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会

2024-10-05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会(精选9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会 篇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 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 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 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班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 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了解传统文化 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蹴鞠,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 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 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 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 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 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 成部分。接下来我们看看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到 底有多少?

你好,传统文化 问答时间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 A红色 B黄色 C紫色 D蓝色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3.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A月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4.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的那个角色?()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AB B A C

灯谜

5.谜题:元旦元宵捷报频传(打一成语)谜底:节节胜利

6.谜题:高台对映月分明(打字一)谜底:昙 7.谜题:层云隐去月当头(打字一)谜底:屑谜底:

8.谜题:十五日(打字一)谜底:胖

9.谜题:白糖梅子真稀奇(打一食物)谜底:元宵

10.谜题:赶制元宵闲不住(五字口语)谜底:忙得团团转古诗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 《元日》 12.,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苏东坡(北宋)苏辙(宋)知识大乱头 ? 16七月中旬被称为什么。?

17.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是什么日子,? 18.人们常说的吃年夜饭是什么节日。? 19.春节吃什么东西 ?

20.人们常说的压岁钱中岁是哪个字的谐音。中元节 七夕节 除夕夜 饺子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 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 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 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 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 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 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 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 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 节。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 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 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

十、年三

十、年三十晚、年 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时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 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 “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 “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1]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 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 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 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 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 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 项重要民间习俗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因为相传年兽 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 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 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 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3、班主任总结

4、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会 篇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共同期盼。1988年, 76位诺贝尔奖奖金获得者聚集在巴黎开会, 他们在宣言中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实现中国梦,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 要解决文化传承的问题:实现中国梦, 是以中国文化作为精神家园, 还是以其他文化作为精神家园?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立国根基, 还是以别人的文化作为立国根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做出一致的回答:中国梦必须以中国文化作为价值内核, 以中国文化作为立国强国之本。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 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才能充满自信的去迎接世界。

那么什么是文化?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文化是指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民族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形成的悠久历史、民族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等人类发展的组合。对一个国家而言, 文化关乎立国、治国和兴国。

“当有一天, 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美国总统尼克松

那么, 近一百年来, 中国的文化是一个什么状况呢?近一个世纪来, 西方资本文化大举侵入中国, 且畅行无阻。中国社会目前的各种乱象皆来源于此。世界历史已经证明给我们看:凡是用别人的文化作为立国之本, 就意味着是别人的文化附庸, 进而很容易成为别人利益的附庸。如果我们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我们自身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就是在心悦诚服地为西方的利益服务。中华民族的文化觉醒和自信, 要扎根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今天的世界上, 假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了构成它最内核的‘自我’的文化, 它的自我认同必然出现危机。”——亨廷顿《我们是谁》

如果不去继承和发扬光大本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 也就失去民族文化的“根”, 失去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承载力, 也必然陷入文化的迷茫和文化自卑、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21世纪, 中国的硬实力在增强, 中华民族在崛起, 中国人对自己祖宗留给我们的5000多年中国文化在觉醒!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作为中国人我们开始醒悟, 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民族复兴, 唯有以华夏五千年文明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 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必须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 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用本民族文化作为动力来源。那么, 我们自己的文化是什么?具有5000年博大精深的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是什么呢?

一、儒学拯救世界

中国必须要以中国传统主流精神文化——儒家文化作为最基本的社会价值依据。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 长盛不衰, 傲立于人类文明史。诸子百家, 三教九流, 中华民族选择了儒家, 这条路一走就是两千多年,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康乾盛世”, 儒家思想影响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两千多年的历史无容分辩地证明, 中华民族对儒家的选择是正确的;近百年的历史也铁证如山, 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的选择也是正确的。纯正的儒家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原动力。

世界四大文明, 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 长盛不衰。五伦: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中华文化的治世瑰宝, 护佑华夏子孙生生不息, 和谐共处, 长盛不衰。

近代一百多年来, 社会动荡, 争战不断, 持续不断的颠覆性、毁灭性打击, 致使引领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学说被说成是封建、迷信, 这样的文化瑰宝被中国人自己踩在脚下, 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呜呼哀哉, 一百多年, 不要祖宗, 崇洋媚外……一百年后, 我们幡然醒悟:任何社会的进步都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进步, 而社会观念一定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没有民族文化的根基, 就没有民族的立足点, 就缺少民族的自立与自信, 从而难以真正吸纳世界上其他的优秀文化成果。2013年11月, 习近平在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表示,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他提出, 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坚持古为今用,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因势利导, 深化研究, 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将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 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孔子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业已沉淀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从隋唐开始, 就有以儒治国, 以道治身, 以佛治心, 儒释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989年, 在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会上, 联合国教科文卫生组织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 人们很快就会发现, 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两千五百多年里, 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 或者缺少进步也好, 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和超越时代的, 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属于过去并照耀着今天和未来。”

中国学者的认识更加深刻。钱穆先生说:“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 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 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 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 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 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 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 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当披荆斩棘, 勇立潮头!为天地立心, 为百姓立命。为往昔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承传华夏文明, 媒体应该一马当先, 当仁不让。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方面, 主流媒体应该担当起振兴中华文明的急先锋。

