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共8篇)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1
(4)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位,不仅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各项工作的承接点,也逐步成为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点、社会稳定的保障点,更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文明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城区是汕尾市唯一的市辖区,现有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29个,社区党支部29个,社区“两委”干部181名,社区党员1362名。社区党建工作一直是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把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作为新时期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课题,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区这一目标,着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一、坚持发挥党组织作用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
一是建立各级党委齐抓共管领导机制。建立市、区和街道联合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听取街道党工委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涉及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社区党建工作规划,确定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由市、区、街道各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社区,层层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我区建立完善区、街道联抓的领导机制和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政策,明确了组织、政法委、民政等相关部门及各驻区有关单位的职责,极大地激发了有关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拓宽选人渠道,采取选拔和委派相结合的方式,把一些懂经济、会管理、年富力强的镇机关优秀年轻党员,放到发展不快、问题较多的社区(村)当社区(村)党支部书记,使社区(村)领导班子人员组合逐步优化。同时,对连续多年工作成绩突出,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群众认可的优秀社区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优先吸收为街道站所职工;对特别优秀的社区支部书记,推荐参加招录镇(街道)班子成员考试,补充到镇、街道领导班子中。近年来,我区共有1名社区干部被吸收为街道站所职工,1名社区支部书记被聘录为街道党委委员。大力整顿后进社区党支部班子,对领导核心作用不明显、班子软弱、工作效率低下或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上级党组织及有关部门组织力量,采取措施,限期加以整顿转化,解决“战斗乏力”的问题。我区每年倒排一定比例的后进社区和党支部,由区、镇组派联合工作队进驻帮扶整顿,限期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及时调整社区党组织的设置。本着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原则,逐步建立纵横延伸、条块结合、全员覆盖的区域组织网络。研究制定“情况摸清摸透、服务贴近贴心、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有声有色”指导社区党支部工作的24字方针,形成以共建文明为抓手,以服务居民为目标,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员为骨干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社区党支部领导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参加的联席会议,使社区党建工作延伸到各个方面,解决组织“覆盖不全”的问题。
二、坚持服务社区群众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主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就业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区以建设宜居滨海新城为内容,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条件,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一是坚持社区党建活动同社区管理和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带动和促进社区环境建设不断上水平。随着宜居滨海新城建设的不断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与整治的任务越来越重。为此,社区党组织经常组织一些党员义务劳动,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让党员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去完成。如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开展市区卫生大整治工作中,社区党组织组织一些党员带领群众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活动,共同营造一个洁净美化的良好环境;在强化文明市民教育和城区民俗文化建设以及倡导文明新风的工作中,组织人员进行各种宣传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向社区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延伸,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头维护社区稳定;带头搞好责任区管理;带头开展邻里互助;带头参与社区文明建设。二是坚持社区党建同社区日常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建促进日常工作的开展。让党员在社区的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事调解、拥军优抚等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带头行动,使其始终成为居民群众的旗帜和榜样。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动员社区党员、居民和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各自所属的场地、设施、技术和专门人才,有偿或无偿地为社区服务,逐步把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求助中心和社区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建立起来,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服务设施的作用,以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三是坚持社区党建同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增强党对人民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集中受理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办理工商、税务、婚姻、社会救助,失业登记等事务;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为居民提供家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建立以党员、团员为骨干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手拉手”、“一帮一”、上街扫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理家务等社会活动;成立妇女禁赌会、禁毒会、失足青少年帮教小组等各种自愿组织,认真开展宣传帮教工作;组建社区联防队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社区的治安管理,改善社区社会治安状况。通过这些活动,使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有力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坚持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
一是分类加强教育管理。面对大量来源不
一、层次不
一、思想水平不一的党员,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分类管理的方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流动性大的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通过代管、直管、协管等办法,建立流动服务站、党员联络站等多种形式,把他们纳入党组织的管理之中,同时针对下岗职工党员的特点,在学习方法上突出灵活性,坚持集中学与分散学相结合,学理论与讲形势相结合,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下岗职工党员,积极为他们寻找和创造再就业机会。对生活困难的党员,积极发动党员和社区居民开展帮扶活动,使其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对离退休职工党员的管理教育,针对离退休职工党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分布居住情况,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将其与责任心较强的年轻党员组成党小组和联系对子,使他们与党组织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心离退休职工党员。积极引导老党员参与或牵头组建老年义工队、太极拳队、曲艺社、棋艺社等组织,确保老党员在社区中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对在职党员,则采取组织发动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他们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改进教育管理手段。根据电子信息的发展和社区党员的特点,创新教育管理办法,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贴近时势发展和社区实际。把传统教育管理手段与现代教育管理手段相结合,利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手段,充分发挥29个基层电教网点和33个远程教育接受站点的作用,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实现各级党组织与党员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开展“党旗、团旗挺进网络”活动,发动社区党员、团员开通博客,通过网络为全区工作出谋献策。举办社区干部论坛,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与基层群众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探讨体会,交流经验,形成共识,受到了良好社会效果。同时,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与身体好的党员结成联系对子,由他们定期传递党组织的信息;对年轻党员则强化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为社区党组织当好参谋和助手;对长期在外、流动性强的党员经社区党组织介绍,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活动。一些渔村党支部针对渔民党员长期出海作业的情况,以渔船为单位,建立海上党支部。三是抓好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按照“面积实用、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结对共建、部门帮扶等措施,深入开展街道社区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活动。目前,我区基本上实现了每个社区有足够面积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电教设备,为开展党员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坚持创新投入方式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保障
