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思考(共8篇)
对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思考 篇1
崆峒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关系到社区党建工作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关系到社区的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社区建设。所以,探索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崆峒区探索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
14个街道社区(其中1个农村社区崆峒区有3个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城市规划区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49.3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41万人,有153个居民小组。共建立街道办事处党工委3个,社区党总支13个,党支部36个,有党员2684名。
近年来,崆峒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一系列精神,始终把社区党建放在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大局中来谋划,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文明和谐新社区的要求,围绕“服务社区发展、服务辖区单位、服务党员群众”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丰富载体、创新机制,为构建文明和谐新社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创新协调机制,建立区、街、社三级党建组织网络。一是进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小社区、大服务”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职责、运行机制,促
-1-
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调整组织设臵。按照“有利于服务和管理、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和社区自治”的原则,将原来28个居民委员会整合为13个社区居委会,把办事处党委改设为党工委,成为区委的派出机构;将13个社区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在居民楼院设立了36个楼院党支部,初步形成“把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宇”的社区组织体系,共建立了86个单元党小组、138个党员责任区,实现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全覆盖。三是健全组织网络。在区委成立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分别成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协调小组,建立了区委领导和办事处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积极落实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制度,形成了社区党建的组织网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机制保障。
2、克服薄弱环节,努力扩大党的基层工作覆盖面。一是党建工作向“两新”组织延伸。区委制定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加大非公领域党组织设臵力度。各街道党工委深入调查,积极协调,在专业市场、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民办学校、社会医疗机构等单位积极组建党的组织,并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全区共建立非公领域党组织24个,占应建的100%,累计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80余名。二是党建工作向流动党员延伸。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效方法,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互上党课、-2-
参观学习、举办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全区721名流动党员(其中流入23名)都领到了活动证,纳入教育管理之中,有效地调动了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三是党建工作向驻区单位延伸。积极与驻区单位联系,通过组织开展以“公益事业联办、共建服务设施,思想工作联做、共育社会新人,社区服务联抓、共图经济发展,生活环境联建、共创示范社区,文体活动联谊、共铸高尚情操” 的“五联共建”活动,结成共建对子150多对,努力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3、设置活动载体,丰富社区党建工作内容和活动形式。一是开展“五民”工程。始终坚持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在载体创新上下功夫,在服务实效上做文章,组织实施了以“为民、富民、安民、育民、乐民”为主要内容的“五民”工程,千方百计为居民办好事、实事。新建社区服务大厅4个、社区服务网点8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服务站11个,开办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优生优育、托老托幼等七大系列服务项目40多个,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鼓励引导和协调扶持辖区居民创办便民服务实体60余家,开发再就业岗位129个,培训待业人员126名,协调安臵再就业人员950多人。二是创建文明社区。坚持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的,新建社区文化中心47个,建立棋牌娱乐室、图书阅览室4260平方米,成立健身队、秧歌队、自乐班等群众性健身组织36个,开展“四进”社区活动217(场)
-3-
次。深入组织开展了“道德新风进万家”、“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楼院”、“好爸爸、好妈妈、好媳妇”、“五好家庭”、“文明经营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创建省级文明社区3个,市级文明小区11个、区级文明小区62个,评选文明楼院234个,创造了优美、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三是创建平安社区。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及治安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维护辖区安全;建立学校包学生、家长包子女、单位包职工、社区包居民“四位一体”吸毒人员帮教体系,成立民调、综治、帮教小组240个,设立社区警务室13个,有力地净化了社区的治安环境。
4、夯实工作基础,着力强化社区党建工作保障功能。一是优化干部素质。按照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要求,从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道入手,采取措施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对办事处领导班子进行了3次调整,为每个社区核定编制9名,从各办事处、乡镇选拔30多名熟悉城区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班子,改善了社区班子和干部的年龄、知识结构,提高了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社区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6%。二是强化阵地建设。研究制定了社区阵地建设三年规划,采取多渠道筹资、分实施的办法,先后筹资1130多万元,新建了13个社区办公场所和中街办事处服务中心,使全区社区活动阵地均达到“四室一场”(党员活动室、棋牌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社区警务室,活动场所)要求,平均面
-4-
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区委组织部、民政、社保、计生等部门为各社区配备了党员电教设施和电脑、办公设施、档案柜等,使社区的服务条件和工作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三是加大经费保障。区上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委组织部每年为每个办事处提供党建工作经费1万元,为每个社区划拨党建工作经费2000元,同时,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拨付一定的党员教育活动经费,保证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经过探索与实践,我区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社区党建正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但总体上看,社区党建工作的探索步子还不够大,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成效的充分发挥。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一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畏难思想。一些党员干部认为现在社区管理服务任务重,对驻区单位党组织进行协调和指导的难度大,工作中往往打不开局面。二是单位意识仍未完全打破。一些社区单位党组织支持和参与社区党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性不强,认为社区党建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不愿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和帮助;还有一些单位党组织觉得本单位党建任务已
-5-
经很重,再腾出精力参与和支持社区党建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三是仍然存在消极等待思想。有的社区工作者认为社区党建是党委组织部门的事,抓是帮别人抓,社区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建的新课题,与其自己费时费力的开展探索,还不如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见效快。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了工作上的不同步,因而也就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2、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协调力度还不够大。近年来虽然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构,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一些新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如全区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开展不经常,社区党建工作领导体系仍在沿用组织系统形成的垂直型传统体系,协调职能未充分发挥;一些驻区单位负责人只愿意和街道党工委书记及办事处主任打交道,街道主要领导不出面,很多事情就无法协调;社区单位在发掘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和建设资金、带头宣传社区党建工作、督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等方面显得较为薄弱,未实现全面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受利益观念的影响,与驻区单位关系的好坏往往与经费支持的多少成正比,工作的临时性、随意性较大,尚未形成持久的推动力。
