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2024-12-09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通用9篇)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篇1

加强社区文体俱乐部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WJC社区文体俱乐部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为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我们结合社区实际,整合辖区内的各种文体资源,不断完善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体俱乐部的作用,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引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我们社区文体俱乐部运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概况

WJC街道地处上海市东北部,辖区面积7.6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4.26万。街道辖区内学校多、部队多,文化体育资源丰富。WJC社区现建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中心,以及拥有各种类型的文化娱乐广场、操场15处,体育健身(苑)点57个,公园1座。此外,还在社区的32个居委会配有标准化的活动室,总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社区内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繁荣活跃的社区文化成为WJC城市副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5年以来,街道文体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第五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社区文体俱乐部基本情况

(一)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工作平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为确保社区文体俱乐部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着力抓好组织建设。为夯实俱乐部基础工作,我们成立了俱乐部主任负责制,以社区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分管文体的工作人员为

副组长、辖区单位负责人和各项体育活动负责人以及各居民小组为成员的组织管理机构,全面负责俱乐部的发展、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到全面工作有人管,日常工作有人办,具体工作有人抓。三年来,俱乐部一步一个脚印,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目前正在联系区社团局指导工作,更好的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工作。

(二)硬件设施建设:俱乐部扎实学校场地开放、公共设施资源整合的工作,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使万达广场、下沉式广场、沃尔玛广场、国定支路小花园室外全民健身路径等公共场地资源;文化中心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厅、排练房、信息苑、育鹰学校电脑房等文化设施;复旦乒乓室、育鹰学校篮球场、少云中学操场等体育设施均能很好的为社区居民所使用。

(三)开展活动项目:俱乐部把“一坛一站一展”工作,作为常规宣传平台,并针对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如老年人健步走、太极拳、空竹;中青年人健身球、腰鼓、排舞、秧歌;青少年的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项目。俱乐部一直坚持每年定期举办文体健身项目的培训班12期,开展健身知识讲座12期。另外,俱乐部还经常性地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各类球赛、棋牌赛、乒乓球赛,各种表演活动每年达20余次,并积极参加市、区两级举办的各种文体类赛事、运动会,去年我们社区参加了上海市社区体育大联赛10余项赛事。

三、社区文体俱乐部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管理规范。社区文体俱乐部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做到每年有部署,阶段有计划,平时有活动,年终有总结,切实把做好社区的各项体育工作落到实处。俱乐部还专门成立了党小组,通过发挥各团队党员的作用,增加各团队的凝聚力,此外,俱乐部还通过健身辅导站,配备了专职社会文体指导员7名,兼职文体指导员79名。制定了社区文体俱乐部章程、社区文体俱乐部工作职责、社区文体俱乐部工作管理制度、社区文体俱乐部服务细则及各种体育场地管理制度等,并在辖区内设有晨晚练点10余处,参加活动人数达3000~5000人次/天,每周活动达20余次。

二是不断强化社区文体俱乐部的阵地和设施建设。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阵地是基础,队伍是活力。为此,社区文体俱乐部积极建设居民体育阵地,从多种渠道挖掘资金,用于文体俱乐部各种专门的体育场地、健身器材等的建设,俱乐部规范体育健身设施的管理,使体育健身设施有人用、有人管、有人修。通过多项服务,为社区居民构建一个环境优美、器材清洁的健身地所。2009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俱乐部为各健身苑点新增了三牌一栏安全说明,并增加了世博元素的内容。今年,文化中心二楼新增了一批10件健身器材,10件体质测试仪器,总投资达24万余元,进一步完善了体育设施,为俱乐部会员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健身娱乐场所,使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是坚持广泛发动、发展壮大社区文体俱乐部队伍。为了有效组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社区文体俱乐部充分运用居委黑板报、宣传窗等载体,大力弘扬全民健身运动,壮大社区文体俱乐部的队伍,有效地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先后组建了啦啦舞队、音乐腰鼓队、交谊舞队、乒乓球队、划手操队、排舞队等体育队伍,俱乐部从场地、资金、教师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给这些活动团体提供更便利的条件。目前文体队伍实行会员制管理,俱乐部采取发展和培训并举,通过不断完善队伍机制,形成骨干

基础;每年组织俱乐部中的体育骨干开展培训,团队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增加文体俱乐部的凝聚力,对丰富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不断强化社区文体俱乐部活动建设。文体活动是开展社区文体俱乐部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俱乐部经过认真调查、反复研究,从社区居民喜闻乐见、易于组织、效果明显、影响较大的一些传统文体项目入手,把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发动居民自觉的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1)坚持组织居民开展日常的操舞训练、太极剑、太极拳、健身操、排舞、秧歌等活动,健身的人员达到3000~5000余人次/天;

(2)坚持举办普及性的俱乐部文体骨干活动培训班,俱乐部每年专门请来教师举办排舞、秧歌、健美操、舞蹈、瑜珈等文体项目的培训班,今年已累计6期,做到每2月有一期;今年,总计培训人数达300余人次。(3)鼓励社区文体俱乐部的各支文体队伍走出去,积极参加了市、区业务部门和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及赛事,2010年组织参加12余项赛事,让大家通过参与比赛增加参与意识、积累活动经验。(4)承办社区文化节,组织体育赛事,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几年来,从多种渠道挖掘资金,组织了一系列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形成全民健身的体育、文明风气充溢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政府买单举办“WJC社区社区文化节活动”等多项文艺展示活动。乞今为止,已连续承办三届社区文化节,形成俱乐部独有的活动特色。在活动过程中,俱乐部还积极让各支文体队伍自编的节目进行表演,既展示了队员的风采,又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率,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俱乐部的各种文体队伍中来。

