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创新教育

2024-07-07

英语创新教育(共9篇)

英语创新教育 篇1

英 语 也 “创 新”-------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十一中学白玉萍

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就英语教学来说,过去通常的教法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语法、讲词汇,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根本谈不上创新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达到知识的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 人物立体化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教育自身能否得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英语教学,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英语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目前所谓的课堂无非是让学生听听、说说、做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家庭、学校的日常生活,一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可待到要求学生写时就错误百出,所以目前迫切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不仅有崭新的教育观念,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还应有高度的创新激情和毅力,有一种不断进取、追求、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创新精神,不为教而教,不为教材、教案所束缚,敢破敢立,存同求异,将课堂教学真正变为创新实践的主要阵地。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英语教学中的各个教学步骤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所教的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此范围内去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在中①

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涟漪碧波激起千层浪。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巧用CAI课件,创造意境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为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可通过问答式、讨论式、演讲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VCD及直播课堂去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1、课堂活动参与人物立体化,也就是说有“三维”:学生、教师、篇章中的人物;在参与人数上有个体、小组和集体。这也就打破传统的师生线性平面,体现学重于教,生重于师,用重于书。课堂教学气氛支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望,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是不容忽视的兴趣培养。而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听沉灵敏,我们英语课堂必须适应这些特点,千方百计创设语言情景,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情景之中,生动活泼地进行多种语言练习,创设一个愉快的课堂环境,使教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快乐,引导学生学会记住语言知识。

2、英语教学中,如果你要求学生一味地读、背则是枯燥乏味的,都不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应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这样形象逼真,学生的视、听觉受到强烈的刺激,单词、时态、句子就在刺激中记忆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乏味的文字内容

变为富有情趣的直观形象的图像,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三、科学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英语语言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知识是能力、素质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思维科学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力求做到:英语知识博大精深,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知识要点纵横交错。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比如说学了plenty of(许多),那么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修饰可数名词复数的量词词组;修饰不可数名词的量词词组;既修饰可数名词又修饰不可数名词的量词词组。使他们在知识网络空间的各个知识之间寻找联系,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同时各个教学环节应过渡自然、流畅,让其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等思维方式,找出其音、形、义上共性和个性问题,从而促进抽象思维过程。另外,在练习、巩固及复习阶段,把知识成串就显得尤为重要,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能促进消化知识点,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是学生各种思维的大会师。学生在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同时,会对语言项目及语言规则有更深刻、更广阔的认识,最后使所学语言真正成了一种“活”语言。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开地。

参考文献

[1]李润强湖南娄底广播电视大学 《论英语创新教育》

[2]徐明多浙江平阳新纪元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3]金蓉菲平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浅谈中学英语课堂的创新教学》

英语创新教育 篇2

一、转变教育观念, 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转变教育观念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它有着具体的内涵。广大教师不仅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 还需要进一步地感悟, 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看, 应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2、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教育追求的目的, 而在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 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 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3、在教学内容上, 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 又学文化科技知识, 培养人文精神。4、在教法上, 不仅要研究教法, 而且要研究学法,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 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是创新教育的保证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着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过程, 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 后者是情感过程, 二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 而忽视了后者, 因此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堂上就是要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经常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如:你读得非常流利, 回答地很准确, 别紧张, 再想想等。同时, 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 应引导学生正视不足, 由错误走向正确, 从而不断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 又是情感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伴相随, 相辅相成。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不断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 要加强课堂讨论,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Book Three Make ou world more beautiful.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画或影视片段, 然后问学生:How do you like the pictures?征求学生们对环境污染录像的看法。多数学生回答:Terrible!We should care for our environment.也有的学生说:“中国人口太多, 应该控制人口来保护环境。”有的学生则说:“我们居住的环境太差了, 人类应该寻求新的家园。”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 尽管有的看法不是很客观, 也是值得肯定的。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What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让学生们先阅读课文, 再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十来分钟, 做出回答。学生们积极动脑, 平等地交流讨论,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有所收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设疑布阵, 激发求知欲, 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没有问题的存在, 教学就无法进行, 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什么样的思考和行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 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 激发求知欲,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如教学What’s the weather like?教师用图片呈现三组词:sun—sunny, wind—windy, cloud—cloudy后, 提问“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 three words?”引发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寻找规律。学生发现规律后又呈现新词snowy

foggy, rainy, 问“Can you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s of them?”促

