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检验员实操

2024-07-23

起重机械检验员实操(共9篇)

起重机械检验员实操 篇1

塌落度的测试

用一个上口100mm、下口200mm、高300mm喇叭状的塌落度桶,灌入混凝土分三次填装,每次填装后用捣棒捣25次,捣实后,抹平。然后拔起桶,混凝土因自重产生塌落现象,用桶高300mm减去塌落后混凝土最高点的高度,称为坍落度。如果差值为 10mm,则塌落度为10mm(适用于骨料粒径不大于40mm、塌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精确到5mm。

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和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作为塌落度扩展值;最大最小差大于50mm时试验结果无效。

如果发现粗骨料在中央集堆或边缘有水泥浆析出,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好,应予以记录。

钢筋拉伸、弯曲试验

1、知识点:热轧带肋钢筋:HRB335、400、500 热轧光圆钢筋:HPB235、300 钢筋必试项目:拉伸试验[下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牌号带E的钢筋)]、弯曲试验、重量偏差

组批规则及取样规定:(1)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2)每一验收批,在任选的两根钢筋上切取试件(拉伸2个、弯曲2个)。(3)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件和一个弯曲试验试件。(4)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个。

原始标距:室温下施力前的试样标距。屈服强度: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达到塑性变形发生而力不增加的应力点。

上屈服强度: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下屈服强度: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应力。

原始标距L0=0sk,s0为试样横截面积,原始标距不应小于15㎜,当k为5.65时不能符合最小标距的要求时可取较高的值(优先取11.3)或采用非比例试样,非比例试样其原始标距与原始横截面积无关。对于比例试样,记值之差小于10%L0,可将原始标距的计算值修约至最接近5mm的倍数。原始标距的标记应准确到±1%。

比例试样:A11.3表示原始标距为系数采用11.3的断后伸长率 非比例试样:A80㎜表示原始标距为80㎜的断后伸长率

原始标距一般取5d,应用小标记、细画线或细墨线标记,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做标记。

测最大力总伸长率(带E)时,原始标距固定10㎜一个点。

试验温度一般为10℃~35℃的室温范围内,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温度应为23±5℃。拉伸试验加荷速率:6~60MPa/s×截面面积,刚开始小,缓慢增加。弯曲试验角度为180°。

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长度应逐支测量,应精确到1㎜。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

2、试验过程

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机器应提前打开预热,试验机量程:20%~80%,试验前仪器仪表应归零。

游标卡尺测量直径,至少两头、中间三个点,不能卡带肋的地方。夹住中间开始用直尺、锉刀打原始标距5d,中间往两边量。

先夹上面7~10㎝,给油夹下面,再给油拉,直至拉断,数据自动上传。

将断裂的钢筋接在一起量,按公式计算。如断在标距点上,原始标距除以2再打标距点后量。

混凝土抗压试验

1、知识点

取样与试样留置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混凝土试样的采取及坍落度试验应在到货后20min内完成,试件的制作应在40min内完成。混凝土试样应在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采取,取样量应满足强度检验所需用量的1.5倍,且宜不少于20L。普通混凝土必试项目:(1)稠度试验(坍落度试验);(2)抗压强度试验。坍落度试验:把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坍落度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

强度试验:3个试件为一组,标准尺寸为150㎜的立方体;试件应在拌制后尽快成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二层装入试模内,每层厚度大致相等。

混凝土试件标养温度:20±2℃,湿度95%以上。砂浆试件标养温度:20±2℃,湿度90%以上。

压力试验机的测量精度为±1%;试件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80%,机器单位为KN;强度等级≥C60时试件周围应设防崩裂网罩。

在实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C30时0.3~0.5MPa/s(100㎜时3~5kN,150㎜时6.75kN~11.25kN),≥C30且<C60时0.5~0.8MPa/s,≥C60时0.8~1MPa/s。

抗压强度计算规则:15%,尺寸换算系数。

抗渗混凝土:每500m³留置一组,且每项工程不少于两组,冬施掺防冻剂混凝土检验抗渗性能应增加留置与工程同条件养护28d,再标养28d后进行抗渗试验的试件;必试项目:稠度、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抗渗性能试验应采用顶面直径175㎜、底面直径185㎜、高度150㎜的圆台或直径高度均为150㎜的圆柱体试件,抗渗试件以6个为一组;试验从水压为0.1MPa开始,以后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断面的渗水情况,当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抗渗等级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其公式为:110HP,H为6个试件中3个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双掺混凝土:掺合料、外加剂。试块面的误差

2、试验过程

一组三块试件从标养室取出后应及时试验,将试件表面与压力机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观察试块,直尺量三个面三个边,误差不超过±1%。双手将试件安放在承压板中心,一面朝自己(正),机器归零,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平衡。

试验过程中连续均匀加荷,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破坏。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水泥必试项目:胶砂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分为标准法和代用法,标准法采用调整用水量法(130多ml,不超过142ml),代用法有调整用水量法和不变用水量法(142.5ml)。

硅酸盐水泥强度:42.5~6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42.5~52.5R,其他水泥:32.5~52.5R 硅酸盐水泥代号:P²Ⅰ、P²Ⅱ,普通硅酸盐水泥:P²O,矿渣硅酸盐水泥:P²S²A、P²S²B,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²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²F,复合硅酸盐水泥:P²C 取样方法数量规定:散装水泥:500t一批,随机从不少于3个车罐取等量水泥,混合搅拌均匀后从中取不少于12kg;袋装水泥:200t一批,随机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混合均匀后取不少于12kg。

胶砂强度试验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以上,养护箱及养护水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大于90%以上,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件上表面水深不得小于5㎜,温湿度记录每天不少于2次。试验前15min从水中取出,擦去试体表面附着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结束。

