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通用9篇)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篇1
关于印发《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
管理办法》的通知
学校各部门: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学校审定,现印发实施,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年三月十九日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工作的开展,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1]第30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4]第38号)、《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4]第38号)、《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4]第38号)、《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农业部令[2004]第59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师生员工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活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条 学校设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学校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科研副校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组长由主管科研副校长担任。
第四条 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学校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制定、安全等级为I和Ⅱ的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的安全评价和审批、其他阶段和等级安全评价申报的审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中的技术咨询、生物安全设施和措施建设规划和方案制定等工作。委员会由本校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以及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任由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任命。
第五条 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处。具体负责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对安全评价申报材料的初审、对试验过程有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组织人员培训、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日常事务等。
第六条 相关学院成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本学院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的实验室的设施、管理规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组织研究人员参加培训等。安全小组由院长或主管科研副院长任组长。
第七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科研基地(实验室、试验场站),要有保障与试验研究相适应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和管理规定,对有关试验人员进行培训,做好试验记录和资料整理存档,确保实验室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安全。科研基地或课题组负责人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等)应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负责人,归口依托学院管理。
第八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生产、经营、进出口等相关业务的校资企业、生产经营实体,其法人代表或实际负责人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三章 安全评价的申报
第九条 所有拟开展的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均须对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明确研究与试验所属阶段和安全等级,向学校或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价报告或申请。如未进行上一阶段的申请或备案,学校不予受理下一阶段的报告或申请。
第十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I和Ⅱ的实验研究,必须经所在学院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审核,报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才可开展。
第十一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Ⅲ和Ⅳ的实验研究以及所有安全等级的试验(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和进口、生产和加工的,应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类别和安全等级,报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才可向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进行报告或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工作时间内随时受理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安全评价的申请或报告,并根据申报数量和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评审时间安排,定期组织学校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进行审查。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实验室,须根据研究与试验所属阶段和安全等级,按本办法第三章的要求分别经学校或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批准的试验时间、地点、规模和安全控制措施开展研究与试验工作。
第十四条 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批准的项目,实施前要在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备案表,作为在校内开展相关研究与试验的凭据。
第十五条 在实验室、实验室外的全封闭系统(如温室、动物房、中试车间等)和半封闭场所(如网室和人工水域等)开展的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安全控制工作。
基本设施方面
设立独立工作区域,入口应具有控制措施;具备与研究试验安全等级、所属阶段相适应的隔离条件、仪器设备、消毒和废弃物处理设施、样品贮存场所(设备)和人员防护用具。
人员方面
由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对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建立并落实相应的转基因生物安全人员的责任制、培训制和考核制。
控制措施方面
应建立转基因生物材料的标识、专人管理和使用登记制度;建立试验场所的进出登记制度,重点隔离区域的明显警示标识和准入制度;建立试验操作指南制度;建立剩余材料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度;建立试验实施全程自查和档案制度,对转基因生物试验与研究的各个环节实现可追溯质量控制。第十六条 对于转基因作物在田间试验阶段的试验与研究,须在播种期、开花期、收获期和试验结束后四个重点时期的以下环节做好安全控制工作。
播种期
试验材料的保存地点与方式、出入库交接手续、包装方式、试验地点、试验面积,安全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剩余试验材料的处置等。
开花前
作物环境安全试验记录,包括试验方案、田间调查记录、试验报告等;隔离措施设置,包括试验边界标志、隔离带、防止外源基因扩散的控制措施(花期去雄、去花、套袋、花期不遇等),以及试验范围等。
收获期
试验材料的收获、保管、处置及植株残留物的灭活处理等。
试验结束后
自生植物的检查、去除措施及残留物处理。
第十七条 在校属科研基地(含实验室、中心、试验站、野外台站等)进行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要向基地提供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办公室出具的备案表和试验方案,否则科研基地不得安排其研究与试验的地点。科研基地管理人员要对在本基地开展的试验、有关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
第十八条 本校师生员工参与的校外单位、试验场站、科研基地开展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除要按有关法规向当地农业生物安全管理部门申报外,还需在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一十九条 从境外进口或任何方式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须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向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申请,经批准后在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条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过程中,应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对转基因材料和加工品进行规范标识。
第二十一条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过程中发生转基因生物安全事故时,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及时向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及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所有相关试验单位和个人,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监督检查。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三条 在研究、试验、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或者进口、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过程中违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对当事人处理和处罚。第二十四条 违反转基因安全管理法规和学校管理办法的当事人、负责人和所在实验室,学校将进行通报批评。连续3次校内通报批评,或被上级主管部门、属地管理部门通报批评1次的,三年内不得申报转基因生物课题和从事有关转基因生物的工作。发生基因安全事故,对其他单位、个人造成损害的,由当事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其他学科涉及转基因试验研究的项目参照此办法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执行。如遇国家出台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按新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篇2
监管的工作重点是以水稻和玉米为重点, 瞄准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 深挖扩散源头、严查农产品市场、强化执法监管、加强科普宣传, 杜绝非法种植, 防止未经安全评价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监管重点单位是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单位、制种基地和加工企业。监管重点环节是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和试验环节, 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环节, 种子生产和销售环节, 产品加工环节。监管重点区域是发生过转基因水稻、玉米非法扩散的县 (市) , 水稻、玉米种子制种基地以及相关育种加代繁殖基地, 承担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任务的县 (市) 。
监管的工作措施是强化责任落实、把握工作重点、严格执法查处, 把防止转基因作物非法扩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细,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凝聚合力、落实责任, 严防转基因生物非法扩散
强化属地化管理制度。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提高认识、健全机制, 切实将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的机构和人员, 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制度。