我们欣喜地看到, 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之下, 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努力创导和不懈努力之下, 当今社会, 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的觉醒和喜爱。各种民间传统文化论坛遍地开花, 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弟子规》夏令营, 传统文化夏令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学习热遍布大江南北, 学习传统文化的组织更如雨后春笋, 在神州大地建立起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益网站越来越多, 以上种种, 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希望。

二、小结

通过上面分析, 我们明白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功在千秋, 造福子孙后代, 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 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主流媒体作为大众传播机构, 可以说播什么内容的节目, 就是在教人们什么。所以说, 媒体能救社会, 也能毁灭社会、毁灭世界。今天的媒体, 影响力和范围之大史无前例, 如果媒体播出去的内容是暴力、色情, 是杀、盗、淫、妄, 那么就在教人们恶, 毁灭世界。如果播出去的内容是劝善的, 是弘扬仁义礼智信的, 是劝善的, 是伦理道德教育、是因果教育, 那么就在教人们善, 那么就救了世界。因此说, 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体, 承担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弘扬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如此迫在眉睫, 可是,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电视频道专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这种现状急需改变。在国内几十家卫星频道和数千家地面频道中, 通过每日节目单我们看到, 这些频道的节目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内容:新闻, 电视剧, 娱乐节目等。在这些节目中, 教中国观众向“真善美”的有多少, 教人们“百善孝为先”的有多少?而是潜移默化的在教人们“不以淫为丑, 反以淫为荣”, 老祖宗告诫后人“万恶淫为首”, 可是我们的电视节目在教观众什么?

作为媒体, 国家的喉舌, 应该告诉观众儒释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正统, 应该把中国老祖宗能够化解世界灾难, 促进和平的方法告诉世界。响应习主席号召, 大力弘扬中华文明。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建国军民, 教学为先。21世纪, 媒体传播的速度、传播的广度、影响的范围和深度, 媒体的教育力量之大前所未有。有人会说, 教育是学校的责任, 媒体可以袖手旁观。可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 是学校对人的影响大, 还是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人的影响大, 答案一目了然。今天, 媒体的影响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尤其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 影响终身。

借助当今的媒体, 尤其是主流媒体, 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播正能量, 是媒体人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现在婴儿扎根的教育是什么?是电视教育。从前是父母家长教育, 现在是电视。从一出生到长大, 先是电视然后是电视和网路在影响他们。这些电视网路在教人们什么, 我们都知道了, 这是可怕的危机呀!

媒体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借助电视和网络等媒介, 把千万年来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圣贤智慧, 留下来的千年不变的真理, 留下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方法等等一切优秀中华智慧传给中国的下一代。

中国的媒体到了拿出行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了。据了解, 2014年7月开始, 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的中小学将开始全面开始学习《弟子规》。这个消息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不光是中国人的, 它更是世界的, 是永恒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作为华夏子孙, 这样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继承呀!

中国新一代国家领导人, 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描绘了富强崛起美好光明的蓝图, 正带领全国人民高高举起实现中国梦, 继承和振兴中华文明的大旗, 作为媒体, 作为对人民进行传播、教育的大众传播机构, 理应担起历史的重托, 扛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时不我待, 即刻行动。

摘要:主流媒体, 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播正能量, 是媒体人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习近平说,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他说, 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养浩然之气, 塑高尚人格, 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民族复兴, 必须以中国五千年文明所创造的民族文化作为文化之本, 作为民族复兴的灵魂。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主流媒体,弘扬中国文化,儒家文化,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张洁云.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1 (01) .

[2]马振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及其发展方向[J].科学社会主义, 2007 (04) .

[3]杨彬.从文学的发展看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的选择[J].广西民族研究, 2005 (02) .

弘扬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篇3

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都绝不可缺少的,若忽视了工匠精神,那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持续走向辉煌就会受挫。在当今社会,只有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拥有竞争的优势,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企业才能永远在复杂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我们需要重拾工匠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精神,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和价值观。

敬业创造财富

回顾中国历史,春秋时期,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器具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明朝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增广贤文》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底层人眼里,再多的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一门手艺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为了饭碗的坚固,才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好,无形中,形成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和制造主要靠手工劳动来完成,设计、制作往往是同一人,在学习技艺上也完全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凭经验和记忆,伸展绳墨、竹笔画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经典家具和工艺品。

我国明代,木匠把日常生活的床已经做到了极致,一个家庭有一张好床,就是拥有了一笔财富。《金瓶梅》第九回说西门庆用十六两银子为李瓶儿买了一张黑漆描金床,他又用十一两银子顺手买了两个丫鬟。潘金莲知道西门庆为李瓶儿的屋里买了一张好床,就闹了起来,不得已西门庆旋即用了六十两银子买了一张螺钿敞厅床。可想一张床相当于多少个丫鬟的身价。

工匠的执着精神,还表现在农具的发明创造方面。据周昕《中国农具发展史》载:古代工匠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发明了高效实用的耧车。它是一种用畜力牵引的播种器具,能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土等作业环节,达到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均匀,既提高了播种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播一顷”的效果;元朝棉纺织专家黄道婆对我国棉纺织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创造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她的敬业精神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古代的棉纺织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勤奋促进发展