先做抗折强度试验,后做抗压强度试验。抗折试验加荷速度为50±10N/s,抗压试验加荷速度为2400±200N/s。评定:六个有一个超出平均值±10%,剔除后再比,还有超出作废。

用水量试验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2)指针调零;(3)搅拌机运行正常。

水泥净浆的拌制:搅拌锅和搅拌叶先用湿布湿润,先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将500g水泥加入水中;拌合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120s停机。

整个试验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以试锥下沉深度30±1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用不变水量方法测定时,SP185.04.3,S为试锥下沉深度(㎜),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测定。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其他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起重机械检验员实操 篇2

关键词:接地,重复接地,供电系统

在起重机械日常应用中, 为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 防止人员触电, 将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大地良好的电气连接, 这就是接地。防止触电、漏电事故的发生, 起重机械的接地检验尤为重要。

1. 检验依据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 Q0002-2008第六十一条规定, 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以及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管槽、电缆金属外皮和变压器低压侧均应当具有可靠的接地。检修时也应当保持接地良好。

《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 8 1 1-2008, 7.4.10中关于接地保护的设计要求如下:

(1) 起重机本体的金属结构应与供电线路的地线可靠连接。大车与小车的车轮、任何其他的滚轮或端梁连接采用的铰链均不能替代必需的导电连接, 而应另外用专门的接地线将各部分结构件上的接地点连接;司机室与起重机本体接地点之间应用双接地线连接。

(2) 起重机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金属导线管、金属支架及金属线槽等均应可靠接地。宜采用专门设置的接地线, 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接地。

(3) 接地线及用作接地设施的电导, 一般不小于本线路中最大的相电导的1/2, 向小车供电的接地线不小于小车上最大用电设备相电导的1/2。

(4) 严禁用接地线作为载流零线。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TSG Q7016-2008, 附件B8.2中规定, 根据电气接线图, 按照GB/T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要求, 检查以下电气保护装置检测和试验的施工记录, 必要时进行检查: (1) 接地保护; (2) 绝缘电阻; (3) 短路保护; (4) 失压保护; (5) 零位保护; (6) 过流 (过载) 保护; (7) 失磁保护; (8) 供电电源断错相保护; (9) 正反相接触器故障保护。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 S G Q7015-2008, 附件B7.3中明确规定了对起重机械电气设备和金属结构接地的检验要求。

2. 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2.1 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可靠运行而进行的接地, 是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的接地情况, 通常采用三种运行方式: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工作接地, 即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 在电气回路中某一点必须进行的接地, 如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压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关系如表1所示。

2.2 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防止触电事故而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进行良好的电气连接, 有两方面的含义, 即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接地保护, 是将设备金属外壳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 多适用于企业高压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三相三线制系统。接零保护, 是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PE线接地, 多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低压三相四线制系统。

2.3 重复接地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 有两种接地方式:重复接地和非重复接地。把零线上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 与大地再次连接, 称为重复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可以降低漏电设备外壳上的对地电压。

3 检验细则分析

根据《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附件B7.3, 桥门式起重机的接地主要是电气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接地, 具体规则如下:

3.1 B7.3.1电气设备接地

(1) 检查用整体金属结构做接地干线时, 金属结构的连接有非焊接处, 是否采用另设接地干线或者跨接线的处理;

分析:起重机电气设备的接地, 是以起重机整体金属结构作为接地干线的。因此, 起重机电气设备的接地。就是使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起重机的整体金属结构相连接。

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固定在金属结构上, 并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不必另设电气连接线。当金属结构表面涂有油漆或是出现严重腐蚀时, 可能造成不可靠的电气连接, 此时电气设备外壳应设接地支线。

若采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 若接地电阻连接可靠, 读数应为零;采用接触电阻测仪测量时, 接触电阻不大于0.1Ω。用接触电阻测仪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 (1) 测量前校验接触电阻测仪。短接三个接线柱, 摇动手柄, 仪表读数应为零; (2) 将P、E、C三个接线柱分别接于被测接地体、电压极、电流极, 以约120r/min的速度转动手柄, 当指针指零时, 可直接从刻度盘上读取被测接地电阻。

(2) 检查起重机械上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变压器铁芯及其金属隔离层、穿线金属管槽、电缆金属护层等是否与金属结构间有可靠的接地连接。

分析:根据本规则的要求, 需检验以下项目的接地:电动机、控制柜、配电箱、控制箱、变压器等的金属外壳;变压器次级功能特低电压侧一端;穿线金属管槽、电缆金属护层;手电门的金属外壳;司机室的金属构架;若是电磁式起重机还需对直接采用交流电网整流供电的起重电磁铁的外壳进行接地检验。

3.2 B7.3.2金属结构接地

(1) 当起重机械供电电源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时, 整体金属结构的接地形式采用TN或者TT接地系统, 零线非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零线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分析:起重机金属结构 (或大车轨道) 是采用接地保护还是采取接零保护, 要根据供电电网的条件来决定, 不同的电网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起重机械检验的范围主要是供电电源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 此时金属结构 (或大车轨道) 应采用接零保护, 就是把金属结构 (或大车轨道) 与供电电网的零线连接起来, 一般采用T N系统和T T系统。

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 并引出N线, 属三相四线制系统, 如图2所示。当设备带电部分与外壳相连时, 短路电流经外壳和N线 (或PE线) 而形成单相短路, 显然该短路电流较大, 可使保护线快速而可靠地动作, 将故障部分与电源断开, 消除触电危险。其中, 中性线N和保护线P E完全分开的称为TN—S系统 (又称三相五线制) ;N线与PE线前段共用、后段分开的称为TN—C—S系统;N线与PE线完全共用的称为TN—C系统。