社区居民体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建好社区文体俱乐部更是一项利

国利民的大事。俱乐部积极打造社区大文化的活动理念,社区活动不再仅仅限于体育赛事、活动,它已打破了视角狭窄的格局,通过文体演出、语言文化、体育文化、科普文化等活动的开展,盈实了体育活动的内涵和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俱乐部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吸纳“外资”,借用“外智”,走出一条社会化运作的创新新路子,共同推动社区体育工作的建设。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篇2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区,建设

群众文化事业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部分。强化群众文化建设, 对宣传和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 群众文化建设在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 为此,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群众文化建设, 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 通过发展社区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一、群众文化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区的意义

第一, 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精神支柱, 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在和谐社区构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共同理想与信念的树立, 必须建立在先进文化的基础上, 对社区群众思想加以合理地引导并整合。所以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 需要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通过利用一些具有和谐精神的文化产品, 弘扬和谐精神, 大力倡导对和谐社区的构建, 让人们自觉达成和谐社区的共同理念1。

第二, 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区中起着智力支持的作用。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项基本需求, 文化特别是群众文化是对优良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 能够提高人们对生活的理念和认识层次, 在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自然和社会上起着智力支持的作用2。通过构建和谐社区, 鼓励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利用群众文化将知识经验传授给群众, 从而令人们从中汲取更多优秀的知识理念等。此外, 考虑到群众文化社会教育效能的多方面优点, 如灵活方便、广泛适用以及形式多样化等, 从而能给广大群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有效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等。

第三, 在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氛围方面, 群众文化也功不可没。当前我国社会伴随改革而出现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以及利益冲突尖锐化等特点3。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需要用法律、行政以及经济制裁等手段, 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群众文化的特殊功能, 将群众文化广泛地展开, 能够令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余, 有更多休憩的契机, 将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尽情抒发, 从而能够有效弥补各种心理裂痕, 调和各种社会矛盾, 增进人与人的了解, 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方面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不稳定, 新老工作人员工作交接出现断层, 导致新工作人员工作上手慢、熟悉工作时间长、工作连续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基层文化人员的培训指导有待加强, 各社区文化室普遍存在人才紧缺, 后备力量不足, 基层文化人员业务素质及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甚至个别文化室管理思想不浓厚, 服务意识不足, 文化氛围不浓厚。三是内容不够丰富, 各社区文化建设特色不突出。

三、创特色,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1.首先需要文化专干对文化室工作人员不断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大力培训, 着力提高基层文化队伍业务素质, 方能促使工作更加全面、规范、有力地推进。

2.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要求, 发展和建设社区文化团队, 对于构建和谐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建立、健全社区团队建设管理制度, 是加强社区团队建设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新任务, 可以促进社区团队更好更快地发展。成立社区体育健身团队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给社区群众特别是中老年居民带来文化娱乐和知识交流等。

3.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及乡村旅游文化建设, 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以“提升群众素质, 繁荣社区文化”作为基本思路, 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娱乐设施建设,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如:组建秧歌队、腰鼓队以及合唱队等社区文化队伍, 设置流动图书馆, 定期举办文艺或体育比赛等, 进一步推动“乐民”建设, 熏陶人们的精神思想, 从而有效提升社区群众的素质。深入挖掘具有民间特色的旅游文化, 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城市休闲旅游以及乡村旅游等, 打造特色旅游街区, 有效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4.注重加强建设文化馆站。当前, 作为国家筹办的一种群众文化事业单位, 文化馆站的主要责任是有计划地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活动, 因而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很大。在文化站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各文化站室特色活动出现了亮点纷呈的发展局面。如:在云南五华区大观文化站组织策划的“文化大观, 百年顺城”系列活动通过图文故事征集评选、明信片首发、顺城清真美食记、顺城寻宝记等子活动来彰显大观百年顺城历史文化在传承文化基因、延续历史文化脉络中的推助力;护国文化站将文化工作“创建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创建全国示范性社区”等工作相结合, 分别在七个社区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文化、民族团结文化、楼宇服务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普及文化站以“我爱阅读”为主题, 重点打造观音寺社区书香文化示范社区;红云文化站充分发挥辖区教育资源、舞台资源、休闲资源三个资源载体, 开展“送知识”“送表演”“送文化”等系列活动, 真正做到了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居民得实惠、享文化;丰宁文化站利用辖区公共资源, 借助社区文化沟通协会成立的契机, 举办的“黄土坡社区文化沟通协会成立大会暨浪漫七夕·相约金鼎1919——和谐文化街区大家乐”活动等。这些群众文化活动被广泛植入各级媒体, 巧妙宣传了社区文化沟通协会这一新事物, 在全市范围内引起轰动。

当前我国的群众文化在各级的重视下, 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群众文化力量依然相当薄弱、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 贯彻并落实各级政府对群众文化发展的责任、注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强文化馆站建设等措施, 有效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注释

11.党仁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群众文化创新[J].党的建设, 2012, (3) :44-44.