古代工匠的勤奋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它促使我国农业生产的排涝浇灌器具的发明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传统水车,即人们通常所称的“翻车”和“筒车”,是一种能从江湖河塘地表中不间断持续汲水的大型农业机具,它不仅能用于高地提水、低田排水等生产领域,而且在济漕保运、沿海制盐等非农业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先进技术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从机械学原理的角度来看,水车结构复杂,有连杆曲柄机构、轮轴齿轮机构、链轮调节机构等。从动力学看,由人力、畜力逐渐上升到水力和风力自然能的应用。据方立松《中国传统水车研究》载:“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在动能利用上的卓越成就,它与耕种等其他农具系列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那个时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汉代就已有了畜力碓和水力碓,用来加工粮食,脱壳磨面。据张力军、胡泽学主编的《图说中国传统农具》载:到魏晋南北朝时的崔亮发明了用一个水轮推动八个磨盘的“八磨”机,使粮食加工的工效一下子提高八倍。西晋时有人将水轮转动改为用牛牵引,达到“策一牛之任,转八磨之重”,这样就可以在没有水源的地方也能用上高效的“八磨”等工具了。

除了以上古代工匠为我们留下很多宝贵文化遗产外,还有大家知道的大彬的紫砂、江千里的螺钿、黄应光的版刻、周翥的百宝嵌、方于鲁的制墨、张鸣岐的手炉、朱氏三松的竹雕等工艺品。这些工匠可称得上是举世闻名的能工巧匠。

执着铸就辉煌

古代工匠的执着精神为我国陶瓷的发明、发展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不但把人物形象表情刻画得逼真生动,而且规模宏大,成队成阵,不愧为世界奇观。唐代的三彩陶朝着更为精致的方向发展,人俑、马俑、骆驼俑,色彩鲜艳,各具形态,有很多细微的动作和表情。

唐宋以后,瓷器的工艺越来越精,出现了许多名窑名瓷。唐代绍兴有名的“越窑”青瓷,有“类玉”的美称。河北内丘的“邢窑”,则以出产白瓷闻名。湖南长沙一带的彩瓷,不但有绘画,还使用贴花、模印,装饰性很强。河南的钧窑、汝窑、柴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定窑,陕西的耀州窑等名窑所产瓷器,都驰名海内外。当时的瓷器有“青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说法,被一般家庭争相收藏。中国的瓷器,从唐代起就通过陆路和水路传到亚洲、欧洲和世界各地,赢得了全球人的赞叹。

说起中国人的传统服装,不得不说一项令国人自豪使全球人惊叹的伟大发明——丝绸。毫无疑问,我国是世界最早养蚕和织丝的国家。祖先们很早就发现蚕吃桑叶吐丝又 “作茧自缚”的现象,经过仔细观察和实践,大约在六千多年前,就掌握了养蚕、缫丝、织帛的全套生产过程。聪明的古人们把蚕茧用开水煮烫,去掉胶性,抽出丝头,合成丝线,再织成绸、缎等帛品。这个过程说起来一句话,做起来难上加难。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服装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但重量仅有 49克,衣服可谓轻若烟雾,举之若无,让人着实惊叹当时的织造工艺如此精湛。到目前为止,用现代化的工艺都很难复制。丝绸的发达,促进了服饰、染织、刺绣业的发展。与丝绸密不可分的刺绣,它的艺术创造,商代就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形成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中国的刺绣与丝绸伴随着工匠的执着精神,名扬世界。

创新超越世界

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工匠们除了以上各种发明创造外,还具有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 700多年;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两千一百年左右;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到18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比中国晚了两千年左右;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独轮手推车;而西方到公元11世纪才出现独轮车,比中国晚了1200多年;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 “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等等。

我们在传承中国工匠精神的同时,也要研究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将这些宝贵文化遗产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引入科学研究范畴,拓宽中国工匠精神与人文研究的视野,加深我们对中国工匠精神在企业文化中不可替代性以及提高员工地位的再认识。

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不甘落后的民族,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我们要呼唤中国古代工匠那种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精神,以此为企业铸魂。企业更要为冲锋陷阵者、为敢于亮剑者、为勇于改革者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让人人敢担当、个个能出彩,使中国成为创新大国、制造大国。清代郑板桥有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了这种精神,定能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弘扬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 篇4

毛桥小学 郭红梅

活动目的:

通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岩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红岩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书籍,准备诗歌、故事、演讲等。

活动过程:

一、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岩精神

(一)故事演讲《英勇就义为大众》

(二)烈士诗抄大比拼(每小组背诵一首)

