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2024-10-24

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通用12篇)

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篇1

XX县以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工作,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共接收矫正对象908名,到期解除294名,矫正对象情绪稳定,认真接受教育矫正,无脱管、漏管现象。

规范工作程序 严格加强管理

现在,手里有一张联系卡,好方便哦,随时可以把自己内心的真心话跟司法局领导说,有什么困难和思想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请他们帮助解决哟!”今年42岁的刘某,家住XX县石垭镇,谈起手中的联系卡喜上眉梢。

今年初,XX县司法局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管理水平和社区矫正对象改造积极性,研究出台了《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衔接、监督、奖惩和解矫操作程序,建立完善矫正人员信息档案,最大限度地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该县10个基层司法所均建立了社区矫正QQ群,制作发放了外出联系卡,发放了外出务工管理卡等,保证矫正对象不失控、不漏管,确保了管理到位。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全县绩效目标考核,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纳入惠民帮扶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先后组织3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明显社会效果。

强化基地建设 搞好教育监督

“感谢司法所工作人员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教育矫正工作中,我们一定更加注重学法、懂法、守法、用法!”6月26日,家住XX县白庙镇的杨某听完司法所组织的法制讲座后深受启发。这是XX县司法局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XX县司法局坚持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强化社区矫正基地建设,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监督。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和各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居委会和村组,与社区、居委会、村组干部密切配合,摸清矫正对象的行为恶习,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等专题教育,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培养健康心理,引导其自觉摒弃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了11个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5个安置帮教基地和1个学习基地,有效确保了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和学习有场所、有资料、有组织管理者。

注重交流沟通 了解掌握实情

家住酉溪镇的张某在矫正初期,生活迷茫,意志消沉。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找他谈心交心,帮助其化解“心结”。现在张某带领周围群众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谈起这段经历,他激动地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司法所领导的耐心开导与鼓励,是他们帮我重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近年来,XX县司法局坚持访实情,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办实事,组织人员深入矫正对象家庭,了解其个人、家庭、社会关系情况,与矫正对象谈心交心,加强与矫正对象亲属及周边居民的信息沟通,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和活动情况,发现不良苗头及时进行疏导和化解。组织矫正对象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自觉抛弃思想包袱,积极主动接受改造,尽快回归社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今年1月,苟角镇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在接受矫正期间,为了维持家人生计,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在帮某建筑工地运输废弃材料途中发生车祸,造成1人死亡,死者家属提出了天价赔偿。杨某家中经济本来就十分困难,发生车祸后更是雪上加霜。杨某倍感绝望,思想情绪波动很大。苟角司法所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即主动上门看望慰问,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积极稳控死者家属情绪,帮助调解处理相关赔偿事宜。在司法所的积极介入下,经过交警现场勘查、认定并划分交通事故责任,双方终于达成合理的赔偿协议。妥善处理完交通事故后,杨某感动得热泪盈眶,表示要积极接受改造。目前,杨某已解除矫正,成功回归社会。

加强人文关怀 促进矫正转化

“帮教干部不仅从思想上教育引导我,还积极帮助我干事兴业,让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XX县镇裕镇社区矫正人员李某在司法所的帮助下,多方筹集资金栽种经果林,先期种植的梨树已经成林挂果,仅此一项就实现年纯收入3万余元。

近年来,XX县司法局十分注重人文关怀和真情感化,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和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机制,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作支持,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低保、就业、住房以及子女就学等具体困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注矫正人员,确保社区矫正人员生活有着落、有住处、有经济来源,帮助矫正人员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安居乐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

以及社会的温暖,顺利回归社会。今年以来,全县先后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落实低保11个、联系就业22个、解决廉租房4套、帮助其解决子女入学8人。

XXXX底,镇裕镇社区矫正人员李某谋生了承包荒山栽种经果林,靠勤劳发家致富的想法,却苦于没有资金。XX县司法局领导得知情况后,主动为他送去3000余元的果树苗和化肥等物资,还帮助他多方筹

措资金。如今,李某不仅自己致富,他还积极为周围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大家一起大搞果树种植,把家乡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李某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篇2

津南区司法局八里台司法所组织辖区49名社区矫正人员参加了法律知识考试, 提升了社区矫正教育效果, 增强了社区矫正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据了解, 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存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等问题, 对于如何突破瓶颈, 破解难题, 推动社区矫正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此次活动无疑提供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主要考查社区矫正人员对《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和应当遵守的监管规定的熟悉度。