22.蒋克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服务构建和谐社会[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33) :75-77.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篇3

摘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等方法,从赣州市章贡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入手,找出其中的不足,从而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社区 社区体育 体育健身俱乐部 建设状况

一、前言

近十几年来,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强劲的需求,因此,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1997年4月2日,国家体委联合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設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对社区体育的主要任务与职责、组织管理与体制、骨干队伍建设、经费来源等都做了具体的阐述。但是具体到社区,这些措施实施起来还有相当难度,居民旺盛的体育需求与现实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因此,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在全国选择25个社区,成立社区体育俱乐部进行试点,从体育彩票收入中予以扶持,扶持期为两年。希望“试点结束后,社区能基本建立不同类型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模式,解决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本文旨在通过对赣州市解放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状况分析,使试点中的赣州市解放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能够清楚自身定位,明确组织发展目标,并提出建议,从而为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生存与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期间的建设状况及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一)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依托的社区概况及辖区人口规模

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创建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一共25家,分布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俱乐部依托于基层社区、街道社区这两种不同层次的社区。调查结果表明,解放街道的俱乐部属于后者。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地处赣州市老城区的西津路社区居委会,社区成立于2001年7月1日,占地面积为0.13平方公里,辖一街七巷、23个居民小组,1446户,4552人。

(二)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状况

社区体育组织是落实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根据地,是体育生活化、社会化的重要方面[1]。调查结果表明:第一,解放街道的俱乐部采用主任负责制和经理负责制的俱乐部。一切事物主要由主任或者经理设计、分派,其管理具有集权性,个人意志的体现更为突出;第二,指导人员状况方面,共有7人,拥有体育骨干(志愿者)15人,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但是,要达到平均每100名锻炼者至少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标准,还必须加强培训力度;第三,制度建设方面,体育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出台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体育组织和活动点章程及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会议、活动记录簿、照片记录册和健身人员健康档案。

(三)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场地设施状况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基础,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调查结果表明:第一,自有场地设施状况方面,社区拥有面积为56平方米室内体育健身室和面积为200平方米的室外体育运动场地,拥有3套室内体育健身设备和13套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第二,借用、租用场地设施状况方面,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场地设施建设和活动组织方面,结合辖区实际,成立了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体育健身队、设立了赣州公园、滨江公园体育活动点。

(四)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活动的开展状况

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俱乐部发展活力,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加到俱乐部的活动中来是创建俱乐部的最终目的。调查结果表明:第一,活动开展的形式方面,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活动组织小型多样、内容丰富。2004年成功举办了“西津路社区首届社区体育运动会”,运动会共设5个项目,有百名运动员参加。在平时,社区还利用节假期间开展老少同乐的象棋赛,自娱自乐的太极拳、太极剑、花棍、健身操等比赛。社区还邀请专业老师为居民进行体育知识、科学健身和体育技能的专业培训。新颖的体育活动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对积极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人数占总人口的85%以上,其中有200人常年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第二,开展的活动项目分布方面,成立了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体育健身队,在平时,社区还利用节假期间开展老少同乐的象棋赛,自娱自乐的太极拳、太极剑、花棍、健身操等比赛。项目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层次社区居民的喜好。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组织管理采用了主任负责制,形成了区政府牵头,街道为主体,居委会为依托,活动站点为基地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体系。俱乐部健身场馆体育设施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俱乐部下设体育单项、体育兴趣小组、体育运动队等体育团体单调。

2.该社区拥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3名和15名体育骨干,远远满足不了拥有4552名居民的西津路社区居委会。

3.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政府在管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方面出现政府扶持乏力、法规监督缺位。

(二)建议

为促进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作提供支持:政府转变管理职能、相关政策支持,加快制定系统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保障必备的体育设施与经费,培养和管理体育人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政策呼吁作用。通过新闻媒体来监督政府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行为;同时,利用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呼吁有关部门及时地制定和完善各项社会政策和法规;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社区体育俱乐部自身的组织管理仍需不断完善。展现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自身优势、提高完善俱乐部自身的运作管理、尽量满足各类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在政府资助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财源、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玲,黄金铭.新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5卷12期.2004.12.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篇4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重组使得和谐乡村社区体育构建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村庄重组后社区体育也会遭遇诸多发展困境,和谐乡村社区体育构建面临着更大考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得村庄重组坚持村庄以民为本,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村庄社区体育机制整合,进而实现乡村社区体育认同,这是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重组后乡村社区构建和谐乡村社区体育的必经之路.

作 者:李继伟 LI Jiwei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体育系,淄博,255049 刊 名:体育与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SPORTS & SCIENCE 年,卷(期): 27(4) 分类号:G8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和谐乡村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机制整合   乡村社区体育认同  

社区俱乐部建设方案(校对稿) 篇5

为加快推进我市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不断充实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根据潍文明办发[2010]6号《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未成年人整体素质、促进全面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目的,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通过主题教育、学习辅导、文体活动、助学帮困、社会实践等形式,完善社区服务职能,把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校外乐园、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重要载体、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实到基层的有效平台。

二、总体目标

按照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把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典型带动,全面推进,力争年内全市50%的社区中心建起儿童俱乐部,到2012年,全市所有社区中心普遍建立儿童俱乐部,有条件的社区可建成多个儿童俱乐部,实现儿童俱乐部覆盖全市各个社区。

