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的借款合同(精选10篇)
印花税的借款合同 篇1
篇一:借款合同 印花税 借款合同 印花税
“对于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签订的借款合同是否须缴税?”近日,某企业的财务人员打电话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咨询,对此,税务人员解释如下: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在印花税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88]11号)中所规定的借款合同,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并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贴花。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作为《经济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中所规定的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包括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银发[1996]173号)第六十一条规定,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因此,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而作为征收印花税的借款合同虽然概念适用上也遵从《经济合同法》的规定,但是根据国务院令[1988]11号文的规定,其征税范围为,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这里的银行是指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
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1]55号)的规定,我国的其他金融组织是指除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以外,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领取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书的单位。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企业与银行企业的区别,金融企业包括银行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企业,银行金融企业是指国家专业银行、区域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以及其他综合性银行。
可以说,印花税征收范围内的借款合同基本上遵从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银发[1996]173号)中的界定,也就是说对贷款方作出了限制性规定,即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纳税人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实质课税与经济活动的合法性问题应正确予以理解与运用,国家对贷款业务是作出了限制及禁入性规定,但对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款业务,就营业税而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1995]156号)规定,不论金融机构还是其他单位,只要是发生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行为,均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而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又作出了“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的规定。综上所述,从税收层面上来说,印花税征收范围内的借款合同是一种狭义上的借款合同,而并非经济合同法所界定的广义上的借款合同。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的批复》(法释[1999]第3号)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两者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却不属于印花税的征收范围。篇二:借款合同印花税常用知识 借款合同印花税常用知识
问:公司给公司借款,借款印花税怎么算,是根据借款合同还是根据具体的发生额,借款合同是一年期的,但发生的时候可能借了还,还了又借,每次发生的金额也不一定相同,这样一年根据发生额累加的金额就超出借款合同上的金额,请问一下公司应怎么算印花税? 答:关键是合同怎么签订的,如果是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是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之间较少),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借款合同贴花问题的具体规定》(国税地 [1988]30号)的规定,借款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为此,在签订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时,应按合同规定的最高借款限额计税贴花。以后,只要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再签订新合同的,就不另贴花。
如果不是周转性合同,那么按合同上面记载的借款金额贴花。印花税同其他税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⑴征收面广,税源广泛。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频繁,书立、领受和使用凭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而对书立、领受的凭证征税,其税源广泛。⑵征收简便,费用低廉。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自行计税、自行纳花、贴花、销花的办法,税务机关只负责检查等工作。因此,征收比较简便而且征收费用少。
⑶不退税、不抵用。对企业溢贴或多缴的税款,不予退税,而且也不许抵用。
⑷轻税重罚。印花税税负轻,最高税率为1‰,最低税率为0.5‰,但对于未贴、少贴或揭下重用者,可处以重罚。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根据不同纳税对象,分别称为立合同人,立帐簿人,立据人,领受人。(一)各类合同的纳税义务人是立合同人。
立合同人是指合同的当事人。所谓当事人是指对凭证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不包括保人、证人、鉴定人。当事人的代理人有代理纳税义务。如果一份合同由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共同签订的,签订的合同的各方都是纳税义务人。
(三)产权转移书据的纳税义务人是立据人。所谓立据人,是指书立产权转移书据的单位和个人。如果该项凭证是由两方或 两方以上单位或个人共同书立的,各方都是纳税义务人。(四)权利许可证照的纳税义务人是领受人。领受人是指领取并持有该项凭证的单位和个人。篇三:哪些合同不用贴印花税 哪些合同不用贴印花税?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17日 哪些合同不用贴印花税?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规定,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表中列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征税。因此印花税的征收范围采用列举的方式,没有列举的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不需要贴花。