实践证明,社区要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搞好社区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创新投入方式,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保障。一方面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我区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建立财政保障机制,把社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解决社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和工作人员待遇低的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干部财政统发工资,每年投入108多万元,使社区干部月报酬平均达到700元以上;实行社区党支部书记退休退职生活补贴的办法,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发展社区经济。围绕医疗卫生服务创收,依托医疗、医药机构,联合创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医疗门诊所,开展诊疗救护、送医送药、健康咨询等医疗保健服务创造收入;围绕便民服务项目创收,通过建立和创办社区家政、中介服务中心等,开展通讯、报刊、物业、水电业务代办、代收代缴费用等各种公益有偿服务实现创收。大力发展城市基础管理的产业。发展环卫、园林、环保、保安、物业等城市管理型经济,培育起点高、管理好的专业性服务公司。大力发展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的产业。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个体、私营各种经济形式,兴办投资少、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社区服务型企业;鼓励企事业单位、街道等兴办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为主的就业型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型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既增强了社区的服务功能,扩大就业,又增加了社区经济。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2
一、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现状
金湖社区成立于2010年9月, 由金昌美苑、镜湖人家两个小区组成, 是一个市文明社区。目前, 社区有居民822户, 3500余人, 设有党支部一个, 工作人员6名。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学校、棋牌室、阅览室等多功能活动场所是社区居民又一个自己的“家”。近年来, 在府山街道党工委领导下, 社区两委会围绕创建文明社区目标, 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目的, 大力改善社区文化环境, 不断完善社区文化设施, 坚持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基于居民基本文化需求, 结合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形势、推动社区文化教育的内涵发展, 不断需求结合点、创新点, 大力宣传发展终身教育,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 努力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社区氛围。以达到居民积极参与学习, 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创新开通“金湖之声”社区广播, 每周一三五晚间为居民送上特制的广播内容;创刊《金湖之光》社区小报, 架起与居民沟通交流的桥梁;开办特色文化展馆, 展示社区特色文化、创设“金湖美家”QQ群、开通社区公众微信平台, 畅通民生诉求通道, 营造温馨的氛围, 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努力打造一个“居住安定放心、环境优美舒心、服务方便称心、文化娱乐欢心”的文明和谐新社区。
二、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的转变, 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 给新形势下的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课题:
一是民心期望不对称。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收入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逐渐凸现,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导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等人民内部矛盾呈现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如一些群众对政府寄予高期望, 往往把政府理想化, 对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二是个体心态不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一些存在的现实问题, 如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造成一部分居民心态不平衡, 情绪受到影响。加之影响居民思想观念的渠道增多, 程度加深, 群众思想活动的独创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
三是思想意识不良化。有些居民致富意识强化后, 就缺乏了正确的理想和信仰, 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不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意识道德意识不强, 有些干部官僚思想严重, 玩忽职守, 丧失起码的职业道德, 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放松了对自身的道德约束和修养锤炼, 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加强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做法
根据当前的新形势, 结合社区实际, 加强和改进社区文化服务工作要力争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固本强基, 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各类创建结合起来。首先是创办“金湖之声”社区广播站。每周一、三、五傍晚播放各具特色的文化节目。如《戏曲大杂烩》为爱好戏曲的社区居民播放越剧、京剧、绍剧等选段, 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其次是创刊《金湖之光》社区小报, 通过“文明创建”“五水共治”“在职党员在行动”等栏目进行政策理论、思想道德等文明宣传, 让文明之风在社区里吹拂。再次是结合文明城市和花卉进社区等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文明家庭、花卉之家、文明楼道等评选活动, 把宣传思想文化教育渗透到其中, 让广大居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二是强化服务, 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为居民服务结合起来。为力所能及地帮助居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社区想方设法创设载体, 如推出“七色彩虹桥”社区服务品牌, 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七个为民服务内容。红表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橙表示助老志愿服务队—为老服务, 绿表示环保志愿队—护绿爱绿, 青表示爱心教室—青少年教育, 黄表示家政服务队—小黄帽行动队, 蓝表示医疗服务—健康驿站, 紫表示外来人口—新市民之家。通过一次次有规模、有影响的活动, 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 拓展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内容, 赢得社区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感召力、向心力。
三是凝心聚力, 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社区文化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区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 从而增强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活力。如创设“金湖美家”QQ群、根据社区里年轻人占多数的实际, 社区就想办法与那些平时和社区很少打交道的年轻人建立起更多的联系, 为他们搭建一个与社区交流的平台, 让这些年轻人能够更加了解社区的工作, 以此来把社区里的年轻人都招揽进来。另外, 社区还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居民们只要扫一扫就可以关注社区, 及时会收到社区开展活动的消息, 引起了不少小区居民的关注和强烈反响。如今, 社区的微信“粉丝”已有100多人。另外, 社区还举办系列节庆文化活动, 做到节节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如中秋节的“金婚夫妻好伉俪、敬老爱老乐中秋”金婚庆典活动, 为老年夫妻拍照留念、点蜡烛分蛋糕, 并送上一份纪念品, 使这些老人乐得合不上嘴, 开心不已。国庆期间, 社区举办了“喜迎国庆、扮靓社区”花卉盆景展示秀活动, 既增加了节日的氛围, 又推进花卉社区创建进程, 让喜爱养花的居民赏花斗花, 交流养花心得, 其乐融融。另外, 还通过新组建亲亲编织队和“金湖之美”中老年时装模特表演队等文体团队, 吸引有共同爱好的居民参加其中。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觉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毒赌”, 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总之, 通过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三个结合”,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社区文化服务机制, 不断提升社区文化服务功能, 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使社区文化工作职能真正得到落实和发挥, 共同为开创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而努力。
摘要: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适应新时期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创造一个文明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社区, 是摆在每一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金湖社区为例, 通过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各类创建、为居民服务、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提升社区文化服务功能, 开创了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社区现状,问题,文化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关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13-07.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3
一、社区检察部门开展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职能定位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将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从公安机关调整为社区矫正机构,使街镇司法所成为最主要的社区矫正执法力量。同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些都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在总结我国传统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了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融教育矫正、监督管理与社会适应性帮扶为一体的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也需要对社区矫正监督机制作相应调整和完善,通过派驻社区检察室承担此项职能,有利于检察机关弥补对基层司法所监督的空白,发挥检察室贴近一线的平台优势,在人员配备、工作方法等方面强化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