三、建设标准

1.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坚持立足基层、就近就便、小型多样的原则,充分利用社区中心现有房屋、村办公室、会堂、闲置校舍等场地,因地制宜建立社区儿童俱乐部。要以社区主办为主,联办、村办、家庭办、企业赞助办等多种形式并举,规模可大可小,可与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或住宅小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有机结合。要根据财力,为社区儿童俱乐部配备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教学辅导室、电脑教学室等活动阵地和必要的桌凳橱、图书报刊、文体活动器材等设施,能满足讲座辅导、文体活动等基本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可开设“绿色”网吧,安装亲情热线电话,以适应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2.有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的辅导员队伍。动员各学校、各单位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儿童俱乐部”活动。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协会、“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志愿者参加社区“儿童俱乐部”服务工作。动员寒暑假返乡大学生和本地有一技之长的专家、文艺工作者、能工巧匠等当地各类“名家”担任兼职辅导员。动员学生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辅导活动。社区“儿童俱乐部”要根据社会各界人士和其他志愿服务人员的变动情况,不断调整、充实和优化,保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要制订“儿童俱乐部”辅导员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探索建立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有稳定的专项经费。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体,把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公益性活动运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各类涉农资金、部门帮扶资金、无偿捐助、商业投资等相互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建设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投资等形式支持和参与社区“儿童俱乐

部”建设,以保证儿童俱乐部活动正常化。

4.有系统的活动计划。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制定一套社区俱乐部建设与活动开展的长期规划和短期工作计划,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举办学科辅导活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组织文艺体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等为主,确定社区俱乐部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以活动项目为主,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要特别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特殊学生群体,要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外教育和校外实践活动。

5.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严谨的俱乐部管理制度。制度要涵盖俱乐部设施的配备管理和使用、经费管理、辅导员培训、辅导员职责、俱乐部成员守则、档案收集与管理等各个方面。要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

6.有完整的档案材料。重视文字、图片、音像等各类

档案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有专门人员负责档案工作;有各类活动记录;有一套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有一套分门别类、翔实可靠的工作档案。

四、工作要求

1.加强对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推进俱乐部建设的合力。社区儿童俱乐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建设社区儿童俱乐部,是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是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做好儿童俱乐部建设的规划、部署和实施工作。各级文明办要把推进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工委要积极协调“五老”人员参与儿童俱乐部建设工作。教育部门要积极发动和鼓励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以志愿者或公派形式参与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工作,帮助儿童俱乐部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要把儿童俱乐部建设作为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儿童俱乐部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制定、业务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财政部门要认真

落实促进社区建设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政策措施,为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抓好试点,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一批个性鲜明的社区儿童俱乐部。要坚持试点先行,每镇(街、区)要先选择1-2个社区中心进行试点,每处市直学校选取1个社区中心进行试点,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在建设中要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因地制宜,实实在在地有序推进,切忌搞一刀切、形式主义。要注意突出个性,办出特色,不要千篇一律。

3.强化对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工作的考核。各级文明办要把儿童俱乐部建设情况列入各部门、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教育部门要把儿童俱乐部建设工作纳入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和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4.做好对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的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并以现场会、推介会、表彰会等形式,对措施硬、推进快、效果好的单位予以宣传、表彰。要积极宣传儿童俱乐部辅导员队伍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提高未成年人整体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安丘市文明办

安丘市关工委 安丘市教育局

安丘市民政局

安丘市财政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 日

主题词:社区儿童俱乐部

建设

方案

2010年7月 日印发 录入:

加强综合治理 构建和谐社区 篇6

构建和谐社区

--新北社区2006年综治工作总结

新北社区现有住户457

4户,总人口12300人,其中流动人口5321人,分为30个居民小组;社区工作者5人,平均年龄39岁,高中以上学历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人。社区党委下设8个支部,在册党员233人。社区配套用房到位,现有用房面积1350㎡(不含清波、碧水花园物业用房),基本达到每百户30㎡要求,功能比较齐全。辖区单位35家,共建单位20个。经过工作者、辖区单位和全体居民四年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社会稳定。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在县综治委、镇综合治理办的具体指导下,在社区党委、城区派出所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参与下,同样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社区内无重大刑事案件;没有重大火灾事故;没有吸毒人员,没有参加法轮功、邪教及非法组织活动的人员;没有非正常死亡;没有归正人员重新犯罪;没有群众集体上访闹事事件。今年1—11月份共发刑事案件45起,发案率占社区实有人数的3.6 ‰,案件得到有效控制。社区秩序良好,居民安全感、温馨感进一步增强。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稳定的环境是发展的基础。为打造文明和谐社区,社区高度重视综治工作,以防范为抓手,以降低发案率、增强居民安全感为目标。健全社区治保、调解、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组织体系,综治组织网络完善,社区警务室作用充分发挥,楼院(单位)治安防范严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1、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小组。针对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管理难度 增大这一实际情况,社区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公安城区派出所则为此专门安排一名协警具体分管出租房屋、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并实行电脑联网,全程管理,做到房屋租赁行为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制度落实,现在,外来人员受到尊重,登记率达95%以上。目前,社区共有出租房屋862户;流动人口4497人,其中暂住人口2675人,人户分离1822人。

2、成立驾协工作站。配合县交警大队做好机动车辆排摸登记工作,教育驾驶员依法、安全、文明驾车,减少交通事故,珍爱生命。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畅通杯‛科普文明礼仪、交通法规知识竞赛。

3、建立援助机制。聘请社区法律顾问,维护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无家庭暴力投诉,无虐待、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

4、创建平安社区。一是加强治安巡防。社区治安义务巡逻、文明劝导经常化,常年走街串巷,及时发现、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社区小喇叭巡逻队、群防群治队员时刻提醒居民做好防火、防盗、防骗、防自然灾害工作,不断增强居民安全防范。1-11月累计治安巡逻656人次,开展文明劝导286人次。二是建立义务消防队。进行义务消防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书写宣传标语,利用小喇叭宣传,提高防火意识,开展消防知识讲座,提高预防、自救能力;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消防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确保家庭平安,巩固平安社区创建成果。四是争取各方支持,为小区安装了6盏路灯,改造了6处里弄小巷破损路面,更换了58块阴沟盖板,方便居民安全出行;整治了阳光路木材公司住宅小区严重乱堆乱放,消除了安全隐患;治理了乱停乱放,画了部分停车泊位。

