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

2024-05-25

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精选4篇)

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 篇1

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冷 溶

《 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02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怎样继续写好这篇大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精辟深刻。有几个思想观点,印象尤深。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同志为党的总书记。承继伟业、不负重托,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习近平同志坚定地表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一个是坚持崇高信仰,一个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习近平同志非常坚定、非常鲜明。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理想的旗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他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是对高级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强青年教育的关键和根本。

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面对快速发展、开放多元的时代,面对相互激荡、形形色色的思潮,面对社会生活的复杂变化、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着冲击。还要不要坚持、能不能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前。信仰动摇,政治上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变成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习近平同志认为,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理想、缺少信仰、精神迷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来抓党的建设,首先要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同时,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志存高远,才能立场坚定,才能一往无前。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我们要全力为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但不能丢失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过程,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一些同志觉得共产主义太遥远,可望不可即,因而信仰动摇,就是因为对这一基本原理认识不牢固。他多次用革命先烈的例子来讲这个道理。革命先烈尽管知道他们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他们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样一种信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另一个根本问题。

十八届一中全会刚刚结束,习近平同志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作出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作了回应,表示必须下大气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他坚决地说:“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番话,是新一届党中央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讲话中,在多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考察调研中,对坚持党的宗旨、做好群众工作作了多方面阐发,提出很多重要思想观点。

比如,在讲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讲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时说,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在讲到政府机构改革时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在讲到改善民生时说,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在讲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时说,群众是具体的,做好群众工作也必须具体化,特别是那些具有自己特殊性的群众的工作,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规律,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以改进工作作风、端正党风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抓群众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十八大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就作出“八项规定”,并提出要从中央领导做起,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作出批示,要求坚决制止。他提出,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他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建立完善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

“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深刻指出:“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这是总结历史得出的结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说到底是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变成落伍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现在,我们加入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正确方向发展,也是顺应了时代潮流。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顺应时代潮流,就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既善于把握国际大势,又善于把握国内大势。

什么是今天的国际大势?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我们要从这样的国际大势出发来确定我国的外交战略,思考和谋划我国的发展。

把握国内大势,就要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抓“新机遇”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5年来,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但在国际环境的内涵和条件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就要及时掌握世界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新动态。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他说,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他指出: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这是一个世界潮流。网络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互联网覆盖广、声势大、影响大,加强网络管理、弘扬网上主旋律,这项工作大家都要做。

“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就鲜明地向全党发出了推进改革开放的号召。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就选定了广东。他说,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充分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为开创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他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他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当年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习近平同志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即: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他还提出了下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总要求,即: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他强调,我们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拿出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张,也不是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既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在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要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今后推进改革开放的总原则和总思路。

坚定理想信念、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推进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要我们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沿着这样的方向和思路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并且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继续做好丝绸之路这篇大文章 篇2

记得,那是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如一声春雷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地处内陆的甘肃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当时的形势喜人又逼人,正如时任甘肃省省长的贾志杰同志所讲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不在改革中崛起,就会有被改革淘汰的危险。这种紧迫感在当时的经济界和文化教育界都是共同的。

为了扩大甘肃的对外开放,加快改革步伐,甘肃的同志响亮地提出了“弘扬丝绸之路传统,重振丝绸之路雄风”的口号。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和《丝绸之路》杂志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的。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如何加强丝绸之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的省委书记李子奇同志提出,丝绸之路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问题,便是一篇大文章。丝绸之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大家把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好这篇大文章,对于深化我省的改革,加强我省“两个文明”的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子奇同志的这段话,表达了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有志于研究丝绸之路的专家学者的共同愿望。此后,丝绸之路协会和《丝绸之路》杂志,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展活动的。

过去10年,在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下,协会和刊物团结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其他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在弘扬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些活动。协会刚成立就协助兰州市举办了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同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后,协会多次举办大型书画展览和多种形式的笔会、研讨会等,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撰写了一批弘扬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文章,编辑出版了《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漫画丝绸之路》系列丛书和《中国丝绸之路文化集粹》等。《丝绸之路》杂志团结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在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专家与群众、中国与外国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宣传丝绸之路文化、经济,沟通甘肃同外界的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刊物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后,深受读者的欢迎,并入围“中国期刊方阵”,成为一份优秀的综合性文化期刊。弘扬历史辉煌,是为了创造现代的辉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会促进经济的大发展,而且为重振丝绸之路雄风带来了新的机遇。