目前本市各社区检察室均配1-2名社区矫正监督专职干部负责管辖司法所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各区县院社区检察科由专人负责全区县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汇总和分析,市检察院社区处设专职岗位开展全市社区矫正监督业务指导和协调,已形成市、区县、街镇三级社区检察部门对应社区矫正机构的分层监督模式。2014年5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上高检院李如林副检察长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检察机构,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检察院的机构建设”,从全国来看,上海的社区矫正监督,从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监督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鲜明的工作特色,已初步实现了高检院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派驻基层检察室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对接联动机制”、建立“承担社区矫正检察任务的专门机构”的工作要求。
二、社区检察部门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模式和工作做法
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检察室43个,已实现对全市17个区县218个街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全覆盖。总体来看,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已从2012年的6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8500人左右,同时随着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的推行,预计我市监外服刑人数仍将持续高位运行,这对本市社区矫正及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与时俱进。
(一)对外搭建监督配合平台
一是搭建联系平台,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市院社区检察部门注重与市社区矫正机构加强工作联系,在市级层面建立社区矫正监督协作机制,会签双方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支持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制发工作意见,固定检察监督方式方法,促进社区矫正监督的规范有效。同时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与同级社区矫正部门已普遍建立起联席会议、情况通报、联组学习等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的工作互通联系,深化监督工作。
二是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多层次开展底数核对。依托社区矫正对象信息交换工作机制,全市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及时掌握本地区社区矫正对象底数和交付执行情况,通过多层次底数核对,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脱漏管。目前,各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日常巡检工作,对街镇司法所进行常态监督,及时核对进入和终止社区矫正的人数;社区检察科与区县司法局于每月25日核对在册社区矫正人数,及时排查和纠正脱漏管;市院社区处和本市法院、监狱、公安机关与市矫正办形成每季度核对全市各类社区矫正对象人数机制,通过对判、交、送、接、管各环节数据的综合比对,发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推进实时动态监督。信息化动态监督是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全市各区县已成立或试运行的社区矫正中心,社区检察部门已接入区域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数据浏览终端,提高了对社区矫正底数核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市院社区处与市矫正办正结合各自业务软件的研发和升级,探索建立市级层面的社区矫正数据共享系统,以实现对全市社区矫正执法情况的动态掌握和同步监督。
(二)内部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机制
一是逐人建档开展日常巡检。社区检察室对管辖内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制度,通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一线现场检察、文书审查、约见谈话、台账核查等工作,检察日常监管和矫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措施与结果记入检察档案,实现对监督工作的动态管理。在开展日常巡检的同时,突出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的刑罚执行监督,2014年初,市院社区处通过对重新犯罪、社区矫正机构风险分级等情况的分析,并经过在部分区县的比例测算,下发了《关于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刑罚执行加强监督的通知》,明确将:1.被社区矫正机构纳入一级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2.经常居住地不在列管地的监外执行对象;3.涉毒罪犯(依照《刑法》第六章第七节定罪量刑的罪犯);4. 因同一性质犯罪行为被处两次以上(含两次)刑罚的监外执行对象等四类对象列为社区矫正重控对象,在日常巡检中要求逐人参加列管宣告、约见谈话,强化检察措施,并重点检察其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矫正档案及奖惩情况,及时预防和纠正监外执行对象漏管脱管,控制重新犯罪率。
二是常见多发问题重点检察。重点检察主要是围绕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判执交接、列管宣告、外出请假、教育劳动、期满解除等重要环节中的常见多发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检察监督,重点查明社区矫正的衔接、监管、检察监督等各环节上存在的衔接疏漏、监管不严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如在判执交接环节,针对日常检察中发现的审前社会调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列管地核实不准确、执行文书送达不规范而导致延期宣告多发的问题,加强与社区矫正职能部门的底数核对和文书核查工作。如静安区院与区司法局、区法院会签了《关于社区矫正判执交接工作的若干规定》,通过建立被告人保证和承诺责任制度、明确区司法局指定列管的期限、探索核实列管地听证会制度等方法,解决因司法行政机关对法院确定的列管地有异议而互相推诿不予列管的问题,自文件会签以来,区域内再未发生过因居住地争议引发的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情况,总体运行情况较好。又如在宣告纳管环节,针对部分地区派出所参与社区矫正宣告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等问题,黄浦、徐汇社区检察部门重点关注此类情形,统计民警参与率,向分局法制办进行通报,并针对公安机关配合社区矫正工作意识上、警力安排上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且把专项检察后公安机关采纳意见、整改情况作为日常重点监督事项。通过检察,黄浦、徐汇两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宣告前向民警预通知制度,徐汇更是将通知纳入了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平台,即将宣告时间预先输入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由系统自动向列管地派出所民警手机发送通知短信。目前,两区均做到社区矫正宣告执行地民警全参与,保障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nlc202309051827
三是突出问题专项检察。围绕社区矫正活动及监督工作重点及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察,力求通过专项检察反映并解决影响社区矫正规范运行的一类问题。2011年以来在全市层面,已开展“监外执行对象脱漏管”专项检察和“社区矫正人员监管矫正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察,通过深入查找脱漏管症结,排查监管矫正措施不到位而形成重新违法犯罪风险的隐患,提出了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强化被告人承诺保证义务、提升矫治针对性等建议,并促进建立全市社区矫正信息联动平台。同时,各区县院结合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特点,针对执法中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项检察。2013年,全市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共开展“交付执行衔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列管宣告程序规范性”等主题的专项检察12个,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社区矫正执行的规范性。2014-2015年,市院社区处连续两年与上海市社区矫正部门共同部署,针对当前暂予监外执行在法规规定的合理性、统一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有所欠缺,且容易受到法外因素干扰,暴露出很多执法难点的问题,由两家单位共同制文,联合开展“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察判执交接、监内监外衔接的交付执行和收监执行环节。检查发现暂予监外执行存在执行标准不一、特殊对象(流浪人员、精神病人、艾滋病人、未成年子女唯一监护人等)暂予监外执行管理及收监困难、暂予监外执行对象重新犯罪收监难等问题,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将根据问题的典型性和严重性,按照个别问题口头纠正、严重问题发文纠正、一类问题汇总通报的形式,跟踪检察纠正情况,并注重在更高层面推动一类问题的协调和解决。
三、关于我市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的设想与思考
社区检察室通过下沉工作平台、充实监督力量、深化监督措施,改变了传统社区矫正监督主要依靠对数据、查文书的模式,使刑事诉讼末端监督得以强化。但同时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对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化认识,转变观念,通过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推动社区矫正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和社会科学治理。
一是积极转变观念,应对新形势对社区矫正监督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时指出:“社区矫正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矫正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检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针对行刑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可能带来的社区矫正对象增多的趋势,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变被动检察核对为主动推进制度完善,实现在观念和监督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经过试点试行已具备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社区矫正法》已经列入立法规划,进一步全面推开社区矫正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的工作机遇,在市级层面积极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进上海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在自身建设方面,针对上海社区矫正工作在矫正中心建设、专职社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全国领先的状况,需要检察机关在相应机构设置上给予进一步的适应和匹配,健全三级对应的监督模式,实现在监督方法上的进一步对接和深入;同时针对我市社区矫正机构在队伍结构上的充实和制度建设上的需求,也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人员能力和相关配套建设,全方位补强监督力量上的欠缺与不足。