(三)小合唱《红梅赞》

二、红岩精神激励我成长

(一)观《红岩》有感

(二)读《江姐的故事》有感

(三)演讲《红岩精神激励我成长》

三、结束部分 宣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会 篇5

主题班会方案

长沙市雨花区粟塘小学五年级

班会主题:《雷锋精神伴我成长》主题队会

活动时间:2012年2月28日

活动地点:长沙市雨花区粟塘小学第五中队教室

活动对象:五年级全班同学

主持人:余枫、陈鑫宇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熟识雷锋平凡而光辉的一生,体验雷锋是我们优良民族传统的不朽象征——艰苦朴素的作风、刻苦钻研的精神、乐于助人的品格、忘我劳动的情操,启示着我们同学应踏着雷锋的脚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建设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

二、活动准备:

1.查阅有关雷锋生平的资料、雷锋故事及雷锋日记等。

2.物色好主持人;选好发言人。

3.过程设计,串词及颂歌撰写。

4.各类节目准备:知识对对碰、合唱、雷锋生平知识、雷锋的故事、雷锋的日记等。

三、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宣布活动开始。

2、陈:全体起立、唱队歌。

陈:请坐,(二)活动开始

1、雷锋的生平介绍

余枫:三月,阳光明媚。三月,万物复苏。三月,春风送暖。三月,大地换新颜。陈鑫宇:每一个春意盎然的三月,中华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上空,都会回荡着同一个旋律,唱响同一首歌曲,那就是------

(播放歌曲,全班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余:雷锋,新时代的英雄。他的丰采,鼓舞着全国的人民;他的笑容,好像阳光照

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陈:雷锋,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善于思索,勇于实践;我们在他的歌声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那么,雷锋是怎样的人呢?

余:请听雷锋的生平介绍:

(师提示同学注意听关于雷锋的一些具体信息,会有简单问题)

雷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40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被送入学校读书。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人民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会当通讯员和公务员,被评为模范工作者。1957年2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后参加根治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等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他立下誓言:“我要坚决做到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投降„„把我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入伍后,他刻苦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观,苦练杀敌本领,以强烈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地为党分忧,经常想到国家和集体,克已奉公,把自己积存的钱全部支援人民公社和灾区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升任班长。他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想方设法为党多做工作,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入伍不到三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涌现出成千上万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

2、雷锋生平知识对对碰

陈:听了雷锋的生平介绍后,我们来个知识对对碰吧:

1.请问雷锋原名是什么? 雷正兴

2.请说出雷锋具体的出生日期?1940年12月18日

3.雷锋是哪里人?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

4.雷锋一生十分贫苦,你知道他几岁时成了孤儿吗?7岁

5.雷锋哪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你知道那时他几岁吗?1960年,20岁

6.雷锋一生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可惜他英年早逝,你知道他几岁殉职的吗?22岁

3、雷锋的故事

余:不错!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陈:雷锋刻苦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曾许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标兵、红旗手等等。你们知道雷锋的一些故事吗?请听第李淑岚给我们讲《雷锋的故事》。

李淑岚: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的题目是:人民的勤务员

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自己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助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

余:同学们,听了雷锋的故事,结合平时我们所了解的,说说你心目中的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A、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

B、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大力弘扬文明新风。

C、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D、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E、在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

4、雷锋的日记

陈:大家说得真好!雷锋的故事当然不止这些!雷锋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余:说起雷锋,我们就不忘提起雷锋日记!雷锋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雷锋日记吧!有请刘佳。

雷锋日记-------“钉子”精神

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雷锋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版,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在日记里还写到: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和工作,没有理由不改正缺点和错误,没有理由只顾自己不顾集体,没有理由只顾个人眼前利益,而忘了整个国家的最大利益。

陈:我们每读一篇雷锋日记,都很受鼓舞,特别是“钉子”精神,它将是我们今后努力学好知识的动力。

余:下面我将采访几名同学,请他们谈一谈他们的感想。

(1)你是怎样理解雷锋的“钉子”精神的?

(2)你觉得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主要是在学习上没有多花时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今后一定要抓紧时间,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向雷锋叔叔那样,善于挤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以雷锋叔叔为榜样,我一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5、雷锋的格言

陈:雷锋还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请听罗佳仪、李蕾为大家带来的雷锋的《格言》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②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③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④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⑤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无尽的支付者。

(全班齐读第⑤条格言)

余:这就是雷锋精神,虽然雷锋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闪耀在我们的班集体中。

6、故事分享会

陈:是啊,虽然雷锋离开了我们,但其实,雷锋哪儿也没去,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我们身边,时时刻刻有着默默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活雷锋”!请听赵佳为我们讲述“活雷锋”的故事,大家欢迎!

赵佳:我身边的活雷锋

7、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余:雷锋精神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雷锋精神将永远伴随我们成长!同学们,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全班齐唱)

余、陈:同学们,就让我们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对人民,对祖国有用的人吧!

(三)班主任讲话

班主任:

同学们,这次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我相信,通过今天对雷锋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很大的触动和收获。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能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真正的无私奉献的雷锋,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做一个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你才是真正的强大和成功!(全班鼓掌)

(四)呼号

陈:全体起立!呼号!

全体学生:学习雷锋,好榜样!