3、社区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社区党员类型多样,如何引导他们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建设,是目前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在职党员由于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监督的制度尚未完善,不能主动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单位对党员进行考评时又难以体现,从而影响了在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同感和参
-6-
与的积极性。流动党员由于社区工作的不到位,准确情况掌握不全,各项管理机制不健全,致使有时处于失控状态。各类“两新”组织党员工作岗位变化快,人员固定性差,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不经常,其中的从业党员处于无人管、无力管的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对党的热情。下岗失业党员、转业或学生党员因为工作单位没着落,管理机构不明确,有时为生活所迫对参加组织生活不热心,不参与组织活动。
4、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等物质保障还很不到位。目前我区社区建设主要依赖财政拨付,受财力影响,对街道社区工作经费投入不够,“费随事转”原则坚持不到,社区党建工作无经济支撑和财力保障,阵地建设所需费用筹集困难。由于各级投入的严重不足,社区大多又无集体积累,加之社区内优势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社会性投入渠道不畅,社区建设的投入乏力,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效果。
三、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思考
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城市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党在城市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1、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求,进一步强化党建责任意识,完善领导体系管理机制。
一是要形成社区党建的综合协调机制。社区单位党组织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依靠力量。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联席例会制度、-7-
社区党建协调小组例会制度、社区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加强与社区单位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将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协商社区工作计划,部署、落实社区工作任务。二是要形成社区党建的广泛参与机制。社区党员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主体,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联合党校教育培训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离退休党员活动制度、党员责任区和党员联户制度、社区党员议事会制度、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制度以及活动月报、奉献通报、表彰奖励制度等,教育和引导社区内各类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提升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关心和参与度,促进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三是要形成社区党建的责任落实机制。区街党组织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核心。要通过建立健全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街道工委委员和社区党组织书记联系点制度、社区党建工作目标分解督办制度、社区党建工作考核制度等,根据社区建设的情况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保障体制和载体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按照“整体推进、分类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模式,完善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围绕建立党员“五管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坚持隶属管理原则,建立在册党员“直管”机制。在册党员
-8-
是社区党员队伍中相对稳定的成员部份,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直接管理的优势,以直接管理的党员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其它类型党员的管理。通过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民主生活会、党员汇报会、恳谈会等形式,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同时,对直管的党员可实行党建目标管理,党支部与党员签订责任书,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双重管理原则,建立在职党员“双管”机制。根据社区在职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实施主辅结合、双重管理的原则,主动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加强联系,将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表现,通过《社区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册》反馈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单位党组织也要主动把党员的基本情况提供给社区党组织,教育引导和督促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活动,并将党员干部在社区建设中的表现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比先进、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以条为主、以块为辅、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使在职党员在严密的组织活动中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建立流动党员“协管”机制。针对流动党员分散、流动性大、工作变换频繁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动态管理模式。健全流动党员服务站和联系制度,在外出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以《流动党员活动证》督促参加当地党组织活动。建立外来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实施有组织的动态管理。四是坚持多层管理原则,建立“两新”组织党员“联管”机制。设立“两新”组织党建办公室
-9-
和联络站,选派专人负责具体日常党建工作,加强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有利于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研究成立楼寓党支部、一条街党支部、市场联合党支部等,创新组织设臵形式,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特点,创设不同活动载体,把“两新”组织党员管理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五是坚持共同管理原则,建立其它党员“接管”机制。对社区存在的复退军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要加强与直属机关、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的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准确掌握基数,在接转组织关系的同时将其纳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采取登记、考勤等制度形式实行管理,使他们始终处于正常的组织生活之中,确保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
3、按照“合理投入、规范保障”要求,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工作保障机制
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有赖于一定的投入。加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就应重视研究投入问题。一是健全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各级党委一定要把社区党建经费投入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进行考虑,制定社区工作经费保障的管理制度,在工作经费上适当予以倾斜,逐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运行的保障能力。可以从区管党费中划出一定比例,按照标准核定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加大对社区党组织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发展区域经济,增强社区经济实力,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效的物
-10-
质保证。二是健全活动场所建设机制。认真执行省、市委社区阵地建设规划,针对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紧张的现实,多渠道筹措社区活动阵地建设资金来源,分步分实施。按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原则,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建成至少2个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示范社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典型的“闪光点”推动全局。要在党员活动室内规范布臵社区党组织职责、党建工作网络、组成人员名单及分工、党建工作制度、社区党员概况等情况,配臵电教设备和现代化办公设备,设臵宣传橱窗或宣传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社区党建工作氛围。三是健全工作者队伍建设机制。社区党建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配备和建设一支适应工作需要的党务干部队伍,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从全区情况看,目前各街道党工委具体抓党务工作的职能机构只有办公室,人员编制少,社区党支部书记忙于日常事务,无专职副书记,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都比较弱。应结合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趋势,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的职能工作机构,适当增加人员编制,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社区居委会干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应该适当提高社区的职级待遇,将社区支书设为副科级岗位。同时,本着既有利于改善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又有利于干部培养、选拔的原则,注意从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增强整体战斗力。
-11-