二是深入开展监督,切实提升一类问题监督水平和成效。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于2003年开始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六省市试点,200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省份,2009年全国全面试行,各地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指导管理,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工作发展较快。但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困难和难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工作中予以关注和推进解决。一方面立足职能,注重一类问题的提炼剖析。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执行主体变更后相应职权承接不清,基层司法所执法力量不足,相关单位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日趋突出。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预防和减少脱漏管、个案纠正就能解决,更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检察监督的过程中发挥深入基层、专门化监督的职能优势,及时发现并剖析一类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善用载体,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如针对实时定位监控缺乏制度规范、我市暂予监外执行监管标准不统一、社区矫正执行中止的条件及做法不一致等问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加强同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托社区矫正联席会议、监外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等平台,运用情况通报、监督白皮书等载体推进一类问题的解决,在市级层面促进相关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监督广度与深度的良性循环和有机统一,同时通过经验方法的积累和总结,为本市及全国的相关立法工作及制度构建提供案例和参考。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区矫正的监管水平和技术含量。现代的社会管理方式和司法理念,都致力于通过创新且相对合理的制度尝试,寻求一种更有效率和更有益于适应社会的社会化行刑方式,这也要求我们在社区矫正执行及监督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及监管方式,提高社区矫正及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推动社区矫正管理科技化。实时定位监控作为一项创新的技术手段,对于增强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意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深化刑罚执行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相较于部分省市(如浙江)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定位监控高达70%的覆盖率,我市在此项工作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顾虑,尚未形成规范性的做法。结合今年人大代表关于实时定位监控措施的书面意见,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实时定位监控工作力度,通过探索建立社区矫正计分管理制度,制订多层次的奖惩规则等方式,加强对实时定位监控使用中违规行为的界定和管理,弥补当前实时定位监控适用及奖惩措施上的制度空白,使之成为社区矫正执行中可用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推进社区矫正数据共享信息化。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不仅是其刑事判决、执行变更的依据,也是其在社区服刑考察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对其的奖惩手段及制订个性化的帮教措施,但随着执法主体的转变,对于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前科劣迹、行政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等信息,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沟通不畅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通过信息化建设打破沟通壁垒。建议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积极推进本市公、检、法、司监外执行工作数据平台建设,形成社区矫正的大数据管理和大格局监管,在根本上解决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顺的问题,增强社区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曦、金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街道社区党建情况调研与思考 篇4
近年来,XX街道社区党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推进。区、街道两级党委着眼于适应社区党建发展的新要求,提高社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完善和创新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1、建立社区党组织,使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彻底、全覆盖。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了社区,辖区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党员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结构随之变化。对此,从2002年开始,我区开展了社区建设工作,社区党建也迈开了第一步,根据自治区、市社区建设工作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将42个居委划分为29个社区。全面落实了“一社区一支部”,社区党支部1-5人组成,推选了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熟悉社区基层管理的社区干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工作始终把握着“机构是关键、经费是前题、设施是基础、场所是保证、整体推进是目标”的环节,按照“共驻共建、优势互补”的原则,立足共驻共建共享,充分发挥辖区行政事业和服务窗口单位多的区位优势,广泛开展军民共建、街企共建、机关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把辖区单位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整合起来,共同参与到“和谐街道”创建 1 活动中,提升辖区单位的社区认同感,提高了驻区单位驻在社区、建设社区、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目前90.14%的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资源共享公约》和共建协议,使街道社区党建遇到的人才匮乏、场地不够、器材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XX社区地处市中心,辖区单位市交通银行得知社区开展活动缺乏音响器材后,主动给社区购买了一套价值一万多元的音响设备,每年还资助社区2000元以上办公建设经费;市房产局主动将名下20多处临街门面、住房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辖区单位为社区建设无偿投入资金、物资累计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社区党组织的建立,把党的工作及时有效地覆盖到城镇各领域,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的号召。
2、扩大服务群众的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政治需求。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务载体,创新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方式,重点抓好四个服务活动平台建设。一是阵地服务平台。以辖区XX小游园为主题服务活动主阵地,定期组织辖区单位、各种志愿者队伍和社团协会组织,开展各种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活动、文艺演出、文化展示等主题鲜明的服务活动,把XX小游园打造成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娱乐群众,提升辖区文化品位的大乐园;二是志愿服务平台。重点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协会组织,把社区和各辖区单位的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各种志愿者组织和文艺宣传队、服务队等各种类别的社会、民间团体组织整合起来,并将他们的 2 服务意向、联系方式、服务时间、特长技能等一一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立完善服务与被服务信息档案,建立横向协调机构,按照服务类别进行统筹管理、规范服务,把他们打造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已建立群众性志愿服务协会组织10个,志愿者人数达5000余人,占总人口的12.3%左右。市自来水公司技术员XX发挥自己管道维修的特长,自发组织了“小雷义务服务小分队”,居民随叫随到,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社区活雷锋”。三是窗口服务平台。大力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群众服务工作站以及驻区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建设,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动员辖区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开设便民服务窗口,共同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巾帼示范岗”、“红旗示范岗”和微笑服务等主题服务竞赛活动,为群众提供及时、周到、便捷的服务,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各类业务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站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争当服务之星。四是电信网络服务平台。利用办事处、社区以及辖区单位网站,用互联网手段铺设“快速服务通道”,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倾听和传递群众呼声,开展政策咨询服务服务,及时发布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动态,接受群众监督。
通过四个群众服务工作平台,我们在辖区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就业帮扶、居家养老、育苗助长、帮困救助、清洁保洁、法律维权、维稳帮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十项惠民服务活动”,实现了服务群众的全覆盖,架起了联系群众、服务 3 群众的桥梁,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近年来,辖区单位、居民群众对街道、社区建设工作的满意率均保持在95%以上。
社区党组织坚持多深入、多解难、多服务,重点围绕社区老年人和困难弱势群体,大力开展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3316多份;为辖区60岁以上的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办理优待证,老人凭证可以免费乘坐公共汽车和进公园游玩,免费到社区各便民服务站所娱乐、健身;积极探索“无围墙敬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辖区五保老人实行了集中和分散供养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辖区五保供养对象的衣、食、住、医、葬等基本问题。每年中秋,组织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办“爱心宴”共迎传统佳节,使辖区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完善特困救助工作制度,抓好落实“低保”和社保扩面工作,全面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和“邻里亲情”互助活动,近年来,街道共发放社会救助金近20万元、救助了困难家庭1000余户、累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00余万元,保障了623户城市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捐款近10万元,捐衣物3万件、对80余名困难群众子女入学实行了救助,辖区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家庭结对帮扶850多个,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每个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开设就业咨询服务站,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就业和再就业的 4 能力。近年来,先后组织再就业培训57次,开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宣传45场,新增就业人数3500余人,在全辖区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社区党组织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共建立了10多个文艺团队,做到了月月有活动,节日有演出;创建了10余处活动场所,积极开展体育、健身、阅览、棋牌、娱乐等活动,营造了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各社区普遍建立建全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代表大会为民主决策机构,以社区居委会为执政机构的自制管理体系;社区党支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大力推行居务公开,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主动通报社区工作情况,让居民享有知情权,调动了居民参与依法选举、民主决策和监督的积极性。