落实研发者“第一责任人”制度。督促转基因研发单位和研发人员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严格按照《条例》及配套规章的要求开展科研活动,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研发活动有章可循;督促研发单位落实相应的安全控制设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中间试验要在具备控制条件的试验基地内进行, 环境释放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要严格按照审批的试验条件进行, 保障研发活动可追溯;督促研发单位开展自查, 主管部门不定期检查, 确保科研活动依法依规开展。
建立协同机制。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级农业部门要强化职责分工和统筹协调, 明确科教系统、种子管理系统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和工作机制;加快建立跨地区执法监管协调机制, 对扩散源头不在本行政区的, 要及时向扩散源头所在地农业部门发送协查信函, 严肃查处。
狠抓源头、严格监管, 依法查处非法扩散行为
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手册的要求, 对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逐一摸底。对批准开展的安全评价试验进行全面、动态监管;对参加区域试验的水稻、玉米开展转基因成分检测, 一经发现, 立即终止试验并按规定严肃处理;加强转基因研发实验室的监管, 严防活体废弃物进入环境;严格实施转基因材料转移合同制度, 防范随意分发、转让、扩散转基因材料的行为。
开展市场监测。组织开展2015年市场监测, 瞄准关键环节和敏感区域, 兼顾定点监测和长期监测。对水稻和玉米种植田抽样监测, 防范非法种植;开展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转基因成分抽检;开展重点地区水稻和玉米农产品的转基因成分抽检;充分利用试纸条等快速检测方法, 降低成本, 扩大监测范围。
加大查处力度。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明察暗访, 根据转基因成分检测结果以及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通过追根溯源, 查清流向, 查出源头, 查明责任, 严肃处理, 严厉打击转基因非法扩散行为。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篇3
一、将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设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五年。”
二、将第六条修改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成立由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负责本单位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评价申报的审查工作。”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应当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操作规程,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可追溯管理。”
三、将第十六条修改为:“农业部依法受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请。申请被受理的,应当交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安全评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审。农业部收到安全评价结果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条例》的规定作出批复。”
四、删除第十七条第三项,将第四项修改为第三项。
五、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修改为:“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按照相关安全评价指南的要求提供下列材料”。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申请生产性试验的,还应当按要求提交农业转基因生物样品、对照樣品及检测方法。”
六、在第二十二条后增加一条:“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有效期内,试验单位需要改变试验地点的,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七、将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在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结束后拟申请安全证书的,试验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评价合格并由农业部批准后,方可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将第二款“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修改为:“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按照相关安全评价指南的要求提供下列材料”,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按要求提交农业转基因生物样品、对照样品及检测方法,但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已经提交的除外。”
八、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或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供相应的安全评价材料,并在申请安全证书时按要求提交农业转基因生物样品、对照样品及检测方法。”
九、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规定交纳评价费和检测费。”
十、将第三十四条修改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生产的单位,应当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在每年3月31日前,向试验、生产所在地省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上一年度试验、生产总结报告。”
十一、对附录相关内容作必要修改。
修改后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一并公布。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篇4
【发布单位】 农业部 【发布文号】 农业部令第9号 【发布日期】 2002-01-05 【生效日期】 2002-03-20 【效 力】 有效
【备 注】
《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已于2001年7月11日经农业部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3月20日起施行。
部长 杜青林
二00二年一月五日
食品伙伴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4第38号(二00四年七月一日)》对本办法已经修订。1.第三条修改为:“农业部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评价工作。”
2.第六条修改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安全等级Ⅲ、Ⅳ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实验研究的和所有安全等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中间试验的,引进单位应当向农业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3.第七条修改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的,引进单位应当向农业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4.第九条修改为:“境外公司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的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拟用于生产应用的,应当向农业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5.第十二条修改为:“境外公司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应当向农业部申请领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6.第十六条后增加一条,“向中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直接用作消费品的,依照向中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审批程序办理。”
【食品伙伴网说明】本办法食品伙伴网已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管理,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活动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 农业部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评价工作。
第四条 对于进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用于研究和试验的、用于生产的以及用作加工原料的三种用途实行管理。
第二章 用于研究和试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第五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安全等级Ⅰ、Ⅱ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实验研究的,引进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农业部规定的申请资格文件;
(二)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三)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国(境)外已经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的证明文件;
(四)引进单位在引进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批准文件。引进单位应当凭此批准文件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安全等级Ⅲ、Ⅳ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实验研究的和所有安全等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中间试验的,引进单位应当向农业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农业部规定的申请资格文件;
(二)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三)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国(境)外已经进行了相应研究或试验的证明文件;
(四)引进单位在引进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阶段所需的材料。
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批准文件。引进单位应当凭此批准文件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七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的,引进单位应当向农业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农业部规定的申请资格文件;
(二)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三)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国(境)外已经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的证明文件;
(四)引进单位在引进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阶段所需的材料。
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引进单位应当凭此审批书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于试验的,引进单位应当从中间试验阶段开始逐阶段向农业部申请。
第三章 用于生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第九条 境外公司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的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拟用于生产应用的,应当向农业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二)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的证明文件;
(三)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无害的资料;