使学生运用自己总结到的够词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 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五、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 新时代要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 更要会学,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我认为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1、能根据读音规则拼读、拼写单词和朗读课文。2、能回答教师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3、能独立完成预习和复习的作业。4、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语课文并操练英语。5、能阅读与所学课文水平相当的课外读物。6、具有在预习课文时找出难点, 并向老师质疑问难的能力。7、善于归纳总结, 学以致用。只有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 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创新教育初探 篇3

《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自学、运用英语。要使现在的学生适应现行教材,如果还是用原来的“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老教法已经行不通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诸多“清规戒律”,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无意义的接受学习状态中,毫无兴趣可言。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趣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了。我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跃,民主的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创设疑问情景,强化动机,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例如,SBI. U17 “Alone in Antarctica”读前要求学生思考:If you travel alone at the South Pole, what you will take? 学生讨论后再引导他们评选出最有用的东西,然后切入文章正题:Could you imagine an old lady, in her sixtieth, travel alone in Antarctic without the help of anything else? 带着问题,学生展开阅读。

2. 鼓励质疑创新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创新观点。在做了课后阅读“The Necklace”后,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问题,而这个学生恰恰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是一个“不认真”的学生。我到现在还忘不了他与众不同的观点(尽管英语形式有错的地方,表达也不太老练): “Why we think Mathilde was a not good woman? She want to be beautiful. Is it wrong? If she didn’t lose the necklace, she was not wrong at all , but she returned Jeanne necklace. At last she could get some money from Jeanne, because her necklace was much more expensive than Jeanne’s. Do you think she could live a good life now?”当时我对这个学生的质疑大大的褒奖一番,肯定了他观点中可行的方面。没想到全班学生沸腾起来,大家的思维都好像被打开了似的互相热议起来。索性我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成了两大阵营,互相就文章的中心和人物的刻画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从这个课堂阅读实例中,我进行了反思,这位学生的创新个性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3.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倍加爱护引导。

4.批判性置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例如:讲到practise doing something.的用法时,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

He often practises______ English.

A speak B.spoke C.spoken D.speaking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置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 i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omething.和spoken English这两个表达式,我们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教育的保证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发音很准确;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非常好;等等。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对个人创造力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活动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三、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格。

创造能力与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这是因为创造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个性的巨大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凡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早期的学习,实践中,较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反之,则没有什么创新的表现。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英语活动课由于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如较内向的学生在歌曲演唱、英语贺卡制作、书法竞赛活动中就能得到发挥,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则能在小品表演、游戏,辩论,演讲等活动中发挥特长。课堂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配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有创造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改台词、编戏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展开自主联想的翅膀,发挥他们的个性专长。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奇心是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欲望和发现创新的诱因。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促进智力探索、形成创造气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同学是自己的亲密伙伴。这样学生的心境自然会放松,创新的灵感自然而然地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时地迸发出来。然后在这种尊师爱生的情感支配下,教师还要利用现代教学的各种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因为浓厚的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新的知识。例如,我在教SBⅡUnit13时,把全班分为四个大组,然后玩抢答游戏,让学生自己来表达哪些食物是healthy food,哪些是junk food。游戏中要求学生反复运用I think that_________because it contains_________的重点句型,获胜者奖励他一颗巧克力或一支钢笔。这样一来枯糙的句型练习变成了同学们活学活用的游戏表演,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五、联系其它学科进行教学创新

英语是一种语言,英语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的知识可以联系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运用其它的学科的知识结合英语一起教学。例如,在教Alone in Antarctic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先了解地球分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同时介绍许多南北极的气候和动植物等相关信息,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地图教学,这样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致盎然。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减轻了许多。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学勤 “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素质评价策略”载《教学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0(1)期.

