继续推进“中国民俗研究”课题,2006年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结题,后以六卷本《中国民俗史》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 200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十几年来,虽然我也出了几本自己的小书,但离先生的期待还有相当距离,先生还在看着我们,我不敢懈怠。在2015年学校一级学科建设中,民俗学科调整到新成立的社会学院,成立了人类学民俗学系,民俗学有了新的发展平台,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先生开创的民俗学学科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将是民俗学服务社会的重要开始。

钟先生是位有民族情怀的学者,他晚年时说:“一个民族要在世界生存,最重要的是要有精神寄托,精神就是文化。民族不怕弱, 但根子要旺。如果丢掉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没有民族的根。”“学问要有主体性,要为民族文化建设服务。我这种观念越老越强烈。 做学问首先是为社会,做学问为自己,就把自己看小了。”先生这些谆谆教诲,就是在传道,他传的是民族文化的大道。我们的研究不是为了职称晋升、提高奖金或个人名誉, 而是在探讨民族文化内涵、追寻民族文化传承路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担当与自信,不能看轻自己。我这些年来在传统节日复兴重建过程中除学术研究外,还花了不少时间在社会上进行宣传与动员,其实就是在践实行先生的教诲,作为一个知识人,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学问要服务社会需要。

钟先生还特别重视学术团队建设,重视融洽教师之间的关系。每到春节,他都要到市场上买来水仙,亲自镂刻水仙(让水仙长得有型),再分给各位教师。我博士后在读期间,就得到过这样的礼物。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温暖。师生关系的和谐也是从生活细节中培育的。钟先生是很有人情味的长者。中秋节,正值开学不久,他会拿出别人送他的月饼、水果,召集研究室师生开一个轻松的茶话会,也是新学期同学的见面会,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新同学很快融入新的集体。

钟先生重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训练与点拨学生,他以平易的态度与温和的语言与同学交流,完全没有今天大学某些教师的所谓 “老板”作派。今天我同样是大学教师,我不敢奢望自己达到良师的化境,但我只是勉励自己保持为师的基本品质,在教学中履行教师的职责。

终身受益的教诲 篇3

开学不久,几位老师在课堂上不约而同而且郑重其事地要求我们,要有一本工具书,最起码每人要有一本《新华字典》。老师们说,中文系的学生,没有一本字典、词典是说不过去的。不仅要拥有,随时翻检,而且要读它一两遍。

拥有一本工具书的重要性我们理解,遇到生字、生词查字典也知道,但要“读字典”却是第一次听说,感觉很新鲜,印象也就特别深。

自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班上好多同学都陆续买了字典、词典,并且开始读起来,而我,心里却酸酸的。家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挣不上一个工分,一个工分才值两三毛钱,哪有钱让我买字典!后来,学校开始评助学金,分甲、乙、丙三等。甲等每月3元,乙等2元,丙等1.5元。我评上了乙等助学金。第一次领到那珍贵的2元钱时,我毫不犹豫地去书店花了1.25元买了一本《新华字典》。这是我平生买的第一本工具书,也是最珍贵的一本。我把它放在枕边,当天晚上就读了起来。

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可读字典跟读其他书就不一样了,既没有人物,又没有情节,没有那么轻松有趣,读着读着就犯困。尽管如此,同学们还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利用茶余饭后和临睡前的点滴时间,耐着性子一页一页地读着。一个月过去了,一学期过去了,夹在字典里的书签缓慢地向后移着,渐渐地我们也养成了用工具书的习惯。到毕业时,班上有的同学不仅通读了《新华字典》,还通读了《四角号码新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

一句教诲,终身受用。40年过去了,虽然我早已拥有了《辞海》、《辞源》、《康熙字典》等多种多学科的工具书,但这本《新华字典》一直还相伴着我。看见它,就想起了老师的教诲。今天,母校已走过了一百年风雨路程,在这值得庆贺、值得隆重纪念的日子,我要向老师们深深地道一声“谢谢”,感谢恩师们教给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治学,如何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一切。

教诲词语的意思及近义词 篇4

教导,训诲。 唐 刘长卿 《别李氏女子》诗:“临歧方教诲,所贵和六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罗中丞》:“公爱民洁己,蒞官时召父老至,谆谆教诲,至於涕下沾膺。”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 中国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二、教诲词语的近义词

哺育 [ bǔ yù ]

熏陶 [ xūn táo ]

教训 [ jiào xun ]

三、教诲词语的造句

1、在夕阳的余晖中,依偎在奶奶的身旁,听她语重心长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2、老师的教诲我铭记在心。

3、临别时,老师对我语重心长的教诲,我至今铭记在心。

4、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我就想起了父亲的教诲。

5、我们不应该害怕批评,应在老师的教诲下吸取经验教训。

6、你的教诲我永远铭刻在心中。

7、老师的教诲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边。

8、她在内心深处感谢老师的教诲。

9、也许我们还太小,没法完全理解长辈们的苦心教诲。

10、我学习好主要是得益于老师的教诲。

11、老王嗜赌成性,几经教诲,仍不思悔改,真是自作解人。

12、虽受过多年的感化教育,他仍然不改偷窃的恶习,这样的人已是让人不屑教诲的了。

13、我常常想起小学时代,回味着老师的教诲。

14、在老师您的耳濡目染下,我终于明白了何为学习之道,感谢您的尊尊教诲。

15、王老师曾经对我的教诲刻骨铭心,至今让我受益匪浅。

16、老师对我们的教诲,真似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啊!