4、按照“重心下移、全面覆盖”要求,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群众机制
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重点。社区党建工作就是要按照建立服务型党建的要求,实现服务方法和服务范围上的“全面覆盖”。一是拓展社区服务工作内容。目前社区的服务工作主要针对各类弱势人群、优抚对象和计生对象,这些常规性的工作不能实现社区服务的全覆盖。所以,要积极探索开展面向普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日常生活服务和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的“后勤”服务,在强化社区治安、文化、教育、卫生等职能的基础上,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服务”的原则,大力推进“民心工程”,以此来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的经济效益(开展这类服务基本上都属于有偿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密切街道、居委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的合作关系。二是健全社区服务工作网络。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延伸,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党组织自身组织资源,利用共建机制,吸纳辖区卫生、教育、民政等单位,设立社区服务平台,采取以市场化运作与共产党员志愿者、义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小城市建设与居民在家服务、娱乐、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开展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双结对”活动,设立社区就业服务站和社区爱心超市,建立社区帮扶机制。围绕“关爱夕阳行动”主题,挖掘社区资源,逐步形成社区养老院、社区老年学校、老年活动室、老年保健中心和老年旅游服务站为载体的社区养老网络,积极兴建和发展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福利设施,如托儿所、幼儿园、-12-
少儿活动中心(室),开展寒暑假少儿服务活动,根据客观需要发展“小学生饭桌”和“接送孩子”等服务项目,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为群众提供服务。三是创新社区服务载体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五联共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搭建活动舞台,通过“设岗定责”,与党员签订《社区服务岗责任书》,设立服务岗责任牌,大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明确每位党员的服务职责,充分调动社区各类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以创建示范社区、文明小院、文明楼道和文明家庭为载体,将其作为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把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不断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党建氛围。
-13-
对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思考 篇2
一、构建二级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一) 符合学校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目前教育已成为国家比较重视的领域, 随着各类高校生源不断增多, 原有规模已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所以各类高校都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这就使得学校投入增加, 经费渠道也不断扩展, 以往的财务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学校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 这就需要建立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来满足新时期的财务管理需要。如:我院当前就存在财务人员紧缺的问题, 学校学生人数过万, 而财务处工作人员仅有7人, 其中还包含2名处长和1名电算化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在进行支付审核时, 想要确保预算得以有序执行, 不仅要从事财务核算, 还应确保审核报销要求的二级经费合理、合法运用, 同时为相关部门及科室提供意见, 促进沟通及交流, 协助他们合理应用二级经费, 并且定期对二级经费进行查询。这无形中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工作量增加, 综合素养要求提升, 因此, 就需要配备相应的财会人员, 尤其是管理人员, 确保二级财务管理有序开展。建立权利、责任和利益统一的学校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不断发展具有资金管理、资金筹划和资本运营等多功能的财务管理模式符合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发展趋势。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制度要能体现院系办学的自主权和办学的积极性, 同时要求学校给予其应有的财务管理的自主权。
(二) 符合学校规模扩大的具体要求
随着人们学习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各类高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多,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 各大高校纷纷扩展办学规模。这一现象导致原有的管理体制不再适合现阶段的办学要求, 这就要求必须建立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在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下, 院系享有学校大部分的管理权力, 但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权。为了更好的激发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学校可以适当的将权力下放, 并建立起权、责、利相统一的学校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这样不仅能使院系的团队精神得到强化, 也能够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三) 符合学校财务管理效益的需要
在原有学校财务集中管理方式中, 校级财务需要对院系的财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核算。由于院系没有财务管理的自主权, 且没有制定科学的预算制度, 这就导致院系某些急需经费建设的项目无法落实, 影响了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针对这一问题, 财务部门应该始终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开源节流, 并且应该遵循多劳多得、奖励先进等原则, 建立符合高校财务情况和发展情况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理顺学校和院系之间的财务关系, 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上, 使院系管理财务的自主权得到体现, 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能够使院系树立起责任意识, 从而使学校的资金能够被合理的调配和使用, 保证学校财务管理效益的提高。
二、建立高校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高校经济责任制
校长是高校的法人代表, 需要对学校财务工作负责。但由于这方面的规定没有得到较好地执行, 所以目前我国高校的二级院系领导只享有权利, 但没有相应的义务, 这就使经济责任不能被具体落实。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 将责任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依据, 本着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强调财力集中和权利下放, 并且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 来明确高校财务负责人的相关权利和职责。这就要求高校的校长将财权下放, 委托学校的其他负责人来行使财务管理的权利, 并对其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按照学校的管理层来划分出校长、处长、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负责人等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通过各级间的管理和带动, 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经济责任制, 并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应该遵守的有关纪律, 使经济责任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我院收入系部的创收经费, 包含系部办理培训班的经济收入、资源管理的经济收入及社会服务 (礼仪) 的经济收入, 除了提取10%-15%的管理费用外, 全部返还系部使用。另外合作的实习企业所交付的学生实习管理费用留存50%后交系部、部门进行自主支配, 从而提高了我院而二级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 完善财务管理构架, 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遵循校长负责制的原则, 如有重大的经济事项, 应该由党委会进行研究。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财经工作领导小组, 并负责协调和处理各类经济关系。还应成立高校财务预算委员会, 负责对学校预算进行科学决策。高校应该在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建立起完善、合理和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 首先应该建立起高校的财务管理的宏观组织构架, 充分发挥学校的宏观监管能力。在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 应该做好财经领导小组和预算委员会等组织建设, 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其次应该加强对学校微观财务管理组织的建设, 不断完善财务部门的各项功能, 做好财务部门的组织建设。我国目前高校财务机构功能较单一, 仅能满足财务方面的日常工作。为了使财务工作能够长期发展, 应不断完善和增加财务部门的各项职能, 主要包括资本运营和资源筹划方面, 这就需要学校的组织机构应该适当的引入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