2.胡复鹏 “探讨活动教学法,实施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增刊.

3. S.阿瑞提(著).钱岚南(译).1987.《创造的秘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

初中英语创新教育探索论文 篇4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英语教师将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贯彻到英语教学中,尝试实施情境教学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使之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师生互动中主动地接受和领会教材中提供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创设英语课堂内的情境学语言

(一)利用英语教学本身创设真实的情境,形成英语交际的意识。 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直至课堂教学结束,离开教室为止,就是一个自然的、真实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情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英语教学真实情境,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把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转换为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的场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教师在发奖品时不是随意地发给学生一个sticker,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T:“There are so many stickers。 Which one do you like?” S1:“I like the yellow one。”S2:“Please give me the green sticker。 Thank you。 ”教师纯正的母语式的教学和师生间的互动活动,把英语课堂变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际的环境。这种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解这种语言的欲望和使用这种语言与人交际的意识,且日积月累,学生对语言的感觉也会相应加深。

(二)利用教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创设心理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生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多多少少都有些畏难情绪,他们害怕说错,害怕说不好,这时,教师鼓励的、表扬的、积极的话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只有自由、民主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从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面带微笑,给学生展示出自己自然、亲切、和蔼的一面,以教师良好的情绪来营造和谐、愉悦、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出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大脑愉悦中枢,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要心领神会地想办法,如拿实物、用肢体语言、画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当学生说错或者说不出来时教师更应该宽容,轻轻地告诉他:“It doesn’t matter。 Please say after me。”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愉悦的、互动的,这样学生就会愿说、乐说、会说,并且充满自信,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和拓宽语言运用的渠道。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极大地弥补了直观教具的不足之处。 多媒体手段可以使课堂充满新鲜感,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展开多向思维。例如:在学Food and Drinks一课时,把人们在餐馆点菜、用餐、结帐的生活场景做成课件,让学生在看、听的过程中,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明确语言所运用的场合,取得了学生翻看书本所得不到的效果。也省却了教师抽象罗嗦的语言描述讲解,优化了教学环节。

(四)利用课文创设表演情境,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 创设情境表演对话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开发和挖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活力。从简单的见面打招呼入手,让学生在表演中运用语言,加深了内心的体验,缩短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之间的距离。 创设对话表演情境,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内化所学知识。 一旦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就会自觉主动地预习和复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了能在课堂上所有的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学生们在课下查字典、听录音、读书甚至在家自编自演。我告诉学生一个人在家表演时,可以左、右手各拿一个娃娃或在左、右的无名指上画出人物头像,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该左手的人物说话,眼睛就看左手,左手也相应动一动,该右手中的人物说话时,眼睛就看右手,右手动一动。让学生找到对话的感觉,认识到对话就是语言交流。学生课堂外的积极学习促进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成功又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正如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一个人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当学生感受到了英语学习成功的喜悦时,就体会到了学英语的乐趣,这种乐趣会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二、让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向课外延伸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学英语,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如在上课前几分钟内安排Free Talk,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报告,报告日期、星期、天气、班内情况等。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性的,所以教师更应注重创设课堂外的情境,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师生见面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用英语打招呼,进行简单的交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布置创新性的作业,如调查、填写表格,让学生出英语板报,用英语格言布置教室,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除此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方面的竞赛,创办英语广播节目,在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摆放圣诞树放“平安夜”曲,让学生互致圣诞问候,在唱唱跳跳、问问猜猜的活动中运用语言,了解英美国家过圣诞的方式,积淀了异国文化知识。活动的多样性,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

英语教育教学创新个人工作总结 篇5

大流乡初级中学 韩国领

我是大流乡初级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现任八年级四班班主任,英语教研组组长。一年来,本人一如既往地担任英语教学工作,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大力推行的“四体现”课堂教学改革,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道理。中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年龄期,再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若天天仅仅是单调重复,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会慢慢减退,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放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具有独创性”。英语教学上的创新,主要还是体现在课堂教学创新上,无疑,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好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上,体现在我们老师的观念、方法的改变,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现在我校所提出的“四体现”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基于这些。实施两年多来,自己也有一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做法,现总结和梳理一下:

一、充分认识和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

学习小组长是小组的领头人,我在自己的课堂上,较多地注重了对小组长的培养,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时,我会让组长按任务量及难易程度给自己的组员不一样的任务,比如组长的作用是点评和拓展,中等生的任务是造句子,后进生的任务是读译。这样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任务。最主要的是主动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转变,确立了老师和学生是民主的、平等关系。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步形成了“培养兴趣、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时以新鲜的面孔示人,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我一般采用的是评价树的方式来进行对各小组评价,一棵树上有六个树枝代表六个小组,每个树枝上有六个号代表每组的六个成员。每节课上,发言的同学要在自己的上面画出标志。如果发一次言,则要在上面划一颗星,如果造句子则可在上面画一个月亮,如果对话则可在上面画一个太阳。一个太阳等于两个月亮等于三个星星。这样,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由选择发言的类型。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变换教学形式,更新评价手段,营造“新鲜”的教学氛围,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我们以往习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多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充满着新鲜感。

三、营造了课堂轻松的气氛感,极大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时安安静静也许未必就是好事,因为它很可能是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学习压抑的标志。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点儿轻松感,我利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并且做到了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在自己的课堂中,我基本上做到了以下几点:

1.目标导向:根据教材的要求,点拨关键语。

2.表情导向: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引发兴趣。

3.走动指点:考虑个别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实行正确指导,答疑解惑。

4.幽默话语:在课堂中运用师生互动关系,同学在交谈时喜欢听幽默的话语,促进快乐,沟通思想。

5.游戏和表演。

总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采用,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

四、设计的话题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兴趣 我们课堂教学的效应在于备自己、备教材、备学生,设计的话题要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效应。因为我们的每个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有积极向上的念头。所以,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方式进行。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的同时,遵守“活动-体验-表现”这一心理发展模式,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新教育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 篇6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随着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迎接带来的各种挑战时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在继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开展英语第二课堂对丰富英语学习资源,创设真实有效的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关键词:创新教育 第二课堂 情境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29-02

引言

创新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提高教育对象的创新素质,它是通过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的训练,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育(唐国庆,周振铎1999)。其核心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即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创新教育主要在于对学生语言技能、语用能力、思维习惯综合运用及其激发自身思维能力潜质的实践引导。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目标,实现大学英语创新教育,需要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客观状况,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成果。

然而,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英语学习对于我国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就是为了考试,应试成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他们在实时外语学习过程中除了应付考试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外语学习成功体验,有的甚至长期在错误的学习理念下苦苦挣扎,学而不当,用而不达,费时低效,严重挫伤外语学习的积极性(蔡基刚2009;周燕2010)。部分教师也深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任务重等因素,结果也只能围绕教材和练习题展开教学。总而言之,第一课堂受制于教学内容,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模式等较客观的因素,在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同时,应将第二课堂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在保证英语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拓宽其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常规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以讲解词汇、语法、句型、课文为主要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一方面受到场地、课时、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要承受来自四、六级考试的压力,教师更加倾向于语言形式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囿于条件,英语小班教学没有普遍铺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的模式,难以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口语训练。口语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表现积极活跃,而那些口语能力差的学生愈发自卑。于是,口语能力强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口语能力差的学生却越来越沉默。这显然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配合教学的情感。此外,考核成绩的测试方法也往往只能反映学生对语言形式掌握情况,而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检验却缺乏效度。

情境认知将语言知识看做一整套工具。她的重要特征是:语言工具只用通过运用才能完全被掌握和理解,语言知识具有情境性,而语言学习的有效性是基于真实或近乎真实的学习环境的创立。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不受教材、课时、场地的限制,通过丰富的形式内容,创造英语使用的各种有效真实的情景环境,提供多元化的角色和视角,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此外,作为第一课堂的课外延伸,第二课堂还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属于实践教学,能够为创新人才的素质培养及创新精神塑造提供健康宽松、潜在引导的教育环境提升学生思维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创设健康宽松、潜在引导的教育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黄立鹤,2010)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