八里台司法所还将此次活动列入司法所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既能有效落实社区矫正人员每月教育学习8小时的规定, 实现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常态化、考核管理精细化, 又创新了工作思路, 为全区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开创了先河。

范张/文

河西区13名大学生投入社区矫正工作

河西区司法局与天津理工大学合作, 以区司法局、基层司法所为平台, 接收该校法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实习活动。

河西区司法局与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 重点就社区矫正工作, 从组织系统、工作程序、岗位职责、社会工作的介入、社区矫正工作者专业培训等方面, 共同构建一个供学生实践的平台。目前, 13名学生已深入各基层司法所, 全面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

此项活动是河西区司法局的又一创新举措, 在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影响力的同时, 也为理工大学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 为学院教学工作的延伸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支持。

范刘/文

东丽区社区服刑男子因吸毒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

东丽区司法局在公安东丽分局相关部门的配合下, 将社区服刑人员杨某依法收监执行, 这是东丽区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教育安全年活动开展以来, 首例因违反监管规定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案件。

社区服刑人员杨某因犯聚众斗殴罪于去年6月7日被河北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缓刑二年六个月。杨某在社区服刑期间, 因吸食冰毒, 于今年3月22日被公安西青分局行政拘留15日。因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 东丽区司法局依法对其提请撤缓。

此次收监执行工作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一次实战, 充分体现了公安、司法等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 同时向社区服刑人员敲响了必须依法服刑、自觉接受教育矫正的警钟。

范刘/文

南开区法援中心无偿提供法律援助依法解决父女房产纠纷

受援人王先生所居住的南开区某小区的公产房, 承租人为其女儿王某。前不久, 王某将自己的父亲诉至南开区人民法院, 要求其从该公产房中搬出。王先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 家庭生活也非常困难。万般无奈之下, 他来到南开区法律援助中心, 请求给予法律援助。

涉案公产房坐落在南开区某小区, 承租权系王先生于2012年8月以置换方式获得, 其女儿王某只是名义上的承租人, 并不是房屋承租权的实际出资人。经过援助律师的不懈努力, 南开区人民法院认定诉争房屋系王先生与前妻袁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以夫妻共同财产置换所得;其女儿王某以房屋承租方登记在自己名下, 要求王先生腾出诉争房屋的主张缺乏法律依据。最终, 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王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王先生的援助案件是南开区法律援助中心无偿援助困难群众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 南开区法律援助中心以实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为抓手, 以“应援尽援优援”为目标,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把法律援助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在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中, 发挥了积极作用, 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篇3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第258条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针对不少地方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社区矫正工作:

一、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社区矫正的规范运作

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必须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队伍作为组织保障。基层司法所是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要使司法所担负起社区矫正工作的重任,必须从人、财、物方面全面加强司法所规范建设。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必须有专项工作经费作为社区矫正的物质保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矫正机构力量。如向社会招募一些具有法律、心理学、法律、教育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到基层司法所工作,充实工作力量。

二、建立完善移交衔接机制,实现交接工作规范化

一是通过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相关单位共同起草制定关于社区矫正对象移交的办法,明确各个单位的分工并细化,防止各自为政。二是对于同一辖区的交付执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立社区矫正信息网络中心,建立对口联系、衔接机制,连接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各基层司法所等相关网络,实现横向联网,信息共享。三是对于异地交付执行监督的问题,可以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些规定细化、完善。异地交付机关和接收机关要互相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合力,防止和减少漏管情形的出现。

三、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刑罚观念转变

虽然社区矫正在我国从试点到全面实行已有数年,但是真正理解社区矫正内涵的人为数不多,在基层群众中更是鲜有人知。要有各级党委政法委牵头,利用电视、讲座、宣传页、印发宣传手册、现场说法等方式大力宣传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刑罚轻缓化的趋势,扩大社区矫正的社会影响面,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强化社会对社区矫正人员帮教意识。

四、加强社区矫正的就业、社保、低保等扶持支持,消除矫正对象回归的隐忧

社区矫正对象不管在被判刑之前有无职业,都因为被判刑要面对重新就业和生活的问题。《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18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然而职业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超出了司法部门的职能范围,很多用人单位、企业也存在有色眼镜看人,更有许多行业规定了限制有刑事犯罪记录人员从业的门槛。社区矫正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更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人单位更新观念,除了一些特殊行业之外,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应该与普通公民一样对待。检察机关除了依法监督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否依法进行外,对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影响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的其他问题,有必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协调就业、社保、低保等扶持支持。