(三) 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在高校开展二级预算管理, 能够促进二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二级预算管理体系, 要对预算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 并做好支出控制工作。 (1) 预算编制方法。推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就应建立起以学院为主体的预算体系。将学校经费分为科研经费、活动经费、教学经费、教育经费和行政经费等, 学校在年初根据的工作任务和计划来编制财务预算, 由财务部门审核后提交学校党委会审定通过后方可实施, 最后由财务部门来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 (2) 预算控制。预算经过党委会的审议下达后, 任何部门和人员不能进行随意更改, 如需调整的, 要经过严格的审批, 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财务部门要利用预算控制财务收支, 以保证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如没根据预算来严格执行, 应该追究负责人的相应责任, 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控制下, 不仅要控制好各项指的执行情况, 学院还应该进行自主监督和管理,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检查, 将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做对比, 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差异和原因, 这样才能便于对预算结果进行改进。另外, 还应对表现良好的个人或团体予以奖赏。如我院对后勤服务公司, 成教学院”规定了任务指标, 编制年度经费的预算, 在年终进行考核时, 如能超额完成任务, 就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 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增强了我院二级财务管理的能力。
(四) 建立和完善财务目标管理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权利下放后, 为保证院系能自主管理, 充分调动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 就应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二级院校存在学科差异, 但也有一定的共性, 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体系也大体一致。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围绕学校年度计划、院系间的差异和发展目标案例制定。为提高高校经费使用效益, 保证院系能够顺利完成财务管理任务, 应将学院经费和高校考核指标联系在一起。如高校在年初确立二级院系应完成的目标, 年终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经费划拨, 如超额完成任务的, 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三、结语
在高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 建立相应的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并对二级财务管理的行为进行规范, 这样才能保证高校长期健康的发展。高校在运用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过程中, 只有不断地进行调研、寻找规律和总结经验, 才能使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从而有利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财务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原有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建立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从而使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文章阐述了高校构建二级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探讨了建立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对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思考 篇3
一、中国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财政收入运行机制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主要集中于预算内,如“利改税”、分税制、《税收征管法》和《预算法》的颁布实施等,预算内收入运行机制法制化、规范化受到预算外、制度外收入的严重冲击,其效果很大程度上被抵消,并演化成为目前最突出的财政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制度外、预算外收入采取了若干治理措施,但从整体上看,效果不够理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分析,主要有:一是社会公共权力缺乏制约,众多公共权力机构直接介入分配领域。二是财政的职能被肢解,国家财政不能统管政府收支。三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职责划分不清。
(二)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并存,影响财政职能的实现
与收入运行机制相比,财政支出运行机制调整相对缓慢,从根本上讲,至今尚未走出传统体制下大而宽的支出格局的影子,财政负荷沉重。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巨额的国有企业亏损补贴。 除政策性亏损补贴外,国家财政实际上承担了大量的经营性亏损补贴,成为国家财政沉重的负担。二是过长的事业单位供给战线。一些不属于公共物品范围,可以由企业及个人举办,完全能够商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仍然由国家掌握,财政供给经费。三是行政经费膨胀。四是公共服务能力弱化,在公共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投入不足。从绝对数量看,改革开放后,科教投入确有较大增加,但从占财政支出的相对比例分析,近两年还出现下降的趋势,而且财政科教支出占GDP 的比重在世界上也是居于后列。
(三)财政管理运行机制的主要矛盾尚未解决
一是职责不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职责不够清晰,往往一件事中央和地方都有责任,但各级政府应当支出多少并不落实,致使一些公共服务不到位。二是中央与地方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还没有建立。三是现行预算制度没有统一政府收支,大量财政性资金在预算体外循环。
(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财政管理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对支出预算管理的改革相对滞后。在预算编制上编制时间短,程序不规范,编制内容不细,漏洞较多,编制方法简单,科目设置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这样势必为“暗箱操作”提供了空间。在预算的完整性上,由于部门利益的驱使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预算内外资金没有有机结合起来,财政预算仅仅包括了预算内收支,预算外收支分散于各部门和单位,使收支的统一性受到影响,不能完整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规模,不利于正确合理地配置资源,甚至为重复建设、挤占挪用、腐败浪费等行为提供了可能。在预算的执行上,由于上级转移支付占地方可用财力比重越来越高以及年初不能确定的现实,或者由于公共财政取向的转变,亦或者由于捉襟见肘的地方财力与不断扩大的支出间的矛盾越发突出,财政部门不得不对科目间的资金进行频繁划转调剂,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随意性较大。在财政监督检查上,无论是财政监督的范围与深度,还是财政监督的方式与方法都不能适应职能转变的要求,财政监督检查没有渗透到财政性资金使用的边缘,存在着真空。
二、中国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思路
(一)规范财政收入运行机制
首先必须在法律制度上禁止制度外收入的存在,没有经过有关法律程序,任何党政机关(包括政府授权垄断经营的事业单位)不得向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组织收费创收。并且通过加快立法进程,将税收立法权及开征权、行政性收费审批权,由政府部门转向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掌握,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监督。其次,彻底解决预算外资金问题。从本质上讲,它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历史使命已完成,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不能再久拖不决,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取消预算外资金。再次,在彻底解决制度外收入、预算外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税收征收管理。鉴于财政改革的复杂性,财政收入运行机制的规范化,不能单纯依靠财政改革,需要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来考虑,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协调配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确立科学的支出体制,构建公共支出框架
首先是科学界定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一般性的竞争性生产领域与财政脱钩,全面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手段配置资源,腾出更多资金,提高对科学、教育、环保等方面的保障能力。其次要重新确定支出顺序。根据有保有压、保压结合的要求,按照保工资发放,保机关正常运转、保社会保障、保公共设施建设的顺序编制预算,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再次是调整财政建设性资金投入。公共财政并不排斥建设性资金的投入,关键是要改变投入的方式和方法。财政要从过去直接对竞争性领域、应用性研究、一般性文艺团体的投资和企业亏损补贴等方面退出来,逐步转向公共投资领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等,为社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和投资环境。
(三)加强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重点,进一步划分清楚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群众最希望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把这些问题的事权和责任先理清,然后依据效率的原则,明晰以哪一级政府为主负责,明确支出责任,逐步推进改革。二是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复式预算,以保证国家财政有能力、有财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公共物品,克服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履行公共财政的职能。三是解决财政预算不能统揽政府收支、财政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
(四)改革预算管理,提高理财水平
凌河街道振兴社区建立爱心机制 篇4
“工作树立品牌,品牌提升工作”,凌河街道振兴社区党总支结合本辖区实际,不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建立服务居民的爱心扶贫超市、“暖春”基金会、爱心储蓄联盟为内容的“爱心机制”党建工作品牌,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成立社区“爱心扶贫超市”。振兴社区“爱心扶贫超市”是以“捐、赠、卖”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经营,采取捐赠“物品”和“积分”的方式来运作,由社区“爱心超市”统一接收辖区单位、企业、商户、居民(捐赠人)的现金和物品,商品价格全部标注为积分摆放在社区“爱心超市”里,居民凭“爱心积分卡”到“超市”兑换所需物品。截至目前,捐赠衣物达500多件,捐助资金5000多元,根据积分和社区贫困户领取物品人员达50多人,领取物品有米、面、油等,解决了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的燃眉之急。
二是成立“暖春”基金会。凌河街道振兴社区把爱心行动与倡导救助对象加入志愿者服务队结合起来,让辖区贫困失业人员、老党员、辖区贫困独生子女家庭老人、辖区孤寡老人、辖区残疾人、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这些救助者参与社区服务,积极推行了“爱心积分管理办法”,把居民们吸引到构建和谐社区中来,对参与者发放“爱心积分卡”,持卡户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治安巡逻、宣传民事调解等公益活动后进行加分,社区干部将依据工作量的大小、在“积分卡”上记入10—30分的分值,年底根据积分可到“社区爱心超市”领取相应物品。目前,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持有“爱心积分卡”人员有125人。我社区共有特困家庭118户,2011年共捐款3231元,共救助贫困户18