1.既有订单又有购销合同的,订单不贴花。在购销活动中,有时供需双方只填制订单,不再签订购销合同,此时订单作为当事人之间建立供需关系、明确供需双方责任的业务凭证,根据国税函(1997)505号文规定,该订单具有合同性质,需按照规定贴花。但在既有订单,又有购销合同情况下,只需就购销合同贴花,订单对外不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仅用于企业内部备份存查,根据[1988]国税地字第025号文规定,无需贴花。
2.非金融机构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银行与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和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或个人签订的借款合同不需要缴纳印花税。企业向股东贷款是企业进行融资的常见方式,和股东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如果双方都不属于金融机构,无需贴花。
3.股权投资协议。股权投资协议是投资各方在投资前签订的协议,只是一种投资的约定,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无需贴花。4.继续使用已到期合同无需贴花。企业所签订的已贴花合同到期,但因合同所载权利义务关系尚未履行完毕,需继续执行合同所载内容,即继续使用已到期合同,只要该合同所载内容和金额没有增加,无需再重新贴花。但如果合同所载内容和金额增加,或者就尚未履行完毕事项另签合同的,需要按照《印花税暂行条例》另行贴花。
5.委托代理合同。代理单位和委托方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凡仅明确代理事项、权限和责任的,根据国税发[1991]第155号文规定,不属于应税凭证,无需贴花。6.货运代理企业和委托方签订的合同和开出的货物运输代理业专用发票。在货运代理业务中,委托方和货运代理企业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以及货运代理企业开给委托方的货物运输代理业专用发票,根据国税发[1991]第155号、国税发[1990]173号文规定,不属于印花税应税凭证,无需贴花。
7.承运快件行李、包裹开具的托运单据。在货物托运业务中,根据国税发[1990]173号文规定,承、托运双方需以运费结算凭证作为应税凭证,按照规定贴花。但对于托运快件行李、包裹业务,根据(88)国税地字第025号文规定,开具的托运单据暂免贴花。
8.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根据财税[2006]162号文规定,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列举征税的凭证,不征收印花税。
9.会计、审计合同。根据(89)国税地字第034号文规定,一般的法律、法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咨询不属于技术咨询,其所立合同不贴。
10.工程监理合同。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关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等相关规定,代替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工程建设实施监控的一种专业化服务活动。技术咨询合同,是当事人就有关项目的分析、论证、评价、预测和调查订立的技术合同。因此,工程监理合同并不属于“技术合同”税目中的技术咨询合同,无需贴花。
11.三方合同中的担保人、鉴定人等非合同当事人不需要缴纳印花税。作为购销合同、借款合同等的担保人、鉴定人、见证人而签订的三方合同,虽然购销合同、借款合同属于印花税应税凭证,但参与签订合同的担保人、鉴定人、见证人不是印花税纳税义务人,无需就所参与签订的合同贴花。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同一凭证,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所说的当事人,是指对凭证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不包括保人、证人、鉴定人。
12.没有书面凭证的购销业务不需缴纳印花税。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在商品购销活动中,直接通过电话、计算机联网订货,不使用书面凭证的,根据国税函(1997)505号文规定,不需缴纳印花税。例如通过网络订书、购物等。
13.商业票据贴现。企业向银行办理商业承兑汇票等商业票据贴现,从银行取得资金,但贴现业务并非是向银行借款,在贴现过程中不涉及印花税。票据贴现业务是指持票人在票据尚未到期的情况下,为提前获得现金,将票据所有权转移给银行,银行将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利息后的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业务。14.企业集团内部使用的凭证。集团内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公司之间,总、分公司之间,以及内部物资、外贸等部门之间使用的调拨单(或卡、书、表等),若只是内部执行计划使用,不用于明确双方供需关系,据以供货和结算的,根据国税函〔2009〕9号、国税发[1991]155号、国税函[1997]505号文规定,不属于印花税应税凭证,无需贴花。
15.实际结算金额超过合同金额不需补贴花。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合同,征税依据是合同所载金额,而不是根据实际业务的交易金额。如果已按规定贴花的合同在履行后,实际结算金额和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根据(88)国税地字第025号文规定,不再补贴花,也不退税。
16.培训合同。企业签订的各类培训合同,只有属于技术培训合同的,才需要按照“技术合同”贴花,其他的培训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不需贴花。
印花税的借款合同 篇2
一、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委托贷款业务合同相关规定
(一) 借款合同都应缴纳印花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1988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号发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2条第1款规定: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应缴纳印花税。从上述规定来看, 借款合同都应缴纳印花税。
(二) 代理类合同不用缴纳印花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 (国税发[1991]155号) 第14条规定:代理单位与委托单位之间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 凡仅明确代理事项、权限和责任的, 不属于应税凭证, 不贴印花。
(三) 委托金融单位贷款的, 金融单位和借款单位都需要缴纳印花税
国税发[1991]155号第6条规定:财政等部门的拨款改贷款签订的借款合同, 凡直接与使用单位签订的, 暂不贴花;凡委托金融单位贷款, 金融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的借款合同应按规定贴花。但此款专门针对财政等部门的委托贷款, 不具有可扩展性。
二、地方法规对委托贷款业务征收印花税的相关规定
目前, 仅部分地方对金融机构委托贷款是否缴纳印花税进行了明文规定。如《关于本市金融系统办理的委托贷款合同征收印花税问题的通知》 (沪税地[1991]121号) 中明确:经请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管理司同意, 现对本市金融系统办理的委托贷款合同征收印花税问题, 作如下规定:
一是行使用的委托贷款合同 (协议) , 均属金融机构与借款单位签订的借款凭证。根据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1]155号文件第6条的规定, 应当由银行和借款单位就各自所持的一份凭证贴花, 其他签约人不贴花。
二是银行与委托单位签订的委托贷款协议书, 则应作为仅明确委托、代理关系的凭证, 按照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1]155号文第14条的规定, 不属于列举征税的凭证, 不贴印花。
三是本通知第1条、第2条从1991年10月1日起执行, 原市税务局沪税地[1989]66号文第4条规定停止执行。