(四)境外公司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阶段所需的材料。
第十条 境外公司在提出上述申请时,应当在中间试验开始前申请,经审批同意,试验材料方可入境,并依次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三个试验阶段以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申领阶段。
中间试验阶段的申请,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批准文件,境外公司凭此批准文件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阶段的申请,经安全评价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境外公司凭此审批书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安全证书的申请,经安全评价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境外公司凭此证书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 引进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在生产应用前,应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方可依照有关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应的审定、登记或者评价、审批手续。
第四章 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第十二条 境外公司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应当向农业部申请领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第十三条 境外公司提出上述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二)安全评价申报书(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附录Ⅴ);
(三)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的证明文件;
(四)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无害的资料;
(五)农业部委托的技术检测机构出具的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性的检测报告;
(六)境外公司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经安全评价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第十四条 在申请获得批准后,再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申请时,符合同一公司、同一农业转基因生物条件的,可简化安全评价申请手续,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二)农业部首次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复印件;
(三)境外公司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第十五条 境外公司应当凭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 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如果具有生命活力,应当建立进口档案,载明其来源、贮存、运输等内容,并采取与农业转基因生物相适应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不进入环境。
第十六条后增加一条,“向中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直接用作消费品的,依照向中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审批程序办理。”
第五章 一般性规定
第十七条 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270日内做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于生产或用作加工原料的,应当在取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后,方能签订合同。
第十九条 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没有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相关批准文件的,或者与证书、批准文件不符的,作退货或者销毁处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篇5
携带农业转基因生物入境须有安全证书 作者: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2年第11期
携带农业转基因生物入境须有安全证书
本刊讯(记者 卫士姣)为了防止人类传染病及其医学媒介生物、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经国境传入、传出,保护人体健康和农、林、牧、渔业以及环境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修订发布了《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进境转基因生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标识,携带人还应当提供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
携带农业转基因生物入境,不能提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相关批准文件的,或者携带物与证书、批准文件不符的,作限期退回或者销毁处理。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未按照规定标识的,重新标识后方可入境。
商务部对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反倾销期中复审
本刊讯(记者 申海鹏)获悉,商务部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10月29日)起开始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希杰集团、麒麟味元食品公司和原产于泰国味之素(泰国)股份有限公司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倾销及倾销幅度的期中复审。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篇6
关于印发《西南科技大学
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学校各部门:
《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已经学校审定,现印发实施。
特此通知
二○一○年三月九日
—1— 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学校自然科学类重点科研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部(委)和四川省有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重点科研基地是指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认定的依托西南科技大学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统称为“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简称“省部共建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简称“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管理办法》(科工技[2007]1349号)施行。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是以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为载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技术攻关、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点科研基地。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部(委)和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为解决经济 —2— 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其目标是获取原始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增加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吸引、培养一支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 国家、部(委)和地方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重点实验室实行宏观管理,指导和组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管理与评估。
第六条 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学校,科技处是负责具体指导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宏观管理的学校职能部门,其主要的职责是:
1.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2.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负责遴选、推荐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报重点实验室上级主管部门。
3.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和中期检查,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重点实验室的验收、评估工作。
4.依靠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以下统称为“学术委员会”),指导确定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科研任务和建设目标,并上报主管部门。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等重大调整意见,并报主管部门。
5.支持重点实验室的队伍建设,鼓励重点实验室与创新团队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6.遴选、扶持校级重点实验室申报上一级重点实验室。第七条 重点实验室的主要职责是:
1.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
—3— 2.组织承担国家各级各类科研任务,尤其是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计划等)。主动承担与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与西部地区、四川省和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发展有紧密联系的应用型科技项目。
3.积累科技成果,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组织成果鉴定(或评价),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申报专利,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等;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础研究类重点实验室每年应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三大检索期刊和国内外权威期刊上。
4.凝炼研究方向,凝聚科技队伍,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建设一支水平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创新团队。
5.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扩大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6.进行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氛围与文化建设。7.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考核、检查与评估。
第三章 建 设
第八条 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应与学校整体建设发展相协调,必须配合和促进相关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第九条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总体布局与发展重点,立项建设校级重点实验室,并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选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校级重点实验室,或整合现有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科优势资源,重组新的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和扶持,按程序申报高一级重点 —4— 实验室。