省委书记宋照肃同志讲,要按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努力推进特色文化大省建设。弘扬丝绸之路文化,重振丝绸之路雄风,是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路段,从东到西,有陇东的南、北石窟,有道家第一名山崆峒山,有大地湾的伏羲先民文化遗址,有大堡子山秦先公古墓群,有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有黄河古渡口的炳灵寺石窟。在河西走廊有作为全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有全国之最的张掖大佛寺室内卧佛,有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特别是在敦煌,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艺术画廊”莫高窟。甘肃大地还有全国之冠的彩陶、简牍、壁画、遗书、遗址等,如一串串熠熠生辉的明珠,璀璨瑰丽,各放异彩。遍布省内的大漠风光、冰川雪山、原始森林、辽阔草原、珍禽异兽以及民族风情等,似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奇丽秀美,雄伟壮观。如何进一步宣传、开发这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仍然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就能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和实业家到甘肃来观光、开发。正如省长陆浩同志所说的,可以预料,近20年来兴起的“丝绸之路热”、“敦煌热”还会继续升温,沉寂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将会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如何使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有许多事要做,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这样几件事。

第一,要有一个总体规则。有必要组织有关专家,从全省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建设甘肃文化大省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可分为几大系,如黄河文化、伏羲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石窟文化、彩陶文化、简牍文化、长城文化、生态文化等,每一个大系又可分为若干类,分别提出保护、维修、重建、复制、开发、利用的意见和措施。还可以考虑按照地域的自然分布,在全省建成若干个文化旅游小区,例如陇东以崆峒山为中心,东接南、北石窟,西连静宁伏羲城等,形成陇东文化旅游区;陇南以伏羲故里和麦积山为中心,东通小陇山原始森林,西达甘谷大像山、武山拉梢寺大佛,南接礼县大堡子山秦先公墓、西和仇池山,北连秦安大地湾,形成伏羲故里文化旅游区;中部以兰州黄河四十里文化风情线为主干,形成包括刘家峡恐龙足印、炳灵寺、兴隆山、莲花山、拉卜楞寺、桑科草原、黄河小三峡、景泰石林等在内的金城文化旅游区;河西走廊,可形成包括武威雷台、天梯山,张掖大佛寺、马蹄寺、木塔,嘉峪关城楼及冰川、雪山、大漠风光、古长城在内的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区。酒泉地区,可形成包括世界风库、古汉墓群、榆林石窟、莫高窟、月牙泉、阳关、玉门关等在内的敦煌文化旅游区。在规划这些旅游小区时,要突出各自的风貌和特点,同时要规划好通往各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公路交通。

第二,切实搞好各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周围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使各个景观不仅能吸引游客,而且在一定时间内能留住游客,使他们在景点地区能看到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景物,能吃到在别的地方吃不到的风味食品,能购到在别的地方购不到的新特土产品和高档工艺品,真正做到使游客们看得好、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流连忘返。

第三,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丝绸之路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深度。组织专家学者写出有分量有水平的论文和专著;制作丝绸之路文化、伏羲文化等专题片和其他音像制品;举办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系列书画展览;举办以丝绸之路为主要内容的研讨、讲座和考察;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特别是《丝绸之路》刊物,广泛宣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和经济,以促进特色文化大省的建设。

第四,加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和维护。在开发丝绸之路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和生态维护意识。要采取得力措施保护、维修已损伤的文物、遗址,绿化、美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环境,防止人为的破坏行为,以维护生态平衡。

做好蓝色经济区建设这篇大文章 篇3

2009年4月,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要指示,对于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日,就如何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记者专访了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

记者: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创造性的战略构想,它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山东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光荣而艰巨。

姜异康:为了使这一战略构想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省委组织各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大家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群策群力,科学规划。在学习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就是要以海洋、临海、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第一,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进一步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需要。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争夺日趋激烈。这迫切要求我们把维护海洋权益摆到极为重要的位置,在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扩大战略性资源上谋求新突破。

第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山东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已经进入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向富民强省目标迈进的新阶段。建设蓝色经济区为我们实施强省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的实践载体。