原市税务局沪税地[1989]66号文《上海市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第4条规定:主管部门委托银行办理的借款业务, 银行只收取手续费, 并不承担借贷责任的委托贷款, 可暂不贴花。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上海市地税对委托贷款合同由不征收印花税改为征收, 而且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需要缴纳, 委托人不需要缴纳。但是此类文件只适用于当地, 可以作为参考, 并不能进行全国推广。
三、委托贷款业务缴纳印花税现状
(一) 委托贷款合同签订形式
因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 委托贷款业务必须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借款人三方, 并有三方协议。签订委托贷款合同 (协议) 主要有三种形式:
1. 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委托贷款协议书》, 然后受托人、借款人再根据协议书内容签订两方《委托贷款合同》。
2. 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委托贷款协议书》, 然后委托人、受托人、借款人再根据协议书内容签订三方《委托贷款合同》。
3. 委托人、受托人、借款人三方直接签订《委托贷款合同》。
对于第一种情况, 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的协议书属于委托代理合同, 不用缴纳印花税, 受托人与借款人签订两方《委托贷款合同》, 符合国税发[1991]155号第6条规定, 应缴纳印花税。
对于第二种情况, 同上所述, 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签订代理协议不用缴纳印花税, 下面重点对三方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进行分析。
(二) 三方《委托贷款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分析
委托人、银行与借款人三方签订协议, 由于该协议规定了委托的内容同时又规定了借款的内容, 那么合同既明确了委托、代理关系, 又约定了借款金额、利率、期限等贷款信息。根据合同实质所载事项, 明确委托、代理关系合同双方不用缴纳印花税, 约定贷款金额、利率等信息的合同双方应缴纳印花税。但委托贷款实质是民间借贷, 银行只是作为受托人, 收取业务手续费, 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 借款合同的范围为: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 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或个人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不需要缴纳印花税。所以委托贷款三方合同中, 银行作为受托人, 在协议签订形式上满足印花税缴纳范围, 而实质上银行不在印花税缴纳范围, 只是起代理作用。
但是从沪税地[1991]121号文规定上看, 税务部门在征收印花税过程中, 更注重委托贷款合同签订形式缴纳范围。按照此文规定, 三方委托贷款合同中, 银行和借款人均应按照贷款金额全额缴纳印花税, 委托方不用贴花。
(三) 现状分析
目前, 各家金融机构对三方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大部分未缴纳印花税。比较特殊的是, 对于个人公积金委托贷款, 有些金融机构的做法是由担保方缴纳印花税, 然而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8条规定, 同一凭证, 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 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 所说的当事人, 是指对凭证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不包括保人、证人、鉴定人。由此可见, 参与签订合同的担保人、鉴定人、见证人不是印花税纳税义务人, 无需就所参与签订的合同贴花。此种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
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 当地税务部门未进行明文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也未明确, 存在盲点。
四、风险分析及建议
从上述来看, 三方委托贷款合同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 法律法规未明文规定需要缴纳印花税, 而个别地方税务部门对此规定也不明晰, 如果不缴纳, 不能确定是否会形成纳税风险。因此, 建议金融机构携带三方委托贷款合同到主管税务机关咨询, 取得明确的答复, 办理委托贷款业务时依法纳税。
摘要:在金融机构办理的自营类贷款业务中, 贷款合同都应缴纳印花税。但是委托贷款由于其贷款性质的特殊性, 在委托贷款三方协议中, 既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又存在借贷关系, 而国家税务总局对此类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并无明确规定, 各家金融机构执行不一。对委托贷款合同中银行是否应缴纳印花税进行探讨, 分析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有助于厘清其中的关系, 更好地发展委托贷款业务。
关键词:委托贷款,合同,印花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1988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号发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Z].
[2]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办发[2000]100号) [Z].
[3]关于本市金融系统办理的委托贷款合同征收印花税问题的通知 (沪税地[1991]121号) [Z].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财税字[1988]第225号) [Z].
借用他人名义签订借款合同的后果 篇3
2003年6月9日,被告李强借用王权之名与原告中国农业银行A县支行订立《个人生产经营借款合同》,约定被告向原告借款40万元。还款期限为2004年6月3日,借款年利率为6.9%。被告李强以其所有挂靠于某市融通运输有限公司的卧铺客车(价值68万元)作为该笔借款的抵押物。融通运输有限公司与原告双方于2003年6月3日在《动产抵押清单》上盖章,并约定该清单作为借款合同的附件。原告按该借款合同将40万元贷款发放给被告李强,被告李强获得贷款后,将此款用于了通达公司的生产和经营。
2004年6月3日,被告李强又以王权的名义与原告的双江营业所办理了《借款展期协议》。协议约定,将原告借款合同借款金额40万元的借款期限从2004年6月3日展期至2005年5月20日,展期期间借款年利率为7.1%。
2005年12月30日,原告(甲方)与被告李强(乙方)达成《债务落实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为:李强于2003年至2004年,为了扩大其客运业务经营规模,借用他人的名义向中国农业银行A县支行贷款共计18笔,金额共计510.7万元。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乙方自愿承担所有的贷款及其所产生利息的全部偿还责任。乙方必须对其所承担偿还责任的贷款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物作抵押担保。本协议签字之日的次月起,乙方必须按月偿付甲方贷款本金不少于10万元,并按季支付所承担全部贷款的相应利息。贷款期限及利率仍按原借款合同约定执行,贷款逾期的执行利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008年4月29日,被告通达公司给原告作出承诺。其主要内容:通达公司以王权等18户的名义,于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在农行双江营业所申请借款18笔,金额共计545万元,现有贷款余额489万元,表内应收利息105万元,以上借款均已逾期,所借款项实际用于通达公司作为固定资产投入和流动资金使用。为了保障农行债权,公司承诺“以上借款由通达公司承担所有债务,同时将以我公司的固定资产房产作为担保抵押,从2008年6月份起每月由我公司偿还贷款5万元,并承担以上借款合同中的所有法律条款及履行偿还义务”。截至2008年4月20日,该借款合同涉及的借款本金39.5万元及利息99842元未偿还。