陈:请坐。(全班鼓掌)

(五)主持人宣布班会活动结束

余、陈(合):粟塘小学五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会 篇6

梦在心中

【活动目标】

1.加强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提高学生自救自护及自我防范能力,提高法制意识。

【活动准备】

1.节目排练,指导班干部布置主题队会会场。2.主持人串讲稿。【活动形式】

看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活动时间】2013年12月10日 【活动地点】四(2)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当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成长,而当代社会的我们必须要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青少年的法律。1.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江泽民主席指出:“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2.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3.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

4.了解我国现在青少年对法律意识薄弱的事例及有关案件。

全国2.5亿青少年,违法占万分之六。举例:绍兴17岁的陈铁江绑票案杀死9岁男孩„

5.小组讨论: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1)特征:

a.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b.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c.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d.犯罪类型复杂、高频率。(2)原因:

(多方面的,社会环境;自身生理、心理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a.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甚至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b.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c.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d.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e.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6.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三、明辨是非。

指出下列行为,属哪种违反行为?

1、在电影院、公共汽车站等场所起哄、吵闹、滋事、斗殴。

2、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妨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故意损毁、移动施工路段覆盖物、标志、围栏,妨害公共安全。

4、偷窃、勒索少量公私财物。

5、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等设施。

6、破坏草坪、花卉、树木。

7、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不听劝阻。

8、骑自行车双手离把或两人扶肩行驶,妨碍交通。

9、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无正当理由而中途辍学。

10、损害他人的荣誉,如对获得光荣称号的模范人物进行挖苦、讽刺、打击。

四、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要依法自律。

2、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班主任小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会 篇7

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 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1]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虽然也包含一些在今天看来很封建落后的东西, 但更多的是今天人们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而且考虑到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弘扬传统文化不失为一剂良方。

1 大学生崇尚功利的现状令人担忧

现代人越来越忙了, 忙得很难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内心”, 而是整天奔波着去争取金钱名利等“身外之物”。人们很少再为道义和信念而活, 更多的是出于功利上的考虑, 希望以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回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传统的道德观产生了冲击, 人们倾向于通过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衡量社会发展的水平, 而对道德建设却难免有些忽略。有调查显示:“在对1000名大学生抽样调查中, 关于‘知识、友谊、享受、金钱、诚实、创造、成才、奉献、责任感、关爱心’的选择中, 63%的学生表示最重要的是金钱, 30%的学生认为, ‘钱是社会的奖章, 是价值的标准。’”[2|

功利主义充斥于各个领域, 连教育也不例外。刘正正指出:“应试教育重学习成绩, 社会看重文凭和学历, 家长、教师客观上不得不抱着功利的心态来实施教育, 甚至这种功利的态度使德育更加无所适从, 所谓‘创新教育’、‘生态意识’等新理念成为德育的新时代要求, 恐怕也是实用理性的体现。”[3]这种功利的心态影响着家长和教师, 也同时在塑造着我们的青年学生。在学习方面, 很多同学重视实习经验、绩点、分数和实践教学环节, 但不重视理论知识;考试前突击复习, 但在平时不注意积累;阅读的课外书以流行小说、励志书籍和人物传记为主, 但传统经典名著则少人问津;奔忙于各种考级和考证, 但基础知识的储备却很不够……部分同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 上大学不过是拿些学分混张文凭而已, 在校期间学习、人际交往和入党都是为了给毕业和就业提供方便。在活动方面, 很多同学只参加有“加分”的社团组织和活动, 只争取素质学分予以认定的项目, 社会实践只作容易引人注意事情, 把大量的心思都用在了宣传炒作上。大家也习惯了以就业的难易和收入的高低作为评判专业好坏的依据, 而专业的发展前景、社会意义和个人兴趣等反而都退居其次了。不少女生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傍大款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 而一年一度的“公考热”更是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张宏总结说:“不少大学生陷入了‘理想的真空状态’, ‘实’与‘利’已当仁不让成为主导因素。追名逐利已渗入诸如交友、入党、各种集体活动等生活的所有领域。对‘实利’的享受满足了大学生‘利己’和‘对外物占有’的自然本性, 而得利者颐指气使、众星捧月的场景, 更强化了大学生对利益的即时企盼。”[4]大学生应该是充满理想和激情, 铁肩担道义、粪土万户侯的群体, 但现在暴露出来的功利倾向却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2 在高校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这是对全社会发出的倡议, 也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

从理想人格形成来说,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乐以成道, 追求人的完善, 追求人的理想,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表现了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的特色”。[5]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是反对过分地世俗化和物欲化, 重视修身养性的。《大学》中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张衡的“君子不患位之不尊, 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 而耻智之不博。”[6]等等, 都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对修身养性的重视, 使得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多了些内心的抗拒, 从而更容易摆脱功利的束缚。在高校中弘扬这样的传统文化, 使“大学之道”得以回归, 让学生们明白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拿文凭、找工作, 而是为了使自己道德更加高尚, 人格更加完善, 可以使社会更加进步, 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就像北宋大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7]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抱负, 也应该成为所有青年学子的最高宏愿。