17、对于师长的谆谆教诲,我们千万不能当作是马耳东风,而必须要牢记在心。

18、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他低下头来诺诺连声。

19、老师与爸爸妈妈的教诲使我念念不忘。

20、他那人泥古不化,我都不屑教诲了。

21、对于先生的谆谆教诲,小刘拳拳服膺,并在工作中努力实行。

22、那小子一接到女朋友的电话就兴高采烈地跑出去了,父母学而不厌的教诲早在他耳边烟消云散了。

23、小明望着王老师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暗自发誓:我这一生一世,一定要记住您的教诲。

24、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25、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将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26、老师的教诲言之有理,令人口服心服。

27、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以及自身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他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难忘的教诲 篇5

去年的夏天,是那么炎热,那么难忘!

一天中午,陈老师布置了作业,查字典,便匆匆离开班级。“才这么一点儿作业,待会儿再做也来得及,再说老师又不检查!”我对身边的同学说,和他们玩起游戏来。正当我玩得十分尽兴是,离打铃只剩五分钟了。其他同学都转过身去,埋头写作业。我呢?翻开了漫画书,津津有味地看着。不就是一道查字典嘛,又不检查,我才懒得做呢!

啊,陈老师来了!忙收起漫画书,却不料老师还是看到了。漫画书还是难逃老师的“魔爪”,被收了上去。不一会儿,陈老师让我把中午的作业交上去检查。好久,我才慢吞吞地走上讲台:这下,我可惨了!我怎么知道老师要检查呢!没想到,一向来严厉的陈老师没生气,只是心平气和地指着空白的查字典:“快点,去把它补上。”作业本上,似乎明摆着二字“懒惰”。不到一分钟,我就把作业本送到陈老师办公室的桌上。不久,陈老师又带着我字迹潦草,漏做许多空格的作业本回到教室。一只大手按在我头上,他没有发火,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我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爱玩,也和你们一样‘懒惰’,我能理解你们。但是,我们还是要积极向上,努力认真,学会把握自己。下次,请你把作业好好的完成,再做其他事情,好吗?”我点了点头,看老师微笑着,又走了。从老师的眼里看出,他明明知道我根本没有查字典,一点儿也不想做这个作业。他却没有批评,没有提起。这次的订正,我丝毫不马虎,仔仔细细地将查字典重新做了一遍。我面对“懒惰”二字,羞红了脸,认错了。

第三次,我想交本子时,陈老师却到教室来取。陈老师为我们做了榜样,让我看清楚了自己。

母亲的教诲作文 篇6

妇女节是全世界母亲的节日。

回想以前,母亲为我们做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数也数不完,而且都是免费的,不需要任何回报。我们为妈妈做那么一点小事,就要妈妈给我们钱来回报我们。

妈妈的教诲使我终生难忘。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厨房做饭,我和弟弟在屋里玩。弟弟正玩得津津有味,我看到弟弟玩的这么开心,这个玩具一定很好玩。我一把把弟弟手中的玩具抢了过来,弟弟没有玩具玩了,就哇哇大哭。妈妈听见了急忙从厨房里跑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问弟弟:“你怎么哭了,你告诉妈妈。”弟弟把我抢他玩具的事情如实的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生气我说:“你就不能让着你弟弟点儿吗?他还小,你都这么大了,你也该懂事了,你就让让他。”我很不情愿的把玩具还给了弟弟,弟弟又开心的玩了起来。妈妈就继续做饭去了。

我非常的不高兴,不就我抢他玩具了吗,我还给他不就行了吗。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妈妈这样做是为了我好。教我做人的道理,教给我大的要让着小的。

妈妈我想在这里说一声:“谢谢您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谢谢您为我付出了这么多。”

教诲的反义词 篇7

猴群研究

尊重长者、聆听长者意见的观念存在于世界所有文化中, 人们普遍认为年龄增长能带来智慧和经验。但一项针对坎氏长尾猴群的最新研究表明, 这一观念也许来自基因。

研究人员观察这一猴群中9只雌猴的行为, 这些猴子年龄为3岁~15岁。研究人员记录下它们800多次发出叫声的情况, 发现发出叫声的猴子年龄越大, 所得到的回应越多。7岁以上的猴子发出叫声时, 其他猴子中75%予以回应;2岁以下的猴子发出叫声时, 只有40%的猴子予以理睬。这一现象与“发言”猴子在猴群中的权力大小或地位高低无关, 与它们是否有子女无关, 仅与它们的年龄直接相关。

英国《每日邮报》6日援引法国雷恩大学阿尔班·勒马松博士的话报道:“年龄似乎是影响 (猴子) 个体话语交流的一个主要因素。”