第三,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面向世界、服务全国,更好为国家发展全局作贡献的重大机遇。山东是一个沿海经济大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一步发挥海洋大省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化全国功能区布局,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植长远优势的现实举措。蓝色经济发育成长的过程,是科学开发、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也是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的过程,对促进大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意义重大。目前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风起云涌,蓝色经济蕴含着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创新点、突破点,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可以说,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记者: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山东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姜异康: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半岛,实施海陆统筹,培育发展蓝色经济的条件极为优越。一是区位资源条件好。山东在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大格局中,处于重要的节点位置,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岸线长31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近海海域与陆域面积基本相当。海洋经济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半岛北部海域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巨大。二是海洋产业发展迅速。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在许多领域形成了产业优势。据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150亿元,增长15%,占全省GDP的18%以上,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5。三是海洋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拥有国家驻鲁和市属以上海洋教学科研机构56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的50%以上,其中,两院院士18名。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科技兴海示范基地10个。四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强。山东半岛建有国家一类港口24个,深水泊位170个,拥有青岛、烟台、日照3个亿吨大港,去年港口吞吐总量7.3亿吨。全省“五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四纵四横”铁路网络加快建设,沿海地区水利、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领先。把这些资源、基础、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将极大推动蓝色经济区迅速崛起,形成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记者:这些条件都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基础,但要实现这一构想还有许多中间环节需要构筑。比如,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要有准确的功能定位,要有区域间资源的整合与统筹,等等。对此,省委、省政府是怎样筹划的呢?

姜异康:我们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的设想是:沿全省海岸线呈带状展开,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五大功能定位有机统一,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这大致要分两步走:到2015年,力争使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蓝色经济区。

在发展布局上,环山东半岛统一规划,努力形成“一体三带”的发展格局。“一体”,就是海陆统筹、海陆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布局、交通通信、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三带”,就是集中打造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一是在黄河三角洲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黄河三角洲是我国至今惟一没有大规模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我们坚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努力建设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二是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胶东半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好,科技人才实力强,是山东优质资源的富集地带,具备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我们提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制定了专门意见,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集中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力争把胶东半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金融密集、服务密集的高端产业聚集区。三是构建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我们把握部分重化工业向沿海集中布局新趋向,充分发挥日照港深水大港和陆域宽广的优势,大力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带动发展一批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港产业,建设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记者:国内外经验表明,要使一个区域的建设与发展可持续,关键在于产业支撑。通过调研,我们知道山东在产业布局上周密部署,已见成效。

姜异康:是的。我们始终强调把区域带动与培植产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增强产业竞争力这个中心环节,以增强素质、提升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以集成创新实现集成绩效,以立体发展创造综合效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蓝色经济发展新路子。

在产业培植发展上,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基础,按照“突出重点、凸显特色,接长短板、拉长链条,提升素质、拓展空间”的思路,重点选择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实施集中突破,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八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这八大产业,体现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涵盖蓝色产业体系重要方面,在山东已有一定基础,有较好的资源供给。

围绕发展海洋优势产业,我们注重引导要素资源向沿海港口、园区和产业基地集聚,坚持一二三产业相协调,加快建设临海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临海临港产业,促进海陆产业联动发展。

记者: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体制机制、自主创新、基础设施、政策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都有哪些举措来强化要素支撑与优化发展环境的?

姜异康:改革创新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动力。我们强调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完善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着力构建“六大体系”:一是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把完善蓝色经济发展政策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哪个领域的改革任务紧迫就率先推进哪个领域的改革,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二是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山东在海洋科技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但其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创新体系,突出抓好创新联盟、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智力支持体系。把人才资源作为建设蓝色经济区的第一资源,坚持人才以用为本,培养与引进并重,积极面向海内外招聘蓝色经济专业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努力使山东半岛成为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四是健全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目标,整合各类流通资源,培育一批跨行政区域的现代流通基地,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五是着力构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统筹推进港口、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一体化水平。六是积极建设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引导各级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用好毗邻日韩的开放条件,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 篇4

作者 洛阳局赵梅香 仅供交流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政府部门的职能正逐步从管理向服务方向发展,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如何服务是当前形势下比较重要的课题。本文根据洛阳市工商局近年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对服务的内涵、要求,以及途径等进行了阐释。

一、正确界定服务的内涵

百度对“服务”的解释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简单的说,就是“为别人做事,满足别人需要。”作为政府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局的服务必须依据职能,把职能是否到位作为评判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