对采用接零保护的电气设备, 当其带电部分碰壳时, 短路电流经过相线和零线形成回路。此时设备的对地电压等中性点对地电压和单相短路电流在零线中产生电压降的相量和。显然, 零线阻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设备对地电压.而这个电压往往比安全电压高出很多。为改善上述情况.在设备接零处再加一接地装置, 可以降低设备碰壳时的对地电压。这个接地就叫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当零线断裂时减轻触电危险。图3分别表示无重复接地时零线断线的危险和有重复接地时零线断线的情况。但是, 尽管有重复接地, 也应避免零线断裂的情况。

重复接地还带来其他的好处:1、能使设备碰壳时短路电流增大。以加速线路保护装置的动作;2、降低零线中的电压损失。

由此可知, 在保护接零系统中重复接地是不可缺少的。特别在线路的终点或分支点。常见的重复接地有如下三种:

1) 自然接地体的重复接地。对电缆线路而言, 利用电缆的专用线芯作为零线, 或者利用其金属外皮作为零线, 从而使零线运行可靠。

2) 集中埋设的重复接地。这种重复接地主要用于架空线路的终、始两端及线路分支处, 如果线路太长.每隔一公里需加设重复接地。

3) 网络式的重复接地。这种重复接地也叫环路式重复接地。这种重复接地适用于电器设备固定、且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沿设备周围或墙壁内侧每隔一定距离埋设接地装置的钢管, 并用扁钢把钢管联结成一个整体。这时, 网络内如有设备发生碰壳时, 虽然设备对地电压仍然较高, 但网络内对地电压的起伏不大。人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都是很小的, 这就大大减轻了触电的危险。为了使对地电压分布更加均匀, 通常还将一些自然接地体, 如自来水管、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等同接地网络联在一起。但是, 留有可燃气体、可燃或爆炸液体的管道是禁止作为接地装置的。

根据本规则进行检验时, 首先检查接地形式, 然后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接地电阻。测量重复电阻时, 应当把零线从接地装置上断开。

(2) 采用T T接地系统时, 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的接地电阻与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的乘积不大于50V。

分析:TT系统, 就是电源中性点 (N) 直接接地 (即工作接零) , 但其设备外壳导体部分的接地保护 (PE) 线与电源中性点 (N) 线是不连接的, 两者是相互独立的。

T T系统的功能如图4。

(a) 当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未接地时, 一旦漏电, 其漏电电流不足以使熔断器熔断或过流 (过载) 保护装置动作, 设备外壳将存在危险的相电压。此时人误触导电部分, 是十分危险的。

(b) 当外露导电部分采用接地保护后, 当电气设备外壳漏电时, 由于外壳接地故障电流通过保护接地电阻和中性点接地电阻回到变压器中性点, 此时的电流通常能使故障设备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 切断故障设备电源, 从而减少人体触电的危险。

检验时, 起重机总电源的三相上必须有接地短路保护的漏电保护断路器, 测量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 该电流与接地电阻的乘积应小于5 0 V。在设备对地电压5 0 V前, 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动作。

4 结束语

规范、可靠的接地能够避免起重机意外带电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起重机使用单位必须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 高度重视, 确保起重机电气设备和金属结构可靠、良好接地。起重机检验人员应熟悉接地的相关知识, 确保在安装检验和定期检验过程中, 正确而全面地对起重机整体接地情况进行检验, 为安全排除隐患。

参考文献

[1]王福绵.起重机械技术检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2]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 Q0002-2008

[3]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

[4]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08

[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1-2010

基于起重机械检验技术的方案探讨 篇3

【关键词】起重机械;机械无损检验;电气检验

【中图分类号】TH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96-01

一.起重机械检验技术要求

起重机械零部件和电气元件种类繁多,不同的起重机械应按照不同的技术检验标准进行检测。根据起重机械易出现的缺陷类型,需要选择不同的无损检测方法。起重机械检验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零部件方面:

起重机械的所有零部件均不允许存在裂纹等损伤,各零部件在测试后也不允许出现裂纹和永久变形等损伤;大部分摩擦部件的表面磨损量不可超出规定磨损量;某些部件及其焊缝等内部缺陷的当量尺寸有要求;某些专用零部件有专用的质量要求;部分零部件对表面防腐涂层厚度的要求。

2.电气检验方面:

起重机械的所有电气设备和电气元件的外观检验要求;电气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要求;总电源开关要求;电气保护要求等。

二.起重机械零部件主要检验方法

1.目视检测

主要检测内容有:机械零部件结构的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载荷试验、机械装置试验和安全保护装置试验等。例如用目视的方法检测锻造吊钩时,要检查吊钩和悬钓孔部位的表面裂纹,存在裂纹和侧向变形的的钩片要及时更换。

2.X射线检测

采用常规X 射线可对起重机械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如片式吊钩钩片及悬挂夹板的焊缝、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主梁翼缘板和腹板的对接焊缝等。

3.超声波检测

在起重机械的焊缝质量检查中,超声检测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在对批量生产的零部件和质量要求不太高的零部件可以采用超声检测。例如可检测锻造吊钩内部的裂纹、起重真空吸盘主要受力构件的裂纹等内部缺陷。

4.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是指将工件磁化后,工件表面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由于表面裂痕或者凹凸的存在,使工件表面产生漏磁场,工件表面的磁粉在一定的光线照射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由于起重机零部件表面及焊缝表面都不允许存在裂纹,所以磁粉检测是其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手段之一。

5.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工件表面被涂覆含有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经过毛细作用,渗透剂可以渗入到工件表面的裂痕等缺陷中,一定时间后,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经过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涂覆显像剂,再次经过毛细作用,渗透剂和渗入的显像剂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在一定的光源照射下,可以看到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分布状态和严重程度。[1]