五、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

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篇4

现场会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司法局组织全系统干警于9月30日认真学习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秘书长、综治办主任***,司法厅厅长****在现场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在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发展和整体推进,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基本情况:***现有17个基层司法所,全县目前有社区矫正人员66人,其中被判缓刑63人,剥夺权利2人,被判管制1人。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依法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通过社区矫正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真正落实到刑罚执行工作中。

三、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认真学xxx自治区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及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抓好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执法考评工作,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准确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落实“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二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要在社区矫正的运用、衔接和教育矫正、监督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提高矫正教育质量;要针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攻关,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好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提高应对和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注重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以点带面,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推动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提升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

四、加大矫正对象的接收力度,减少人员脱管失控。根据上级要求,各单位要加强工作衔接,努力克服困难,加大社会服刑人员的查找力度,最大限度地接收矫正对象,接收率不得低于90%。加强矫正个案和档案管理,促进工作规范发展。尽快完善规范本管区社区矫正工作档案。矫正个案书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针对矫正对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正意见和矫正措施,工作档案要完整齐全,做到有机构、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总结。

五、认真落实各项矫正任务,确保社会教育改造质量。各司法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对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公益劳动、就业安置、社会保障、考核奖惩和预防犯罪等各项任务,不断加强工作方法的探究,强化日常管理、教育转化、心理矫治和行为矫治的惩戒和教育等功能,使社区矫正对象在实践中逐步完成人格社会化,有效降低人身危险性。

总之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今后要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矫正工作扎实开展。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加强档案建设,积极推进工作,使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司法行政系统学习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

作现场会工作情况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解读 篇5

讲课人:雁山派出所教导员 陆少兄

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下简称“两院两部”)按照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这项工作对大家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为帮助司法所人员全面准确理解实施办法的精神和内容,特别是实际工作中结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做好此项工作,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情况,给大家讲解或者说是谈些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第七条 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第八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由本办法第三条

第二、第三款所列相关人员组成。社区矫正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

司法所应当与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根据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和身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项矫正措施落实。

第九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

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

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十六条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

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十七条 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第十九条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个人生活、工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

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司法所应当及时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追查。

第二十条 司法所应当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

对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所应当定期与其治疗医院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及疾病治疗、复查结果等情况,并根据需要向批准、决定机关或者有关监狱、看守所反馈情况。

第二十一条 司法所应当及时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定期对其接受矫正的表现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

分类管理。

第二十九条 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

第三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

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期满的,司法所应当告知其安置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工作部门妥善做好交接,并转交有关材料。

县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篇6

【内容提要】**县自**年8月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实现‘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下降、收监执行率减少、社会贡献率上升’三个目标不动摇,做实做强基础工作”这一工作理念,坚持边试点、边探讨、边总结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工作措施,稳步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但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推进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关键字】**县 社区矫正 现状 建议

**县自**年8月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实现‘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下降、收监执行率减少、社会贡献率上升’三个目标不动摇,做实做强基础工作”这一工作理念,坚持边试点、边探讨、边总结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工作措施,稳步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化管理、多元化教育、人性化帮扶”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安其身,暖其心,育其人,正其本”的工作目的,使我县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但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推进而逐渐暴露的一些问题,成为我们广大社区矫正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更为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始试点的三年来,经过各级司法行政系统及社区矫正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区矫正工作全面铺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宣传不到位,群众认知程度低。

作为一项全新工作的社区矫正工作,广大群众对还需要一个了解和认知的过程。目前来看,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群众对在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存在防范心理,大多数群众认为原来应该在监狱服刑的犯罪份子现在就在自己身边服刑,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担忧与不安,认为他们会给自己原本正常的生活带来影响,同样,自卑的心理这也使一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工作心存疑虑,不愿与人接触,甚至有“破罐破摔”想法,因而阻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发展。

(二)、立法滞后,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司法部会同“两高”和公安部出台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是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但它对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缺乏配套措施,当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考验期间表现恶劣,需要处罚时,由于涉及到司法所、司法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监狱等众多部门,审批流程长,手续繁琐,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考核奖罚形同虚设,由于考核奖罚无法得到实质上的兑现,考核效果大打折扣,极大的影响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积极性。

(三)工作人员不足,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县共辖3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有352个、社区居委会30个,总人口达55.5余万人。自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我县共接收了社区矫正对象314名,顺利解除矫正182人,现在还有131名矫正对象正在接受矫正,矫正人数每月基本以10余名左右递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县司法所工作人员偏少,除13人为县司法局派驻人员外,其它26名工作人员为乡镇选派暂时负责所属乡镇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除东河司法所有两名工作人员外,其它司法所实际皆为“一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担负着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九项繁重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积极参与辖区中心工作,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很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到社区矫正工作中,人员的不足加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经费不足,形成了“管而不矫”的被动局面。