二、普法教育,扎实深入

1、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法制之窗‛、法制学校的教育功能,开展法制讲座、咨询服务、参观展览等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居民踊跃参与,重视对未成年人和外来人员的教育培训,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尚,居民法制意 识、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如通过《交通法》学习,文明交通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成为杭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

2、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568份,刊出小黑板共342块次、横幅标语4条、签订小组长综治责任状30份、重大安全隐患排查1起,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3、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制订普法计划,刊出宣传标语3期、宣传图片18期,并认真做好普法活动纪录。发挥法律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法制教育培训及咨询活动,共计培训11期,开展咨询活动5期。

4、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社区与育才学校、镇三小共同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活动,与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共同开展‚倡导青少年健康理财——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法制讲座,观看法制教育片。

三、依法协调,化解矛盾

新北社区是建设开发中的新社区,因装修造成卫生间上下漏水的纠纷特别多,在社区调委会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内部矛盾得到及时调处,化解了邻里纠纷,促进了邻里和睦、社区和谐。1—11月份共调处民事纠纷18起,调处成功率达95%,其中有协议书的纠纷9起,调处成功率100%;三是重视信访工作,组织居民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发挥‚民情宽带网‛和民情信息员作用,1-11月,共受理来信访来访 81件次,社区能解决的及时予以解决,一时不能处理的耐心细致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时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当中,无群体上访。如新安北路51幢后面集体宿舍公厕问题,先后5次与县城建局、城镇综合开发公司、县开发总公司等单位协商,最终达成协议,投入10万元进行了改建。

四、群防群治,确保稳定

根据县里统一部署,今年7月份,建立了新北社区平安巡防中队。成员由社区工作者、居民小组长、楼道支部书记、保洁员等49人组成,另有社区专职巡逻队伍和社区在职党员、在册党员、清波物业保 安、千岛花园保安、各辖区单位抽派人员共328人组成义务巡逻队,构建了群防群治新格局,形成了综治整体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宣传到位。通过社区各类宣传阵地、治安信息员、小喇叭巡防队,向广大居民宣传建立平安巡防中队的目的意义,倡导邻里守望,增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二是管理到位。社区切实加强对巡防中队的领导,向队员发放《淳安县平安支队巡防队员手册》,同时虚心接受镇巡防大队的业务指导。三是防范到位。组织队员开展巡防工作,控制夏季案件高发势头,做好平时的夜间巡逻。四是措施到位。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巩固无邪教社区创建成果,接受了市610办公室领导的检查指导。五是开展禁毒宣传及图片展,达到无毒社区标准。六是每季通报社区治安情况,向居民并提出防范重点,确保社区平安。

五、有效帮教,控制犯罪

帮教措施到位,帮教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实现了帮教经常化、制度化。社区目前有归正人员5名,由社区民警牵头,分别为5名人员建立了帮教对象,坚持每半年找他们进行一次谈话,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激发他们重新做人的信心,并做好纪录。教育居民正确看待归正人员,不歧视他们。通过行之有效的帮教,多年来没有重新犯罪。

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辖区单位、全体居民对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社区综治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服务完善、生活便利、详和文明的和谐社区建设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新 北 社 区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篇7

1 美、德、日社区体育体育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1.1美国的社区体育中心

美国社区体育发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休闲活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下,健康水平每况愈下,1885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玛丽博士提出可以学习德国模式,探讨建立开展多种体育休闲活动的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努力,1956年美国政府颁布法令“Mission66” (第66号命令),明确规定了社区公园体育配套设施的相应标准。现在,美国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区活动中心,美国的社区体育中心一般由室内和室外设施组成。室内设施包括 :多用途的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等。户外体育设施包括 :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游泳池、钓鱼池、野营地等,在这些地方还可以开展骑马、滑翔、飞机模型等体育活动。社区体育中心还辟有更衣室、大厅、游戏室、俱乐部会议室、快餐店、阅览室附属设施。

1.2德国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二战后德国曾经数次启动旨在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黄金计划”,制定社区体育发展的配套设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德国的社区体育及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是世界各国较为成熟、较为完备的。据调查,在2001年德国已有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81000个,俱乐部会员2400万,是各国中俱乐部数量较多的国家。

1.3日本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日本社区体育的发展历史已近50年的时间。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政府借助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力,为了提高国民体质水平,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活动。日本政府在1972年颁布了《关于普及振兴体育运动的基本计划》,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规模、场地、器材等都进行了确定,保障了社区体育发展的硬件环境。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规定 :到2010年前,要在全国各市、街、村至少发展、建立1个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各都、道、府、县发展、建立1个泛区域体育中心。目前,日本已有378000个体育俱乐部,在发达国家位居前列。

2 美、德、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与组织

2.1资金来源

美国和德国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属于综合型体育俱乐部,采用会员制,美国体育俱乐部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企业、社会和个人的捐助以及会费。会费标准很低,年费为350美元。德国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会费作为主要的收入,收费标准每年由各俱乐部理事会决定,但也相对较低,如某些俱乐部成人年费为150马克,少儿为60马克。政府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事业性收益实行税收减免,并可在俱乐部中进行适当的场地租赁、培训服务、酒吧等经营项目,以丰富俱乐部的经费来源途径。