由于起重机械主要检测的缺陷类型是零部件表面裂纹,因为表面开口裂纹的危险性很大。由于起重机零部件材料和结构形状存在特殊性,有些部件或部位不利于磁探仪的操作,此时,渗透检测便成为唯一可选的无损检测方法。

6.电磁检测

①涡流膜层测厚。

起重机械的表面漆层厚度测量主要采用涡流膜层测厚法,即涡流检测线圈与被检工件表面之间的漆层厚度值会形成一定的电阻值,对于电阻值一定的检测线圈,可以精确测量出其电阻值的变化,然后通过计算检测线圈电阻值的变化可以精确反映出膜层的厚度值。由于涡流采用空间电磁耦合原理,对于被检测的起重机零部件表面,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膜层厚度,可以对测量表面进行清理,以去除掉表面杂质,减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②裂纹检测。

首先用交变磁场对起重机零部件进行局部电磁化,工件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会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如果工件表面有裂痕或者凹凸时,其表面会产生差异磁场,用磁敏元件可以测量此种差异磁场的大小,从而获得裂痕信息,进一步计算出裂痕的状态分布和大小。例如裂纹的位置和深度等。此种裂纹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并能对裂纹进行定性和半定量评估。

③钢丝绳检测。

钢丝绳主要的检测内容为钢丝绳的磨损、扭结、内部腐蚀等。钢丝绳一般采用漏磁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探头对待测钢丝绳进行局部磁化,根据裂痕引起的磁场大小和分布的变化情况对钢丝绳的缺陷情况进行判别,从而计算出这种裂痕的分布状态和大小,并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起重机械电气方面主要检验方法

1. 外观检查

①电气元件应齐全完整,固定应牢固;

②绝缘材料应良好,无破损或者变质;

③电气连接螺栓触头电刷等应连接可靠,无不良接触

④起重机上选用的电气设备及电器元件应与供电电源和工作环境以及工况条件相适应;

⑤带电元件或者接线线头裸露的电气设备应设在电气保护箱内

2.绝缘电阻

起重机额定电压不大于500V时,电气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应满足以下环境条件:

①一般环境中不低于0.8MΩ

②潮湿环境中不低于0.4MΩ

3.总电源开关

起重机供电电源应设置总电源开关,该开关应设置在靠近起重机且地面人员易于操作的地方,开关出线端不得连接与起重机无关的电气设备。

4.电气保护

①起重机上低压的总电源回路应设置能够切断所有动力电源的主隔离开关或者其他电气隔离装置;

②起重机总电源回路至少应有一级短路保护,若一组滑线为多台起重机供电时,每台起重机上必须设置总电源短路保护装置;

③起重机上总电源应有失压保护。当供电电源中断时,必须能够自动断开总电源回路;恢复供电时,不经手动操作,总电源回路不能自行接通。

④起重机必须设有零位保护,在突发状况下,若出现运转和失压后恢复供电时,必须先将控制器手柄归零后,起重机的电动机才能启动,以防止起重机的电动机误启动。[2]

⑤起重机上的每个机构均应单独设置过流保护。例如起重机若使用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则建议采用过电流继电器来进行过流保护,如果起重机采用笼式交流电动机,则应该选用热继电器或者自动断路器做过载保护。

⑥铸造、淬火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以及其他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起升机构,应有超速保护措施。

四.总结

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检验技术,随着起重机械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其检验技术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对于机械零部件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于电气元件的检测应该重点检测电气保护方面。只有保证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同时的完整性,才能保证起重机械的正常运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世军.起重机械的使用和安全管理[J].大众标准化,2003年9月.

机械检验员年终总结 篇4

1月6日至19日参加江苏省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协会主办的起重机检验员培训班,经考核合格后拿到起重机检验员证。现因工作需要报考厂车的检验员证。

生命和财产安全,经济发展,防止和事故的角度来讲,厂车同样有的性。厂内机动车辆是在特定场所内使用运行的机动车辆,用于运输作业,搬运作业工程施工作业。其特点是:其工作环境差异大,工况恶劣;同类厂内机动车辆的规格差别,品种繁多;有时降低产品成本并工程施工和作业的需要,在同一底盘上更换不同的工作装置。对检验员从事厂内机动车辆的检验了的要求。

之后,在经验的老检验员的带领下到厂车,起重机的检验现场实习,了厂车(本次检验员考试申请项目)检验试验方法,如转向轻便性测试,噪声检测仪器设备(转向参数测试仪,液压踏板力计,转速表等)的使用。理论学习,了不少厂车的法律法规,标准,设备结构,工作原理,机械设计、电气设计等的知识。再加上有经 验的老检验员的帮助与,我对厂内机动车动力装置,车辆底盘,液压系统元件,电气系统与电气元件,仪表灯具,工作装置直观的。对检验的内容:如整车检查,动力系检查,灯光电气检验,传动系检验,行驶系检验,转向系检验,制动系检验,工作装置检验,专用机械检验等了心中有数。当然对它们的检验要求,方法还需要学习。厂车涉及知识,而我液压传动系统,机械设计的知识还欠缺,今后还须学习。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思考题 篇5

思考题

1.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1次,其中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每2年1次;

2.检验过程中,对作业环境特殊的起重机械,检验机构报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意,可以适当缩短定期检验周期,但是最短周期不低于6个月

3,检验程序至少包括检验前准备、现场检验、缺陷处理、检验结果汇总、结论判定和出具检验报告等。

4,进行首检的起重机械,使用单位除应当按照第十一条的第(二)至第(十一)项的规定进行准备外,还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产品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电气原理图、液压(气动)系统原理图]、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维修说明等;

“(二)制造许可证或者型式试验备案许可证明;

“(三)产品监督检验证明(适用于实施监督检验的); “(四)施工单位的安装许可证、安装告知书(适用于在使用现场安装,并且不实施安装监检,但是需要安装许可资质的)。