社区矫正作为新增加的工作内容,理应有相应的资金拨付作为实施的保障,如各类材料的制作、为经常性的走访配备交通工具,开展集中教育所需设施、设备的采购等。由于专项经费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比如,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帮教,而现阶段 “交通基本靠走”,光凭对事业一腔热情是不可能高效、高质量完成社区矫正工作的,况且走访工作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另外,我们还应当理清两个财政关系。一是社区矫正所需费用只有监禁矫正费用的十分之一,既然原本该在监狱服刑的矫正人员现在置于社区服刑,那么就应当考虑将部分原来拨付给监狱的相关经费拿出一部分,转给社区矫正工作管理部门。毕竟,监狱的罪犯改造经费是由国家供给的,这些罪犯现在不在监狱服刑了,那为什么还要把相关的经费留给监狱呢?二是社区矫正对象以前归公安部门管理,现在这些人全由公安移交给司法行政部门,那么原先给公安的管理费用应当拿出部分转拨给司法行政部门,这样才能事责、事财相符。可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却是,工作重点虽然全部转给司法行政机关了,但相应的经费却没有增加,目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只能挪用原本就不多的工作经费来维持最基本运转,矫正工作仅仅能做到基本的“监控”形成了“管而不矫”的被动局面。能否为社区矫正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是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的物资基础。

(五)缺乏有效的强

制管理手段,影响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

现阶段司法行政各级部门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在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一味的“宽无边”但对矫正人员的管理却“严不足”,造成这种被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缺乏有效衔接,直接导致对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罚的部分内容形同虚设,对抗拒改造、不服从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却很难收监执行;二是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属于刑罚执行性质,而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身份与社区矫正所面临的发展形势极不相称。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出台,公安由管理主体成了辅助力量,而司法行政机关自己的执法队伍却没有及时建立填补公安退出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后的权力真空,造成了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缺乏有力的权力保障,司法所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强制管理手段,监管工作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对服刑人员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刑罚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现在稳定工作压倒一切,出于稳定的需要,在工作中基于管理工作考核的制约和人道主义精神,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遇到的困难不得不设法解决,虽然这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维稳目标,但是也助长了极个别社区矫正人员以此为要挟。“宽而不严”的工作方式严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

(六)社区矫正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协作不够。

为了临时解决法律缺位、职责不清等问题,由县委、县政府、县政法委主要领导牵头组建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这一非编制性协调机构,吸收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民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构建这种繁琐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无非是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产生的工作变通手段。由于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缺乏有效衔接,同时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又缺乏有效的强制管理手段,使得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将生活帮扶当成了预防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的惟一可行手段。而低保、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等救济手段的审批权又在其它职能部门手中,所以很多时候,为了解决一个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得不与乡镇领导,民政、社保等相关部门多次协调,甚至很多时候还不得不凭借个人的特殊人脉关系。相关法规缺位,导致社区矫正开展进入困境,社区矫正工作长效机制的缺乏严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关于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社区矫正是国家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刑方式文明化、人道化的重要表现,对于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使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动员社会各界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安其身,暖其心,育其人,正其本”的工作目的。

(二)及时完善出台社区矫正工作相关法律,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法”可依。从法律层面明确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适用条件、适用程序、执行方式等内容,将有效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有“法”可依,进而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良好有序运行。

首先,要形成一个纵向有领导、横向有联系、上下沟通通畅、左右互通信息的社区矫正工作网络,从组织上保障社区矫正工作逐步走上法制、有序的发展轨道。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对矫正对象实行分级管理,不同级别实行不同处遇,通过强化刑罚的惩罚性和威慑力,维护法律尊严。再次在明确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执法性质和工作职责的同时,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收监的操作流程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有效衔接,确保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手段的严肃性、有效性。

(三)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专门机构,配备社区矫正专职人员。

专业的社区矫正队伍是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基础,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和连续性需要专职的工作队伍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考核、教育需要专业化的工作队伍的参与,矫正工作效果的科学评估需要专业的工作队伍实施。人员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决心予以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刑罚执行手段,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个人素质。另一方面,与监狱限制罪犯人身自由不同,社区矫正监管的是罪犯的思想动态,管理难度更大。因此要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配齐配强社区矫正专业队伍。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的组建可以通过安置转业部队干部、招录政法体改生、培训优秀的本系统优秀公务员来组建,而社区矫正工作辅助人员可以通过政府设立公益性岗位的方式来充实。通过上述举措建立一支与矫正工作相适应的高素质矫正队伍。