原告农行A县支行起诉要求:判决被告偿还原告贷款本金39.5万元及资金利息并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被告王权因法院无法直接送达相关法律文书,依法公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因逾期未到庭应诉,法院依法进行了缺席审理。经审理后判决如下:由被告通达公司、李强在本判决书生效后十日内共同偿还原告借款本金39.5万元,利息99842元,从2008年4月21日到付清之日的利息按照农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标准计算利息,被告王权不承担责任。
争议的焦点问题
关于借款合同的效力
本案涉及的《个人生产经营借款合同》是由银行与王权签订,但是王权并不是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真实承受人,尤其是该借款合同上并无被告王权或其受托人的签署,因此被告王权与原告没有成立合同关系。相反,本案被告李强承认自己以被告王权的名义与原告签订了《个人生产经营借款合同》并获得贷款40万元。被告李强将该笔借款用于其投资设立的独资企业即被告通达公司。那么,这种当事人的变化是否影响合同的效力?本案受案法院并没有因此认定借款合同无效,而是通过否认名义借款人王权作为合同当事人并将实质借款人李强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方式,肯定了借款合同的合法有效。
法院的理解是否存在明确的法律依据?笔者认为,我国《合同法》并未直接规定借用他人名义签署合同的效力问题,但是从法理上来看,如果有关合同的实质权利义务承受人认可并接受有关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则支持该合同的有效性更有助于有关纠纷的解决。当然,从借款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银行角度来说,如果王权的偿还能力和信誉明显优于实际的借款人,且名义借款人知悉实际借款人借用其名义签署借款合同的事实,则名义借款人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合同的效力并不因此而受到损害,而是实际承受借款人义务的当事人认定可能更为复杂。
关于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的过错及其责任
从代理关系角度看,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由此可知,如果名义借款人知悉实际借款人用其名义向银行借款且不反对,则存在其“默认”的问题。我国《合同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第四十八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如果实际借款人借用他人名义,有着明显的欺骗银行的意图,且发生有关贷款资金的违法使用并导致银行资金的损失,则实际借款人可能构成骗取银行贷款的刑事犯罪行为。此种情形下,既有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也有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例如,借款人的身份虚假,系冒用他人名义或使用伪造的身份证明、购车证明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该借款合同一般认定为无效合同。该类案件因有贷款诈骗犯罪嫌疑,法院往往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裁定驳回起诉或者中止审理,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我国《刑法》对贷款诈骗罪开始有所规范。《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仅规定了“贷款诈骗罪”,即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认定为有罪并处以刑罚。但实践中,难于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有些案件虽然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损失,但由于不能定贷款诈骗罪,致使此类案件呈现高发趋势,甚至成为某些人打法律擦边球的手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充分考虑了实践中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及其后果,对于虽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给金融机构造成了损失,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骗取了金融机构信用与贷款,使金融资产处于非正常的高风险之中,可认定为犯罪。本案虽然存在实际借款人借用他人名义向银行借款,但是实际借款人一方面承认了自己的实际用款人身份,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主动承担还款义务,且尚未给银行带来较大损失,因此不宜追究实际借款人的刑事责任。
银行有无过错及其责任应如何承担
发生名义借款人和实际用款人的分立,银行是否存在过错?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由于实际用款人对借款合同项下借款人义务的认可和接受,使得法院并未就银行的过错问题作出分析和认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涉及名义借款人承担责任时,银行是否有过错以及该如何承担相应责任的问题则无法回避了。从我国《贷款通则》等监管规章来看,本案借款合同的贷款人以及实际借款人均有违反相关规定的问题。根据《贷款通则》第十九条规定,借款人应当如实提供贷款人要求的资料(法律规定不能提供者除外),应当向贷款人如实提供所有开户行、账号及存贷款余额情况,配合贷款人的调查、审查和检查。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七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收回贷款。”第三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贷款调查规定:“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该文件第三十一条还就贷后检查做出如下规定:“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应当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这些规定,充分表明了银行对借款人及其借款用途负有审查的职责,如果银行不认真履行和这些职责,则银行的行为构成违规的情形,不仅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还可能遭受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
关于承诺函的效力
针对《个人生产经营借款合同》的履行,原告与被告李强签订了《债务落实协议》,被告通达公司出具了《承诺书》。这两个法律文件实质上将实际借款人和实际用款人纳入了借款法律关系中,并确立了李强和通达公司的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人地位。由于这两个文件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是合法有效的。况且,案件审理中原告与被告李强、被告通达公司对欠款本金及利息均无异议,且被告通达公司和李强同意按《债务落实协议》和《承诺书》履行偿还贷款本息的义务。
对银行的几点启示
从本案来看,虽然银行没有在借用他人签订借款合同的纠纷中发生严重的损失,但是银行应该总结该案的教训,有必要注意以下事宜。
第一,银行充分认识虚假借款人引发的重大风险。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的分离,不仅可能导致银行的民事法律责任,还可能导致银行的行政法律责任。银行不能为了业务的拓展而放任不具有借款主体资格或不符合借款条件的主体借用他人名义向银行借款。否则,银行不仅可能遭受贷款被骗的问题,而且将因自身的放任行为承担有关民事和行政法律责任。特别是当存在第三人担保或者保证保险等贷款保障机制时,一旦发生借款人身份虚假,则担保人或保险人将会据此抗辩银行存在违规行为,并因此免除或者减免担保人、保险人的法律责任。从一些银行前几年发生的较大面积的虚假个人消费贷款案件来看,银行为此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
