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精选10篇)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篇1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酒仙桥街道 王铁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社区已经成为开展各项社会工作的主要阵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主战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在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和谐社区建设摆上了重要议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更成为重要课题,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社区工作者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业务精通、服务到位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大力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就我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社区工作者在建设和谐社区、星级社区,社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因此,社区工作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具有战略性意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社区工作的本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强调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用平等、友爱、热情的服务给千家万户带来温暖。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水平、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具有处理日常琐碎事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区的内在要求。随着城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和渗透到社区生活中来,从而使社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价值取向的分化,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兼职社区工作者队伍过于松散,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兼职社区工作者人才济济,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将之合理地整合,其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现代都市人行为的功利性倾向导致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公益工作热情不高。
(二)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工作任务过重。社区专职工作者中相当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收入拮据,且正处中年,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目前,社区居委会为自治组织,专职社区工作者的收入还只能以补贴的形式出现,其收入水平虽然较过去有所提高,但横向相比收入仍然偏低。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来自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经常性的、临时性的工作难以计算。大家形象地比喻:“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这种状况既影响了社区服务站功能的发挥,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良性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做好社区工作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组织领导、干部素质等诸多方面,但关键在人,关键在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全面优化环境,大力发展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首先要稳定队伍、稳定人心。要认真思考,积极实践,采取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营造有利于社区工作者发挥作用的环境,使他们安心本职,乐于奉献。
1、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事业留人。大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弘扬社区工作者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及其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和爱护社区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并注重及时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社区工作者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为其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2、以人为本,社区工作者得到关爱。试行以“五必访”为主要内容的关爱制度,即社区工作者生病、丧事、家庭出现重
3、依托社区(含社区共建单位)各类资源,广泛建立服务基地。在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的统一协调下,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市民学校、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定为社区志愿者的教育、娱乐、服务、宣传基地,由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积极协调社区内的单位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对外开放,广泛建立小型分散的活动阵地,形成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管的工作机制,极大地促进和活跃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
(三)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完善相关法规,科学分类管理。
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是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可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规划之中,以保证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结合朝阳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践,借鉴国内外经验,我认为未来社区工作者队伍分成三类人员:一是社区居委会成员,一般经过社区范围调整后依据居委会组织法选举产生,必须是本社区居民,凡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被选举权。二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从社会公开招聘产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没有地域限制,人数根据工作的需要而定。三是社区志愿者,自愿从事社区某一方面工作的人,人数不限。应根据三支队伍各自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管理。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法规滞后,应完善居委会成员的选举、考核等办法;尽快制定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业社区工作者上岗标准,形成社区工作的行业自律,为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培养提供标准。加强关于志愿者服务方面的相关制度法规建设,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来规范志愿者培训、选聘及其服务内容,合理利用志愿者资源,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实施对社区工作者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优势和整体合力。
(四)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加强绩效考核。
1、加强培训,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建立了长效的培训机制,完善了社区工作者学习制度。采取专家辅导、专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篇2
一、 山河屯林业局社区建设的现状
山河屯林业局非常重视街道社区工作,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投入了大量资金, 将原有的百货商店进行了改造, 装修成街道办公、活动、服务于一体的场所。添置了全新的设备, 将原来的几个居民委分成五个大社区, 并在每个社区设立了办公室、警务室、一站式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室、民情接待室、居家养老服务站, 并都已投入使用。面对林业局下大力气为百姓创造的良好条件, 不能只流于形式, 做为社区更应该为百姓服好务。同时, 在后续的工作中, 资金的投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如何使用好这笔资金也是很关键的问题。
二、资金使用与投入存在的问题
1.权责不清, 权力与财力不统一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人们对和谐社会认识程度的加深, 社区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展, 任务日益繁重, 承担了下岗人员的再就业, 医疗、养老保险、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特困帮扶、环境管护、及防火防盗等工作。还有很多是各行政部门的事情, 硬是摊派给社区, 但是权利和财力没有随之下移, 这样给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在社区资金本来就很紧张的情况下, 再承担范围之外的事情, 就造成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 事情办不好, 还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2.实行报账制, 缺少周转资金
自从公益性单位实施公益性经费报账制以来, 公益性单位的支出是随支随报。社区日常事务所需的费用支出, 如购买办公用品, 材料费及各项支出, 有的可以赊购, 有的则需要现金支付或转账。由于社区是服务性的单位, 没有收入, 因此没有周转的资金, 工作起来难度加大。
3.二级科目的核算范围相对较窄
社区报账的一级科目“事业支出”下的二级科目“办公费”, 核算范围是指单位购买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等支出。由于社区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 服务项目增加, 社区有些工作所需的支出核算没有核销渠道, 使得社区的有些工作难以开展。
4.社区建设投资机制不健全, 缺少充足的资金保证
社区建设需要有大量的资金, 而目前社区建设普遍缺乏资金, 且资金来源不稳定, 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开展和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主要原因是社区建设尚未正式列入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财政预算中没有用于社区建设的专项资金, 政府投入缺乏计划性和经常性。林业局的社区还归属于企业管理, 社区人员的开支及费用支出已纳入公益性事业经费, 但没有实现政企分离, 林业社区职工的收入也偏低。社区的建设资金需要企业自筹资金, 近年来林业局的木材减产, 主要收入减少, 因此在资金投入上常常面临困境。
三、 解决问题的对策
1.改革创新, 做到责权利统一
应创新社区的管理体制,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社区、大服务”的改革思路, 以辖区管理, 事权下移和责权利一致为原则, 强化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各级行政部门及组织在事权下移、责任下移的同时, 要将财力和利益同时下移, 真正做到责权利统一。
2.实行备用金制, 定期核销
实行备用金制度, 林业局可根据报账各单位业务量大小, 在《现金管理条例》允许的范围内, 每月经报账员填写拨款申请单, 由单位领导签字, 再由财政局局长、林业局长审批后预拨备用金, 用于日常周转, 滚动使用。待单位核销票据报账时, 由报账员负责到财政局根据备用金的存量进行核销。每月月末前对备用金进行清理, 当月发生的费用必须当月核销。对已发生不在当月核销的, 财政局不予核销。
3.增加二级科目的核算范围
由于社区建设工作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如果上级财政部门能考虑到社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酌情增加二级科目办公用品的核销范围, 同时设立二级科目材料费, 使有些必要的支出有核销的渠道, 这样不仅使社区工作能更好的开展, 还能杜绝虚开发票, 违反财务制度的事情发生。
4.做好统筹安排, 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篇3
【关键词】泰州市;海陵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许倬恺(1982— ),女,汉,江苏江都人,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是公共管理。
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一文中指出,要建立健全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建立和健全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各级政府加快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艰巨的历史任务。
一、社区工作者的界定及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社区工作者是我国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工作者是指从事社区建设和服务的专、兼职人员; 狭义的则是指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员,包括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及普通工作人员。本文所提及的社区工作者指的是后者狭义上的概念。
1.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向社区集聚。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解决问题的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拓宽就业渠道的需要
引导和帮助社区居民自主创业,是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正是党中央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的需要。社区工作者要积极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氛围,为社区居民提供创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
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为人民服务能力提升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了,以往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和落后的工作手段、方法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如果不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怎能提供适应市场经济和社区广大群众生活需求的社会管理和服务?