“上述证明资料凡提供复印件的,应当加盖制造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公章。”

5,现场检验工作结束,检验人员应当当场向使用单位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并且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有关人员签字。

起重机械检验员实操 篇6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内部自考试卷

姓名: 日期: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最适当的答案,将答案代号填在本题的__中。

1、《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在用起重机械应当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周期每 年1次,其中吊运熔融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年

次。A.1 B.2 C.3 D.6

2、《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机构应当将检验资料汇总存档,保存时间不少于 年。

A.3 B.5 C.10 D.长期

3、《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检验,是指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检验机构依据本规则对不实施安装监督检验的起重机械,在投入使用之前进行的检验。A.验收 B.定期 C.首次 D.监督

4、《关于冶金起重机械整治工作有关意见的通知》 质检办特〔2007〕375号规定,对于已经采用通用桥式起重机吊运熔融金属且达不到铸造起重机要求的,原起重机工作级别低于(不包括)的,应降负荷使用,下降幅度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而定,但降载后规定的起重量不得超过原额定起重量的80%。A.A5 B.A6 C.A7 D.A8

6、有防爆要求的起重机不应采用__传动。

A.齿轮 B.开式齿轮 C.行星齿轮 D.圆锥齿轮

7、按《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流动作业的起重机械异地使用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检验周期等要求向 _ 所在地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应当将检验结果报登记部门 A.制造单位 B.使用单位 C.原注册 D、使用

8、TSG Q0002-2008《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规定,起重机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对其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停止使用1年以上(含1年)的起重机,再次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进行全面检查,并且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按照 要求检验合格。

A.定期检验 B.安装监督检验 C.制造监督检验 D.改造或重大维修监督检验

9、在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的为。

A.铁路起重机 B.轻小型起重设备 C.机械式停车设备 D.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

10、《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C1项技术文件审查中要求的使用单位使用记录不包括。

A、交接班记录B、日常使用状况记录C、日常维护保养记录D、自检记录

11.塔式起重机臂架根部铰点高度超过 时,应在顶部装设风速仪。A.70 ; B.30 ; C.50 ; D.80 12.以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采用遥控或非跟随式的操纵方式。A应当 B不允许 C建议 D不建议

13.《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起重机械电气线路对地绝缘电阻,一般环境中不低于()。A.8 MΩ B.1 MΩ C.0.8 MΩ D.0.5MΩ 14起重机的舱口门,端梁门和栏杆门开关,用以保护上机人员的 安全,统称为安全联锁开关,其触点是 触点。

A.动合;B.动断;C.延时 15《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使用单位应在起重机械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向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A.15天 ; B.一个月 ; C.两个月 ; D.10天 16《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对于检验前准备工作不足,实施检验不能得出完整结论、现场不具备安全检验条件、开展检验可能危及检验人员或者他人安全和健康的,经()同意,检验人员可以终止检验。

A.检验机构负责人 ; B.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 C.该起重机械的使用登记机关 ; D.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17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检验机构在检验(包括复检)工作完成后的()个工作日内,出具《起重机械定期(首检)检验报告》。

A、7 B、10 C、15 D、20 18桥式起重机常采用 制动器。A.块式;B.带式;C.盘式

19、《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电动葫芦钢丝绳绳端固定牢固、可靠,压板固定时的压板不少于()个。A、1 B、2 C、3 D、4 20、《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钢丝绳用绳卡固定时,绳卡安装正确,绳卡间距不应当小于钢丝绳直径的()倍。

A、5 B、6 C、3 D、4

二、多选题

1、实施首检的起重机械有()

A、电动单梁起重机 B、轮胎起重机 C、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D、施工升降机

2、《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C1项技术文件审查中要求的使用单位使用记录包括()。

A、事故记录B、日常使用状况记录C、日常维护保养记录D、自检记录

3、在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为2年的是()。

A.汽车起重机 B.桥门式起重机 C.机械式停车设备 D.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

4、进行首检的起重机械,提供的产品技术文件,包括()A、设计文件[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电气原理图、液压(气动)系统原理图] B、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C、安装使用维修说明等 D、自检记录

5、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机构应当将以下检验资料汇总存档(): A、检验记录;B、检验报告;C、检验意见书;D、其他与检验工作相关的资料。E受检要求资料

6、主要受力构件包括()

A、主梁 B、吊具横梁 C、主副吊臂 D、端梁、7、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上报检验工作情况。定期检验报告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应当将其检验情况书面报()

A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该起重机械的使用登记机关 C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8、按照起升(升降)、回转、变幅、小车(横向移动)、大车(纵向移动)顺序对各类起重机进行空载运行试验,检查的内容包括()A、检查各机构运转是否正常,制动是否可靠B、起重机沿轨道全场运行时候啃轨;

C、检查操纵系统工作是否正常D、各种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工作时候可靠。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2.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吊钩必须设置防脱钩装置,并且有效。()3.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以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新装的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电动葫芦工作级别必须是M5(含)以上。

()

4、《关于冶金起重机械整治工作有关意见的通知》 质检办特〔2007〕375号规定,对于已经采用额定起重量小于或等于10t的以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的各类起重机械吊运熔融金属的可以采用普通电动葫芦作起升机构;

()

5、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所有的流动式起重机定期检验周期一年。

()

6、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必须设置正反向接触器故障保护。()

7、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TT接地系统时必须设漏电保护装置。

()

8、起重机起升机构必须采用常开式制动器,以确保安全()

9、TSG Q0002-2008《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规定,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不含起升机构为电动葫芦的),应当采用冶金起重专用电动机,在环境温度超过40℃的场合,应当选用H级绝缘电动机。

()

10、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利用支腿支承或者履带支承进行作业的起重机,应设置水平仪。()