尊重长者

研究人员发现, 当年长的猴子发表“演说”时, 其它猴子像懂礼貌的人类一样, 停下手头活儿, 仔细聆听“长辈教诲”。虽然年长的猴子在猴群中相对寡言少语, 但它们一旦开口, 总能得到其它年轻猴子的响应。不仅如此, 年长猴子比喋喋不休的年轻“话唠猴子”更能得到猴群关注和回应。

“年长猴子可能没有年轻猴子那么能说会道, 但它们更能获得其它猴子的回应, ”勒马松说。勒马松认为, 听从比自己年长者建议的行为具有“生物基础”, 这一行为随着进化过程代代相传。

与生俱来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生物学通讯》。研究人员认为, 在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中存在敬老现象, 表明敬老行为并非人类后天习得, 而是与生俱来。此前一项针对坎氏长尾猴的研究发现, 人们可以从它们的叫声中找到人类语言进化的线索。坎氏长尾猴通过在叫声前加上一些简单发音改变叫声含义, 这与人类语言运用前缀和后缀改变词义的方法一致。

父亲的教诲 篇8

父亲南怀瑾的离世,对所有的人来说都超乎想象的早。不论是子女还是学生,每个人都怀着尊崇,期盼这盏灯能长明,让自己在为人处世上不致迷茫。

父亲常教导我们,人贵自立。以他老人家为例,他从不愿意接受子女的回报,也从不要求子女参与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工作。父亲对一生取得的成就,都秉持“为而不有”的原则,父亲的出生地——地团叶故居的捐赠如是,金温铁路的建设亦如是。父亲为了保护子女免受争名夺利的无妄之灾,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参与任何他做的事。我们似乎也天生与他有着观念上的契合,从未因任何自身的利益向父亲开过口。我们从小就学习着“放下”,对名利权情,对世俗世事,对物质欲望,大多沾而不黏。

父亲的朋友圈,亦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从小接触的都是才华横溢的长者,像王凤峤先生、刘大镛先生。每次这些朋友来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们也很高兴地跟着大人“吃喝玩乐”,搬藤椅、凳子到住宅外、到房子前,把门口当院子,坐在外面喝茶、吃柚子、聊天、笑闹。父亲跟朋友聊天时,我们小孩也会旁听,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诗词典故,在我耳中如雅乐般动听。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时刻是多么幸福。

(节选自南一鹏《家风家教是我一生的功课》,题目为编者加)

阅读点滴

作为国學大师南怀瑾的长子,南一鹏始终秉承着父辈传下来的原则——“人贵自立”“为而不有”生活着。其父南怀瑾对他的言传身教以及开明自由的家风,对他一生的工作及生活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妈妈的教诲作文 篇9

我边读边想:“不就一句话嘛!还要读十遍!”但妈妈的话我不敢不听,只好没心没肺地读着。等到妈妈让我说道理,我哑口无言,因为我根本就没去认真体会。妈妈一看,严肃地说:“陈钰茹,用心地把这句话再读十遍!”妈妈陡地把话提高了八度。

这次,我非常用心,读完后,我说:“这句话意思是说,你要跟别人交朋友,就要说话算话,诚实守信”。

“对,这是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那么,你做到了吗?”妈妈的话,又一次令我哑口无言。

妈妈说:“妈妈以前也经常不守信用,不过后来改正了,正是因为这样,妈妈现在的朋友越来越多,事业也越来越红火。你如果想让你的朋友看得起你,就应该言而有信。如果你曾经失信过,就应该去找你的朋友说对不起!”

妈妈的话,像一轮巨浪在我心头涌过,我又想起了那一次次和同学、朋友交往失信的往事:与表妹约好在公园见面,因为贪看电视而爽约;说好为同学庆祝十岁生日,因为要去放风筝而失信;答应陪奶奶去晨练,因为爱睡懒觉而从未实现

无声的教诲作文 篇10

青岛莱西市马连庄中心中学六(3) 李炳

夕阳西下,晚霞已布满天空整个天际,一片通红,

无声的教诲作文

水汪汪的田埂上,爷爷扛着犁走在前面,我牵着大水牛走在后面。爷爷的步子矫健、平稳,且有节奏;我牵着水牛,哼着小调儿,欣赏着晚霞在天边编织的变化离奇的图画;大水牛边走边贪婪的肯着青草,间或发出欢快的叫声。

忽然,走在前面的爷爷“哎呀”了一声,跷起一只脚,犁也被扔在地上,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我一惊忙跑过去,看到爷爷跷起的脚上扎着一块玻璃瓶渣,看上去扎得很深。我忙蹲下,把玻璃渣慢慢拔了出来,一股鲜血随着玻璃渣流了出来。我愤怒的骂了一句:“这该死的玻璃渣!”随手一扔,瓶渣儿“嗖”地落到了水里。

我站起来准备去扶爷爷,不料爷爷用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一眼,转过身,走到水田里,弯下腰,在水里摸着。我走过去问:“爷爷,你在摸什么呀?”爷爷没有理我,仍然在摸着。过了一会儿,爷爷捧着一把稀泥,在水中冲了冲。原来是刚才那块……