3.1保障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转变教育观念,即实现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学生是知识的能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的学生观的转变;实现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向驾驶式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教师观的转变。因此,在发挥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平等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把单向的主、客体被动接受的封闭教学模式转变成主体兼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竞争承办、自愿报名、自主设计组织、自主管理等方式,使学生与教育者共同主导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完成的,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是决定教育效果的核心因素。实现创新教育,必须把教育者作用于大学生自身的外部推动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这种转化不仅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育,更要依靠学生的自我教育。

3.2 注重语言基础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培养

浅谈英语课堂创新教育 篇7

全体性:英语创新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而不是单独的或某一个。我们采取科学的策略, 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 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激发, 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 英语创新教育不应只是面对少部分精英的教育, 而应当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保持学习英语语言的积极性, 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创新才能的大众化教育。

全面性: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因此, 英语创新教育应成为一种全面综合性的素质教育, 即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要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做到与其他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通过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方式创新, 全面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目标, 最终让学习者实现创造性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英语创新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一) 构建民主、平等、愉悦的英语课堂

1、教师应敢于放下权威, 转变角色。从前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是主角, 然而现在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愉快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顽强地表现自我, 要强调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 要给学生留有空间。现在学生变成了主角, 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角色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 教学进度可以整体把握, 教学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任务为主线, 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参与, 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 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简而言之, 在课堂上, 凡是学生能做的, 我们应尽量少插手, 让学生有时间, 有机会去选择、思考, 去创造、应用。

2、教师应大胆处理教材, 开拓创新。以前的教材是教师必须执行的文本, 建构主义的课程观讲究自主自动性, 师生互动性, 教材挖掘的独特性, 它要求老师用教材教学, 依教材作为范本去创新, 从执行教材走向开发创造, 从刚性任务走向弹性任务。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思考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 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 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 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的思考, 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先进的课程文化特别讲究课堂的对话文化, 这是民主性的体现。不是过去教师在课堂上独白, 一言堂。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取语言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赞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情绪中, 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积极的调动。

3、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兴趣, 导演课堂。课堂40分钟是学生英语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有效地上好一节课就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求知的导向。相反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表现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要取得好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这就要求上课时不能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法, 而是要针对教学实际, 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法。俗话说“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

(二) 采取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 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 积极探索求异, 坚持独立见解, 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通过设疑创设情境, 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三) 运用电化教具, 突出听说训练

使用电教手段, 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适当运用多种教具, 如图画、投影、录音、flash、录像等进行多媒体教学, 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使他们能够专注的学习, 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景, 通过视听, 就可达到理解语言内容的目的。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不仅理解得快, 上口也很快。这样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 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 使学生听其音, 见其形, 明其意。语言和形象两者同时作用于大脑, 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作用, 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 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黄远振:《JEFC教材中的教学游戏及其应用》.中小学外语教学[2]黄远振:《JEFC教材中的教学游戏及其应用》.中小学外语教学

创新教育改变英语教学 篇8

策略、的需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关键字:课程改革 全面发展 英语教学

在21世纪地球村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而掌握英语则是首选。英语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最近,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英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的需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一、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Howard Gardner)在他的《心智的结构》(Frames ofMind)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Intelligence)。他将人的智力分为8种类型: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种智力结构分类,对于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很有帮助。实际上,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单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善长书面表达。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

进行指导。

二、英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推出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内容和目标做了如下表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下图所示,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

①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②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我们反对把英语课上成语法课,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学语法。中国人学习英语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目前的认识误区之一便是一提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能力,有人就认为是不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③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关的。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语文化背景,不仅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对英语文化背景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把英语学好,才能对英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还要指导中小学生选择正确的英语学习的策略。学习方法(包括应试技巧)就是充分运用智慧和智谋,也就是讲究学习策略。现在我们教学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备课要备学生,提出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要讲究英语学习策略,以便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IT技术