二、泰州市海陵区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调查
近来,笔者对泰州市海陵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调查发现,海陵区近年来十分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2007年,海陵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泰州市海陵区社区工作者聘用制暂行办法》,提出了社区管理的总体目標。这几年来,海陵区通过规范招聘、强化培训、严格考核、实践煅炼等一系列举措,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政策性强、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组织放心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为:(1)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得以优化。目前该区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平均年龄已由过去的53岁降至33岁,而且新聘的社区工作者年富力强,工作积极性较高。(2)社区工作者的文化层次得以提升。为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各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在职社区工作者参加党校函授教育,使这些同志的学历得以提高。目前该区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占比100%,58人获得社会工作师初级以上职称。(3)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层级培训制度。近年来该区将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层级培训制度,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负责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培训班,街道党工委每年组织社区工作者培训。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抽调社区工作者参与全区中心重点工作。推行挂职交流制度,先后选派60多名街道社区干部到南京、无锡、杭州、上海等地街道社区学习锻炼。(4)初步施行人员考核评议机制。
当然,不可否认,海陵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
1.工作理念滞后。现阶段,仍然有少数社区工作者习惯于“为民作主”的传统工作理念,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观念尚不牢固,存在冷言冷语,应付了事的现象,无法使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进取心不强。由于条块体制不顺、设施滞后、经费不足等原因,少数社区工作者出现了消极怠工现象:一是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够。个别社区工作者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等则等。二是工作只求过得去,缺少一种争当先进的意识和冲劲。三是进取性不强,工作怕担责任。存在着“上面催下面干,不催不干歇着看”的现象,工作效率不高。
3.纪律松散、形象欠佳。尽管对社区工作者制订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往往印在纸上的多,记在心里的少;墙上挂的多,自觉遵守的少;强调要求的多,督促落实到位的少。少数社区工作者出勤时穿着随意、行为不雅观、礼仪不规范。
4.工作负担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曾经由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承担的一些任务开始向社区转移,加重了社区工作者的负担。而超负的工作量直接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效率,导致某些工作不到位,引起了部分社区居民的不满。
5.专业化程度不高。现有的社区工作者虽然学历有所提高,但专业化水平仍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区工作专业教育;部分社区干部除了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外,不知如何主动着手开展社区工作,无法真正打开工作局面,尤其对社区的突发事件往往束手无策。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
1.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用人观念
为了适应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新变化,海陵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将原来的100多个村(居)委会合并为90个社区居委会,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一校”的要求,同步设置了社区党组织。同时,将社区工作者的配备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一项关键措施来抓,确定“公开选拔、择优录用、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思路,公开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2.创新选配方式,优化队伍结构
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保证。海陵区委采取公开选拔、依法選举的方式,从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多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实行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在社区“两委”委员的配备上,采取“选、留”结合的方式,既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品质好、素质高、能力强、威信高的居民党员或下岗职工党员进入领导班子,又保留一部分热心社区工作,精力充沛的原居委会班子成员,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从而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3.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健全区教育培训平台,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区社区教育学院,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培训教育机制。加大与本市高校、党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力度,深化“小社区、大总管”培训平台,依托党校、高校、科研机构等力量,规范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积极引进先进地区培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注重新时期社区服务工作能力培训,完善社区工作者外派、上挂、交流等途径,深化案例分析、互动式教育、职业道德、礼仪交往等培训内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水平;继续推进社区工作者学历教育,整合高校资源,举办社会管理大专班、本科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职称考试,使社区工作者普遍具备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该区将社区工作者培训工作纳入全区干部培训工作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办班、外出学习考察、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依托区委党校、街道党校和社区党员活动室,整合民政、司法、社保、信访、城建、环保等部门的资源优势,每年集中时间,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政治理论、社区党建、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近年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30多场(次),培训社区工作者1800多人(次),受训面达到了100%。同时,还开展了“走千户、访千人”、“党心暖民心、满意在民政”等主题活动,给社区工作者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服务群众的实践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通过加强教育培训,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骨干带动作用。
4.严格考核机制,增强公平性
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按照考准、考实、便于操作的要求,引进企业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建立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居民满意度为准则的考评体系。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统一的《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社区工作者的奖金、职务晋升、评优转任、工作续聘挂钩,规范考核程序和办法,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形成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工作氛围。
5.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形成压力
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篇4
社区是基本的社会单元,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职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配合党和政府做好社区青年工作,推进社区建设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大量的进城务工青年、待业青年、下岗青年聚集在社区内,迫切需要以社区团组织建设为平台,把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青年凝聚起来,已经成为团工作在新形势下实现自身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当前全镇的社区团建工作
1、扩大组织覆盖,在健全体系上下功夫
xxx现有社区12个,已建团支部的社区10个,建团率为83.3%,尚未建团的是xxx社区和宜家社 区。针对现有情况,镇团委通过前期的分析和摸底,及时和社区党组织进行沟通和联系,在11月完成了两个社区的团建工作,实现了社区团组织100%的全覆盖。同时,镇团委充分抓住今年社区团支部全面换届的有利时机,选定百可社区作为全县社区团支部换届直选的试点,并召开全镇的社区团支部观摩动员大会,以直选的形式凸显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民主性,以现场观摩的形式推动全镇社区团组织换届工作的落实。在此次换届工作中,全镇各社区民主选举率达到100%,其中实行无候选人直选的有3家,占25%,实行差额选举委员的有6家,占50%,另有3家因在册团员不到五人,实行等额选举,占25%。
2、整合团内外资源,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
社区团组织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镇团委抓住青年中心促进团建的有效助推和基础平台,充分依托宜家社区当前良好的配套设施、硬件设备以及完善的物业管理和丰富的居民文化活动,发挥新建万人商住社区的资源优势,并以宜家社区为龙头带动和辐射整个xxx的社区团组织建设,建立了宜家社区青年中心,这是我镇的第一个青年中心,也是全县的第一个社区青年中心。同时,充分尊重社区实际情况,挖掘社区青年资源,体现现代商住小区的特色,建立了xxx健身协会等具有宜家特色的组织结构,为社区团组织建设团结了青年,培养了干部。
3、加强干部配备,在带好队伍上下功夫