二、社区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城市社会管理新体制的确立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党建工作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上面临许多难题需要破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党建投入单一化。社区工作方兴未艾,社区服务初步展开,社区自我创收能力还很弱,费随事转的政策尚未落实,驻区单位财力薄弱,区财政紧张,前居委没有底子。新社区成立后,虽然利用了各种资源,解决了办公场所,解决了较少的办公设施,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社区党组织缺乏活动场所,缺少办公经费,一直是困扰社区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老大难问题。
2、社区党员构成复杂化。社区党员中既有党组织关系转到 5 社区的退休职工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也有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工党员,还有外来务工的流动党员。社区党组织工作对象的素质、思想状况、生活状况等方面较过去大不相同,这对社区党组织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3、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化。随着人们就业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社会群体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收入差距,出现了较富裕的阶层、中间阶层和生活困难群体,社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的要求各不相同且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根据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转变观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做好面向普通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采取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以无偿、低偿服务为主的方式,逐步形成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4、社区居民自治趋势化。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关心社区工作,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热情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社区党组织要处理好“两委”关系,既要不断完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功能,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还要保证社区民主自治的正确方向,体现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
5、社区组织结构多元化。现在出现了物业公司这样的经济组织、业主委员会这样的财产性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社会中 6 介组织等服务性组织,社区内部组织由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二元组织结构向社区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多元组织结构并存的转变。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领导、协调、服务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6、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现在的社区党建,已经成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中的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要树立大党建的观念,建立社区协商议事会,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成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
三、社区党支部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的领导方式和服务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传统的计划体制和权力构架所形成的强有力的社会整合功能开始弱化,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将发挥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迫切需要社区党支部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和服务方式,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1、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在构建城市社会管理新体制过程中。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将优秀干部充实支部,使每个支部有3-5人形成充满生机的战斗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一方面引导和帮助社区自治组织和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社区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和议事规则,努力探索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
2、发挥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社区党组织要把握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凝聚民心,赢得信任。
3、发挥好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不同的利益群体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在构建城市社会管理新体制过程中,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社区党组织要把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反映他们的所想所盼,善于找准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5
加强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是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区干部作风转变、推进社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工作,要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思想意识的变化来开展工作。当前要防止摆“花架子”、走过场、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加强教育、健全机制,当务之急的应是突出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是把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列入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把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列入责任制目标管理,摆上社区党组织重要的议事日程,与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和服务居民群众等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同时还要发挥好街道党工委的协调指导作用和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确定分管领导、牵头责任部门,并将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街道党工委协调指导,社区党组织具体组织实施,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员、居民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的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的工作网络。要在街道党工委设立纪检书记,在社区党组织设立纪检委员,同时还要聘请行风评价员和
党风廉政监督员。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社区专职干部具体抓、街道纪委加强领导和协调,行风评价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参与其中的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的工作网络。
三是营造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必须增强民主意识,营造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首先要求社区专职干部,特别是社区“一把手”增强民主意识,深刻认识中央关于“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工作要求,明确推进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既要把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看作是发展社区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和加强社区自治组织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又要看到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最基本的要求,从而澄清认识误区,消除思想障碍,确立社区党员在社区党组织中的主体地位,确立居民群众在社区自治组织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起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建立健全社区党务公开工作的管理制度。社区党务公开工作是社区党员及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广大党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新型社区提供组织保证。要坚持“规范、实用、简明、灵活”和便于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监督的原则,宜公开即公开。也就是说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用)》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党员和群众关注的重大事
项和热点问题,凡是程序化、制度化的党务工作内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应当及时公开。按照这一原则,社区党务公开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1.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班子成员分工情况;2.党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工作制度(包括议事规则);3.党组织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4.党员发展情况(包括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党员发展前公示、预备党员转正前公示和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等有关内容);5.党员教育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6.党员奖惩情况;7.党组织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和廉洁自律情况;8.党费收缴与使用情况;9.党建工作特色情况;10.涉及为民办实事和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重大工作,群众向党组织和党员反映的意见、建议落实、反馈情况。通过公布社区党务公开的内容,确保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区党务公开工作中来,以建立起社区党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进而推进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政治建设。