第二,银行应谨慎履行审查借款人及其借款用途的义务。鉴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对银行审查借款人及其借款用途做了明确的规定,银行应该认真审查有关信息和材料,防止出现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分离的情形。对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借款当事人信息审查,更有必要认真核实代理关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发生超越代理权、滥用代理权的情形。
第三,出现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相分离的情形时,银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与相关当事人协商,促成实际借款人承担借款合同项下名义借款人的权利义务。对于名义借款人确属不知情且无任何过错的,银行应该积极争取实际借款人的认可,及时变更借款人身份,以便向实际借款人追偿贷款。如果银行无视此类问题的后果,不及时采取挽回损失、纠正错误的措施,而是采取将错就错的手段,把虚假的名义借款人的不良信用信息报告记载到了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数据库,则可能引发该名义借款人的抗辩,甚至给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
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 篇4
据我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
借款合同
范围: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
税率:按借款金额0.005%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说明: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拓展:
各类合同印花税税率标准一览表2017最新
一、购销合同
范围: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等合同
税率:按购销金额0.03%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范围: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税率:按承包金额0.03%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三、技术合同
范围: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
税率:按所载金额0.03%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四、借款合同
范围: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
税率:按借款金额0.005%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说明: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五、财产租赁合同
范围: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
税率:按租赁金额1‰(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六、仓储保管合同
范围:包括仓储、保管合同
税率:按仓储保管费用0.1%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说明:仓单或栈单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七、财产保险合同
范围: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
税率:按保险费收入0.1%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说明: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八、营业账簿
范围:生产、经营用账册
税率: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0.05%贴花。
纳税人:立账簿人
九、货物运输合同
范围:包括民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公路运输和联运合同
税率:按运输费用0.05%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说明: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十、产权转移书据
范围: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
税率:按所载金额0.05%贴花
纳税人:立据人
十一、加工承揽合同
范围:包括加工、定作、修缮、修理、印刷广告、测绘、测试等合同
税率:按加工或承揽收入0.05%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十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范围:包括勘察、设计合同
税率:按收取费用0.05%贴花
纳税人:立合同人
十三、权利、许可证照
范围:包括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
税率:按件贴花5元
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与计算方法 篇5
一、购销合同 0.3‰
二、加工承揽合同 0.5‰
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0.5‰
四、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0.3‰
五、财产租赁合同 1‰
六、货物运输合同 0.5‰
七、仓储、保管合同 1‰
八、借款合同 0.05‰
九、财产保险合同 1‰
十、技术合同 0.3‰
十一、产权转移书据 0.5‰
十二、营业帐簿
1.记载资金的帐簿0.5‰
2.其他帐簿 每件5元
十三、权利、许可证照 每件5元
十四、股票交易3‰
什么情况要缴纳印花税
《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征收印花税的借款合同的征税范围为: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
辽宁购销合同印花税的计算方法 篇6
咨询时间: 2012-02-27 11:57:53.0
咨询主题: 商业企业如何缴纳印花税?
咨询内容: 商业企业如何缴纳印花税?
问题答复信息
答复时间: 2012-02-27 11:57:53.0
答复内容:
答:沈阳市地方税务局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印花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150号)和《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印花税核定征收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地税函〔2005〕288号)印发了《关于落实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印花税核定征收暂行办法的通知》(沈地税发〔2007〕17号),对购销合同由原来的按销售收入一个环节核定改为按采购和销售两个环节核定,对工业企业按采购金额的80%和销售收入的90%核定计税依据,对商品流通企业按采购金额的90%和销售收入的20%核定计税依据。同时,强调对大型工业企业和以批发为主的商品流通企业等印花税应税凭证管理比较规范的纳税人,要实行按凭证征收印花税。该《通知》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各主管地方税务局将按照上述规定,重新确定纳税人的印花税征收方式。对纳税人购销合同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后,纳税人发生的属于购销合同税目的印花税不必再计税贴花,但对于其他未实行核定征收的税目,应按照实际发生的印花税应税凭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的有关规定计税贴花,税率为万分之三。
咨询人: 纳税人
咨询时间: 2012-01-18 09:54:40.0
咨询主题: 单位发放给职工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如何计算?其他奖呢?
咨询内容: 单位发放给职工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如何计算?其他奖呢?