第十条 获上级主管部门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应按要求并结合学科建设的发展做好建设发展规划或计划任务书,并认真落实和执行,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确保顺利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
第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学校将按不低于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的要求给予配套建设资金。实验室应对配套建设资金的使用制订详细的方案,经学校审批后执行。
第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建成后,学校将不断改善和更新其硬件条件,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创造有利于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政策环境。实验室也应从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来完善和提高其科研条件,并加强学术氛围与人文环境建设。
第十三条 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给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费、运行费等资金,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安排使用。
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用房及水、电、气等配套条件,要尽量利用现有设施调剂解决,力求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必须新建或扩建的,应纳入主管部门下达给学校的预算内基本建设计划和学校配套基本建设计划,提前或同步进行安排。
第十五条 仪器、设备、装置等物质的采购,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统一进行。大型仪器、设备和装置的采购以及基本建设应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重点实验室挂靠相关学院进行建设、运行和管理,在人、财、物等
—5— 方面相对独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实行企业化管理。
第十七条 在建的重点实验室实行“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已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必须全面开放,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学校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不与行政职位挂钩)。重点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重点实验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其中专职副主任1人),秘书1人,负责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任职条件、遴选、聘任与管理模式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提名,报学校审批后聘任。
第二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重点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批开放课题等。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重点实验室主任每年要向学术委员会做出工作报告。
第二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的任职条件、遴选和聘任,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和换届,委员遴选和聘任,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提名,报学校审批后聘任。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内实行课题制管理,即由课题主持人 —6— 全面负责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向项目主管部门和重点实验室负责。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全员聘任制的人事制度。其编制由人事处根据相关文件核定。重点实验室应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应与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签订相应的人员聘任合同,明确相互的责、权、利。聘用期满,应对各类人员进行聘期工作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续聘或解聘。
第二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由固定研究人员和流动研究人员组成,专兼职结合。
1.固定研究人员以校内人员为主,其规模在达到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精干,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由重点实验室主任公开聘任。
2.流动研究人员主要由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简称“开放课题”)负责人、国内外访问学者、校内兼职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组成。开放课题负责人由重点实验室办公室管理,相关费用从其开放课题经费中支出。国内外访问学者和校内兼职科研人员由学术带头人或课题负责人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承担课题的实际情况自主聘任,受聘人员经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聘任后进入实验室工作,其相关费用由课题组承担。研究生的管理及相关费用由导师负责。
第二十七条 学校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的规定,原则上为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提供连续三年的运行费(含开放基金)。重点实验室运行费(含开放基金)的额度为:国家级100万,省部共建70万,省部级50万。运行费(含开放基金)主要用于:
1.设立开放基金,占运行费的80%。开放基金主要用于支持
—7— 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
2.日常运行费,原则上不超过运行费的20%:主要用于支持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维护、开放、办公、环境建设、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3.重点实验室连续支持三年后,原则上应通过上级主管理部门的合格验收。对合格验收后的重点实验室经申请还可获得三年的运行费支持。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重视和加强管理。注重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使用效率。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都要对外开放。要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建立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动态数据库。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要加强信息化工作。应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和独立的网站(页),运行良好并及时更新信息。将网站(页)建成重点实验室成果的展示窗口和促进学术交流的载体。
第三十条 为鼓励重点实验室加强专用设备条件建设,学校设立专用设备配套资金。课题组使用非预算资金购买10万元以上的专用设备,学校按1:1配套给予资助。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应署上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按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要重视保密、安全和环境卫生,应指定专人负责保密、安全和卫生工作。
—8—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重视和加强学风与科学道德建设。
第五章 开放基金管理
第三十四条 设立开放基金的目的:支持重点实验室吸引、聚集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加强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外优秀学者交流,扶持和培养校内科研骨干,凝炼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提升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水平,促进重点实验室逐步建设成为国家和地方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
第三十五条 开放基金的主要资助范围:与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主要资助对象: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企业的科技人员。资助校内人员的经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50%。设立开放基金的重点实验室应制定开放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并报科技处审批。
第三十六条 在科技处指导下,各重点实验室负责《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申请指南》(简称《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的发布、申请的受理、课题的评审、立项和资助金额的批准,并对资助的开放课题进行全程管理。
第三十七条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的制定与发布:
1.各重点实验室应根据相关学科前沿、发展规划和主要研究方向,结合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规划和社会需求,编制《XXX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XXXX-XXXX年(一般为五年)开放基金资助课题规划》(简称“五年规划”),并报科技处备案。
2.各重点实验室一般应在每年6月底之前,根据“五年规划”编制当年度《XXX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XXXX年度开放课题
—9— 申请指南》,并对国内外公开发布。当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应明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验收指标、完成年限和资助金额。《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发布前报科技处审核备案。
第三十八条 开放课题的申请:申请者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按照各重点实验室当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填写《XXX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开放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并按要求将申请书递交相应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者的条件是:
1.申请者必须是开放课题的实际负责人,年龄在55周岁以下,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所申请课题的研究。
2.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但未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进行书面推荐。
3.因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所以研究生不能作为负责人申请开放课题,但可以参加其它人申请的开放课题。
4.校外人员申请的开放课题必须有西南科技大学校内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参加。校外人员承担我校的课题不得同时超过2项(包括主持和参加数)。
5.校内人员申请的开放课题必须有校外合作单位和人员,但校外合作单位不得超过2个。校内人员主持承担的校内项目(课题)不得同时超过2项(包括开放课题、校内其它基金资助项目和部门专项课题等)。
第三十九条 开放课题的评审:重点实验室负责开放课题的评 —10— 审工作。评审工作原则上应在每年9月底之前完成。开放课题的评审包括初审、专家评审和立项三个阶段。
1.初审: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负责开放课题的初审,并提出建议。有以下情况之一不予资助:
(1)申请手续不完备,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规定;(2)不符合《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的范围;
(3)申请者不符合第八条规定的“开放课题申请者的条件”;(4)与同类研究低水平重复;
(5)明显缺乏立论根据,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明显不清,无法进行评审;