户。
对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思考 篇5
今年以来,**街道全面对标区“1551”工作体系,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办、文旅名邑、美丽**”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驻地改造提升、桃花山工业园“退二进三”、钢铁市场整体搬迁等重大发展机遇,主动对接融合,加快转型发展,强势推进招商引资、拆违拆临、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全办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完成税收4***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万元,同比增长**%,占全年计划任务的**%。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坚定不移地实施供给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三大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全街道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2家。一是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宇龙公司努力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拥有专利32项,沃泰耐材、昶升机械、盛唐环保等企业不断深化技术改造,成功转型升级,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科技竞争力不断提高。二是实施品牌立企战略。宇龙公司着手申报全国驰名商标,天龙食品、华东风机、福盈门电动车、永胜风帆等企业完成了马德里商标注册,品牌战略初见成效。三是实施招商引资战略。5月10日,**街道与中铁建工集团正式签订了驻地改造提升暨古城建设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额约**.*亿元;5月16日,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拟在桃花山建设清华启迪(山东)国际智慧科技城。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片区规划建设。聘请北京舜景易道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美丽乡村片区进行了规划设计,6月中旬完成了招投标和土地流转,目前各个标段正在进行施工。二是积极推进绣江河整治工程。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其中河提工程完成**%,护坡工程完成**%,建筑物完成**%。三是积极推进锦绣华府工程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进入内外装修阶段。四是积极推进安息园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基础施工,正在进行主体建设。五是扎实做好济青高铁**北站、济青高速改扩建等项目服务工作。目前济青高铁正在进行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安装、调试;**北站站房、地下候车厅、站前广场、外连接道路工程顺利进行;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北半幅工程已经完成,**东互通立交工程基础完成,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省道244线正在进行管道安装和绿化;省道102线正在进行道路基础施工。
(三)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驻地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截止目前,已入户测量2***户(含国有土地***户),占任务数的**.*%;签订协议1***户,占任务数的**.*%(不含国有土地);拆除1***户,占任务数的**.*%(不含国有土地)。二是桃花山工业园“退二进三”进入尾声。截止7月5日,除16家入园企业和4家涉法涉诉企业外,其它47家企业已拆除44家,还有3家正在拆除,桃花山拆除后将为清华启迪等高端项目落地腾出空间。三是钢铁市场拆除工作基本完成。3月22日正式启动钢铁市场拆迁工作,4月17日,市场内***名业户全部签定拆迁补偿协议,截止7月1日,钢铁市场拆除工作基本完成,为驻地改造提升暨古城建设腾出发展空间。
(四)乡村振兴战略初见成效。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坚持先行先试,发挥政府引导、扶持、监管职能,流转土地近**.*万亩,打造**大葱农业产业综合体、施家崖休闲农业产业综合体、华家金硕蔬菜种植基地、北关盛世庄园等多个样板,为农业更加发达、农村更加美丽、农民更加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重点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个村先行试点垃圾分类,并取得良好效果;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程,上半年完成改厕2***户;强势推进“双拆”工作,拆除违章建筑***户,拆除建筑面积17260平方米,并全面实现了复耕;严格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进“清河行动”和畜禽养殖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三是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月**日,街道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动员部署会,并邀请区农业局三资中心主任对村干部进行了培训,目前已进入清产核资阶段。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速推进“三大片区”规划建设。以驻地改造提升、济青高铁开通为契机,大力推进驻地片区、美丽乡村片区、济青高速**互通立交片区规划建设,积极争取现代物流项目,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聚,努力打造高端物流园区和生态旅游新城区。
一是古城片区规划建设。下半年,继续推进驻地改造提升项目拆迁工作,积极对接中铁建工集团,尽快完成古城规划,打造集游览、古城观光、时尚休闲、特色娱乐、文化创意为一体,兼具**风情的城市综合体、慢生活小镇,努力将**建设成为**中部城区发展新高地、新坐标、新名片。
二是美丽乡村片区规划建设。以济青高铁**北站周边的施家崖、华家、南河、北河、绿竹园、小李家等6个村为基础,结合南北通道建设、桃花山“退二进三”等重点工程,积极打造济青高铁美丽乡村片区,努力打造生态旅游、颐养休闲的新高地。
三是高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充分发挥济青高速、济青高铁的交通优势,积极争取在**北部规划建设高端物流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知名物流集团,力争建成济南东部的物流中心。
(二)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动三项重点工作。下半年,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街道驻地改造提升、钢铁市场整体搬迁和桃花山“退二进三”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一是街道驻地改造提升。继续推动一期项目的拆迁工作,并适时启动二期项目的征地拆迁,高标准规划建设**古城,打造集古城观光、文化娱乐、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于一体的文旅名邑。
二是桃花山“退二进三”。扎实做好桃花山“退二进三”工作,积极与法院协调解决涉法涉诉企业问题,按期完成入园企业和涉法涉诉企业以外的企业拆迁工作,为高端项目入驻腾出发展空间。
三是钢铁市场整体搬迁。扎实做好钢铁市场拆除的收尾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物探、土地收储、出让、招拍挂等安置区前期准备工作,为驻地改造提升暨古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办”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和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抓好本土骨干企业改造,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拉长产业链,拓展深加工,实现提质增效。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抓好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
二是实施品牌立企战略。积极帮助宇龙公司申报全国驰名商标,鼓励宇龙公司、华东风机、昶升机械、盛唐环保等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专利,通过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提升**大葱支柱产业地位,充分利用区政府扶持政策,积极扩大**大葱种植规模,不断提升大葱品质。继续做好施家崖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园、**大葱农业产业综合体、北关盛世庄园、华家金硕生态园等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带动相关产业持续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四)突出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计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加快都市田园休闲区建设。着力打造沃泰龙山瓷、荷香生态园、女郎山葱岭郊野公园、**大葱博物馆、西关总理恩师祠堂、华家红色教育基地等工农旅游休闲项目,形成工业、农业、红色旅游的精品线路组团。
二是扎实推进“双项提升”工作。积极创建文明宜居村居,深入开展“违法建筑和乱埋乱葬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移风易俗、打击非法宗教、扫黑除恶”五大行动,建立健全防违、控违、治违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提高村居文明程度。继续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程、生态公厕建造等生态治理项目,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调研报告 篇6
调 研 报 告
(中共中田乡党委书记——蔡正勤)