着重以社区团组织换届为契机,做好基层团组织干部队伍的建设,重点是在充分发扬团内民主和社区党支部进行沟通的基础上,做好社区团支部书记的选配工作,换届后的各社区“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和年龄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目前,全镇社区团支部12名团支部书记中,平均年龄为28.5,30岁以下的有8人,其中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9人,占75%,全部为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程度100%,基本上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素质化、职业化。特别是重视和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衔接和配套,我镇的6名进入社区的大学生全部担任了所在社区团支部的书记,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了年轻干部,同时也为社区团建补充了新鲜血液,提高了社区基层团组织领导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4、突出学习和服务,在增强能力上下功夫
以让党旗、团旗、队旗飘扬在社区的万名学生进社区为抓手,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以浓厚的活动吸引人,丰富的活动锻炼人,生动地教育影响人,共开展各类活动15次,参与学生达到4000余人。以创建园林城市为契机,开展“投身创建活动,展示青春风采”主题活动,共动员志愿者400人次,累计志愿服务500小时,清理垃圾近40吨。以社区青年文化节系列活动为依托,组织各种社区青年活动10余次,参与青年达到500余人。通过系列的活动,一方面更好的为社区青年活动,同时也在活动中增强社区青年的团员意识,提高团干部开展活动、服务青年的工作能力。
二、社区团建中存在的问题
1、从团员情况看,存在“有组织没青年,有青年没组织”问题
在册团员缺乏已成为制约当前各社区团组织建设的瓶颈,固然是源于各社区的调查摸底尚未彻底,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一是随着义务教育的普遍,学生离开学校时基本处于23-24岁,距28岁离团时间很短;二是随着就业层次和范围的扩大,绝大多数团员在单位有团组织;三是暂时待业在家的社区团员,素质、团员意识等还有待提高;四是团组织的结转还存在一定真空,造成部分团员游离于团组织之外,这一切都造成目前部分社区有组织没青年。目前,全镇共有社区在册团员99人,平均每个社区仅8.25人,其中人数超10人的有4家(百可,蒋家桥、文昌、宜家),团员在6人(含6人)以下的社区有5个,占41.6%。与此同时,全县的在职团员,90%以上生活在社区,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如此庞大的团员队伍,一方面社区力量薄弱,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造成了有青年没组织的问题。
2、从基础建设上看,存在“活动出效益,团建是务虚”的问题。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篇5
——通江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股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新领域,需要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队伍作为根本保障,这样才能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效性,达到教育改造好社区服刑人员,使其顺利回归社会,预防和避免其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结合我县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现状提出一点初浅建议。
一、我县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年来,随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从专职工作人员逐渐发展到社会志愿者的广泛参与。目前,我县共有社区矫正工作人员227人。其中,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30人,监狱派驻干警1人,大学生村官、社区干部以及热衷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社区离退休老党员和群众组成的社区矫正志愿者196人。担负着对全县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改造的任务。
自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积极稳妥、依法规范、保证质量、确保安全”的原则,攻坚克难,针对社区矫正涉及的司法与刑罚执行,罪犯管理与改造,工作机制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确保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成果,未发生脱漏管现象,无一起重新违法犯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刑罚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制约
1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发展的问题也呈现出来,特别是在队伍建设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员相对少。目前,全县有49个司法所,在编的司法助理员30人,除诺江司法所有4人,新场司法所有两人以外,其余全部为一人所,尚有22个所无专职司法助理员。与司法部要求基层司法所3人以上的编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全县目前共有社区服刑人员96人,分布在45个乡镇,虽然平均每个工作人员管理3.2个社区服刑人员,但是由于幅员面积较大、群众居住分散,加之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每个月对每一个矫正对象开展矫正工作的工作量在10个工作日以上。司法所在原有人民调解、安臵帮教、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社区矫正新的职能,直接导致司法所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增大,人员紧缺更加明显化。
二是流动性大。除有专职的司法助理员的27个乡镇司法所以外,其余22个乡镇司法所都是由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兼职,五专职司法助理员的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任职、奖惩考核、职务晋级、岗位轮换等权利在乡镇,从而造成了工作人员调动频繁,流动性较大。另外,现在担任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社区干部都截至到2010年底,虽然经过社区居民选举产生后允许连选连任,但不排除部分人员因退休、落选、主动辞职等原因不能继续担任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新上任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还需要重新进行系统培训,这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极为不利,而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性更是不言而喻。
三是大部分工作人员未接受正规系统的培训。目前,我县30名专职司法助理员中,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2人,虽然拥有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人数分别占现有人员总数的50%和 39%,但是多数是通过自学、函授等途径取得学历文凭。其中,具有相关法律专业的11人,仅占总人数的37%。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中,大多数工作人员是通过“速成班”培训上岗的,对于社区矫正这项新的工作还很陌生,没有接触过刑罚执行工作,没有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管理、矫正的经验。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探索出科学教育矫正方式方法上,由于受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很难有所突破。
四是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仅以我县30名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例,45周岁以上的有3人,占人员总数的10%,40周岁以上的3人,占人员总数的10%,25周岁以下的8人,占总人数的27%。受年龄的影响,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思想,工作上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仍习惯于行政的方式方法,工作方法显得简单粗糙;新考录的工作人员虽然工作积极主动,但是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如在与社区服刑人员接触和个别谈话时,虽有热情,但缺乏推动互动的手段,感召力和亲和力不够。
五是后劲不足。我国是一个有着重刑文化传统的国家,长期以来重刑主义和从快从严的“严打”政策的影响和善恶报应的思想已根深蒂固,人们认为只有让罪犯进监狱才是对犯罪的惩罚,担心社区矫正
会影响严格执法,是对犯罪的放纵。大多数群众对社区矫正认识不清,认为将大量的罪犯放于社区内服刑,为社区内的居住环境埋下了安全隐患,增加了社区内的不安定因素。从而对社区矫正工作产生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对社区矫正工作缺乏支持。目前,社区矫正志愿者的产生不是出于对矫正事业的认同,而主要是通过司法所的指定,倡导的无私奉献,是一种雷锋式服务模式的延伸。在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只有少数人才能接受和坚持,难以形成广泛参与的规模效应。
二、加强工作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的工作队伍,对于依法规范、有序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确保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准确性,提高罪犯的教育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1、充实干部队伍,注重队伍培训。鉴于我县地域面积广、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客观情况,应按照2:1的警犯比(即一名专职的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两名社区服刑人员)配齐、配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工作知识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工作原则和制度现散见于一些文件、规章制度这中,县局已主要是组织集中学习,这远远不够,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即派人去先进地方学习考察或分批选派到专业学院学习专业知识,将专家请进来讲课,加强知识更新,提升工作素质。尤其是心理学、监狱改造学方
面的知识更为重要。
3、加强工作经验交流,呼吁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进程。社区矫正工作立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把当前好的经验得到固定和推行,同时使整个社区矫正矫正工作依法进行,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立法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在社区矫正立法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合法地位及相应权力配臵,其次是要赋予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执法主体地位。三是应当明确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任职条件、职级待遇和相关工作制度及法律责任。