(四)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机制。

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落实到位,是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开展的前提。除此而外,应当采取一些办法鼓励和接受民间捐赠。如捐赠数额达到一定数量的捐赠者,在税收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形成以政府主导,以各级财政为主体,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新局面

(五)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相关制度,按照规定程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体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严肃性。

要在社区矫正工作各个环节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相关制度,以计分考核为依据,表扬先进、惩处消极改造人员。首先,要认真做好入矫谈话制度,通过谈话使矫正人员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在社区中执行非监禁刑的罪犯这一法律身份。社区矫正尽管执行的是非监禁刑,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是,社区矫正人员的行为必须受到一定限制,活动必须受到管束,这是对违法犯罪人员法律惩罚的体现,既然触犯了法律那他们就必须要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其次,在明确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执法性质和工作职责的同时,要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收监的操作流程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有效衔接,确保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手段的有效性;再次,应赋予司法所工作人员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在矫正对象抗拒矫正时,可以行使有效的强制管理手段,让其受到法律的制裁,以维护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严肃性;第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执行宽严并济的刑罚制度时,必须要以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服从监管为前提条件,对矫正人员在管理时态度蛮横强势、不服管教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不能一味迁就,要积极上报主管部门,由县级主管部门提起原判决法院收监,没有 “严”做基础,“宽”的刑罚执行政策将会严重损害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

(六)通过立法,明确权责,促使社区矫正工作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职,做好衔接、管理等各项工作。

首先,法律应将社区矫正人员社保、生活救济及其它非刑罚执行性质问题直接纳入民政局、人社局、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职权职责范围,并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其次,要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社会展总体规划,并上升到与综治、维稳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综治、维稳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评、同奖惩。通过细化、量化社区矫正工作考核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重大过失的部门实行“一票否决”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汇报材料 篇7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巧报司法所自205月开展工作之初,成立了以镇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司法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司法所重视自身队伍建设,现有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名,社区矫正志愿者二十名,使得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得力,保障得法。

二、严格制度,认真落实。

我们在矫正工作开展中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赛罕区巧报镇社区矫正工作方案》《赛罕区巧报镇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巧报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站职责》等制度办事。在衔接工作中落实定期例会、情况通报、核查核对等制度;在监督管理工作中落实监督考察、走访、报到、定期排查等制度;在教育矫正工作中落实个案矫正、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等制度;在考核奖惩工作中落实计分考核办法、奖惩结果告知和公示制度。

三、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

(1)接收前,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法院审前调查函到相关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及原工作单位实地了解该矫正对象的工作、生活、居所、家庭社会关系情况,为日后实施矫正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宣告入矫时,及时通知矫正对象、社区志愿者、矫正人员家属到司法所参加宣告仪式,向矫正对象告知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事项。在接收中,工作人员针对矫正对象的犯罪性质和悔过态度对其开展面对面教育,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签订《社区矫正责任书》,并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提交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同时详细告知相关工作纪律,要求其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思想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

(2)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环节

一是建立档案,规范信息资料。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刑种、年龄、个性特点的不同,制定矫正方案。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协议书、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社区矫正年度评审鉴定表、公益劳动记录、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账。

二是实施动态管理。对矫正人员做到日跟踪、周见面,月汇报;要求矫正小组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监控,对分级管控中的重点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要逐一见面、逐一谈话。利用手机定位系统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行踪,并做好动态分析,彻底对社区矫正人员做到了基本情况清、行动去向清、社会关系清。

三是集中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针对矫正对象的刑罚种类不同,选择性针对强的法律知识,实行专提化教育,如交通肇事,进行相关交通法规学习,盗窃、伤害人身安全进行刑法、民法知识的学习。在制定公益劳动计划时,除了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到敬老院、学校等公共单位从事劳动外,还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佳节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在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我们组织矫正人员围坐在一起谈感想、追忆亲人,使其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积极矫正。

山下乡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方案 篇8

社区矫正是我国行刑制度、方式的重大改革,是符合一定条件的服刑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为确保我乡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现依据县政法委、县综治办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省、市、县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在坚持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坚持区别对待,加大对非监禁刑罪犯的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力度,不断促进辖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建设和谐社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矫正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刑罚执行的统一性、严肃性,又要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专门化机关管理与社会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具体实施、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以司法所为主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三)坚持分工负责,密切协作与提高效能的原则。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地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四)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社区矫正的全过程必须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群众监督,以促进社区矫正依法、公正、有序地开展。