从对义与利的看法来说,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超越功利或者说义利统一。《左传》中的“德义, 利之本也”, 《国语》中的“夫义者, 利之足也……废义则利不立”, 都强调“义”是“利”的前提和基础。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孟子的“非其道, 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 则舜受尧之天下, 不以为泰”。[8]虽然都不反对追求“利”, 但也都把“义”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种“义利观”对我们今天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相应教育, 使他们在追求“功利”的过程中能始终心怀一把“道义”的标尺, 不因贪图小利而忘却大义, 不因崇尚物质而迷失自我。

综上所述, 在高校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大学生们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魅力, 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心中摆正“义”与“利”的关系, 促使自己成为正气凛然、人格完善的人, 这对于抵制与消解“功利主义”有着极大的作用, 就像刘可在阐述中国哲学时所说:“中国哲学强调人的道德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人生精神境界的追求, 成为协调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精神力量,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人生智慧、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等在现代仍然是全人类极其宝贵的思想传统和思想资源, 是具有道德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6) :34.

[2]薛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前沿, 2006 (8) :65.

[3]刘正正.传统德育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 :2 6.

[4]张宏.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社会原因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20.

[5]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368.

[6]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99, 3:1284.

[7]张载.张载集.朱軾康熙五十八年本張子全書序[M].北京:中华书局, 1978, 8:3 9 6.

[8]焦循.孟子正义卷十二.滕文公下[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10:247.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会 篇8

一、探寻中华发展历史,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1.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根源分析

探寻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最早进入文明,并遥遥领先,这是中华民族早先的状态,而落后挨打,则是中华民族后来一段时间的状态。同一个民族,前后怎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呢?《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的作者刘明武给出了答案:龙有龙文化,虫有虫文化,三皇五帝时的龙文化孕育出了先进文明,封建社会的虫文化孕育出了落后挨打。

2.民族复兴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离开了这个根,民族只能走向消亡。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正在逐渐强大,中国复兴的伟大愿望正在实现。文化复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首先认准的是文化复兴。中国这么一个偌大的民族,没有理由将命运寄托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上,传统文化的有序回归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3.全球化的“国学热”使中国人觉醒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孔子那里去汲取生存智慧。”孔子学院开到了世界各地……这一系列现象说明:中国文化已经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中国人,有责任自觉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近20年,一些有识之士逐渐从崇洋媚外的文化氛围中摆脱出来,向国人发出了伟大史诗般的呐喊:中国文化要站起来。

4.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由“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孝道”文化以及传统节日、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民间工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成语等内容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多典范,不仅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行、少年养德、成人养心”的巨大教育功能,而且能夯实儿童的传统文化底蕴,提高人格魅力。国学经典既可以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提供素材,也可以为环境创建、活动设计带来灵感。有选择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必将成为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儿童和谐发展。

二、彰显传统文化特色,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1.培养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民族文化的传承,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它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修养,提升人格魅力,还能从传统经典中学到很多教育理论知识,很好地指导现实教育工作。如,《论语》《道德经》《孝经》《大学》《学记》《师说》等著作就包含了很多哲理,其中的教育思想到今天仍然闪耀着它的光辉。教师可以在这些经典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理论指导和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园将定期开展国学讲座以及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培养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

2.设置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幼儿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全方位欣赏和领略传统文化,我们拟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在传统美术活动中培养美感和动手能力

传统文化当中的京剧脸谱、国画、剪纸以及其他手工艺术,是培养孩子美感和动手能力很好的素材。幼儿在对色彩有初步认知和运用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看京剧、给脸谱涂色、制作脸谱等形式,让孩子认知不同脸谱的代表意义,了解经典人物的故事,从而热爱中国国粹。国画更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体现了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展示了“诗画一律”之美,并被历代的文人墨客和现代教育者以不同的教育形式代代相传。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国画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培养对国画艺术的兴趣有着积极意义。国画中的写意水墨画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幻无穷的水墨渗化、快速成型等特点,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其造型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与幼儿自主创作的绘画作品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幼儿易于接受和感知。民间剪纸艺术是劳动,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样式,让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剪一些小窗花、小蝴蝶,既充满创意和童趣,又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幼儿从对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的鉴赏,对名川大山、老城古镇美景的视觉感受,从欣赏古乐、聆听天籁的听觉感受到品尝中国传统美食的味觉感受中来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

(2)在传统体育活动中发展体能

传统体育游戏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进取、机智勇敢的良好品质。传统体育丰富了当代儿童游戏的内容,满足了儿童自由游戏的愿望。武术、跳皮筋、划龙舟、荡秋千、滚铁环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跳房子、木头人、抢椅子、石头剪刀布、拉网捕鱼、丢沙包等传统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机能发展,增进健康。因此,传统体育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一个人的黄金记忆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通过早期古诗文的学习既可以发展语言能力,又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这个时候多积累经典,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起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幼儿园可采用快乐诵读、艺术感染、情境表演、亲子共读等方式让幼儿学习经典诗文。

3.开展中国特色的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蕴涵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爱国爱民、与人为善、分享合作等优良品德和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如,全家团圆的中秋节、尊老敬老的重阳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浪漫十足的七夕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等,这些节日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可以让孩子感知、体验传统民俗节日氛围,初步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和各地过节的风俗。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对于幼儿文化的积累、个体的成长、群体的塑造,甚至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是幼儿教育应切实承担的重任。