4、将接收环节的衔接工作走在前,从源头上抓预防。即建立社区矫正机构与法院、检察院、监狱、看守所等部门间的事前联系制度。这种联系是司法所和相应社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当前,社区矫正对象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法院判决产生;二是由监狱、看守所在刑法执行过程中产生;三是检察院在提起公诉过程中进行价值衡量中产生。这些机关在产生社区矫正对象前,应当召集其户籍所在地的司法所和社区召开联席会议,通知和征求社区矫正机构的意见,拟定个案矫正预案。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社区矫正机构可以提前熟悉情况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不脱管、不漏管;二是避免了个别社区矫正对象接到矫正决定书后不到司法所报到,直接外出打工,而当地司法所不知情,待司法所知情时,又找不到对象的情形发生。同时也密切了司法所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使衔接工作不留空档;三是间接树立了司法所的威信,对社区矫正对象产生
威慑作用,为以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基础。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篇6
提 案 者: 陈延烈
案由: 关于加强徐汇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承办单位: 卫生局
办理结果: 解决或采纳
提案内容:
案由: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今后一段时间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多年来,徐汇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更不能保障全体居民享受公共卫生的基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医德、医风高尚的技术人员队伍,一支稳定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培训不到位,难以胜任公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
2、社区医生主要靠医院输送,人员来源难以保证。
建议与意见:
1、尽快制订出规范化在职培训方案,以提升社区医生的素质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范围宽广、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涉及临床、预防、保健、康复、传统医学、心理、行为、社会、管理、环境、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全科医生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对基层卫生人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急需一批训练有素的全科医师,而不是专科的医师。全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显然不现实,在职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应服务需要,因而,努力抓好各类人才的在职培训,将是当务之急。尽管自1999年底卫生部制定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各类大纲,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科医学教育网络,但目前的培训项目基本上未脱出传统教育的框架。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职人员的转型培训不能流于形式,重数量的同时要保证质量,要认真落实中央政策,按照七部委的文件精神,要因地制宜、发挥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徐汇区域内的丰富的医疗资源,尽快制订出徐汇区的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建设徐汇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和带教师资队伍,这也应是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属地内的公立医院应责无旁贷的为社区卫生服务献技出力,政府应充分利用属地内的医疗资源,根据七部委《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对建设的指导意见》,动员高水平临床教师和临床专家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任务,参与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应承担起本区的社区教学培训基地的任务,通过培训基地,让年轻的全科医生能够在门诊、病房、家庭病床、社区站点之间轮转两年左右;平时定期请培训基地的专家教授到社区为中心工作人员讲课;还分期分批送业务骨干外出参加培训、进修。
2、建立健全人员准入制度和人员来源机制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定要有完善的人员准入制度。全科医生的质量起点应该高,决不能将别的地方不要的人员经岗位培训就推给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以保证医生的质量水平。如果说现有一二级医院的筛选下来的医生经过的岗位培训变为全科医生是解决短时间内急需补充大量全科医生的“应急之举”,那么完善人员准入制度,建立自身的人员来源机制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人才队伍的“长效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作为独立的医疗机构要有进人权,选人权、培养权和辞退权。政府要在人事和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培养的源头抓起,挑选热爱社区卫生工作,立志于从事社区卫生工作大学毕业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这些人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干队伍、中坚力量。用形象比喻就是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有医院的“输血”
功能,还要有自身的“造血”机能,要建立起徐汇社区卫生队伍可靠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徐汇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对政协上海市徐汇区委员会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108号提案的答复
陈延烈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徐汇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徐汇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和帮助。徐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正如您所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医院转制的,因此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业务技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成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我们准备的还不够。
您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的现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我们思考2009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很有启发。我们已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作为2009年的重点工作,在目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也将其纳入重点调研课题。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1、进一步重视人才学科组织建设,积极鼓励专科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全科医学理论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每年选派优秀全科医师到二三级医院、高等院校甚至国外进修。同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更新和扩展培训内容。
2、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应届或新毕业大学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使他们通过三年的培养,以及在三级医院各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地、120急救中心等不同岗位的培训,扎实掌握临床技能。通过几年的积累,逐步优化社区人才队伍结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的瓶颈。
二、加大二级医院支援社区
1、加强医疗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二级医院技术优势,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示范查房、病例讨论等技术指导服务,构建二级医院技术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挑选业务骨干到社区工作,帮助社区医生提高业务技能;二级医院主任定期到社区会诊、上课、参与病例讨论。
2、建立专家与全科医师结对,设立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的协作管理机制。二级医院专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结对,建立“多对一”和“一对多”带教关系;或确定有关专家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固定支援关系,形成相应的社区慢性病防治联合管理团队。
3、卫生局加强二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的政策支持。在人事、分配政策、生活保障、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于适当的关心和倾斜。二级医院副高级医生向社区柔性流动,加强社区业务能力;二级医院临近退休、专业对口、身体健康的女性副主任医师,愿意参加社区卫生工作的,经本人申请社区需要,可采取挂编流的方式到社区工作,并可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4、鼓励退休专家到社区工作,带教指导社区医生,卫生局根据政策给予补贴。
三、严格社区人员准入制度。
正式招收录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医生,必须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科大学毕业生,目前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硕士研究生21名,大学本科508名,执业医生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9.7%。虽然已较前几年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水平不高。目前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但社区在人员招聘中还有许多困难,市卫生局每年在举办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班时,有志到社区工作的应届医学院校毕业生不多,上海生源更是寥寥无几。希望您在适当的场合,帮助我们呼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社区来工作,以便为徐汇的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根据您的建议,我们正在起草社区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及推进二级医院支援社区工作的实施细则,通过我们的努力,社区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一定可以得到加强。