(6)不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的研究条件,或申请者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所申请课题的研究工作;
(7)申请经费过多,基金无力支持。
2.专家评审: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或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以会议或书面通讯评议方式对初审通过的开放课题进行评审。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根据择优资助的原则,确定建议资助课题及资助金额。重点实验室将主任签字的专家评审结果报科技处审核。
3.立项:科技处根据本办法对重点实验室报送的专家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并与重点实验室充分沟通和协商。审核结果报主管校领导审查。校领导审查通过后,科技处向重点实验室发文下达立项的开放课题及资助经费。重点实验室根据科技处文件,向开放课题申请者及所在单位下达立项通知书。
第四十条 开放课题申请者在接到立项通知后,应在一个月内
—11— 按有关要求与重点实验室签订课题合同书。逾期不报,又不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视为自动放弃资助。
第四十一条 开放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 1.重点实验室要加强开放课题的过程管理。
2.课题组必须按审批的开放课题申请书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按签订的合同书完成研究内容和目标。由于某种原因需对原研究内容作重大修正时,必须获得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或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批准。如果检查发现研究课题因故中断无法继续进行,或所资助课题未经批准而严重偏离研究内容,经重点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可以暂时中断该课题经费的使用或取消原批准的课题经费。
3.凡周期二年或以上的开放课题,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年3月1日前向重点实验室递交前一年度进展报告。重点实验室应对年度进展报告进行认真审阅,及时掌握课题的进展情况。对于进展不顺利的课题,重点实验室应与课题负责人及时沟通。
4.开放课题原则上在重点实验室完成。课题组应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和西南科技大学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条件开展研究工作。重点实验室应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在仪器设备使用、实验和分析测试收费上给予优惠。
5.各重点实验室应在年底前应向科技处提交开放基金使用情况总结报告。
第四十二条 开放课题的结题或验收:由所在重点实验室统一组织结题或验收。开放课题结束时,申请者必须按时结题或验收,并向重点实验室提交:(1)结题报告;(2)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著作;(3)专利与获奖成果证书复印件;(4)研究工作中 —12— 的原始技术档案、数据记录、图纸、底片和其它资料,以及目录清单;(5)经费使用报告。由重点实验室统一归档或管理。
第四十三条 开放课题的成果管理及评价:
1.开放课题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等,均应标注“XXX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开放基金资助”。开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和专利,归重点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按贡献大小决定排名次序。
2.属自带课题和经费者,必须在研究成果及论文中注明“本研究成果是在“XXX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完成”。
3.开放课题结题后,重点实验室应对优秀研究成果提请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或技术鉴定,颁发“优秀成果证书”。重点实验室应优先资助曾取得优秀成果的课题申请者。
第四十四条 开放课题完成期限一般为1-3年,确需持续较长时间的重大课题可分阶段申请。课题经费一次性预算,根据资助经费的多少一次性或分期拨款,重点实验室委托项目承担单位统一管理,项目负责人掌握使用。
第四十五条 开放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
1.科研业务费:(1)仪器设备使用费、科研样品分析测试费、数据处理计算费等(占总经费的40%);(2)差旅费、学术交流费;(3)发表学术论文版面费、资料打印复印费、专利申请费等。
2.实验材料费:实验原材料、试剂、药品购置费等。3.设备购置费:小型仪器设备(单台小于2000元)购置费、仪器设备改装费等。
4.课题组织实施费:(1)课题研究人员到重点实验室从事研
—13— 究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生活补贴等费用;(2)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研究生的劳务费(小于总经费的10%)。
5.课题经费不得开支车辆保险费、维修费、餐饮娱乐费等。第四十六条 自带课题和经费到重点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应在到重点实验室工作前将经费汇至西南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由实验室在计划财务处建账,科技处备案,由课题负责人掌握使用。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财务规定。
第六章 日常运行费管理
第四十七条 日常运行费主要用于支持重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对外开放、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四十八条 日常运行费管理和使用的原则: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重点实验室日常运行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 日常运行费的开支范围:包括办公及印刷费、图书资料费、日常维修费、小型仪器设备购置改造费、家俱购置费、公共试剂和耗材费、网站维护费、展板制作费、实验室标牌制作费等日常维护费,以及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发生的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评审费、高级访问学者经费等业务活动经费。专家评审及接待费由科技处领导签字后报销。
第五十条 日常运行费不能用于支付燃油费、车辆保险费及车辆维修费;不得开支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不得开支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牟取私利。
第七章 考核与评估
第五十一条 对重点实验室的考核与评估(简称“考评”)主 —14— 要包括年度考核、中期检查和周期评估。重点实验室考评的规则和具体操作办法按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和通知执行。
第五十二条 学校将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和实施重点实验室的考评工作。学校职责范围的考评工作由科技处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五十三条 各重点实验室应重视考评工作,必须按要求编制年度工作(或统计)报告,按时报送科技处和相关上级主管部门;认真做好评估材料和专家实地考察评估的各项准备,确保评估合格以上,力争获得优秀。
第五十四条 凡年度考核和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学校将责令其限期整改,缓拨或停拨运行费。
第五十五条 凡评估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学校将追究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如与相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冲突,按最新的相关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由学校科技处和计划财务处负责解释。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大发[2008]2号)、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大发[2008]3号)和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日常运行费管理暂行办法(西南科大科字[2009]16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学校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办法 通知
西南科技大学办公室 2010年3月9日印发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篇7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利用西南科技大学多学科的教育资源,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就业及社会竞争力,学校决定试行双学位教育。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生在保证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学有余力,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经自愿申请,学校考核同意,再完成跨学科门类的另一个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授予学位条件者,可同时获得另一个学科门类的学士学位。为做好双学位教育工作,特制订本办法(试行)。
一、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双学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2、办公室具体职责:负责双学位专业申报、指导和管理,拟定相应的文件。
3、学校学位办负责审核并颁发双学位证书。
二、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
1、双学位专业的培养方案由各学院制定,其中总学分要求:文科类专业75学分左右、理工科类专业80学分左右(含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2、取得双学位专业修读资格的学生,依据该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按照主修专业的方式、方法和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规定参加选课、修课、考试(考核)、实习、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并按该专业课程学分费用标准交纳修课费用。
三、报名条件
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无违纪记录;
2、学习成绩优良,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在2.5以上学有余力的本校二年级(第三学期)本科生;
3、学生应修读与主修专业跨学科门类的双学位专业;
4、身心健康。
四、审批程序
1、各学院根据其专业特色、办学条件确定当年双学位专业招生名额并于每年10月向学生予以公布。
2、符合修读条件的学生可在当年11月(第三学期)向双学位专业所在学院申请,经接收学院审核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教务处将于12月公布获得修读双学位学习资格的学生名单。
3、取得双学位专业修读资格的学生即可按学校学分制管理要求参加选课并从第四学期开始予以修读。
4、取得双学位专业修读资格的学生,原则上不得中途退出修读资格。确因无法坚持学习或有其他特殊原因需中止学习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有关学院和教务处同意后,可终止修读双学位专业。学校根据其修课情况,可出具修读该专业课程的证明材料。
五、学籍、成绩和学生管理
1、修读双学位专业学生的学籍关系保持在其主修专业不变,学生管理仍由主修专业所在学院负责。
2、双学位的成绩与主修专业课程成绩同时在学籍档案中记载。
3、学生因故未修满双学位专业要求的学分而终止学习,其所修课程可作为素质选修课处理。
4、修读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如下,学制为4年的,学习年限为3-6年(不含休学时间);学制为5年的,学习年限为4-7年(不含休学时间)。
5、其他未及事项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执行。
六、毕业与学位资格审定
1、双学位学生主修专业的毕业和学位资格申报及审查工作由主修专业学院负责,修读的双学位专业学位资格申报和审查工作由开设双学位专业的学院负责。
2、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取得主修专业学位证书的学生,如符合双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校审核后颁发双学士学位证书;
3、未获得双学位的学生,如修课学分符合学校辅修专业要求的,可颁发该专业的辅修证书。
七、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西南科技大学双学位专业及其培养方案学分汇总表
序号 学院 专业
双学位开课课程学分统计
必修课学分 选修课学分
毕业实习、设计环节学分 总学分 1 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 20 45 15 80 2 环资 地质工程 47 11 22 80 3 计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7.5 15.5 17 80 4 经管 工商管理 39 18 18 75 5 经管 经济学 44 14 17 75 6 经管 市场营销 41 18 16 75 7 生命 生物技术 45 19 16 80 8 文艺