刹那间,我的脸窘的发烫。爷爷脸色凝重,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地把瓶渣儿放进了口袋,然后扛起了犁,往家赶。

太阳已经挂在山顶了,投向远方的影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田埂上,仍然走着我、爷爷、大水牛,水牛嗒嗒的蹄声敲击着我的心。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篇11

幼年时的钱穆聪明过人,记忆力超强。当时,钱穆最喜欢看的书,是由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顾不上吃饭,先要找出书来读上一段。9岁那年,钱穆已经能顺利地背诵《三国演义》里面的内容。

一天,钱穆父亲的几位好友来家里做客,他们早就听说小小年纪的钱穆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便饶有兴趣地将钱穆叫到身边,打算要考考这个小家伙。一位客人想了想,提出让钱穆背诵一段《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钱穆虽然年纪尚小,但他一点也不怯场,张口便背了下去,最后竟然一字不落,非常流利地全部背了出来。

在座的几个人听后,连连拍手称奇,大家纷纷夸奖钱穆是个小神童,将来必能做成大事。听了大人们的赞扬后,钱穆也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虽然接下来并没有人再让他背诵,但他却自告奋勇地又为大家背诵了《三国演义》里面的几个章节,自然又引来一片叫好声。

第二天,父亲意外地将钱穆叫到身边,让他和自己一起外出散步。在走到一个小橋跟前时,父亲指着桥开口问钱穆:“你知道‘桥’字怎么写吗?”钱穆大声回答道:“当然知道!”父亲紧接着又问:“如果将‘桥’字的木字旁,换作马字旁,会变成什么字呢?”

钱穆歪着脑袋想了想,回答道:“是‘骄’字。”这时,父亲拉过钱穆的双手,语气严肃地问儿子道:“骄字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听了父亲的问话后,钱穆低声回答:“知道。”

直到这时,钱穆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让他出来散步,并带他来到这里的意思。父亲想通过这件事,教导他做人不但要谦虚,更不能骄傲自大。

长大后,钱穆一直将和父亲的那段对话牢记在心,不管做任何事情,他都一直将谦逊二字放在首位,最终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家。

(编辑/杨逸)

难忘的教诲 篇12

上小学前,我还是个爱哭的小娃娃,但上小学的第一天,我便第一次受到了教师的教诲,从而学会了坚强。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刚开学,也就是在我踏进梅山一小的第一天,别的孩子都是背着小书包,兴高采烈地跑进学校,我则是在妈妈连哄带骗下哭着挪进教室的。

我慌恐地低着头,坐在椅子上,应对教师和同学的热情一概不理。就这样,转眼便熬到了放学。眼看同学们都走光了,我又开始掉“金豆豆”了,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因为妈妈没有来接我!这时,一双温暖的手擦掉了我的眼泪。啊,是教师!是教师在我最无助的时候陪伴着我。教师笑盈盈地望着我说:“叶婉婷,不要害怕,教师陪你一齐等妈妈来接你回家,好不好?”“嗯……”我一边抹着不断流出的眼泪一边答应道。于是,我们一齐坐在小板凳上等妈妈。

“轰——”一声炸雷响起,然后是一道利剑般的闪电划过天宇。“啊!妈妈,我怕,呜呜呜……”我蜷缩在板凳上,惊恐地叫着。教师起身关上被风吹得“当当”响的窗户,然后轻轻拍着我的背教育我:“乖,不怕,此刻你是小学生了,不能够这么软弱了,要坚强一点哦,否则大家会笑你是胆小鬼的。”我泪眼婆娑地抬起头,望着教师微笑的目光,似懂非懂却郑重地点了点头。

这大概就是我学到的第一个道理,第一次教诲吧。因为从那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再哭过,遇到挫折我就用微笑去应对它。虽然教师此刻去了合肥,但她对我的教诲却留在我的心中,作为永久的留念。

老师的教诲作文 篇13

记得上小学时,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性格和脾气都不如其他同学沉稳,为此妈妈不是说了多少遍,可是我却相当耳旁风似的,左耳朵听右耳朵出,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可是在那一次我的铅笔丢了,却怪在同桌小红的身上,说是她拿的.。“就是你拿的,你是我同桌,不是你拿的,会是谁拿的?”我语强硬地说。突然同桌从我的文具带你找到了我丢的那只铅笔,“看找到了吧,现在还怨我!”同桌生气地说。可是我还蛮不讲理的说:“肯定是你拿的,然后又放回去的!”同桌委屈地哭了起来,在场的同学看不下去了,告到了班主任那儿,班主任把我和同桌叫过去问:“怎么回事?”我一一的向老师说明了情况,并且没有一丝道歉的意思,老师让我们先回教室,我们回到了教室我和同桌谁也不再理谁。