以上意见不知您是否满意,再次感谢您对徐汇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和关注。特此答复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篇7
在社区消防工作中, 应充分发挥社区功能, 不断建立健全消防网络体系,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是在各街道办事处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 主任可由办事处主任兼任, 成员可由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驻社区有关单位的负责人担任。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的消防管理工作, 定期召开由社区居委会及驻社区单位参加的消防安全会议, 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 负责社区非消防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 实施社区消防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 指导消防组织开展消防服务活动, 协调解决社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消防器材配备、居民楼道可燃杂物的清理整治、疏通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安全问题。二是在社区居委会基础上成立消防工作组, 实行居委会主任负责制, 成员由居民小组长组成, 主要职责是对辖区公共消防设施、楼院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与居民家庭签订《居民防火公约》, 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 逐家逐户对居民住户电器设备及炉灶的安装使用进行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 对少年儿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为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等。三是在住宅小区治安亭、巡逻队基础上建立消防安全巡查队伍。四是每个社区落实一名消防督导员, 每个小区落实一名消防管理员, 每栋高层建筑落实一名消防宣传员。
二、认真完善建立社区各项管理长效机制
(一) 定期开展消防培训。
公安消防部门要通过举办消防培训班, 对市区街道办事处主任及社区居委会的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消防专业培训, 学习消防法律常识和防火检查、火灾扑救知识, 经考核合格后, 佩戴统一制作的袖标, 持证上岗。
(二) 根据管理模式, 与居民共同建章立制。
消防部门组织编写《社区消防常识读本》和《社区消防管理手册》等, 发至每户居民, 并帮助各办事处按居民的需求建立社区消防管理制度、各级消防管理人员和志愿消防员职责以及社区消防工作检查考评标准。实现共同定约, 依法遵守。有绩则奖, 有过必惩。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证。
(三) 做好宣传, 建档立案。
要在办事处和社区消防组织均设置办公场所, 并统一挂牌告民, 建立社区消防宣传、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等工作台账, 每个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均配置档案柜, 对社区各单位及每个社区居委会, 居住楼和每户居民家庭情况进行建档, 实行网格化管理。
(四) 实行例会制度。
每个办事处实行例会制度, 每月召集社区居委会主任听取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工作措施, 使社区消防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五) 聘任消防监督助理员。
市 (区) 、县消防大队向每个辖区街道办事处派出专门人员或由街道办事处各聘任一名防火监督员作为社区消防助理。消防助理参加街道办事处消防安全委员会, 义务协助和指导办事处做好消防工作。并把实践工作加以总结, 找出更合理、更完善、更科学的社区消防管理模式。
(六) 配备消防器材与设施, 加强巡逻值勤。
在小区每个治安亭设置火灾报警电话和消防器材箱, 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消防锹等灭火和破拆以及救援器材。由巡逻治安员兼任志愿消防员, 每天24小时巡逻值勤, 主要职责是巡查消除火灾险情, 禁止车辆停放占用消防车通道和损坏消防设施的行为, 负责初起火灾的扑救。
三、广泛深入社区调查研究, 生动形象的大力宣传社区防火工作
(一) 要把社区当成居民主要消防宣传阵地, 在社区营造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社区应普遍设立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栏、消防宣传橱窗、消防画廊等, 统一在每个居民楼道设置“四个能力”消防警示牌, 统一制作家庭消防安全提示牌发到每个居民家中。
(二) 适时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场所和有线广播,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各社区应在社区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社区会馆、社区广播等领域和场所增加消防内容;利用社区消防教室培训家庭防火员, 并可考虑开办发行《社区消防安全简报》;社区志愿消防巡逻人员每天早晚鸣响防火警示笛, 提醒居民关闭“三源” (电源、气源、火源) , 防止火灾。各社区在寒暑假期间应组织少年儿童进行防火教育, 召集老弱病残人员向其讲授防火常识, 可组织由老人组成的“夕阳红消防宣传队”和由中、小学生组成的“红领巾消防艺术团”, 举办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艺汇演, 将消防知识融入其中, 做到寓教于乐。
(三) 责任区消防站应对社会适时开放, 组织群众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时常组织社区居民特别是关爱消防工作人员到消防站参观学习, 进行“零距离接触”。同时, 开展火场逃生训练, 使其增强对消防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应研制开发消防电脑教育, 统一配置在各社区消防教育基地内, 将各类防火、灭火常识采取动画形式编制软件, 实现人机对话、现场操作和查询等功能, 增加消防宣传的趣味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研制生产大型流动消防宣传车, 在车厢内设置消防影视厅、模拟逃生、模拟灭火训练以及消防电脑触摸屏、消防教育图板展示等, 到社区、工矿企业和学校进行巡回宣传。公安消防部门还可以开通消防热线, 随时接待群众的消防投拆和消防咨询, 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使消防宣传活动更加贴近群众, 贴近生活。
(四) 加大社区消防经费投入, 完善灭火设施。这就要求消防部门要积极当好政府参谋助手, 勤向政府请示汇报, 通过政府专项拨款、企业单位赞助、社会个人捐资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 不断加大社区灭火设施的投入力度, 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和文职雇员的职能作用, 强化软件措施。真正实现消防为人人, 人人为消防。
(五) 设立专项基金, 落实奖惩制度。特别是全国清剿火患战役线, 各级政府已拿出专项奖励基金, 激励全民对存在有火患的单位 (或个人) 进行实名举报, 根据火患的大小, 一经查实, 立刻对举报者50~3000元奖励。如举报人要求保密, 并对举报人严守保密。所以要大力展开宣传举报火患有奖事宜, 让火患无处藏身。
四、开展社区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检查
(一) 完善组织防火检查服务, 进家入户, 努力减少居民家庭火灾。
每个居民小组或志愿消防员对辖区每个居民家庭每月应至少检查一次, 对孤寡老人等重点住户每半月应检查一次。各社区志愿消防人员在深入各家各户进行防火检查服务时, 应重点发现和纠正居民家庭用火用电及炉灶安装使用不规范、乱倒液化气残液、堵塞占用通道楼梯、圈占消火栓、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影响消防车通道、居民楼顶安全出口门上锁等行为。各办事处还应与社区内的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并组织对这些单位开展消防普查, 统一组织开展楼道清理维护消防设施等活动, 有效地消除火灾隐患。
(二) 全天候消防安全巡护到位, 及时发现排除火灾险情。
在社区消防建设中, 负责小区安全巡护的志愿消防员应实行24小时全方位、不间断地巡逻, 并可熟练使用消火栓和其他灭火器材, 能够及时报警, 疏散遇险群众, 妥善处置火灾险情,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危害。
(三) 消防部门和管辖派出所对社区消防工作要及时进行消防业务指导。
特别是消防工作薄弱的社区, 无论是消防部门还是管辖派出所, 都要大力协助, 有求必应, 有难必帮。
(四) 要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监督职能作用。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篇8
【关键词】社区数字化 学习资源建设 经验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03-01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加大投入。
1.成立省、市、区(县)三级领导机构,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院和学校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加强对本地区域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统一领导与协调管理。
2.各级政府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纳入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将其作为地方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惠民行动来进行规划和实施。
3.省、市、区(县)各级财政加大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投入,街道(乡、镇)落实相应配套资金,确保设备设施、课程资源建设和数字化学习组织开展与表彰奖励的支出需要。
(二)充分利用政策和项目资源打造数字化学习网络和平台。
市、区(县)通过参加或承担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以及“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基地”等项目,充分利用中央及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的政策扶持;利用国家相关配套资金支持以及中央电大等高等院校在网络技术、网络服务和网络学习资源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结合自有资源和资金进行区域网络改造升级,积极引进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和资源,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社区教育网站。
(三)改进服务,满足需求,建立社区数字化教育与学习的管理与师资队伍。
市(区)社区学院及市电大加强对街道(乡、镇)社区学校数字化学习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服务,加强网络安全与用户管理指导及对网站(中心)管理、技术、教学人员的培训。大力建设适应数字化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的管理与师资队伍。
二、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市(区、乡)数字化建设规划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建立统一的标准,确定统一的目标,协调建设步伐,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把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全部注意力和行动力都集中到为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而构筑公共数字化平台上来。