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定位政府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并对各类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负责消费维权,依法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与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两个方面。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监管与服务的目的是一致的,即监管和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大服务和小服务、表像服务与深层次服务之分。上门送照是服务,态度和蔼热情是服务,但这些都是小服务、表象的服务,只有依法行政,监管到位了,才是大服务和深层次服务。监管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监管缺位的服务是无源之水,只有依法行政,监管到位才是最好的服务。不能因为谈服务,就降低监管门槛,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监督管理市场,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做到职能到位,又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工商部门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在要求

要加快转变监管服务方式,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工商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工商队伍,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要求。一是加强基本技能及工商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要在工商系统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注重强化基层和执法一线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培育专业人才,有效提升工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监管效能。使干部职工人人成为工商管理的多面手,实现一专多能,从而达到提高执法水平的目的。二是创新人才机制,激发人才潜能。在干部选任工作中,要依照公开、公平、择优的用人原则,注重根据各类人才的特长和特点,不断改革用人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做到各取所长、人尽其才,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把一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现有的人才,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特长和优势,让每一个人才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是要有效提升监管效能。要高度关注社会焦点,突出热点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红盾护农”、治理“黑网吧”、打击传销、虚假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要创新监管手段,开辟监管领域,把网络监管作为监管新领域,积极尝试运用网页截图、视频截取、电话录音转录等技术手段制作电子证据,查办各类网络案件,增强监管服务的本领,提高监管服务的水平,带动提升监管服务的综合功能。

三是要不断提升人文环境。要注重人文氛围的培育和营造。要以夯实机关文化建设根基为重点,在机关各楼层设置文化展板、征集作品充实书画长廊、创办红盾书屋,加强工商文化展厅、多媒体演示中心、多功能活动室、书法绘画室建设。同时,要发扬人文关怀精神,1

牵头组织志愿者服务社区、助交通,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不断净化干部职工的心灵、陶冶干部职工的情操,在工商系统形成风清、气正、互助、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工商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

要立足工商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更新理念,用活政策,激发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服务发展的潜力。要适应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新要求,解放思想,更新理念。适应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结合国家总局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具体安排和省局的具体要求,提前谋划,未雨绸缪,着力构建“宽进严管”的监管体制,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要降低准入门槛,提高登记效率。用足用活国家总局和省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细化服务措施,制定进一步落实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二)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积极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通过简化注册登记手续、审批程序,放宽登记条件,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审批效率。为投资者和企业商户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诚信的创业和发展环境。二是在项目落地上突出高效服务。对地方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明确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工商局为责任单位,落实领导干部联系负责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促进重点项目落地生根。三是为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主动服务创新园区和产业化项目,实行“联络员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登记注册、登记事项变更、年检换照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工商职能,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十六字方针的要求,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企业,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是强力推进“商标服务年”活动,服务市场主体做大做强。要围绕创新驱动,强力推进商标战略,积极探索商标战略推进机制,组织实施“商标注册培育”、“品牌基地创建”、“商标富农”、“商标复兴”、“商标国际化”等五大工程,大力指导扶持市场主体申报注册商标,引导帮助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

(三)规范提升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能。一是推进“中原红盾行动”。按照省局部署组织开展中原红盾消费维权行动、砺剑行动、护农行动和市场巡查集中行动。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不断规范提升监管行为。二是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平安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联席会议制度、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执法合力。三是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抓行政指导规范,促进执法监管机制创新。结合行业特点、消费热点、日常监管和服务发展,全方位开展行政指导;抓执法监督规范,促进执法效能提升。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卷业务对口自查和法制抽查,对共性问题在制度上加以规范。组织开展全系统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和行政强制措施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四)规范提升消费维权行为,在服务和保障民生中做出新贡献。一是构建消费维权长效机制,变短期行动为长远规划。秉持省局“在为民中规范提升,消费维权实现新作为”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消费维权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经常抓、抓长效的消费维权工作格局。二是筑牢消费维权坚强防线,变事后监管为事前防范。强化行政指导,开展消费体察,开展消费维权开放日活动,促进维权意识提升。三是壮大消费维权社会力量,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招募消费维权志愿,依托食品安全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多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维权的工作局面。四是创新消费维权工作手段,变传统维权为品牌维权。开通“消费维权直通车”,高效解决维权难题。创新消费维权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载体,建立消费维权志愿者在线消费教育服务平台。创新执法办案手段,成立查办消费维权案件专案组,集中优势力量办理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消费维权案件,实行“阳光办争议案”,树立执 2

法权威。

上一篇:人生就是一场戏初中作文下一篇:中考后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