日本的健身体育俱乐部主要为单一型体育俱乐部,以至于会员数量较少,为了促进日本的社区体育的发展,日本文部省体育局于1995年开始进行19个综合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试点工作,政府进行资金扶持,3年为一周期,会员不收取费用,但试点结束后,会员必须缴纳会费。因此也出现在政府不在扶持,会员缴纳会费后,俱乐部出现人员锐减的,有些俱乐部甚至减少达2/3之多。如何在“断奶”后实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良好的自主经营,是摆在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2.2管理体制

从管理体制上来看,美、德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多为长官负责制,下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具体社区体育公园管理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包括由市长任命的主任、副主任各1名。日本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为政府机构下设体育科,负责社区体育的宏观管理,社区体育组织及体育协会负责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资金的筹措,人才的招收等,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直接管理则是由大财团、大企业等自发筹建,属民间体育组织。

2.3场地设施

美、德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都有自己专门的体育健身场馆,美国曾于1927年32个州通过立法保障社区体育可以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美国社区都有其体育活动中心。美国的体育健身场馆有室内外之分,可开展多样化运动项目,并在健身活动场所周边,规划有休闲、娱乐设施,儿童活动场所、野餐区等。德国的体育健身场馆中设有小卖部及休闲活动区,方便人们活动。日本体育俱乐部场馆设施相对紧缺,1976年日本文部省出台《关于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规定,要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使其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率达70%以上,使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得到保障。

2.4运行机制

美、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按照“俱乐部法”进行设立,采用自主经营为主,是不以盈利行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且具有明确的法人地位。日本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多为政府主导的民间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这也造成俱乐部的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一些不利之处,并在吸收社会捐助,收取会费、赞助费方面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美、德、日的社区体育活动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才刚起步,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以促进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快速发展。

摘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可带动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国外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较为成熟。本研究通过对美、德、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与组织形式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的体育俱乐部发展提供借鉴。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篇8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模式;参与机制

Research on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 of Urban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SUN Yun-yan

(Nany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Nanyang 473004, China)

【Abstract】Urban community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framework, which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citizens' (including all urban construction participants) phys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but also to a great extent, enriches the city culture, and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city. Therefore, studying the problem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selects some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ose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irst of all,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operation are analyzed. Then it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constructs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 from a number of different levels.

【Key words】urban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 operating mode; participating mechanism

作为由城市居民自愿建立起来的组织,体育健身俱乐部以辖区为范围,以特定的体育场所为依托,以成员拥有相同的目的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此来自发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1〕。这一在城市社区(或者当地的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群众性组织具有明显的社会动机,其根本任务表现在以下方面:最大限度地将社区居民吸纳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之中,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建设并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通过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通过倡导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2〕。可见,城市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和建设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关系到市民(包括所有城市建设参与者)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城市的文化、促进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它不但能够对城市社区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统筹和优化,还能通过对社区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和社区文化氛围,将社区体育的发展引向深入,使社区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因此,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文选取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式”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不同的层面构建了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参与式”运营模式。

1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运营现状解读

1?郾1发展基础薄弱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当前情况下,大部分政府都能够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相应的绿地和场馆,用以支撑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行,也能够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对驻区单位或者其他场所的体育场地进行租用,但是事实上,资金短缺的问题是难以由政府完全解决的〔4〕。而由于无法购买或建造属于社区居民自己的体育用地,加之俱乐部被推向社会滞后,国家的资助资金和社区的辅助资金都在减少,致使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基础更加薄弱。此外,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大都处于开放的状态,无专人管理和指导,体育设施的更换和维修工作也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一大障碍。当然也有部分体育健身场馆、设施采取封闭管理的模式,只对内部人员开放,而这也引发了一定的问题,比如,无法将小区外部的体育爱好者吸引进来,提高了俱乐部的门槛〔5〕。

1?郾2运营模式模糊

从性质上讲,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多为民办的非营利组织,但是在运营模式上,却表现出了民间、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特征〔6〕,这种模糊的模式严重制约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俱乐部的管理灵活性较差,这是因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般由政府的在职人员担任,这就难免在运营当中充斥着官僚主义作风;(2)俱乐部的运营理念不清,这是因为俱乐部的管理者“善于行政,疏于市场”,对俱乐部的管理多以行政奖罚为主,而对利润等市场概念则并不十分关心;(3)俱乐部管理者由于大多来自街道、文化馆或者区县的体育局等部门,因此他们往往具有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不但让社区居民无法适应,他们自身有时也无所适从。

nlc202309051036

2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2?郾1市场因素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讲,对体育市场的关注是任何体育组织的核心问题之一〔7〕。因此,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需要对其所处的市场类别、市场竞争情况、市场环境和市场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体育市场的分析工作一般由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两部分组成,通过这样的工作来制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战略和运营策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郾2舆论因素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舆论的力量已经被诸多现代传播媒介无形放大了,这种强大的信息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角落〔8,9〕。如果能够对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加以合理的利用,无论哪种类型的组织都会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也应打破以往封闭式的运营模式,尝试全面开放式的运营模式,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对体育健身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还能在参与体育健身的作用、参与体育健身的效果,以及体育健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方面,进行舆论宣传,以此来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其中,提高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2?郾3管理因素