(二)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体制机制,完善网络体系。
采取“区域统一规划,分区分级管理,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先试先行”的工作思路,建立“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以电视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学校为基础”的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市社区大学、区社区学院、市民学校、教学点的四级网络体系。
(三)采取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适度引进市场运作机制方式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在资金使用上,根据当地社区学习的实际需要,根据数字化学习覆盖区域大小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力求达到最优性价比。
(四)促进和实现本地区域内同类学习网站之间“一卡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各市、区(县)目前都有很多可供数字化学习的网站,应该探索通过“一卡通”等方式让居民用最简便的方法共享这些网站的学习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目前除沈阳、大连、鞍山等部分市(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了与本地区其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相关平台整合融通外,辽宁省部分城市、区(县)的学习资源有效共享和交互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应该加强部门沟通和协作,破除和解决与此有关的体制、机制和利益上的障碍,有效整合本地网之间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
(五)加强基地建设和项目研究。
省、市、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社区教育单位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地方组织的数字化社区建设试点和实验研究项目,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资金配套,鼓励其结合本地实际,总结经验,探索模式,促进和带动本区域和全省社区教育数字化更快更好发展。
(六)充分开放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在各级政府主导协调下,社区教育机构和单位应与辖区内的大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沟通合作,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例如,各级各类学校应主动积极地提供现有机房等资源为所在区域居民的数字化学习提供条件。
(七)始终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作为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篇9
——XX县纪委
加强和改善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近年得到不断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仍然比较薄弱,特别是村(社区)级的党风廉政建设步伐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导致村级干部作风、村务公开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经过一些调查和思考,浅谈一下个人对加强和改善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的想法和看法。
一、加强和改善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村(社区)纪检监察,是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的要求,对加大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加强村(社区)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基层干部从政行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农村、向社区、向基层延伸,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
通过有效整合村(社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队伍,逐步建立权责明确、制度完善、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有利于解决“不能监
1督、不敢监督、监督不了、监督不好”的问题,确保各项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
(二)有利于解决村(社区)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市、县相关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有效整合现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组织资源,切实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利于深入解决村级公共服务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领域不规范操作等突出问题。
(三)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村(社区)纪检监察人员来自于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于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农村党员群众的利益和意愿,是保持村级组织纯洁的守望者,更是农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他们能够了解农村党员群众的真实想法,是村两委加强与广大农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渠道与桥梁。
二、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不强。各级针对村(社区)基层的纪检监察工作的相关制度、规定的建立健全还尚待完善;二是素质不高。由于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来自农村基层,多数人的综合素质不高,也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任务不明。基层纪检工作及人员的工作要求及职能职责还存在责任不明确、职能不清晰等问题。
三、加强和改善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村(社区)纪检小组建设
将党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网络延伸到村(社区),在村(社区)成立村级(社区)纪检小组,村级(社区)纪检小组负责对村(社区)支部活动、村(社区)级事务和村(社区)级财务收支、公开、民主管理、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充分发挥“宣传员”释疑、“服务员”解困、“信息员”预警、“调解员”维稳、“监督员”督导五大作用。在制度的层面上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保障,逐步建立和形成镇村(社区)联动、上下配合的党风廉政建设网络,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
1.完善制度机制
一是建立廉情信息收集制度,及时收集廉情信息。二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村(社区)纪检干部的集中业务培训。三是建立村(社区)纪检工作定期报告制度,交流经验,通报情况,部署工作。四是建立村(社区)纪检工作考核奖惩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业绩评定、评先评优的依据。五是建立村(社区)纪检干部勤廉双述制度。村(社区)纪检小组成员每半年报告一次履行职责情况,参加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并向镇纪委书面报告履行工作职责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2.明确工作职责
村(社区)纪检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抓好党员干部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本村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2、监督村党员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等
项制度执行情况;
3、参与村级财务及重要资产和重大项目的监督;
4、监督和实施村级党务公开,对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实施监督;
5、负责受理本村的各类信访问题及质询,收集群众反映,协助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做好案件初核及调查工作。
6、认真做好对村“两委”成员工作效能的监督;
7、承办镇纪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3.严格推选过程
采取“两推一选”的方法选拔任用村(社区)纪检小组成员。通过选举考核,把那些口碑好、群众威信高、责任心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为人正直、议政能力强的党员选拔担任村(社区)级纪检委员,优秀的非党群众担任纪检监督员。
4.加强培训教育
一是新任村(社区)纪检干部要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做好村(社区)纪检工作所需的知识。二是村(社区)纪检干部任期内,要进行任期培训,重点学习政治理论、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村(社区)纪检干部工作职责、法律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三是村(社区)纪检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协调化解问题,维护群众利益,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5.加强管理考核
将村纪检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
理之中,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完善工作岗位责任、考核、追究制度,村(社区)级纪检员(监督员)每月向乡镇汇报一次工作,反映村里工作动态,年终向乡镇纪委述职;乡镇纪委每半年至少向县纪委汇报一次工作,年终向县纪委常委述职;联系纪工委负责巡视乡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向县委、县纪委报告巡查结果。
(二)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为抓手
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作为加强和改善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的抓手,同时注重将巡查工作与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场镇改造等“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三务公开”相结合;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相结合;与“克服‘两好’现象加强业务和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三早机制相结合。各纪工委作为巡查工作的主体,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巡查工作手段、方式、机制,突出巡查效果,注重巡查结果运用,确保巡查工作不断出新成效。