11、防爆起重机上的安全保护装置、电气元件、照明器材等需要采用符合防爆要求的,不高于整机防爆级别和温度组别。”()

12、吊运熔融或者炽热金属的钢丝绳,应当采用石棉绳芯或者金属股芯等耐高温的重要用途钢丝绳

()

13、检验员对所有电动单梁起重机(吊运熔融金属)的起升机构要求必须加装安全制动器。

()

14、机构运行采用按钮控制的也应有零位保护

()

15、检查便携式(含地操、遥控)按钮盘的控制电源是否是安全电压(电压不应大于36V)

()

16、塔式起重机定期检验时,对力矩限制器:可不进行动作准确度的检验,但是应当进行是否动作的功能检查。()

17、吊钩磨损后应严格按工艺要求打磨后焊补。

()

18、塔式起重机的小车断绳保护装置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小车车轮轴断裂后,小车从起重臂坠落。

()

19、机械式停车设备要求,在载车板上设置高度为25mm以上的阻车装置

()20、铸造起重机可以使用铸铁滑轮。

三、简答题

1、、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定期检验时检验结论判定原则是什么?

2、简述吊钩的报废标准。

3、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16)规定,起重机械定期检验日期计算的基准是什么?

4、简述塔式起重机应有哪些安全装置?

四、综合题

浅谈起重机械的电气检验问题 篇7

起重机械电气控制系统是起重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重机械各机构的动作一般都是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实现的。因此, 起重机械的电气系统的工作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起重机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由此可见, 起重机械电气系统的检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笔者几年来从事起重机械电气方面的检验经验和通过对规程与标准的学习, 谈谈起重机械电气检验中的主要检验内容。

1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的定义及范围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是指起重机械在制造过程中在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 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依法对其制造过程进行的验证性检验。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已于200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 根据《起重机械监检规则》的内容要求, 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所自2006年10月1日起将仅对《起重机械监检规则》中规定的起重机械设备品种 (型式) 进行起重机械产品安全性能质量监督检验, 合格后发放监检证书其它 (主要指电动梁式起重机、电动葫芦 (半) 门式起重机和钢丝绳电动葫芦) 未在《起重机械监检规则》中规定监检的起重机械设备品种 (型式) , 特检所将不再对其进行制造监督检验和发放监检证书。

2 起重机械检验中的主要检验内容

2.1 电气系统的技术资料。

2.2 审查电气控制原理:

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事故隐患包括:控制电路中的任何一点对地短路, 不得使安全装置失效, 控制失灵;起升机构电动机的控制电源或动力电源失电, 制动器必须自动制动。

2.3 电气设备和元件。

一般不做这些设备和元件本身的性能参数测定, 只进行外观检验和绝缘电阻的测试, 特殊情况下进行温升试验和介电试验。

3 起重机的电气安全装置或电气保护措施

3.1 切断总动力电源的装置 (总动力电源接触器, 地面总动力电源开关, 起重机上总动力电源断路器, 隔离电器) 。

3.2 总动力电源的失压保护:

失压保护一般采用通电试验的的方法检验。检验时, 紧急事故开关处于接通状态, 所有保护装置的联锁触点应处于正常闭合状态, 合上地面上总电源开关和起重机械上主隔离开关, 起重机械上总电源接触器不能同时动作。按动按钮或者操作自动断路器操纵手柄时, 总电源接触器或断路器动作, 总电源接通。空载拉下地面上总电源开关或起重机械上主隔离开关, 起重机械上总电源接触器或断路器同时动作, 断开总电源回路。

3.3 主隔离开关的隔离保护:

隔离开关在断开状态时必须保持有效的断开距离和明显可见的断开点, 使维修人员能够直观确认总电源电路确已断开。

3.4 总电源的短路保护:

起重机上电气设备的绝缘破坏, 发生碰壳或相间短路时, 总电源的短路保护装置应该迅速动作, 切断故障电源。

3.5 所有电气线路的短路保护。

3.6 紧急切断总动力电源的开关保护。

紧急断电开关应按下列顺序检验:a.检查起重机械上有无总电源接触器。b.通电试验, 扳动紧急断电开关, 能切断所有机构的总电源, 所有机构的运行停止。同时满足这两点要求时, 可判定紧急断电开关合格。

3.7 单个电机的过载保护:起重机械上的电动机额定功率大于

1k W的, 均应单独设置过载保护。

3.8 电动机的超速保护:超速保护的检验, 主要检验超速保护的设置和整定, 一般不做超速试验。

3.9 机构电动机的零位保护。

3.1 0 起联锁保护作用的安全装置和措施。

4 电气设备的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技术措施

起重机上的电气控制设备中, 可能触及的带电裸露部分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包括电裸滑线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接地回路导电连续性的检验, 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的设置、供电电源的电压降和电压偏差以及环境条件。

5 线路绝缘和接地

5.1 绝缘电阻的要求与测量:

电源导电器的绝缘电阻, 一般规定不低于0.5MΩ。电阻器各相电阻元件对地绝缘电阻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工作电压大于和等于48V的控制线路, 用500V兆欧表测量控制柜 (屏) 主电路, 控制电路各相间及各相对地的绝缘电阻1MΩ, 一般环境中不低于0.8MΩ, 潮湿环境不低于0.4MΩ。电磁铁的对地绝缘电阻, 冷态时不低于10MΩ, 热态时不低于1MΩ。

5.2 电动机、控制屏等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控制层防护等级IP00;控制柜室内用IP20;室外用IP33或IP54。

5.3 接地电阻的测量。

电气设备和元件的电气性能, 一般可通过起重机的启动、停止、换挡、运行来判断。

不可能都从线路上拆下来做性能试验。

安全装置故障状态的断开功能, 一般情况下, 都应当试验, 如紧急切断总动力电源的开关, 限制运动行程和工作位置的安全装置等;热敏电阻或过电流继电器、短路保护装置等故障状态的断开功能, 一般不做过热或过电流动作试验。

在起重机械的检验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检验:外观检验;设置;电气连接;绝缘;整定值;联锁触点的断开功能等;型式试验、验收检验, 还要检验电气设备或元件的出厂合格证。

参考文献

[1]万力.起重机械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1]万力.起重机械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

[2]王福棉.起重机械技术检验[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0.[2]王福棉.起重机械技术检验[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0.