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自身的经营管理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即使进行了大量的外部环境分析、市场调查和预测,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舆论对俱乐部进行了宣传,如果在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方面缺位,其他的工作做得再好也难以使其获得健康的长期的发展〔10〕。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要想获得良好的运营态势,除了需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外,还应从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结果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出合理的、具体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案,以此来促进俱乐部的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2?郾4立法因素

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环境条件难以达到要求,就连市场规则也不很健全,甚至存在许多疏漏,这种体育健身产业的诸多不完整和负面现象的出现,需要立法工作的介入,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体育健身市场的秩序,并对各种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11〕。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体育健身产业的良性发展,还能使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得到法制的保障。

3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式”运营模式的思考

3?郾1志愿者参与

作为一个中介型的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往往以街道办事处或者居民委员会为依托,向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体育健身服务〔12〕。从这个角度讲,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道路应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为主,而按照现有的社会组织运营模式,社区俱乐部此时的运营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就需要志愿者的介入,由他们向社区居民提供无偿的或者低偿的服务,以此来增强俱乐部的运营效率。另外,在资金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对志愿者队伍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志愿者们也能够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体育健身的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甚至可以通过他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为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寻求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3?郾2政府参与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长期健康发展,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政府的参与能够优化俱乐部的人员配备和资源的配置,能够促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动员社区居民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同时,政府的参与还有助于对社区居民进行正规的体育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在社会舆论宣传方面也能显示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3〕。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当处理好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做好定位,即与政府之间应以合作的关系存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依附,这是因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最终的发展道路都是独立运营的、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政府只能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其次,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当与政府进行必要的责、权、利的划分,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和固定下来;再次,要进一步协调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础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

3?郾3社会参与

从运营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需要负责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以保证社区居民能够安全、便利、有序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获得他们的支持,只有如此,才能促进俱乐部的长久运营〔14〕。比如,需要通过专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正规的培训,使社区体育指导员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将俱乐部需要的社会力量吸引过来,使社会上的体育教师(教练)对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进行指导,社会医务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社会健身团队协助排练俱乐部的集体健身项目等;因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活动多以公益性为主,因此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们为社区居民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指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等。

3?郾4会员参与

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来说,其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发展会员和留住会员,会员的参与行为和状况直接影响到俱乐部的后续运营〔15〕。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1)对会员的收费要实现合理化和透明化;(2)对俱乐部的环境设施进行人性化调整,使其既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还能满足特殊居民(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的特殊需求;(3)对俱乐部的经营项目进行优化,使其具有吸引力,使社区居民能够自愿参与其中;(4)强化对体育健身指导的管理力度,深化和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以此来维持会员数量和参与的时间。

4结束语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全面展开,城市社区体育的作用被逐渐放大,而以俱乐部的形式来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模式。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群参与到俱乐部,不但能够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丰富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能够贡献一分力量。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尝试着给出了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式”的运营模式,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时下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

nlc202309051036

参考文献

〔1〕杨长明,杨金有?郾长春市朝阳区健身俱乐部走进社区体育的可行性分析〔J〕?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10(3):129-131?郾

〔2〕陈家强,闫威名?郾我国城镇大众体育发展的因子分析〔J〕?郾四川体育科学,2007(9):111-113?郾

〔3〕陈旸,陈文胜,罗智波,蒋琳,谭曙辉?郾社区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J〕?郾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6(2):66-68?郾

〔4〕马冠楠,曾朝恭,刘桂海?郾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功能与运行机制的例证研究〔J〕?郾体育科技,2010(2):11-13?郾

〔5〕彭圣堂?郾我国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资金管理研究〔J〕?郾浙江体育科学,2008(1):47-49?郾

〔6〕李仕丰?郾体育行为和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

素——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调查报告〔J〕?郾体育与科学,2009(7):83-87?郾

〔7〕李明?郾体育产业学导论〔M〕?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郾

〔8〕欧光强?郾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及其志愿者队伍建设〔J〕?郾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141-142?郾

〔9〕邱冠寰?郾厦门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调查研究〔J〕?郾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6):13-18?郾

〔10〕曾庆华?郾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立与发展

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郾科技信息,2008(20):212?郾

〔11〕宁伟,程花?郾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5):45-46?郾

〔12〕刘小俊?郾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策

略〔J〕?郾湖北体育科技,2011(1):8-9?郾

〔13〕张军?郾国外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类型及其组织特

征分析〔J〕?郾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2):8-11?郾

〔14〕房游光,等?郾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体制选择和机制创新〔J〕?郾体育与科学,2004(5):45-46?郾

〔15〕周传尧,吴云凤?郾制约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政府因素分析〔J〕?郾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7(8):38-40?郾

(责任编辑:李远伟)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篇9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民政局

殷都区因殷墟所在地而得名,2003年区划调整后,在原铁西区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全区辖1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39个行政村、45个社区,面积69.5平方公里,人口24.2万。

近三年来,我区民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依靠群众参与、开创时代新风,三驾马车拉动、再造殷都新城”的战略举措,以政治文明“三大举措”为统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农村城市社区协同推进,全区城乡社区呈现出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可喜局面。2008年、2009年,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共建共享先进城区”。

一、近三年来我区社区建设的情况

(一)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社区建设整体合力

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直有关部门和驻区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也从各自实际出发成立了相应的协调领导机构。同时,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社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亲自带队对社区建设进行检查指导,区人大、区政协也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视察督导。

(二)着力强化队伍建设,增强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1、优化社区干部队伍。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的素质,加强社