(三)村(社区)纪检小组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互相配合,实实现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村(社区)纪检小组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村(社区)纪检小组是党内最基层的纪检组织,受乡镇(街道)纪委和村党支部的双重领导,属于党内监督范畴。村务监督小组属于民主监督范畴,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代表村民行使村务监督权。两组”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关系,都在村党支部领导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 篇10
内容提要 浙江省杭州市按照中央关于完善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的要求,在社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今社区工作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成为现代社会建设新型社区的关键所在。本调研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对杭州市的三个典型社区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了调研,展现了杭州市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城市社区工作者 杭州市 上羊市街 王马社区 小营巷 典型社区作者朱胜进,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 310027)
一、引言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在缓解社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没,社区工作者作为一支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兴工作团队,已然成为了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其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从60年前的居委会演变至今,社区工作者已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直接承担者、社区服务直接提供者、社区矛盾协调者、社区文化组织者、文明行为引导者、居民心理疏导者、居民就业指导者和居民生活的关心者。政府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社区和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多数居民因生活诉求在社区帮助下解决,也逐渐提升了对社区的信任。近些年,国家已经相继出台法律法规保障社区工作者的权益。按照中央要求,围绕“全国领先,全省示范”目标,扎实推进社区党组织为龙头的社区建设工作,杭州市近几年在社区建设方面实现了四个“全国第一”。2008年出台了“ 1+4 ”文件,深入推进“三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2009年,第一个实现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化,制定《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杭州市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等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为杭州市的社区建设及社区工作者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使杭州市的社区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就目前来看,社区工作者队伍仍存在诸如工作任务繁重、职业身份不明、承受较大压力等问题。
二、研究评述社区工作即运用专业知识,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协调利用社区资源,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的自治水平和管理水平,增进社区福利,促进社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① 《社区建设》一书认为:“社区工作者是以社区及居民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或1 4 1 朱胜进: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 “以社区工作为主要方法的社会工作人员”。② 但目前中国的行业和职业分类中,尚未将“社会工作”或“社会工作者”列入其中,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身份还处于辩识之中。国内关于社区工作者的研究,主要有 ③④⑤⑥ :1.社区工作者素质研究;2.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研究,如钱兆永的《规范化: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路》;3.社区工作者管理的研究;4.社区建设模式中涉及的社区工作者管理研究,等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在杭州市选择社区建设极具代表性的上羊市街、王马社区和小营巷三个典型社区开展走访调研工作。整个调研过程主要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获取相关资料,共针对社区工作者发放问卷55份(回收100%)以及社区居民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93%)。充分考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内容、工作时间等因素后,选择社区工作者10人,对涉及工作压力、职业身份、福利待遇、激励措施、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一)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基本现状1.性别构成在被访的三个社区共55名社区工作者中,男性20名,女性35名,与其它地方及全国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性别结构情况 ⑦ 比较,性别比例仍是女性占大多数,但该地区比例并没有过大的失衡。(如图1)图1 社区工作者队伍性别构成2.年龄结构截止到2011年,杭州地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点,除去1人未做填写,54名社区工作者中,30岁及以下的人员比例占到了56.4%,累计到50岁已经达到了92.7%。(如表1)表1 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龄结构年龄 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30岁及以下 31
56.4
56.431-40岁 11
20.0
76.441-50岁 9
16.4
92.750岁以上 3
5.5
98.2总体 55
100.0
100.0
3.政治面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社区工作的关键。在调查的55名社区工作者中,党员人数达到26人,占47.3%,团员15人,占27.3%,民主党派1人,无党派13人。4.文化程度在调查的55名社区工作者中,文化程度主要以大学本科居多,有28人,占50.9%;大专文化水平的18人,占32.7%;只有两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见图2)。相比全国及其它地区的社区居委会成员,该地区社区工作者的文化水平整体相对较高,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其中系统学过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等课程的专业人员还是很少,只有10.9%。(如表2)因此,社区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图2 社区工作者文化程度层次比例表2 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情况社会工作者专业 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是 6
10.9
10.9否 48
87.3
98.2未填 1
1.8
100.0总数 55
100.0
100.0
5.工作年限2 4 1 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社区工作者中有1-3年工作经验以及刚进入该工作岗位的人员较多25人,占45.5%;4-6年工作经验的13人,占23.%;7-9年工作经验的8人,占13.5%;10年及以上的9人,占16.4%。表3 工作年限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1-3年及以下 25
45.5
45.54-6年 13
23.6
69.17-9年 8
14.5
83.610年及以上 9
16.4
100.0Total
55
100.0
100.0
6.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调查了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问卷分析显示:社会认同度低、身份地位不明成为了队伍建设的最主要问题。表4 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频数 选择百分比 百分比人数少 18
32.7% 18.2%整体技能水平不高 6
10.9%
6.1%年龄结构不合理 5
9.1% 5.1%身份地位不明 33
60.0% 33.3%社会认同度低 37
67.3% 37.4%其他 0 0 0
表5 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频数 选择百分比 百分比人数少 34
37.4% 23.1%整体技能水平不高 24
26.4% 16.3%年龄结构不合理 21
23.1% 14.3%身份地位不明 25
27.5% 17.0%社会认同度低 37
40.7% 25.2%其他 6
6.6% 4.1%
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对于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认同度低,人数少是最大问题,其次身份地位不明,整体技能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也是不可小视的问题。针对社区工作者的认知程度在社会公众中开展调查,有52.7%的公众选择了“熟悉”,41.9%的公众选择“听说过,但具体不清楚”,另5.4%的公众则完全没听说过。从社区工作者对自身的认知程度来看,访谈中发现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普遍是把社区工作当做一种职业,而非事业在做,问卷分析显示现在社区工作者从事社区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就业、养家糊口和补贴家用,而实现个人价值、助人自助为动机的则较少,甚至有18.2%的人根本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如图3)图3 从事目前工作的主要原因