[3]谢光志, 曹红霞.大型铸造起重机升级改造实践[J].安徽冶金, 2006, (04) .[3]谢光志, 曹红霞.大型铸造起重机升级改造实践[J].安徽冶金, 2006, (04) .

[4]张波.自激动力制动在起重机中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1) .[4]张波.自激动力制动在起重机中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1) .

起重机械检验员实操 篇8

关键词:起重机械;监检检验;定期检验;遗留问题;衔接

1.引言

起重机械的监督检验包括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是指起重机械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强制性、验证性检验。起重机械监督检验所依据的是TSG Q7016-2008《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检验规则》。

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是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的基础上,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依据本规则对纳入使用登记的在用起重机械进行的检验。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所依据的是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由于起重机械的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所依据的检验规则不同,难免会存在偏差或是误差。2010年12月6日国家质监总局发布了《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的第1号修改单,对一些项目进行了重新的定义。然而到现在已经实施快4年的时间,在定期检验中仍然发现有不合格的情况发生。究其根源,一是原因两者所依据的检验规则不同,二是语言表达不清,这造成检验人员在检验中无法统一标准。

2.起重机械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的衔接问题

在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中,笔者发现有些起重机械的不合格项目,并不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安装完成后就一直存在的,现对所存在的这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2.1金属结构接地保护存在的缺陷

接地保护是在定期检验发现的最多的一项遗留问题,很多起重机械的接地保护,按照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是不合格的,这就是由于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依据语言表述不清所造成的。

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规定:采用整体金属结构做接地干线时,整体金属结构与供电电源保护接地线应当可靠连接。不采用整体金属结构做接地干线时,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当直接与供电电源保护接地线连接[1]。除此之外,还对金属结构接地的检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

TSG Q7016-2008《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检验规则》对于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接地保护,只是要求要具备接地保护功能,并未做过多的表述。这就给起重机械留下了缺陷。

2.2起重机械安全距离所存在的缺陷

在检验中发现,起重机械与周围建筑物、设施、输电线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其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小车架最外端至走台上固定物件的最小距离<0.5m;小车架上的所有部件的最高点到建筑物的最低点的距离<0.5m;走台净空高度有部分区域<1.8m;小车架平台到建筑物最低点的净空高度<1.3m等[2].

2.3起重量限制器的缺失或设置不当

笔者在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中发现,仍然有相当多的起重机械没有设置起重量限制器;或者是已经安装了起重量限制器,但是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调整的情况存在。对于起重量限制的检验本身就存在困难。TSG Q7016-2008《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检验规则》规定:保持载荷离地面100mm~200mm,逐渐无冲击继续加载至1.05倍的额定起重量,检查是否先发出超载报警信号,然后切断上升方向动作,但机构可以做下降方向的运动[3]。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很难做到“逐渐无冲击继续加载”,所以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起重机械安装监督检验规则中未对环链电动葫芦进行规定,但是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确有明确的确定:对环链葫芦,在单速或者双速的快速和慢速情况下,提升1.6倍额定起重量的试验载荷时,安全离合器均应当打滑;提升1.25倍额定起重量的试验载荷,应当能正常提起载荷、安全离合器不打滑。这样会造成同样技术规格的环链葫芦作为单独葫芦进行首检时合格,而当桥式起重机采用此环链葫芦作为起升机构时却不合格的情况发生。

2.4防脱钩装置的缺失

防脱钩装置顾名思义就是防止重物脱钩的装置,它可以防止重物因脱钩而发生坠落的事故。但是在实际的检验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使用者经常会把防脱钩装置白拆卸掉,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的使用中不是非常方便。

另外,有些大吨位的起重机械,由于其吊钩较大,在出厂时就未按要求安装防脱钩装置。如果出厂后再加装时固定不牢固。

3.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起重机械出现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衔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涉及项目的不同。对比两个检验规则,将会发现,有一些检验项目是在监督检验中没有涉及到,而在定期检验规则中涉及到的,例如司机室的检查,液压系统的检查等。

(2)检验项目的判定标准不同。对于同一个检验项目,两个检验规则的判定标准不一样,从而会在定期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现象。例如超速保护的检验。在监督检验规则中要求的具有超速保护功能的对象为门座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当采用可控硅定子调压、涡流制动器、能耗制动、可控硅供电、直流机组供电调速以及其他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而定期检验规则却增加了额定起重量大于20吨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在安装检验是时合格,定期检验却不合格的情况。

4.衔接问题解决的措施

由于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的依据不同,以及各个单位或是相关负责人对检验规则的理解不同,导致了这种衔接问题的存在。为了尽可能的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和两类检验的一致性,应由检验单位制定统一的作业指导书,综合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的项目,统一判定标准,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5.总结

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都是为了确保起重机械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应当检验标准一致,区分差异,尽最大可能的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检验人员应该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严格把好质量关,保证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S].