近年来,中田乡党委围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了“五个好”党支部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致力探索新的思路,打造新的载体,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以党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结合中田乡的实际,认真调查究研,对我乡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方面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的实践及成效近年来,乡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创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和谐工程”党建主题活动,全面贯彻党管责任制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构建新形势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党建”格局在齐抓共管中初步形成。各级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意识,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在全乡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完善 领导机构。乡党委专门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基层党组织也在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系点,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形成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领导干部之间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目标管理。2008年初,乡党委与各村党支部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探索了党建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兑现的途径和办法,将党建工作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逐步纳入了全乡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在全乡上下基本上形成了党建工作共识。三是层层抓好落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增强了“抓好党建工作是本职,抓不好是不称职,不抓是失职”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以乡党委为重点,以党支部为基础,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齐抓共管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并建立健全落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坚持评优与罚劣相结合,有效推动了党建工作的层层落实。
2、领导班子建设在制度创新中不断加强。各级基层党组织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深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制定并完善各党支部的工作规则,规范了党支部议事制度,健全了党内民主生活制度,领导班子的工作运行规范有序,整体合力不断增强。一是扩大选人用人上的民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和改进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制度,实行了乡级干部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推行公开选拔。在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中,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把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
3、基层组织建设在打造特色中不断推进。我们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创特色”的工作思路,注重在党建活动的开展上创造品牌,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上水平。一是打造了“和谐工程”党建品牌。通过在全乡大力实施“和谐工程”党建主题活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党建工作特色。村提出了“发展集体经济、培植个体经济,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扶持党员经济能人,发挥党员专业户的技术优势,深入开展了党员“双带”活动。二是构建了“爱心”帮扶体系。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宗旨,广泛开展了“爱心”帮扶活动。
4、党建工作覆盖面在积极探索中不断扩大。随着我乡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的日趋多样化,基层党建工作也逐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一是拓展工作领域,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我们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开拓工作新领域的突破口。二是拓展教育对象,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我们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农村党员、流动党员等特殊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权限,大力实施了党员“安家工程”,积极组织开展了实行流动党员的双向管理制度,探索出了一条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加强对各类党员进行考核和监督的新路子。
二、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领导干部的党管责任意识和能力不强,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一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党建工 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高,片面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抓与不抓关系不大,抓好抓坏问题不大,深入研究少,调查指导少、督促检查少。二是党管责任制执行不力,缺乏硬性约束。主要是对党建工作的落实的情况、落实的好坏,没有明确、具体、过硬的制约措施,客观上造成了党建工作抓好抓不好一个样的局面。
2、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党组织设置客观上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的矛盾上:一是社会经济组织的迅猛发展与党组织设置滞后性的矛盾;二是市场经济规则与党组织设置行政依附性的矛盾;三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与党组织设置单一性的矛盾;四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与党组织设置局限性的矛盾。正是由于新形势的变化发展,使得以往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呈现出了无人管、无序管、无处管、无力管、多头管等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3、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力有效发挥。这个问题在机关和部分农村党组织中表现比较突出。在机关,党组织发挥监督保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以政代党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冲击,出现了“党组织管党务、村委会管村务”的现象,村委会不 接受党组织领导,村级党组织不敢于、不善于领导的问题在一些农村还较为突出。
4、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从现阶段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来看,还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有的政治信仰不坚定,对社会主义产生动摇,政治纪律和党性观念淡薄,宗旨观念弱化。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向党内生活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蔓延,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高。二是业务能力和素质不适应。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为明显,突出表现在缺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深入了解。
三、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思考
从我乡的实践及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我觉得,基层党建工作要想取得持久的动力,打响品牌,关键就是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有效确保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从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基于此,我认为,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要着重建立健全以下四项运行机制:
1、强化各级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一是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党组织每个成员和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担负有抓好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都要落实相应责任。党组织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是“主要责 任人”,具体抓落实;每位领导干部要结合分管业务工作抓好党建工作,努力做到抓业务要不忘党的建设,抓党建设要围绕业务、服务业务,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二是要推行任务分解制。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坚持逐级负责原则,坚持一级抓一级,抓下一级,一抓到底。要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把各级党组织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各级,分解到人,形成纵向、逐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保证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科学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农村,要积极探索依托支部+协会长等组织建立党组织和相对集中设置党组织进行管理的党建新模式;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取联建、挂建、区域统筹等多种形式组建党组织,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正常的党建工作,从而不断壮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2、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选任机制。一是要严格标准,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优秀干部选配到乡镇一线;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靠实干出实绩,凭实绩用干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要继续规范干部选任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干部考察预告、差额考察、末位淘汰、全委会(或常委会)票决制及其相关的配套措施。二是要改进基层干部培养选拔途径。要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改革选人办法,采取内育、外选、下派 等多种方式,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和身份界限,把那些善于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人才推选出来,并予以重用。要通过全面推行“两推一选”,不断探索村干部培养选拔的新路子,不断把农村党员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上,把村干部的精力引导到为民服务上来。三要强化党员队伍建设。要严把入口,搞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扩大党的阶段基础。要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农村党员、机关党员、离退休党员、企业党员等不同层次党员队伍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及离职退休党员的管理,促其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原则,不断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