问题答复信息
答复时间: 2012-01-18 09:54:40.0
答复内容:
规避印花税的投资品种 篇7
5月30日,财政部宣布将证券
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上调至3‰。在这一突发利空打击下,一度呈现狂欢状态的牛市由此急转直下,深沪两市近千只股票跌停,其中许多股票连续大跌5个交易日,一些激进的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之后,股指再次向4300点冲击,但后市仍有继续调整的可能,这就需要在股市中搏击的投资者寻找一些能够合理规避税收,增加收益的投资品种,如权证交易、可转债交易、封闭式基金、ETF或LOF基金等,都是免税的投资品种。
交易成本增加多少
简单地说,交易成本包括:印花税,单边3‰,一个来回6‰;佣金,一般小于3‰,买卖来回小于6‰,有弹性;过户费,股票数量的1‰,最低1元,深市股票没有此费用,券商代收。如果买卖股价为10元的A股股票1000股,总价10000元,其交易成本大约=10000×6‰(印花税)+10000×3.2‰(佣金和过户费等)=10000×9.2‰,只有股价上涨到10.092元以上,即相当于赢利1%时,这笔交易才算没有赔本。
要避免印花税快速侵蚀资金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少交易次数。对此,著名的股评家沙黾农提出了“买卖100次玩完”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股市中满仓买卖100次,在不赔不赚的情况下,本钱就全部支付了交易费用,等于“血本无归”。
权证交易 火中取栗
调整印花税后,不需缴纳印花税的权证交易受到了市场的追捧。炒作权证成本相对低廉,令许多投机资金从低价股撤离,大举进入了深沪权证市场。由于权证每份金额较小,门槛低,再加上实行“T+0”的交易形式,当天可以多次交易,没有涨跌幅限制,可以当天获利,所以很容易吸引许多小规模资金加入。
需要注意的是,权证交易风险较大,普通投资者务必要谨慎介入。虽然正股大跌对于认沽权证是利好,但目前所有的认沽权证都没有内在价值,仅剩时间价值和投机价值,而这些价值在权证到期时肯定会消失,到时认沽权证就会成为一张废纸,分文不值。将资金投入到这些没有价值的认沽权证上,风险极大。
投资者应注意的是,权证市场除了认沽权证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具有投资价值的品种即认购权证。目前市场上有9只认购权证,其标的正股都是大盘蓝筹股,具有非常高的投资价值。根据计算,9只认购权证中有3只为折价权证,分别是五粮YGC1、侨城HQC1和伊利CWB1,还有3只溢价率在10%以下,分别为钢钒GFC1、國电JTB1和马钢CWB1,剩余3只认购权证溢价率较高,但投资价值也不低。
从近日认购权证的走势看,在正股反弹的时候,认购权证都会明显的上涨,T+0交易也异常活跃。权证交易成本低廉,而且投资者可以当天卖出,因此在认购权证上投机抢反弹风险较低。如果投资者考虑长线持有的话,推荐关注五粮YGC1、侨城HQC1和国电JTB1,这几只权证的溢价率都比较低,而且正股都有整体上市的预期,业绩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投资价值巨大。
转债交易的小“偏方”
与权证一样,债券交易无需缴纳印花税。不少人认为债券收益率低,在大牛市中买债券是笨人。其实,不少转债品种投资价值很大,相当于一份债券加一份认购权证,因此在大牛市中只要对应的正股上涨较多,那么转债同样涨幅可观;即使正股下跌,也可以不选择转股,收取债券利息。作为一个交易品种,转债进可攻退可守,在目前市场下防守性更强。
在前几年的熊市中,王先生主要投资转债,在大盘跌到千余点的情况下也没亏钱。这是利用了转债“防伤养体”的特性。在转债操作中,王先生找到了一个可以规避损失的“偏方”。其中最简单、可操作性甚强的一条是:若某转债未经大幅炒作,价格落于100元之下,可以放心买入,长远不会吃套,而且最低收益在15%以上。这是王先生对所有转债模拟统计后得出的结论。他发现,只要满足“价格小于100元”的买入条件,转债就可以买,甚至连基本面分析及技术面分析都可省略。比如,水运转债曾经是表现最差的转债,它上市以后较长时间在100元以下运行,并且创出了94元的极端低价,这也是我国转债市场的极端低价,这个价格即使在大盘跌到998点时,其他转债也没有出现过。如果在2003年初以小于100元的价格买入水运转债,2003年底便达到143元,一年收益43%,尽管大盘同期下跌了9.6%。
稳健的或没有太多时间盯盘的投资者,运用这个“偏方”,买入符合条件而又表现不佳的转债,不失为规避风险的良策。
投资封闭式基金
目前大多数封闭式基金都以相对净值较高的折价在交易,而一旦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折价归零后便存在巨大的套利机会。
“5·30”大跌,封基因为免税侥幸逃过此劫,而且相比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的表现则稳定出色得多,6月4日的平均周净值增长率为2.1%,绝大多数封基净值增长,仅有4只基金的净值折损,而同期各类开放式基金则是全军覆没。
在上证指数直落 900 余点的这次跳水中,封基以相对抗跌的强势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此外,个别长期停牌股票的复牌以及巨大的价格上涨空间,刺激了很多投机资金十分看好相关封基;创新型封基即将上市的消息对于封基来说也是一大利好。显然,投资者在封基上的投机热情依然很高。
买ETF或LOF基金
ETF和LOF基金也可以享受免征印花税的待遇。 这两种可上市型基金都是特殊的开放式基金,它们既有净值,投资者可按净值申购、赎回,又像封基一样,有交易价可跟买卖股票一样投资。不过相比封闭式基金一周公布一次净值,这两者具有更强的时效性。ETF跟踪指数,净值实时可知,LOF则一小时或15分钟公布一次净值。由于ETF和LOF的市价往往与净值不时存在溢价或者折价,如果投资者能够在折价时买入,同时在溢价时卖出,除了享受净值的上升外,还能享受折价率变动的套利,可谓两全其美。
ETF即交易型指数基金。目前市场上一共有5只ETF,华安180、深圳100、友邦华泰红利、中证50、中小板ETF。这些都是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投资ETF基金的投资者比较清闲,不用劳神盯盘。比如上证50指数ETF,它就是根据上证50成份股配置资产的,指数涨,这类基金肯定涨。风险偏好型投资者适合购入小盘股ETF;而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则适合购入蓝筹型ETF。从国外经验看,最好是在指数调整20%的时候介入。
现在ETF的场外申购赎回门槛较高,以上证50ETF为例,资金门槛为100万元。如果在场内交易,最低1手就可买卖。交易费也不一样,场外申购赎回费用较高,赎回一般为0.5%,申购更高,各公司不等,而场内交易费用和封基一样,买卖均为0.2%。
房租租赁合同印花税 篇8
房屋租赁合同属于印花税税目税率表中财产保险合同(如下图)的范围。
5.财产租赁合同
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
按租赁金额1‰贴花。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
立合同人
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中的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从性质上属于经营租赁合同,其适用税率为千分之一(1‰),计税依据为租赁金额。
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印花税宣传提纲》(国税地字[1988]第012号)的通知规定:
按比例税率纳税而应纳税额又不足一角的,免纳印花税;应纳税额在一角以上,其税额尾数不满五分的不计,满五分的按一角计算,对财产租赁合同规定了最低一元的应纳税额起点,即税额超过一角但不足一元的,按一元纳税。就单笔租赁合同纳税而言,如租赁金额为300元,应纳印花税0.3元,由于不足1元,所以按1元贴花;而如果租赁金额为1600元,则应纳印花税1.6元,而不是四舍五入按2元贴花,因此,财产租赁合同印花税也应以角为最低计量单位,超过1元应全额贴花,不存在尾数取舍问题。
房屋租赁合同应如何交印花税?比例?
房屋租赁合同的计税依据:是租赁金额,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适用税率千分之一。
应交印花税=20年*1000000元*千分之1=XX0元
帐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XX0
没有购销合同印花税 篇9
印 花 税虽然是一个小税种,但企业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与印花税相关的问题,比如,合同印花税的价税依据是否包含增值税税额,框架购销合同相关的据以结算的发货单据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本期稽查观察中,华税律师为您作出分析。
一、案情简介
A企业系一家贸易企业,税务机关在对其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A企业部分购销合同是按照不含增值税价格缴纳印花税的;并且与部分客户仅签订框架购销合同,具体凭借发货单据及入库确认函进行结算,A企业并未对该部分凭证缴纳印花税。税务机关要求A企业补缴印花税。
二、华税分析
(一)购销合同印花税计税依据为购销金额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算及协作、调剂、补偿、易货等合同的购销合同,按照购销金额万分之三缴纳印花税。对于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否包含增值税,营改增之后相关税法也并没有明确,需要区分合同的具体规定,各地的执行口径也有所不一。
1.以合同所载购销金额为计税依据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财产行为税若干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鄂地税发〔2010〕176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购销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上载明的“购销金额”。而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购销合同中的“购销金额”有的包括增值税税金,有的不包括。对这一问题分两种情况处理:
(一)按合同金额计征印花税的情形:
1.如果购销合同中只有不含税金额,以不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2.如果购销合同中既有不含税金额又有增值税金额,且分别记载的,以不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3.如果购销合同所载金额中包含增值税金额,但未分别记载的,以合同所载金额(即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情形:
直接以纳税人账载购销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而不论其是否包含增值税税金。
近日,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局长信箱对于“购销合同印花税的计税金额包含增值税税额吗?”这一问题的答复称“购销合同按照购销金额的0.3‰贴花,若合同分别列明购销金额及增值税额,仅就购销金额计算印花税;若购销金额中含有增值税额,则直接按购销金额计算印花税,不再扣除增值税。”
2.以不含增值税金额为计税依据
《上海市税务局关于实施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后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征印花价问题的通知》(沪税地〔1993〕103号)第一条规定,对购销合同的贴花,均以合同记载的销售额(购入额)不包括记载的增值税额的金额计税贴花。
3.以包含增值税金额为计税依据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对财产与行为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吉地税财行函〔2001〕23号)第四条规定,根据《吉林省印花税征收管理办法》,对买卖双方签定商品购销合同并核定征收印花税的单位及个人,其“购进金额”和“销售收入”的`计税金额,均以购进商品付给对方的全部价款和销售商品收到对方的全部价款为计税依据。
我们认为,湖北省地方税务局以及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的规定,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的购销金额作为购销合同印花税的计税依据的,而上海地方税务局和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出具的上述规定有违反上违法之嫌。并且由于各地的执行口径不一,企业最好和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提前沟通,以降低税法风险。
(二)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需要缴纳印花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为应纳税凭证。
《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1〕155号)第一条就对工业、商业、物资、外贸等部门使用的调拨单是否贴花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明确:“目前,工业、商业、物资、外贸等部门经销和调拨商品物资使用的调拨单(或其他名称的单、卡、书、表等),填开使用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作为部门内执行计划使用的,也有代替合同使用的。对此,应区分性质和用途确定是否贴花。凡属于明确双方供需关系,据以供货和结算,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应按规定贴花。各盛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可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实际,对各种调拨单作出具体鉴别和认定。”
根据上述规定,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如据以供货和结算的凭证,也需要缴纳印花税。本案中,A企业与部分客户签订框架合同,而结算是依据发货单等单据进行,属于具有合同给凭证,需要缴纳印花税。
小结:
对于购销合同印花税计税依据按照“若合同分别列明购销金额及增值税额,仅就购销金额计算印花税;若购销金额中含有增值税额,则直接按购销金额计算印花税,不再扣除增值税”执行的地区,企业在签订购销合同时,应注意交易价格的约定,将购销金额和增值税额分开约定为宜。
印花税的借款合同 篇10
【关键词】金融企业;印花税;筹划
在许多银行类金融企业财务人员的眼里,印花税是极不起眼的小税种,且税率低,因而经常忽视了节税。信贷业务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手段。对银行类金融企业来讲,在经营中总是频繁的订立各种各样的借款合同,且合同金额巨大,因而印花税的筹划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