五是建立健全社区居务公开工作的管理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工作是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推进社区自治组织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根据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性质,社区居务公开的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1.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2.计划生育工作公开;3.流动人口管理情况公开;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公开;5.社区居委会干部工作责任目标公开;6.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评议情况公开;7.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求助热线公开;8.社区建设、征兵、农转非、下岗职工安置情况等重大事项公开;9.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居委会工作的建议以及反馈情况公开;10.其它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事项公开。
上述居务公开内容,要及时、全面地向社区居民群众公开。让社区居民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凡涉及社区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低保审核、特困户确定、保障金发放、共建经费使用等都要坚持张榜公布,以增加社区居委会工作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防止违纪违规行为发生。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社区居务公开的规章制度,使社区居务公开工作进入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
六是建立健全“社财街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社区财务特别是包括共建经费在内的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一直都是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财街管”的财务管理体制,这是社区居务公开的又一中心工作。应当建立和完善以“社财街管”为核心的社区财务管理制度,将社区财务管理纳入街道财政的统一管理,取消社区现有的所有财务帐户,对社区财务支出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并对社区资金审批、财物管理、票据管理等都要作出明确规定,杜绝私费公报、移用专项资金搞福利等违规行为发生。同时,还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实行限额审批、联合审批制度,并加大社区财务管理公开的力度,自觉接受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的监督,同时还要经得起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
七是建立健全对社区专职干部的管理制度。目前城市社区虽然都建立健全了诸如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社区专职干部考核奖惩制度,但是,还不系统、不配套、不全面、不完善,许多对社区专职干部的制约制度还有待于加紧出台。按照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尽快制定出台加强社区专职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廉洁自律方面的具体
规定,明确社区专职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的界限。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专职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民主评议社区专职干部、社区党务公开、居务公开等制度,逐步形成起用制度管理社区专职干部、按制度办理社区日常事务的良好机制,以此来规范社区专职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确保社区专职干部能够干干净净做事。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为贯彻落实道里区人民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转发的《市委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关于2012年人民建议征集题目的通知》的通知(哈里征发[2012]1号)文件精神,同时为加强我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服务民生,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会议精神,以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全面加强我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规范化建设。
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原则
(一)科学设置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职责,确保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
(二)科学整合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方面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提高我区的劳动保障的工作效率。
(三)科学划分网格,合理配置人员,完善工作程序,确保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能够把好政策关。
三、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
(一)各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在各个社区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窗口,也可以将若干个社区划分成一个网格,在一个网格内单独设立一个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具体负责社区或网格内的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形成完善的区、街道、社区二级管理三级服务的劳动保障工作管理服务体系。
(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窗口的服务区域(网格)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划定。
四、工作职责和任务
(一)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宣传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开展劳动保障业务工作。督促指导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窗口
开展劳动保障业务工作。完成上级劳动保障机构部署的其他工作。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服务、劳动关系调整和社会保障服务:
1.劳动就业服务:
(1)就业与失业登记工作。负责办理本街道就业和失业人员(员工)的登记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失业员工(困难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的个人基本情况台帐。负责辖区灵活就业人员和临近退休失业人员的就业登记、社保补贴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
(2)就业援助工作。负责街道困难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复审工作。对困难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享受低保人员等特殊就业困难群体进行调查、登记、建档、统计、推荐就业和跟踪服务管理等工作。
(3)培训报名受理工作。负责受理辖区失业人员报名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青年见习培训的申请。对符合条件的,推荐参加培训。
(4)组织指导服务工作。负责为辖区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指导。指导并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公共培训和免费电脑培训。指导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申请享受就业、再就业、培训等各项优惠政策。
(5)统计报表。负责街道劳动就业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月报表的编制和统计上报工作。
2.劳动关系调整: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
(2)建立辖区用人单位完整的劳动用工档案和数据库,全面动态地掌握辖区劳动关系状况。同时,建立和健全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监管制度、分类监控预警制度和劳动保障诚信档案。
(3)组织和指导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对辖区用人单位劳动关系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原则上三个月内至少巡查一次,对重点监控行业用人单位原则上一个月至少巡查一次。
(4)受理本辖区用人单位违法劳动用工的投诉和举报,并进行立案调查和调解处理。
(5)根据行政执法委托权限进行劳动监察执法。
(6)协助区劳动部门及街道综合执法部门对辖区用人单位开展执法检查、立案、调查取证、文书送达等工作,依法纠正和查处劳动用工违法行为。
(7)对本辖区内发生的集体上访、罢工等劳资纠纷突发性事件,及时到达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并跟踪处理,同时上报区劳动部门。
(8)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做好本辖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
(9)负责本辖区用人单位员工劳动合同签收(备案)表的收取及统计上报工作。
(10)负责本辖区协调劳动关系业务工作情况半年报和年报统计上报工作。
(10)完成上级劳动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3.社会保障服务:
(1)掌握辖区离退休和因工伤残抚恤人员基本情况。
(2)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负责企业退休人员活动经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协助街道党组织接收企业退休人员党组织关系,接转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
(3)提供失业人员失业救济和生活困难状况信息,协助辖区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4)开展辖区内领取社保待遇人员生存验证工作,协助异地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
(5)组织指导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开展退休人员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
(6)负责辖区年度退管活动经费的预算上报及使用管理工作。
(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窗口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宣传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开展劳动保障业务工作。完成上级劳动保障机构部署的其他工作。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服务、劳动关系调整和社会保障服务:
1.劳动就业服务:
(1)开展就业与失业管理。协助街道劳动保障所对本社区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建立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台帐,定期调查、反馈信息,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2)社区就业工作。负责调查、收集、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信息。为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求职登记、招聘信息、推荐就业等职业介绍服务。