[2]王小燕,胡静波,庆光蔚.起重机械安装监检与定期检验的衔接问题思考[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10.06

机械加工检验规程abcd 篇9

过程与成品检验规范 总则

1.1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现行产品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

1.2 检验人员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规定周期内。

1.3 检验人员验收产品前应熟读相关图样和技术文件,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要点。1.4 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零件进行判定。1.5 检验人员应对车间在制品按规定进行标识。

1.6 检验人员必须定期(6个月最长1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目的和范围

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将检验工件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对每一工序的质量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品,使其不能投入下序或出厂,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目的。3 检验依据:

过程检验的检测依据按检验工艺卡执行。检验类别

4.1 首件检验:

4.1.1 在下述情况下,必须首件检验后,才能开始加工: 4.1.1.1 工作班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4.1.1.2 调换操作者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4.1.1.3 更换(调整)工艺装备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4.1.1.4 更换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4.1.1.5 代用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4.1.2 首件检验的依据:a)工艺图纸或工艺卡片;b)作业指导书(工艺控制点)。4.1.3 检验内容:

4.1.3.1 根据检验工艺规程的要求,核对首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对首件检验合格,批准生产加工,首件检验不合格,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理,同时分析不合格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后生产,产品继续首件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4.1.4 检验要求:

4.1.4.1 对首件,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核实首件产品或工件(毛坯)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对首批检查的工件(毛坯),操作者必须做好自检和标识,在操作者缺乏检测手段时,也应对工件外观质量自检,合格后送检验员检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

4.1.4.2 做好首件检验记录,要求按工件种类分类填写首件检验记录,以便追溯。

4.1.4.3 检验状态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检后待定;产品标识要求填写“工件名称、规格、数量、尺寸、首检合格”要素,并放在产品的最顶端。

4.2 巡回检验:

4.2.1 由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日常工艺纪律巡回监督检查,重点监控工序质量和工艺纪律。4.2.2 根据检验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检验、核对巡检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

4.2.3 若巡检某质量特性值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同时。立即对本次巡检与上次巡检(或首检)间隔中生产的产品的不合格质量特性值逐件100%检查,剔除不合格品。

4.2.4 对巡检中剔除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5 对投入批量生产的工件某尺寸在机加工过程中有争议时,应立即报告技术部进行分析性检查、仲裁性检测,必要时核实工艺卡片,严禁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4.3 成品检验

4.3.1 全部加工活动结束后,对半成品或完工的产品、零件进行综合性的核对工作,核对加工件的工序是否全部完成,有无漏序、跳序的现象存在,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4.3.2 成品检验依据:a)工艺卡(图)或零件图;b)产品设计图样及作业指导书;c)合同规定或交货验收技术条件及标准。

4.3.3 成品检验的抽样规定:

4.3.3.1 完工批抽样以该批总数量的10%,但不低于5件,如果检测样件全部检测项目(质量特性)均合格,则判定该完工批为合格批。

4.3.3.2 如果检测样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检测项目(质量特性)不符合,则应对整个完工批产品该检测项目(质量特性)全数(100%)的检验,剔除所有不合格品,剔除不合格品后的完工批判定为合格批,并在检验卡上记录。

4.3.4 成品检验内容和项目:

4.3.4.1 检验加工后的几何尺寸; 4.3.4.2 检验形状和位置误差;

4.3.4.3 检验外观,对零件的倒角、毛刺、磕碰、划伤应予以特别关注;

4.3.4.4 检查应有的标识是否齐全、正确,有无漏序、跳序的现象存在,在批量完工件中有无调机品,尚未完工或不同规格的零件混入,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提出防止再发生的措施建议。检验方法

5.1 外径的测量

5.1.1 测量零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轴向两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交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圆度误差。

5.1.2 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50mm时,应作直线度检查,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度,然后对照标准光隙进行判断。

5.1.3 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做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三个位置进行外径测量,方法同1.1 a,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值。

5.2 内径测量

5.2.1 测量零件内径尺寸时,至少应在轴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接点连线交角应在50°~7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为该内径圆度误差。

5.2.2 当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两位置进行测量,方法同1.2 a,选取其中误差值较大的两组数据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

5.3 长度测量

5.3.1 考虑到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零件长度时,至少应在轴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作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连线交角应在60°~120°之间。

5.3.2 验收标准:

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4-m级,未注形位公差按GB1184-10级规定验收。

5.4 螺纹测量

5.4.1 外螺纹测量 5.4.1.1 外螺纹外径方法同5.1.1、5.1.3。5.4.1.2 外螺纹中经用螺纹环规或三针测量。5.4.1.3 外螺纹小径用螺纹环规(同规)检测。5.4.2 内螺纹测量

5.4.2.1 内螺纹外径用螺纹塞规(通规)检测。5.4.2.2 内螺纹内径方法见5.2.1。5.4.2.3 内螺纹中径用螺纹塞规检测。5.4.3 螺纹有效长度

内外螺纹的有效长度,应采用螺纹副旋合的方法进行测量。5.4.4 验收标准

5.4.4.1 螺纹的大、中、小径应按图样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

5.4.4.2 螺纹的有效长度公差,按HY/QT001紧固件验收规范中的要求执行。5.5 表面平面检测

5.5.1 表面粗糙度检测:

采用粗糙度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

5.5.2平面度的检测:

应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平板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撑,将零件测量面朝上放置于支撑点上,调整支撑点,使三点等高(千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均为零),打表所测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

5.5.3 验收标准: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5.6 位置度检测

5.6.1平行度误差检测

5.6.1.1 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厚度,取最大与最小值厚度之差,作为该平面度误差。

5.6.2 垂直度误差检测

5.6.2.1 采用比较法测量零件的垂直度,以平板工作面模拟基准轴线,刀口角尺与平面基准面构成垂直基准,将被测零件放置于刀口状的V形块上,工件一端与挡板固定,将刀口角尺的工作面与被测零件的平面相靠,观察两侧之间光隙,用标准光隙或塞尺确定其间隙值。

上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题以及资料下一篇:算法分析复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