过几天老师知道了情况,知道是我的错时,把我喊的办公室,我知道老师是找我“谈话”,其实就是骂我的,可是我进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的第一句话是让我坐在椅子上,她在我的旁边坐下,“你知道自己错了吗”老师耐心地问道。可是我却不以为然,将目光投向窗外,鸟鸣的叫声,蜜蜂彩民的声音,使我压抑的心情立刻放松了起来。“就像大自然里的世界一样,都是有规律的”。我竟点了点头。老师又继续开导我“如果依照你的性子,以后会更加交到好朋友,你不对别人真诚,别人也不会真诚待你。”我似乎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反位老师:“那我现在怎么办?”老师说:“去向她道歉,只要真诚她会原谅你的。”以前从不会在别人面前道歉的我,聆听了老师的教诲,每次觉得自己的哪句话说错了,都会主动道歉。从此老师更像我的知心朋友,陪我聊天,像父母,带领我走过成长中的一段段坎坷不平的路。

清脆的上课铃声打破了我的回忆,老师缓缓地走上讲台,我知道,新的起点已经开始,老师的教诲我会铭刻在心,就像优美的歌声一直回荡在脑海,激励我不断向前。

试析尼采哲学的隐微教诲 篇14

关键词:尼采 权利意志 永恒复返 虚无主义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①作为尼采成熟时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哲学史上一部相当奇特的作品。因为它是一部戏剧结构的哲学书。像柏拉图在《王制》中通过苏格拉底说话一样,尼采在《扎》中用扎拉图斯特拉說话。尼采自己对《扎》也相当重视,他在自传中说道:"在我的所有著作中,《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占有特别地位。"②并说《扎》完成了他"哲学使命中的肯定部分",之后"进行否定的部分就该提上日程"。(《这人·善恶》1)那么,尼采哲学的"肯定部分"到底是什么呢?他的这一"未来哲学"是否能够摆脱纠缠他一生的虚无主义呢?让我们循着扎拉图斯特拉的脚步来一探究竟吧!

一、超人

《扎》书一开篇,扎拉图斯特拉就带着自己十年悟出的"智慧"下山了,他带来的是什么"智慧"呢?是"超人"。扎拉图斯特拉下山,首先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位老人,在他离开老人时,他向自己的内心如是说:"真不可想象啊!这个老年圣者悠游林下,竟然还没有听说,上帝已死!"(《扎·前言》2)接着扎拉图斯特拉来到一个紧靠着森林的市场,开始宣讲他的"智慧","我给你们教授超人。人类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超人是大地(Erde)的意义(Sinn)。让你们的意志说吧:超人必定是大地的意义!"(《扎·前言》3)

"超人"的智慧只有在"上帝死了"的背景中方能得到恰切的理解。在尼采看来,西方思想从柏拉图主义开始到基督教都是否定尘世生活的,它们都承诺在变化的现象世界之外有某种不变的"真实世界",不管它是至善、上帝还是作为主体的人。那么上帝是怎么死的呢?是启蒙哲学,近代科学和理智的诚实所杀死的。而扎拉图斯特拉在30岁前是接受关于彼岸世界或上帝的信仰的,但随着这一信仰的破灭,随即陷入虚无主义深渊。上山时所要摆脱的那个恶魔就是上帝死了及其虚无主义后果。而"超人"正是扎拉图斯特拉克服虚无主义的第一个产物,"超人"的最核心规定即大地的意义,而这个规定显然是针对上帝而言,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否认尘世生活,而现在上帝死了,尘世本身理应获得解放和肯定,而"超人"正是对尘世生活即大地的肯定。

二、权利意志

然而一个噩梦却惊醒了扎拉图斯特拉。"是啊,我懂得此梦的预兆和警示:我的教诲陷入危机,稗草要称为麦子!"(《扎·持镜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扎拉图斯特拉还没能区分智慧和生命,没能理解生命的权利意志。在《论自我克服》中,扎拉图斯特拉讲道:"我在哪里发现有生命者,就在哪里发现权力意志,而且,即便在仆从的意志里,我也发现了要当主人的意志。"(《扎·论自我克服》)在尼采看来,过去人们以为是真理的东西不过是一种真理意志,而这种求真理的意志来自于权力意志。从根本上说,权力意志是一种统治意志、当主人的意志。而有统治必然有被统治,因而权力意志也表现为被统治和服从。只有最高最强的权力意志才只统治不服从。这种权力意志即哲人的权力意志。哲人追求真理的这种求真意志之所以是一种权利意志,是因为他想要给生命赋予某种价值、目标和意义,为整个民族制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善恶法版。因而哲人的权力意志是"最精神化的权力意志"③,意味着对残酷生活的承负,也可以称之为"求真意志"。与之相对应的是民众的权力意志,民众无力承负残酷的生活,因而尽力追求谎言、追求自保,其表现为服从既定的生活方式,即服从哲人制定的价值法典、服从哲人的统治。这种意志也可以称之为"求假意志"。④在尼采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末人的社会,柏拉图主义的哲人从民众的"求假意志"出发,制造出那些彼岸、来生等等谎言,把谎言当真理,没有真正在承负残酷生活的基础上制造价值法典,却让这种"求假意志"成为哲人的本能,最高等的权力意志由此被遗忘了;因而必须重新恢复哲人的"求真意志"--最高的权力意志。总之,"权利意志意味着对自然与哲学的最后真理的发现:自然有内在的高低等级秩序,哲学位于精神等级的最高位置,具有自然正当的统治权力,哲学的本性是价值创造--为生活指明方向划定范围,其核心是道德和善恶的标准。那么如今哲学者最精神化的权力意志应该创造什么呢?面对柏拉图主义的不诚实,哲学应该诚实地意愿什么?意愿永恒复返。"⑤