区干部队伍建设,在去年社区换届中,我区面向全区公开招聘社区主任、副主任候选人,选举推荐双强型社区村干部280名(其中连任145名,新当选135名),党员人数146名,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到62%(较上届提高21%),45岁以下的人员占91%(较上届提高16%)。在换届过程中,我们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做到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指导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

2、提高社区干部待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从今年1月开始,将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和“三金”标准提高,社区办公经费由原来的1000元/月提高到1200元/月,社区干部正职生活补贴和“三金”增加为1408元/月,副职干部增加为1344元/月,离职增加为500元/月,并在全市率先实行统一上折发放,极大的调动了社区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稳定了社区干部队伍。

3、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为了切实加强我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对全区社区干部分二批进行集中封闭和分散培训。连续两年,开展了“十佳”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对在社区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为群众无私奉献的20名优秀社区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三)着力提升阵地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一体

1、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区委、区政府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切入点,制定了《殷都区建设和谐社区实施方案》,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45个城市社区用房设计功能达到“六室一场”的要求;21个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功能达到“八室一厅一场一栏一院”的要求,对当前建设和谐社区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了责任单位和协办部门。

2、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以我区被列入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为契机,狠抓农村社区建设,由推进城乡一体到坚持“产城一体”、推进城市化的转变,并提出要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覆盖,对待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一样,去考虑、去部署、去建设。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农村社区自身特点,制定《殷都区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全覆盖实施方案》,确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目前,在我区39个行政村当中,10个为试点村,剩余29个村需要进行全覆盖,第一阶段已完成11个村,第二阶段12个村正在建设(将于8月底完成),剩余6个正准备开工(将于9月20日之前完成),9月底前,将高标准的完成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

(五)着力创新活动载体,提升社区建设档次和水平

1、建立“示范社区”创建机制。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展“示范社区”对社区创建活动,出台了《殷都区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殷都区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奖惩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和标准。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共创建精品社区6个,示范社区11个,达标社区10个。区政府拿出10余万元,对在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措施得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全面对社区环境和基础设施等进行了整治和完善,并形成了长效机制,每年由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对“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行评估。

2、创新社区服务新方式。为了更便于服务居民,在各社区、农村建立了便民大厅,推出“一站式”全程代办服务,指定专人负责对老年优待、残疾证、再就业优惠证等10多项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实行代办服务,截止目前共为社区居民代办各类服务8000余件。让居民足不出社区、村就能办理各种手续,并依托殷都便民服务网,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建立加盟企业服务库,为小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文体娱乐等多种网络服务。

3、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为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本着“大家办、大家乐”的原则,组建了军乐队、合唱团、腰鼓队、秧歌队等几十支群众性文化组织。启动了“殷都文化广场”,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定期在贞元广场举办广场文艺活动,每年演出50余场,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另外,各社区还充分利用社区业余活动平台,举办体育比赛、歌唱比赛、象棋比赛、门球比赛等活动100多次,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的创新情况

针对当前基层党委、政府和群众关系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政治文明“三大举措”为统领,狠抓了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探索社区社会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工作行政化、社区工作任务繁重、社区经费严重不足、社区服务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一)“争当十大员、为民促发展”活动

如何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发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就全国来说,都还没有真正的破题。虽然,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进社区”活动,不是“牌子”下了,“人”没有下去,效果不理想,就是“人”下了,造成了机构臃肿。为有效的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开展“争当十大员”活动。之所以称“大员”,源自“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十”涵盖群众利益和诉求的方方面面。通过动员群众报名参加社会问题调研员等“十大员”,让群众有名分去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让他们由经济社会发展的旁观者、点评者、甚至埋怨者,变为建言者、参与者、建设者。比如,平时好告状、提意见的,授予党政工作监督员;热心帮助困难群众的,授予帮扶解困员,等等。根据群众不同的爱好、习惯和兴趣,分别授予某个称号,由政府统一登记,建立档案,进行培训,给予名分,然后代表党和政府开展工作,并通过党员在其中发挥骨

干作用,使他们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外围组织,成为我们工作的延伸。我们制定了《关于依靠群众参与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试行)》和《殷都区依靠群众参与提升社区、企业、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党员队伍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意见(试行)》,在基层党组织换届和发展党员中,主动接受“十大员”监督评议,密切了党群关系。

目前,全区已有“十大员”4万多人,带动16万人参与。我们将在条件成熟“十大员”组织中建立工青妇组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诚信殷都”建设

以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为标准,建立各行各业的诚信档案。比如,民政方面我们建立诚信低保,对如实申报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就业和家庭实际收入等相关资料;如实报告收入变动情况,以及主动履行告知、接受调查和就业介绍;积极参加所在社区(农村)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等内容进行考核,出现不诚信现象就要记录,记录多了就要取消其申请资格。

各行各业都这样做,通过这种方法,就会构建一张覆盖整个社会的网,让讲诚信的人非常自由、轻松地生活,让不诚信的人到处碰壁,寸步难行,为提高我区低保申请人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素养,打造我区阳光诚信低保品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十佳标兵”评选

过去的十佳农民、十佳少年等评选,都是单个部门的评选,而且面太窄、范围太小,起不到榜样的作用。我们从区委、区政府的角度开展评选活动,而且进行全面扩展,目前评选了23个方面的标兵,包括十佳环卫工人、十佳农民、十佳婆婆、十佳儿媳、十佳少年、十佳老师等等。这样,通过在方方面面树立标兵,使各类人群都有自己的榜样和英

雄可学,从而达到引导民风、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

上一篇:新学期工作计划书下一篇:长大初二作文题目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