汉语言文学 47 12 16 75 9 信息 自动化 51 15 21 87 10 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9.5 14.5 16 80 11 土建 工程管理 45 25 11 81 12 政治
政治学与行政学 44 14 16 74
西南科技大学“双学位”授位细则
为确保双学位授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双学位”教育的通知》(川学位[2009]6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授位细则。
1、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在学分制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1)学生必须是本校在校生并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或毕业证书)和主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或学士学位证书);
(2)按照所修读“双学位”专业的培养方案,缴费选课,修完规定课程,取得规定学分,达到“双学位”专业的毕业条件;
(3)所修读“双学位”专业全部学位课程(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除外)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O0;
(4)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不低于70分;
(5)较好地掌握申请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如果在校修读“双学位”期间,因考试作弊等违反校规校纪而受到“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以学校处分决定为准),不得授予双学士学位。
3、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其“双学位”专业达毕业要求和授位条件的,由“双学位”专业所在学院报送名单,并需经“双学位”专业所在学院和主修专业学院领导签字,上报学校审核批准后,发放学位证书。
4、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授予的双学士学位,国家承认学位,纳入学位信息备案。
5、本授位细则适用于西南科技大学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在校本科修读“双学位”的学生。从2009年开始执行。
6、其他未尽事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大学位字[2008]8号)执行。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实践总结 篇8
一、教学实践内容
在导师***教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课堂教学和考试监考两个教学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给地质专业本科生讲授《普通地质学》前三章节的内容,即绪论、矿物、三大类岩及其成因,共15个课时的教学环节;共参加四次本科生期末考试监考。
二、本人教学实践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老师的辛苦,让我对教学和教师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总结一学期来参加的教学环节我有以下几点的体会:
第一,通过这次给本科生上课,从作一个教师的角度检验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是否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及把自身所学传播出去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通过备课我了解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例如,矿物这章节本身学着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矿物的概念、组成、分类及肉眼鉴定方法及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及识别,我在上课之前花了近一个星期的准备,搜集各种矿物的模型和镜下照片、把PPT尽量做的生动有趣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在教学中,我通过查阅教育教学文献资料,了解到有效的教学系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变量促进学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总是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取得。也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就是能够激发学生
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以及团队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建立终身学习态度的教学与学习。还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从本质上讲,有两个因素制约着有效教学:其一是教师必须明确促进什么样的学习;其二是教师必须安排和提供给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的学习经验。不难看出,着眼于目标的定义,重点强调的是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四,参加监考工作,使我认识到监考必须让学生明白三点:
1、严格的要求,杜绝作弊是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让同学们知道期末考试是检验这学期的努力与收获是成正比的,你勤奋耕耘多少就收获多少;
2、以期末考试为契机,给同学们上“诚信”的重要一课,诚信是道德品质的基石,应该做到诚信应考;3:我相信同学们心底最深处都是厌恶作弊的,为了维护良好的学风、校风,做到公正监考、诚信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 致谢
回顾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实践,要深深地感谢导师***教授。在导师的 鼓励和包容中,使我有机会走上讲台,拥有一个表达自己思想和知识的空间。感谢导师成就我的求学之路,感谢导师成就我的理想追求!通过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长期扮演的都是学生的角色,要完成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一个心态的适应和调整过程。最后,我想说学院安排的这次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在向多位以前的老师请教时,地质工程系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此次教学实践是我人生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
三、责任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责任教师(签字):
西南科技大学党课复习资料 篇9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和 邓小平理论 3.党的领导主要是 政治、思想 和 组织 领导。4.民主集中制 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5.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就是要坚持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原则,即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
6.党章规定,党 禁止 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2外,都由 选举产生。
8.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9.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要求与目标,就是努力在全党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 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局面。10.民主集中制是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11.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 集体领导 和 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和作出决定。
12.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3.共产党员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14.党的纪律具有客观性、严肃性、自觉性等特征。
15.党的思想路线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6.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17.党章规定:年满 18 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8.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申请》,要有两名 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 党的支部委员会讨论通过和 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 预备党员 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19.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权利,除了没有 表决权、选举权 和 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20.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 个别吸收 的原则。
21.中国共产党代表 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____中华民族___的先锋队。党的最高思想和最终目标是__实现共产主义_____。
23.___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4.党代表中国____先进生产力___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_先进文化______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_最广大人民______的根本利益。
2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马克思列宁主义_、毛泽东思想_、邓小平理论_和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6.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_科学发展观__,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_社会和谐_,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7.党的领导主要是__政治_、思想_和_组织_的领导。
28.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_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29.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_,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0.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中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31.共产党员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_社会主义荣辱观_,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32.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33.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就是要坚持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的原则,即:_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34.党章规定,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5.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_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36.党章规定,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37.发展党员坚持入党_自愿原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38.党章规定: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_,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39.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申请书>>_,要有两名_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党的支部委员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党员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40.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41.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民主主义阶段 C.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2.党章规定,A 是党内纪律的最高处分。A.开除党籍 B.警告 C.记过