一、当前银行业金融企业在印花税申报时存在的问题
1.相对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营业务税种,印花税对银行类金融企业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因而金融企业管理层、经营层也未加以重视,抓大放小,对主营业务税种进行尽力筹划,而对小税种—印花税等却放之任置,未预重视。
2.对印花税条例理解不透、不深,对相关优惠政策也懒得理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1年10月17日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1〕105号),该通知明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为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如银行类金融企业对此优惠政策不熟悉,势必造成印花税成本的增加。
3.银行贷款业务的深刻变化
相对于传统信贷业务,商业银行贷款几经创新,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仍然按财务报表中贷款借方发生额为计税依据计算印花税,势必造成印花税成本的增加。
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是一借一还,即一笔贷款合同规定了借款日,到期日,客户只有在还清此笔贷款后,才可以再和银行重新签定借款合同,取得银行贷款。举例,张某与银行签定了一份借款合同,借款日2013年1月1日,到期日2013年10月10日,金额10万元。张某只有在还清本笔贷款后,才能和银行重新签定借款合同,取得贷款。随着贷款业务的创新,银行贷款越来越多的是授信贷款,即对客户在一定期限内授予一定的信贷额度,客户在此期限内可多次还清后再借款,借款合同只需签一次,可随还随贷。举例:张某与银行签定了一份授信借款合同,授信期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授信金额10万元。则张某在此授信期限内,可随时取得银行贷款,还清后,还可以多次重新借款,而不必再与银行签定借款合同。按税法规定:
(1)一次信贷业务既签订合同,又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只就合同所载借款金额计税贴花。
(2)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该合同一般按年签订,以规定的最高限额为依据,在签订时贴花一次;在期限内不签订合同的,不再另贴。如按借款多次发生额计算印花税,势必造成多缴印花税款。
4.按《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三条规定,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免纳印花税
银行类金融企业发放了无息、贴息贷款(一般是承担国家委托贷款),一般在申报印花税时如不加区分,则会多缴印花税款。
5.未按每笔贷款单独计算印花税,按《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应纳税额不足一角的免纳印花税
因此,发放2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按万分之零点五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足一角),应免纳印花税。如按贷款合同总额计算,也会造成多缴印花税款。
二、银行类金融企业加强对印花税的筹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银行类金融企业管理层、经营层应对印花税加以重视,做到“莫以善小而不为”,把印花税筹划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合理避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财务人员只有准确地按国家规定计算印花税,避免多纳印花税,才不会让“盘中餐”白白浪费。
2.加强对印花税条例及国家相关规定的研究和学习,对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要充公运用,合理节约印花税成本
对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1〕105号)文件,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在2014年10月31日前,银行类金融企业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属于免征印花税范围,因此在申报印花税时应减去此类合同的印花税。举例:某银行2013年共与小微企业签定借款合同10亿元,按此规定,则可少缴印花税5万元。
3.对银行贷款业务的深刻变化,改变以往按财务报表中贷款借方发生额为计税依据计算印花税方式(注:这种方式对财务部门数据很容易统计),以借款合同金额为依据计算印花税
银行类金融企业信贷部门每季度对借款合同进行统计,然后将相关合同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依每笔借款合同金额计算印花税进行纳税申报。举例:某银行2013年签定授信贷款合同金额共计30亿元,客户在2013年多次还清后再借款,此类授信贷款在财务报表中借方发生额90亿元,按借款合同30亿元计算印花税为15万元,如按贷款借方发生额90亿元计算印花税为45万元,势必造成多缴印花税款30万元。
4.无息、贴息贷款合同不纳入印花税申报范围
按《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三条规定,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免纳印花税。因此对于银行类金融企业承担了国家委托贷款(无息),贴息贷款时,在申报印花税时应加以区分,不纳入申报范围,否则会多缴印花税款。
5.每笔贷款单独计算印花税,按《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应纳税额不足一角的免纳印花税
因此,发放2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按万分之零点五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足一角),应免纳印花税。银行类金融企业对于此类小额借款合同,应单独统计,避免按贷款合同总额计算,多缴印花税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88]第11号
[2]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税字[1988]第225号
[3]2012年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印花税的借款合同】推荐阅读:
借款合同的印花税税率明细表05-26
细说不用贴印花税的合同有哪些09-25
印花税与购销合同05-23
建筑合同印花税税率06-13
财产保险合同印花税07-23
加工承揽合同印花税10-17
哪些合同不需要缴纳印花税10-20
印花税的纳税筹划11-22
印花税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09-08
股票交易印花税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