3、创新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工作创新机制。一是建立特色培育机制。党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创造特色。任何特色都是既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基层党组织要多从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从手,从本单位群众最关心、最具有资源优势的方面着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及时总结经验,挖掘特色、培植典型,创造工作新特色,打造工作精品。要有总体规划,使各个零散活动系统化,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立为民服务机制。要将党建活动这种“务虚”工作做成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民心工程”,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动员、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宗旨,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墨迹 工作作风和态度,始终把党建活动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使党建活动真正受到群众欢迎,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把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并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内涵,扩大工作成果。要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联系点、党员分类管理等各项制度,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
4、探索加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是要实行目标考核制。要改变过去党建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责任不明、任务不清、奖罚不分、成效不佳的状况,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目标考核制度,把各级基层党组织完成任务、履行责任发问,作为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完善把党建目标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目标相结合的“双线目标考核制”,把年终考核与平时检查结合起来,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结合起来,作为评先表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党建工作“动力源”。二是要引入激励机制。要建立起包括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政治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充分肯定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的成绩,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党建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实行“三优先”,即年轻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年纪较大的干部继续任职,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优先解决后顾之忧,从而调动基层抓党建工作的积极 性。三是要落实投入保障制。要加大和落实党建工作经费的投入,建立稳固、正常的党建经费来源渠道,要将党建经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形成专项经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力的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实现好、巩固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
对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思考 篇7
1. 概述
近年来, 高职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实践型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 因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 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各自为阵, 尚未形成统一规划的管理模式, 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套用普通高校的管理运行模式, 与职院特点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因此, 通过分析现状, 加强高职教育进行科学定位。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 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受行政与学术双重制约。高职院校管理与运行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的问题
一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一方面, 条块分割问题。当前高职院校既有地方的, 又有企业或合办合管, 其主管部门多而杂, 有的属有地方教育部门主管的, 也有的属行业部门主管的, 管理体系与机构多样化, 管理多头, 职责分散, 难以协调与管理。另一方面, 形式及途径多样化问题。目前高职教育学校大多以独立的高职院校为主, 而本科高校下设置的二级学院及其他形式为辅。主要由中专、职业高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改制组建而成。行政管理占主体地位, 而行政人员对学术重视了解不够, 造成发放的经费混乱, 而造成科研项目经费所占比例缩小。二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一方面, 人事制度有缺陷。人才配置、人事制度等缺乏科学性, 机构设置臃肿, 工作效率低下, 管理人员与教师结构不合理, 尚未形成动态化的激励、评价、监督机制。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臃肿, 办事效率低。另一方面, 管理存在缺陷。条件较差, 实训设施设备、教师技术、规章制度等有待加强, 导致管理混乱。
2.2 运行机制的问题
一是办学特色问题。高职院校缺乏市场化前瞻性眼光, 有的生搬硬套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办学模式, 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够, 所培养的人才需求量不大。二是与企业、行业合作运作机制问题。高职院校与企业和合作联动缺乏政策支撑, 加上缺乏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 导致双方合作联动机制运行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建设比较薄弱。三是运行机制问题。与普通高校相比, 高职院校的软件、硬件资源环境仍然处于劣势, 加上待遇不高, 难以留住优秀教师人才。
3. 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宏观协调, 减少行政干预
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推进, 过去以行政干预为主的管理体制机制已很难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 因此,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设置高职院校管理机构, 化繁为简, 最大可能地减少行政干预。要以培养实用性、职业性人才为主要方向, 对学科与课程继续努力科学重置, 明确行政与教学职能。要正确妥善处理好政府、职院、企业、培训机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政府要从高职教育提供者变为购买着, 从具体办学转变到政策引领和统筹协调方面来, 从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监督与调节上来。通过明确政府职责, 有利于理顺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关系, 这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前提和重点。
3.2 发挥政府职能, 加大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地方政府在减少对高职院校管理的直接干预的同时, 还必须充分履行教育管理主体责任, 要加大辖区内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力度。作为地方政府, 要把辖区内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安排专项的职业教育发展经费, 并根据发展需要, 逐年提高经费标准。同时,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要充分盘活社会教育资源, 加强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从根本上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3.3 强化内部管理, 打造办学品牌
一是改革评价机制。高职院校要建立与自身实际相符合, 构建有利于职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教研和水平, 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职业性人才提供坚强的保障。二是改革学术管理。科学处理好学术与行政的关系。明确学术权与行政权的分工、协作、制衡机制, 在做好行政管理的同时, 要实现学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确保学术权的相对独立性, 提高师生从事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突出特色品牌。高职院校要坚持特色办学、品牌立校, 将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效益, 以特色求发展, 增强独有专业的独特性, 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下功夫。实施名院名师名生品牌工程, 扩大院校品牌, 提升影响力, 增强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的改革是贯彻国家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只有切实加强政府职能定位, 强化宏观协调, 减少行政干预, 加大支持力度, 改革内部管理, 突出提升, 打造品牌, 才能助推我国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摘要: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进程中, 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也需要进行一系列地改革。文章首先就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然后分析了当前基本现状, 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红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2]韩笑波.基于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J].现代交际, 2012, 09:184.