三、适用对象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我辖区社区矫正适用于本辖区正式户口并长期居住在辖区的下列五类人员: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判处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③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实施社区矫正。

四、组织机构

社区矫正工作要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由主管综治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司法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根据我乡实际情况,成立“山下乡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吴永宏乡党委副书记,综治副书记

副组长:陈晓宁山下公安派出所所长

付礼辉山下司法所所长

成员:杨成叶天顺

陈春茂

毛飞群

黄月英

张森平

王九良

冯春兴

毛信昌

吕富强

冯文新

左火兴

李定贵

张恒进

张信武乡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乡党政办负责人 乡民政办主任 乡妇联主席 乡文化站站长 乡劳动保障所所长 乡团委书记 山下中学校长 山下小学校长 山下村支书 小溪村支书 王柏村支书 元头村支书 水门村支书 铁场村支书 铁坑村支书 凹后村支书

徐秀琴青山村支部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司法所,由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

五、职责分工

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刑罚执行活动,各成员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1、派出所要积极主动配合司法所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程序,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2、司法所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会同公安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做好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

3、劳动保障所要积极为生活困难或有就业需要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的服务。

4、文化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社区矫正组织做好在校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工作,依法保障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权。

5、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发挥优势,积极协助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对社区服刑人员做好政治、法制、文化、职业教育和技术辅导,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学习、生活、就业上的帮助,重点做好在辖区的未成年犯和女犯的帮教工作。

6、各村支部、村两委(各单位、各工矿企业)要充分利用和社区服刑人员近邻易监管的优势,切实负责起来,充分调动本村两委(本单位、企业)和村治安防控体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教育和帮助。

六、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我乡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后,将建立由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由乡综治办、乡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组成。

社区矫正志愿者主要由工作(居住)在我乡的热心于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离退休干部、教师、高校学生、服刑人员的近亲属和原工作单位人员组成。

七、社区矫正工作内容

(一)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二)通过多种开工、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三)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体、劳动技状况,组织他们参加适量的社会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情况记入档案,作为考核与监定的依据。

(四)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法律、就业、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八、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工作例会制度。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贯彻上级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协调处理辖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联席会议制度。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领导小组会议决议,制定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规划;协调各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措施;拟定社区矫正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请示报告制度。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乡党委和县有关部门上报,遇到紧急情况要边外置边报告。

(四)教育培训制度。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

司法所零距离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篇9

临岐司法所立足于“社区矫正规范化年”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协管员的职能,将工作战线前移,深入乡镇面对面地对“五种监管对象”进行矫正工作,从而使临岐片的社区矫正在“规范化”方面有了质的提高,矫正对象也逐渐接受了这一新的监管模式。

方某是一名地道的淳安农村妇女,家住临岐镇审岭脚村审峰自然村,2006年10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2007年9月,司法行政部门接管派出所的“五种监管对象”后,方某成了临岐镇司法所的一名社区矫正对象。

接受社区矫正初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使方某情绪非常低落,整天闷在家里,沉默寡言,并且特意避开和熟人接触,就连一直是她心头肉的儿子也很少顾及。为此,参与矫正工作的干部群众对她非常担心,怕她发生意外,一时间使大家感到压力非常大。试想,一个判了缓刑的女人带着一个还在上中学的孩子,加上身体长期患病,生活在淳安这种贫困的山区是何其的艰辛。他们是孤儿寡母,经济来源极其微薄,难于寻找生活出路。鉴于此种情况,临岐司法所派出社区矫正协管员和镇干部何夏生同志特地对其多次走访,并得知方某当年犯故意伤害罪事出有因:原来,方某丈夫因有外遇而要与其离婚,他不但不照顾方某母子的

日常生活,而且想尽各种手段逼迫方某将其辛苦挣来打算日后给儿子读书的钱拿出来供他挥霍,丈夫的恶行使方某失去了理智,她先自己喝下农药,再拿刀砍向丈夫的头部,由于药量少自己没死,但等待她的是法律的惩罚„„。

对于方某这种社区矫正对象,临岐司法所针对她的情况,派出社区矫正协管员多次上门和方某面对面谈心,通过耐心开导,并对她讲解相关法律知识,鼓励她树立生活信心,劝说其彻底放弃犯罪自卑感,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融入社会。今年以来,通过司法所的多方教育帮助,方某的生活态度慢慢积极起来,逐渐走出了心理的阴影。目前,她已认识到人生道路漫长,今后还有很多美好的路程要走。现在,过大家的努力,方某终于完全从悲观中走出来,安心接受矫正。