(3)就业援助工作。负责社区困难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初审和公示工作。对困难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享受低保人员等特殊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入户家访,送岗位上门的服务。建立动态信息台帐,定期了解、登记、反馈援助对象就业、培训、家庭等方面的信息。承办就业援助的具体工作。
(4)为申请失业登记的社区居民开具失业证明。
2.劳动关系调整:
(1)开展日常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服务,引导劳动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投诉、解决纠纷。
(2)对辖区用人单位劳动关系情况开展日常巡查,原则上三个月内至少巡查一次,对重点监控行业用人单位原则上一个月至少巡查一次。
(3)建立辖区用人单位完整的劳动用工档案和数据库,全面动态地掌握辖区劳动关系状况。协助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和健全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监管制度、分类监控预警制度和劳动保障诚信档案。
(4)受理对本辖区用人单位违法劳动用工的投诉和举报,进行登记、初步调解并跟踪落实,同时向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汇报。
(5)协助区、街道劳动部门及街道综合执法部门开展各类执法检查、案件办理工作。
(6)及时上报辖区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并协助区、街道劳动部门进行跟踪处理。
(7)协助区、街道劳动部门做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
(8)完成上级劳动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3.社会保障服务:
(1)掌握辖区离退休人员、伤残人员及工亡人员的供养亲属等服务人群的情况,并建立数据库。
(2)对离退休人员、伤残人员及工亡人员的供养亲属每年进行领取社保待遇的资格认证工作。
(3)协助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接收和接续退休人员的党组织关系、人事档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4)调查辖区内失业人员就业及生活状况,协助接续其社会保险关系,提供失业人员享受失业救济与生活困难状况的信息。
(5)开展社区服务人群的医疗保险就医扶助服务。
(6)组织和协助离退休人员参加社区文体活动。
(7)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协助其家属向社保机构申领丧葬费、抚恤金等善后工作。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7
随着社会改革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企业党建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 如何创新思路与方法, 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党建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更为凸显。以下笔者结合近年来自身工作实践, 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1 当前施工企业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与新特点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于2001年建立党组织, 2003年正式成立党委, 是外地进京建筑施工企业中较早设立党委建制的单位之一。目前, 江苏华建北京分公司党委 (以下简称“公司党委”) 下属6个党支部, 党员人数88名。多年来, 公司党委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建工作, 曾多次被北京市外施企业党委、中共扬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并两度被中共北京市委表彰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发挥政治优势, 助推企业发展, 是企业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改革发展和形势变化, 企业党建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 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少数企业党建工作出现了被淡化、弱化、虚化的现象。
有的企业负责人名义上是“党政一肩挑”, 既是企业行政负责人又是党组织负责人, 实际上常常是只抓经济不抓党建, 企业党建工作处于一种少有提及、甚至无人过问的状况。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也曾碰到类似情况, 公司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了整改。阵地永远不能丢!
1.2 部分党员意识淡薄, 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也存在薄弱环节。
少数企业党建工作没有专人抓, 长期不组织党员学习。有的党员因为长期缺少学习, 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以及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不理解、有抵触情绪, 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始终加强督促, 更要求各级党组织加以重视。
1.3 企业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缺少创新和吸引力。
以施工企业普遍开展的创争工作为例, 活动年年搞, 年年老一套, 开展多年缺少变化。如何增强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对创争活动的新鲜感和认同感, 提高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需要党务工作者多投入些精力、颇费番思量。
1.4 党员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改革就是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对党员的价值观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必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施工企业深化改革、机制转换、利益调整的过程中, 各种新旧观念的冲撞与利益矛盾相互交织, 联动互生。这些问题, 或多或少地在一些企业中都有所反映, 也对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带来了消极影响。
2 新形势下加强施工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1 要创新思维, 加大思想解放力度, 加快施工基层单位党委工作重点转移。
近年来, 公司党委结合实际, 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较为传统的党建工作思维模式和略显僵化的工作思路, 按照党章规定, 对施工企业党组织的工作重点重新加以定位, 认真研究、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三个转变”: (1) 变领导为引导。从过去对基层单位实施全面领导转变为引导基层单位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以市场为导向, 引导基层单位加强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市场拓展, 促进基层单位健康发展。 (2) 变主管为服务。重点要围绕基层单位发展目标, 切实强化服务职能, 协调基层单位与外部关系, 改善基层单位发展环境, 提升基层单位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3) 变管理为促进。围绕企业经济工作这个中心,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团结凝聚职工群众, 一心一意忙发展, 共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同步提高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水平。
2.2 要创新工作方式, 强化组织建设, 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
(1) 要多方式、全覆盖, 认真抓好企业基层党组织整顿。要及时调整, 不断改进, 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努力使党组织网络覆盖到施工企业所有基层单位, 把党支部建到基层一线,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每个有党员的项目部。
(2) 要选好“帅”、配好“将”, 切实加强基层单位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 对党组织负责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同时还要具备基层单位经营管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较强的事业心。面对当前一系列新的复杂问题, 在机制、体制以及各项制度尚待健全的情况下更需要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年富力强、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政治干部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党的工作有人抓, 党员的事情有人管, 党组织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同时, 还要优化管理团队或领导班子结构, 保证其发挥出整体功能。近年来, 公司党委已先后调整、充实基层党组织干部20多人, 实际效果明显。
(3) 要抓好基层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和培训, 保证企业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近年来, 公司党委基于此开展的“创建学习型企业, 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也正是旨在帮助引导广大职工, 尤其是党员干部拓展视野, 增强本领, 提高其全面素质。
2.3 要创新工作制度, 健全党内组织生活。
作为施工企业, 公司党委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从制度层面上探索施工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开展的途径, 保证施工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一方面注重抓好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另一方面, 努力健全鼓励党员争先的激励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先进性考评的评估体系, 引进群众公认原则, 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 加大考核激励力度。此外, 还积极探索建立上级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定期沟通和情况通报的机制, 让施工企业各级党组织负责同志及时了解企业党建的正常工作安排, 支持公司党委开展工作, 也利于公司党委围绕各基层单位的要求和实际, 统筹计划, 合理安排, 促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现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双赢。
2.4 要创新活动载体, 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多年来, 公司党委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专题活动为载体, 切实加强基层一线党组织建设, 引导党员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体现党员先进性。从实际经验来看, 企业党组织尤其要注重当好企业文化和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在具体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此外, 还要致力于建设学习型企业, 推动职工队伍由操作型向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转变。在载体方面, 要在坚持思想引导、宣传教育、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等有效方式的基础上, 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 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梅.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13) .