IT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近年来,IT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极大变革。利用IT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IT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什么?仅仅是追求教学方式层面上的变化吗?答案远非如此。我们认为,IT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这里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二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问题。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一定会更好。如洪恩软件《从零开始学英语》就运用IT技术,把英语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其制作的光盘,图、文、声、像并茂,学生各种感官受到刺激,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独特性。例如,我们可以制作这样的课件:布置一个展览中心,computer 等包含最新词汇的科技展品,可让学生用鼠标拖动放在展览中心的某个位置,让学生通过自己创意练习“intend / planto do”;“There be…”等句型,操练词汇。在这种练习中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其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同等发展,创新意识也孕育在他们对美感布局的实践操作中。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他们可以自主地决定个体的学习进程,可以自由地选择各自的学习策略。

②培养学生迅速、有效地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的学生,如果不及时掌握IT技术,绝对适应不了未来的时代。克林顿早就提出,在美国,12岁的孩子要学计算机,18岁的年青人要上网。邓小平早就说过,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IT技术,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让学生掌握运用IT技术的能力,特别是运用IT技术迅速有效地从网络探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分清莨莠的能力,以便能在地球村中游刃有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能迅速有效地从网络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会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英语创新教育 篇9

摘要:成人英语学习者有其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发挥成人学习者自身的优势,创设适合于成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环境,积极探索适合于成人英语学习者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成人英语教学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和适用性,为成人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将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远程教育英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批评话语分析在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优化英语学习效果,培养成人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阅读能力和语言意识。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人学习者;英语教学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认为语篇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语言形式的选择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态度。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侧重语篇的功能性分析,常用的分析工具包括词汇分类、及物性、情态、转换等。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大众语篇分析的有效性已经充分得到证实。近年来,学者们尝试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深层次的内涵,语篇的功能和作者的意图,培养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和意识。

二、远程教育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分析

1、成人学习者学习动机较强,学习目标明确

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大多是在职就读的成年人,学习目的以提升学历为主。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虽然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难度较大,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较强,在学习过程中肯于吃苦,能够坚持,往往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2、成人学习者生活阅历丰富,理解能力较强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不同,成人学习者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想较成熟,看待问题较全面、客观,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方面,我们创设适合于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引入适合成人学习者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3、成人学习者英语基础较差,学习英语畏难情绪明显

成人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词汇量较少,语法知识欠缺,很多长难句无法理解。成人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时间较少;同时,成人学习者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段,又羞于开口模仿练习,导致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畏难情绪越来越明显。

三、批评话语分析与成人英语学习

英语学习重视语篇的理解。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的语言学习,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围绕着语篇分析进行的。对成人学习者来说,语篇层面的分析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作为成人学习者,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在长难句理解方面有着明显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文章深层次的意义解读较缺乏。批评性话语分析恰好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义,理解文章深层次的社会含义。同时,成人学习者自身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适合于应用

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进行辅助学习。

四、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远程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

1、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法教学中的实践

语法是语言的使用规则,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语言的规律。语法学习贯穿整个英语学习的全过程。短语、句子、段落、语篇的理解都离不开语法规则的运用。语法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语法学习内容枯燥,语法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畏难情绪明显,对语法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远程教育的学生为成人,成人英语学习者的优势是理解能力强,生活阅历较丰富。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成人学习者的优势,设计适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以语法项目的实际功能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了解语法规则的实用性和有用性,有助于激发其学习语法的内在动力和需求。批评话语分析对语法教学有着指导和借鉴的意义。批评话语分析重视语言的功能,侧重通过分析语言形式本身了解其背后的态度和意图。语法是语言的使用规则,每一个语法项目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和功能。作者在构建语篇时,选用哪种语法形式是由其意识形态决定的。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语法项目的语言功能,引导学生透过外在语法形式了解其内在表意功能。以英语中的时态表达为例,英语时态有着多种表达形式,英语中的时态除了表示时间之外,在语篇中还有着特定的功能。比如,一般现在时表示一种常见的,普遍存在的状态,常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现在进行时强调动作的持续,表达动作此时此刻仍在进行。而过去时常常用来表示虚拟和委婉的态度。举个例子,几家新闻媒体