在每个月社区矫正对象到镇司法所作思想汇报的日子里,方某总是拿着写好的书面汇报材料按时报到,严格遵守着社区矫正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并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劳动和其他相关活动。前不久,方某高兴地告诉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她儿子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当司法所工作人员向她表示祝贺时,方某说多亏了当时司法所同志的帮教,鼓励她走出自己的阴影,并帮助她教育培养孩子,才使她没有继续低迷下去,现在儿子学习成绩好,又很懂事,令她倍感欣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今后顺利回归社会更是充满了信心。

方某接受社区矫正获得的成功的经验,也使司法所的同志得

到了莫大的鼓舞,相信只要真情地付出一定会取得工作上丰硕的回报,矫正工作人员将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社区矫正这一全新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去。

为加强与社区矫正人员的沟通交流,毕桥司法所积极开展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活动,在册七名矫正对象参加了此次活动。由于多数矫正人员提早赶到了会场,司法所黄开军所长提议在会前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交流,部分矫正人员畅谈了对司法所矫正工作的意见、想法以及社区矫正以来的感受,拉近了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距离,为彼此建立互信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上规定今后推行的“零距离交心”机制,指出“零距离交心”既是加强沟通、了解信息的新渠道,也能有效的增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之间的互信与关怀。同时还将新颁布实施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重点讲解了《办法》实施后的一些新要求和新措施,特别强调了《办法》中的相关惩处条款,要求与会矫正人员认真学习《办法》内容,在今后社区矫正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篇10

总 结

**镇2011年度社区矫正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司法局的指导下,以提高矫正质量,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和工作制度,认真管理好社区服刑人员,执行监管职责,我镇现有矫正对象28人,其中缓刑 26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禁止令矫正对象1人,今年新增14名,死亡1名。今年来,我镇共开展集中教育活动4次、组织参加公益劳动4次、个别谈话教育28人次,无重新犯罪和脱管漏管情况的出现。我镇的社区矫正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增强做好社镇矫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组织建设方面,镇里调整充实了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司法所。各级领导重视此项工作,把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作为推进“平安**镇”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正常办公经费,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沟通,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制定工作措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进行

1、建立完善工作制度。为使全镇社区矫正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依据省、州、县有关文件精神,完善了社区矫正管理制度,制定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教育、奖罚、解除、档案、监护、例会、学习培训等制度,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机构建设和职责分工,并高标准的制作了相关制度和规定,工作流程。

2、实行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的关怀。社区服刑人员带着相关文书来司法所报到,填写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工作人员了解其思想、家庭情况等建立个人信息库,形成了一套完善规范的基础台帐,通过计分考核,结合社区服刑人员所犯罪错、日常表现及矫正效果等具体情况实行了严管、普管、宽管等级化管理;对社区服刑人员正常管理的基础上,狠抓重点定向管理,将暴力犯罪、盗窃等侵害人身或财产等性质的罪犯和未成年犯、假释犯、监外执行犯、请假外出的社区服刑人员列为重点监管人员,突出重点工作:一是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销假管理,对重点人员控制其外出的时限和范围;对日常表现不佳、再犯罪风险较大的社镇服刑人员,酌情处理,可不予批假;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社区服刑人员除请假外出看病一般不予准假外出。对不请假外出的责令其补办手续,并在月度考核和季度考评中予以扣分和批评教育,并给予必要的行政惩处。而对司法所擅自批假造成社区服刑人员外出期间发生再犯罪的,同样按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二是制定定期排查制度,每月矫正工作办公室对镇所辖区域内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情况、人数、动态管理的落实以及矫正效果等进行排查,对表现不好、再犯罪风险较高的脱管、漏管的社区服刑人员严格管理,确保矫正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创新帮教方式。坚持了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学习制度,主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和良好的道德观念,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方式,提高矫正效果,如,今年进一步落实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务工担保制度,并细化了《**镇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务工管理办法》(试行),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和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在公益劳动和集中教育中的自觉性。

4、做好服务工作。定期走访、沟通,了解其家庭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抓临时救济与安置就业相结合,社区服刑人员中有少部分人生活困难,无家可归,就业无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给予救济,对符合国家政策的社区服刑人员按时办理低保,把社区服刑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列入再就业工程,鼓励个体经营,给予政策扶持,对没有一技之长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进行技能培训,为其谋生打下基础。