总之,作为现代中国教育者,我们在办园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浓浓的中国味,把传统文化通过色彩鲜艳的图案、浅显易懂的故事、生动活泼的游戏呈献给儿童,夯实现代儿童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主动融入世界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也衷心祝福具有民族特色、鲜明个性的伟大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引领世界前行。

参考文献:

李炳毅,李玲.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和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篇9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发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代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软实力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ulture, the premise and source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backup force in its peaceful rejuvenation.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hich, combined with its hard power in economy and military, works as a stro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stage.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ountles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orks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Therefor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utiliz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our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Key words: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China;soft power

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曾经说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以往的漫长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许多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道德伦理和社会风俗的基本准则,在今天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任然发挥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传统儒家文化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以人为本的政治观,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伦理道德观、教育观等等,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昌盛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今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这一点,更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1 988年全世界荣获诺贝尔奖的七十五位科学家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时说:‚二十一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2‛。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 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 因此,大力 12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许渊冲。中国文化与全球化。费孝通,德里达等人,人文讲演录:中国文化与全球化。江苏教育出版社,003:63. 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界定

中国应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沉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而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长期潜移默化的渗透,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设计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理论基础作用,融入当代价值当中。

我国是一个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额国家,素以文敏之邦著称。历史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培育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它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富国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更是未来发展路途上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

传统文化由‚传统‛和‚文化”这两个概念组合而成。汉语中的‚传统‛两字有继承的意思。文化的继承从来都不是全盘继承,而是一个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推陈出新的过程。‚文化‛一次,从古到今,从中到西,从泰勒到任继愈,大约有两百多种界定。广义‚文化‛包括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涵义则侧重其精神层面。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化则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性质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产品的总和。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相当丰富内涵的范畴,它指涉的是中国人从古延续至今的一切行为范式及确立各种范式的相关信仰。有学者认为,从内容上看,中古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各种思想体系、集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人世重实用的人伦道德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曾经对中国甚至世界的发展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可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198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S,奈(Joseph S Nye,Jr)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在《制定领导》(Bound to Lead)一书中明确指出:‚美国不仅是军事上和经济上首屈一指的强国,而且在第三个层面上,即在 ‘软实力’上也无人与之匹敌‛。这样,约瑟夫〃S,奈首次提出了‚soft power‛一词,即‚软实力‛。

2005年,我国出版了约瑟夫〃S,奈的论文《硬实力与软实力》,约瑟夫〃S,奈为自己的论文集撰写了引论。在引论中,他对‚软实力‛这个概念做出了这样的一个说明:‚一个国家达到骑在世界政治中所期望的结果,可能因为其他国家希望追随他、羡慕其价值观、以其为榜样,渴望达到其繁荣和开放的水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实现世界政治目标的方式,......,有吸引力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与通过威胁、运用军事或经济武器迫使他们改变同样重要。软实力吸引民众,而不是迫使他们改变。‛

我们所说的‚软实力‛是建立在中国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根本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不平稳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通过对话而消除国家之间的分歧,通过合作来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日益成为各国人民的主流民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不仅需要客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客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该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文敏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价值

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有助于中户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任何文化都首先是民族文化,其总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民族区域产生和演变,反映着该民族对世界的认同和感受,凝聚着该民族更深层的精神追求。共同的文化传统塑造了该民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精神结构以及行为模式,并最终形成了该民族的文化认同。古作为民族灵魂和标志的文化,即使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力量,优势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内在基础,还是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原动力,因为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与文化认同作为国家认同基础的传统。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成就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并深深融入到民族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记忆,也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打精神支柱和共有精神家园,因而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因而,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其中蕴藏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理想追求和精神气质,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根基和牢固的精神纽带,并结合新的实践发扬光大其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引导作用、整合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薪火相传,始终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铸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根基,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并最终是中国‚软实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推动力。

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有助于中华民族亲和力的提升。亲和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发展国家软实力,关键在于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而只有当中国文化的精髓引导人类文化前进时,世界历史才找到真正的归属。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这些内容,即使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我们把这些内容用国际社会容易理解的形式对外宣传,比较容易得到认同,从而哟租户余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3。实践也证明,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感知,众多颇具世界影响的文化符号和元素的存在,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彰显。