三、永恒复返

在扎拉图斯特拉说出权力意志这一教诲后不久,危机再次出现了:"我看见一种巨大的悲哀向人类袭来。最优秀的人厌倦了他们的工作。一种教诲出现了,又一种信仰与之相伴:'万事皆空,一切相同,一切俱往!'(《扎·卜卦者》)扎拉图斯特拉又一次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深渊,一切相同意味着创造求新在根本上说是不可能的,权力意志陷入了危机。扎拉图斯特拉为此痛苦了三天悟出了新的道理:"意志必须要求高于一切和解的东西:此即权利意志--:但怎样做的这点呢?谁教导它也要后退呢?"(《扎·论拯救》)通过主动意愿而非被动接受时间的整体循环,权力意志战胜了时间,保持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你所厌倦的人,亦即小人,他们永远轮回"。(《扎·初愈者》)也就是说权力意志要意愿永恒复返就必须克服对小人的仇恨和厌恶,转而意愿小人的永恒复返!为此危机,扎拉图斯特拉又躺了七天。最后扎拉图斯特拉终于明白:"我永远回到这相似和同一个生活,无论是最伟大之处还是最渺小之处,我将重新教授万物永远轮回的教诲--"(《扎·初愈者》)因为"对时间的整体性永恒复返的肯定与意愿,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抽象的,它意味着对生活全部痛苦(当然也包括快乐)的肯定和意愿(意愿!)。"⑥

四、结语

我们发现永恒复返是尼采的权力意志所意愿的新真理,所创造的新价值,超人的教诲也应该在权力意志与永恒复返学说中来理解。因而可以说权力意志与永恒复返是尼采哲学的隐微教诲。那么这个新真理是否克服了柏拉图主义以来的虚无主义呢?有一个问题,似乎被尼采所忽视,而我们不得不反思,即权力意志自身是否纯净而不会发生腐化?权利意志与权力意志者是否同一且美好?就尼采所要求的权力意志的精神性而言,是否只是一味的自我肯定?而事实上权力意志的自我腐化是直观着的事实,权力意志与权力意志者之间存在着本体论差异,此即所谓权利悖论。⑦正是尼采对此权力意志的悖论式偶在的不意识,使其"未来哲学"并未克服虚无主义这一恶魔。

注释:

①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黄明嘉、娄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尼采:《瞧,这个人》,刘峙译,《尼采文集》,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

③尼采:《善恶的彼岸》,宋祖良、程志民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④吴增定:《尼采与柏拉图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页39。

⑤张文涛:《尼采六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页19。

⑥张文涛:《尼采六论》,前揭,页22。

⑦参张志扬:《尼采敌基督的身位》,刘小枫主编:经典与解释丛刊2《柏拉图的哲学戏剧》,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页350-364。

参考文献:

[1]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黄明嘉、娄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尼采:《瞧,这个人》,刘峙译,《尼采文集》,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

老师的教诲作文 篇15

有一次考试的时候,我有一道题不会做,只好看了一眼同桌的卷子,才写上了答案。我回家后把那道题讲给妈妈听,妈妈给出的答案并不是我选的答案。我开始紧张起来,万一老师看出我和同桌错的一样,知道我们两个抄答案了,怎么办呀?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给出了我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第二个选择是,等着发卷子的那一天,老师说我。我也知道第一个选择结果比较好,可是我觉得我不敢去向老师主动承认错误,妈妈说让我自己选择。

第二天下课的时候,我慢慢吞吞地打开了老师办公室的门,走了进去。我刚迈出一步,突然感觉勇气和自信好像被怪兽吃掉了一样,没有了。可是我没有退路了,我想让老师的批评像流水一样,快速地流去。我走过去说:“老师对不起,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所以看了同桌的答案。”我以为老师会严厉的批评我一顿,没想到老师心平气和的说:“以后遇到难题要多思考,不要着急。”那句话好像让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难忘的教诲作文 篇16

我常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她们教导我:要与同学互相帮助,要做一个友好的人。几年过去了,老师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在班上,我和同学们的关系还是算比较好的,然而在这个方面,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我一不小心从三轮车上摔了下来,同学们劝我回教室,可我就是不肯回去,就跟同学们吵了起来。老师得知此事后,便把我叫到办公室去了。到了办公室,我心里忐忑不安,只怕老师会批评我。我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到老师面前,看见了徐老师和蔼的面孔,我心里一点也不害怕了。徐老师见我羞愧的样子,便亲切地说:“我听说你摔跤了,怎么摔的?把事情说给我听。”我也如实的对老师说:“我从三轮车上摔下来时有些同学来帮我,可是我她们吵了起来,后来我又不想上课了。”听了这件事,老师的神色还是一样的,她对我说:“同学们之间一定要互相帮助,要友好。”当着办公室里那么老师们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点难堪,不过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次我真的做得太过分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终身难忘。