3.党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 A 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纸质纪律处分。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C.从重从快、毫不留情 4.党内 A 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A.民主 B.法制 C.监督 D.纪律
5.发展党员工作,要 B,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A.多多益善 B.坚持标准 C.实行关门主义 6.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 B。
A.半年 B.一年 C.三个月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 A,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生态平衡 C.和谐发展
8.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履行党员义务、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 A。A.自行脱党 B.应补交党费 C.批评教育 9. A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人民当家作主 B.健全民主制度 C.拓宽民主渠道 10. C 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A.执政能力 B.领导水平C.人心向背 11.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A。
A.改革开放 B.与时俱进 C.市场经济
12.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者是 A。
A.统一的 B.矛盾的 C.对立的 1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_A_。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反腐败 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4.发展党员工作,要_B__,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A.多多益善 B.坚持标准 C.实行关门主义
15.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不a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 A。A.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B.延长预备党员资格 C.保留预备党员资格
1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 A,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生态平衡 C.和谐发展 17.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 B。A.半年 B.一年 C.二年
18.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 B 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19.A 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A.端正入党动机 B.良好的态度 C.年满十八岁 20.党的最高思想和最终目标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1.党员的党龄,从 C 之日算起。
A.递交入党志愿书 B.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 C.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ABC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 D.毛泽东思想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 ACD 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帝国主义 B.殖民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3.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ABCD。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民主集中制
4.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CD。
A.中央政治局 B.中央书记处 C.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D.中央委员会 5.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的“三会”指的是ACD。
A.党员大会 B.党员代表大会 C.支部委员会 D.党小组会 6.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ABD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A.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B.或不交纳党费
C.或不履行党员八项义务 D.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 7.关于预备党员转正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A.只要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满一年就可以转为正式党员
B.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C.预备党员转正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 D.预备党员转正必须由本人提出转正申请 8.申请入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
A.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B.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C.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时交纳党费 D.必须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员
9.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条件是ABD。A.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B.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C.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大会讨论通过 D.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10.从申请入党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经过的程序是ABCD。A.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B.被确定为发展对象
C.进行政治审查 D.预备党员的转正
四、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但是,特殊情况下,领导干部可以不遵守。
错误。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的纪律涉及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可分为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宣传、人事、财经和外事等纪律。这些内容构成了党的纪律体系,对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最基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其他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就是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一历史进程,既是工人阶级自身解放的过程,也是一切劳动群众解放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讲到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时指出,工人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就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以,工人阶级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也就是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这种根本利益的一致,决定了工人阶级的运动必然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领导这个运动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也就是为谋求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存在和活动的,它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私利。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作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意味着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确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队伍出现了新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这就要做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 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工作,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新时期党建的根本, 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为他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所以他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各阶层,所以 他需要社会各阶层的优秀代表加入进来,当然不会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五、简答题
1.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年满18周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章程和纲领,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入党的条件,也是共产党起码的要求。除此之外,党章没有任何其他条件。
2.党的纪律处分的种类
党组织对于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按照党章的规定,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视其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党章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五种:
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警告:警告是党内五种处分中最轻的,它不影响党员权利,但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2)、严重警告:比警告重,但也不影响党员权利。但受严重警告告,如不适合担任现职务,可以调整。(3)、撤销党内职务:撤销党内职务是指撤销党员在党内经过选举或由党组织任命而担任的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工作部门中的领导职务(4)、留党察看:留党察看是党的纪律处分中仅低于开除党籍的一种重处分。(5)、开除党籍:开除党籍是党内最重的纪律处分。3.党章在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履行八项义务的同时,也具体规定了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具体内容是什么? 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4.入党积极分子如何遵守党的纪律?