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传统伦理一现代文明的冲突,只要我们充分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寻找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具有曲琼魅力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精品,从而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独特贡献,亦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因为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意挖掘继承那些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优秀思想资源,而且要注意弘扬和推介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智慧,尤其是像‚和谐‛、‚仁爱‛、‚自然‛等几种提心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理想的文化价值观,既 3 宋莎莎.国家软实力建构中的传媒角色 是建设社会I注意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文化资源,优势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的精神力量,还是弥补西方现代化弊病、解决西方文明困境的有效资源,把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一次增强中户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有主意和谐社会的当代建构。党的十七大柏高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无论就理论依据还是价值取向而言,中国的‚软实力‛内涵与约瑟夫〃S,奈的大为不同。约瑟夫〃S,奈的文化理论是为了维护美国文化在世界的主导地位,而中国提出的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是为了‚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5‛。而且,中国的软实力建设绝不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冲击、消解、侵蚀其他文明的文化价值观,因为绝不会构成对其他文明的文化价值观的威胁,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在意和谐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明中没有存在的土壤。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思想与‚大同‛理念其实我们:文敏冲突既不是人类的发展趋势,也不是人类发展的不经之路。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尽管有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差别,但构建和谐世界是全球共同的心愿,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共生理念,必将对和谐世界的当代构建提供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基础,赢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与支持。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三、中国优秀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国家文化软实力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换为文化软实力?要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要综合归纳儒、道、释的精华,使其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要从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入手,加强青少年民族文化的教育,树立国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一、必须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转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民族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在软实力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我们提升软实力开发不尽的宝藏。然而,将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影响力,需要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价值和魅力要想在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中显现,就必须要能够为解决当今世界各种问题提供思想资源,为世界的未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其关键就在于文化创新和文化转型。首先,中国文化的创新是对外文化传播的基础。没有文化创新.缺乏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对外文化传播就只能是无源之水。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文化要做到有外壳、有载体。更要有内核、有神韵地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就必须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的精神。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莱布尼茨说过:‚然而有谁过去曾经想到,地球上还存在着这么一个民族,它比我们这个自以为在所有方面都教养有素的民族更加具有道德修养?自从我认识中国人之后,便在他们身上发现了这点。‛‛31中华民族曾经让西方人顶礼膜拜的良好价值形象是中国迈向世界的重要资源。‚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已经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中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与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等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分不开的。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文化只有具备充分的世界性,才能真正拥有时代性与先进性‛6。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思想理念还需要增加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才能满足现代人类精神需要,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和冲突,才能获得普遍的国际认同与接受。因此,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转型,意味着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对接,传统文化的内核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阐释,传统文化的形式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使之符合现代的价值观,审美观。

第二、实现儒、道、释互补,整合传统文化软实力。中国拥有自己独特的软实力资源,中国文化是儒、道、释三位一体形成的精神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贵和‛。在世界三个比较突出的文明中,西方文明崇尚自由,伊斯兰文明崇尚公平,中华文明则崇尚包容,并由此形成了和谐至上的价值观7。‛文化是人类共同构建的第二自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知天、知人、知已之道,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天人关系,追求天人和谐的公共愿望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在处理三者的关系上,儒、道、佛各有侧重,儒家着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道家着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着重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论语》中讲‚仁‛有104次之多。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佛教突出 6 李仁质.加强文化交流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央社会主义科学院学报 7 叶小文。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一个‚善‛字,要求佛教徒已生恶令永断,未生人文研究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儒、道、佛各有侧重点,其中儒家主要用于治国平天下,道家主要用于军政谋略及修身养性,佛家主要用于修心向善。然而,要真正地做到全面提升社会文化,完善中华文化价值,做到传统与时代结合,三者缺一不可。一个国家的文化包涵普世价值观,该国的政策才能得到他国认同,相反,狭隘的价值观和民粹文化就无法产生影响他国的软实力。儒、道、释互补的优秀而厚重传统文化具有为国际社会认同的普世的价值:在国际矛盾日趋尖锐化的今天,这种注重‚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更能体现出合作、说服等竞争优势,更能够发挥独特的协调、平衡和包容的作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顺应时代要求,迎来了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契机。‚和‛的思想是事物的普遍规律,要使中国独具魅力的‚和‛文化成为化解人类面l临危机与冲突的新智慧,只有综合儒、道、释的精华,使其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做到时俱进,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种承认和尊重,成为一种文化吸引力。

第三、加强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软实力的提升。文化是民族精神家园和民族创造力源泉,中国文化在迈向世界的步伐中,既肩负着自身的革新也面临着其他文化的侵蚀与渗透。当代青少年肩负着中国文化未来传承与发扬的重担,要使青少年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自信与尊严中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必须从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入手,加强青少年民族文化的教育,树立国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校义务教育期间应以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共同的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立足于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和公民的爱国精神:加强民族历史和传统的教育,增强青少年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传承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同时,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价值对青少年有着重要影响,青少年是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天天都在跟各种流行文化元素打交道,要使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文化软实力,也不能忽视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只有关心青少年的快乐和兴趣,才能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关注和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软实力元素在青少年引导中的作用,应该通过渗透而不是生硬说教,应该紧跟时代变化和信息技术变革的步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匹配的方式和活动与他们交流互动,把传统文化的习得融入青少年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将传统文化内化青少年一代所具备的为文化软实力。

结语:

文化软实力是当今世界颇受瞩目的外教理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迎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都在提升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在今天已经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需要借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文化软实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该承认,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历史悠久,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应当创新。但是,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在未来还有没有存在价值?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站在文化多远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定义无论多宽,它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有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流派。另外,儒家的定义无论多窄,它的指涉有超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他即使中国的,也是日本的、朝鲜的、将来也有可能是美国的、欧洲的、澳洲的、非洲的、甚至全世界的。

上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下一篇:司法鉴定章程