三、适时安排法制专题教育和公益性劳动

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矫正其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4月20日,**镇司法所召集辖区内矫正对象进行了集中教育活动,县检察院监管科、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股有关领导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通过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向社区服刑人员重申定期报到、定期思想汇报、外出请销假、迁居审批、会客审批等制度,讲解了社区服刑人员记分考核方法,为有效预防了我镇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打下了基础。

四、取得社区矫正良好的社会效果 强化教育,明确责任。要加强对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的教育,强化他们的政策意识、法律意识。开展社区矫正法制教育会,社区服刑人员代表忏悔发言,让他们警钟长鸣,自觉接受教育和改造。通过定期走访,根据不同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过程中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矫正管理人员对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危机预防,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提高了矫正效果。通过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让社区服刑人员换脑,做一个感恩、知善尽孝的守法公民。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2、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村目前重视程度不够,人员不够,经费少。

3、管理不到位,个别的不按时报到,外出不请假。

4、社会上对这部分人员还存在歧视思想,个别职能部门在帮教上不配合,不支持。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1、针对漏管的人员,通过与有关执法部门配合。据有关信息,逐村、社区进行查找,并制定措施将其纳入管理。

2、加强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对社区矫正志愿者坚持持证上岗,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

3、开展“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阳光行动”。重点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组建社区矫正阳光行动社会志愿者队伍,以社会化、专业化的志愿者结对帮扶方式,促进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4、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社区矫正办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研究社区矫正工作,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形成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篇11

社区矫正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克服改造回归的各类困难阻碍。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以后,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四类:第一类是物质经济方面面临的困难,包括住房问题,缺乏劳动岗位和职业、缺乏生活来源。第二类是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包括没有配偶子女、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冲突。第三类是社会交往问题,包括交友不慎继续存在不良社会交往,不能恰当对待社会歧视,有敌视社会的倾向。第四类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包括心理偏执等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到所犯罪行和犯罪的根源。

为了预防他们重新违法犯罪就需要对症下药对他们采取扶持性措施。社区矫正对象王某某,2009年6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从看守所回到家中以后,来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能自觉接受司法所的管理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从每月交纳的思想汇报中得知,王某某因工作岗位不稳定收入低使自己生活比较困难,迫切想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由于自已本身缺乏工作技能以及社会上实际存在的歧视现象、就业难的现状,自己较长时间不能如愿。司法所了解了王某某的爱好特长和工作意向后,向台东街道安置帮教协会进行

了沟通推荐,然后来到台东街道劳动力管理所了解当前就业及单位用工招人情况。从中选择了三个岗位推荐给王某某,王某某与单位取得了联系,选中了其中一家用人单位,现在王某某已经来到该单位进行应聘面试,争取上岗。王某某对司法所给予他的关心表示非常感谢。

XX街道司法所

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篇12

(一)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应当及时接收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发出的有关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签收后送交回执。送达时间迟延、送达的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不齐备的,应先行接收,并积极与有关法院、检察院、监狱、看守所协调联系,及时索取、补齐所缺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

(二)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收到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之日起3日内,将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送至矫正对象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并指导和帮助司法所制定矫正方案。

(三)司法所在矫正对象前去办理登记报到手续时,应指定专人指导其如实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向其发放《社区矫正对象须知》,告知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义务和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

(四)司法所在矫正对象的接收过程中,对于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已送达,而矫正对象未在规定时限内到司法所办理报到登记手续的,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其取得联系。经多方联系,仍然无法确定其音讯和下落的,应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对于矫正对象已到司法所报到登记,而有关部门的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尚未送达的,司法所不能推延矫正对象的报到时

间,应先行接收,及时开展矫正工作。

(五)司法所应全面客观地考察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认罪态度、学习劳动等方面的情况。矫正对象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分别给予表扬、物质奖励和建议减刑的奖励。对不服管理,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德造成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警告、治安处罚、撤销假释、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处罚。表扬、物质奖励及警告由司法所提议,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议批准,并报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同意;减刑、治安处罚、撤销假释、缓刑收监执行的,由司法所提议,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议通过,并报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同意后,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办理。

(六)司法所对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没有重新犯罪的,应在其矫正期满前10日,出具书面鉴定材料,报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批准,在矫正期满日通知本人,并通报原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原押监狱、看守所。

(七)司法所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应在其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前1个月,出具书面鉴定材料,经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后报送原审批、决定机关。

(八)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死亡的,要及时通报检察机关、原判人民法院或原关押监狱、看

守所,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上一篇:年度月湖区教体局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当前我国的周边分析形势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