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研究 篇8
【关键词】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
自2004年北京东城区创新社会管理,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以来,十多年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遴选51个城市进行试点,取得了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从2012年开始,呼和浩特市以试点经验为蓝本,开始尝试本地区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目前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基本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社会治理模式。其主要优势是能够实现关口前移,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加强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的扩大,避免恶性结果的发生。首先,一改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最大程度保障管理效果的及时、精确和高效;再次,管理机制具有科学性,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社区网格化治理,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难点和问题,究其根源是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本文拟从呼和浩特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情况为例,重点研究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运行机制。
一、呼和浩特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概况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30平方公里,市内辖玉泉区、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四区,常住人口192.33万,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2]。市四区辖28个街道,共202个社区。2012年3月,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自3月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到2012年底基本实现了在全市范围内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
(一)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组织结构
呼和浩特市从实际出发,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社区内的居民住宅楼、驻区单位、商业网点、公共场所等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五级服务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并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服务管理队伍和党小组,形成“网格服务管理队+网格党小组”的组织构架。这是对呼和浩特市传统的“两极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在社区治理结构上的重大调整,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网格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掌握民情、安全防范、解决矛盾、维护稳定等作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上办”[3]。
(二)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运行模式
总体运行模式是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对网格内发现或接收到的群众困难和问题,实行逐级处理、逐级上报、逐级反馈、逐级督查,保证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具体运行流程为:网格服务管理人员入户了解、日常巡查或电话接收到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首先在网格内及时解决处理,处理不了的建立案卷逐级上报,由街道、区或市网格管理机构派遣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向网格服务管理团队反馈,再由网格服务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群众。对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由市或旗县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机构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对重大、紧急问题,由网格服务管理队直接向旗县区或市级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机构报送。
(三)组建社区网格服务团队
街道和社区现有的干部兼职,实行AB岗,A岗为网格内工作,B岗为自己原来从事的工作;每个网格服务管理队由若干人组成,党员不少于3人,并建立网格党小组。其中:1人为网格党小组组长兼网格服务管理队队长,1人为网格管理员,其余人员为网格协管员。吸纳居住在网格中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关心热爱社会事务和社区事务的居民党员加入网格服务团队。同时,为全市每个社区配备1名协警,加强社区警务力量。
(四)建立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经费规划制度
1.社区协警和网格协管员的工资。由市、旗县区两级财政按1:1的比例匹配,市级财政每年约需投入1500万元。
2.市、旗县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工作机构的办公经费,由市、旗县区财政分别承担。
3.信息平台建设经费,同样由市、旗县区财政分别承担。市级财政每年共需投入信息平台建设经费约2500万元。
4.奖励经费。为了充分调动各地区开展社区网格化工作的积极性,市级财政每年将拿出一定经费,对各旗县区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奖励。
(五)制定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考核制度
1.将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全市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和出台相应规则制度,积推行定期走访、挂牌上岗、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快速处置等工作方法;
2.建立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服务管理人员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3.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并向社会公布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4.街道和社区每季度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各网格内住户,了解网格服务管理人员上门入户、日常巡查等情况,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人员,予以转岗或解聘。
二、呼和浩特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保障不给力
1.领导组织体系缺乏统筹协调能力。由于我市社区网格化建设是从市四区分别开展的,各区独立建设自己的网格化管理运行平台,而市级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这就导致需要市里统一协调的问题无法解决,给网格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给部分民生问题的解决造成了壁垒性的障碍。同时,社区网格化运行平台与城管网格化以及公安网格化管理运行系统也没有很好地整合,导致各自为政、信息不能共享。
nlc202309031547
2.执行机构不专业。社区网格化工作必须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无论是网格化运行的信息平台还是手持终端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使用。这就对网格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市社区网格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与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网格员大多是社区聘请的“4050”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相关的培训又跟不上,导致网格化工作的专业人才尚显不足。同时,作为一项社会工作,社区网格化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如调解邻里纠纷、社区矫正、心理调适等工作都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而目前我市基层服务队伍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尚显缺乏。
(二)政策保障不配套
社区网格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保障网格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而目前我市关于社区网格化工作的相关立法缺失,运行细则不明确或执行不到位,导致很多问题成为网格化工作效率提升的瓶颈。如,相关部门单位的综合协调难、网格化工作只在体制内循环,没有深入到居民群众当中,无论是在宣传、管理、服务还是在考核评价环节,都缺少居民必要的参与和互动等等问题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去解决。
(三)资金保障不到位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经费规划比较单一,仅仅依靠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缺少其他的投融资渠道。由于市级财政的投入力度是固定的,各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发展水平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区财政的实力。而各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投入到网格化建设的资金差异较大,导致全市社区网格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自2012年开展社区网格化工作以来,新城区累计投资6000万元,而其他部分区尚未建立网格化运行平台。由于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各区网格员的工作待遇偏低,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有效建设。
(四)考核机制不科学
1.单一针对网格制定考核办法。我市现行的考核办法主要针对网格制定的,很少指向其他的参与单位。事实上,社区网格化工作,虽然网格划分在社区,但服务管理、问题处置要依靠政府各委办局、街道社区网格及服务提供单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考核机制不能单一针对网格,要面向所有参与单位。
2.现有的考核办法执行不力,且缺少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如,我市社区网格化工作考核办法中规定“要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并向社会公布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我们向社区居民调研访谈,居民表示从没有接受过关于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更没有看到过相关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三、健全呼和浩特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的思考
(一)组织保障
1. 尽快组建具备综合协调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能力的领导组织体系,如成立市级或自治区级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最高的效率为民众排忧解难,提供服务。
2.大数据时代,信息共享是必然的趋势。为整合数据资源,应加快社区网格化运行信息平台中市级平台的建设进度,以便统筹全市各辖区的网格化运行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同时将城管网格化、公安网格化、110、119、120等平台都整合起来,形成全市信息化管理一盘棋、一体化。
3.加快社区网格化工作队伍建设。培育一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信息使用技术的网格化工作队伍,并且逐渐培育这支队伍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任何事业的建设,人才是关键。有了较好的硬件设备,就必须打造熟练操控设备的工作队伍,这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为民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政策保障
1.尽快出台社区网格化工作的相关立法,使社区网格化工作有法可依。法制社会,社会治理也要纳入法制的轨道。
2.明确运行细则。如制定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具体办法;规划居民参与途径,包括社区网格化工作在宣传、管理、服务以及考核评价等环节中居民如何参与。真正让居民体会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成效,打破社区网格化工作只在体制内循环的怪圈。
(三)资金保障
1在财政投入之外,努力增加社区网格化工作的投融资渠道,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2制定具有较强可行性的资金保障措施,保障全市社区网格化工作协同发展。
3.适当提高网格员的工作待遇,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考核机制
1.制定面向政府各委办局、街道、社区、网格及服务提供单位的考核办法,且评价标准切实可行。
2.严格执行现有的考核办法,且制定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使考核办法能有效提高社区网格化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海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与展望》,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版,第46页
[2]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呼和浩特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呼和浩特市统计局网2013年3月20日。http://www.huhhot.gov.cn/hhhttjj/show_news.asp?id=713
[3]正北方网新闻:《呼和浩特:社区网格化服务试行 6月份实现全覆盖》,正北方网2012年3月7日http://www.northnews.cn/2012/0307/706786.shtml
作者简介
任福荣,1981年生,女,现任职于呼和浩特市委党校,中级职称,讲师,在职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
【对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思考】推荐阅读: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07-11
街道社区建立社区大学11-25
街道社区文字材料05-28
街道社区公开制度08-23
社区街道实习周记11-03
社区创建最干净街道08-09
街道社区防汛应急预案11-06
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08-18
街道社区创卫会议记录10-22
街道社区主任述职报告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