成人仪式:从教诲到狂欢 篇17

关键词:成人;仪式;教诲;狂欢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160-03

小说《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讲述的是发生在嘎珠雪山下傈僳族村落里的姑娘嘎诗生活和婚嫁的故事。通过嘎诗姑娘结婚条件的提出以及小伙子们的努力实践,到最后成功婚嫁。显现出了很多有关“教诲”和“狂欢”的仪式及其效果。

一、教诲仪式

在很多古老的民族风俗里,从孩子到成人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教诲仪式,比如“割礼”就是其中一种。这些仪式让孩子充分蒙受痛苦,然后再给他们加以力量和责任,这样孩子才会在成人的社会里学着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学会谦恭而不张狂。努力而又不绝望。小说《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同样关注着小伙子们的成长,给他们教诲,不过这种教诲的施者主要集中在嘎诗姑娘身上,教诲的方法主要是以男女婚配作为手段。

1.难题求婚的教诲仪式。

嘎诗姑娘对众多的求婚者提的条件是“要一百头大骟牛作聘礼”,这是嘎珠雪山下的傈傈山寨从来都没有过的,因为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别想弄到一百头牛”。这对求婚的小伙子们来说真是一个难题,也是一种痛苦的历程,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或许能够办到。小说于是就有了求婚者阿普“钻进了密不透风的恶爬箐。他寻找了五天。就杀翻了一头狗熊”,杀了熊后,也不像过去那样“夜里又要喝酒吃肉”,而是“一个人默默地剥了熊皮”。再“连夜赶往县城”做买卖,逐渐地,在捕猎和买卖的过程中,他变得“健美而结实”,还学到了不少“交际往来和待人接物的礼貌”。

在很多神话、传奇故事和文学作品中,“难题求婚”是一种常见的“原型”,基本上是由女方出难题,男方解决难题,最后男女双方幸福地成婚。也有女方家长或亲属对男方百般刁难的。比如在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牛郎与织女想结合在一起,遭到了女方家长(王母娘娘)的强烈反对,最后在织女的指引下,牛郎披上神奇的牛皮。挑起两个儿女,飞往天上和织女相会。

2.窝棚对话的教诲仪式。

嘎诗姑娘带着两个妹子于腊玛洛山林里种了天麻后在小窝棚里守夜。托登和其它小伙子来到窝棚外面,“想用对歌启开她们的心扉,改变条件,取代一百头牛”,不料却承受了嘎诗对他们的一场意味深长的有关“成长”的教诲。

嘎诗对托登他们的教诲集中在三点:其一,希望大家早点富裕,做人要有志气,其二,鼓励小伙子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寻找致富门路;其三,她很愿意帮助他们,包括借钱,只要大家肯努力做事。从这场谈话里完全可以看出,嘎诗处在启蒙者的位置,托登等小伙子处在被启蒙的位置,哩诗不仅说服了小伙子们,而且她的话久久地留在他们的脑海,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斗志和乐观的情怀。

由于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女性主内的模式,也崇尚婚姻里女方比男方大一二岁的风气。因而女性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起教诲的重任,使男方受到启蒙,打开认识生活的心门。比如沈从文小说《萧萧》,萧萧比她的小丈夫大十几岁,传统上认为,她既可以早点帮家里做事。又可以教育丈夫成长。在西方神话中,掌握智慧的是女神雅典娜,她身上也负有对男性以及对人民无法推卸的启蒙的重任。

3.身体启蒙的教诲仪式。

小说多次描写了嘎诗姑娘的身体,如“嘎诗转回身,百褶裙优美地旋摆着,乳峰一抖一抖的,像有对小白兔在里面窜跳”,“她的舞姿很优美,齐脚的百褶裙左左右右地轻轻回旋着,显得悠然而又富有节奏。匀称的腰肢也自然地扭动着。一对乳峰一抖一抖地跳窜”,作者描写得很适度,唯美而没有任何邪念,体现了女性的身体美以及对身体美的一种健康的追求,从而达到了对男子性的启蒙。

这种对身体美的健康的欣赏和追求在窝棚对话时达到了顶峰。“今晚,她披着烫卷过的长发,穿了件粉红色衬衫和一:条很合适的牛仔裤。耳垂上吊着晶莹玲珑的耳坠,随着她袅娜的脚步晃动闪亮。嘎诗显得更苗条、丰满和匀称,像一苗春天里水灵灵的嫩山菜,用指甲轻轻一刮,就会忽地冒出浆汁来。一些很吸引年轻小伙子的部位也都凸现了出来。小伙子们看惯了打套头,穿长裙,着坎肩的姑娘,咋一见嘎诗这身打扮,竟唤醒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欲望。”正是这种对美好姑娘的性的欲望和对未来美满生活的渴望,才促使阿普和托登他们摩拳擦掌,发奋图强,走上一条发财致富、自强不息的道路。