(二)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工作分析1.岗位设置和选聘杭州市的社区工作者在岗位设置上实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体制。具体岗位设置包括:社区党委(总支、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站长、社区党委(总支、支部)副书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副站长、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社区福利保障委员、社区治安调解委员、社区宣教文体委员、社区公共卫生委员、社区环境保卫委员、社区专职劳动保障(再就业、退管)管理员、社区专职帮扶救助管理员、社区专职外来人口管理员等。同时社区工作者的录用采取选任和招聘两种方式。选任是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参加选举并当选,或者被任命担任社区党组织职务的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参加选举,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副3 4 1 朱胜进: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主任和委员的。招聘是指按照《杭州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社区工作者。⑧ 在调查的三个社区55名社区工作者中,从事社会工作管理职能的14人,占25.5%,社会工作服务职能的41人,占74.5%。其中通过选任的9人,占16.4%,招聘的46人,占83.6%。2.工作责任目前,杭州市社区工作人员主要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民政、劳保、退管、综治、帮扶救助等公共服务。具体面对的服务人群见表6。3.工作条件在调查中,接受访谈的社区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满意,主要认为硬件设施上配套较为完善,并能够感受到社区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尊重,但普遍认为社区工作者由于权力受限,服务人群的不理解等原因,往往得不到居民的尊重和认可,而且社区工作者们普遍认为自身所承担的工作强度大,压力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关于社区工作者的压力来源(如图4),87%的人选择了b2:工作任务量大,事务繁多,其次是b8社会地位低下(40.7%),其他压力来源降次依次为b3发展前途渺茫(11.8%),b5考核压力(11.2%),b4服务面对对象落差较大(10.5%),b7缺乏工作管理自主表6 工作服务对象频数 选择百分比 百分比老年人 22
40.0% 15.7%低保户 13
23.6% 9.3%妇女 16
29.1% 11.4%残疾人 10
18.2% 7.1%计生对象 10
18.2% 7.1%下岗失业人员 11
20.0% 7.9%社区矫正对象 12
21.8% 8.6%吸毒人员 11
20.0% 7.9%优抚对象 8
14.5% 5.7%其他 27
49.1% 19.3%表7 工作强度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较小 1
1.8
1.8比较适中 6
10.9
12.7偏大 33
60.0
72.7太大,难以应付 15
27.3
100.0总体 55
100.0
100.0
表8 工作压力 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较小 2
3.6
3.6适中 5
9.1
12.7较大 30
54.5
67.3很大 18
32.7
100.0总体 55
100.0
100.0
表9 工作条件满意度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满意 4
7.3
7.3比较满意 5
9.1
16.4一般 33
60.0
76.4不太满意 11
20.0
96.4很不满意 2
3.6
100.0总体 55
100.0
100.0权(8.6%),b6个人安全保障问题(6.6%),b1工作所需技能要求太高(3.9%),b9其他压力(2.0%)。图4 压力来源分布4 4 1 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在当前工作中,社区工作者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问卷中多项选择的结果分析显示,55名社区工作者中,63.6%的人都选择了社会认可度太低是其开展工作的最大困难,其次为报酬太低(49.1%),工作难度太大(29.1%),工作经费不足(23.6%),其他(7.3)。图5 开展工作的最大困难表10 月收入情况(人民币)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900元及以下 2
3.6
3.6900-1400元 5
9.1
12.71400-2000元 28
50.9
63.62000元以上 20
36.4
100.0Total
55
100.0
100.0
表11 报酬满意度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满意 2
3.6
3.6比较满意 2
3.6
7.3一般 21
38.2
45.5不太满意 25
45.5
90.9很不满意 5
9.1
100.0总体 55
100.0
100.0
4.薪酬福利经调查,杭州市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在全国范围来看,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五险一金基本普及了所有社区工作者,但相对于他们的付出以及相比较其它行业,仍属于低收入水平群体。现今,基于杭州市平均工资水平,社区工作者初入职的扣除所要缴纳的各种费险等,每月最终到手不到1700元,具体工资收入情况见表10。对于自己的付出和工资报酬,随着物价房价的上涨,社区工作者的生活基本保障亦存在困难,在报酬上整体满意度偏低,访谈中有社工称他们是“干公务员的事,拿清洁工的工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成为了社区工作者口中的高频语句。5.教育培训社区工作者的能力高低决定着社区建设的发展水平,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杭州市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对社区工作者开展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知识更新等,类别也分为了任职培训、岗位变动培训和培训。⑨ 调查显示,55人中有32人在能力素质的提升上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单位组织培训”,占到了58.2%,另34.5%的人选择“自学”作为自己主要的提升渠道,访谈中当问及“认为参加培训是否有很大帮助,您平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时,部分人表示:虽然针对各种服务组织了培训,但相对来说多流于形式,真正帮助并不大,如果想更好的开展工作,必须更多的借助书籍、政策文件、新闻、报纸、专业网站、参加职称考试等其它途径进行自学。另有7.3%的人选择了自费参加培训。表12 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有 45
81.8
81.8没有 8
14.5
96.4未填 2
3.6
100.0总体 55
100.0
100.0
四、调研结论
(一)杭州市各级政府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十分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文件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管理进行规范。如今杭州市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上性别较为均衡,且已呈现年轻化,政治文化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可见近些年的政策措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杭州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状况。
(二)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5 4 1 朱胜进: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第一,职业身份模糊,社会地位低下。目前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还没有将社区工作者列入其中,没有明确社区工作是一门职业,社会认同度也低。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类别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他们在填写各类表格时遇到职业类别这一栏,仍然不知道该填什么。其直接后果是社区工作者工作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难于解决,晋升机制缺失,对所从事的工作无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难以将其视为一项事业,更无法从中得到自我的肯定。这直接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从业热情和动机以及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加之各种原因致使工作开展效果无法使社区服务对象满意,而居民又不了解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定位、责权范围,很难做到对社区工作者的理解,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各界不接受不认可,认同度低下的现象。第二,劳动关系不明,基本权益无法落实。社区工作者大部分是由社区街道办事处面向社会招聘,按理社区专职工作者与街道办事处应该是形成一种劳动合同关系,而杭州市在2003年、2005年以及2009年都是与不同的机构组织签订合约,如今合同签订方是社工协会。此外由于劳动关系不明,社区专职工作者本应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但事实上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及其劳保、医保、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工资待遇的调整等等,以及规定的两年一次的体检,三年一次的旅游,都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在贯彻执行时难免会打折扣。第三,职责范围不清,工作压力过大。随着社区服务的重要性被不断的提及,大量的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社区,与老百姓直接面对面,提供第一手的公共政策和讯息。不论是人口普查、车位调查、经济普查、文明城市的创建等等工作的最终落脚点都在社区。社区工作者在一时间成了最基层的公务员,一定意义上他们为上级某些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分担了大部分的工作,诸如信访慰问、费用的收取、垃圾分类、社区泊车、无证摊贩的治理等非本职的工作,行政负担过重。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任务名目繁多,事务繁杂,社区工作者却在很多事务上无权也无力解决,最终无法得到社区居民的理解和认同,成了居民怒气的转嫁者,名副其实的“夹心层”,工作开展困难,个人成就感无从获得,加之考核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更让社区工作者倍感压力。第四,工资收入偏低,发展前途渺茫。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社区干部普遍反映社区工作者收入水平太低,自己承担的实际工作量与实际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过大,很难留住和吸引人才,在深层次上影响社区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积极性。在调查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工资收入并不满意,尤其是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拿到每月1000来元的工资已无法满足现在生活的基本需求,现今社区工作者队伍正在逐渐的年轻化,这更将严重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性。而实践也证明了这支队伍的流动性太大,不仅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同样也不利于这些年轻人的发展。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建议】推荐阅读: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07-11
加强社区建设的调查08-23
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05-24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09-29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保安队伍建设的意见10-21
关于加强社区科普活动阵地建设的思考10-07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社区07-16
关于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调研与思考08-29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