同时对游行示威人群抗议行为进行报道,在描述示威人群的行为时,选择不同的时态常常能表达不同新闻媒体对这一事件所持的不同态度。使用现在进行时则表示这种情况正在进行,强调动作的持续性和进行性,通常会带给读者鲜活、生动的直观感受;使用过去时则通常暗示作者对该事件行为人的态度较含蓄委婉;使用一般现在时则暗示报道者认为示威者的行为是一种常态,这种情况几乎是必然的,就如同自然现象一般,是一种常态,侧面暗示这种现象和结果的存在有其社会原因。被动语态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法内容,在语篇中同样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批评话语分析认为作者对于语态的选择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除了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之外,在语言功能、意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别,反映着说话人不同的立场态度和意识形态。主动语态强调动作的发出者,而被动语态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如:FrancebeatBrazilinthefinal.在总决赛中,法国打败了巴西。强 调 是 法 国(而 不 是 其 他 国 家)

战 胜 了 巴 西。BrazilwasbeatenbyFranceinthefinal.在总决赛中巴西被法国打败了。强调“巴西被打败了”这个结果。(而不是其他国家被打败了)。这两个句子传递的信息不同。第一句,主语 France 执行动作 beat;第二句,上一句中的宾语 Brazil 变成了被动态的主语,而上一句中的主语France 则 需 要 通 过 by 来 引 导,甚 至 可 以 省 略 为 :Brazilwerebeateninthefinal.巴西在总决赛中被打败。叙述的主体和着眼点是主语(受动者),大部分的注意力被集中在主语,而将主语至于次要地位,附属的位置,在特殊的语境有特殊的含义。被动语态的使用有着自己的规则,在语法学习时要注意区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用法。在语篇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语态表意上的差异。

2、批评性话语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阅读教学将语篇分析视为一个整体。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篇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文章离不开对其背景的分析。在宏观层面,要侧重文章的背景分析、主题分析;同时要侧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在微观层面,除了对单词、句子、段落等进行常规的语言形式方面的分析以外,还要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从及物性,词汇分类,情态度,转换,互文性等角度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文章背后的隐藏的意识形态。批评性话语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具有开放答案的练习题供学生讨论,不拘泥唯一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刻含义。如:这篇文章是什么时间写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描述事件参与者时,选用的多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选用了哪种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还是物质过程?文章中是否出现了表示情态的词或短语,你认为作者对于所叙述事件持怎样的态度?你同意作者的看法么?你对于这个事件持怎样的观点?课下鼓励学生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比如,选择一些与课堂所学语篇内容相近的文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入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几篇文章之间的异同。对比不同媒体对于同一事

件的新闻报道,或对比同一作者就这一问题在不同时间写作的文章;前者用来对比不同媒体对于同一事件所持态度的异同,后者用来对比同一作者在不同时间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是否有所变化,进一步探讨差异存在的原因以及态度变化的原因。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以更加客观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从而培养批评性阅读能力。

五、结语

针对远程教育成人英语学习者的特点,我们尝试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英语教学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策略和建议。语法学习是成人学习者的弱项。传统的语法学习过于抽象、枯燥,致使学生对语法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我们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加以应用,从语言使用和语言功能方面阐释语言规则。改变了传统教学仅仅就抽象的语法条目进行讲解、练习的单一方式,为语法教学开拓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活力。从全新的角度对语法进行阐释,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英语学习体验。通过阅读获取文章信息对于成人学习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引入英语阅读教学,以立体的方式对语篇进行深层次的多角度的全方位解读,帮助学习者把握隐含在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深入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其批评性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石油安全知识下一篇:合肥育苗学校元旦狂欢夜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