当然,这里还得提一提的是,70年代后出生的一些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对身体和性欲描写的泛滥,由此导致各种人物在都市社会中的沉沦和迷失,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取的。

二、狂欢仪式

狂欢仪式由欧洲的狂欢节而来,后来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形式,即狂欢式。学者巴赫金将其主要精神归纳为消除距离、颠覆等级、平等对话、自由坦率、戏谑亵渎讽刺等。傈僳族民间小说《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里面多次描写到类似欧洲狂欢节的庆典活动以及一些和狂欢内在精神有关的意识形态。

1.“瓦气”舞会带来狂欢。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尤其是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节庆还保留着自身的特点,由于较少地受到儒家汉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他们还进行着很多尽情狂欢的节庆和仪式。这些狂欢的仪式不仅使这个民族的族人融和在一起,而且让族里的青少年男女扩大了眼界和活动范围,使他们迅速成长,去恋爱,成家,生活。

“瓦气”舞会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瓦气”舞会上。对男女关系的限制比较少,不像平时有严格的道德伦理约束。年轻寡妇阿纳咪可以在“瓦气”上尽情地放松自己,“小伙子们每次都争着与她靠近,用力去撞她的臀部,她毫不在乎,反而也用力来相撞”。小说也叙述了嘎诗姑娘沉迷在“瓦气”的旋律里,感受着节拍,舞动着身体,体会着身旁的男男女女。打猎英雄阿普“紧紧抓住嘎诗的手,用猎豹的机警和智慧终于美美地撞上了嘎诗丰满的臀部。他立刻感到了一阵从未有过的痛快。他的大眼睛已看出了小伙子们妒忌而自卑沮丧的神情。”确实,就此处的狂欢活动而言,它在解除传统的、日常的、扼杀人性的两性束缚方面,表现出了一种比较突出的抗争意义。而今,对两性的禁锢还是比较严厉的,不管是在汉民族还是少数民族,但每逢少数民族狂欢的节令,这种禁锢就松弛了,甚至有时还可以被冲破。

在日本每年的樱花节,外出赏樱花时,不少男子携酒郊游、纵情欢乐,对于所遇到的女子,他们偶有不大礼貌的言行或举止,一般也会被谅解,绝小会像平时那样受到严厉的责备。可见,狂欢节比如傈僳族的“瓦气”舞会,在青少年男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摆脱传统束缚,解放自我,寻找伴侣的关键。

2.离家意识激励狂欢。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观念深重,

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提倡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赡养父母。但事实是,只有离开父母,离开儿时的家去追求独立的生活,才是个人摆脱束缚、真正成长的标志。《圣经》里记载: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很多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就侧重于描述男性离开家出门闯荡的游历故事。比如流行于云南怒江州福贡县的小说《五兄弟》,讲述的就是五个人分别是如何离家、相聚、结拜和流浪的经历。另外,纳西族的民间小说《青蛙伙子》里有这样一段话:“安排好奶奶的生活以后,青蛙也就离开了奶奶,远走高飞了。”

在小说《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中,不仅男青年阿普有着离家去闯荡的意识,觉得城里比嘎珠雪山上有意思,就是嘎诗姑娘也恨不得飞到山外去追求新的生活。小说里描写她的想法是:“她读书后打算远走高飞,不想在这样的地方呆一辈子……”的确,年轻人只有离开父母,当独自一人的时候,才能抛却惰性,发挥出所有潜能,迅速地成人;年轻人也只有离开父母,与其他性情相投的人相聚、交流、合作,才能很大程度上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

3.平等意识促成狂欢。

在嘎诗姑娘的众多求婚者中,有一位是副区长的儿子,有权有势有钱,带来的聘礼也比其他人高出一筹。但是嘎诗并没有待他特别热情,也没有特别冷淡,待他和其他人一样。所有的追求者在嘎诗面前是平等的。在一百头牛作聘礼的条件面前,所有的小伙子都有机会,不管美丑,无论残疾与否。“于是自卑的人也快活起来,沮丧的情绪消散了。人们又欢呼起来:‘好呀,好呀!跳吧唱吧,旋转起来吧!”小说和小说中的主人公取消了等级制度,实现了大狂欢的场面。这与小说交代的嘎诗是乡亲们一口奶一口饭养大的很有关系,正因如此,嘎诗和她的爸爸在主观愿望上能够与所有人达到一种比较纯粹的平等、和谐。

在小说最后,嘎诗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学老师浩学文,他既不是大伙儿公认的英雄,也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他一边教书,一边为嘎诗解决了种天麻遇到的各种难题。两人慢慢建立建立了感情”。然后他们巧妙地用古老的傈僳人的规矩解决了聘礼的问题。可见,在众生平等的前提下,还是应该要有感情来作航向和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和无厘头。小说这里是对狂欢和平等意识作了一点升华。

在古典小说《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们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同进共退。描写和反映的就不是平常的社会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农民精神解放现象,是一种大狂欢。在此平等、狂欢的基础上,他们选出大当家、二当家,排好位次,继续享受平等和自由。

三、结语

上一篇:立项,四证办理相关情况归纳总结下一篇:坚强的寂寞(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