[2]路国伟.施工企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初探[J].经营管理者, 2011 (12) .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强;实践
自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有企业管理与经营的体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当中,其根本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这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准则。然而,国有企业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其首要目的是控制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产业与领域,以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国家发展,这是国有企业的核心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职能,在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成为了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
1.1实现经营发展与思想建设齐头并进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是如何协调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鉴于国有企业的特殊背景,经济工作必须要以政治工作为中心,前者需要服从与后者的利益,然而两者却不可分离,一旦分离,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就土崩瓦解。企业经营属于物质领域,而思想建设则属于文化领域,两者缺一不可,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本身属于经营性企业的范畴,自负盈亏是其本质特征,加强与改进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有助于在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培养“四有”员工,实现经营发展与思想建设齐头并进。
1.2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改变,集中表现为国有企业让利与放权,推行股份制,改革经营机制,向现代化企业的方向转变。在此过程当中,国有企业的政治色彩与经济使命不应发生任何的改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潮流中,更要加强内部的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核心的领导作用,敦促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引领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国家利益。
2.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2.1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够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普遍都存在着管理体系未完全理顺的弊端,企业法人治理与党组织结构的衔接尚不成熟。在针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与处理的过程当中,党组织与企业法人代表长期存在着矛盾,集中表现为党组织有权无责,而企业法人代表则有责无权,操作有欠规范。同时,在人员聘任方面,聘任权则是由董事会班子掌握,因此与党组织培养经营管理干部的工作相互分离,无论是在选用、培养,还是在考核、晋升方面都缺少明确且统一的可行之法,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待加强。
2.2企业党组织凝聚力不强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当中,小部分的党员与党组织长期处于游离状态,党员对于党组织的依附感与归属感并不强。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趋完善的如今,国有企业的党员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在国有企业下岗员工当中不乏党员分子,这些流动党员的组织与管理是党组织必须要直面的难题。大部分从国有企业下岗之后的党员职工被迫自谋生计,或是外出务工,或是返乡事农,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对于组织学习与组织关系接转方面更是从不参与,导致企业党组织凝聚力不强,难以集思广益,强化党建工作。
2.3党组织活动的内容上有所突破
在新形势之下,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活动形式有了很大的突破,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伴随国有企业的改革,党组织始终将党的方针政策置于最高的位置之上,落实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立足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挥其社会效益的层面,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寻求崭新的工作载体,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与思想水平,将党组织的影响渗透至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展现党员的榜样作用,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进步。
3.加强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方略
3.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形态之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战略重组的机遇,企业党员队伍也要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鉴于此,国有企业的党组织需要根据党员职工队伍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从命令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主动地去适应党员队伍的利益诉求与思想观念,针对现有的党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吸收更多的人才进入到党员队伍当中,将党员的先进性发散至国有企业的每一条战线,使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工作与活动方式也要注重创新,秉持“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理念与原则。加强对流動的基层党员的管理,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同步,成立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党支部,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与先进性,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进步。
3.2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
近些年来,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断被披露存在贪污腐败的问题,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为了保证国有企业内部的廉洁,必须要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国有企业内部,尤其是高层管理方面树立起强烈的法律意识,立足于法纪与信念方面,敦促企业领导人员遵纪守法。此外,组织学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2007年7月1日 中办发[2009]26号),领悟党的精神,同时建立制衡机制,对资金经手人加强管理,在国有企业内部实施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
3.3建设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管理运行机制
国有企业本身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在管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市场层面的纰漏,因此要求现代国有企业需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建立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遵守市场秩序的前提下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党组织在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扮演监督者与促进者的角色,使其政治核心作用向着制度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无缝对接。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日常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改进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民.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2011,Z4:86-89.
[2] 晁宁奎. 论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思考[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6:120-121.
[3] 韩德明.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华能扎媒公司党建探索[J]. 新西部(理论版),2014,12:29-30.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推荐阅读:
4西大街街道办事处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06-15
对街道社区党建运行机制思考06-17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8-25
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实践与思考09-26
加强干部交流激发队伍活力的实践与思考10-08
加强关键岗位干部管理监督的实践与思考09-12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街道工作意见的实施办法(穗府办〔2005〕31号)11-14
(街道)作风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