必须反对和防止分散主义。全党服从中央,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任何部门、任何下级组织和党员,对党的决定采取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公开地或者变相地进行抵制,以至擅自推翻,都是严重违反党纪的行为。
必须按照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个人问题,自觉地服从党组织对自己工作的分配,调动和安排。如果认为对自己的工作分配不适当,可以提出意见,但经过党组织考虑作出最后决定时,必须服从。必须成为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工作纪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
5.要求入党的同志要履行那些规定的入党手续?
(1)必须由本人自愿提出申请。入党必须由本人自愿提出申请,是因为作为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党的纲领积极工作。(2)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入党介绍人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3)必须填写人党志愿书。填写《入党志愿书》,对发展对象是一次深刻的实际教育,同时也是为了让党组织对发展对象作进一步的审查。发展对象必须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党忠诚老实,不得有任何虚假和隐瞒。(4)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做出决议。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是决定一个同志能否入党的重要会议,也是对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发展对象应当参加会议,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特别是要正确对待对自己入党有不同意见的同志。(5)必须经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这是把好新党员质量关的最重要的一环。(6)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举行人党宣誓,是我们党的传统;是对预备党员最实际、最生动的党的观念的教育。
六、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
对中国共产党这个神圣而又庄严的组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对很多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改变了看法,现在我觉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上占指导地位,要使先进文化更好的前进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必须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吸收外来文明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文化的大众化。要使社会生产力先进;我们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调整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要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当中我一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心,严格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认真履行党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依据?
科学发展观内含着群众观,体现着群众观。树立新时期的群众观,就要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谋求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系统阐述,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一切内容都贯穿以人为本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丰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升华。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是根本,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内含着群众观,体现着群众观。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发展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完整内容。树立新时期的群众观,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
3.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①学会辩证思考,坚持学以致用,在思想观念转变、理论向实践转化方面上新水平是我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后的体会。这种辩证的思考不仅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也训练了我们的思维,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我想处理好“物”与“人”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既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又注重人的素质提高,既见物又见人,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运用。科学发展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促进经济社会共同进步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摒弃过去的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用身边先进人物典型作为鲜活的教材,引导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要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主要工作,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既见物又见人,坚持以人为本,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始终,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下工夫,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改善民生,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共享发展成果,使活动始终得到群众的拥护支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有破有立,为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开展提供制度保证,做好科学发展成果的巩固。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不破不立,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政策文件的“立”、“改”、“废”,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决策、谋划思路、政策措施、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等,制订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利益导向机制,做好先进典型的巩固。真理只有一个,科学全面的干部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考察干部,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立足眼前,立竿见影,取得明显成效的“显”绩,也要看有利于长远发展,短期内效益难以显现的“潜”绩,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好节能降耗、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要把在实践发展中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所取得的成果用制度巩固下来,坚持下去,从而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支撑,构建起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我学习的道路上得到了来自党组织的帮助和关怀,没有党组织的教育和指导,我不可能进步这么快。我想我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成为正式的党员.七、名词解释 1.科学发展观:
每一个人都应该理解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再理解战略的连续性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创新,我们把大脑对科学和发展的抽象快照看成观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胜利,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取得的,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党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党的组织制度
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用党规党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要求所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组织规程,就是党的组织制度。
党的组织制度主要包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即民主集中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内议事规则等。党的组织制度是否完善,对于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关系极大。4.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也称党的政治路线,即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的政治任务及党实现这种政治任务所要采取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八、判断分析题:
1、凡是党员(包括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都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预备党员之所以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方面因为预备党员刚刚入党,一般地说,他们对党和党的事业的认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还只是初步的。同时,他们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还不够熟悉。因此,要正确地运用党员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有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另一方面因为党组织对预备党员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和考察,为了对党的事业负责,在他们没有转为正式党员之前,也不宜于享受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预备党员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之外,在行使党员的其他权利和义务方面,与正式党员都是一样的。
党员: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2、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西南科技大学清源纯净水厂06-02
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06-03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11-18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简介07-15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科技部章程07-25
西南交《科技论文写作A》离线作业答案11-05
[0836]《信息安全》西南大学2018秋学期作业05-18
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09-11
西南政法大学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